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实施应用例一 室内毒力测定
有效成分A克菌丹和有效成分B(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氰霜唑、噁霜灵、霜脲氰)复配对黄瓜霜霉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有效成分A克菌丹和有效成分B(甲霜灵(精甲霜灵)、缬霉威、烯酰吗啉)复配对黄瓜疫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有效成分A克菌丹和有效成分B二氰蒽醌复配对梨树黑星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有效成分A克菌丹和有效成分B三乙膦酸铝复配对黄瓜白粉病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
对黄瓜霜霉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3部分:抑制黄瓜霜霉菌病菌试验平皿叶片法》(NY/T1156.3-2006)进行,采用平皿叶片法测定药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
对黄瓜疫病菌和梨树黑星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NY/T 1156.2-2006)。
1、试验条件
靶标: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黄瓜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梨树黑星病菌(Venturia nashicola),黄瓜白粉病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香蕉叶斑病(Cercosporamusaes)
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部采集、分离、保存。
试材:黄瓜霜霉病菌一黄瓜感病品种长春密刺盆栽,自上而下4叶位~6叶位,剪取相同部位、长势一致,带有1~2cm叶柄的叶片,用湿棉球包裹叶柄放置在培养皿中,保湿备用。
黄瓜白粉病一黄瓜感病品种长春密刺盆栽培养至2~4片真叶期。
2、试验药剂
克菌丹原药,含量96%;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原药,含量98%;氰霜唑原药,含量93.5%;噁霜灵原药,含量99%、霜脲氰原药,含量98%;甲霜灵(精甲霜灵)原药,含量98%、缬霉威原药,含量95%;三乙膦酸铝原药,含量95%;烯酰吗啉原药,含量95%;二氰蒽醌原药,含量95%。
以上原药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3、实验处理
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具体处理剂量如下:
克菌丹 0.625 1.25 2.5 5 10 mg/mL
霜霉威(霜霉威盐酸盐) 0.625 1.25 2.5 5 10 mg/mL
氰霜唑 0.625 1.25 2.5 5 10 mg/mL
噁霜灵 0.625 1.25 2.5 5 10 mg/mL
霜脲氰 0.625 1.25 2.5 5 10 mg/mL
甲霜灵(精甲霜灵) 0.625 1.25 2.5 5 10 mg/mL
缬霉威 0.625 1.25 2.5 5 10 mg/mL
三乙膦酸铝 0.625 1.25 2.5 5 10 mg/mL
烯酰吗啉 0.625 1.25 2.5 5 10 mg/mL
二氰蒽醌 0.625 1.25 2.5 5 10 mg/mL
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39∶1)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16∶1)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8∶1)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4∶1)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1∶1)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1∶4)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1∶8)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1∶16)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1∶39)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氰霜唑(39∶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氰霜唑(16∶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氰霜唑(8∶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氰霜唑(4∶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氰霜唑(1∶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氰霜唑(1∶4)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氰霜唑(1∶8)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氰霜唑(1∶16)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氰霜唑(1∶39)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噁霜灵(39∶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噁霜灵(16∶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噁霜灵(8∶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噁霜灵(4∶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噁霜灵(1∶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噁霜灵(1∶4)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噁霜灵(1∶8)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噁霜灵(1∶16)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噁霜灵(1∶39)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霜脲氰(39∶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霜脲氰(16∶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霜脲氰(8∶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霜脲氰(4∶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霜脲氰(1∶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霜脲氰(1∶4)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霜脲氰(1∶8)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霜脲氰(1∶16)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霜脲氰(1∶39)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39∶1)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16∶1)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8∶1)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4∶1)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1∶1)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1∶4)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1∶8)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1∶16)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1∶39)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缬霉威(39∶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缬霉威(16∶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缬霉威(8∶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缬霉威(4∶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缬霉威(1∶1)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缬霉威(1∶4)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缬霉威(1∶8)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缬霉威(1∶16)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缬霉威(1∶39) 0.01 0.1 0.2 0.5 1 mg/mL
克菌丹∶三乙膦酸铝(39∶1) 0.5 1 2 4 8 mg/mL
克菌丹∶三乙膦酸铝(16∶1) 0.5 1 2 4 8 mg/mL
克菌丹∶三乙膦酸铝(8∶1) 0.5 1 2 4 8 mg/mL
克菌丹∶三乙膦酸铝(4∶1) 0.5 1 2 4 8 mg/mL
克菌丹∶三乙膦酸铝(1∶1) 0.5 1 2 4 8 mg/mL
克菌丹∶三乙膦酸铝(1∶4) 0.5 1 2 4 8 mg/mL
克菌丹∶三乙膦酸铝(1∶8) 0.5 1 2 4 8 mg/mL
克菌丹∶三乙膦酸铝(1∶16) 0.5 1 2 4 8 mg/mL
克菌丹∶三乙膦酸铝(1∶39) 0.5 1 2 4 8 mg/mL
克菌丹∶烯酰吗啉(39∶1)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烯酰吗啉(16∶1)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烯酰吗啉(8∶1)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烯酰吗啉(4∶1)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烯酰吗啉(1∶1)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烯酰吗啉(1∶4)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烯酰吗啉(1∶8)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烯酰吗啉(1∶16)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烯酰吗啉(1∶39) 0.1 0.2 0.5 1 2 mg/mL
克菌丹∶二氰蒽醌(39∶1) 0.5 1 2 4 8 mg/mL
克菌丹∶二氰蒽醌(16∶1) 0.5 1 2 4 8 mg/mL
克菌丹∶二氰蒽醌(8∶1) 0.5 1 2 4 8 mg/mL
克菌丹∶二氰蒽醌(4∶1) 0.5 1 2 4 8 mg/mL
克菌丹∶二氰蒽醌(1∶1) 0.5 1 2 4 8 mg/mL
克菌丹∶二氰蒽醌(1∶4) 0.5 1 2 4 8 mg/mL
克菌丹∶二氰蒽醌(1∶8) 0.5 1 2 4 8 mg/mL
克菌丹∶二氰蒽醌(1∶16) 0.5 1 2 4 8 mg/mL
克菌丹∶二氰蒽醌(1∶39) 0.5 1 2 4 8 mg/mL
每个浓度处理重复4次。
4.试验方法
4.1黄瓜霜霉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黄瓜霜霉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3部分:抑制黄瓜霜霉菌病菌试验平皿叶片法》(NY/T1156.3-2006),采用平皿叶片法测定药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
孢子囊悬浮液配制:选择发病叶片,用4℃蒸馏水洗下叶片背面霜霉病菌孢子囊,配制成悬浮液(浓度控制在1×105~1×107个孢子囊),4℃下保存备用。
将配置好的药液均匀喷施与叶片表面,药液自然风干后,将各处理叶片叶背向上,标记好后排列在保湿盒中。在药剂处理24h后,用准备好的新鲜孢子囊悬浮液点滴10μL接种于叶片背面。每叶片接种4滴,每处理5片叶,试验设置不含药剂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接种后盖上皿盖,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在每天连续光照/黑暗12h交替,温度为17~22℃,相对湿度90%以上条件下培养。
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将防治效果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m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b分别为有效成分A克菌丹和有效成分B(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氰霜唑、噁霜灵、霜脲氰、甲霜灵(精甲霜灵)、缬霉威、三乙膦酸铝、烯酰吗啉、二氰蒽醌)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4.2黄瓜疫病菌、梨树黑星病菌室、香蕉叶斑病内毒力测定
黄瓜疫病菌和梨树黑星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NY/T 1156.2-2006)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黄瓜疫病菌和梨树黑星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
有效成分A克菌丹和有效成分B(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氰霜唑、噁霜灵、霜脲氰、甲霜灵(或精甲霜灵)、缬霉威、三乙膦酸铝、烯酰吗啉)复配对黄瓜疫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有效成分A克菌丹和有效成分B二氰蒽醌复配对梨树黑星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4.3黄瓜白粉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黄瓜白粉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1部分:防治瓜类白粉病试验盆栽法》(NY/T1156.11-2008),采用盆栽法测定药剂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
孢子悬浮液的配置:用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纯净水,取长满白粉病菌黄瓜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mL的悬浮液,备用。
药剂处理:将药剂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风干后备用。每处理3喷,4次重复,并设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在药剂处理24h后,用孢子悬浮液接种,试材风干后置于恒温室中,在每天连续光照/黑暗12h交替,温度为20~24℃,条件下培养。
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是调查。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5%~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5%~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75%以上
1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5%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将防治效果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m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b分别为有效成分A克菌丹和有效成分B(三乙膦酸铝)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5.实验结果与分析
5.1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实施例1: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及其混用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简称霜霉威或其盐;
表1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及其混用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可知,克菌丹、霜霉威或其盐对黄瓜霜霉病病菌的EC50分别为0.980mg/mL和0.900mg/mL。霜霉威或其盐的毒力高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霜霉威或其盐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霜霉威或其盐配比在8∶1至1∶16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例2:克菌丹、氰霜唑及其混用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表2克菌丹、氰霜唑及其混用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2可知,克菌丹、氰霜唑对黄瓜霜霉病病菌的EC50分别为0.980mg/mL和0.120mg/mL。氰霜唑的毒力明显高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氰霜唑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氰霜唑配比在1∶1至16∶1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例3:克菌丹、噁霜灵及其混用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表3克菌丹、噁霜灵及其混用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3可知,克菌丹、噁霜灵对黄瓜霜霉病病菌的EC50分别为0.980mg/mL和0.260mg/mL。噁霜灵的毒力明显高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噁霜灵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噁霜灵配比在1∶4至8∶1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例4:克菌丹、霜脲氰及其混用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表4克菌丹、霜脲氰及其混用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4可知,克菌丹、霜脲氰对黄瓜霜霉病病菌的EC50分别为0.980mg/mL和0.230mg/mL。霜脲氰的毒力明显高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霜脲氰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霜脲氰配比在1∶1至16∶1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例5:克菌丹、甲霜灵或精甲霜灵及其混用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表5克菌丹、甲霜灵或精甲霜灵及其混用对黄瓜疫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5可知,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对黄瓜霜霉病病菌的EC50分别为0.980mg/mL和1.370mg/mL。甲霜灵或精甲霜灵的毒力明显低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甲霜灵(精甲霜灵)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甲霜灵(精甲霜灵)配比在1∶1至39∶1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例6:克菌丹、缬霉威及其混用对黄瓜疫病菌的毒力测定。
表6克菌丹、缬霉威及其混用对黄瓜霜霉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6可知,克菌丹、缬霉威对黄瓜霜霉病病菌的EC50分别为0.980mg/mL和0.130mg/mL。缬霉威的毒力明显高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缬霉威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缬霉威配比在1∶4至16∶1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例7:克菌丹、三乙膦酸铝及其混用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表7克菌丹、三乙膦酸铝及其混用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7可知,克菌丹、三乙膦酸铝对黄瓜霜霉病病菌的EC50分别为0.980mg/mL和2.680mg/mL。三乙膦酸铝的毒力明显低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三乙膦酸铝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三乙膦酸铝配比在4∶1至1∶4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例8:克菌丹、烯酰吗啉及其混用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表8克菌丹、烯酰吗啉及其混用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8可知,克菌丹、烯酰吗啉对黄瓜霜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0.980mg/mL和0.485mg/mL。烯酰吗啉的毒力明显高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烯酰吗啉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烯酰吗啉配比在1∶1至8∶1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例9:克菌丹、二氰蒽醌及其混用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表9克菌丹、二氰蒽醌及其混用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9可知,克菌丹、二氰蒽醌对黄瓜霜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0.980mg/mL和3.973mg/mL。二氰蒽醌的毒力明显低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二氰蒽醌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二氰蒽醌配比在1∶8至8∶1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5.2对黄瓜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实施例10: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及其混用对黄瓜疫病菌的毒力测定
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简称霜霉威或其盐;
表10克菌丹、霜霉威或其盐及其混用对黄瓜疫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0可知,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对黄瓜疫病菌的EC50分别为1.080mg/mL和0.960mg/mL。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的毒力高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配比在8∶1至1∶39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例11:克菌丹、氰霜唑及其混用对黄瓜疫病菌的毒力测定
表11克菌丹、氰霜唑及其混用对黄瓜疫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1可知,克菌丹、氰霜唑对黄瓜疫病菌的EC50分别为0.980mg/mL和0.130mg/mL。氰霜唑的毒力明显高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氰霜唑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氰霜唑配比在16∶1至1∶8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例12:克菌丹、噁霜灵及其混用对黄瓜疫病菌的毒力测定
表12克菌丹、噁霜灵及其混用对黄瓜疫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2可知,克菌丹、噁霜灵对黄瓜疫病菌的EC50分别为0.980mg/mL和0.290mg/mL。噁霜灵的毒力明显高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噁霜灵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噁霜灵配比在1∶8至8∶1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例13:克菌丹、霜脲氰及其混用对黄瓜疫病菌的毒力测定
表13克菌丹、霜脲氰及其混用对黄瓜疫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3可知,克菌丹、霜脲氰对黄瓜疫病病菌的EC50分别为0.980mg/mL和0.260mg/mL。霜脲氰的毒力明显高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霜脲氰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霜脲氰配比在1∶4至8∶1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例14:克菌丹、甲霜灵及其混用对黄瓜疫病菌的毒力测定
表14克菌丹、甲霜灵或精甲霜灵及其混用对黄瓜疫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4可知,克菌丹、甲霜灵或精甲霜灵对黄瓜疫病病菌的EC50分别为0.980mg/mL和1.670mg/mL。甲霜灵或精甲霜灵的毒力明显低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甲霜灵或精甲霜灵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甲霜灵(精甲霜灵)配比在1∶4至16∶1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例15:克菌丹、缬霉威及其混用对黄瓜疫病菌的毒力测定。
表15克菌丹、缬霉威及其混用对黄瓜霜霉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5可知,克菌丹、缬霉威对黄瓜疫病菌的EC50分别为1.080mg/mL和0.140mg/mL。缬霉威的毒力明显高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缬霉威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缬霉威配比在1∶1至16∶1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例16:克菌丹、三乙膦酸铝及其混用对黄瓜疫病菌的毒力测定
表16克菌丹、三乙膦酸铝及其混用对黄瓜疫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6可知,克菌丹、三乙膦酸铝对黄瓜疫病菌的EC50分别为1.080mg/mL和3.210mg/mL。三乙膦酸铝的毒力明显低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三乙膦酸铝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三乙膦酸铝配比在4∶1至1∶8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例17:克菌丹、烯酰吗啉及其混用对黄瓜疫病菌的毒力测定
表17克菌丹、烯酰吗啉及其混用对黄瓜疫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7可知,克菌丹、烯酰吗啉对黄瓜疫病菌的EC50分别为1.080mg/mL和0.530mg/mL。烯酰吗啉的毒力明显高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烯酰吗啉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烯酰吗啉配比在1∶8至8∶1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5.3对黄瓜白粉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实施例18:克菌丹、三乙膦酸铝及其混用对黄瓜白粉菌的毒力测定
表18克菌丹、三乙膦酸铝及其混用对黄瓜白粉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8可知,克菌丹、三乙膦酸铝对黄瓜白粉病菌的EC50分别为2.154mg/mL和3.650mg/mL。三乙膦酸铝的毒力明显低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三乙膦酸铝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三乙膦酸铝配比在16∶1至1∶8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5.4对香蕉叶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实施例19:克菌丹、二氰蒽醌及其混用对香蕉叶斑病菌的毒力测定
表19克菌丹、二氰蒽醌及其混用对香蕉叶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9可知,克菌丹、二氰蒽醌对香蕉叶斑病菌的EC50分别为0.876mg/mL和0.273mg/mL。二氰蒽醌的毒力明显高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二氰蒽醌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二氰蒽醌配比在1∶4至8∶1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5.5对梨黑星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实施例20:克菌丹、二氰蒽醌及其混用对梨黑星病菌的毒力测定
表20克菌丹、二氰蒽醌及其混用对梨黑星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20可知,克菌丹、二氰蒽醌对梨黑星病菌的EC50分别为1.540mg/mL和0.660mg/mL。二氰蒽醌的毒力明显高于克菌丹的毒力。克菌丹与二氰蒽醌配比39∶1至1∶39的增效比值全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克菌丹与二氰蒽醌配比在1∶16至8∶1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应用例二:实施配方例
实施例1:50%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克菌丹25%,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25%,木质素磺酸盐3%,聚羧酸盐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白碳黑11%,高岭土29%,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50%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80%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2%,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78%,烷基硫酸盐3%,木质素磺酸盐3%,高岭土14%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80%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80%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78%,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2%,烷基硫酸盐3%,聚羧酸盐4%,高岭土13%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80%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65%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5%,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60%,木质素磺酸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白碳黑27%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65%克菌丹·霜霉威(或霜霉威盐酸盐)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5:50%克菌丹·霜霉威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10%,霜霉威40%,聚羧酸盐3%、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苯磺酸4%、硅酮0.2%、丙三醇0.3%,硅酸镁铝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50%克菌丹·霜霉威悬浮剂。
实施例6:30%克菌丹·霜霉威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10%,霜霉威20%,聚羧酸盐5%、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苯磺酸5%、硅油0.1%、丙二醇0.4%,淀粉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克菌丹·霜霉威悬浮剂。
实施例7:56%克菌丹·氰霜唑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48%,氰霜唑8%,烷基萘磺酸盐3%,烷基酚聚氧乙烯嘧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凹凸棒土10%,硅藻土22%,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56%克菌丹·氰霜唑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8:80%克菌丹·氰霜唑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2%,氰霜唑78%,烷基萘磺酸盐5%,木质素磺酸盐5%,凹凸棒土10%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80%克菌丹·霜霉威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9:80%克菌丹·氰霜唑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70%,氰霜唑10%,聚羧酸盐3%,烷基萘磺酸盐3%,高岭土7%,白炭黑7%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80%克菌丹·氰霜唑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0:55%克菌丹·氰霜唑水分散粒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45%,氰霜唑1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4%,烷基酚聚氧乙烯嘧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白炭黑30%,膨润土5%。将配方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55%克菌丹·氰霜唑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1:65%克菌丹·氰霜唑水分散粒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35%,氰霜唑3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白炭黑20%,膨润土5%。将配方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65%克菌丹·氰霜唑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2:40%克菌丹·氰霜唑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10%,氰霜唑30%,,聚羧酸盐3%、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苯磺酸2%、硅油0.1%、丙三醇0.2%,淀粉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0%克菌丹·氰霜唑悬浮剂。
实施例13:60%克菌丹·氰霜唑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50%,氰霜唑10%,,烷基萘磺酸盐3%、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苯磺酸3%、硅酮0.2%、聚乙二醇0.4%,硅酸镁铝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60%克菌丹·氰霜唑悬浮剂。
实施例14:40%克菌丹·噁霜灵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30%,噁霜灵10%,烷基萘磺酸盐3%,烷基酚聚氧乙烯嘧5%,拉开粉BX 4%,高岭土10%,白炭黑38%,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40%克菌丹·噁霜灵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5:80%克菌丹·噁霜灵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30%,噁霜灵50%,烷基萘磺酸盐3%,烷基酚聚氧乙烯嘧5%,皂角粉4%,高岭土8%,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80%克菌丹·噁霜灵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6:80%克菌丹·噁霜灵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60%,噁霜灵20%,聚羧酸盐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无患子粉4%,硅藻土8%,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80%克菌丹·噁霜灵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7:65%克菌丹·噁霜灵水分散粒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55%,噁霜灵10%,木质素磺酸盐4%,聚羧酸盐4%,无患子粉5%,高岭土20%,膨润土2%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65%克菌丹·噁霜灵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8:50%克菌丹·噁霜灵水分散粒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5%,噁霜灵45%,木质素磺酸盐3%,烷基苯磺酸钙盐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凹凸棒土6%,高岭土30%,膨润土2%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50%克菌丹·噁霜灵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9:40%克菌丹·噁霜灵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30%,噁霜灵10%,聚羧酸盐3%、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苯磺酸2%、硅油0.2%、丙二醇0.3%,硅酸镁铝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0%克菌丹·噁霜灵悬浮剂。
实施例20:20%克菌丹·噁霜灵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18%,噁霜灵2%,,烷基萘磺酸盐4%、木质素磺酸钠3%、十二烷基苯磺酸4%、硅酮0.1%、聚乙二醇0.3%,硅酸镁铝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0%克菌丹·噁霜灵悬浮剂。
实施例21:48%克菌丹·噁霜灵悬乳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40%,噁霜灵8%,异丁醇4.5%、烷基萘磺酸盐4%、硅酮1.5%、苯甲酸钠2%、乙二醇0.3%,阿拉伯胶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8%克菌丹·噁霜灵悬乳剂。
实施例22:20%克菌丹·噁霜灵悬乳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15%,噁霜灵5%,丁醇3%、烷基萘磺酸盐5%、硅油1%、苯甲酸钠2%、丙二醇0.2%,淀粉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0%克菌丹·噁霜灵悬乳剂。
实施例23:40%克菌丹·霜脲氰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30%,霜脲氰10%,木质素磺酸盐5%,烷基苯磺酸钙盐4%,拉开粉BX 4%,蚕沙2%,高岭土10%,膨润土35%,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40%克菌丹·霜脲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4:80%克菌丹·霜脲氰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2%,霜脲氰78%,萘磺酸甲醛缩合物4%,烷基苯磺酸钙盐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皂角粉2%,高岭土4%,白炭黑3%,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80%克菌丹·霜脲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5:80%克菌丹·霜脲氰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78%,霜脲氰2%,聚羧酸盐5%,烷基萘磺酸盐3%,蚕沙3%,润湿渗透剂F 3%,高岭土6%,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80%克菌丹·霜脲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6:55%克菌丹·霜脲氰水分散粒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5%,霜脲氰50%,聚羧酸盐4%,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高岭土32%,尿素2%。将配方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55%克菌丹·霜脲氰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27:65%克菌丹·霜脲氰水分散粒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60%,霜脲氰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烷基萘磺酸盐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高岭土19%,硫酸铵4%。将配方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65%克菌丹·霜脲氰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28:40%克菌丹·氰霜唑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30%,氰霜唑10%,,聚羧酸盐5%、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苯磺酸3%、硅酮0.1%、丙三醇0.3%,硅酸镁铝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0%克菌丹·氰霜唑悬浮剂。
实施例29:43%克菌丹·氰霜唑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35%,氰霜唑8%,,木质素磺酸钙盐4%、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苯磺酸3%、硅酮0.1%、聚乙二醇0.3%,淀粉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3%克菌丹·氰霜唑悬浮剂。
实施例30:80%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30%,甲霜灵(精甲霜灵)50%,木质素磺酸盐3%,烷基苯磺酸钙盐5%,拉开粉BX 4%,白炭黑2%,膨润土2%,高岭土4%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80%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1:80%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70%,甲霜灵(精甲霜灵)10%,聚羧酸盐5%,木质素磺酸盐4%,皂角粉3%,膨润土3%,白炭黑5%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80%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2:75%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25%,甲霜灵(精甲霜灵)50%,木质素磺酸盐4%,拉开粉BX 3%,膨润土2%,白炭黑16%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75%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3:80%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水分散粒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45%,甲霜灵(精甲霜灵)35%,木质素磺酸盐4%,烷基萘磺酸盐2%,无患子粉5%,高岭土6%,氯化钠3%。将配方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80%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34:65%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水分散粒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50%,甲霜灵(精甲霜灵)15%,聚羧酸盐4%,木质素磺酸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5%,高岭土17%,尿素4%。将配方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65%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35:50%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40%,甲霜灵(精甲霜灵)10%,聚羧酸盐4%、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苯磺酸3%、硅酮0.3%、丙二醇0.3%,淀粉0.4%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50%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悬浮剂。
实施例36:35%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30%,甲霜灵(精甲霜灵)5%,木质素磺酸盐5%、木质素磺酸钠2%、十二烷基苯磺酸3%、硅酮0.1%、聚乙二醇0.3%,阿拉伯胶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5%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悬浮剂。
实施例37:20%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悬乳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10%,甲霜灵(精甲霜灵)10%,异丁醇2%、烷基萘磺酸盐4%、硅油1%、苯甲酸钠1%、丙三醇0.3%,淀粉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0%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悬乳剂。
实施例38:50%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悬乳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40%,甲霜灵(精甲霜灵)10%,丁醇3%、聚羧酸盐4%、硅油1%、苯甲酸钠2%、丙二醇0.2%,阿拉伯胶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50%克菌丹·甲霜灵(精甲霜灵)悬乳剂。
实施例39:44%克菌丹·缬霉威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40%,缬霉威4%,聚羧酸盐3%,木质素磺酸盐4%,无患子粉4%,皂角粉3%,白炭黑15%,轻质碳酸钙27%,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44%克菌丹·缬霉威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0:80%克菌丹·缬霉威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2%,缬霉威78%,聚羧酸盐4%,木质素磺酸盐3%,无患子粉4%,皂角粉1%,白炭黑8%,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80%克菌丹·缬霉威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1:80%克菌丹·缬霉威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78%,缬霉威2%,聚羧酸盐4%,烷基萘磺酸盐4%,无患子粉3%,润湿渗透剂F3%,高岭土6%,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80%克菌丹·缬霉威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2:55%克菌丹·缬霉威水分散粒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45%,缬霉威10%,聚羧酸盐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4%,皂角粉5%,白炭黑27%,尿素4%。将配方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55%克菌丹·缬霉威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43:75%克菌丹·缬霉威水分散粒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70%,缬霉威5%,聚羧酸盐5%,脂肪酸聚氧乙烯酯4%,无患子粉5%,高岭土8%,氯化铝3%。将配方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75%克菌丹·缬霉威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44:40%克菌丹·缬霉威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10%,缬霉威30%,木质素磺酸盐3%、烷基萘磺酸盐3%、无患子粉4%、硅酮0.3%、丙二醇0.4%,淀粉1.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0%克菌丹·缬霉威悬浮剂。
实施例45:20%克菌丹·缬霉威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15%,缬霉威5%,聚羧酸盐3%、木质素磺酸盐3%、皂角粉4%、硅油0.2%、聚乙二醇0.3%,阿拉伯胶1.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0%克菌丹·缬霉威悬浮剂。
实施例46:50%克菌丹·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25%,三乙膦酸铝25%,烷基苯磺酸钙盐4%,聚羧酸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膨润土19%,白炭黑20%,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50%克菌丹·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7:80%克菌丹·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5%,三乙膦酸铝75%,烷基苯磺酸钙盐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3%,拉开粉BX 5%,高岭土5%,白炭黑2%,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80%克菌丹·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8:80%克菌丹·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60%,三乙膦酸铝20%,木质素磺酸盐5%,聚羧酸盐3%,拉开粉BX 5%,膨润土2%,白炭黑5%,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80%克菌丹·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9:80%克菌丹·三乙膦酸铝水分散粒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10%,三乙膦酸铝7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4%,烷基酚聚氧乙烯嘧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白炭黑3%,膨润土4%。将配方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80%克菌丹·三乙膦酸铝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50:50%克菌丹·三乙膦酸铝水分散粒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30%,三乙膦酸铝20%,木质素磺酸盐4%,聚羧酸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白炭黑16%,膨润土4%,尿素4%,淀粉14%。将配方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50%克菌丹·三乙膦酸铝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51:48%克菌丹·三乙膦酸铝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38%,三乙膦酸铝10%,聚羧酸盐3%、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苯磺酸4%、硅酮0.2%、丙三醇0.3%,硅酸镁铝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8%克菌丹·三乙膦酸铝悬浮剂。
实施例52:25%克菌丹·三乙膦酸铝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10%,三乙膦酸铝15%,聚羧酸盐5%、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苯磺酸5%、硅油0.1%、丙二醇0.4%,淀粉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5%克菌丹·三乙膦酸铝悬浮剂。
实施例53:40%克菌丹·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30%,烯酰吗啉10%,木质素磺酸盐3%,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十二烷基硫酸钠4%,白碳黑19%,硅藻土30%,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40%克菌丹·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54:75%克菌丹·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20%,烯酰吗啉5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5%,酯聚氧乙烯嘧3%,蚕沙5%,白碳黑2%,硅藻土10%,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75%克菌丹·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55:50%克菌丹·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45%,烯酰吗啉5%,烷基萘磺酸盐5%,聚羧酸盐3%,无患子粉5%,高岭土35%,凹凸棒土2%,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50%克菌丹·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56:80%克菌丹·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5%,烯酰吗啉75%,木质素磺酸盐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拉开粉BX 4%,白炭黑5%,硫酸铵3%。将配方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80%克菌丹·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57:70%克菌丹·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30%,烯酰吗啉4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5%,聚羧酸盐3%,皂角粉5%,轻质碳酸钙14%,硫酸铵3%。将配方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70%克菌丹·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58:20%克菌丹·烯酰吗啉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10%,烯酰吗啉10%,木质素磺酸盐4%、木质素磺酸钠3%、十二烷基苯磺酸4%、硅酮0.1%、丙二醇0.3%,硅酸镁铝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0%克菌丹·烯酰吗啉悬浮剂。
实施例59:40%克菌丹·烯酰吗啉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10%,烯酰吗啉3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聚羧酸盐3%、皂角粉4%、硅油0.1%、聚乙二醇0.3%,硅酸镁铝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0%克菌丹·烯酰吗啉悬浮剂。
实施例60:40%克菌丹·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30%,二氰蒽醌10%,木质素磺酸盐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3%,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碳黑23%,硅藻土24%,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40%克菌丹·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61:80%克菌丹·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15%,二氰蒽醌65%,聚羧酸盐5%,烷基萘磺酸盐5%,拉开粉BX 5%,高岭土5%,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80%克菌丹·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62:80%克菌丹·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55%,二氰蒽醌2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3%,十二烷基硫酸钠5%,高岭土9%,置于搅拌机中搅拌,经气流粉碎到500目即可制成80%克菌丹·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63:50%克菌丹·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5%,二氰蒽醌45%,木质素磺酸盐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拉开粉BX 5%,白炭黑5%,轻质碳酸钙13%,淀粉16%,硫酸铵3%。将配方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50%克菌丹·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4:65%克菌丹·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60%,二氰蒽醌5%,脂肪酸聚氧乙烯酯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无患子粉5%,硅藻土9%,凹凸棒土10%,硫酸铵3%。将配方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65%克菌丹·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5:40%克菌丹·二氰蒽醌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10%,二氰蒽醌30%,木质素磺酸盐4%、木质素磺酸钠3%、十二烷基苯磺酸4%、硅酮0.1%、丙二醇0.3%,硅酸镁铝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0%克菌丹·二氰蒽醌悬浮剂。
实施例66:24%克菌丹·二氰蒽醌悬浮剂的配置
取克菌丹10%,二氰蒽醌14%,烷基苯磺酸钙盐4%、脂肪胺聚氧乙烯嘧3%、润湿渗透剂F 4%、硅酮0.1%、丙三醇0.3%,硅酸镁铝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4%克菌丹·二氰蒽醌悬浮剂。
实施应用例三:有效活性成分A(克菌丹)与有效活性成分B,有效活性成分B选自:霜霉威(霜霉威盐酸盐)、氰霜唑、噁霜灵、霜脲氰中的一种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使用方法:每亩兑水40升,手动喷雾器施药,以药液喷湿全部茎叶欲滴未滴为度。
施药时间:试验分别于2010年9月3日、9月11日和9月18日喷药,共喷药3次。
调查时间:施药前基数调查(9月3日),9月25日进行末次药后调查。
调查方法:
每小区随机取四点调查,每点2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以每一片叶上病斑面积百分率来分级。
分级方法: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防治药剂:有效活性成分A克菌丹与霜霉威(霜霉威盐酸盐);
有效活性成分A克菌丹与氰霜唑;
有效活性成分A克菌丹与噁霜灵;
有效活性成分A克菌丹与霜脲氰;
以上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生产;
对照药剂:5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35%霜霉威水剂;100克/升氰霜唑悬浮剂;50%噁霜灵可湿性粉剂;50%霜脲氰可湿性粉剂。
目测试验药剂对黄瓜无药害发生。
表21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由表21可知克菌丹与霜霉威(霜霉威盐酸盐)、氰霜唑、噁霜灵复配组合物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单剂防效,体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对黄瓜安全,持效期长,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防效也增加。
实施应用例四:有效活性成分A克菌丹与有效活性成分B,选自:甲霜灵(精甲霜灵)、缬霉威或烯酰吗啉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药剂:有效活性成分A克菌丹与甲霜灵(精甲霜灵)复配;
有效活性成分A克菌丹与缬霉威复配;
有效活性成分A克菌丹与烯酰吗啉复配;
对照药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50%缬霉威可湿性粉剂。
使用方法:每亩兑水40升,手动喷雾器施药,以药液喷湿全部茎叶欲滴未滴为度。
施药时间:试验分别于2010年9月5日、9月12日和9月19日喷药,共喷药3次。
调查时间:施药前基数调查(9月5日),9月26日进行末次药后调查。
调查方法:
每小区随机取五点调查,每点2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以每一片叶上病斑面积百分率来分级。
分级方法: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目测试验药剂对黄瓜无药害发生。
表22防治黄瓜疫病药效试验
由表22可知克菌丹与霜脲氰、甲霜灵(精甲霜灵)、烯酰吗啉复配组合物对黄瓜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单剂防效,体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对黄瓜安全,持效期长,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防效也增加。
实施应用例五:有效活性成分A克菌丹与有效活性成分B三乙膦酸铝复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药剂:有效活性成分A克菌丹与三乙膦酸铝复配混合物。
对照药剂: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使用方法:每亩兑水40升,手动喷雾器施药,以药液喷湿全部茎叶欲滴未滴为度。
施药时间:试验分别于2010年9月1日、9月8日和9月15日喷药,共喷药3次。
调查时间:施药前基数调查(9月1日),9月22日进行末次药后调查。
调查方法:
每小区随机取五点调查,每点2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以每一片叶上病斑面积百分率来分级。
分级方法: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4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41%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目测试验药剂对黄瓜无药害发生。
表23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由表23可知克菌丹与三乙膦酸铝复配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单剂防效,体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对黄瓜安全,持效期长,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防效也增加。
实施应用例五:有效活性成分A克菌丹与有效活性成分B二氰蒽醌复配防治梨树黑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药剂:有效活性成分A克菌丹与有效活性成分B二氰蒽醌复配混合物。
对照药剂:50%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
使用方法:采用全株茎叶均匀喷雾法,喷液量以均匀喷湿叶片正反面,药液欲滴未滴为止,每公顷喷液量2000升(每株2升)。
施药时间:2010年5月8日第一次施药,5月19日第二次施药,5月30日第三次施药,连续施3次药。
调查时间:于第一次施药前5月8日进行基数调查,分别于5月19日、5月30日、6月10日各进行一次防效调查,共调查3次。
调查方法:每小区随机选择两株树进行药效调查,在每株树的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5点取样每点选取当年生枝条的20片叶进行调查。分别记录各小区的发病状况:
叶片病情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0%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40%;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41%~65%;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5%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目测试验药剂对梨树无药害发生。
表24防治梨树黑星病药效试验
由表24可知克菌丹与二氰蒽醌复配组合物对梨黑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单剂防效,体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对梨树安全,持效期长,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防效也增加。
实施应用例六:有效活性成分A克菌丹与有效活性成分B二氰蒽醌复配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药剂:有效活性成分A克菌丹与有效活性成分B二氰蒽醌复配混合物。
对照药剂:50%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
使用方法:采用全株茎叶均匀喷雾法,喷液量以均匀喷湿叶片正反面,药液欲滴未滴为止,每公顷喷液量2000升(每株2升)。
施药时间:2010年6月9日第一次施药,6月16日第二次施药,6月23日第三次施药,连续施3次药。
调查时间:于第一次施药前5月8日进行基数调查,分别于5月19日、5月30日、6月10日各进行一次防效调查,共调查3次。
调查方法:每小区随机选择两株香蕉进行药效调查,,每株香蕉从顶叶往下调查5片一13片叶(未打开心叶不计)。分别记录各小区的发病状况:
叶片病情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目测试验药剂对香蕉无药害发生。
表25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由表25可知克菌丹与二氰蒽醌复配组合物对香蕉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单剂防效,体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对香蕉安全,持效期长,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防效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