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4787A - 集中控制基站和信号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集中控制基站和信号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4787A
CN102124787A CN2009801318201A CN200980131820A CN102124787A CN 102124787 A CN102124787 A CN 102124787A CN 2009801318201 A CN2009801318201 A CN 2009801318201A CN 200980131820 A CN200980131820 A CN 200980131820A CN 102124787 A CN102124787 A CN 102124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ptance division
base station
signal quality
uplink
travelling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18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4787B (zh
Inventor
丹野元博
佐和桥卫
岸山祥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24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4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4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47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与第一发送接收部和第二发送接收部连接的集中控制基站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在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向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且从所述移动台向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所述移动台向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发送下行链路数据,通过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并且通过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

Description

集中控制基站和信号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中控制基站和信号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区域由称作小区的基站所覆盖的区域构成。小区根据其大小而被分类为宏小区(macro cell)和微小区(micro cell)以及微微小区(pico cell)。典型地,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大,基站的发送功率大。另一方面,微微小区的覆盖范围小,基站的发送功率小。例如,微小区或微微小区配置在业务量集中的场所。
图1表示这样的发送功率不同的基站存在时的传播状态。从基站BS1向移动台的下行接收信号功率根据离基站BS1的距离而减小。同样地,从基站BS2向移动台的下行接收信号功率根据离基站BS2的距离而减小。从而,在图1的地点A,基站BS1的下行接收信号功率和基站BS2的下行接收信号功率相等。因此,从基站BS1到地点A,来自基站BS1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良好,基站BS1成为适合下行链路通信的基站。此外,从基站BS2到地点A,来自基站BS2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良好,基站BS2成为适合下行链路通信的基站。典型地,由于宏小区的基站BS1的发送功率大于微微小区的基站BS2的发送功率,因此从基站BS1到地点A的距离比从基站BS2到地点A的距离长。
另一方面,路径损失随着离基站的距离而增大。即,路径损失的倒数随着离基站的距离而减小。从而,在图1的地点B,关于基站BS1的路径损失的倒数与关于基站BS2的路径损失的倒数相等。从移动台向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依赖于路径损失的倒数,因此从基站BS1到地点B,向基站BS1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良好,基站BS1成为适合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此外,从基站BS2到地点B,向基站BS2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良好,基站BS2成为适合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因为路径损失依赖于离基站的距离,因此地点B在基站BS1和基站BS2的大致中间。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即使存在在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中最佳的基站不同的区间(图1的斜线部分)的情况下,在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双方也选择相同的基站。例如图2(A)所示,对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双方选择基站BS1。或者如图2(B)所示,对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双方选择基站BS2。但是,在移动台UE存在于图1的斜线部分时,如图2(A)所示,若与基站BS1进行通信,则从移动台UE向基站BS1的上行链路通信对基站BS2产生大的干扰。此外,在移动台UE存在于图1的斜线部分时,如图2(B)所示,若与基站BS2进行通信,则移动台UE从基站BS1受到大的干扰。
这样,若对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双方选择相同的基站,则下行链路信号质量或上行链路信号质量的其中一个恶化。此外,干扰增大、系统容量恶化、浪费无线资源。
对于这样的问题,如图3所示,有减小宏小区的基站BS1的发送功率(与微微小区的基站BS2的发送功率相同),从而消除图1的斜线部分的解决对策。通过减小宏小区的基站BS1的发送功率,从而图1所示的地点A接近基站BS1,可以在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中使最佳的基站相同。但是,因为基站BS1的发送功率减小,因此从基站BS1向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恶化,并且基站BS1的覆盖范围减少。
此外,如图4所示,有降低微微小区的基站BS2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从而消除图1的斜线部分的解决对策。通过降低基站BS2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从而图1所示的地点B接近基站BS2,可以在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中使最佳的基站相同。但是,因为基站BS2的接收灵敏度下降,因此从移动台向基站BS2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恶化,并且基站BS2的覆盖范围减少。
此外,对于这样的问题,如图5所示,提出了在移动台UE存在于图1的斜线部分的情况下,在下行链路数据发送和上行链路数据发送中选择不同的基站的解决对策(参照3GPP2,C.S0084-001-0,“Physical layer for UltraMobile Broadband(UMB)ai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Aug.2007)。具体来说,移动台UE从基站BS1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对基站BS2发送上行链路数据。通过这样,对数据的发送接收选择最佳的基站。但是,对于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ACK(Acknowledgement,确认)、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等)需要从移动台UE发送到基站BS1,对于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ACK等)需要从基站BS2发送到移动台UE。在该解决对策中,对于数据的发送接收选择最佳的基站,但不能对于反馈信息的发送接收选择合适的基站。因此,若移动台UE对基站BS1发送反馈信息,则对基站BS2产生大的干扰。此外,在移动台UE从基站BS2接收反馈信息时,移动台UE从基站BS1受到大的干扰。
本发明鉴于上述这样的以往技术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存在在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中最佳基站不同的区间的情况下,改善上下行链路的信号质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集中控制基站是与第一发送接收部和第二发送接收部连接的集中控制基站,其特征之一在于,包括:
第一信号质量取得部,取得从移动台向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和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
第二信号质量取得部,取得从所述移动台向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和从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以及
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在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并且从所述移动台向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所述移动台向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发送下行链路数据,通过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并且通过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
此外,本发明的信号控制方法是与第一发送接收部和第二发送接收部连接的集中控制基站中的信号控制方法,其特征之一在于,包括:
取得从移动台向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和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步骤;
取得从所述移动台向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和从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步骤;以及
在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并且从所述移动台向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所述移动台向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发送下行链路数据,通过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并且通过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的步骤。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改善上下行链路的信号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存在发送功率不同的基站时的传播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存在发送功率不同的基站时的问题的图。
图3是表示存在发送功率不同的基站时的解决对策的图(之一)。
图4是表示存在发送功率不同的基站时的解决对策的图(之二)。
图5是表示存在发送功率不同的基站时的解决对策的图(之三)。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概略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集中控制基站中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作为存在在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中最佳的基站不同的区间的例子,说明具有发送功率不同的集中控制基站和远程基站(RRE;Remote Radio Equipment,远程无线设备)的移动通信系统。另外,集中控制基站是指具有处理基带信号的功能的基站,远程基站是指具有对发送接收信号进行A/D(Analog-to-Digital,模拟-数字)变换和D/A(Digital-to-Analog,数字-模拟)变换的功能,但使集中控制基站进行基带信号的处理的基站。即,远程基站由RF(Radio Frequency,射频)部、A/D变换部以及D/A变换部构成。通常的基站间的接口称作X2接口,通过IP等进行通信,但远程基站通过光纤等与集中控制基站连接,通过基带信号进行通信。远程基站也称作远距离基站或延伸基站。图6表示这样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概略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移动台UE存在于图1的斜线部分的情况下,在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中选择不同的基站。具体来说,移动台UE从集中控制基站BS1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对远程基站BS2发送上行链路数据。进而,移动台UE从集中控制基站BS1接收对于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同样,移动台UE经由远程基站BS2对集中控制基站BS1发送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这样,不仅对数据的发送接收,而且对于反馈信息的发送接收也选择最佳的基站。此外,基带信号的处理由集中控制基站BS1进行,由于在集中控制基站BS1和远程基站BS2之间发送基带信号,因此可进行高速的反馈控制。
<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具有集中控制基站BS1和远程基站BS2。
集中控制基站BS1具有RF部111、A/D变换部113、D/A变换部115、基带信号处理部131、信号质量取得部133、控制部135。远程基站BS2具有RF部121、A/D变换部123、D/A变换部125。RF部和A/D变换部以及D/A变换部合并称作发送接收部。
RF部111进行频带滤波、频率变换、功率放大等模拟信号处理。A/D变换部113对通过RF部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变换,生成基带信号。D/A变换部115对基带信号进行模拟变换,将模拟信号输出到RF部111。A/D变换部113和D/A变换部115与基带信号处理部131连接。
RF部121与RF部111同样,进行频带滤波、频率变换、功率放大等模拟信号处理。A/D变换部123与A/D变换部113同样,对通过RF部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变换,生成基带信号。D/A变换部125与D/A变换部115同样,对基带信号进行模拟变换,将模拟信号输出到RF部111。A/D变换部123和D/A变换部125通过光纤等高速传输线路与基带信号处理部131连接。
基带信号处理部131进行基带信号的层1处理、MAC(Media Access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处理、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集中协议)处理等。具体来说,基带信号处理部131从A/D变换部113以及123取得基带信号,并进行信道解码、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等层1处理。进而,基带信号处理部131进行上行数据的MAC重发控制、调度、传输格式的选择等MAC处理,并进行上行数据的分割、结合等RLC/PDCP处理。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131进行下行数据的分割、结合等RLC/PDPC处理,并进行下行数据的MAC重发控制、调度、传输格式的选择等MAC处理。进而,基带信号处理部131进行信道编码、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反变换)等层1处理,将基带信号输出到D/A变换部115以及125。
信号质量取得部133取得从移动台UE向集中控制基站BS1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和从集中控制基站BS1向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例如,通过测定从移动台UE接收到的规定的信号序列的接收电平(SINR(Signal-to-Noise plus Interference Ratio,信号与噪声干扰比)等),从而取得上行链路信号质量。此外,通过接收移动台UE测定的CQI而取得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同样,信号质量取得部133取得从移动台UE向远程基站BS2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以及从远程基站BS2向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
控制部135基于在信号质量取得部133中取得的信号质量,选择适于下行链路通信的基站和适于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如参照图1所说明的那样,因为有时存在在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中最佳的基站不同的区间,因此适于下行链路通信的基站和适于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也可以不同。例如,在从集中控制基站BS1向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远程基站BS2向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情况下,控制部135作为适于下行链路通信的基站而选择集中控制基站BS1。该情况下,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数据和移动台UE的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从集中控制基站BS1的接收部发送到移动台UE。此外,在从移动台UE向远程基站BS2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移动台UE向集中控制基站BS1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情况下,控制部135作为适于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而选择远程基站BS2。该情况下,移动台UE的上行链路数据和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从移动台UE发送给远程基站BS2。在上述的相反的情况下(在从远程基站BS2向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集中控制基站BS1向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情况、从移动台UE向集中控制基站BS1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移动台UE向远程基站BS2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情况)也同样,选择适于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关于移动台UE进行通信的基站的信息,从移动台UE通信中的基站的发送部通知给移动台UE。
进而,控制部135控制适于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和移动台UE之间的信号流。控制部135根据适于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是集中控制基站BS1还是远程基站BS2来控制(1)~(4)所示的信号流。
(1)在集中控制基站BS1是适于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双方的基站的情况下,控制部135进行控制,以将下行链路数据输出到集中控制基站BS1的D/A变换部115,并从集中控制基站BS1的A/D变换部113取得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进而,控制部135进行控制,以从集中控制基站BS1的A/D变换部113取得上行链路数据,并将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输出到集中控制基站BS1的D/A变换部115。
(2)在远程基站BS2是适于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双方的基站的情况下,控制部135进行控制,以将下行链路数据输出到远程基站BS2的D/A变换部125,并从远程基站BS2的A/D变换部123取得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进而,控制部135进行控制,以从远程基站BS2的A/D变换部123取得上行链路数据,并将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输出到远程基站BS2的D/A变换部125。
(3)在集中控制基站BS1是适于下行链路通信的基站、远程基站BS2是适于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的情况下,控制部135进行控制,以将下行链路数据输出到集中控制基站BS1的D/A变换部115,并从远程基站BS2的A/D变换部123取得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进而,控制部135进行控制,以从远程基站BS2的A/D变换部123取得上行链路数据,并将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输出到集中控制基站BS1的D/A变换部115。
(4)在远程基站BS2是适于下行链路通信的基站、集中控制基站BS1是适于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的情况下,控制部135进行控制,以将下行链路数据输出到远程基站BS2的D/A变换部125,并从集中控制基站BS1的A/D变换部113取得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进而,控制部135进行控制,以从集中控制基站BS1的A/D变换部113取得上行链路数据,并将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输出到远程基站BS2的D/A变换部125。
典型地,因为集中控制基站的发送功率比远程基站的发送功率大,因此,控制部135在图1的斜线部分控制上述(3)的信号流。但是,远程基站的发送功率也可以大于集中控制基站的发送功率。该情况下,控制部135在图1的斜线部分控制上述(4)的信号流。
此外,控制部135也可以合成在集中控制基站BS1的RF部111接收到的信号和在远程控制基站BS2的RF部121接收到的信号,并根据合成后的信号生成反馈信息。此时,对双方的基站BS1和BS2进行上行链路通信,但通过根据合成后的信号质量而进行反馈控制(例如,发送功率控制、AMC、调度),从而能够控制使得实质上对一个基站进行上行链路通信。例如,控制部135根据合成后的信号,通过进行适于远程基站BS2中的接收的发送功率控制,从而能够控制使得实际上移动台UE进行适于远程基站BS2的上行链路通信。
例如,在上述(1)的信号流的情况下,控制部135也可以还从远程基站BS2的A/D变换部123取得上行链路信号(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控制),并合成由集中控制基站BS1和远程基站BS2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而,控制部135也可以根据合成后的上行链路信号,生成反馈信息。
在上述(2)的信号流的情况下,控制部135也可以还从集中控制基站BS1的A/D变换部113取得上行链路信号,并合成由集中控制基站BS1和远程基站BS2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而,控制部135也可以根据合成后的上行链路信号,生成反馈信息。
在上述(3)的信号流的情况下,控制部135也可以还从集中控制基站BS1的A/D变换部113取得上行链路信号,并合成由集中控制基站BS1和远程基站BS2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而,控制部135也可以根据合成后的上行链路信号,生成反馈信息。
在上述(4)的信号流的情况下,控制部135也可以还从远程基站BS2的A/D变换部123取得上行链路信号,并合成由集中控制基站BS1和远程基站BS2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而,控制部135也可以根据合成后的上行链路信号,生成反馈信息。
另外,在图7中,集中控制基站BS1包含RF部111、A/D变换部113以及D/A变换部115,但集中控制基站BS1也可以不包含这些。例如,也可以是集中控制基站BS1具有基带信号处理部131、信号质量取得部133以及控制部135,RF部111、A/D变换部113以及D/A变换部115包含在其他远程基站中。该情况下,集中控制基站BS1也可以控制多个远程基站(即,发送接收部)。
<集中控制基站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集中控制基站BS1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首先,集中控制基站BS1取得从移动台UE向集中控制基站BS1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和从集中控制基站BS1向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S101)。进而,集中控制基站BS1取得从移动台UE向远程基站BS2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和从远程基站BS2向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S103)。
在从集中控制基站BS1向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远程基站BS2向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并且从移动台UE向集中控制基站BS1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移动台UE向远程基站BS2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情况下(S105:是),作为适于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双方的基站而选择集中控制基站BS1(S107)。从而,通过集中控制基站BS1的发送接收部发送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数据,并通过集中控制基站BS1的发送接收部发送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S109)。该处理相当于图7的(1)的信号流。
在从远程基站BS2向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集中控制基站BS1向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并且从移动台UE向远程基站BS2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移动台UE向集中控制基站BS1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情况下(S105:否→S111:是),作为适于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双方的基站而选择远程基站BS2(S113)。从而,通过远程基站BS2的发送接收部发送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数据,并通过远程基站BS2的发送接收部发送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S115)。该处理相当于图7的(2)的信号流。
在从集中控制基站BS1向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远程基站BS2向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并且从移动台UE向远程基站BS2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移动台UE向集中控制基站BS1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情况下(S111:否→S117:是),作为适于下行链路通信的基站而选择集中控制基站BS1,作为适于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而选择远程基站BS2(S119)。从而,从集中控制基站BS1的发送部发送下行链路数据,通过远程基站BS2的接收部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进而,通过远程基站BS2的接收部接收上行链路数据,并从集中控制基站BS1的发送部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S121)。该处理相当于图7的(3)的信号流。
在从远程基站BS2向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集中控制基站BS1向移动台UE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并且从移动台UE向集中控制基站BS1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移动台UE向远程基站BS2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情况下(S117:否),作为适于下行链路通信的基站而选择远程基站BS2,作为适于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而选择集中控制基站BS1(S123)。从而,从远程基站BS2的发送部发送下行链路数据,通过集中控制基站BS1的接收部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进而,通过集中控制基站BS1的接收部接收上行链路数据,并从远程基站BS2的发送部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S125)。该处理相当于图7的(4)的信号流。
这样,因为对数据和反馈信息双方选择了适当的基站,因此上下行链路的信号质量得到改善。此外,可以增大系统容量。
进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集中控制基站BS1进行远程基站BS2的基带信号处理,因此能够进行通过连接基站间的X2接口难以实现的高速反馈控制(例如,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自适应调制和编码)、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等控制)。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和应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作为存在在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中最佳的基站不同的区间的例子,说明了具有集中控制基站和远程基站的移动通信系统。但是,即使在因通常的基站中的电缆损失等而天线端的发送功率不同的情况下,也存在在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中最佳的基站不同的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样也可以通过将基带信号处理集中到一个基站中,并在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中选择不同的基站,从而能够改善上下行链路的信号质量。
此外,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频带不同的情况、天线位置不同的情况、系统不同的情况下(例如,下行链路使用IMT-A(Internation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Advanced,高级国际移动电信)系统,上行链路使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的情况下)等,也可能存在在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中最佳的基站不同的区间。这样的情况下也同样,将基带信号处理集中到一个基站,在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中选择不同的基站,从而能够改善上下行链路的信号质量。
进而,在同一基站的小区由多个扇区构成的情况下,即使扇区的天线端的发送功率不同时,也存在在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中最佳的扇区不同的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在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中选择不同的扇区,从而能够改善上下行链路的信号质量。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08年6月2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163847号的优先权,并将2008-163847号的全部内容引用在本国际申请中。
符号说明
111  RF部
113  A/D变换部
115  D/A变换部
121  RF部
123  A/D变换部
125  D/A变换部
131  基带信号处理部
133  信号质量取得部
135  控制部

Claims (5)

1.一种集中控制基站,与第一发送接收部和第二发送接收部连接,包括:
第一信号质量取得部,取得从移动台向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和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
第二信号质量取得部,取得从所述移动台向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和从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以及
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在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并且从所述移动台向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所述移动台向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发送下行链路数据,通过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并且通过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控制基站,其中,
在从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并且从所述移动台向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所述移动台向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从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发送下行链路数据,通过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从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控制基站,还包括:
基带信号处理部,在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包含在所述集中控制基站中、并且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包含在远程基站中的情况下,处理从所述远程基站接收到的基带信号,并且处理要发送给所述远程基站的基带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控制基站,其中,
所述控制部合成由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和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接收到的信号,并根据合成后的信号生成反馈控制。
5.一种信号控制方法,用于与第一发送接收部和第二发送接收部连接的集中控制基站,该信号控制方法包括:
取得从移动台向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和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步骤;
取得从所述移动台向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和从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步骤;以及
在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向所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并且从所述移动台向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好于从所述移动台向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发送下行链路数据,通过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并且通过所述第二发送接收部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从所述第一发送接收部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反馈信息的步骤。
CN2009801318201A 2008-06-23 2009-06-22 集中控制基站和信号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47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63847A JP5173626B2 (ja) 2008-06-23 2008-06-23 集中制御基地局及び信号制御方法
JP163847/08 2008-06-23
PCT/JP2009/061339 WO2009157412A1 (ja) 2008-06-23 2009-06-22 集中制御基地局及び信号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4787A true CN102124787A (zh) 2011-07-13
CN102124787B CN102124787B (zh) 2013-11-27

Family

ID=41444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182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4787B (zh) 2008-06-23 2009-06-22 集中控制基站和信号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971897B2 (zh)
EP (1) EP2293626B1 (zh)
JP (1) JP5173626B2 (zh)
KR (1) KR20110031321A (zh)
CN (1) CN102124787B (zh)
BR (1) BRPI0914335A2 (zh)
RU (1) RU2499365C2 (zh)
WO (1) WO20091574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99968B2 (en) 2007-03-14 2014-04-15 Google Inc. Using multiple and a single feedback for UE uplink beamforming in soft handoff
US8204507B2 (en) 2010-03-12 2012-06-1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upplemental node transmission assista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5358522B2 (ja) 2010-07-07 2013-12-04 国立大学法人静岡大学 固体電解質材料およびリチウム電池
JP5922101B2 (ja) 2011-04-01 2016-05-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US9060351B2 (en) * 2011-12-23 2015-06-16 Broadcom Corporation Decoupled downlink and uplink
US9408125B2 (en) 2012-07-05 2016-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ggregation of data bearer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2018302B1 (ko) * 2013-03-28 2019-09-04 인텔렉추얼디스커버리 주식회사 상향 링크 및 하향 링크가 분리된 접속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40307622A1 (en) * 2013-04-12 2014-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level splitting for data transmission via multiple carriers
US10602418B2 (en) 2018-06-11 2020-03-24 Google Llc Handover of a wireless connection based on uplink and downlink signal qualities
US11489842B1 (en) 2019-12-27 2022-11-01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delegates for secure account fund transf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9386A (en) * 1993-07-09 1996-03-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Best server selection in layered cellular radio system
JP2000197092A (ja) * 1998-12-25 2000-07-14 Nec Corp ダイバ―シティハンドオ―バにおける無線回線ブランチ制御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装置
US6993341B2 (en) * 2001-09-18 2006-01-31 Denso Corporation Uplink-downlink diversity for fast cell-site selection
FI20055032A0 (fi) * 2005-01-25 2005-01-25 Nokia Corp Menetelmä häiriön vähentämiseksi sisäsolussa langattomassa solukkoviestintäjärjestelmässä
US8135026B2 (en) * 2006-01-05 2012-03-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joint and common link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8163847A (ja) 2006-12-28 2008-07-17 Daikin Ind Ltd 固定スクロールの位置決め装置
KR101356505B1 (ko) * 2007-06-18 2014-0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상향링크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EP2197236B1 (en) * 2007-10-02 2013-11-06 Fujitsu Limited Handover control device,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handover control server, and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499365C2 (ru) 2013-11-20
EP2293626B1 (en) 2017-07-26
RU2011101440A (ru) 2012-07-27
EP2293626A1 (en) 2011-03-09
US20110183705A1 (en) 2011-07-28
KR20110031321A (ko) 2011-03-25
US8971897B2 (en) 2015-03-03
CN102124787B (zh) 2013-11-27
JP5173626B2 (ja) 2013-04-03
BRPI0914335A2 (pt) 2015-10-20
JP2010004501A (ja) 2010-01-07
WO2009157412A1 (ja) 2009-12-30
EP2293626A4 (en) 201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4787B (zh) 集中控制基站和信号控制方法
RU2529878C1 (ru)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связи, беспроводная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мобильная станция
Wang et al.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high speed trains
JP5581230B2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608656B2 (ja) アクセス・ノードの上りリンク協力のための技法
US929496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allocate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574491B1 (ko) 고속 이용자들을 위한 셀 분할
WO2011036965A1 (ja) 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通信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WO2015053307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US929497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of user equipment
JP2012525068A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においてトランスペアレントな中継器のサポートを可能にすること
KR20080043464A (ko) 다중 홉 중계 방식의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기핸드오버 장치 및 방법
Hoymann et al. Distributed uplink signal processing of cooperating base stations based on IQ sample exchange
US9973257B1 (en) RF slave repeater management
JP6101082B2 (ja)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Raheem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obile users served by fixed and mobile femtocells in LTE networks
CN104954071B (zh) 一种LTE‑Advanced全数字光纤中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Yasaka et al. Throughput performance of denser mobile networks incorporating fiber-optic relay nodes
Liu et al. Handover analysis on high speed train with Doppler frequency spread
Zhao et al. From Architecture to Field Trial: A scheme of mmWave based IAB and small base station of commercial frequency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subway tunnel scenario
Liu et al. The effects of moving speed on handover performances with measurement data
EP234283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ink-characteristic based selection of supporting access nodes
Nagate A Study on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ntrol for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