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0101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0101B
CN102160101B CN200980136796.0A CN200980136796A CN102160101B CN 102160101 B CN102160101 B CN 102160101B CN 200980136796 A CN200980136796 A CN 200980136796A CN 102160101 B CN102160101 B CN 102160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ation plate
fender
light
display panel
reflecte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67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0101A (zh
Inventor
津田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60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0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0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01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提供即使在显示面板(2)的表面设置保护板(1)时,也不会具有复杂的构造并且也不会引起显示质量的降低而能够降低在显示面板(2)以及保护板(1)的各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2)和与该显示面板(2)对置配置的保护板(1),上述保护板(1)具备保护基材(11)和第一偏振光板(31),上述显示面板(2)具备第二偏振光板(32),该第二偏振光板(32)的偏振光轴与第一偏振光板(31)的偏振光轴平行,透过上述第一偏振光板(31)和第二偏振光板(32)之间的光是线性偏振光。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对显示面板配备用于保护显示面板的保护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要求布劳恩管(CRT)显示面板、液晶显示(LCD)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电致发光(EL)显示面板等显示面板的表面有防划伤功能、防污功能等各种功能。另外,例如若是液晶显示面板,当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有时会产生液晶的取向缺陷。因此,在显示面板的表面出于防划伤、防污、保护其免受外部冲击的目的,有时会设置保护板。
然而,在将这种保护板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表面的情况下,不仅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在保护板的表面有时也会产生光的反射,从而在明亮的室内或者室外难以看清楚显示。特别地,在对保护板增加触摸面板等功能而导致构造变复杂的情况下,有保护板的构造产生的光反射量增加的倾向。与此相对,公开了通过对保护板设置圆偏振光板的结构来降低来自保护板的光反射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利用圆偏振光板降低反射光的原理如下所述。
图8是表示对保护板设置圆偏振光板的结构时的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作为降低保护板的构造产生的光反射的方法,可举出例如采用在液晶面板的表面配备带圆偏振光板触摸面板10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图8的带圆偏振光板触摸面板101配置在比液晶面板102靠近观察面侧。液晶面板102在往观察面的方向按顺序层叠地具有下偏振光板133、下侧基板122、液晶层151、上侧基板121以及上偏振光板132。带圆偏振光板触摸面板101配置在液晶面板102的观察面侧,在往观察面的方向按顺序层叠地具有触摸面板111、λ/4板181以及偏振光板131。透过重合偏振光板131以及λ/4板181而成的构造的光变换成圆偏振光。一般地将重合偏振光板131以及λ/4181板而成的构造称为圆偏振光板191。
射入带圆偏振光板触摸面板101的外光(自然光),首先透过偏振光板131,变换成在某个方向上具有振动的线性偏振光,然后透过λ/4板181,由此变换成向某个方向旋转的圆偏振光(假定从与行进方向相对的方向看圆偏振光的旋转时是左旋转。)。在变换所得的圆偏振光中的一部分成分在触摸面板111的表面以及液晶面板102的表面反射而向外界侧逆行。在触摸面板111的表面以及液晶面板102的表面反射的圆偏振光一边维持旋转方向一边倒转行进方向,因此当从与行进方向相对的方向看时成为右旋转的圆偏振光。并且,右旋转的圆偏振光再次透过λ/4板,再次变换成线性偏振光。再次变换所得的线性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变成与入射时的线性偏振光的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偏振光板仅透过在某一方向(在此是入射时的线性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具有振动的光,因此在触摸面板111内,由液晶面板102的表面等反射的光被偏振光板131挡住,不会向外界射出,不会被识别为反射光。
这样,能够通过圆偏振光板191的结构来降低反射光,但是仅通过上述的结构,对于透过液晶面板102的光而言不是优选的。这是因为:透过液晶面板102的光在透过液晶面板102后,仅透过一次λ/4板181,在透过λ/4板181后,透过偏振光板131,从而透射光被大幅度地削减,在进行显示方面重要的透射率会下降。因此,在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与液晶面板102和带圆偏振光板触摸面板101之间,将在与带圆偏振光板触摸面板101具有的λ/4板181的光学轴正交的方向具有光学轴的λ/4板182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内,由此调节透射光的相位差,相对于带圆偏振光板触摸面板101具有的偏振光板131,透射率下降得不大,能够将透过液晶面板102的光射出到外界。此外,该原理对于有机EL显示面板也适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486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7221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4859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3112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为了对保护板增加圆偏振光板的功能而需要制作新的λ/4板,由此能够得到一定的防反射效果,但是由于设置λ/4板,会产生从相对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倾斜的方向看时视野变差、显示中出现特定的变色等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了保护板时,也不会具有复杂的构造并且也不会引起显示质量的降低而能够降低在显示面板以及保护板的各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的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在对即使在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保护板时也不会具有复杂的构造,并且也不会引起显示质量的降低而能够降低在显示面板以及保护板的各界面反射的反射光的方案进行各种研究的过程中,着眼于显示面板以及保护板的结构。并且发现:根据现有的构造,虽然能够得到圆偏振光板的构造产生的防反射效果,但是需要制作新的λ/4板,特别地需要使λ/4板在光学轴(延伸轴)与偏振光板的偏振光轴扭转了45°的方向贴合,因此变成枝叶状的贴合,生产效率恶化,并且在制作λ/4板方面,得到无误差的波长λ的1/4的相位差,或者无误差地规定延伸轴方向并在想要的方向得到光学轴,这在实际上都存在困难。
另外,本发明人发现:在配置多个λ/4板的情况下,特别是各λ/4板的光学设计有错位或者各λ/4板的延伸轴方向有错位,因此无法准确地抵消相位差,另外λ/4板被扭转配置,因此对λ/4板从正面方向看时是90°,但是从斜方向看时的外观上的角度小于90°,因此有产生显示变色,或者从倾斜方向看显示面时显示变暗等导致显示质量降低的情况。
对此本发明人经过潜心研究,发现:不对保护板设置圆偏振光板,而仅设置通常的偏振光板来将穿过显示面板和保护板之间的光置为线性偏振光而不是圆偏振光,由此能够不设置λ/4板就降低在显示面板以及保护板的表面的反射光,想到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于是有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具备显示面板和与上述显示面板对置配置的保护板的显示装置,上述保护板具备保护基材和配置在比保护基材靠近显示面板侧的第一偏振光板,上述显示面板具备第二偏振光板,上述第二偏振光板的偏振光轴与第一偏振光板的偏振光轴平行,在上述显示面板和保护板之间,设有空气层,透过上述第一偏振光板和第二偏振光板之间的光是线性偏振光,上述第一偏振光板和上述第二偏振光板包括使聚乙烯醇系的膜吸附络合碘或者二色性染料而成的起偏器,上述保护板在显示面板侧的表面具备第一防反射层,上述显示面板在保护板侧的表面具备第二防反射层,保护板和显示面板之间的空气层的厚度为3~5mm,上述显示面板在往保护板的方向按顺序具备第三偏振光板、第一基板、液晶层、第二基板以及上述第二偏振光板。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具备显示面板和与上述显示面板对置配置的保护板的显示装置,上述保护板具备保护基材和第一偏振光板。作为上述显示面板,有布劳恩管(CRT)显示面板、液晶显示(LCD)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电致发光(EL)显示面板等,没有特别限定,但是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具有偏振光板,因此优选具备偏振光板的LCD面板,或者在内部配置用于在显示装置内防反射的圆偏振光板的EL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有保护板,因此适用于例如游戏机、便携电话、车载用仪表面板(仪表盘)、笔记本型个人电脑。在上述显示面板和保护板之间有无其它构造物均可,从热导致保护板的翘曲、外部对显示面板的冲击的缓冲以及重新利用的容易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显示面板和保护板不直接接触,即在显示面板和保护板之间设置空气层(空间)。保护板包括保护基材和在保护基材上配置的偏振光板,保护基材主要具有作为保护板的功能。作为保护基材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具有透明性,优选在常温下具有刚性。
上述显示面板具备第二偏振光板,该第二偏振光板的偏振光轴与第一偏振光板的偏振光轴平行,透过上述第一偏振光板和第二偏振光板之间的光是线性偏振光。在本发明中“线性偏振光”是指在从与光的行进方向相对的方向看时,实质上在一条直线上振动的偏振光,只要实质上是一条直线状,也可以是在从与光的行进方向相对的方向看时形成椭圆偏振光的偏振光。另外,“该第二偏振光板的偏振光轴与第一偏振光板的偏振光轴平行”是指只要在重合第一偏振光板和第二偏振光板时第一偏振光板的偏振光轴和第二偏振光板的偏振光轴实质上相互平行,也可以包括它们的轴方向稍微错开的情况。具体地,优选在使上述线性偏振光透过具有与该线性偏振光的轴平行的轴的第一以及第二偏振光板时,具有80%以上的透射率。另外,为了将透过第一偏振光板和第二偏振光板之间的光置为线性偏振光,优选在第一偏振光板和第二偏振光板之间不配置使光的偏振光状态在它们之间发生变换的部件,具体地,优选在第一偏振光板和第二偏振光板之间不配置相位差构造物,在所述相位差构造物中,从与显示面板面垂直的方向看时的相位差是可见光中心波长550nm的约1/4的100~175nm的范围。
下面表示利用本发明的结构来降低在保护板以及显示面板的表面反射的光的原理。当配置成保护板与显示面板对置时,在从外界射入的光穿过保护板的表面、显示面板的表面等折射率不同的界面时,反射掉一定的成分。在本发明中对保护板配备偏振光板,由此从外界射入的光首先在透过偏振光板时会削减约一半的量。并且,在保护板的表面、显示面板的表面进而在显示面板的内部反射的光,向外界侧反向行进,再次穿过偏振光板。在显示面板的内部反射的光实际上具有少量的相位差,成为大致与线性偏振光相近的椭圆偏振光,因此在二次穿过偏振光板时还会有少量的削减。由此,从外界射入并在保护板的表面以及显示面板的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的成分其整体大幅度地削减。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保护板具备的偏振光板(第一偏振光板)和显示面板具备的偏振光板(第二偏振光板)中,偏振光轴是平行的,所以对于穿过这些偏振光板的光几乎不会赋予相位差,因此穿过一方偏振光板的光还能够原样地穿过另一方偏振光板。由此,即使在保护板和显示面板之间配置了偏振光板,也能够避免显示所用的光的透射率的降低。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能够降低在显示面板内反射的光。在保护板的表面以及显示面板的表面未被反射的入射光的一部分在显示面板内反射。这是因为:为了驱动显示装置而在显示面板内设置了电极、配线等导电部件,而这些导电部件通常采用具有反射性的金属膜。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显示面板内反射的光也会穿过第一以及第二偏振光板而射出,因此通过这些偏振光板时也会削减掉一定的量。
作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只要这些结构要素是必需形成的,包不包括其它结构要素均可,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也可以不在第一以及第二偏振光板彼此对置的一侧的面,而在相反侧的面配置用于对透过偏振光板的光进一步赋予光学特性的相位差膜等光学片。另外,在非自发光型的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另行设置背光源等光源。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优选方式。
优选上述第一偏振光板配置在比保护基材靠近显示面板侧。由此,能够防止第一偏振光板被划伤、或者附着赃物,能够更长时间地维持作为偏振光板的功能。
优选上述保护板在显示面板侧的表面具备第一防反射层。通过在保护板的两面中的显示装置内部侧的表面形成第一防反射层,能够在射出保护板时降低反射的光的成分。另外,根据该方式,在保护板和显示面板之间配置有防反射层,因此防反射层也能够受到保护板的保护。
优选上述显示面板在保护板侧的表面具备第二防反射层。通过在显示面板的保护板侧的表面形成第二防反射层,能够降低射入显示面板时反射的光的成分。另外,根据该方式,在保护板和显示面板之间配置防反射层,因此防反射层也能够受到保护板的保护。
优选上述保护板在外界侧的表面具备第三防反射层。通过在保护板的两面中的外界侧的表面形成第三防反射层,能够降低射入显示装置时的反射光成分。
通过在保护板或者显示面板的表面形成防反射层,能够降低在保护板的表面或者显示面板的表面反射的光。在如本发明那样对显示面板设置保护板的情况下,在保护板或者显示面板的表面易于产生反射光,因此本发明的该方式是非常合适的。另外,本发明不是如利用圆偏振光板来进行防反射的情况那样,通过将光一次置为圆偏振光并改变偏振光轴的朝向来挡住光而得到防反射的效果,而是通过不改变偏振光轴地减少透过偏振光板的光的绝对量来得到防反射的效果,因此通过同样地设置减少反射光的绝对量的防反射层,能够直接得到更好的防反射的效果,得到的防反射效果大。此外,这些形成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防反射层的方式可通过相互组合得到更好的效果,能够直接组合得到各方式具有的防反射效果。
优选上述显示面板在往保护板的方向按顺序具备第三偏振光板、第一基板、液晶层、第二基板以及上述第二偏振光板。即,优选上述显示面板是液晶显示面板,优选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具有挟持液晶层而配置的一对偏振光板,因此通过将其中一方偏振光板用作本发明的第二偏振光板,不会大幅度地降低对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射光,能够有效地仅降低反射光。另外,对液晶显示面板,通常在第一和/或第二基板中设置用于对液晶层施加电压的多个电极以及配线,但是较多的情况是这种电极以及配线包括反射光的材料。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对于在液晶显示面板内反射的光也能够得到防反射效果,因此能够得到防反射特性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
优选上述显示面板在往保护板的方向按顺序具备第一电极、有机电致发光层、第二电极、λ/4板以及上述第二偏振光板。即,优选上述显示面板是具备圆偏振光板的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优选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具备圆偏振光板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是利用从有机EL层射出的自发光来用于显示的类型的显示装置,但是显示的类型有底部发射型和顶部发射型,通常,在有机EL层的一个面中配置透光性的电极,在另一个面中配置不透性(反射性)的电极,显示光从有机EL层单侧的面射出。这样,从外界射入的光,至少由不透性(反射性)的电极反射,存在较多的反射成分。因此,优选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通过对第二电极进一步地在显示面侧配置λ/4板以及偏振光板的层积构造体(圆偏振光板)来降低反射光。利用圆偏振光板的防反射的原理与采用上述圆偏振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防反射的原理同样。通过将这样配置的偏振光板用作在本发明中利用的偏振光板的一种,即使在有机EL面板具有保护板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在保护板的表面以及显示面板的表面反射的光的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即使在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了保护板时,也不会具有复杂的构造并且不会引起显示质量的降低,而能够降低在显示面板以及保护板的各表面反射的光以及在显示面板内反射的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表示参考例1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表示参考例2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表示对保护板设置圆偏振光板的结构时的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更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2和与显示面板2对置配置的保护板1,显示面板2以及保护板1在往显示面侧(观察面侧)的方向按该顺序配置。通过将保护板1设置在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侧,能够防止显示面板2划伤以及附着赃物,并且保护显示面板2免受外部冲击。保护板1包括保护基材11和第一偏振光板31而构成,保护基材11主要具有作为保护板1的功能。作为保护基材1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具有透明性,优选常温下具有刚性。作为这种材料,可举出例如玻璃、具有透明性的固化性树脂等。作为保护板1的形状,有表面平坦的,表面弯曲的等,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适当设计。优选保护板1覆盖显示面板2中的、特别是构成显示画面的区域(显示区域)整体。此外,保护板1具备的第一偏振光板31配置在比保护基材11靠近显示面板2侧,这在耐受性方面是优选的,但是也可以配置在比保护基材11靠近外界侧。即,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护板中,也可以是保护基材以及第一偏振光板在往显示面侧(观察面侧)的方向按该顺序配置的方式。
第一偏振光板31包括起偏器而构成,所述起偏器能够将从光源射出的自然光变换成在某个一定的方向(偏振光轴方向)上振动的偏振光。作为起偏器,能够采用使聚乙烯醇(PVA:PolyVinylAlcohol)系的膜吸附络合碘或者二色性染料而成的材料,通过在某一个方向上使膜延伸来制作出。但是,在PVA系膜中,使用亲水性的聚合物,因此特别是在加湿条件下非常容易引起变形以及收缩,膜自身的机械强度弱,因此在起偏器的两面或者单面上,贴合发挥保护起偏器的保护膜的功能的TAC(TriAcetylCellulose:三醋酸纤维素)膜等基材。TAC膜的消偏性(消除偏振光的性质)小,透光性以及耐久性优良,因此特别地作为保护起偏器的保护膜是优良的。这样,第一偏振光板31包括起偏器和挟持起偏器的一对保护膜,由此能够加强偏振光板的强度,并且确保起偏器的可靠性。
在实施方式1中,采用液晶显示(LCD)面板作为显示面板2。更具体地,显示面板2在往保护板1的方向按顺序具备背面侧偏振光板(第三偏振光板)33、第二基板22、液晶层51、第一基板21以及观察面侧偏振光板(第二偏振光板)32。
显示面板2在第二基板22的背面侧以及第一基板21的观察面侧分别具备偏振光板。在第一基板21的观察面侧配置的观察面侧偏振光板(第二偏振光板)32以及在第二基板22的背面侧配置的背面侧偏振光板(第三偏振光板)33能够利用具有与上述第一偏振光板31同样的材料以及结构的偏振光板。观察面侧偏振光板32具有的偏振光轴和背面侧偏振光板33具有的偏振光轴是平行的还是正交的均可,根据液晶的取向模式,或者未对液晶层51施加电压时是将显示设为白显示(常白模式)还是黑显示(常黑模式)的不同,能够适当地选择。
另一方面,需要使保护板1具备的偏振光板(第一偏振光板)31的偏振光轴的轴方向和显示面板2具备的观察面侧偏振光板(第二偏振光板)32的偏振光轴的轴方向一致,这些偏振光轴是相互平行的关系。在实施方式1中,在第一偏振光板31和第二偏振光板32之间未形成液晶层、λ/4板等使透射光的相位差变乱的层,因此,能够将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和第二偏振光板32之间的光置为线性偏振光,能够使透过第二偏振光板32的光保持原样地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作为结果,不会大幅度地降低透射率,能够透过用于进行显示的光。
在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形成第一防反射层41,在显示面板2的保护板1侧的表面形成第二防反射层42。由此,能够防止光在保护板1以及显示面板2的表面反射。作为防反射层41、42的种类,可举出:通过相互干涉抵消在保护基材11的表面反射的光和在防反射层41或者42的表面反射的光来降低反射率的LR(LowReflection:低反射)膜;在防反射层41或者42的表面具备具有相邻顶点间的宽度在可见光波长(380nm)以下的多个凸部的凹凸图案,使外界(空气)与保护板1表面的边界的折射率的变化模拟地连续,与折射率界面无关地透过光的大致全部的蛾眼(Moth-eye:蛾的眼睛)膜等。根据LR膜,能够得到1~3%的低反射率,根据蛾眼膜,能够得到0.5%以下的低反射率。此外,也可以考虑在保护板1的外界侧的表面设置防反射层的方法(下述实施方式4),防反射层普遍地缺乏强度,因此防反射层配置在保护板1和显示面板2之间,由此能够受到保护板1的保护并且能够持续地得到防反射效果。
保护板1和显示面板2不直接相接,而是在保护板1和显示面板2之间设置一定的空间(空气层)4。这样,通过设置一定的空间,即使由于热等而保护板变弯曲了,对设计的影响也较少,另外在保护板1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能够降低直接对显示面板2施加的冲击。并且,在需要重新利用时也能够容易进行重新利用。但是,由于这样地设置一定的空白空间,会在保护板1与空气层4之间以及显示面板2与空气层4之间分别出现折射率不同的界面,在该界面易于引起反射。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即使在这样设置一定的空间情况下,由于设法降低了在折射率不同的界面产生的反射光的量,因此抑制了显示质量的降低。此外,保护板1和显示面板2之间的距离(空气层4的宽度)具体地是3~5mm。
下面,说明将第二基板22用作有源矩阵基板,将第一基板21用作滤色器基板的情况。有源矩阵基板(第二基板)22是以玻璃等为材料的支撑基板,以及是具备在该支撑基板上形成的各种配线、电极等的基板。在支撑基板上,配置例如相互平行延伸的多个栅极信号线以及補助电容(Cs)配线、与栅极信号线以及補助电容配线交叉并且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源极信号线、在栅极信号线和源极信号线的各交叉部设置的薄膜晶体管(TFT)。TFT是三端子型的场效应晶体管,除了半导体层之外,还具有栅极电极、源极电极以及漏极电极这3个电极。TFT是后述的进行像素的驱动控制的开关元件。
作为该各种配线以及TFT具有的电极的材料,采用铝(Al)、银(Ag)、氮化钽(TaN)、氮化钛(TiN)、氮化钼(MoN)等具有低电阻并且高融点的金属,这从导电性以及可靠性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有源矩阵基板还在形成于该各种配线以及TFT上的绝缘膜上具备多个像素电极。像素电极分别构成小的像素,各像素电极分别空开一定的间隔矩阵状地配置。像素电极通过在绝缘膜内设置的接触孔与TFT的漏极电极连接,各种配线中的一部分配线通过TFT的源极电极、半导体层以及漏极电极与像素电极连接。由此,利用TFT的开关功能来驱动控制像素的导通或者截止。优选像素电极具有透光性,能够很好地利用例如ITO(IndiumTinOxide:铟锡氧化物)、IZO(IndiumZincOxide:铟锌氧化物)等金属氧化膜。
滤色器基板(第二基板)21是将玻璃等作为材料的支撑基板,以及是具备在该支撑基板上形成的对置电极、滤色器、黑矩阵等的基板。对置电极是通过配置成与像素电极一起夹持液晶层而能够对液晶层内施加一定电压的电极,在支撑基板上单面地形成。作为对置电极的材料,采用与像素电极同样的材料。滤色器分别具有包括例如红、绿以及蓝这三原色的子像素,设计成一个滤色器与一个子像素对应。由此,按像素(pixel)来控制彩色显示,能够得到良好的彩色显示。另外,黑矩阵是采用例如黑色的树脂来形成的,配置在各滤色器彼此的间隙中,由此能够防止光泄漏。
在液晶层51中,填充具有通过施加一定电压来取向成特定的方向的特性的液晶材料。液晶层51内的液晶分子是通过施加一定电压以上的电压来控制其取向性的液晶分子,其控制模式是扭曲向列(TN:TwistedNematic)模式、垂直取向(VA:VerticalAlignment)模式、面内开关(IPS:In-PlaneSwitching)模式等,没有特别的限定。
利用图1说明射入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在反射时的光的路径以及在各反射地点的反射率。
首先,在从外界射入的光中,一部分成分在保护板1的外界侧的表面反射,作为反射光R1向外界射出。在此的反射率在保护基材11由玻璃形成的情况下,是4.0%程度。因此,当将入射光的强度设为100%时,向外界射出的反射光R1的强度是4.0%。
下面,未作为反射光R1反射的剩余的光行进到显示装置的内部,进一步地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第一偏振光板31对于自然光仅透过在特定的方向具有振动方向的成分,因此由于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未作为反射光R1反射的剩余的光除了在与第一偏振光板31的偏振光轴相同的方向具有振动方向的线性偏振光以外,都被挡住。具体地,第一偏振光板的透射率是42%程度,因此在减去反射光R1而剩余的96%的光中,96×0.42=40%会进一步地行进到显示装置的内部。
下面,在到达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的光中,在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一些成分发生反射,而作为反射光R2向外界射出。在此的反射率在第一防反射层41是LR膜的情况下,是1.4%程度。因此,在此的反射率相对于剩余的光的40%是1.4%的反射率,因此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的反射光R2的强度是40×0.014=0.56%。接着,当跟着看反射光R2时,反射光R2再次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此时,反射光R2的偏振光轴与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偏振光轴相比变化不大,因此理论上不会被第一偏振光板31挡住,但是实际上,相对于显示面倾斜地入射的光在反射时等,有时被赋予少许相位差而形成椭圆偏振光。此时,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透射率是86%程度,因此实际上射出外界的反射光R2的强度是0.56×0.86=0.48%。
下面,在到达显示面板2的保护板1侧的表面的光中,在显示面板2的保护板1侧的表面一些成分发生反射,作为反射光R3射出外界。在此的反射率在第二防反射层42是LR膜的情况下,是1.4%程度。因此,在此的反射率相对于剩余的光40-0.56=39%是1.4%的反射率,因此显示面板2的保护板1侧的表面的反射光R3的强度是39×0.014=0.55%。接着,当跟着看反射光R3时,反射光R3再次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在此,反射光R3的偏振光轴与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偏振光轴相比变化不大,因此理论上不会被第一偏振光板31挡住,但是实际上此时,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透射率是86%程度,因此实际上射出外界的反射光R3的强度是0.55×0.86=0.47%。
下面,未作为反射光R3反射的剩余的光行进到显示装置的内部,进一步地透过第二偏振光板32。第一偏振光板31的偏振光轴和第二偏振光板32的偏振光轴相互平行,未作为反射光R3反射的剩余的光的偏振光轴与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偏振光轴相比变化不大,因此理论上不会被第二偏振光板32挡住,但是实际上此时,透过第二偏振光板32时的透射率是86%程度,因此在减去反射光R3的剩余的39.5-0.55=39.0%的光中,39.0×0.86=33.5%会进一步地行进到显示装置的内部。
下面,在显示面板2的内部行进的光中,在构成形成于显示面板2的内部的上述栅极信号线、数据信号线、CS配线、TFT具备的栅极电极、源极电极、漏极电极等的铝(Al)、银(Ag)、氮化钽(TaN)、氮化钛(TiN)、氮化钼(MoN)等金属膜,或者构成像素电极、对置电极等的ITO、IZO等金属氧化膜的表面,一些成分发生反射,作为反射光R4向外界射出。但是,在显示面板2的内部行进的光由于存在液晶层51等对透射光赋予相位差的部件,并且还有被上述部件的哪个部分反射等复杂情况,而无法一概地确定反射率或者透射率。然而,无论哪种情况,反射光R4均透过第二偏振光板32以及第一偏振光板31,反射光R4透过第二偏振光板32后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透射率是86%程度,因此会相应地削減反射光成分。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在保护板1以及显示面板2的表面反射并向外界射出的光(R1+R2+R3)的总量在将入射光的强度设为100%时是4.0%+0.48%+0.47%=5.0%。
(实施方式2)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实施方式2的显示装置除了在保护板的显示面板侧的表面以及显示面板的保护板侧的表面均未设置防反射层这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不同之外,其它的均与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同样。
利用图2说明射入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在反射时的光的路径以及在各反射地点的反射率。
首先,在从外界射入的光中,一部分成分在保护板1的外界侧的表面反射,作为反射光R1向外界射出。在此的反射率在保护基材11是由玻璃形成的情况下,是4.0%程度。因此,当将入射光的强度设为100%时,射出外界的反射光R1的强度是4.0%。
下面,未作为反射光R1反射的剩余的光行进到显示装置的内部,进一步地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第一偏振光板31对于自然光仅透过在特定的方向具有振动方向的成分,因此由于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未作为反射光R1反射的剩余的光除了在与第一偏振光板31的偏振光轴相同方向具有振动方向的线性偏振光以外,都被挡住。具体地,第一偏振光板31的透射率是42%程度,因此在减去反射光R1的剩余的96%的光中,96×0.42=40%进一步地行进到显示装置的内部。
下面,在到达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的光中,在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一些成分反射,作为反射光R2向外界射出。在保护板1的表面的反射率是4%程度。因此,在此的反射率相对于剩余的光40%是4%的反射率,因此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的反射光R2的强度是40×0.04=1.6%。接着,当跟着看反射光R2时,反射光R2再次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此时,反射光R2的偏振光轴与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偏振光轴相比变化不大,因此理论上不会被第一偏振光板31挡住,但是实际上,在相对于显示面倾斜入射的光在反射时等,有时被赋予少许的相位差而形成椭圆偏振光。此时,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透射率是86%程度,因此实际上射出到外界的反射光R2的强度是1.6×0.86=1.4%。
下面,在到达显示面板2的保护板1侧的表面的光中,在显示面板2的保护板1侧的表面一些成分反射,作为反射光R3向外界射出。在保护板1侧的表面的反射率是4%程度。因此,在此的反射率相对于剩余的光40-1.6=38%是4.0%的反射率,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的反射光R2的强度是38.4×0.04=1.5%。接着,当跟着看反射光R3时,反射光R3再次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在此,反射光R3的偏振光轴与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偏振光轴相比变化不大,因此理论上不会被第一偏振光板31挡住,但是实际上此时,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透射率是86%程度,因此在实际上对外界射出的反射光R3的强度是1.5×0.86=1.3%。
下面,未作为反射光R3反射的剩余的光行进到显示装置的内部侧,进一步地透过第二偏振光板32,但是关于反射光R4,与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因此省略。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在保护板1以及显示面板2的表面反射并射出外界的光(R1+R2+R3)的总量当将入射光的强度设为100%时是4.0%+1.4%+1.3%=6.7%。
(实施方式3)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在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中,除了仅在保护板表面以及显示面板表面的任一方设置防反射层这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不同之外,其它的均与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相同。此外,图3表示在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具备第一防反射层41的方式,但是在显示面板2的保护板1侧的表面具备第二防反射层方式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包括在本实施方式中。
利用图3说明射入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在反射时的光的路径以及在各反射地点的反射率。
首先,在从外界射入的光中,一部分成分在保护板1的外界侧的表面反射,作为反射光R1向外界射出。在此的反射率在保护基材11由玻璃形成的情况下,是4.0%程度。因此,当将入射光的强度设为100%时,向外界射出的反射光R1的强度是4.0%。
下面,未作为反射光R1反射的剩余的光行进到显示装置的内部,进一步地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第一偏振光板31对于自然光仅透过在特定的方向具有振动方向的成分,因此由于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未作为反射光R1反射的剩余的光除了在与第一偏振光板31的偏振光轴相同方向具有振动方向的线性偏振光以外,都被挡住。具体地,第一偏振光板的透射率是42%程度,因此在减去反射光R1的剩余的96%的光中,96×0.42=40%进一步行进到显示装置的内部。
下面,到达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的光中,在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一些成分反射,作为反射光R2向外界射出。在此的反射率在第一防反射层41是LR膜的情况下,是1.4%程度。因此,在此的反射率相对于剩余的光40%是1.4%的反射率,因此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的反射光R2的强度是40×0.014=0.56%。接着,当跟着看反射光R2时,反射光R2再次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此时,反射光R2的偏振光轴与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偏振光轴相比变化不大,因此理论上不会被第一偏振光板31挡住,但是实际上,在相对于显示面倾斜射入的光反射时等,有时被赋予少许的相位差而形成椭圆偏振光。此时,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透射率是86%程度,因此实际上射出外界的反射光R2的强度是0.56×0.86=0.48%。
下面,在到达显示面板2的保护板1侧的表面的光中,在显示面板2的保护板1侧的表面一些成分反射,作为反射光R3向外界射出。在保护板1侧的表面的反射率是4.0%程度。因此,在此的反射率相对于剩余的光40-0.56≈39%是4.0%的反射率,因此在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的反射光R2的强度是39×0.04=1.6%。接着,当跟着看反射光R3时,反射光R3再次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在此,反射光R3的偏振光轴与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偏振光轴相比变化不大,因此理论上不会被第一偏振光板31挡住,但是实际上此时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透射率是86%程度,因此实际上射出外界的反射光R3的强度是1.6×0.86=1.4%。
下面,未作为反射光R3反射的剩余的光行进到显示装置的内部,进一步地透过第二偏振光板32,但是关于反射光R4是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因此省略。
此外,在实施方式3中,在保护板1以及显示面板2的表面反射而射出外界的光(R1+R2+R3)的总量,当将入射光的强度设为100%时,是4.0%+0.48%+1.4%=5.9%。
(实施方式4)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在实施方式4的显示装置中,除了在保护板1的外界侧的表面还设置第三防反射层43这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不同之外,其它的均与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同样。
利用图4说明射入实施方式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在反射时的光的路径以及在各反射地点的反射率。
首先,在从外界射入的光中,一部分成分在保护板1的外界侧的表面反射,作为反射光R1向外界射出。在此的反射率在第三防反射层43是LR膜的情况下,是1.4%程度。因此,当将入射光的强度设为100%时,向外界射出的反射光R1的强度是1.4%。
下面,未作为反射光R1反射的剩余的光行进到显示装置的内部侧,进一步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第一偏振光板31对于自然光仅透过在特定的方向具有振动方向的成分,因此由于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未作为反射光R1反射的剩余的光削减到仅在与第一偏振光板31的偏振光轴相同的方向具有振动方向的线性偏振光。具体地,第一偏振光板的透射率是42%程度,因此在减去反射光R1的剩余的99%的光中,99×0.42=42%进一步行进到显示装置的内部侧。
下面,在到达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的光中,在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一些成分反射,作为反射光R2向外界射出。在此的反射率在第一防反射层41是LR膜的情况下,是1.4%程度。因此,在此的反射率相对于剩余的光42%是1.4%的反射率,因此在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的反射光R2的强度是42×0.014=0.59%。接着,当跟着看反射光R2时,反射光R2再次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此时,反射光R2的偏振光轴与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偏振光轴相比变化不大,因此理论上不会被第一偏振光板31挡住,但是实际上从相对于显示面倾斜地射入的光反射时等,有时被赋予少许相位差而形成椭圆偏振光。此时,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透射率是86%程度,因此实际上向外界射出的反射光R2的强度是0.59×0.86=0.50%。
下面,在到达显示面板2的保护板1侧的表面的光中,在显示面板2的保护板1侧的表面一些成分反射,作为反射光R3向外界射出。在此的反射率在第二防反射层42是LR膜的情况下是1.4%程度。因此,在此的反射率相对于剩余的光42-0.58=41%是1.4%的反射率,因此在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的反射光R2的强度是41×0.014=0.56%。接着,当跟着看反射光R3时,反射光R3再次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在此,反射光R3的偏振光轴与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偏振光轴相比变化不大,因此理论上不会被第一偏振光板31挡住,但是实际上此时,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时的透射率是86%程度,因此实际上向外界射出的反射光R3的强度是0.56×0.86=0.48%。
下面,未作为反射光R3反射的剩余的光行进到显示装置的内部,进一步地透过第二偏振光板32,但是关于反射光R4是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因此省略。
此外,在实施方式4中,在保护板1以及显示面板2的表面反射而向外界射出的光(R1+R2+R3)的总量,当将入射光的强度设为100%时,是1.4%+0.50%+0.48%=2.4%。
(参考例1)
图5是表示参考例1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在参考例1的显示装置中,除了未设置防反射用的第一偏振光板并且在保护板的表面以及显示面板的表面均未设置防反射层这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不同之外,其它的均与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同样。
利用图5说明射入参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在反射时的光的路径以及在各反射地点的反射率。
首先,在从外界射入的光中,一部分成分在保护板1的外界侧的表面反射,作为反射光R1向外界射出。在此的反射率在保护基材11是由玻璃形成的情况下是4.0%程度。因此,当将入射光的强度设为100%时,向外界射出的反射光R1的强度是4.0%。
下面,未作为反射光R1反射的剩余的光在到达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后,在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一些成分反射,作为反射光R2向外界射出。在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的反射率是4.0%程度。因此,在此的反射率相对于减去反射光R1的剩余的96%的光是4.0%的反射率,因此在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的反射光R2的强度是96×0.04=3.8%,原样向外界射出。
下面,未作为反射光R2反射的剩余的光在到达显示面板2的保护板1侧的表面后,在显示面板2的保护板1侧的表面一些成分反射,作为射光R3向外界射出。在显示面板2的保护板1侧的表面的反射率是4.0%程度。因此,在此的反射率相对于剩余的光96-3.8=92%是4.0%的反射率,因此在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的反射光R2的强度是92×0.04=3.7%,原样向外界射出。
下面,未作为反射光R3反射的剩余的光行进到显示装置的内部,进一步透过第二偏振光板32,但是与实施方式1不同,不具有第一偏振光板,因此对反射光R4得不到更好的防反射效果。
此外,在参考例1中,在保护板1以及显示面板2的表面反射而向外界射出的光(R1+R2+R3)的总量,当将入射光的强度设为100%时,是4.0%+3.8%+3.7%=12%。
(参考例2)
图6是表示参考例2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在参考例2的显示装置中,除了未设置防反射用的第一偏振光板这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不同之外,其它的均与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同样。
利用图6说明射入到参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在反射时的光的路径以及在各反射地点的反射率。
首先,在从外界射入的光中,一部分成分在保护板1的外界侧的表面反射,作为反射光R1向外界射出。在此的反射率在保护基材11是由玻璃形成的情况下,是4.0%程度。因此,当将入射光的强度设为100%时,向外界射出的反射光R1的强度是4.0%。
下面,未作为反射光R1反射的剩余的光在到达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后,在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一些成分反射,作为反射光R2向外界射出。在第一防反射层41是LR膜的情况下,是1.4%程度。因此,在此的反射率相对于减去反射光R1的剩余的96%的光是1.4%的反射率,因此在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中的反射光R2的强度是96×0.014=1.3%,原样向外界射出。
下面,未作为反射光R2反射的剩余的光在到达显示面板2的保护板1侧的表面后,在显示面板2的保护板1侧的表面一些成分反射,作为反射光R3向外界射出。在第二防反射层42是LR膜的情况下,是1.4%程度。因此,在此的反射率相对于剩余的光96-1.3=95%是1.4%的反射率,因此在保护板1的显示面板2侧的表面的反射光R2的强度是95×0.014=1.3%,原样向外界射出。
下面,未作为反射光R3反射的剩余的光行进到显示装置的内部侧,进一步地透过第二偏振光板32,与实施方式1不同,不具有第一偏振光板,因此对于反射光R4得不到更好的防反射效果。
此外,在参考例2中在保护板1以及显示面板2的表面反射而向外界射出的光(R1+R2+R3)的总量,当将入射光的强度设为100%时,是4.0%+1.3%+1.3%=6.6%。
在下面,统计在实施方式1~4以及参考例1、2的保护板的表面的反射(R1、R2)、在显示面板的表面的反射(R3)以及向外界射出的光的总量(合计),结果在表1中表示。此外,各数值是将入射光的强度设为100%时的百分比。
[表1]
比较参考例1的显示装置和实施方式1~4的显示装置,可知:作为反射光向外界射出的光的总量大不相同,通过仅增加一个偏振光板就能够得到高的防反射效果。
比较参考例2的显示装置和实施方式2的显示装置,可知:通过仅添加一个偏振光板就能够得到与配置2个防反射层同等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可以采用与液晶显示面板具备的偏振光板(第二偏振光板)相同的方式的偏振光板作为防反射用的偏振光板(第一偏振光板),因此与配置2个防反射层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制作,能够高效地制作具有高防反射效果的构造。
并且,从实施方式1~4可知,在保护板具备防反射用的第一偏振光板的情况下,越是添加防反射层,越能够照样增加地得到防反射效果。
此外,对于实施方式1以及参考例2的显示装置的结构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是透过液晶层的来自背光源的光的透射光强度是185cd/cm2,与此相对,在参考例2的显示装置中,是210cd/cm2。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在实施方式2~4中也相同)的显示装置,添加一个偏振光板,因此来自背光源的光的透射率与参考例2(在参考例1中也同样)相比降低到88%程度,但是除此之外,外光反射与参考例1相比大约减少50%,因此整体的显示质量大幅度地提高。
由此,根据实施方式1~4的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的表面添加保护板能够防止对显示面板的划伤、弄脏,保护其免受外部冲击,并且仅通过对保护板添加具有与液晶显示装置原本具有的偏振光板相同的偏振光轴的偏振光板,就能够得到高的防反射效果,并且通过配置防反射层,能够得到不会引起相互干涉的更好的防反射效果。
(实施方式5)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5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3和与显示面板3对置配置的保护板1,显示面板3以及保护板1在往显示面侧(观察面侧)的方向按该顺序配置。保护板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同样,包括保护基材11和第一偏振光板31而构成,但是显示面板3不是液晶显示面板,而是有机EL显示(OLED)面板,该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
显示面板3在往保护板1侧的方向按顺序具备第二支撑基板24、反射电极62、有机EL层71、透明电极61、第一支撑基板23、λ/4板81以及第二偏振光板32。λ/4板81以及第二偏振光板32重叠配置,由此,λ/4板81以及第二偏振光板32发挥圆偏振光板的功能。通过在显示面板3内配置圆偏振光板91,行进到显示面板3内的光由于透过圆偏振光板91而变换成圆偏振光。在反射电极62反射的光R4变成逆旋转的圆偏振光,因此被相同的圆偏振光板91挡住。由此,在显示面板3内反射的光R4几乎所有的成分均不向外界射出。
与实施方式1同样,保护板1具备的偏振光板(第一偏振光板)31的偏振光轴的轴方向和显示面板3具备的观察面侧偏振光板(第二偏振光板)32的偏振光轴的轴方向一致,这些偏振光轴是相互平行的关系。在实施方式5中,在第一偏振光板31和第二偏振光板32之间也未形成λ/4板等使透射光的相位差变乱的层,由此,能够将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和第二偏振光板32之间的光置为线性偏振光,能够使透过第二偏振光板32的光原样地透过第一偏振光板31,因此不会使透射率大幅度降低,能够使用于进行显示光透过。
在第一偏振光板31的显示面板3侧的表面形成第一防反射层41,在第二偏振光板32的保护板1侧的表面形成第二防反射层42。由此,能够防止光在保护板1以及显示面板3的表面发生反射。作为防反射层41、42的种类,可以采用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材料。
保护板1和显示面板3不直接相接,在保护板1和显示面板3之间设置一定的空间(空气层)4。这样,通过设置一定的空间,即使由于热等而保护板变弯曲了,对设计的影响也较少,另外在保护板1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能够降低直接对显示面板3施加的冲击。并且,在需要重新利用时也能够容易进行重新利用。但是,由于这样地设置一定的空白空间,会在保护板1与空气层4之间以及显示面板3与空气层4之间分别出现折射率不同的界面,在该界面易于引起反射。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即使在这样设置一定的空间情况下,由于设法降低了在该界面产生的反射光的量,因此抑制了显示质量的降低。
作为λ/4板81,可采用例如按照具有100~175nm的相位差的方式调整了光学轴的、以聚乙烯醇、降冰片烯树脂、纤维素系树脂、聚碳酸酯等为材料的膜。
作为第一支撑基板23以及第二支撑基板24,可以采用例如包括玻璃、石英等无机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塑料、氧化铝等陶瓷的绝缘性基板。此外,也可以在第二支撑基板24上配置用于驱动像素的各种配线以及TFT。
作为透明电极61,可以采用ITO,IZO等具有透明性的金属氧化物。作为反射电极62,可以采用包括铝(Al)、钙(Ca)、铯(Cs)、钡(Ba)、镁(Mg)、银(Ag)的单层,或者它们的层积体。透明电极61矩阵状地配置,分别构成像素,由此能够进行高清晰的显示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透明电极61作为阳极,将反射电极62作为阴极,是所谓的底部阴极的方式。
作为有机EL层71,不仅包括填充了发光材料的发光层,还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的任一个或者全部,它们可以是单层构造也可以是层积构造。作为发光层的材料,可举出例如:聚(2-癸氧基-1,4-苯撑)DO-PPP、聚[2,5-双-[2-(N,N,N-三乙基氨基)乙氧基]-1,4-苯基-正-1,4-苯撑]二溴(PPP-NEt3+)、聚[2-(2’-乙基己氧基)-5-甲氧基-1,4-苯撑乙烯撑](MPS-PPV)、聚[5-甲氧基-(磺酰化2-丙氧基)-1,4-苯撑乙烯撑](MPS-PPV)、聚[2,5-双-(己氧基)-1,4-苯撑-(1-氰基乙烯撑)](CN-PPV)、聚(9,9-二辛基芴)(PDAF)、聚螺环(PS)。
在实施方式5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在保护板1上具备1个偏振光板,并且在保护板1和显示面板3上分别具备1层防反射层,因此所得到的防反射效果的程度与实施方式1同样。因此,在实施方式5中在保护板1以及显示面板3的表面反射而向外界射出的光(R1+R2+R3)的总量当将入射光的强度设为100%时是4.0%+0.48%+0.47%≈5.0%。此外,有机EL显示的白亮度与在保护板上不具备第一偏振光板的情况相比,降低了约14%。
由此,根据实施方式5的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的表面添加保护板来防止对显示面板的划伤、弄脏,保护其免受来自外部冲击,并且仅通过在保护板上添加具有与有机EL显示装置原本具有的偏振光板相同的偏振光轴的偏振光板,就能够得到高的防反射效果,并且通过配置防反射层,能够得到不会引起相互干涉的更好的防反射效果。
此外,本申请以在2008年9月25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08-246107号为基础,要求基于巴黎公约和进入国的法规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其全体作为参照被引入到本申请中。
附图标记说明
1:保护板;2:显示面板(LCD面板);3:显示面板(OLED面板);4:空气层;11:保护基材;21:第一基板(滤色器基板);22:第二基板(有源矩阵基板);23:第一支撑基板;24:第二支撑基板;31:第一偏振光板;32:第二偏振光板;33:第三偏振光板;41:第一防反射层;42:第二防反射层;43:第三防反射层;51,151:液晶层;61:透明电极;62:反射电极;71:有机EL层;81:λ/4板;101:带圆偏振光板触摸面板;102:液晶面板;111:触摸面板;121:下侧基板;122:上侧基板;131:偏振光板;132:上偏振光板;133:下偏振光板;181:带圆偏振光板触摸面板具有的λ/4板;182:在与带圆偏振光板触摸面板具有的λ/4板的光学轴正交的方向具有光学轴的λ/4板;91、191:圆偏振光板。

Claims (2)

1.一种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和与上述显示面板对置配置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护板具备保护基材和配置在比保护基材靠近显示面板侧的第一偏振光板,
上述显示面板具备第二偏振光板,上述第二偏振光板的偏振光轴与第一偏振光板的偏振光轴平行,
在上述显示面板和保护板之间,设有空气层,
透过上述第一偏振光板和第二偏振光板之间的光是线性偏振光,
上述第一偏振光板和上述第二偏振光板包括使聚乙烯醇系的膜吸附络合碘或者二色性染料而成的起偏器,
上述保护板在显示面板侧的表面具备第一防反射层,
上述显示面板在保护板侧的表面具备第二防反射层,
保护板和显示面板之间的空气层的厚度为3~5mm,
上述显示面板在往保护板的方向按顺序具备第三偏振光板、第一基板、液晶层、第二基板以及上述第二偏振光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护板在外界侧的表面具备第三防反射层。
CN200980136796.0A 2008-09-25 2009-08-26 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01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46107 2008-09-25
JP2008246107A JP2011252934A (ja) 2008-09-25 2008-09-25 表示装置
PCT/JP2009/064873 WO2010035606A1 (ja) 2008-09-25 2009-08-26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0101A CN102160101A (zh) 2011-08-17
CN102160101B true CN102160101B (zh) 2015-11-25

Family

ID=42059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679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0101B (zh) 2008-09-25 2009-08-26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87750B2 (zh)
JP (1) JP2011252934A (zh)
CN (1) CN102160101B (zh)
WO (1) WO20100356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22951B1 (ko) * 2009-03-27 2013-10-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101107172B1 (ko) * 2009-11-26 2012-01-25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WO2012096188A1 (ja) * 2011-01-14 2012-07-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200816A1 (en) * 2011-02-04 2012-08-09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newton rings, and/or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WO2012111516A1 (ja) * 2011-02-18 2012-08-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5871480B2 (ja) * 2011-03-31 2016-03-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3d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02262258A (zh) * 2011-05-27 2011-11-30 赖钺平 应用于户外的lcd显示屏的隔热板
KR101908501B1 (ko) * 2011-12-07 2018-10-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150049389A1 (en) * 2012-02-20 2015-02-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JP5928020B2 (ja) * 2012-03-13 2016-06-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1913704B1 (ko) * 2012-04-27 2018-11-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평판 표시 장치,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평판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9164309B2 (en) * 2012-05-25 2015-10-20 Apple Inc. Display with broadband antireflection film
GB2503884B (en) * 2012-07-09 2014-08-20 Visteon Global Tech Inc Display unit
CN103389891A (zh) * 2013-08-05 2013-11-1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终端
KR102060543B1 (ko) * 2013-08-09 2019-12-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DE102014100253B4 (de) * 2014-01-10 2023-05-04 Pictiva Displays International Limited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KR20160020803A (ko) * 2014-08-14 2016-0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실외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6662777A (zh) * 2014-09-10 2017-05-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JP6447001B2 (ja) * 2014-10-23 2019-01-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物品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物品の賦型用金型の製造方法
CN105867674A (zh) * 2015-01-23 2016-08-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5204223B (zh) * 2015-10-30 2019-05-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的制作方法、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5353430B (zh) * 2015-11-17 2017-12-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及其抗反射涂层
US10423038B2 (en) * 2016-04-08 2019-09-2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nformal light-emitting display assembly
CN115113430A (zh) 2016-05-24 2022-09-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调光装置
CN106200065A (zh) * 2016-07-15 2016-12-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KR102514873B1 (ko) * 2017-11-29 2023-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엘이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8205216A (zh) * 2018-01-19 2018-06-26 精电(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光液晶显示屏
JP7191320B2 (ja) * 2018-12-13 2022-12-19 株式会社Nsc カバーガラス
CN109656418A (zh) * 2019-01-29 2019-04-1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式触控显示模组
WO2020178923A1 (ja) * 2019-03-01 2020-09-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19113879A (ja) * 2019-04-18 2019-07-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装置
EP3872579A1 (en) 2020-02-25 2021-09-01 Casio Computer Co., Ltd.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1208667A (zh) * 2020-03-13 2020-05-29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1477762A (zh) * 2020-04-24 2020-07-3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KR20220034282A (ko) * 2020-09-10 2022-03-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3665A (zh) * 2005-12-13 2007-06-20 三星Sdi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07820A (ja) * 1989-09-21 1991-05-08 Sharp Corp 液晶装置
TW332870B (en) * 1995-08-17 1998-06-01 Toshiba Co Ltd LCD and optical anisotropy device
JPH1048625A (ja) 1996-08-02 1998-02-20 Sumitomo Chem Co Ltd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タッチパネル
JPH10301099A (ja) * 1997-04-30 1998-11-13 Optrex Corp 入出力一体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148592A (ja) 2000-08-31 2002-05-22 Sumitomo Chem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072214A (ja) 2000-08-31 2002-03-12 Sumitomo Chem Co Ltd 液晶表示用装置
JP2002311239A (ja) 2001-04-16 2002-10-23 Nitto Denko Corp 1/4波長板、円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04125886A (ja) * 2002-09-30 2004-04-22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4285350B2 (ja) * 2004-02-26 2009-06-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視角制御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CN101297340A (zh) * 2005-12-05 2008-10-29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7486350B2 (en) * 2005-12-23 2009-02-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viewing angle control device, electronic display device, and multiple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07310161A (ja) * 2006-05-18 2007-11-29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3665A (zh) * 2005-12-13 2007-06-20 三星Sdi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0101A (zh) 2011-08-17
WO2010035606A1 (ja) 2010-04-01
US8587750B2 (en) 2013-11-19
US20110164210A1 (en) 2011-07-07
JP2011252934A (ja) 2011-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0101B (zh) 显示装置
US8638411B2 (en) Transpar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183159B (zh)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US9720280B2 (en) Compensation film and optical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US9766384B2 (en) Antireflection film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1018051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US10175534B2 (en) Compensation film and optical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JP7020781B2 (ja) 有機発光装置
US11271051B2 (en) Light source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081747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140132894A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KR20160110672A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05742319A (zh) 抗反射膜以及包括该抗反射膜的有机发光装置
TW201842385A (zh) 相位差膜、圓偏光板或橢圓偏光板、顯示面板、液晶顯示面板、有機el顯示面板、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el顯示裝置
US2022010752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417598A (zh) 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学元件和图象显示装置
KR10129835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1190305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80364405A1 (en) Polarized type viewing angle control element, polarized type viewing angle control display module, and polarized type viewing angle control light source module
KR101868476B1 (ko) 편광판을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디스플레이
US20080020150A1 (en)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888438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609278B1 (ko) 반사방지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유기발광장치
US9274259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16020255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