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0466B - 多载波操作中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传输 - Google Patents

多载波操作中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传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50466B
CN102150466B CN200980135396.8A CN200980135396A CN102150466B CN 102150466 B CN102150466 B CN 102150466B CN 200980135396 A CN200980135396 A CN 200980135396A CN 102150466 B CN102150466 B CN 1021504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carrier
uplink carrier
module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53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50466A (zh
Inventor
J·M·达姆尼亚诺维奇
J·蒙托霍
P·加尔
W·陈
S·Y·D·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50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0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50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0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有助于在具有多个载波的无线环境内选择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的系统和方法。对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的选择可以从一组可用上行链路载波中随机地选择。此外,可以基于哪个上行链路载波与锚载波成对来选择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此外,可以基于与用户设备(UE)相关的带宽来识别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也可以运用参考信号以便识别用以进行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

Description

多载波操作中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传输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8年9月12日提交的名称为“RANDOM ACCESS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096,602以及2009年5月4日提交的名称为“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TRANSMISSION IN MULTICARRIER OPERATION”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175,398的权益。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前述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下面的描述主要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在具有多个载波的环境中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传输。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地用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例如,经由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提供语音和/或数据。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可以向多个用户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共享资源(例如,带宽、发射功率...)的访问。例如,系统可以使用各种多址技术,比如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 
一般,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移动设备进行通信。每个移动设备可以通过在前向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多个基站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到移动设备的通信链路,而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移动设备到基站的通信链路。 
无线通信系统经常运用提供覆盖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基站。典型基站可以发送多个数据流用于广播、多播和/或单播服务,其中数据流可以是对移动设备而言具有单独接收兴趣的数据的流。这种基站的覆盖区域内的移动设备可以用于接收由复合流携带的一个、一个以上或者所有数据流。同样, 移动设备可以向基站或另一移动设备发送数据。 
在多载波无线环境内,在这种异构网络内有大量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载波。接入过程包括用户设备(UE)获得C-RNTI、建立上行链路(UL)同步、接收物理信道配置和/或获得RRC连接模式的信息。此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处理包括UE经由上行链路载波向基站发起PRACH消息,其中基站经由下行链路载波进行应答。然而,在多载波环境中,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可以与一个上行链路载波相关联。 
发明内容
下面给出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对这些实施例的基本理解。该概述不是对所有预期实施例的广泛概括,而是旨在既不指出所有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元素,也不限定任意或所有实施例的范围。其目的仅是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概念,来作为后面给出的更具体描述的前序。 
根据相关方面,一种方法有助于选择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该方法可以包括从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由用户设备(UE)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经由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随机接入。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从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由用户设备(UE)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并且经由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随机接入。此外,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的存储器。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选择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的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从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由用户设备(UE)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的模块。此外,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经由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随机接入的模块。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用于使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从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由UE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以及经由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随机接入。 
根据其它方面,一种方法有助于在无线环境中执行多载波随机接入。该方法可以包括经由上行链路载波接收与UE的随机接入相关的随机接入前导,其中所述上行链路载波是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的。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随机接入。 
根据其它方面,一种方法有助于在无线环境中执行多载波随机接入。该方法可以包括针对至少一个下行链路(DL)载波中的每一个定义一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参数。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经由上行链路载波接收与UE的随机接入相关的随机接入前导,其中所述上行链路载波是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的;以及基于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随机接入。此外,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的存储器。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针对至少一个下行链路(DL)载波中的每一个定义一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参数。此外,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的存储器。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在无线环境中执行多载波随机接入的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经由上行链路载波接收与UE的随机接入相关的随机接入前导的模块,其中所述上行链路载波是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的。此外,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基于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随机接入的模块。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在无线环境中执行多载波随机接入的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针对至少一个DL载波中的每一个定义一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参数的模块。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用于使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经由上行链路载波接收与UE的随机接入相关的随机接入前导,其中所述上行链路载波是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的;以及经由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随机接入。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 可读介质上存储有用于使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针对至少一个DL载波中的每一个定义一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参数。 
根据其它方面,一种方法有助于识别下行链路载波。该方法可以包括定义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针对的下行链路载波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时间偏移。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当经由上行链路传送消息时运用所述一个或多个时间偏移。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所接收的时间偏移来识别所述下行链路载波。 
为了实现前述及相关目标,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下文中充分描述的并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指出的特征。以下描述和附图具体阐述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仅指出了可以运用各种实施例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小部分,并且所描述的实施例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及其等价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文阐述的各个方面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图。 
图2是在无线通信环境内运用的示例通信装置的示图。 
图3是有助于从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选择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的示例无线通信系统的示图。 
图4是在具有多个载波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设计的示图。 
图5是在具有多个载波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设计的示图。 
图6是在具有多个载波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设计的示图 
图7是在具有两个或更多载波的环境中执行的随机接入的示图。 
图8是与根据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随机接入相关的资源清除的示图。 
图9是能够基于导频或LRP信号在随机接入期间重定向用户设备的系统的示图。 
图10是有助于选择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的示例方法的示图。 
图11是有助于在无线环境中执行多载波随机接入的示例方法的示图。 
图12是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每个载波分配标识(ID)的示例移动设备的示图。 
图13是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基于所分配的标识(ID)来传送每个载波的控制信息的示例系统的示图。 
图14是可以结合本文描述的各种系统和方法运用的示例无线网络环境的示图。 
图15是有助于识别将要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的示例系统的示图。 
图16是在无线环境中执行多载波随机接入的示例系统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各种实施例,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的元件。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的目的,给出了大量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显而易见,这些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在其它实例中,以方框图形式示出了公知结构和设备以便有助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模块”、“载波”、“系统”等旨在指代计算机相关实体,该计算机相关实体可以是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者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局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过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码、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举例而言,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以及该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驻留在过程和/或执行线程内,并且部件可以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以从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执行,其中这些介质上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部件可以通过本地和/或远程处理方式来进行通信,比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信号(例如,来自一个部件的数据通过信号方式与本地系统中、分布式系统中和/或具有其它系统的网络比如因特网上的另一部件进行交互)。 
这里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以及其它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经常可以互换使用。C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CDMA 的其它变体。CDMA2000包括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演进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即将出现的UMTS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运用OFDMA而在上行链路上运用SC-FDMA。 
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利用单载波调制和频域均衡。SC-FDMA具有与OFDMA系统相似的性能和基本相同的整体复杂度。SC-FDMA信号由于其固有的单载波结构而具有更低的峰均功率比(PAPR)。例如,可以在上行链路通信中使用SC-FDMA,其中更低的PAPR在发送功率效率方面很有利于接入终端。因而,SC-FDMA可以实施为3GPP长期演进(LTE)或者演进UTRA中的上行链路多址方案。 
此外,本文结合移动设备描述了各个实施例。移动设备也可以称为系统、用户单元、用户台、移动台、移动装置、远程台、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用户装置或用户设备(UE)。移动设备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此外,本文结合基站描述了各个实施例。基站可以用于与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并且也可以称为接入点、节点B或一些其它术语。 
此外,这里描述的各种方面或者特征可以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实施为方法、装置或者制造产品。如这里所用术语“制造产品”旨在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设备、载体或者介质中获得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等)、智能卡和闪存设备(例如,EPROM、卡、棒、钥匙性驱动等)。此外,这里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以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者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携带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现在参照图1,根据这里给出的各个实施例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包括基站102,其可以包括多个天线组。例如,一个天线组可以包括天线104和106,另一组可以包括天线108和110,以及另外一组可以包括天线112和114。为每个天线组示出了两个天线;然而,可以为每组利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基站102还可以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其分别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天线等)。 
基站102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例如移动设备116和移动设备122)进行通信;然而,应当注意,基站102能够与类似于移动设备116和122的基本上任意数目的移动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移动设备116和122可以是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系统100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适当设备。如图所示,移动设备116与天线112和114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18向移动设备116发送信息并且通过反向链路120从移动设备116接收信息。此外,移动设备122与天线104和106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通过前向链路124向移动设备122发送信息并且通过反向链路126从移动设备122接收信息。例如,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可以利用与反向链路120所使用的不同的频带,并且前向链路124可以运用与反向链路126所运用的不同的频带。此外,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以利用公共的频带,并且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以利用公共的频带。 
每组天线和/或指定每组天线进行通信的区域可以称为基站102的扇区。例如,天线组可以用于与基站102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在前向链路118和124上的通信中,基站102的发射天线可以利用波束成形来改善用于移动设备116和122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此外,当基站102利用波束成形来向随机分布在相关覆盖区域中的移动设备116和122进行发送时,相比基站通过单个天线向其所有移动设备进行发送而言,相邻小区中的移动设备可以受到更小的干扰。 
基站102(和/或基站102的每个扇区)可以运用一个或多个多址技术 (例如,CDMA、TDMA、FDMA、OFDMA、...)。例如,基站102可以利用特定技术用于在相应的带宽上与移动设备(例如,移动设备116和122)进行通信。此外,如果基站102运用一个以上的技术,则每个技术可以与各自的带宽相关联。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包括下列技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增强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宽带码分多址(W-CDMA)、cdmaOne(IS-95)、CDMA2000、演进数据优化(EV-DO)、超移动宽带(UMB)、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WiMAX)、MediaFLO、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数字视频广播-手持(DVB-H)等。应当认识到,提供了前述技术列表来作为例子,并且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不局限于此;而且,基本上任何无线通信技术均旨在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基站102能够以第一技术运用第一带宽。此外,基站102可以在第二带宽上发送与第一技术对应的导频。根据示图,第二带宽可以由基站102和/或任何不同基站(未示出)用于通信,其中该通信利用任何第二技术。此外,导频可以(例如,向经由第二技术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指示存在第一技术。例如,导频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比特来携带与存在第一技术有关的信息。此外,在导频中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例如利用第一技术的扇区的扇区ID、指示第一频率带宽的载波索引等。 
根据另一例子,导频可以是信标(和/或信标序列)。信标可以是OFDM符号,其中在一个子载波或几个子载波(例如,少数子载波)上发送大部分功率。因此,信标提供了能够被移动设备观测到的强峰值,同时干扰小部分带宽上的数据(例如,带宽的其余部分不会受信标的影响)。根据该例子,第一扇区可以在第一带宽上经由CDMA进行通信,并且第二扇区可以在第二带宽上经由OFDM进行通信。因此,第一扇区可以通过在第二带宽上发送OFDM信标(或OFDM信标序列)来(例如,向在第二带宽上利用OFDM进行操作的移动设备)表明在第一带宽上的CDMA可用性。 
本主题系统和/或方法使UE能够在包括多个载波的无线环境中进行随机接入。具体而言,可以随机地选择上行链路载波以便与基站进行随机接入。此外,UE可以在上行链路载波上实现随机接入,其中该上行链路载波与在多个多载波中定义的锚载波(anchor carrier)成对。本主题发明还可以 使UE能够聚集导频信号(例如,参考信号),其中基站或小区可以基于这些导频信号来重定向用户设备。此外,可以对随机接入前导运用时间偏移以便识别下行链路载波。此外,可以针对特定下行链路载波定义一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参数,以便使基站能够确定与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相对应的下行链路载波。 
参照图2,示出了在无线通信环境内运用的通信装置200。通信装置200可以是基站或其一部分、移动设备或其一部分、或者接收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发送的数据的基本上任何通信装置。在通信系统中,通信装置200运用下面描述的部件以在多载波无线环境内在上行链路载波上进行随机接入。 
通信装置200可以包括选择模块202,其可以确定在哪个上行链路载波上进行随机接入。选择模块202可以识别锚载波和相应的成对上行链路载波(例如,与识别的锚载波相关联的上行链路载波)。此外,选择模块202可以在多载波无线环境内随机地从两个或更多上行链路载波中选择上行链路载波。 
通信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导频模块204,其可以在特定载波(例如,识别的锚载波)上测量来自不同小区的可检测低重用前导(LRP)或导频信号(例如,参考信号)。基于传送的这种导频信号或LRP,可以将通信装置200重定向到不同小区。 
通信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定义模块206,其可以在多载波无线环境内针对每个下行链路载波定义一组随机接入信道(RACH)参数。基于所定义的这一组RACH参数,可以识别下行链路载波。例如,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可以与下行链路载波成对,其中,这一组RACH参数可以标识下行链路载波。 
此外,尽管没有示出,但是应当认识到,通信装置200可以包括存储器,其保存与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由UE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经由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随机接入等相关的指令。此外,通信装置200可以包括处理器,其中可以结合执行指令(例如,在存储器内保存的指令、从不同源获得的指令、...)来利用该处理器。 
此外,尽管没有示出,但是应当认识到,通信装置200可以包括存储器,其保存与以下操作相关的指令:经由上行链路载波接收与UE的随机接 入相关的随机接入前导,其中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上行链路载波;经由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随机接入等。此外,通信装置200可以包括处理器,其中可以结合执行指令(例如,在存储器内保存的指令、从不同源获得的指令、...)来利用该处理器。 
现在参照图3,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300,其可以为用户设备提供与多个载波相关的控制信息的标识。系统300包括基站302,其与用户设备304(和/或任意数目的不同用户设备(未示出))进行通信。此外,系统300可以是MIMO系统。另外,系统300可以运行在OFDMA无线网络、3GPPLTE无线网络等中。此外,在一个例子中,下面在基站302中示出并描述的部件和功能也可以出现在用户设备304中,反之亦然;为易于说明,所描绘的配置不包括这些部件。基站302(例如,演进节点B、eNode B、eNB)可以发送和/或接收信息、信号、数据、指令、命令、比特、符号等。应当认识到,术语eNB也可以称为基站、接入点、节点B或一些其它术语。基站302可以经由前向链路(下行链路)和/或反向链路(上行链路)与UE 304进行通信。UE 304可以发送和/或接收信息、信号、数据、指令、命令、比特、符号等。此外,尽管没有进行描绘,但是系统300可以包括与基站302相似的任意数目的不同基站和/或与UE 304相似的任意数目的不同UE。根据示例,系统300可以是基于长期演进-增强(LTE-A)的系统;然而,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不局限于此。 
基站302包括下行链路识别模块306,其可以估计与载波相关联的下行链路载波,以便识别与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成对的下行链路载波。具体而言,下行链路识别模块306可以估计一组RACH参数,其中可以定义该组RACH参数以与特定下行链路载波相关。因此,用户设备304可以在所选上行链路载波上进行随机接入,并且基站302可以基于所定义的RACH参数来确定相对应的下行链路载波。应当认识到,可以利用时间偏移以便识别下行链路载波。基站302还可以包括干扰清除模块308,其可以清除干扰。换而言之,干扰清除模块308可以保证用于接入的资源是经过干扰清除的。 
用户设备304可以包括选择模块310,其可以选择上行链路载波以与基站302实现随机接入。选择模块310可以识别锚载波和相应的上行链路载 波以便进行随机接入。在另一例子中,选择模块310可以随机地从支持PRACH的多载波组中选择上行链路载波。 
用户设备304还可以包括随机接入(RA)模块312,其可以进行随机接入。例如,随机接入模块312可以使用户设备304能够传送随机接入前导、从基站302接收随机接入响应、与基站302传送调度的传输、以及从基站302接收竞争解决。 
用户设备304还可以包括导频模块314,其可以聚集和/或收集来自可检测小区的导频信号(例如,参考信号)和/或低重用前导(LRP)。导频模块314可以将这些测量传送到基站302,其中基站可以确定是否将用户设备304重定向到不同小区。 
用户设备304还可以包括定义模块316,其可以保证多载波系统内的每个下行链路载波对应于特定一组RACH参数。因此,可以对检测到的一组RACH参数进行检测,从而在基站302处识别下行链路载波。 
系统300可以支持与LTE-A相关的用于随机接入的多载波操作。例如,在系统300中,多个DL载波可以与一个上行链路(UL)载波相关联。相比而言,对于与LTE版本8相关联的传统方式,每个PRACH(例如,每个UL载波)可以与一个DL载波相关联。 
根据一个例子,对于基于竞争的PRACH而言,UE 304可以通过利用特定UL载波在上行链路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例如,消息1、随机接入前导、随机接入探测、随机接入序列、...)来发起PRACH。基站302可以利用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例如,消息2、...)来对接收到消息1进行响应。然而,因为多个DL载波可能关联于与LTE-A多载波操作相关的一个UL载波,所以传统方式可以包括使用与用于消息1的一个UL载波相关联的所有DL载波来从基站302发送消息2,因为基站302可能不知道消息2的目标UE。前述例子可能导致低效利用下行链路资源。 
相比而言,系统300可以增强与LTE-A多载波操作相关联的效率。UE304可以从一组可能的时间偏移中识别当在上行链路上发送消息1时利用的特定时间偏移。此外,UE 304可以利用所选择的特定时间偏移来在上行链路上发送随机接入消息(例如,消息1、...)。 
基站302可以识别与从UE 304接收的消息1相关联的特定时间偏移。 此外,基站302可以从一组潜在DL载波中识别与消息1的特定时间偏移相对应的DL载波(例如,DL载波1、...)。此后,基站302可以利用从该组潜在DL载波中识别的DL载波(例如,DL载波1、...)来在下行链路上发送消息2。根据另一示例,潜在DL载波的子集可以对应于基站302识别的偏移;此外,基站302可以使用DL载波的该子集来发送消息2。 
在系统300中利用的每个DL载波可以与特定时间偏移相关联。典型地,可以由高层来为PRACH配置传输机会的周期和偏移。在LTE版本8中,可以对PRACH进行配置以便在无线帧的任意子帧(例如,周期=1ms、...)中进行发送。根据另一例子,可以将PRACH配置为周期等于2ms;因此,PRACH传输可以发生在子帧0、2、4、6和8中(例如,假设无线帧周期为10ms、...)。 
系统300可以运用DL载波特定偏移,其可以在随机接入之前对基站302和UE 304是已知的。例如,每个DL载波特定偏移可以对应于一个给定DL载波;然而,应当认识到,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广播(例如,由基站302利用系统信息、...)DL载波特定偏移。通过另一例子,DL载波特定偏移可以预定义、动态地确定等等。根据另一例子,可以将DL载波特定偏移保存在存储器(例如,基站302和/或UE 304的存储器、...)中。 
为了区分PRACH对应的不同DL载波,UE 304可以选择在经由上行链路发送消息1时利用的DL载波特定偏移。例如,可以将PRACH配置为周期等于1ms。根据该例子,如果有两个可能的DL载波,可以定义所述可能的DL载波中的一个(例如,DL载波1、...)以对应于偶数子帧,并且可以定义所述可能的DL载波中的其它载波(例如,DL载波2、...)以对应于奇数子帧。然而,应当认识到,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不局限于DL载波和偏移之间的前述关系。例如,预期这种划分不需要是正交的。 
因此,假设有5个DL载波;取代使所述5个DL载波中的每一个关联于PRACH机会的1/5,可以针对每个DL载波运用PRACH机会的2/5(例如,偏移可以对应于一个以上的DL载波、...)。因此,在周期为1ms的情况下,每个DL载波能够以10ms为周期与4个偏移相关联,这样可以实现DL开销和PRACH延迟之间的权衡。 
此外,尽管没有示出,但是应当认识到,基站302可以包括存储器,其保存与以下操作相关的指令:从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由UE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经由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随机接入等。此外,通信装置200可以包括处理器,其中可以结合执行指令(例如,在存储器内保存的指令、从不同源获得的指令、...)来利用该处理器。 
此外,尽管没有示出,但是应当认识到,基站302可以包括存储器,其保存与以下操作相关的指令:经由上行链路载波接收与UE的随机接入相关的随机接入前导,其中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该上行链路载波;经由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随机接入等。此外,通信装置200可以包括处理器,其中可以结合执行指令(例如,在存储器内保存的指令、从不同源获得的指令、...)来利用该处理器。 
现在参照图4,一种示例无线通信系统400可以提供对每个载波的标识(ID)分配。图4示出了可以用于多载波操作的随机接入400的设计。在该设计中,每个下行链路载波与相应的上行链路载波成对。由UE选择用于随机接入的小区可以具有上行链路锚载波,其与该小区的下行链路锚载波成对。上行链路锚载波可以支持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以适应可能接入该系统的大量UE。这在多段操作中是尤其重要的。UE可以在上行链路锚载波上支持的PRACH中的一个上进行随机接入。如果UE驻留在特定下行链路载波上,则UE可以在成对的上行链路载波上进行随机接入。应当认识到,UE驻留在该UE同步到的下行链路载波上,并且接收一部分系统信息。 
图5示出了可以用于多载波操作的随机接入500的另一设计。在该设计中,UE可以从支持PRACH的一组上行链路载波中随机地选择上行链路载波。如果UE驻留在小区中的特定下行链路载波上,则UE仍可以在该小区的任何上行链路载波上进行随机接入。应当认识到,UE驻留在该UE同步到的下行链路载波上并且接收一部分系统信息。UE可以在所选上行链路载波上支持的PRACH上进行随机接入。UE可以在与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成对的下行链路载波上等待随机接入响应。 
图6示出了可以用于多段操作的随机接入600的设计。在该例子中,为小区分配下行链路载波1和上行链路载波1。该小区在上行链路载波的不 同部分上支持三个PRACH 1、2和3。UE1仅可以“看到”全部带宽的一部分,并且仅可以在PRACH 2上进行随机接入。UE 2和3可以具有更大的带宽容量,并且可以在这三个PRACH中的任意PRACH上进行随机接入。 
如果支持多址方案(例如,在图4和5中示出的方案),则系统信息可以包括标记,其可以指示使用哪个方案用于随机接入。如果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可用于所选择的小区,则UE可以首先尝试在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上进行随机接入,并且此后如果第一次尝试未成功,则可以尝试在同一小区的另一上行链路载波上进行随机接入。 
图7示出了与3GPP版本8后向兼容的随机接入过程700的设计。UE可以在PRACH上发送包括签名序列的随机接入前导(步骤1)。UE可以在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上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步骤2)。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包括定时对准信息、初始上行链路准许、临时C-RNTI分配等。UE可以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上发送第一调度的上行链路传输(步骤3)。如果UE正在执行初始接入,则第一上行链路传输可以包括具有建立原因的RRC连接请求、SAE临时移动站标识符(S-TMSI)或随机ID等。在多个UE在同一时间在同一PRACH上向小区发送同一随机接入前导的情况下,可以在DL-SCH上发送用于竞争解决的信息(步骤4)。也可以执行RRC连接建立和物理层(PHY)信道配置。在步骤1到步骤4中发送的消息也可以分别称为消息1到消息4。 
如果UE同步到所选小区,其中该所选小区是下行链路上的最佳小区,则该小区可以在载波资源上发送消息2和4,其中该载波资源可能或者可能没有清除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然而,由于不同类型小区(例如,宏小区和微微小区)的发送功率电平中可能的差异,具有最佳下行链路的小区可能不具有针对该UE的最佳上行链路。因此,可以在所选小区的上行链路资源上静态地清除干扰,以便确保将消息3可靠地传输到该小区。 
UE可以执行到所选小区的随机接入,该所选小区不具有最佳路径损耗(PL)并且可能对向该小区进行接入/发送的其它UE造成显著的干扰。因此,对将会经受显著干扰的小区而言,清除资源并且不使用这些资源会是有益的。 
因为消息3(第一调度的上行链路传输)可能干扰其它小区(例如, UE具有最佳路径损耗的小区)中的上行链路数据,所以UE可以在经过干扰清除的资源上发送该消息。然而,如果小区具有相同PRACH配置,则UE可以在没有清除干扰的情况下在PRACH上发送消息1(随机接入前导)。PRACH配置可以与用于发送消息1的特定资源相关联,其中该特定资源可以称为接入资源。如果对相邻小区使用相同PRACH配置,则由于PRACH的大的处理增益和使用PRACH的小的概率而可以不需要进行干扰清除。对于宏小区的覆盖区域内的微微小区而言,具有相同的PRACH配置可能是有益的(例如,配置了PRACH,并且如果由MAC层触发,则将传输随机接入前导限制于某个时间和频率资源)。 
可以期望清除用于PRACH的接入资源。经过清除的接入资源在时间上可以是偶发的,并且相比规则配置的接入资源而言可以具有更低的周期。在不同小区之间的不同时间偏移和/或不同非重叠PRACH配置可以帮助防止接入资源冲突并且能够进行清除。 
图8示出了用于随机接入的资源清除的设计800。在图8中示出的例子中,PRACH配置A包括子帧4、7等中的接入资源,其可能没有清除来自相邻小区的资源。PRACH配置B包括子帧5、8等中的接入资源,其可能没有清除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子帧1和2可以包括经过清除的接入资源,其可以清除了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可以经由系统信息将经过清除和/或未经过清除的接入资源传送到UE或以其它方式来提供。 
从UE的角度而言,接入不是最佳下行链路小区的小区的过程可以与接入最佳下行链路小区的过程相同。该系统可以保证用于接入的资源是经过干扰清除的。如果所选的小区是具有最佳路径损耗的小区,则消息2和4可以在经过干扰清除的资源上发送。此外,如果具有CSG的小区也使用同一上行链路载波,则可以在经过清除的接入资源上发送用于消息1和3的接入资源。 
为了能够动态地清除接入资源,UE能够与该UE不能接入的CSG小区进行通信,以便清除接入资源。UE可以在CSG小区的覆盖区域内,并且甚至可以是对该小区的主要干扰,但是可能由于CSG而不能接入该小区。UE可能根本不与CSG小区进行通信,以便清除资源以允许UE接入另一小区。 
例如,如在图7中所示,可能由于若干原因而期望使用与3GPP版本8后向兼容的随机接入过程。首先,可以不需要改变随机接入过程。其次,静态清除的接入资源可能是小的。对于多载波配置,至少一个载波可以兼容版本8,并且可以容易地支持随机接入过程。 
图9示出了支持后向兼容以及用于负载平衡/范围扩展的重定向的随机接入过程的设计。UE可能期望在开机时执行初始接入或在RRC空闲模式中接入到驻留的小区。UE可能已经同步到并且选择了最佳下行链路小区(或者可能驻留在最佳下行链路小区中)。应当认识到,UE的驻留过程涉及UE驻留在该UE同步到并接收一部分系统信息的下行链路载波上。一旦UE准备进行随机接入,UE可以例如在一个载波(例如,每个小区的锚载波)上测量来自不同小区的可检测低重用前导(LRP)。LRP可以是在经过干扰清除的资源上发送的参考信号或导频,并且可以由UE用于估计下行链路信道和路径损耗。 
UE可以向所选择的小区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步骤1),并且可以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步骤2)。UE可以在消息3中报告可检测小区的LRP测量(步骤3)。 
基于小区的负载和LRP测量,可以将UE重定向到新的小区。然后,所选择的小区可以向UE发送重定向消息(步骤4)。重定向消息可以标识新的小区,并且还可以包括该小区的系统信息,这样可以避免需要静态地清除用于从新的小区发送系统信息的下行链路资源上的干扰。可以修改消息3和4的内容以支持用于负载平衡/范围扩展的重定向。 
UE可以在RRC连接模式中与服务小区进行通信,并且可以重定向以便为了负载平衡/范围扩展的目的而接入新的小区。服务小区可以向UE发送重配置消息以定向该UE,从而在特定载波上接入到新的小区。可以基于小区负载和从UE报告的LRP测量来决定重定向和/或特定载波。重配置消息可以包括用于接入新的小区的系统信息。这可以允许UE跳过从新的小区读取系统信息。新的小区不必提供用以向UE发送系统信息的经过干扰清除的资源。 
在另一方面,可以将随机接入过程定义为不与3GPP版本8后向兼容。UE可以工作在RRC空闲模式或RRC连接模式中。UE可以根据其工作模 式而以不同方式进行随机接入。 
在RRC空闲模式中,UE可以根据UE做出的决策来自由地接入小区(例如,基于UE的移动性)。当UE准备接入小区时(例如,如果UE有数据要发送),UE可以基于LRP测量和小区负载来选择小区和载波。UE可以同步到候选小区并从候选小区获得系统信息。对于范围扩展小区而言,可以对用于同步和系统信息的资源清除干扰,例如,利用静态资源清除。UE可以监视其它小区的LRP。UE可以针对每个小区监视一个载波(例如,锚载波)上的LRP,假设这些载波在频谱中足够近。每个小区可以通告其负载,例如,资源划分和UE数目。可以为每个载波提供负载信息,并且可以在经过干扰清除的资源上广播负载信息。可以在小区的锚载波上或者单独在每个载波上发送负载信息。根据如何发送负载信息,UE可以仅在锚载波上或者在每个载波上监视负载信息。 
UE可以基于特定算法来选择用于接入的小区和载波。在一个设计中,UE可以基于单独对每个小区和每个载波进行处理的算法来做出决策。在另一设计中,可以联合处理每个小区的所有载波以获得该小区的度量。UE可以基于不同候选小区的度量来对这些不同候选小区进行比较,并且选择小区和载波。对于这两种设计,UE可以进行对所选择的小区和载波的随机接入。 
在RRC连接模式中,可以由网络(对于基于网络的移动性)或者UE(对于基于UE的移动性)来做出可以在特定载波上进行到另一小区的随机接入的决策。基于UE的移动性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如下所述。UE可以同步到候选小区并且从候选小区获得系统信息。对于范围扩展小区而言,可以对用于同步和系统信息的资源清除干扰,例如,利用静态资源清除。UE可以监视并报告在某个阈值以上的所有小区的LRP测量。UE可以针对每个小区监视一个载波(例如,锚载波)上的LRP,假设这些载波在频谱中足够近。UE可以仅向当前服务小区发送报告,其中该当前服务小区可以经由回程来与其它小区共享这些报告。可以基于来自该UE以及其它UE的LRP报告来进行小区和载波之间的资源划分。该资源划分可以基于特定算法,并且可以利用回程协调来在一组小区之间进行资源划分。 
每个小区可以发送负载信息,其可以传送资源划分、UE数目等。可以 为每个载波提供负载信息,并且可以在经过干扰清除的资源上经由广播或单播消息来发送该负载信息。可以在小区的锚载波上或者单独在每个载波上发送负载信息。根据如何发送负载信息,UE可以仅在锚载波上或者在每个载波上监视负载信息。UE可以基于特定算法来选择用于接入的小区和载波。然后,UE可以进行对所选择的小区和载波的随机接入。 
基于网络的移动性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如下所述。UE可以定期地监视并报告不同小区的LRP测量。UE可以针对每个小区报告一个载波(例如,锚载波)的LRP测量,假设这些载波在频谱中足够近。UE可以仅向服务小区发送报告,其中该服务小区可以经由回程来与其它小区共享这些报告。可以基于来自该UE以及其它UE的LRP报告来进行小区和载波之间的资源划分。可以基于特定算法并且利用通过回程在一组小区之间的协调来为UE选择小区和载波。服务小区可以向UE发送包含所选小区和载波的重配置消息。然后,UE可以进行对所选择的小区和载波的随机接入。 
参照图10-11,示出了关于在多载波环境内运用随机接入的方法。虽然,出于简化说明的目的,将这些方法示出并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应该明白和理解,这些方法并不限于这些动作的顺序,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动作可以按不同的顺序发生和/或与本文示出并描述的其它动作同时发生。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并理解,方法可以替换地表示为例如在状态图中的一系列相关状态或事件。另外,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实现一种方法并不要求所有示出的动作。 
参照图10,示出了有助于识别与跨载波操作相关的控制信息的方法1000。在参考标号1002处,可以从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由UE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在参考标号1004处,可以经由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来进行随机接入。 
现在参照图11,方法1100有助于向UE传送两个或更多载波的控制信息以用于跨载波操作。在参考标号1102处,可以经由上行链路载波接收与UE的随机接入相关的随机接入前导,其中该上行链路载波是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之中确定的。在参考标号1104处,可以经由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来进行随机接入。 
图12是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每个载波分配标识(ID)的移动设 备1200的示图。移动设备1200包括接收机1202,该接收机例如从接收天线(未示出)接收信号、对接收的信号执行典型动作(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等)以及将经过调节的信号数字化以获得采样。接收机1202可以包括解调器1204,该解调器可以对接收的符号进行解调并且将其提供给处理器1206用于信道估计。处理器1206可以是专用于分析接收机1202接收的信息和/或生成用于由发射机1212发送的信息的处理器、控制移动设备120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处理器和/或既分析接收机1202接收的信息、生成用于由发射机1212发送的信息又控制移动设备120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处理器。 
移动设备1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208,该存储器操作性地耦合到处理器1206并且可以存储待发送的数据、已接收的数据、与可用信道相关的信息、与经过分析的信号和/或干扰强度相关联的数据、与分配的信道、功率、速率等相关的信息以及用于估计信道和经由该信道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适当信息。存储器1208还可以存储与估计和/或利用信道相关联的协议和/或算法(例如,基于性能的、基于容量的等)。 
应当认识到,这里描述的数据存储单元(例如,存储器1208)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这两者。举例而言而非限制性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或者闪速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其可以作为外部缓存存储器。举例而言而非限制性的,RAM可以具有许多形式,例如同步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DRAM(SLDRAM)以及直接存储器总线RAM(DRRAM)。本主题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1208旨在包括而不局限于这些和任何其它适当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1206还可以操作性地耦合到选择模块1210和/或导频模块1212。选择模块1210可以确定移动设备1200在哪个上行链路载波中进行随机接入。选择模块1210可以随机选择上行链路载波和/或识别锚载波和相对应的(例如,成对的)上行链路载波。导频模块1212可以收集来自可检 测小区的导频信号和/或LRP,以便增强从基站的重定向。此外,尽管没有示出,移动设备1200可以针对每个下行链路载波定义一组RACH参数,以便使基站能够识别与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相关的下行链路载波。 
移动设备1200还包括调制器1210和发射机1216,其分别对信号进行调制并发送到例如基站、另一移动设备等。虽然被描绘为与处理器606分离,但是应当认识到,选择模块1210、导频模块1212、解调器1204和/或调制器1214可以是处理器1206或者多个处理器(未示出)的一部分。 
图13是在如前所述的无线通信环境中有助于基于所分配的标识(ID)来传送每个载波的控制信息的系统1300的示图。系统1300包括基站1302(例如,接入点、...),该基站具有通过多个接收天线1306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1304接收信号的接收机1310以及通过发送天线1308向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1304进行发送的发射机1324。接收机1310可以从接收天线1306接收信息并且操作性地关联于解调器1312,其中该解调器对接收的信息进行解调。经过解调的符号由处理器1314分析,该处理器可以类似于上文参照图12描述的处理器并且耦合到存储器1316,该存储器存储与估计信号(例如,导频)强度和/或干扰强度相关的信息、将要发送到或者从移动设备1304(或不同基站(未示出))接收的数据和/或与执行这里阐述的各种动作和功能有关的任何其它适当信息。 
处理器1314还耦合到DL识别模块1318和/或干扰模块1320。DL识别模块1318可以估计时间偏移和/或一组RACH参数,以便确定与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对应的下行链路载波。干扰模块1320可以清除用于接入的资源上的干扰。此外,干扰模块1320可以估计来自检测到的小区的所接收导频信号和/或LRP,并且确定是否将UE重定向到不同小区。此外,尽管被描绘为与处理器1314分离,但是应当认识到,DL识别模块1318、干扰模块1320、解调器1312和/或调制器1322可以是处理器1314或多个处理器(未示出)的一部分。 
图14示出了示例无线通信系统1400。为简明起见,无线通信系统1400描绘了一个基站1410和一个移动设备1450。然而,应当认识到系统1400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基站和/或一个以上的移动设备,其中附加的基站和/或移动设备可以与下面描述的示例基站1410和移动设备1450基本相似或 不同。此外,应当认识到,基站1410和/或移动设备1450可以运用这里描述的系统(图1-9和12-13)和/或方法(图10-11)以助于在基站1410和移动设备145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在基站1410处,将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1412提供到发送(TX)数据处理器1414。根据一个实例,每个数据流可以在各自的天线上发送。TX数据处理器1414可以基于为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来对该业务数据流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织以提供已编码数据。 
可以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将每个数据流的已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进行复用。此外或可替换地,导频符号可以是经过频分复用的(FDM)、经过时分复用的(TDM)、或者经过码分复用的(CDM)。导频数据通常是按照已知方式进行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并且可以在移动设备1450处用于估计信道响应。可以基于为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M进制相移键控(M-PSK)、M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QAM)等)对该数据流的经过复用的导频和已编码数据进行调制以提供调制符号。每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可以通过由处理器1430执行或提供的指令来确定。 
可以将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到TX MIMO处理器1420,其可以进一步处理调制符号(例如,针对OFDM)。TX MIMO处理器1420随后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到NT个发射机(TMTR)1422a到1422t。在各个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1420将波束成形加权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并且应用于发送该符号的天线。 
每个发射机1422接收并处理各自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且进一步对模拟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以提供适于在MIMO信道上传输的已调制信号。此外,从NT个天线1424a到1424t分别发送来自发射机1422a到1422t的NT个已调制信号。 
在移动设备1450处,通过NR个天线1452a到1452r接收所发送的已调制信号,并且将来自每个天线1452的接收信号提供到各自的接收机(RCVR)1454a到1454r。每个接收机1454对各自的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对已调节信号进行数字化以提供采样,以及进一步处理采样以提供相应的“已接收”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1460可以基于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来接收并处理来自NR个接收机1454的NR个已接收符号流,以提供NT个“已检测”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1460可以对每个已检测符号流进行解调、解交织以及解码,以恢复该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1460进行的处理与由基站1410处的TX MIMO处理器1420和TX数据处理器1414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1470可以定期地确定如上所述利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此外,处理器1470可以构成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与通信链路和/或所接收数据流相关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可以由TX数据处理器1438进行处理,由调制器1480进行调制,由发射机1454a到1454r进行调节,以及被发送回基站1410,其中TX数据处理器1438也从数据源1436接收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 
在基站1410处,来自移动设备1450的已调制信号由天线1424接收,由接收机1422进行调节,由解调器1440进行解调,以及由RX数据处理器1442进行处理以提取出移动设备1450发送的反向链路消息。此外,处理器1430可以对所提取的消息进行处理以确定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用于确定波束成形加权。 
处理器1430和1470可以分别引导(例如,控制、协调、管理等)在基站1410和移动设备1450处的操作。各个处理器1430和1470可以与存储器1432和1472相关联,其中存储器1432和1472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处理器1430和1470还可以执行计算以分别导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率和脉冲响应估计。 
应当理解,这里描述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或其任意组合中。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下列电子单元内: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设计用于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 
当各个方面实现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代码、程序代码或程序段中时,可以将它们存储在例如存储部件的机器可读介质中。代码段可以表示过程、函数、子程序、程序、例程、子例程、模块、软件包、类、或者 指令、数据结构或编程语句的任意组合。通过传送和/或接收信息、数据、实参、形参或存储器内容,可以将代码段耦合到另一代码段或硬件电路。可以使用包括内存共享、消息传送、令牌传送、网络传输等的任何适当方式来传送、转发或发送信息、实参、形参、数据等。 
对于软件实现,这里描述的技术可以利用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且由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器单元可以实现在处理器内部或处理器外部,其中在实现在处理器外部的情况中,该存储器单元可以经由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方式通信性耦合到处理器。 
参照图15,示出了识别上行链路载波以便进行随机接入的系统1500。例如,系统1000可以至少部分地位于基站、移动设备等内。应当理解,将系统1500表示为包括功能块,这些功能块可以是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的功能块。系统1500包括可以协同动作的电子部件的逻辑组1502。例如,逻辑组1502可以包括用于从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由UE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的电子部件1504。另外,逻辑组1502可以包括用于经由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随机接入的电子部件1506。此外,系统1500可以包括存储器1508,其保存用于执行与电子部件1504和1506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尽管被示出为在存储器1508外部,但是应当理解电子部件1504和1506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部件可以存在于存储器1508内。 
参照图16,示出了在多址无线环境中进行随机接入的系统1600。例如,系统1600可以位于基站、移动设备等内。如图所示,系统1600包括功能块,其可以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系统1600包括有助于在多址无线环境中进行随机接入的电子部件的逻辑组1602。逻辑组1602可以包括用于经由上行链路载波接收与UE的随机接入相关的随机接入前导的电子部件1604,其中该上行链路载波是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的。此外,逻辑组1602可以包括用于经由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随机接入的电子部件1606。此外,系统1600可以包括存储器1608,其保存用于执行与电子部件1604和1606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尽管被示为在存储器1608外部,但是应当理解电子部件1604和1606中的一 个或多个电子部件可以存在于存储器1608内部。 
上面所述内容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例子。当然,不可能为了描述前述实施例而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每种能够想到的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各个实施例的很多其它组合和置换是可能的。此外,所描述的实施例旨在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换、修改和变体。此外,对于在具体说明或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词语“包含”,该词语意在表示包含性的,其与词语“包括”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过渡词时的含义相同。 

Claims (56)

1.一种有助于在多载波无线环境内进行随机接入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从进行随机接入的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由用户设备UE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
在所述UE处确定用于识别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一个或多个参数;
利用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经由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从所述UE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用于由基站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以及
经由由所述基站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可识别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UE处接收随机接入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确定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步骤还包括:
在多个下行链路载波中确定下行链路锚载波,
选择与所述下行链路锚载波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作为用于随机接入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确定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步骤还包括:
确定下行链路载波,其中所述UE驻留在所述下行链路载波上,并且所述UE同步到所述下行链路载波并接收至少一部分系统信息,
选择与所述下行链路载波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作为用于随机接入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确定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步骤还包括:
随机地选择所述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作为用于随机接入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其中所述UE结合所述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已确定了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确定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步骤还包括:
基于所述UE的带宽容量来确定一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载波,
从所述一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选择上行链路载波作为用于随机接入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行随机接入的步骤还包括:
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从所述基站接收包括上行链路准许的随机接入响应;
根据所述上行链路准许向所述基站发送调度的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经过干扰清除的资源上从可检测小区接收参考信号;
获得所述可检测小区的参考信号测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进行随机接入的步骤还包括:
向第一小区发送所述参考信号测量;
接收标识基于所述参考信号测量选择的第二小区的消息;
接入所述第二小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接入所述第二小区的步骤还包括:
根据所接收的消息获得所述第二小区的系统信息;
基于所述系统信息来接入所述第二小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确定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步骤还包括基于所述参考信号测量来选择用于随机接入的小区和上行链路载波,并且进行随机接入的步骤还包括经由所选择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对所选择的小区的随机接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选择所述小区和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步骤还包括:
进一步基于所述可检测小区的负载信息来选择所述小区和所述上行链路载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行随机接入的步骤还包括:
在清除了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的上行链路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随机接入未成功,则
从所述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选择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
经由所述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随机接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行随机接入的步骤还包括:
针对至少一个下行链路(DL)载波中的每一个识别一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参数;
选择与所获得的下行链路载波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作为用于随机接入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
使用对应的PRACH参数在所选择的上行链路载波上进行所述随机接入;
使基站能够识别由所述UE基于所述一组PRACH参数获得的下行链路载波,其中所述一组PRACH参数由所述UE识别并用于进行随机接入;
在所获得的下行链路载波上接收随机接入响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获得的DL载波是下行链路锚载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一组PRACH参数来识别特定无线帧、所述无线帧内的子帧以及频域中的物理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行随机接入的步骤还包括:
识别关于至少一个DL载波中的每一个的一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参数;
在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载波中确定下行链路锚载波;
选择与所述下行链路锚载波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作为用于随机接入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
使用对应的PRACH参数在所选择的上行链路载波上进行所述随机接入;
使基站能够基于所识别的一组PRACH参数来识别所述下行链路锚载波;
在所述下行链路锚载波上接收随机接入响应。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识别每个各自的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至少一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参数或下行链路载波特定偏移。
19.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选择模块,其用于从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由用户设备UE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
定义模块,其用于在所述UE处确定用于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以及
随机接入模块,其用于利用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经由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从所述UE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用于由基站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以及经由由所述基站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可识别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UE处接收随机接入响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选择模块还用于:
在多个下行链路载波中确定下行链路锚载波,
选择与所述下行链路锚载波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作为用于随机接入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选择模块还用于:
确定下行链路载波,其中所述UE驻留在所述下行链路载波上,并且所述UE同步到所述下行链路载波并接收至少一部分系统信息,
选择与所述下行链路载波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作为用于随机接入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选择模块还用于:
随机地选择所述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作为用于随机接入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其中所述UE知道所述一个上行链路载波的随机接入参数。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选择模块还用于:
基于所述UE的带宽容量来确定一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载波,
从所述一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选择上行链路载波作为用于随机接入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
24.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选择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从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由用户设备UE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载波的模块;
用于在所述UE处确定用于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模块;
用于利用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经由所确定的上行链路载波,从所述UE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的模块,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用于由基站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以及
用于经由由所述基站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可识别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UE处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模块。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用于确定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模块还包括:
用于在多个下行链路载波中确定下行链路锚载波的模块,
用于选择与所述下行链路锚载波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作为用于随机接入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模块。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用于确定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模块还包括:
用于确定下行链路载波的模块,其中所述UE驻留在所述下行链路载波上,并且所述UE同步到所述下行链路载波并接收至少一部分系统信息,
用于选择与所述下行链路载波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作为用于随机接入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模块。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用于确定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模块还包括:随机地选择所述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的一个上行链路载波作为用于随机接入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其中所述UE结合所述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已确定了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参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用于确定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模块还包括:
用于基于所述UE的带宽容量来确定一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模块,
用于从所述一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选择上行链路载波作为用于随机接入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模块。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用于进行随机接入的模块还包括:
用于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模块;
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包括上行链路准许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上行链路准许向所述基站发送调度的传输的模块。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用于从可检测小区接收参考信号的模块;
用于获得所述可检测小区的参考信号测量的模块。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来自可检测小区的所述参考信号位于经过干扰清除的资源上。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用于进行随机接入的模块还包括:
用于向第一小区发送所述参考信号测量的模块;
用于接收标识基于所述参考信号测量选择的第二小区的消息的模块;
用于接入所述第二小区的模块。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用于接入所述第二小区的模块还包括:
用于根据所接收的消息获得所述第二小区的系统信息的模块;
用于基于所述系统信息来接入所述第二小区的模块。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用于确定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模块还包括:
用于基于所述参考信号测量来选择用于随机接入的小区和上行链路载波的模块;并且
用于进行随机接入的模块还包括用于经由所选择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对所选择的小区的随机接入的模块。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用于选择所述小区和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模块还包括:
用于进一步基于所述可检测小区的负载信息来选择所述小区和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模块。
3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用于进行随机接入的模块还包括:
用于在清除了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的上行链路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模块。
3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如果所述随机接入未成功,则
用于从所述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选择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的模块;
用于经由所述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随机接入的模块。
3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用于针对至少一个下行链路DL载波中的每一个识别一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参数的模块,其中基站定义所述一组PRACH参数;
用于选择与所获得的下行链路载波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作为用于随机接入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模块;
用于使用对应的PRACH参数在所选择的上行链路载波上进行所述随机接入的模块;
用于使基站能够识别由所述UE基于所述一组PRACH参数获得的下行链路载波的模块,其中所述一组PRACH参数由所述UE识别并用于进行随机接入;
用于在所获得的下行链路载波上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模块。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下行链路载波是锚下行链路载波。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用于基于所述一组PRACH参数来识别特定无线帧、所述无线帧内的子帧以及频域中的物理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的模块。
4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用于识别每个各自的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至少一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参数或下行链路载波特定偏移。
42.一种有助于在无线环境中进行多载波随机接入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确定用于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一个或多个参数;
经由上行链路载波接收用户设备UE的随机接入信号,其中,所述上行链路载波是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的,并且所述随机接入信号包括用于由基站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参数;
基于用于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所利用的参数来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在至少一个或多个所识别的进行随机接入的下行链路载波上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多个下行链路载波中确定下行链路载波,
选择与所述下行链路载波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作为用于随机接入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
向所述UE通知所述上行链路载波选择以进行所述随机接入。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载波是锚载波。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确定所述下行链路载波的步骤还包括:
基于参考信号测量、信道质量反馈以及可检测小区的负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选择用于随机接入的小区和下行链路载波。
46.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UE的带宽容量来确定一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载波,
从所述一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选择上行链路载波作为用于随机接入的所述上行链路载波;
向所述UE通知所述上行链路载波选择以进行所述随机接入。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选择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步骤还包括:
基于参考信号测量、信道质量反馈以及可检测小区的负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选择用于随机接入的小区和上行链路载波。
48.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进行随机接入的步骤还包括:
在基站处接收随机接入前导;
确定一组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以用于随机接入;
在所确定的一组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上从所述基站发送包括上行链路准许的随机接入响应;
根据所述上行链路准许在所述基站处接收调度的传输。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识别由所述UE基于一组PRACH参数获得的下行链路载波,其中所述一组PRACH参数由所述UE定义并用于进行随机接入;
在所识别的下行链路载波上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
50.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进行随机接入的步骤还包括:
在清除了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的上行链路资源上接收随机接入前导。
51.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随机接入未成功,则
从所述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选择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
向所述UE通知所述上行链路载波选择以进行所述随机接入,
基于所述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来进行随机接入。
52.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针对至少一个可检测小区来清除对资源的干扰,其中需要所述资源用于随机接入。
5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识别每个各自的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至少一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参数或下行链路载波特定偏移。
54.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下行链路识别模块,其用于确定用于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一个或多个参数;
接收机,其用于经由上行链路载波接收用户设备UE的随机接入信号,其中,所述上行链路载波是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的,并且所述随机接入信号包括用于由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参数;
其中,所述下行链路识别模块还用于基于用于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一个或多个所接收的参数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发射机,其用于在至少一个或多个所识别的进行随机接入的下行链路载波上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55.一种在无线环境中进行多载波随机接入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确定用于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模块;
用于经由上行链路载波接收用户设备UE的随机接入信号的模块,其中,所述上行链路载波是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中确定的,并且所述随机接入信号包括用于由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参数;
用于基于用于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一个或多个所接收的参数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中的至少一个的模块;以及
用于在至少一个或多个所识别的进行随机接入的下行链路载波上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的模块。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用于识别每个各自的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至少一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参数或下行链路载波特定偏移。
CN200980135396.8A 2008-09-12 2009-09-11 多载波操作中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传输 Active CN102150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660208P 2008-09-12 2008-09-12
US61/096,602 2008-09-12
US17539809P 2009-05-04 2009-05-04
US61/175,398 2009-05-04
US12/557,485 2009-09-10
US12/557,485 US8526374B2 (en) 2008-09-12 2009-09-10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transmission in multicarrier operation
PCT/US2009/056726 WO2010030935A2 (en) 2008-09-12 2009-09-11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transmission in multicarrier oper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0466A CN102150466A (zh) 2011-08-10
CN102150466B true CN102150466B (zh) 2014-07-09

Family

ID=41531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5396.8A Active CN102150466B (zh) 2008-09-12 2009-09-11 多载波操作中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传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8526374B2 (zh)
EP (1) EP2351444B1 (zh)
JP (1) JP5373086B2 (zh)
KR (2) KR101298149B1 (zh)
CN (1) CN102150466B (zh)
TW (1) TW201106743A (zh)
WO (1) WO201003093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8932B2 (ja) * 2007-10-30 2013-08-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8526374B2 (en) * 2008-09-12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transmission in multicarrier operation
KR101549022B1 (ko) * 2008-11-03 2015-09-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및 하향링크 멀티 캐리어를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사용자 기기의 기지국에의 임의 접속방법
KR101156164B1 (ko) * 2008-12-22 2012-06-1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주파수 집합 통신 환경에서의 단말 및 기지국, 이를 이용한호 접속 처리 방법
CN101483909B (zh) * 2009-02-06 2011-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载波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
US9137764B2 (en) * 2009-03-17 2015-09-15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aging timing alignment functionality for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ES2905362T3 (es) * 2009-04-23 2022-04-0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étodo y aparato para acceso aleatorio en comunicaciones inalámbricas multiportadoras
EP2728788B1 (en) * 2009-04-27 2020-01-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carrier-aggregation
JP4999893B2 (ja) * 2009-08-06 2012-08-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2440048A (zh) * 2009-10-20 2012-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组成载波进行定时调整的方法、基站及系统
KR101636931B1 (ko) 2009-12-11 2016-07-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경쟁 기반 액세스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568139B1 (ko) * 2010-01-11 2015-1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rach 액세스 방법
KR101710607B1 (ko) * 2010-01-20 2017-0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기의 핸드오버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953539B2 (en) 2010-02-25 2015-02-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updating carrier information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WO2011105862A2 (ko) * 2010-02-25 2011-09-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캐리어 정보 갱신 방법
JP4945652B2 (ja) * 2010-03-29 2012-06-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WO2011124018A1 (zh) * 2010-04-06 2011-10-1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载波聚合的处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71415B (zh) * 2010-06-01 2016-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过程与载波操作过程冲突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JP5559634B2 (ja) 2010-08-06 2014-07-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KR20120083651A (ko) * 2011-01-18 2012-07-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여러 다른 종류로 이루어진 네트워크에서 네트워크 진입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GB2487907B (en) 2011-02-04 2015-08-26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GB2487908B (en) * 2011-02-04 2015-06-17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WO2012111984A2 (ko) * 2011-02-18 2012-08-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측정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2695285B (zh) * 2011-03-21 2014-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波场景下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WO2012172397A2 (en) * 2011-06-17 2012-1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an access request by a user equipment
WO2012177054A2 (ko) * 2011-06-22 2012-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랜덤 액세스 과정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US8395985B2 (en) 2011-07-25 2013-03-1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Time alignment in multicarrier OFDM network
US8965443B2 (en) * 2011-07-28 2015-02-2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ess and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s system having multiple transmit points
EP2754323B1 (en) * 2011-09-08 2015-1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random acces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97742B (en) 2011-12-19 2017-02-22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US8774146B2 (en) * 2011-12-19 2014-07-08 Alcatel Lucent Large-scale antenna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suppress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US8964683B2 (en) 2012-04-20 2015-02-2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Sounding signal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device
US9237537B2 (en) 2012-01-25 2016-01-1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Random access process in a multicarrier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device
US8526389B2 (en) 2012-01-25 2013-09-0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Power scaling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device
EP3937551A3 (en) 2012-01-25 2022-02-09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Random access channel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timing advance groups
CN104170453B (zh) * 2012-03-14 2018-06-2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小区选择方法及设备
EP2835023B1 (en) 2012-04-01 2021-09-0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ell group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with timing advance groups
US20130259008A1 (en) 2012-04-01 2013-10-03 Esmael Hejazi Dinan Random Access Response Pro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943813B2 (en) 2012-04-01 2024-03-26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ell group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582704B2 (en) 2012-04-16 2023-02-1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ignal transmission power adjustment in a wireless device
US8964593B2 (en) 2012-04-16 2015-02-2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device transmission power
EP3337079A1 (en) 2012-04-16 2018-06-20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ell group configur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with timing advance groups
US11252679B2 (en) 2012-04-16 2022-02-1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ignal transmission power adjustment in a wireless device
US11825419B2 (en) 2012-04-16 2023-11-2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ell timing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US8958342B2 (en) 2012-04-17 2015-02-17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device
US9179425B2 (en) 2012-04-17 2015-11-0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US8971298B2 (en) 2012-06-18 2015-03-0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device connection to an application server
US11622372B2 (en) 2012-06-18 2023-04-0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882560B2 (en) 2012-06-18 2024-01-23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arrier grouping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s
US9210619B2 (en) 2012-06-20 2015-12-08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Signalling mechanisms for wireless device handover
US9113387B2 (en) 2012-06-20 2015-08-18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Handover signal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084228B2 (en) 2012-06-20 2015-07-1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Auto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179457B2 (en) 2012-06-20 2015-11-0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Carrier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107206B2 (en) 2012-06-18 2015-08-11 Ofinne Technologies, LLC Carrier grouping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s
JP6150487B2 (ja) * 2012-10-09 2017-06-2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4944853A (zh) * 2013-01-25 2022-08-26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确定资源的方法和无线发射/接收单元
US10117244B2 (en) * 2013-02-28 2018-10-3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Uplink carrier selection for reduced bandwidth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6204599B2 (ja) * 2013-09-16 2017-09-27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においてリソースを事前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EP3537839B1 (en) 2013-09-24 2022-07-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JP5756505B2 (ja) * 2013-10-02 2015-07-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EP2863698B1 (en) * 2013-10-16 2019-02-27 Alcatel Lucent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macro cell, small cell,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JP5695167B2 (ja) * 2013-11-22 2015-04-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処理方法
CN106465110B (zh) 2014-05-20 2020-05-12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蜂窝认证中的异常处理
CN107294665A (zh) * 2016-04-01 2017-10-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US10735146B2 (en) 2015-09-25 2020-08-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feeding back and receiving HARQ-ACK information
US10425973B2 (en) * 2015-11-25 2019-09-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channel signaling on a shared communication medium
US10660133B2 (en) 2015-12-03 2020-05-19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R&Db Found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ndom access and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US9661663B1 (en) * 2016-03-16 2017-05-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ccess of a wireless device to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735156B2 (en) * 2016-03-24 2020-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enhanced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790942B2 (en) * 2016-04-01 2020-09-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HARQ-ACK information
US10219259B2 (en) * 2016-05-13 2019-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based cell selection
US10687335B2 (en) 2016-06-10 2020-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forming base station regarding user equipment's reception of beam change instruction
CN107734667A (zh) * 2016-08-12 2018-02-23 夏普株式会社 执行随机接入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10285107B2 (en) 2016-09-08 2019-05-07 Apple Inc. Dynamic coverage mode switching and communication bandwidth adjustment
WO2018045576A1 (zh) * 2016-09-09 2018-03-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其用户设备、网络设备
EP3509383A4 (en) * 2016-09-30 2019-07-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RECT ACCESS PROCESS AND DEVICE
US10681727B2 (en) * 2016-12-19 2020-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ssion parameter selection during random access message transmission and retransmission
US10084582B2 (en) 2016-12-22 2018-09-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ignaling dynamic control region for PRACH transmission
US10469298B2 (en) * 2017-05-12 2019-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asing reference signal dens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8209593A1 (en) * 2017-05-17 2018-11-22 Zte Corporation Uplink carrier access
GB2563453A (en) 2017-06-16 2018-12-19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999448A (zh) * 2017-07-20 2020-04-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鲁棒随机接入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11149306A (zh) 2017-08-09 2020-05-12 Idac控股公司 用于波束恢复和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IL273131B1 (en) * 2017-09-08 2024-02-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BR112020004604A2 (pt) * 2017-09-08 2020-09-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dispositivo de rede e dispositivo terminal
KR20200052314A (ko) * 2017-09-08 2020-05-14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무선 통신 방법, 네트워크 기기 및 단말 기기
US20200281022A1 (en) * 2017-11-15 2020-09-03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for supplementary uplink access in wireless systems
EP3738374B1 (en) * 2018-01-11 2023-01-04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Uplink carri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on with supplementary uplink
US11025296B2 (en) 2018-01-30 2021-06-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sted frequency hopping for data transmission
KR102598626B1 (ko) * 2018-05-10 2023-11-08 노키아 테크놀로지스 오와이 2 차 셀 빔 복구
CN110636613B (zh) * 2018-06-21 2023-05-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基站、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0708764B (zh) * 2018-07-09 2022-01-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WO2020085550A1 (ko) * 2018-10-26 2020-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V2x 통신 장치 및 그의 공유 채널 접근 방법
EP3648542A1 (en) * 2018-10-31 2020-05-0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using preconfigured uplink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858039A1 (en) * 2018-11-01 2021-08-04 Google LLC Multiple uplink carriers in a cell deployed in unlicensed spectrum
CN111278142A (zh) * 2019-01-25 2020-06-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EP3994913A1 (en) * 2019-07-03 2022-05-1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inforcement learning based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load balancing under multi-carrier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US20220279572A1 (en) * 2019-08-02 2022-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arrier switching for two-step random access
WO2021138376A1 (en) * 2019-12-30 2021-07-08 Google Llc Supporting devices with different bandwidth capability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7751650A (zh) * 2021-07-16 2024-03-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载波操作的灵活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关联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1952B2 (en) * 1997-10-31 2004-09-1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symmetric data access scheme
US6996083B1 (en) * 1999-12-10 2006-02-0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Burst based access and assignment method for providing real-time services
US7006477B1 (en) * 1999-12-10 2006-02-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interleaving of half rate channels suitable for half duplex operation and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US20040022217A1 (en) * 2002-04-29 2004-02-05 Sari Korpel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handover area detection using inter-band measurements
US7853260B2 (en) * 2002-04-29 2010-12-1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 identification for uplink interference avoidance using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s
ATE434883T1 (de) * 2002-06-27 2009-07-15 Nokia Corp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lanung einer halbduplexübertragung
US7961700B2 (en) 2005-04-28 2011-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rrier operation i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US8169953B2 (en) * 2005-05-17 2012-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JP4664980B2 (ja) * 2005-08-25 2011-04-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端末及び基地局装置
KR100951298B1 (ko) 2005-11-04 2010-04-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주파수분할 다중접속 시스템을 위한 랜덤 액세스 디멘셔닝방법 및 절차
JP2008017195A (ja) 2006-07-06 2008-01-24 Sharp Corp マルチバンド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および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
EP2084928B1 (en) 2006-10-30 2017-08-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20644B2 (en) 2006-10-30 2013-08-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direction of uplink access
KR101378130B1 (ko) 2006-10-31 2014-04-24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랜덤 액세스 장치 및 방법
US8009620B2 (en) * 2008-05-09 2011-08-3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Variable header types for persistent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526374B2 (en) * 2008-09-12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transmission in multicarrier operation
US8902826B2 (en) * 2008-09-29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resource selection
KR101611271B1 (ko) * 2008-10-29 2016-04-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결합 환경에서의 업링크 임의 접속 방법
KR101603651B1 (ko) * 2008-10-30 2016-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일 주파수 대역만을 사용하는 제1 사용자 기기와 복수의 주파수 대역을 사용하는 제2 사용자 기기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사용자 기기와 기지국 간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EP3060023B1 (en) * 2008-10-31 2019-05-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Handling e-dch uplink transmissions using multiple uplink carriers
WO2010077116A2 (ko) * 2009-01-02 2010-07-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지원을 위한 다중 캐리어 결합 상황에서의 효과적인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WO2010087570A1 (en) * 2009-02-02 2010-08-05 Lg Electronics Inc. Random access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US20120051319A1 (en) * 2009-05-19 2012-03-01 Yeong Hyeon Kw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KR101607336B1 (ko) * 2009-06-07 2016-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rb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CA2775305C (en) * 2009-09-25 2017-07-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network operation
JP5624145B2 (ja) * 2009-10-05 2014-11-1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移動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1688263B1 (ko) * 2010-01-08 2016-12-20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다수의 업링크 캐리어와의 시간 정렬 유지
US8724492B2 (en) * 2011-04-08 2014-05-13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on adjacent frequency bands
US8395985B2 (en) * 2011-07-25 2013-03-1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Time alignment in multicarrier OFDM network
EP3937551A3 (en) * 2012-01-25 2022-02-09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Random access channel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timing advance group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51444B1 (en) 2018-11-28
WO2010030935A2 (en) 2010-03-18
CN102150466A (zh) 2011-08-10
JP2012502598A (ja) 2012-01-26
JP5373086B2 (ja) 2013-12-18
US20130336260A1 (en) 2013-12-19
WO2010030935A3 (en) 2010-05-06
KR101287491B1 (ko) 2013-07-19
KR101298149B1 (ko) 2013-08-20
US20100067470A1 (en) 2010-03-18
EP2351444A2 (en) 2011-08-03
US8526374B2 (en) 2013-09-03
US9370003B2 (en) 2016-06-14
TW201106743A (en) 2011-02-16
KR20130036362A (ko) 2013-04-11
KR20110053386A (ko) 2011-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0466B (zh) 多载波操作中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传输
US10033500B2 (en) Efficiently identifying system waveform in uplink transmission
CA2689432C (en) Control channel format indicator frequency mapping
US9438397B2 (en) Pseudo-random sequence map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2648422B (zh) 用于对定位参考信号进行定序和相关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83523B (zh) 利用e-aich实现动态负载平衡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62461A (zh) 用于具有静音的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07035A (zh) 用于下行链路信道资源指派的方法和装置
EP2900026A1 (en) Terminal,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EP39584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3024297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9029594A1 (en) PILOT SIGNALS
TWI715883B (zh) Pucch傳輸方法、終端及網路側設備
EP395219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reference signals
US11563612B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NZ581518A (en)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control channel format indicator frequency mapp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