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5621B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5621B
CN102165621B CN200980137142XA CN200980137142A CN102165621B CN 102165621 B CN102165621 B CN 102165621B CN 200980137142X A CN200980137142X A CN 200980137142XA CN 200980137142 A CN200980137142 A CN 200980137142A CN 102165621 B CN102165621 B CN 1021656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layer
polymer disper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71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5621A (zh
Inventor
C·纽索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65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5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5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56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4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scatter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布置于基板之上用于注入第一极性的电荷的第一电极;布置于第一电极之上用于注入与所述第一极性相反的第二极性的电荷的第二电极;布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以及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层,其中所述PDLC层不具有与其自身相关的电极以及形成可切换PDLC单元的驱动电路。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从例如PCT/WO/13148和US4539507中了解到。在图1和2中示出了此类器件的实例。此类器件一般包括:基板2;布置于基板2之上用于注入第一极性的电荷的第一电极4;布置于第一电极4之上用于注入与所述第一极性相反的第二极性的电荷的第二电极6;布置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8;以及布置于第二电极6之上的密封物10。在图1所示的一种布局中,基板2和第一电极4是透明的以允许由有机发光层8所发射的光穿过它们。该布局被称为底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图2所示的另一种布局中,第二电极6和密封物10是透明的以便允许由有机发光层8所发射的光穿过它们。该布局被称为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上述结构的变型是已知的。第一电极可以是阳极并且第二电极可以是阴极。作为选择,第一电极可以是阴极并且第二电极可以是阳极。另外的层可以被设置于电极与有机发光层之间以便帮助电荷注射及传输。有机发光层中的有机材料可以包括小分子、树枝状大分子或聚合物以及可以包括磷光部分(moiety)和/或荧光部分。发光层可以包括含有发光部分、电子传输部分和空穴传输部分的材料的混合物。这些可以被设置于单个分子内或分开的分子内。
图3(a)和3(b)示出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架构更复杂的变体。
在图3(a)中示出的底发射器件包括:基板12(例如玻璃);透明的阳极14(例如ITO);空穴注射层16(例如PEDT);空穴传输层18(例如包括含三芳基胺的聚合物);发光层20(例如包括电致发光聚合物);以及包含低逸出功的电子注入层22(例如钡)和反射层24(例如Al)的反射的阴极结构。
在图3(b)中示出的顶发射器件包括:基板26(例如玻璃);反射层28(例如Al或Ag合金);阳极30(例如ITO);空穴注射层32(例如PEDT);空穴传输层34;发光层36(例如包括电致发光聚合物);以及包含低逸出功的电子注入层38(例如钡)、缓冲层40(例如在WO2008/029103中公开的氧化钨)和透明的导电层42(例如ITO)的透明的阴极结构。
通过提供上述类型的器件的阵列,可以形成含有多个发光像素的显示器。像素可以是相同类型的以形成单色显示器或者它们可以是颜色不同的以形成多色显示器。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问题在于由有机发光层内的有机发光材料所发射的大量的光没有从器件中逸出。光可能由于内部反射、腔体效应、波导、吸收等而损失于器件之内。例如,可以理解,光由电致发光层在相对器件平面的一定角度范围内发射。在器件中以浅角投射到界面上的光能够被内部反射。光学腔能够形成于器件内的两个反射界面之间。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由于反射金属层而产生的腔体效应以及在折射率差异大的层之间的界面(例如在顶发射结构中的ITO-空气)能够导致不良的光提取(尽管,另一方面,腔体能够被优化以便增加光提取)。破坏性的干扰模式能够产生,从而降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总输出效率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干扰条纹是明显的。在例如US 7,276,848中更详细地描述了导致不良的光提取的现象。
图4示出了光可能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之内的界面处被反射的方式。图4(a)对应于之前所描述的示出于图3(a)中的底发射架构。图4(b)对应于之前所描述的示出于图3(b)中的顶发射架构。为了清楚起见,各层以与图3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参考数字来编号。
如同从图4(a)中所能够看出的,对于底发射器件,典型地大于85%的射到反射阳极的发射光被向下反射。典型地大约2%由PEDT/ITO界面反射回来以及典型地大约2%由ITO/玻璃界面反射回来。
如同从图4(b)中所能够看出的,对于顶发射器件,典型地大于90%的射到反射阳极层的发射光被向上反射。典型地大约2%由ITO/PEDT界面向上反射。但是,在阴极结构中有0~85%的光由Ba/缓冲层界面反射回来以及典型地11%由器件顶部的ITO/空气界面反射回来。
对于底发射器件,典型地大于85%的射到反射阳极的发射光被向下反射。典型地大约2%由PEDT/ITO界面反射回来以及典型地大约2%由ITO/玻璃界面反射回来。但是,在之间0和85%关于光被反射回去从中Ba/缓冲界面在中阴极结构以及典型地11%被反射回去从中ITO/空气界面在顶部关于器件。
由于在ITO/空气界面的折射率失配大于在ITO/电子注入电极界面的折射率失配的事实,在顶发射结构中发生了附加的损失。另外,反射阳极层引起了强度比在底发射的情形中的强度更大的共振模式的形成。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提取是提高显示的效率及图像质量的关键要素。虽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内部效率可以经由新的发射极材料设计来提高,但是由发射极层产生的大部分光可能由于不良的光提取而损失。
一种提高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逸出的光量的方式是将一个或多个光散射元件并入器件架构之内以便去除或显著地减少光在器件之内的内部反射以及由此提高器件的外部效率。
诸如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添加光散射元件或微透镜阵列的技术已经在现有技术中实现了以便提高光提取。
US 5,955,837公开了包括含有无机粒子层(例如TiO2粒子的单层(mono layer))的光散射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US 2007/0108900公开了包括选自粗糙的玻璃表面、透明的粒子层、含有无机粒子的分散系的聚合物膜或者含有多个相的共聚物膜之一的光散射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US 7,276,848公开了包括选自粗糙的表面、无机粒子层及含有无机粒子的分散系的聚合物膜之一的光散射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的目标是给以上所描述的那些提供包括可选的光散射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目标是提供包含在没有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其他层造成任何破坏以及使用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中已经使用的沉积技术的情况下容易制造的且方便加工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层的光散射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另一目标是提供包含光散射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光散射层的散射性质能够方便地选择以及甚至能够根据特别的器件架构或用途所需要的散射量就地调整。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在此提供了包含由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制成的光散射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PDLC是已知的。它们包括其中布置着液晶微滴(droplet)的分散系(dispersion)的聚合物基体(matrix)。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将PDLC布置于两个电极之间以形成单元而将PDLC用作光闸(lightshutter)。当没有电压被施加于单元之上时则微滴之内的液晶分子没有总的取向并且入射到单元上的光将根据聚合物基体的折射率和与聚合物基体的折射率不同的未排列液晶的折射率这两者而受到影响。光由于随机取向的液晶分子和聚合物基体之间的折射率差异而在微滴和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被散射。单元在这种状态下就呈现出模糊或朦胧。当电压被施加于单元之上时则每个微滴之内的液晶分子就按所施加的场来排列。在所施加的场的方向上的液晶分子的折射率由于液晶分子的排列而改变。聚合物基体和液晶材料被选择使得在排列的状态下,在排列方向上的液晶的折射率等于聚合物基体的折射率。这样,入射于PDLC上的沿排列的方向的光没有被散射并且单元呈现为透明的或基本上透明的。这样,这些PDLC能够被用作能够在透明及不透明状态之间切换的隐密窗。如果给此类单元的可寻址阵列提供背光那么显示器件就能够以与常规的液晶显示相似的方式来形成。用作光闸的PDLC的可切换的光散射性质在例如Montgomery等人的“Light scattering from 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films:Droplet size effects(来自聚合物分散液晶膜的光散射:微滴尺寸效应)”(J.Chem.Phys.69(3),1991)和West等人的“Haze-free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utilizing linearpolarizers(利用线性极化的无模糊聚合物分散液晶)”(Appl.Phys.Lett.61(17),1992)中进行了讨论。
将PDLC光闸单元并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之内还可从JP2006/276089中了解到。该文献针对环境光从使用中的显示器的非发光像素反射回来的问题。可寻址的PDLC单元被设置在邻近于发光像素阵列使得光能够根据需要被阻挡或被透射以便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种布局的一个缺点是需要将附加的电极和驱动电路合并到器件之内以独立于有机电致发光像素来驱动PDLC单元,从而使器件设计变复杂。
本发明不同于之前所描述的PDLC的使用,因为本申请不需要PDLC在排列(aligned)及非排列(non-aligned)状态之间切换。相反地,PDLC被设置为保持基本上相同的状态来散射光以便减少内部反射和/或腔体效应并且从而提高器件的光输出。
鉴于上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此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布置于基板之上用于注入第一极性的电荷的第一电极;布置于第一电极之上用于注入与所述第一极性相反的第二极性的电荷的第二电极;布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电致发光层;以及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层,其中所述的PDLC层不具有其自身相关的电极以并且形成可切换的PDLC单元的驱动电路。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确定PDLC层能够被用作光散射层以按与例如在背景部分所讨论的现有技术的布局中所公开的含有无机粒子的分散系的聚合物膜相似的方式来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输出。PDLC层能够被容易地制造并且被方便地处理以在没有造成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其他层的任何破坏并且使用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中已经使用的沉积技术的情况下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层。而且,PDLC层的光散射性质能够被容易地选择并且甚至能够根据特别的器件架构或用途所需要的散射量就地调整。
能够制成PDLC层以使之可透射或基本上可透射由有机电致发光层所发射的光。可以设计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PDLC层以确保散射量足够以减少内部反射和腔体效应同时并没有过于高而使层变模糊或朦胧。
存在着几种确保散射量足够以减少内部反射和腔体效应同时并没有过于高而使层变模糊或朦胧的可能方式。这是因为由PDLC散射的光量对许多可以调整以便达到所希望的效果的不同参数敏感。这些参数包括:在PDLC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程度;PDLC层的厚度;在PDLC中的液晶微滴的尺寸;在聚合物基体中的液晶微滴的体积分数;以及在特定的排列程度下液晶微滴和聚合物基体之间的平均折射率差异。
因此,存在至少下列可能性及其组合以达到散射足够量的由有机电致发光层所发射的光的所希望的功能效果以在没有散射太多的光而使层变模糊或朦胧的同时降低内部反射和腔体效应。
1.调整PDLC层的厚度。
能够使PDLC层变得足够薄以对于由有机电致发光层所发射的光是透明的,或者基本上透明的。PDLC层优选小于10μm,更优选地小于6μm,还要更优选地小于3μm,以及最优选地小于2μm。如果层变得相对由有机电致发光层所发射的光的波长过于薄,那么就没有或很少光散射发生。如果在整个可见光谱(例如,对于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发光像素)之上都要求有效的光散射,那么PDLC层的厚度将优选为0.7μm或更大,最优选为1μm或更大(例如1-2μm)。但是,由于对整个可见光谱的有效光散射并不一定为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需要,因而有可能提供较薄的PDLC层,例如,小于1μm,小于0.7μm,以及甚至低至大约0.5μm。此类超薄的PDLC层将不有效地散射红光和绿光。但是,它们仍将散射蓝光。这特别有利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因为蓝色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寿命显著低于红色及绿色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蓝色发光像素的寿命因而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寿命的限制因素。如果使用超薄的PDLC层来提高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蓝光输出,那么蓝色像素能够得以更缓和地驱动从而提高蓝色像素的寿命以及从而提高显示器的寿命。类似地,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超薄的PDLC层被合并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之内以提高布置于其中的蓝色发光像素的寿命。
2.调整PDLC层中的液晶微滴的尺寸。
能够使微滴尺寸变得足够小使得PDLC层可透射或基本上可透射由有机电致发光层所发射的光。在PDLC层之内的液晶微滴的尺寸将变化。微滴尺寸的分布将取决于制造工艺。优选地,至少50%的微滴,更优选地至少70%的微滴,以及还要更优选地至少90%的微滴将具有2μm或更小的直径。如同之前关于层厚度所讨论的,如果微滴的直径变得相对由有机电致发光层所发射的光的波长过于小,那么很少或没有光散射发生。如果在整个可见光谱(例如,对于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发光像素)之上都要求有效的光散射,那么PDLC层的厚度将优选为0.7μm或更大(例如至少50%、70%或90%的微滴为1-2μm)。但是,如同之前关于层厚度所讨论的,由于对整个可见光谱的有效光散射并不一定为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需要,因而有可能提供具有较小的液晶微滴的PDLC层,其中50%、70%或90%的所述液晶微滴具有例如小于1μm、小于0.7μm以及甚至低至大约0.5μm的直径。此类超小微滴的PDLC层将不会有效地散射红光和绿光。但是,它们仍将散射蓝光以及可以被用来提高蓝色发光像素的寿命。
在一种布局中,可以选择层厚及微滴尺寸以便形成包含单层(mono layer)微滴的PDLC层。PDLC层甚至可以被沉积以便通过例如压缩形成具有比其高度大的宽度的椭圆形状的微滴来形成非球形的微滴。这种布局能够导致较薄的PDLC层。在这种情况下,之前所讨论的微滴直径的范围应当被应用于器件的平面内的微滴的宽度。
3.调整PDLC层中的液晶微滴的体积分数。
体积分数应当足够小使得PDLC层可透射或者基本上可透射由有机电致发光层所发射的光。减小液晶微滴的体积分数通常会减少光散射量。可以选择体积分数以确保足够的散射以便减少内部反射和/或腔体效应同时并不散射过多的光而使层变模糊或朦胧。在PDLC中的液晶微滴的体积分数的典型值为5-50%。
4.调整液晶和聚合物基体材料之间的折射率差异。
液晶和聚合物基体材料之间的折射率差异越大,则就有越多的光散射发生。可以选择材料使得折射率的差异足够大以确保足够的散射以便减少内部反射和/或腔体效应同时并不散射过多光而使层变模糊或朦胧。典型地,对于光闸的应用,排列状态下的液晶材料的折射率在排列方向上等于或者基本上等于聚合物基体材料折射率,然而非排列状态下的液晶材料的折射率显著不同于聚合物基体的折射率。因为本发明与散射光有关,所以这种相当严格的要求并不是必需的。排列状态下的液晶材料的折射率可以不同于聚合物基体材料的折射率,例如可以提供在20°下>0.1或>0.2的折射率差异。类似地,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非排列状态下的液晶材料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并不要求大到光闸布局,例如在20℃下为<0.2或<0.1(尽管折射率差异对于越薄的膜应当越大)。这将增大本发明可以使用的液晶材料的范围。
因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并不需要液晶分子可在排列及非排列状态之间可切换,所以液晶材料的粘度能够高于其中为了可切换性而需要相对低的粘度的光闸布局的液晶材料的粘度。再者,这将增大本发明可以使用的液晶材料的范围。取决于制造的方法,可以要求液晶材料的粘度为足够低以使液晶材料能够从聚合物基体材料中相分离以便形成适当尺寸的微滴。典型地,液晶的粘度在20℃下可以在60-90cP范围。
假定液晶分子在最终的器件中不需要是可切换的,则根据一种可能性液晶在20℃下可以甚至是固态的。PDLC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形成,在该温度下液晶能够相分离以形成适当尺寸的微滴并且然后在冷却时液晶分子的秩序得以在器件的正常操作条件下凝固成PDLC。在一种实施例中,PDLC层可以被加热以液化为微滴,可以被提供以电极以使微滴排列,并且然后可以使PDLC层能够冷却以将排列就地凝固。电极在层的冷却之前或之后被去除。
优选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顶发射(阴极透明的)器件,并且PDLC层被设置于透明的阴极之上。如图4(a)和4(b)所示,本申请人已经发现在顶发射器件中由内部反射及有损耗的腔体模式所致的光损失比在底发射器件中的大。
优选地,第一电极是阳极并且第二电极是阴极。阴极可以包括电子注入材料层,诸如低逸出功(小于3.5eV,优选小于3eV)的金属(例如钡)或金属化合物(例如氟化锂),其上具有金属覆盖层,诸如高逸出功(>3.5eV,优选>4eV)金属(例如铝)。电子注入材料层的厚度优选小于10nm以及更优选地为大约5nm。该阴极将典型是可反射的,但是如果电子注入层和覆盖层两者都是足够薄的(例如为5-10nm)则阴极可以是透明的。可选的阴极使用钡层,银层位于其上。这些层中的每个层优选小于10nm厚以及更优选地每个层为大约5nm厚。该阴极比上述的钡/铝布局更透明。另一可选的透明阴极结构包括电子注射层以及透明的导电氧化物(特别是氧化铟锡(ITO))的覆盖层。在这种情况下,溅射阻挡层被优选设置于器件的ITO层和下面的层之间以便防止对所述下面的层的溅射破坏。适合的溅射阻挡还应当考虑到有效的电子注射可以是无机层,例如金属硒化物或硫化物(例如ZnS或ZnSe)或有机层,特别是诸如金属掺杂的富勒烯层的掺杂层。诸如低逸出功金属(例如碱土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氟化物层那样的薄的透明的电子注射层可以被被设置于器件的一个或多个有机层与溅射阻挡层之间。
PDLC散射层能够根据有机电致发光层的发光颜色来调整。在全色显示中,若需要则能够将不同的PDLC结构提供给不同的颜色像素。
优选地,通过例如喷墨打印或旋涂使有机电致发光层和/或PDLC层从溶液中沉积。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现在将参考附图举例描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底发射有机发光器件的已知结构。
图2示出了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的已知结构。
图3(a)和3(b)分别示出了底发射和顶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另外的已知结构;
图4(a)和4(b)分别示出了发射光在图3(a)和3(b)所示的器件之内反射的方式;
图5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PDLC光散射层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图6(a)和6(b)示出了光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两种不同的PDLC光散射层中的散射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5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PDLC光散射层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顶发射器件的结构与在图3(b)和4(b)中所示出的器件结构相似并且对于对应的层使用了相同的参考数字。器件的结构包括:基板26(例如玻璃);反射层28(例如Al或Ag合金);空穴注入层(hole injecting layer)30(例如ITO);空穴注射层(holeinjection layer)32(例如PEDT);空穴传输层34(例如包括含三芳基胺的聚合物);发射层36(例如包括电致发光聚合物);以及包括低逸出功的电子注入层38(例如钡)、缓冲层40和透明的导电层42(例如ITO)的透明的阴极结构。
在图5所示的布局中PDLC光散射层44被设置于透明的导电层42之上。
图6(a)和6(b)示出了光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两种不同的PDLC光散射层中的散射方式。
在图6(a)所示的布局中,PDLC已经被调整至完全排列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聚合物基体46和液晶材料48使得液晶48在排列方向上的折射率等于聚合物基体46的折射率,使得沿着排列方向发射的光不被散射然而沿着其他有角的方向发射的光将被散射。如上所述,光从电致发光层中以相对器件的平面的一定角度范围发射出。以浅角射到器件的界面上的光能够被内部反射。但是这部分光将被PDLC散射,即使PDLC在与器件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完全排列从而减少内部反射和/或腔体效应。
作为选择,如图6(b)所示,PDLC可以以非排列状态提供,每个微滴中的液晶材料48在聚合物基体46内沿不同方向取向。在这种布局中,以所有有角的方向从有机电致发光层发射出的光将被散射。
为了获得所描述的光散射性质,重要的是聚合物-液晶混合物是这样的:使得液晶被迫使与聚合物相分离以形成微滴。这能够通过例如使用开始时与液晶均质化的前体聚合物来实现。然后在聚合物的转换或干燥阶段期间液晶相分离以形成散布于聚合物内的分立的液晶微滴。这种技术被称为聚合诱导相分离(PIPS)。聚合工艺可以通过加热(例如环氧树脂/固化剂)或者通过UV光(例如丙烯酸盐)来启动。可以使用UV交联型的聚合物基体以便在环境温度下形成交联的基体。
作为具体的实例,诸如Norland光学粘合剂(Norland OpticalAdhesive)那样的聚合物被广泛用作聚合物基体。这些典型地具有几百厘泊的粘度并且通过UV辐射来交联。可交联的聚合物(例如SU-8)能够被用作高粘度的光学粘合剂的备选物使得旋涂是可能的。
用于形成PDLC光散射层的液相沉积方法是优选的,因为这些方法可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所使用的液相沉积方法兼容,特别是聚合物发光器件。例如,US 6866887描述了PDLC膜的形成,其中该PDLC膜通过以受控的蒸发率来旋涂以实现相分离而形成。另外,Heilmann还描述了PDLC混合物的喷墨打印(http://www.vtt.fi/liitetiedostot/cluster5_metsa_kemia_ymparisto/IST%20NIP%202005%20Heilmann.pdf)。这里,将Norland光学粘合剂65被从苯甲醚(anisol)基墨中喷墨打印出。Merck E7和E8液晶被使用。
市场上可购得的液晶分子和混合物存在着广泛的选择。许多有机晶体材料可以是有益的,只要有机晶体的散布处于与液晶畴的散布相似的规模。使用诸如蚀刻、光刻图形化和喷墨打印的技术来图形化PDLC层是可能的。
虽然本发明已经参考其优选的实施例特别地进行了示出和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形式和细节的各种改变都可以在没有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

Claims (20)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
基板;
布置于所述基板之上用于注入第一极性的电荷的第一电极;
布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之上用于注入与所述第一极性相反的第二极性的电荷的第二电极;
布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电致发光层;以及
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其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不具有与其自身相关的电极和形成可切换聚合物分散液晶单元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被设置为处于非排列状态,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的每个微滴内的液晶分子沿着随机的方向取向。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适合于散射由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所发射的光达到充分的程度以减少内部反射和/或腔体效应,而对由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所发射的光保持可透射,或基本上可透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具有0.5-10μm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具有0.7μm或更大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具有1μm或更大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在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中的至少50%、70%或90%的液晶微滴具有2μm或更小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在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中的至少50%、70%或90%的液晶微滴具有0.7μm或更大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6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在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中的至少50%、70%或90%的液晶微滴具有1μm或更大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具有0.5-1μm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在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中的至少50%、70%或90%的液晶微滴具有0.5-1μm的直径。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包括蓝色发光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包括单层微滴。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包括在所述器件的平面上具有比它们的高度大的宽度的椭圆形状的微滴。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具有范围为5-50%的液晶微滴的体积分数。
15.根据利要求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包括在排列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折射率的液晶材料和聚合物基体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折射率的差异在20°下为>0.1或>0.2。
17.根据权利要求1到16中的任一权利要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包括在20℃下具有范围为60-90cP的粘度的液晶材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到16中的任一权利要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包括在20℃下为固态的液晶材料。
19.根据权利要求1到16中的任一权利要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被布置于所述第二电极之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顶发射器件,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反射阳极并且所述第二电极包括透明的阴极。
CN200980137142XA 2008-08-01 2009-07-30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56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814156.6 2008-08-01
GB0814156A GB2462313B (en) 2008-08-01 2008-08-01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PCT/GB2009/001881 WO2010013010A2 (en) 2008-08-01 2009-07-30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5621A CN102165621A (zh) 2011-08-24
CN102165621B true CN102165621B (zh) 2013-12-18

Family

ID=39767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714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5621B (zh) 2008-08-01 2009-07-30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27048A1 (zh)
JP (1) JP2012509551A (zh)
KR (1) KR20110051219A (zh)
CN (1) CN102165621B (zh)
DE (1) DE112009001825T5 (zh)
GB (1) GB2462313B (zh)
WO (1) WO201001301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0752B2 (ja) * 2010-09-01 2014-06-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粘着シート,粘着シートを用いた光学部材,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照明装置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US20140340865A1 (en) * 2011-09-30 2014-11-2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isplay Backlight System
JP6198435B2 (ja) * 2013-04-15 2017-09-20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KR102105061B1 (ko) 2014-01-06 2020-04-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5201314A (ja) 2014-04-07 2015-11-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発光素子表示装置
KR102354969B1 (ko) * 2015-02-05 2022-01-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7863450A (zh) * 2017-10-30 2018-03-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3606A (zh) * 2002-11-26 2004-06-09 �ն��繤��ʽ���� 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平面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512241A (zh) * 2002-12-26 2004-07-14 �ն��繤��ʽ���� 平面光源和采用它的显示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9507A (en) 1983-03-25 1985-09-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having improved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JPH07318926A (ja) * 1994-05-25 1995-12-08 Fuji Xerox Co Ltd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H0933907A (ja) * 1995-07-18 1997-02-07 Fuji Xerox Co Ltd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TW386609U (en) 1996-10-15 2000-04-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lectroluminescent illumination apparatus
TW498179B (en) * 1998-11-13 2002-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Light control element, 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ical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reof
US7030555B2 (en) * 2003-04-04 2006-04-18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planar 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4317856A (ja) * 2003-04-17 2004-11-11 Seiko Epson Corp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4317865A (ja) * 2003-04-17 2004-11-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866887B1 (en) 2003-10-14 2005-03-15 Photon Dynamics,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DLC-based electro-optic modulator using spin coating
JP2006100430A (ja) * 2004-09-28 2006-04-13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06276089A (ja) 2005-03-28 2006-10-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
US7276848B2 (en) 2005-03-29 2007-10-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device having improved light output
US20070108900A1 (en) 2005-11-15 2007-05-17 Boek Heather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elimination of interference fringes in an OLED device
GB0617381D0 (en) 2006-09-04 2006-10-11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Organic opto-electrical device
WO2013000148A1 (en) 2011-06-30 2013-01-03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nteraction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3606A (zh) * 2002-11-26 2004-06-09 �ն��繤��ʽ���� 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平面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512241A (zh) * 2002-12-26 2004-07-14 �ն��繤��ʽ���� 平面光源和采用它的显示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27048A1 (en) 2011-09-22
CN102165621A (zh) 2011-08-24
DE112009001825T5 (de) 2011-06-30
KR20110051219A (ko) 2011-05-17
WO2010013010A2 (en) 2010-02-04
GB0814156D0 (en) 2008-09-10
GB2462313A (en) 2010-02-03
JP2012509551A (ja) 2012-04-19
GB2462313B (en) 2011-07-13
WO2010013010A3 (en) 2010-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5621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101530748B1 (ko) 고효율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I303498B (en) Light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type display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CN109378323B (zh) 显示设备
TWI292678B (en) Top-emittierendes, elektrolumineszierendes bauelement mit zumindest einer organischen schicht
US7696687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with nano-porous layer
CN101711439B (zh) 具有改进的光输出的电致发光装置
US7781961B2 (en) Top emitting, electroluminescent component with frequency conversion centres
US20130016296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apparatus
US7825570B2 (en) LED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ntrast
JP2008108439A (ja) 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電界発光パネル
WO2009119334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3036969A (ja) 発光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と照明装置
WO2007114256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多色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06024835A (zh)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050057176A1 (en) Color tunable panel of organic electroluminscent display
WO2011145358A1 (ja) 蛍光体基板、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10186613A (ja) 有機発光素子及びその作製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
US9515295B2 (en) Light extraction substrate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101619139B1 (ko) 전기발광 기능이 부여된 스마트윈도우
US20190237709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JP4104339B2 (ja) 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
CN105870351A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62870A (zh) 显示基板、制造显示基板的方法和显示设备
CN106716670A (zh) 用于有机发光元件的光提取基底及包括其的有机发光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Newsome Christopher

Inventor before: Mckiernan Mary

Inventor before: Newsome Christopher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Termination date: 201907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