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7372A - 处理薄膜的设备及应用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处理薄膜的设备及应用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7372A
CN102087372A CN2010105675611A CN201010567561A CN102087372A CN 102087372 A CN102087372 A CN 102087372A CN 2010105675611 A CN2010105675611 A CN 2010105675611A CN 201010567561 A CN201010567561 A CN 201010567561A CN 102087372 A CN102087372 A CN 102087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extension slot
length
gap length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675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义辉
赖柏东
陈依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Q Mat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nQ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Q Mat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BenQ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56756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8737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87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73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处理薄膜的设备及应用其的方法,该处理薄膜的设备包括前制模组、延伸槽及后制模组。前制模组用以执行前制程序于薄膜上。延伸槽用以接收并拉伸前制模组传出的薄膜。其中延伸槽包括多组滚轮,这些组滚轮分别设置于延伸槽中的薄膜传输路径的不同位置上。这些组滚轮的位置区分薄膜传输路径的长度为多个间隔长度,且这些间隔长度中至少有两组不同的间隔长度。后制模组接收延伸槽传出的薄膜,并用以执行后制程序于薄膜上。本发明在薄膜传输路径上利用滚轮区隔出适当的间距,可使薄膜被拉伸后,减小颈缩(Neck-in)的程度。也可使得薄膜可利用的面积更大,增加薄膜使用的效能,节省制造者的成本。

Description

处理薄膜的设备及应用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薄膜的设备及应用其的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利用滚轮传输以处理薄膜的设备及应用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薄膜已逐渐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的生活之中,例如是液晶显示器中的使用的材料—偏光膜。偏光膜的功能主要在于使不具有偏极化的光透过偏光片,使其产生线性的偏极化光,液晶萤幕便是利用此种方式,靠着驱动电压并搭配液晶分子的扭转,来达到所需的光通量以及颜色。目前的液晶显示器同时朝向大尺寸及中小尺寸品质发展,液晶显示器重要的材料-偏光膜要同时兼固大尺寸及中小尺寸面板品质要求,如增加幅宽和尺寸安定性(即低收缩)等。增加偏光膜幅宽及减少偏光膜在制程中的颈缩(Neck-in)程度,可增加材料使用率增加利润,进而减少边料降低成本。再者,增加偏光膜的尺寸安定性可以避免因背光源所产生热能造成偏光片的收缩,及避免面板厂进行高温高湿可靠度测试时发生偏光膜剥离的重大缺点。因此,研发出可充分增加偏光片幅宽和尺寸安定性的技术,实为业界所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处理薄膜的方法及应用其的设备,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利用滚轮传输并拉伸以处理薄膜的方法及应用其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处理薄膜的设备,其包括:前制模组、延伸槽以及后制模组。该前制模组用以执行前制程序于薄膜上;该延伸槽用以接收并拉伸该前制模组传出的该薄膜,该延伸槽包括复数组滚轮,该些组滚轮分别设置于该延伸槽中的薄膜传输路径的不同位置上,该些组滚轮的位置区分该薄膜传输路径的长度为复数个间隔长度,该些间隔长度中至少有两组不同的间隔长度;该后制模组接收该延伸槽传出的该薄膜,并用以执行后制程序于该薄膜上。
根据所述的处理薄膜的设备,该些组滚轮为三组滚轮,该些组滚轮的位置区分该薄膜传输路径的长度为第一间隔长度及第二间隔长度,该第一间隔长度相对于该薄膜传输路径的上游处,而该第二间隔长度相对于该薄膜传输路径的下游处,且该第一间隔长度小于该第二间隔长度。
根据所述的处理薄膜的设备,该第一间隔长度与该第二间隔长度的比为(1∶1,1∶8)。
根据所述的处理薄膜的设备,该前制模组包括:放捲器,用以放捲该薄膜;浸泡槽,用以接收并浸泡该放捲器传输出的该薄膜;以及染色槽,用以接收并染色该浸泡槽传输出的该薄膜。
根据所述的处理薄膜的设备,该后制模组包括:固色槽,用以接收并执行固色程序于该延伸槽传输出的该薄膜;洗净槽,用以接收并洗净该固色槽传输出的该薄膜;膜体贴合组件,用以接收并执行上膜程序于该洗净槽传输出的该薄膜;以及收捲器,用以接收并收捲该膜体贴合组件传输出的该薄膜。
根据所述的处理薄膜的设备,该延伸槽设定在55℃至65℃的温度范围,以拉伸该薄膜。
根据所述的处理薄膜的设备,该后制模组包括固色槽,设置于该延伸槽之后,以接收该延伸槽传出的该薄膜,该固色槽设定在50℃至60℃的温度范围,以执行固色程序。
根据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薄膜的方法,其包括:提供薄膜处理设备,包括延伸槽、设置于该延伸槽之前的前制模组、和设置于该延伸槽之后的后制模组;提供薄膜于该薄膜处理设备;于该前制模组中执行前制程序于该薄膜上;使该前制模组传出的该薄膜进入该延伸槽,以执行延伸程序于该薄膜上,该延伸槽包括复数组滚轮,该些组滚轮分别设置于该延伸槽中的薄膜传输路径的不同位置上,该些组滚轮的位置区分该薄膜传输路径的长度为复数个间隔长度,该些间隔长度中至少有两组不同的间隔长度;以及使该延伸槽传出的该薄膜进入该后制模组,以执行后制程序于该薄膜上。
根据所述的处理薄膜的方法,该延伸槽的该些组滚轮为三组滚轮,该些组滚轮的位置区分该薄膜传输路径的长度为第一间隔长度及第二间隔长度,该第一间隔长度不等于该第二间隔长度。
根据所述的处理薄膜的方法,该第一间隔长度相对于该薄膜传输路径的上游处,而该第二间隔长度相对于该薄膜传输路径的下游处,且该第一间隔长度小于该第二间隔长度。
根据所述的处理薄膜的方法,该第一间隔长度与该第二间隔长度的比为(1∶1,1∶8)。
根据所述的处理薄膜的方法,该后制模组包括固色槽、洗净槽、膜体贴合组件和收捲器,在执行该后制程序于该薄膜上的步骤中,还包括:使该延伸槽传出的该薄膜进入该固色槽以执行固色程序于该薄膜上;使固色后的该薄膜进入该洗净槽以执行洗净程序于该薄膜上;使洗净后的该薄膜进入该膜体贴合组件以执行上膜程序于该薄膜的至少一表面上;以及以该收捲器收捲上膜后的该薄膜。
根据所述的处理薄膜的方法,该后制模组包括固色槽,设置于该延伸槽之后,以接收该延伸槽传出的该薄膜,该固色槽设定在50℃至60℃的温度范围,以执行固色程序。
根据所述的处理薄膜的方法,该薄膜为聚乙烯醇膜。
根据所述的处理薄膜的方法,该前制模组包括放捲器、浸泡槽和染色槽,在执行该前制程序于该薄膜上的步骤中,还包括:以该放捲器放捲该薄膜;使放捲后的该薄膜进入该浸泡槽以执行浸泡程序于该薄膜;以及使浸泡后的该薄膜进入该染色槽以执行染色程序于该薄膜。
根据所述的处理薄膜的方法,在该延伸槽中以55℃至65℃的温度范围执行该延伸程序。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在薄膜传输路径上利用滚轮区隔出适当的间距,可使薄膜被拉伸后,减小颈缩(Neck-in)的程度。使得薄膜可利用的面积更大,增加薄膜使用的效能,节省制造者的成本。更进一步,再搭配升高温度的延伸槽以及固色槽中,更可使薄膜的收缩值减小及降低断膜的机率,大幅改善薄膜的尺寸安定性。
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由以下的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薄膜的示意图。
图2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薄膜设备的示意图。
图3绘示图2中延伸槽内的薄膜传输路径及其架设滚轮的示意图。
图4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制造薄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出有关于处理薄膜的方法及应用其的设备。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薄膜的示意图,其中+x方向为薄膜行进的方向。在一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处理薄膜的方法及应用其的设备,可减少薄膜在制作过程中颈缩(Neck-in)的程度。颈缩意指薄膜在制造的过程中幅宽变窄,也就是薄膜200在图1中的y轴方向的宽度变窄。颈缩会造成薄膜200的可使用面积变小,降低薄膜200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于另一实施例中提出的处理薄膜的方法及应用其的设备,可使薄膜200的收缩值变小。收缩值意指制造后的薄膜200,在尺寸安定性量化仪器中量测在图1中的x轴方向上的长度,于升温后与升温前的收缩位移。
薄膜200材料可例如是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膜,其为制造偏光膜的材料之一。聚乙烯醇膜的聚合度在一实施例中为500~10000,另一实施例中为1000~6000,再一实施例中为1400~4000。聚乙烯醇膜的厚度在一实施例中为5~150um,另一实施例中为10~100um。此外,聚乙烯醇膜10的皂化度在一实施例中为75~100%,另一实施例中为97~100%,再一实施例中为98.5~99.8%。
第一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中关于处理薄膜的设备。请参照图2,图2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薄膜设备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处理薄膜设备100包括前制模组110、延伸槽120及后制模组130。前制模组110用以执行前制程序于薄膜200上。延伸槽120用以接收并拉伸前制模组110传出的薄膜200。其中延伸槽120包括多组滚轮,这些滚轮分别设置于延伸槽120中的薄膜传输路径125的不同位置上。这些滚轮的位置将薄膜传输路径125的长度区分为多个间隔长度,且这些间隔长度中至少有两组不同的间隔长度。图2中的薄膜传输路径上未详细的绘示滚轮是为了使图2更清楚简洁,并非意指其上没有滚轮。后制模组130接收延伸槽120传出的薄膜200,并用以执行后制程序于薄膜200上。
请继续参照图2,以下更进一步的说明前制程序110。在本实施例中,前制模组110包括放捲器111、浸泡槽112和染色槽113。放捲器111放捲薄膜200。浸泡槽112中含有水,并接收及浸泡放捲器111放捲出来的薄膜200,用以洗去薄膜200表面的脏污,并且澎润薄膜200使其含有水分,以利后续的染色制程。
前制模组110中的染色槽113中含有碘、碘化钾及硼酸,并接收浸泡槽112传出的薄膜200。由于浸泡槽112传出的薄膜200已含有水,所以薄膜200传入染色槽113之后,染色槽113中的碘会扩散到薄膜200中。染色槽113中的碘含量在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0.01~0.5重量百分比,另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0.05~0.4重量百分比,再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0.1~0.3重量百分比。碘化钾含量在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0.05~50重量百分比,另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0.25~40重量百分比,再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5~30重量百分比。而硼酸含量在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0.2~2.4重量百分比,另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0.2~1.2重量百分比,再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0.2~0.6重量百分比。且染色槽113中的温度在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10~60℃,另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20~50℃,再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30~40℃。实际应用时,碘、碘化钾及硼酸的实际含量与染色槽113中的温度可依制作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请继续参照图2说明延伸槽120。在本实施例中,延伸槽120中含有硼酸及碘化钾,并接收染色槽113传出的薄膜200。薄膜200在延伸槽120中可拉伸,以使进入薄膜200中的碘分子在薄膜200中配向。延伸槽120中做为交联剂的硼酸更可把碘锁在薄膜200中。延伸槽120中的碘化钾含量在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0.05~30重量百分比,另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1~15重量百分比,再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5~10重量百分比。延伸槽120中的作为交联剂的硼酸,其含量在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0.05~30重量百分比,另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1~15重量百分比,再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5~10重量百分比。此外,延伸槽120中的温度在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10~80℃,另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20~70℃,再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35~60℃。同样的,应用时硼酸和碘化钾和的实际含量与延伸槽120中的设定温度可依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请继续参照图2说明后制模组130。后制模组130包括固色槽131、洗净槽132、二烘箱133及135、膜体贴合组件134和收捲器136。其中膜体贴合组件134包括保护层放捲器134a及134b。后制模组130中的固色槽131含有硼酸及碘化钾,并接收延伸槽120传出的薄膜200。固色槽131中的温度较延伸槽120的温度低,可使薄膜200的张力在进入固色槽131后慢慢降低。固色槽131中的碘化钾含量在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0.05~30重量百分比,另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1~15重量百分比,再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5~10重量百分比,但不限定在这些范围中。固色槽131中作为交联剂的硼酸含量,在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0.05~30重量百分比,另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1~15重量百分比,再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5~10重量百分比,但不限定在该些范围中。此外,固色槽131中的温度在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10~35℃,另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15~30℃,再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20~25℃,但不限定在该些范围中。
后制模组130中的洗净槽132中含有水,并接收固色槽131传出的薄膜200,用以洗去薄膜200上的硼酸。后制模组130中的烘箱133接收洗净槽132传出的薄膜200,可降低薄膜200中的水含量。烘箱133中的温度在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30~120℃,另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50~100℃,再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60~80℃。在烘箱133后可设有一量测站503,用以量测薄膜200的幅宽。
后制模组130中的膜体贴合组件134接收烘箱133传出的薄膜200。膜体贴合组件134包括保护层放捲器134a及134b分别设置于薄膜200的两侧,用以贴合保护层于薄膜200上。当然,依据使用者的需求,亦可贴合其他材料,例如是具有光学性质的材料。
后制模组130中的烘箱135接收膜体贴合组件134传出的薄膜200,可使保护层更牢固的贴合于薄膜200上。烘箱135中的温度在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40~120℃,另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50~100℃,再一实施例中的范围为65~80℃。收捲器136接收烘箱135传出的薄膜200用以对薄膜200进行收捲。
请参阅图3,更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的延伸槽120,其绘示图2中延伸槽内的薄膜传输路径及其架设滚轮的示意图。在图3中,薄膜传输路径125上的这些滚轮的组数为三组以作实施例的说明。各组滚轮包括二滚轮分别位于薄膜传输路径125的两侧。薄膜200先后接触到的这些滚轮,依序为滚轮121及121’、滚轮122及122’和滚轮123及123’,且分别夹置于薄膜传输路径125上的位置X1、X2及X3。其中,在位置X1与位置X2之间具有间隔D1,间隔D1相对于薄膜传输路径125的上游处(较接近前制模组)。而位置X2与位置X3之间具有间隔D2,间隔D2相对于薄膜传输路径125的下游处(较接近后制模组)。
滚轮121及121’和滚轮122及122’的转速不同,具有转速差。当转速差越大时,薄膜200在经过滚轮121及121’和滚轮122及122’之间的间隔D1后,薄膜200就会在图1中的x轴方向延伸的越长。此处将经过间隔D1后的薄膜200的长度,除以经过间隔D1前的薄膜200的长度的商数,定义为间隔D1延伸倍率。例如间隔D1延伸倍率为1.47,意指经过间隔D1后薄膜200的长度为经过间隔D1前薄膜200的长度的1.47倍。而间隔D2延伸倍率的定义亦如上所述,因此不予赘述。虽然在经过间隔D1后会使薄膜200的长度变长,却会造成薄膜200幅宽变窄,也就是薄膜200在图1中的y轴方向的宽度变窄。幅宽变窄使得可使用的面积变小,降低薄膜200的利用率。欲解决此问题,调整本实施例的间隔D1及D2的长度比可改善薄膜200幅宽变窄的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间隔D1的长度为小于间隔D2的长度。在另一实施例中,间隔D1的长度与间隔D2的长度的比介于(1∶1,1∶8)。再一实施例中,间隔D1的长度与间隔D2的长度比为1∶3。此外,在间隔D1上靠近上游处可包括量测站501,在间隔D2上靠近上游处可包括量测站502。量测站501及502用以量测薄膜200的幅宽。改变间隔D1及D2的长度,需改变滚轮121及121’、滚轮122及122’和滚轮123及123’于薄膜传输路径125上的位置。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滚轮的组数亦可调整为其他组数,例如为四组,则可在薄膜传输路径上区分出三组间隔长度。同样的,滚轮的组数亦可为五组以上。在列举比较例与实施例之前,先说明本实施例中关于处理薄膜的流程。
以下更以搭配流程图详细说明上述各项元件的运作方式,然而此流程图并非限定应用于上述各项元件。请参照图4,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制造薄膜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110中,提供薄膜处理设备,其包括延伸槽、设置于延伸槽之前的前制模组、和设置于延伸槽之后的后制模组。接下来,在步骤S120中,提供薄膜于薄膜处理设备。
然后,于前制模组中执行前制程序于薄膜上,其中,前制模组包括放捲器、浸泡槽和染色槽。在步骤S131中,以放捲器放捲薄膜。接着,在步骤S132中,使放捲后的薄膜进入浸泡槽以执行浸泡程序于薄膜。然后,在步骤S133中,使浸泡后的薄膜进入染色槽以执行染色程序于薄膜。
接着,在步骤S140中,使前制模组传出的薄膜进入延伸槽。更详细的说明,为染色槽传出的薄膜进入延伸槽,以执行延伸程序于薄膜上。延伸槽包括多组滚轮,这些滚轮分别设置于延伸槽中的薄膜传输路径的不同位置上。这些滚轮的位置区分薄膜传输路径的长度为多个间隔长度,这些间隔长度中至少有两组不同的间隔长度。在一实施例中,滚轮的位置区分薄膜传输路径的长度为两个间隔长度,且靠近前置模组的间隔长度小于靠近后置模组的间隔长度。在另一实施例中,靠近前置模组的间隔长度与靠近后置模组的间隔长度的比介于(1∶1,1∶8)。再一实施例中,靠近前置模组的间隔长度与靠近后置模组的间隔长度的比为1∶3。
然后,使延伸槽传出的薄膜进入后制模组,以执行执行后制程序于薄膜上。后制模组包括固色槽、洗净槽、膜体贴合组件和收捲器。在步骤S151中,使延伸槽传出的薄膜进入固色槽以执行固色程序于薄膜上。然后,在步骤S152中,使固色后的薄膜进入洗净槽以执行洗净程序于薄膜上。接下来,在步骤S153中,使洗净后的薄膜进入膜体贴合组件以执行上膜程序于薄膜的至少一表面上。然后,在步骤S154中,以收捲器收捲上膜后的薄膜。
以下对延伸槽的薄膜传输路径上所设置的滚轮间隔进行相关实验,并量测成膜幅宽。
【比较例1】
取聚合度2800,皂化度大于99.99%的聚乙烯醇膜,由放捲器放捲。聚乙烯醇膜在浸泡槽中泡水澎润后于染色槽中染色。染色槽中含有0.2重量百分比的碘、10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及2.4重量百分比的硼酸,染色槽温度为35℃,染色时间为1分钟。接着,聚乙烯醇膜传至延伸槽,延伸槽的薄膜传输路径上的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为1∶1。且延伸槽中含有5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以及8重量百分比的硼酸,延伸槽内温度为50℃,聚乙烯醇膜经过延伸槽的时间为5分钟,间隔D1延伸倍率为1.47,间隔D2延伸倍率为1.39。并读取量测站501及502所量测的聚乙烯醇膜的幅宽,分别为进间隔D1的薄膜幅宽及出间隔D1的薄膜幅宽。然后,聚乙烯醇膜经过含有6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与6重量百分比的硼酸,且温度为25℃的固色槽。接着,进入70℃的烘箱中烘烤干燥后,即得偏光膜,并读取量测站503所量测的聚乙烯醇膜的幅宽,也就是成膜幅宽。各幅宽量测结果列于表一。
【比较例2】
取聚合度2800,皂化度大于99.99%的聚乙烯醇膜,由放捲器放捲。聚乙烯醇膜在浸泡槽中泡水澎润后于染色槽中染色。染色槽中含有0.2重量百分比的碘、10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及2.4重量百分比的硼酸,染色槽温度为35℃,染色时间为1分钟。接着,聚乙烯醇膜传至延伸槽,延伸槽的薄膜传输路径上的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为1∶1。且延伸槽中含有5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以及8重量百分比的硼酸,延伸槽内温度为50℃,聚乙烯醇膜经过延伸槽时间为5分钟,间隔D1延伸倍率为2.21,间隔D2延伸倍率为1.39。并读取量测站501及502所量测的聚乙烯醇膜的幅宽,分别为进间隔D1的薄膜幅宽及出间隔D1的薄膜幅宽。然后,聚乙烯醇膜经过含有6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与6重量百分比的硼酸,且温度为25℃的固色槽。接着,进入70℃的烘箱中烘烤干燥后,即得偏光膜,并读取量测站503所量测的聚乙烯醇膜的幅宽,也就是成膜幅宽。各幅宽量测结果列于表一。
【实施例1】
取聚合度2800,皂化度大于99.99%的聚乙烯醇膜,由放捲器放捲。聚乙烯醇膜在浸泡槽中泡水澎润后于染色槽中染色。染色槽中含有0.2重量百分比的碘、10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及2.4重量百分比的硼酸,染色槽温度为35℃,染色时间为1分钟。接着,聚乙烯醇膜传至延伸槽,延伸槽的薄膜传输路径上的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为1∶3。且延伸槽中含有5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以及8重量百分比的硼酸,延伸槽内温度为50℃,聚乙烯醇膜经过延伸槽时间为5分钟,间隔D1延伸倍率为1.47,间隔D2延伸倍率为1.39。并读取量测站501及502所量测的聚乙烯醇膜的幅宽,分别为进间隔D1的薄膜幅宽及出间隔D1的薄膜幅宽。然后,聚乙烯醇膜经过含有6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与6重量百分比的硼酸,且温度为25℃的固色槽。接着,进入70℃的烘箱中烘烤干燥后,即得偏光膜,并读取量测站503所量测的聚乙烯醇膜的幅宽,也就是成膜幅宽。各幅宽量测结果列于表一。
【实施例2】
取聚合度2800,皂化度大于99.99%的聚乙烯醇膜,由放捲器放捲。聚乙烯醇膜在浸泡槽中泡水澎润后于染色槽中染色。染色槽中含有0.2重量百分比的碘、10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及2.4重量百分比的硼酸,染色槽温度为35℃,染色时间为1分钟。接着,聚乙烯醇膜传至延伸槽,延伸槽的薄膜传输路径上的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为1∶3。且延伸槽中含有5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以及8重量百分比的硼酸,延伸槽内温度为50℃,聚乙烯醇膜经过延伸槽时间为5分钟,间隔D1延伸倍率为2.21,间隔D2延伸倍率为1.39。并读取量测站501及502所量测的聚乙烯醇膜的幅宽,分别为进间隔D1的薄膜幅宽及出间隔D1的薄膜幅宽。然后,聚乙烯醇膜经过含有6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与6重量百分比的硼酸,且温度为25℃的固色槽。接着,进入70℃的烘箱中烘烤干燥后,即得一偏光膜,并读取量测站503所量测的聚乙烯醇膜的幅宽,也就是成膜幅宽。各幅宽量测结果列于表一。
表一
Figure BSA00000369501900111
表一中的比较例1及实施例1,除了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的数值不一样外,其余条件皆相同,例如间距D1延伸倍率皆为1.47。不同的是,在比较例1中,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为1∶1。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中,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为1∶3。实施例1中出间距D1幅宽减掉进间距D1幅宽为-103mm,相较于比较例1中出间距D1幅宽减掉进间距D1幅宽为-111mm,改善了8mm。另外,实施例1中的成膜幅宽为368mm,相较于比较例1中的成膜幅宽为341mm宽了27mm,大幅增加聚乙烯醇膜可使用的面积。
同样地,表一中的比较例2及实施例2,除了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的数值不一样外,其余条件皆相同,例如间距D1延伸倍率皆为2.21。但在比较例2中,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为1∶1;而在实施例2中,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为1∶3。实施例2中出间距D1幅宽减掉进间距D1幅宽为-95mm,相较于比较例2中出间距D1幅宽减掉进间距D1幅宽为-108mm,改善了13mm。另外,实施例2中的成膜幅宽为361mm,相较于比较例2中的成膜幅宽为327mm宽了34mm,亦大幅增加聚乙烯醇膜可使用的面积。
总括来说,不管间距D1延伸倍率为1.47或2.21,当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为1∶3时,成膜幅宽均较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为1∶1时来的宽。如实施例1相较于比较例1,实施例1的成膜幅宽多出7.33%。实施例2相较于比较例2,实施例2的成膜幅宽多出10.39%。因此调整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为1∶3时,可确实降低制造聚乙烯醇膜时颈缩的程度,并大幅增加聚乙烯醇膜可使用的面积。
第二实施例
请再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的延伸槽120可设定在55℃至65℃的温度范围,以拉伸薄膜200。后制模组130的固色槽131设定在50℃至60℃的温度范围,以执行固色程序。本实施例的延伸槽120及固色槽131的温度都较第一实施例的延伸槽120及固色槽131的温度要高。当提高固色槽131与延伸槽120的温度后,可大幅降低薄膜在制程中断膜的机率。且提高固色槽131与延伸槽120的温度后,交联反应于湿式制程中便完成,则后续遇到高温时就不会再有收缩发生。如此一来,可使薄膜的收缩值变小。也就是说,可增加薄膜尺寸的安定性。收缩值意指制造后的薄膜200,在尺寸安定性量化仪器中量测在图1中的x轴方向上的长度,于升温后与升温前的收缩位移。
以下提高延伸槽及固色槽的温度进行相关实验,亦同时观察延伸槽中的滚轮设置间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量测成膜收缩值。
【比较例3】
取聚合度2800,皂化度大于99.99%的聚乙烯醇膜,由放捲器放捲。聚乙烯醇膜在浸泡槽中泡水澎润后于染色槽中染色。染色槽中含有0.2重量百分比的碘、10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及2.4重量百分比的硼酸,染色温度为35℃,染色时间为1分钟。接着,聚乙烯醇膜经过延伸槽,延伸槽的薄膜传输路径上的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为1∶1。且延伸槽中含有5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以及8重量百分比的硼酸,延伸槽内温度为50℃,聚乙烯醇膜经过延伸槽时间为5分钟,间隔D1延伸倍率为2.21,间隔D2延伸倍率为1.39。接着,聚乙烯醇膜经过含有6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与6重量百分比的硼酸,且温度为35℃的固色槽。然后,进入70℃的烘箱中烘烤干燥后,于膜体贴合组件上膜,再进入一温度范围介于40到90℃的烘箱后,即得一偏光膜,再以尺寸安定性量化仪器量测偏光膜的收缩值。
尺寸安定性量化仪器为热机械分析仪(Thermal Mechanical Analyzer,TMA),型号为TA-Q400,使用的薄膜规格的长度240mm(薄膜生产行进方向,也就是图1中的x轴方向),宽度4.5mm(图1中的y轴方向),厚度75um(图1中的z轴方向)。测试条件设定的拉力为0.5牛顿(N),温度条件为室温开始以每分钟10℃升至85℃,85℃的后持温30分钟。
【比较例4】
取聚合度2800,皂化度大于99.99%的聚乙烯醇膜,由放捲器放捲。聚乙烯醇膜在浸泡槽中泡水澎润后于染色槽中染色。染色槽中含有0.2重量百分比的碘、10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及0.8重量百分比的硼酸,染色温度为35℃,染色时间为1分钟。接着,聚乙烯醇膜经过延伸槽,延伸槽的薄膜传输路径上的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为1∶1。且延伸槽中含有5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以及8重量百分比的硼酸,延伸槽内温度为56℃,聚乙烯醇膜经过延伸槽时间为5分钟,间隔D1延伸倍率为2.21,间隔D2延伸倍率为1.39。接着,聚乙烯醇膜经过含有6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与6重量百分比的硼酸,且温度为50℃的固色槽。然后,进入70℃的烘箱中烘烤干燥后,于膜体贴合组件上膜,再进入一温度范围介于40到90℃的烘箱后,即得偏光膜,再以尺寸安定性量化仪器量测偏光膜的收缩值。尺寸安定性量化仪器与使用的薄膜规格同比较例3,因此不予赘述。
【实施例3】
取聚合度2800,皂化度大于99.99%的聚乙烯醇膜,由放捲器放捲。聚乙烯醇膜在浸泡槽中泡水澎润后于染色槽中染色。染色槽中含有0.2重量百分比的碘、10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及0.8重量百分比的硼酸,染色温度为35℃,染色时间为1分钟。接着,聚乙烯醇膜经过延伸槽,延伸槽的薄膜传输路径上的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为1∶3。且延伸槽中含有5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以及8重量百分比的硼酸,延伸槽内温度为56℃,聚乙烯醇膜经过延伸槽时间为5分钟,间隔D1延伸倍率为2.21,间隔D2延伸倍率为1.39。接着,聚乙烯醇膜经过含有6重量百分比的碘化钾与6重量百分比的硼酸,且温度为50℃的固色槽。然后,进入70℃的烘箱中烘烤干燥后,于膜体贴合组件上膜,再进入温度范围介于40到90℃的烘箱后,即得偏光膜,再以尺寸安定性量化仪器量测偏光膜的收缩值。尺寸安定性量化仪器与使用的薄膜规格同比较例3,因此不予赘述。
表二
  比较例3   比较例4   实施例3
  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   1∶1   1∶1   1∶3
  间距D1的长度(mm)   840   840   420
  延伸槽温度(℃)   50   56   56
  染色槽硼酸(重量百分比)   2.4   0.8   0.8
  固色槽温度(℃)   35   50   50
  收缩值(um)   -85   -51   -39
在表二中,比较例3与比较例4不同之处在于,比较例3的延伸槽温度为50℃,染色槽的硼酸为2.4重量百分比,固色槽温度为35℃。而比较例4的延伸槽温度为56℃,染色槽的硼酸为0.8重量百分比,固色槽温度为50℃,其余条件皆相同(如滚轮设置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为1∶1)。在这些条件设定下,比较例3中的聚乙烯醇膜的收缩值为-85um,比较例4(高温延伸槽+高温固色槽)中的聚乙烯醇膜的收缩值改善为-51um。
更进一步,实施例3与比较例4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3的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为1∶3,比较例4的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为1∶1,其余条件皆相同。如此一来,实施例3中的聚乙烯醇膜的收缩值更进一步改善为-39um。总括来说,比较实施例3与比较例3,升高延伸槽温度以及固色槽中的温度,搭配上适当的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的值,例如是1∶3,可使聚乙烯醇膜的收缩值改善50%左右,大幅增加尺寸的安定性。经多组试验验证,本发明间距D1的长度∶间距D2的长度合适的比值在(1∶1,1∶8)范围,且在(1∶1,1∶8)范围内选取多个比例进行试验皆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在薄膜传输路径上利用滚轮区隔出适当的间距,可使薄膜被拉伸后,减小颈缩(Neck-in)的程度。使得薄膜可利用的面积更大,增加薄膜使用的效能,节省制造者的成本。更进一步,再搭配升高温度的延伸槽以及固色槽中,更可使薄膜的收缩值减小及降低断膜的机率,大幅改善薄膜的尺寸安定性。
根据以上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Claims (16)

1.一种处理薄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制模组,用以执行前制程序于薄膜上;
延伸槽,用以接收并拉伸该前制模组传出的该薄膜,该延伸槽包括复数组滚轮,该些组滚轮分别设置于该延伸槽中的薄膜传输路径的不同位置上,该些组滚轮的位置区分该薄膜传输路径的长度为复数个间隔长度,该些间隔长度中至少有两组不同的间隔长度;以及
后制模组,接收该延伸槽传出的该薄膜,并用以执行后制程序于该薄膜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薄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些组滚轮为三组滚轮,该些组滚轮的位置区分该薄膜传输路径的长度为第一间隔长度及第二间隔长度,该第一间隔长度相对于该薄膜传输路径的上游处,而该第二间隔长度相对于该薄膜传输路径的下游处,且该第一间隔长度小于该第二间隔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薄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间隔长度与该第二间隔长度的比为(1∶1,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薄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前制模组包括:
放捲器,用以放捲该薄膜;
浸泡槽,用以接收并浸泡该放捲器传输出的该薄膜;以及
染色槽,用以接收并染色该浸泡槽传输出的该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薄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后制模组包括:
固色槽,用以接收并执行固色程序于该延伸槽传输出的该薄膜;
洗净槽,用以接收并洗净该固色槽传输出的该薄膜;
膜体贴合组件,用以接收并执行上膜程序于该洗净槽传输出的该薄膜;以及
收捲器,用以接收并收捲该膜体贴合组件传输出的该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薄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延伸槽设定在55℃至65℃的温度范围,以拉伸该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薄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后制模组包括固色槽,设置于该延伸槽之后,以接收该延伸槽传出的该薄膜,该固色槽设定在50℃至60℃的温度范围,以执行固色程序。
8.一种处理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薄膜处理设备,包括延伸槽、设置于该延伸槽之前的前制模组、和设置于该延伸槽之后的后制模组;
提供薄膜于该薄膜处理设备;
于该前制模组中执行前制程序于该薄膜上;
使该前制模组传出的该薄膜进入该延伸槽,以执行延伸程序于该薄膜上,该延伸槽包括复数组滚轮,该些组滚轮分别设置于该延伸槽中的薄膜传输路径的不同位置上,该些组滚轮的位置区分该薄膜传输路径的长度为复数个间隔长度,该些间隔长度中至少有两组不同的间隔长度;以及
使该延伸槽传出的该薄膜进入该后制模组,以执行后制程序于该薄膜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延伸槽的该些组滚轮为三组滚轮,该复数组滚轮的位置区分该薄膜传输路径的长度为第一间隔长度及第二间隔长度,该第一间隔长度不等于该第二间隔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间隔长度相对于该薄膜传输路径的上游处,而该第二间隔长度相对于该薄膜传输路径的下游处,且该第一间隔长度小于该第二间隔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间隔长度与该第二间隔长度的比为(1∶1,1∶8)。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后制模组包括固色槽、洗净槽、膜体贴合组件和收捲器,在执行该后制程序于该薄膜上的步骤中,还包括:
使该延伸槽传出的该薄膜进入该固色槽以执行固色程序于该薄膜上;
使固色后的该薄膜进入该洗净槽以执行洗净程序于该薄膜上;
使洗净后的该薄膜进入该膜体贴合组件以执行上膜程序于该薄膜的至少一表面上;以及
以该收捲器收捲上膜后的该薄膜。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后制模组包括固色槽,设置于该延伸槽之后,以接收该延伸槽传出的该薄膜,该固色槽设定在50℃至60℃的温度范围,以执行固色程序。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薄膜为聚乙烯醇膜。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前制模组包括放捲器、浸泡槽和染色槽,在执行该前制程序于该薄膜上的步骤中,还包括:
以该放捲器放捲该薄膜;
使放捲后的该薄膜进入该浸泡槽以执行浸泡程序于该薄膜;以及
使浸泡后的该薄膜进入该染色槽以执行染色程序于该薄膜。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延伸槽中以55℃至65℃的温度范围执行该延伸程序。
CN2010105675611A 2010-11-19 2010-11-19 处理薄膜的设备及应用其的方法 Pending CN1020873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675611A CN102087372A (zh) 2010-11-19 2010-11-19 处理薄膜的设备及应用其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675611A CN102087372A (zh) 2010-11-19 2010-11-19 处理薄膜的设备及应用其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7372A true CN102087372A (zh) 2011-06-08

Family

ID=44099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675611A Pending CN102087372A (zh) 2010-11-19 2010-11-19 处理薄膜的设备及应用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87372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797A (zh) * 2003-04-25 2004-12-01 �ն��繤��ʽ���� 制造偏振膜的方法、偏振膜及使用该膜的图象显示器件
CN1914526A (zh) * 2004-07-28 2007-02-1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膜及其制法、偏光膜、偏光板、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200954682Y (zh) * 2006-01-26 2007-10-03 福建省中科盛华光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用偏振膜的湿法拉伸生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797A (zh) * 2003-04-25 2004-12-01 �ն��繤��ʽ���� 制造偏振膜的方法、偏振膜及使用该膜的图象显示器件
CN1914526A (zh) * 2004-07-28 2007-02-1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膜及其制法、偏光膜、偏光板、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200954682Y (zh) * 2006-01-26 2007-10-03 福建省中科盛华光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用偏振膜的湿法拉伸生产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8427B (z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display unit
TWI582473B (zh) Polarizing film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polarizing plate
US9085664B2 (en) Polyvinyl alcohol film, and polarizing film and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same
EP2873990A1 (en) Polarizing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larizing Film
TW201420313A (zh) 聚乙烯醇系聚合物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JP2010276815A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それ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る偏光子、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3823268A (zh)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JP2012003173A (ja) 偏光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N101526637B (zh) 偏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KR20150040925A (ko) 적층체, 편광 필름 및 편광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KR20190013765A (ko) 폴리비닐알코올계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폴리비닐알코올계 필름을 사용한 편광막
CN101961740A (zh) 镍氢电池负极基片用带材的拉伸弯曲矫直设备
CN105739005A (zh)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CN102087372A (zh) 处理薄膜的设备及应用其的方法
WO2006011436A1 (ja)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フィルム、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4730610A (zh) 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TWI789390B (zh) 聚乙烯醇系薄膜、偏光膜、偏光板及聚乙烯醇系薄膜之製造方法
TWI660846B (zh) 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CN104403632B (zh) 一种碘系偏光片用接着剂及其制备方法及碘系偏光片
CN101089661A (zh) 偏光板以及其制造方法
KR20180022648A (ko) 폴리비닐 알코올계 필름, 폴리비닐 알코올계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편광막
US20120067506A1 (en) Film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2347233B (zh) 提高硅片背封时硅片厚度均匀性的方法及托盘
JP3478532B2 (ja)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フィルム
CN112327539A (zh) 一种tft-lcd用偏光片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