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3158A - 一种防雾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雾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3158A
CN102173158A CN2010105992857A CN201010599285A CN102173158A CN 102173158 A CN102173158 A CN 102173158A CN 2010105992857 A CN2010105992857 A CN 2010105992857A CN 201010599285 A CN201010599285 A CN 201010599285A CN 102173158 A CN102173158 A CN 102173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film
propylene
antifoggant
mixed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992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则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SHI CITY YAN YING PLASTICS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SHI CITY YAN YING PLASTICS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SHI CITY YAN YING PLASTICS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SHI CITY YAN YING PLASTICS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992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731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73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31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雾薄膜的制备方法,其分为上表层、芯层、下表层,此三层膜构成了本发明薄膜最基本的三层式结构;上表层组成:丙烯97.1-98.6重量%、乙烯0.7-1.1重量%、二氧化硅0.1-0.2重量%、芥酸酰胺0.1-0.2重量%和防雾剂0.5-1.5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芯层组成:丙烯94.5-97.5重量%、乙烯1-2重量%和防雾剂1.5-3.5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下表层组成:丙烯94.6-96.8重量%、二氧化硅0.1-0.2重量%、芥酸酰胺0.1-0.2重量%和防雾剂3-5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序:配料、熔融挤出、冷却定型、测厚系统、电晕处理、牵引控制、流延收卷、固化时间、分切收卷。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防雾效果好、耐久性高、其透气性能与透氧性能可持久保持内容物的新鲜度;强度好、耐穿刺性好、热封效果好,可防止因食用菌的增长而破包。

Description

一种防雾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可以防止水汽在薄膜表面形成结雾而影响透明度的功能性薄雾,属于包装防雾薄膜这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改变,食品包装向方便、卫生、健康、新鲜等方向发展。在各种透明包装冷冻食品、高温恒温即食品、酸甜果酱制品以及新鲜蔬果类的包装中,为防止变质及结雾生成后影响视觉效果及新鲜度;必须采用具有防雾性能的防雾膜进行包装。
目前,常规形式的防雾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其单侧防雾的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一些场合中的使用需要具有双侧防雾的功能。
2、新鲜蔬果类包装久了,容易变质。
3、会因食用菌的增长而破包,如金针菇等。
4、采用外涂的形式,即是防雾剂溶于有机溶剂或水中后,涂于塑料薄膜的表面,其方法虽然简便、成本低,但是,防雾效果耐久性差,易被洗去或擦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的防雾效果好、耐久性高的防雾薄膜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是一种防雾薄膜,其分为上表层、芯层、下表层,上表层组成:丙烯97.1-98.6重量%、乙烯0.7-1.1重量%、二氧化硅0.1-0.2重量%、芥酸酰胺0.1-0.2重量%和防雾剂0.5-1.5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芯层组成:丙烯94.5-97.5重量%、乙烯1-2重量%和防雾剂1.5-3.5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下表层组成:丙烯94.6-96.8重量%、二氧化硅0.1-0.2重量%、芥酸酰胺0.1-0.2重量%和防雾剂3-5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
本发明是一种防雾薄膜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工序:配料、熔融挤出、冷却定型、测厚系统、电晕处理、牵引控制、流延收卷、固化时间、分切收卷:
(1)、配料:
(a)、上表层组成:丙烯97.1-98.6重量%、乙烯0.7-1.1重量%、二氧化硅0.1-0.2重量%、芥酸酰胺0.1-0.2重量%和防雾剂0.5-1.5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
(b)、芯层组成:丙烯94.5-97.5重量%、乙烯1-2重量%和防雾剂1.5-3.5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
(c)、下表层组成:丙烯94.6-96.8重量%、二氧化硅0.1-0.2重量%、芥酸酰胺0.1-0.2重量%和防雾剂3-5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
(2)熔融挤出:螺旋式螺杆,直径90φ、180φ;在平行状态下降材料挤出;挤出温度为165℃-245℃;
(3)冷却定型:采用冷却水系统,可将冷却水温度降低至12℃,能够充分达到冷却要求,提高薄膜透明度及柔软度;
(4)测厚系统:采用X射线传感器测量,并使用LCD显示器对剖面图进行显示;
(5)电晕处理:电晕功率为13.1KW,电晕辊冷却水温为25-35℃,电晕辊压力0.35Mpa,可以使薄膜经高压冲击而不变型,并有效控制电晕面润湿张力达到40-46mN/m;
(6)牵引控制:采用PLC同步自动控制,亦可手动微调;
(7)流延收卷:收卷张力300N。衰减率2.5%,收卷平稳,张力随着卷径变大而变化,良好的松紧度使薄膜能够更好的熟化;
(8)固化时间:固化是薄膜完全定型及爽滑迁移的一个过程,固化时间为24H,固化温度为25±2℃,湿度为60%;
(9)、分切收卷:将固化后的薄膜根据不同规格要求分切成薄膜成品。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的进步和突出的特点:
本发明的上表层、芯层、下表层都添加防雾剂使材料发生化学改性,改变附着在薄膜表面的水珠子的表面张力,防止水汽在薄膜表面形成结雾,具有良好的防雾效果;改变温度及物料使聚合物的强度、弹性、大分子取向等性能发生改变,使薄膜在强度、柔韧性、抗刺穿性及热封性能得到增强,防止因食用菌的增长而破包;控制原料配比和工艺参数,在薄膜形成阶段改变其分子结构及排列顺序,使薄膜结晶度、分子间隙等发生变化,达到控制氧气及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透过率,从而使内容物能够长久保鲜。
下面本发明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是一种防雾薄膜,其分为上表层1、芯层2、下表层3:此三层膜构成了本发明薄膜最基本的三层式结构,所述的薄膜厚度为:18μm,上表层1厚度为:3μm,下表层3厚度为:6μm。本发明是一种防雾薄膜的制备方法,如下工序:
(1)、配料:上表层组成:丙烯97.2重量%、乙烯0.8重量%、二氧化硅0.1重量%、芥酸酰胺0.1重量%和防雾剂0.8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芯层组成:丙烯95重量%、乙烯1.2重量%和防雾剂2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下表层组成:丙烯95.1重量%、二氧化硅0.13重量%、芥酸酰胺0.1重量%和防雾剂3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
(2)熔融挤出:螺旋式螺杆,直径90φ、180φ;在平行状态下降材料挤出;挤出温度为200℃;
(3)冷却定型:采用冷却水系统,可将冷却水温度降低至12℃,能够充分达到冷却要求,提高薄膜透明度及柔软度;
(4)测厚系统:采用X射线传感器测量,并使用LCD显示器对剖面图进行显示;
(5)电晕处理:电晕功率为13.1KW,电晕辊冷却水温为30℃,电晕辊压力0.35Mpa,可以使薄膜经高压冲击而不变型,并有效控制电晕面润湿张力达到42mN/m;
(6)牵引控制:采用PLC同步自动控制,亦可手动微调;
(7)流延收卷:收卷张力300N。衰减率2.5%,收卷平稳,张力随着卷径变大而变化,良好的松紧度使薄膜能够更好的熟化;
(8)固化时间:固化是薄膜完全定型及爽滑迁移的一个过程,固化时间为24H,固化温度为25±2℃,湿度为60%;
(9)、分切收卷:将固化后的薄膜根据不同规格要求分切成薄膜成品。
实施例二:
本发明是一种防雾薄膜,其分为上表层1、芯层2、下表层3:此三层膜构成了本发明薄膜最基本的三层式结构,所述的薄膜厚度为:25μm,上表层1厚度为:3μm,下表层3厚度为:6μm。本发明是一种防雾薄膜的制备方法,如下工序:
(1)、配料:上表层组成:丙烯97.85重量%、乙烯0.90重量%、二氧化硅0.13重量%、芥酸酰胺0.12重量%和防雾剂1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芯层组成:丙烯96重量%、乙烯1.5重量%和防雾剂2.5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下表层组成:丙烯95.72重量%、二氧化硅0.16重量%、芥酸酰胺0.12重量%和防雾剂4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
(2)、熔融挤出:螺旋式螺杆,直径90φ;在平行状态下降材料挤出;挤出温度为200℃;
(3)、冷却定型:采用冷却水系统,可将冷却水温度降低至12℃,能够充分达到冷却要求,提高薄膜透明度及柔软度;
(4)、测厚系统:采用X射线传感器测量,并使用LCD显示器对剖面图进行显示;
(5)、电晕处理:电晕功率为13.1KW,电晕辊冷却水温为30℃,电晕辊压力0.35Mpa,可以使薄膜经高压冲击而不变型,并有效控制电晕面润湿张力达到42mN/m;
(6)、牵引控制:采用PLC同步自动控制,亦可手动微调;
(7)、流延收卷:收卷张力300N。衰减率2.5%,收卷平稳,张力随着卷径变大而变化,良好的松紧度使薄膜能够更好的熟化;
(8)、固化时间:固化是薄膜完全定型及爽滑迁移的一个过程,固化时间为24H,固化温度为25±2℃,湿度为60%;
(9)、分切收卷:将固化后的薄膜根据不同规格要求分切成薄膜成品。
实施例三:
本发明是一种防雾薄膜,其分为上表层1、芯层2、下表层3:此三层膜构成了本发明薄膜最基本的三层式结构,所述的薄膜厚度为:30μm,上表层1厚度为:3μm,下表层3厚度为:6μm。本发明是一种防雾薄膜的制备方法,如下工序:
(1)、配料:上表层组成:丙烯98.2重量%、乙烯1重量%、二氧化硅0.17重量%、芥酸酰胺0.16重量%和防雾剂1.3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芯层组成:丙烯97重量%、乙烯1.8重量%和防雾剂3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下表层组成:丙烯96.2重量%、二氧化硅0.17重量%、芥酸酰胺0.16重量%和防雾剂5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
(2)熔融挤出:螺旋式螺杆,直径90φ、180φ;在平行状态下降材料挤出;挤出温度为165℃-245℃;
(3)冷却定型:采用冷却水系统,可将冷却水温度降低至12℃,能够充分达到冷却要求,提高薄膜透明度及柔软度;
(4)测厚系统:采用X射线传感器测量,并使用LCD显示器对剖面图进行显示;
(5)电晕处理:电晕功率为13.1KW,电晕辊冷却水温为35℃,电晕辊压力0.35Mpa,可以使薄膜经高压冲击而不变型,并有效控制电晕面润湿张力达到43mN/m;
(6)牵引控制:采用PLC同步自动控制,亦可手动微调;
(7)流延收卷:收卷张力300N。衰减率2.5%,收卷平稳,张力随着卷径变大而变化,良好的松紧度使薄膜能够更好的熟化;
(8)固化时间:固化是薄膜完全定型及爽滑迁移的一个过程,固化时间为24H,固化温度为25±2℃,湿度为60%;
(9)、分切收卷:将固化后的薄膜根据不同规格要求分切成薄膜成品。
防雾性判定方法:
1、热防雾性(现场检测):
取0.5m*10m薄膜样品,每隔1m检测1点,共计测10点,检测时取90℃热水置于杯中,将膜覆盖于杯口观察。
2、冷防雾性:
取一正方形薄膜包覆于装有八分满水的瓶口上,置入设定5℃冰箱内冷藏30min后观察防雾膜。
3、观察防雾膜:
(1)、膜面清晰3秒内可见杯中水面判为“优”;
(2)、膜面较清晰10秒内可见杯中水面判为“良”;
(3)、膜面模糊无法清晰看见杯中水面判为“差”。

Claims (3)

1.一种防雾薄膜,其特征在于:
(1)、上表层组成:丙烯97.1-98.6重量%、乙烯0.7-1.1重量%、二氧化硅0.1-0.2重量%、芥酸酰胺0.1-0.2重量%和防雾剂0.5-1.5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
(2)、芯层组成:丙烯94.5-97.5重量%、乙烯1-2重量%和防雾剂1.5-3.5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
(3)、下表层组成:丙烯94.6-96.8重量%、二氧化硅0.1-0.2重量%、芥酸酰胺0.1-0.2重量%和防雾剂3-5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工序:配料、熔融挤出、冷却定型、测厚系统、电晕处理、牵引控制、流延收卷、固化时间、分切收卷:
(1)、配料:
(a)、上表层组成:丙烯97.1-98.6重量%、乙烯0.7-1.1重量%、二氧化硅0.1-0.2重量%、芥酸酰胺0.1-0.2重量%和防雾剂0.5-1.5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
(b)、芯层组成:丙烯94.5-97.5重量%、乙烯1-2重量%和防雾剂1.5-3.5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
(c)、下表层组成:丙烯94.6-96.8重量%、二氧化硅0.1-0.2重量%、芥酸酰胺0.1-0.2重量%和防雾剂3-5重量%组成的混合物料;
(2)、熔融挤出:螺旋式螺杆,直径90φ、180φ;在平行状态下降材料挤出;挤出温度为165℃-245℃;
(3)、冷却定型:采用冷却水系统,可将冷却水温度降低至12℃,能够充分达到冷却要求,提高薄膜透明度及柔软度;
(4)、测厚系统:采用X射线传感器测量,并使用LCD显示器对剖面图进行显示;
(5)、电晕处理:电晕功率为13.1KW,电晕辊冷却水温为25-35℃,电晕辊压力0.35Mpa,可以使薄膜经高压冲击而不变型,并有效控制电晕面润湿张力达到40-46mN/m;
(6)、牵引控制:采用PLC同步自动控制,亦可手动微调;
(7)、流延收卷:收卷张力300N。衰减率2.5%,收卷平稳,张力随着卷径变大而变化,良好的松紧度使薄膜能够更好的熟化;
(8)、固化时间:固化是薄膜完全定型及爽滑迁移的一个过程,固化时间为24H,固化温度为25±2℃,湿度为60%;
(9)、分切收卷:将固化后的薄膜根据不同规格要求分切成薄膜成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雾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厚度为:17-40μm,上表层厚度为:2-4μm,下表层厚度为:4.5-7μm。
CN2010105992857A 2010-12-15 2010-12-15 一种防雾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1731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992857A CN102173158A (zh) 2010-12-15 2010-12-15 一种防雾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992857A CN102173158A (zh) 2010-12-15 2010-12-15 一种防雾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3158A true CN102173158A (zh) 2011-09-07

Family

ID=44516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92857A Pending CN102173158A (zh) 2010-12-15 2010-12-15 一种防雾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7315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5675A (zh) * 2011-12-27 2012-05-16 宁波市佳音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输液膜厚度测控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4689A (zh) * 2008-02-04 2008-08-06 无锡宏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雾性能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87598A (zh) * 2005-10-12 2008-10-15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多层薄膜、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制品
CN101439782A (zh) * 2008-11-28 2009-05-27 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食品包装用防雾薄膜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7598A (zh) * 2005-10-12 2008-10-15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多层薄膜、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制品
CN101234689A (zh) * 2008-02-04 2008-08-06 无锡宏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雾性能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39782A (zh) * 2008-11-28 2009-05-27 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食品包装用防雾薄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5675A (zh) * 2011-12-27 2012-05-16 宁波市佳音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输液膜厚度测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umiero et al. Effect of TiO2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in a HDPE-based food packaging on the structural and microbiological stability of a short-ripened cheese
CN101234689A (zh) 一种具有防雾性能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3292A (zh) 三层共挤快速双向拉伸宽幅聚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NO171713B (no) Fremgangsmaate for fremstilling av en koekstrudert termoplastisk multilag, krympefilm
CN104191766A (zh) 聚乙烯薄膜、包装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28645B (zh) 一种抗菌bopp/pp食品复合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Daniloski et al. The effect of barrier properties of polymeric films on the shelf-life of vacuum packaged fresh pork meat
CN102019736B (zh) 氧化式生物降解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50842A (zh) 一种具有防雾性能的聚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US11873149B2 (en) Blown film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and uses thereof
CN101309952A (zh) 用于包装新鲜食品或发酵食品的膜和包装材料以及容器
CN108467585A (zh) 氧化式生物降解双向拉伸生物基尼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84777A (zh) 一种液体食品包装用多层共挤透明膜及其生产方法
CN102173158A (zh) 一种防雾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08117594A1 (ja) 密着食品包装体および食品の包装方法
CN101439782A (zh) 食品包装用防雾薄膜
CN1807086A (zh) 具有气调保鲜与微波加热自动调压包装装置用复合膜与制造方法
JP2007160573A (ja) 熱収縮性延伸多層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包装材及び包装体
CN106113854A (zh) 一种乳制品包装膜及其生产方法
CN111775526A (zh) 一种高温水煮pe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341242B (zh) 一种阻气透湿保鲜复合膜、制造方法及应用
CN105150510A (zh) 一种完全可降解聚已内酯薄膜及其生产方法与它的用途
CN108032577A (zh) 高强度洁净pe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85182A (zh) 一种用于食品包装的防雾薄膜
Rodrigues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non-irradiated and chlorine-free packaging for fresh beef preserv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