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1944B - 读取装置、记录方法及读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读取装置、记录方法及读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1944B
CN102081944B CN201110009923XA CN201110009923A CN102081944B CN 102081944 B CN102081944 B CN 102081944B CN 201110009923X A CN201110009923X A CN 201110009923XA CN 201110009923 A CN201110009923 A CN 201110009923A CN 102081944 B CN102081944 B CN 1020819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h
title
application
management table
repro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99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1944A (zh
Inventor
池田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81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1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1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19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33Lists, e.g. purchase orders, compilation or process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 plurality of record carriers or indexed parts, e.g. tracks, thereof, e.g. for edi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11B27/327Table of contents
    • G11B27/329Table of contents on a disc [VTO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H04N5/85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on discs or dr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3Read-only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1Blu-ray discs; Blue laser DVR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 Indexing, Searching, Synchronizing, And The Amount Of Synchronization Travel Of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读取装置、记录方法及读取方法。应用管理器(37)在从第1盘向第2盘交换时执行“应用信令”。此时,继续执行在与第1盘中最后再现的内容相对应的管理表中显示、并且在与第2盘中最初再现的内容相对应的管理表中显示的应用;结束执行虽然在与第1盘中再现的内容相对应的管理表中显示、但在与第2盘中最初再现的内容相对应的管理表中没有显示的应用。

Description

读取装置、记录方法及读取方法
本申请是2006年2月2日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80000580.8,发明名称为“读取装置、程序、读取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同时执行数字化的电影作品的再现、和应用的执行的再现控制技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上述再现控制技术在实现将数字化的电影作品和各种应用收容在1个包装中销售的媒体组合时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该应用是以电影作品的出场人物为角色的游戏程序,并且与数字化的电影作品的一部分同时地执行,则通过电影再现与应用执行的协同增强效应,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影作品的人气。 
作为该再现控制技术的现有技术,有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813245号公报 
在近年来的电影作品中,如果某个作品较热门,则一般会制作许多其续集。并且,将这些系列的电影作品记录在多个光盘中、作为称作“DVD-BOX”的高价商品进行销售,这种做法在电影商业的领域中已作为1种手法被确立。这里,在如上所述在多个光盘中记录有相互关联的多个电影作品的情况下,应怎样控制应用成为问题。 
例如,如果将应用的执行限制在装填1个光盘的期间内,则每次交换光盘时要重复应用的结束、启动,应用的启动延迟变长,对用户操作的响应变差。 
反之,如果将应用的执行并不限于装填1个光盘的期间内,则在没有装填光盘的期间,应用也可以动作。这样,例如在读取装置中恶意的程序 (病毒软件、间谍软件等)入侵的情况下,在没有装填光盘的状态下,即使该恶意的程序动作,也不能区别该程序是恶意的程序、还是构成电影作品的应用。因此,不能结束该恶意的程序的动作,而任由形成被恶意的程序乘虚而入的漏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光盘的交换时能够消除应用的启动延迟、并且能够使与电影作品无关的应用适当地结束的读取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关本发明的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再现单元,读取并再现记录在第1盘中的标题;和应用管理器,根据与该标题对应的应用管理表,控制应用的启动、结束;应用中包括盘无界应用和标题边界应用;标题边界应用是以标题为生命周期的应用;上述应用管理器对于盘无界应用,在从第1盘向第2盘交换时,在该盘无界应用在与第1盘中最后再现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显示并且在与第2盘中最初再现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显示的情况下,继续该盘无界应用的执行,在从第1盘向第2盘交换时,使在与第1盘中最后再现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显示、但在与第2盘中最初再现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没有显示的应用的执行结束;上述应用管理器对于标题边界应用,使在第1盘中记载在前面的标题的应用管理表中、但没有记载在与当前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的应用的动作结束。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从第1盘向第2盘交换时,继续执行在与第1盘中最后再现的内容相对应的管理表中显示、并且在与第2盘中最初再现的内容相对应的管理表中显示的应用,所以,不需要在第1盘取出后暂时结束、在第2盘装填时再次启动的工夫,能够几乎消除用来进行应用的启动的启动延迟。 
由于结束执行虽然在与第1盘中再现的内容相对应的管理表中显示、但没有在与第2盘中最初再现的内容相对应的管理表中显示的应用,所以对于没有显示在第2盘的管理表中的应用,在第2盘的装填时使动作结束。即使恶意的程序侵入,由于以第2盘的装填为机会而结束了该恶意的程序,所以能够实施针对恶意程序的对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读取装置的、关于使用行为的形态的图。 
图2是表示BD-ROM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被赋予了扩展名.m2ts的文件是怎样构成的图。 
图4表示构成AVClip的TS数据包是经过怎样的过程写入到BD-ROM中的。 
图5是表示BD-ROM的物理单位、与构成1个文件范围的Source数据包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在AVClip中多路复用了怎样的基本流的图。 
图7是表示Clip信息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对电影的视频流的EP_map设定的图。 
图9是表示播放列表信息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AVClip和播放列表信息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BD-J Objeot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由档案文件收容的程序、数据的图。 
图13(a)是表示应用管理表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3(b)是表示构成应用管理表的信息要素的意思内容的图。 
图14是表示盘的状态迁移的图。 
图15(a)是表示BD-ROM整体的时间轴的图。图15(b)是表示BD-ROM整体的时间轴的结构的图。 
图16(a)、图16(b)是表示在BD-ROM整体的时间轴上、由BD-J Object确定的标题再现区间的图。 
图17是表示在图16(b)的时间轴上规定的生命周期的典型情况的图。 
图18是表示主体标题、在线购物标题、游戏标题这3个标题的图。 
图19(a)、图19(b)是表示应用管理表、生命周期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启动属性可取的三种形态(Present、AutoRun、Suspend)和前面标题中的应用状态的三种形态(非启动、启动中、Suspend)可取的组合的图。 
图21(a)是表示播放列表管理表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1(b)是表示构成播放列表管理表的信息要素的意思内容的图。 
图22是表示播放列表管理表、由播放列表管理表规定的标题的具体例。 
图23是表示当前标题可取的三种形态(无播放列表管理表、有播放列 表管理表且没有指定、有播放列表管理表且是AutoPlay)、和前面标题中的PL的状态(非再现状态、再现中状态)可取的6种组合的图。 
图24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读取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5是将由保存在ROM24中的软件、与硬件构成的部分替换为层结构而描绘的图。 
图26是表示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36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7是示意表示再现引擎31~模组管理器33的处理的图。 
图28是表示基于BD-Jobject的PLMT的、应用管理器37的处理的图。 
图29是表示盘边界应用、盘无界(disc-unboundary)应用的动作的图。 
图30(a)是表示与盘A中的LastPlay标题对应的AMT、和与盘A+1中的FirstPlay标题对应的AMT的图。 
图30(b)是表示两个AMT如图30(a)那样规定时的信令(Signaling)的图。 
图31是表示应用管理器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32(a)是催促盘交换的消息的显示例。 
图32(b)是由图31的步骤S8显示的菜单的一例。 
图33是示意地表示装载了没有预定的盘时的应用管理器37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34(a)表示装载了预定的盘时的处理。 
图34(b)表示装载了与预定的盘不同的盘、并且用户希望进行该盘的再现时的应用管理器37的处理。 
图34(c)表示装载了与预定的盘不同的盘、并且用户不希望进行该盘的再现时的应用管理器37的处理。 
图35是对比表示将盘A+1的FirstPlay标题通常再现的情况、和将盘A+1的FirstPlay标题跳转再现的情况的图。 
图36是表示再现控制引擎32所进行的播放列表再现顺序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BD-ROM驱动器 
2读缓存器 
3多路分解器 
4视频解码器 
5视频平面 
7音频解码器 
11交互图形(Interactive Graphics)解码器 
12交互图形平面 
13演示图形(Presentation Graphics)解码器 
14演示图形平面 
15JPEG解码器 
16静止画面(Still)平面 
17合成部 
18STC生成部 
19ATC生成部 
21指令ROM 
22脚本存储器 
23PSR组件 
24CPU 
25通信部 
26操作受理部 
30虚拟文件系统 
31再现引擎 
32再现控制引擎 
33模组管理器 
34HDMV模组 
35BD-J平台 
36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 
37应用管理器 
38功能限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对有关本发明的读取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说明关于本发明涉及的读取装置的实施行为中的使用行为的形态的图。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读取装置的、关于使用行为的形态的图。在图1中,有关本发明的读取装置是读取装置200。该读取装置200在家庭影院系统中使用,该家庭影院系统包括由多个BD-ROM100构成的BD-BOX、遥控器300、电视机400、AV放大器500、扬声器600。 
读取装置200是网络对应型的数字家电设备,具有将BD-ROM100再现的功能。 
以上是有关本发明的读取装置的使用行为的形态。 
接着说明BD-ROM100的内部结构。图2是表示BD-ROM的文件、目录结构的图。在该图中,在BD-ROM上的Root目录之下,有BDMV目录。 
<BD-ROM的概要> 
图2是表示BD-ROM的内部结构的图。在该图的第4段中表示BD-ROM,在第3段中表示BD-ROM上的轨道。该图的轨道是将从BD-ROM的内周到外周以螺旋状形成的轨道沿横向拉伸而描绘的。该轨道由导入区、卷区、和导出区构成。该图的卷区具有物理层、文件系统层、应用层的层模式。如果使用目录构造表现BD-ROM的应用层格式(应用格式),则为图中第1段那样。在该第1段中,在BD-ROM上的Root目录之下有BDMV目录。 
在BDMV目录中,有被赋予扩展名bdmv的文件(index.bdmv,MoviceObject.bdmv)。并且,在该BDMV目录的下面还存在称作PLAYLIST目录、CLIPINF目录、STREAM目录、BDBJ目录、BDJA目录、AUXDATA目录这6个子目录。 
在PLAYLIST目录中,有被赋予了扩展名mpls的文件(00001.mpls)。 
在CLIPINF目录中,有被赋予了扩展名clpi的文件(00001.clpi)。 
在STREAM目录中,有被赋予了扩展名m2ts的文件(00001.m2ts)。 
在BDBJ目录中,存在被赋予了扩展名bobj的文件(00001.bobj)。 
在BDJA目录中,有被赋予了扩展名jar的文件(00001jar)。 
根据以上的目录构造,可知在BD-ROM上配置有相互不同种类的多个文件。 
<BD-ROM的结构之一,AVClip> 
首先,对被赋予了扩展名.m2ts的文件进行说明。图3是示意地表示被赋予了扩展名.m2ts的文件是怎样构成的图。被赋予了扩展名.m2ts的文件(00001.m2ts)保存有AVClip。AVClip是MPEG2-传输流形式的数字流。该数据流是通过将使胶片影像、NTSC影像、PAL影像数字化而得到的数字视频、数字音频(上第1段)变换为由PES数据包构成的基本流(上第2段)、再变换为TS数据包(上第3段)、同样将字幕类的显示图形流(Presentation Graphics(PG)流)及对话类的交互图形流(Interactive Graphics(IG)流)(下第1段、下第2段)变换为TS数据包(下第3段)、将它们多路复用而构成的。 
PG流是实现伴随着动画的再现进行的字幕显示的基本流,IG流是实现伴随着动画的再现进程的GUI的基本流。 
将视频流中的由1个PTS再现的再现单位(图片等)称作“VideoPresentation Unit:视频演示”。将音频流中的由1个PTS再现的再现单位称作“Audio Presentation Unit:音频演示”。 
这里,构成AVClip的PES数据包由1个以上的“STC_Sequence”构成。所谓的“STC_Sequence”是PES数据包排列,是指在其PTS、DTS参照的(System Time Clock:系统时钟)STC的值中不存在STC不连续点(systemtime-base discontinuity)。由于没有STC不连续点是STC_Sequence的必要条件,所以从构成1个STC_Sequence的PES数据包串中的、位于STC不连续点的紧后面的PES数据包并包含有PCR(Program Clock Reference:节目参考时钟)的PES数据包开始、到下个STC不连续点的紧前面为止形成1个STC_Sequence。 
接着,对以上那样构成的AVClip怎样写入到BD-ROM中进行说明。图4表示构成AVClip的TS数据包经过怎样的过程写入到BD-ROM中。在该图的第1段中表示构成AVClip的TS数据包。 
构成AVClip的188字节的TS数据包如第2段所示,被赋予4字节的TS_extra_header(图中的阴影部),成为192字节长的Source数据包。该TS_extra_header包括Arrival_Time_Stamp。 
构成AVClip的Source数据包在第3段的AVClip中构成1个以上的 “ATC_Sequence”。所谓的“ATC_Sequence”是Source数据包的排列,是指在其Arrival_Time_Stamp参照的Arrival_Time_Clock中不存在不连续点(no arrival time-base discontinuity)。换言之,将在其Arrival_Time_Stamp参照的Arrival_Time_Clock中存在连续性的Source数据包串称作“ATC_Sequence”。 
该“ATC_Sequence”成为AVClip,以xxxxx.m2ts的文件名记录到BD-ROM中。 
该AVClip与通常的计算机文件同样,被分割为多个文件范围(Extents),记录到BD-ROM上的区域中。第4段示意地表示AVClip是怎样记录到BD-ROM中的。在该第4段中,构成文件的各文件范围具有预先设定的Sexetent以上的数据长。 
下面讨论将AVClip分割为多个范围而记录时的、每一个范围的最小数据长Sexetent。 
这里,在BD-ROM中光拾波器的跳转所需的时间由 
Tjump=Taccess+Toverhead 
给出。 
Taccess是根据跳转距离而给出的时间(m秒), 
如果跳转距离(逻辑块数)为0~5000则为179m秒, 
如果跳转距离(逻辑块数)为5001~10,000则为210m秒, 
如果跳转距离(逻辑块数)为10,001~20,000则为270m秒, 
如果跳转距离是半行程则为990m秒, 
如果跳转距离是全行程则为1220m秒。 
从BD-ROM读取的TS数据包在被保存到称作读缓存器的缓存中后被输出给解码器,而在以被称为Rud的位速率进行向读缓存器的输入、设ECC块的扇区数为Secc的情况下, 
Toverhead由 
Toverhead≤(2×Secc×8)/Rud=20m秒 
的计算给出。 
从BD-ROM读取的TS数据包在以Source数据包的状态被保存到读缓存器中后,以TS_Recording_rate的传送速率被供给到解码器中。 
为了不使TS_Recording_rate的传送速率下的向解码器的TS数据包供给中断,需要在Tjump的期间持续从读缓存器向解码器输出TS数据包。这里,由于来自读缓存器的输出不是以TS数据包、而是以Source数据包的状态进行的,所以在使TS数据包与Source数据包的尺寸比为192/188的情况下,在Tjump的期间,需要通过(192/188×TS_Recording_rate)的传送速率持续从读缓存器输出Source数据包。 
因而,读缓存器用来达到不发生下溢的缓存存储量为 
Boccupied≥(Tjump/1000×8)×((192/188)×TS_Recording_rate)。 
由于向读缓存器的输入速率是Rud、从读缓存器的输出速率是TS_Recording_rate×(192/188),所以对读缓存器的存储速率通过输入速率-输出速率的计算给出,为(Rud-TS_Recording_rate×(192/188))。 
将该Boccupied存储到读缓存器中所需的时间Tx为 
Tx=Boccupied/(Rud-TS_Recording_rate×(192/188))。 
由于为了从BD-ROM读取,在该时间Tx中需要持续以Rud输入TS数据包,所以将AVClip分割为多个范围记录时的、每一个范围的最小数据长Sexetent为: 
Sexetent=Rud×Tx 
=Rud×Boccupied/(Rud-TS_Recording_rate×(192/188)) 
≥Rud×(Tjump/1000×8)×(192/188)×TS_Recording_rate) 
/(Rud-TS_Recording_rate×(192/188)) 
≥Rud×(Tjump/1000×8)× 
TS_Recording_rate×192/(Rud×188-TS_Recording_rate×192)。 
由此, 
Sexetent≥(Tjump/1000×8)× 
(TS_Recording_rate×192/(Rud×188-TS_Recording_rate×192))。 
由于构成AVClip的各文件范围具有这样计算出的Sexetent以上的数据长的范围,即使构成AVClip的各文件范围在BD-ROM上离散地布位,也能够在再现时不中断向解码器供给TS数据包而连续地读取。 
图5是表示BD-ROM的物理单位、和构成1个文件范围的Source数据包的对应关系的图。如第2段所示,在BD-ROM上形成有多个扇区。 构成文件范围的Source数据包如第1段所示,每32个分组,写入到连续的3个扇区中。由32个Source数据包构成的组是6144字节(=32×192),这与3个扇区尺寸6144字节(2048×3)一致。将收容在3个扇区中的32个Source数据包称作“Aligned Unit”,在向BD-ROM写入时,以AlignedUnit单位进行加密。 
在第3段中,以32个单位赋予扇区错误修正码,构成ECC块。读取装置只要以Aligned Unit单位访问BD-ROM,就能够得到32个完结的Source数据包。以上是对BD-ROM写入AVClip的过程。 
<基本流的种类> 
图6是表示在AVClip中多路复用了怎样的基本流的图。 
如该图所示,在AVClip中多路复用了具有0x1011的PID的高画质视频流、具有从0x1100到0x111F的PID的主要音频流、具有从0x1200到0x121F的PID的PG流、具有从0x1400到0x141F的PID的IG流。构成这些基本流的数据包被赋予了与其对应的PID,以该PID为线索进行多路分离。 
<BD-ROM的结构之二,Clip信息> 
接着,对被赋予了扩展名.clpi的文件进行说明。被赋予了扩展名.clpi的文件(00001.clpi)保存有Clip信息。Clip信息是关于各个AVClip的管理信息。图7是表示Clip信息的内部结构的图。如该图的左侧所示,Clip信息包括: 
i)保存有关于AVClip的信息的『ClipInfo()』 
ii)保存有关于ATC Sequence、STC Sequence的信息的『Sequence Info()』 
iii)保存有关于Program Sequence的信息的『Program Info()』 
iv)『Characteristic Point Info(CPI())』。 
Sequence Info是包含在AVClip中的、关于1个以上的STC-Sequence、ATC-Sequence的信息。设置这些信息的意义是为了将STC、ATC的不连续点预先通知给读取装置。即,如果存在该不连续点,则有可能在AVClip内出现相同值的PTS、ATS,在再现时会发生不良状况。为了表示STC、ATC连续到传输流中的哪里为止,而设有Sequence Info。 
所谓的Program Info,是表示Program内容为一定的区间(ProgramSequence)的信息。所谓的Program,是共有用来进行同步再现的时间轴的基本流彼此的集合。设置Program Sequence信息的意义是为了将Program内容的变化点预先通知给读取装置。这里所谓的Program内容的变化点,是指视频流的PID变化、或视频流的种类从SDTV变化为HDTV的点等。 
接着,对Characteristic Point Info进行说明。图中的引出线cu2详细描述CPI的结构。如引出线cu2所示,CPI包括Ne个EP_map_for_one_stream_PID(EP_map_for_one_stream_PID(0)~EP_map_for_one_stream_PID(Ne-1))。这些EP_map_for_one_stream_PID是关于属于AVClip的各个基本流的EP_map。EP_map是表示在1个基本流上将Access Unit Delimiter存在的条目位置的数据包号(SPN_EP_start)与条目时刻(PTS_EP_start)建立对应而表示的信息。图中的引出线cu3详细描述EP_map_for_one_stream_PID的内部结构。 
据此可知,EP_map_for_one_stream_PID包括Nc个EP_High(EP_High(0)~EP_High(Nc-1))、和Nf个EP_Low(EP_Low(0)~EP_Low(Nf-1))。这里,EP_High具有表示Access Unit(Non-IDR I图片、IDR图片)的SPN_EP_start及PTS_EP_start的高位的作用,EP_Low具有表示AccessUnit(Non-IDR I图片、IDR图片)的SPN_EP_start及PTS_EP_start的低位的作用。 
图中的引出线cu4详细描述EP_High的内部结构。如该引出线所示,EP_High(i)包括作为对EP_Low的参照值的『ref_to_EP_Low_id[1]』、表示Access Unit(Non-IDR I图片、IDR图片)的PTS的高位的『PTS_EP_High[i]』、和表示Access Unit(Non-IDR I图片、IDR图片)的SPN的高位的『SPN_EP_High[i]』。这里,i是用来识别任意的EP_High的标识符。 
图中的引出线cu5详细描述EP_Low的内部结构。如该引出线cu5所示,EP_Low包括表示所对应的Access Unit是否是IDR图片的『is_angle_change_point(EP_Low_id)』、表示所对应的Access Unit的尺寸的『I_end_position_offset(EP_Low_id)』、表示所对应的Access Unit(Non-IDRI图片、IDR图片)的PTS的低位的『PTS_EP_Low(EP_Low_id)』、和 表示所对应的Access Unit(Non-IDR I图片、IDR图片)的SPN的低位的『SPN_EP_Low(EP_Low_id)』。这里,所谓的EP_Low_id是用来识别任意的EP_Low的标识符。 
<Clip信息的说明之二,EP_map> 
以下,根据具体例对EP_map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对电影的视频流的EP_map设定的图。第1段表示以显示顺序配置的多个图片(由MPEG4-AVC规定的IDR图片、I图片、B图片、P图片),第2段表示该图片的时间轴。第4段表示BD-ROM上的TS数据包串,第3段表示EP_map的设定。 
在第2段的时间轴上,假设在时刻t1~t7存在作为Access Unit的IDR图片及I图片。并且,如果设这些t1~t7的时间间隔为1秒左右,则将在电影中使用的视频流的EP_map设定为,将t1~t7表示为条目时刻(PTS_EP_start),与其对应而表示条目位置(SPN_EP_start)。 
<播放列表信息> 
接着,对播放列表信息进行说明。被赋予了扩展名“mpls”的文件(00001.mpls)是保存有PlayList(PL)信息的文件。 
图9是表示播放列表信息的数据结构的图,在该图中,如引出线mpl所示,播放列表信息包括定义MainPath的MainPath信息(MainPath())、和定义章节的PlayListMark信息(PlayListMark())。 
<PlayList信息的说明之一,MainPath信息> 
首先,对MainPath信息进行说明。MainPath是对作为主影像的视频流及音频流定义的再现路径。 
MainPath如箭头mp1所示,由多个PlayItem信息#1……#m定义。PlayItem信息定义构成MainPath的1个以上的逻辑再现区间。通过引出线hs1详细描述PlayItem信息的结构。如该引出线所示,PlayItem信息包括表示再现区间的IN点及Out点所属的AVClip的再现区间信息的文件名的『Clip_information_file_name』、表示AVClip的编码方式的『Clip_codec_identifier』、表示PlayItem是否构成多角度的『is_multi_angle』、表示是否无缝地进行该PlayItem与其前一个PlayItem的连接的『connection_condition』、唯一地表示将该PlayItem作为对象的STC_Sequence的『ref_to_STC_id[0]』、表示再现区间的始点的时间信息 『In_time』、表示再现区间的终点的时间信息『Out_time』、表示在该PlayItem中要屏蔽的用户操作是哪个的『UO_mask_table』、表示是否许可向该PlayItem的中途的随机访问的『PlayItem_random_access_flag』、和表示在该PlayItem的再现结束后是否持续进行最后的图片的静止显示的『Still_mode』、和『STN_table』。 
图10是表示AVClip与播放列表信息的关系的图。第1段表示播放列表信息具有的时间轴。从第2段到第5段表示由EP_map参照的视频流(与图8所示相同)。 
播放列表信息包括PlayItem信息#1、#2这两个PlayItem信息,根据这些PlayItem信息#1、#2的in_time、Out_time定义两个再现区间。如果将这些再现区间排列,则定义与AVClip时间轴不同的时间轴。它是在第1段中表示的PlayItem时间轴。这样,通过PlayItem信息的定义,能够定义与AVClip不同的时间轴。 
以上的Clip信息及播放列表信息被分类为“静态脚本”。这是因为,根据以上的Clip信息及播放列表信息来定义作为静态的再现单位的播放列表。以上结束了对静态脚本的说明。 
接着,对“动态脚本”进行说明。所谓的动态脚本,是动态地规定AVClip的再现控制的脚本数据。所谓的“动态”,是指根据读取装置中的状态变化及来自用户的键事件来知晓再现控制的内容。在BD-ROM中,作为该再现控制的动作环境而假设了两个模式。第1个是与DVD再现装置的动作环境很相似的动作环境,是基于指令的执行环境。第2个是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的动作环境。这两个动作环境中的第1个称作HDMV模式。第2个称作BD-J模式。由于有这两个动作环境,所以动态脚本是假设为其某一个的动作环境而记述的。假设为HDMV模式的动态脚本称作Movie Object。另一方面,假设为BD-J模式的动态脚本称作BD-J Object。 
首先对Movie Object进行说明。 
<Movie Object> 
Movie Object保存在图2所示的MovieObject.bdmv的文件中,包括导航指令串。 
导航指令串包括实现条件分支、读取装置的状态寄存器的设定、状态 寄存器的设定值取得等的指令串。以下表示在Movie Object中可记述的指令。 
PlayPL指令 
格式:PlayPL(第1自变量,第2自变量) 
第1自变量是播放列表的号码,可以指定要再现的播放列表。第2自变量可以利用包含在该播放列表中的PlayItem、或该播放列表的任意的时刻、章节、标志来指定再现开始位置。 
将通过PlayItem指定了时间轴上的再现开始位置的PlayPL函数称作PlayPlatPlayItem(), 
将通过章节指定了时间轴上的再现开始位置的PlayPL函数称作PlayPlatChapter(), 
将通过时刻信息指定了时间轴上的再现开始位置的PlayPL函数称作PlayPlatSpecified Time() 
JMP指令 
格式:JMP自变量 
JMP指令是在中途丢弃(discard)当前的动态脚本并执行作为自变量的分支目的地动态脚本的分支。在JMP指令的形式中,有直接指定分支目的地动态脚本的直接参照的形式、和间接参照分支目的地动态脚本的间接参照的形式。 
Movie Object中的导航指令的记述由于与DVD中的导航指令的记述方式很相似,所以能够有效率地进行将DVD上的盘内容移植到BD-ROM上的作业。关于Movie Object,存在在以下的国际公开公报中记载的现有技术。关于详细情况,可以参考该国际公开公报。 
国际公开公报W02004/074976 
以上结束了对Movie Object的说明。接着对BD-J Object进行说明。 
<BD-J Object> 
BD-J Object是在Java(注册商标)编程环境中记述的、BD-J模式的动态脚本,保存在00001~00003.bobj的文件中。 
图11是表示BD-J Object的内部结构的图。由应用管理表(AMT)、和播放列表管理表(PLMT)构成。与Movie Object的不同点是,在BD-J Object 中没有直接记述指令。即,在Movie Object中,控制顺序是通过导航指令直接记述的。相对于此,在BD-J Object中,通过将对Java(注册商标)应用的指定记载在应用管理表中,来间接地规定控制顺序。通过这样的间接的规定,能够有效率地进行在多个动态脚本中使控制顺序共用化的、控制顺序的共用化。 
此外,通过记述命令进行播放列表再现的导航指令(PlayPl指令),来进行Movie Object的播放列表再现,但是可以通过将表示播放列表再现顺序的播放列表管理表组合到BD-J Object中,来记述BD-J Object的播放列表再现。 
对该BD-J模式中的Java(注册商标)应用进行说明。这里BD-J模式所假设的Java(注册商标)平台,是完整安装了Java(注册商标)2Micro_Edition(J2ME)Personal Basis Profile(PBP 1.0)、和GloballyExecutable MHP Specification(GEM1.0.2)for package media targets后的平台。 
经由xlet接口,通过应用管理器控制该BD-J模式中的Java(注册商标)应用。xlet接口具有“loaded”、“paused”、“active”、“destroyed”这4个状态。 
上述的Java(注册商标)平台包括用来显示JFIF(JPEG)及PNG、其他图像数据的标准Java(注册商标)库。因此,Java(注册商标)应用可以在HDMV模式下实现与通过IG流实现的GUI不同的GUI架构。Java(注册商标)应用中的GUI架构包括由GEM1.0.2规定的HAVi架构,包括GEM1.0.2的远程控制导航单元。 
由此,Java(注册商标)应用能够实现将基于HAVi架构的按钮显示、文本显示、在线显示(BBS的内容)的显示与动态图像的显示组合后的画面显示,能够利用远程控制进行对画面显示的操作。 
对应于该Java(注册商标)应用的实体的是,保存在图2中的BDMV目录下属的BDJA目录中的Java(注册商标)档案文件(00001.jar)。下面对Java(注册商标)档案文件进行说明。 
<Java(注册商标)档案文件> 
Java(注册商标)档案文件(图2的00001.jar)是通过将1个以上的类 文件、1个以上的数据文件等汇总为1个而得到的文件,构成要在BD-J模式下动作的Java(注册商标)应用。 
图12是表示由档案文件收容的程序、数据的图。该图中的程序、数据是将配置有框内所示的目录构造的多个文件通过Java(注册商标)归档器汇总后的程序、数据。框内所示的目录构造包括Root目录、Java(注册商标)1、2、3目录、Image1、2、3目录,在Root目录中配置有common.pkg,在Java(注册商标)1、Java(注册商标)2、Java(注册商标)3目录中配置有类文件(00001.class~00007.class),在Image1、Image2、Image 3目录中配置有00001.JPEG~00003.JPEG、00001.PNG~00003.PNG。Java(注册商标)档案文件是由Java(注册商标)归档器将它们汇总而得到的。该类文件及数据在被从BD-ROM读取时被展开,在高速缓存上作为配置在目录中的多个文件进行处理。Java(注册商标)档案文件的文件名中的“zzzzz”这5位的数值表示应用的ID(applicationID)。在该Java(注册商标)档案文件被读取到高速缓存中时,通过参照该文件名中的数值,能够将构成任意的Java(注册商标)应用的程序、数据取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应用的程序、数据被汇总到Java(注册商标)档案文件中,但也可以是LZH文件、zip文件。 
以上是对BD-J模式中的动态脚本的说明。 
<Index.bdmv> 
Index.bdmv是构成Title的、表示Movie Object或BD-J Object的表。所谓的Title,是作为Movie Object或BD-J Object、和由它们再现的PlayList的再现单位,在BD-ROM中作为1个内容进行处理。Index.bdmv在Title中定义作为某个Title的结构要素的MovieObject是哪一个、或者作为某个Title的结构要素的BD-J Object是哪一个。 
关于Index.bdmv,在以下的国际公开公报中记载了详细情况。关于详细情况可以参照该公报。 
国际公开公报WO 2004/025651A1公报 
下面,对于图11所示的各个应用管理表、播放列表管理表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应用管理表> 
对应用管理表(AMT)进行说明。所谓的应用管理表(AMT),是安装上述GEM1.0.2 for package media targets中的“应用信令(applicationsignaling)”的表。所谓的“应用信令”,是在GEM1.0.2规定的MHP(Multimedei Home Platform)中以“服务”为生命周期进行应用的启动、执行的控制。本实施方式中的应用管理表代替该“服务”而将BD-ROM的“标题”作为生命周期,进行应用的启动、执行的控制。 
图13(a)是表示应用管理表的内部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应用管理表包括『Life_cycle』、『apli_id_ref』、『run_attribute』、和『run_priority』。 
图13(b)表示构成应用管理表的信息要素的意思内容。 
『Life_cycle』表示应用的“生命周期”。 
『apli_id_ref』通过记述对应于“应用标识符”的参照值,表示具有左述的生命周期的应用是哪个。应用标识符在Java(注册商标)档案文件中用作为文件名赋予的5位的数值zzzzz表现。在『apli_id_ref』中记述有该5位的数值。 
『run_attribute』记述该生命周期中的应用的“启动属性”。在启动属性中,有AutoRun、Present、Suspend的种类。 
『run_priority』记述该生命周期中的应用的“启动优先级”。在BD-JObject中,利用这些信息控制应用的动作。 
<生命周期> 
对在应用管理表中规定的信息中的生命周期进行说明。 
所谓的生命周期,表示在BD-ROM整个时间轴上、在虚拟机的工作存储器上应用能够生存的区间。工作存储器中的“生存”,是指构成该应用的xlet程序被读取到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内的工作存储器中、并能够由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执行的状态。 
在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中,在使应用动作的情况下,重要的是:明确地规定从时间轴的何处开始应用的服务,在时间轴的何处结束应用的服务即所谓的“服务的开始点、结束点”。规定该服务的开始点、结束点的是应用管理表中的生命周期。 
另一方面,DVD-Video那样的以读取专用盘供给的盘是以顶部菜单标题为核心的构造。形成从该顶部菜单标题向各个著作物分支而进行再现、 然后再次回到顶部菜单标题的独特的状态迁移。图14是表示盘的状态迁移的图。该图中的方框是Title。所谓的Title,是在盘特有的状态迁移中对应于1个“状态”的再现单位,该标题被作为Java(注册商标)应用的生命周期进行处理。 
在Title中,有在BD-ROM的装载时最先再现的『FirstPlayTitle』、构成Top-Menu的『Top_menuTitle』、和其他的一般的『Title』。此外,图中的箭头jh1、2、3、4、5、6、7、8象征性地表示Title间的分支。所谓的该图所示的状态迁移,是指在BD-ROM装载时再现『FirstPlayTitle』、发生向『Top_menuTitle』的分支、并成为对顶部菜单的选择等待的情况。 
如果由用户进行了对顶部菜单的选择操作,则按照选择进行对应的Title的再现,再次回到TopMenu Title,重复以上的处理直到进行了BD-ROM的弹出,这是盘特有的状态迁移。 
那么,在形成图14那样的状态迁移的盘中,Title是怎样被作为生命周期规定的呢?假设在进行了BD-ROM的装载后,按照图14中箭头jh1、2、3、4……所示的参照标号的数值顺序进行分支,将BD-ROM弹出。这样,能够将从BD-ROM被装载到被弹出的连续时间带看作一条时间轴。将该时间轴作为盘整体的时间轴。图15(a)是表示盘整体的时间轴的图,图15(b)表示该时间轴的结构。如图15(b)所示,盘整体的时间轴包括再现FirstPlay Title的区间、再现TopMenu Title的区间、再现title#1~#3的区间等。如果讨论这些Title的再现区间是怎样规定的,则由于Title由唯一的BD-J Object构成,所以可以将BD-J Object为有效的期间考虑为Title的再现区间。同样,由于Title由1个或多个HDMV Object构成,所以可以将HDMV Object为有效的期间考虑为Title的再现区间。 
即,由于FirstPlay Title、TopMenu Title及其他Title都由动态脚本构成,所以可以将构成Title的BD-J Object中的、某个被作为当前BD-J Object激活、在读取装置内被供作解读、执行的期间定义为Title的再现区间。图16(a)是表示在BD-ROM整体的时间轴上、根据由标识符bobj_id确定的BD-J Object所确定的标题再现区间的图。这里,如果由标识符bobj_id确定的BD-J Object构成1个Title,则可以将由该标识符bobj_id确定的BD-JObject为有效的BD-ROM时间轴上的一区间考虑为Title的再现区间。 
这里,BD-J Object被激活的期间的结束时间是到进行Title分支为止。即,在进行Title分支之前,将从作为执行的对象的动态脚本被作为BD-JObject进行处理开始到在该BD-J Object中发生JumpTitle为止的一个区间作为Title区间进行处理。 
接着,对Title区间与PL时间轴的关系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MovieObject、BD-J Object中,可以将播放列表再现顺序作为1个处理顺序进行记述。如果有播放列表再现顺序的记述,则上述的PL时间轴的全部或一部分归属于Title区间。在图16(a)的一例中,假设在BD-J Object中记述有播放列表管理表。在此情况下,如图16(b)所示,PL时间轴归属于对应于BD-J Object的Title区间中。由于在该PL时间轴上还可以定义多个章节(Chapter#1、#2、#3),所以在BD-ROM上的时间轴上,存在BD-ROM整体-Title-播放列表-章节这样的域。可以利用这些域来记述应用的生命周期。另外,由于播放列表的再现是与应用执行同时进行的,所以有时在播放列表再现的中途发生Title分支。在此情况下,不是播放列表时间轴整体、而是只有播放列表时间轴的一部分归属于1个Title再现区间内。即,播放列表时间轴的整体、还是其一部分归属于1个Title再现区间中,这根据Title分支何时发生而变化。 
图17是表示在图16(b)的时间轴上规定的生命周期的典型情况的图。如该图所示,在应用中,有以Title为生命周期的“标题边界应用”、以Title内的章节为生命周期的“章节边界应用”、以BD-ROM整体的时间轴为生命周期的“标题无界应用”这3个典型情况。 
其中,标题边界应用的生命周期可以利用该标题的标识符定义。此外,章节边界应用的生命周期可以利用章节所属的标题的标识符、和该章节的标识符的组来定义。 
即使平台在动作,只要Title或章节的生命周期结束,就能够将资源从应用回收。由于保证了资源回收的机会,所以能够使平台的动作稳定化。 
选择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实施的盘内容为题材,结合具体例对应用管理表中的生命周期记述进行说明。这里作为题材的盘内容包括构成影像主体的主体标题(title#1)、构成在线购物的在线购物标题(title#2)、构成游戏应用的游戏标题(title#3)这样的类型不同的3个标题。图18是表示包 括主体标题、在线购物标题、游戏标题这3个标题的盘内容的图。在该图中的右侧记述有Index.bdmv,在左侧记述有3个标题。 
右侧的虚线框表示各应用属于哪个标题的归属关系。3个标题中的title#1包括application#1、application#2、application#3这3个应用。title#2包括application#3、application#4这两个应用,title#3包括application#5。在图21的一例中,application#3由title#1、title#2两者启动。 
如果根据图18的虚线所示的归属关系将各应用的生命周期图表化,则成为图19(a)那样。在该图中,横轴是标题再现区间,在纵轴方向上配置各应用的生命周期。这里,由于application#1、application#2仅归属于title#1,所以它们的生命周期限于title#1内。由于application#4仅归属于title#2,所以它们的生命周期限于title#2内。由于application#5仅归属于title#3,所以它们的生命周期限于title#3内。由于application#3归属于title#1及title#2,所以它们的生命周期遍及title#1-title#2。如果根据该生命周期记述应用管理表,则title#1、#1、#3的应用管理表成为图19(b)那样。如果这样记述应用管理表,则在title#1的再现开始时,将application#1、application#2、application#3装载到工作存储器中。并且,在title#2的开始时,进行将application#1、application#2从工作存储器中删除而仅留下application#3的控制。与此同样,可以在title#2的再现开始时,将application#4装载到工作存储器中,在title#3的开始时,进行将application#3、application#4从工作存储器中删除的控制。 
进而,在title#3的再现中将application#5装载到工作存储器中,在title#3的再现结束时进行将application#5从工作存储器中删除的控制。 
即使在有标题间分支的情况下,由于只要将在分支源-分支目的地中生存的应用保存在工作存储器上、而将在分支源中没有、仅在分支目的地中存在的应用读入到工作存储器中就可以,所以将应用读入到工作存储器中的次数成为必要最低数。这样,通过减少读入次数,能够实现不会意识到标题的边界的应用、即无界应用。 
接着,对应用的启动属性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在启动属性中,有表示自动的启动的『AutoRun』、表示虽然不是自动启动的对象但可以置于虚拟机的工作存储器中的『Present』、虽然置于虚拟机的工作存储器中但不能进 行CPU能力的分配的『Suspend』。 
『AutoRun』是表示与所对应的标题的分支同时地将该应用读入到工作存储器中并执行的属性。如果有从某个标题向其他标题的分支,则进行应用管理的管理主体(应用管理器)将在该分支目的地标题中生存、且启动属性设定为AutoRun的应用读入到虚拟机的工作存储器中并执行。由此,该应用与标题分支一起自动地启动。 
启动属性『Present』是继续属性,表示继续分支源title中的应用的状态。并且是表示可以执行所对应的应用的属性。在启动属性是『Present』的情况下,被赋予该启动属性的应用被许可从其他应用的调出。如果从启动中的应用有调出,则进行应用管理的管理主体(应用管理器)判断该应用的applicationID是否记述在应用管理表中、启动属性是否是『Present』。如果是『Present』,则将该应用装载到工作存储器中。另一方面,在该调出目标应用的applicationID没有记述在应用管理表中的情况下,不将该应用装载到工作存储器中。应用的调出仅限于被赋予了该『Present』的应用。由于『Present』是在没有明示地指定启动属性的情况下赋予的默认的启动属性,所以在某个应用的启动属性是无指定『--』的情况下,意味着该应用的启动属性是该Present。 
『Suspend』是指将程序置于虽然分配资源但不分配CPU能力的状态。该Suspend例如在游戏标题的执行中、在经由侧路径的处理的实现中是有意义的。 
图20是表示启动属性可取的三种形态(Present、AutoRun、Suspend)、和前面标题中的应用状态的三种形态(非启动、启动中、Suspend)可取的组合的图。在前面状态为“非启动”的情况下,如果启动属性是“AutoRun”,则在分支目的地标题中启动该应用。 
如果前面状态为“非启动”、启动属性是“Present”、“Suspend”,则在分支目的地标题中该应用什么也不做而继续原状态。 
如果前面状态为“启动中”、启动属性是“Present”、“AutoRun”,则在分支目的地标题中该应用什么也不做而继续原状态。 
如果启动属性是“Suspend”,则使应用的状态成为Suspend。在前面状态是“Suspend”的情况下,如果分支目的地标题的启动属性是“Suspend”, 则维持Suspend。如果是“Present”或“AutoRun”,则在分支目的地标题中再继续该应用。通过在应用管理表中定义生命周期及启动属性,能够进行随着标题再现区间的进行而使Java(注册商标)应用动作的同步控制,能够创造伴随着影像再现、程序执行的各种应用。 
另外,在前面状态是“Suspend”、分支目的地标题的启动属性是“Present”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前面状态即中止状态。 
最后,说明对应于各应用的“启动优先级”。 
该启动优先级取0~255的值,在存储器资源枯竭、或CPU负荷变高时,成为应用管理器进行强制地使哪个程序结束、还有从哪个应用夺取资源的处理时的判断材料。在此情况下,应用管理器进行下述处理:将启动优先级较低的应用的动作结束,使启动优先级较高的应用的动作继续。 
此外,在对再现中播放列表的请求有竞争时的应用间的协调中也使用启动优先级。假设这里的应用是某个播放列表的快进。这里,如果其他应用进行了对相同的播放列表的暂停请求,则比较赋予给这些应用的启动优先级。并且,如果命令快进的应用的启动优先级较高,则继续进行该应用的快进。反之,如果命令暂停的应用的启动优先级较高,则进行快进中的播放列表的暂停。 
在创作时能够根据以上的生命周期、启动属性、启动优先级进行规定,以将能够在虚拟机上动作的应用的数量限制在规定数量以下。因此,能够保证应用的稳定动作。 
<播放列表管理表> 
以上是对应用管理表的说明。接着对播放列表管理表(PLMT)进行说明。所谓的播放列表管理表,是表示在应用的生命周期中要与各应用执行同时进行的再现控制的表。应用的动作是不稳定的,有可能发生启动的失败或异常结束。所以,作为在有启动失败、异常结束时的故障保险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个应用的生命周期中设置播放列表管理表。播放列表管理表是规定在某个应用的生命周期开始时要与其同时进行的再现控制的信息。该再现控制,是基于播放列表信息的AVclip再现,通过同时进行播放列表信息的再现控制,同时地进行应用执行和播放列表再现。 
图21(a)是表示播放列表管理表的内部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播放 列表管理表包括『PL_id_ref』、和『Playback_Attribute』。 
图21(b)表示构成播放列表管理表的信息要素的意思内容。 
『PL_id_ref』通过记述对播放列表标识符的“参照值”,表示在应用的生命周期中能够再现的播放列表是哪个。播放列表标识符在文件YYYYY.MPLS中以作为文件名被赋予的5位的数值YYYYY表现。通过记述该YYYYY,『PL_id_ref』表示在所对应的Title中能够再现的播放列表是哪个。 
『Playback_Attribute』是仿照应用管理表中的启动属性的属性。是规定将『PL_id_ref』中记述的播放列表在标题开始时怎样再现的再现属性。在对播放列表的再现属性中,有『AutoPlay』、『Present』的种类。 
『AutoPlay』是表示与所对应的标题的分支同时地再现该播放列表的属性。如果有从某个标题向其他标题的分支,则进行应用管理的管理主体(应用管理器)开始再现能够在该分支目的地标题中再现、并且再现属性设定为AutoPlay的播放列表。由此,启动属性被设定为AutoPlay的播放列表随着标题分支而自动地启动。 
『Present』与启动属性中的Present同样,是继续属性,表示继续分支源title中的播放列表的状态。并且是表示可以再现所对应的播放列表的属性。例如,假设有连续再现的两个Title,在前面的标题侧的播放列表管理表中某个播放列表的再现属性被设定为AutoPlay,在当前标题侧的播放列表管理表中其播放列表的再现属性被设定为Present。这里,假设播放列表的再现时间为2小时长,在其中经过了1小时的时刻发生分支。在此情况下,在当前标题中,由于再现属性被设定为Present,所以在当前标题中,在1小时的已再现区间后马上开始再现其播放列表。如果这样将再现属性设定为Present,则即使在有Title间的分支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其剩余的部分开始播放列表再现。由此,在相互分支的一系列的Title中,能够容易地实现再现共用的播放列表的“标题间的播放列表再现的共用化”。此外,在分支目的地标题有多个的情况下,如果将这些多个标题的再现属性都设为Present,则不论分支到多个中的哪个,都能够继续1个共用的播放列表再现。 
另外,Title的边界也可以不保证无缝再现,所以在如上述那样要在多 个Title间再现1个播放列表的情况下,容许在分支前后中断播放列表再现。 
此外,在再现属性是『Present』的情况下,被赋予了该再现属性的播放列表根据来自其他应用的再现请求而再现。如果从启动中的应用有播放列表的再现请求,则进行应用管理的管理主体(应用管理器)判断接受到请求的播放列表的PL_id_ref是否记述在播放列表管理表中、再现属性是否是『AutoPlay』或『Present』的任一个。如果是『AutoPlay』或『Present』的任一个,则再现该播放列表。另一方面,在接受到请求的播放列表的PL_id_ref没有记述在播放列表管理表中的情况下,不再现该播放列表。通过应用的请求进行的播放列表再现仅限于被赋予了该『AutoPlay』或『Present』的任一个的播放列表。『Present』由于是在没有明示地指定再现属性的情况下赋予的默认的再现属性,所以如果某个播放列表的再现属性是无指定『--』,则意味着该播放列表的再现属性是Present。 
图22表示播放列表管理表、由播放列表管理表规定的标题的具体例。图22的第1段表示Title的再现影像,第2段表示Title的时间轴。第3段表示由PLMT规定再现的播放列表,第4段表示应用执行。在第4段中,application#1与Title的开始一起启动,然后,在时刻t1成为动作状态。另一方面,PlayList#1与Title的开始一起开始再现。由于PlayList#1的再现在与Title的开始相同的时刻开始,所以如第1段的左侧所示,在从Title的再现开始后到应用成为动作状态为止的启动延迟中,全屏显示播放列表的再现图像gj1。通过将播放列表管理表的再现属性设定为“AutoPlay”,在Java(注册商标)应用成为动作状态之前,即使花费5~10秒的时间,在此期间也成为“暂且描绘些什么的状态”。通过该“暂且描绘些什么的状态”,能够弥补标题执行开始时的启动延迟。 
另一方面,由于application#1在时刻t1成为动作状态,所以在时刻t1显示以播放列表再现图像为子画面、以应用的执行图像为母画面的合成图像gj2。应用的执行图像是配置有开始按钮、继续按钮、能量指示器的游戏用GUI架构,通过执行Java(注册商标)应用来进行该GUI架构的描绘处理。 
PLMT的特征在于能够构成这样的形成组合了播放列表的再现图像和Java(注册商标)应用的GUI架构的再现图像的标题。 
图23是表示当前标题可取的三种形态(无播放列表管理表(i)、有播放列表管理表且AutoPlay(ii)、有播放列表管理表且无指定(iii))、和前面标题中的播放列表的状态(非再现状态、再现中状态)可取的6种组合的图。 
在该图中的6种组合中的“前面状态=非再现状态”、和“当前标题=有播放列表管理表、且当前标题的再现属性=AutoPlay”的组合中,自动地开始分支目的地标题中的播放列表的再现。 
此外,在“前面状态=再现中状态”、和“当前标题=无播放列表管理表”的组合中,自动地停止分支目的地标题中的播放列表的再现。 
并且这两个组合以外都继续前面的标题的状态。基于播放列表管理表的播放列表再现的开始由于仅限于在分支源标题中是非再现状态、并且在分支目的地标题中被赋予了AutoPlay属性的情况,所以不需要每当发生了标题分支时都开始播放列表再现。即使发生了多个标题间的分支,也能够使开始播放列表再现的次数成为必要最低数。 
以上是对记录媒体的说明。接着对有关本发明的读取装置进行说明。 
图24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读取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有关本发明的读取装置是根据该图所示的内部在工业上生产出来的。有关本发明的读取装置主要包括系统LSI、和驱动装置这样的部件,能够通过将这些部件安装到装置的机壳及基板上来工业生产。系统LSI是集成了发挥读取装置的功能的各种处理部的集成电路。这样生产的读取装置包括BD-ROM驱动器1、读缓存器2、多路分解器3、视频解码器4、视频平面5、缓存6、音频解码器7、交互图形解码器11、交互图形平面12、演示图形解码器13、演示图形平面14、JPEG解码器15、静止画面平面16、合成部17、STC生成部18、ATC生成部19、本地存储器20、指令ROM21、脚本存储器22、PSR组件23、CPU24、通信部25、操作受理部26。 
BD-ROM驱动器1进行BD-ROM的装载/弹出,执行对BD-ROM盘的访问。 
读缓存器2是FIFO存储器,以先入先出式保存从BD-ROM读取的TS数据包。 
多路分解器3从读缓存器2取出Source数据包,将构成该Source数据 包的TS数据包变换为PES数据包。并且,将通过变换得到的PES数据包中的记载在STN_Table中的具有PID的PES数据包输出给视频解码器4、音频解码器7、交互图形解码器11、演示图形解码器13的任一个。 
视频解码器4将从多路分解器3输出的多个PES数据包解码,得到非压缩形式的图片,写入到视频平面5中。 
视频平面5是用来保存非压缩形式的图片的平面。所谓的平面,是用来在读取装置中保存一画面量的像素数据的存储器区域。视频平面5的析像度为1920×1080,保存在该视频平面5中的图片数据由以16位的YUV值表现的像素数据构成。在视频平面5中,能够将视频流中的每一帧的再现影像缩放。所谓的缩放,是指使每一帧的再现图像变化为视频平面5整体的1/4(称作quarter)、1/1(称作全标度)的任一种。由于在BD-J模式中按照来自CPU24的指示执行该缩放,所以能够进行使视频流的再现图像局限于画面的角落、或者整面地呈现的画面播演。 
缓存6将从多路分解器3输出的TS数据包以先入先出式保存,并供给到音频解码器7。 
音频解码器7进行对主要音频流的解码处理。 
交互图形(IG)解码器11将从BD-ROM或本地存储器20读取的IG流解码,将非压缩图形写入到交互图形平面12中。 
交互图形(IG)平面12在HDMV模式中被写入通过IG解码器11的解码得到的非压缩图形。此外,在BD-J模式中被写入通过应用描绘的文字及图形。 
演示图形(PG)解码器13将从BD-ROM或本地存储器20读取的PG流解码,将非压缩图形写入到演示图形平面11中。通过PG解码器13的解码,在画面上出现字幕。 
演示图形(PG)平面14是具有一画面量的区域的存储器,能够保存一画面量的非压缩图形。 
JPEG解码器15将记录在BD-ROM或本地存储器20中的JPEG数据解码,写入到静止画面平面16中。 
静止画面平面16是保存通过将JPEG数据展开而得到的非压缩的图形数据的平面。该图形数据作为Java(注册商标)应用所描绘的GUI架构的 所谓的“壁纸”使用。 
合成部17得到将交互图形平面12的保存内容、演示图形平面14的保存内容、视频平面5的保存内容、和静止画面平面16的保存内容合成后的合成图像。 
STC生成部18生成系统时钟(STC)。并且,在STC_Sequence的切换时刻,通过在此前的STC_Sequence的STC值(STC1)中加上称作STC_delta的偏移值,求出新的STC_Sequence的STC值(STC2),在设此前的STC_Sequence的STC值为STC1,设新的STC_Sequence中最后再现的图片的显示开始时刻为PTS1(1stEND)、设图片的显示期间为Tpp、设在后续STC_Sequence中最初显示的图片的开始时刻为PTS2(2ndSTART)的情况下,STC_delta表现为, 
STC_delta=PTS1(1stEND)+Tpp-PTS2(2ndSTART)。 
以上这样求出STC_delta,将加上它后的时钟的计数值输出给各解码器。由此,各解码器能够将对应于两个STC_Sequence的流不间断地再现。由此,即使在1个AVClip中存在两个以上的STC_Sequence,或者即使要连续再现的两个以上的AVClip分别具有不同的STC_Sequence,也能够无缝地执行这些STC_Sequence间的解码处理。 
ATC生成部19生成到达时钟(ATC:Arrival Time Clock)。并且,在STC_Sequence的切换时刻,通过在此前的ATC_Sequence的ATC值(ATC1)中加上称作ATC_delta的偏移值,形成将此前的ATC_Sequence的ATC值(ATC1)与新的ATC_Sequence的ATC值(ATC2)连续的值。通过该加法,成为ATC2=ATC1+ATC_delta。所谓的ATC_delta,是指从此前读取的传输流(TS1)的最后的TS数据包的输入时刻T1到新读取的传输流(TS2)的最初的TS数据包的输入时刻T2的偏移值,通过“ATC_delta≥N1/TS_recording_rate”的计算式给出。这里,输入时刻T2是指将TS2的最初的TS数据包的输入时刻投影到TS1的时间轴上的时刻。此外,N1是后续于TS1的最后的视频PES数据包的TS数据包的包数。在BD-ROM中,该ATC_delta由于记述在Clip信息中,所以通过使用它能够计算ATC_delta。通过以上的计算,能够使此前的ATC_Sequence所具有的ATC值(ATC1)、和新的ATC_Sequence所具有的ATC值(ATC2)成为连续的值。通过将加 上ATC_delta后的时钟的计数值输出给多路分解器(De-MUX)3,能够实现无缝的缓存控制。 
此外,为了满足缓存的连续性,只要满足以下的1)、2)就可以。 
1)满足STC2(2ndSTART)>STC2(1stEND) 
这里,STC2(1stEND)是将STC1(1stEND)投影到STC2的时间轴上的值,通过STC2(1stEND)=STC1(1stEND)-STC_delta的计算式给出。 
2)通过投影在相同的时间轴上的STC1和STC2定义TS数据包从TS1的取出、和TS数据包从TS2的取出,不会带来缓存的下溢或溢出。 
本地存储器20是用来将从web站点下载的内容等、从BD-ROM以外的记录媒体、通信媒体供给的内容与元数据一起保存的硬盘。该元数据是用来将下载内容结合到本地存储器20中来进行管理的信息,通过访问该本地存储器20,BD-J模式的应用能够进行利用下载内容长度的各种处理。 
指令ROM21存储有规定读取装置的控制的软件。 
脚本存储器22是用来保存当前的PL信息及当前的Clip信息的存储器,所谓的当前PL信息,是指记录在BD-ROM中的多个播放列表信息中的、作为当前处理对象的播放列表信息。所谓的当前Clip信息,是指记录在BD-ROM中的多个Clip信息中的、作为当前处理对象的Clip信息。 
PSR组件23是内置在读取装置中的寄存器,包括64个播放器状态/设置寄存器(PSR)、和4096个通用寄存器(GPR)。播放器状态/设置寄存器的设定值(PSR)中的PSR4~PSR8用于表现当前的再现时刻。 
PSR4通过设定为1~100的值,表示当前的再现时刻所属的标题,通过设定为0,表示当前的再现时刻是顶部菜单。 
PSR5通过设定为1~999的值,表示当前的再现时刻所属的章节号码,通过设定为0xFFFF,表示在读取装置中章节号码无效。 
PSR6通过设定为0~999的值,表示当前的再现时刻所属的播放列表(当前PL)的号码。 
PSR7通过设定为0~255的值,表示当前的再现时刻所属的PlayItem(当前Play Item)的号码。 
PSR8通过设定为0~0xFFFFFFFF的值,利用45KHz的时间精度表示 当前的再现时刻(当前PTM(Presentation Time)。通过以上的PSR4~PSR8,能够在图16(a)的BD-ROM整体的时间轴上确定当前的再现时刻是哪里。 
CPU24执行保存在指令ROM21中的软件,执行读取装置整体的控制。该控制的内容根据从操作受理部26输出的表示用户事件的信息、以及PSR组件23中的各PSR的设定值而动态地变化。 
通信部25实现读取装置的通信功能,如果在BD-J模式中被从Java(注册商标)应用给予了URL指定,则建立与对应于该URL的web站点的TCP连接、FTP连接等。通过该连接的建立,使Java(注册商标)应用进行从web站点的下载。 
操作受理部26从用户受理对遥控器进行的操作,将表示该操作的即用户事件的信息通知给CPU24。 
以上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读取装置的硬件。接着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读取装置的软件结构进行说明。 
图25是将由保存在指令ROM21中的软件、与硬件构成的部分替换为层结构而描绘的图。如该图所示,读取装置的层结构包括以下的a)、b)、c)构成。即,包括: 
a)BD播放器驱动器的第1层、 
b)BD播放器模式的第2层、 
c)应用运行期环境的第3层构成。 
这些层中的读取装置的硬件结构属于第1层。在该图的第1层“BD播放器驱动器”中,包括硬件结构中的对应于视频解码器4、音频解码器7、IG解码器11、PG解码器13的“解码器”、对应于视频平面5、IG平面12、PG平面14的“平面”、BD-ROM及其文件系统、本地存储器20及其文件系统。 
第2层“BD播放器模式”包括以下的b1)、b2)层构成。即,包括: 
b1)再现控制引擎32的层、 
b2)虚拟文件系统30及再现引擎31的层, 
对比自身高级的层提供功能API。 
第3层“应用运行期环境”包括以下的c1)、c2)的层构成。即,包括: 
c1)模组管理器33存在的层、 
c2)BD-J平台35存在的层。 
首先,对属于第2层及第3层的虚拟文件系统30~HDMV模组34进行说明。 
虚拟文件系统30是用来将保存在本地存储器20中的下载内容与BD-ROM中的盘内容一体地处理的虚拟的文件系统。这里,保存在本地存储器20中的下载内容包括SubClip信息、Clip信息、播放列表信息。该下载内容中的播放列表信息无论是存在于BD-ROM及本地存储器20的哪个中的Clip信息,在能够指定的点上都与BD-ROM上的播放列表信息不同。在该指定时,虚拟文件系统30上的播放列表信息不需要通过全路径指定BD-ROM或本地存储器20中的文件。这是因为BD-ROM上的文件系统及本地存储器20上的文件系统能够被识别为虚拟的1个文件系统(虚拟文件系统30)。因此,PlayItem信息对虚拟文件系统30上的AVClip、BD-ROM上的AVClip的哪个都能够指定再现空间。通过经由虚拟文件系统30读取本地存储器20的记录内容、与BD-ROM的记录内容动态地组合,能够产生各种再现的变化。由于组合本地存储器20、BD-ROM而成的盘内容与BD-ROM中的盘内容等同地处理,所以本申请中的“BD-ROM”也包括由本地存储器20+BD-ROM的组合构成的虚拟的记录媒体。 
再现引擎31执行AV再现功能。所谓的读取装置的AV再现功能,是从DVD播放器、CD播放器沿袭的传统的功能组,是再现开始(Play)、再现停止(Stop)、暂时停止(Pause On)、暂时停止的解除(Pause Off)、静止画面功能的解除(still off)、带速度指定的快进(Forward Play(speed))、带速度指定的后退(Backward Play(speed))、声音切换(Audio Change)、副影像切换(Subtitle Change)、角度切换(Angle Change)的功能。为了实现AV再现功能,再现引擎31控制视频解码器4、PG解码器13、IG解码器11、音频解码器7,以进行读取到读缓存器2上的AVClip中的、对应于期望时刻的部分的解码。通过设置所谓期望的时刻而由PSR8(当前PTM)表示的部位的解码,在AVClip中能够再现任意的时刻。 
再现控制引擎(Playback Control Engine(PCE))32执行对播放列表的再现控制功能(i)、PSR组件23中的状态取得/设定功能(ii)的各功能。所谓的对播放列表的再现控制功能,是指使再现引擎31进行的AV再现功 能中的再现开始及再现停止按照当前PL信息及Clip信息进行的功能。根据来自HDMV模组34~BD-J平台35的功能调用,来执行这些功能(i)~(ii)。 
模组管理器33保持从BD-ROM读取的index.bdmv,进行分支控制。该分支控制是通过对构成当前标题的动态脚本发出结束事件、对构成分支目的地脚本的动态脚本发出激活事件来进行的。 
HDMV模组34是HTMV模式的执行主体,将MovieObject读取到存储器中,解读记述在该MovieObject中的导航指令,根据解读结果执行对再现控制引擎32的功能调用。 
以上是对再现引擎31~HDMV模组34的说明。接着对BD-J平台35进行说明。 
BD-J平台35是所谓的Java(注册商标)平台,是以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36为核心的结构。BD-J平台35除了上述Java(注册商标)2Micro_Edition(J2ME)Personal Basis Profile(PBP 1.0)、和GloballyExecutable MHP Specification(GEM[1.0.2])for package media targets以外,还安装有BD-J Extention。BD-J Extention包括为了将超过GEM[1.0.2]的功能赋予给BD-J平台而特殊化的各种数据包。 
下面对BD-J平台35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对作为BD-J平台35的核心的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36进行说明。 
<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36> 
图26是表示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36的内部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36包括图24所示的CPU24、用户类加载器52、方法区域53、工作存储器54、线程55a、55b、……55n、Java(注册商标)堆栈56a、56b、……56n。 
用户类加载器52将BDJA目录的Java(注册商标)档案文件中的类文件从脚本存储器22等读取并保存在方法区域53中。通过应用管理器37对用户类加载器52指示指定了文件路径的读取,来进行该用户类加载器52的类读取。如果文件路径表示脚本存储器22,则用户类加载器52将构成应用的Java(注册商标)档案文件中的类文件从脚本存储器22读取到工作存储器54中。如果文件路径表示虚拟文件系统30上的目录,则用户类加载 器52将构成应用的Java(注册商标)档案文件中的类文件从BD-ROM或本地存储器20读取到工作存储器54中。通过该用户类加载器52的类文件读取,来实现应用的启动控制。在脚本存储器22中没有被指示了读取的类文件的情况下,用户类加载器52将读取失败通知给应用管理器37。 
方法区域53保存有由用户类加载器52从脚本存储器22读取的类文件。 
工作存储器54是所谓的堆区域,保存有各种类文件的实例。图25所示的应用管理器37是常驻在该工作存储器54中的常驻应用。在工作存储器54中,除了这些常驻型的实例以外,还保存有对应于读取到方法区域53中的类文件的实例。该实例是构成应用的xlet程序。通过将该xlet程序配置在工作存储器54中,应用成为可执行的状态。 
在图25的层模式中,将该工作存储器54上的应用管理器37描绘在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36上,但是这只不过是为了实现容易理解的考虑。现实的记述是应用管理器37及应用作为实例由线程55a、55b、……55n执行。 
线程55a、55b、……55n是执行保存在工作存储器54中的方法的逻辑的执行主体,将本地变量及保存在操作数堆栈中的自变量作为操作数进行运算,将运算结果保存在本地变量或操作数堆栈中。图中的箭头ky1、ky2、kyn象征性地表示从工作存储器54向线程55a、55b、……55n的方法供给。相对于物理的执行主体是CPU唯一,作为逻辑执行主体的线程可以在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36内存在最多64个。在该64个的数值内,既可以新制作线程,也可以将现有的线程删除,线程的动作数可以在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36的动作中增减。由于线程的数量可以适当增加,所以也可以通过由多个线程进行1个实例的并列执行来实现实例的高速化。在该图中,CPU24与线程的对应关系为1对多的关系,但在有多个CPU的情况下,CPU与线程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多对多的关系。通过线程55a、55b、……55n进行的方法执行是在将构成方法的字节码变换为CPU24的内部码后发送给CPU24来进行的。对于该内部码变换,由于脱离了本发明的着眼点,所以省略说明。 
Java(注册商标)堆栈56a、56b、……56n与线程55a、55b、……55n以1对1的比例存在,在内部中具有程序计数器(图中的PC)、和1个以上的帧。“程序计数器”表示在实例中当前在执行哪个部分。“帧”是对对 应于方法的1次调用分配的堆栈式的区域,包括保存该1次调用时的自变量的“操作数堆栈”、和被调用的方法所使用的“本地变量堆栈(图中的本地变量)”。由于帧每当进行了1次调用就堆积在Java(注册商标)堆栈56a、56b、……56n上,所以在某个方法递归调用自身的情况下,该帧也堆积1个。 
以上是对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的说明。 
<应用管理器37> 
应用管理器37是在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36内的工作存储器上动作的系统软件,在发生了标题间的分支的情况下,利用对应于前面的标题的AMT和对应于当前标题的AMT,来执行信令。该信令是下述控制,即,使虽然记载在对应于前面的标题的AMT中、但没有记载在对应于当前标题的AMT中的应用的动作结束,使没有记载在对应于前面的标题的AMT中、而记载在对应于当前标题的AMT中的应用的动作开始。 
图27是表示基于BD-Jobject的应用管理表的、应用管理器37的处理的图。 
图27中的☆1、☆2、☆3示意地表示应用管理表参照(☆1)、对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36的应用启动指示(☆2)、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36的对Java(注册商标)档案文件的读取指示(☆3)、定义Java(注册商标)应用的类文件的类装载(☆4、5、6)这一系列的过程。通过该启动指示,Java(注册商标)虚拟机36将xlet程序从脚本存储器22读取到工作存储器中。 
图28是表示基于BD-Jobject的PLMT的、应用管理器37的处理的图。 
Figure BSA00000423990700331
1表示BD-Jobject的PLMT的参照, 
Figure BSA00000423990700332
2表示对再现引擎31的播放列表信息的读取指示。 
图28中的◎1、2、3、4示意地表示经由虚拟文件系统30的播放列表信息读取(◎1)、构成播放列表信息的PlayItem信息的解读(◎2)、经由虚拟文件系统30的Clip信息读取(◎3)、Clip信息的解读。如果经过以上的过程解读Clip信息、播放列表信息,则将构成AVClip的TS数据包经由虚拟文件系统30交接给再现引擎31。如果这样将TS数据包依次交给再现引擎31,则再现引擎31将构成AVClip的TS数据包输出给解码器,显示 在平面上。图中的☆1、2、3、4示意地表示构成AVClip的TS数据包的读取(☆1、2)、从虚拟文件系统30向再现引擎31的TS数据包交接(☆3)、向解码器的TS数据包投入(☆4)、从解码器向各种平面的解码结果输出(☆5)。 
以上是对应用管理器37的说明。 
<功能限制部38> 
功能限制部38是对应于J2ME PBP1.0的JSSE optional package的结构要素,对要赋予给应用的功能施加限制或解除其限制。J2ME PBP1.0的JSSEoptional package是在BD-J平台的安装中必须的数据包,JSSE实现Java(注册商标)2安全模式。所谓的Java(注册商标)2安全模式,是认证Sigend应用、并对认证后的应用许可超越核心功能的功能。所谓的超越核心功能的功能有以下这些。 
·本地寄存器的读写 
·网络连接的利用 
·BD-ROM的访问 
·BD-ROM中的其他标题的选择 
·其他BD-J平台的执行控制 
为了获得这些功能的许可,必须利用许可请求文件。上述的功能的许可能够从该许可请求文件获得。 
此外,JSSE是用来建立安全的连接的数据包。包括“Java(注册商标)安全连接数据包”。 
通过使用该数据包,BD-J平台能够进行与因特网的服务器的连接。物理的连接是Ethernet(注册商标)、电话的哪种都可以。连接的条件是支持TCP/IP,并且能够使用HTTP协议。BD-J平台在利用网络连接前必须被认证,并且必须得到用来进行网络连接的适当的许可。 
功能限制部38的特征是,根据Java(注册商标)2安全模式,对应用能够执行的功能施加限制、或将该限制解除。 
以上,结束了对BD-J平台35的内部结构的说明。 
<跨越盘的应用信令> 
以上说明了从一个BD-ROM中的某个标题向其他标题切换再现时的应 用信令。下面,对从某个BD-ROM中的标题向其他BD-ROM中的标题切换再现时的应用信令进行说明。 
作为从某个BD-ROM(盘A)中的标题向其他BD-ROM(盘A+1)中的标题切换再现的例子,可以举出长篇的电影作品或系列的电影作品作为BD-BOX收录在多个BD-ROM中的情况。由于电影作品是长篇的情况、或者由于电影作品是系列作品,所以可以假设电影作品不能收录到一个盘中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由于将1个电影作品作为多个标题收录在多个BD-ROM中,所以需要盘的交换作业。在该交换作业中,必须根据与在盘A的最后再现的标题(LastPlay标题)相对应的AMT、和与在盘A+1的最初再现的标题(FirstPlay标题)相对应的AMT执行信令。 
该信令由于在新盘的装载时进行应用的启动、结束的控制,所以根据应用,也有在盘的交换前后动作的应用。这样将在盘的交换前后动作的应用称作“盘无界应用”。反之,将在盘的交换后结束的动作的应用称作“盘边界应用”。 
优选地将进行在前剧结束时显示催促用户交换盘的消息、将进行一旦插入了收录有后剧的盘则能够马上开始再现那样的处理的应用,规定为盘无界应用。 
这里,在新盘的装载时进行信令是根据以下的理由。 
通常,在盘被取出的情况下结束所有的应用对于用户来说容易理解。DVD-Video中的再现控制是这样规定的。规定该再现控制的应用是对应于通常盘的应用,如果盘被取出则不再有对应的盘,最好结束应用。但是,虽然是特殊的例子,但在长篇的电影作品及系列的电影作品作为BD-BOX被收录在多个BD-ROM中的情况下,如果应用进行处理以便催促盘的切换,则是非常方便的。根据这样的情况,导入了盘无界应用。 
图29是表示盘边界应用、盘无界应用的动作的图。第1段表示盘A的装载、盘A中的标题的再现、盘A的弹出、盘A+1的装载、盘A+1中的标题的再现这一系列的流程。 
第2段表示再现盘A的LastPlay标题的期间、没有盘的期间、再现盘A+1的FirstPlay标题的期间。 
第3段表示LastPlay标题的再现内容、催促交换盘的消息、FirstPlay 标题的再现内容。第4段、第5段表示盘边界应用、盘无界应用的生命周期。根据该第4段,盘边界应用在盘A的装填中开始动作。该盘边界应用的生命周期在装填有盘A的期间、以及没有盘的期间也持续。如果装载了盘A+1、开始FirstPlay标题的再现,则执行比对与LastPlay标题对应的AMT、和与FirstPlay标题对应的AMT的信令,通过该控制,盘边界应用的动作结束。 
另一方面,根据图29的第5段,盘无界应用在盘A的装填中开始动作。该盘无界应用的生命周期在装填有盘A的期间、以及没有盘的期间也持续。如果装载了盘A+1、开始FirstPlay标题的再现,则执行比对与LastPlay标题对应的AMT、和与FirstPlay标题对应的AMT的应用的启动——结束控制。通过该控制,盘无界应用继续其动作。 
图30(a)是表示与盘A中的LastPlay标题对应的AMT、和与标题A+1的FirstPlay标题对应的AMT的图,图30(b)是表示两个AMT如图30(a)那样规定时的信令的图。 
在图30(a)中可知,在与盘A的LastPlay标题对应的AMT中记载有应用#1、应用#2的ID,在与盘A+1的FirstPlay标题对应的AMT中记载有应用#2的ID。 
图30(b)的第1段表示盘A的装载、盘A中的标题的再现、盘A的弹出、盘A+1的装载、盘A+1中的标题的再现这一系列的流程。 
第2段表示再现盘A的LastPlay标题的期间、没有盘的期间、再现盘A+1的FirstPlay标题的期间。 
第3段表示LastPlay标题的再现内容、催促交换盘的消息、FirstPlay标题的再现内容。第4段、第5段表示对应用#1、应用#2的控制。 
在第4段中,应用#1虽然记载在盘A的LastPlay标题的AMT中,但没有记载在盘A+1的FirstPlay标题的AMT中,所以应用管理器37使应用#1结束。 
在第5段中,应用#2记载在盘A的LastPlay标题的AMT中、并记载在盘A+1的FirstPlay标题的AMT中,所以应用管理器37不进行结束处理而使该应用#2原样继续动作。 
假设在盘A中记录有具有恶意的应用,并启动了该应用。在尽管执行 了恶意的程序但还是弹出盘A并装载了盘A+1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由该恶意的程序拷贝盘A+1的不测的情况。为了禁止这样的恶意的程序的动作,应用管理器37在盘不存在的期间中,对功能限制部38指示以使继续动作的应用从Signed应用变化为Unsigned应用。并且,在盘A+1装载时的信令中,在判断继续应用的动作时,使继续动作的应用从Unsigned应用变化为Signed应用。通过该变化,即使在盘A中存在恶意的程序,由于该恶意的程序的功能被限制,也不用担心上述那样的盘A+1的内容被拷贝。 
此外,在与盘A+1的FirstPlay标题对应的AMT中没有注册有当前执行的应用ID、或者插入了错误的盘的情况下,应用管理器37使当前动作中的应用结束。通过该结构,不用担心恶意的程序与盘一起动作。 
图31是表示应用管理器37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该流程图首先执行步骤S1~步骤S2的循环处理。步骤S1是是否发生了标题跳转的判断,如果有标题跳转,则在步骤S3中进行标题的切换。 
步骤S2是是否进行了盘弹出的判断,如果进行了盘弹出,则对功能限制部38指示以使动作中的Signed应用变更为Unsigned应用(步骤S4),在显示催促交换盘的消息后(步骤S5),成为新盘的装载等待状态(步骤S6)。如果进行了装载,则判断被装载的盘是否是预定的盘(步骤S7)。如果不是预定的盘,则转移到步骤S8。 
这里,是否装载了预定的盘的判断是以以下的顺序进行的。在构成BD-BOX的各BD-ROM中,记录有“接着要装载的盘的标识符”。应用管理器37在盘A的装载时读取记录在盘A中的“接着要装载的盘的标识符”。并且,在盘A的弹出后,如果装载了新的BD-ROM,则读取该盘的标识符,判断从该新BD-ROM读取的标识符是否与记录在盘A中的“接着要装载的盘的标识符”一致。如果一致,则新装载的BD-ROM是构成BD-BOX的多个BD-ROM中的、构成续编的BD-ROM,做出判断结果“装载了预定的盘”。 
如果不一致,则新装载的BD-ROM不是构成BD-BOX的续编的BD-ROM,做出判断结果“装载了预定外的盘”。通过这样的判断顺序,能够区别是正确地装载了盘A+1、还是装载了完全不同的盘。 
步骤S8显示规定的菜单,确认是否可以结束跨越盘的应用。图32(a) 是催促交换盘的消息的显示例,图32(b)是在步骤S8中显示的菜单的一例。图32(a)的消息包括盘A的再现结束的消息、和将盘A弹出并提示盘A+1的装载的消息。图32(b)的菜单包括“启动了不能由装填的盘执行的应用。结束应用吗?”的消息、和“继续按钮”、“重放盘按钮”。 
显示该菜单的理由如下。 
在用户错将盘A+1以外的其他盘插入的情况下,由于在该盘中的FirstPlay标题的AMT中没有记述有当前动作中的应用的ID,所以与其他盘的再现开始同时地结束当前动作中的应用。 
原本期待盘无界应用即使换了盘也动作。尽管本来是想要持续启动的应用,但是因用户错误地放入了盘而结束,这是不方便的。因此,在尽管启动了盘无界应用、但在新插入的盘的FirstPlay标题中的AMT中没有显示有盘无界应用的情况下,假设用户放入了错误的盘的可能性较高,显示上述的菜单,确认是否要结束当前执行中的盘无界应用。 
步骤S9判断是否确定了菜单的继续按钮、重放盘按钮的某一个。在用户想要进行与盘A无关系的其他的盘的再现而确定了继续按钮的情况下,结束动作中的Unsigned应用的动作(步骤S10),将新盘的FirstPlay标题作为当前标题(步骤S11),从开头开始当前标题的AutoPlay播放列表的再现(步骤S12)。 
在弄错了插入的盘而确定了菜单中的『重放盘』按钮的情况下,将盘弹出(步骤S20),转移到步骤S6。此时,由于没有进行应用的结束,所以应用的动作继续。 
这样,在装载了与想要的盘不同的盘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户选择重放盘、还是继续应用的动作,使盘无界应用不会与没有关联的盘同时执行,能够防止用户的混乱。 
图33是示意地表示装载了没有预定的盘时的应用管理器37的处理的时序图。 
该图中的第1段表示盘A的弹出、没有盘的期间、没有预定的盘(盘B)的装载这一系列的流程。 
第2段表示在第1段的流程中显示的消息、菜单。在没有盘的期间中,显示“催促交换盘的消息”,但如果装载了没有预定的盘,则显示菜单,该 菜单是图32(b)所示的菜单。 
第3段表示对第2段中的菜单确定了继续按钮时的处理。在此情况下,结束盘无界应用的动作,开始新装载的盘的FirstPlay标题的再现。 
第4段表示对第2段中的菜单确定了重放盘按钮时的处理。在此情况下,不结束盘无界应用的动作,而等待装载其他的盘。图34是将该图33所示的应用管理器37的处理分情况表示的图。 
图34(a)表示装载了预定的盘时的处理,图34(b)表示装载了与预定的盘不同的盘、并且用户希望进行该盘的再现时的应用管理器37的处理。在该图34(b)中,在装载了与预定的盘不同的盘的情况下,显示图32(b)所示的菜单,通过确定该菜单中的继续按钮,开始记录在该盘中的FirstPlay标题的再现。 
图34(c)表示装载了与预定的盘不同的盘、并且用户不希望进行该盘的再现时的应用管理器37的处理。在该图35(c)中,在装载了与预定的盘不同的盘的情况下,显示图32(b)所示的菜单,通过确定该菜单中的重放盘按钮,将该盘弹出。 
再开始图31中的各步骤的处理的说明。 
如果装载的盘不是预定的盘,则步骤S7为“是”,转移到步骤S13。 
步骤S13将新盘的FirstPlay标题作为当前标题(步骤S13),判断是否存在虽然记载在前标题的AMT中、但没有记载在当前标题的AMT中的动作中的Unsigned应用x(步骤S14)。如果存在这样的Unsigned应用,则结束该Unsigned应用x的动作(步骤S15)。 
步骤S16判断是否存在记载在前标题的AMT中、且记载在当前标题的AMT中的动作中的Unsigned应用y。如果存在这样的Unsigned应用y(步骤S16中“是”),则对功能限制部38指示以将该Unsigned应用y变更为Signed应用(步骤S17),继续应用的动作(步骤S18)。 
然后,在步骤S19中,跳过当前标题的AutoPlay播放列表中的、对应于警告文字等的开头部分,开始AutoPlay播放列表的再现。其理由如下。 
在记录在DVD-Video等光盘中的电影作品的再现中,惯例是:如果装载盘,则显示禁止拷贝等的警告文字,然后播放其他盘的预告等,转移到菜单。在菜单中选择主体的再现才开始主体的再现,但是,在跨越多个盘 的内容的情况下,每次替换盘都显示这样的警告文字及菜单等,内容的连贯感会很差。但是,关于这些警告文字及菜单,在BD-BOX中,一般是在插入每个盘时,不论从哪个盘再现都一定再现。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继续盘无界应用的动作的情况下,在装载了预定的盘A+1的情况下,执行“从盘A向盘A+1的交换时特有的再现控制”,将对应于警告文字等的开头部分跳过。 
图35是对比表示将盘A+1的FirstPlay标题通常再现的情况、和将盘A+1的FirstPlay标题跳转再现时的图。该图的第1段表示盘A的装载、盘A中的标题的再现、盘A的弹出、盘A+1的装载、盘A+1中的标题的再现这一系列的流程。第2段表示将盘A+1的FirstPlay标题通常再现的情况,第3段表示将盘A+1的FirstPlay标题的开头部分跳过的情况。比较第2段、第3段可知,在第2段中,在显示了警告文字、其他盘的预告后显示主体,在第3段中,不显示它们而直接开始主体。这样,在视听了盘A后继续视听盘A+1那样的情况下,由于盘A+1的FirstPlay标题中的警告文字等不视听也可以,所以能够实现步调较好的连续再现。当然,由于在不再现盘A而从盘A+1开始再现的情况下再现上述警告文字等,所以能够遵守电影再现时的习惯。 
以上是对应用管理器37的说明。 
下面,参照图36的流程图,说明再现控制引擎32的具体的控制顺序。 
图36是表示再现控制引擎32的播放列表再现顺序的流程图。该再现顺序包括对再现引擎31的控制(步骤S106)、和对BD-ROM驱动器1或本地存储器20的控制(步骤S108)。在该流程图中,设作为处理对象的PlayItem为PlayItem#x。该流程图进行当前PL信息(.mpls)的读入(步骤S101),然后执行步骤S102~步骤S110的处理。这里,步骤S102~步骤S110构成循环处理,该循环处理对构成当前PL信息的各个PI信息重复步骤S103~步骤S110的处理直到步骤S109成为“是”。在该循环处理中,将作为处理对象的PlayItem称作PlayItem#x(PI#x)。该PlayItem#x在步骤S102中被初始化。上述循环处理的结束条件是该PlayItem#x成为当前播放列表的最后的PlayItem(步骤S109),如果不是最后的P1ayItem,则将当前播放列表中的下个PlayItem设定为PlayItem#x(步骤S110)。 
在循环处理中重复执行的步骤S103~步骤S110中,将由PlayItem#x的的Clip_information_file_name指定的Clip信息读入到脚本存储器22中(步骤S103),利用当前Clip信息的EPmap信息,将PlayItem#x的In_time变换为I图片地址u(步骤S104),利用当前Clip信息的EP_map信息,将PlayItem#x的Out_time变换为I图片地址v(步骤。这里S105),为了进行对应于PlayItem#x的Out_time的图片数据的解码,仅通过位于地址v的I图片是不够的,还需要后续于PlayItem#x的Out_time的图片数据。这是因为,对应于PlayItem#x的Out_time的图片数据可能参照未来方向的图片数据。 
如上所述,在EP_map中,将Access Unit、即对应于GOP的开头的I图片的地址与I图片的再现时刻建立对应地表示。因此,可以通过确定EP_map中所示的I图片地址中的、I图片地址v的下个地址、求出其前一个的I图片的地址(设为地址w),来决定对应于PlayItem#x的Out_time的图片数据所归属的GOP的末端地址(步骤S107)。如果利用这样计算的地址w,对BD-ROM驱动器1或本地存储器20命令进行从I图片地址u到地址w的TS数据包的读取(步骤S108),则将对应于PlayItem#x的Out_time的图片数据所参照的图片数据都读入到解码器内。 
然后,判断PlayItem#x是否是当前播放列表的最后的PI(步骤S109)。 
如果PlayItem#x不是当前播放列表的最后的PI,则将当前播放列表中的下个PlayItem设定为PlayItem#x(步骤S110),回到步骤S103。通过重复以上的步骤S103~步骤S110,将构成播放列表的PI依次再现。 
在该流程图中,在步骤S102中,在当前的播放列表信息中,将从应用管理器37指定的PlayItem设定为PlayItem#x。这里,在应用管理器37不是指示对应于警告文字等的PlayItem、而是指示了对应于主体的开头的PlayItem的情况下,跳过该警告文字等,而开始播放列表的再现。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使应用跨越多个盘而连续地动作,所以在应用保持有由用户选择的声音的语言属性、及字幕的语言属性等的情况下,即使交换了盘,也不需要再次设定该声音的语言属性、字幕的语言属性等。由于能够不再次设定这些属性而再现交换后的盘,所以有能够将系列或长篇的电影作品适当地再现的效果。 
(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关于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Java(注册商标)应用的详细情况。具体而言,该Java(注册商标)应用以构成BD-BOX的多个BD-ROM中的第2片以后的BD-ROM(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盘A+1)的FirstPlay标题作为生命周期。该Java(注册商标)应用在再现、启动FirstPlay标题时,对应用管理器37询问“是从盘A向盘A+1交换的情况?”、“还是没有装载盘A而直接装载盘A+1的情况?”。并且,根据该询问的结果来改变再现控制。 
所谓的“直接装载盘A+1的情况的再现控制”,是从记述在BD-J Object的播放列表记录表中的、构成PlayList信息的多个PlayItem信息中的开头开始再现。 
所谓的“从盘A向盘A+1交换时特有的再现控制”,是从记述在BD-JObject的播放列表记录表中的、构成具有AutoPlay属性的PlayList信息的多个PlayItem信息中的中途开始再现(实现所谓的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跳转再现)。 
此外,在从盘A向盘A+1交换的情况下,以FirstPlay标题为生命周期的Java(注册商标)应用也可以将与具有AutoPlay属性的PlayList信息不同的PlayList信息再现。如果该不同的PlayList信息定义了省略警告文字的再现的再现路径,则可以不使用户视听第1实施方式所述那样的警告文字,而能够适当地执行多个盘的连续再现。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根据“是从盘A向盘A+1交换的情况?”、“还是没有装载盘A而直接装载盘A+1的情况?”而进行不同的处理的Java(注册商标)应用,作为以FirstPlay标题为生命周期的Java(注册商标)应用,记录在BD-BOX中的多个BD-ROM中的1个中,能够步调良好地进行BD-BOX中的多个BD-ROM的连续再现。 
(备注) 
以上,在本申请的提出申请时,对申请人能够知道的最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对于以下所示的技术课题,能够加以进一步的改良或变更实施。想要提起注意的是,按照上述实施方式所示那样实施、还是实施它们的改良、变更都是任意的,是按照实施的人的意愿进行的。 
(应用ID的管理) 
在应用管理器37执行上述那样的跨越盘的信令的情况下,需要按每个创作站点(authoring site)管理应用ID以使其不会重复等、使盘A+1的应用ID不会与恶意程序的应用ID偶然重复。 
(用来连续再现的补充的处理) 
为了进行两个盘的连续再现,优选为,除了启动应用本身以外,还保存属性等,由在盘A+1插入时启动的应用参照。 
(应用结束时的确认方法) 
应用管理器37在装载了没有预定的光盘的情况下通过菜单确认应用的结束,但也可以不是这样,而是询问是否可以开始装载的盘的再现等、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判断是继续应用的动作、还是结束。 
(控制顺序的实现) 
由于在各实施方式中引用流程图说明的控制顺序、功能性的结构要素的控制顺序是利用硬件资源具体地实现的,所以可以说是利用了自然法则的技术思想的创作,满足作为“程序的发明”的成立条件。 
·有关本发明的程序的生产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程序是计算机能够执行的执行形式的程序(目标程序),由使计算机执行的1个以上的程序代码构成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流程图的各步骤、功能性结构要素的各个顺序。这里,程序代码如处理器的原始代码、Java(注册商标)字节码那样,有各种种类。此外,在程序代码所进行的各步骤的实现中,有各种方式。在能够利用外部函数实现各步骤的情况下,调用该外部函数的调用语句成为程序代码。此外,也有实现1个步骤的程序代码属于各个目标程序的情况。在限制了指令种类的RISC处理器中,也有通过组合算术运算指令及逻辑运算指令、分支指令等、来实现流程图的各步骤的情况。 
有关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如以上那样制作。首先,软件开发者利用编程语言,记述实现各流程图及功能性结构要素的软件程序。在该记述时,软件开发者按照编程语言的语法,利用类构造体及变量、数组变量、外部函数的调用,记述具体实现各流程图及功能性结构要素的源程序。 
将所记述的源程序作为文件交给编译器。编译器翻译这些源程序,从而生成目标程序。 
编译器的翻译包括语法解析、最优化、资源分配、代码生成的过程构成。在语法解析中,进行源程序的语句解析、语法解析及意思解析,将源程序变换为中间程序。在最优化中,对中间程序进行基本块化、控制流解析、数据流解析的作业。在资源分配中,为了实现向作为对象的处理器的指令组的匹配,将中间程序中的变量分配给作为对象的处理器的处理器所具有的寄存器或存储器。在代码生成中,将中间程序中的各中间指令变换为程序代码,得到目标程序。 
如果生成了目标程序,则编程者启动链接程序。链接程序将这些目标程序、及关联的库程序分配到存储器空间中,将它们结合为一个,生成装载模组。这样生成的装载模组是以计算机的读取为前提的,使计算机执行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顺序及功能性结构要素的处理顺序。经过以上的处理,能够制作有关本发明的程序。 
·有关本发明的程序的使用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如以下这样使用。 
(i)作为嵌入程序的使用 
在将有关本发明的程序作为嵌入程序使用的情况下,将对应于程序的装载模组与基本输入输出程序(BIOS)及各种中间件(操作系统)一起写入到指令ROM中。通过将这样的指令ROM嵌入到控制部中而使CPU执行,能够将有关本发明的程序作为读取装置200的控制程序使用。 
(ii)作为应用的使用 
在读取装置200是硬盘内装模式的情况下,基本输入输出程序(BIOS)嵌入在指令ROM中,各种中间件(操作系统)被安装在硬盘中。此外,在读取装置200中设有用来从硬盘启动系统的启动ROM。 
在此情况下,仅将装载模组经由可移植型记录媒体或网络供给到读取装置200中,作为1个应用装载到硬盘中。这样,读取装置200进行启动ROM的启动引导,在启动操作系统后,作为1个应用,使CPU执行该程序,来使用有关本发明的程序。 
在硬盘模式的读取装置200中,由于可以将本发明的程序作为1个应 用使用,所以能够将有关本发明的程序以单体转让、出借、或经由网络供给。 
(指令ROM21、CPU24) 
指令ROM21、CPU24可以作为1个系统LSI实现。 
所谓的系统LSI,是在高密度基板上安装裸片、并封装而成的。通过将多个裸片安装在高密度基板上并封装,使多个裸片具有宛如1个LSI那样的外形构造者,也包含在系统LSI中(将这样的系统LSI称作多芯片模组)。 
这里,如果着眼于封装的种类,则在系统LSI中有QFP(方形扁平封装)、PGA(引脚网格阵列)的种类。QFP是在封装的四个侧面上安装有引脚的系统LSI。PGA是在整个底面上安装有多个引脚的系统LSI。 
这些引脚起到作为与其他电路的接口的作用。由于在系统LSI的引脚上存在这样的接口的作用,所以通过将其他电路连接在系统LSI的这些引脚上,系统LSI起到作为读取装置200的核心的作用。 
封装在系统LSI中的裸片包括“前置部”、“后置部”、“数字处理部”。“前终端部”是将模拟信号数字化的部分,“后终端部”是将数字处理的结果所得到的数据模拟化而输出的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内部结构图表示的各结构要素安装在该数字处理部内。 
首先,如“作为嵌入程序的使用”中所述,在指令ROM中,写入对应于程序的装载模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BIOS)、各种中间件(操作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创造的是对应于该程序的装载模组部分,所以通过将保存有对应于程序的装载模组的指令ROM作为裸片封装,能够生产有关本发明的系统LSI。 
对于具体的安装,优选为能够使用SoC安装或SIP安装。所谓的SoC(System on chip:基于片上系统)安装,是在一个芯片上烧制多个电路的技术。所谓的SIP(System in Package:系统级封装)安装,是将多个芯片通过树脂等做成1个封装的技术。经过以上的过程,有关本发明的系统LSI能够基于各实施方式所示的读取装置200的内部结构图制作。 
另外,如上述那样生成的集成电路有时根据集成度的差异也被称作IC、LSI、超级LSI、超大规模LSI。 
进而,也可以将各记录读取装置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1个芯片构成。集成电路化并不限于上述的SoC安装、SIP安装,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通用过程来实现。可以考虑利用在LSI制造后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可现场编程门阵列)、以及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及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进而,如果因为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派生技术而出现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则当然也可以利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电路化。例如作为可能性,有生物技术的应用。 
工业实用性 
有关本发明的读取装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了内部结构,并显然可以根据该内部结构而批量生产,所以在实质上能够进行工业应用。因此,有关本发明的读取装置具有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Claims (9)

1.一种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再现单元,读取并再现记录在第1盘中的标题;和
应用管理器,根据与该标题对应的应用管理表,控制应用的启动、结束;
应用中包括盘无界应用和标题边界应用;
标题边界应用是以标题为生命周期的应用;
上述应用管理器对于盘无界应用,
在从第1盘向第2盘交换时,在该盘无界应用在与第1盘中最后再现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显示并且在与第2盘中最初再现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显示的情况下,继续该盘无界应用的执行,
在从第1盘向第2盘交换时,使在与第1盘中最后再现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显示、但在与第2盘中最初再现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没有显示的应用的执行结束;
上述应用管理器对于标题边界应用,使在第1盘中记载在与前面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但没有记载在与当前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的应用的动作结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存在虽然在与第1盘中最后再现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显示、但在与第2盘中最初再现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没有显示的应用的情况下,
上述应用管理器显示在取出第1盘之后还存在动作中的应用的消息,并且显示对用户询问是否结束动作中的应用的菜单,以用户对该菜单进行了肯定的操作为条件,结束该应用的执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应用管理器在装填了第2盘后显示上述询问的菜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读取装置具备在将第1盘取出后对执行中的应用的功能施加限制的功能限制单元;
上述功能限制单元在某个执行中的应用在与第1盘中最后再现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显示、并且在与第2盘中最初再现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显示的情况下,解除对该应用施加的限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题包括数字流;
在没有装填第1盘而装填了第2盘的情况下、以及在进行了从第1盘向第2盘的交换的情况下,与在第2盘中最初再现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改变对数字流的再现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再现控制的改变是:
在没有装填第1盘而装填了第2盘的情况下,从开头再现构成上述标题的数字流;
在进行了从第1盘向第2盘的盘交换的情况下,跳过构成上述标题的数字流中的开头部分进行再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数字流的再现控制的改变是:
在没有装填第1盘而直接装填了第2盘的情况下,利用第1再现路径信息将数字流再现;在进行了从第1盘向第2盘的盘交换的情况下,利用第2再现路径信息将数字流再现。
8.一种记录方法,在盘A、盘A+1中记录文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步骤,将构成标题的流文件、片段信息文件、播放列表信息文件记录在盘A、盘A+1的各自中,并且将保存应用管理表的BD-J对象文件记录在盘A、盘A+1的各自中;
在将上述应用管理表保存至BD-J对象文件并记录在盘A、盘A+1中时,将盘无界应用的标识符记载在与盘A的最后再现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以及与盘A+1的最初再现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对于不是盘无界应用的应用,将其标识符仅记载在与盘A的最后再现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而不记载在与盘A+1的最初再现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
9.一种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再现步骤,读取并再现记录在第1盘中的标题;和
应用管理步骤,根据与该标题对应的应用管理表,控制应用的启动、结束;
应用中包括盘无界应用和标题边界应用;
标题边界应用是以标题为生命周期的应用;
上述应用管理步骤对于盘无界应用,
在从第1盘向第2盘交换时,在该盘无界应用在与第1盘中最后再现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显示并且在与第2盘中最初再现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显示的情况下,继续该盘无界应用的执行,
在从第1盘向第2盘交换时,使在与第1盘中最后再现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显示、但在与第2盘中最初再现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没有显示的应用的执行结束;
上述应用管理步骤对于标题边界应用,使在第1盘中记载在与前面的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但没有记载在与当前标题相对应的应用管理表中的应用的动作结束。
CN201110009923XA 2005-02-04 2006-02-02 读取装置、记录方法及读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19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28748 2005-02-04
JP028748/2005 2005-02-04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05808A Division CN1993760B (zh) 2005-02-04 2006-02-02 读取装置、记录方法、读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1944A CN102081944A (zh) 2011-06-01
CN102081944B true CN102081944B (zh) 2012-12-26

Family

ID=367772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05808A Active CN1993760B (zh) 2005-02-04 2006-02-02 读取装置、记录方法、读取方法
CN20111000992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1944B (zh) 2005-02-04 2006-02-02 读取装置、记录方法及读取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05808A Active CN1993760B (zh) 2005-02-04 2006-02-02 读取装置、记录方法、读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8032007B2 (zh)
EP (2) EP1764799B1 (zh)
JP (2) JP4410253B2 (zh)
CN (2) CN1993760B (zh)
BR (1) BRPI0605867A2 (zh)
RU (1) RU2007103565A (zh)
WO (1) WO20060828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96321A1 (en) * 2005-02-23 2006-08-30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ecuting software applications
US8015548B2 (en) * 2007-03-22 2011-09-06 Arcsoft, Inc. Method for obtaining context of corresponding Xlet while playing BD-J title
KR101227603B1 (ko) * 2008-03-19 2013-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합기와 이동식 저장 장치의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이를 실행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9271589A (ja) * 2008-04-30 2009-11-19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ネームマッピング情報
JP2010033657A (ja) * 2008-07-29 2010-02-12 Fujitsu Ten Ltd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0033658A (ja) * 2008-07-29 2010-02-12 Fujitsu Ten Ltd 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再生制御方法および再生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347714B2 (ja) 2009-05-26 2013-1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映像情報再生方法及び映像情報再生装置
WO2010143243A1 (ja) * 2009-06-11 2010-12-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再生装置、情報再生方法、プログラム、情報記録媒体及び半導体集積回路
TWI488107B (zh) * 2009-12-09 2015-06-11 Silicon Motion Inc 用來增進快退效能之方法以及相關的電子裝置
JP2011155559A (ja) * 2010-01-28 2011-08-11 Panasonic Corp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US8401370B2 (en) * 2010-03-09 2013-03-19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Application tracks in audio/video containers
JPWO2011121890A1 (ja) * 2010-03-29 2013-07-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5443490B2 (ja) * 2010-03-29 2014-03-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4814407B1 (ja) * 2010-06-10 2011-11-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記録媒体、再生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2119839A (ja) * 2010-11-30 2012-06-21 Funai Electric Co Ltd 映像表示機器
KR20140018743A (ko) * 2012-08-03 2014-0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크리스 어플리케이션 재생 장치 및 기록 장치, 재생 방법 및 기록 방법과 디스크리스 어플리케이션을 기록한 정보저장매체
WO2016118519A1 (en) * 2015-01-19 2016-07-28 Berman Matthew System and methods for facile, instant, and minimally disruptive playback of media file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8741A (zh) * 2001-06-04 2004-08-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程序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07504A1 (fr) * 1995-08-21 1997-0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que optique multimedia capable de creer des situations tout a fait inattendues sur la base de l'interactivite, appareil et procede de reproduction de ce disque
JP2813245B2 (ja) 1995-08-21 1998-10-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の再生装置及び再生方法
TW401311B (en) * 1996-11-21 2000-08-11 Nintendo Co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finding genuineness therefor
JP2000113614A (ja) * 1998-10-09 2000-04-21 Sony Corp ドライブ装置、定速移動サーボ方法
US20020116277A1 (en) * 2001-02-20 2002-08-22 Kraft Joshua Dickinson Portable audio system housing a preloaded purchaser selected library od MP3 compressed music titles stored on a hard disk drive
EP1381232A4 (en) * 2001-04-02 2005-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VIDEO PLAYBACK DEVICE FOR DIGITAL VIDEO CONTENT, VIDEO PLAY PROCESS, VIDEO PLAY PROGRAM AND PACKAGING MEDIUM
JP2002369154A (ja) * 2001-04-02 2002-1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ジタル映像コンテンツの映像再生装置、映像再生方法、映像再生プログラム、パッケージメディア
JP2003249057A (ja) * 2002-02-26 2003-09-05 Toshiba Corp デジタル情報媒体を用いるエンハンスド・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US7764868B2 (en) * 2002-09-12 2010-07-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device, program,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thod
EP2261922A3 (en) 2003-02-21 2013-04-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Playback apparatus and method,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TW200518070A (en) * 2003-10-10 2005-06-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device, program,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JP2005321953A (ja) * 2004-05-07 2005-11-17 Hitachi Ltd ストレージ制御装置、その動作プログラム、及び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JP2005332521A (ja) * 2004-05-21 2005-12-02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再生装置
EP2270805A3 (en) * 2004-07-22 2011-01-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Playback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pplication-synchronized playback
WO2006028132A1 (ja) * 2004-09-08 2006-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映像データと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とを連動させて再生する再生装置、再生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1836706A4 (en) * 2005-01-12 2010-08-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ATA STORAGE MEDIUM FOR MEMORIZING THE MANAGEMENT DATA OF AN EXECUTABLE APPLICATION FROM A PLURALITY OF MEMORY MEDIA,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ECUTING THIS APPL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8741A (zh) * 2001-06-04 2004-08-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程序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249057A 2003.09.0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64799A4 (en) 2009-11-11
CN102081944A (zh) 2011-06-01
JP4476346B2 (ja) 2010-06-09
EP1764799A1 (en) 2007-03-21
US20080292270A1 (en) 2008-11-27
EP2317516B1 (en) 2013-04-17
JP4410253B2 (ja) 2010-02-03
JP2009170085A (ja) 2009-07-30
US8032007B2 (en) 2011-10-04
CN1993760A (zh) 2007-07-04
CN1993760B (zh) 2011-03-09
JPWO2006082892A1 (ja) 2008-06-26
EP1764799B1 (en) 2011-06-08
US8687943B2 (en) 2014-04-01
BRPI0605867A2 (pt) 2009-03-17
WO2006082892A1 (ja) 2006-08-10
EP2317516A1 (en) 2011-05-04
RU2007103565A (ru) 2008-08-10
US20110299833A1 (en) 2011-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1944B (zh) 读取装置、记录方法及读取方法
CN101777372B (zh)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CN101903952B (zh) 记录装置、再现装置、记录方法以及再现方法
CN101410904B (zh) 再现装置、调试装置、系统lsi、程序
CN101600122B (zh) 集成电路
CN102270482A (zh) 记录介质、程序和再现方法
CN101151671B (zh) 播放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Termination date: 201502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