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5708B - 投影仪以及图像投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投影仪以及图像投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5708B
CN102135708B CN2011100277010A CN201110027701A CN102135708B CN 102135708 B CN102135708 B CN 102135708B CN 2011100277010 A CN2011100277010 A CN 2011100277010A CN 201110027701 A CN201110027701 A CN 201110027701A CN 102135708 B CN102135708 B CN 1021357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stone
mentioned
projector
amount
signal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77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5708A (zh
Inventor
小沢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35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5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5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57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5Geometric adjustment, e.g. keystone or convergen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投影仪以及投影仪的图像投射方法,能够通过抑制了成本增加的简易构造来提高梯形校正的调整的操作性。在控制部(11)判断为前梯形校正量超过规定的允许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1)的校正限制部(11c)在起动后、信号处理变更后,将梯形校正部的梯形校正量设定成零,因此能够减少用于使梯形校正量合适的操作次数来使梯形校正的调整作业变得高效。换句话说,以进行极端的梯形校正的情况为前提,即使投影仪(10)的姿势在到下次起动后、信号处理变更后为止的期间内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也能够使与其对应的梯形校正量的调整作业简单化。

Description

投影仪以及图像投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投射进行了梯形校正的图像的投影仪以及该投影仪的图像投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投影仪,已知为了减少斜投射所产生的图像的变形,通过在图像形成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形成图像来校正显示图像的梯形变形的投影仪,特别是在手动调整型的投影仪中,在动作停止时保存梯形变形的校正量即梯形校正量,下次起动时读出该梯形校正量进行以前那样的梯形校正。在这样的投影仪中,若在停止前进行了极端的梯形校正,投影仪的姿势等在到下次起动之前的期间内发生了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在之后的起动时将梯形校正量调整到合适所用的操作次数会增加而易于使操作变得繁琐。作为提高上述那样的手动调整型的投影仪的功能的方案,有检测投影仪的设置角度并根据该设置角度来自动实施梯形校正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也存在能够通过检测用图案的投射以及检测来进行梯形变形的自动校正的方案,在梯形校正时一并进行缩放(zoom)等调整(参照专利文献2、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839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55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2418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投影仪中,需要称为角度传感器的设置角度检测装置,装置复杂且成本会增加。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3所述的投影仪中,也需要投射检测用图案、检测检测用图案的装置,装置复杂且成本会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利用抑制了成本增加的简易构造来提高梯形校正的调整的操作性的投影仪以及其图像投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投影仪具备:影像投射部,其投射图像;梯形校正部,其对影像投射部投射的图像实施梯形校正;非易失性存储部,其存储上述投影仪即将停止时以及信号处理即将变更时至少一方的前梯形校正量和与该前梯形校正量相关的规定的允许值;以及调整部,其在前梯形校正量超过规定的允许值的情况下,在上述投影仪起动后或者信号处理变更后,将梯形校正部的梯形校正量设定成规定的标准值以及零中的任一个。 
根据上述投影仪,调整部在前梯形校正量超过规定的允许值的情况下,在投影仪起动后或者信号处理变更后,将梯形校正部的梯形校正量设定成规定的标准值以及零中的任一个,因此能够减小将梯形校正量设为合适所用的操作次数来使梯形校正的调整作业变得高效。换句话说,将进行极端的梯形校正的情况作为前提,即使投影仪的姿势在投影仪下次起动后、信号处理变更之前的期间内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也能够使与其对应的梯形校正量的调整作业相对简单化。 
在本发明的具体的另一方面,上述投影仪还具有操作部,其用于变更影像投射部进行的信号处理,利用操作部进行的信号处理的变更是输入信号的切换、动作模式的变更、纵横比的变更中的至少一个。这些情况也有梯形校正量变更最理想的情况,能够使伴随着这样的信号处理变更的梯形校正的调整作业简单化。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规定的允许值根据输入信号的种类而不同。在此,规定的允许值在起动后等是维持前梯形校正量与否的基准,但是由于例如输入信号的种类的不同而分辨率的要求等级也是不同的,因此规定的允许值也根据分辨率的要求等级即输入信号的种类等进行设定的最理想的。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调整部在投影仪起动后以及信号处理变更后的至少一方,使梯形校正部的梯形校正量向规定的标准值或者零阶梯性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从视觉上理解不是返回作为与以前的状态对应的前梯形校正量而是返回规定的标准值或者零的过程,因此用户能够准确地把握投影仪的状态。此外,在返回规定的标准值或者零的过程中,用户通过强制性地中断该返回动作,也能够实现适当的梯形校正量。 
本发明的再一个其它方面,调整部在投影仪起动后以及信号处理变更后的至少一方,在前梯形校正量超过规定的允许值的情况下,能够选择将梯形校正部的梯形校正量设定为规定的标准值和零中的任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用户的判断,能够迅速地将梯形校正部的梯形校正量返回规定的标准值或者零中的更优选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其它方面,调整部在投影仪起动后以及信号处理的变更后的至少一方,在前梯形校正量超过规定的允许值的情况下,能够选择使梯形校正部的梯形校正量维持为前梯形校正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迅速地对应投影仪的姿势等状况在到下次起动之前的期间内未发生变化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其它方面,调整部在投影仪起动后以及信号处理变更后的至少一方,在前梯形校正量是下侧的梯形校正的情况下,禁止将梯形校正部的梯形校正量设定成规定的标准值以及零中的任一个。在前梯形校正量是下侧的梯形校正的情况下,考虑到设置的状况是特殊的,考虑了强制性地解除梯形校正反而有可能损害使用便利性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图像投射方法是具备投射图像的影像投射部的投影仪的图像投射方法,判断投影仪即将停止时以及信号处理即将变更时的至少一方的前梯形校正量是否超过与该前梯形校正量相关的规定的允许值,在上述前梯形校正量超过上述允许值的情况下,在投影仪起动后或者信号处理变更后,将梯形校正部的梯形校正量设定成规定的标准值以及零中的任一个。 
根据上述图像投射方法,在前梯形校正量超过规定的允许值的情况下,在起动后或者信号处理变更后,将梯形校正部的梯形校正量设定成规定的标准值以及零中的任一个,因此能够减小将梯形校正量设为合适所用的操作次数来使梯形校正的调整作业变得高效。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构造的结构图,(B)以及(C)是说明图像的梯形校正的图。 
图2是例示构成按键操作部的按键要素的图。 
图3是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中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4是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仪中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5是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仪中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投影仪;11控制部;11a校正量对比部;11b校正维持部;11c校正限制部;11d切换判断部;11e校正量保存控制部;12存储部;12c非易失性存储器;13按键输入处理部;14输入选择部;15图像处理部;15a梯形校正部;17影像投射部;17a液晶面板驱动部;17c灯驱动电路;18通信部;28按键操作部;28a电源按钮;28b输入切换按钮;28c菜单按钮;29f、29g梯形校正按钮;29h缩放按钮;41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 
〔A.投影仪的构造〕 
如图1(A)所示,投影仪10,作为其主体10a具有控制部11、存储部12、按键输入处理部13、输入选择部14、图像处理部15、影像投射部17、通信部18以及电源部22。 
控制部11控制投影仪10的功能整体。换句话说,控制部11与存储部12、按键输入处理部13、输入选择部14、图像处理部15、通信部18、 电源部22等可通信地连接,从这些部分获取信息,或者对这些部分发送控制信号等来控制动作状态。控制部11包括校正量对比部11a、校正维持部11b、校正限制部11c、切换判断部11d、校正量保存控制部11e等,作为与梯形校正特别相关的调整部11g的功能。对于这些功能的详细,在后面进行叙述。此外,如图1(B)所示,被投影仪10投射在屏幕SC上的图像IM,即使原本是具有矩形的轮廓的图像,有时也会由于投射方向等因素而被变形投射成梯形。为了防止这样的梯形变形,通过图像处理即梯形校正来预先形成相反变形的影像,由此如图1(C)所示,被投射在屏幕SC上的图像IM′具有矩形的轮廓。 
存储部12由ROM12a、RAM12b、非易失性存储器12c等构成,保持使投影仪10动作所需的程序、数据等。特别是,非易失性存储器12c由EEPROM等构成,可擦写地保持于该非易失性存储器12c的数据包括例如由图像处理部15的梯形校正部15a所进行的梯形校正所涉及的信息,具体地说,包括动作状态变化前的梯形校正量(即前梯形校正量)、该前梯形校正量的维持所涉及的规定的允许值等。另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2c中,可擦写地保持作为当前时刻的输入信号的种类、动作模式、纵横比等信号处理状态所涉及的各种信息。在此,输入信号的种类是指成为投射对象的信号是来自计算机的图像信号还是来自数字播放器的视频信号等中的任一个。动作模式是指投射图像的分辨率的各种设定,与屏幕的类型对应地准备的各种投射模式等。纵横比是指称为4∶3、16∶9的画面的纵横比。除此之外,在存储部12中还保持与应使影像投射部17投射的投射图像对应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包含用于变更输入信号或动作模式的菜单画面、用于输入用户指示的对话框画面等所涉及的数据。此外,在存储部12中,除了投影仪10从最初所保有的图像数据之外,还能够追加保存经由通信部18、输入选择部14等而从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或者图像信号。 
按键输入处理部13是用于输入用户的指示的输入单元或者操作部,具有包括一组操作按键的按键操作部28。也能够给按键输入处理部13附带作为UI的显示器。对按键输入处理部13附带设置远程受光部25,能够以无线方式从遥控器26远距离地接收指令信号。 
此外,在按键操作部28中,如图2所例示的,电源按钮28a、输入 切换按钮28b、菜单按钮28c、退出按钮28d、表示四个方向的三角按钮29a、29b、29c、29d、确定按钮29e、两个梯形校正按钮29f、29g、缩放按钮29h等作为一组操作按键以适当的排列来设置。这些按钮28a、28b、28c、28d、29a、29b、29c、29d、29e、29f、29g、29h即一组操作按键不仅设置于按键操作部28也可以设置于遥控器26。构成按键操作部28的两个梯形校正按钮29f、29g中的第一梯形校正按钮29f使投射图像向上侧的梯形校正移动来强化上侧的梯形校正,用于:在使投影仪10处于正立状态向比投射透镜的光轴靠上侧进行图像投射的情况下,抑制在上侧图像相对地放大的现象(例如参照图1(B))。另外,第二梯形校正按钮29g使投射图像向下侧的梯形校正移动来强化下侧的梯形校正,用于:在使投影仪10处于正立状态向比投射透镜的光轴靠近下侧地进行图像投射的情况下,抑制在下侧图像相对地放大的现象。 
输入选择部14与连接器41连接。在连接器41上能够同时连接计算机、盘播放器以及其他多个图像输出装置(未图示)。输入选择部14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动作,从与连接器41连接的多个图像输出装置的任一个接收输入信号(即图像信号)并将其输出到图像处理部15。 
图像处理部15能够对经由输入选择部14或者通信部18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或者图像数据进行包括灰度级校正、色校正、梯形校正、倍率校正、纵横比设定等的各种校正处理。这些灰度级校正、色校正、梯形校正、倍率校正等的内容能够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变更,用户能够通过利用按键输入处理部13来切换图像处理部15的图像处理状态,能够适当调节灰度级校正、色校正、梯形校正、倍率校正、纵横比等的设定内容。特别地,图像处理部15利用梯形校正部15a对与输入信号对应的图像进行坐标变换等,从而在仅在影像投射部17的液晶面板的一部分(梯形区域)中形成图像,结果,能够校正被投射到屏幕上的图像的梯形变形。这样的梯形校正的程度即梯形校正量能够根据按键操作部28的梯形校正按钮29f、29g的操作来进行增减调整,能够在屏幕上投射大致矩形的图像。具体地说,如图1(B)所示的具有梯形变形的图像IM,如图1(C)所示,通过梯形校正按钮29f的操作,经由缓缓地降低了变形的中间阶段的图像IMv而被修正成具有矩形轮廓的图像IM′。梯形校正量的增减调整时的图像处理通过使图像IM的上下边的倍率比变化来进行。具体地说,在将梯形校正的上下边的倍率差的程度 分为100个等级而将没有梯形校正的矩形状态设为零等级的情况下,+50表示上边缩小到最小,-50表示下边缩小到最小。在这种情况下,梯形校正量能够被设为最大±50等级。此外,图像处理部15能够基于控制部11的指令,生成用于显示包括从存储部12取出的文字信息等菜单画面以及其他的信息的图像信号。 
影像投射部17具有基于从图像处理部15输出的图像处理后的图像信号来驱动RGB各色用的液晶面板的液晶面板驱动部17a。虽然具体的说明省略了,但是影像投射部17具备例如照明装置、各色用的液晶面板、合成棱镜、投射透镜等作为光学系,通过合成并投射透过了由液晶面板构成各色用的液晶灯泡的光,在屏幕(未图示)上显示彩色图像。在此,在照明装置中,附带有使作为光源的灯以希望的状态点亮的灯驱动电路17c,该灯驱动电路17c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进行动作。此外,影像投射部17的光学系不局限于液晶方式,也可以使用数字/微镜器件方式、LCOS方式等各种方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灯作为光源来进行投射的投影仪10,但是本发明也能够用于使用LED光源、激光光源等作为光源来进行投射的投影仪。 
通信部18是能够进行通信的接口电路。通信部18也可以采用进行例如无线LAN的点对点模式的通信的无线型的接口电路。 
此外,电源部22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动作,对投影仪10的各部提供电力。 
〔B.投影仪的动作〕 
下面,参照图3等,说明投影仪10的投射动作的一个例子。投影仪10的控制部11在按键输入处理部13检测到的指示信号是要求起动的信号的情况下,开始下面所说明的处理。具体地说,在投影仪10的投射动作是停止状态的情况下,用户按下按键操作部28的电源按钮28a时,开始投射图像的显示处理。 
首先,控制部11执行通过使影像投射部17的灯驱动电路17c动作来点亮照明装置的灯的顺序,并且与灯点亮对应地使图像处理部15适当地动作来使影像投射部17开始图像的投射(步骤S11)。此时,控制 部11参照存储部12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2c,使信号处理状态复原到灯即将熄灭之前的状态。具体地说,将输入信号的种类、动作模式、纵横比等设定成灯即将熄灭之前的状态,经由图像处理部15等来使影像投射部17开始图像的投射。 
然后,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从存储部12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2c读出前梯形校正量(步骤S12)。该前梯形校正量与投影仪10即将停止时前的梯形校正量相当。并且,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从存储部12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2c读出允许值(步骤S13)。该允许值与前梯形校正量的维持相关,是在前梯形校正量过大的情况下用于复位梯形校正的判断基准值。具体地说,在梯形校正量设定为最大±50等级的情况下,允许值被设定成例如±30等级。 
此外,上述的允许值被写入到存储部12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2c中,不必是一个,例如也能够根据输入信号的种类适当使用多个允许值。具体地说,在输入信号来自计算机的情况下,使允许值相比变低,在输入信号来自盘播放器的情况下,使允许值相比变高。这是因为来自计算机的图像信号即使牺牲了一些变形也希望用高分辨率来投射,来自盘播放器的图像信号即使牺牲了一些分辨率也希望以较少的变形来进行投射。在实际的动作中,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一边参照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2c中保管的允许值的表一边监视输入信号的种类,在存在多个允许值的情况下,读出与现在的输入信号的种类对应的允许值。 
然后,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的校正量对比部11a,对在步骤S12中得到的前梯形校正量与在步骤S13中得到的允许值进行比较,判断前梯形校正量是否超过允许值(步骤S14)。在前梯形校正量未超过允许值的情况下(步骤S14:否),考虑到即使维持了以前的梯形校正状态,对梯形校正量进行修正的操作变得繁琐的可能性也较低,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的校正维持部11b对图像处理部15输出指示,利用梯形校正部15a用前梯形校正量进行梯形校正处理(步骤S15)。另一方面,在前梯形校正量超过允许值的情况下(步骤S14:是),考虑到若维持以前的梯形校正状态则对过度的梯形校正量进行修正的操作变得繁琐的可能性较高,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的校正限制部11c对图像处理部15输出指示,解除或者重置梯形校正部15a的梯形校正处理(步 骤S18)。即,图像处理部15的梯形校正被重置,梯形校正量变成零。 
此外,在图像处理部15的梯形校正量变成了零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原样保持梯形校正,也能够通过按键操作部28的梯形校正按钮29f、29g的操作来改变梯形校正量,使之增减来将梯形校正修正成适当的等级。 
然后,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的切换判断部11d,判断是否有了信号处理的变更(步骤S21)。在此,信号处理的变更是指输入信号的切换、动作模式的变更、纵横比的变更。具体地说,用户通过操作例如按键输入处理部13的输入切换按钮28b,作为在输入选择部14处的输入信号的选择,在将来自计算机的图像信号设为输入信号的图像投射与将来自数字播放器的视频信号设为输入信号的图像投射之间切换了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判断为有了信号处理的变更。另外,用户通过操作例如菜单按钮28c、退出按钮28d、三角按钮29a、29b、29c、29d、确定按钮29e等,调节影像投射部17的动作状态,使投射图像的分辨率增减了时,判断为作为动作模式的变更而存在信号处理的变更。并且,用户通过操作例如菜单按钮28c等,调节影像投射部17的动作状态,对纵横比进行了变更时,判断为有了信号处理的变更。此外,在上面检测到双方向的信号处理的变更,但是也能够仅在例如希望更高分辨率的情况下判断为有了信号处理的变更。具体地说,也能够仅在输入信号从计算机被切换到数字播放器时、或者仅在提高了投射图像的分辨率时、或者仅增大了纵横比时,判断为有了信号处理的变更。 
在有了信号处理的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21:是),控制部11返回步骤S12,执行步骤S13、S14、S15、S18的处理。换句话说,在输入信号变更前的前梯形校正量超过允许值的情况下、停止或者解除图像处理部15的梯形校正处理并且输入信号变更前的前梯形校正量未超过允许值的情况下,由图像处理部15维持利用了前梯形校正量的梯形校正处理。 
另一方面,在没有信号处理的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21:否),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判断是否由用户操作了按键输入处理部13的梯形校正按钮29f、29g而梯形校正部15a的梯形校正量发生了变化(步骤S22)。在梯形校正量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22:是),控制部 11作为调整部11g的校正量保存控制部11e,将变更后的梯形校正量保管到作为存储器的RAM12b中(步骤S23)。 
在梯形校正量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22:否)和变更后的梯形校正量被保管于RAM12b后(步骤S23),控制部11检查按键输入处理部13的电源按钮28a的操作,判断用户是否有投射结束的指示。在用户没有投射结束的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11返回步骤S21,执行步骤S22~S24的处理。另一方面,在用户有了投射结束的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将现在的信号处理状态保管于存储部12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2c,停止图像处理部15的动作,停止影像投射部17的灯驱动电路17c的动作来熄灭灯(步骤S25)。 
如上述的说明可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控制部11的校正量对比部11a在判断为前梯形校正量超过规定的允许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1的校正限制部11c在起动后、信号处理变更后,将梯形校正部的梯形校正量设定成零,因此能够减少将梯形校正量设为合适所用的操作次数来使梯形校正的调整作业变得高效。换句话说,将进行极端的梯形校正的情况作为前提,即使在下次起动后、信号处理变更后为止的期间投影仪10的姿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能够使与此对应的梯形校正量的调整作业简单化。 
此外,在上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前梯形校正量超过允许值的情况下(步骤S14:是),将图像处理部15的梯形校正量设为零,但是也能够将图像处理部15的梯形校正量设为预定的限制值。这样的限制值是部分地解除梯形校正的目标值。具体地说,在梯形校正量能够设定成最大±50等级的情况,限制值被设定成例如±10~20等级。 
另外,在上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起动后与信号处理变更后均判断了前梯形校正量是否超过允许值,但是也能够进行仅在起动后与信号处理变更后的任一方,判断前梯形校正量是否超过允许值的处理。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进行变形而成的,未特别说明的部分与第一 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是同样的。 
基于图4、5,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动作,投影仪10的控制部11首先执行点亮灯的顺序,并且经由图像处理部15使影像投射部17开始图像的投射(步骤S111)。接下来,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从存储部12读出前梯形校正量(步骤S112),作为调整部11g从存储部12读出允许值(步骤S113)。然后,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对在步骤S112中得到的前梯形校正量与在步骤S113中得到的允许值进行比较,判断前梯形校正量是否超过允许值(步骤S114)。在前梯形校正量未超过允许值的情况下(步骤S114:否),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使图像处理部15的梯形校正部15a进行利用了前梯形校正量的梯形校正处理(步骤S115)。另一方面,在前梯形校正量超过允许值的情况下(步骤S114:是),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判断图像处理部15的梯形校正部15a所进行的现在的梯形校正是否是下侧的梯形校正(步骤S41)。下侧的梯形校正是指在影像投射部17的液晶面板上形成在屏幕的下侧缩小的图像。 
在是下侧的梯形校正的情况下(步骤S41:是),考虑到投影仪10的设置状况是比较特殊的,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进行维持以使得图像处理部15的梯形校正部15a所进行的梯形校正是前梯形校正量(步骤S115)。换句话说,禁止将梯形校正部15a的梯形校正设定成零或者规定的限制值。然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控制部11判断是否有了信号处理的变更(步骤S121)。在有了信号处理的变更的情况(步骤S121:是),控制部11返回步骤S112,执行步骤S113、S114、S115等处理。在没有信号处理的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121:否),控制部11判断梯形校正部15a的梯形校正量是否发生了变化(步骤S122)。在梯形校正量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122:是),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的校正量保存控制部11e将变更后的梯形校正量保管于RAM12b(步骤S123)。另一方面,在梯形校正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122:否)、变更后的梯形校正量被保管在RAM12b中之后(步骤S123),控制部11判断用户是否有投射结束的指示。在用户没有投射结束的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11返回步骤S121,执行步骤S122~S124的处理。另一方面,在用户有了投射结束的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使图像处理部15的动作停止,将灯熄灭(步骤S125)。 
在步骤S41中不是下侧的梯形校正的情况下,即是上侧的梯形校正的情况下,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参照存储部12读出图像数据,经由图像处理部15等使影像投射部17投射用于确认是否要维持梯形校正的状态的校正维持的确认画面(一种警告画面)(步骤S43)。用户利用在按键输入处理部13中设置的按键操作部28的三角按钮29a,29b等来决定校正维持的要否。 
在用户决定不维持梯形校正的情况下(步骤S43:否),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参照存储部12读出图像数据,经由图像处理部15等,通过影像投射部17投射是将梯形校正量设为零还是设为预定的限制值的选择的确认画面(步骤S51)。用户利用在按键输入处理部13中设置的按键操作部28的三角按钮29c、29d等来决定校正维持的要否。此外,在用户决定维持梯形校正的情况下(步骤S43:是),进入步骤S115,执行步骤S121~S124的处理。换句话说,维持使梯形校正部15a进行的梯形校正是前梯形校正量。 
在用户决定将梯形校正量设为零的情况下(步骤S52:(1)),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控制图像处理部15的梯形校正部15a,将梯形校正部15a的梯形校正处理暂时维持成作为以前的梯形校正量的前梯形校正量(步骤S53)。接下来,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使梯形校正部15a的梯形校正量通过一个步骤在规定时间内向零减小(步骤S54)。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对在步骤S54中减少了的结果的梯形校正量进行检查,判断减少后的梯形校正量是否达到目标值的零(步骤S55)。 
在梯形校正量未达到目标值的零的情况下(步骤S55:否),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判断用户是否利用在按键输入处理部13中设置的按键操作部28来指示了停止校正量减少(步骤S56),如没有校正量减少的停止指示(步骤S56:否),则返回步骤S54将梯形校正部15a的梯形校正量通过一个步骤再次向零减小。通过这样的动作,能够使梯形校正量向零来阶梯性地减少。如上所述,通过阶梯性地减少梯形校正量,用户能够在视觉上确认到梯形校正的变化。 
另一方面,在梯形校正量达到了目标值的零的情况下(步骤S55:是),或者用户有了校正量减少的停止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56:是),控制部11返回步骤S121,执行步骤S122~S125等处理。 
在用户决定将梯形校正量设为规定的限制值的情况下(步骤S52:(2)),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控制图像处理部15的梯形校正部15a,将梯形校正部15a的梯形校正处理暂时维持作为以前的梯形校正量的前梯形校正量(步骤S57)。接下来,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将梯形校正部15a的梯形校正量通过一个步骤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限制值减少(步骤S58)。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对在步骤S54中减少了的结果的梯形校正量进行检查,判断减少后的梯形校正量是否达到了限制值(步骤S59)。在该限制值是部分地解除梯形校正的目标值,具体地说,梯形校正量能够被设定成最大±50等级的情况下,允许值是例如±30等级的情况,限制值被设定成比允许值少的例如±20等级。 
在梯形校正量未达到目标的限制值的情况下(步骤S59:否),控制部11作为调整部11g判断是否用户利用了设置在按键输入处理部13中的按键操作部28来指示停止校正量减少(步骤S60),若没有校正量减少的停止指示(步骤S60:否),返回步骤S58并将梯形校正部15a的梯形校正量向目标的限制值再次进行一个步骤地进行减少。通过这样的动作,能够使梯形校正量向目标的限制值阶梯性地减少。如上所述,能够阶梯性减少梯形校正量,由此用户能够从视觉上确认到梯形校正的变化。 
另一方面,在梯形校正量达到目标的限制值的情况下(步骤S59:是)、或者用户有了校正量减少的停止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60:是),控制部11返回步骤S121,执行步骤S122~S125等处理。 
此外,在上面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起动后与信号处理变更后均判断前梯形校正量是否超过允许值,但是也能够进行仅在起动后与信号处理变更后的任一方判断前梯形校正量是否超过允许值的处理。 
〔其它变形例等〕 
上面根据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方式,例如也能够进行如下所示的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梯形校正量能够设定成最大±50等级,允许值 被设定成例如±30等级,限制值被设定成例如±20等级,但是这些只是例示,能够在任意的设定范围内适当地设定允许值和限制值。例如,用户通过按键操作部28的菜单按钮28c的操作来显示设定变更的菜单画面,并且通过操作三角按钮29a、29b、29c、29d、确定按钮29e等,也能够对控制部11指示允许值、限制值的增减变更,改写非易失性存储器12c的内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图像处理部15的梯形校正部15a来进行上侧的梯形校正和下侧的梯形校正,但是也能够通过梯形校正部15a对左右进行梯形校正。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上下的梯形校正,左右的梯形校正也能够预先设定允许值,在起动后、信号处理变更后,判断为前梯形校正量超过规定的允许值的情况下,能够将梯形校正部15a的梯形校正量设定成零。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53~S56、S57~S60中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改变梯形校正量并将其设定成目的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动作,用户也能够通过按键操作直接设定成目标的梯形校正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迅速地将梯形校正量的设定变更成希望的值。 
无需将按键操作部28设置在主体10a中,也能够将按键操作部28仅设置在遥控器26中。 

Claims (8)

1.一种投影仪,具有:
影像投射部,其投射图像;
梯形校正部,其对上述影像投射部投射的图像实施梯形校正;
非易失性存储部,其存储上述投影仪即将停止时以及信号处理即将变更时至少一方的前梯形校正量和与该前梯形校正量相关的规定的允许值;以及
调整部,其在上述前梯形校正量超过上述规定的允许值的情况下,在上述投影仪起动后或者信号处理变更后,将上述梯形校正部的梯形校正量设定成规定的标准值以及零中的任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操作部,其用于变更上述影像投射部进行的信号处理,
利用上述操作部进行的信号处理的变更是输入信号的切换、动作模式的变更、纵横比的变更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上述规定的允许值根据输入信号的种类而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整部,在上述投影仪起动后以及信号处理变更后的至少一方,使上述梯形校正部的梯形校正量向上述规定的标准值或者零阶梯性地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整部,在上述投影仪起动后以及信号处理变更后的至少一方,在前梯形校正量超过规定的允许值的情况下,能够选择将上述梯形校正部的梯形校正量设定成上述规定的标准值和零中的任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整部,在上述投影仪起动后以及信号处理变更后的至少一方,在上述前梯形校正量超过上述规定的允许值的情况下,能够选择使上述梯形校正部的梯形校正量维持为上述前梯形校正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整部,在上述投影仪起动后以及信号处理变更后的至少一方,在上述前梯形校正量是下侧的梯形校正的情况下,禁止将上述梯形校正部的梯形校正量设定成规定的标准值以及零中的任一个。
8.一种图像投射方法,是具备投射图像的影像投射部的投影仪的图像投射方法,其特征在于:
判断上述投影仪即将停止时以及信号处理即将变更时的至少一方的前梯形校正量是否超过与该前梯形校正量相关的规定的允许值,
在上述前梯形校正量超过上述允许值的情况下,在上述投影仪起动后或者信号处理变更后,将梯形校正部的梯形校正量设定成规定的标准值以及零中的任一个。
CN2011100277010A 2010-01-26 2011-01-24 投影仪以及图像投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57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3934A JP5359900B2 (ja) 2010-01-26 2010-01-26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0-013934 2010-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5708A CN102135708A (zh) 2011-07-27
CN102135708B true CN102135708B (zh) 2012-08-22

Family

ID=44295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770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5708B (zh) 2010-01-26 2011-01-24 投影仪以及图像投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25051B2 (zh)
JP (1) JP5359900B2 (zh)
KR (1) KR101231001B1 (zh)
CN (1) CN102135708B (zh)
TW (1) TWI4273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1714B2 (ja) * 2011-11-02 2016-03-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台形歪み補正方法
JP5982787B2 (ja) * 2011-11-02 2016-08-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ジェクタ
JP6035743B2 (ja) * 2012-01-06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出力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924020B2 (ja) * 2012-02-16 2016-05-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JP6127366B2 (ja) * 2012-03-07 2017-05-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US11606538B2 (en) * 2013-09-05 2023-03-14 Texas Instmments Incorporated Automatic keystone correction in a projection system
JP6624807B2 (ja) * 2014-08-08 2019-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投射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59380B2 (ja) * 2015-12-11 2017-07-05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プロジェクタユニ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CN105578093A (zh) * 2015-12-18 2016-05-11 深圳市帅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多种接口的投影机
JP6634904B2 (ja) * 2016-03-16 2020-01-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デバイス、及び電子デバイスの制御方法
JP6897191B2 (ja) * 2017-03-17 2021-06-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JP6946690B2 (ja) * 2017-03-24 2021-10-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749979B (zh) * 2017-09-20 2021-08-31 神画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机左右梯形校正方法
TWI694727B (zh) * 2018-03-20 2020-05-2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顯示設備及控制方法
JP2021071567A (ja) * 2019-10-30 2021-05-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投影装置、設置状態検知方法および設置状態検知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41874A (ja) 1999-02-19 2000-09-08 Nec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の自動画面位置調整方法及び装置
JP3767579B2 (ja) * 2002-06-20 2006-04-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US6974217B2 (en) * 2002-03-20 2005-12-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or executing keystone correction
JP3680807B2 (ja) * 2002-03-20 2005-08-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台形歪み補正を行うプロジェクタ
JP4211521B2 (ja) * 2003-07-11 2009-01-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台形歪み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144497B2 (ja) * 2003-09-26 2008-09-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5124054A (ja) * 2003-10-20 2005-05-12 Toshiba Corp 再生装置と再生方法
JP3781748B2 (ja) * 2003-11-21 2006-05-31 Necビュ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およびこのプログラム
JP3716264B2 (ja) 2003-11-27 2005-11-16 Necビュ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台形歪補正手段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3722146B1 (ja) * 2004-06-16 2005-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画像補正方法
BRPI0513247A (pt) * 2004-07-16 2008-04-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ispositivo de estação móvel, dispositivo de estação base e método de busca de célula para transmissão de portadora múltipla
JP4692309B2 (ja) * 2006-02-08 2011-06-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の自動台形歪調整方法
JP2008112035A (ja) * 2006-10-31 2008-05-15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27395B (zh) 2014-02-21
US8425051B2 (en) 2013-04-23
KR20110088426A (ko) 2011-08-03
KR101231001B1 (ko) 2013-02-07
TW201142463A (en) 2011-12-01
JP5359900B2 (ja) 2013-12-04
CN102135708A (zh) 2011-07-27
US20110181846A1 (en) 2011-07-28
JP2011155340A (ja) 201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5708B (zh) 投影仪以及图像投射方法
US7270421B2 (en) Projector, projec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in which projection method is stored
JP6244638B2 (ja) 投影装置、投影方法及び投影プログラム
US1002540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US8210688B2 (en) Projector, multi-screen system, projector control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US20130162607A1 (en) Projecto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projector
US9478053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adjustment method of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12752080B (zh) 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TW201338535A (zh) 投影機及投影機之控制方法
CN104683722A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的控制方法
CN108574834A (zh) 图像投影装置、图像投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US20210109428A1 (en) Projec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rojector
JP2011065025A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CN104660946A (zh) 投影机及其控制方法
US20190313066A1 (en)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1066738A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2010044396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調整方法
US20120147341A1 (en) Projecto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4347020A (zh) 投影仪以及投影仪的控制方法
EP3432066B1 (en)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JP5142349B2 (ja) 投影装置、ピント状態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37450A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7147617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JP7214443B2 (ja) 画像投射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20120116076A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