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0240B - 无线标签 - Google Patents

无线标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0240B
CN102110240B CN201010617956.8A CN201010617956A CN102110240B CN 102110240 B CN102110240 B CN 102110240B CN 201010617956 A CN201010617956 A CN 201010617956A CN 102110240 B CN102110240 B CN 1021102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tag
wireless identification
current
illustrative embodiments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179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0240A (zh
Inventor
甲斐学
二宫照尚
马场俊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10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0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0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0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4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G06K19/0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4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G06K19/0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6K19/042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a form factor of a credit card and including a small sized disc, e.g. a CD or DVD
    • G06K19/045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a form factor of a credit card and including a small sized disc, e.g. a CD or DVD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of the non-contact type, e.g. RFID, and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ttachment to a disc, e.g. a CD or DV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014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 G11B23/0021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iscs
    • G11B23/0028Details
    • G11B23/0035Details means incorporated in the disc, e.g. hub, to enable its guiding, loading or driving
    • G11B23/0042Details means incorporated in the disc, e.g. hub, to enable its guiding, loading or driving with provision for auxiliary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0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 H01Q1/2225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used in active tags, i.e. provided with its own power source or in passive tags, i.e. deriving power from RF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10Resonant slot antennas
    • H01Q13/106Microstrip slot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标签,该无线标签将要附接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盘状记录介质上。该第一区域由非导电部件制成并被设置在记录介质的径向内侧部分上,而该第二区域包括导电部件,并被设置在记录介质的径向外侧部分上。该无线标签包括:馈送部分,其被配置为连接至无线IC芯片;导电板,其具有缝隙;以及缝隙天线,该缝隙天线被配置为从所述馈送部分接收电力。所述导电板被形成为当所述无线标签被附接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径向内侧部分上时,所述导电板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第二区域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缝隙具有为获得足以使所述缝隙天线和所述无线IC芯片之间在预定的无线频率处共振的电感所设置的长度。

Description

无线标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标签的天线技术,该无线标签被配置为以非接触方式向/从读取器/写入器发送/接收数据。
背景技术
RFID系统已经非常盛行。单个RFID系统允许读取器/写入器读取无线标签中存储的信息。具体地说,读取器/写入器被配置为利用(860-960MHZ的)UHF频段的无线线路发送大约为1W的信号,而无线标签被配置为接收信号,并向读取器/写入器回送响应信号。日本使用的无线频段的范围为952MHz至954MHz。这里的读取距离是大约3-10m,当然,这取决于:无线标签的天线增益;无线IC芯片的工作电压;读取器/写入器的天线增益;以及周围环境。无线标签包括天线和将要连接至天线的电源触头的(边长约为0.5mm的正方形的)无线IC芯片。
在所述无线标签中,通过印刷、蚀刻等方式在半透明膜片上形成天线图案。无线IC芯片连接至天线的电源触头,当然,电源触头上没有安装特殊匹配的电路。
如图1所示,无线IC芯片(下文简称为“IC芯片”)被允许等效地表达为具有(例如,1700Ω的)内部电阻Rc和(例如,1.0pF的)电容Cc的并联电路。此外,天线被允许等效地表达为具有(例如,2000Ω的)径向电阻Ra和(例如,30nH的)电感La的并联电路。当IC芯片和天线并联时,电容Cc和电感La之间出现共振,并且阻抗相应地在所期望的(例如,953MHz的)共振频率fo处得到匹配。因此,由天线接收的电力最大地提供给IC芯片。这里注意到,利用“1/(2π*(La*Cc)1/2)”来表示前述共振频率fo。
当无线标签附接在诸如卡板部件或塑料部件的非导电部件(或非金属部件)上时,双极天线常常被用作无线标签天线。单个双极天线可以包括蜿蜒状双极部分,并且天线的总长度可以是与λ/2相对应的大约140mm。在这种情况下,单个无线标签可以具有10cm×2cm的尺寸。
当被附接在给定的盘状记录介质(CD、DVD等)上时,尺寸大约为10cm×2cm的无线标签在平面图中与记录介质的用于数据记录目的的环形金属部分(下文称为“第一金属部分”)交叠。具体地说,记录介质的环形第一金属部分具有36-40mm的内半径
Figure BSA00000406391200021
和大约120mm的外半径(大致等于整个记录介质的外直径)。因此,尺寸为10cm×2cm的无线标签在被附接至记录介质时与第一金属部分交叠。在此条件下,通过第一金属部分的屏蔽效应完全截断了无线标签和读取器/写入器之间的无线通信。
考虑到以上的情况,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JP-A-2007-166573号提出了优选用于附接在盘状记录介质(CD、DVD等)的无线标签。该无线标签被配置为附接在盘状的记录介质上,并且其单极天线被设置在非导电部件(具体地说,半透明的塑料部分)上,该非导电部件被设置在记录介质的径向内部部分。此外,当无线标签的环形平坦接地部分在平面图上与记录介质的第一金属部分交叠时,在无线标签和记录介质的第一金属部分之间被配置为出现电磁耦合。利用该配置,记录介质的第一金属部分被允许作为高频时的接地端。因此,无线通信在无线标签和读取器/写入器之间得到完全执行。
在所提出类型的上述无线标签中,假设盘状记录介质包括内直径
Figure BSA00000406391200022
为36-40mm的第一金属部分。此外,假设在上述范围的第一金属部分内部形成单极天线。然而,这些年来市场中已经出现了其它类型的盘状记录介质。这种类型的单个记录介质包括设置在第一金属部分的径向内侧的用于非数据记录目的的金属部分(下文称为第二金属部分)。已确认第二金属部分的内直径范围为
Figure BSA00000406391200023
Figure BSA00000406391200024
图2示出了包括第一金属部分和第二金属部分的盘状记录介质的结构。
这种包括具有较小内直径的金属部分的记录介质仅被允许包括由其径向内侧部分上的非导电部件制成的狭窄区域。因此,难以在其上安装单极天线。例如,当被形成在窄环形区域中时,假设公知类型的单极天线包括窄环形区域内部的双圆形/三圆形单极部分。另选地,假设单极天线包括窄环形区域内部的具有窄线路宽度的蜿蜒形单极部分。然而,在上述单极天线形成方法中,单极天线和读取器/写入器之间的读取距离的明显减小是不可避免的。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当无线标签被附接到在平面图中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窄区域的盘状记录介质上时用来防止读取距离明显减小的无线标签。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无线标签被配置为附接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盘状记录介质上。该第一区域由非导电部件制成,而该第二区域包括导电部件。所述第一区域被设置在记录介质的径向内侧部分上,而所述第二区域被设置在记录介质的径向外侧部分上。
无线标签包括:
(A)馈送部分,其被配置为连接至无线IC芯片;以及
(B)缝隙天线(slot antenna),其包括具有缝隙的导电板,该缝隙天线被配置为从所述馈送部分接收电力。
将所述导电板形成为使得当所述无线标签被附接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径向内侧部分上时,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第二区域至少部分交叠。此外,所述缝隙具有为获得足以使所述缝隙天线和所述无线IC芯片之间在预定的无线频率处共振的电感所设置的长度。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作为初始公开说明的一部分的附图。
图1是有关于无线标签的内部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包括第一金属部分和第二金属部分的盘状记录介质的结构的平面图以及该盘状记录介质的结构的沿着A-A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无线标签的结构的平面图以及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结构的沿着A-A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4是其上附接无线标签的CD的平面图以及附接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CD的沿着A-A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尺寸的图示;
图6A是表示由电磁场仿真器针对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执行的计算的结果的图表;
图6B是表示由电磁场仿真器针对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执行的计算的结果的图表;
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尺寸的图示;
图8A是表示由电磁场仿真器针对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执行的计算的结果的图表;
图8B是表示由电磁场仿真器针对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执行的计算的结果的图表;
图9是无线标签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的平面图,以及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沿着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10是无线标签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的平面图,以及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沿着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11是无线标签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的平面图,以及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沿着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12是无线标签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的平面图,以及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沿着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13是无线标签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的平面图,以及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沿着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14是无线标签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的平面图,以及根据第八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沿着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15A是示出了根据第九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缝隙天线的示例性结构的图示;
图15B是示出了根据第九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缝隙天线的另一示例性结构的图示;
图15C是示出了根据第九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缝隙天线的另一示例性结构的图示;
图16是无线标签的示例性结构的平面图,以及根据第十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示例性结构沿着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17是无线标签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的平面图,以及根据第十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沿着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18是无线标签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的平面图,以及根据第十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沿着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19是无线标签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的平面图,以及根据第十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沿着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20是无线标签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的平面图,以及根据第十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结构沿着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解释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这里要注意,除非明确指出,否则,直径的单位被设置为毫米[mm]。
(1)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结构。在所述无线标签中,通过在环形(即,油炸圈饼形状)导电板10上形成缝隙11(即,凹槽)来获得缝隙天线。缝隙11从馈送部分2延伸至两侧方向。整体上以圆弧蜿蜒形状形成缝隙11。导电板10是由例如Cu、Au和Al中的一个制成的导电材料。馈送部分2大致形成在蜿蜒形缝隙11的用于在其中设置IC芯片的中心处。将IC芯片植入导电板10。
缝隙天线通常与单极天线相反。具体地说,单极天线被设置为长度大于用于具有所期望的电感组件(在图1中用La示出)的λ/2,而缝隙天线可被设置为长度小于用于具有所期望的电感组件的λ/2。更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缝隙11的从馈送部分2至其各远端的缝隙长度被设置为小于λ/4。即使以圆弧蜿蜒形状形成单极天线,也可以将缝隙天线的圆弧蜿蜒形缝隙的外径设置为比单极天线的外径短。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如图3所示以圆弧形耦接多个V形部分来形成缝隙11的蜿蜒形状。以下是V形适用于形成蜿蜒形的部分的原因。电流在导电板10的设置在缝隙11的相邻的V形部分的朝外的部分上沿相对方向流动。然而,这里沿相对方向的电矢量是倾斜朝向的。从而可以减少将要由在相对方向流动的电来消除的电磁波的量。因此,例如,相比通过耦接多个U形部分所形成的蜿蜒形缝隙,可以进一步增加天线的有效长度,并进一步减小缝隙11的外直径。
图4示出了附接在作为示例性盘状记录介质的CD(光盘)上的图3的无线标签。如图4所示,无线标签附接在所谓的标记表面,该标记表面是与CD的可读表面相对的表面。更具体地说,无线标签附接在包围CD的径向内侧部分中形成的中心孔的标记表面的一部分上。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方法来将无线标签附接在CD上。例如,可以使用极薄的双面带、粘合材料、粘着剂来将无线标签附接在CD上。
将第二金属部分植入作为附接目标的CD的塑料部分中。在如下说明中,术语“第一区域”是指CD的平面图中第一/第二金属部分径向向侧设置的区域,即,由非导电部件制成的径向内部区域。另一方面,术语“第二区域”是指CD的包括导电材料(例如,第一金属部分、第二金属部分等)、在平面图中被设置在径向外侧区域上的区域。此外,术语“金属部分”将用来包含式地指代第一金属部分和第二金属部分。
如图4B所示,导电板10具有用来当无线标签附接在CD的径向内部部分时与记录介质(即,CD)的塑料部分中植入的第二金属部分至少部分交叠的外部轮廓。换言之,导电板10的外直径比CD的第二区域的内直径更大,并且当无线标签附接在CD上时,与第二区域至少部分交叠。
导电板10与第二金属部分(CD的第二区域)之间的交叠导致导电板10与CD的第二金属部分之间以及导电板10与连接至该第二金属部分的第一金属部分(参见图2)之间在高频段处电磁耦合。换言之,可以导致CD的金属部分在高频段处作为导电板10的一部分。因此,可以从缝隙11充分发射电磁波。于是,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确保尽管该无线标签被紧凑地形成但其与读取器/写入器(图中未示出)的读取距离也是足够的。
图5示出了无线标签的与CD的尺寸相关的示例性尺寸。图5中,附图标记D1表示CD的中心孔的内直径。附图标记D2表示圆弧蜿蜒形形成的缝隙的内直径,而附图标记D3表示CD的中心孔的外直径。此外,附图标记D4表示第二金属部分的内直径。最后,附图标记D5表示导电板10的外直径。在示例性尺寸中,导电板10具有针对第二金属部分(即,CD的第二区域)设置的外直径,即,使得关系“D4<D5”成立。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D4被设置为
Figure BSA00000406391200061
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的研究,确认了具有
Figure BSA00000406391200071
的D4的CD的存在。因此,D5被设置为大于D4的可能最大值
Figure BSA00000406391200072
此外,在图5所示的示例性尺寸中,关系“D3≤D4”成立。换言之,圆弧蜿蜒形缝隙的外直径被设置为小于或等于第二金属部分的内直径。如上设置的缝隙的外直径是优选的,因为第二金属部分不截断来自缝隙的电磁波,确保了足够的读取距离。
图5中的附图标记θ表示环形无线标签的中心相对于连接无线标签的中心和电源端的假想线的角度。角度θ内包围的区域表示没有缝隙的区域。基于(0-30度的)角度θ和(900-1000MHz的)频率作为参数利用可以购买到的电磁仿真器来执行计算。图6A和图6B表示计算结果图。在计算中,IC芯片上的电路元件具有如下设置:Rc=1700Ω;Cc=1.0pF(参照关于Rc和Cc的图1)。图6A表示角度θ和天线的电感La之间的关系,而图6B表示无线频率和读取距离之间的关系。图6A和图6B揭示了La=27nH时出现共振,此时,将要在无线标签中使用的频率被设置为953MHz(即,fo=953MHz),并且当角度θ的度数被设为15°时,可得到27nH的电感La。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了足够长的(4m的)读取距离。
这里要注意的是,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形状不同,当防止导电板10和CD的第二金属部分彼此交叠(即,D4>D5)时,导电板10和CD的金属部分之间在高频段处不被引发电磁耦合。因此,可将读取距离缩短为大致1m。
(2)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7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结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假设无线标签附接在包括第二金属部分的CD上,其中,该CD中的该第二金属部分的内直径D4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假设的CD中的第二金属部分的内直径不同。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附接目标的CD具有
Figure BSA00000406391200073
的内直径D4,如图7所示。因此,第二金属部分的内直径D4小于缝隙的外直径D3(D3>D4)。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基于(0-30度的)前述角度θ和(900-1000MHz的)频率作为参数利用可以购买到的电磁仿真器来再次执行计算。图8A和图8B表示计算结果图。在计算中,IC芯片上的电路元件具有如下设置:Rc=1700Ω;并且Cc=1.0pF。与图6A类似,图8A表示角度θ和天线的电感La之间的关系,而图8B表示无线频率和读取距离之间的关系。图8A和图8B揭示了La=27nH时出现共振,此时,将要在无线标签中使用的频率被设置为953MHz(即,fo=953MHz),并且当角度θ的度数被设为28°时,可得到27nH的电感La。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了3.2m的读取距离。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比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读取距离变小。然而,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读取距离被保持为对于无线标签的功能没有任何负面影响的水平。具体地说,即使当缝隙天线的缝隙的外直径大于作为附接目标的盘状记录介质的金属部分的内直径时,通过适当设置缝隙的形状(具体地说,前述角度θ),也能够确保足够的读取距离。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针对包括具有的内直径D4的第二金属部分的CD来优化包括具有28°的角度θ的缝隙的无线标签。因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应用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假设的CD(即,包括具有
Figure BSA00000406391200082
的内直径D4的第二金属部分的CD)不是优选的。这是因为由于共振条件的恶化导致读取距离减小。
(3)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中,导电板10具有针对与CD的第二金属部分交叠而设置的外直径,以便当无线标签附接在CD上时在导电板10和CD的金属部分之间产生电磁耦合。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中,形成环形导电板10,使得环形导电板10的外边缘与CD的第二金属部分完全交叠。然而,可以使用金属材料的多余的量来形成环形导电板,以使得该环形导电板的外边缘与没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即,仅配备了第一金属部分的CD)的第一金属部分完全交叠。例如,通过印刷Ag粘膏来制造导电板。无线标签的制造费用将与用于导电板的Ag粘膏的量成正比地增加。由此,期望将要附接在没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上的无线标签减小导电板10和CD的第一金属部分之间的交叠部分的面积,以尽可能地减小导电板10的面积。
由上可见,图9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结构,作为将要附接到没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上的优选的无线标签的示例。在图9所示的导电板10中,四个延伸部分101从例如具有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外直径D5的环形导电板延伸。配备延伸部分101以使得导电板10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交叠。通过在导电板10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至少部分交叠时的导电板10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之间的电磁耦合来确保足够的读取距离。
(4)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
与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类似,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是将要附接在没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上的优选无线标签的示例。图10示出了该无线标签的结构。如图10所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导电板10具有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部分交叠的矩形形状。通常,导电板10为正方形。
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例如,为使得用于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导电板10的外边缘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完全交叠,将要使用的Ag粘膏的量小于为使得环形形成的导电板10的外边缘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完全交叠,将要使用的Ag粘膏的量。
(5)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
与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类似,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是将要附接到没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上的优选无线标签的示例。图11示出了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结构。图11所示的无线标签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导电板10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导电板10的整个外边缘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圆周式交叠。此外,环形导电板10包括径向在缝隙11的外侧设置的区域中的单个或多个孔。只要缝隙11与具有第一金属部分的导电板10的交叠区域有连通,则可以任意设置孔的形状和数目。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导电板10具有环形形状以使得导电板10的整个外边缘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圆周式交叠的情况下,导电板10的开了孔的结构使得减少了用于导电板的Ag粘膏的量。
(6)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
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中,导电板10具有为与CD的第二金属部分交叠而设置的外直径,以便当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被附接在CD上时在导电板10与CD之间产生电磁耦合。因此,当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附接在没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上时,导电板10不与内直径大于第二金属部分的内直径的第一金属部分交叠。因此,防止了导电板10与第一金属部分之间的电磁耦合。这里可以根据CD的类型(即,具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和没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来制备两种类型的无线标签(例如,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这两种类型的无线标签可以根据CD的类型选择性地附接在CD上。然而,这样很复杂。此外,制备两种类型的无线标签导致高成本。
鉴于以上情况,在如图12所述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中配备辅助导电部分15作为与导电板10(主导电部分)分离的独立的组件。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中,配备辅助导电部分15例如作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单个组件。此外,辅助导电部分15是被配置为当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附接到CD上时包围导电板10的环形导电板。更具体地说,形成辅助导电部分15以使得当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附接在CD上时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板10的外边缘交叠并同时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的内边缘交叠。因此,实质上扩展了导电板10的导电区域。
导电板10和辅助导电部分15可以在CD上绝缘。例如,可以利用乙烯基材料等分别覆盖导电板10和辅助导电部分15,防止它们的交叠部分彼此直接接触。
例如,辅助导电部分15的内直径可以是
Figure BSA00000406391200101
外直径可以是
Figure BSA00000406391200102
这里假设无线标签具有图5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尺寸以及CD具有包括内直径为的第一金属部分的CD的尺寸。
如下说明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例如,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被配置为附接在具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上,而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被配置为附接在没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首先将辅助导电部分15附接在CD的标记表面上然后将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附接在CD的标记表面上来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附接在CD上。简言之,制备了单个类型的无线标签(例如,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并使得可以根据CD的类型(即,具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还是没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来选择是否添加辅助导电部分15来适当地设置无线标签。相比制备两种类型的无线标签,实现了进一步的成本降低。
这里假设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是作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基础的无线标签,即,没有添加辅助导电部分15的无线标签。然而,作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基础的无线标签不限于以上所述。只要其结构和形状适于没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任何适当的无线标签都可以用作作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基础的无线标签。例如,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可以用作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需要调整前述θ。
(7)第七示例性实施方式
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是基于与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相同的观点而形成的。此外,关于辅助导电部分15的形状,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与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不同。图13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结构。如图13所示,当附接在CD上时,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被配置为:部分覆盖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板10(主导电部分)的顶表面,从而在平面图中与导电板10的外边缘交叠;以及同时在平面图中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的内边缘交叠。与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类似,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附接在没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上。例如,通过首先将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附接在CD的标记表面上然后将图13所示的辅助导电部分15附接在CD的标记表面上来在此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附接在CD上。
(8)第八示例性实施方式
电磁耦合的幅度根据缝隙的外直径是小于或等于作为无线标签(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附接目标的CD的金属部分的内直径还是大于作为无线标签(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附接目标的CD的金属部分的内直径而变化。从而无线标签的读取距离彼此不同(参照图6A和6B以及图8A和8B)。此外,由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的研究确认了包括上述具有
Figure BSA00000406391200111
的内直径的第二金属部分的CD的存在。当无线标签的缝隙具有在
Figure BSA00000406391200112
的范围内唯一设置的外直径时,包括与该无线标签的缝隙交叠的第二金属部分的一种类型的CD与包括不会与该无线标签的缝隙交叠的第二金属部分的其它类型的CD共存。因此,无线标签的读取距离随着CD的类型而变化。鉴于以上情况,辅助导电部分用于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以获取不依赖于CD的第二金属部分的内直径的稳定的读取距离。
图14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包括与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中的辅助导电部分类似的辅助导电部分15。然而,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辅助导电部分15的内直径不同于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辅助导电部分的内直径。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辅助导电部分15的内直径被设置为小于缝隙的外直径。因此,在辅助导电部分15附接到CD上时,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缝隙总是被配置为与辅助导电部分15交叠,而与CD的第二金属部分的内直径无关。另一方面,辅助导电部分15的外直径被配置为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的内边缘交叠,这与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此外,缝隙的形状(即,图7中的角度θ)被适当地设置以确保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的读取距离。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辅助导电部分15总是被配置为当无线标签被附接在CD上时与缝隙交叠,与CD的类型(即,具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或者没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以及有第二金属部分时第二金属部分的内直径的尺寸)无关。因此,通过适当地设置缝隙的形状(即,图7中的角度θ)可以与CD的类型无关地稳定无线标签的读取距离。
(9)第九示例性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至第八示例性实施方式已经说明了包括完全按照圆弧蜿蜒形状形成的缝隙11的无线标签。然而,缝隙11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图15A、图15B和图15C示出了根据第九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中的缝隙11的形状的各种修改。
图15A所示的缝隙11从馈送部分2延伸至其横向两侧。完全按照圆弧而非蜿蜒形状来形成缝隙11。具体地说,完全按照准确的圆弧形来形成图15A所示的缝隙11。然而,可以按照有些蜿蜒的形状来形成缝隙11。如图15A所示,缝隙11可以配备用来调整其整个长度的折叠部分,以便通过缝隙11的整个长度来确保预定的电感。
图15B所示的缝隙11被成型为使用2.45GHz的无线频率。在这种情况下,波长比953MHz无线频率处更短。因此,不按照蜿蜒形状形成缝隙11。
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同样按照蜿蜒形状形成图15C所示的缝隙11。然而,通过按照圆弧形状耦接多个随机形状(大致为U形)的部分来按照蜿蜒形状形成缝隙11。以下是在此使用随机形状(大致为U形)的部分的原因。电流在缝隙11的相邻的大致U形部分的向外设置的导电板10的一部分上以相对的方向流动。然而,相对方向的电矢量彼此并不完全平行。从而可以减小将由相对方向的电流消除的电磁波的量。因此,相比于通过耦接精确的(即,非随机的)U形部分而形成的蜿蜒形缝隙11,可以进一步增加天线的有效长度。从而使得缝隙11具有较小的外直径。
(10)第十示例性实施方式
已经在无线标签附接在盘状记录介质的前提下说明了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至第九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无线标签的附接目标不限于以上所述。例如,无线标签被允许应用于这样的目标部件,其包括:第一区域,其被设置在其内部部分,并且与非导电部件分离;以及第二区域,其被设置在外部部分,并且被设置为接近导电部件。例如,凹陷的金属部件(例如,车辆的臂或车架)是前述目标部件的典型示例。金属部件在这里为了诸如减轻重量的目的而预先凹陷。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被允许附接在该凹陷上。在这种情况下,该凹陷与第一区域相对应,而该凹陷的周边区域与第二区域相对应。这里明显的是,无线标签被允许附接在处于减轻重量的目的形成在金属部件上的凹陷上,或者附接在预先形成在金属部件的一部分上而不对其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凹陷上。
图16示出了附接在金属部件上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与通过例如填充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导电板的中心开口而形成的盘状的无线标签相对应。形成缝隙天线的导电板和蜿蜒形缝隙具有根据附接目标的金属部件的形状来优化的尺寸,以便获得足以使得在预定的无线频率处与IC芯片共振的电感。
在图16中,在金属部件中形成圆柱形凹陷。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完全圆形的平板式无线标签附接在金属部件上,以从上方覆盖该凹陷。因此,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外直径大于作为附接目标的金属部件的凹陷的直径。将无线标签附加在金属部件上的方法不限于这里所具体说明的方法。例如,可以将极薄的双面粘合带、粘合材料、粘着剂等用于无线标签的附接。蜿蜒形缝隙优选地具有比金属部件的凹陷的直径更小的外直径。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这里应用蜿蜒形缝隙天线来尽可能地减小无线标签的外直径。
图16所示的金属部件的交叠部分不仅作为将无线标签附接在其上的部分还作为电磁耦接至形成无线标签的缝隙天线的导电板的部分。换言之,交叠结构使得金属部件和无线标签的导电板在高频段处产生电磁耦合。因此,金属部件被允许作为导电板的一部分,并且可以从缝隙发射足够的电磁波。此外,当无线标签附接在金属部件上时,在缝隙下方设置金属部件的凹陷。因此,防止了切断从缝隙天线发射的电磁波。因此,即便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被紧凑地形成,也能确保与读取器/写入器(附图中未示出)的足够的读取距离。
前述的情况涉及将要附接在作为目标部件的金属部件上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很明显,该无线标签被允许不仅应用于作为目标部件的金属部件还可应用于包括预定尺寸的凹陷、空洞或者开口的导电部件。例如,图16所示的无线标签被形成为圆形无线标签(即,圆形导电板),以适配金属部件的圆柱凹陷。然而,无线标签的形状不限于以上所述。可以针对目标部件的形状来优化无线标签的整体形状。例如,当目标部件的凹陷具有立方体形状时,无线标签整体可以具有矩形的形状。
此外,明显的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至第九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被允许根据需要应用于第十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例如,当无线标签附接在金属部件的内部部分上时,缝隙优选地形成为被完全包含在金属部件的第一区域(即,凹陷)中。此外,当被配置为与导电板的外边缘交叠的辅助导电部分还被配置为扩展导电板的导电区域时,单个类型的无线标签与包含不同尺寸的凹陷的多个金属部件兼容。
(11)第十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上述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参照图9)已经例示了当无线标签被附接在没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上时导电板10包括用于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交叠的四个扩展部分101的情况。如下的第十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解释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更优选的示例。
图17示出了根据第十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具体地说,图17示出了附接在没有第二金属部分的CD上的第十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如图17所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导电板10包括第一导电部分110和两个第二导电部分120(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扩展部分101相对应)。第一导电部分110包括其中的缝隙11。第一导电部分110是外直径小于CD的第一金属部分(即,第二区域)的内直径的环形导电部件。第二导电部分120是为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相交叠而形成的导电部件。第二导电部分120沿着连接馈送部分2和CD的中心的假想线(即,线B-B)在两个相对的方向上从第一导电部分110向CD的外边缘扩展。
当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附接在CD上时,非导电部分在平面图中圆周式形成在导电板10的第一导电部分110和CD的第一金属部分之间。因此,在第二导电部分120和CD的第一金属部分彼此交叠的两个位置处形成双极天线。同时,在无线标签与CD的与第二导电部分120相交叠的整个第一金属部分之间出现电磁耦合。从而发射电磁波。换言之,例如,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着连接馈送部分2与CD的中心的假想线设置的导电板10具有大约为52mm的整体长度。然而,当CD(具有
Figure BSA00000406391200141
的外直径)被允许完全通过交叠部分工作时,双极天线的读取距离在用于日本的RFID系统的952-954MHz的频率处将接近于λ/2(大致为150mm)。因此,相比仅缝隙11作为缝隙天线工作的情况,还可以扩展读取距离。相比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参照图9)的情况,导电板10的面积被进一步减小。这样使得成本降低。在第二金属部分被径向设置在第一金属部分内侧并且在平面图中与导电板10交叠的类型的CD中,不形成前述双极天线,并且仅有缝隙天线工作。
如下是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优选尺寸的示例设置。第二导电部分120的宽度优选地被设置为10mm。沿着线B-B设置的第二导电部分120的长度优选地被设置为12-13mm。各第二导电部分120和CD的第一金属部分之间的交叠量优选地被设置为4mm。
(12)第十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图18来解释第十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
如图18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与根据第十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不同之处在于范围从第一导电部分110至CD的第一金属部分的两个第二导电部分120具有蜿蜒形状。因此,第二导电部分120实质上将被进一步扩展。从而还可以增强作为第十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的双极天线的功能。如上所述,当无线标签用于日本的RFID系统时,λ/2对应于大致150mm。然而,蜿蜒形的第二导电部分120使得由导电板10形成的双极天线的整体长度能够被扩展为接近150mm。例如,在第十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着连接馈送部分2和CD的中心的假想线设置的导电板10具有大致为52mm的整体长度。相反,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各蜿蜒形部分具有1mm的线宽时,可以将导电板10的整体长度设置为大致为130mm(有效长度是110-120mm)。因此,导电板10的整体长度将更接近于前述λ/2。
如上所述,导电板10的整体长度将接近于前述λ/2。因此,可以独立使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即,不考虑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的电磁耦合。例如,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被允许附接在没有导电部分的VHS带的塑料外壳或书等物品上。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中,各第二导电部分120具有范围从第一导电部分110至CD的第一金属部分的蜿蜒形部分。然而,各第二导电部分120的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交叠的部分优选地具有非蜿蜒形状。这是因为当各第二导电部分120与第一金属部分交叠的部分也具有蜿蜒形状时,为了保持电磁耦合性能与第十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即,确保基本的交叠量,无线标签的整体长度会不可避免地增加。
(13)第十三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图19来解释根据第十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
如图19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与根据第十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不同之处在于各第二导电部分120的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交叠的部分沿着第一金属部分的内圆周扩展。为了紧凑地形成整个无线标签,因此,如此地沿着第一金属部分的内圆周扩展各交叠部分。与第十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各第二导电部分120实质上将由于其前述形状而被进一步扩展。因此,还可以增强作为第十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的双极天线的功能。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基于与第十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思,即,意图确保各第二导电部分120的足够长度。然而,与第十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同,各第二导电部分120具有非蜿蜒形状。因此,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在通信性能方面具有优势。具体地说,当如第十二示例性实施方式所示按照蜿蜒形状来铸造各第二导电部分120时,则由于蜿蜒形的第二导电部分120的大致V形部分处的大致相反的电流方向可能导致电力损耗。相反,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不会出现这种损耗。因此,相比根据第十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读取距离将被进一步扩展。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中,第二导电部分120的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交叠的部分被允许沿着第一金属部分的内圆周扩展为使得导电板10具有λ/2的有效长度以适当地作为双极天线。由此,相比根据第十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有蜿蜒形第二导电部分120的无线标签,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就其设计而言具有更少的限制。
(14)第十四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图20来解释根据第十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
如图20所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同时具有第十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第十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特点。具体地说,如下构造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各第二导电部分120的范围从第一导电部分110至CD的第一金属部分的部分具有蜿蜒形状。此外,各第二导电部分120的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交叠的部分沿着第一金属部分的内圆周扩展。可以认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是第十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的改进类型。简言之,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中的蜿蜒形部分的长度小于第十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中的蜿蜒形部分的长度。这是因为各第二导电部分的与CD的第一金属部分交叠的部分沿着第一金属部分的内圆周扩展,以使得导电板10具有能够作为双极天线适当工作的有效长度。因此,相比第十二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的情况,可以减少用来形成蜿蜒形部分的折叠次数。因而抑制了蜿蜒形部分中的电力损耗。
已经详细解释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的无线标签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很明显,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例如,在前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CD主要被描述为无线标签的附接目标。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可以根据诸如DVD(数字光盘)和BD(蓝光光盘:注册商标)的结构设计与CD类似的其它产品来对本发明的无线标签进行任意优化。
在此所述的全部示例及条件性语言旨在教导的目的,以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以及发明人作出的推动现有技术进步的本发明的概念,并且本发明应当理解为不限于具体所述的示例和条件,而且说明书中这些示例的组织方式也与本发明的优劣无关。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可以进行各种变化、替换和修改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无线标签,所述无线标签要被附接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盘状记录介质上,所述第一区域由非导电部件构成,所述第一区域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径向内侧部分上,而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导电部件,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径向外侧部分上,
所述无线标签包括:
馈送部分,其被配置为连接至无线IC芯片;以及
缝隙天线,其被配置为从所述馈送部分接收电力,所述缝隙天线包括具有缝隙的导电板,
其中,所述导电板被形成为当所述无线标签被附接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径向内侧部分上时,所述导电板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第二区域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缝隙具有为获得足以使所述缝隙天线和所述无线IC芯片之间在预定的无线频率处共振的电感所设置的长度,并且
其中,所述缝隙从所述馈送部分向所述馈送部分的两侧延伸,并且作为整体具有圆弧蜿蜒形状。
2.一种无线标签,所述无线标签要被附接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盘状记录介质上,所述第一区域由非导电部件构成,所述第一区域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径向内侧部分上,而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导电部件,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径向外侧部分上,
所述无线标签包括:
馈送部分,其被配置为连接至无线IC芯片;以及
缝隙天线,其被配置为从所述馈送部分接收电力,所述缝隙天线包括具有缝隙的导电板,
其中,所述导电板被形成为当所述无线标签被附接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径向内侧部分上时,所述导电板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第二区域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缝隙具有为获得足以使所述缝隙天线和所述无线IC芯片之间在预定的无线频率处共振的电感所设置的长度,并且
其中,所述缝隙从所述馈送部分向所述馈送部分的两侧延伸,并且作为整体具有圆弧非蜿蜒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标签,其中,所述缝隙被配置为,当所述无线标签附接在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径向内侧部分上时,所述缝隙完全处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第一区域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标签,其中,所述缝隙包括用来调整所述缝隙的长度的折叠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标签,其中,所述导电板包括:
环形主导电部分,其包括所述缝隙;以及
环形辅助导电部分,其径向内侧部分与所述导电板的主体交叠,并且该环形辅助导电部分的径向外侧部分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第二区域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标签,所述导电板包括:
环形第一导电部分,其包括所述缝隙,所述第一导电部分的外径小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第二区域的内直径;以及
第二导电部分,其沿着连接电源触头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中心的假想线从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在两个相对的方向上向所述记录介质的外缘延伸,所述第二导电部分与所述第二区域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标签,其中,各第二导电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设置的蜿蜒形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标签,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分的与所述第二区域交叠的部分沿着所述第二区域的内周延伸。
CN201010617956.8A 2009-12-28 2010-12-27 无线标签 Active CN1021102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7917 2009-12-28
JP2009-297917 2009-12-28
JP2010-179264 2010-08-10
JP2010179264A JP5671874B2 (ja) 2009-12-28 2010-08-10 無線タ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0240A CN102110240A (zh) 2011-06-29
CN102110240B true CN102110240B (zh) 2013-09-25

Family

ID=43618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17956.8A Active CN102110240B (zh) 2009-12-28 2010-12-27 无线标签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15562B2 (zh)
EP (1) EP2341468B1 (zh)
JP (1) JP5671874B2 (zh)
KR (1) KR101145077B1 (zh)
CN (1) CN102110240B (zh)
TW (1) TWI4452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6083A (zh) 2011-12-09 2014-10-15 株式会社理光 Rfid标签、rfid系统和包括rfid标签的包装
US20130342326A1 (en) * 2012-06-22 2013-12-26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transparent and ubiquitous sensing technology
JP6082252B2 (ja) * 2013-01-10 2017-02-15 トッパン・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非接触型データ受送信体、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
US11101567B2 (en) * 2015-12-29 2021-08-24 Checkpoint Systems, Inc. Miniaturized planar inverted folded antenna (PIFA) for mountable UHF tags design
KR102338054B1 (ko) * 2016-10-25 2021-12-10 주식회사 마이크로필터 정품인증부가 구비된 필터캡
KR101910265B1 (ko) * 2017-01-16 2018-10-19 손영전 착탈식 전자태그
US10840597B2 (en) * 2017-03-14 2020-11-17 Hall Labs Llc Broadband microstrip antenna
CN108429011B (zh) * 2018-04-03 2023-05-3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应用于蓝牙及移动通信的智能手表天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1115A (zh) * 2003-04-25 2006-05-31 艾利丹尼森公司 范围扩展的rfid系统
CN101149941A (zh) * 2006-09-21 2008-03-2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具备天线的盘介质和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23994A1 (en) 1998-10-16 2000-04-27 Intermec Ip Corp. Smart optical storage media
US7443299B2 (en) 2003-04-25 2008-10-28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Extended range RFID system
JP4312548B2 (ja) * 2003-08-29 2009-08-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
JP4241586B2 (ja) 2004-11-25 2009-03-18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記録メディ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93638B2 (ja) 2005-11-16 2011-06-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Rfidタグ
JP4208254B2 (ja) * 2006-05-31 2009-01-14 サンコール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ユニット,無線通信構造体及びアンテナ構造
JP5065833B2 (ja) 2007-09-28 2012-11-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Rfidタ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1115A (zh) * 2003-04-25 2006-05-31 艾利丹尼森公司 范围扩展的rfid系统
CN101149941A (zh) * 2006-09-21 2008-03-2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具备天线的盘介质和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76811A (ko) 2011-07-06
KR101145077B1 (ko) 2012-05-21
EP2341468B1 (en) 2014-12-31
US20110155814A1 (en) 2011-06-30
JP2011155627A (ja) 2011-08-11
US8215562B2 (en) 2012-07-10
EP2341468A1 (en) 2011-07-06
TWI445248B (zh) 2014-07-11
TW201145671A (en) 2011-12-16
CN102110240A (zh) 2011-06-29
JP5671874B2 (ja)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0240B (zh) 无线标签
US10461426B2 (en) Wireless antenna for wireless charging and NFC communication and wireless terminal to which same is applied
CN100378859C (zh) 光记录介质无线标签天线结构及带该天线的光记录介质盒
EP1269395B1 (en) A device for identifying a container
US6052093A (en) Small omni-directional, slot antenna
CN102254212B (zh) 通讯介质、通讯设备及天线调整方法
EP1500167B1 (en) Energy source communication employing slot antenna
EP1653396B1 (en) RFID tag
US20070200711A1 (en) Antenna and non-contact tag
US20100214184A1 (en) Antenna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multi-band coverage in a compact volume
US2007005785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JP2012509636A (ja) Rfidタグ用アンテナ及びrfidタグ
US8864039B2 (en) Transponder tagged objec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transponder tagged object
KR20050013970A (ko) 2주파 공용 안테나 장치
EP3444899A1 (en) Rfid tag
KR20190091238A (ko) 무선 충전과 nfc 통신을 위한 무선 안테나 및 이를 적용한 무선 단말기
JP4693638B2 (ja) Rfidタグ
JP2012108843A (ja) Rfidタグ
WO2006077645A1 (ja) アンテナ及びこれを搭載するrfid用タグ
CN100538730C (zh) 射频识别标签
KR20170093739A (ko) 안테나 모듈
EP4124994B1 (en) Rfid tag and antenna member for use in rfid tag
CN1101760A (zh) 具有螺旋天线阵列和与其耦合的带状线馈线阵的平面天线
JP4479765B2 (ja) Rfidタグ
JP2011166340A (ja) Rfidモジュール及びrfidタ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