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4655B - 膜滤芯 - Google Patents

膜滤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4655B
CN102164655B CN200980137361.8A CN200980137361A CN102164655B CN 102164655 B CN102164655 B CN 102164655B CN 200980137361 A CN200980137361 A CN 200980137361A CN 102164655 B CN102164655 B CN 1021646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ssage
passage groove
liquid
filter plate
catchmen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73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4655A (zh
Inventor
石川公博
山崎一博
佐佐木智彦
松崎好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64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4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4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4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02F1/003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using household-type filters for producing potable water, e.g. pitchers, bottles, faucet mounted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14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 B01D61/18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8Flat membrane modules
    • B01D63/082Flat membrane modules comprising a stack of flat memb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8Flat membrane modules
    • B01D63/082Flat membrane modules comprising a stack of flat membranes
    • B01D63/0821Membrane plate arrangements for submerged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0Supported membranes; Membrane suppor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36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installations
    • C02F3/1268Membrane bioreactor systems
    • C02F3/1273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14Specific spacers
    • B01D2313/146Specific spacers on the permeate 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5/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membrane module operation
    • B01D2315/06Submerged-type; Immersion ty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02F2201/006Cartrid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膜滤芯,其中,在滤板(36)上设置有过滤膜和多种流路槽图案(38、39),在滤板(36)的周缘部设置有收集流路槽图案(38、39)内的透过液并将其取出的透过液取出口(41、42),流路槽图案(38、39)具有倾斜的直线状多个平行的贯通流路槽(38a、39a)和在贯通流路槽(38a、39a)之间连通的多个连通槽(38b、39b),各贯通流路槽(38a、39a)从一端部向另一端部逐渐接近最近的透过液取出口(41、42)而排列,透过液经过贯通流路槽(38a、39a)流到各透过液取出口(41、42)。

Description

膜滤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在活性污泥等的固液分离等中使用的浸渍型膜分离装置的膜滤芯。
背景技术
以往,在例如膜分离活性污泥处理中,在对污水等进行活性污泥处理的反应槽内浸渍有浸渍型的膜分离装置。在该膜分离装置中,在主体外壳的内部以规定间隔平行排列地充填有多个有机平膜型的膜滤芯。
如图10、图11所示,膜滤芯10具有滤板11和在滤板11的外内两面设置的过滤膜12。滤板11的外内两面上形成有流路槽13,透过过滤膜12的透过液在流路槽13中流动。而且,在滤板11的一侧方的上端部的一个位置,设置有收集流路槽13内的透过液并向膜滤芯10的外部取出的透过液取出口14。并且,流路槽13形成为六边形的蜂窝状的流路槽图案15。
由此,通过吸引泵在膜滤芯10的内侧作用有吸引压力,从而,以作用于过滤膜12的膜间压差为驱动压力,由过滤膜12过滤槽内混合液(被处理液),透过过滤膜12的透过液经过流路槽13流到透过液取出口14,从透过液取出口14通过集管排出。
而且,具有上述的蜂窝状的流路槽图案15的膜滤芯10记载在例如以下专利文献1的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中。
并且,作为与蜂窝状的流路槽图案15不同的流路槽图案,如图12所示,还有具有X状的流路槽图案18的膜滤芯。流路槽图案18由X状交叉的多个流路槽13形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68388号公报
但是,在具有上述图10、图11所示的蜂窝状的流路槽图案15的膜滤芯10中,流路槽13不是朝向滤板11的透过液取出口14侧呈直线状连续。因此,透过液会反复合流以及分叉,同时向透过液取出口14流动,由此,存在着压力损失增大从而难以同时有效利用过滤膜12的整个面的问题。
并且,在具有上述图12所示的X状的流路槽图案18的膜滤芯19中,在流路槽13交叉的交叉部分20,过滤膜12仅通过由流路槽13分割周围的四个单元22的角21a~21d支承(四点支承)。因此,在对膜滤芯19施加吸引压力时,将难以在交叉部分20充分支承过滤膜12,在交叉部分20,过滤膜12陷入到流路槽13内,使流路槽13的流路截面积缩小。由此,存在交叉部分20处的压力损失增大的问题。
而且,在图10~图12所示的膜滤芯10中,由于只在滤板11的上端部的一个位置设置透过液取出口14,所以,在膜滤芯10在上下方向上长的情况下,难以有充分的吸引压力作用到远离透过液取出口14的膜滤芯10的下部。因此,还存在不能从膜滤芯10的下部得到足够的透过液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滤芯,其能够降低压力损失从而有效地利用膜面,而且能够得到更多的透过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为一种构成浸渍型膜分离装置的膜滤芯,在滤板的至少外内任意一面上设置有过滤膜,在过滤膜覆盖的滤板的表面形成用于透过过滤膜的透过液流动的流路槽图案,在滤板的周缘部设置有收集在流路槽图案中流动的透过液并将其取出的透过液取出口,其中,滤板上设置有多个透过液取出口,滤板被划分为多个集水区域,流路槽图案形成在各集水区域,并具有贯穿各集水区域的直线状的多个贯通流路槽,各贯通流路槽从一端部向另一端部逐渐接近最近的透过液取出口。
这样,当在膜滤芯的内侧作用有吸引压力时,被处理液通过过滤膜过滤。此时,透过过滤膜的透过液朝向各透过液取出口在流路槽图案的贯通流路槽中流动,从各透过液取出口被取出到膜滤芯的外部。
流路槽图案的贯通流路槽为直线状,从一端部向另一端部逐渐接近最近的透过液取出口地排列,因此,贯通流路槽内的透过液的流动变得顺畅,并且透过液经过贯通流路槽内流到透过液取出口时的距离变短。由此,能够降低压力损失从而有效利用膜滤芯的膜面。
在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中,集水区域内的贯通流路槽相互平行地排列。
在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中,集水区域内的贯通流路槽以最近的透过液取出口的近旁为中心,放射状地排列。
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中,相邻的贯通流路槽通过连通槽连通。
这样,透过过滤膜的透过液朝向各透过液取出口在贯通流路槽和连通槽中流动,从各透过液取出口被取出到膜滤芯的外部。
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中,连通槽与贯通流路槽呈T字状交叉。
这样,在连通槽与贯通流路槽交叉的交叉部分,过滤膜通过由连通槽和贯通流路槽分割周围而成的单元的两个角以及贯通流路槽的一侧缘支承(即由两点和一个直线部支承)。因此,在膜滤芯的内侧有吸引压力作用时,与以往只由单元的四个角支承(即四点支承)的情况相比,在交叉部分能够充分地支承过滤膜。由此,能够在交叉部分防止由于过滤膜陷入贯通流路槽内而使贯通流路槽的流路截面积缩小。因此,能够降低压力损失从而有效利用膜滤芯的膜面。
在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中,滤板为纵横长度不同的形状,当以滤板的长度方向成为上下方向的方式直立设置滤板时,各透过液取出口设置在安装高度不同的位置,集水区域将滤板分为上下多个区域,多个集水区域中的任意一个集水区域的流路槽图案与其它的集水区域的流路槽图案不同。
这样,透过过滤膜的透过液在各集水区域的流路槽图案的贯通流路槽内流动,从最靠近各集水区域的透过液取出口被取出到膜滤芯的外部。由此,能够降低压力损失从而在膜滤芯的整个膜面上作用有足够的吸引压力,能够有效利用膜面收集透过液。
在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中,透过液取出口设置在与集水区域的边界部分对应的位置。
这样,透过液在夹着边界部分地相邻的一方的集水区域的流路槽图案的贯通流路槽和另一方的集水区域的流路槽图案的贯通流路槽中流动,从与两方的集水区域的边界部分对应的透过液取出口被取出到膜滤芯的外部。
在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中,在各集水区域的边界部分设置有集液槽,夹着边界部分相互邻接的一方的集水区域内的贯通流路槽以及另一方的集水区域内的贯通流路槽连通于集液槽,集液槽的流路截面积比贯通流路槽的流路截面积大。
这样,透过过滤膜的透过液经过贯通流路槽内流到集液槽内。由于集液槽的流路截面积比贯通流路槽的流路截面积大,所以,在集液槽内流动的透过液的流速比在贯通流路槽内流动的透过液的流速低。由此,集液槽内的压力大致被平均化(均压化),能够在膜滤芯的宽度方向上使吸引压力(压力分布)平均化(均压化)。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膜滤芯的压力损失,并且能够使吸引压力充分作用于整个膜面,能够有效利用膜面,从膜滤芯收集更多的透过液。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膜滤芯的膜分离装置的侧面截面图。
图2是具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膜滤芯的膜分离装置的正面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膜滤芯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膜滤芯的滤板的主视图。
图5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膜滤芯的滤板的上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部分的正面放大图。
图5B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膜滤芯的滤板的下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部分的正面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膜滤芯的滤板的贯通流路槽与连通槽的交叉部分的放大图。
图7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膜滤芯的滤板的主视图。
图7B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膜滤芯的滤板的主视图。
图7C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膜滤芯的滤板的主视图。
图7D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膜滤芯的滤板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膜滤芯的滤板的主视图。
图9A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膜滤芯的流路槽图案的视图。
图9B是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膜滤芯的流路槽图案的视图。
图10是以往的膜滤芯的滤板的主视图。
图11是以往的膜滤芯的滤板的流路槽的放大图。
图12是以往的其它膜滤芯的滤板的流路槽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在对污水等进行活性污泥处理的反应槽32的内部设置浸渍型的膜分离装置31。该膜分离装置31具有:上下两端部开放的四边形的主体外壳33;在主体外壳33的内部隔开规定间隔地平行排列的多个有机平膜型的膜滤芯34;在这些膜滤芯34的下方设置的空气扩散装置64。
而且,邻接的各膜滤芯34在相向的膜面间隔开规定间隔地平行排列。另外,虽然各膜滤芯34彼此以规定间隔隔开,但也可以至少在侧边部接触。在该情况下,主体外壳33的侧面可以开放,或者也可以不需要主体外壳33。
如图3所示,膜滤芯34具有在上下方向A上长的长方形形状(纵横长度不同的形状的一例)的滤板36和在滤板36的外内两面安装的过滤膜37。过滤膜37的周缘部通过焊接或粘结等固定到滤板36上。
如图4所示,滤板36的外内两面分别形成多种(图4中为两种)流路槽图案38、39,透过过滤膜37的透过液在这些流路槽图案38、39中流动。这些流路槽图案38、39被过滤膜37覆盖。
在滤板36的宽度方向B的一侧部,设置有收集第1及第2流路槽图案38、39内的透过液并将其取出到膜滤芯34的外部的上下多个(图4中为上下两个)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1、42(透过液取出口的一例)。而且,从滤板36的下端到上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1的安装高度设定得比从滤板36的下端到下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2的安装高度高。
如图3、图4所示,滤板36被划分为上下多个(图3、图4中为上下三个)集水区域44~46。上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1位于上部的集水区域44的上端部。并且,下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2设置在中央部的集水区域45与下部的集水区域46的边界部分70所对应的位置。
而且,第1流路槽图案38形成在上部的集水区域44和下部的集水区域46,第2流路槽图案39形成在中央部的集水区域45。
如图4、图5所示,第1流路槽图案38由贯穿各集水区域44、46的直线状的多个贯通流路槽38a以及在相邻的贯通流路槽38a彼此之间连通的多个连通槽38b形成。同样地,第2流路槽图案39由贯穿集水区域45的直线状的多个贯通流路槽39a以及在相邻的贯通流路槽39a彼此之间连通的多个连通槽39b形成。而且,第l流路槽图案38的各贯通流路槽38a隔开规定间隔地相互平行排列,同样地,第2流路槽图案39的各贯通流路槽39a隔开规定间隔地相互平行排列。而且,通过形成上述第1以及第2流路槽图案38、39,在滤板36的外内两面上形成有多个长方形形状的单元40,该多个长方形状的单元40通过各贯通流路槽38a、39a和连通槽38b、39b分割其周围。
第1流路槽图案38的贯通流路槽38a的长度方向C1和第2流路槽图案39的贯通流路槽39a的长度方向C2不同。
上部的集水区域44的第1流路槽图案38的各贯通流路槽38a以从长度方向C1的下端部(一端部的一例)向着上端部(另一端部的一例)逐渐接近上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1(最近的透过液取出口的一例)的方式,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
中央部的集水区域45的第2流路槽图案39的各贯通流路槽39a以从长度方向C2的上端部(一端部的一例)向着下端部(另一端部的一例)逐渐接近下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2(最近的透过液取出口的一例)的方式,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
下部的集水区域46的第1流路槽图案38的各贯通流路槽38a以从长度方向C1的下端部(一端部的一例)向着上端部(另一端部的一例)逐渐接近下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2(最近的透过液取出口的一例)的方式,相对铅直方向倾斜。
第1流路槽图案38的贯通流路槽38a与连通槽38b呈T字状交叉,第2流路槽图案39的贯通流路槽39a与连通槽39b呈T字状交叉。
滤板36的外内两面分别形成有上下多个(图4中为上下三个)在滤板36的宽度方向B上长的集液槽51~53。其中,第1集液槽51位于上部的集水区域44的上端部,第2集液槽52位于上部的集水区域44和中央部的集水区域45的边界部分71,第3集液槽53位于中央部的集水区域45和下部的集水区域46的边界部分70。
上部的集水区域44内的贯通流路槽38a的上端部连通到第1集液槽51。而且,上部的集水区域44内(一方的集水区域内)的贯通流路槽38a的下端部和中央部的集水区域45内(另一方的集水区域内)的贯通流路槽39a的上端部连通于第2集液槽52。并且,中央部的集水区域45内(一方的集水区域内)的贯通流路槽39a的下端部和下部的集水区域46内(另一方的集水区域内)的贯通流路槽38a的上端部连通于第3集液槽53。而且,各集液槽51~53的流路截面积比各贯通流路槽38a、39a的流路截面积大。
如图5所示,上部以及下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1、42分别具有从滤板36的缘部向外侧方突出的喷嘴主体部55、和设置于喷嘴主体部55的孔部56。而且,孔部56的一端开口于喷嘴主体部55的前端,孔部56的另一端与第1以及第3集液槽51、53连通。
如图1、图2所示,在主体外壳33的左右一侧方,沿前后方向设置有上下多个(图2中为上下两个)集水管59、60,该上下多个集水管59、60收集从各膜滤芯34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1、42吸引的透过液。透过液取出喷嘴41、42和集水管59、60通过连接管61连接。
将透过液导出的导出管62连接于两集水管59、60。在导出管62上设置有吸引泵,该吸引泵用于在膜滤芯34的内侧产生用于吸引透过液的吸引力。而且,也可以不使用吸引泵,而是利用反应槽32内的被处理液63的水头压作为过滤驱动压力来产生吸引力。
如图2所示,主体外壳33在另一侧部具有自由拆装的侧板35。如图2的假想线所示,通过将侧板35从主体外壳33上拆下,能够将膜滤芯34从主体外壳33内拆下,沿宽度方向B(横方向)出入。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在过滤运转过程中,一边从空气扩散装置64进行空气扩散,一边驱动吸引泵,使各膜滤芯34的内侧减压,由此,被处理液63中的污泥等由过滤膜37捕捉。此时,透过过滤膜37的透过液向着各透过液取出喷嘴41、42在各流路槽图案38、39的贯通流路槽38a、39a和连通槽38b、39b中流动,从各透过液取出喷嘴41、42经过连接管61被收集到集水管59、60,然后通过导出管62被导出到反应槽32的外部。
此时,如图4、图5所示,在上部的集水区域44中,透过液通过第1流路槽图案38的贯通流路槽38a、连通槽38b和第1集液槽51流到上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1。上述各贯通流路槽38a为直线状,从长度方向C1的下端部向着上端部逐渐接近上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1。因此,贯通流路槽38a内的透过液的流动变得顺畅,并且透过液流到上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1时的距离变短。
而且,在中央部的集水区域45中,透过液通过第2流路槽图案39的贯通流路槽39a、连通槽39b和第3集液槽53流到下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2。上述各贯通流路槽39a为直线状,从长度方向C2的上端部向着下端部逐渐接近下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2。因此,贯通流路槽39a内的透过液的流动变得顺畅,并且透过液流到下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2时的距离变短。
而且,在下部的集水区域46中,透过液通过第1流路槽图案38的贯通流路槽38a、连通槽38b和第3集液槽53流到下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2。与上述上部以及中央部的集水区域44、45同样,上述贯通流路槽38a内的透过液的流动变得顺畅,并且透过液流到下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2时的距离变短。
这样,能够降低膜滤芯34的压力损失而有效地利用膜面。
而且,如上所述,上部的集水区域44的透过液从最靠近上部的集水区域44的上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1被取出到膜滤芯34的外部,中央部以及下部的集水区域45、46的透过液从最靠近这些集水区域45、46的下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2被取出到膜滤芯34的外部。因此,在上下方向A上长的长方形形状的膜滤芯34的下部也作用有足够的吸引压力,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整个膜面来得到透过液,能够从膜滤芯34收集更多的透过液。
并且,如图6所示,在上部以及下部的集水区域44、46中,在第1流路槽图案38的贯通流路槽38a与连通槽38b交叉的交叉部分73,过滤膜37由相邻的两个单元40的角74a、74b和贯通流路槽38a的一侧缘74c支承(即由两点和一条直线支承)。因此,与图12所示的以往的只由四个单元22的角21a~21d支承(即四点支承)的结构相比,在吸引压力作用于膜滤芯34的内侧时,能够在交叉部分73处充分支承过滤膜37。由此,能够在交叉部分73处防止由于过滤膜37陷入贯通流路槽38a内而使贯通流路槽38a的流路截面积缩小。同样地,在中央部的集水区域45的第2流路槽图案39的贯通流路槽39a与连通槽39b交叉的交叉部分73,也能够防止由于过滤膜37陷入贯通流路槽39a内而使贯通流路槽39a的流路截面积缩小的。从而,能够降低膜滤芯34的压力损失而有效利用膜面。
而且,如图4所示,各集液槽51~53的流路截面积分别比各贯通流路槽38a、39a的流路截面积大,因此,在各集液槽51~53内流动的透过液的流速比在各贯通流路槽38a、39a内流动的透过液的流速低。由此,各集液槽51~53内的压力大致平均化(均压化),能够在膜滤芯34的宽度方向B上使吸引压力(压力分布)平均化(均压化)。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只在膜滤芯34的滤板36的一侧部设置两个透过液取出喷嘴41、42,但是,作为第2~第5实施方式,如图7A~图7D所示,可以设置两个或三个以上的多个透过液取出喷嘴41、42、66、67(透过液取出口)。而且,透过液取出喷嘴41、42、66、67还可以设置在滤板36的两侧部或者仅设置在另一侧部。
而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滤板36在上下方向A上被划分为三个集水区域44~46,但是,也可以在上下方向A上被划分为两个集水区域。或者,如图7A~图7C所示,滤板36可以在上下方向A上被划分为四个以上的多个集水区域44-47。而且,如图7D所示,滤板36还可以在上下方向A上被划分为多个(例如三个)并且在宽度方向B上被划分为多个(例如两个)集水区域44-49。
并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滤板36上形成有两种流路槽图案38、39,但是,也可以形成三种以上的多种流路槽图案。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1流路槽图案38的贯通流路槽38a平行排列,第2流路槽图案39的贯通流路槽39a平行排列,但是,并不限于平行。例如,作为第6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在上部的集水区域44形成的第1流路槽图案38的各贯通流路槽38a呈放射状排列,该放射状以最靠近(邻接)上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1的位置为中心部,在中央部的集水区域45形成的第2流路槽图案39的各贯通流路槽39a呈放射状排列,该放射状以最靠近(邻接)下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2的位置为中心部,在下部的集水区域46形成的第1流路槽图案38的各贯通流路槽38a呈放射状排列,该放射状以最靠近(邻接)下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2的位置为中心部。
并且,第1流路槽图案38的贯通流路槽38a和第2流路槽图案39的贯通流路槽39a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倾斜方向不同。
以下,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上部的集水区域44中,透过液向着上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1在第1流路槽图案38的贯通流路槽38a、连通槽38b和第1集液槽51中流动。而且,在中央部的集水区域45中,透过液向着下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2在第2流路槽图案39的贯通流路槽39a、连通槽39b和第3集液槽53中流动。并且,在下部的集水区域46中,透过液向着下部的透过液取出喷嘴42在第1流路槽图案38的贯通流路槽38a、连通槽38b和第3集液槽53中流动。由此,能够取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并且,上述第2~第5的实施方式所示的膜滤芯34的各贯通流路槽38a、39a也可以不平行而呈放射状排列。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在滤板36的外内两面设置有过滤膜37与流路槽图案38、39,但是,也可以仅在外内任意一面上设置。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7、图8所示,第1流路槽图案38的相邻的两个贯通流路槽38a彼此由连通槽38b连通,第2流路槽图案39的相邻的两个贯通流路槽39a彼此由连通槽39b连通,而作为本发明的第7以及第8实施方式,如图9A、图9B所示,第1流路槽图案38的相邻的三个以上的多个贯通流路槽38a彼此由连通槽38b连通,第2流路槽图案39的相邻的三个以上的多个贯通流路槽39a彼此由连通槽39b连通亦可。而且,虽然连通槽38b、39b形成为直线状,但并不限于直线状,也可以形成为曲线、折曲线状。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滤板36与过滤膜37之间配置间隔件(无纺布或海绵等),用间隔件防止过滤膜37紧贴在滤板36上。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膜滤芯34使长边位于上下方向A上地配置在膜分离装置31内,但是,也可以使长边位于宽度方向B上地配置在膜分离装置31内。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集液槽52、53形成在各流路槽图案38、39的边界,但也可以是集液槽51、53只形成在与透过液取出喷嘴41、42对应的位置。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各集液槽51~53的流路截面积形成得比各贯通流路槽38a、39a的流路截面积大,但是也可以代替各集液槽51~53地形成各贯通流路槽38a、39a的流路截面积以下的流路槽。

Claims (8)

1.一种膜滤芯,该膜滤芯构成浸渍型膜分离装置,
在滤板的至少外内任意一方的面上设置过滤膜,
在由过滤膜覆盖的滤板的表面上,形成有供透过过滤膜的透过液流动的流路槽图案,
在滤板的周缘部设置有收集在流路槽图案中流动的透过液并将其取出的透过液取出口,其特征在于,
滤板上设置有多个透过液取出口,
滤板被划分为多个集水区域,
流路槽图案形成在各集水区域,并具有贯穿各集水区域的直线状的多个贯通流路槽,
在滤板表面上存在贯通流路槽的长度方向不同的多种流路槽图案,
各贯通流路槽从一端部向另一端部逐渐接近多个透过液取出口中的对该各贯通流路槽所属的集水区域而言最近的透过液取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滤芯,其特征在于,集水区域内的贯通流路槽相互平行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滤芯,其特征在于,集水区域内的贯通流路槽以最近的透过液取出口的近旁为中心,放射状地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滤芯,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贯通流路槽彼此经由连通槽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滤芯,其特征在于,连通槽与贯通流路槽呈T字状交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滤芯,其特征在于,
滤板为纵横长度不同的形状,
当以滤板的长度方向成为上下方向的方式直立设置滤板时,各透过液取出口设置在安装高度不同的位置,
集水区域将滤板划分为上下多个区域,
多个集水区域中的任意集水区域的流路槽图案与其它的集水区域的流路槽图案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滤芯,其特征在于,透过液取出口设置在与集水区域的边界部分对应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滤芯,其特征在于,
在各集水区域的边界部分设置有集液槽,
隔着边界部分地相互邻接的一方的集水区域内的贯通流路槽以及另一方的集水区域内的贯通流路槽连通于集液槽,
集液槽的流路截面积比贯通流路槽的流路截面积大。
CN200980137361.8A 2008-09-26 2009-09-17 膜滤芯 Active CN1021646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47113A JP5361310B2 (ja) 2008-09-26 2008-09-26 膜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247113 2008-09-26
PCT/JP2009/004664 WO2010035435A1 (ja) 2008-09-26 2009-09-17 膜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4655A CN102164655A (zh) 2011-08-24
CN102164655B true CN102164655B (zh) 2014-02-26

Family

ID=42059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7361.8A Active CN102164655B (zh) 2008-09-26 2009-09-17 膜滤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74727A1 (zh)
EP (1) EP2332635B1 (zh)
JP (1) JP5361310B2 (zh)
CN (1) CN102164655B (zh)
WO (1) WO20100354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9405B (zh) * 2010-05-19 2013-10-09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砂基板式膜-生物反应器
CN102351307B (zh) * 2011-09-07 2013-08-07 江苏蓝天沛尔膜业有限公司 一种oplc-mbr抗污型平片膜组件系统装置
EP2979740A1 (en) * 2014-07-29 2016-02-03 Pall Corporation Filter module for dead-end and cross-flow filtration
JP6896772B2 (ja) * 2016-06-08 2021-06-30 フェート・エンフェー (フラームス・インステリング・フーア・テクノロジシュ・オンダーゾエク・エンフェー) 予備成形されたシートを用いて作製された膜支持体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7358A (ja) * 2001-10-12 2003-04-22 Kubota Corp 平板状膜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268388A (ja) * 2006-03-31 2007-10-18 Kubota Corp 膜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浸漬型膜分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93707A1 (fr) * 1980-11-13 1982-05-14 Hospal Sodip Appareil, utilisable comme rein artificiel, comportant des plaques a canaux decouverts
JPS62204802A (ja) 1986-03-04 1987-09-09 Sanki Eng Co Ltd 膜分離装置
JPH0639250A (ja) * 1992-07-23 1994-02-15 Kubota Corp 濾過エレメント
US5651888A (en) * 1992-12-16 1997-07-29 Kubota Corporation Filtration membrane cartridge
JP2897799B2 (ja) * 1992-12-16 1999-05-31 株式会社クボタ 濾過膜モジュール
JP3255821B2 (ja) * 1995-04-14 2002-02-12 株式会社クボタ 浸漬型膜カートリッジ
JPH09299969A (ja) * 1996-05-20 1997-11-25 Kubota Corp 水処理用平板型膜分離体
DE19852084A1 (de) * 1998-11-12 2000-05-25 Strassburger Gmbh & Co Kg H Filtervorrichtung
CA2398461C (en) * 2000-12-04 2007-10-30 Kubota Corporation Multistage immersion type membrane separator and high-concentra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y using same
JP4199976B2 (ja) * 2002-09-30 2008-12-2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浸漬型膜分離装置
JP2008073680A (ja) * 2006-09-22 2008-04-03 Membrane-Tec Co Ltd 濾過用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7358A (ja) * 2001-10-12 2003-04-22 Kubota Corp 平板状膜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268388A (ja) * 2006-03-31 2007-10-18 Kubota Corp 膜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浸漬型膜分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74727A1 (en) 2011-07-21
WO2010035435A1 (ja) 2010-04-01
JP2010075846A (ja) 2010-04-08
EP2332635B1 (en) 2021-02-17
CN102164655A (zh) 2011-08-24
EP2332635A4 (en) 2013-12-18
JP5361310B2 (ja) 2013-12-04
EP2332635A1 (en) 201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6544B (zh) 中空纤维膜组件
CN102164655B (zh) 膜滤芯
CN102164654B (zh) 膜滤芯
CN1864824B (zh) 过滤装置
CN103321800A (zh) 液体燃料过滤器组件
JP6319281B2 (ja) サクションフィルタ及び燃料供給装置
CN102209584B (zh) 间隔保持构件、膜元件及浸渍式膜分离装置
KR20140130459A (ko) 역세척 가능한 여과 요소
EP2260928B1 (en) Membrane separator and membrane cassette
CN109562329B (zh) 用预制片材制成的膜支撑体
CN105636674A (zh) 膜过滤器和用于过滤的方法
US20070157808A1 (en) Filter with enhanced media area utilization
JP5045335B2 (ja) 貯血槽
JP5046063B2 (ja) 貯血槽
CN103476475B (zh) 过滤装置
CN215539872U (zh) 一种超滤膜组件
JP4920712B2 (ja) 浸漬型膜分離装置における膜エレメント
CN211470849U (zh) 一种高效活性炭过滤器
CN107879497A (zh) 复合净水器
KR200312518Y1 (ko) 수처리용 평막모듈과 막 단위체 및 그 평막모듈 제조방법
WO2009128119A1 (ja) 膜モジュールの洗浄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040047329A (ko) 수처리용 평막모듈과 막 단위체 및 그 평막모듈 제조방법
CN102416298A (zh) 一种膜片过滤装置
GB1602896A (en) Forming fluid manifold for a fluid flow transfer device
JP2018007830A (ja) 白血球除去フィルタ及び血液濾過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