CN107733513B - 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33513B
CN107733513B CN201610665954.3A CN201610665954A CN107733513B CN 107733513 B CN107733513 B CN 107733513B CN 201610665954 A CN201610665954 A CN 201610665954A CN 107733513 B CN107733513 B CN 107733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link
beam training
base station
receiv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659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33513A (zh
Inventor
黄秋萍
高秋彬
陈润华
李辉
塔玛拉卡·拉盖施
宋扬
苏昕
杨宇
王蒙军
李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659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3351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5838 priority patent/WO2018028501A1/zh
Priority to KR1020197007105A priority patent/KR102193119B1/ko
Priority to JP2019505526A priority patent/JP7060575B2/ja
Priority to US16/324,880 priority patent/US11664876B2/en
Priority to EP17838631.4A priority patent/EP3499743B1/en
Publication of CN107733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3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33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3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1Joint weighting using training sequences or error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第二设备侧的传输方法包括: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第一设备侧的发送方法包括:确定要对终端进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后,向第二设备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向第二设备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后,向第二设备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本发明的方案实现了基于第一设备触发的方式,使第二设备进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

Description

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鉴于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对于提高峰值速率与系统频谱利用率的重要作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升级的LTE)等无线接入技术标准都是以MIMO+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为基础构建起来的。
MIMO技术的性能增益来自于多天线系统所能获得的空间自由度,因此MIMO技术在标准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演进方向便是维度的扩展。
在LTE Rel-8中,最多可以支持4层的MIMO传输。
Rel-9重点对MU-MIMO技术进行了增强,TM(Transmission Mode,传输模式)-8的MU-MIMO(Multi-User MIMO,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传输中最多可以支持4个下行数据层。
Rel-10则引入支持8天线端口,进一步提高了信道状态信息的空间分辨率,并进一步将SU-MIMO(Single-User MIMO,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传输能力扩展至最多8个数据层。
Rel-13和Rel-14引入了FD-MIMO技术支持到32端口,实现全维度以及垂直方向的波束赋形。
波束赋形是一种基于天线阵列的信号预处理技术,波束赋形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每个阵元的加权系数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从而能够获得明显的阵列增益。因此,波束赋形技术在扩大覆盖范围、改善边缘吞吐量以及干扰抑止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提升MIMO技术,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大规模天线技术。对于基站,全数字化的大规模天线可以有高达128/256/512个天线振子,以及高达128/256/512个收发信机,每个天线振子连接一个收发信机。
天线振子是天线上的元器件,具有导向和放大电磁波的作用,使天线接收到的电磁信号更强。天线振子是用导电性较好的金属制造的。振子有的是杆状的形状,也有的结构较复杂,一般是很多个振子平行排列在天线上。
通过发送高达128/256/512个天线端口的导频信号,使得终端测量信道状态信息并反馈。
对于终端,也可以配置高达32/64个天线振子的天线阵列。
通过基站和终端两侧的波束赋形,获得巨大的波束赋形增益,以弥补路径损耗带来的信号衰减。尤其是在高频段通信,例如30GHz频点上,路径损耗使得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极其有限。通过大规模天线技术,可以将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可以适用的范围内。
全数字天线阵列,每个天线振子都有独立的收发信机,将会使得设备的尺寸、成本和功耗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对于收发信机的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近十年来,其功耗只降低了1/10左右,性能提升也比较有限。
为了降低设备的尺寸、成本和功耗,基于模拟波束赋形的技术方案被提出,如图1和图2所示。模拟波束赋形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移相器对中频(图1)或射频信号(图2)进行加权赋形。
S0信号(基带信号,即中频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器(DAC)后,通过移相器进行加权赋形,并经过功率放大器(PA)进行功率放大后发送出去;
接收端天线接收到信号之后,利用低噪声放大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进行放大后,经过移相器,进行加权赋形,再传入模数转换器(ADC),输出接收信号r0;
优点在于所有发射(接收)天线只有一个收发信机,实现简单,降低了成本、尺寸和功耗。
为了进一步提升模拟波束赋形性能,一种数字模拟混合波束赋形收发架构方案被提出,如图3所示。
在图3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有
Figure BDA0001077666260000021
Figure BDA0001077666260000022
个收发信机(天线),发送端天线振子数
Figure BDA0001077666260000031
接收端天线振子数
Figure BDA0001077666260000032
波束赋形支持的最大并行传输流数量为
Figure BDA0001077666260000033
图3的混合波束赋形结构在数字波束赋形灵活性和模拟波束赋形的低复杂度间做了平衡,具有支撑多个数据流和多个用户同时赋形的能力,同时,复杂度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模拟波束赋形和数模混合波束赋形都需要调整收发两端的模拟波束赋形权值,以使得其所形成的波束能对准通信的对端。
对于下行传输,需要调整基站侧发送的波束赋形权值和终端侧接收的波束赋形权值,而对于上行传输,需要调整终端侧发送的和基站侧接收的波束赋形权值。
现有的通信系统中,没有基于触发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从而可以基于基站触发的方式,使终端进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
其中,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之前还可以包括:向第一设备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
其中,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步骤前还可包括: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设备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
其中,接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步骤可以包括:
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或者专用触发信令,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其中,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可以包括:是否存在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指示信息和/或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时频位置。
其中,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步骤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确定的下行发送波束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其中,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确定的下行发送波束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前还可包括:
向所述第一设备上报所述第一设备的下行发送波束的训练结果信息。
其中,所述训练结果信息可以包括:第二设备推荐的所述第一设备的下行发送波束的标识或者第二设备测量的所述第一设备的下行发送波束训练信号强度信息。
其中,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步骤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以及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其中,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是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约定的或者第一设备确定的。其中,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的步骤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生效后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确定出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
其中,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生效时间可以为:接收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时间+时间间隔;
所述时间间隔是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约定的或者是第一设备确定的。
其中,确定出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的步骤可以包括:
采用不同的下行接收波束进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接收,并选出接收信号功率最强的下行接收波束作为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或者
采用不同的下行接收波束进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接收,并进行信道估计,根据信道估计结果,选出接收信号功率最强的下行接收波束作为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或者
先采用宽下行接收波束进行训练,再采用窄下行接收波束进行训练,确定出最优的窄下行接收波束作为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
其中,确定出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后还可包括:
利用确定出的所述下行接收波束,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
其中,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
其中,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设备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向第二设备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向第二设备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其中,向第二设备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之前还可以包括: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
其中,向第二设备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之前还可以包括: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
其中,向第二设备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步骤可以包括:
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或者专用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其中,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可以包括:是否存在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指示信息和/或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时频位置。
其中,向第二设备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步骤可以包括:
确定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使用的下行发送波束;
利用所述下行发送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对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赋形后,向第二设备发送。
其中,确定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使用的下行发送波束的步骤可以包括:
接收第二设备上报的第一设备的下行发送波束的训练结果信息;
根据所述训练结果信息,确定发送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使用的下行发送波束。
其中,所述训练结果信息可以包括:第二设备推荐的所述第一设备的下行发送波束的标识或者第二设备测量的所述第一设备的下行发送波束训练信号强度信息。
其中,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使用的下行发送波束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发送波束相同。
其中,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是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约定的或第一设备确定的。
其中,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是第一设备确定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时域位置通知消息。
其中,向第二设备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时间为: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时间+时间间隔,所述时间间隔是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约定的或者是第一设备确定的。
其中,所述时间间隔是第一设备确定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时间间隔通知消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其中,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
其中,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并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并进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该第一设备可以为基站,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从而实现基于基站的触发机制,终端进行下行波束训练。
附图说明
图1为模拟波束赋形,对中频(基带)信号加权赋形示意图;
图2为模拟波束赋形,对射频信号加权赋形示意图;
图3为数模混合波束赋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终端侧的第一实施例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终端侧的第二实施例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终端侧的第三实施例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一个典型的终端接收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典型的终端接收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终端的架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基站侧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是基站或其他类型传输点设备,第二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或终端)。当然不也限于上述两种设备,比如发送设备也可以是能够实现对其他终端进行配置操作的终端。
其中,基站可以是LTE系统或其演进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为eNB或e-NodeB)、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基站”)、微微基站、接入点(AccessPoint,简称为AP)或传输点(Transmit or receive point,简称TRP)等,也可以是未来网络中的基站,如5G网络中的基站。
终端也可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或者可称之为Terminal、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等,该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为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等,例如,终端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和/或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还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与设备)终端或者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与机器)终端。
为描述方便,下述实施例以基站作为第一设备,以终端作为第二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41,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具体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或者专用触发信令或者其他信息块,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其中,该DCI可以是一个上行接入准许DCI,也可以是一个下行接入准许DCI;
另外,下行接收波束触发通知消息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A)是否存在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指示信息;和/或
B)下行接收训练信号的时频位置,例如,占用的OFDM符号,开始的时间等;
步骤42,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并进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
具体的,可以是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基站通过所述基站确定的下行发送波束,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进一步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采用下行发送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赋形之后发出;
该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可以依据以下方式确定:基站依据终端向所述基站上报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训练结果信息进行确定,所述训练结果信息可以包括:终端推荐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标识和/或终端测量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训练信号强度信息;
例如,基站确定下行发送波束为:终端上报的终端推荐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发送波束;
又如,基站基于终端上报的下行发送波束训练结果信息,确定面向该终端的一个或多个波束;
下行发送波束包含终端推荐的下行发送波束的角度覆盖范围,或是略低于终端推荐的下行发送波束的角度覆盖范围等等。
终端上报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训练结果信息可以包括:推荐的下行发送波束的标识,例如下行发送波束的编号;还可以进一步可以包括终端收到的下行发送波束训练信号强度信息,例如接收信号功率水平等。
其中,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的步骤还可以包括:第二设备利用进行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进行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调整。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并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并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从而实现基于基站的触发机制,终端进行下行波束训练。
第二实施例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51,向基站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终端也可以向所述基站发送终端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基站根据该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确定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个数;这里终端可以既向基站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又向所述基站发送终端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也可以只向基站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也可以只向基站发送终端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
步骤52,接收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具体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或者专用触发信令或者其他信息块,接收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其中,该DCI可以是一个上行接入准许DCI,也可以是一个下行接入准许DCI;
另外,下行接收波束触发通知消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是否存在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指示信息;和/或
B)下行接收训练信号的时频位置,例如,占用的OFDM符号,开始的时间等;
步骤53,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并进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
其中,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的步骤还可以包括:第二设备利用进行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进行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调整。
具体的,可以是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基站通过所述基站确定的下行发送波束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进一步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采用下行发送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赋形之后发出;
该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可以依据以下方式确定:基站依据终端向所述基站上报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训练结果信息进行确定,所述训练结果信息可以包括:终端推荐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标识和/或终端测量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训练信号强度信息;
例如,基站确定下行发送波束为:终端上报的终端推荐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发送波束;
又如,基站基于1个或多个终端上报的下行发送波束训练结果信息,确定面向该终端或一组终端的一个或多个波束;
下行发送波束包含终端推荐的下行发送波束的角度覆盖范围,或是略低于终端推荐的下行发送波束的角度覆盖范围等等。
终端上报的下行发送波束相关的信息可以包括:推荐的下行发送波束的标识,例如下行发送波束的编号;还可以进一步可以包括终端收到的下行发送波束训练信号强度信息,例如接收信号功率水平等。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以及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这里的子帧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子帧,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帧或其他的时间单元,也可以是其它系统中的时间单元,此处不做限定;
这里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可以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者是基站确定的;
一个实施方式为:在以OFDM为基础的系统中,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可以在每个子帧的前M个OFDM符号。M的数值可以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基站确定的。
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是基站确定的时候,基站向终端发送所述时域位置通知消息。例如基站可以通过DCI携带,或通过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消息携带,或通过专门的时域位置通知信令携带,或通过其他的下行信令携带等。终端通过所述消息或者信令获取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频位置。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通过向基站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并接收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并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从而实现基于基站的触发机制,终端进行下行波束训练。
第三实施例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61,向基站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其中,该步骤是可选的;终端也可以向所述基站发送终端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基站根据该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确定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个数;这里终端可以既向基站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又向所述基站发送终端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也可以只向基站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也可以只向基站发送终端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
步骤62,接收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步骤63,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步骤64,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从而确定出下行接收波束;优选为,确定出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
其中,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的步骤还可以包括:第二设备利用进行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进行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调整;
进一步的,该步骤64还可以包括:
步骤65,利用确定出的所述下行接收波束,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其中,步骤64中,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生效后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确定出下行接收波束;
其中,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生效时间为:接收到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时间+时间间隔;
所述时间间隔是协议约定的,或者是终端和基站事先约定的,或者是基站确定的;
当是基站确定的时候,可以是基站通过时间间隔通知信令,发送给终端;或者时间间隔也可以是从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中获得的;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制时间间隔通过其他下行信息块携带。所述时间间隔通知信令包含关于时间间隔的信息。终端根据所述信息或者信令获得所述时间间隔。
终端可以根据所述时间间隔获得下行接收波束训练的开始时刻。
终端假设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生效时间为接收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时间+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是固定的,或者是基站通知的(例如在下行接收波束触发通知消息中携带,或者可以通过下行接收波束触发通知消息中的下行接收训练信号的时频位置获得。例如,基站也可以通过DCI携带,或通过专门的时域位置通知信令携带,或通过其它的下行信令携带等);
例如,终端在第n个子帧中收到下行接收波束触发信令,则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第n+m个子帧中,m是固定值(例如,m=4),或者m在触发通知消息或其他携带关于时间间隔或下行接收波束训练序列位置通知信令的消息中携带,m=0,则意味着训练信号和触发消息在同一个子帧中;
这里的子帧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子帧,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帧或其他的时间单元,也可以是其它系统中的时间单元,此处不做限定;
另外,步骤64中,在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生效后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
第一种情况:终端采用不同的下行接收波束进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接收,并选出接收信号功率最强的下行接收波束作为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
第二种情况:终端采用不同的下行接收波束进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接收,并进行信道估计,根据信道估计结果,选出接收信号功率最强的下行接收波束作为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
终端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并不限定一个时刻内进行几个下行接收波束的接收。例如终端可以在一个时刻只用一个接收波束接收训练序列,也可以在同一时刻使用多个接收波束同时接收训练序列,本发明中不作限制。
终端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也可以先采用宽下行接收波束进行训练,再采用窄下行接收波束进行训练,确定出最优的窄下行接收波束作为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其中,窄接收波束可以覆盖宽接收波束的覆盖范围,或窄接收波束的覆盖范围略高于宽接收波束的覆盖范围。
可选地,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可以和下行发送波束的训练同时进行。
可选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和下行发送波束的训练交替进行。
如图7所示,一个典型的终端接收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示意图。
图7中下行接收波束的触发消息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同一个子帧内,在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之后,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终端接收该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这里的子帧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子帧,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帧或其他的时间单元,也可以是其它系统中的时间单元,此处不做限定。
下行数据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可以采用相同的下行发送波束传输,这样终端通过接收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获得最佳的下行接收波束之后,即可以用该波束进行数据的接收。
如图8所示,另一个典型的终端接收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示意图。
一个子帧内没有数据传输(针对该终端),在下行控制信令之后全部为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这里的子帧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子帧,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帧或其他的时间单元,也可以是其它系统中的时间单元,此处不做限定。
终端通过接收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获得最佳的下行接收波束之后,保存该波束权值,用于后续的下行数据接收。
本发明的上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适用于模拟和数模混合波束赋形,也适用于数字波束赋形,并可实现基于触发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
第四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
其中,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基站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
其中,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终端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
其中,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或者专用触发信令或者其他下行信息块,接收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其中,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存在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指示信息和/或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时频位置。
其中,所述训练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基站通过所述基站确定的下行发送波束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其中,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训练结果信息。
其中,所述训练结果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终端推荐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标识和/或终端测量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训练信号强度信息。
其中,所述训练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以及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这里的子帧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子帧,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帧或其他的时间单元,也可以是其它系统中的时间单元,此处不做限定;
其中,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者是基站确定的。
其中,所述训练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生效后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确定出下行接收波束。
其中,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生效时间为:接收到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时间+时间间隔;所述时间间隔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者是基站确定的。
其中,所述训练模块具体用于:采用不同的下行接收波束进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接收,并选出接收信号功率最强的下行接收波束作为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或者
采用不同的下行接收波束进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接收,并进行信道估计,根据信道估计结果,选出接收信号功率最强的下行接收波束作为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或者
所述训练模块也可以先采用宽下行接收波束进行训练,再采用窄下行接收波束进行训练,确定出最优的窄下行接收波束作为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
其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利用确定出的所述下行接收波束,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其中,接收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接收波束与接收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接收波束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该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的实施例是与上述方法对应的装置,上述方法中的所有实现实例均适用于该装置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第五实施例
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机,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处理器,用于实现如下功能模块所实现的功能:
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
其中,终端还可以包括:发射机,用于向基站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终端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
其中,所述接收机具体用于: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或者专用触发信令,接收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其中,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存在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指示信息和/或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时频位置。
其中,所述训练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基站通过所述基站确定的下行发送波束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训练结果信息。
其中,所述训练结果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终端推荐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标识和/或终端测量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训练信号强度信息。
其中,所述训练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以及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这里的子帧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子帧,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帧或其他的时间单元,也可以是其它系统中的时间单元,此处不做限定。
其中,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者是基站确定的。
其中,所述训练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生效后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确定出下行接收波束。
其中,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生效时间为:接收到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时间+时间间隔;所述时间间隔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者是基站确定的。
其中,所述训练模块具体用于:采用不同的下行接收波束进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接收,并选出接收信号功率最强的下行接收波束作为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或者
采用不同的下行接收波束进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接收,并进行信道估计,根据信道估计结果,选出接收信号功率最强的下行接收波束作为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或者
所述训练模块也可以先采用宽下行接收波束进行训练,再采用窄下行接收波束进行训练,确定出最优的窄下行接收波束作为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
其中,终端还可以包括: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利用确定出的所述下行接收波束,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其中,接收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接收波束与接收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接收波束相同。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与存储器连接,且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接收机或者发射机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总线接口是总线架构中可以包括的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的接口,具体由处理器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接收机或者发射机可以是多个元件,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同样可实现基于触发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
第六实施例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71,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进一步的,该步骤之前还可以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进一步地,基站可以根据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确定对终端进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
该步骤之前也还可以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从而可以基于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确定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个数。
具体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或者专用信令或者其他的下行信息块,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其中,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存在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指示信息和/或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时频位置。
步骤72,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具体的,基站确定下行发送波束,利用下行发送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对下行发送波束训练信号进行赋形后,向终端发送。
该步骤之前还可以包括:基站接收终端上报的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训练结果信息;所述训练结果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终端推荐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标识和/或终端测量的所述基站的用于训练的下行发送波束的功率强度信息。基站可以根据所述训练结果信息,确定所述下行发送波束。
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可以是协议协议约定的,或者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者是基站确定的。
这里的子帧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子帧,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帧或其他的时间单元,也可以是其它系统中的时间单元,此处不做限定。
其中,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是协议约定的,或者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时候,约定的时域位置可以包括:与终端约定的每个子帧的前M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其中,M为正整数。
其中,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是基站确定时,基站向终端发送所述时域位置通知消息。所述时域位置通知消息可以通过DCI携带,或是通过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携带,或是通过其他下行信息块携带。例如,基站确定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前M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基站向终端发送的时域位置通知消息为M的取值。
进一步的,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时间为: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时间+时间间隔,所述时间间隔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者是基站确定的。
所述时间间隔是基站确定时,基站向终端发送所述时间间隔通知消息。所述时间间隔通知消息可以通过DCI携带,或是通过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携带,或是通过其他下行信息块携带。例如,终端在第n个子帧中收到下行接收波束触发信令,则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第n+m个子帧中,m是固定值(例如,m=4),或者m在触发通知消息或其他携带关于时间间隔或下行接收波束训练序列位置通知信令的消息中携带。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在包括上述步骤71和72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73,通过用于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发送波束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适用于模拟和数模混合波束赋形,也适用于数字波束赋形,并可实现基于触发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
第七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其中,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
其中,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或者专用信令或者其他下行信息块,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其中,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存在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指示信息和/或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时频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具体用于:确定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使用的下行发送波束,利用所述下行发送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对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赋形后,向终端发送。
其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在确定下行发送波束时具体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训练结果信息,根据所述训练结果信息,确定发送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使用的下行发送波束。
其中,所述训练结果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终端推荐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标识和/或终端测量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训练信号强度信息。
其中,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使用的下行发送波束与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发送波束相同。
其中,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是协议约定的,或者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者是基站确定的。
这里的子帧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子帧,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帧或其他的时间单元,也可以是其它系统中的时间单元,此处不做限定。
其中,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是基站确定时,基站向终端发送所述时域位置通知消息。
其中,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时间为: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时间+时间间隔,所述时间间隔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者是基站确定的。
其中,所述时间间隔是基站确定时,基站向终端发送所述时间间隔通知消息。所述时间间隔通知消息可以通过DCI携带,或是通过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携带,或是通过其他下行信息块携带。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是与上述基站侧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对应的装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装置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第八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可以包括:
发射机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其中,基站还可以包括:接收机,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所述接收机还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
其中,所述发射机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或者专用信令或者其他下行信息块,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其中,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存在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指示信息和/或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时频位置。
其中,所述发射机具体用于:确定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使用的下行发送波束,利用所述下行发送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对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赋形后,向终端发送。
其中,所述发射机在确定下行发送波束时具体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训练结果信息,根据所述训练结果信息,确定发送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使用的下行发送波束。
其中,所述训练结果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终端推荐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标识和/或终端测量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训练信号强度信息。
其中,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使用的下行发送波束与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发送波束相同。
其中,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是协议约定的,或者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者是基站确定的。
这里的子帧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子帧,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帧或其他的时间单元,也可以是其它系统中的时间单元,此处不做限定。
其中,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是基站确定时,基站向终端发送所述时域位置通知消息。
其中,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时间为: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时间+时间间隔,所述时间间隔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者是基站确定的。
其中,所述时间间隔是基站确定时,基站向终端发送所述时间间隔通知消息。所述时间间隔通知消息可以通过DCI携带,或是通过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携带,或是通过其他下行信息块携带。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发射机和接收机均通过总线接口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总线接口是总线架构中包括的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的接口,具体由处理器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接收机或者发射机可以是多个元件,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同样可实现基于触发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6)

1.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基站通过所述基站确定的下行发送波束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
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所述基站确定的下行发送波束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以及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接收基站通过所述基站确定的下行发送波束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所述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生效后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生效时间为:接收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时间+时间间隔;所述时间间隔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者是基站确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之前还包括:
向基站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步骤前还包括:
向所述基站发送终端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步骤包括:
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或者专用触发信令,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还包括: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时频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基站通过所述基站确定的下行发送波束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前还包括:
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训练结果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结果信息包括:终端推荐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标识和/或终端测量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训练信号强度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者基站确定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出下行接收波束的步骤包括:
采用不同的下行接收波束进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接收,并选出接收信号功率最强的下行接收波束作为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或者
采用不同的下行接收波束进行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接收,并进行信道估计,根据信道估计结果,选出接收信号功率最强的下行接收波束作为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出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接收波束后还包括:
利用确定出的所述下行接收波束,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11.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接收基站通过所述基站确定的下行发送波束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
所述训练模块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以及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接收基站通过所述基站确定的下行发送波束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所述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生效后进行下行接收波束的训练,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生效时间为:接收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时间+时间间隔;所述时间间隔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者是基站确定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基站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终端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
14.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通过确定的下行发送波束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终端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以及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接收基站通过所述基站确定的下行发送波束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时间为: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时间+时间间隔,所述时间间隔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者是基站确定的,所述时间间隔是基站确定时,基站向终端发送所述时间间隔通知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之前还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步骤包括:
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或者专用信令,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步骤包括:
确定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使用的下行发送波束;
利用所述下行发送波束的波束赋形权值,对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赋形后,向终端发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使用的下行发送波束的步骤包括:
接收终端上报的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训练结果信息;
根据所述训练结果信息,确定发送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使用的下行发送波束。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结果信息包括:终端推荐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的标识或者终端测量的所述基站的下行发送波束训练信号强度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使用的下行发送波束与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发送波束相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基站确定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是基站确定时,基站向终端发送所述时域位置通知消息。
24.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确定的下行发送波束发送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终端根据所述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以及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在子帧内的时域位置,接收基站通过所述基站确定的下行发送波束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
向终端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时间为:发送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触发通知消息的时间+时间间隔,所述时间间隔是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或者是基站确定的,所述时间间隔是基站确定时,基站向终端发送所述时间间隔通知消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请求消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或者需要训练的下行接收波束的个数。
CN201610665954.3A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733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65954.3A CN107733513B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CT/CN2017/095838 WO2018028501A1 (zh) 2016-08-12 2017-08-03 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20197007105A KR102193119B1 (ko) 2016-08-12 2017-08-03 다운링크 빔 트레이닝 방법 및 장치
JP2019505526A JP7060575B2 (ja) 2016-08-12 2017-08-03 ダウンリンクビーム訓練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6/324,880 US11664876B2 (en) 2016-08-12 2017-08-03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ining downlink beams
EP17838631.4A EP3499743B1 (en) 2016-08-12 2017-08-03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ownlink receiving beam training sig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65954.3A CN107733513B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3513A CN107733513A (zh) 2018-02-23
CN107733513B true CN107733513B (zh) 2022-12-20

Family

ID=61161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65954.3A Active CN107733513B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4876B2 (zh)
EP (1) EP3499743B1 (zh)
JP (1) JP7060575B2 (zh)
KR (1) KR102193119B1 (zh)
CN (1) CN107733513B (zh)
WO (1) WO20180285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88805A1 (en) * 2018-06-29 2020-01-01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herent receive beamforming
WO2020155150A1 (zh) * 2019-02-02 2020-08-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波束对应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US11653349B2 (en) 2019-10-24 2023-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groupcast reachability based scheduling
US11558880B2 (en) 2019-10-24 2023-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groupcast scheduling
US11588533B2 (en) * 2021-01-12 2023-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beam management procedur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14169A1 (en) * 2009-02-23 2010-08-26 Nokia Corporation Beamforming training for functionally-limited apparatuses
US20130315325A1 (en) * 2012-05-22 2013-11-28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 Training for MIMO Operation
US20140056256A1 (en) * 2011-08-12 2014-02-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60044711A1 (en) * 2013-03-15 2016-02-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ulti-band operation for wireless lan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48945B2 (en) * 2007-08-31 2015-06-02 Intel Corporation Antenna training and tracking protocol
EP3716673B1 (en) 2008-10-29 2022-09-14 Marvell Asia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ransmit beamforming sector sweep in a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116694B2 (en) * 2008-12-23 2012-02-14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beam training
JP5278035B2 (ja) 2009-02-25 2013-09-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KR101884332B1 (ko) 2011-09-14 2018-08-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가상 셀 형성 방법 및 장치
JP6238305B2 (ja) 2011-09-16 2017-11-29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ビーム割り当て装置及び方法
US20130089000A1 (en) * 2011-10-11 2013-04-11 Broadcom Corporation Beamforming training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a directional antenna
US9439096B2 (en) 2012-08-13 2016-09-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channel refinement and multi-stream transmission in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KR102043021B1 (ko) * 2013-04-15 2019-1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포밍을 위한 스케쥴링 방법 및 장치
CN108777589B (zh) * 2013-09-09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追踪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734759B (zh) * 2013-12-20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imo波束赋形通信系统中波束识别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JP6381233B2 (ja) * 2014-02-28 2018-08-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680547B2 (en) * 2014-05-15 2017-06-13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efficient beam training and network control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US9497785B2 (en) * 2014-06-02 2016-11-15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exchanging beamforming information for a dual connection to user equipment
KR101573342B1 (ko) 2014-06-24 2015-12-03 중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빔 트레이닝 장치 및 방법
JP6499665B2 (ja) * 2014-08-18 2019-04-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Mimoトレーニング方法及び無線装置
CN106953676A (zh) 2016-01-07 2017-07-14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5721033B (zh) 2016-02-23 2018-12-28 清华大学 一种多用户毫米波通信系统的波束赋形方法及系统
US10116483B2 (en) * 2016-04-18 2018-10-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ally convey information of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phase noise compensation reference signal
US11178646B2 (en) * 2016-04-19 2021-1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ference signal based narrowband channel measurement and CQI reporting
US9866293B1 (en) * 2016-06-30 2018-01-09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updating one or more beamforming settings of a beamformed lin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14169A1 (en) * 2009-02-23 2010-08-26 Nokia Corporation Beamforming training for functionally-limited apparatuses
US20140056256A1 (en) * 2011-08-12 2014-02-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315325A1 (en) * 2012-05-22 2013-11-28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 Training for MIMO Operation
US20160044711A1 (en) * 2013-03-15 2016-02-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ulti-band operation for wireless lan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99743A4 (en) 2019-07-03
JP7060575B2 (ja) 2022-04-26
CN107733513A (zh) 2018-02-23
KR20190039236A (ko) 2019-04-10
JP2019525610A (ja) 2019-09-05
KR102193119B1 (ko) 2020-12-18
EP3499743B1 (en) 2021-10-27
EP3499743A1 (en) 2019-06-19
WO2018028501A1 (zh) 2018-02-15
US20210344407A1 (en) 2021-11-04
US11664876B2 (en) 202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3290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ub-space selection
EP3499743B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ownlink receiving beam training signal
KR10205393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496290B1 (en) Beam process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0291747B (zh) 用户设备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080497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quiring and feeding back transmission beam information
CN110268637B (zh) Srs发送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WO2018059112A1 (zh) 一种天线波束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EP3602838A1 (en) Beam management procedures for user equipment an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
RU2012135676A (ru) Передача опорных сигналов зондирования в физическом совместно используемом канале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CN107733505B (zh) 一种波束赋形训练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9150453B (zh) 波束管理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JP2020512748A (ja) アップリンク送信ビーム特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903264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528671B2 (en) Frame structure to support long distance transmission
CN108463952B (zh) 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7888243B (zh)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终端及基站
JP7208154B2 (ja) ビーム制御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JP5795723B2 (ja)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送信制御方法
CN111106911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856839A (zh) 数据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109562A1 (zh) 多入多出系统中的波束成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4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