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2387B - 消音器 - Google Patents

消音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2387B
CN102162387B CN 201010112010 CN201010112010A CN102162387B CN 102162387 B CN102162387 B CN 102162387B CN 201010112010 CN201010112010 CN 201010112010 CN 201010112010 A CN201010112010 A CN 201010112010A CN 102162387 B CN102162387 B CN 1021623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asing
air chamber
perisporium
baffler
divi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1201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2387A (zh
Inventor
简志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01011201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623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62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2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2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23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组装方便且消音效果佳的消音器,包含一外壳单元及一内壳单元。外壳单元界定出一外壳空间并具有一供气流沿一第一方向进入的前端进气口及一后端排气口。内壳单元包括一具有透孔且形成一第一内壳气室的第一内壳部,及一具有透孔且形成一第二内壳气室的第二内壳部。压力气体由进气口流入第一内壳气室后,经一角度的转折流入第二内壳气室,压力气体可在外壳空间及各内壳气室间流动,最后自排气孔排出。压力气体会在第一内壳气室中产生一共振音波,在外壳空间中也会产生另一共振音波,此二共振音波经混合后彼此干涉而减弱,而达到消音的效果。

Description

消音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音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排出压力气体的排气管路的消音器。
背景技术
一般消音装置是安装在内燃机的排气歧管与尾管间,将内燃机所排出的废气经消音管消音后排出。
图1为台湾第194430号专利案所公开的具调压装置的消音器。消音器具有一壳本体11,壳本体11内设有一隔板111,隔板111上有多个透孔112,并将壳本体11内的空间分隔成两个气室。一进气管12由壳本体11外延伸入壳本体11的一气室内,一排气管13由另一气室内延伸至壳本体11外,还有一设置在隔板111上且连通两气室的固定件14,并利用套环15将往排气管13方向渐缩的网状构件16固定在固定件14内。排气管路的压力气体由进气管12进入壳本体11内,部分高压气体直接流过网状构件16后排出,部分高压气体流入网状构件16,并由网状构件16上的网孔穿透后排出,以达到消音的效果。
此消音器虽可达到消音的功效,但其消音效率仍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且消音效果佳的消音器。
本发明包含一外壳单元及一内壳单元。
外壳单元界定出一外壳空间并且具有一前端进气口及一后端排气口。
内壳单元包括一第一内壳部及一第二内壳部。
第一内壳部邻近前端进气口并且与前端进气口连通,其具有一围绕界定出一第一内壳气室的第一内壳周壁,前端进气口可供气流沿一第一方向进入第一内壳部。
第二内壳部较第一内壳部远离前端进气口并且与后端排气口连通。第二内壳部具有一界定出一第二内壳气室的第二内壳周壁,第二内壳周壁连接于第一内壳周壁的局部位置而使第一内壳气室与第二内壳气室沿一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连通,供第一内壳气室的气流沿第二方向进入第二内壳气室,第二内壳周壁具有多个形成在表面上的透孔,供第二内壳气室及外壳空间的气体交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压力气体可在外壳空间及各内壳气室间流动,压力气体会在第一内壳气室中产生一共振音波,在外壳空间中平行第一方向的气流产生另一共振音波,而在外壳空间中平行第二方向的气流也会产生另一共振音波,此三共振音波经混合后彼此干涉而减弱,而达到消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具调压装置的消音器的一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剖面图;
图6是一柱形图,说明排气管路不经消音、使用以往消音器及使用本发明消音器在不同引擎转速下之排气音量。
图中:2.外壳单元;21.外壳空间;211.前气室;212.后气室;22.前端进气口;23.后端排气口;3.内壳单元;31.第一内壳部;311.第一内壳气室;312.第一内壳周壁;313.透孔;32.第二内壳部;321.第二内壳气室;322.第二内壳周壁;323.透孔;33.隔板;331.透孔;34.第三内壳部;341.第三内壳气室;342.第三内壳周壁;343.透孔;344.第一连通端;345.第二连通端;35.固定板;351.透孔;36.反射板;4.消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本发明消音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外壳单元2及一内壳单元3。
外壳单元2界定出一外壳空间21,并且具有一前端进气口22及一后端排气口23。
内壳单元3包括一第一内壳部31、一第二内壳部32、一隔板33、一固定板35,及一反射板36。
第一内壳部31邻近前端进气口22并且与前端进气口22连通,第一内壳部31具有一呈柱形的第一内壳周壁312。第一内壳周壁312围绕界定出一第一内壳气室311,且具有多个形成在表面上的透孔313,供第一内壳气室311的气流流出至外壳空间21中。
第二内壳部32较第一内壳部31远离前端进气口22并且与后端排气口23连通。第二内壳部32具有一界定出一第二内壳气室321的第二内壳周壁322。第二内壳周壁322略呈柱形,且由靠近后端排气口23的一端往另一端渐缩,并具有多个形成在表面上的透孔323,供第二内壳气室321的气流流出至外壳空间21中。前端进气口22可供气流沿一第一方向I进入第一内壳部31。后端排气口23可供气流排出。第二内壳周壁322的前端侧表面连接于第一内壳周壁312的侧表面的局部位置,使第一内壳气室311与第二内壳气室321沿一不同于第一方向I的第二方向II相连通,供第一内壳气室311的气流沿第二方向II进入第二内壳气室321。
隔板33将外壳空间21分隔成一靠近前端进气口22的前气室211,及一靠近后端进气口23的后气室212,隔板33上具有连通两气室的多个透孔331。
固定板35垂直地设置在隔板33上,且表面形成多个透孔351,使由第二内壳部32的透孔323排出的气体由固定板35的透孔351流过,而不会直接冲击在固定板35上,造成固定板35振动,形成另一噪声源。
反射板36平行于隔板33地设置在第二内壳周壁322靠近后端排气口23处,且部分周缘与固定板35连接。部分纵向气流受到反射板36的阻挡而反射,使部分纵向气流无法直接穿过隔板33的透孔331排放到后气室中释压,以增强消音器内的气压,使排气更为顺畅。通过固定板35及反射板36的设置增加隔板33的强度,减少隔板33因气流的冲击而产生的振动及噪音。
压力气体由前端进气口22进入后,在第一内壳气室311中膨胀释压,部分气体由透孔313散逸到外壳空间21内,部分气体流入第二内壳气室321中,并在第二内壳气室321中膨胀释压,部分气体经由透孔323散逸至外壳空间21中,部分气体由后端排气口23排出。由于排气压力及气流的能量冲击会产生共振现象,因此压力气体在第一内壳气室中产生一共振音波,在外壳空间中产生另一共振音波,此二共振音波经混合后彼此干涉而减弱,而达到消音的效果。
参阅图3,本发明消音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整体结构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所述内壳单元3还包括设置在后气室212中的消音棉4,以加强消音功效。此外,因消音器设置位置的不同,外壳单元2也可相对地变化,例如将消音器设置在汽车的中段时,容纳消音器的空间较小,因此第一内壳周壁312的部分露出于外壳单元2外,透孔313形成在第一内壳周壁312位于外壳单元2内的部分表面上,使消音器的体积缩小,便于设置。
参阅图4,本发明消音器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整体结构与第一及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消音器还包含一第三内壳部34。第三内壳部34邻近后端排气口23并与后端排气口23连通,第三内壳部34具有一界定出一第三内壳气室341的第三内壳周壁342,第三内壳周壁342具有一与第一内壳周壁312相连的第一连通端344、一与第二内壳周壁322相连的第二连通端345,及多个形成在表面上的透孔343,使气体能由第一连通端344及第二连通端345进入第三内壳气室中。
压力气体由前端进气口22进入后,在第一内壳气室311中膨胀释压,部分气体由透孔313散逸到外壳空间21内,部分气体流入第二内壳气室321及第三内壳气室341中。在第二内壳气室321中的部分气体经由透孔323散逸至外壳空间21中,部分气体由第二连通端345流入第三内壳气室。在第三内壳气室341中的部分气体经由透孔343散逸至外壳空间21中,部分气体由后端排气口23排出。
参阅图5,本发明消音器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其整体结构与第三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第二内壳部32呈管状与第三内壳部34连通。
参阅图6,图中显示排气管路未经消音、使用以往的消音器及使用本发明之消音器的排气音量,可见本发明之消音器在不同引擎转速下皆可达到消音之效果,且其效果皆比现有的消音器效果更佳。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发明借压力气体可在外壳空间21及各内壳气室311、321、341间流动,压力气体会在第一内壳气室311中产生一共振音波,在外壳空间21中平行第一方向的气流产生另一共振音波,而在外壳空间21中平行第二方向的气流也会产生另一共振音波,此三共振音波经混合后彼此干涉而减弱,而达到消音的效果。

Claims (12)

1.一种消音器,安装在一个用于排出压力气体的排气管路上,所述消音器包含:一个外壳单元及一个内壳单元;所述外壳单元界定出一个外壳空间并且具有一个前端进气口及一个后端排气口;所述内壳单元包括一个第一内壳部,邻近所述前端进气口并且与所述前端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内壳部具有一围绕界定出一第一内壳气室的第一内壳周壁;以及一第二内壳部,较所述第一内壳部远离所述前端进气口并且与所述后端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内壳部具有一界定出一第二内壳气室的第二内壳周壁,所述第二内壳周壁具有多个形成在表面上的透孔,供所述第二内壳气室及所述外壳空间的气体交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进气口可供气流沿一第一方向进入所述第一内壳气室,所述第二内壳周壁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壳周壁的局部位置而使所述第一内壳气室与所述第二内壳气室沿一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连通,供所述第一内壳气室的气流沿所述第二方向进入所述第二内壳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壳周壁由靠近所述后端排气口的一端往另一端渐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单元包含一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外壳空间分隔成一靠近所述前端进气口的前气室,及一靠近所述后端进气口的后气室,所述隔板上具有连通两气室的多个透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还包含一充满地设置在所述后气室中的消音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单元还包括一平行所述隔板并设置在所述内壳单元上的反射板及一垂直地设置在所述隔板上并与所述反射板的部分周缘连接且表面具有多数透孔的固定板,以减少所述隔板受到气流冲击时产生的振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壳周壁包含多个形成在表面上的透孔,供第一内壳气室及外壳空间的气体交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壳周壁的部分露出于外壳单元外,所述透孔形成在所述第一内壳周壁位于外壳单元内的部分表面上。
8.一种消音器,安装在一个用于排出压力气体的排气管路上,所述消音器包含:一个外壳单元及一个内壳单元;所述外壳单元界定出一个外壳空间并且具有一个前端进气口及一个后端排气口;所述内壳单元包括一个第一内壳部,邻近所述前端进气口并且与所述前端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内壳部具有一围绕界定出一第一内壳气室的第一内壳周壁;以及一第二内壳部,较所述第一内壳部远离所述前端进气口,所述第二内壳部具有一界定出一第二内壳气室的第二内壳周壁,所述第二内壳周壁具有多个形成在表面上的透孔,供所述第二内壳气室及所述外壳空间的气体交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进气口可供气流沿一第一方向进入所述第一内壳气室,所述第二内壳周壁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壳周壁的局部位置而使所述第一内壳气室与所述第二内壳气室沿一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连通,供所述第一内壳气室的气流沿所述第二方向进入所述第二内壳气室,所述内壳单元还包括一第三内壳部,所述第三内壳部邻近所述后端排气口并与所述后端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三内壳部具有一界定出一第三内壳气室的第三内壳周壁,所述第三内壳周壁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内壳周壁相连并供所述第一内壳气室的气流流入第三内壳气室的第一连通端、一与所述第二内壳周壁相连并供所述第二内壳气室的气流流入第三内壳气室的第二连通端,及多个形成在表面上的透孔,所述透孔供第三内壳气室及外壳空间的气体交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内壳周壁自与后端排气口连通的一端往靠近前端进气口的一端缩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单元包含一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外壳空间分隔成一靠近所述前端进气口的前气室,及一靠近所述后端进气口的后气室,所述隔板上具有连通两气室的多个透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还包含一充满地设置在所述后气室中的消音棉。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单元还包括一平行所述隔板并设置在所述内壳单元上的反射板及一垂直地设置在所述隔板上并与所述反射板的部分周缘连接且表面具有多数透孔的固定板,以减少所述隔板受到气流冲击时产生的振动。
CN 201010112010 2010-02-23 2010-02-23 消音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2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12010 CN102162387B (zh) 2010-02-23 2010-02-23 消音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12010 CN102162387B (zh) 2010-02-23 2010-02-23 消音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2387A CN102162387A (zh) 2011-08-24
CN102162387B true CN102162387B (zh) 2013-01-09

Family

ID=44463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1201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2387B (zh) 2010-02-23 2010-02-23 消音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623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3568A (zh) * 2015-07-23 2015-11-04 钱永波 一种协频式声波湮灭腔及消声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02896A (en) * 1920-06-15 1922-01-10 Schneebeli Hugo Silent exhaust box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FR1441401A (fr) * 1962-03-16 1966-06-10 Eberspaecher J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és aux silencieux habituellement utilisés pour amortir les bruits d'échappement
US4192403A (en) * 1977-05-26 1980-03-1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uffl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5173577A (en) * 1990-09-04 1992-12-22 Ap Parts Manufacturing Co. Stamp formed muffler with low back pressur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02896A (en) * 1920-06-15 1922-01-10 Schneebeli Hugo Silent exhaust box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FR1441401A (fr) * 1962-03-16 1966-06-10 Eberspaecher J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és aux silencieux habituellement utilisés pour amortir les bruits d'échappement
US4192403A (en) * 1977-05-26 1980-03-1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uffl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5173577A (en) * 1990-09-04 1992-12-22 Ap Parts Manufacturing Co. Stamp formed muffler with low back press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2387A (zh) 201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72039B2 (en) Muffler for vehicle
KR102594139B1 (ko) 차량용 소음저감 장치
CN104948265A (zh) 一种阻抗复合型消声器
US8215450B2 (en) Exhaust muffler device
CN201502422U (zh) 汽车消声器
CN201202514Y (zh) 一种汽车消音器
CN106321193A (zh) 一种轿车后消声器
KR20120036442A (ko) 차량용 소음기
CN201412209Y (zh) 汽车消声器
CN105569772B (zh) 一种摩托车排气系统的消声器
CN102162387B (zh) 消音器
CN103410586B (zh) 一种多功能消声器结构
CN204703984U (zh) 阻抗复合型消声器
WO2013125142A1 (ja) 過給機用サイレンサ
CN204716362U (zh) 工程机械用降噪消声器
CN203335193U (zh) 降噪消声器及使用该消声器的发动机排气结构
CN203189093U (zh) 消音器
CN101871444B (zh) 消音器
CN104533843A (zh) 涡轮增压器阻抗式复合消音器
CN202718735U (zh) 新型内置消声器
CN204386950U (zh) 涡轮增压器阻抗式复合消音器
CN2871858Y (zh) 一种机动车用消声器
CN201347783Y (zh) 一种复合型的排气消声器
CN210164601U (zh) 一种适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空压机消音系统
CN110131014A (zh) 一种高效低流阻汽车消音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