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8066A - 毫米波接收装置、毫米波接收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毫米波收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毫米波接收装置、毫米波接收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毫米波收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8066A
CN102098066A CN2010105904377A CN201010590437A CN102098066A CN 102098066 A CN102098066 A CN 102098066A CN 2010105904377 A CN2010105904377 A CN 2010105904377A CN 201010590437 A CN201010590437 A CN 201010590437A CN 102098066 A CN102098066 A CN 102098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over
millimeter wave
receiving system
wave receiving
described o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904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末松英治
须贺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98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80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2Housings not intimately mechanicall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ng elements, e.g. radom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毫米波接收装置、毫米波接收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毫米波收发装置。毫米波接收装置(2)包括:基底构件(13);放置在基底构件(13)的上表面的天线部(9);以及以覆盖天线部(9)的方式配置在天线部(9)的上方的外罩(10)。天线部(9)配置在由基底构件(13)的上表面和外罩(10)的内表面所形成的空间内。外罩(10)形成尖细形状,包含空间越往上方越窄的、具有一定倾斜度的一个以上的倾斜面。外罩(10)的倾斜面与基底构件(13)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60°以上、90°以下。

Description

毫米波接收装置、毫米波接收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毫米波收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毫米波接收装置、毫米波接收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毫米波收发装置,特别涉及设置在室外的毫米波接收装置、毫米波接收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毫米波收发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揭示了利用毫米波通信方式的电视共同接收方式以及收发装置的背景文献,有日本专利特开2009-17581号公报以及日本专利特开2005-5980号公报。在日本专利特开2009-17581号公报以及日本专利特开2005-5980号公报所记载的、电视共同接收方式以及收发装置中,由于用无线将广播信号发送到各家庭,因此,无需铺设分配器以及信号传送用的长同轴电缆。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的毫米波收发装置的安装结构的图。如图11所示,在现有的毫米波收发装置33中,在从建筑物38的屋顶向侧面突出而设置的臂杆34的前端下表面,配置有毫米波发送装置31。毫米波发送装置31设定成向下方发送电波37。从毫米波发送装置31发送来的电波37具有指向性,像图11所示的那样,略微扩散地向下方传播。
另一方面,在从各层的阳台(balcony)36向侧面突出而设置的臂杆35的前端上表面,配置有毫米波接收装置32。多个毫米波接收装置32分别与毫米波发送装置31相对配置。在毫米波接收装置32上设置有接收电波37的天线部。
多个毫米波接收装置32的天线部配置在电波37的到达区域中,且配置成在将天线部沿电波37的发送方向投影时、天线部彼此不会重叠。作为天线部,使用平面天线、透镜天线、以及喇叭形天线(horn antenna)等。在设置于室外的毫米波接收装置32中,为了抑制天线部的劣化,将天线部收纳在由具有抗气候性(weather resistance)的原材料形成的半球状的外罩内。
图12A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的毫米波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2B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的毫米波接收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在图12B中,为了便于说明,还示意性地画有毫米波发送装置31。
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在现有的毫米波接收装置32中,在基底构件43的上表面配置有透镜天线39。在透镜天线39的上部设置半球状的外罩40。在基底构件43的侧面设置有输出端子41。输出端子41经由电路基板42a、天线一体化电路元件42b、以及未图示的电路与透镜天线39连接。
透镜天线39的顶点部39a和中心部39b配置成位于垂直方向的同一直线上。透镜天线39的顶点部39a和中心部39b配置成位于从毫米波发送装置31发送来的电波37的到达区域内。另外,在图12B中,用两条虚线所示的箭头之间的区域是电波37的到达区域。
毫米波接收装置32因设置在室外而遭受风吹雨淋。在毫米波接收装置32的天线部的上表面有雨附着或有积雪的情况下,在天线部将产生电波37的接收传播损耗。在天线部的上部安装有半球状的外罩40的情况下,由于外罩40的顶部的倾斜较小,因此,落到外罩40的雨或雪容易堆积在外罩40的顶部附近。
由于天线部的顶点部和中心部位于外罩40的顶部的下方,因此,雨或雪堆积在外罩40的顶部附近将导致天线部中的电波37的接收传播损耗增大,从而产生无法进行无线传送的状况。此外,在外罩40具有半球状等平缓形状的情况下,鸟或虫等容易停留在外罩40上。在外罩40上有鸟或虫等停留的情况下,天线部中的电波37的接收传播损耗也会增大,从而产生无法进行无线传送的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毫米波接收装置、毫米波接收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毫米波收发装置,该毫米波接收装置通过使雨或雪难以堆积在外罩上、且鸟或虫等难以停留在外罩上,从而能降低电波的接收传播损耗。
基于本发明的毫米波接收装置包括:基底构件;放置在基底构件的上表面的天线部;以及以覆盖天线部的方式配置在天线部的上方的外罩。天线部配置在由基底构件的上表面和外罩的内表面所形成的空间内。外罩形成尖细形状,包含空间越往上方越窄的、具有一定倾斜度的一个以上的倾斜面。外罩的倾斜面与基底构件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60°以上、90°以下。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天线部的上方配置包含高倾斜度的倾斜面、且形成越往上方越细的尖细形状的外罩,从而能够使雨或雪难以堆积在外罩上、且鸟或虫等难以停留在外罩上。其结果是,能降低天线部中的电波的接收传播损耗,可进行良好的无线传送。这里,所谓尖细,意味着广辞苑所记载的那样的“前端较细”,外罩形成为从下摆部向顶部连续变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外罩形成为中空圆锥状或中空角锥状。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外罩的顶部成尖头状,因此,能防止鸟或虫停留在外罩的顶部。
优选在外罩的外表面形成分岔部,使得附着于外表面的液体从外罩的顶部向外罩的下摆部分岔流动。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附着于外罩的外表面的雨或雪水等沿分岔部分散流动,从而能有效地将雨或雪水等排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罩的外表面形成分岔部,该分岔部配置成从外罩的顶部向外罩的下摆部的整个周边呈放射状、且凸部或凹部相互隔开间隔。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附着于外罩的外表面的雨或雪水等沿分岔部流动,减轻外罩的外表面的表面张力,从而能降低因雨或雪水而导致的天线部中的电波的接收传播损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罩的外表面形成分岔部,该分岔部配置成多个Λ字形状的凸部或凹部相互隔开间隔。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附着于外罩的外表面的雨或雪水等沿分岔部分散流动,从而能有效地将雨或雪水等排出。其结果是,减轻外罩的外表面的表面张力,能降低因雨或雪水而导致的天线部中的电波的接收传播损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外罩包含分别由平面构成的两个倾斜面,两个倾斜面相交以相互成大于0°且在60°以下的角度。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外罩的顶部成尖锐状,因此,能抑制鸟或虫停留在外罩的顶部。
优选设置有加热外罩的加热器。根据上述结构,能使落在外罩上的雪融化而流动。
关于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及优点,可从以下结合附图理解的与本发明相关的详细说明来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毫米波收发装置的安装结构的图。
图2A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毫米波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B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毫米波接收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罩的立体图。
图4A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毫米波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B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毫米波接收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外罩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外罩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7A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外罩的、从图6的VII-VII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7B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外罩的、从图6的VII-VII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7C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外罩的、从图6的VII-VII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外罩的侧视图。
图9A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外罩的、从图8的IX-IX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9B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外罩的、从图8的IX-IX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9C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外罩的、从图8的IX-IX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10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毫米波接收装置的外罩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B是从图10A的XB-XB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的毫米波收发装置的安装结构的图。
图12A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的毫米波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2B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的毫米波接收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毫米波接收装置、毫米波接收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毫米波收发装置。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毫米波收发装置的安装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毫米波收发装置3中,在从建筑物8的屋顶向侧面突出而设置的臂杆4的前端下表面,配置有毫米波发送装置1。毫米波发送装置1设定成向下方发送电波7。从毫米波发送装置1发送来的电波7具有指向性,像图1所示的那样,略微扩散地向下方传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毫米波收发装置3进行60GHz频带的毫米波频带的无线传送。
另一方面,在从各层的阳台6向侧面突出数10cm而设置的臂杆5的前端上表面,配置有毫米波接收装置2。多个毫米波接收装置2分别与毫米波发送装置1相对配置。在毫米波接收装置2上设置有接收电波7的天线部。
多个毫米波接收装置2的天线部配置在电波7的到达区域中,且配置成在将天线部沿电波7的发送方向投影时、天线部彼此不会重叠。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透镜天线作为天线部,但也可以利用平面天线以及喇叭形天线等。
图2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毫米波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毫米波接收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在图2B中,为了便于说明,还示意性地画有毫米波发送装置1。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罩的立体图。
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毫米波接收装置2中,在基底构件13的上表面放置有透镜天线9。在透镜天线9的上方配置有外罩10,以覆盖透镜天线9。透镜天线9配置在由基底构件13的上表面和外罩10的内表面所形成的空间内。
在基底构件13的侧面设置有输出端子11。输出端子11经由电路基板12a、天线一体化电路元件12b、以及未图示的电路与透镜天线9连接。透镜天线9所接收到的无线信号通过上述电路进行放大和下变频,并从输出端子11输出。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罩10形成为中空圆锥形。因此,外罩10形成尖细形状,包括上述空间越往上方越窄的、具有一定倾斜度的一个倾斜面。
在此,设外罩10的倾斜面与基底构件13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β,外罩10的顶部10a中的倾斜面的内表面侧角度为α。由于将β设定为60°以上、90°以下的角度,因此,α成为60°以下。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罩10的顶部10a为尖形,但也可具有稍许的圆形。
如寒地土木研究所月报的No.658的2008年3月号的4.1项目的难积雪法所记载,雪难以附着在具有60°以上的倾斜度的倾斜面上。因此,通过使用β为60°以上、90°以下的外罩10,能使落在外罩10上的雪容易掉下来。
此外,由于通过使α为60°以下,外罩10的顶部10a成尖锐的形状,因此,能使鸟和虫等无法停留在外罩10的顶部10a上。
作为外罩10的材料,使用具有抗气候性的聚丙烯。此外,为了使透镜天线9中的电波7的接收强度不下降,将外罩10的厚度设在1mm以上、2mm以下。
为了使雨和雪难以附着在外罩10的表面,外罩10的表面优选具有亲水性(hydrophilic property)或疏水性(hydrophobic property)。因此,外罩10也可由具有亲水性的材质或具有超防水性的材质形成。此外,优选使外罩10的表面成为利用砂纸处理过的粗粒状,或者对外罩10的表面涂布蜡等,从而附着在外罩10上的水滴容易细细流走。
此外,也可设置加热外罩10的加热器50。例如,也可对外罩10以线圈间隔成1cm以上的螺旋状设置线圈状的加热器50。在这种情况下,当雪落在外罩10上时,通过加热器50将外罩10加热,从而能融化外罩10上的雪。因此,能防止雪堆积在外罩10上。
之所以将线圈间隔设为1cm以上,是由于电波7的波长为5mm左右,在将线圈设置成电波7的波长以下的间隔的情况下,加热器50变得具有螺旋形天线的功能,有可能会妨碍毫米波接收装置2接收电波7。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罩10的上下方向成垂直方向,与基底构件13的上表面平行的方向成水平方向,以这样的方式安装毫米波接收装置2。透镜天线9的顶点部9a和中心部9b配置成位于垂直方向的同一直线上。
透镜天线9的顶点部9a和中心部9b配置成位于从毫米波发送装置1发送来的电波7的到达区域内。此外,外罩10的顶部10a配置成位于从毫米波发送装置1发送来的电波7的到达区域内。另外,在图2B中,用两条双点划线所示的箭头之间的区域是电波7的到达区域。
天线部在电波的收发方向具有指向性。在图2B中,两条双点划线之间的指向区域77是透镜天线9的接收灵敏度较高的区域。此外,半球状的透镜天线9的顶点部9a是决定上述指向性的部分,即决定天线部的增益性能的重要部分(关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圆锥状的外罩10的顶部10a和透镜天线9的中心部9b存在于透镜天线9的指向区域77内。由于外罩10的顶部10a具有尖头形状,因此,能抑制水滴、雪积存在指向区域77内的外罩10上以及鸟等停留在指向区域77内的外罩10上。其结果是,通过外罩10将妨碍透镜天线9的接收的障碍物从指向区域77内排除,能维持透镜天线9的高接收性能。
通过将包括毫米波发送装置1和毫米波接收装置2的毫米波收发装置配置成上述那样的位置关系,能降低毫米波接收装置2接收从毫米波发送装置1发送来的电波7时的接收传播损耗。
具体而言,外罩10的顶部10a位于将决定透镜天线9的传送性能的透镜天线9的顶点部9a与中心部9b连接的垂直方向的上方。由于外罩10具有上述形状,因此,落在外罩10上的雨和雪难以附着在外罩10上,且鸟和虫等也难以停留在外罩10上。
其结果是,由于能将妨碍接收电波7的雨、雪、鸟、以及虫等从外罩10上排除,因此,能降低毫米波接收装置2对电波7的接收传播损耗。
图4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毫米波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图4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毫米波接收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在图4B中,为了便于说明,还示意性地画有毫米波发送装置1。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外罩的立体图。
如图4A、图4B、以及图5所示,在变形例的毫米波接收装置16中,外罩14形成为中空四角锥状。与此相对应,在平面上观察,基底构件15形成为矩形。外罩14具有四个倾斜面。
设外罩14的倾斜面与基底构件15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β,外罩14的顶部14a中相对的倾斜面彼此所成的角度为α。由于将β设定为60°以上、90°以下的角度,因此,α成为60°以下。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罩14的顶部14a为尖形,但也可具有稍许的圆形。
透镜天线9的中心部9b和外罩14的顶部14a配置成位于从毫米波发送装置1发送来的电波7的到达区域内。具体而言,外罩14的顶部14a位于将透镜天线9的顶点部9a与中心部9b连接的垂直方向的上方。由于外罩14具有上述形状,因此,落在外罩14上的雨和雪难以附着在外罩14上,且鸟和虫等也难以停留在外罩14上。
其结果是,由于能将妨碍接收电波7的雨、雪、鸟、以及虫等从外罩14上排除,因此,能降低毫米波接收装置16对电波7的接收传播损耗。
另外,虽然在变形例中,对具有中空四角锥形状的外罩14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中空三角锥形状等其他中空角锥形状。此外,也可在透镜天线9的上部设置半球状的外罩,再在其上方设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罩10、14。即,也可以配置双重外罩。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力图降低毫米波接收装置16的接收传播损耗。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毫米波接收装置、毫米波接收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毫米波收发装置。
实施方式2
图6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外罩的外观的侧视图。图7A是本实施方式的外罩的、从图6的VII-VII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图7B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外罩的、从图6的VII-VII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图7C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外罩的、从图6的VII-VII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如图6和图7A~图7C所示,在具有中空圆锥状的形状的外罩17的外表面上,分岔部20配置成从外罩17的顶部向外罩17的下摆部的整个周边呈放射状、且第一分岔部18和第二分岔部19交替相互隔开间隔。第一分岔部18形成在比第二分岔部19更靠近外罩17的顶部的位置。设第一分岔部18和第二分岔部19的宽度为1mm左右。
在本实施方式的外罩17中,如图7A所示,第一分岔部18由凸部18a构成,第二分岔部19由凸部19a构成。凸部18a和凸部19a的截面为矩形。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外罩17中,如图7B所示,第一分岔部18由凸部18b构成,第二分岔部19由凸部19b构成。凸部18b和凸部19b的截面为三角形。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外罩17中,如图7C所示,第一分岔部18由凹部18c构成,第二分岔部19由凹部19c构成。凹部18c和凹部19c的截面为三角形。
通过设置具有上述截面形状的分岔部20,能降低外罩17上的表面张力,防止水滴成球形。其结果是,附着于外罩17的液体容易在外罩17上流动。此外,通过使附着于外罩17的外表面的雨或湿雪等液体从外罩的顶部向外罩的下摆部分岔流动,从而即使在有大量降雨的情况下,也能使雨分散而高效地流动。
在外罩17的顶部附近、彼此相邻的第一分岔部18相互之间的最窄间隔L1设为1cm左右。此外,相邻的第一分岔部18与第二分岔部19之间的最窄间隔L2设为1cm左右。这是为了防止产生如下状态:雨等液体横跨多个分岔部而存在,外罩17的表面张力变大,从而液体变得难以在外罩17上流动。由于雨的直径通常为几mm,因此,通过将分岔部彼此的间隔设为1cm左右以上,能防止产生上述状态。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外罩的侧视图。图9A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外罩的、从图8的IX-IX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图9B是本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外罩的、从图8的IX-IX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图9C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外罩的、从图8的IX-IX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如图8和图9A~图9C所示,在具有中空圆锥状的形状的外罩21的外表面上,相互隔开间隔配置多个Λ字形状的分岔部22。分岔部22的宽度设为1mm左右。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外罩21中,如图9A所示,分岔部22由凸部22a构成。凸部22a的截面为矩形。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外罩21中,如图9B所示,分岔部22由凸部22b构成。凸部22b的截面为三角形。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外罩21中,如图9C所示,分岔部22由凹部22c构成。凹部22c的截面为三角形。
通过设置具有上述截面形状的分岔部22,能降低外罩21上的表面张力,防止水滴成球形。其结果是,附着于外罩21的液体容易在外罩21上流动。此外,附着于外罩21的外表面的雨或湿雪等液体通过Λ字形状的分岔部22沿两个方向分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Λ字形状的分岔部22的两个端部下方分别配置分岔部22,从外罩的顶部向下摆部重复该配置关系。
通过上述分岔部22,液体从外罩21的顶部向外罩21的下摆部依次分岔流动,从而即使在有大量降雨的情况下,也能使雨分散而高效地流动。
上述分岔部是一个示例,分岔部的形状、配置、大小等可适当变更。分岔部是如下部件即可:通过在外罩的外表面设置分岔部,附着于外罩的外表面的液体从外罩的顶点部向外罩的下摆部分岔流动。对于其他结构,由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不重复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毫米波接收装置。
实施方式3
图10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毫米波接收装置的外罩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0B是从图10A的XB-XB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如图10A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外罩23包括分别由平面构成的两个倾斜面24、25以及由倾斜面24和倾斜面25夹着的两个侧面。
如图10B所示,倾斜面24与倾斜面25所成的角度α形成为60°以下。此外,未图示的基底构件的上表面与倾斜面24及倾斜面25所成的角度β形成为60°以上、90°以下。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罩23的顶部为尖形,但也可具有稍许的圆形。
通过设置具有上述形状的外罩23,能使落到外罩23上的雪容易掉下来。此外,由于通过使α为60°以下,外罩23的顶部成尖锐的形状,因此,能使鸟和虫等无法停留在外罩23的顶部上。对于其他结构,由于与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相同,因此不重复说明。
尽管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只是用于举例表示,而非限定,可清楚地理解为发明的范围由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解释。

Claims (10)

1.一种毫米波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构件(13、15);
放置在所述基底构件(13、15)的上表面的天线部(9);以及
以覆盖所述天线部(9)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天线部(9)的上方的外罩(10、14、17、21、23),
所述天线部(9)配置在由所述基底构件(13、15)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外罩(10、14、17、21、23)的内表面所形成的空间内,
所述外罩(10、14、17、21、23)形成尖细形状,包含所述空间越往上方越窄的、具有一定倾斜度的一个以上的倾斜面,
所述外罩(10、14、17、21、23)的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基底构件(13、15)的所述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60°以上、90°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10、14、17、21)形成为中空圆锥状或中空角锥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毫米波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罩(17、21)的外表面形成分岔部(20、22),使得附着于所述外表面的液体从所述外罩(17、21)的顶部向所述外罩的下摆部分岔流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毫米波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罩(17)的所述外表面形成所述分岔部(20),该分岔部(20)配置成从所述外罩(17)的顶部向所述外罩的下摆部的整个周边呈放射状、且凸部或凹部相互隔开间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毫米波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罩(21)的所述外表面形成所述分岔部(22),该分岔部(22)配置成多个Λ字形状的凸部或凹部相互隔开间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23)包含分别由平面构成的两个所述倾斜面(24、25),
两个所述倾斜面(24、25)相交以相互成60°以下的角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加热所述外罩(10、14、17、21、23)的加热器(50)。
8.一种毫米波接收装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10、14、17、21、23)的上下方向成垂直方向,且与所述基底构件(13、15)的所述上表面平行的方向成水平方向,以这样的方式安装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接收装置。
9.一种毫米波收发装置(3),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接收装置(2、16);以及
毫米波发送装置(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毫米波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部(9)由透镜天线构成,
所述天线部(9)的中心部(9b)和所述外罩(10、14、17、21、23)的顶部位于从所述毫米波发送装置(1)发送来的电波的到达区域内。
CN2010105904377A 2009-12-10 2010-12-09 毫米波接收装置、毫米波接收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毫米波收发装置 Pending CN1020980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80757A JP5229915B2 (ja) 2009-12-10 2009-12-10 ミリ波受信装置、ミリ波受信装置の取付構造およびミリ波送受信装置
JP2009-280757 2009-12-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8066A true CN102098066A (zh) 2011-06-15

Family

ID=44130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04377A Pending CN102098066A (zh) 2009-12-10 2010-12-09 毫米波接收装置、毫米波接收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毫米波收发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81800B2 (zh)
JP (1) JP5229915B2 (zh)
CN (1) CN10209806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6388A (zh) * 2014-12-18 2015-03-25 佛山澳信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超宽辐射角度双极化微带板状天线
CN107271964A (zh) * 2016-03-30 2017-10-20 德尔福国际业务卢森堡公司 检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2151692A1 (zh) * 2021-01-15 2022-07-21 运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微波蒸烤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68280B1 (en) * 2013-11-25 2017-02-14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Solid nose cone and related components
US9534868B1 (en) 2014-06-03 2017-01-03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Aerodynamic conformal nose cone and scanning mechanism
JP6315423B2 (ja) 2014-06-04 2018-04-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及び無線システム
CN113696830A (zh) 2016-10-21 2021-11-2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装饰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1641018A (zh) * 2020-05-28 2020-09-08 深圳市晓控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挡雪功能的天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9338A1 (en) * 2003-11-06 2005-05-12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Antenna unit having a non-feeding conductor wall so as to enclose a patch antenna
EP2037531A1 (en) * 2006-06-07 2009-03-18 SEI Hybrid Products, Inc. Radio wave lens antenna device
US20090219903A1 (en) * 2006-05-23 2009-09-03 Alamouti Siavash M Millimeter-wave reflector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using millimeter-wave signa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76581A (en) * 1968-08-15 1971-04-27 Gen Dynamics Corp Radomes
JP2748528B2 (ja) * 1989-04-12 1998-05-0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円形アンテナ用ケース
JPH1188028A (ja) * 1997-09-12 1999-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アンテナユニット
US6049305A (en) * 1998-09-30 2000-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pact antenna for low and medium earth orbi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02246832A (ja) * 2001-02-15 2002-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装置
JP3082946U (ja) * 2001-06-25 2002-01-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 エムイー北陸 屋外アンテナ凍結防止装置
JP4204390B2 (ja) 2003-06-11 2009-01-07 日本放送協会 放送信号の送受信装置
JP4031444B2 (ja) * 2004-01-14 2008-01-0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レドーム
JP2007043284A (ja) * 2005-08-01 2007-02-15 Sei Hybrid Kk レドーム
US7397442B2 (en) * 2005-11-28 2008-07-08 Kvh Industries, Inc. Radome with heating element
JP5334238B2 (ja) * 2008-05-23 2013-11-06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レドーム
JP4845148B2 (ja) * 2008-08-26 2011-12-28 八木アンテナ株式会社 ミリ波通信テレビ共同受信方式
JP5004191B2 (ja) 2008-09-16 2012-08-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ミリ波送受信システム
US20120249611A1 (en) * 2009-12-15 2012-10-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equip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9338A1 (en) * 2003-11-06 2005-05-12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Antenna unit having a non-feeding conductor wall so as to enclose a patch antenna
US20090219903A1 (en) * 2006-05-23 2009-09-03 Alamouti Siavash M Millimeter-wave reflector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using millimeter-wave signals
EP2037531A1 (en) * 2006-06-07 2009-03-18 SEI Hybrid Products, Inc. Radio wave lens antenna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6388A (zh) * 2014-12-18 2015-03-25 佛山澳信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超宽辐射角度双极化微带板状天线
CN107271964A (zh) * 2016-03-30 2017-10-20 德尔福国际业务卢森堡公司 检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2151692A1 (zh) * 2021-01-15 2022-07-21 运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微波蒸烤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81800B2 (en) 2013-11-12
US20110140984A1 (en) 2011-06-16
JP2011124790A (ja) 2011-06-23
JP5229915B2 (ja) 2013-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8066A (zh) 毫米波接收装置、毫米波接收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毫米波收发装置
US7400304B2 (en) Antenna with partially spherical dielectric lenses
EP3183771B1 (en) Vehicle antenna
Hirokawa et al. A single-layer slotted leaky waveguide array antenna for mobile reception of direct broadcast from satellite
US7286095B2 (en) Inverted feed discone antenna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60195612A1 (en) Radar antenna assembly with panoramic detection
WO2007141850A1 (ja) 電波レンズアンテナ装置
JP6896883B2 (ja) 車両用アンテナ装置
CN101512833A (zh) 天线设备
KR101041852B1 (ko) 안테나 시스템의 레이돔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9428150A (zh) 天线部件、车载雷达和汽车
WO2006132492A1 (en) Phased array antenna having the highest efficiency at slant angle
US2005020657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antenna and collector screen
JP3816027B2 (ja) 水膜付着防止性に優れたアンテナレドーム
US8618999B2 (en) Microwave motion sensor with a reflector
JP4937876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通信機器
US4737796A (en) Ground plane interference elimination by passive element
Shabunin Antenna array for radiosonde tracking radar
KR101070758B1 (ko) 지피에스용 패치 안테나
US8730114B2 (en) Low-profile multiple-beam lens antenna
KR102201572B1 (ko) 빔패턴 조절 및 널(Null) 개선이 가능한 3차원 리플렉터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안테나
US6344822B1 (en) Instrument landing glide slope
US6759995B1 (en) Constant beamwidth high gain broadband antenna
KR102405344B1 (ko) 밀리미터파 수신을 위한 옥외 설치형 안테나 장치
Cheng et al. Array antenna for body-worn automotive harmonic radar ta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118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