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6741B - 推拉门窗 - Google Patents
推拉门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86741B CN102086741B CN 201010579101 CN201010579101A CN102086741B CN 102086741 B CN102086741 B CN 102086741B CN 201010579101 CN201010579101 CN 201010579101 CN 201010579101 A CN201010579101 A CN 201010579101A CN 102086741 B CN102086741 B CN 1020867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liding door
- frame
- holding section
- rotatable par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开口幅度限制机构(50)的误操作且不损害推拉门窗的美观而具备限制拉门的开口幅度的机构的推拉门窗。具有形成开口的框体和沿着框体移动自如地设置且能够将开口封闭的拉门,具备:转动部件,能够一边以设在当将拉门关闭时收容拉门的第1框的纵框的收容部内和第1框内中的一个部位上的轴为中心转动一边从上述一个部位突出;卡合部,设在纵框的收容部内和第1框内中的另一个部位,与转动部件卡合;转动部件和卡合部构成为,当将拉门关闭时,转动部件与卡合部卡合,当将拉门打开时,转动部件一边与卡合部卡合一边从上述一个部位突出,限制上述拉门向开放方向的移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沿着形成开口的框体移动自如地设置、能够将开口封闭的拉门的推拉门窗。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沿着形成开口的框体移动自如地设置、能够将开口封闭的拉门的推拉门窗,已知有在纵框的室内侧纵框材上安装臂的基端、在纵框的室内侧固定有臂的自由端嵌合的座具、通过将臂嵌合在座具上而将拉门打开、限制拉门的开口幅度的拉门防护装置的推拉门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20936号公报
上述那样的推拉门窗由于在纵框的室内侧固定有臂的自由端嵌合的座具,所以即使是拉门被关闭的状态,座具也总是露出到室内侧。因此,有从推拉门窗的室内侧的观感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损害推拉门窗的美观而具备限制拉门的开口幅度的机构的推拉门窗。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推拉门窗具有形成开口的框体、和沿着上述框体移动自如地设置且能够将上述开口封闭的拉门,其特征在于,具备:转动部件,能够一边以设在当将上述拉门关闭时收容上述拉门的第1框的纵框的收容部内和上述第1框内中的一个部位上的轴为中心转动一边从上述一个部位突出;卡合部,设在上述纵框的收容部内和上述第1框内中的另一个部位,与上述转动部件卡合;上述转动部件和上述卡合部构成为,当将上述拉门关闭时,上述转动部件与上述卡合部卡合,当将上述拉门打开时,上述转动部件一边与上述卡合部卡合一边从上述一个部位突出,限制上述拉门向开放方向的移动量。
根据这样的推拉门窗,通过转动部件与卡合部卡合来限制拉门的向开放方向的移动量。此时,卡合部设在纵框的收容部与第1框内中的另一个部位,转动部件以设在纵框的收容部内和第1框内中的一个部位上的轴为中心转动,在将拉门打开时,一边与卡合部卡合一边从上述一个部位突出,所以在拉门被关闭的状态下转动部件及卡合部不会露出到外部。因此,能够提供不损害推拉门窗的美观而具备限制拉门的移动量及开口幅度的机构的推拉门窗。
在这样的推拉门窗中,优选的是,在上述另一个部位上具有切换杠杆,切换为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转动部件卡合的卡合状态、或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转动部件的卡合被解除的解除状态。
根据这样的推拉门窗,通过操作切换杠杆,能够容易地切换为卡合部与转动部件卡合的卡合状态、或卡合部与转动部件的卡合被解除的解除状态。即,能够使没有露出到外部的转动部件与卡合部容易地卡合及解除。
在这样的推拉门窗中,优选的是,上述转动部件具有在从上述一个部位突出的一侧的前端部上沿着进深方向设置、与上述卡合部卡合的销;上述卡合部具有卡合片,通过上述切换杠杆的操作而沿上下方向移动、在上述拉门被关闭的状态下、通过将上述切换杠杆从上述解除状态操作为上述卡合状态而上述卡合部移动、该卡合片与上述销卡合。
根据这样的推拉门窗,转动部件的、设在从纵框突出的一侧的前端部上的销沿着进深方向设置,在拉门被关闭的状态下,通过将切换杠杆从解除状态操作到卡合状态,卡合部移动,卡合片与销卡合,所以通过在卡合片与销卡合的状态下将拉门打开,能够可靠地限制拉门的移动量、即开口幅度。
在这样的推拉门窗中,优选的是,上述卡合部被施力而能够向与上述转动部件的卡合被解除的解除位置移动,位于与上述转动部件卡合的卡合位置;上述转动部件与上述卡合部构成为,在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转动部件不卡合而上述拉门从打开的状态关闭时,通过上述销使上述卡合部向上述解除位置侧移动,与上述销卡合。
根据这样的推拉门窗,由于卡合部被施力而能够向解除位置移动而位于卡合位置,所以通过从卡合部与销没有卡合而拉门从打开的状态关闭,能够使卡合部移动到解除位置侧而与销卡合。因此,操作者不论卡合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将拉门关闭。
在这样的推拉门窗中,优选的是,在上述第1框上具有:上锁手柄,将上述拉门上锁;突出部,通过将上述上锁手柄操作到上锁位置,向上述拉门的上方及下方突出;通过上述上锁操作而突出的上述突出部与设在上述框体上且对上述拉门进行导向的轨道卡合,限制上述拉门的移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操作上锁手柄,向拉门的上方及下方突出的突出部与对拉门进行导向的轨道卡合,所以能够使拉门维持为打开的状态。特别是,突出部卡合的是与拉门移动的正方向相联系的轨道,所以能够使拉门以任意的开口幅度维持为打开的状态。
在这样的推拉门窗中,优选的是,具有将上述突出部与上述轨道的卡合切换为可解除状态或不可解除状态的切换操作部;构成为,与上述切换操作部一起操作上述上锁手柄,将上述突出部与上述轨道的卡合解除。
根据这样的推拉门窗,由于与将突出部与轨道的卡合切换为可解除的状态或不能解除的状态的切换操作部一起操作上锁手柄,突出部与轨道的卡合被解除,所以单单操作上锁手柄,拉门不移动。因此,能够防止例如儿童等误将拉门关闭那样的误操作。
在这样的推拉门窗中,优选的是,与上述拉门的第2框在进深方向对置的对置部件具有向上述第2框侧突出的突出片;上述第2框具有向上述对置部件侧突出、通过上述上锁手柄的上锁操作而向与上述对置部件相反侧移动的移动片;构成为,当将上述拉门关闭时,上述移动片位于上述突出片的上述对置部件侧,与该突出片卡合;通过由上述上锁手柄的操作产生的上述移动片的移动,将上述第2框向上述对置部件侧拉近。
如果在门前侧设置上锁机构,则第2框侧的气密性有可能下降,但根据上述那样的推拉门窗,在将拉门关闭时移动片位于突出片的对置部件侧而与突出片卡合,通过上锁手柄的操作使移动片移动,由此将第2框向对置部件侧拉近,所以能够确保第2框侧的气密性。此时,操作者操作的只是上锁手柄,所以能够提供仅通过上锁就也能够确保第2框侧的气密性的、操作性良好的推拉门窗。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不损害推拉门窗的美观而具备限制拉门的开口幅度的机构的推拉门窗。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推拉门窗的从室内侧观察的图。
图2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推拉门窗的纵剖视图。
图3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推拉门窗的水平剖视图。
图4是用来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推拉门窗具备的机构的图。
图5是图4中的A部的放大图。
图6是图5中的E向视图。
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推拉门窗具备的机构的图,图7(a)是图4的B部的放大图,图7(b)是表示图7(a)的锁止片与缝隙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图4所示的推拉门窗具备的机构的图,图8(a)是表示锁止机构被锁止的状态的图,图8(b)是表示图8(a)的锁止片与缝隙的关系的图。
图9是用来说明拉近机构的图,图9(a)是正视图,图9(b)是图9(a)的F向视图。
图10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推拉门窗的叠合部分的水平剖视图。
图11是用来说明开口幅度限制机构的图,图11(a)是正视图,图11(b)是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开口幅度被限制的状态下的开口幅度限制机构的图。
图13是用来说明在解除杠杆为卡止位置将拉门打开时的开口幅度限制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14是用来说明在解除杠杆为解除位置将拉门打开时的开口幅度限制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15是用来说明在解除杠杆为卡合位置将拉门关闭时的开口幅度限制机构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推拉门窗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推拉门窗1例如如图1、图2所示,是构成具有形成开口的框体3、沿着框体3移动自如地设置且能够将开口封闭的拉门10的单拉窗的推拉门窗1。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推拉门窗1是具有框体3和拉门10的推拉门窗,进而,如图4所示,具有在将开口封闭的状态下上锁的上锁机构20、限制拉门10的移动产生的开口幅度的开口幅度限制机构50、在维持着开口的状态下限制拉门10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机构30、将拉门10向与第2框12对置的对置部件3b侧拉近的拉近机构40。第2框12是“叠合框”,如图3所示,为当拉门10被关闭时与对置部件3b重叠的部分。在拉门10上,设有上锁机构20、移动限制机构30、拉近机构40、设置在第1框11上的作为上锁手柄的操作手柄8、和用来解除开口幅度限制机构50的限制的解除杠杆9。第1框11是“门前框”,为拉门10的前端部(门前)。此外,在拉门10上还设有用来进行操作手柄8的锁止及解除的锁止机构60、以使被移动限制机构30限制了移动的拉门10不能仅通过操作手柄8的操作而被解除。
在以下的说明中,当从室内侧观察推拉门窗1时,将作为上下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将作为左右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将从室内朝向室外的方向或从室外朝向室内的方向即室内外方向定义为进深方向。此外,推拉门窗1具备的拉门10及各机构20、30、40、50、60等具有的各部件即使是对单体说明的情况下,也以作为推拉门窗1安装在建筑物上的状态下的作为上下方向、左右方向、进深方向等的方向确定方向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框体3呈矩形状,具有安装在建筑物(未图示)上的外周框3a。外周框3a具有上框3c、下框3d及纵框3e,并且,在外周框3a的左右方向的中央,设有对置于上框3c与下框3d之间的对置部件3b。在由对置部件3b和外周框3a包围的区域、从室内侧观察比对置部件3b靠右侧的区域中嵌入有玻璃2。
构成外周框3a的上框3c及下框3d具备拉门10的轨道4。拉门10沿着轨道4移动,将由框体3的外周框3a和对置部件3b形成的开口开闭。
如图1所示,拉门10在位于拉门10的前端的第1框11的室内侧,具有用来开闭操作拉门10的拉手7、设在拉手7的下侧的操作手柄8、和设在拉手7的上侧的解除杠杆9。
在拉门10的第1框11、第2框12、和将第1框11及第2框12的下端连结的下框13的内部,如图4所示,设有与操作手柄8相连的上锁机构20、移动限制机构30、拉近机构40、与解除杠杆9相连的开口幅度限制机构50的拉门10的部位、和锁止机构60。
上锁机构20、移动限制机构30、拉近机构40构成为一系列相连的连杆机构。上锁机构20具备与操作手柄8同轴地设在第1框11上、与操作手柄8成一体转动的操作板21、由操作板21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板22、固定在第1框11上且对移动板22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引板23、和转动自如地支撑在第1框11上的转动板24。如图4~图6所示,由上锁机构20、移动限制机构30、拉近机构40构成的连杆机构具有固定在移动板22上的上连杆26、卡合在转动板24上且向与上连杆26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移动的下连杆25、用来将操作手柄8的转动操作传递到下框13侧及第2框12侧的两个角驱动器27、将两个角驱动器27间连结的连结部件28、设在第2框12内的拉近连杆41、和随着拉近连杆4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沿进深方向移动的拉近移动机构44。
上锁机构20还具备设在由操作手柄8上下移动的上连杆26上的4个上锁钩部件38、和设在左侧的纵框3e上且分别卡合在4个上锁钩部件38上的上锁卡合部件39。
上锁机构20例如首先通过操作操作手柄8,操作板21与操作手柄8一起转动,随着操作板21的转动,与操作板21卡合的移动板22上下移动。移动板22的水平截面呈L字状,设在沿着左右方向的面上的销22a插入在固定于第1框11上的导引板23的上下方向较长的长孔23a中。通过销22a被长孔23a导引,移动板22沿上下方向移动。在移动板22上,用小螺钉固定着将移动板22与上连杆26连结的连结板29。
转动板24的中央转动自如地安装在第1框11上,从转动中心向两侧形成有腕部24a,在一侧的腕部24a上设有长孔24b,在另一侧的腕部24a上设有销24c。转动板24用长孔24b与上连杆26转动自如地销结合,用销24c与下连杆25转动自如地销结合。具体而言,设在上连杆26上的销26b插入在长孔24b中,销24c插入在设在下连杆25上的长孔25a中。并且,通过转动板24转动,销26b在长孔24b内移动,销24c在下连杆25的长孔25a内移动,同时上连杆26和下连杆25沿上下方向移动。
上连杆26是向与转动板24销结合的位置的上方和下方延伸的部件,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在进深方向的两端部上的台阶部26a。如图3所示,台阶部26a受设在第1框11内的导引片11a导向,上连杆26可与经由连结板29连结的移动板22一起沿上下方向移动地形成。
如图4所示,设在上连杆26上的4个上锁钩部件38从上连杆26向左方的纵框3e侧突出地在操作手柄8的上方侧和下方侧分别各安装有两个。如图5所示,钩部件38具有安装在上连杆26上的板状的安装部38a、和与安装部38a正交的钩部38b,钩部38b具有与安装部38a隔开了间隔的钩片38c。即,钩部件38在安装部38a与钩片38c之间具有向上方开放的空隙。
并且,在操作手柄8被向上锁方向转动而移动到上锁位置时,通过上连杆26被向上方拉起,钩部件38位于移动范围的上端侧,当操作手柄8被向开锁方向转动而移动到开锁位置时,通过上连杆26被向下方拉下,钩部件38位于移动范围的下端侧。
设在左方的纵框3e上的4个上锁卡合部件39具有沿着进深方向设置的销39a,经由托架39b固定在左方的纵框3e上。上锁卡合部件39的各销39a在操作手柄8为开锁状态下将拉门10关闭时位于钩部件38的向上方开放的空隙的上方,通过将操作手柄8向上锁方向移动,钩部件38向上方移动,将钩片38c插入到纵框3e的安装有托架39b的部位与销39a之间而上锁。
移动限制机构30如图2、图5、图6所示,具有从上锁机构20的操作手柄8到上连杆26的机构、由转动板24的另一个长孔24b铰链结合的下连杆25、设在上连杆26的上端部和下连杆25的下端部的作为突出部的推压片31、和设在上框3c及下框3d上且对拉门10进行导向的轨道4。在图2中,将限制相对于拉门10的移动时的推压片31的位置用单点划线表示。
上连杆26和下连杆25由于夹着转动板24的转动中心卡合在两侧,所以如果转动板24转动,则相互向相反方向移动。例如,当操作操作手柄8而转动板24转动时,如果上连杆26向上方移动,则下连杆25向下方移动,如果上连杆26向下方移动,则下连杆25向上方移动。即,上连杆26和下连杆25通过操作手柄8的操作而相互向从拉门10突出的方向移动、或者相互朝向拉门10的内侧移动。
如上所述,如果通过操作手柄8使上连杆26向上方移动,则进行上锁,所以上连杆26及下连杆25从拉门10突出的状态为上锁的状态。此时,设在上连杆26的上端部和下连杆25的下端部的推压片31也从拉门10突出,从图2的位置向上框3c侧及下框3d侧突出,将对拉门10进行导向的轨道4沿上下方向推压。通过推压片31推压上下的轨道4,限制拉门10的移动。
此外,通过将操作手柄8向解除方向操作,上连杆26及下连杆25移动到拉门10的内侧,推压片31从轨道4离开,容许拉门10的移动。即,本推拉门窗1不论拉门10移动到哪个位置,都能够通过在此处操作操作手柄8来限制拉门10的移动。
此外,本推拉门窗1的上锁机构20及移动限制机构30能够通过操作手柄8进行上锁及拉门10的移动限制,而在操作手柄8的上侧设有锁止机构60,以使得不能仅通过操作手柄8的操作上锁或限制拉门10的移动。
锁止机构60如图7(a)、图7(b)及图8(a)、图8(b)所示,具有安装在上连杆26上的止动部件61、用来维持由移动限制机构30限制的状态的锁止片62、收容锁止片62的收容部63、具有仅使锁止片62的操作部突出的操作部突出孔64a的片保持部64、和将锁止片62向纵框3e侧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65。
如图7(a)、图8(a)所示,锁止片62具有左右方向较长的长方体状的主体部62a、和位于比主体部62a的中央靠纵框3e侧并向上下突出的被施力部62b。锁止片62的比被施力部62b靠纵框3e侧是将推压片31与轨道4的卡合切换为可解除的状态或不能解除的状态的切换操作部62d,比被施力部62b靠第2框12侧是锁止功能部62e。在锁止功能部62e中设有凹部62c。
设在锁止功能部62e上的凹部62c设在进深方向的两侧,以使锁止功能部62e的进深方向的宽度变窄。锁止功能部62e的第2框12侧的端部62f的进深方向的宽度形成得较宽。
收容部63在第2框12侧具有锁止功能部62e突出的功能部突出孔63a,在锁止功能部62e从功能部突出孔63a突出的状态下收容锁止片62,将锁止片62收容后,片保持部64被固定。此外,收容在收容部63与片保持部64之间的锁止片62具有向主体部62a的上下突出的被施力部62b、和夹在收容部63的功能部突出孔63a的上下部位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65。被施力部62b构成为,被压缩螺旋弹簧65施力,如图8(a)所示,切换操作部62d从操作部突出孔64a向纵框3e侧突出。
在通过压缩螺旋弹簧65使切换操作部62d突出的状态下、锁止功能部62e的凹部62c位于收容部63内。此外,如果将切换操作部62d向第2框12侧推压,则压缩螺旋弹簧65被压缩,锁止片62向第2框12侧移动,如图7(a)所示,使锁止功能部62e的凹部62c突出到收容部63外。
如图7(b)、图8(b)所示,止动部件61以上下方向上设有锁止片62的位置安装到上连杆26上。将止动部件61的上下端部抵接在上连杆26上而固定,固定的端部间与上连杆26沿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并且配置在与收容锁止片62的收容部63在左右方向上接近的位置上。在止动部件61上,在与收容部63对置的部位,上下相连而设有进深方向的宽度不同的缝隙61a、61b,在上侧形成有宽度较宽的缝隙61a,在下侧设有宽度较窄的缝隙61b。
宽度较宽的缝隙61a形成得比锁止片62的、第2框12侧的端部62f的进深方向上的宽度稍宽,宽度较窄的缝隙61b形成得比锁止片62的、第2框12侧的端部62f的进深方向上的宽度窄、并且比设有凹部62c的部位的进深方向上的宽度稍宽。
因此,锁止机构60当操作手柄8处于移动限制机构30的解除位置时,由于上连杆26位于下侧、下连杆25位于上侧,所以锁止片62被压缩螺旋弹簧65施力,端部62f进入到止动部件61的宽度较宽的缝隙61a中,切换操作部62d突出到纵框3e侧。因此,如果想要将操作手柄8操作到上锁位置,则通过将上连杆26向上方拉起,止动部件61的宽度较窄的缝隙61b的两侧的部位碰抵在锁止片62的端部62f。由此,当操作手柄8处于移动限制机构30的解除位置时,仅通过操作手柄8的操作不能将操作手柄8操作到上锁位置。
如果推压锁止机构60的切换操作部62d而使锁止片62在左右方向上向与纵框3e相反侧移动,则锁止片62的凹部62c被配置在止动部件61的宽度较窄的缝隙61b的两侧的部位的上方。在此状态下,如果将操作手柄8操作到上锁位置,则止动部件61的宽度较窄的缝隙61b的两侧部位进入到锁止片62的凹部62c中,并且上连杆26向上方、下连杆25向下方移动,通过推压片31推压上下的轨道4,拉门10的移动被限制。
另外,在拉门10被关闭的状态下,由于锁止机构60的切换操作部62d被纵框3e推压,所以能够不在意锁止机构60而操作操作手柄8来进行上锁及开锁。
拉近机构40如图4所示,由两个角驱动器27、连结两个角驱动器27的连结部件28、设在第2框12内的4个拉近移动机构44、和将4个拉近移动机构44连结的3个拉近连杆41构成。
角驱动器27具有横跨第1框11及第2框12与下框13的内部而配置的呈L字状的中空的箱体27a、和可沿L字在箱体27a内移动地设置的具有柔性的板状的中继部件27b。中继部件27b的两端部分别从箱体27a的两端部突出,即使在箱体27a内沿L字移动,也不会被拉入到箱体27a内。
横跨第1框11与下框13配置的角驱动器27的中继部件27b的一个端部固定在上连杆26上,另一个端部固定在连结部件28上。横跨第2框12与下框13配置的角驱动器27的中继部件27b的一个端部固定在设于第2框12内的拉近移动机构44的一部分上,另一个端部固定在连结部件28上。横跨第2框12与下框13配置的角驱动器27的中继部件27b的一个端部固定在设于第2框12内的拉近移动机构44的一部分上,另一个端部固定在连结部件28上。通过这样结合而构成为,如果通过操作操作手柄8而上连杆26向下方移动,则拉近移动机构44的一部分向上方移动,如果上连杆26向上方移动,则拉近移动机构44的一部分向下方移动。即,如果操作手柄8向上锁位置移动,则拉近移动机构44的一部分向下方移动。
4个拉近移动机构44是相同的。拉近移动机构44如图9(a)、图9(b)所示,具有有沿着进深方向的平面并沿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移动部件45、和有与上下移动部件45的平面对置的平面并沿进深方向移动的进深移动部件46。在进深移动部件46上形成有上下方向较长的长孔46a,其下端侧比上端侧更位于室外侧,在该长孔46a中,卡合着设在上下移动部件45上的销45a。
4个拉近移动机构44中的位于最下方的拉近移动机构44的上下移动部件45与角驱动器27的中继部件27b固定。此外,4个拉近移动机构44的各上下移动部件45被拉近连杆41接合,成为一体而沿上下方向移动。
进深移动部件46在沿上下方向维持着位置的状态下被可沿进深方向移动地保持,如图10所示,在室内侧的边缘部上设有向左右方向突出的作为移动片的爪部46b。爪部46b构成为从设在第2框12上的开口(未图示)突出。从开口突出的爪部46b配置在与设在第2框12上的台阶部12a大致相同的位置上。该台阶部12a称作“回烟部”,在火灾时等防止烟的进入。
拉近机构40如果将操作手柄8移动到开锁位置,则上连杆26向下方移动。由此,通过拉近连杆41成为一体的4个上下移动部件45通过两个角驱动器27及连结部件28的动作而移动到上方。此时,当销45a被移动到上方时,通过销45a接触在设于进深移动部件46上、弯曲的长孔46a的边缘上而推压进深移动部件46,将进深移动部件46向室内侧移动。
在将拉门10关闭的状态下,第2框12的台阶部12a及爪部46b与作为设在与第2框12对置的对置部件的对置部件3b上的作为突出片的台阶部3f卡合。在此状态下,如果操作操作手柄8而设为上锁位置,则将进深移动部件46向室外侧移动,但由于对置部件3b不移动,所以第2框12向对置部件3b侧移动而将两者拉近。此外,如果将操作手柄8移动到解除位置,则爪部46b向室内侧移动,将第2框12与对置部件3b的拉近解除。
这样,通过操作手柄8的操作,将拉门10上锁并限制拉门10的移动,还能够将第2框12向对置部件3b侧拉近。
开口幅度限制机构50设在锁止机构60的上侧。开口幅度限制机构50具有设在第1框11内的钩机构51、和设在左侧的纵框3e上、与钩机构51卡合的卡合连杆机构56。
钩机构51如图11(a)、图11(b)所示,具有比操作手柄8小的解除杠杆9、与解除杠杆9同轴地设在第1框11上且与解除杠杆9成一体转动的解除板52、由解除板52沿上下方向移动的解除移动板53、固定在第1框11上且对解除移动板53的移动进行导向的解除导引板54、和固定在解除移动板53上的作为卡合部的钩部件55。
解除杠杆9是切换为作为卡合部的钩部件55与卡合连杆机构56卡合的卡合状态、或钩部件55与卡合连杆机构56的卡合被解除的解除状态的切换杠杆。
钩机构51例如首先通过操作解除杠杆9,解除板52与解除杠杆9一起转动。由此,随着解除板52的转动,与解除板52卡合的解除移动板53及与解除移动板53用小螺钉结合的连结板49上下移动。
在连结板49的沿着进深方向的面上,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设有钩部件55,从上方受拉伸螺旋弹簧70施力。即,钩部件55在拉伸螺旋弹簧70的作用下,通常位于上下方向的移动范围中的作为上端侧的卡合位置。钩部件55构成为,当解除杠杆9被向解除方向操作时、或者当将钩部件55向下方推压的力作用时向下方移动而位于解除位置,当解除杠杆9被向卡合方向操作时、或者当将钩部件55向下方推下的力被去除时,钩部件55位于上下移动方向的范围中的作为上端侧的卡合位置。
如图12所示,钩部件55具有水平截面呈大致U字状的固定部55a、从固定部55a的进深方向上的两端部向左右方向突出的加强部55b、和与卡合连杆机构56的卡合销59c卡合的钩部55c。钩部55c具有与固定部55a隔开间隔的作为卡合片的钩片55d。即,钩部55在固定部55a与钩片55d之间具有向上方开放的空隙。此外,在钩片55d的上端部、纵框3e侧,设有朝向下方向纵框3e侧倾斜的倾斜部55e。
并且,当解除杠杆9向解除方向转动时,解除移动板53向下方移动,钩部件55位于移动范围的下端侧,当解除杠杆9向卡合方向转动时,解除移动板53向上方移动,钩部件55位于移动范围的上端侧。
如图11(b)所示,当将拉门10关闭时,拉门10的第1框11被收容到左侧的纵框3e的收容部3g内。卡合连杆机构56如图12所示,具有设在收容部3g内的保持部件57、以设在保持部件57上的轴56a为中心、基端58a侧转动自如地支撑的基端连杆58、一个端部59a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基端连杆58的前端58b上的前端连杆59、和沿着进深方向设在作为前端连杆59的另一侧的端部的前端部59b上的卡合销59c。这里,转动自如地支撑在保持部件57上的基端连杆58、和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基端连杆58上的前端连杆59相当于转动部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作为转动部件的基端连杆58及前端连杆59的左侧的纵框3e的收容部8g内相当于在将拉门10关闭时收容拉门10的第1框11的纵框3e的收容部8g内和第1框11内中的一个部位,设有作为卡合部的钩部件55的第1框11内相当于纵框3e的收容部3g内和第1框11内中的另一个部位。
卡合连杆机构56以保持部件57与基端连杆58的转动支撑部和前端连杆59的前端成为上侧、基端连杆58与前端连杆59的转动支撑部成为下侧的方式折叠收容在纵框3e的收容部3g内。此外,通过将前端连杆59的前端部59b侧向第2框12侧拉出,如图12所示,基端连杆58以轴56a为中心转动,并且前端连杆59一边相对于基端连杆58转动一边从纵框3e突出而沿左右方向伸长。
开口幅度限制机构50如果在将拉门10关闭的状态下操作解除杠杆9以使其位于卡合位置,则如图13所示,成为卡合连杆机构56的卡合销59c位于钩部件55的空隙中的状态。如果在此状态下将拉门10打开,则卡合销59c被钩片55d牵拉,基端连杆58和前端连杆59被向左右方向拉伸,如果基端连杆58和前端连杆59成为伸长的状态,则拉门10的向左右方向即开放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换言之,开口幅度限制机构50通过将拉门10的移动量限制到基端连杆58和前端连杆59被拉伸的位置,来限制开口幅度。
另一方面,如果在将拉门10关闭的状态下操作解除杠杆9以使其位于解除位置,则如图14所示,成为钩部件55位于移动范围的下侧的状态。由于卡合连杆机构56的卡合销59c位于钩部件55的空隙之外,所以即使在此状态下将拉门10打开,卡合销59c也不会被钩片55d牵拉,拉门10没有被限制向右方向的移动。
此外,如果在将拉门10打开的状态下操作解除杠杆9以使其位于卡合位置,则在将拉门10关闭时,如图15所示,设在第1框11上的钩部件55在位于移动范围的上端侧的状态下接近于纵框3e。并且,在拉门10关闭时,钩片55d的倾斜部55e接触在纵框3e侧的折叠的卡合连杆机构56的卡合销59c上。
进而,如果将拉门10关闭,则钩部件55被卡合销59c向下方推压,所以钩部件55一边将拉伸螺旋弹簧70拉伸一边向下方移动。并且,如果钩片55d移动到比卡合销59c靠左侧、即卡合销59c与纵框3e的固定卡合连杆机构56的部位之间,则通过拉伸螺旋弹簧70将钩部件55拉起,卡合销59c进入到钩部件55的空隙中。如果在此状态下拉门10打开,则卡合销59c被钩片55d牵拉,基端连杆58和前端连杆59沿左右方向伸长,在基端连杆58和前端连杆59伸长的状态下,拉门10的向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推拉门窗1,通过卡合连杆机构56的卡合销59c与钩片55d卡合来限制拉门10向开放方向的移动量。此时,具有钩片55d的钩部件55设在拉门10的第1框11内,卡合连杆机构56的基端连杆58、前端连杆59、卡合销59c以设在纵框3e的收容部3g内的轴56a为中心转动,在将拉门10打开时与钩片55d卡合并从纵框3e突出,所以在拉门10被关闭的状态下卡合连杆机构56及钩部件55不会露出到外部。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开口幅度限制机构50的误操作、并且不会损害推拉门窗1的美观而具备限制拉门10的移动量及开口幅度的开口幅度限制机构50的推拉门窗1。
此外,通过操作解除杠杆9,能够容易地切换为钩片55d与卡合销59c卡合的卡合状态、或钩片55d与卡合销59c的卡合被解除的解除状态。即,能够使没有露出到外部的卡合连杆机构56及钩部件55容易地卡合及解除。
此外,卡合连杆机构56的、从纵框3e突出的一侧的前端部、即设在前端连杆59的前端上的卡合销59c沿着进深方向设置,在拉门10被关闭的状态下,通过将解除杠杆9从解除状态操作到卡合状态,钩部件55移动,钩片55d与卡合销59c卡合。由此,在钩片55d与卡合销59c卡合的状态下拉门10打开,所以能够可靠地限制拉门10的移动量即开口幅度。
此外,钩部件55被向解除位置可移动地施力而位于卡合位置。因此,即使是在钩部件55的钩片55d与卡合销59c不卡合的状态下将打开的拉门10关闭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钩部件55移动到解除位置侧而使钩片55d与卡合销59c卡合。因此,操作者不论钩部件55的位置如何都能够将拉门10关闭。
此外,通过操作操作手柄8,向拉门10的上方及下方突出的推压片31与对拉门10进行导向的轨道4卡合,所以能够使拉门10维持为打开的状态。特别是,推压片31卡合的是沿拉门10移动的左右方向连续的轨道4,所以能够使拉门10维持为以希望的开口幅度打开的状态。
此外,由于将操作手柄8与将推压片31和轨道4的卡合切换为能够解除的状态或不能解除的状态的切换操作部62d一起操作而将推压片31与轨道4卡合,所以单单操作操作手柄8不能将拉门10上锁。因此,能够防止例如儿童等误将拉门10上锁那样的误操作。
如果在门前侧设有上锁机构20,则第2框12侧的气密性有可能下降,但根据上述那样的推拉门窗1,在将拉门10关闭时,从第2框12向室内侧突出的爪部46b位于对置部件3b的台阶部3f的室内侧而与台阶部3f卡合,通过由操作手柄8的操作使爪部46b向室外侧移动,则第2框12向对置部件3b侧拉近,所以能够确保第2框12侧的气密性。此时,操作者操作的只是操作手柄8,所以能够提供仅通过上锁就也能够确保第2框12侧的气密性的、操作性良好的推拉门窗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具有1个拉门10的单拉窗用的推拉门窗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例如也可以是双滑窗的推拉门窗或拉分窗用推拉门窗。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将作为转动部件的基准连杆58及前端连杆59设在左侧的纵框3e的收容部3g内、此外将作为卡合部的钩部件55设在第1框11内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基端连杆58及前端连杆59设在第1框11内、钩部件55设在纵框3e的收容部3g内的形态。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是用来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并不是用来限定地解释本发明的。本发明能够不脱离该主旨而变更、改良地获得,并且在本发明中当然包含其等价物。
Claims (5)
1.一种推拉门窗,具有形成开口的框体、和沿着上述框体移动自如地设置且能够将上述开口封闭的拉门,其特征在于,
具备:转动部件,能够一边以设在当将上述拉门关闭时收容上述拉门的第1框的纵框的收容部内和上述第1框内中的一个部位上的轴为中心转动一边从上述一个部位突出;卡合部,设在上述纵框的收容部内和上述第1框内中的另一个部位,与上述转动部件卡合;切换杠杆,设在上述另一个部位,切换成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转动部件卡合的卡合状态、或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转动部件的卡合被解除的解除状态;
上述转动部件具有在从上述一个部位突出的一侧的前端部上沿着进深方向设置、与上述卡合部卡合的销;
上述卡合部具有卡合片,通过上述切换杠杆的操作而沿上下方向移动、在上述拉门被关闭的状态下、通过将上述切换杠杆从上述解除状态操作为上述卡合状态而上述卡合部移动、该卡合片与上述销卡合,
上述转动部件和上述卡合部构成为,当将上述拉门关闭时,上述转动部件与上述卡合部卡合,当将上述拉门打开时,上述转动部件一边与上述卡合部卡合一边从上述一个部位突出,限制向上述拉门的开放方向的移动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门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被施力而能够向与上述转动部件的卡合被解除的解除位置移动,位于与上述转动部件卡合的卡合位置;
上述转动部件与上述卡合部构成为,在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转动部件不卡合而上述拉门从打开状态关闭时,通过上述销使上述卡合部向上述解除位置侧移动,与上述销卡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推拉门窗,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框上具有:上锁手柄,将上述拉门上锁;突出部,通过将上述上锁手柄操作到上锁位置,向上述拉门的上方及下方突出;
通过上述上锁手柄的操作而突出的上述突出部与设在上述框体上且对上述拉门进行导向的轨道卡合,限制上述拉门的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拉门窗,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上述突出部与上述轨道的卡合切换为可解除状态或不可解除状态的切换操作部;
与上述切换操作部一起操作上述上锁手柄,将上述突出部与上述轨道的卡合解除。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拉门窗,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拉门的第2框在进深方向对置的对置部件具有向上述第2框侧突出的突出片;
上述第2框具有向上述对置部件侧突出、通过上述上锁手柄的上锁操作而向与上述对置部件相反侧移动的移动片;
当将上述拉门关闭时,上述移动片位于上述突出片的上述对置部件侧,与该突出片卡合;
通过由上述上锁手柄的操作产生的上述移动片的移动,将上述第2框向上述对置部件侧拉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75824 | 2009-12-03 | ||
JP2009275824A JP2011117197A (ja) | 2009-12-03 | 2009-12-03 | 建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86741A CN102086741A (zh) | 2011-06-08 |
CN102086741B true CN102086741B (zh) | 2013-08-07 |
Family
ID=44098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579101 Active CN102086741B (zh) | 2009-12-03 | 2010-12-03 | 推拉门窗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1117197A (zh) |
CN (1) | CN102086741B (zh) |
HK (1) | HK1154413A1 (zh) |
TW (1) | TWI47014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12012B2 (en) * | 2013-08-23 | 2018-07-03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Latching device for selectively latching and unlatching a closure of a vehicle |
CN103883184B (zh) * | 2014-04-01 | 2017-12-05 | 浙江力兴五金有限公司 | 推拉限位器 |
CN103993811A (zh) * | 2014-06-09 | 2014-08-20 | 南京武家嘴门窗装饰有限公司 | 系统推拉窗 |
JP6587914B2 (ja) * | 2015-11-20 | 2019-10-09 | Ykk Ap株式会社 | 建具 |
JP7260456B2 (ja) * | 2019-10-28 | 2023-04-18 | Ykk Ap株式会社 | 建具 |
JP7267218B2 (ja) * | 2020-02-05 | 2023-05-01 | Ykk Ap株式会社 | 障子開口量制限具及び建具 |
JP7424955B2 (ja) * | 2020-10-12 | 2024-01-30 | Ykk Ap株式会社 | 面材オープナー及び建具 |
CN115199156B (zh) * | 2021-04-09 | 2024-09-10 | 吉田建材(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锁装置和推拉门窗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79419B2 (ja) * | 1999-10-14 | 2009-06-17 | 美和ロック株式会社 | 引戸用ガードアーム錠 |
US6415565B1 (en) * | 2000-04-18 | 2002-07-09 | Vent-Alarm Corporation | Storm rail for sliding door |
JP4148146B2 (ja) * | 2004-01-27 | 2008-09-10 | 豊和工業株式会社 | 横引きサッシにおける操作ハンドルの引手兼用構造 |
CN2693914Y (zh) * | 2004-03-31 | 2005-04-20 | 三和卷帘门工业株式会社 | 自闭拉门装置 |
CN201100064Y (zh) * | 2007-08-08 | 2008-08-13 | 林庆义 | 改进的拉门结构 |
-
2009
- 2009-12-03 JP JP2009275824A patent/JP2011117197A/ja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11-29 TW TW99141174A patent/TWI470146B/zh active
- 2010-12-03 CN CN 201010579101 patent/CN102086741B/zh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8-12 HK HK11108492.3A patent/HK1154413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1117197A (ja) | 2011-06-16 |
TWI470146B (zh) | 2015-01-21 |
CN102086741A (zh) | 2011-06-08 |
TW201128049A (en) | 2011-08-16 |
HK1154413A1 (en) | 2012-04-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86741B (zh) | 推拉门窗 | |
US8490330B2 (en) | Window opening control assembly | |
WO2014094071A1 (en) | Latch mechanism | |
CN101622417B (zh) | 包括锁定装置的竖铰链式窗 | |
CN108118986B (zh) | 门窗 | |
KR20160146417A (ko) | 창문의 잠금장치 | |
US9771744B2 (en) | Glove box for vehicle | |
JP2006125179A (ja) | 引き戸 | |
KR102003113B1 (ko) | 개폐 여부 표식이 구비된 창호용 핸들조립체 | |
US20150013401A1 (en) |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front entrance | |
KR20180090471A (ko) | 보조잠금부가 구비된 창호용 핸들조립체 | |
KR101943733B1 (ko) | 슬라이딩 창호용 그립형 잠금장치 | |
JP5439286B2 (ja) | 上げ下げ窓 | |
EP2592210B1 (en) | Locking assembly for windows or doors | |
EP2985399B1 (en) | Handle for a door or window with two or three point latch | |
KR100866997B1 (ko) | 건물용 현관문 | |
EP2085552A1 (en) | Three-bar hinge incorporating a window estrictor | |
KR101053339B1 (ko) | 창문의 잠금장치 | |
WO2016153351A2 (en) | System comprising a stationary support structure, and an movable panel, as well as a casement stay | |
JP2020100957A (ja) | 建具 | |
JP2015194071A (ja) | 揺動窓のロック操作装置 | |
KR101661459B1 (ko) | 미서기창 | |
JP2006214081A (ja) | 錠装置 | |
JP4441342B2 (ja) | 障子施錠機構の誤操作防止装置 | |
CN117988657A (zh) | 一种悬挂窗用执手限位机构及悬挂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44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44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