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0116A -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0116A
CN102100116A CN2009801283503A CN200980128350A CN102100116A CN 102100116 A CN102100116 A CN 102100116A CN 2009801283503 A CN2009801283503 A CN 2009801283503A CN 200980128350 A CN200980128350 A CN 200980128350A CN 102100116 A CN102100116 A CN 102100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apparatus
signal
channel
band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83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00116B (zh
Inventor
野上智造
山田升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00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0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00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0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Fourier transform demodulators, e.g.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de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24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de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demodulation
    • H04L27/26526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de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demodulation with inverse FFT [IFFT] or inverse DFT [IDFT] de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receiv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Abstract

基站装置具备在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向移动站装置发送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和包含指定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的信号发送部,移动站装置具备:信号接收部,通过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从信号发送部接收包含指定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并根据指定多个频带的信息,在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从信号发送部接收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和数据提取部,从信号接收部接收的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提取数据。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本申请基于2008年8月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8-203360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是进行研究并作成移动电话系统的规格的计划。3GPP以使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连接)和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展了的网络为基础。
在3GPP中,W-CDMA方式作为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方式被标准化,并逐渐开始服务。此外,进一步提高了通信速度的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包访问)也被标准化,并开始了服务。
在3GPP中,正在研究作为第三代无线访问技术的演化的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作为EUTRA中的下行链路通信方式,提出了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连接)方式。OFDMA是采用相互正交的子载波(sub carrier)进行用户复用的方式。
此外,在OFDMA方式中,应用了基于信道编码等自适应无线链路控制(Link Adaptation)的称作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方式(AMC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的技术。
所谓AMCS,是为了高效地进行高速分组数据传输而根据各移动站装置的信道质量来切换纠错方式、纠错的编码率、数据调制多值数等无线传输参数(也称作AMC模式)的方式。
使用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标)向基站装置反馈各移动站装置的信道质量。
图23是说明现有无线通信系统所使用的信道结构的图。该信道结构在EUTRA等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参照非专利文献1)。图23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装置1000、移动站装置2000a、2000b、2000c。R01示出基站装置1000的可通信范围。基站装置1000与处于该范围R01内的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
在EUTRA中,对于从基站装置1000向移动站装置2000a~2000c发发送号的下行链路,使用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用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多播信道(PMCH: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此外,在EUTRA中,对于从移动站装置2000a~2000c向基站装置1000发发送号的上行链路,使用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随机访问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图24是表示现有无线通信系统所使用的频带的一例的图。在图24中,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载波频率。在图24中,载波频率是f11。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使用频率方向上连续的一个频带W11进行通信。这样的频带使用方法使用在EUTRA等一般无线通信系统中。
图25是表示现有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的其他一例的图。在图25中,横轴表示频率。在图25中,使用在频率方向不连续的多个频带W21、W22(非专利文献2)。如图25所示,将复合地使用频率方向上不连续的多个频带的情况称为聚合(aggregation)。
但是,在现有已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对于使用移动站装置的用户,基站装置未能适当地分割资源块。因此,具有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不能进行高效的通信这样的问题。
【非专利文献1】3GPP TS(Technical Specification)36.300、V8.4.0(2008-03)、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Release 8)
【非专利文献2】“Framework for LTE-Advanced air-interfa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3GPP TSG RAN IMT-Advanced Workshop REV-080020、2008年4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基站装置适当地分割资源块从而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能够进行高效的通信的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1)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一个方式的通信系统是包括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的通信系统,所述基站装置具备信号发送部,该信号发送部在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和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所述移动站装置具备:信号接收部,其通过所述多个频带的任一个,从所述信号发送部接收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并根据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在所述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从所述信号发送部接收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和数据提取部,其从所述信号接收部接收的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提取数据。
(2)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述信号发送部可以在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子带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
(3)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述信号发送部可以根据位于所述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的个数,决定所述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的子带的带宽。
(4)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所述信号发送部中,可以根据位于所述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的个数,决定所述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的子带的个数。
(5)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系统是具备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的通信系统,在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向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配置数据从而从所述基站装置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信号。
(6)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移动站装置是与基站装置通信的移动站装置,其中,具备:信号接收部,其通过多个频带的任一个,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并根据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在所述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和数据提取部,其从所述信号接收部接收的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提取数据。
(7)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移动站装置中,可以具备信道估计部,该信道估计部估计所述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的自然数个子带中的信道质量,所述信号接收部通过多个频带的任一个,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并根据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在所述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子带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所述数据提取部从所述信号接收部接收的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子带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提取数据。
(8)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移动站装置中,可以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仅插入所述多个频带中的任一个,所述信号接收部检测并接收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
(9)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基站装置是与移动站装置通信的基站装置,其中,具备信号发送部,该信号发送部在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和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
(10)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基站装置中,所述信号发送部可以仅通过所述多个频带中的任一个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
(11)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方法是利用了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基站装置具有信号发送过程,在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和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所述移动站装置具有如下过程:信号接收过程,通过所述多个频带的任一个,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并根据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在所述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和数据提取过程,从在所述信号接收过程接收的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提取数据。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中,通过基站装置适当地分割资源块,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能够进行高效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物理资源块的配置方法的图。
图2是表示进行图1(b)所示的物理资源块(PRB)配置时在物理资源块(PRB)内的传播路径特性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物理资源块(PRB)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子帧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下行链路的信道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上行链路的信道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中使用的帧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中使用的帧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2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图10)的数据控制部101a、OFDM调制部102a、无线部103a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200(图11)的无线部203a、信道估计部205a、OFDM解调部206a、数据提取部207a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数据控制部101b、OFDM调制部102b、无线部103b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的无线部203b、信道估计部205b、OFDM解调部206b、数据提取部207b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子帧结构的其他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子带(sub band)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子帧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子带的配置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使用的子带的配置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子带的配置方法的其他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现有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道结构的图。
图24是表示现有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的一例的图。
图25是表示现有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的其他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在说明本发明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之前,对本发明的概况进行说明。
图1(a)以及图1(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物理资源块的配置方法的图。这里,对在使用不连续的多个系统频带(占有频带)的宽带系统中,作为用户的分配单位的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的配置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在图1(a)中,纵轴表示频率。此外,在图1(b)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频率。
如图1(a)所示,在本发明中,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时使用多个系统频带(这里是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中分别包含多个子载波。
图1(b)是表示作为多载波通信方式的一种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正交频分复用)中的发送单位即子帧(子帧编号为0号的子帧)的结构的一例。
一个子帧至少包含一个时隙(slot)。这里,作为一例,子帧#F0包含两个时隙#S0和时隙#S1。
此外,时隙至少包含一个OFDM符号。这里,作为一例,一个时隙#S0、#S1分别包含7个OFDM符号。
此外,一个时隙在频率方向被分割为多个块(block)。将规定数量的子载波作为频率方向的单位,构成一个物理资源块(PRB)。
将由一个子载波和一个OFDM符号构成的单位称为资源单元(element)。通过在物理层的资源映射处理,对各资源单元映射调制符号等。
如上所述,物理资源块(PRB)是在频率和时间的二维上将作为发送单位的子帧分割为格子状的区域。以下,对各个物理资源块(PRB)在频率方向具有一样的带宽WPRB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1(b)所示,在物理资源块(PRB)中配置下行链路参照信号A01、物理下行信道A02。
在现有技术中复合利用所说明的图25那样的不连续的多个频带(W21、W22)来运用一个宽带系统时,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多个频带的每一个在频率轴上配置自然数个物理资源块(PRB)。在图1(a)以及图1(b)中示出系统采用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这两个下行链路频带的情况。在系统频带W1中配置N1个(N1是自然数)物理资源块(PRB),在系统频带W2中配置N2个(N2是自然数)物理资源块(PRB)。
例如,说明对于系统被许可的系统频带的带宽是W1、系统频带的带宽是W2、WPRB被设定为固定值这样的系统的情况。将N1设定为成为(W1/WPRB)以下的自然数,将N2设定为成为(W2/WPRB)以下的自然数。据此,按照在W1频带中的N1WRPB频带配置物理资源块(PRB),在W2频带中的N2WRPB频带配置物理资源块(PRB)的方式使用系统频带。
或者,在WPRB是按照每个作为发送机的基站装置(或每个地区)能够设定的参数的系统中,可以利用规定的自然数N1将WPRB设定为W1/N1,或者利用规定的自然数N2将WPRB设定为W2/N2。另外,这里,W1和W2是考虑了防护频带的使用带宽。
以上,说明了两个例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利用使用多个系统频带的其他方法,使不同的多个系统频带内的子载波不存在于一个物理资源块(PRB)这样的物理资源块(PRB)的配置。
图2(a)以及图2(b)是表示进行图1(b)所示的物理资源块(PRB)配置时的在物理资源块(PRB)内的传播路径特性的一例的图。在图2(a)以及图2(b)中,纵轴表示频率。
图2(a)是包含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的频率轴上的传播路径特性。图2(b)是各物理资源块(PRB)中的传播路径特性。在分配给系统频带W1的物理资源块(PRB)中频率最高的物理资源块(PRB)与分配给系统频带W2的物理资源块(PRB)中频率最低的物理资源块(PRB)之间,传播路径特性不连续。
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按照不产生跨越多个系统频带的物理资源块(PRB)的方式配置物理资源块(PRB)。因此,在任意物理资源块(PRB)中,在物理资源块(PRB)内部传播路径特性都连续。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物理资源块(PRB)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在图3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频率。在子帧#F0中,包含时隙#S0和时隙#S1。在图3中,一个物理资源块(PRB)的频带是WPRB
在涂黑的区域中配置下行链路参照信号A01,在留白的区域中配置物理信道A02。下行链路参照信号A01是基站装置100和移动站装置200之间已知的信号。下行链路参照信号A01用于传播路径估计和接收质量(接收功率或接收SNR(Signal to Noise power Ratio:信噪比)等)测量等。
在进行同步检波等时,需要物理信道内各个资源单元中的传播路径估计值。一般利用参照信号中的传播路径估计值来计算资源单元中的传播路径估计值。例如,使用如以下(1a)~(3a)那样的利用了传播路径特性的连续性的方法。
(1a)将参照信号中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直接用作物理信道内各个资源单元中的传播路径估计值。
(2a)通过对参照信号中的传播路径估计值进行插值,来计算物理信道内各个资源单元中的传播路径估计值。
(3a)通过对参照信号中的传播路径估计值进行MMSE(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最小均方误差)等过滤,来计算物理信道内各个资源单元中的传播路径估计值。
这些(1a)~(3a)方法利用传播路径特性的连续性。因此,在物理资源块(PRB)内传播路径特性不连续时,传播路径估计的精度急剧劣化。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按照不产生跨越多个系统频带的物理资源块(PRB)的方式进行物理资源块(PRB)配置。因此,在任何物理资源块(PRB)中,在物理资源块(PRB)的内部传播路径特性都连续,能够直接应用这些方法(1a)~(3a)。
此外,在通过测量物理资源块(PRB)的接收质量从而进行适当的调度或发送参数设定的系统中,由移动站装置200利用参照信号测量物理资源块(PRB)的接收质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加工,之后反馈给基站装置100,由此进行与传播路径特性相应的调度或发送参数设定。此时,物理资源块(PRB)的接收质量的精度较大地受到物理资源块(PRB)内的传播路径特性分散(偏差)的影响。
即,分散越大,物理信道内各个资源单元中的接收质量与物理资源块(PRB)的接收质量之差越大。在物理资源块(PRB)内传播路径特性不连续时,因为传播路径特性的分散变大,所以接收质量测量的精度急剧降低。
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按照不产生跨越多个系统频带的物理资源块(PRB)的方式进行物理资源块(PRB)配置。因此,在任何物理资源块(PRB)中,在物理资源块(PRB)内部传播路径特性都连续,分散变得比较小,所以能够保持接收质量测量的精度。
如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物理资源块(PRB)的配置是对多个频带的每一个在频率轴上设置自然数个物理资源块(PRB)。据此,能够防止传播路径估计和接收质量测量的精度劣化。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说明。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装置100(图10)和移动站装置200(图11)。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的一例的图。在图4中,横轴表示频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使用了多个系统频带的系统的一例,如图4所示,基站装置100和移动站装置200使用载波频率为f1的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进行通信。基站装置100将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作为一个载波来利用,向移动站装置200发送信号。
另外,若在基站装置100侧已经充分取得同步,则也可以利用各个不同的载波来向移动站装置200发送信号。
图5(a)以及图5(b)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子帧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在图5(a)中,纵轴表示频率。此外,在图5(b)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频率。
如图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站装置100和移动站装置200通信时,利用多个频带(这里是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在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中分别包含多个子载波。
如图5(b)所示,在子帧#F0中包含时隙#S0和时隙#S1。在时隙#S0和时隙#S1中分别包含7个OFDM符号。
在与系统频带W2对应的N2WPRB频带中,含有N2个物理资源块(PRB)的频带WPRB。在N2WPRB频带中配置下行链路参照信号A01、物理下行链路信道A02。
在与系统频带W1对应的N1WPRB频带中,含有N1个物理资源块(PRB)的频带WPRB。在N1WPRB的频带中配置下行链路参照信号A01、物理下行链路信道A02、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A03、物理广播信道(PBCH)A04。
在系统频带的任一个(这里是系统频带W1)中,插入作为同步用信号的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A03(同步信道)、和作为包含广播信息的信道的物理广播信道A04。
移动站装置200搜索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A03取得同步,并且取得物理广播信道A04内的信息。在物理广播信道A04内的信息中含有表示系统频带的信息(与包含系统频带W2的聚合资源区域有关的信息)。移动站装置200利用该信息,从基站装置100接收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
此时,系统频带W1中配置N1个物理资源块(PRB),系统频带W2中配置N2个物理资源块(PRB)。据此,在任一物理资源块(PRB)中,在物理资源块(PRB)的内部传播路径特性都连续。因此,能够防止传播路径估计和接收质量测量的精度劣化。
以下,基于EUTRA系统,说明对利用了多个系统频带的EUTRA系统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情况。
首先,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道结构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下行链路的信道结构的图。此外,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上行链路的信道结构的图。图6所示的下行链路的信道和图7所示的上行链路的信道分别由逻辑信道、传输信道、物理信道构成。
逻辑信道定义在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所收发的数据发送服务的种类。传输信道定义由无线接口所发送的数据具有怎样的特性、该数据怎样被发送。物理信道是搬运传输信道的物理上的信道。
下行链路的逻辑信道中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寻呼控制信道(PCCH:Paging Control Channel)、公共控制信道(CCCH:Common Control Channel)、专用控制信道(DCCH: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专用业务信道(DTCH: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多播控制信道(MCCH: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多播业务信道(MTCH: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
上行链路的逻辑信道中包括公共控制信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H)、专用业务信道(DTCH)。
下行链路的传输信道中包括广播信道(BCH:Broadcast Channel)、寻呼信道(PCH:Paging Channel)、下行链路共用信道(DL-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多播信道(MCH:Multicast Channel)。
上行链路的传输信道中包括上行链路共用信道(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随机访问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
下行链路的物理信道中包括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用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多播信道(PMCH: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中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随机访问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现有技术中如所说明的图23那样在基站装置100和移动站装置200之间收发这些信道。
下面,说明逻辑信道。广播控制信道(BCCH)是为了广播系统控制信息而使用的下行链路信道。寻呼控制信道(PCCH)是为了发送寻呼信息而使用的下行链路信道,使用于网络不知道移动站装置的小区位置时。
公共控制信道(CCCH)是为了发送移动站装置和网络间的控制信息而使用的信道,由与网络没有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连接的移动站装置使用。
专用控制信道(DCCH)是一对一(point-to-point)的双方向信道,是为了在移动站装置200和网络间发送个别的控制信息而利用的信道。专用控制信道(DCCH)由具有RRC连接的移动站装置使用。
专用业务信道(DTCH)是一对一的双方向信道,是一个移动站装置专用的信道,用于转送用户信息(单播数据)。
多播控制信道(MCCH)是为了从网络向移动站装置200一对多(point-to-multipoint)发送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控制信息而使用的下行链路信道。其使用于以一对多提供服务的MBMS服务。
作为MBMS服务的发送方法,有单小区一对多(SCPTM:Single-Cell Point-to-Multipoint)发送、和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一频率网(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发送。
MBSFN发送(MBSFN Transmission)是从多个小区同时发送可识别的波形(信号)的同时发送技术。另一方面,SCPTM发送是由一个基站装置发送MBMS服务的方法。
多播控制信道(MCCH)被一个或多个多播业务信道(MTCH)利用。多播业务信道(MTCH)是为了从网络向移动站装置一对多(point-to-multipoint)发送业务数据(MBMS发送数据)而使用的下行链路信道。
另外,仅接收MBMS的移动站装置利用多播控制信道(MCCH)以及多播业务信道(MTCH)。
下面,说明传输信道。广播信道(BCH)通过固定且事前定义的发送形式向小区整体广播。对于下行链路共用信道(DL-SCH),支援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动态自适应无线链路控制、非连续接收(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MBMS发送,需要向小区整体进行广播。
此外,对于下行链路共用信道(DL-SCH),能够利用波束形成(beam forming),支援动态资源分配以及准静态资源分配。对于寻呼信道(PCH),支援DRX,需要向小区整体进行广播。
此外,寻呼信道(PCH)被映射到对业务信道或其他控制信道动态使用的物理资源、即物理下行链路共用信道(PDSCH)。
多播信道(MCH)需要向小区整体进行广播。此外,对于多播信道(MCH),支援来自多个小区的MBMS发送的MBSFN(MBMS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结合(Combining)、使用扩展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的时间帧等、准静态资源分配。
对于上行链路共用信道(UL-SCH),支援HARQ、动态自适应无线链路控制。此外,对于上行链路共用信道(UL-SCH),能够利用波束形成。支援动态资源分配以及准静态资源分配。随机访问信道(RACH)发送受限制的控制信息,具有冲突风险。
下面,说明物理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以40毫秒间隔映射广播信道(BCH)。40毫秒的定时(timing)被盲检测(blind detection)。即,为了定时提示,可以不进行明示的信令(signaling)。此外,包含物理广播信道(PBCH)的子帧能够仅由该子帧解码。也就是说,能够自己解码(self-decodable)。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是为了向移动站装置通知作为下行链路共用信道(PDSCH)的资源分配、对下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以及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PUSCH)的资源分配的上行链路发送许可(uplink Grant)而使用的信道。
物理下行链路共用信道(PDSCH)是为了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或寻呼信息而使用的信道。物理多播信道(PMCH)是为了发送多播信道(MCH)而利用的信道,另外配置下行链路参照信号、上行链路参照信号、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
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PUSCH)是主要为了发送上行链路数据(UL-SCH)而使用的信道。基站装置100在调度移动站装置200时,还使用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PUSCH)发送信道反馈报告(CQI、PMI、RI)、对下行链路发送的HARQ肯定应答(ACK: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物理随机访问信道(PRACH)是为了发送随机访问前同步码(preamble)而使用的信道,具有保护时间(guard time)。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是为了发送信道反馈报告(CFR)、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对下行链路发送的HARQ、肯定应答/否定应答等而使用的信道。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是为了向移动站装置通知用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OFDM符号数而利用的信道,以各子帧进行发送。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是为了发送对上行链路发送的HARQ ACK/NACK而利用的信道。
下面,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信道映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对于下行链路,如下那样进行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的映射。广播信道(BCH)映射到物理广播信道(PBCH)。
多播信道(MCH)映射到物理多播信道(PMCH)。寻呼信道(PCH)以及下行链路共用信道(DL-SCH)映射到物理下行链路共用信道(PDS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由物理信道单独使用。
另一方面,对于上行链路,如下那样进行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的映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UL-SCH)映射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PUSCH)。
随机访问信道(RACH)映射到物理随机访问信道(PRA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由物理信道单独使用。
此外,在下行链路中,如下那样进行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的映射。寻呼控制信道(PCCH)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信道(DL-SCH)。
广播控制信道(BCCH)映射到广播信道(BCH)和下行链路共用信道(DL-SCH)。公共控制信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H)、专用业务信道(DTCH)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信道(DL-SCH)。
多播控制信道(MCCH)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信道(DL-SCH)和多播信道(MCH)。多播业务信道(MTCH)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信道(DL-SCH)和多播信道(MCH)。
另外,从多播控制信道(MCCH)以及多播业务信道(MTCH)向多播信道(MCH)的映射在MBSFN发送时进行。另一方面,在SCPTM发送时,该映射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信道(DL-SCH)。
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中,如下那样进行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的映射。公共控制信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H)、专用业务信道(DTCH)映射到上行链路共用信道(UL-SCH)。随机访问信道(RACH)不向逻辑信道进行映射。
下面,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帧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中使用的帧结构的图。此外,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中使用的帧结构的图。在图8以及图9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频率。
由系统帧编号(SFN:System Frame Number)识别的无线帧由10毫秒(10ms)构成。此外,一个子帧由1毫秒(1ms)构成。在无线帧中包括10个子帧#F0~#F9。
如图8所示,在由下行链路使用的无线帧中,配置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A11、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A12、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A13、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A14、物理广播信道(PBCH)A15、物理下行链路共用信道(PDSCH)/物理多播信道(PMCH)A16、下行链路参照信号A17。
如图9所示,在由上行链路使用的无线帧中,配置物理随机访问信道(PRACH)A21、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A22、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PUSCH)A23、上行链路解调用参照信号A24、上行链路测量用参照信号A25。
一个子帧(例如,子帧#F0)被分离为两个时隙#S0、#S2。在使用通常的循环前缀(normal CP)时,下行链路的时隙由7个OFDM符号构成(参照图8),上行链路的时隙由7个SC-FDMA(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符号构成(参照图9)。
另外,在使用扩展CP(也称为long CP、或者extended CP)时,下行链路的时隙由6个OFDM符号构成,上行链路的时隙由6个SC-FDMA符号构成。
此外,一个时隙在频率方向被分割为多个块。将12条15kHz的子载波作为频率方向的单位,构成1个物理资源块(PRB)。物理资源块(PRB)数,根据系统带宽,支持6个~110个。
下行链路、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在时间方向以子帧单位且在频率方向以物理资源块(PRB)单位进行。即,由一个资源分配信号分配子帧内的两个时隙。
将由子载波和OFDM符号或者由子载波和SC-FDMA符号构成的单位称为资源单元。通过在物理层的资源映射处理,对各资源单元映射调制符号等。
对于下行链路传输信道的在物理层的处理,进行对物理下行链路共用信道(PDSCH)的24比特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的赋予、信道编码(传输路径编码)、物理层HARQ处理、信道交织、加扰(scrambling)、调制(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4相移相键控)、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64QAM)、层映射、预编码、资源映射、天线映射等。
另一方面,对于上行链路传输信道的在物理层的处理,进行对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PUSCH)的24比特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的赋予、信道编码(传输路径编码)、物理层HARQ处理、加扰、调制(QPSK、16QAM、64QAM)、资源映射、天线映射等。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以及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配置在最初的3OFDM符号以下。
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发送对下行链路共用信道(DL-SCH)以及寻呼信道(PCH)的传输格式、资源分配、HARQ信息。传输格式规定调制方式、编码方式、传输块大小等。
此外,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发送对上行链路共用信道(UL-SCH)的传输格式(规定调制方式、编码方式、传输块大小等)、资源分配、HARQ信息。
此外,支持多个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移动站装置200监视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组。
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分配的物理下行链路共用信道(PDSCH)被映射到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相同的子帧。
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分配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PUSCH)被映射到预先决定的位置的子帧。例如,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下行链路子帧编号为N时,映射到第N+4号的上行链路子帧。
此外,在基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上行/下行链路的资源分配中,利用16比特的MAC层识别信息(MAC ID)来指定移动站装置。即,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包含该16比特的MAC层识别信息(MAC ID)。
此外,用于下行链路状态的测量以及下行链路数据的解调的下行链路参照信号(下行链路导频信道)配置在各时隙的第1、第2、倒数第3个OFDM符号中。
另一方面,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PUSCH)的解调的上行链路解调用参照信号(解调用导频(D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由各时隙的第4个SC-FDMA符号发送。
此外,用于上行链路状态的测量的上行链路测量用参照信号(调度用导频(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由子帧的开头SC-FDMA符号发送。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解调用参照信号按每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格式来定义,由各时隙的第3、4以及5个、或者各时隙的第2个以及第6个SC-FDMA符号发送。
此外,物理广播信道(PBCH)、下行链路同步信号配置在系统频带的中心6个物理资源块分的频带。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由第1个(子帧#F0)以及第5个(子帧#F4)子帧的各时隙的第6个、第7个OFDM符号发送。
物理广播信道(PBCH)由第1个(子帧#0)子帧的第1个时隙(时隙#S0)的第4个、第5个OFDM符号和第2个时隙(时隙#S1)的第1个、第2个OFDM符号发送。
此外,随机访问信道(RACH)由频率方向上6个物理资源块分的带宽、时间方向上一个子帧构成。为了从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以各种理由进行请求(上行链路资源的请求、上行链路同步的请求、下行链路数据发送恢复请求、越区切换(hand over)请求、连接设定请求、重连请求、MBMS服务请求等)而发送。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配置在系统频带的两端,以物理资源块单位构成。按照在时隙间交互使用系统频带的两端的方式进行跳频。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基站装置100包括数据控制部101a、OFDM调制部102a、无线部103a、调度部104、信道估计部105、DFT-S-OFDM(DFT-Spread-OFDM)解调部106、数据提取部107、上位层108、天线部A1。
无线部103a、调度部104、信道估计部105、DFT-S-OFDM解调部106、数据提取部107、上位层108、天线部A1构成接收部。此外,数据控制部101a、OFDM调制部102a、无线部103a、调度部104、上位层108、天线部A1构成发送部。
无线部103a、信道估计部105、DFT-S-OFDM解调部106、数据提取部107进行上行链路的物理层的处理。数据控制部101a、OFDM调制部102a、无线部103a进行下行链路的物理层的处理。
数据控制部101a从调度部104取得传输信道以及调度信息。根据从调度部104输入的调度信息,将传输信道和在物理层生成的信号以及信道映射到物理信道。如以上那样映射后的各数据输出给OFDM调制部102a输出。
OFDM调制部102a根据从调度部104输入的调度信息(包括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分配信息(例如,频率、时间等物理资源块位置信息)、与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对应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方式(例如,16QAM调制、2/3编码率)等),对从数据控制部101a输入的数据进行编码、数据调制、输入信号的串行/并行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高速傅立叶逆变换)处理、循环前缀(CP)的插入、以及过滤等OFDM信号处理,生成OFDM信号,并输出给无线部103a。
无线部103a将从OFDM调制部102a输入的调制数据上变频(up convert)为无线频率从而生成无线信号,并通过天线部A1发送给移动站装置200(参照后述的图11)。此外,无线部103a通过天线部A1接收来自移动站装置200的上行链路的无线信号,并下变频(down convert)为基带信号,之后将接收数据输出给信道估计部105和DFT-S-OFDM解调部106。
调度部104进行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的处理。调度部104进行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的映射、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的调度(HARQ处理、传输格式的选择等)等。
对于下行链路的调度,调度部104根据从移动站装置200接收的上行链路的反馈信息(下行链路的信道反馈信息(信道状态信息(信道质量、流数量、预编码信息等))、对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等)、各移动站装置200能够使用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的信息、缓冲器状况、从上位层108输入的调度信息等,进行用于调制各数据的下行链路的传输格式(发送形态)(物理资源块(PRB)的分配以及调制方式以及编码方式等)的选定处理以及HARQ中的重传控制。这些下行链路的调度中所使用的调度信息输出给数据控制部101a。
此外,对于上行链路的调度,调度部104根据信道估计部105输出的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无线传播路径状态)的估计结果、来自移动站装置200的资源分配请求、各移动站装置200能够使用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的信息、从上位层108输入的调度信息等,进行用于调制各数据的上行链路的传输格式(发送形态)(物理资源块(PRB)的分配以及调制方式以及编码方式等)的选定处理。
这些上行链路的调度中所使用的调度信息输出给数据控制部101a。
此外,调度部104将从上位层108输入的下行链路的逻辑信道映射到传输信道,并输出给数据控制部101a。此外,调度部104根据需要对从数据提取部107输入的在上行链路取得的控制数据和传输信道进行处理后,将其映射到上行链路的逻辑信道,并输出给上位层108。
为了上行链路数据的解调,信道估计部105根据上行链路解调用参照信号(D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并将该估计结果输出给DFT-S-OFDM解调部106。此外,为了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根据上行链路测量用参照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并将该估计结果输出给调度部104。
另外,假设上行链路的通信方式是DFT-S-OFDM等那样的单载波方式,但也可以采用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
DFT-S-OFDM解调部106根据从信道估计部105输入的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估计结果,对从无线部103a输入的调制数据,进行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立叶变换)变换、子载波映射、IFFT变换、过滤等DFT-S-OFDM信号处理,进行解调处理,并输出给数据提取部107。
数据提取部107对从DFT-S-OFDM解调部106输入的数据,确认正误,并将确认结果(肯定信号ACK/否定信号NACK)输出给调度部104。
此外,数据提取部107将从DFT-S-OFDM解调部106输入的数据分离为传输信道和物理层的控制数据,之后输出给调度部104。
在被分离的控制数据中,含有从移动站装置200通知的上行链路的反馈信息(下行链路的信道反馈报告(CFR)、对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等。
上位层108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层、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的处理。
上位层108具有无线资源控制部109。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9进行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系统信息的管理、寻呼控制、各移动站装置的通信状态的管理、越区切换等的移动管理、按每个移动站装置的缓冲器状况管理、单播以及多播承载(bearer)的连接设定的管理、移动站识别子(UEID)的管理。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2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移动站装置200包括:数据控制部201、DFT-S-OFDM调制部202、无线部203a、调度部204、信道估计部205a、OFDM解调部206a、数据提取部207a、上位层208、天线部A2。
数据控制部201、DFT-S-OFDM调制部202、无线部203a、调度部204、上位层208构成发送部。此外,无线部203a、调度部204、信道估计部205a、OFDM解调部206a、数据提取部207a、上位层208构成接收部。此外,调度部204构成选择部。
数据控制部201、DFT-S-OFDM调制部202、无线部203a进行上行链路的物理层处理。无线部203a、信道估计部205a、OFDM解调部206a、数据提取部207a进行下行链路的物理层处理。
数据控制部201从调度部204取得传输信道以及调度信息。根据从调度部204输入的调度信息,将在传输信道和物理层生成的信号以及信道映射到物理信道。这样映射后的各数据输出给DFT-S-OFDM调制部202。
DFT-S-OFDM调制部202对从数据控制部201输入的数据,进行数据调制、DFT处理、子载波映射、高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处理、循环前缀(CP)插入、过滤等DFT-S-OFDM信号处理,生成DFT-S-OFDM信号,并输出给无线部203a。
另外,假设上行链路的通信方式是DFT-S-OFDM等那样的单载波方式,但也可以采用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
无线部203a将从DFT-S-OFDM调制部202输入的调制数据上变频为无线频率从而生成无线信号,并通过天线部A2发送给基站装置100(图10)。
此外,无线部203a通过天线部A2接收由来自基站装置100的下行链路数据调制后的无线信号,并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之后将接收数据输出给信道估计部205a以及OFDM解调部206a。
调度部204进行介质访问控制层的处理。调度部204进行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的映射、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的调度(HARQ处理、传输格式的选择等)等。
对于下行链路的调度,调度部204根据来自基站装置100或上位层208的调度信息(传输格式、HARQ重传信息)等,进行传输信道以及物理信号以及物理信道的接收控制、HARQ重传控制。
对于上行链路的调度,调度部204根据从上位层208输入的上行链路的缓冲器状况、从数据提取部207a输入的来自基站装置100的上行链路的调度信息(传输格式、HARQ重传信息等)、以及从上位层208输入的调度信息等,进行用于将从上位层208输入的上行链路的逻辑信道映射到传输信道的调度处理。
另外,对于上行链路的传输格式,利用从基站装置100通知的信息。这些调度信息输出给数据控制部201。
此外,调度部204将从上位层208输入的上行链路的逻辑信道映射到传输信道,并输出给数据控制部201。此外,对于从信道估计部205a输入的下行链路的信道反馈报告(CFR(信道状态信息))、从数据提取部207a输入的CRC确认结果,调度部204也输出给数据控制部201。
此外,调度部204根据需要对从数据提取部207a输入的在下行链路取得的控制数据和传输信道进行处理后,映射到下行链路的逻辑信道,并输出给上位层208。
为了下行链路数据的解调,信道估计部205a根据下行链路参照信号(RS)估计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并将该估计结果输出给OFDM解调部206a。
此外,为了向基站装置100通知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无线传播路径状态)的估计结果,信道估计部205a根据下行链路参照信号(RS)估计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并将该估计结果变换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反馈信息(信道质量信息等)之后输出给调度部204。
OFDM解调部206a根据从信道估计部205a输入的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估计结果,对从无线部203a输入的调制数据,进行OFDM解调处理,并输出给数据提取部207a。
数据提取部207a对从OFDM解调部206a输入的数据,进行循环冗余码校验(CRC),确认正误,并将确认结果(ACK/NACK反馈信息)输出给调度部204。
此外,数据提取部207a将从OFDM解调部206a输入的数据分离为传输信道和物理层的控制数据,并输出给调度部204。被分离的控制数据中,包含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上行链路的HARQ控制信息等的调度信息。此时,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号(PDCCH)的检索空间(也称为检索区域)进行解码处理,并提取发送给本站的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等。
上位层208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层、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的处理。上位层208具有无线资源控制部209。
无线资源控制部209进行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系统信息的管理、寻呼控制、本站通信状态的管理、越区切换等的移动管理、缓冲器状况的管理、单播以及多播承载的连接设定的管理、移动站识别子(UEID)的管理。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图10)的数据控制部101a、OFDM调制部102a、无线部103a的结构的概略框图。这里,对在基站装置100(图10)中,在下行链路应用频率聚合的情况进行说明。
数据控制部101a具备物理映射部301、参照信号生成部302、同步信号生成部303。参照信号生成部302生成下行链路参照信号,并输出给物理映射部301。同步信号生成部303生成同步信号,并输出给物理映射部301。
物理映射部301根据调度信息,将传输信道映射到各物理资源块(PRB),并且在物理帧复用在参照信号生成部302中所生成的参照信号、和在同步信号生成部303中所生成的同步信号。
此时,调度信息中包含与系统带宽关联的信息。物理映射部301对配置于系统频带W1内的N1WPRB频带的物理资源块(PRB)以及配置于系统频带W2内的N2WPRB频带的物理资源块(PRB)映射传输信道,并且在系统频带W1以及系统频带W2以外的频带以及防护频带中的子载波中插入空(null)信号。此外,物理映射部301映射包含与系统带宽关联的信息的物理广播信道。
OFDM调制部102a具备调制部304、IFFT部305、CP插入部306。
调制部304基于QPSK调制/16QAM调制/64QAM调制等调制方式,对物理帧的各资源单元中所映射的信息进行调制从而生成调制符号,并输出给IFFT部305。
IFFT部305对在调制部304中生成的调制符号(排列在频率方向和时间方向的平面上的调制符号)进行高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从而将频域信号变换为时域信号,并输出给CP插入部306。
CP插入部306对时域信号插入循环前缀(CP),生成OFDM符号,输出给无线部103a的D/A变换部307。
无线部103a具备D/A变换部307、无线发送部308。
D/A变换部307将作为数字信号的CP插入部306输出的OFDM符号序列变换为模拟信号,输出给无线发送部308。
无线发送部308利用图4所示的载波频率对模拟信号进行上变频,并通过天线部A1将生成的信号发送给移动站装置200(图11)。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200(图11)的无线部203a、信道估计部205a、OFDM解调部206a、数据提取部207a的结构的概略框图。这里,对在移动站装置200中在下行链路应用频率聚合的情况进行说明。
无线部203a具备无线接收部401、A/D变换部402。
无线接收部401通过天线部A2从基站装置100(图10)接收信号,并利用图4所示的载波频率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下变频。此外,无线接收部401通过小区选择、小区再选择处理,参照预先插入在信号中的同步信号,取得同步,利用与从调度部104或者上位层通知的系统频带相关的信息,进行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中的连接的建立。另外,在利用数字信号取得同步时,无线接收部401利用A/D变换部402的输出。
A/D变换部402将无线接收部401输出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给信道估计部205a、OFDM解调部206a的CP去除部403。
OFDM解调部206a具备CP去除部403、FFT部404、解调部405。CP去除部403去除从A/D变换部402输出的数字信号中的循环前缀(CP)部分。
在CP去除部403中去除了循环前缀(CP)的时域信号在FFT部404中变换为各资源单元中的调制符号(排列在频率方向和时间方向的平面上的调制符号)。
解调部405参照在传播路径估计部205a中估计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对变换后的调制符号进行与在调制部304所用的调制方式对应的解调处理,取得比特序列(或者比特中的似然信息等)。
通过小区选择、小区再选择处理,利用物理广播信道内的信息建立数据提取时,数据提取部207a从包含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带的物理资源块(PRB)提取广播信息,进行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中的数据提取的建立。
或者,暂且将广播信息通知给调度部104,或者经由调度部104通知给上位层,并根据它们的指示,进行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中的数据提取的建立。此时,调度部104或者上位层向无线接收部401通知与系统频带相关的信息。
在已经进行建立且接收数据(进行通常通信)时,数据提取部207a将各物理资源块(PRB)映射到传输信道。此时,数据提取部207a去除系统频带W1以及系统频带W2以外的频带以及防护频带中的子载波中的信号,向传输信道映射配置在系统频带W1内的N1WPRB频带中的物理资源块(PRB)以及配置在系统频带W2内的N2WPRB频带的物理资源块(PRB)。
下面,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也称为通信系统)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多个频带W1、W2(图5(a))的每一个中,对位于相同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物理资源块(PRB)配置数据,从基站装置100向移动站装置200发送信号。
更具体而言,基站装置100(图10)的无线部103a(也称为信号发送部)向移动站装置200发送在多个系统频带W1、W2(图5(a))的每一个中位于相同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物理资源块(PRB)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和包含指定多个频带W1、W2的信息的信号。另外,无线部103a还可以仅通过多个频带W1、W2中的任一个向移动站装置200发送包含指定多个频带W1、W2的信息的信号。
而且,移动站装置200(图11)的无线部203a(也称为信号接收部)通过天线部A1经由多个频带W1、W2的任一个,从基站装置100的无线部103a接收包含指定多个频带W1、W2的信息的信号,并根据该指定多个频带W1、W2的信息,通过天线部A2从基站装置100的无线部103a接收在多个频带W1、W2的每一个中位于相同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物理资源块(PRB)配置了数据的信号。
另外,还可以将包含指定多个频带W1、W2的信息的信号仅插入多个频带W1、W2中的任一个,并且无线部203a检测并接收包含指定多个频带W1、W2的信息的信号。
而且,移动站装置200的数据提取部207a经由OFDM解调部206a取得无线部203a接收的位于相同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物理资源块(PRB)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并从该信号提取基站装置100发送的数据。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物理资源块(PRB)的配置对多个频带的每一个在频率轴上设置自然数个物理资源块(PRB)。并且,在考虑了该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基站装置100中的从传输信道向物理资源块(PRB)的映射、以及移动站装置200中的从物理资源块(PRB)向传输信道的映射。
据此,能够按照不产生跨多个系统频带的物理资源块(PRB)的方式进行PRB配置。因此,在全部物理资源块(PRB)中,在物理资源块(PRB)的内部传播路径特性都连续,能够防止传播路径估计、接收质量测量的精度劣化。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和移动站装置200的结构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下面,仅对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的一例的图。在图4中,横轴表示频率。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的频率,从基站装置100向移动站装置200发送信号。系统频带W’1的载波频率为f’1,系统频带W’2的载波频率为f’2。
另外,基站装置100还可以仅利用一个系统频带向移动站装置200发送信号。在该情况下,可以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相同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子帧结构能够采用与图5(a)以及图5(b)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在系统频带的任一个(这里是系统频带W’1)中插入了同步用的信号即同步信号、和包含物理广播信息的信道即物理广播信道。
移动站装置200搜索同步信号从而取得帧同步,并且取得物理广播信道内的信息。物理广播信道内的信息中含有表示系统频带的信息(与包含系统频带W’2的聚合资源区域相关的信息)。移动站装置200利用该信息接收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
此时,系统频带W’1中配置N1个物理资源块(PRB)、系统频带W’2中配置N2个物理资源块(PRB)。据此,在任一个物理资源块(PRB)中在物理资源块(PRB)的内部传播路径特性都连续,能够防止传播路径估计、接收质量测量的精度劣化。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数据控制部101b、OFDM调制部102b、无线部103b的结构的概略框图。这里,对在基站装置中在下行链路应用频率聚合的情况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具备数据控制部101b、OFDM调制部102b、无线部103b,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的数据控制部101a、OFDM调制部102a、无线部103a(图12)。
数据控制部101b具备物理映射部501、参照信号生成部502、同步信号生成部503。
参照信号生成部502生成下行链路参照信号,并输出给物理映射部5011。同步信号生成部503生成同步信号,并输出给物理映射部5011。物理映射部501根据调度信息,将传输信道映射到各物理资源块(PRB),并且在物理帧复用在参照信号生成部502中生成的参照信号、和在同步信号生成部503中生成的同步信号。
此时,调度信息中包含与系统带宽W’1、W’2关联的信息。物理映射部501将传输信道映射到系统频带W’1内的N1WPRB频带中配置的物理资源块(PRB)以及系统频带W’2内的N2WPRB频带中配置的物理资源块(PRB)。
OFDM调制部102b具备调制部504-1、504-2、IFFT部505-1、505-2、CP插入部506-1、506-2。
调制部504-1、IFFT部505-1、CP插入部506-1进行对配置在系统频带W’1中的N1WPRB频带中的物理资源块(PRB)的处理。
调制部504-1根据QPSK调制、16QAM调制、64QAM调制等调制方式对映射在物理帧的各资源单元中的信息进行调制从而生成调制符号,并输出给IFFT部505-1。
IFFT部505-1对在调制部504-1中生成的调制符号(排列在频率方向和时间方向的平面上的调制符号)进行高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从而将频域信号变换为时域信号,并输出给CP插入部506-1。
CP插入部506-1在时域信号中插入循环前缀(CP),生成OFDM符号,并输出给无线部103b的D/A变换部507-1。
调制部504-2、IFFT部505-2、CP插入部506-2进行对配置在系统频带W’2中的N2WPRB频带中的物理资源块(PRB)的处理。
调制部504-2根据QPSK调制、16QAM调制、64QAM调制等调制方式,对映射在物理帧的各资源单元的信息进行调制从而生成调制符号,并输出给IFFT部505-2。
IFFT部505-2对在调制部504-2中生成的调制符号(排列在频率方向和时间方向的平面上的调制符号)进行高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从而将频域信号变换为时域信号,并输出给CP插入部506-2。
CP插入部506-2在时域信号中插入循环前缀(CP),生成OFDM符号,并输出给无线部103b的D/A变换部507-2。
无线部103b具备D/A变换部507-1、507-2、无线发送部508-1、508-2。
D/A变换部507-1、无线发送部508-1进行对系统频带W’1中的N1WPRB的频带中所配置的物理资源块(PRB)的处理。
D/A变换部507-1将作为数字信号的CP插入部506-1输出的OFDM符号序列变换为模拟信号,并输出给无线发送部508-1。
无线发送部508-1利用图14所示的载波频率W’1对模拟信号进行上变频,并通过天线部A1向移动站装置发送生成的信号。
D/A变换部507-2、无线发送部508-2进行对系统频带W’2中的N2WPRB频带中所配置的物理资源块(PRB)的处理。
D/A变换部507-2将作为数字信号的CP插入部506-2输出的OFDM符号序列变换为模拟信号,并输出给无线发送部508-2。
无线发送部508-2利用图14所示的载波频率W’2对模拟信号进行上变频,并通过天线部A1向移动站装置发送生成的信号。
另外,这里,区分对不同信号进行相同处理的块进行了记载,但也可以共用一个电路。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200的无线部203b、信道估计部205b、OFDM解调部206b、数据提取部207b的结构的概略框图。这里,对在移动站装置200中在下行链路应用频率聚合的情况进行说明。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200具备无线部203b、信道估计部205b、OFDM解调部206b、数据提取部207b,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200的无线部203a、信道估计部205a、OFDM解调部206a、数据提取部207a(图13)。
无线部203b具备无线接收部601-1、601-2、A/D变换部602-1、602-2。
无线接收部601-1通过天线部A2从基站装置100接收信号,并利用图14所示的载波频率W’1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下变频。此外,无线接收部601-1通过小区选择、小区再选择处理,参照预先插入在信号中的同步信号,取得同步,利用从调度部104或者上位层通知的与系统频带相关的信息,进行系统频带W’1中的连接的建立。另外,无线接收部601-1在采用数字信号取得同步时,利用下记A/D变换部602-1的输出。
A/D变换部602-1将无线接收部601-1输出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给信道估计部205b的波段别信道估计部603-1、和OFDM解调部206b的CP去除部604-1。
无线接收部601-2利用从调度部104或者上位层通知的与系统频带相关的信息,进行系统频带W’2中的连接的建立,通过天线部A2从基站装置接收信号,并根据在无线接收部601-1中取得的帧同步的定时,利用图14所示的载波频率W’2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下变频,并输出给A/D变换部602-2。
A/D变换部602-2将无线接收部601-2输出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给信道估计部205b的波段别信道估计部603-2、和OFDM解调部206b的CP去除部604-2。
信道估计部205b具备波段别信道估计部603-1、603-2。
波段别信道估计部603-1参照系统频带W’1中的N1WPRB频带中所配置的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参照信号,进行N1WPRB频带中所配置的物理资源块(PRB)中的信道估计,并将该估计结果输出给OFDM解调部206b的解调部606-1。
波段别信道估计部603-2参照系统频带W’2中的N2WPRB频带中所配置的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参照信号,进行N2WPRB频带中所配置的物理资源块(PRB)中的信道估计,并将该估计结果输出给OFDM解调部206b的解调部606-2。
OFDM解调部206b具备CP去除部604-1、604-2、FFT部605-1、605-2、解调部606-1、606-2。
CP去除部604-1、FFT部605-1、解调部606-1进行对配置在系统频带W’1中的N1WPRB频带的物理资源块(PRB)的处理。
CP去除部604-1去除从A/D变换部602-1输出的数字信号中的循环前缀(CP)部分。
在CP去除部604-1中去除了循环前缀(CP)的时域信号在FFT部605-1被变换为各资源单元中的调制符号(排列在频率方向(N1WPRB频带)和时间方向的平面上的调制符号),并输出给FFT部605-1。
解调部606-1参照在传播路径估计部603-1中估计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对变换后的调制符号进行与调制部504-1中使用的调制方式对应的解调处理,取得比特序列(或者比特中的似然信息等)。
CP去除部604-2、FFT部605-2、解调部606-2进行对配置在系统频带W’2中的N2WPRB频带中的物理资源块(PRB)的处理。
CP去除部604-2去除从A/D变换部602-2输出的数字信号中的循环前缀(CP)部分,并输出给FFT部605-2。
在CP去除部604-2中去除了循环前缀(CP)的时域信号在FFT部605-2中被变换为各资源单元中的调制符号(排列在频率方向(N2WPRB频带)和时间方向的平面上的调制符号),并输出给解调部606-2。
解调部606-2参照在传播路径估计部603-2中估计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对变换后的调制符号进行与调制部504-2中使用的调制方式对应的解调处理,取得比特序列(或者比特中的似然信息等)。
通过小区选择、小区再选择处理,利用物理广播信道内的信息建立数据提取时,数据提取部207从包含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带的物理资源块(PRB)提取广播信息,进行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中的数据提取的建立。
或者,暂时将广播信息通知给调度部104、或者经由调度部104通知给上位层,并根据它们的指示,进行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中的数据提取的建立。此时,调度部104或者上位层向无线接收部601-1、601-2通知与系统频带相关的信息。
在进行进行建立,并接收数据(进行通常通信)的情况下,数据提取部207b根据调度信息,将各物理资源块(PRB)映射到传输信道。此时,数据提取部207b向传输信道映射解调部606-1的输出即系统频带W’1内的N1WPRB频带中所配置的物理资源块(PRB)、以及解调部606-2的输出即系统频带W’2内的N2WPRB频带中所配置的物理资源块(PRB)。
另外,这里,区分对不同信号进行相同处理的块进行了记载,但也可以共用一个电路。
在以上的说明中,对取图5(a)以及图5(b)所示那样的帧结构的情况进行了叙述,但是也可以采用图17(a)以及图17(b)所示那样的帧结构。
图17(a)以及图17(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子帧结构的其他一例的图。在图17(a)中,纵轴表示频率。此外,在图17(b)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频率。
如图17(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站装置100和移动站装置200通信时,利用多个频带(这里是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中分别包含多个子载波。
如图17(b)所示,子帧#F’0中包含时隙#S’0和时隙#S’1。时隙#S’0和时隙#S’1中分别包含7个OFDM符号。
在与系统频带W’2对应的N2WPRB频带中,含有N2个物理资源块(PRB)的频带WPRB。在N2WPRB频带中配置下行链路参照信号A01、物理下行链路信道A02、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A03。
在与系统频带W’1对应的N1WPRB频带中,含有N1个物理资源块(PRB)的频带WPRB。在N1WPRB的频带中配置下行链路参照信号A01、物理下行链路信道A02、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A03、物理广播信道(PBCH)A04。
在利用图17(a)以及图17(b)的结构的帧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与上述基站装置100、移动站装置200相同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无线接收部601-1和无线接收部601-2分别利用系统频带W’1的同步信号和系统频带W’2的同步信号进行帧同步。因此,也可以不从无线接收部601-1向无线接收部601-2通知帧同步的定时。
进而,在双方的系统频带中配置了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情况下,可以在各个系统频带中进行同步/广播信息的取得/系统频带接收的建立。但是,在该情况下,数据提取部207b中的处理也与上述处理相同。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物理资源块(PRB)的配置在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在频率轴上设置自然数个物理资源块(PRB)。此外,在考虑了该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基站装置100中的从传输信道向物理资源块(PRB)的映射、以及移动站装置200中的从物理资源块(PRB)向传输信道的映射。
据此,能够按照不产生跨多个系统频带的物理资源块(PRB)的方式进行物理资源块(PRB)的配置。因此,在任一个物理资源块(PRB)中,在物理资源块(PRB)的内部传播路径特性都连续,能够防止传播路径估计、接收质量测量的精度劣化。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和移动站装置200的结构相同,所以省略它们的说明。下面,仅对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作为接收质量的测量单位或者接收质量的参照单位,采用在频率方向汇集了多个资源块分的频带的子带这一单位的情况。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子带的一例的图。在图18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频率。
在图18中,子带#B0、#B1、#B2、……分别包含频率方向的3个物理资源块(PRB)。此外,子带#B0、#B1、#B2、……分别包含一个时隙。
在构成子带#B0、#B1、#B2、……的各物理资源块(PRB)中分别配置下行链路参照信号A01、物理下行链路信道A02。
另外,这里,示出多个子带是同一频带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
图19(a)以及图19(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子帧结构的一例的图。在图19(a)中,纵轴表示频率。此外,在图19(b)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频率。
如图19(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站装置100和移动站装置200进行通信时,采用多个频带(这里是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在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中分别包含多个子载波。
如图19(b)所示,子帧#F”0具有1毫秒(ms)的时间宽度。在子帧#F”0中包含时隙#S”0和时隙#S”1。在时隙#S”0和时隙#S”1中分别包含7个OFDM符号。
在与系统频带W”2对应的N2WPRB频带中包含N2个物理资源块(PRB)的频带WPRB。在N2WPRB频带中配置下行链路参照信号A01、物理下行链路信道A02。
在与系统频带W”1对应的N1WPRB频带中,包含N1个物理资源块(PRB)的频带WPRB。在N1WPRB频带中配置下行链路参照信号A01、物理下行链路信道A02。
图19(b)示出作为多载波通信方式的一种的OFDM中的发送单位即子帧的结构的一例。将在频率方向汇集了多个资源块分的频带的频带成为子带。以下,对各个物理资源块(PRB)在频率方向具有一样的带宽WPRB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复合利用图25那样的不连续的多个频带(W21、W22)来运用一个宽带系统时,物理资源块(PRB)的配置是在多个频带的每一个在频率轴上配置自然数个物理资源块(PRB),并且子带的配置是在多个频带的每一个设置自然数个子带。
在图19(a)以及图19(b)中,示出系统采用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这两个频带的情况。设定为在系统频带W”1中配置N1个(N1是自然数)物理资源块(PRB),在系统频带W”2中配置N2个(N2是自然数)物理资源块(PRB)。此外,设定为在系统频带W”1中配置M1个(M1是自然数)子带,在系统频带W”2中配置M2个(M2是自然数)子带。
例如,在是对系统许可的系统频带的带宽是W”1、其他系统频带的带宽是W”2、WPRB被设定为固定值这样的系统的情况下,将N1设定为成为(W”1/WPRB)以下的自然数,将N2设定为成为(W”2/WPRB)以下的自然数。此外,各汇集多个W”1内的频率方向上排列的N1个PRB,从而构成M1个子带。进而,各汇集多个W”2内的频率方向上排列的N2个物理资源块(PRB),从而构成M2个子带。据此,按照如下方式利用系统频带:在W”1的频带中的N1WRPB频带配置物理资源块(PRB),在W”2的频带中的N2WRPB频带配置物理资源块(PRB),并且将N1WRPB频带分割为M1个子带,将W2频带分割为M2个子带。
或者,在WPRB是按基站装置(或按地区)能设定的参数的系统中,利用规定自然数N1将WPRB设定为W”1/N1,或者利用规定自然数N2将WPRB设定为W”2/N2。此外,将W”1内的沿频率方向排列的N1个物理资源块(PRB)按每多个进行汇集从而构成M1个子带。进而,将W”2内的沿频率方向排列的N2个物理资源块(PRB)按每多个进行汇集从而构成M2个子带。
另外,这里,W”1和W”2是考虑了防护频带的使用带宽。
或者,预先对个别系统频带内的频率方向的全物理资源块(PRB)数决定子带的配置方法(子带大小和子带数(例如,个别系统频带的SetS(Set of Subbands))),对多个系统频带,分别应用该配置方法。
例如,预先决定图20所示那样的子带配置方法。图20示出在个别系统带宽(系统频带i)内频率方向的RB数Ni PRB为4个~10个时,子带大小Mi SB在频率方向是1RB,子带数是ceil[Ni PRB/Mi SB](ceil[*]是天棚函数(ceiling function),表示*以上的最小整数),即4~10。同样,在频率方向的RB数Ni PRB是11个~20个以及21个~30个时,子带大小Mi SB在频率方向分别是2RB以及3RB,子带数是ceil[Ni PRB/Mi SB],即,分别是6~10以及7~10。其中,在Ni PRB不是Mi SB的倍数时,系统频带i中的第ceil[Ni PRB/Mi SB]个子带的大小成为Ni PRB-(ceil[Ni PRB/Mi SB]-1)×Mi SB。换言之,预先决定如下那样的配置方法:在系统频带内的频率方向的全物理资源块(PRB)数是N1时,在频率方向配置M1-1个成为排列3个物理资源块(PRB)的频带的子带、和1个成为排列2个(N1除以3所得的余数)物理资源块(PRB)的频带的子带;此外,在系统频带内的频率方向的全物理资源块(PRB)数是N2时,在频率方向配置M2-1个成为排列2个物理资源块(PRB)的频带的子带、和1个成为排列1个(N2除以2所得的余数)物理资源块(PRB)的频带的子带。然后,如图21所示,对系统频带W”1和系统频带W”2分别应用该配置方法。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使用的子带的配置方法的一例的图。在图21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频率。在图21中,分别在沿频率方向排列的子带#0、……、#M1-1、#M1-2、#M1、#M1+M2-2、#M1+M2-1中配置下行链路参照信号A01和物理下行链路信道A02。
预先对个别系统频带内的频率方向的全物理资源块(PRB)数唯一地设定子带大小、子带个数(SetS)等。然后,对多个系统频带,分别应用该配置方法,从基站装置100向移动站装置200通知每个系统频带的与SetS相关的信息等。据此,在移动站装置200侧能够知道各系统频带中的子带的配置。
作为其他例子,还有预先对SetS唯一地设定子带大小的方法。例如,预先决定图22所示那样的子带的配置方法。图22示出在全部系统带宽内频率方向的RB数Nall PRB是4个~10个时,子带大小Mall SB是在全部系统频带中频率方向1RB。同样,在频率方向的RB数Nall PRB是11个~20个、21个~30个以及31个~40个时,子带大小Mall SB分别是频率方向2RB、3RB以及4RB。此时,个别系统频带(系统频带i)中的子带数成为ceil[Ni PRB/Mall SB]。
但是,在Ni PRB不是Mall SB的倍数时,系统频带i中的第ceil[Ni PRB/Mall SB]个子带的大小成为Ni PRB-(ceil[Ni PRB/Mall SB]-1)×Mall SB
以上,说明了4个例子,但不限定于此。还可以使用利用多个系统频带的其他方法,例如,如在一个物理资源块(PRB)以及一个子带内不存在不同多个系统频带内的子载波那样的物理资源块(PRB)的配置以及子带的配置那样。
下面,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基站装置100(图10)的无线部103a(也称为信号发送部)移动站装置200发送在多个系统频带W”1、W”2(图19(a))的每一个中位于相同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子带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和包含指定多个频带W”1、W”2的信息的信号。另外,无线部103a还可以仅通过多个频带W1、W2中的任一个向移动站装置200发送包含指定多个频带W1、W2的信息的信号。
而且,移动站装置200(图11)的无线部203a(也称为信号接收部)通过多个频带W”1、W”2的任一个,通过天线部A1从基站装置100的无线部103a接收包含指定多个频带W”1、W”2的信息的信号,并根据该指定多个频带W”1、W”2的信息,通过天线部A2从基站装置100的无线部103a接收在多个频带W”1、W”2的每一个中位于相同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子带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
另外,还可以将包含指定多个频带W”1、W”2的信息的信号仅插入多个频带W”1、W”2中的任一个,并且无线部203a检测并接收包含指定多个频带W”1、W”2的信息的信号。
而且,移动站装置200的数据提取部207a经由OFDM解调部206a取得无线部203a接收的位于相同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子带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并从该信号提取基站装置100发送的数据。
而且,移动站装置200的信道估计部205a(图11)根据无线部203a接收的信号,估计多个频带W”1的每一个中的自然数个子带中的信道质量。
另外,如用图21叙述的那样,基站装置100的无线部103a还可以根据位于相同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的个数,决定多个频带W”1、W”2的每一个中的子带的带宽。此外,还可以根据位于相同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的个数,决定多个频带W”1、W”2的每一个中的子带的个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不产生跨多个系统频带的子带的方式配置子带,所以在任何子带中,在子带内部传播路径特性都连续。在通过参照按每个子带的接收质量测量结果(或者满足所要通信质量的传输率等与接收质量相关联的指标),进行相应的调度、发送参数的设定的系统中,在移动站装置200利用参照信号对每个子带的接收质量测量结果进行加工,通过向基站装置100反馈,从而实现与传播路径特性相应的调度/发送参数设定。
此时,子带接收质量的精度较大地受到子带内的传播路径特性分散(偏差)的影响。即,分散越大,物理信道内各个资源单元中的接收质量和子带的接收质量之差就变得越大。一旦在子带内传播路径特性不连续,则传播路径特性的分散变大,所以接收质量测量的精度急剧降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不产生跨多个系统频带的子带的方式进行子带配置。因此,在任一子带中在子带内部传播路径特性都连续,分散变得较小,所以能够保持接收质量测量结果的精度。
以上,在第1~第三实施方式中,对系统频带是两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若是复合地利用不连续的多个频带从而一个宽带的系统,则能够适用各实施方式。另外,这里所说的不连续的多个频带,还包括之间夹着防护频带那样的系统频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以基站装置100和移动站装置200为一对一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基站装置100以及移动站装置200可以是多个。此外,移动站装置200不限于移动终端,也可以在基站装置100、固定终端安装移动站装置200的功能。
此外,在以上说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用于实现基站装置内的各功能、移动站装置内的各功能的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而且,还可以使计算机系统读入该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程序,并执行,由此进行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的控制。另外,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外围设备等硬件。
此外,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计算机系统中所内置的硬盘等存储装置。进而,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还包括经由因特网等网络、电话回线等通信回线发送程序时的通信线那样的、短时间、动态地保持程序的介质;以及如成为此时的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的、一定时间保持程序的介质。此外,上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前面所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进而,还可以是利用与计算机系统中已经存储的程序的组合能够实现前面所述功能的程序。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制,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的设计等也包含在专利请求的范围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通过基站装置适当地分配资源块从而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能够进行高效的通信的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等。
符号说明:
100…基站装置、101a、101b…数据控制部、102a、102b…OFDM调制部、103a、103b…无线部、104…调度部、105…信道估计部、106…DFT-S-OFDM解调部、107…数据提取部、108…上位层、200…移动站装置、201…数据控制部、202…DFT-S-OFDM调制部、203a、203b…无线部、204…调度部、205a、205b…信道估计部、206a、206b…OFDM解调部、207a、207b…数据提取部、208…上位层、301…物理映射部、302…参照信号生成部、303…同步信号生成部、304…调制部、305…IFFT部、306…CP插入部、307…D/A变换部、308…无线发送部、401…无线接收部、402…A/D变换部、403…CP去除部、404…FFT部、405…解调部、501…物理映射部、502…参照信号生成部、503…同步信号生成部、504-1、504-2…调制部、505-1、505-2…IFFT部、506-1、506-2…CP插入部、507-1、507-2…D/A变换部、508-1、508-2…无线发送部、601-1、601-2…无线接收部、602-1、602-2…A/D变换部、205b…信道估计部、603-1、603-2…波段别信道估计部、604-1、604-2…CP去除部、605-1、605-2…FFT部、606-1、606-2…解调部、A1、A2…天线部。

Claims (11)

1.一种通信系统,具备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其中,
所述基站装置具备信号发送部,该信号发送部在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和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
所述移动站装置具备:
信号接收部,其通过所述多个频带的任一个,从所述信号发送部接收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并根据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在所述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从所述信号发送部接收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和
数据提取部,其从所述信号接收部接收的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提取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信号发送部在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子带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信号发送部根据位于所述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的个数,决定所述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的子带的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信号发送部根据位于所述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的个数,决定所述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的子带的个数。
5.一种通信系统,具备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其中,
在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向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配置数据从而从所述基站装置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信号。
6.一种移动站装置,其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其中,具备:
信号接收部,其通过多个频带的任一个,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并根据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在所述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和
数据提取部,其从所述信号接收部接收的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提取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中,
具备信道估计部,该信道估计部估计所述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的自然数个子带中的信道质量,
所述信号接收部通过多个频带的任一个,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并根据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在所述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子带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
所述数据提取部从所述信号接收部接收的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子带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提取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中,
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仅插入所述多个频带中的任一个,
所述信号接收部检测并接收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
9.一种基站装置,其与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其中,
具备信号发送部,该信号发送部在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和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信号发送部仅通过所述多个频带中的任一个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
11.一种通信方法,利用了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其中,
所述基站装置具有信号发送过程,在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和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
所述移动站装置具有如下过程:
信号接收过程,通过所述多个频带的任一个,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包含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的信号,并根据指定所述多个频带的信息,在所述多个频带的每一个中,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和
数据提取过程,从在所述信号接收过程接收的位于频率方向的自然数个资源块中配置了数据的信号提取数据。
CN200980128350.3A 2008-08-06 2009-08-06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21001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3360 2008-08-06
JP2008203360 2008-08-06
PCT/JP2009/003785 WO2010016266A1 (ja) 2008-08-06 2009-08-06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0116A true CN102100116A (zh) 2011-06-15
CN102100116B CN102100116B (zh) 2015-05-27

Family

ID=41663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8350.3A Active CN102100116B (zh) 2008-08-06 2009-08-06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8817714B2 (zh)
EP (1) EP2312897B1 (zh)
JP (2) JP4976555B2 (zh)
CN (1) CN102100116B (zh)
CA (1) CA2732861A1 (zh)
MX (1) MX2011001324A (zh)
WO (1) WO201001626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5538A (zh) * 2013-01-18 2014-07-2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9278620B9 (en) 2008-08-06 2015-03-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110019313A (ko) * 2009-08-19 2011-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트래픽 클래스별 무선 자원의 사용량을 측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099135A1 (ja) * 2010-02-12 2011-08-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1135693A1 (ja) 2010-04-28 2011-11-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2624480B (zh) * 2011-01-27 2017-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带配置方法和系统
US9131468B2 (en) * 2011-11-08 2015-09-0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T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AU2012365599B2 (en) * 2012-01-13 2016-03-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WO2014147673A1 (ja) 2013-03-22 2014-09-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送信装置
WO2016045695A1 (en) * 2014-09-23 2016-03-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iggering pilot transmission for mobility measurements
EP3681203B1 (en) 2014-12-17 2021-07-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mobility signals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and wireless devices
WO2016163547A1 (ja) * 2015-04-10 2016-10-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US9877203B2 (en) 2015-05-07 2018-0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feedback reporting for shared frequency spectrum
MY182312A (en) 2015-06-22 2021-01-1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Blanking pattern indication for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WO2017162287A1 (en) 2016-03-24 2017-09-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figuration and reporting of mobility measurements
US11832165B2 (en) * 2020-11-24 2023-1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ate-based sensing procedur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4865A (zh) * 2006-04-29 2007-10-31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US20080153506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Hujun Yin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feedback techniques for a wireless system
CN101212251A (zh) * 2006-12-30 2008-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tdd系统下行能力的反馈方法和系统
US20080207135A1 (en) * 2007-02-23 2008-08-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qi feedback for ofdma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09943B2 (ja) * 1993-06-15 2000-11-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装置
JPWO2006088082A1 (ja) 2005-02-18 2008-07-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マルチバンド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JP4373410B2 (ja) * 2006-01-18 2009-11-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4343926B2 (ja) 2006-02-08 2009-10-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WO2007091874A1 (en) * 2006-02-11 2007-08-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ocede et systeme d'attribution de ressources de transmission et d'indication des ressources de transmission attribuees pour une diversite de frequence
WO2007119452A1 (ja) 2006-03-20 200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リソース割当方法
EP1855424B1 (en) 2006-05-12 2013-07-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servation of radio resources for user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08066432A1 (en) * 2006-11-30 2008-06-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signalling bandwidth load by reporting measurements in differential manner in a multicast message
JP4935993B2 (ja) * 2007-02-05 2012-05-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ファレンス信号生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435795B2 (ja) 2007-02-16 2010-03-24 財団法人あきた企業活性化センター 液晶光学デバイス
US20080233966A1 (en) * 2007-03-22 2008-09-25 Comsys Communication & Signal Processing Ltd. Resource allo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9218813A (ja) * 2008-03-10 2009-09-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4865A (zh) * 2006-04-29 2007-10-31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US20080153506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Hujun Yin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feedback techniques for a wireless system
CN101212251A (zh) * 2006-12-30 2008-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tdd系统下行能力的反馈方法和系统
US20080207135A1 (en) * 2007-02-23 2008-08-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qi feedback for ofdma system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TECHNOLOGIES: "《3GPP TSG RAN IMT-Advanced Workshop REV-080020》", 8 April 2008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5538A (zh) * 2013-01-18 2014-07-2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4110973A1 (zh) * 2013-01-18 2014-07-2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US9736814B2 (en) 2013-01-18 2017-08-15 Huawei Device Co., Lt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945538B (zh) * 2013-01-18 2017-11-0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16266A1 (ja) 2010-02-11
CA2732861A1 (en) 2010-02-11
JPWO2010016266A1 (ja) 2012-01-19
CN102100116B (zh) 2015-05-27
EP2312897A1 (en) 2011-04-20
EP2312897A4 (en) 2014-12-10
JP4976555B2 (ja) 2012-07-18
US8817714B2 (en) 2014-08-26
US9806863B2 (en) 2017-10-31
US20140321394A1 (en) 2014-10-30
EP2312897B1 (en) 2018-10-10
MX2011001324A (es) 2011-03-29
JP5483757B2 (ja) 2014-05-07
JP2012165439A (ja) 2012-08-30
US20110134871A1 (en) 201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0116B (zh)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US10945239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070596B (zh)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1978721B (zh) 移动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08419296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控制信道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KR101066699B1 (ko) 융통성 있는 파일럿 패턴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210631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多路复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EP2408131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CN102067636A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7104772A (zh) 用户设备和基站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860074A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5850175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CN105850206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