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87134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7134B
CN111787134B CN201910273980.5A CN201910273980A CN111787134B CN 111787134 B CN111787134 B CN 111787134B CN 201910273980 A CN201910273980 A CN 201910273980A CN 111787134 B CN111787134 B CN 1117871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
display screen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39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87134A (zh
Inventor
付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7398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71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87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7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87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7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边框、支架、及功能模组,显示屏具有显示面,边框围设在显示屏的外周,边框包括依次相连的若干段框体,支架与其中的至少一段框体转动相连,支架的转轴平行于显示屏的显示面,与支架转动相连的框体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连接在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相邻的其他段框体,支架与框体的连接位置位于中间部,功能模组安装在支架上。通过将功能模组装设于支架上,可以节省电子设备的部分空间,还可在支架上额外设置一些装置或模组。另外,将支架设于中间部并转动连接,可以减少支架突出框体的长度,从而减少电子设备的整体尺寸,使电子设备变得更紧凑。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由于用户对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喜爱与依赖。因此,用户对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在电子设备中通常包含一些功能模组,比如,前置摄像头,通常情况下,前置摄像头通常装设于显示屏上来进行前置的摄像。但这样会使前置摄像头占据一定显示屏的面积,从而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通过将功能模组装设于支架上,不仅可以节省电子设备的部分空间,还可以在支架上额外设置一些对电子设备或对用户有帮助的装置或模组。另外,将支架设于中间部并可转动连接,不仅可以减少支架突出框体的长度,从而减少电子设备的整体尺寸,还可以使支架相对于显示屏进行转动,从而使功能模组的位置改变,提高用户体验。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边框、支架、及功能模组,所述显示屏具有显示面,所述边框围设在所述显示屏的外周,所述边框包括依次相连的若干段框体,所述支架与其中的至少一段所述框体转动相连,所述支架的转轴平行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与所述支架转动相连的所述框体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分别连接相邻的其他段所述框体,所述支架与所述框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中间部,所述功能模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功能模组装设于支架上,不仅可以节省电子设备的部分空间,例如将摄像头或闪光灯装设于支架上,以增大显示屏的面积,从而提高屏占比。还可以在支架上额外设置一些对电子设备或对用户有帮助的装置或模组,例如按钮或副屏等等以提高用户体验。另外,将支架设于中间部并可转动连接,不仅可以减少支架突出框体的长度,从而减少电子设备的整体尺寸,还可以使支架相对于显示屏进行转动,从而使功能模组的位置改变,使用户可在不同的位置使用功能模组。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不仅节省了电子设备的部分空间,提高屏占比,还可以减少电子设备的整体尺寸,使电子设备变得更紧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后视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8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后视图。
图9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12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后视图。
图13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后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中当显示屏处于待机状态时,副屏的显示状态图。
图18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中当显示屏处于黑屏状态时,副屏的显示状态图。
图19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中当显示屏处于音乐程序时,副屏的显示状态图。
图20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中当显示屏处于游戏程序时,副屏的显示状态图。
图21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第八实施例中当摄像头与显示屏处于同侧时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第八实施例中当摄像头与后盖处于同侧时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第八实施例中当摄像头与显示屏呈夹角时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子设备-100,显示屏-1,显示面-11,边框-2,框体-21,第一端-22,第二端-23,中间部-24,第一框体-25,第二框体-26,支架-3,第一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32,第三支撑部-33,功能模组-4,副屏-41,摄像头-42,处理器-43,检测器44,后盖-5,定位结构-6,天线-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0,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边框2、支架3、及功能模组4。所述显示屏1具有显示面11,所述边框2围设在所述显示屏1的外周,所述边框2包括依次相连的若干段框体21,所述支架3与其中的至少一段所述框体21转动相连,所述支架3的转轴6平行于所述显示屏1的显示面11,与所述支架3转动相连的所述框体21具有第一端22、第二端23、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22及所述第二端23之间的中间部24,所述第一端22及所述第二端23分别连接相邻的其他段所述框体21,所述支架3与所述框体21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中间部24,所述功能模组4安装在所述支架3上。
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是手机、平板、照相机等等。为了使说明书的内容更清楚与直观,本申请在之后内容中统一取手机进行举例。当然,其他的电子设备100也是同样适用的。电子设备100除了包括显示屏1、边框2、支架4、及功能模组4之外,还可以包括后盖5。显示屏1和后盖5相对设置,且边框2围设在显示屏1和后盖5的外周,组成一个封闭式的电子设备100。而功能模组4可以是电子设备100原本自带的一些装置或模组,例如摄像头42,闪光灯或传感器等等。功能模组4也可以是额外增加的一些装置或模组,例如按钮或副屏41等等。
本申请首先将功能模组4装设于支架3上,这样设置不仅可以节省电子设备100的部分空间,且功能模组4不占用显示屏1的面积,从而使得所述显示屏1中显示区的面积做得较大,从而有利于提高屏占比。可以理解地,所谓屏占比是指显示屏中显示区的面积a与非显示区的面积b之和的比值,即,a/(a+b)。此外,还可以在支架3上额外设置一些对电子设备100或对用户有帮助的装置或模组,例如按钮或副屏41等等以丰富电子设备的100其他功能。
另外,与所述支架3转动相连的所述框体21具有第一端22、第二端23、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22及所述第二端23之间的中间部24。其中,第一端22和第二端23为与所述支架3转动相连的所述框体21的相对两端,并且所述第一端22及所述第二端23分别连接相邻的其他段所述框体21。而中间部24则指的的是在所述框体21中,除了第一端22和第二端23的部分。将支架3设于中间部24并可与所述中间部24转动连接,不仅可以减少支架3突出框体21的长度,从而减少电子设备100的整体尺寸,还可以使支架3相对于显示屏1进行转动,从而使功能模组4的位置改变,使用户可以在不同角度使用功能模组4。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具有较高的屏占比、且还可以减少电子设备100的整体尺寸,具有较为紧凑的结构,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22及所述第二端23关于所述支架3与所述框体21的连接位置对称。所述第一端22及所述第二端23关于所述支架3与所述框体21的连接位置对称指的是第一端22与连接位置的距离和第二端23与连接位置的距离相等,即支架3与框体21的连接位置为框体21的中部或中心。而设置在中心的支架3可以更进一步减少支架3突出框体21的长度,从而减少电子设备100的整体尺寸。
请一并参考图2-图4,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侧视图;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后视图。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支撑部31、及第二支撑部32。所述第一支撑部31与所述边框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32未与所述边框2相连,所述功能模组4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32中的至少一个上。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3包括两个支撑部,即弯折相连的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第一支撑部31的一端与边框2转动连接,而第一支撑部31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32的一端相连,且第二支撑部32的另一端没有与边框2连接,此时第二支撑部3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可选地,第二支撑部32与第一支撑部31连接并靠近电子设备100。由于第一支撑部31主要起转动的作用,而第二支撑部32与第一支撑部31相连,因此,在第一支撑部31的转动下,第二支撑部32也会跟着一起进行转动,从达到整个支架3均进行转动的目的。另外,功能模组4可以设置于第一支撑部31上,也可以设于第二支撑部32上,还可以设于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上。可选地,功能模组4设于第二支撑部32上。下面来举例说明。
在图2-图4中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为例进行介绍。当所述电子设备100为手机时,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2可以为矩形或类矩形,且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框体25、和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框体26,所述第二边框26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对所述第一边框25。第一框体25的长度大于第二框体26的长度,即,所述第一框体25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长边框,所述第二框体26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短边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转动连接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第二边框26,即所述支架2转动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短边框。支架3具有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第一支撑部3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二框体26的中间部转动连接,即,所述第一支撑部31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短边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32相连,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即,所述第一支撑部3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32呈“L”型。在图中以所述功能模组4装设在第二支撑部32上进行示意。而此时第二支撑部32可靠近长度较长的第一框体25。可选地,第二支撑部32与第一框体25平行,第二支撑部32的长度不大于第二框体26的长度,功能模组4装设在第二支撑部32上。因此装设功能模组4的第二支撑部32的长度较长,可装设更多的功能模组4在第二支撑部32上,为电子设备100节省出更多的空间,或者可以额外装设更多的电子设备100原本没有的功能模组4。从图3中可以看到,电子设备100的顶部突出的长度仅仅为第一支撑部31的厚度。因此,本申请相比于相关技术来说,极大地减少了电子设备100的整体尺寸。
虽然本实施例中以所述支架3与所述第二框体26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框体26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短边框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也可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长边框(第一框体25)转动连接。
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转动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第一边框25,即,所述支架2转动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长边框。支架3具有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第一支撑部3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框体25的中间部转动连接,即,所述第一支撑部31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长边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32相连,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即,所述第一支撑部3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32呈“L”型。在图中以所述功能模组4装设在第二支撑部32上进行示意。第二支撑部32为靠近所述第二框体26的支撑部,由于所述第二边框26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短边框,将功能模组4设于第二支撑部32上,符合用户日常使用手机时的状态,因此功能模组4的设置将在不会改变用户的习惯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功能。可选地,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垂直连接,这样可使得支架3的结构与边框2的结构相同或相似,不仅可以简化电子设备100的结构,还可以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外观效果。可选地,第二支撑部32与第二框体26平行,这样可简化电子设备100的结构。可选地,第二支撑部32的长度不大于第二框体26的长度,这样可使得第二支撑部32不会超出电子设备100的长度,进一步简化电子设备100的结构且提高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紧凑性。
请一并参考图6-图8,图6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侧视图;图8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后视图。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100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架3还包括第三支撑部33。对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及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具体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部33与所述第二支撑部32弯折相连,且所述第二支撑部3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1与所述第三支撑部33之间,所述第三支撑部33与其中一段所述框体21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部31转动连接的框体21与所述第三支撑部33转动连接的框体21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3还可包括第三支撑部33。通过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可知,第二支撑部32具有一自由端,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部32的一端则与该自由端弯折相连,以使第二支撑部3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1与所述第三支撑部33之间。而第三支撑部33的另一端与除了第一支撑部31转动连接的框体21之外的框体21转动连接。下面以上述介绍电子设备100为手机举例说明。假设第一支撑部31与其中一个第一框体25转动连接,此时第三支撑部33可与和第一框体25相邻接的第二框体26转动连接,也可与第一框体25相对设置的另一个第一框体25转动连接。当第三支撑部33与和第一框体25相邻接的第二框体26转动连接时,当所述支架3相对于所述边框2转动时,可使位于所述支架3上的功能模组4与显示屏1背离所述支架3的一端形成较远的距离,在某些情况下的使用,可实现更优的效果,例如,功能模组4中包括摄像头,当用户手掌握持所述显示屏1背离所述支架3的一端对应的所述边框2,且使用功能模组4进行前置拍照时,所述功能模组4可与用户之间形成较远的距离,从而有利于提升前置拍摄的效果。可选地,第一支撑部31和第三支撑部33可分别于两个第一框体25或两个第二框体26转动连接,这样可更进一步优化电子设备100的结构。另外,由于三个支撑部的设置,可使得支架3和显示屏1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因此,用户还可以通过拎动支架3来将电子设备100举起,或者将电子设备100悬挂于某处,以便用户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自拍)的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轴线与所述第三支撑部33的轴线重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31和第三支撑部33与相对设置的框体21的中间部转动连接,这样可更进一步优化电子设备100的结构,使其结构形成对称式的结构。具体地,请一并参考图6-图8。本申请中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继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当所述电子设备100为手机时,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2可以为矩形或类矩形,且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框体25和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框体26,所述第二边框26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对所述第一边框25。第一框体25的长度大于第二框体26的长度,即,所述第一框体25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长边框,所述第二框体26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短边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转动连接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第二边框26,即所述支架2转动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短边框。支架3具有第一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32、以及第三支撑部33。第一支撑部31与第三支撑部33分别转动连接于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框体26的中间部,而第二支撑部32位于第一支撑部31和第三支撑部33之间,以使得支架3为“n”字型。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轴线与所述第三支撑部33的轴线重合,使得支架3的结构可以更稳定。且功能模组4装设于第二支撑部32上。由于第二支撑部32的长度较长,还可以装设更多的功能模组4在第二支撑部32上,进一步为电子设备100节省出更多的空间,或者可以额外装设更多的电子设备100原本没有的功能模组4。从图7也可以看出,电子设备100相对两侧突出的长度仅仅为第一支撑部31与第三支撑部33的厚度之和。因此,本申请相比于相关技术来说,极大地减少了电子设备100的整体尺寸。
虽然本实施例中以所述支架3与所述第二框体26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框体26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短边框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也可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长边框(第一框体25)转动连接。
请参考图9,图9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转动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第一边框25,即,所述支架2转动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长边框。支架3具有第一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32、以及第三支撑部33。第一支撑部31与第三支撑部33分别转动连接于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框体25的中间部,而第二支撑部32位于第一支撑部31和第三支撑部33之间,以使得支架3呈现为“n”字型。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轴线与所述第三支撑部33的轴线重合,使得支架3的结构可以更稳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从所述显示屏1的显示面11的一侧转到所述显示面11的另一侧的行程中,所述支架3不与所述边框2干涉。由于第一支撑部31和/或第三支撑部33设于框体21的中间部,因此若第一支撑部31和/或第三支撑部33的长度小于所转动连接框体21的长度的一半,则支架3在从所述显示屏1的显示面11的一侧转到所述显示面11的另一侧的行程中,支架3会与边框2发生干涉,或者说支架3无法绕电子设备100进行周转。因此本申请可使第一支撑部31和/或第三支撑部33的长度大于所转动连接框体21的长度的一半,以使支架3可绕电子设备100进行周转,并且支架3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与边框2发生干涉。可选地,第一支撑部31和第三支撑部33的长度大于所转动连接框体21的长度的一半,并且第二支撑部32在与显示屏1齐平时,第二支撑部32与框体21的距离大于预设值,以使支架3可进行转动,并且在从所述显示屏1的显示面11的一侧转到所述显示面11的另一侧的行程中,所述支架3不与所述边框2干涉。可选地,所述预设值为5mm。
请一并参考图10-图12。图10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侧视图;图12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后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位于所述第一端22及所述第二端23之间。支架3直接位于连接框体21的的中间部24,这样可进一步简化支架3的结构。可选地,支架3包括第二支撑部32,第二支撑部32直接与框体21转动连接。更可选地,支架3的转动方向是从转动连接框体21的一端转动到框体21的另一端。下面将举例说明。
在图10-图12中电子设备100继续以手机为例。当所述电子设备100为手机时,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2可以为矩形或类矩形,且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框体25和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框体26,所述第二边框26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对所述第一边框25。第一框体25的长度大于第二框体26的长度,即,所述第一框体25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长边框,所述第二框体26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短边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转动连接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第二边框26,即所述支架2转动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短边框。支架3具有第二支撑部32,且第二支撑部32转动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二框体26上,以使得支架3为“一”字型。第二支撑部32的转动方向为从第二框体26的第一端22转动到第二框体26的第二端23,且功能模组4装设于第二支撑部32上。上述只在第二框体26上设置一个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部32,可使电子设备100变得更为小巧,简化电子设备100的结构。
虽然本实施例中以所述支架3与所述第二框体26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框体26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短边框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也可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长边框(第一框体25)转动连接。
请一并参考图13-图14,图13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后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转动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第一边框25,即,所述支架2转动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长边框。支架3具有第二支撑部32,且第二支撑部32转动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一框体25上,以使得支架3为“一”字型,第二支撑部32的转动方向为从第一框体25的第一端22转动到第一框体25的第二端23,且功能模组4装设于第二支撑部32上。将简化后的支架3设于第一框体25上,可增加第二支撑部32的长度,从而在第二支撑部32上装设更多的功能模组4。
请参考图15,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31和/或第三支撑部33与框体21的转动连接处设有定位结构6,所述定位结构6可使支架3在转动的过程中在任一角度停止。定位结构6的设置不仅使支架3可以绕电子设备100进行旋转,还可以使支架3在用户想要的角度进行停止。例如,当支架3转动到显示屏1的背面即后盖5处时,由于定位结构6的作用,可以使电子设备100呈一定角度支撑在桌子等地方,从而实现支撑电子设备100的作用。而当支架3转动到显示屏1处时,用户可以同时使用显示屏1和功能模组4的部分功能。可选地,定位结构6包括但不限于阻尼定位结构。
请参考图16,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模组4包括副屏41,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处理器43,所述处理器43与所述副屏41电连接,且所述处理器43与所述显示屏1电连接。所述副屏41用于接收用户操作,所述处理43根据所述用户操作产生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显示屏1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功能模组4为副屏41。副屏41的设置将电子设备100由一个屏幕增加到了两个屏幕。因此,可以将显示屏1上的一些功能移至到副屏41上,以使用户在使用应用程序时,不会出现操作显示屏1上的功能区域从而遮挡住应用程序的画面的问题。或者还可以额外增加一些原本电子设备100或显示屏1没有的功能,例如一些特定操作或控制指令,以提升用户对电子设备100的操作。可选地,副屏41为墨水屏,以节省电子设备100的电量。另外,本申请的副屏41可位于与显示屏1的同一侧或与显示屏1背向设置。但由于支架3可绕显示屏1进行转动,因此当副屏41位于显示屏1的同侧或背侧时,当支架3从显示屏1的一侧转动到显示屏1的另一侧时,副屏41就变成了与显示屏1背向设置或同侧设置。而在转动的过程中唯一变动的只不过是支架3的位置,例如由显示屏1的“上”端变到了显示屏1的“下”端。但由于将手机进行90°或180°的翻转时,显示屏1内的相关界面也会进行相应的翻转。因此副屏41的设置位置并不会影响到电子设备100的使用。
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处理器43,处理器43与副屏41电连接,以使处理器43可以接受用户在副屏41上进行的控制指令,然后处理器43在控制显示屏1工作,并在显示屏1上显示控制指令的处理结果。另外,当显示屏1处于不同状态(待机、黑屏、进入应用程序等等)时,处理器43还会控制副屏41显示不同的内容以供用户观看或操作。可选地,本申请所指的控制指令包括但不限于点击、长按、轻触、重压和滑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操作。本实施例中处理器43的设置,可将显示屏1与副屏41电连接起来,以实现显示屏1与副屏41交互的作用。下面来举例进行说明。
请一并参考图17-图20,图17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中当显示屏处于待机状态时,副屏的显示状态图;图18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中当显示屏处于黑屏状态时,副屏的显示状态图;图19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中当显示屏处于音乐程序时,副屏的显示状态图;图20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中当显示屏处于游戏程序时,副屏的显示状态图。本申请实施例中,取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副屏41可与显示屏1同侧,或与显示屏1背向设置。请参考图17,当显示屏1处于正常待机状态下时,副屏41上可以额外增设一些功能键,例如前进键,后退键,返回键,搜索键等等。或者将显示屏1的时间、信号、电量,无线网络等显示内容移至副屏41。请参考图18,当显示屏1处于黑屏状态下时,副屏41可以常亮并显示时间、信号、电量、无线网络等等。并且当有未接来电或未读信息时,也可以在副屏41上进行显示,这样用户在只需要观看电子设备100,而不需要操作时,此时只需要查阅副屏41即可,这样可进一步节省电子设备100电量的消耗。请参考图19,当显示屏1处于音乐类应用程序时,副屏41上可显示例如播放和暂停键,上一曲键,下一曲键。可选地,还可以在副屏41上设置一个触控指令区,例如手指在触控指令区长按并滑动时,音频可快速滑动到相应的播放时间。请参考图20,当显示屏1处于游戏应用程序时,副屏41可上可设置一些在该游戏程序里常用的一些功能键,或者设置一些可以让用户自定义编辑的一些功能键,以使用户可以快速按到相关按键,从而避免遮挡游戏画面。另外,如果显示屏1处于游戏程序(例如枪战类、实时竞技类等)、且副屏41与显示屏1背向设置时,由于操作电子设备100的手指通常为拇指和食指,而其他手指则位于后盖5处以固定和支撑电子设备100,此时如果副屏41与显示屏1背向设置,并且副屏41上设有一些功能键时,用户的其他手指也可以进行相关操作,进一步提升游戏体验。
请参考图21,图2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检测器44。所述检测器44用于检测所述副屏41的显示面11与所述显示屏1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当所述检测器44检测到所述副屏41的显示面11转动到与所述显示屏1的显示面11平行时发出反馈信号,所述处理器43根据所述反馈信号控制所述副屏41进入工作模式以接收所述用户操作。当副屏41与显示面11位于同一侧或与显示面11背向设置时,副屏41上的相关功能或显示,用户可能才会被经常使用到,而当副屏41与显示屏1呈夹角设置时,副屏41可能很少会被用户使用到。因此检测器44的设置可进一步节省电子设备100的电量,使用户需要用到副屏41时,副屏41才开始进入工作模式。
请参考图22-图24,图22为本申请第八实施例中当摄像头与显示屏处于同侧时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申请第八实施例中当摄像头与后盖处于同侧时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申请第八实施例中当摄像头与显示屏呈夹角时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模组4还包括摄像头42,所述摄像头42与所述副屏41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3的相对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将摄像头42和副屏41设置在支架3的相对两侧可使摄像头42和副屏41进行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将原本设置在显示屏1上的摄像头42设置在支架3上,这样可使显示屏1的面积增加,增加显示屏中显示区的面积,从而提高屏占比,使显示屏1真正达到全面屏的程度。并且摄像头42和支架3的配合设置,当摄像头42位于与显示屏1同一侧时,此时摄像头42可充当电子设备100的前置摄像头42。而当支架3转动到显示屏1的另一侧,从而摄像头42也从与显示屏1的同一侧,变成了与显示屏1背向设置,此时摄像头42就变成了后置摄像头42。因此,摄像头42和支架3的配合设置,不仅可以节省位于显示屏1上的前置摄像头42,从而提高屏占比,实现全面屏,还可以节省位于后盖5上的后置摄像头42。本实施例中的一个摄像头42可以代替相关技术中的两个摄像头42,可有效降低电子设备100的成本。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模组4还可包括闪光灯、听筒和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将原本电子设备100上更多的模组设置在支架3上。下面来对摄像头42进行举例说明。
本申请第八实施例中,取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请参考图22,当摄像头42位于与显示屏1同一侧时,此时摄像头42可以充当前置摄像头42。请再参考图23,当支架3转到显示屏1的另一侧时,摄像头42就变成了与显示屏1背向设置,此时摄像头42就变成了后置摄像头42。请再参考图24,当支架3转到与显示屏1呈一定夹角时,摄像头42也从水平设置变成了与显示屏1呈夹角设置。因此用户在拍照或摄影时,不需要拿着电子设备100,可将电子设备100放置在桌面上,倾斜设置的摄像头42便可以将用户的图像捕捉到,从而释放双手。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卡持部和扣合槽,所述卡持部凸设于与所述支架3转动连接的所述框体21,所述扣合槽设于所述支架3表面。当功能模组4与显示屏1齐平时,卡扣结构可以更好地固定支架3,以使显示屏1与支架3呈闭合的状态。
请参考图24,图24为本申请第八实施例中当摄像头与显示屏呈夹角时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天线7,所述天线7用于接收和发射信号,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00具有通信功能。所述天线7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1和/或第三支撑部33,所述天线7和所述处理器之间电连接,并通过第一支撑部31和/或第三支撑部33与所述框体21之间的转动连接处延伸进入所述电子设备100本体内部,以实现所述天线7与所述处理器43的电连接。可选地,所述天线7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1和/或第三支撑部33内,,所述第一支撑部31和/或第三支撑部33与所述边框2之间通过转轴实现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中部设有轴孔,所述导线穿过所述轴孔,以实现所述天线7与所述处理器43的电连接。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例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例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边框、支架、及功能模组,所述显示屏具有显示面,所述边框围设在所述显示屏的外周,所述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框体、和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对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框体的长度;所述支架与其中的至少一段框体转动相连,所述支架的转轴平行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与所述支架转动相连的所述框体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分别连接相邻的其他段所述框体,所述支架与所述框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中间部,且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关于所述支架与所述框体的连接位置对称;
所述支架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框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未与所述边框相连,所述功能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弯折相连,且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三支撑部与其中一段所述框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部转动连接的框体与所述第三支撑部转动连接的框体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轴线与所述第三支撑部的轴线重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的一侧转到所述显示面的另一侧的行程中,所述支架不与所述边框干涉。
5.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组包括副屏,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副屏用于接收用户操作,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用户操作产生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显示屏工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检测器,当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副屏的显示面转动到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平行时发出反馈信号,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反馈信号控制所述副屏进入工作模式以接收所述用户操作。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组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副屏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的相对两侧。
CN201910273980.5A 2019-04-03 2019-04-03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787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3980.5A CN111787134B (zh) 2019-04-03 2019-04-03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3980.5A CN111787134B (zh) 2019-04-03 2019-04-03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7134A CN111787134A (zh) 2020-10-16
CN111787134B true CN111787134B (zh) 2022-01-04

Family

ID=72755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3980.5A Active CN111787134B (zh) 2019-04-03 2019-04-03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871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9163B (zh) * 2021-05-06 2023-04-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69076U (zh) * 2014-08-21 2014-12-31 西安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手机
CN105007087B (zh) * 2015-07-03 2018-01-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US10191577B2 (en) * 2016-02-16 2019-01-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N207968581U (zh) * 2018-02-09 2018-10-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7968575U (zh) * 2018-02-09 2018-10-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8769305A (zh) * 2018-05-16 2018-11-0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208522795U (zh) * 2018-06-06 2019-0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8965513A (zh) * 2018-06-28 2018-12-0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7134A (zh) 202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38978B2 (en) Portable apparatus
KR100703418B1 (ko) 슬라이딩 겸용 폴딩 타입 휴대 장치
US9274552B2 (en) Multidisplay portable device
EP1610530B1 (en) Dual-axis rotation folder-type portable apparatus
EP1657889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th triangular prism structure
EP1720326B1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two bodies being both foldable and slidabl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KR100663422B1 (ko) 휴대 통신 장치
CN203167012U (zh) 双屏互动手机
US7797026B2 (en) Portable electric device
WO2005117400A1 (ja) 携帯通信端末
JP2006311224A (ja) 折り畳み型携帯電話機
FI118621B (fi) Kannettava, avatun ja suljetun käyttöasennon käsittävä, taitettava elektroninen laite sekä sen kahvajärjestely
JP2007179525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EP1832091A1 (en) Flipper phone configuration
WO2020108058A1 (zh) 移动终端
CN111787134B (zh) 电子设备
US20060089183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220075426A1 (en) Foldable multimedia terminal
WO2020215954A1 (zh) 传动机构、驱动机构组合件、安装驱动组合件及移动终端
KR20080023898A (ko) 멀티미디어용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EP1509026A2 (en) Folding cellular telephone
EP1594291A1 (en) Sliding/folding-type portable apparatus
JP5623049B2 (ja) 携帯型光学装置
CN112771468B (zh) 折叠型多媒体终端
KR101058737B1 (ko) 슬라이딩/스윙 타입 휴대 단말기의 힌지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