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1718B - 摄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1718B
CN102141718B CN201110033718.7A CN201110033718A CN102141718B CN 102141718 B CN102141718 B CN 102141718B CN 201110033718 A CN201110033718 A CN 201110033718A CN 102141718 B CN102141718 B CN 1021417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follower
cam
picture pick
fl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37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1718A (zh
Inventor
增喜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41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1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1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17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Viewfinder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摄像设备,其设置有:镜筒,其包括与磁驱动装置电连接的柔性基板;以及驱动环,其通过转动而驱动镜筒。驱动环包括:贯通槽,其贯通驱动环,柔性基板穿过贯通槽从镜筒的内部到达镜筒的外部;以及闪光灯凸轮,其被设置于驱动环的外周侧。另外,贯通槽和闪光灯凸轮被布置成在驱动环的转动方向上重叠。

Description

摄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设备(imaging apparatus)。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设置有比如取景器、变焦器(zoom)以及弹出式闪光灯等外部装置的摄像设备,其中,通过使该外部装置与镜筒(lens barrel)的驱动连动来驱动外部装置。例如,日本特开2008-176049号公报的图3至图6公开了一种镜筒单元(barrel unit),其中,用于驱动比如取景器和闪光灯等外部装置的凸轮板与镜筒从收纳位置伸出的伸出动作以及镜筒朝向收纳位置缩回的缩回动作连动。在该镜筒单元中,设置于取景器凸轮板的销和设置于移动凸轮环的销穿过槽孔状部并直接抵接,并且通过使取景器凸轮板与移动凸轮环连动来操作取景器凸轮板。
在日本特开2008-176049号公报所提出的镜筒单元的结构中,需要将凸轮板作为驱动比如取景器和闪光灯等外部装置的功能部,并且包括用于对凸轮板施力的弹簧的部件的数量增加。结果,存在照相机的总体成本增加的问题。另外,可以考虑在照相机中使用如下结构:在没有凸轮板的情况下,在被设置于镜筒的最外周的转动筒(rotating tube)上设置驱动外部装置的凸轮。但是,即使使用这种结构,从镜筒内部被电连接至镜筒外部的柔性基板也必须被布置成不与贯通槽干涉。结果,不仅照相机的尺寸增大,而且还存在阻碍设计自由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能够在不增大摄像设备的尺寸的情况下在驱动镜筒的圆筒构件中布置用于驱动外部装置的槽和供柔性基板穿过的槽。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包括:镜筒,其包括磁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磁驱动装置电连接的柔性基板;以及圆筒构件,其驱动所述镜筒。所述圆筒构件包括:第一槽,其贯通所述圆筒构件,并且所述柔性基板能够穿过所述第一槽从所述镜筒的内部到达所述镜筒的外部;以及第二槽,其被设置于所述圆筒构件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被布置成彼此重叠。
从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摄像设备所包括的镜筒的立体图的示例。
图2是镜筒的分解立体图的示例。
图3A和图3B是示出被设置于第二组透镜保持件的磁驱动装置的图。
图4是被设置于摄像设备的闪光灯的分解立体图的示例。
图5A至图5C是用于说明根据摄像设备的使用位置闪光灯保持件的移位(shift)的图。
图6是示出被设置于摄像设备的取景器镜片(viewfinderlens)的示例的图。
图7A和图7B是摄像设备的外观立体图的示例。
图8是发光单元的分解立体图的示例。
图9A至图9C是用于说明镜筒与发光单元之间的连动的图。
图10A至图10C是用于说明发光单元的状态之间的转变的图。
图11A至图11D是示出当滑动件在光轴方向上被手动移动时的动作的图。
图12A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
图12B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A至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包括例如作为外部装置的变焦闪光灯(zoomstrobe)和取景器。
图1A和图1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所包括的镜筒的立体图的示例。图1A示出镜筒被收纳的状态。当处于该状态时,由图1A中的虚线部所示的闪光灯和取景器被布置在SINK位置。“SINK位置”对应于非摄像状态。图1B示出摄像设备的电源已接通并且镜筒伸出的状态,即,镜筒处于摄像状态。当处于该状态时,由图1A中的虚线部所示的闪光灯和取景器被布置在WIDE位置。“WIDE位置”与被设置于摄像设备的变焦透镜机构的广角状态对应。
图2是图1A和图1B所示的镜筒的分解立体图的示例。图2所示的镜筒的光学系统包括第一组透镜、第二组透镜和作为聚焦透镜的第三组透镜(未示出)。第一组透镜由第一组透镜保持件10保持,第二组透镜由第二组透镜保持件11保持。直进引导板12在凸缘部的外缘部设置有多个突起16。通过使这些突起16与被设置于固定凸轮环17的内面(in-plane)并且在光轴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槽18接合来限制转动动作并支撑在光轴方向上的自由移动。直进引导板12设置有第一组引导杆13,第一组引导杆13与形成于第一组透镜保持件10的内面并在光轴方向上延伸的槽(未示出)接合,并且第一组引导杆13以使第一组透镜保持件10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第一组透镜保持件10。同样地,与被一体地设置于第二组透镜保持件11的外周部的第二组直进孔14接合的第二组引导杆15以使第二组透镜保持件11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第二组透镜保持件11。由此,第一组透镜保持件10和第二组透镜保持件11被形成为在光轴方向上自由移动。
被设置于移动凸轮环19的外表面的等角度间隔开的三个位置的凸轮从动件20与被设置于固定凸轮环17的内表面的三个相同形状的凸轮21相应地凸轮接合。随着移动凸轮环19的转动,凸轮从动件20的接合位置沿着凸轮21的轨迹移动,由此,移动凸轮环19能够在转动的同时在光轴方向上进退。此外,直进引导板12的钩23与被设置于移动凸轮环19的内面后端部的凸缘22接合,从而,直进引导板12以相对于移动凸轮环19自由转动的方式与移动凸轮环19接合。从而,随着移动凸轮环19在光轴方向上的移位,直进引导板12也能够在光轴方向上一起移位。
被设置于第一组透镜保持件10的外表面的等角度间隔开的三个位置的第一组凸轮从动件24与被设置于移动凸轮环19的内表面的三个相同形状的第一组凸轮25相应地凸轮接合。随着移动凸轮环19的转动,第一组凸轮从动件24的接合位置沿着第一组凸轮25的轨迹移动。另外,由于第一组透镜保持件10被引导以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所以随着移动凸轮环19的转动,第一组透镜保持件10根据第一组凸轮25在光轴方向上的移位量移位。
被设置于第二组透镜保持件11的外表面的等角度间隔开的三个位置的第二组凸轮从动件26与被设置于移动凸轮环19的内表面的三个相同形状的第二组凸轮27相应地凸轮接合。随着移动凸轮环19的转动,第二组凸轮从动件26的接合位置沿着第二组凸轮27的轨迹移动。另外,由于第二组透镜保持件11被引导以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所以随着移动凸轮环19的转动,第二组透镜保持件11根据第二组凸轮27在光轴方向上的移位量移位。另外,第二组透镜保持件11包括两个磁驱动装置。
图3A和图3B是示出被设置于第二组透镜保持件11的磁驱动装置的图。如图3B所示,防振装置11a被布置于第二组透镜保持件11的被摄体侧,用于调节光量的光圈快门装置11b被布置于摄像面(imaging plane)侧。防振装置和光圈快门装置均是磁驱动装置。如图3B中的箭头所示,这些磁驱动装置相对于第二组透镜保持件11被前后安装。作为在镜筒的内部和外部之间建立电连接用的柔性基板50a和柔性基板50b被相应地设置于防振装置11a和光圈快门装置11b。具体地,柔性基板50a与防振装置11a电连接,柔性基板50b与光圈快门装置11b电连接。如图3A所示,在安装有磁驱动装置的第二组透镜保持件11中,柔性基板50a和柔性基板50b被引出到相同的位置,并被组合在一起,作为柔性基板50。
再次参考图2,被设置于移动凸轮环19的外表面的等角度间隔开的三个位置的驱动销28插通凸轮孔29并从固定凸轮环17的外表面突出,其中,该凸轮孔29从固定凸轮环17的内表面贯通至固定凸轮环17的外表面。凸轮21的轨迹和凸轮孔29的轨迹具有相同形状。另外,驱动销28维持如下状态:相对于移动凸轮环19的相对于固定凸轮环17的转动伸出移动,驱动销28沿着凸轮孔29的轨迹突出。
驱动环30是通过转动而驱动镜筒的圆筒构件。驱动环30被嵌合于固定凸轮环17的外表面并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在驱动环30的内表面,在光轴方向上延伸的槽31被布置于等角度间隔开的三个位置,并且槽31被形成为与相应的驱动销28接合。由此,经由槽31和驱动销28将驱动环30的转动传递到移动凸轮环19。该驱动环30包括贯通槽35和闪光灯凸轮30a。贯通槽35是第一槽,其中,柔性基板50通过贯通驱动环30而穿过第一槽从镜筒的内部到达镜筒的外部。另外,闪光灯凸轮30a是被设置于驱动环30的外周侧的第二槽。闪光灯凸轮30a将驱动力传递至外部装置。
第一组透镜保持件10、第二组透镜保持件11、直进引导板12、固定凸轮环17、移动凸轮环19和驱动环30被形成为一体,并且均与其它部件协同地移动。另外,这些形成为一体的部件被组装到镜筒基座32中。此外,保持摄像元件(未示出)的摄像元件保持件33被固定成与镜筒基座32夹着固定凸轮环17的凸缘部,从而形成镜筒。
镜筒的驱动源44是将电力转换成驱动力的电磁马达。驱动源44的驱动力经由齿轮系45传递至被设置于驱动环30的外表面的驱动环齿轮46。由此,驱动环30能够根据从摄像设备主体供给到驱动源44的电力而转动。
图4是被设置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闪光灯的分解立体图的示例。该闪光灯是能够变焦的发光单元。如图4所示,轴38被安装于镜筒基座32,使氙管(xenon tube)和反射伞一体地进退的闪光灯保持件41与轴38可滑动地接合。闪光灯保持件41是保持闪光灯的保持构件。为了消除闪光灯保持件41中的颤动(rattle),压缩弹簧42被布置成介于闪光灯保持件41与镜筒基座32的后端32a之间。该压缩弹簧42总是对闪光灯保持件41施加朝向被摄体侧的力。被设置于闪光灯保持件41的凸轮从动件41a是通过与闪光灯凸轮30a的倾斜部接合而跟随闪光灯凸轮30a的从动部。因此,闪光灯保持件41用作可动构件,其中,凸轮从动件41a通过跟随闪光灯凸轮30a而与闪光灯保持件41一体地沿着闪光灯凸轮30a移动。
图5A至图5C是用于说明根据摄像设备的使用位置闪光灯保持件的移位的图。图5A示出SINK位置,图5B示出WIDE位置。图5C示出TELE位置。TELE位置与设置于摄像设备的变焦透镜机构的远摄状态(telescopic state)对应。
闪光灯凸轮30a从SINK位置朝向被摄体侧延伸至WIDE位置。另外,在摄像设备被实际使用的WIDE位置和TELE位置之间,对闪光灯凸轮30a施加小升程量,使得摄像设备根据TELE位置的延伸而朝向摄像面侧稍微移动。这是为了根据摄像设备的使用位置改变闪光灯的聚焦度(the degree of focus),以及为了在被摄体的距离不同时调节被摄体的亮度。由此,当驱动环30沿图5A所示的α方向转动时,闪光灯保持件41与凸轮从动件41a一体地沿着闪光灯凸轮30a移动,并且从SINK位置朝向被摄体侧伸出至WIDE位置。另外,闪光灯保持件41从WIDE位置朝向摄像面侧逐渐移动至TELE位置。
闪光灯凸轮30a与供柔性基板50穿过的贯通槽35被布置成在驱动环30的转动方向上重叠。在图5A所示的示例中,在WIDE位置和TELE位置之间,贯通槽35被布置成与闪光灯凸轮30a重叠。有底的闪光灯凸轮30a的底在贯通槽35处终止,但是闪光灯凸轮30a的倾斜部30g在贯通槽35的区域同样平滑地连结。即,贯通槽35的外周坡口部(beveled portion)和闪光灯凸轮30a的倾斜面30g在驱动环30的转动方向上连续地连结。由此,贯通槽35的外周坡口部和闪光灯凸轮30a的倾斜面30g具有相同的角度。因此,由于闪光灯保持件41的凸轮从动件41a(参考图4)在与闪光灯凸轮30a的倾斜部30g接合之后移位,所以不管是否存在凸轮底都能够进行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被设置于闪光灯保持件41的凸轮从动件41a与凸轮的倾斜部30g的两个倾斜面均接触的情况下,贯通槽35可被设置在被摄体侧的倾斜面的起点与摄像面侧的倾斜面的终点(end point)之间。另外,在凸轮从动件41a仅与被摄体侧的倾斜面接触的情况下,贯通槽35可被设置成使得贯通槽35的端部被定位成比被摄体侧的倾斜面的起点朝向摄像面侧。另外,在凸轮从动件41a仅与摄像面侧的倾斜面接触的情况下,贯通槽35可被设置成使得贯通槽35的端部被定位成比摄像面侧的倾斜面的终点朝向被摄体侧。由于这种配置,能够防止凸轮从动件41a在贯通槽35中被卡住(stuck)。
在图5A所示的SINK位置的状态中,柔性基板50被插入到闪光灯凸轮30a的TELE位置,在此位置,闪光灯凸轮30a的倾斜部30g具有防止柔性基板50受损的坡口轮廓。相同的倾斜部30g从闪光灯凸轮30a的SINK位置的端部经过TELE位置进入贯通槽35的区域,并持续到贯通槽35的端部。由此,使闪光灯凸轮30a的用于使闪光灯保持件41移位的功能和闪光灯凸轮30a的防止柔性基板在驱动环30转动的同时被切割的功能均衡。在图5C所示的TELE位置的状态中,闪光灯保持件41的凸轮从动件41a被插入到柔性基板所插通的贯通槽35的区域。即,取决于具有非摄像状态和摄像状态的摄像设备的状态,柔性基板50和凸轮从动件41a能通过贯通槽35和闪光灯凸轮30a重叠的区域。换句话说,柔性基板50和凸轮从动件41a能共用设置有贯通槽35的区域。
图6是示出被设置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取景器镜片的示例的图。图6所示的取景器镜片是可动部,并且采用与参考图4所说明的闪光灯的结构类似的结构。
图6所示的驱动环30包括:取景器凸轮30c,其使取景器镜片51移位;以及取景器凸轮30d,其使取景器镜片52移位。使取景器镜片51和取景器镜片52仅在光轴方向上进退的轴53以与取景器镜片51和取景器镜片52可滑动地接合的方式穿过取景器镜片51和取景器镜片52。由此,取景器镜片51和取景器镜片52被固定于基座构件(未示出)。在取景器镜片51和取景器镜片52之间安装拉伸弹簧(未示出),以对取景器镜片51和取景器镜片52施加使取景器镜片51和取景器镜片52朝向彼此移动的力,从而消除颤动。另外,51a和52a分别是与取景器镜片51和取景器镜片52对应的凸轮从动件,并且具有与参考图4所说明的凸轮从动件41a类似的功能。即,凸轮从动件51a和52a分别与取景器凸轮30c和30d接合,并通过与驱动环30的转动连动而移位。由此,可以通过使凸轮从动件51a和凸轮从动件52a与驱动环30的转动一体地连动而分别使取景器镜片51和取景器镜片52移位。
另外,由于驱动环30转动,取景器镜片51和取景器镜片52在光轴方向上进退,并且与其它取景器镜片(未示出)协同地执行变倍。参考图3所说明的第二组透镜保持件11的柔性基板50通过穿过被形成为与取景器凸轮30c重叠的贯通槽54而从镜筒的内部被引出到镜筒的外部。该贯通槽54从取景器凸轮30c的为取景器镜片51提供升程的部分(贯通槽的端部54a)开始,并被延长以具有等于或大于驱动环30的转动角度的长度。凸轮的倾斜部30e用作柔性基板50用的坡口。贯通槽54被设置于大的取景器凸轮30c的为取景器镜片51提供升程的部分。但是,在与柔性基板50的长度对应的范围中,贯通槽54也可与升程部重叠。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贯通槽54的外周坡口部和取景器凸轮30c的倾斜面在驱动环30的转动方向上连续地连结。另外,取决于具有非摄像状态和摄像状态的摄像设备的状态,柔性基板50和凸轮从动件51a能通过贯通槽54与取景器凸轮30c重叠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凸轮底的宽度与用于柔性基板50的贯通槽35的宽度具有基本相等的尺寸关系,但是,如果确保了凸轮的与从动件接合的倾斜部,则可以在宽的凸轮宽度内部形成贯通槽。另外,可以以使宽的贯通槽在凸轮的倾斜部的途中(midway)消除的方式使用宽的贯通槽。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在不扩大摄像设备的情况下,用于驱动变焦闪光灯或取景器镜片的槽以及供柔性基板穿过的槽可以被布置于驱动镜筒的圆筒构件(驱动环30)。
将参考图7A至图10C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是装配有例如弹出式发光单元1的照相机。发光单元1例如是闪光灯。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镜筒具有与参考图2所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镜筒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另外,参考图5所说明的闪光灯凸轮30a和贯通槽35被设置于该摄像设备的驱动环30。
图7A和图7B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外观立体图的示例。图7A示出处于非摄像状态的摄像设备。在图7B中,摄像设备处于电源已被接通的状态。在图7B所示的状态中,虚线部所示的发光单元1从摄像设备的上方突出,并且摄像设备能够发光。发光单元1由比如盖构件2等多个部件构成,其中,盖构件2形成摄像设备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发光单元1与位于摄像设备的中央的镜筒的驱动环30(参考图2)连动,从而能够从收纳状态转变到突出状态,或者反之能够从突出状态转变到收纳状态。
图8是发光单元1的分解立体图的示例。图8所示的氙管401是发光体,经由导线(lead line)402与柔性基板403电连接,并且经由柔性基板403被配线到执行发光控制的闪光灯基板404。光反射器405聚集来自氙管401的光。氙管橡胶件406具有使氙管401的端部绝缘并且对氙管401施加朝向光反射器405侧的力的功能。棱镜面板(prism panel)407将来自氙管401的光和光反射器405的光反射到所期望的摄像范围。为了实现该功能,棱镜面板407具有入射面和射出面。比如氙管401、棱镜面板407、氙管橡胶件406和光反射器405等与发光相关的部件被组装到闪光灯保持件408中。另外,轴410被轻压配到闪光灯保持件408中。轴410被钩于肘节弹簧(toggle spring)409的一端,肘节弹簧409对闪光灯轴302施加朝向转动中心的力并且对发光单元1施加沿突出方向和收纳方向的力。肘节弹簧409的另一端被钩于设置于闪光灯基座301的轴301a。基座构件411是用于安装柔性基板403、闪光灯基板404以及闪光灯电容器412的构件。由螺钉将基座构件411紧固到闪光灯基座301,从而形成发光单元1。
杆式检测开关(lever-type detecting switch)(下面被称为“开关”)403a检测发光单元1在摄像设备中是处于突出位置还是处于收纳位置。开关403a被布置于基座构件411的孔411a。开关403a被安装于柔性基板403。当闪光灯保持件408的突起408a压开关403a的杆时,检测到发光单元1处于收纳状态,并且摄像设备转变到非发光状态。当突起408a与开关403a的杆分开时,检测到发光单元1处于突出状态,并且摄像设备转变到发光状态。
图9A至图9C是用于说明镜筒与发光单元之间的连动的图。图9A示出在驱动机构被安装于镜筒的发光单元1的状态下镜筒的立体图。滑动件37由被镜筒基座32支撑的滑动轴38引导,并且滑动件37以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支撑。
图9B是图9A所示的镜筒的主视图。图9C是沿图9B所示的镜筒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9C示出与作为滑动件37的驱动源的驱动环30接合的位置的截面图。如图9C所示,非弹性的可动的滑动件从动件39被收纳于筒状引导部,该筒状引导部被设置于滑动件37并与光轴垂直。由压缩弹簧40对滑动件从动件39施加朝向被设置于驱动环30的外表面的闪光灯凸轮30a的力,使得滑动件从动件39与闪光灯凸轮30a凸轮接合。与闪光灯凸轮30a凸轮接合的滑动件从动件39跟随该闪光灯凸轮30a。由于驱动环30以光轴为中心转动,与滑动件从动件39一体地动作的滑动件37经由与闪光灯凸轮30a凸轮接合的滑动件从动件39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也就是说,滑动件37是由于滑动件从动件39跟随闪光灯凸轮30a而沿着闪光灯凸轮30a移动的可动构件。如参考图10A至图10C说明的那样,随着滑动件37的移动,发光单元1从收纳状态向突出状态转变,或者从突出状态向收纳状态转变。因此,通过与驱动环30的转动连动,发光单元1的状态转变。
图10A至图10C是用于说明发光单元的状态的转变的图。图10A示出发光单元1的收纳状态。收纳状态是发光单元1被收纳的状态。图10B示出滑动件37抵接闪光灯保持件408的突起408b的状态。图10C示出发光单元1的突出状态。突出状态是发光单元1相对于摄像设备突出的状态,即,发光单元被使用期间的状态。由肘节弹簧409将发光单元1稳定地支撑于收纳状态或突出状态,在收纳状态和突出状态之间,肘节弹簧409切换对发光单元1施力的方向。
如图10A所示,滑动件37的U形单元37a被形成为夹着突起408b,该突起408b从被设置于发光单元1的闪光灯保持件408突出。即,滑动件37是保持发光单元1的保持构件。随着滑动件37在光轴方向Z上移动,滑动件37压突起408b(参考图10B),从而对发光单元1施加以闪光灯轴302为中心转动的转动力。该转动力克服了肘节弹簧409的施力而使发光单元1升起并切换肘节弹簧409的施力方向。由此,如图10C所示,发光单元1转变到突出状态。当发光单元1从突出状态向收纳状态转变时,进行与发光单元1从收纳状态向突出状态转变时所进行的动作相反的动作。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在不扩大摄像设备的情况下,用于驱动弹出式发光单元1的槽部和供柔性基板穿过的槽部可以被布置于驱动镜筒的圆筒构件(驱动环30)。
图11A至图11D以及图12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三槽部的闪光灯凸轮30f被设置于摄像设备的驱动环30的外周侧的与贯通槽35(第一槽部)和闪光灯凸轮30a(第二槽部)隔开的位于摄像面侧的位置。被设置于滑动件37的滑动件从动件39能够与闪光灯凸轮30f接合并跟随闪光灯凸轮30f,其中,滑动件37保持摄像设备的发光单元。由于滑动件从动件39与闪光灯凸轮30f接合并跟随闪光灯凸轮30f,滑动件37能够沿着闪光灯凸轮30f移动。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滑动件从动件39能够从与闪光灯凸轮30a接合的状态被手动转变到与闪光灯凸轮30f接合的状态。另外,反之,滑动件从动件39能够从与闪光灯凸轮30f接合的状态被手动转变到与闪光灯凸轮30a接合的状态。
下面,将参考图11A至图11D说明在驱动环30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滑动件37在光轴方向上被手动移动时的动作。图11A示出滑动件从动件39与闪光灯凸轮30f接合的状态。当摄像设备的使用者对图11A所示的状态中的滑动件37手动施加沿光轴方向的负荷F时,如图11B所示,滑动件从动件39在闪光灯凸轮30f的倾斜面上行进(ride)。由于滑动件从动件39在闪光灯凸轮30f的倾斜面上行进,滑动件从动件39克服滑动件37中的压缩弹簧40的压力,而在图11B中的方向P上移动。
当使用者对滑动件37施加更大的负荷F时,如图11C所示,滑动件从动件39离开闪光灯凸轮30f而在驱动环30的外周面上行进。当使用者从图11C所示的状态继续施加力F时,如图11D所示,滑动件从动件39移动至闪光灯凸轮30a,然后与闪光灯凸轮30a凸轮接合。同样地,当使用者从图11D所示的状态对滑动件37手动地持续施加矢量与负荷F的矢量相反的负荷F1时,滑动件从动件39的状态从滑动件从动件39与闪光灯凸轮30a接合的状态向滑动件从动件39与闪光灯凸轮30f接合的状态转变。
图12A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滑动件37的移位的图。被设置于滑动件37的滑动件从动件39的基本动作与参考图5所说明的凸轮从动件41a的动作类似。另外,取决于具有非摄像状态和摄像状态的摄像设备的状态,柔性基板和滑动件37能通过贯通槽35和闪光灯凸轮30a重叠的区域。换句话说,柔性基板50和滑动件从动件39能共用设置有贯通槽35的区域。
当驱动环30从滑动件37被布置于图12A中的SINK位置30aa的状态沿β方向转动时,滑动件37的滑动件从动件39从摄像面侧沿着凸轮30a移动。当肘节弹簧409的施力方向切换时,滑动件从动件39在与凸轮30a在被摄体侧抵接的同时到达WIDE位置30ab。此时,发光单元1处于打开状态。在该状态下,当摄像设备的使用者判断出不需要发光单元1的打开状态时,手动关闭发光单元1,切换肘节弹簧409的施力方向,并将滑动件从动件39移动到位置30fb。当滑动件从动件39处于位置30fb的状态时,在使用者已判断出又需要闪光灯的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使用者可手动打开发光单元1并使发光单元1从位置30fb返回到位置30ab。
当驱动环30从滑动件从动件39处于WIDE位置30ab的状态沿β方向进一步转动时,发光单元1的打开状态继续被维持,并且滑动件从动件39到达TELE位置30ac。在摄像设备的使用者已判断出不需要闪光灯的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使用者手动关闭发光单元1,切换肘节弹簧409的施力方向,随后可以将滑动件从动件39移动到位置30fc。当滑动件从动件39处于位置30fc的状态时,在使用者已判断出又需要闪光灯的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使用者还可手动打开发光单元1并使发光单元1从位置30fc返回到位置30ac。
闪光灯凸轮30f是用于在肘节弹簧409的施力方向切换之后维持发光单元1的关闭状态的凸轮。由于滑动件从动件39能够在闪光灯凸轮30f上平滑地移动,所以,即使在小的外力沿光轴方向作用于滑动件37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发光单元1的不期望的打开。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在图12A所示的斜线区域(从WIDE位置至TELE位置的区域)中,滑动件从动件39能够在光轴方向上被手动移动。在图12A所示的示例中,滑动件从动件39所能通过的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贯通槽35和闪光灯凸轮30a)在光轴方向上的范围与滑动件从动件39所能通过的第三槽部(闪光灯凸轮30f)在光轴方向上的范围重叠。
图12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贯通槽35(第一槽部)、闪光灯凸轮30i(第二槽部)以及闪光灯凸轮30h(第三槽部)被设置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驱动环30。闪光灯凸轮30h被设置在与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隔开的位于被摄体侧的位置。闪光灯凸轮30i和供柔性基板穿过的贯通槽35被布置成在驱动环30的转动方向上重叠。在图12B所示的示例中,在WIDE位置与TELE位置之间,贯通槽35被布置成与闪光灯凸轮30i重叠。具体地,贯通槽35的外周面坡口和闪光灯凸轮30i的倾斜面在驱动环30的转动方向上连续地连结。
摄像设备的使用者能够将滑动件从动件39与闪光灯凸轮30h接合的状态手动切换到滑动件从动件39与闪光灯凸轮30i接合的状态。另外,反之,使用者能够将滑动件从动件39与闪光灯凸轮30i接合的状态手动切换到滑动件从动件39与闪光灯凸轮30h接合的状态。即,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在图12B所示的斜线部区域(从WIDE位置至TELE位置的区域)中,滑动件从动件39能够在光轴方向上被手动移动。另外,在图12B所示的示例中,滑动件从动件39所能通过的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在光轴方向上的范围与滑动件从动件39所能通过的第三槽部在光轴方向上的范围重叠。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取决于具有非摄像状态和摄像状态的摄像设备的状态,柔性基板和滑动件从动件39能通过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重叠的区域。在从滑动件从动件39与闪光灯凸轮30h接合的状态转变到例如滑动件从动件39与闪光灯凸轮30i接合的状态之后,当摄像设备已经转变到TELE位置时,滑动件从动件39进入供柔性基板插入的贯通槽35的区域。
根据以上所述的第三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能够使摄像设备比供柔性基板通过的贯通槽被布置在光轴方向上的单独位置以避开被设置于驱动环30的多个闪光灯凸轮的结构更紧凑。上面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方式的限制。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型和改变。
本发明的方面还可以由如下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者例如CPU或MPU等器件)和如下的方法来实现:所述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读取并执行被记录于存储装置的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所述方法的步骤由所述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取并执行被记录于存储装置的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来执行。为此,例如经由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为计算机提供程序。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阐释,以涵盖所有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0年2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021725的优选权,这里通过引用包含了其全部内容。

Claims (7)

1.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
镜筒,其包括磁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磁驱动装置电连接的柔性基板;以及
圆筒构件,其通过转动而驱动所述镜筒,
其中,所述圆筒构件包括:第一槽,其贯通所述圆筒构件,并且所述柔性基板穿过所述第一槽从所述镜筒的内部到达所述镜筒的外部;以及第二槽,其被设置于所述圆筒构件的外周侧,
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被布置成在所述圆筒构件的转动方向上重叠,
所述摄像设备还包括:
从动部,其能与所述第二槽接合并跟随所述第二槽;以及
可动构件,其包括所述从动部,并且所述可动构件由于所述从动部跟随所述第二槽而沿着所述第二槽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槽的外周坡口部与所述第二槽的倾斜面在所述圆筒构件的转动方向上连续地连结,
在所述摄像设备的摄像状态下,所述柔性基板和所述从动部能通过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重叠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圆筒构件的外周侧的与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隔开的位于摄像面侧的位置设置第三槽,使得所述从动部能够与所述第三槽接合并跟随所述第三槽,
所述可动构件由于所述从动部与所述第三槽接合并跟随所述第三槽而沿着所述第三槽移动,
所述从动部能从所述从动部与所述第二槽接合的状态向所述从动部与所述第三槽接合的状态转变,或者能从所述从动部与所述第三槽接合的状态向所述从动部与所述第二槽接合的状态转变,
所述从动部能够通过的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在光轴方向上的范围与所述从动部能够通过的所述第三槽在光轴方向上的范围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是取景器镜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是保持发光单元的保持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驱动装置是调节光量的光圈快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驱动装置是防振装置。
7.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
镜筒,其包括磁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磁驱动装置电连接的柔性基板;以及
圆筒构件,其通过转动而驱动所述镜筒,
其中,所述圆筒构件包括:第一槽,其贯通所述圆筒构件,并且所述柔性基板穿过所述第一槽从所述镜筒的内部到达所述镜筒的外部;以及第二槽,其被设置于所述圆筒构件的外周侧,
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被布置成在所述圆筒构件的转动方向上重叠,
所述摄像设备还包括:
第三槽,其被设置于所述圆筒构件的外周侧的与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隔开的位于被摄体侧的位置;
从动部,其能与所述第二槽或第三槽接合并跟随所述第二槽或所述第三槽;以及
可动部,其包括所述从动部,并且所述可动部由于所述从动部跟随所述第二槽或所述第三槽而沿着所述第二槽或所述第三槽移动,所述第一槽的外周坡口部与所述第二槽的倾斜面在所述圆筒构件的转动方向上连续地连结,
其中,在所述摄像设备的摄像状态下,所述柔性基板和所述从动部能通过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重叠的区域,
所述从动部能够通过的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在光轴方向上的范围与所述从动部能够通过的所述第三槽在光轴方向上的范围重叠。
CN201110033718.7A 2010-02-03 2011-01-28 摄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17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1725A JP5574728B2 (ja) 2010-02-03 2010-02-03 撮像装置
JP2010-021725 2010-0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1718A CN102141718A (zh) 2011-08-03
CN102141718B true CN102141718B (zh) 2014-07-02

Family

ID=44341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371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1718B (zh) 2010-02-03 2011-01-28 摄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65472B2 (zh)
JP (1) JP5574728B2 (zh)
CN (1) CN1021417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4836B2 (ja) * 2010-01-26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022367B2 (ja) * 2013-01-30 2016-11-09 株式会社シグマ 撮影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光学素子
JP6157337B2 (ja) * 2013-12-09 2017-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478533B2 (ja) * 2014-09-09 2019-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USD835699S1 (en) * 2017-08-18 2018-12-11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Camera
CN110440123B (zh) * 2019-07-26 2021-02-23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伸缩调节机构及头戴设备
CN113840106A (zh) * 2021-09-23 2021-12-24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2988A (en) * 1996-01-31 1999-04-06 Minolta Co., Ltd. Zoom lens barrel with decreased outer diameter
CN1702486A (zh) * 2004-05-26 2005-11-30 佳能株式会社 照相机的镜头镜筒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48991A (ja) * 1998-03-05 1999-09-17 Nikon Corp カメラ
JP2002182097A (ja) * 2000-12-11 2002-06-26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連動装置
JP3660888B2 (ja) * 2001-03-22 2005-06-15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US7454132B2 (en) * 2005-01-19 2008-11-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zoom lens barrel unit and zoom member, camera,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llumination range-changing device and zoom finder device
JP4785686B2 (ja) * 2006-09-13 2011-10-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
JP4542109B2 (ja) 2007-01-18 2010-09-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鏡筒及び撮影装置
JP5298737B2 (ja) * 2007-12-18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胴、カメラ、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画像入力装置およびレンズ鏡胴用筒
JP2011022234A (ja) * 2009-07-14 2011-02-03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2988A (en) * 1996-01-31 1999-04-06 Minolta Co., Ltd. Zoom lens barrel with decreased outer diameter
CN1702486A (zh) * 2004-05-26 2005-11-30 佳能株式会社 照相机的镜头镜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65472B2 (en) 2012-09-11
CN102141718A (zh) 2011-08-03
JP5574728B2 (ja) 2014-08-20
JP2011158793A (ja) 2011-08-18
US20110188842A1 (en) 2011-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1718B (zh) 摄像设备
US9366941B2 (en) Light amount adjustment device, optical device,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WO2020228648A1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2375290B (zh) 防护器装置和具有防护器装置的摄像设备
CN101887159B (zh) 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CN103080830B (zh) 光量调节装置和光学设备
US7982981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N101995638B (zh) 能达到更高拍摄倍率的变焦镜筒
CN105116513B (zh) 透镜镜筒和凸轮机构
CN110346999B (zh) 可变光圈摄像模块
US10812640B2 (en) Mobile terminal
KR101659395B1 (ko) 카메라 모듈에 사용되는 필터전환 장치 및 카메라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모바일 기기
US10884316B2 (en) Light amount adjusting device and optical device
CN102135702A (zh) 摄像设备
JP2006221098A (ja) フラッシュライト用led付き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4698568B (zh) 镜头装置和摄像设备
JP5398765B2 (ja) フラッシュモジュールと影像撮影装置
KR20060088296A (ko) 회전형 플래시가 구비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109194857A (zh) 移动终端
CN102207602B (zh) 镜筒和摄像设备
JP2007240587A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JP2011158792A (ja) 撮像装置
JP4380046B2 (ja) 照射角変更可能な照明装置
US10983307B2 (en) Aperture switching device for use with a lens of a mobile device
CN101226265B (zh) 镜筒与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