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2185A - 洗涤机及洗涤烘干机 - Google Patents

洗涤机及洗涤烘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2185A
CN102162185A CN2011100410479A CN201110041047A CN102162185A CN 102162185 A CN102162185 A CN 102162185A CN 2011100410479 A CN2011100410479 A CN 2011100410479A CN 201110041047 A CN201110041047 A CN 201110041047A CN 102162185 A CN102162185 A CN 102162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aundry apparatus
basket
tank
wash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10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2185B (zh
Inventor
前田一宪
寺井谦治
松冈真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62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2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2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2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2Devices for adding soap or other washing ag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06F39/088Liquid suppl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洗涤机以及洗涤烘干机,该洗涤机(500)包括:筐体(1);设置于所述筐体(1)内的水槽(2);设置在所述水槽(2)上方的洗涤剂投入部(10);连通所述洗涤剂投入部(10)和所述水槽(2)的供水路径(17);进行供水控制的供水阀(14);以及与所述供水阀(14)连接,形成用于向所述洗涤剂投入部(10)供水的注水路(15)的形成构件(16),其中,所述注水路(15)位于比所述供水阀(14)低的位置。据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供水阀的周围长霉,可维持洗涤功能。

Description

洗涤机及洗涤烘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洗涤剂投入部的洗涤机以及洗涤烘干机。具备烘干装置,并作为洗涤机及/烘干机工作的洗涤机,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为洗涤烘干机。
背景技术
洗涤机(或洗涤烘干机)典型地具备筐体、水槽、设置在筐体的上部的供水阀以及洗涤剂收容部。通过供水阀供给到水槽的水通过收容洗涤剂的洗涤剂收容部。据此,洗涤剂适当地被投入到水槽内(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68801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
图17是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以往的滚筒式洗涤机的纵剖视图。图18是图17所示的洗涤机的洗涤剂收容部的侧视图。
如图17所示,洗涤机160具备驱动马达161、通过驱动马达161的驱动进行旋转的滚筒162、收容滚筒162的水槽(外槽)163以及设置于这些部件的上方的洗涤剂投入部164。滚筒162用作洗涤槽以及脱水槽。
如图18所示,洗涤剂投入部164具备框体165、收容于框体165的收容容器168以及设置于收容容器168的上方的盖体166。使用者可从框体165拉出收容容器168来收容洗涤剂。在盖体166内形成有注水路166a。
洗涤机160还具备供水管170。供水管170的其中之一端部与水槽163连接(参照图17)。供水管170的另一端部与框体165的底部连接(参照图18)。
洗涤机160典型地具备安装于框体165与供水管170的连接部的止回阀171。止回阀171允许水从框体165流向水槽163,另一方面,防止水从水槽163流向框体165。
洗涤机160具备用于与外部的水源连接的接水口167以及安装于框体165的侧面的供水阀169。供水阀169止住从接水口167流入的水或允许向水槽163供水。
框体165包含允许从供水阀169朝向注水路166a的水的流动的连接水路165a。如上所述,使用者可在收容容器168收容洗涤剂。之后,使用者打开供水阀169,通过连接水路165a将水供给到注水路166a。被供给到注水路166a的水从形成于盖体166的多个注水孔(未图示)流入收容容器168内。水以及洗涤剂在收容容器168内被混合成为洗涤剂混合水。洗涤剂混合水在连接于框体165的底部的供水管170内流动,并流入水槽163的内部。
筐体180包含上板180a。上板180a形成筐体180的上表面。洗涤剂投入部164设置在水槽163与筐体180的上板180a之间的空间。这样的洗涤剂投入部164的配置有助于洗涤机160的小型化。
如上所述,在洗涤剂投入部164的上部形成的注水路166a可使从收容容器168的上方注水。注水路166a与筐体180的上板180a的内表面(下表面)邻接。如上所述,在筐体180的上板180a形成有接水口167。接受口167使用软管等管路与自来水管的水龙头等水源连接。筐体180的内部的供水阀169设置在接水口167的下方。
图19是表示设置于洗涤机160的上部的部件的概略剖视图。利用图18及图19进一步说明洗涤机160。
图18及图19表示注水路166a与供水阀169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供水阀169在筐体180内更靠内部(下方)而设置。因此,靠近筐体180的上板180a的内表面的注水路166a位于比供水阀169更靠上方的位置。其结果,当在结束供水工序之后(即、洗涤机160的动作结束之后)关闭供水阀169时,如图19所示,连接供水阀169和注水路166a的连接水路165a中容易残留水。残留于连接水路165a内的水使供水阀169、连接水路165a及注水路166a的周围的湿度比较高。因此,如果搁置残留于连接水路165a内的水,会使连接水路165a以及注水路166a的周围长霉。因在用于将水引导至水槽163的供水路径周围长霉以及其他污染状态的发生,不能用干净的水洗涤衣物。因此,使洗涤机160的洗涤功能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在供水阀的周围长霉并且还能维持洗涤功能的洗涤机以及洗涤烘干机。
本发明所涉及的洗涤机包括筐体;设置于所述筐体内的水槽;设置于所述水槽的上方的洗涤剂投入部;连通所述洗涤剂投入部和所述水槽的供水路径;进行供水控制的供水阀;以及连接于所述供水阀,形成用于向所述洗涤剂投入部供水的注水路的形成构件,其中,所述注水路位于比所述供水阀低的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洗涤烘干机包括上述的洗涤机;可旋转地内安装于所述水槽内的滚筒;以及将烘干用空气供给到所述滚筒内,来烘干所述滚筒内的衣物的烘干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上部的部件的剖视立体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部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部件的剖视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的A-A线纵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设置于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筐体内的上部空间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设置于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筐体内的上部空间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例示用于支撑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所使用的烘干衣物用热泵装置的支撑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例示用于支撑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所使用的烘干衣物用热泵装置的其他支撑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所使用的烘干衣物用热泵装置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概略地表示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用热泵装置来烘干衣物的洗涤烘干机的立体图。
图14是局部地表示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前面的立体图。
图15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上部的部件的剖视图。
图16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上部的部件的剖视图。
图17是以往的洗涤机的纵剖视图。
图18是概略地表示图17所示的洗涤机的洗涤剂收容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9是概略地表示图17所示的洗涤机的上部的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烘干机。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筒式洗涤烘干机作为洗涤烘干机而被例示。取而代之,洗涤烘干机也可为其它的洗涤烘干机。进一步,也可以将不具备烘干功能的洗涤装置用作洗涤机。因此,以下说明的详细结构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实施方式的原理。
(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整体结构)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概略的侧面剖视图。利用图2说明洗涤烘干机的整体结构。
洗涤烘干机500具备筐体1,该筐体1包含规定用于收容洗涤及烘干衣物的各种部件的内部空间的壁部。筐体1的壁部包含设置于前侧的前壁1e和设置于前壁1e的相反侧的后壁1d。
洗涤烘干机500还具备设置于筐体1内的筒状的滚筒3。滚筒3包含形成朝前壁1e开口的开口部的周壁531和设置于周壁531所形成的开口部的相反侧的底壁532。衣物通过朝前壁1e开口的开口部收容于滚筒3内。
洗涤烘干机500具备设置在筐体1内的筒状的水槽2。收容滚筒3的水槽2包含包围滚筒3的周壁531的周壁521和沿滚筒3的底壁532形成的底壁522。在水槽2贮存洗涤水。
洗涤烘干机500具备设置在水槽2的底壁522的驱动马达7。通过驱动马达7旋转的滚筒3的旋转轴朝向前壁1e向上方倾斜。在水槽2连接有设置了供水阀(未图示)的供水管(未图示)和设置了排水阀(未图示)的排水管。
在滚筒3的周壁531的上部形成有排出口11。用于烘干滚筒3内的衣物的烘干空气通过排出口11有效率地从滚筒3排出。取而代之,排出口11也可以形成在滚筒3的周壁531的上部以外的部分。较为理想的是,排出口11设置在滚筒3内的洗涤水的水位的上方。其结果,滚筒3内的洗涤水几乎不影响烘干空气从滚筒3排出。
洗涤烘干机500具备设置在水槽2的下方的减振器(damper)(未图示)。减振器支撑水槽2。例如,在对衣物进行脱水的期间,衣物在滚筒3内偏置。衣物在滚筒3内偏置会破坏滚筒3的重量平衡,容易引起水槽2的振动。减振器可适当衰减水槽2的振动。
图14是洗涤烘干机500的概略的正面立体图。利用图2及图14进一步说明洗涤烘干机500。
洗涤烘干机500具备门体5。门体5可转动地安装于筐体1的前壁1e。门体5在从筐体1的前壁1e突出的打开位置(参照图14)和与滚筒3的开口部相对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转动。使用者可将门体5朝向打开位置转动,将洗涤物(衣物)投入到滚筒3或从滚筒3取出衣物。
洗涤烘干机500具备安装在筐体1的前壁1e的上部的操作面板4。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操作面板4包含各种操作键和显示部。
筐体1包含设置在前壁1e和后壁1d之间的右侧壁1a和设置在右侧壁1a的相反侧的左侧壁1b。洗涤烘干机500具备安装于前壁1e的洗涤剂投入部10。操作面板4的下方的洗涤剂投入部10设置在前壁1e和左侧壁1b的角落部附近。使用者可从筐体1拉出洗涤剂投入部10。
(用于供水的部件)
图1是表示用于向水槽2供水的部件的概略立体图。图6是设置在筐体1的上部的部件的俯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部件的立体图。图10是洗涤烘干机500的概略立体图。利用图1、图2、图6、图7以及图10说明用于向水槽2供水的部件。
如图6、图7及图10所示,洗涤烘干机500还具备用于安装与水源(例如自来水管的水龙头)连接的导水路径(例如软管)的接水口20。如图6及图10所示,接水口20设置在筐体1的后壁1d的旁边。
图1及图6所示,洗涤烘干机500具备设置在接水口20的下方的供水阀14。在筐体1内与接水口20连接的供水阀14进行供水控制(止住来自接水口20的水或使来自接水口20的水通过)。
如图2所示,筐体1的壁部包含由前壁1e、后壁1d、右侧壁1a以及左侧壁1b的上缘包围的上壁1c。上壁1c形成筐体1的上表面。如图1所示,上述的洗涤剂投入部10设置在筐体1的上壁1c与水槽2之间。洗涤剂投入部10具备框体12和收容于框体12的收容容器13。使用者可从框体12拉出收容容器13,将洗涤剂收容于收容容器13。
收容容器13是向上方开口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体。收容容器13例如可划分为用于收容粉末洗涤剂的第1收容部、用于收容液体洗涤剂的第2收容部以及用于收容液体整理剂的第3收容部。取而代之,收容容器13也可以具备可收容洗涤剂的其它结构。
洗涤烘干机500具备设置在洗涤剂投入部10上方的形成构件16。形成构件16形成注水路15。注水路15与供水阀14连接。来自供水阀14的水通过注水路15被供给至收容容器13。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构件16在比供水阀14更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注水路15。其结果,当结束供水时,供水阀14周围的水适当地被排出,在供水阀14的周围几乎不会残留水。
形成构件16是将由聚丙烯等树脂材料成型的2张树脂热接合(thermally bonding)而制成的。注水路15形成于形成构件16内部。注水路15例如可包含将水引导至上述的第1收容部及第2收容部的第1注水路和将水引导至上述的第3收容部的第2注水路。较为理想的是,洗涤烘干机500具备两个供水阀14。其中之一供水阀14安装于第1注水路,另一供水阀14安装于第2注水路。在洗涤衣物的洗涤工序,可使安装于第1注水路的供水阀14打开,使安装于第2注水路的供水阀14关闭。其结果,在洗涤工序,水适当地被供给至收容了洗涤剂的第1收容部以及第2收容部。在漂洗衣物的漂洗工序,可使安装于第1注水路的供水阀14关闭,使安装于第2注水路的供水阀14打开。其结果,在漂洗工序,水适当地被供给至收容有液体整理剂的第3收容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构件16由聚丙烯形成。取而代之,形成构件16也可由其它材料形成。较为理想的是,将容易加工的材料用于形成构件16。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构件16形成两个注水路。取而代之,形成构件也可以形成其它注水结构。较为理想的是,形成构件16的形状或结构根据收容容器13的结构而设计。
形成构件16包含形成有多个注水孔19的下表面。从供水阀14供给的水在注水路15流动,之后通过注水孔19流入收容容器13的内部。如上所述,在收容容器13收容有洗涤剂。洗涤剂和水在收容容器13内混合。洗涤剂和水的混合液之后移动到框体12。
洗涤烘干机500还具备供水管17。供水管17的其中一端部与框体12的底部连接。供水管17的另一端部与水槽2连接。据此,在框体12与水槽2之间形成供水路径。移动到框体12的洗涤剂和水的混合液通过供水管17流入水槽2。
洗涤烘干机500还具备设置于水槽2与供水管17(供水路径)的连接部的止回阀18。止回阀18允许水从洗涤剂投入部10流向水槽2(顺方向的水的流动),另一方面,防止水(及空气)从水槽2流向洗涤剂投入部10(逆方向的流动)。止回阀18例如在洗衣工序,防止水槽2内的洗涤水朝向洗涤剂投入部10流动。此外,止回阀18例如在烘干工序,防止用于烘干衣物的烘干空气通过供水管17而从水槽2泄漏。
如图7及图10所示,洗涤烘干机500还具备设置在筐体1内的控制基板50。设置在洗涤剂投入部10的上方的控制基板50具备控制洗涤烘干机500所需的各种电子元件(各种电路)。
一般的洗涤烘干机的控制基板设置在筐体的下部,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基板50设置在筐体1的上部。因此,用于将通过控制基板被进行控制的各种部件电连接的导线变得较短。
如图10所示,控制基板50设置在筐体1的前壁1e附近。因此,对控制基板50进行维护的作业人员可容易接触到设置在筐体1的上部且前壁1e附近的控制基板50。作业人员可站在前壁1e的附近直接对控制基板50进行维护。因此,可提高控制基板50的维护作业的效率。
(在洗衣工序的洗涤烘干机的动作)
利用图1、图2、图6、图7、图10及图19,说明在洗衣工序的洗涤烘干机500的动作。在洗衣工序,洗涤烘干机500进行洗涤工序、漂洗工序以及脱水工序。
当开始洗涤工序时,洗涤烘干机500测量收容在滚筒3内的洗涤物的重量。洗涤烘干机500在操作面板4的显示部显示洗涤所测量的重量的洗涤物所需的洗涤剂及液体整理剂的大概的量。
使用者从筐体1的前壁1e拉出收容容器13,向收容容器13的内部投入所显示的量的洗涤剂(粉末洗涤剂及/或液体洗涤剂)以及液体整理剂。此外,洗涤剂和液体整理剂的种类由使用者选择。因此,使用者可向收容容器13投入粉末洗涤剂和液体洗涤剂的其中之一,或者也可向收容容器13投入粉末洗涤剂和液体洗涤剂两者。
之后,洗涤烘干机500打开供水阀14(用于第1收容部及/或第2收容部)开始供水。水通过供水阀14到达注水路15。之后,水从注水孔19流入收容容器13的内部。在收容容器13的内部,水和洗涤剂混合而制出洗涤剂混合水。洗涤剂混合水从收容容器13流入框体12。最终,洗涤剂混合水通过供水管17(供水路径)流入水槽2。此外,洗涤烘干机500根据所测量的洗涤物的重量控制供水阀14,将适量的洗涤剂混合水供给至水槽2。
当适量的洗涤剂混合水供给至水槽2时,洗涤烘干机500关闭供水阀14。之后,洗涤烘干机500让滚筒3旋转,执行洗涤工序。
当指定时间的洗涤工序结束之后执行漂洗工序。洗涤烘干机500在漂洗工序打开供水阀14(用于第3收容部)。其结果,在收容容器13内制出水和液体整理剂的混合液。水和液体整理剂的混合液被供给至水槽2。
如根据图19所进行的说明,在洗衣工序结束之后,以往的洗涤烘干机的供水阀的周围会残留水。而本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500在比供水阀14更靠下方的位置设置了注水路15,因此,供水阀14的周围的水通过注水路15而排出。由于在供水阀14的周围几乎没有水,因此可抑制在供水阀14的周围长霉。据此,与以往的洗涤烘干机不同,本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500通过供水阀14将较为干净的水供给至水槽2,可长期地维持较高的洗衣功能。
由于注水路15设置在比供水阀14更靠下方的位置,因此,洗涤剂投入部10与以往的洗涤烘干机相比也设置在更靠下方的位置。其结果,在洗涤剂投入部10与筐体1的上壁1c之间空出空间。该空间用于设置控制基板50。由于有效地利用筐体1的内部空间,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500可被设计成与以往的洗涤烘干机大致相同的大小。
(止回阀的位置)
利用图1及图18说明止回阀18。
如图18所示,以往的洗涤烘干机的止回阀171安装在洗涤剂投入部164的附近(框体165与供水管170的连接部)。即,止回阀171设置在洗涤剂投入部164的吐出口。以往的止回阀171的设置要求用于使洗涤剂投入部164内的水(洗涤剂混合水)通过止回阀171的较高的水头压(hydraulic head pressure)。为了得到较高的水头压,以往的洗涤剂投入部164需要被设计成高度尺寸较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500的止回阀18安装在水槽2的附近(水槽2与供水管17的连接部)。即,止回阀18设置在水槽2的附近而不是洗涤剂投入部10的吐出口。在止回阀18与洗涤剂投入部10之间能够得到使水通过止回阀18的充分的水头压,因此即使使用高度尺寸小于以往的洗涤剂投入部164的洗涤剂投入部10,也能使水(洗涤剂混合水)从洗涤剂投入部10流向水槽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了高度尺寸变小的小型洗涤剂投入部10,因此洗涤烘干机500也可小型化。而且,洗涤剂投入部10的高度尺寸变小也有助于形成收容控制基板50和其它部件的空间(筐体1的上壁1c与洗涤剂投入部10之间的空间)。因此,可提高洗涤烘干机500的设计自由度。
(控制基板)
图15及图16是表示控制基板50的概略剖视图。利用图15及图16说明控制基板50。
控制基板50具备散热件(heat sink)50a(散热部)。散热件50a将从控制基板50的各种电子元件和电路产生的热散发,降低控制基板50的温度。
如图15所示,控制基板50的散热件50a靠近形成注水路15的形成构件16而设置。较为理想的是,控制基板50的散热件50a与形成构件16接触。
形成构件16通过在注水路15中流动的水而被冷却。因此,从靠近形成构件16或者与形成构件16接触的控制基板50的散热件50a,可有效率地将控制基板50的热释放到形成构件16。因此,几乎不会因在控制基板50中蓄热而导致故障。
如图16所示,在形成构件16也可以形成贯通孔16a。与形成构件16接触的控制基板50的散热件50a堵住贯通孔16a。由于通过注水路15的水直接与散热件50a接触,因此,可更有效率地从控制基板50向形成构件16散热。较为理想的是,在形成构件16与散热件50a之间设置密封件。密封件将形成构件16与散热件50a之间的分界进行密封,抑制从贯通孔16a漏水。
(热泵装置)
洗涤烘干机500不仅具备用于洗涤衣物的洗衣功能,而且还具备用于烘干衣物的烘干功能。衣物的烘干使用热泵装置进行。
图4是洗涤烘干机500的概略俯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A-A线剖视图。图6是概略地表示洗涤烘干机500的上部结构的立体图。图13是洗涤烘干机500的概略立体图。利用图1至图6以及图13说明热泵装置。
洗涤烘干机500包含热泵装置30和与热泵装置30连接、并用于使烘干衣物的烘干空气循环的各种部件。热泵装置30及与热泵装置协作构成烘干空气的循环路径的各种部件集中设置在筐体1内的上部空间(水槽2上侧的空间)。
热泵装置30及与热泵装置30协作构成烘干空气的循环路径的各种部件具有比较大的重量。如图2及图13所示,热泵装置30及与热泵装置30协作构成烘干空气的循环路径的各种部件设置在筐体1内的上部空间。洗涤烘干机500具备用于支撑热泵装置30及与热泵装置30协作构成烘干空气的循环路径的各种部件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保护这些部件免受在洗涤烘干机500的移动时或落下时产生的冲击。
如图3至图5所示,热泵装置30包括:压缩冷媒的压缩部31;用于烘干旋转滚筒3内的衣物的热交换器80;以及包含用于对高压的冷媒的压力进行减压的膨胀阀(或毛细管(capillary tube))的减压部33。热交换器80包括:释放经压缩部31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冷媒的热量的加热部32;以及利用经减压而成为低压的冷媒从周围吸热的除湿部34。
如图3所示,热泵装置30还包括连接压缩部31、构成热交换器80的加热部32和除湿部34、以及减压部33的管路39。在管路39中流动的冷媒在压缩部31、加热部32、除湿部34及减压部33之间循环。
图3中示出了从水槽2的底壁522的顶部2a(圆板状的底壁522的最上位点)延伸的母线G。母线G在描绘水槽2的周壁521的外表面的母线中位于最上方的位置。
压缩部31在水槽2的周壁521的上方,相对于母线G偏向右侧壁1a而设置。压缩部31包含位于母线G的下方的底面31a。水槽2的周壁521上方的上部空间有效地被利用于设置压缩部31,因而具备压缩部31的热泵装置30可适当地收容在比较小型的筐体1内。相对于最上方位置的母线G,压缩部31的位置偏向右侧壁1a(或左侧壁1b),因此,在不增加筐体1的高度的情况下,热泵装置30被设置于上部空间。这样,可提供小型的洗涤烘干机500。
在管路39中流动的冷媒,在除湿部34与周围的空气(从过滤部40流入除湿部34的烘干空气)进行热交换。其结果,冷媒被加热并汽化,另一方面,烘干空气中的水成分结露。其结果,烘干空气中的水成分被去除。
被汽化的冷媒流入压缩部31。压缩部31压缩冷媒而使之成为高温且高压。其后,高温高压的冷媒流入加热部32。在加热部32,冷媒与周围的空气(从除湿部34流入加热部32的烘干空气)进行热交换。其结果,烘干空气被加热,另一方面,冷媒被冷却而液化。
减压部33对液化的高压冷媒进行减压而使之成为低温且低压。低温低压的冷媒再次流入除湿部34。
送风部9向水槽2送出烘干空气。其后,烘干空气通过水槽2流入滚筒3。其结果,收容在滚筒3内的衣物被烘干。
烘干衣物的结果,烘干空气会含有比较多的水成分。送风部9从水槽2的排出口11抽吸滚筒3内的烘干空气。其结果,烘干空气经由过滤部40到达热泵装置30。
如上所述,热泵装置30的除湿部34首先对烘干空气进行除湿及冷却。其结果,烘干空气中的水成分结露并从烘干空气分离。其后,烘干空气流入加热部32。加热部32如上所述对烘干空气进行加热。其结果,通过了热泵装置30的烘干空气成为高温且低湿。送风部9将高温且低湿的烘干空气再次向滚筒3送出。
如图4及图6所示,洗涤烘干机500具备用于连接送风部9和热泵装置30的紧固构件38。通过紧固构件38被固定于热泵装置30的送风部9设置在压缩部31的侧方。在筐体1中,在压缩部31的侧方形成的空间被有效利用于送风部9的设置,因此,无需增大筐体1,送风部9适当地被收容于筐体1内。即使将热泵装置30及送风部9设置在筐体1内的上部空间,洗涤烘干机500的高度也不会增大,因此能够提供小型的洗涤烘干机500。
(过滤部)
利用图2、图5、图6及图14说明过滤部。
如图5及图6所示,洗涤烘干机500具备设置在热交换器80的上游的过滤部40。过滤部40与热泵装置30一起形成循环风路8。当洗涤烘干机500进行烘干工序时,纤维屑(从衣物分离的碎线头儿等尘埃成分)混入烘干空气中。设置在循环风路8中的过滤部40在热交换器80之前从烘干空气除去纤维屑,因此,可缓解在热交换器80的因纤维屑的堆积所引起的热交换效率的降低。
如图5所示,过滤部40包括第1过滤器40A及设置在第1过滤器40A下游的第2过滤器40B。第1过滤器40A的滤网眼比第2过滤器40B大。因此,第2过滤器40B捕集及回收通过了第1过滤器40A的比较细的纤维屑和其它异物。其结果,因纤维屑和其它异物的附着所引起的热泵装置30的热交换效率的下降及送风部9的循环效率的下降得到抑制。此外,过滤部40抑制纤维屑和其它异物向筐体1外飞散。因此,洗涤烘干机500周围的污染得到抑制。
如图14所示,在筐体1的上壁1c形成有开口部40c。通过形成于上壁1c的前缘附近的开口部40c对循环风路8进行第1过滤器40A的安装和拆卸。因此,使用者或作业人员可站在筐体1的前壁1e附近直接对筐体1安装或拆卸第1过滤器40A。据此,洗涤烘干机500可实现高效率的维护作业。
如图5所示,与第1过滤器40A不同,第2过滤器40B固定在循环风路8中。由于第1过滤器40A在第2过滤器40B之前除去烘干空气中的纤维屑和其它异物,因此第2过滤器40B堵塞的频度比较小。此外,使用者或作业人员可通过形成于筐体1的上壁1c的开口部40c对第2过滤器40B进行清洗。因此,消除固定在循环风路8中的第2过滤器40B的堵塞不需要大量劳力。
在第2过滤器40B之后设置有热交换器80。如上所述,通过压缩部31成为高温的冷媒在热交换器80中流动。固定在循环风路8中的第2过滤器40B可防止对维护作业不熟练的使用者容易地接触到热交换器80。此外,与第1过滤器40A不同,第2过滤器40B固定在循环风路8中,所以第2过滤器40B的位置几乎不会发生变动。因此,因第2过滤器40B的不恰当设置所引起的纤维屑进入热交换器80的情况较好地被抑制。
过滤部40会导致烘干空气产生压力损耗。压力损耗的结果,烘干空气的速度分布会平滑化(即烘干空气的流动被整流)。如图4及图5所示,过滤部40设置在热交换器80之前。因此,经整流的烘干空气流入热交换器80。
通常,如果为实现洗涤烘干机的小型化而缩短循环风路,则难以在循环风路内设置整流机构(例如直管,straight pipe),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过滤部40将烘干空气整流,因此烘干空气的整流所需的流动区间缩短。经整流的烘干空气向热交换器80的流入抑制热交换效率的局部性的大幅变动。其结果,热交换器80的热交换效率提高。
如上所述,热交换器80上游的过滤部40,无需在循环风路8内设置整流机构(例如直管)就能实现烘干空气的整流。据此,可适当地缩短循环风路8。
如图2及图5所示,热交换器80的除湿部34包括烘干空气流入的导入面534。过滤部40设置在导入面534的附近。因此,在过滤部40被整流的烘干空气直线性地被送出到设置在过滤部40之后的除湿部34。
如上所述,过滤部40对烘干空气进行整流。过滤部40进行的对烘干空气的整流会使烘干空气的流速降低。由于循环风路8在过滤部40与导入面534之间几乎不让烘干空气的流动方向弯曲,因此烘干空气在流速降低之后立即直线性地流入除湿部34。其结果,通过除湿部34的烘干空气不会局部性地成为高流速,在除湿部34结露的水成分的飞散得到抑制。
如图5所示,洗涤烘干机500还具备用于回收在除湿部34结露的水成分的回收结构35。回收结构35设置在除湿部34的下方。如上所述,过滤部40抑制在除湿部34结露的水成分的飞散,因此,可使用小型的回收结构35充分地回收水成分。因此,可提供小型的洗涤烘干机500。
在回收结构35中形成有凹部(未图示)。在除湿部34结露的水成分顺着除湿部34的表面滴到凹部。凹部形成在可接收因烘干空气而向下游飞散的水成分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对烘干空气进行整流的过滤部40抑制在除湿部34结露的水成分的飞散。因此,要求用于接收从除湿部34滴下的水成分的凹部的面积比较小。因此,可使用小型的回收结构35充分地回收水成分。
如上所述,通过过滤部40抑制了飞散的水成分被回收结构35适当地回收。所回收的水成分较为理想的是从回收结构35的凹部向洗涤烘干机500外排出。例如,水成分也可与洗涤水一起向设置在筐体1下方的排水口排出。
回收结构35与热交换器80一起设置在筐体1的上部空间。因此,由回收结构35回收的水成分可利用位能适当地排出。从回收结构35排出水成分无需设置泵等专用排出设备。因此,可提供小型的洗涤烘干机500。
如上所述,设置在热交换器80之前的过滤部40可有效地抑制纤维屑和其它异物流入热交换器80。然而,如果长期使用洗涤烘干机500,则有时纤维屑和其它异物也会附着及/或堆积于热交换器80。
如上所述,热交换器80设置在筐体1内的上部。作业人员可通过形成在筐体1的上壁1c的开口部40c取下第1过滤器40A。其后,作业人员可使用专用工具从循环风路8拆下第2过滤器40B。其结果,作业人员可接触到热交换器80,从热交换器80除去纤维屑和其它异物。作业人员可站在筐体1的前壁1e附近直接进行第1过滤器40A的去除、第2过滤器40B的去除及从热交换器80除去纤维屑和其它异物这一连的作业。因此,洗涤烘干机500可实现高效率的维护作业。
(过滤部的结构)
利用图5来说明过滤部40的结构。
过滤部40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第1过滤器40A具有比第2过滤器40B中所使用的滤网的网眼大的滤网(filter mesh)。第1过滤器40A包含形成有开口部的周面。形成于第1过滤器40A的周面的开口部用作烘干空气流入的流入部41。从滚筒3排出的烘干空气经由流入部41流入第1过滤器40A内。
固定设置在第1过滤器40A下游的第2过滤器40B包含平坦的滤网。
过滤部40包括设置在第1过滤器40A上部的盖部42。当将第1过滤器40A安装在洗涤烘干机500上时,盖部42嵌装在形成于筐体1的上壁1c的开口部40c。较为理想的是,盖部42被形成为可由使用者握持。使用者在安装第1过滤器40A时,可将盖部42用作把手构件。
大致圆筒形状的第1过滤器40A包括产生较大的压力损耗的区域LL及产生较小的压力损耗的区域LS。在第1过滤器40A的大致中央所出现的区域LS,与流入部41相对,并与从流入部41流入的烘干空气直接碰撞。区域LL出现在区域LS的上方及下方。
通过了产生上述的压力损耗分布的圆筒形状的第1过滤器40A的烘干空气流入热交换器80。上述的压力损耗的结果,可获得在除湿部34的上部流速快而在除湿部34的下部流速小的烘干空气的速度分布。圆筒形状的第1过滤器40A较为理想的是设置在除湿部34的导入面534附近。其结果,可有效地抑制在除湿部34结露的水成分的飞散。
在除湿部34结露的水成分的液滴在除湿部34的上部比较小。水成分的液滴在流下期间与其他水成分的液滴结合。其结果,水成分的液滴随着流下而慢慢变大。因此,在除湿部34的下部附着比较大的水成分的液滴,另一方面,在除湿部34的上部附着比较小的水成分的液滴。
如上所述,在除湿部34的下部的烘干空气的速度小于除湿部34的上部的烘干空气的速度。因此,较大的水成分的液滴不易飞散,其结果,在除湿部34结露的水成分的飞散范围变窄。因此,使用比较小的回收结构35可适当回收在除湿部34结露的水成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部40包含第1过滤器40A及第2过滤器40B,并进行两个阶段的过滤处理。取而代之,洗涤烘干机也可以具备利用单一的过滤部件进行一个阶段的过滤处理的过滤装置。再取而代之,洗涤烘干机也可具备利用多于两个的数量的过滤部件进行多于两个阶段的过滤处理的过滤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部40具备大致圆筒形状的第1过滤器40A。取而代之,洗涤烘干机也可以具备平坦的过滤部件或其它形状的过滤部件。
(与以往的洗涤烘干机的对比)
本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500,如上所述,具备热泵装置30及连接于热泵装置30的过滤部40。过滤部40及热泵装置30的热交换器80均设置在筐体1的上部空间(水槽2的上方空间)。因此,过滤部40靠近热交换器80而设置。
沿烘干空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部40、热交换器80及送风部9。过滤部40对烘干空气进行整流。经整流后的烘干空气流入热交换器80。热交换器80对烘干空气进行除湿及加热。其后,送风部9向滚筒3送出烘干空气。
以往技术的洗涤烘干机包括设置在筐体的下部空间(水槽的下方空间)的热泵装置及设置在筐体的上部空间(水槽的上方空间)的过滤部。沿烘干空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部、送风部及热交换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过滤部40靠近热交换器80而设置,因此使用比上述的以往技术的洗涤烘干机中所采用的循环风路短的循环风路8来循环烘干空气。因此,在循环风路8中流动的烘干空气的压力损耗减少。烘干空气的压力损耗的减少让使烘干空气流动的送风部9的耗电减少。烘干空气的压力损耗的减少还使在循环风路8中流动的烘干空气的流量增加。
设置在较短的循环风路8中的过滤部40对烘干空气进行整流。烘干空气的整流会提高热交换器80的热交换率。其结果,与以往的洗涤烘干机相比,可大幅度增大每单位时间的热交换量、实现省电化及缩短烘干时间。
(烘干空气的温度检测)
利用图5来说明烘干空气的温度检测。
洗涤烘干机500还具备第1温度传感器36及第2温度传感器37。第1温度传感器36及第2温度传感器37均用于检测循环风路8内的烘干空气的温度。
第1温度传感器36检测在滚筒3与热交换器80之间流动的烘干空气的温度。第1温度传感器36设置在过滤部40与除湿部34之间。
第2温度传感器37检测热交换器80与滚筒3之间的烘干空气的温度。第2温度传感器37设置在送风部9之后。
第1温度传感器36检测利用热交换器80进行除湿、加热之前的烘干空气的温度。第2温度传感器37检测利用热交换器80进行了除湿、加热之后的烘干空气的温度。第1温度传感器36的输出信号及第2温度传感器37的输出信号用于热泵装置30的控制。
过滤部40与热交换器80之间的第1温度传感器36设置在大致圆筒形状的第1过滤器40A的压力损耗大的区域LL(第1过滤器40A的上部或下部)的附近。与第1过滤器40A的压力损耗小的区域LS相比,在压力损耗大的区域LL不易产生因纤维屑和其它异物所引起的堵塞。因此,设置在区域LL附近的第1温度传感器36可长期高精度地检测烘干空气的温度。当过滤部40中发生因纤维屑和其它异物所引起的堵塞时,由第1温度传感器36检测出的温度会发生变化,因此第1温度传感器36的输出信号被用于检测过滤部40有无堵塞。因此,设置在区域LL附近的第1温度传感器36可长期高精度地检测过滤部40有无堵塞。
在过滤部40与热交换器80之间的第1温度传感器36及设置在送风部9下游的第2温度传感器37配置于比较短的循环风路8的内部。第1温度传感器36与第2温度传感器37之间的区间变得比较短。比较短的区间内的第1温度传感器36及第2温度传感器37不易受导致温度检测的误差的误差因素(例如烘干空气的泄漏)的影响。因此,第1温度传感器36及第2温度传感器37可几乎不受烘干空气的泄漏等误差因素的影响,可高精度地检测出烘干空气的温度。
(支撑机构)
图8是被支撑构件支撑的热泵装置30的立体图。图9表示安装于筐体1的支撑机构。
洗涤烘干机500还具备在筐体1内支撑热泵装置30的支撑机构560。支撑机构560包括支撑热泵装置30的支撑构件61和抑制热泵装置30的向上方的移位的限制构件62。
如图7所示,在压缩部31与限制构件62之间支撑热泵装置30的支撑构件61的两端分别卡合于右侧壁1a的上缘及左侧壁1b的上缘。同样地,限制构件62的两端分别卡合于右侧壁1a的上缘及左侧壁1b的上缘。
如图8及图9所示,在设置于压缩部31的上游的加热部32及/或除湿部34的下方,在右侧壁1a与左侧壁1b之间延伸的支撑构件61支撑热泵装置30。在与支撑构件61相比更远离压缩部31的位置,在右侧壁1a与左侧壁1b之间延伸的限制构件62限制热泵装置30的向上方的移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构件61邻接于压缩部31。限制构件62在设置于热泵装置30的上游的过滤部40的上方延伸。
如图7(A)所示,洗涤烘干机500还具备用于将热泵装置30固定于支撑构件61的螺钉70以及与螺钉70螺合的螺纹衬套(未图示)。如图7(B)所示,洗涤烘干机500还具备将过滤部40固定于限制构件62的螺钉71(参照图6)及与螺钉71螺合的螺纹衬套72。将过滤部40与限制构件62连接的结果,热泵装置30固定于限制构件62。
在热泵装置30中,压缩部31具有比较大的重量。压缩部31的重量通过在压缩部31的附近支撑热泵装置30的支撑构件61而施加于右侧壁1a及左侧壁1b。其结果,压缩部31的重量使因滚筒3的旋转等振动因素所引起的右侧壁1a及左侧壁1b的上缘的振动降低。施加于右侧壁1a及左侧壁1b的热泵装置30的重量负载意味着包含右侧壁1a及左侧壁1b的振动部件群的重量的增大。包含右侧壁1a及左侧壁1b的振动部件群的重量的增大最终使相对于同一激振力(excitation force)的振动振幅降低。这样,由于筐体1的右侧壁1a及左侧壁1b承受朝下方的较大的力,因此即使当右侧壁1a及左侧壁1b受到滚筒3的旋转和其它振动因素的影响的情况下,右侧壁1a及左侧壁1b的振动也能较好地被降低。其结果,筐体1的振动在整体上受到抑制。
具备支撑构件61的支撑机构560,利用作用于包含压缩部31的热泵装置30的重力来按压右侧壁1a及左侧壁1b的上缘,从而有效地抑制因滚筒3的旋转和其它振动因素所引起的筐体1的右侧壁1a及左侧壁1b的振动。
图11是表示支撑构件在洗涤烘干机500中的其它配置的立体图。图12是洗涤烘干机500的概略立体图。利用图11及图12来说明支撑构件的其它配置。
压缩部31的重量也可施加于右侧壁1a及左侧壁1b中的其中之一。例如,如图11所示,支撑机构560也可包括在右侧壁1a与后壁1d之间延伸的支撑构件63来代替上述的支撑构件61。如图11所示,压缩部31设置在右侧壁1a与后壁1d之间的角落部。压缩部31被右侧壁1a、后壁1d及支撑构件63包围,因此即使在洗涤烘干机500落下或倒下时,也可通过右侧壁1a、后壁1d及支撑构件63适当地支撑比较重的压缩部31。
使用图6至图10来进一步说明支撑机构560。
如图图4及图6所示,靠近压缩部31而设置的送风部9通过紧固构件38固定于热泵装置30。因此,除热泵装置30的重量以外,还有送风部9的重量施加于右侧壁1a及/或左侧壁1b。其结果,因滚筒3的旋转和其它振动部件所引起的筐体1的右侧壁1a及/或左侧壁1b的振动得到有效抑制。
送风部9包括:在循环风路8内引起烘干空气的流动的送风风扇9b;以及用于使送风风扇9b旋转的送风马达9a。当送风马达9a使送风风扇9b旋转时,通过了热泵装置30的烘干空气被送出到滚筒3内。送风马达9a与压缩部31同样地具有比较大的重量。如上所述,送风部9接近压缩部31而设置。设置在送风部9下方的支撑构件61、63沿压缩部31及送风部9延伸,不仅用于支撑压缩部31,还用于支撑送风部9。因此,可提供用于支撑比较重的部件(压缩部31及送风部9)的比较简单的结构。比较简单的支撑结构将大大有助于减少洗涤烘干机500的部件数、重量及成本。
如上所述,在热泵装置30的上方,限制构件62在右侧壁1a与左侧壁1b之间延伸设置。与支撑构件61相比,限制构件62更远离压缩部31。
利用图2、图3及图6来说明限制构件62。
如图2及图3所示,具有比较大的重量的压缩部31及送风部9设置在后壁1d附近。另一方面,重量比较轻的部件(例如热交换器80),与压缩部31及送风部9相比更接近前壁1e。因此,在包含热泵装置30的烘干空气的循环机构中有一种使接近前壁1e的轻量的部件浮起的力矩在作用。
与支撑构件61相比更接近前壁1e而设置的限制构件62,抑制热交换器80等轻量部件的向上方的移位。在本实施方式中,远离压缩部31而设置的过滤部40连接于热泵装置30。限制构件62架设在热泵装置30与前壁1e之间的过滤部40的上方。这样,限制构件62适当地限制过滤部40及热泵装置30的热交换器80的向上方的移位。设置在压缩部31与前壁1e之间的比较轻的构件的向上方的移位,通过限制构件62一体地被限制,所以可简化支撑机构560。因此,能够减少洗涤烘干机500的部件数、重量及成本。
如上所述,限制构件62与远离压缩部31的过滤部40接触,并限制热泵装置30的向上方的移位。较重的压缩部31使得在支撑构件61周围产生力矩。力矩对热泵装置30及过滤部40产生朝上的力。作用于热泵装置30及过滤部40的朝上的力随着远离支撑构件61而变大。限制构件62限制较大的力作用的过滤部40的朝上的移位,因此,热泵装置30及过滤部40被稳定地保持于上部空间。
限制构件62也可以架设于热泵装置30的热交换器80的上方来代替上述结构。限制构件62直接限制热交换器80的向上方的移位。
如上所述,热泵装置30及热泵装置30的周边部件(过滤部40、送风部9)通过架设在热泵装置30下方的支撑构件61、63适当地被支撑。此外,限制构件62架设在热泵装置30及/或过滤部40的上方。分别设置在热泵装置30的上下方的限制构件62及支撑构件61、63适当地降低上下方向的振动振幅。据此,因滚筒3的旋转所引起的筐体1的振动在整体上得到降低。
上述的支撑机构560不仅抑制筐体1的振动,而且还抑制用于将设置在筐体1内的上部空间的各种部件固定的螺钉70、71等固定构件的损坏或损伤等不良情况。支撑机构560在例如洗涤烘干机500的搬运及/或设置时偶然落下或倒下的情况下,也能适当地持续保持热泵装置30和热泵装置30的周边部件(过滤部40和送风部9)。以下,说明支撑机构560对于在部件间的连接中所使用的固定构件的影响。
普通的洗涤烘干机的筐体的上部空间中也设置有一些部件。设置在上部空间的部件,典型的是连接于筐体的上壁等支撑部件。在洗涤烘干机倒下或落下时,固定上部空间的部件与支撑部件的固定构件(例如螺钉及/或螺固用螺纹衬套(helisert))因作用于上部空间的部件的重力及由于倒下、落下所引起的冲击力,受到比较大的拉伸力。在用于固定重量较大的部件的固定构件产生较大的拉伸力。因此,用于对设置在普通的洗涤机的上部空间中的部件进行固定的固定构件,在洗涤烘干机倒下或落下时比较容易受到损坏。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泵装置30的压缩部31及送风部9具有比较大的重量。支撑构件61、63适当地支撑压缩部31及/或送风部9。此外,与支撑构件61、63相比更远离压缩部31的限制构件62架设在热泵装置30及/或过滤部40的上方。
在洗涤烘干机500落下、倒下时,对支撑构件61、63施加有热泵装置30及/或送风部9的重量及伴随洗涤烘干机500的落下、倒下的冲击力。热泵装置30及/或送风部9的重量及伴随洗涤烘干机500的落下、倒下的冲击力作为对支撑构件61、63的压缩力而作用。
作用于支撑构件61、63的压缩力也作用于固定支撑构件61、63与热泵装置30/送风部9的螺钉70和螺纹衬套等固定构件。然而,这与拉伸力不同,固定构件不易因压缩力而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构件61、63靠近重量比较大的压缩部31而设置。其结果,在支撑构件61、63周围产生力矩。支撑构件61、63周围的力矩使位于支撑构件61、63与前壁1e之间的较轻的部件(过滤部40及热交换器80)浮起。支撑构件61、63周围的力矩对架设在热泵装置30及/或过滤部40的上方的限制构件62产生压缩力。作用于限制构件62的压缩力也作用于固定限制构件62与热泵装置30及/或过滤部40的螺钉71和螺纹衬套72等固定构件。然而,这与拉伸力不同,固定构件不易因压缩力而破损。
如上所述,设置在压缩部31附近的支撑构件61适当地支撑热泵装置30。而且,远离压缩部31的限制构件62适当地限制热泵装置30或与热泵装置30连接的过滤部40的向上方的移位。因此,支撑机构560可在筐体1的上部空间内适当地支撑热泵装置30。
普通的洗涤烘干机的筐体的高度尺寸会根据支撑上部空间的部件的支撑构件的高度尺寸而增加。
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筒3及水槽2在筐体1内倾斜。其结果,与前壁1e附近相比,上部空间在后壁1d附近扩大。体积比较大的部件(压缩部31及/或送风部9)设置在后壁1d附近的上部空间内。因此,不会导致筐体1的高度尺寸增大,能够确保用于设置支撑构件61、63的足够大的空间。
规定水槽2的周壁521的外表面的母线G从前壁1e向后壁1d朝下倾斜。因此,规定上部空间的上侧界线的上壁1c的内表面与水槽2的周壁521之间的距离随着接近后壁1d而变大。由于热泵装置30与前壁1e相比更靠近后壁1d而设置,因此,在小型的筐体1内能够适当地设置热泵装置30及支撑热泵装置30的支撑构件61、63。
(热泵装置的配置)
热泵装置30的除湿部34及加热部32,较为理想的是使用具有高导热性的铜或铝等金属来形成。热泵装置30如上所述设置在水槽2的上方,因此不易受洗涤水的影响。因此,除湿部34及加热部32不会因洗涤水中所含的洗涤剂、柔顺剂或漂白剂等化学成分引起金属腐蚀。
热交换器80的除湿部34及加热部32沿烘干空气的循环风路8而相对于送风部9呈直线排列,因此热交换器80中的烘干空气大致以接近直线状流动。通常,弯曲的流体流动会引起偏流及流体的压力损耗,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除湿部34及加热部32的直线配置几乎不会产生偏流及流体的压力损耗。其结果,可使烘干空气有效率地循环。因此,在循环风路8中使烘干空气流动的送风部9的耗电减少。
抑制烘干空气的偏流的结果,通过了除湿部34的烘干空气的局部性的高速流受到抑制。如上所述,除湿部34使烘干空气中的水成分结露。如果在除湿部34局部地产生烘干空气的高速流,则结露的水成分将随着烘干空气再次通过送风部9送出到滚筒3。其结果,滚筒3中的衣物再次吸收水成分。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除湿部34及加热部32的直线配置如上所述抑制烘干空气的局部性的高速流。因此,几乎不会产生结露后的水成分的循环所引起的烘干效率的降低。
通常,当通过热泵装置的流体的流量下降时,从流体吸热的吸热部的吸热量降低。其结果,通过吸热部的冷媒的汽化会不充分。其后,未充分汽化的冷媒到达压缩装置。压缩装置对液状的冷媒进行压缩,其结果有可能潜在地发生故障。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湿部34及加热部32的直线配置确保热交换器80中的烘干空气的适当流量,因此除湿部34中的冷媒容易实现完全汽化。液状的冷媒难以流到压缩部31,因而压缩部31不易出现故障。因此,具有热泵装置30的洗涤烘干机500的可靠性提高。可靠性提高的结果,无需使压缩部31停止,就可连续进行除湿。因此,烘干运转时间缩短。
另外,作为用于热泵装置30中的冷媒,适合使用HFC(hydrofluorocarbon,氢氟碳)系列冷媒、HFO(氢氟烯烃,hydrofluoroolefin)系列冷媒、二氧化碳冷媒等普通的冷媒。
在本实施方式中,洗涤烘干机500具有洗涤功能及烘干功能。取而代之,也可在不具备烘干功能的洗涤机适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原理。不具备烘干功能的洗涤机,无需设置上述的热泵装置30及沿循环风路8设置的各种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洗涤烘干机500使用热泵装置30对用于烘干衣物的烘干空气进行加热及除湿。取而代之,也可以使用加热器对烘干空气进行加热。另外,也可使用空气冷却方式的除湿装置对烘干空气进行除湿。
上述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具备以下结构的洗涤机及洗涤烘干机。
上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机,包括筐体;设置于所述筐体内的水槽;设置于所述水槽的上方的洗涤剂投入部;连通所述洗涤剂投入部和所述水槽的供水路径;进行供水控制的供水阀;以及连接于所述供水阀,形成用于向所述洗涤剂投入部供水的注水路的形成构件,其中,所述注水路位于比所述供水阀低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供水阀的供水控制而供给的水通过注水路到达洗涤剂投入部。之后,水通过供水路径被供给至水槽的内部。注水路形成在低于供水阀的位置。当供水结束时供水阀的周围的水适当地被排出。由于供水阀的周围几乎不会残留水,因此,可适当抑制在供水阀的周围长霉。由于供给至水槽的水几乎不会受到霉污染,因此,洗涤机可以长期地维持洗涤性能。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控制洗涤机的动作的控制基板,其中,所述控制基板被设置于所述筐体内的所述洗涤剂投入部的上方的空间。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注水路形成在低于供水阀的位置,因此洗涤剂投入部也被设置在低的位置。其结果,在洗涤剂投入部的上方形成空间。在该空间设置用于控制洗涤机的动作的控制基板。由于筐体内的空间有效地被利用,因此可以提供小型的洗涤机。
由于在设置于水槽上方的洗涤剂投入部的上方设置控制基板,因此作业人员可以站在筐体的旁边直接接触到控制基板。因此,可提高对控制基板进行的维护作业的效率。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控制基板包含散热部,所述散热部接近所述形成构件而设置。
根据上述结构,形成注水路的形成构件由在供水过程中通过的水进行冷却。因此,通过靠近形成构件的控制基板的散热部,在控制基板产生的热有效地被释放。因此,可抑制因蓄热而导致的控制基板的故障。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形成构件接触而设置,在所述形成构件形成有连通到所述散热部的贯通孔,流入到所述注水路的所述水,通过所述贯通孔与所述散热部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注水路的水直接与控制基板的散热部接触。因此,可有效地进行从控制基板的散热。通过来自控制基板的散热,流入水槽的水升温。因此也可提高洗涤效率。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洗涤机还包括:止回阀,设置在所述水槽与所述供水路径的连接部,其中,所述止回阀,允许水从所述洗涤剂投入部流向所述水槽,并防止水从所述水槽流向所述洗涤剂投入部。
根据上述结构,止回阀安装于水槽与供水路径的连接部。因此,基于在连接部和洗涤剂投入部之间产生的水头压,从供水阀流入的水可适当地通过止回阀。因此,不用为了得到水头压而增大洗涤剂投入部的高度尺寸,水可适当地通过止回阀,因此可提供小型的洗涤机。
上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烘干机,包括上述的洗涤机;可旋转地内安装于所述水槽内的滚筒;以及将烘干用空气供给到所述滚筒内,来烘干所述滚筒内的衣物的烘干机构。
根据上述结构,具备洗涤功能和烘干功能的洗涤烘干机由于不受供水阀的周围的长霉所引起的水污染的影响,因此可长期地维持较高的洗涤功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原理,可适合用于滚筒式、波轮式(pulsator-type)等各种洗涤机以及洗涤烘干机。

Claims (6)

1.一种洗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筐体;
设置于所述筐体内的水槽;
设置于所述水槽的上方的洗涤剂投入部;
连通所述洗涤剂投入部和所述水槽的供水路径;
进行供水控制的供水阀;以及
连接于所述供水阀,形成用于向所述洗涤剂投入部供水的注水路的形成构件,其中,
所述注水路位于比所述供水阀低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洗涤动作的控制基板,其中,
所述控制基板被设置于所述筐体内的所述洗涤剂投入部的上方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涤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基板包含散热部,
所述散热部接近所述形成构件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涤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形成构件接触而设置,
在所述形成构件形成有连通到所述散热部的贯通孔,
流入到所述注水路的所述水,通过所述贯通孔与所述散热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洗涤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槽与所述供水路径的连接部的止回阀,其中,
所述止回阀,允许水从所述洗涤剂投入部流向所述水槽,并防止水从所述水槽流向所述洗涤剂投入部。
6.一种洗涤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洗涤机;
可旋转地内安装于所述水槽内的滚筒;以及
将烘干用空气供给到所述滚筒内,来烘干所述滚筒内的衣物的烘干机构。
CN2011100410479A 2010-02-17 2011-02-17 洗涤机及洗涤烘干机 Active CN1021621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2659 2010-02-17
JP2010032659A JP5465551B2 (ja) 2010-02-17 2010-02-17 洗濯機および洗濯乾燥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2185A true CN102162185A (zh) 2011-08-24
CN102162185B CN102162185B (zh) 2012-11-07

Family

ID=439207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4158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33320U (zh) 2010-02-17 2011-02-17 洗涤机及洗涤烘干机
CN2011100410479A Active CN102162185B (zh) 2010-02-17 2011-02-17 洗涤机及洗涤烘干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4158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33320U (zh) 2010-02-17 2011-02-17 洗涤机及洗涤烘干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360309B1 (zh)
JP (1) JP5465551B2 (zh)
CN (2) CN201933320U (zh)
TW (1) TWI43497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3209A (zh) * 2013-11-12 2015-05-20 东部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壁装式滚筒洗衣机的供水阀和供水阀组件
CN114182474A (zh) * 2021-11-30 2022-03-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热泵烘干功能的洗衣机及烘干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43214A (ko) 2010-10-26 2012-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세탁기
JP6071250B2 (ja) * 2012-05-25 2017-02-01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洗濯機
CN104593992A (zh) * 2013-10-30 2015-05-06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波轮式热泵洗干一体机及烘干方法
JP6572434B2 (ja) * 2015-10-14 2019-09-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衣類乾燥装置
CN106012437A (zh) * 2016-07-26 2016-10-12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洗涤剂盒以及洗衣机
CN106012413A (zh) * 2016-07-26 2016-10-12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洗涤剂盒以及洗烘一体机
KR102647316B1 (ko) * 2016-12-23 2024-03-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세탁기
CN111088664A (zh) * 2018-10-23 2020-05-01 宁波吉德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柔顺剂投放控制方法及洗衣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48975A1 (en) * 2002-11-28 2004-08-05 No Yang Hwan Water supply assembly of washing machine
CN101063267A (zh) * 2006-04-29 2007-10-31 海尔集团公司 设有洗涤剂投入装置的滚筒洗衣机
CN101078155A (zh) * 2006-05-25 2007-11-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滚筒式洗衣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206601U1 (de) * 1982-03-10 1982-07-15 Standard Elektrik Lorenz Ag, 7000 Stuttgart Haushaltwasch- oder -warmwassergerät mit einer elektronischen Steuereinheit
DE8603895U1 (de) * 1986-02-14 1986-05-15 Bauknecht Hausgeräte GmbH, 70565 Stuttgart Waschmaschine mit einer Vorrichtung zur Vermeidung von Wasserschäden
IT226767Z2 (it) * 1992-07-13 1997-07-01 Whirlpool Italia Dispositivo per migliorare l'invio di detersivo in una vasca di una lavabiancheria lavasciuga o similare
JPH09117591A (ja) * 1995-10-27 1997-05-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洗濯機の給水装置
JPH10272277A (ja) * 1997-03-31 1998-10-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JP3203245B2 (ja) * 2000-10-30 2001-08-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3906650B2 (ja) * 2001-06-11 2007-04-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洗濯機
KR20040046971A (ko) * 2002-11-28 2004-06-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의 급수장치
JP2004215941A (ja) * 2003-01-16 2004-08-05 Toshiba Corp 洗濯機
JP2004313318A (ja) * 2003-04-14 2004-11-11 Sharp Corp 洗濯乾燥機
JP2005011922A (ja) * 2003-06-18 2005-01-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ヒートシンクを備えた両面銅貼り基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
WO2005106101A1 (en) * 2004-04-28 2005-11-10 Arcelik Anonim Sirketi A washer / dryer with a baffle between the detergent box and the tub
JP2006101965A (ja) * 2004-10-01 2006-04-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洗濯機
JP4607718B2 (ja) * 2005-09-08 2011-01-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ドラム式洗濯機
DE102006052431A1 (de) * 2006-11-07 2008-05-08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Hausgerät mit einem Energieverbraucher und einer Steuerelektronik zum Steuern des Energieverbrauchers
JP4374375B2 (ja) * 2006-11-08 2009-12-02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2009268798A (ja) * 2008-05-09 2009-1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洗濯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48975A1 (en) * 2002-11-28 2004-08-05 No Yang Hwan Water supply assembly of washing machine
CN101063267A (zh) * 2006-04-29 2007-10-31 海尔集团公司 设有洗涤剂投入装置的滚筒洗衣机
CN101078155A (zh) * 2006-05-25 2007-11-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滚筒式洗衣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3209A (zh) * 2013-11-12 2015-05-20 东部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壁装式滚筒洗衣机的供水阀和供水阀组件
US9605373B2 (en) 2013-11-12 2017-03-28 Dongbu Daewo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Water supply valve and water supply valve assembly for wall mounted drum type washing machine
CN104633209B (zh) * 2013-11-12 2018-07-20 东部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壁装式滚筒洗衣机的供水阀和供水阀组件
CN114182474A (zh) * 2021-11-30 2022-03-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热泵烘干功能的洗衣机及烘干控制方法
CN114182474B (zh) * 2021-11-30 2022-08-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热泵烘干功能的洗衣机及烘干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67302A (ja) 2011-09-01
TWI434974B (zh) 2014-04-21
JP5465551B2 (ja) 2014-04-09
EP2360309B1 (en) 2018-01-24
CN201933320U (zh) 2011-08-17
TW201144517A (en) 2011-12-16
EP2360309A1 (en) 2011-08-24
CN102162185B (zh) 2012-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33320U (zh) 洗涤机及洗涤烘干机
CN201915268U (zh) 烘干机
CN102108623B (zh) 烘干机及洗涤烘干机
CN102108624B (zh) 烘干机及洗涤烘干机
EP2027327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laundry dryer
CN102066640B (zh) 滚筒式洗涤干燥机
US8365438B2 (en) Laundry dry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1092792B (zh) 衣物干燥装置
CN105297335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05274777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02374700A (zh) 除湿加温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衣物干燥机
CN102444012B (zh) 烘干装置
JP5978459B2 (ja) 衣類乾燥機
CN102031677B (zh) 洗衣机
CN102560971A (zh) 洗衣机和洗涤方法
CN101173449B (zh) 洗衣机的防止蒸汽逆流的控制方法
KR102304188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JP5409074B2 (ja) 洗濯乾燥機
JP2009066105A (ja) 洗濯乾燥機
CN1362295A (zh) 低成本可液化气体洗净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