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7556A - 滑动式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滑动式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7556A
CN102077556A CN2009801243421A CN200980124342A CN102077556A CN 102077556 A CN102077556 A CN 102077556A CN 2009801243421 A CN2009801243421 A CN 2009801243421A CN 200980124342 A CN200980124342 A CN 200980124342A CN 102077556 A CN102077556 A CN 102077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ortable terminal
sliding
back side
sli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43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野一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77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75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公开了能够提高操作性而且实现薄型化和小型化的滑动式移动终端。在该滑动式移动终端(100)中,第1壳体(110)具有包含操作面部(112)的上表面部(114),该操作面部(112)配置有操作键(112a)。第2壳体(130)具有显示面(134),并且经由滑动器(154)连接到第1壳体(110)上以从在上表面部(114)重合的位置至使操作面部(112)露出到外部的露出位置自由移动。滑动器(154)滑动自由地安装到第1壳体(110)上以在沿从重合的位置至露出位置为止的方向的直线方向上自由滑动,沿滑动面而且通过与滑动方向正交的轴对第2壳体(130)转动自由地进行轴支承。第2壳体(130)随着滑动器(154)的滑动,沿设置在第1壳体(110)的倾斜部(120)滑动。由此,显示面(134)与操作面部(112)的交叉面呈钝角。

Description

滑动式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动式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在,在作为移动终端的移动电话机中已知有: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能够滑动地嵌合作为在上表面设置了操作键的发话部的第1壳体和作为在其上表面配置了显示面的受话部的第2壳体的滑动式移动终端。
滑动式移动终端中,能够从第2壳体覆盖第1壳体的上表面而与第1壳体完全重合的状态(关闭状态)变成下述状态(打开状态),即,第2壳体相对于第1壳体沿长度方向平行地滑动,使第1壳体的上表面的操作键露出,从而可通过操作键进行输入。
在专利文献1的移动终端中,在可通过操作键进行输入的状态(打开状态)下,第2壳体相对于第1壳体,在第1壳体上平行地滑动,所以第1壳体的有操作键的面与第2壳体的有显示面的上表面平行。因此,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时,调整握住第1壳体的角度,维持相对于第2壳体的显示面容易看见的角度,并且操作该第1壳体的操作键。这样在专利文献1中,存在下述问题,即,在容易看见第2壳体的显示面时,用户使第1壳体的有操作键的上表面处于直立的状态,难以按下操作键。
因此,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示已知有下述结构,即,在滑动式的移动电话的打开状态下,相对于下壳体的有操作键的面,使上壳体的上表面的显示面位于倾斜的位置。
在该结构中,设置了横跨沿下壳体的上表面部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部的整个部位向上弯曲的搁架部,以及设置了横跨沿与下壳体重叠地配置的上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部的整个部位且与搁架部的形状匹配而朝向下端方向弯曲的边缘部。
边缘部配置为夹着下壳体的上表面部的两侧,并且形成为可沿搁架部滑动。在该边缘部的内侧设置有与搁架部平行地向上弯曲的导向槽,设置在下壳体的凸部可滑动自由地插入该导向槽。
由此,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被引导进该下壳体的搁架部的弯曲面,该滑动前端侧从水平状态被推向上方,与下壳体之间形成侧面大致呈“ㄑ”形的钝角,并且上壳体的上表面相对于下壳体中有操作键的上表面处于倾斜的位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250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235897号公报
但是,在移动至使上壳体的上表面倾斜于下壳体的上表面的位置的以往滑动式移动电话的结构中,由于在下壳体和与下壳体重叠的上壳体配置侧视时向上弯曲的轨道(相当于边缘部),所以移动电话自身的厚度增加了相当于自轨道的下端部起至上端部的高度部分。
另外,在使用了上述弯曲了的轨道的结构中,在对下壳体的上表面部的两侧边部进行切口而形成的搁架部分,设置滑动嵌入上壳体中的边缘部的导向槽的凸部,所以基于与下壳体的上表面部内的实际安装面积的关系,需要增大下壳体自身的宽度。
这样,在专利文献1的滑动式移动电话的结构中存在下述问题,难以为了实现移动电话等移动终端的近年来的倾向即终端自身的携带容易性,而实施移动电话自身的薄型化、小型化。进而,在以往的移动终端中,由于在使用状态即打开状态下在上壳体的前端侧(后端侧)的下表面部,边缘部露出,所以也存在希望巧妙地避开该露出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操作性的提高而且实现薄型化和小型化的滑动式移动终端。
本发明的一种形态的滑动式移动终端采用的结构包括:第1壳体,其具有包含操作面的一面,该操作面配置有操作键;以及第2壳体,其在表面侧具有显示部,并且移动自由地连接到所述第1壳体上以从所述一面上重合的位置至使所述操作面露出到外部的露出位置为止自由移动,所述滑动式移动终端还包括:滑动部件,其滑动自由地安装到所述第1壳体上以在沿从所述重合位置至所述露出位置为止的方向的直线方向上自由滑动,并且沿滑动面而且通过与滑动方向正交的轴对所述第2壳体转动自由地进行轴支承;以及倾斜部,其设置在所述第1壳体,随着所述滑动部件的直线方向上的滑动所述第2壳体滑动而使所述第2壳体的表面倾斜于所述操作面侧。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滑动式移动终端中,随着滑动部件的直线方向上的滑动第2壳体滑动,而且第2壳体的表面倾斜于所述操作面侧,第2壳体的表面和第1壳体的操作面之间的交差面成钝角,实现操作性的提高而且实现薄型化和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移动终端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移动终端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移动终端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移动终端的主要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移动终端中安装到第2壳体的滚轴的安装结构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移动终端中使第2壳体相对于第1壳体滑动的动作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移动终端中使第2壳体相对于第1壳体滑动的动作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移动终端中使第2壳体相对于第1壳体滑动的动作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将滑动式移动终端适用于移动电话机的情况,但也可以适用于PHS、PDF等的移动小型信息终端、以及对应单频段(One seg)影像接收机等的移动型电视影像接收机、移动型游戏机等。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移动终端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图2和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移动终端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滑动式移动终端中操作键处于可使用的状态(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相同滑动式移动终端中操作键处于不可使用的状态(关闭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移动终端的主要结构的图,并且是在滑动式移动终端中与第2壳体的连接部分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上、下、左、右是指将上述滑动式移动终端的第1壳体置于下部的状态下所见的上、下、左、右。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侧设为在上述滑动式移动终端中滑动的第2壳体从覆盖第1壳体的状态的位置滑行移动的方向侧,并将其相反侧设为前侧。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移动终端100包括:第1壳体110,其具有上表面部114,在该上表面部114上排列操作键112a;以及第2壳体130,其经由滑动机构部150而滑动自由地安装到第1壳体110上,并且具备显示部132。
在该滑动式移动终端100中,在第2壳体130与第1壳体110的上表面部114重叠的状态下大致呈扁平长方体形状(参照图3),通过使第2壳体130相对于第1壳体110滑动,使操作键112a露出到外部而变成可使用状态(参照图2)。
在该可使用状态下,如图2所示,在滑动式移动终端100中,设置了显示部132的第2壳体130的上表面(显示面)134被配置在倾斜于设置了操作键112a的面(上表面部114的操作面部112)的位置。
如图4所示,在第1壳体110内部收纳电池116、电路基板117。电池116收纳于在第1壳体110的底面侧开口的收纳部内,通过形成第1壳体的底面的一部分的电池盖102来封闭该收纳部。另外,在第2壳体130中设置显示部132,并且将与第1壳体110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即上表面侧设为显示面134,所述显示部132包括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面板132a和LCD单元132b。
在第1壳体110中,如图1所示,在上表面部114,第2壳体130沿上表面部114移动自由地与其重叠,该上表面部114包括:上表面部114的中央部118、从中央部118中在滑动方向(这里为长度方向)上相间隔的两端部的各个端部朝上倾斜的操作面部112和倾斜部120。
操作面部112形成为配置了操作键112a的面形状,并成为第1壳体110中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中央部118的前侧的倾斜面。该操作面部112与中央部118的后侧倾斜的倾斜部120相对于中央部118对称倾斜。
中央部118和倾斜部120由在第一壳体110中沿滑动方向(这里为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壁部110b、110c中从中央部分至后端为止的上侧部分形成。
中央部118由两侧壁部110b、110c的上侧的中央部分形成,将上端面设为与滑动方向平行的面,这里设为与重叠地配置的第2壳体的上表面134平行的水平面。
另外,倾斜部120在这里由两侧壁部110b、110c中的、自中央部分的部位起上端朝上方倾斜了的后端部位形成。两侧壁部110b、110c的后端与形成第1壳体110的后端面的后端壁部110a的两侧边缘正交连接。另外,也可以采用在两侧壁部110b、110c间架设面状部件,封闭该两侧壁部110b、110c间的结构。
这些操作面部112、中央部118以及倾斜部120的各个部分形成为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这里,分别占第1壳体110的全长(长度方向的长度)的大致1/3。
这样,具有操作面部112的第1壳体110中的中央部118和倾斜部120由后端壁部110a和自两侧壁部110b、110c的中央部分之后的后端侧的部位包围,成为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内部的形状。在该开口内安装滑动机构部150的板状的滑动基板152。这里,滑动基板152与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央部118的上端边(两侧壁部110b、110c的中央部分)平行且经由螺钉(固定部件)153安装到第1壳体110
滑动基板152对板状的滑动器154沿滑动基板152的基板的长度方向在直线方向上的自由滑动进行支承。在该滑动器154上,第二壳体130沿着与滑动器154的基板的滑动面且以与滑动器154的滑动方向正交地配置的轴为中心转动自由地被安装。另外,只要滑动器154是直线性滑动自由地安装到滑动基板152上的结构,则可以采用任何结构来安装。
这里,如图1和图4所示,滑动基板152具有槽部152a,该槽部152a为在作为本体部分的基板中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部,在相互相对的方向上开口的槽部。板状的滑动器154的两侧边部沿该槽部152a的延伸方向滑动自由地插入该槽部152a。
滑动器154在沿着从第2壳体重合的位置开始移动并直至第1壳体110的操作面部112露出的露出位置为止的方向的直线方向上滑动自由地安装到第1壳体110上。在该滑动器154中,第2壳体130经由沿着滑动面(这里为与滑动基板152的滑动面)而且与移动方向正交的支承轴部156转动自由地被轴支承。
具体而言,在滑动器154中,在前侧的端部,直立设置支承轴轴承部157,该支承轴轴承部157经由与滑动方向正交地设置的支承轴部156,对第2壳体130进行轴支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轴轴承部157形成为将板状的滑动器154的前侧端部弯曲而使其沿滑动方向(长度方向)大致正交地直立的板状片。也就是说,在加工金属板形成滑动器154时,使其与支承轴轴承部157一体地形成。
这样形成的支承轴轴承部157通过滑动器154的移动在滑动基板152的两侧边部的内侧,在中央部118中与操作面部112之间的边界部分114a即前端部和与倾斜部120之间的边界部分114b即后端部间直线地移动。
另外,滑动基板152采用了配置在中央部118和倾斜部120的开口内的结构,但只要是下述结构,即在长度方向上滑动自由地支承的滑动器154中,对第2壳体130进行轴支承的部位在中央部118的前端部和后端部间平滑地直线移动,也可以采用任何方式安装到第1壳体110。
滑动器154相对于滑动基板152,由施力部件161被施加朝向前端侧的力。通过抵抗该施力部件161而使滑动器154沿滑动基板152滑动,支承轴轴承部157从第1壳体110的中央部118的前端部至后端部,即第1壳体110的上表面部114中的中央部分的区域上滑行移动。
这里,施力部件161通过其一端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滑动基板152上而另一端部固定在滑动器154的后端部侧的滑动弹性套环(slide toggle spring)而形成。
另外,如图1所示,在滑动基板152的前端部和滑动器154的前端部形成切口部152b、154b。在这些切口部152b、154b内,配置将第1壳体110内部的电路(图4所示的电路基板117等)和第2壳体130的电路(图4所示的电路基板136)线性连接的基板,这里为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s:挠性电路印刷板)163。
FPC163配置为在滑动基板152和滑动器154的各自的前端部从前侧绕入,以不妨碍移动器154的移动。
在第2壳体130的表面即上表面(显示面)134上配置作为显示面134的一部分的LCD面板132a,在该LCD面板132a的前端侧(基端侧)配置十字键等键137a。另外,在上表面134中在LCD面板132a的后端侧(前端侧)配置在其内侧配置了扬声器的扬声器孔137b和辅助摄像孔137c。
第2壳体130在俯视时呈与第1壳体110的外形具有同样的外形的大致扁平板状,第1壳体110的上表面部114相对的背面部140与第1壳体110的上表面部114对应地形成。
也就是说,第2壳体130的背面部140具有面(中央背面)部142,该面部142在其中央部分与上表面(显示面134)平行而且具有与第1壳体110的中央部118相同的外形。另外,背面部140包括前侧背面部144和后侧背面部146,所述前侧背面部144和后侧背面部146从在中央背面部142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的两端边部分别朝向第2壳体130的上表面(显示面)134的基端侧和前端侧倾斜。
这样第2壳体130的背面部140从具有与显示面134平行的面的中央背面部142的两端边部起,前侧前面部144和后侧背面部146朝向第2壳体130的表面134中在移动方向上间隔开的一端(前端部)130c和另一端倾斜,以使第2壳体130的厚度逐渐变薄。
另外,使前侧背面部144和后侧背面部146分别与中央背面部142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由此,第2壳体130位于第1壳体110的正上方时,即,滑动式移动终端100处于关闭状态时,其与第1壳体110重叠,滑动式移动终端100自身呈扁平长方形。
中央背面部142中在连着前侧背面部144的前端部142a的侧面部,通过支承轴部156,第2壳体130由滑动器154的支承轴轴承部157轴支承。也就是说,在中央背面部142和前侧背面部144之间的连接部附近,第2壳体130由滑动器154的支承轴轴承部157轴支承。
通过该支承轴部156,第2壳体130在滑动器154以与滑动方向水平正交的方向(这里为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为中心自由转动。
另外,在第2壳体130的背面部140中,在第1壳体110的上表面部114上滑动的部位,安装与第1壳体110的上表面部114抵接地滚动的滚轴139。滚轴139在第2壳体130中,只要是配置于在第1壳体110的上表面部114滑动时与上表面部114的部位抵接的部位,则可以配置在任何位置。这里,优选设置在位于第1壳体110的两侧壁部110b、110c上的第2壳体130的两侧壁部的下端部的下方。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移动终端100中安装到第2壳体130的滚轴的安装结构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移动终端100中,将第2壳体130中的两侧壁部130a的较厚的部分的一部分从下方切出切口而形成滚轴收纳部130b,在该滚轴收纳部130b内安装滚轴139,使其以与支承轴部156平行的轴为中心自由转动。
另外,图5所示的滚轴139表示在第2壳体130中安装在中央背面部142与后侧背面部146之间的边界部分130d的附近的滚轴,但在设置于第2壳体130的两侧壁部130a中的前端部130c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也就是说,安装在所述前端部130c中的两侧壁部内而从下端面露出地自由转动。
由此,能够在第2壳体130沿第1壳体110的上表面部114滑动时,使其滚动而平滑地滑动。
接着,说明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滑动式移动终端100中使第2壳体130相对于第1壳体110滑动的动作。
图6至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移动终端100中使第2壳体130相对于第1壳体110滑动的动作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6表示如图3所示在滑动式移动终端100中不能使用操作键112a的状态(关闭状态)下的支承轴部156、滑动器154以及基板152的位置关系。
如图6所示,在第2壳体130与第1壳体110重叠的状态下,将第2壳体130的前侧背面部144、中央背面部142以及后侧背面部146配置为分别与第1壳体110的操作面部112、中央部118以及倾斜部120相对。
也就是说,配置了操作键112a的操作面部112由第2壳体130的前侧背面部144覆盖,所以没有露出到外部而处于无法使用的状态。
在处于该状态的滑动式移动终端100中,相对于第1壳体110向长度方向后侧(箭头方向)推压第2壳体130,第2壳体130和经由支承轴部156连接的滑动器154在滑动基板152上直线性地朝后方移动。随此,第2壳体130沿第1壳体110的上表面部114滑动而朝长度方向后侧移动(参照图7)。另外,将第2壳体130的电路基板136(参照图4)和第1壳体110的电路基板117(参照图4)接线连接的FPC163追随第2壳体130的移动而变形。
此时,在第2壳体130内在其与第1壳体110之间接触的部位配置有滚轴139,所以滚轴139沿第1壳体110的上表面部114滚动,由此第2壳体130沿第1壳体110平滑地移动。
具体而言,配置在第2壳体130的前端部130c侧的滚轴139在操作面部112的两侧边缘部上移动,配置在靠近中央背面部142和后侧背面部146之间的边界部分130d的滚轴139,在第1壳体110的倾斜部120上(详细而言,在形成倾斜部120的两侧壁部110b、110c的后端部位的上表面上)移动。
这样,若第2壳体130沿第1壳体110的上表面部114向后方移动,则中央背面部142在第1壳体110的倾斜部120上向后方移动。由此,第2壳体130的上表面(显示面)134从与第1壳体110的中央部118平行的状态,逐渐倾斜于该中央部118。
支承轴轴承部157在第1壳体110的中央部118中移动至后端部(中央部118和倾斜部120之间的边界部分114b)时,如图8所示,第2壳体130的中央背面部142配置在倾斜部120上。另外,配置在第2壳体130的前端部130c侧的滚轴139从操作面部112的两侧边缘部上移动到两侧壁部110b、110c的前侧端部上。
此时,第2壳体130的显示面即上表面134变成对于第1壳体110的中央部118与中央背面部142以相同角度倾斜的状态。
另外,在图8所示的状态中,第2壳体130的前侧背面部144被配置在第1壳体110的中央部118上,第1壳体110的操作面部112露出到外部。也就是说,滑动式移动终端100成为图2所示的打开状态,换言之,处于操作键112a可使用状态。
在可使用操作键112a的状态下,第2壳体130的上表面(含有显示面的表面)134的前端部130c在第2壳体130中其厚度比上表面134和中央背面部142之间的厚度薄,所以第2壳体130的上表面134配置在以大致无台阶的的状态倾斜于第1壳体110的操作面部112。这样,上表面134与露出到外部的第1壳体110的操作面部112之间的交叉面成钝角。
另外,在滑动式移动终端100的打开状态下,第2壳体130的后端侧配置在从第1壳体110的后端部(具体而言是后端侧壁部110a)向后方伸出的位置,即,悬垂的位置,后面背面部146为露出外部的状态。
根据这样构成的滑动式移动终端100,对于在固定到第1壳体110和第2壳体130中的一方的滑动基板152直线性地滑行移动的滑动器154,第1壳体110和第2壳体130中的另一方沿着滑动面而且通过与滑动面正交的轴转动自由地安装并连结到该滑动器154。另外,使第1壳体110和第2壳体130中的另一方相对于第1壳体110和第2壳体130中的一方沿一方的滑动部分的形状滑动,从而位于使第2壳体130的显示面倾斜于第1壳体110的具有操作键112a的面的位置。
因此,无需如以往那样,在移动上壳体的上表面到使其倾斜于下壳体的上表面的位置时,使用侧视时横跨两个壳体的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而向上弯曲的轨道来连接下壳体和与下壳体重叠的上壳体的各个壳体。由此,移动电话本身的厚度(整体厚度)不增加相当于轨道的自下端部起至上端部的高度部分,能够实现薄型化。
另外,制造时无需使用需要高精度的弯曲了的轨道,所以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另外,使用相对直线滑动的滑动基板152和滑动器154,所以能够将直线方向上相对移动的已有的滑动器154和滑动基板152进行加工而使用,无需新准备弯曲了的轨道而削减制造成本。
另外,对下壳体的上表面部的两侧边部进行切口而形成搁架部,从而无需设置用于滑动嵌入到上壳体中的边缘部的导向槽的凸部,无需增大下壳体自身的宽度。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不使用弯曲的轨道,而通过使用产生直线相对移动的构造的滑动机构部150的简单结构,能够处于使第1壳体110的操作面部112和第2壳体130的上表面134位于规定的角度(这里为钝角)的状态。因此,能够实现下述滑动式移动终端,即,能够提高操作性而且实现薄型化和小型化的滑动式移动终端。
另外,将滑动式移动终端100作为移动电话,所以能够在通话时,使设置了扬声器的第2壳体130的上端部和设置了话筒的第1壳体110的下端部配置在分别靠近用户的耳朵和嘴巴的位置。
另外,根据滑动式移动终端100,在打开状态时,相对于第1壳体110,作为第2壳体130的支点的支承轴部156配置在第1壳体110的中央部118和倾斜部120之间的边界部分114b的附近。另外,在打开状态时,第2壳体130的前端部130c位于第1壳体110中的中央部118的前端部(中央部118和操作面部112之间的边界部分114a)上。进一步,在打开状态时,第2壳体130的中央背面部142的后端部(中央背面部142和后侧背面部146之间的边界部分)位于倾斜部120的后端部(后端壁部110a)。
由此,在打开状态下的滑动式移动终端100的使用时,用户从上表面侧对第2壳体130施加负荷的情况下,侧视时,对于第1壳体110,从作为支点的支承轴部156所处的部位(中央部的后端部附近)至在长度方向上大致等间隔地分开的位置为止之间,存在作用点或力点。因此,在打开状态时的滑动式移动终端100中,第1壳体110能够稳定地承受施加给第2壳体130的负荷。
在滑动式移动终端100中,第2壳体130相对于第1壳体110经由滑动机构部150而滑行移动时,仅在不露出到外部的第1壳体110的中央部118的区域被连接。另外,支承轴轴承部157由从滑动器154直立的板状片形成,以滑动方向(长度方向)上的宽度转动自由地连接第2壳体130。
因此,滑动式移动终端100即使在使第2壳体130滑动而使操作键112a露出到外部的打开的状态下,第1壳体110和第2壳体130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结构也不露出到外部,与以往相比,外观优雅,美观好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滑动式移动终端100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后实施。
另外,倾斜部120由在第1壳体110中在第2壳体130的滑动方向(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壁部110b、110c的后端部分构成,但只要将滑动的第2壳体130的中央背面部142引导到倾斜于中央部118的位置,则可以形成为任何结构。也就是说,在第1壳体110的后侧部分,可以任意设置用于移动的第2壳体130的中央背面部142滑动的倾斜部。
2008年6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8-168828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被本申请引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滑动式移动终端具有能够提高操作性而且实现薄型化和小型化的效果,作为将显示部和操作部设置在不同的壳体,并将这些壳体滑动自由地连接的移动电话等的滑动式移动终端极为有用。

Claims (3)

1.滑动式移动终端,包括:
第1壳体,其具有包含操作面的一面,该操作面配置有操作键;以及
第2壳体,在其表面侧具有显示部,并且移动自由地连接到所述第1壳体上以从在所述一面上重合的位置至使所述操作面露出到外部的露出位置为止自由移动,
所述滑动式移动终端还包括:
滑动部件,其滑动自由地安装到所述第1壳体上以在沿从所述重合位置至所述露出位置为止的方向的直线方向上自由滑动,并且沿滑动面而且通过与滑动方向正交的轴对所述第2壳体转动自由地进行轴支承;以及
倾斜部,其设置在所述第1壳体,并且随着所述滑动部件的直线方向上的滑动,所述第2壳体滑动,使所述第2壳体的表面倾斜于所述操作面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移动终端,所述第2壳体中的背面包括具有与所述第2壳体的表面平行的面的中央背面部;以及一倾斜背面部和另一倾斜背面部,其分别倾斜,以在所述中央背面部中,从在所述第2壳体的移动方向上间隔开的两端边部朝向所述第2壳体的表面中所述移动方向上间隔开的一端和另一端,所述第2壳体的厚度逐渐变薄,
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一面形成为与在该一面上重叠的所述第2壳体的背面形状对应的形状,
所述滑动部件滑动自由地安装在滑动基板上以在直线方向自由滑动,并且使对所述第2壳体进行轴支承的部位能够在所述中央部中在移动方向侧上间隔开的一端部侧和另一端部间移动,该滑动基板安装在所述第1壳体的一面中与所述第2壳体的中央背面部对应的中央部分,
所述操作面从所述中央部的所述一端侧的端部开始倾斜,形成在与所述一倾斜背面部相对的部位,
所述倾斜部从所述中央部的所述另一端侧的端部开始倾斜,形成为与所述另一倾斜背面部相对的部位,
所述第2壳体在所述中央背面部和所述一倾斜背面部之间的接合部附近,由所述滑动部件轴支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移动终端,在所述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中的一壳体上,在其与所述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中的另一壳体滑动的部位上设置用于在滑动方向上滚动的滚轴。
CN2009801243421A 2008-06-27 2009-02-27 滑动式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20775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68828A JP2010011149A (ja) 2008-06-27 2008-06-27 スライド式携帯端末
JP168828/08 2008-06-27
PCT/JP2009/000914 WO2009157116A1 (ja) 2008-06-27 2009-02-27 スライド式携帯端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7556A true CN102077556A (zh) 2011-05-25

Family

ID=41444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43421A Pending CN102077556A (zh) 2008-06-27 2009-02-27 滑动式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05204A1 (zh)
JP (1) JP2010011149A (zh)
CN (1) CN102077556A (zh)
WO (1) WO20091571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05503A (ja) * 2010-03-26 2011-10-13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小型電子機器の開閉装置並びに小型電子機器
TWM388826U (en) * 2010-04-30 2010-09-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liding apparatus
JP5439321B2 (ja) * 2010-09-09 2014-03-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式携帯端末
KR20120070361A (ko) * 2010-12-21 2012-06-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JP5673096B2 (ja) * 2010-12-28 2015-02-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機器開閉機構および情報機器
TWI476569B (zh) * 2012-09-24 2015-03-11 Quanta Comp Inc 攜帶式電子裝置
US9560179B2 (en) * 2013-07-05 2017-01-31 John Ashmore LUMBARD Foldable curv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insertion into hip pocket
US10079923B2 (en) 2013-07-05 2018-09-18 John Ashmore LUMBARD Foldable electronic gaming 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insertion into hip pocket
US20150011262A1 (en) 2013-07-05 2015-01-08 John Ashmore LUMBARD Mobile, Handhel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Smartphone, With Improved Functionality
US9743554B2 (en) * 2015-11-18 2017-08-2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eat dissipation in electronics with a heat spread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2575A (zh) * 2003-10-28 2005-05-04 Lg电子株式会社 滑动型移动终端及其滑动机制
CN1650600A (zh) * 2002-04-25 2005-08-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装置
CN1832507A (zh) * 2005-03-07 2006-09-13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设备
JP2007104144A (ja) * 2005-09-30 2007-04-19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開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2005011788D1 (de) * 2004-09-15 2009-01-29 M2Sys Co Ltd Schiebemechanismus zum öffnen und schliessen eines mobiltelef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0600A (zh) * 2002-04-25 2005-08-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装置
CN1612575A (zh) * 2003-10-28 2005-05-04 Lg电子株式会社 滑动型移动终端及其滑动机制
CN1832507A (zh) * 2005-03-07 2006-09-13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设备
JP2007104144A (ja) * 2005-09-30 2007-04-19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開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05204A1 (en) 2011-05-05
WO2009157116A1 (ja) 2009-12-30
JP2010011149A (ja) 201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7556A (zh) 滑动式移动终端
EP1976239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101141238B1 (ko) 휴대 통신 단말기
CN102202478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US20060252471A1 (en) Tilting and sliding mobile device
EP1720326B1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two bodies being both foldable and slidabl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JP4227994B2 (ja) 折畳み式携帯機器
US7676242B2 (en) Compact and durable thin smartphone
US9173308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sliding-typ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121303A1 (en) Multi-Configu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Guiding Module Thereof
US7751555B2 (en) Angle variable mechanism and desktop apparatus
US20080267389A1 (en) Tilt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20080018022A (ko) 휴대용단말기의 거치대
CN101123776A (zh) 具有利用平板式波导管的显示单元的便携式通信终端
US7447004B2 (en) Portable display apparatus
CN102202113A (zh) 便携式终端装置
JP2006186699A (ja)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EP1585289A1 (en) Pen-type mobile telephone
CN111787134B (zh) 电子设备
KR20110030176A (ko) 휴대용 단말기
JP2006080713A (ja) 携帯電話機
US8073507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17563892U (zh) 壳体组件、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210726945U (zh) 保护壳
KR100469703B1 (ko) 슬라이딩-업 타입 휴대용 디지털 통신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