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1707A - 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及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及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41707A CN102141707A CN2011100808151A CN201110080815A CN102141707A CN 102141707 A CN102141707 A CN 102141707A CN 2011100808151 A CN2011100808151 A CN 2011100808151A CN 201110080815 A CN201110080815 A CN 201110080815A CN 102141707 A CN102141707 A CN 1021417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mode
- mode switching
- light transmission
- switching device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89 dielect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171 Poly (ethylene 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Tita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Ti]=O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62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VZGDMQKNWNREIO-UHFFFAOYSA-N tetrachloro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lC(Cl)(Cl)Cl VZGDMQKNWNREI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215 Carbon black (E152)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95733 hydrocarbo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430 hydrocarb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86 memory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20 organic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25 retin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08 titanium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tita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Ti]=O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6—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fluids in transparent cel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04—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based on a displacement or a deformation of a flui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2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r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eams, i.e. deflec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2001/1678—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particle typ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01—Function characteristic transmissiv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22—Function characteristic diffractiv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28—Function characteristic focussing or defocus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及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包括在其上设置有第一透明电极的第一基板、在其上设置有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并由具有各向同性光学性质的物质形成的透光模式切换层,透光模式切换层根据在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场的切换而在第一透光模式和第二透光模式之间相互切换,当透光模式切换层工作在第一透光模式下时,光线经过透光模式切换层而保持原传播方向;当透光模式切换层工作在第二透光模式下时,光线经过透光模式切换层而改变原传播方向。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能够适用于多种显示模式,并且无视角限制且功耗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及具有该透光模式切换装置的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愈加追求更加真实的显示画面。近年来,出现了利用不同技术实现的三维(3D)显示(又称为立体显示),3D显示相较于二维(2D)显示,可以给观察者带来更逼真的立体效果,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青睐。
人之所以看到的物体是三维的,是因为人有两只眼睛,并且两只眼睛具有一定的间距,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产生两幅具有细微差别的图像,经大脑处理后合成为一幅三维图像。立体显示技术是利用人眼的立体成像原理,人眼看物体时是从不同角度看到两幅稍有差别的图像,大脑将这两幅具有视差的图像合成后形成立体视觉。目前,常用的立体显示方法是采用偏振镜法,其原理就是利用光的不同偏振角度,让两个镜片分别透过不同偏振状态的光,将两幅具有细微差别的图像分别投射到左右眼中,从而给人以三维立体感。但是,这种立体显示方法需要观察者配戴配套的立体偏振眼镜才能观看到三维图像,配戴立体眼镜常常会造成观察者的观看不舒适,特别是对于自身已经配戴着眼镜的观察者来说,观看立体影像则较为困难。因此,出现了不必配戴立体眼镜就能观看立体影像的方法,即裸眼立体显示方法,以满足观察者的需求。
图1a和图1b揭示了现有的一种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该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2以及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的靠近观察者一侧的液晶棱镜3。液晶显示面板2具有第一像素21(图1a和图1b中黑色填充的像素)和第二像素22(图1a和图1b中未填充的像素)。液晶棱镜3包括靠近观察者的第一基板31、远离观察者的第二基板32、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31与第二基板32之间的介质层33。在第一基板31的靠近第二基板32的一侧上设置第一透明电极311,在第二基板32的靠近第一基板31的一侧上设置第二透明电极321,第一透明电极311和第二透明电极321通常均由氧化铟锡(ITO)形成。在介质层33的靠近第二基板32的一侧具有多个呈纵长状的拱形空间34,在拱形空间34中填充有液晶36,液晶36是具有各向异性光学性质的物质,并且,介质层33的折射率n1与液晶36的长轴折射率ne及短轴折射率no之间满足:
n1=no<ne
拱形空间34具有靠近第一基板31的弧形表面及靠近第二基板32的平坦表面,在拱形空间34的弧形表面和平坦表面上均具有配向层35,并且,配向层35的配向方向与其所对应的液晶显示面板2的出光偏光片的透过轴方向相同,如图1a所示,位于拱形空间34内部各表面的配向层35的配向方向垂直于纸面。通过变换位于液晶棱镜3中的第一透明电极311和第二透明电极321之间的电压,该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可以实现二维显示与三维显示的相互切换。
如图1a所示,当未对第一透明电极311与第二透明电极321之间施加电压时,位于拱形空间34内的液晶36的长轴沿着平行于配向方向排列,即如图1a所示的垂直于纸面排列,此时液晶36的折射率表现为ne,由于ne>n1,因此,液晶棱镜3处于折射模式,液晶棱镜3对从第二基板32方向入射进来的光线具有汇聚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液晶显示面板2上的第一像素21和第二像素22发出的光线分别沿着不同的传播路径选择性地分别进入观察者的右眼和左眼,因第一像素21和第二像素22显示的是两幅具有视差的图像,因此,进入观察者的右眼和左眼的也将是两幅具有视差的图像,经大脑对这两幅具有视差的图像合成后形成立体视觉,从而呈现3D显示模式。
如图1b所示,当在第一透明电极311与第二透明电极321之间施加一定电压时,在第一透明电极311与第二透明电极321之间形成电场,位于拱形空间34内的液晶36的长轴沿着电场的方向排列,即如图1b所示的垂直于第一基板31和第二基板32排列,此时液晶36的折射率表现为no,由于no=n1,因此,液晶棱镜3处于非折射模式,从第二基板32方向入射进来的光线通过液晶36及介质层33后并不发生折射,而仍然保持原来的传播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液晶显示面板2上的第一像素21和第二像素22发出的光线透过液晶棱镜3后均可以同时进入观察者的右眼和左眼,右眼和左眼将看到液晶显示面板2上显示的相同图像,从而呈现2D显示模式。
然而,上述基于液晶棱镜3的显示设备对于二维显示与三维显示的切换是基于偏振光,因此,这种显示设备目前仅适用于采用了偏光片的液晶显示,而对于阴极射线管显示(CRT)、等离子显示(PDP)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等非偏振光显示模式的显示装置来说却是不适用的。而且,由于液晶36是各向异性的,其长轴折射率ne是随着入射光的方向改变而改变的,而介质层33为各项同性材料,所以液晶棱镜3的方向依赖性很大。另外,由于液晶36需要配向层35,所以会受到锚定能(anchoringforce)的影响,液晶棱镜3需要较大的驱动电压,造成液晶棱镜3的功耗较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及具有该透光模式切换装置的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其能够适用于多种显示模式,并且无视角限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其包括在其上设置有第一透明电极的第一基板、在其上设置有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并由具有各向同性光学性质的物质形成的透光模式切换层,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根据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场的切换而在第一透光模式和第二透光模式之间相互切换,当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工作在所述第一透光模式下时,光线经过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而保持原传播方向;当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工作在所述第二透光模式下时,光线经过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而改变原传播方向。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其用于向预定的观察者显示二维和三维显示模式,其包括显示装置及如上所述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所述透光模式切换装置位于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预定的观察者之间,当所述显示设备显示二维显示模式时,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工作在所述第一透光模式下;当所述显示设备显示三维显示模式时,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工作在所述第二透光模式下。
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通过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分别设置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并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具有各向同性光学性质的透光模式切换层,透光模式切换层可以根据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场的切换而在不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第一透光模式和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第二透光模式之间相互切换,从而可以应用于2D和3D显示模式的相互切换中。
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可以取代现有的液晶棱镜,以具有各向同性光学性质的透光模式切换层代替具有各向异性的液晶层,因此,相对于现有的液晶棱镜来说,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由于不受偏振光的限制,因此可以兼容液晶显示、阴极射线管显示、等离子显示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等多种显示方式。同时,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层不采用液晶材料,不需要设置配向层,因此,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克服了液晶受到锚定能的影响,具有相对低的驱动电压。而且,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中的透光模式切换层采用具有各向同性光学性质的物质形成,所以,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无视野角限制。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这是因为其应当参考附加的权利要求。还应当知道,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它们仅仅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a是现有的一种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在三维显示模式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b是现有的一种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在二维显示模式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3a是图2所示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在第一透光模式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3b是图2所示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在第二透光模式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5a是图4所示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在第一透光模式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5b是图4所示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在第二透光模式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7a是图6所示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在第一透光模式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7b是图6所示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在第二透光模式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详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其结构的剖面图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图示的清楚和简化起见,本发明的附图仅显示了与本发明的创作点相关的结构特征,而对于其他的结构特征则进行了省略。
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用于向预定的观察者显示至少两种显示模式,请参图2-7所示,其包括显示装置(未图示)及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200、300,其中,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200、300位于显示装置与预定的观察者之间。当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200、300工作在第一透光模式下时,则显示设备显示第一种显示模式,例如2D显示模式。当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200、300工作在第二透光模式下时,则显示设备显示第二种显示模式,例如3D显示模式,本发明的显示设备仅以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为例。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200、300的模式切换不是基于偏振光,因此,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其也可以是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装置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等。以下将对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200、300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2揭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包括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01与第二基板102之间的透光模式切换层110。在第一基板101上设置有第一透明电极103,优选地,在第一基板101的靠近第二基板102的一侧上设置第一透明电极103。在第二基板102上设置有第二透明电极104,优选地,在第二基板102的靠近第一基板101的一侧上设置第二透明电极104。第一透明电极103和第二透明电极104的材料可以采用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者其他透明导电材料。透光模式切换层110由具有各向同性光学性质的物质形成。
根据在第一透明电极103和第二透明电极104之间施加的电场的切换,透光模式切换层110可在第一透光模式和第二透光模式之间相互切换。在第一透光模式下,透光模式切换层110本质上具有平光透镜的光学性质而呈非折射模式,因此,当透光模式切换层110工作在第一透光模式下时,光线经过透光模式切换层110后不发生折射而保持原传播方向。在第二透光模式下,透光模式切换层110本质上具有聚光透镜的光学性质而呈折射模式,因此,当透光模式切换层110工作在第二透光模式下时,光线经过透光模式切换层110后发生折射而改变原传播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透光模式切换层110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01与第二基板102之间并在其上开设有多个空间108的固体介质层105、填充在多个空间108内的流体介质106、以及分散在多个空间108的流体介质106中的可以移动的多个透明颗粒107。优选地,固体介质层105和流体介质106均为介电质,透明颗粒107为带电颗粒。固体介质层105、流体介质106及透明颗粒107均具有各向同性的光学性质,并且,优选地,固体介质层105的折射率n1本质上等于流体介质106的折射率n2,固体介质层105的折射率n1本质上小于透明颗粒107的折射率n3,即
n1=n2<n3
例如,固体介质层105的材料可以采用有机聚合物,比如采用聚环氧乙稀(PEO),其折射率大约为1.45;流体介质106的材料可以采用碳氢化合物的油类,比如采用四氯化碳,其折射率大约为1.46;带电透明颗粒107的材料则可以选择二氧化钛(TiO2)颗粒,其折射率大约为2.48。
多个空间108均呈纵长状,并且,多个空间108在平行于第一基板101的平面上的投影彼此相邻接。每个空间108具有弧形表面1080及平坦表面1082,其中,弧形表面1080为内柱面,并且每个空间108的内柱面的轴线相互平行。每个空间108的弧形表面1080与平坦表面1082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01靠近观察者而第二基板102远离观察者设置,弧形表面1080靠近第一基板101设置而平坦表面1082靠近第二基板102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空间108的弧形表面1080与平坦表面1082相接。并且,对每一个空间108产生电场的相应第一透明电极103和第二透明电极104均整层连续设置。
当透光模式切换层110工作在第二透光模式下时,多个透明颗粒107在第一透明电极103和第二透明电极104之间施加的电场的驱动下附着在空间108的弧形表面1080上。当透光模式切换层110工作在第一透光模式下时,多个透明颗粒107在第一透明电极103和第二透明电极104之间施加的另一电场的驱动下附着在空间108的平坦表面1082上。其中,在第一透光模式下与在第二透光模式下时的电场方向相反。
图3a揭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在第一透光模式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如图3a所示,假定本实施方式中的多个透明颗粒107均带正电。当在第一透明电极103上施加的电压大于在第二透明电极104上施加的电压时,例如,在第一透明电极103上施加正电压,在第二透明电极104上施加负电压时,在第一透明电极103与第二透明电极104之间形成电场,其电场线的方向垂直向下,此时,带正电的透明颗粒107在该电场的作用下沿着电场线的方向垂直向下移动而附着在空间108的平坦表面1082上,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工作在第一透光模式下。优选地,透明颗粒107均匀地铺满空间108的整个平坦表面1082而形成平坦的一层。在这种情况下,从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经过第二基板102和第二透明电极104后仍然按照原来的传播方向传播,之后透过透明颗粒107组成的平坦层,由于组成平坦一层的透明颗粒107本质上具有平光透镜的光学性质,因此,经过平坦层的透明颗粒107后的光线仍然保持原来的传播方向,随后光线进一步经过各向同性的流体介质106传播到各向同性的固体介质层105,由于流体介质106的折射率n2与固体介质层105的折射率n1相同,故在二者边界也不发生折射,光线仍按照原来的传播方向传播,之后透过第一透明电极103和第一基板101。光线在整个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的传播过程中始终保持原来的传播方向不变而不发生折射。从显示装置上任何一点发出的光线均可以进入观察者的右眼和左眼,右眼和左眼可以看到显示装置上显示的相同图像,从而,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显示设备呈现2D显示模式。
图3b揭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在第二透光模式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如图3b所示,当在第一透明电极103上施加的电压小于在第二透明电极104上施加的电压时,例如,在第一透明电极103上施加负电压,在第二透明电极104上施加正电压时,在第一透明电极103与第二透明电极104之间形成另一电场,其电场线的方向垂直向上,此时,带正电的透明颗粒107在该电场的作用下沿着电场线的方向垂直向上移动而附着在空间108的弧形表面1080上以致形成一凸层,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工作在第二透光模式下。在这种情况下,从显示装置出射的光线经过第二基板102和第二透明电极104后仍然按照原来的传播方向传播,之后光线经过各向同性的流体介质106后同样按照原来的传播方向传播,并进一步入射到由多个透明颗粒107组成的凸层,再进入固体介质层105,由于固体介质层105的折射率n1等于流体介质106的折射率n2,且都小于透明颗粒107的折射率n3,此时,由多个透明颗粒107组成的凸层本质上具有聚光透镜的几何光学的性质,因此,光线经过多个透明颗粒107组成的凸层后将发生折射,经汇聚后沿着不同的传播方向传播,之后透过第一透明电极103和第一基板101。光线在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的传播过程中将发生折射而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从显示装置上的不同像素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后将选择性地分别进入观察者的右眼和左眼,因显示装置上的不同像素所显示的是两幅具有视差的图像,因而,进入观察者的右眼和左眼的也将是两幅具有视差的图像,经大脑对这两幅具有视差的图像合成后形成立体视觉,从而,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显示设备呈现3D显示模式。
以上是以多个透明颗粒107均带正电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的工作原理。然而,本发明的透明颗粒107并不限于带正电,其也可以带负电。对于透明颗粒107带负电的情况,相应地,为了实现显示设备的2D和3D显示模式,仅需要调整在第一透明电极103和第二透明电极104之间所施加的电场方向即可,同样可以达到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在第一透光模式和第二透光模式之间转换的目的。
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通过在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上分别设置第一透明电极103和第二透明电极104,并在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之间形成具有各向同性光学性质的透光模式切换层110,透光模式切换层110可以根据第一透明电极103和第二透明电极104之间施加的电场的切换而在不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第一透光模式和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第二透光模式之间相互切换,从而可以应用于2D和3D显示模式的相互切换中。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可以取代现有的液晶棱镜,以具有各向同性光学性质的透光模式切换层110代替具有各向异性的液晶层,因此,相对于现有的液晶棱镜来说,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由于不受偏振光的限制,因此可以兼容液晶显示、阴极射线管显示、等离子显示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等多种显示方式;同时,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层110不采用液晶材料,不需要设置配向层,因此,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克服了液晶受到锚定能的影响,具有相对低的驱动电压。而且,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中的透光模式切换层110采用具有各向同性光学性质的物质形成,所以,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无观察方向的限制,即无视野角限制。
另外,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采用带电透明颗粒107,因此,可以借助于带电透明颗粒107的电泳现象,在维持2D或3D显示模式下不需要持续在第一透明电极103与第二透明电极104之间施加电压,可完全凭借电泳现象的记忆功能而保持带电透明颗粒107的位置和状态,因此,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具有更低的功耗。
第二实施方式
图4揭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200的局部截面示意图。第二实施方式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2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200中,对每一个空间208产生电场的相应第一透明电极203和第二透明电极204中靠近空间208的弧形表面2080的透明电极(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位于第一基板201上的第一透明电极203)整层连续设置,而靠近空间208的平坦表面2082的透明电极(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位于第二基板202上的第二透明电极204)并非整层连续设置而是仅设置在靠近每个空间208的边缘处。也就是说,在呈纵长状的空间208的正下方的第二透明电极204中设有长条形空隙2041,若本实施例中透光模式切换装置200应用在液晶显示装置上,优选地,第二透明电极204设置的位置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像素间的黑矩阵位置相对应,以提高其穿透率。
如图5a所示,同样假定多个透明颗粒207均带正电。当在第一透明电极203上施加的电压大于在第二透明电极204上施加的电压时,在第一透明电极203与第二透明电极204之间形成电场,其电场线的方向垂直向下,此时,带正电的透明颗粒207在该电场的作用下沿着电场线的方向垂直向下移动,由于第二透明电极204仅设置在靠近每个空间208的边缘处,因此,透明颗粒207仅集中附着在对应于第二透明电极204处的空间208的平坦表面2082上。由于透明颗粒207仅集中位于平坦表面2082的两侧边缘处,而在平坦表面2082中部的大部分区域没有透明颗粒207,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入射到透光模式切换层210的光线不需经过透明颗粒207而直接通过各向同性的流体介质206传播到各向同性的固体介质层205,透光模式切换层210工作在第一透光模式下,光线在整个透光模式切换装置200的传播过程中不发生折射而始终保持原来的传播方向不变,从而,可以实现2D显示模式。在用于2D显示模式时,第二实施方式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200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来说,由于入射光线经过透光模式切换层210时无需经过透明颗粒207,因此,可以减少由于透明颗粒207组成的一层带来的对入射光线的反射作用,提高入射光线的透过量,进而提高2D显示模式下光线的利用率,增加2D显示时的图像亮度。
如图5b所示,当将在第一透明电极203和第二透明电极204之间施加的电场方向反向时,此时,电场线的方向垂直向上,带正电的透明颗粒207在该电场的作用下沿着电场线的方向垂直向上移动而附着在空间208的弧形表面2080上以致形成一凸层,透光模式切换层210工作在第二透光模式下,光线在透光模式切换装置200的传播过程中将发生折射而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从而,可以实现3D显示模式。其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3b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方式
图6揭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300的局部截面示意图。第三实施方式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3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空间308的弧形表面3080的曲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每个空间308的弧形表面3080与平坦表面3082并非相接而是彼此互相间隔一定的距离。因此,第三实施方式的空间308内可以容纳更多的流体介质306以及分散在流体介质306中的透明颗粒307。
图7a揭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300在第一透光模式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其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a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来说,第三实施方式的空间308更大以致于可以容纳更多的流体介质306及透明颗粒307,因此,光线需要透过由透明颗粒307组成的较厚的平坦层。
图7b揭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300在第二透光模式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其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b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来说,第三实施方式的空间308更大以致于可以容纳更多的流体介质306及透明颗粒307,因此,可以避免出现透明颗粒307仅集中附着在弧形表面3080的中部区域,以及由于透明颗粒307附着在一起而引起由透明颗粒307组成的凸层的不均匀现象。
以上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300是以对第一实施方式所做的改进为例进行说明的。当然,第三实施方式的这种空间308的结构变形也可以应用到第二实施方式中,其同样属于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300结构的等同变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
以上所述的所有实施方式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200、300均是以多个空间108、208、308的弧形表面1080、2080、3080靠近观察者而平坦表面1082、2082、3082远离观察者设置为例来进行说明的。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200、300的多个空间108、208、308的弧形表面1080、2080、3080也可以远离观察者而平坦表面1082、2082、3082靠近观察者设置,即,多个空间108、208、308的弧形表面1080、2080、3080靠近第二基板102、202、302设置而平坦表面1082、2082、3082靠近第一基板101、201、301设置;或者,甚至本发明的多个空间108、208、308中的其中一部分空间108、208、308的弧形表面1080、2080、3080靠近观察者设置,而另一部分空间108、208、308的弧形表面1080、2080、3080远离观察者设置,即,多个空间108、208、308中的其中一部分空间108、208、308的弧形表面1080、2080、3080靠近第一基板101、201、301设置,其平坦表面1082、2082、3082靠近第二基板102、202、302设置,而另一部分空间108、208、308的弧形表面1080、2080、3080靠近第二基板102、202、302设置,其平坦表面1082、2082、3082靠近第一基板101、201、301设置。以上空间108、208、308设置的等同变换仍然可以实现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200、300的第一透光模式和第二透光模式的相互切换,同样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空间108、208、308的弧形表面1080、2080、3080的曲率可以根据显示装置的不同型号以及观察者距离显示装置的距离作适当调整。
总之,本发明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100、200、300的透光模式切换层110、210、310及其空间108、208、308的形状和设置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实际上,只要是满足在用于2D显示时,经过透光模式切换层110、210、310后的光线不发生折射,而在用于3D显示时,经过透光模式切换层110、210、310后的光线发生折射的结构设计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及显示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6)
1.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基板,在其上设置有第一透明电极;
第二基板,在其上设置有第二透明电极;及
透光模式切换层,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并由具有各向同性光学性质的物质形成;
其中,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根据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场的切换而在第一透光模式和第二透光模式之间相互切换,当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工作在所述第一透光模式下时,光线经过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而保持原传播方向;当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工作在所述第二透光模式下时,光线经过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而改变原传播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透光模式下,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本质上具有平光透镜的光学性质;在所述第二透光模式下,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本质上具有聚光透镜的光学性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包括:
固体介质层,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其中,在所述固体介质层上开设有多个空间,每个所述空间具有弧形表面;
流体介质,其填充在所述多个空间内;及
多个透明颗粒,其位于所述多个空间中的所述流体介质中并且可以移动,
其中,当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工作在所述第二透光模式下时,所述多个透明颗粒在电场的驱动下附着到所述空间的所述弧形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每个所述空间还具有平坦表面,当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工作在所述第一透光模式下时,所述多个透明颗粒在电场的驱动下附着在所述空间的所述平坦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透光模式下与在所述第二透光模式下时的电场方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固体介质层、所述流体介质及所述透明颗粒均具有各向同性的光学性质,所述固体介质层的折射率本质上等于所述流体介质的折射率,并且,所述固体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透明颗粒的折射率。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每个所述空间的所述弧形表面与所述平坦表面相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其中,对所述每一个空间产生电场的相应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均整层连续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其中,对所述每一个空间产生电场的相应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中靠近所述空间的弧形表面的透明电极整层连续设置,而靠近所述空间的平坦表面的透明电极仅设置在靠近每个所述空间的边缘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空间的所述弧形表面靠近所述第一基板设置;或者,
所述多个空间的所述弧形表面靠近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或者,
所述多个空间中的其中一部分空间的所述弧形表面靠近所述第一基板设置,而另一部分空间的所述弧形表面靠近所述第二基板设置。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每个所述空间的所述弧形表面与所述平坦表面相接或者互相间隔一定距离。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空间均呈纵长状,所述弧形表面为内柱面,并且多个空间的内柱面的轴线相互平行。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空间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平面上的投影彼此相邻接。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固体介质层和所述流体介质均为介电质,所述透明颗粒为带电颗粒。
15.一种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其用于向预定的观察者显示二维和三维显示模式,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显示装置及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模式切换装置,所述透光模式切换装置位于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预定的观察者之间,当所述显示设备显示二维显示模式时,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工作在所述第一透光模式下;当所述显示设备显示三维显示模式时,所述透光模式切换层工作在所述第二透光模式下。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中的任意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808151A CN102141707B (zh) | 2011-03-30 | 2011-03-30 | 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及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 |
US13/181,841 US8564874B2 (en) | 2011-03-30 | 2011-07-13 | Transmission mode switching device and 2D/3D switchable display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808151A CN102141707B (zh) | 2011-03-30 | 2011-03-30 | 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及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41707A true CN102141707A (zh) | 2011-08-03 |
CN102141707B CN102141707B (zh) | 2013-01-23 |
Family
ID=44409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808151A Active CN102141707B (zh) | 2011-03-30 | 2011-03-30 | 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及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64874B2 (zh) |
CN (1) | CN102141707B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95509A (zh) * | 2011-12-13 | 2012-06-13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可调控透镜结构及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
CN104252081A (zh) * | 2014-03-26 | 2014-12-31 | 福州大学 | 一种液晶微透镜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536144A (zh) * | 2014-11-07 | 2015-04-22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透明立体显示器及其操作方法 |
WO2015131512A1 (zh) * | 2014-03-06 | 2015-09-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3d转换透镜、3d眼镜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190419A (zh) * | 2013-05-08 | 2015-12-23 |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调节光学能量通过的具有两个液晶切换层的装置 |
CN105866990A (zh) * | 2016-06-17 | 2016-08-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08445691A (zh) * | 2018-05-10 | 2018-08-24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栅片及3d显示装置 |
CN110382299A (zh) * | 2017-03-30 | 2019-10-25 | 金泰克斯公司 | 可切换成像器透镜盖 |
CN110730925A (zh) * | 2017-04-05 | 2020-01-24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多视图显示设备和方法 |
CN116165816A (zh) * | 2023-03-03 | 2023-05-2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389415B2 (en) | 2012-04-27 | 2016-07-12 | Leia Inc. | Directional pixel for use in a display screen |
US9459461B2 (en) | 2012-05-31 | 2016-10-04 | Leia Inc. | Directional backlight |
US9201270B2 (en) | 2012-06-01 | 2015-12-01 | Leia Inc. | Directional backlight with a modulation layer |
US9298168B2 (en) | 2013-01-31 | 2016-03-29 | Leia Inc. | Multiview 3D wrist watch |
WO2014146937A2 (en) | 2013-03-22 | 2014-09-25 | Vlyte Innovations Limited | An electrophoretic device having a transparent light state |
KR102232621B1 (ko) * | 2013-07-30 | 2021-03-2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광 테라피 표시 장치 |
US20160195664A1 (en) | 2013-07-30 | 2016-07-07 | Leia Inc. | Multibeam diffraction grating-based backlighting |
ES2893766T3 (es) | 2013-10-22 | 2022-02-10 | E Ink Corp | Un dispositivo electroforético con amplio intervalo de temperatura de operación |
CN103941409B (zh) * | 2014-04-10 | 2017-05-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3d眼镜及显示装置 |
US10281731B2 (en) | 2014-05-16 | 2019-05-07 |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2D/3D switchable liquid crystal lens unit |
CN104102061B (zh) * | 2014-06-17 | 2017-02-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
US9557466B2 (en) | 2014-07-30 | 2017-01-31 | Leia, Inc | Multibeam diffraction grating-based color backlighting |
JP6511144B2 (ja) | 2015-01-10 | 2019-05-15 | レイア、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Leia Inc. | 偏光混合(polarization−mixing)ライトガイド、および同ライトガイドを用いるマルチビーム回折格子ベースの背面照明 |
CN107209406B (zh) | 2015-01-10 | 2021-07-27 | 镭亚股份有限公司 | 二维/三维(2d/3d)可切换显示器背光和电子显示器 |
KR102322340B1 (ko) | 2015-01-10 | 2021-11-05 | 레이아 인코포레이티드 | 제어된 회절 결합 효율을 갖는 회절 격자-기반 백라이팅 |
JP6564463B2 (ja) | 2015-01-19 | 2019-08-21 | レイア、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Leia Inc. | 反射性アイランドを利用した一方向格子ベースの背面照明 |
EP3250960B1 (en) | 2015-01-28 | 2023-06-07 | LEIA Inc. | Three-dimensional (3d) electronic display |
EP3271761B1 (en) | 2015-03-16 | 2021-04-21 | LEIA Inc. | Unidirectional grating-based backlighting employing an angularly selective reflective layer |
GB201506147D0 (en) | 2015-04-10 | 2015-05-27 | Hanna Moore & Curley | A Micro-Fastened, Sealed Light Modulator |
WO2016171705A1 (en) | 2015-04-23 | 2016-10-27 | Leia Inc. | Dual light guide grating-based backlight and electronic display using same |
PT3295242T (pt) | 2015-05-09 | 2020-07-31 | Leia Inc | Retroiluminação baseada numa rede de varrimento de cor e visualização electrónica utilizando esta última |
CN104808350B (zh) * | 2015-05-13 | 2018-01-0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JP6754425B2 (ja) | 2015-05-30 | 2020-09-09 | レイア、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Leia Inc. | 車両監視システム |
WO2017007465A1 (en) * | 2015-07-08 | 2017-01-12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Electrophoretic privacy devices |
KR102491853B1 (ko) * | 2015-12-09 | 2023-01-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지향성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한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
US10810971B2 (en) * | 2018-12-31 | 2020-10-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view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
CN111474799B (zh) * | 2020-05-15 | 2023-01-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CN111708216B (zh) * | 2020-07-14 | 2023-12-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4185206B (zh) * | 2021-11-29 | 2022-08-26 |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防窥功能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59600A (zh) * | 2007-05-29 | 2007-10-24 | 东南大学 | 可变焦透镜三维显示器 |
US20070296909A1 (en) * | 2006-06-27 | 2007-12-27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Display device |
CN101324716A (zh) * | 2007-06-14 | 2008-12-17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器装置及其显像转换装置 |
CN101738736A (zh) * | 2010-01-20 | 2010-06-1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可切换二维与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装置及其主动散射透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22361B2 (ja) * | 1998-07-10 | 2006-09-2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配光制御素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
US7072086B2 (en) * | 2001-10-19 | 2006-07-04 | Batchko Robert G | Digital focus lens system |
CN1198174C (zh) | 2001-09-13 | 2005-04-20 | 希毕克斯影像有限公司 | 三维电泳显示器 |
GB2403842A (en) * | 2003-07-10 | 2005-01-12 | Ocuity Ltd | Alignment of elements of a display apparatus |
KR101128519B1 (ko) * | 2005-08-04 | 2012-03-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고해상도 오토스테레오스코픽 디스플레이 |
KR101253211B1 (ko) | 2006-07-31 | 2013-04-1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기영동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2011
- 2011-03-30 CN CN2011100808151A patent/CN102141707B/zh active Active
- 2011-07-13 US US13/181,841 patent/US856487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296909A1 (en) * | 2006-06-27 | 2007-12-27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Display device |
CN101059600A (zh) * | 2007-05-29 | 2007-10-24 | 东南大学 | 可变焦透镜三维显示器 |
CN101324716A (zh) * | 2007-06-14 | 2008-12-17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器装置及其显像转换装置 |
CN101738736A (zh) * | 2010-01-20 | 2010-06-1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可切换二维与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装置及其主动散射透镜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95509A (zh) * | 2011-12-13 | 2012-06-13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可调控透镜结构及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
CN102495509B (zh) * | 2011-12-13 | 2014-12-10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可调控透镜结构及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
CN105190419A (zh) * | 2013-05-08 | 2015-12-23 |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调节光学能量通过的具有两个液晶切换层的装置 |
US10108058B2 (en) | 2013-05-08 | 2018-10-23 | Merck Patent Gmbh | Device for regulating the passage of energy |
WO2015131512A1 (zh) * | 2014-03-06 | 2015-09-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3d转换透镜、3d眼镜及其控制方法 |
US10241343B2 (en) | 2014-03-06 | 2019-03-26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3D conversion lens, 3D glasse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104252081A (zh) * | 2014-03-26 | 2014-12-31 | 福州大学 | 一种液晶微透镜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536144A (zh) * | 2014-11-07 | 2015-04-22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透明立体显示器及其操作方法 |
WO2017215356A1 (zh) * | 2016-06-17 | 2017-12-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05866990B (zh) * | 2016-06-17 | 2017-04-0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05866990A (zh) * | 2016-06-17 | 2016-08-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US10606104B2 (en) | 2016-06-17 | 2020-03-31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privacy mechanism having movable transparent particles in a cavity body to form a lens-like structure capable of narrowing a display view angle |
CN110382299A (zh) * | 2017-03-30 | 2019-10-25 | 金泰克斯公司 | 可切换成像器透镜盖 |
CN110730925A (zh) * | 2017-04-05 | 2020-01-24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多视图显示设备和方法 |
CN108445691A (zh) * | 2018-05-10 | 2018-08-24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栅片及3d显示装置 |
CN116165816A (zh) * | 2023-03-03 | 2023-05-2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250141A1 (en) | 2012-10-04 |
US8564874B2 (en) | 2013-10-22 |
CN102141707B (zh) | 2013-0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41707B (zh) | 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及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 | |
JP5142356B2 (ja) | 立体画像変換パネル | |
US8582043B2 (en) | 2D/3D switchable LC lens unit for use in a display device | |
US8614771B2 (en) | Lenticular lens array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US9086576B2 (en) | Stereo display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thereof | |
KR101729682B1 (ko) | 광학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US20140049706A1 (en) |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 |
KR20120011342A (ko) | 2d/3d 겸용 표시 장치 | |
US20150362741A1 (en) |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1893788B (zh) | 自动立体显示装置 | |
TWI499801B (zh) | 顯示裝置 | |
JP6200789B2 (ja) | 表示装置 | |
WO2016086483A1 (zh) | 可在2d和3d模式之间切换的显示器及其控制方法 | |
US20160091726A1 (en) | Polarization control unit and 2d and 3d imag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US9448414B2 (en) | Polarization control unit | |
CN102200668A (zh) | 电驱动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器 | |
TW201411191A (zh) | 裸眼與眼鏡可切換式立體顯示裝置 | |
TW201423236A (zh) | 可切換二維顯示模式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及其液晶透鏡 | |
TW201334510A (zh) | 裸眼與眼鏡可切換式立體顯示裝置 | |
KR101394924B1 (ko) | 3차원 및 2차원 영상용 광학필름과 이를 이용한 영상표시장치 | |
WO2014075297A1 (zh) | 液晶透镜组件以及立体影像显示器 | |
US20130033749A1 (en) | Stereo display device and switching panel used in stereo display device | |
CN102226858B (zh) | 立体显示设备 | |
JP5669945B2 (ja) | 立体表示装置 | |
KR101859375B1 (ko) | 입체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이의 구동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15301 No.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Patentee after: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Kunshan)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01 No.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