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8513B - 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8513B
CN102128513B CN2011100841554A CN201110084155A CN102128513B CN 102128513 B CN102128513 B CN 102128513B CN 2011100841554 A CN2011100841554 A CN 2011100841554A CN 201110084155 A CN201110084155 A CN 201110084155A CN 102128513 B CN102128513 B CN 102128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enerator
cooling water
absorber
cond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841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8513A (zh
Inventor
黄虹宾
潘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EL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08415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285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28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8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8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85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1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otherwise than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e.g. heat from the grease oil, the brakes, the transmission unit
    • B60H1/18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otherwise than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e.g. heat from the grease oil, the brakes, the transmission unit the air being heated from the plant exhaust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1Cooling devices using absorption or adsorption
    • B60H1/32011Cooling devices using absorption or adsorption using absorption, e.g. using Li-Br and w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发生器、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以及发生器加热循环回路、制冷循环回路、冷却水回路和冷媒水回路。通过将制冷设备中构成制冷循环回路的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溶液热交换器和换热器分别独立安装在车体上,在通过连接管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回路,从而可以有效利用车内外的有限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发动机余热驱动的制冷设备因体积过大而无法应用至车辆上的问题。直接将换热器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连接,利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排气总管和消声器之间,使得制冷循环回路从尾气换得热量,进一步提高了能源的使用率,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

Description

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应大中型车发动机余热驱动的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热能制冷的技术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吸收式和吸附式。这两种制冷设备的体积均比目前广泛使用的压缩式制冷设备大,其中吸附式制冷设备又比吸收式的制冷设备大得多。如果利用发动机余热作为驱动力给车辆提供冷能,从体积和重量的角度来看,采用吸收式制冷技术比较有优势。对于轿车、轻型和微型各车而言,底盘下、车顶和发动机仓中没有多余的空间,只有大中型客车、工程车辆、野外作业车、某些军用车辆等有较充足的空间来安装余热驱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
另外,固定设置在地面的利用热能驱动的吸收式制冷技术已臻成熟。在最近十年,我国的吸收式制冷机研究和开发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有飞跃性发展,在驱动热能方面,已成功开发出蒸汽式、燃气式、燃油、热水、乏汽、废气的空调产品;在效数和级数方面,有单效、双效、三效、单级、双级;在容量上,涵盖了10~5500KW制冷范围。
吸收式制冷系统通常是由发生器、冷凝器、制冷节流阀、蒸发器、吸收器、溶液节流阀、溶液热交换器、冷剂水泵和溶液泵组成。整个系统包括两个回路:一个是制冷剂回路,一个是溶液回路。系统中使用的工作流体是制冷剂和吸收剂,吸收剂吸收了液化的制冷剂后形成溶液。溶液加热又能放出制冷剂气体。制冷剂回路由冷凝器、制冷剂节流阀、蒸发器、冷剂水泵组成。制冷剂气体在冷凝器中被冷凝,产生的制冷剂液体经制冷节流阀节流后用冷剂水泵送到蒸发器蒸发制冷。溶液回路由发生器、吸收器、溶液节流阀、溶液热交换器和溶液泵组成。在吸收器中,吸收剂吸收来自蒸发器的低压制冷剂气体,形成富含制冷剂的溶液,将该溶液用溶液泵送到发生器;经过加热后,溶液中的制冷剂重新蒸发出来,送入冷凝器。另一方面,发生后的溶液重新恢复到原来的高浓度,进入吸收器,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汽。吸收过程中伴随释放吸收热,为了保证吸收的顺利进行,需要冷却吸收液。
如果能够利用车辆发动机的余热驱动车辆冷暖空调,为车厢在夏季提供冷气,冬季提供暖风,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据测算,大中型客车用的氟利昂蒸汽压缩式冷气机的油耗占油耗的15-20%,暖气机的油耗则接近25%。在经济欠发达国家与地区,客车的保有量及需求量较高,车辆空调油耗的燃油量也相当可观。以中国大陆为例,2006年我国大型客车保有量为18万辆,中型客车保有量为65万辆;大型客车需求量为2.5万辆,中型客车需求量为6.9万辆,大中型客车空调装机率为61%;2008年大型客车需求量为5.8万辆,中型客车需求量为6.4万辆;2010年大型客车需求量为6.8万辆,中型客车需求量为7.1万辆。预计到2011年大型客车需求量为7.1万辆,中型客车需求量为7.4万辆。如果平均每台空调需要动力15KW,全部大中型客车空调需要动力1260KW,相当于6万辆220KW大客车主发动机功率,或12座大亚湾核电站的装备容量。如能在客车上实现利用发动机尾气进行制冷的技术,将会节省大量能源。
发动机中燃油产生的热量基本上转化为三大部分,其中30-35%转化为机械能,30%以上通过排气方式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另外30%左右通过冷却发动机把热能散发到大气中去。如果尾气与冷却液废热被充分利用,燃油热能利用率就可以从目前的33%左右提高到60%以上。
目前国际上研究该项目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熟的热量制冷设备因为体积庞大和重量过大而无法直接应用在空间局促、载重有限的车辆上。
(2)成熟的热量制冷设备由于只能用于地面静止环境下而无法应用于颠簸、摇晃等恶劣工况的车辆上。
(3)在大中型车辆的发动机怠速工况下(车速小于10km/h),发动机水箱和尾气的余热不足以驱动制冷装置向车厢内供应足够的冷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热量驱动的吸收式制冷设备因体积庞大而无法集中安装在大中型车辆上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分散安装而适应大中型车发动机余热驱动的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发生器、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以及发生器加热循环回路、制冷循环回路、冷却水回路和冷媒水回路;所述发生器加热循环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发生器内、将发动机冷却液与发生器内溴化锂溶液进行热交换的发生器冷却液换热装置;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包括由所述冷凝器、蒸发器、发生器、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通过连接管连接形成的密闭回路;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设有冷剂水泵,所述蒸发器和冷剂水泵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发生器和吸收器之间设有溶液泵,所述溶液泵和吸收器之间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冷却水回路包括将冷却水与吸收器中溴化锂浓溶液进行热交换的吸收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将冷却水与冷凝器中冷剂蒸汽进行热交换的冷凝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将冷却水与车体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水散热器、向冷却水提供循环动力的冷却水泵,所述吸收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冷凝器冷却水换热装置、散热器和冷却水泵通过连通管连接形成密闭回路;所述冷媒水回路包括将冷媒水与蒸发器的冷剂蒸汽进行热交换的冷媒水换热装置、将冷媒水与车体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媒水散热器、向冷媒水提供循环动力的冷媒水泵。
在本发明所述的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中,所述发生器冷却液换热装置包括所述发生器外侧设置的且与发动机冷却液连接的两根工作热水管道、所述发生器内设置的且位于所述两根工作热水管道之间的翅片管组。
在本发明所述的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中,所述冷凝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包括所述冷凝器外侧设置的且与冷却水散热器连接的两根冷却水聚流管道、所述冷凝器内设置的且位于所述两根冷却水聚流管道之间的翅片管组。
在本发明所述的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中,所述吸收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包括所述吸收器外侧设置的且与冷却水散热器连接的两根冷却水管道、吸收器内设置的且位于所述两根冷却水管道之间的翅片管组。
在本发明所述的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中,所述冷媒水换热装置包括所述蒸发器外侧设置的且与冷媒水散热器连接的两根冷媒水管道、蒸发器内设置的且位于所述两根冷媒水管道之间的翅片管组。
在本发明所述的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中,所述发生器加热循环回路还包括将发动机冷却液与发动机尾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液换热器,所述冷却液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和发生器冷却液换热装置之间。
在本发明所述的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中,所述发生器加热循环回路还包括设置在冷却液换热器和发生器冷却液换热装置之间给冷却液补热的燃油液体加热器。
在本发明所述的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中,所述冷却液换热器设置在发动机排气总管和消声器之间。
在本发明所述的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中,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设置在车体尾部发动机和车顶之间的位置。
在本发明所述的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中,所述发生器和吸收器设置在车厢底板下。
实施本发明的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制冷设备中构成制冷循环回路的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溶液热交换器和换热器分别独立安装在车体上,在通过连接管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回路,从而可以有效利用车内外的有限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发动机余热驱动的制冷设备因体积过大而无法应用至车辆上的问题。直接将换热器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连接,利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排气总管和消声器之间,使得制冷循环回路从尾气换得热量,进一步提高了能源的使用率,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
更进一步地,通过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发生器与吸收器之间设置电磁阀,用来保持冷凝器与蒸发器、发生器与吸收器压差。特别地,为缩小空间占用,将溶液热交换器置于发生器内,并使之位于发生器底部,利用来自吸收器的稀溶液给浓溶液降温。
更进一步地,还可在车厢底板下设置燃油液体加热器,用来补充发动机怠速及小负荷工况时余热量不足的现象。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优选实例中车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a是图1中车体的仰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优选实例的系统框图;
图2a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优选实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c是图2a的俯视图;
图2d是图2a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冷凝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冷凝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冷凝器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冷凝器的冷剂水汇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冷凝器与发生器之间的冷剂蒸汽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蒸发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蒸发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蒸发器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蒸发器的冷剂水汇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蒸发器与吸收器之间的冷剂蒸汽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发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发生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发生器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发生器的溴化锂浓溶液汇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吸收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吸收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吸收器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吸收器的溴化锂稀溶液汇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溶液热交换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a、1b、2所示,在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优选实施例中,包括发生器加热循环回路、制冷循环回路、冷却水回路和冷媒水回路,发生器加热循环回路包括设置在发生器内、将发动机冷却液与发生器内溴化锂溶液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液换热装置110;制冷循环回路包括由冷凝器210、蒸发器220、发生器230、吸收器240、溶液热交换器250通过连接管连接形成的密闭回路;冷凝器210和蒸发器220之间设有冷剂水泵261,蒸发器220和冷剂水泵261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262,发生器230和吸收器240之间设有溶液泵263,溶液泵263和吸收器240之间设有第二电磁阀264;冷却水回路包括将冷却水与吸收器中溴化锂浓溶液进行热交换的吸收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将冷却水与冷凝器中冷剂蒸汽进行热交换的冷凝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将冷却水与车体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水散热器330、向冷却水提供循环动力的冷却水泵301,其中吸收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冷凝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冷却水散热器330和冷却水泵301通过连通管连接形成密闭回路;冷媒水回路包括将冷媒水与蒸发器的冷剂蒸汽进行热交换的冷媒水换热装置、将冷媒水与车体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媒水散热器420、向冷媒水提供循环动力的冷媒水泵401。
如图2、2a、2b、2c、2d所示,在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优选实施例中包括以下循环回路:
(1)发生器加热循环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发生器内用于将发动机冷却液与发生器内溴化锂溶液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液换热装置110。该冷却液换热装置110包括冷却液换热器111、燃油液体加热器112,其中冷却液换热器111、燃油液体加热器112为可选的。具体地,发动机冷却液出水管、冷却液换热器111、燃油液体加热器112、发生器230、发动机冷却液进水管依次连通。其工作过程为,从发动机冷却液出水管出来的发动机冷却液流经冷却液换热器111,在冷却液换热器111中被发动机尾气进一步加热;流经燃油液体加热器112进一步加热后进入发生器230,然后经过发动机冷却液进水管回到发动机中。发动机尾气温度通常要高于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冷却液换热器111能够利用发动机尾气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进一步的加热。当发动机以怠速和小负荷工况运转时,燃油液体加热器112开始工作,加热流经的冷却液,提高进入发生器内冷却液的温度,以便进一步提高发生器内的溴化锂溶液温度,提高发生器的发生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
(2)制冷循环回路:包括由所述冷凝器210、蒸发器220、发生器230、吸收器240、溶液热交换器250、冷剂水泵261、溶液泵263、第一电磁阀262和第二电磁阀264通过连接管连接形成的密闭回路。其中,冷凝器210和蒸发器220之间设置冷剂水泵261,冷剂水泵261和蒸发器220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262,发生器230和吸收器240之间设有溶液泵263,溶液泵263和吸收器3之间设置第二电磁阀264。其工作过程为,从发生器230中蒸发出来的冷剂蒸汽通过发生器与冷凝器之间的冷剂蒸汽通道进入到冷凝器210中,冷剂蒸汽在冷凝器210中冷凝成冷剂水,冷凝器210中冷剂水与蒸发器中未蒸发的冷剂水通过蒸发器的喷淋管道喷淋到蒸发器220中并蒸发出冷剂蒸汽,在蒸发器中蒸发出来的冷剂蒸汽通过蒸发器与吸收器之间的冷剂蒸汽通道进入吸收器240并被吸收器中的溴化锂浓溶液吸收,吸收器溴化锂溶液浓度变低,吸收器的溴化锂稀溶液一部分经过吸收器与溶液热交换器之间的溶液通道进入溶液热交换器250中预热,预热后的溴化锂稀溶液经过发生器的喷淋管道喷淋到发生器中,发生器溴化锂溶液浓度变高,发生器的溴化锂浓溶液在溶液热交换器中预冷后与吸收器出来的另一部分溴化锂稀溶液经过吸收器的喷淋管道喷淋到吸收器中。
(3)冷却水回路:包括将冷却水与吸收器中溴化锂浓溶液进行热交换的吸收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将冷却水与冷凝器中冷剂蒸汽进行热交换的冷凝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将冷却水与车体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水散热器330、向冷却水提供循环动力的冷却水泵301,所述吸收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冷凝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冷却水散热器330和冷却水泵301通过连通管连接形成密闭回路。其工作过程为,从冷却水散热器330出来的低温冷却水通过吸收器冷却水换热装置进入吸收器中并吸收吸收器中溴化锂浓溶液的热量,再通过冷凝器冷却水换热装置进入冷凝器中并吸收冷凝器中冷剂蒸汽的热量,从冷凝器中流出的冷却水温度变高,从冷凝器中出来的高温冷却水通过散热器散热,温度降低后的冷却水再次进入吸收器中。
(4)冷媒水回路:包括将冷媒水与蒸发器的冷剂蒸汽进行热交换的冷媒水换热装置、将冷媒水与车体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媒水散热器420、向冷媒水提供循环动力的冷媒水泵401。其工作过程为,从冷媒水散热器420流出的高温冷媒水进入蒸发器内的冷媒水换热装置中,并提供蒸发器中冷剂水蒸发为冷剂蒸汽所需热量,冷媒水温度降低,低温冷媒水进入冷媒水换热装置410中换热,温度升高,高温的冷媒水再次进入位于蒸发器内的冷媒水散热器420中。
如图3、4、5、6、7所示,在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优选实施例的冷凝器中,包括冷凝器壳体11、冷凝器壳体端盖12、翅片管组13、冷却水聚流管道14、冷剂水汇流装置15、冷剂蒸汽通道16,其中翅片管组13和冷却水聚流管道14组成上述冷凝器冷却水换热装置。
具体的,在冷凝器壳体11内设有密闭的腔体11a,冷凝器壳体11上开设冷剂蒸汽入口孔11b和冷剂水出口孔11c。冷剂蒸汽入口孔11b设置在腔体11a的顶部位置,方便冷剂蒸汽的进入,冷剂蒸汽入口孔11b其轮廓线由两条直边和两条圆弧边构成,冷剂蒸汽入口孔11b与冷剂蒸汽通道16的连接方式可采用焊接连接。在腔体的底部设有冷剂水出口孔11c,用于将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冷剂水导出冷凝器,冷剂水出口孔11c与冷剂水汇流装置15相连接,冷剂水出水孔11c形状为冷剂水汇流装置15与冷凝器壳体11相交的轮廓线,由两个半椭圆孔和一个矩形孔组成,冷剂水出口孔11c与冷剂水汇流装置15的连接方式可采用焊接连接。
冷凝器壳体端盖12为带通孔12a的圆形薄板,冷却水聚流管道14在穿过冷凝器壳体端盖12上的通孔12a通过。最好设置冷凝器壳体端盖12与冷凝器壳体11的轴线相垂直,冷凝器壳体端盖12与冷凝器壳体11、通孔12a与冷却水汇流管道14的连接方式均可焊接连接。
翅片管组13包括多组翅片管13a及连接板块13b。其中,连接板块13b用于把多组翅片管13a固定到冷凝器壳体11。具体的,可设置连接板块13b分别与翅片管13a上的弯头和冷凝器壳体11的内表面进行焊接连接。每组翅片管13a包括管内通冷却水的光管13a1和设置在光管13a1外侧的翅片13a2。
冷却水聚流管道14包括冷却水入口汇流管道14a和冷却水出口汇流管道14b。其中冷却水入口汇流管道14a与吸收器的冷却水出口汇流管道44b相连接,并与翅片管组中光管13a1的入口端相连接。由于翅片管组13中的各排翅片管的根数不一既有奇数又有偶数,因此翅片管组13中光管13a1的出口端有两个方向,要把这两个出口管道分别用管道14b1和14b2汇流(如图3所示),然后接入冷却水出口汇流管道14b。冷却水出口汇流流管道14b与冷却水散热器330连接,然后接回吸收器的冷却水入口汇流管道14a相连接。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冷剂水汇流装置15包括导流储液装置15a、水位控制装置15b组成。其中导流储液装置15a由一根圆管切去大半圆后,在中间预留一定的长度,在预留长度的两边割开一定角度的小口,圆管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为中间部分15a1及两端的两个部分15a2,把两端的部分15a2折起使得小口的两边重合在一起,这时把两端的部分15a2高于中间部分15a1上平面的材料切掉,使得三个部分的上平面在同一个平面内,在中间部分的中心位置打一个通孔15a3,通孔15a3下接一根与通孔15a3孔径相同的圆管15a4,圆管15a4下端用圆形薄板15a5密封,在圆管15a4侧壁上设有通孔15a6,用于将冷剂水通过管道17a送往冷剂水泵261中。在圆管15a4内设置一个直径较小的小圆管15b1,该小圆管可焊接在圆管15a4下端的圆形薄板上。小圆管15b1的管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通孔15b2,即为水位控制装置15b,用于测量圆管15a4内的水位。当水位较低时,通过管道27a输送给冷剂水泵261的冷剂水较少或没有,使得冷剂水泵261关闭,避免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由于压力差的作用,而出现抽空的现象。
冷剂蒸汽通道16的整体轮廓可设置为一个薄壁圆桶切去大半圆,再根据冷凝器和发生器的位置关系切去两个小扇形的材料,两个小扇形的半径分别与冷凝器和发生器的外壳的直径一致,在实际连接中冷凝器和发生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用三角形的板状材料16a对冷剂蒸汽通道16进行密封。其两端用扇形薄壁板16b焊接。冷剂蒸汽通道16一端与冷凝器相连接,另一端与发生器相连接,其连接方式为焊接。
如图8、9、10、11、12所示,在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优选实施例的蒸发器中,包括蒸发器壳体21、蒸发器壳体端盖22、翅片管组23、冷媒水管道24、冷剂水聚流装置25、冷剂蒸汽通道26、喷淋装置27;其中翅片管组23和冷媒水管道24组成上述冷媒水换热装置。
具体地,蒸发器壳体21内设有密闭的腔体21a,蒸发器壳体21上开设冷剂蒸汽出口孔21b和冷剂水出口孔21c。冷剂蒸汽入口孔21b设置在腔体21a的顶部位置,方便蒸发器中蒸发出来的冷剂蒸汽的溢出,冷剂蒸汽出口孔21b其轮廓线由两条直边和两条圆弧边构成,冷剂蒸汽出口孔21b与冷剂蒸汽通道26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腔体的底部设有冷剂水出口孔21c,用于将未蒸发的冷剂水导出蒸发器,冷剂出水孔21c与冷剂水汇流装置25相连接,其形状为冷剂水汇流装置25与蒸发器壳体21相交的轮廓线,由两个半椭圆孔和一个矩形孔组成,冷剂水出口孔21c与冷剂水汇流装置2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蒸发器壳体端盖22为带通孔22a、通孔22b的圆形薄板,冷媒水聚流管道24在蒸发器壳体端盖22上的通孔22a通过,通孔22a与冷媒水汇流管道2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蒸发器中喷淋装置的喷淋管道27a从端盖的通孔22b中通过。优选设置蒸发器壳体端盖22与蒸发器壳体21的轴线相垂直,蒸发器壳体端盖22与蒸发器壳体2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翅片管组23包括多组翅片管23a及把多组翅片管固定在蒸发器壳体内的连接板块23b。连接板块23b分别与翅片管23a上的弯头和蒸发器壳体21的内表面进行焊接,每组翅片管23a包括管内通冷媒水的光管23a1和设置在光管外侧的翅片23a2。
冷媒水管道24包括冷媒水入口汇流管道24a和冷媒水出口汇流管道24b。冷媒水入口汇流管道24a与冷媒水换热器8出口端连通,并与翅片管组光管23a1的入口端连通。由于翅片管组23中的各排翅片管的根数不一既有奇数又有偶数,因此翅片管组23中光管23a1的出口管道有两个方向,要把其两端的出口管道分别用管道24b1和管道24b2汇流,然后接入冷媒水出口汇流管道24b。冷媒水出口汇流流管道24b与冷媒水换热器8入口管道连接,经过冷媒水换热器8的换热,再次接回蒸发器的冷却水入口汇流管道24a中,其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冷剂水汇流装置25包括导流储液装置25a、水位控制装置25b组成。其中导流储液装置25a由一根圆管切去大半圆后,在中间预留一定的长度,在预留长度的两边割开一定角度的小口,圆管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为中间部分25a1及两端的两个部分25a2,把两端的部分25a2折起使得小口的两边重合在一起,这时把两端的部分25a2高于中间部分25a1上平面的材料切掉,使得三个部分的上平面在同一个平面内。在中间部分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通孔25a 3,通孔25a 3下接一根与通孔25a 3孔径相同的圆管25a4,圆管下端用圆形薄板25a 5密封,在圆管侧壁上设有通孔25a6,用于将冷剂水送往冷剂水泵261中。在圆管25a4内部设置一根直径较小的小圆管25b1,该小圆管25b1可焊接在圆管25a4底端的圆形薄板上。小圆管管壁上设有水位通孔25b2,即为水位控制装置25b,用于测量圆管25a4内的水位。当水位较低时,水位控制装置25b关闭冷剂水泵261,避免冷凝器210和蒸发器220之间由于压力差的作用,而出现抽空的现象。
冷剂蒸汽通道26整体轮廓可设置为一个薄壁圆桶切去一大半后,再根据蒸发器220和吸收器240的位置关系切去两个小扇形的材料,两个小扇形的半径分别与蒸发器220和吸收器240的外壳的直径一致,在实际连接中蒸发器和吸收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用三角形的板状材料26a对冷剂蒸汽通道26进行密封。其两端用扇形薄壁板26b焊接。制冷剂蒸汽通道26一端与蒸发器相连接,一端与吸收器相连接,其连接方式为焊接。
喷淋装置27包括设置在蒸发器壳体外部的冷剂水泵261、设置在腔体21a的顶部位置喷淋管道27a和设置在喷淋管道上的喷嘴27b。
如图13、13、15、16所示:在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优选实施例的发生器中,包括发生器壳体31、发生器壳体端盖32、翅片管组33、工作热水管道34、高温溴化锂浓溶液聚流装置35、喷淋装置36。其中翅片管组33和工作热水管道34组成上述发生器冷却液换热装置110。
其中发生器壳体31内设有密闭的腔体31a,发生器壳体31上开设冷剂蒸汽出口孔31b和高温溴化锂浓溶液出口孔31c。冷剂蒸汽入口孔31b设置在腔体31a的顶部位置,方便发生器中蒸发出来的冷剂蒸汽的溢出。冷剂蒸汽出口孔31b其轮廓线由两条直边和两条圆弧边构成,冷剂蒸汽出口孔31b与冷剂蒸汽通道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腔体的底部设有高温溴化锂浓溶液出口孔31c,用于将高温溴化锂浓溶液导出发生器,高温溴化锂浓溶液出口孔31c与高温溴化锂浓溶液汇流装置35相连接,其形状为高温溴化锂浓溶液汇流装置35与发生器壳体31相交的轮廓线,由两个半椭圆孔和一个矩形孔组成,高温溴化锂浓溶液出口孔31c与高温溴化锂浓溶液汇流装置3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发生器壳体端盖32为带通孔32a、通孔32b的圆形薄板,工作热水聚流管道34穿过发生器壳体端盖上的通孔32a,通孔32a与工作热水汇流管道34的管壁焊接。发生器中喷淋装置的喷淋管道37a从端盖上的通孔32b中穿过。优选设置发生器壳体端盖32与发生器壳体31的轴线相垂直,发生器壳体端盖32与发生器壳体3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翅片管组33包括多组翅片管33a及把多组翅片管固定到发生器壳体31的连接板块33b。连接板块33b分别与翅片管33a上的弯头和发生器壳体31的内表面进行焊接,每组翅片管33a包括管内通工作热水的光管33a1和设置在光管33a1外侧的翅片33a2。
工作热水管道34包括工作热水入口汇流管道34a和工作热水出口汇流管道34b。工作热水入口汇流管道34a中的工作热水从换热器6中导入,并与翅片管组中光管33a1的入口端连通。由于翅片管组33中的各排翅片管的根数不一既有奇数又有偶数,因此翅片管组中光管33a1的出口管道有两个方向,要把其两端的出口管道分别用管道34b1和管道34b2汇流,然后接入工作热水出口汇流管道34b,工作热水出口汇流管道34b与换热器6连接,经过换热器6的换热后接回发生器的工作热水入口管道34a中,其中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高温溴化锂浓溶液汇流装置35包括导流储液装置35a、水位控制装置35b组成。其中导流储液装置35a由一根圆管切去大半圆后,在中间预留一定的长度,在预留长度的两边割开一定角度的小口,圆管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为中间部分35a1及两端的两个部分35a2,把两端的部分35a2折起使得小口的两边重合在一起,这时把两端的部分35a2高于中间部分35a1上平面的材料切掉,使得三个部分的上平面在同一个平面内。在中间部分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通孔35a 3,通孔35a 3下接一根与通孔35a 3孔径相同的圆管35a 4,圆管下端用圆形薄板35a 5密封,在圆管侧壁上设有通孔35a6,用于将高温溴化锂浓溶液送往溶液泵20中。在圆管35a4内部设置一根直径较小的小圆管35b1,该小圆管35b1可焊接在圆管35a4底端的圆形薄板上。小圆管管壁上设有水位通孔35b2,即为水位控制装置35b,用于测量圆管35a4内的水位。当水位较低时,水位控制装置35b关闭溶液泵263,避免发生器和吸收器之间由于压力差的作用,而出现抽空的现象。制冷剂水汇流装置35中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喷淋装置36包括设置在蒸发器壳体外部的溶液泵263、设置在腔体31a的顶部位置喷淋管道36a和设置在喷淋管道上的喷嘴36b。
如图17、18、19、20所示:在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优选实施例的吸收器中,包括吸收器壳体41、吸收器壳体端盖42、翅片管组43、冷却水管道44、低温溴化锂稀溶液聚流装置45、喷淋装置46。其中翅片管组43和冷却水管道44组成上述吸收器冷却水换热装置。
吸收器壳体41内设有密闭的腔体41a,吸收器壳体41上开设制冷剂蒸汽入口孔41b和低温溴化锂稀溶液出口孔41c。制冷剂蒸汽入口孔41b设置在腔体41a的顶部位置,方便冷剂蒸汽的进入,冷剂蒸汽入口孔41b其轮廓线由两条直边和两条圆弧边构成,制冷剂蒸汽入口孔41b与制冷剂蒸汽通道16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腔体的底部设有低温溴化锂稀溶液出口孔41c,用于将发生器中的低温溴化锂稀溶液导出冷凝器,低温溴化锂稀溶液出口孔11c与低温溴化锂稀溶液汇流装置45相连接,其形状为低温溴化锂稀溶液汇流装置45与吸收器壳体41相交的轮廓线,由两个半椭圆孔和一个矩形孔组成,低温溴化锂稀溶液出口孔11c与低温溴化锂稀溶液汇流装置45相连接,其连接方式为焊接。
吸收器壳体端盖42为带通孔42a的圆形薄板,冷却水聚流管道44在所述吸收器壳体端盖42上的通孔42a通过,通孔42a与冷却水汇流管道4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吸收器中的喷淋管道从端盖42上的通孔42b中通过;所述吸收器壳体端盖42与吸收器壳体41的轴线相垂直,吸收器壳体端盖42与吸收器壳体4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翅片管组43包括多组翅片管43a及把多组翅片管43a固定到吸收器壳体41的连接板块43b。连接板块43b分别与翅片管43a上的弯头和吸收器壳体41的内表面进行焊接,每组翅片管43a包括管内通冷却水的光管43a1和设置在光管43a1外侧的翅片43a2。
冷却水管道44包括冷却水入口汇流管道44a和冷却水出口汇流管道44b。冷却水入口汇流管道44a与散热器7相连接,并与翅片管组中光管43a1的入口端连通。由于翅片管组43中的各排翅片管的根数不一既有奇数又有偶数,因此翅片管组43中光管43a1的出口管道有两个方向,要把其两端的出口管道分别用管道44b1和管道44b2汇流,然后接入冷却水出口汇流管道44b,冷却水出口汇流流管道44b与冷凝器冷却水入口汇流管道14a连接,把冷却水通入冷凝器210中,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低温溴化锂稀溶液聚流装置45包括导流储液装置45a、水位控制装置45b组成。其中导流储液装置45a由一根圆管切去大半圆后,在中间预留一定的长度,在预留长度的两边割开一定角度的小口,圆管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为中间部分45a1及两端的两个部分45a2,把两端的部分45a2折起使得小口的两边重合在一起,这时把两端的部分45a2高于中间部分45a1上平面的材料切掉,使得三个部分的上平面在同一个平面内,在中间部分的中心位置打一个通孔45a 3,通孔45a3下接一根与通孔45a3孔径相同的圆管45a4,圆管下端用圆形薄板45a5密封,在圆管最下端有一个通孔45a6,用于将低温溴化锂溶液送往溶液泵263中;在圆管45a4的内部的圆形薄板上焊接一个直径较小的圆管45b1,其两侧表面分别打5个通孔45b2,即为水位控制装置45b,用于测量圆管45a4内的水位,当水位较低时,水位控制装置45b关闭冷剂水泵,避免吸收器和发生器之间由于压力差的作用,而出现抽空的现象。制冷剂水汇流装置45中零件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喷淋装置46包括溶液泵263、喷淋管道46a和喷头46b。
如图21所示,在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优选实施例的溶液热交换器中,包括翅片管组51、溴化锂稀溶液管道52。
翅片管组51包括多组翅片管51a,每组翅片管51a包括管内通冷却水的光管51a1和设置在光管51a1外侧的翅片51a2,光管51a1和翅片51a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溴化锂稀溶液管道52包括翅片管组51中的光管51a1、溴化锂稀溶液入口汇流管道52a和溴化锂稀溶液出口汇流管道52b。溴化锂稀溶液入口汇流管道52a与吸收器240相连接,并接到翅片管组51中光管51a1的入口管道中;溴化锂稀溶液出口汇流流管道52b与发生器230喷淋管道相连接,通过喷淋管道把溴化锂稀溶液通入发生器230中;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如图1、1a、2a、2b、2c、2d所示,具体安装时,将冷凝器210、蒸发器220、发生器230、吸收器240、换热器6分别独立安装在车体90上。可将溶液热交换器250与发生器4设置在同一个壳体内,优选将溶液热交换器设置在发生器的下方。通过连接管将冷凝器210、蒸发器220、发生器230、吸收器240、溶液热交换器250和换热器6连接起来形成密闭的制冷回路,从而有效利用车内外的有限空间。
另外,蒸发器220、发生器230、吸收器240均采用喷淋式结构。换热器6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排气总管系统相连通,使得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排气系统的热量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最好将换热器设置在发动机排气总管50和消声器60之间,使得发动机排出的尾气能够和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液和废气中的热量驱动整个制冷循环回路,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换热器6和发生器230之间通过连接管30连接;发生器230和吸收器240之间通过连接管40连接;发生器230和冷凝器210之间通过蒸汽通道16连接;吸收器2和蒸发器4之间通过蒸汽通道26连接;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设有电磁阀70;发生器与吸收器之间设置第二电磁阀264。
在上述实施例中,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中的喷淋装置均可设置为水冷。可将蒸发器和冷凝器设置在车尾部92发动机和车顶93之间的位置,并使得蒸发器和冷凝器高于吸收器和发生器,防止溴化锂溶液进入蒸发器和冷凝器。而发生器和吸收器设置在车厢底板91下。
工作时,从发动机出来的冷却液在换热器中被尾气加热到后,进入发生器,加热发生器中含有高压液态制冷剂的溴化锂稀溶液,使得溴化锂稀溶液吸热蒸发后形成高压的制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中,同时发生器中的溴化锂稀溶液变为溴化锂浓溶液进入吸收器中;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被冷凝后形成低压的液态制冷剂,流过节流阀被降压后进入蒸发器中;低压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车厢内的热量后形成低压气态制冷剂进入吸收器,从而将车厢内空气降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在吸收器中被加压并放热形成高压液态制冷剂,并与溴化锂浓溶液混合变为溴化锂稀溶液后进入发生器,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工作时,低温的冷却水从吸收器冷却水入口汇流管道通过吸收器中,吸收高温溴化锂浓溶液及溴化锂浓溶液吸收冷剂蒸汽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后,通过吸收器冷却水出口汇流管道导出吸收器。从吸收器出来的冷却水经过冷凝器冷却水入口汇流管道流入冷凝器,并吸收冷剂蒸汽液化所放出的热量,然后通过冷凝器冷却水出口汇流管道导出冷凝器。从冷凝器中出来的冷却水由于温度较高,需要通过散热器7把热量散到大气中,使得冷却水温度降低,低温的冷却水再次通入吸收器中,完成一次循环。
工作时,高温的冷媒水从蒸发器冷媒水入口汇流管道中通入蒸发器中,为蒸发器中液态冷剂水的蒸发提供热量,冷媒水温度降低,低温的冷媒水通过蒸发器冷媒水出口口汇流管道导出蒸发器。从蒸发器中出来的冷媒水经过冷媒水换热器8吸收车体中空气的热量,使得车体的气温降低,低温冷媒水温度升高,高温的冷媒水再次通入蒸发器中,完成一次循环。
在本发明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中,还可以设置燃油液体加热器112,用来补充发动机怠速及小负荷工况时余热量不足的现象。该燃油液体加热器112可设置在车厢底板下。当车辆正常行驶时,冷却液发动机尾气加热成高温工作热水,流经燃油液体加热器后进入发生器进行制冷;当发动机以怠速和小负荷工况运转时,发动机尾气的余热量不足,燃油液体加热器开始工作,加热流经的冷却液,加热后的工作热水进入发生器进行制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发生器、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生器加热循环回路、制冷循环回路、冷却水回路和冷媒水回路,
所述发生器加热循环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发生器内、将发动机冷却液与发生器内溴化锂溶液进行热交换的发生器冷却液换热装置;
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包括由所述冷凝器、蒸发器、发生器、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通过连接管连接形成的密闭回路;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设有冷剂水泵,所述蒸发器和冷剂水泵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发生器和吸收器之间设有溶液泵,所述溶液泵和吸收器之间设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冷却水回路包括将冷却水与吸收器中溴化锂浓溶液进行热交换的吸收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将冷却水与冷凝器中冷剂蒸汽进行热交换的冷凝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将冷却水与车体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水散热器、向冷却水提供循环动力的冷却水泵,所述吸收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冷凝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冷却水散热器和冷却水泵通过连通管连接形成密闭回路;
所述冷媒水回路包括将冷媒水与蒸发器的冷剂蒸汽进行热交换的冷媒水换热装置、将冷媒水与车体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媒水散热器、向冷媒水提供循环动力的冷媒水泵;
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冷凝器壳体端盖、翅片管组、冷却水聚流管道、冷剂水汇流装置、冷剂蒸汽通道,所述翅片管组和冷却水聚流管道组成所述冷凝器冷却水换热装置;
所述冷凝器壳体内设有密闭的腔体,所述冷凝器壳体上开设冷剂蒸汽 入口孔和冷剂水出口孔;
所述翅片管组包括多组翅片管及将多组翅片管固定在冷凝器壳体上的连接板块;
所述冷却水聚流管道包括冷却水入口汇流管道和冷却水出口汇流管道,冷却水入口汇流管道与吸收器的冷却水出口汇流管道相连接,并与翅片管组中光管的入口端相连接,冷却水出口汇流管道与冷却水散热器连接,然后接回吸收器的冷却水入口汇流管道;
所述冷剂水汇流装置包括导流储液装置、水位控制装置,所述导流储液装置由一根第一圆管切去大半圆后,在中间预留一定的长度,在预留长度的两边割开一定角度的小口,该第一圆管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为中间部分及两端的两个部分,把两端的两个部分折起使得小口的两边重合在一起,这时把两端的两个部分高于中间部分上平面的材料切掉,使得三个部分的上平面在同一个平面内,在中间部分的中心位置打一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下接一根与第一通孔孔径相同的第二圆管,第二圆管下端用圆形薄板密封,在第二圆管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用于将冷剂水通过管道送往冷剂水泵中;在第二圆管内设置一个直径较小的小圆管,该小圆管焊接在第二圆管下端的圆形薄板上,小圆管的管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三通孔,即为水位控制装置,用于测量第二圆管内的水位;当水位较低时,通过管道输送给冷剂水泵的冷剂水较少或没有,使得冷剂水泵关闭,避免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由于压力差的作用,而出现抽空的现象;
所述冷剂蒸汽通道一端与冷凝器相连接,另一端与发生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冷却液换热装置包括所述发生器外侧设置的且与发动机冷却液连接的 两根工作热水管道、所述发生器内设置的且位于所述两根工作热水管道之间的翅片管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冷却水换热装置包括所述吸收器外侧设置的且与冷却水散热器连接的两根冷却水管道、吸收器内设置的且位于所述两根冷却水管道之间的翅片管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水换热装置包括所述蒸发器外侧设置的且与冷媒水散热器连接的两根冷媒水管道、蒸发器内设置的且位于所述两根冷媒水管道之间的翅片管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加热循环回路还包括将发动机冷却液与发动机尾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液换热器,所述冷却液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和发生器冷却液换热装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加热循环回路还包括设置在冷却液换热器和发生器冷却液换热装置之间给冷却液补热的燃油液体加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换热器设置在发动机排气总管和消声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设置在车体尾部发动机和车顶之间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和吸收器设置在车厢底板下。 
CN2011100841554A 2011-04-02 2011-04-02 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8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841554A CN102128513B (zh) 2011-04-02 2011-04-02 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841554A CN102128513B (zh) 2011-04-02 2011-04-02 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8513A CN102128513A (zh) 2011-07-20
CN102128513B true CN102128513B (zh) 2013-01-30

Family

ID=44266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8415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8513B (zh) 2011-04-02 2011-04-02 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285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0648B (zh) * 2012-09-11 2015-02-04 南京韩威南冷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溶液式空调机用抗摇摆溶液集储槽
CN104031703B (zh) * 2013-03-06 2016-05-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制备天然气合成气的方法与装置
CN104048438B (zh) * 2014-06-27 2016-03-23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复叠式空冷单双效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CN105202797B (zh) * 2015-10-22 2018-02-27 武汉宾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余热驱动的微型车载吸收式制冷装置
CN106705482B (zh) * 2015-11-18 2020-04-14 中南大学 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的换热系统与装置
CN110159377A (zh) * 2019-05-31 2019-08-23 深圳大学 中低温地热工质梯级利用orc磁悬浮发电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2332A (zh) * 1999-10-10 2001-04-25 应翀 汽车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
CN1563857A (zh) * 2004-03-24 2005-01-12 上海理工大学 双温升发生过冷吸收单效余热型吸收式制冷系统
CN201362152Y (zh) * 2009-02-27 2009-12-16 深圳大学 大中型车发动机余热驱动的吸收式制冷设备
CN202029670U (zh) * 2011-04-02 2011-11-09 深圳大学 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2332A (zh) * 1999-10-10 2001-04-25 应翀 汽车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
CN1563857A (zh) * 2004-03-24 2005-01-12 上海理工大学 双温升发生过冷吸收单效余热型吸收式制冷系统
CN201362152Y (zh) * 2009-02-27 2009-12-16 深圳大学 大中型车发动机余热驱动的吸收式制冷设备
CN202029670U (zh) * 2011-04-02 2011-11-09 深圳大学 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8513A (zh) 201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8513B (zh) 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
CN104748280B (zh) 一种lng动力船空调制冷/供热系统
CN102322706B (zh) 利用发动机余热驱动的车载制冷设备
CN202029670U (zh) 车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
CN103743151B (zh) 基于吸附式制冷的汽车废热回收停车空调及其工作方法
CN203511428U (zh) 一种lng冷藏车
CN108180671B (zh) 内燃机余热驱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及控制方法
CN103496311A (zh) 一种lng冷藏车的制冷方法及其冷藏车
CN112339526A (zh) 一种蓄热式卡车驻车空调系统
CN205505271U (zh) 一种船用lng汽化与空调集成系统
CN208180707U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
CN212289440U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和电动车
CN202304072U (zh) 利用发动机余热驱动的车载制冷设备
CN112046237A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和电动车
CN201362152Y (zh) 大中型车发动机余热驱动的吸收式制冷设备
CN210083043U (zh) 一种多温区lng冷链物流车
CN106740403A (zh) 一种液氮动力输出系统及混合动力冷链运输车
CN1166906C (zh) 利用内燃机余热的吸收式制冷装置
CN207790310U (zh) 车辆及其热管理系统
CN101266088A (zh) 利用柴油机余热驱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
CN200968743Y (zh)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汽车空调
CN202547182U (zh) 汽车、船舶尾气热能转换成其空调能量的装置
CN1967092A (zh) 内燃机尾气余热制冷机组
CN2763755Y (zh) 一种溴化锂吸收式双效汽车余热制冷机
CN206049468U (zh) 一种汽车及其温控系统及其冷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OASI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ENZHEN UNIV

Effective date: 201305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523

Address after: 518060, 11, Zhongxing Industrial Town, Nanshan District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408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IEL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anshan District Nanyou 518060 Shenzhen Road, Guangdong No. 2336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University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Termination date: 201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