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2838B - 车辆用灯具和光源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和光源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2838B
CN102102838B CN2010105890815A CN201010589081A CN102102838B CN 102102838 B CN102102838 B CN 102102838B CN 2010105890815 A CN2010105890815 A CN 2010105890815A CN 201010589081 A CN201010589081 A CN 201010589081A CN 102102838 B CN102102838 B CN 1021028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light source
pair
power supply
illumin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890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02838A (zh
Inventor
相矶良明
近江武史
松永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02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2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02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28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1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3/13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3/14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21S41/143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parallel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9Attachment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S41/192Details of lamp holders, terminals or conn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9Attachment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S41/194Bayonet attach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1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3/19Attachment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S43/195Details of lamp holders, terminals or conn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灯具以及光源组件。能够实现结构简化以及提高组装性。光源组件设有:发光体(6),其具有作为光源设置的半导体发光元件(13)和设有对该半导体发光元件供电的一对供电端子(14a、14a)的基板(14);外壳(4),其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用于配置发光体;一对连接端子(12、12),其设置在外壳,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分别与发光体的一对供电端子连接;以及推压部件(7),其安装在外壳,分别将发光体的一对供电端子推压在一对连接端子上,将外壳一体设置在灯体或反射器(2)上。

Description

车辆用灯具和光源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具和光源组件。具体是涉及谋求利用推压部件将配置于外壳的发光体的供电部推压到设于外壳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简化以及组装性的提高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源组件,将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作为光源来使用,这种光源组件被用于例如将从光源射出的光作为照明光来照射的车辆用灯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
这些专利文献所记载的光源组件采用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具有:用于向半导体发光元件供给电力的供电部件;安装有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的电路基板;以及连接于向半导体发光元件供给电力的电源电路的柔性印刷电路布线板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397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6345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10584号公报
但是,随着近年来半导体发光元件相关技术的进步,实现了从一个半导体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辉度的提高,因而能够减少作为各种光源来使用的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数量。
例如,车辆用灯具,例如能够由一个半导体发光元件构成光源,但在此情况下,如果如上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光源组件那样,设置除半导体发光元件以外的各种部件,则会导致结构复杂,并妨碍制造成本的降低。
此外,为了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等,还需要谋求提高光源组件的组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以及光源组件,能够实现结构简化以及提高组装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具备有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具有射出光的光源,其中,所述光源组件具有:发光体,其具有作为光源设置的半导体发光元件、以及设有向该半导体发光元件供电的一对供电部的基板;外壳,其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用于配置所述发光体;一对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分别与所述发光体的一对供电部连接;以及推压部件,其安装在所述外壳,对所述发光体的一对供电部进行推压而将所述一对供电部分别推压在所述一对连接部上;将所述外壳一体设置在灯体或反射器上。
因此,在车辆用灯具中,外壳一体设置在灯体或发光器上,在外壳上安装推压部件的状态下,由推压部件来推压发光体的供电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光源组件,其具有:发光体,其具有作为光源设置的半导体发光元件、以及设有向该半导体发光元件供电的一对供电部的基板;外壳,其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用于配置所述发光体;一对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分别与所述发光体的一对供电部连接;以及盖体,其安装在所述外壳,隔着所述发光体而从所述外壳的相反侧覆盖所述发光体的一对供电部。
因此,在光源组件中,在盖体被安装在外壳时,发光体的供电部被盖体所覆盖。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用灯具,具备有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具有射出光的光源,所述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具有:发光体,其具有作为光源设置的半导体发光元件、以及设有向该半导体发光元件供电的一对供电部的基板;外壳,其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用于配置所述发光体;一对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分别与所述发光体的一对供电部连接;以及推压部件,其安装在所述外壳,对所述发光体的一对供电部进行推压而将所述一对供电部分别推压在所述一对连接部上;将所述外壳一体设置在灯体或反射器上。
因此,能够实现结构简化以及提高组装性。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由于设置散热器作为所述推压部件,所述散热器将从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射出光时产生的热释放,因此,散热器具有散热作用和作为推压部件的作用,从而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以及结构的简化。
本发明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发光体,其具有作为光源设置的半导体发光元件、以及设有向该半导体发光元件供电的一对供电部的基板;外壳,其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用于配置所述发光体;一对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分别与所述发光体的一对供电部连接;以及盖体,其安装在所述外壳,隔着所述发光体而从所述外壳的相反侧覆盖所述发光体的一对供电部。
因此,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以及组装性的提高。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中,由于所述连接部由金属材料的蒸镀而形成,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由金属部件构成的连接部,从而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并且能够容易形成连接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件的分解立体图,与图2至图7一同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光源组件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件的放大剖面图。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光源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光源组件的放大剖面图。
标记说明
1-车辆用灯具;2-反射器;4-外壳;5-光源组件;6-发光体;7-散热器(推压部件);12-连接端子(连接部);13-半导体发光元件;14-基板;14a-供电端子(供电部);17-灯体;4A-外壳;5A-光源组件;18-推压部件;19-连接端子(连接部);17B-灯体;4B-外壳;5B-光源组件;18B-推压部件;4C-外壳;5C-光源组件;6C-发光体;13C-半导体发光元件;14C-基板;14b-供电端子(供电部);30-盖体;33-连接端子(连接部);4D-外壳;5D-光源组件;6D-发光体;30D-盖体;39-连接端子(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车辆用灯具以及光源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车辆用灯具1,例如具备:具有朝前方开口的凹部的未图示的灯体;以及封闭该灯体的开口面的未图示的盖,在由灯体和盖所形成的空间内配置有反射器2(参照图1)。
反射器2由以下部分一体形成,即,以内表面作为反射面形成的主体3、被设置在该主体3的后端部的外壳4。此外,外壳4也可以与主体3分体形成。
在反射器2中,通过将主体3与外壳4一体形成,能够实现反射器2的制造时间的缩短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件5进行说明(参照图1)。
光源组件5具有:上述的外壳4、发光体6、散热器7。
外壳4具有:朝向前后方向并被形成为圆板状的基面部8;从该基面部8的外周部向后方突出的周面部9;以及从该周面部9的外表面向相反方向突出的连接用突部10、10。
在基面部8的中央部形成有矩形的配置孔8a。在基面部8的后表面,在包围配置孔8a的位置设置有框状部11,在该框状部11在隔着配置孔8a的相反侧位置分别形成有朝后方开口的缺口11a、11a。
在周面部9形成有朝后方开口并被切成L形的支承槽9a、9a。
在连接用突部10、10的后表面分别形成有朝后方开口的未图示的螺栓卡止孔。
在外壳4上设置有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的一对连接端子12、12。连接端子12、12作为分别与发光体6的后述一对供电端子连接的连接部发挥作用。连接端子12、12通过例如铝等金属材料的蒸镀而被形成在外壳4的后表面,各自的内侧的端部作为端子连接部12a、12a设置,外侧的端部作为连接器连接部12b、12b设置。
连接端子12、12的端子连接部12a、12a分别位于隔着基面部8的框状部11内侧的配置孔8a的相对侧,而连接器连接部12b、12b分别位于连接用突部10、10的后表面。
连接端子12、12的端子连接部12a、12a是稍微向后方突出的状态。
在连接端子12、12的连接器连接部12b、12b上形成有螺栓穿进孔12c、12c,且该螺栓穿进孔12c、12c分别位于与形成在连接用突部10、10的螺栓卡止孔对应的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用金属材料的蒸镀来形成连接端子12、12,不需要另外设置由金属部材形成的连接端子,从而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并且,容易形成连接端子12、12。
此外,通常,反射器的反射面(内表面)是通过铝等金属材料的蒸镀而形成,因此,通过利用蒸镀而将连接端子12、12形成在反射器2上,能够一次性进行形成反射面的蒸镀和形成连接端子12、12的蒸镀,从而能够实现提高反射器2形成的操作性。
发光体6,例如包括: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半导体发光元件13、以及安装有该半导体发光元件13的基板14。在基板14形成有一对供电端子14a、14a,该供电端子14a、14a各自的一端部分别与半导体发光元件13连接,而各自的另一端部位于基板14的两侧部。供电端子14a、14a分别与连接端子12、12连接,作为向半导体发光元件13供电的供电部发挥作用。
散热器7包括:朝向前后方向的圆板状的基部7a和从该基部7a的后表面分别向后方突出的散热片部7b、7b、...。
在发光体6和散热器7之间配置有绝缘纸15。绝缘纸15形成为圆形状,在中心部具有穿进孔15a。
发光体6从后方插入框状部11的内侧而配置在外壳4。发光体6配置在外壳4的状态下,半导体发光元件13被配置在外壳4的配置孔8a,供电端子14a、14a分别与连接端子12、12的端子连接部12a、12a连接。
在发光体6的后表面配置有绝缘纸15,在该绝缘纸15的后表面侧配置有散热器7。发光体6的电路基板14插入配置在绝缘纸15的穿进孔15a。
如上所述,在外壳4配置发光体6、绝缘纸15、散热器7的状态下,限位弹簧16安装在外壳4。
限位弹簧16包括:形成为大致U形的推压部16a;从该推压部16a的两端向相反方向突出的被支承部16b、16b。限位弹簧16以其被支承部16b、16b分别插入周面部9的支承槽9a、9a的方式被支承,推压部16a的前端部利用安装螺栓50被安装在连接用突部10。
连接器端子100、100分别与连接端子12、12的连接器连接部12b、12b连接。连接器端子100、100中,分别与连接器连接部12b、12b相连的一侧分别作为具有导电性的导电部100a、100a形成。连接器端子100、100连接于未图示的电源电路。
连接器端子100、100例如分别利用安装螺栓50、50安装在外壳4的连接用突部10、10上,而与连接端子12、12的连接器连接部12b、12b连接。此时,其中一个连接器端子100,在由限位弹簧16的推压部16a从后方推压的状态下,由安装螺栓50而被与限位弹簧16一起安装在连接用突部10。
如上所述,在发光体6、绝缘纸15以及散热器7通过限位弹簧16而被安装在外壳4的状态下,发光体6被散热器7从后方推压,电路基板14的供电端子14a、14a被分别推压在连接端子12、12的端子连接部12a、12a。散热器7与发光体6的基板14的后表面接触。
因此,散热器7推压发光体6,而作为将供电端子14a、14a分别推压在连接端子12、12的端子连接部12a、12a的推压部件发挥作用。
如上所述,由于光源组件5通过以下方式组装,即,在外壳4配置发光体6、绝缘纸15以及散热器7,通过限位弹簧16将这些部件安装在外壳4上,因此,组装容易,能够实现组装性的提高。
此外,在光源组件5中,由于散热器7作为推压发光体6的推压部件发挥作用,因此,散热器7具有散热功能和作为推压部件的功能,从而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以及结构的简化。
如上所述,在构成光源组件5的状态下,从电源电路经由连接器端子100、100;连接端子12、12以及基板14的供电端子14a、14a而向半导体发光元件13供给电流,从而从该半导体发光元件13射出光。
在半导体发光元件13发光时随着光的射出而会在发光体6产生发热,但所产生的热被从散热器7释放到反射器2外侧。
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件5A进行说明(参照图2)。
车辆用灯具1A,例如,包括:具有朝前方开口的凹部的灯体17;封闭该灯体17开口面的未图示的盖。
在灯体17的后端部一体设有外壳4A,灯体17包括:主体3A和外壳4A。此外,外壳4A也可以与主体3A分体形成。
在灯体17中,通过将主体3A与外壳4A一体形成,能够实现灯体17的制造时间的缩短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
光源组件5A具有外壳4A、发光体6和推压部件18。
在外壳4A上形成有配置孔4a。在外壳4A上,在隔着配置孔4a的相反侧位置形成有螺孔4b、4b。
在外壳4A的前表面设置有总线电路23,该总线电路23包括:一对连接端子19、19;多个端子部件20、20、...;将连接端子19、19及端子部件20、20...连接的连接线21、21、...;以及保护元件或电阻元件等电子元件22、22、...。总线电路23的连接端子19、19以及端子部件20、20、...例如通过热铆接而被安装在外壳4A上。
连接端子19、19作为分别与发光体6的一对供电端子14a、14a连接的连接部发挥作用。连接端子19、19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左右分离配置,端子部件20、20、...分别配置在连接端子19、19的上下。
在一个连接端子19和位于其上下的端子部件20、20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器连接部19a、20a、20a。
在连接端子19、19上设置有形成为从内侧的端部分别朝后方凸起的圆弧状的端子连接部19b、19b,该端子连接部19b、19b位于配置孔4a。
推压部件18朝前后方向形成为板状,包括:主体部24和从该主体部24的左右两侧部向外方突出的被安装突部25、25。
在主体部24的前表面的中央部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框状部24a。主体部24的框状部24a的内部涂布有例如散热用的油脂200。优选的是,主体部24中的至少涂布有油脂200的部分是由散热性好的金属材料形成的。
在被安装突部25、25上分别形成有前后贯通的螺栓穿进孔25a、25a。
发光体6从前方插入主体部24的框状部24a的内侧而配置在推压部件18上。在发光体6配置于推压部件18的状态下,发光体6的一部分从框状部24a向前方突出。
通过安装螺栓50、50分别穿进被安装突部25、25的螺栓穿进孔25a、25a并与外壳4A的螺孔4b、4b螺合,将推压部件18安装在外壳4A的后表面。此外,为了确保防水性,而优选在外壳4A的后表面和推压部件18的前表面之间配置橡胶等的O形环。
在推压部件18被安装在外壳4A的状态下,框状部24a以及发光体6被配置在配置孔4a,发光体6的供电端子14a、14a分别被推压在连接端子19、19的端子连接部19b、19b上。
在连接端子19和端子部件20、20的连接器连接部19a、20a、20a上,连接有与电源电路相连接的未图示的连接器。
如上所述,由于光源组件5A通过以下方式组装,即,在外壳4A上安装总线电路23,在推压部件18上配置发光体6,将推压部件18安装在外壳4A上,因此,易于组装,从而能够实现组装性的提高。
如上所述,在构成光源组件5A的状态下,从电源电路经由连接器、总线电路23以及基板14的供电端子14a、14a而向半导体发光元件13供给电流,从而从该半导体发光元件13射出光。
在半导体发光元件13发光时随着光的射出而会使发光体6产生发热,但所产生的热被从油脂200释放至灯体17的外侧。
虽然在上述例示了通过螺栓固定而将推压部件18安装在外壳4A的例子,但是,例如,也可以如以下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即光源组件5B那样,不是通过螺栓固定而将推压部件安装在外壳(参照图3)。
光源组件5B具有:外壳4B、发光体6和推压部件18B。外壳4B一体设置在灯体17B的后端部,该灯体17B包括:主体3B和外壳4B。此外,外壳4B也可以与主体3B分体形成。
在灯体17B中,通过将主体3B与外壳4B一体形成,能够实现灯体17B的制造时间的缩短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
在外壳4B上形成有配置孔4c,该配置孔4c包括:较大的圆形部4d和在该圆形部4d的外周连续形成的突部4e、4e、4e,该突部4e、4e、4e在周向分离配置。在外壳4B的前表面设有总线电路23。
推压部件18B包括:朝向前后方向并形成为圆板状的凸缘部26;从该凸缘部26的除外周部以外的部分向前方突出的插入部27;以及从凸缘部26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的板状的旋转操作部28。
在插入部27的前表面设有框状部27a,在该框状部27a的内部涂布有例如散热用的油脂200。优选插入部27中的至少涂布有油脂200的部分是由散热性好的金属材料形成。
在插入部27的外周面的前端部以在周向分离的方式设有安装用突部27b、27b、27b。
发光体6从前方插入到插入部27的框状部27a内侧而配置在推压部件18B上。在发光体6配置于推压部件18B的状态下,发光体6的一部分从框状部27a向前方突出。
推压部件18B从后方插入外壳4B的配置孔4c。推压部件18B的除插入部27的安装用突部27b、27b、27b以外的部分穿进圆形部4d,安装用突部27b、27b、27b分别穿进突部4e、4e、4e。
在安装用突部27b、27b、27b分别穿进配置孔4c的突部4e、4e、4e的状态下,凸缘部26被推压在外壳4B的后表面,在该状态下,通过使推压部件18B相对外壳4B旋转而将推压部件18B安装在外壳4B上。此时,通过把持旋转操作部28而使推压部件18B旋转,能够容易地进行推压部件18B的旋转。
在推压部件18B安装在外壳4B的状态下,外壳4B由推压部件18B的安装用突部27b、27b、27b和凸缘部26夹持。此外,为了确保防水性,优选在外壳4B的后表面和凸缘部26的前表面之间配置橡胶等的O形环。
在推压部件18B安装在外壳4B的状态下,框状部27a以及发光体6配置在配置孔4c,发光体6的供电端子14a、14a分别被推压在连接端子19、19的端子连接部19b、19b上。
如上所述,由于光源组件5B通过以下方式组装,即,在外壳4B上安装总线电路23,在推压部件18B上配置发光体6而将推压部件18B安装在外壳4B上,因此,易于组装,能够实现组装性的提高。
如上所述,在构成光源组件5B的状态下,从电源电路经由连接器、总线电路23以及基板14的供电端子14a、14a而向半导体发光元件13供给电流,从而从该半导体发光元件13射出光。
在半导体发光元件13发光时随着光的射出而会在发光体6产生发热,但所产生的热被从油脂200释放至灯体17B的外侧。
下面,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件5C进行说明(参照图4以及图5)。
光源组件5C具有:外壳4C、发光体6C、散热板29和盖体30。
外壳4C包括: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的插座31和电路基板32。
插座31,例如,形成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大致圆板状,具有朝前方开口的配置用槽31a。
在插座31上形成有前后贯通的端子穿进孔31b、31b,该端子穿进孔31b、31b在配置用槽31a开口。在插座31上形成有前后贯通的支承孔31c、31c,该支承孔31c、31c位于隔着配置用槽31a的相反侧位置。在插座31的后边缘形成有卡合凹部31d、31d。
在电路基板32上设有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的一对连接端子33、33。
连接端子33、33作为分别与发光体6C的后述一对供电端子连接的连接部发挥作用。连接端子33、33包括:分别沿前后延伸的连接器连接部33a、33a;以及从该连接器连接部33a、33a的前端向互相接近的方向弯曲的端子连接部33b、33b。连接端子33、33的各个连接器连接部33a、33a从电路基板32向后方突出,端子连接部33b、33b的前端部彼此分离而位于电路基板32的前表面。
电路基板32配置在插座31的配置用槽31a,连接端子33、33的连接器连接部33a、33a分别穿进插座31的端子穿进孔31b、31b。连接端子33、33的连接器连接部33a、33a的各个后端部分别从插座31向后方突出。
散热板29包括:朝向前后方向的基面部29a;以及从该基面部29a的两侧缘分别向后方突出的散热部29b、29b。散热板29配置成其基面部29a横跨电路基板32的前表面,其散热部29b、29b分别插入插座31的支承孔31c、31c。散热部29b、29b的后端部分别从插座31向后方突出。
发光体6C包括:半导体发光元件13C和安装该半导体发光元件13C的基板14C。在基板14C上设置有一对供电端子14b、14b,该供电端子14b、14b从基板14C的两侧面向相反方向突出。供电端子14b、14b分别与连接端子33、33连接,而作为向半导体发光元件13C供电的供电部发挥作用。
发光体6C的基板14C被配置在散热板29的基面部29a,供电端子14b、14b分别与位于电路基板32的前表面的连接端子33、33的端子连接部33b、33b连接。
盖体30由绝缘性材料形成,包括:平板状的盖部34和从该盖部34的侧缘分别向后方突出的脚部35、35。
在盖部34的中央部形成有配置孔34a。在盖部34的后表面在隔着配置孔34a的相反侧位置设置有分别向后方突出的推压部34b、34b。
脚部35、35能够弹性变形,在前端部具有向互相接近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突部36、36。在卡合突部36、36分别形成有随着向前方延伸而互相接近的倾斜面36a、36a。
盖体30安装在外壳4C的插座31。盖体30从前方组装到插座31上,脚部35、35的卡合突部36、36与插座31的外周面滑动接触,使脚部35、35以向外侧位移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当卡合突部36、36的前端缘分别位于与形成在插座31、31上的卡合凹部31d、31d对应的位置时,脚部35、35弹性复位,卡合突部36、36分别与卡合凹部31d、31d卡合,由此,盖体30被安装在插座31上。
在盖体30被安装在插座31的状态下,发光体6C的供电端子14b、14b由推压部34b、34b而被从前方推压而分别被推压在连接端子33、33的端子连接部33b、33b上。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光源组件5C被安装在未图示的灯体或反射器上,连接到电源电路的未图示的连接器与从插座31向后方突出的连接端子33、33的连接器连接部33a、33a连接。
光源组件5C,可以利用例如压入、粘接、焊接、卡合、螺栓固定等适当的方法安装在灯体或反射器上。
如上所述,由于光源组件5C通过以下方式组装,即,在外壳4C上配置散热板29以及发光体6C,将盖体30安装在外壳4C上,因此,易于组装,能够实现组装性的提高。
如上所述,在构成光源组件5C的状态下,从电源电路经由连接器、连接端子33、33以及基板14C的供电端子14b、14b而向半导体发光元件13C供给电流,从而从该半导体发光元件13C射出光。
在半导体发光元件13C发光时随着光的射出而会在发光体6C产生发热,但所产生的热被从散热板29释放至灯体或反射器的外侧。
虽然在上述例示了由插座31D和电路基板32构成外壳4C的例子,但是,例如,也可以如以下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即光源组件5D那样,由插座和散热体构成外壳(参照图6以及图7)。
光源组件5D具有外壳4D、发光体6C和盖体30D。
外壳4D如下形成,即,例如利用向配置有金属部件的模具中填充熔融树脂而进行成型的所谓嵌入成型,而将由绝缘性材料所形成的插座31D和由金属材料所形成的散热体37一体地形成,从而形成外壳4D。
外壳4D,例如形成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大致圆板状,由作为插座31D而设置的树脂成形部38、38和位于该树脂成形部38、38之间的散热体37构成。
树脂成形部38、38,例如形成为大致半圆形状,配置成其外周面之中平面的部分相对。在树脂成形部38、38的相对一侧的部分,分别形成有朝内侧以及前方开口的配置用槽38a、38a。在树脂成形部38、38上形成有前后贯通的端子穿进孔38b、38b。
在树脂成形部38、38上分别设有由导电性金属材料所形成的连接端子39、39。连接端子39、39作为与发光体6C的一对供电端子14b、14b分别连接的连接部发挥作用。连接端子39、39被设置在从配置用槽38a、38a延续到该配置用槽38a、38a的开口边缘的位置。
散热体37的前表面位于树脂成形部38、38的前表面的后方,后表面与树脂成形部38、38的后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在散热体37的后部边缘形成有卡合凹部37a、37a。
发光体6C中,基板14C配置在散热体37上,供电端子14b、14b分别与设置在外壳4D上的连接端子39、39连接。
盖体30D由绝缘性材料形成,内部设有未图示的电路。盖体30D包括:平板状的盖部34和从该盖部34的侧缘分别向后方突出的脚部35、35。
在盖体30D,在隔着配置孔34a相对的位置设有连接部件40、40。连接部件40、40包括:设在盖体30D后表面的端子连接部40a、40a和从该端子连接部40a、40a的外侧端缘向后方突出的连接器连接部40b、40b。连接部件40、40的端子连接部40a、40a与设置在盖体30D内部的电路连接。
盖体30D被安装在外壳4D。盖体30D从前方安装在外壳4D上,脚部35、35的卡合突部36、36与散热体37的外表面滑动接触,脚部35、35以向外侧位移的方式弹性变形。当卡合突部36、36的前端缘分别位于与散热体37的卡合凹部37a、37a对应的位置时,脚部35、35弹性复位,卡合突部36、36分别与卡合凹部37a、37a卡合,由此,将盖体30D安装在外壳4D上。
当盖体30D安装在外壳4D上时,连接部件40、40的连接器连接部40b、40b分别插入插座31D的端子穿进孔38b、38b并从插座31D向后方突出。连接部件40、40的端子连接部40a、40a分别与设置在插座31D上的连接端子39、39连接。
在盖体30D安装在外壳4D的状态下,发光体6C的供电端子14b、14b由推压部34b、34b而被从前方推压,被分别推压在连接端子39、39上。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光源组件5D,被安装在未图示的灯体或反射器上,在从插座31D向后方突出的连接部件40、40的连接器连接部40b、40b上,连接有与电源电路连接的未图示的连接器。
光源组件5D,可以利用例如压入、粘接、焊接、卡合、螺栓固定等适当的方法安装在灯体或反射器上。
如上所述,由于光源组件5D通过以下方式组装,即,在外壳4D上配置发光体6C,并在外壳4D上安装盖体30D,因此,易于组装,能够实现组装性的提高。
此外,由于外壳4D由插座31D和散热体37一体地形成,在盖体30D的内部设有电路,因此,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以及结构的简化。
如上所述,在构成光源组件5D的状态下,从电源电路经由连接器;连接部件40、40;连接端子33、33以及基板14C的供电端子14b、14b而向半导体发光元件13C供给电流,从而从该半导体发光元件13C射出光。
在半导体发光元件13C发光时随着光的射出而会在发光体6C产生发热,但所产生的热被从散热体37释放至灯体或反射器的外侧。
如上所述,在光源组件5、5A、5B、5C、5D中,设有:配置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的发光体6或6C的外壳4~外壳4D;与发光体6或6C连接的一对连接端子12、12、19、19、33、33、39、39;作为推压发光体6或6C的推压部件发挥作用的散热器7、推压部件18、18B或覆盖并推压发光体6C的供电端子14b、14b的盖体30、30D。
因此,能够实现光源组件5、5A、5B、5C、5D的结构简化以及组装性的提高。
此外,即使是将上述的光源组件5、5A、5B、5C、5D安装在灯体(或反射器)上的车辆用灯具1,也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以及组装性的提高。
在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部分的形状以及结构都不过是在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一个示例,并不能解释为由此来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具备有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具有射出光的光源,所述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组件具有:
发光体,其具有作为光源设置的半导体发光元件、以及设有向该半导体发光元件供电的一对供电部的基板;
外壳,其由绝缘性材料形成,配置所述发光体;
一对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分别与所述发光体的一对供电部连接;以及
推压部件,其安装在所述外壳上;
将所述外壳一体设置在灯体或反射器上;
当所述推压部件被安装在所述外壳上时,所述一对供电部分别被推压在所述一对连接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设置散热器作为所述推压部件,所述散热器将从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射出光时产生的热释放。
3.一种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光体,其具有作为光源设置的半导体发光元件、以及设有向该半导体发光元件供电的一对供电部的基板;
外壳,其由绝缘性材料形成,配置所述发光体;
一对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分别与所述发光体的一对供电部连接;以及
盖体,其安装在所述外壳,隔着所述发光体而从所述外壳的相反侧覆盖所述发光体的一对供电部,具有一对推压部;
当所述盖体被安装在所述外壳上时,所述一对供电部分别被所述一对推压部推压在所述一对连接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
利用金属材料的蒸镀来形成所述连接部。
CN2010105890815A 2009-12-16 2010-12-15 车辆用灯具和光源组件 Active CN1021028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85258A JP5805929B2 (ja) 2009-12-16 2009-12-16 光源ユニット
JP285258/09 2009-12-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2838A CN102102838A (zh) 2011-06-22
CN102102838B true CN102102838B (zh) 2013-07-24

Family

ID=44155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90815A Active CN102102838B (zh) 2009-12-16 2010-12-15 车辆用灯具和光源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05929B2 (zh)
CN (1) CN1021028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7388B2 (ja) * 2012-03-22 2016-06-2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灯具
FR2998944B1 (fr) * 2012-11-30 2019-06-28 Valeo Illuminacion Dispositif d'eclairage et/ou de signalisation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14170716A (ja) * 2013-03-05 2014-09-18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照明装置
EP2988057B1 (en) * 2013-03-05 2018-02-14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ghting apparatus, and ligh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6070293B2 (ja) * 2013-03-06 2017-02-01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照明装置
JP6212379B2 (ja) * 2013-12-18 2017-10-1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6271264B2 (ja) * 2014-01-24 2018-01-31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光源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用照明装置
JP6467206B2 (ja) 2014-01-28 2019-02-06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光源ユニット
FR3018751B1 (fr) * 2014-03-20 2017-11-24 Valeo Iluminacion Sa Ensemble d'eclairage et/ou de signalisation, comportant un adaptateur apte a etre loge dans un module lumineux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N108591959B (zh) * 2014-12-25 2023-11-21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照明装置
US10337717B2 (en) * 2015-03-31 2019-07-02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Light source uni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vehicle lamp
EP3133020B1 (de) * 2015-07-02 2018-12-19 Induperm A/S Verschlussanordnung
SI25141A (sl) * 2016-02-29 2017-08-31 Strip's D.O.O. Vzmetni sistem za pritrjevanje led modula v ohišje svetilke
CN107191857B (zh) * 2016-03-14 2021-08-31 法雷奥市光(中国)车灯有限公司 制作光源组件的方法
CN107191858A (zh) * 2016-03-14 2017-09-22 市光法雷奥(佛山)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 机动车辆信号灯
EP3228923B1 (en) * 2016-03-14 2021-04-14 Foshan Ichikoh Valeo Auto Lighting Systems Co., Ltd. Light source assembly for vehicle lamp, method for producing light source assembly, signal lamp for automobile vehicle
CN107191859A (zh) * 2016-03-14 2017-09-22 市光法雷奥(佛山)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车灯的光源组件
FR3069906A1 (fr) * 2017-08-07 2019-02-08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hare d'automobile
CN217402463U (zh) * 2018-12-10 2022-09-09 亮锐有限责任公司 照明设备
KR20220026339A (ko) * 2020-08-25 2022-03-04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광원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차량용 램프 및 이를 구비한 차량용 램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4676A (zh) * 2007-04-26 2008-10-29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前照灯
CN201273470Y (zh) * 2008-08-22 2009-07-15 东贝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灯
CN201351841Y (zh) * 2009-02-16 2009-11-25 深圳市恒之源电器有限公司 平面光源顶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01445B2 (ja) * 1998-12-15 2008-12-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リアコンビネーションランプ
JP4702326B2 (ja) * 2007-06-08 2011-06-15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用の発光ダイオード固定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4676A (zh) * 2007-04-26 2008-10-29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前照灯
CN201273470Y (zh) * 2008-08-22 2009-07-15 东贝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灯
CN201351841Y (zh) * 2009-02-16 2009-11-25 深圳市恒之源电器有限公司 平面光源顶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05929B2 (ja) 2015-11-10
JP2011129308A (ja) 2011-06-30
CN102102838A (zh) 201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2838B (zh) 车辆用灯具和光源组件
US7441933B2 (en) Vehicular lamp
JP5739615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車輌用灯具
CN100591567C (zh) 前灯
CN102159885B (zh) 发光二极管互连组件
KR101807540B1 (ko) 차량용 등기구의 반도체형 광원의 광원 유닛, 차량용 등기구
US8618443B2 (e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
CN102725579B (zh) 光源装置
US8794808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with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KR102517727B1 (ko) 히트 싱크를 갖는 led 조명 모듈 및 led 모듈을 교체하는 방법
CN103097814B (zh) 照明装置及连接器
US9033742B2 (en) Connector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CN106016121A (zh) 光源单元、光源单元的制造方法及车辆用灯具
US20130141913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at Least One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 Support for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System Comprising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the Support,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on the Support
JP2007200697A (ja) 車輌用灯具
JP5500673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車輌用灯具
CN106338043B (zh) 光源单元、照明装置和车辆
EP2863110A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vehicular lamp
JP2012043750A (ja) 車両用灯具の半導体型光源の光源ユニット、車両用灯具
CN103968279A (zh) 灯装置、发光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JP2012084280A (ja) 車両用灯具の半導体型光源の光源ユニット、車両用灯具
CN205424543U (zh) 灯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EP2802812B1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3108666A1 (ja) 車両用灯具
JP2010055897A (ja) 車両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