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3612A - 罗汉果甜苷v半抗原和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罗汉果甜苷v半抗原和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53612A CN102153612A CN 201010617287 CN201010617287A CN102153612A CN 102153612 A CN102153612 A CN 102153612A CN 201010617287 CN201010617287 CN 201010617287 CN 201010617287 A CN201010617287 A CN 201010617287A CN 102153612 A CN102153612 A CN 1021536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groside
- reaction
- hapten
- bsa
- artificial antig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罗汉果甜苷V半抗原和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罗汉果苷V人工半抗原的结构式为:罗汉果甜苷V-HS-BSA人工抗原的结构式为:罗汉果甜苷V-HS-HSA人工抗原的结构式为:其制备方法是:以罗汉果甜苷V为原料,以吡啶为溶剂,利用丁二酸酐与罗汉果甜苷V反应生成罗汉果甜苷V丁二酸单酯(罗汉果甜苷V-HS),得到人工半抗原;人工半抗原不分离,在碱性条件下,使之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人血清蛋白(HAS)结合,制得罗汉果甜苷V人工抗原罗汉果甜苷V-HS-BSA复合物和罗汉果甜苷V-HS-HAS复合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鉴定罗汉果甜苷V人工抗原,这为后续的罗汉果甜苷V抗血清的制备和抗血清效价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学技术领域,具体是罗汉果甜苷V半抗原和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免疫分析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反应的分析方法,不仅可用于测定蛋白质、酶等大分子物质,而且还广泛用于测定小分子量的药物,特别适用于那些色谱法难以分析的药物。免疫分析不仅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在内分泌学、病毒学、药理学、血液学及肿瘤学等研究方面得以应用,而且在农业科学、食品科学、环境保护、生态学及法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也有所进展。免疫分析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前处理简单、反应速度快、检测费用低廉,适于现场监控和大批量样品分析的特点。
罗汉果甜甙V为葫芦素烷三萜类化合物是罗汉果的主要有效成分,在罗汉果干果中的总含量为3.755%-3.858%。罗汉果甜苷V在医药领域与食品工业方面运用非常广泛,其社会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罗汉果甜苷V为小分子天然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仅具有反应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因此不能直接采用免疫方法检测,需要与大分子蛋白等偶联形成复合物后才能成为完全抗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罗汉果甜苷V的半抗原和人工抗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上述罗汉果甜苷V的半抗原和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出的产品可用于诱导生成抗罗汉果甜苷V特异性抗体的免疫方法研究,可用于罗汉果甜苷V特异性抗体效价的检测,其制备方法合成步骤简单,条件温和,产率较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罗汉果甜苷V半抗原和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以罗汉果甜苷V为原料,利用丁二酸酐与罗汉果甜苷V反应生成罗汉果甜苷V丁二酸单酯(罗汉果甜苷V-HS),得到罗汉果甜苷V人工半抗原,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确定半抗原的结构;人工半抗原不分离,在碱性条件下,使之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人血清蛋白(HAS)结合,制得罗汉果甜苷V人工抗原罗汉果甜苷V-HS-BSA复合物和罗汉果甜苷V-HS-HAS复合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鉴定罗汉果甜苷V人工抗原,测定其结合比;其反应方程式为:
(1)罗汉果甜甙V-HS人工半抗原
(2)罗汉果甜苷V-HS-BSA人工抗原
罗汉果甜苷V-HS 牛血清蛋白 罗汉果甜苷V-HS-BSA人工抗原
(3)罗汉果甜苷V-HS-HSA人工抗原
罗汉果甜苷V-HS 人血清蛋白 罗汉果甜苷V-HS-HSA人工抗原
本发明所述一种罗汉果甜苷V-HS半抗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罗汉果甜苷V、丁二酸酐投入反应瓶中,加入新蒸馏的吡啶,搅拌溶解,加入适量的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于室温下反应;
2)用TLC监测反应进度,反应结束,得到反应液;
3)取反应液用氯仿和甲醇制备薄层,得油状纯罗汉果甜苷V-HS半抗原,置于4℃冰箱保存,所述氯仿与甲醇的体积比为V氯仿∶V甲醇=1∶1。
本发明所述一种罗汉果甜苷V-HS-BSA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罗汉果甜苷V、丁二酸酐投入反应瓶中,加入新蒸馏吡啶,搅拌溶解,加入适量的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于室温下反应;
2)用TLC监测反应进度,反应结束,得到反应液;
3) 取步骤2)的反应液,不分离,加入适量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搅拌反应;
4)搅拌下滴加BSA-碳酸缓冲液,加完后继续反应,反应中用碳酸缓冲液调pH值为9,于室温反应5小时;
5)反应液过滤,滤液装入透析袋,用超纯水于4℃透析,每5小时换水一次,透析3天,经冷冻干燥,得偶联产物为罗汉果甜苷V-HS-BSA人工抗原,置于-20℃下保存,
步骤4)所述BSA-碳酸缓冲液是将10mgBSA溶于1mlNa2CO3-NaHCO3缓冲液。
本发明所述一种罗汉果甜苷V-HS-HAS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罗汉果甜苷V、丁二酸酐投入反应瓶中,加入新蒸馏吡啶,搅拌溶解,加入适量的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于室温下反应;
2)用TLC监测反应进度,反应结束,得到反应液;
3) 取步骤2)的反应液,不分离,加入适量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搅拌反应10min;
4)搅拌下滴加HSA-碳酸缓冲液,加完后继续反应,反应中用碳酸缓冲液调pH值为9,于室温反应5小时;
5)反应液过滤,滤液装入透析袋,用超纯水于4℃透析,每5小时换水一次,透析3天,经冷冻干燥,得罗汉果甜苷V-HS-HSA人工抗原,置于-20℃下保存。
步骤4)所述HAS-碳酸缓冲液是将10mgHSA溶于1mlNa2CO3-NaHCO3缓冲液。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合成方法简便,本实验用罗汉果甜苷V和丁二酸酐为原料,以吡啶做溶剂,加4-二甲基氨基吡啶为催化剂,室温反应,合成出中间体罗汉果甜苷V-HS,中间体不需要分离,加入缩合剂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后,于室温下加入BSA(或HSA)碳酸缓冲液,较高产率地合成罗汉果甜苷V的人工抗原。
附图说明
图1为BSA、罗汉果甜苷V-HS和罗汉果甜苷V-HS-BSA抗原紫外扫描光谱图;
图2为HSA、罗汉果甜苷V-HS和罗汉果甜苷V-HS-HSA抗原紫外扫描光谱图;
图3为罗汉果甜苷V的红外光谱图;
图4为罗汉果甜苷V-HS红外光谱图;
图5为BSA红外光谱图;
图6为HSA红外光谱图;
图7为罗汉果甜苷V-HS-BSA人工抗原红外光谱图;
图8为罗汉果甜苷V-HS-HAS人工抗原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罗汉果甜苷V-HS半抗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罗汉果甜苷V30.5mg(0.024mmol)、丁二酸酐23.6mg(0.236mmol)投入反应瓶中,加入新蒸馏吡啶3ml,搅拌溶解,加入适量的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于室温下反应3天;
2)TLC监测反应进度,反应结束,得到反应液,取1/3反应液用于制备薄层(V氯仿∶V甲醇=1∶1),得少量油状纯罗汉果甜苷V-HS半抗原,置于4℃冰箱保存。
如图4所示,得到的罗汉果甜苷V-HS用红外光谱(IR)鉴定,分别取罗汉果甜苷V和罗汉果甜苷V-HS测它们的红外光谱,比较罗汉果甜苷V和罗汉果甜苷V-HS的红外光谱可以看出,罗汉果甜苷V-HS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1733.89cm-1和1722.92cm-1信号,为C=O伸缩振动峰,说明反应产物具有酯羰基和游离-COOH结构,即罗汉果甜苷V-HS已合成。
实施例2
罗汉果甜苷V-HS-BSA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罗汉果甜苷V30.5mg(0.024mmol)、丁二酸酐23.6mg(0.236mmol)投入反应瓶中,加入新蒸馏吡啶3ml,搅拌溶解,加入适量的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于室温下反应3天;
2)TLC监测反应进度,反应结束,得到反应液;
3) 取步骤2)的1/3反应液,不分离,加入适量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搅拌反应10min;
4)搅拌下滴加BSA-碳酸缓冲液(10mgBSA溶于1mlNa2CO3-NaHCO3缓冲液),加完后继续反应,反应中用碳酸缓冲液调pH值为9,于室温反应5小时;
5)反应液过滤,滤液装入透析袋,用超纯水于4℃透析,每5小时换水一次,透析3天,经冷冻干燥,得15.20mg 偶联产物为罗汉果甜苷V-HS-BSA人工抗原,置于-20℃下保存。
如图7所示,产物用红外光谱(IR)和紫外光谱(UV)鉴定。分别测得BSA、罗汉果甜苷V-HS、罗汉果甜苷V-HS与BSA的偶联物(罗汉果甜甙V-HS-BSA人工抗原)的紫外光谱,罗汉果甜苷V-HS-BSA人工抗原的紫外光谱最大吸收峰与BSA和罗汉果甜苷V-HS相比均发生了变化,初步说明人工抗原合成获得成功。以KBr压片,测出罗汉果甜苷V-HS、BSA、罗汉果甜甙V-HS-BSA人工抗原的红外光谱。从红外光谱中可以看出,罗汉果甜苷V-HS-BSA人工抗原及BSA的红外光谱在3600~3200cm-1区域具有相似的吸收,这是蛋白质中氨基酸产生的特征峰,说明合成的偶联产物具有BSA的特征官能团。BSA在800~1000cm-1处没有吸收峰存在,而偶联产物的红外光谱在1067.4cm-1、1163.3cm-1处有较中强吸收峰存在,具有罗汉果甜苷V-HS的部分吸收峰特征,说明偶联产物有罗汉果甜苷V结构部分;进一步比较偶联产物与罗汉果甜苷V-HS的红外光谱,偶联产物结构中仍有1740.7cm-1峰(酯C=O伸缩振动峰),而-COOH羰基峰消失,推测-COOH与BSA中的氨基反应,据此进一步说明罗汉果甜苷V-HS与BSA偶联成功。
结合比的计算:
准确称取罗汉果甜苷V-HS(A)、BSA(B)、罗汉果甜苷V-HS与BSA的偶联物(C),用同一碳酸盐缓冲液配成确切的浓度。然后分别测定3种溶液在A物质和B物质最大吸收峰波长处(紫外扫描得)吸收值,即AAam、AAbm、ABam、ABbm、ACam、ACbm。计算出A物质和B物质吸收峰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即KAam、KAbm;以及B物质在A和B吸收峰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即KBam、KBbm。按以下公式计算A物质和B物质的摩尔分子比:
结合比=(ACam×KBbm-ACbm×KBam)/( ACbm×KAam-ACam×KAbm)
结合比=25.9~61.7
可以求出罗汉果甜苷V-HS-BSA人工抗原的结合比在25.9~61.7之间,本试验中人工合成的半抗原-蛋白复合物罗汉果甜苷V人工抗原的结合数值较大,说明半抗原与载体的偶联情况良好,这为后续的罗汉果甜苷V抗血清的制备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实施例3
罗汉果甜苷V-HS-HSA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罗汉果甜苷V30.5mg(0.024mmol)、丁二酸酐23.6mg(0.236mmol)投入反应瓶中,加入新蒸馏吡啶3ml,搅拌溶解,加入适量的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于室温下反应3天;
2)TLC监测反应进度,反应结束,得到反应液;
3) 取步骤2)的1/3反应液,不分离,加入适量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搅拌反应10min;
4)搅拌下滴加HSA-碳酸缓冲液(10mgHSA溶于1mlNa2CO3-NaHCO3缓冲液),加完后继续反应,反应中用碳酸缓冲液调pH值为9,于室温反应5小时;
4)反应液过滤,滤液装入透析袋,用超纯水于4℃透析,每5小时换水一次,透析3天,经冷冻干燥,得14.5mg 罗汉果甜苷V-HS-HSA人工抗原,置于-20℃下保存。
如图8所示,产物用红外光谱(IR)和紫外光谱(UV)鉴定,分别测得HSA、罗汉果甜苷V-HS、罗汉果甜苷V-HS与HSA的偶联物(罗汉果甜苷V-HSA人工抗原)的紫外光谱,罗汉果甜苷V-HS-HSA人工抗原的紫外光谱最大吸收峰与HSA和罗汉果甜苷V-HS相比均发生了变化,初步说明人工抗原合成获得成功。以KBr压片,测出罗汉果甜苷V-HS、HSA、罗汉果甜苷V-HS-HSA人工抗原的红外光谱。从红外光谱中可以看出,罗汉果甜苷V-HS-HSA人工抗原及HSA的红外光谱在3600~3200cm-1区域具有相似的吸收,这是蛋白质中氨基酸产生的特征峰,说明合成的偶联产物具有HSA的特征官能团。HSA在800~1200cm-1处没有吸收峰存在,而偶联产物的红外光谱在1067.5cm-1、1161.9cm-1处有较中强吸收峰存在,具有罗汉果甜苷V-HS的部分吸收峰特征,说明偶联产物有罗汉果甜苷V-HS结构部分;进一步比较偶联产物与罗汉果甜苷V-HS的红外光谱,偶联产物结构中仍有1738.8cm-1峰(酯C=O伸缩振动峰),而-COOH羰基峰消失,推测-COOH与BSA中的氨基反应,进一步说明人工抗原制备成功。
结合比的计算按实施例2进行:
结合比=(ACam×KBbm-ACbm×KBam)/( ACbm×KAam-ACam×KAbm)
结合比=38.1~90.3
可以求出罗汉果甜苷V-HS-HSA人工抗原的结合比在38.1~90.3之间,本试验中人工合成的半抗原-蛋白复合物罗汉果甜苷V人工抗原的结合数值较大,说明半抗原与载体的偶联情况良好,这为后续的罗汉果甜苷V抗血清效价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Claims (8)
2.一种罗汉果甜苷V半抗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罗汉果甜苷V、丁二酸酐投入反应瓶中,加入新蒸馏的吡啶,搅拌溶解,加入适量的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于室温下反应;
(2)用TLC监测反应进度,反应结束,得到反应液;
(3)取反应液用氯仿和甲醇制备薄层,得油状纯罗汉果甜苷V-HS半抗原,置于4℃冰箱保存,所述氯仿与甲醇的体积比为V氯仿∶V甲醇=1∶1。
4.一种罗汉果甜苷 V-HS-BSA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罗汉果甜苷V、丁二酸酐投入反应瓶中,加入新蒸馏吡啶,搅拌溶解,加入适量的4-二甲基氨基吡啶,于室温下反应;
2)用TLC监测反应进度,反应结束,得到反应液;
3) 取步骤2)的反应液,不分离,加入适量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搅拌反应;
4)搅拌下滴加BSA-碳酸缓冲液,加完后继续反应,反应中用碳酸缓冲液调pH值为9,于室温反应5小时;
5)反应液过滤,滤液装入透析袋,用超纯水于4℃透析,每5小时换水一次,透析3天,经冷冻干燥,得偶联产物为罗汉果甜苷V-HS-BSA人工抗原,置于-20℃下保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所述BSA-碳酸缓冲液是将10mgBSA溶于1mlNa2CO3-NaHCO3缓冲液。
7.一种罗汉果甜苷 V-HS-HSA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罗汉果甜苷V、丁二酸酐投入反应瓶中,加入新蒸馏吡啶,搅拌溶解,加入适量的4-二甲基氨基吡啶,于室温下反应;
2)用TLC监测反应进度,反应结束,得到反应液;
3) 取步骤2)的反应液,不分离,加入适量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搅拌反应10min;
4)搅拌下滴加HSA-碳酸缓冲液,加完后继续反应,反应中用碳酸缓冲液调pH值为9,于室温反应5小时;
5)反应液过滤,滤液装入透析袋,用超纯水于4℃透析,每5小时换水一次,透析3天,经冷冻干燥,得罗汉果甜苷V-HS-HSA人工抗原,置于-20℃下保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所述HAS-碳酸缓冲液是将10mgHSA溶于1mlNa2CO3-NaHCO3缓冲液。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617287 CN102153612A (zh) | 2010-12-31 | 2010-12-31 | 罗汉果甜苷v半抗原和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617287 CN102153612A (zh) | 2010-12-31 | 2010-12-31 | 罗汉果甜苷v半抗原和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53612A true CN102153612A (zh) | 2011-08-17 |
Family
ID=44435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617287 Pending CN102153612A (zh) | 2010-12-31 | 2010-12-31 | 罗汉果甜苷v半抗原和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53612A (zh) |
-
2010
- 2010-12-31 CN CN 201010617287 patent/CN102153612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53222B (zh) | 检测雌激素的方法及其专用试纸 | |
CN106831534B (zh) | 酚酞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290889A (zh) | 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 | |
Zeng et al. | Synthesis of haptens and gold-based immunochromatographic paper sensor for vitamin B6 in energy drinks and dietary supplements | |
CN106905318A (zh) | 氨基他达那非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712970B (zh) | 一种直接针对互隔交链孢酚的半抗原、人工抗原、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4327183B (zh) | 一种多效唑人工抗原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9324182A (zh) | 一种检测二甲戊灵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671345A (zh) | 一种莪术醇半抗原和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88661A (zh) | 尼卡巴嗪半抗原和人工抗原的制备 | |
CN103018440B (zh) | 一种氯羟吡啶胶体金层析检测试纸条或卡 | |
Pan et al. | An ic-ELISA and 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 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 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in bean sprouts and cabbage | |
CN104710488B (zh) | 一种泰拉霉素的半抗原和完全抗原的合成方法 | |
CN102875512B (zh) | 一种抗凝血鼠药大隆半抗原及完全抗原的制备方法 | |
CN111978271B (zh) | 噻螨酮半抗原及其制备方法、噻螨酮抗原、抗体及其应用 | |
CN105085665A (zh) | 维生素b2的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2153612A (zh) | 罗汉果甜苷v半抗原和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383225A (zh) | 一种抗肿瘤的药物果聚糖羧酸酯及其合成方法 | |
CN104513314A (zh) | 地西泮单克隆抗体筛选及其用途 | |
CN102942519B (zh) | 烯啶虫胺半抗原、人工抗原和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8918859B (zh) | 基于量子点标记仿生荧光免疫分析同时检测甲基对硫磷、毒死蜱和敌百虫的方法 | |
CN101333257A (zh) | 甲氧基有机磷农药广谱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 |
CN105085298A (zh)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半抗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3073633A (zh) | 一种抗5-羟甲基糠醛的抗体 | |
CN102146116B (zh) | 罗汉果甜苷v特异性抗血清的制备及检测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