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7501A - 将harq反馈定位到相应的跳的方法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将harq反馈定位到相应的跳的方法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7501A
CN102077501A CN2008801299507A CN200880129950A CN102077501A CN 102077501 A CN102077501 A CN 102077501A CN 2008801299507 A CN2008801299507 A CN 2008801299507A CN 200880129950 A CN200880129950 A CN 200880129950A CN 102077501 A CN102077501 A CN 102077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q feedback
jumped
harq
base station
k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99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7501B (zh
Inventor
杨涛
尤明礼
温萍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77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7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7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7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多跳数据传输系统中由基站将接收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定位到相应跳的方法,包括:基站接收针对第k跳的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HARQ反馈为表示肯定应答ACK或否定应答NACK的反馈信令,其中k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判断针对第k跳的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表示ACK还是NACK,以及根据判断结果在时域上定位下一个HARQ反馈是针对第(k+1)跳的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还是针对第k跳的数据重传的HARQ反馈。

Description

将 HARO反馈定位到相应的跳的方法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 具体地,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基站和用户终 端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多跳数据传输系统中由基站将接收到的 HARQ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反馈定位到相应跳的方法及相应的基站, 该方法和基站用 于通过时域将 HARQ反馈无歧义地正确定位到其相应的跳且能够满足后向兼容 性, 另外, 该方法和基站可同时工作于静态和动态 HARQ机制且减少了 HARQ反 馈信令量。 背景技术
作为 3GPP (第三代伙伴计划) LTE (长期演进) 先进系统的候选方案提出 了中继的概念。 对这一问题的一个共同理解是两跳的传输场景是主要的情况。 但 是从标准化的观点来看, 尽管情况较少, 但是必须考虑支持多跳的场景。
当前的基于中继概念的 IEEE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系统采用了 3个比特 作为 HARQ反馈信令。 其目的是精确地定位失败的跳, 从而 BS (基站) 将正确地 对重传进行调度。 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多比特 HARQ反馈信令, 目的是定位成功 的跳, 以释放在多跳数据传输场景下的预分配资源。 之前, 已经为集中式调度模 型定义了两种 HARQ机制, B卩, 静态 HARQ机制和动态 HARQ机制。 静态 HARQ 机制在每一跳上为 HARQ重传预分配资源, 而动态 HARQ机制仅当需要时才为 HARQ重传调度资源。 现有技术所提出的多比特 HARQ反馈信令机制有助于精确 地定位每一个成功的跳,以提前释放预定义的资源,这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但是, 该多跳 HARQ反馈信令对于作为主要情况的两跳数据传输场景而言并非最 佳的。 对于两跳数据传输场景而言, 仅一个比特的 HARQ反馈就足够了。
当前的 3GPP系统 (包括 LTE系统) 仅采用了一比特的 HARQ反馈信令机制。 对于 LTE先进系统的一个重要要求是后向兼容性。 如果采用当前 IEEE所使用的多 比特 HARQ反馈信令机制, 则不能够支持这种后向兼容性。 当前的问题是如何设 计针对中继系统的 HARQ反馈机制以满足以下需求:
- 支持后向兼容性;
- 考虑两跳传输是未来 LTE-A 3GPP的基于中继的系统的主要情况; - 从标准化的观点来看, 也必须支持多跳场景;
- HARQ反馈信令定义必须同时支持静态和动态 HARQ机制。 在 802.1 6j和其他框架体系中分别存在两种针对中继系统的 HARQ反馈信令 定义的现有技术。这两个现有技术的共同思想是采用多比特作为 HARQ反馈信令。 其差别如以下详细定义所描述的。
1 ) IEEE系统中的现有技术
当前的 IEEE系统定义了 3比特 HARQ反馈信令来精确地定位失败的跳, 如表 1所示:
表 1: 在 802.16j/D4中由 IEEE当前采用的 HARQ反馈机制
其中, ACK为肯定应答, 而 NACK为否定应答。
使用该 3比特 HARQ反馈信令的一般处理过程如下:
- 如果最后一跳 (目的地) 对分组正确解码, 则反馈 CO且每一跳将该 CO中 继到其上一跳的节点, 直到基站为止, 基站知道该分组被目的地正确地接收; - 否则, 如果该数据传输在一跳中失败, 该相应的中继节点将向其上一跳节 点反馈 Cl, 然后该上一跳节点将该反馈更新为 C2- C1+1 , 并且将该 C2转发到更 上一跳的节点, 直到基站为止。 根据接收到的 Ck, 该基站知道失败的跳(第 k跳) 的位置, 然后相应地对重传进行调度。
如上可以清楚地了解, 该基站可以清楚地定位失败的跳, 并且正确地对重 传进行调度。 但是该过程仅能够有助于对 HARQ重传进行动态调度的动态 HARQ 机制。 对于对重传资源进行预分配的静态 HARQ机制, 该过程没有任何帮助。 理 由在于仅定义了一个 ACK (CO) , 并且该基站无法定位每一个成功的跳以提前释 放资源。 基站仅能够在接收到由目的地发起的 ACK ( CO)之后才释放该资源, 这 当然不是最佳的。
2 ) 其他框架体系中所提出的方案
现有技术的其他框架体系提出了如表 2所示的多比特 HARQ反馈信令, 以有 助于静态 HARQ机制。
表 2所示的方案有助于静态 HARQ机制, 其中可能的 HARQ重传的资源被预 分配。 在传输期间, 对分组成功解码的中继节点将 ACK0反馈到其上一跳的节点, 该上一跳的节点将该 ACK0更新为 ACK1 =ACK0+1, 并且将 ACK1中继到更上一 跳的节点。 如此执行相同的过程, 直到到达基站, HARQ反馈 ACKk为止。 根据 接收到的 ACKk, 该基站知道哪一跳是成功的, 并且预分配资源不再有用, 因而 释放该资源用于其他用途。 这有助于增加资源利用效率。 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仅定义了一个 NACK码, 因而该方案不能够用于动态 HARQ机制, 因为失败 的跳无法向该基站进行通知以进一步重传。
总之, 以上两种现有技术的方案通过码域来区分来自不同跳的 HARQ反馈。 这两个现有技术方案均仅能够用于一种 HARQ机制而无助于另一个 HARQ机制。 例如, 如上所述, IEEE中的当前方案无助于静态 HARQ机制, 而其他框架所提出 的方案无法在动态 HARQ机制下工作。
这两个现有技术方案的第二个缺点在于定义的多比特 HARQ反馈信令并不 与仅将一个比特用于 HARQ反馈信令的 LTE系统兼容。 如果将上述多比特 HARQ 反馈信令用于 LTE先进系统, 则无法实现后向兼容。
第三个缺点在于该多比特 HARQ反馈信令无助于作为 LTE先进系统的主要 情况的两条场景。相反,其仅仅有助于非常少的多于两跳的场景。在两跳场景中, 仅一个比特就足以定位该两跳。 因此, 引入仅针对非常少的场景的多比特 HARQ 反馈是不可接受的。
在蜂窝系统中,定义了多个 HARQ进程。可能地,由于不同跳中的不同 HARQ 传输次数, 基站可能会同时接收到多个 HARQ反馈。 但是上述两个方案无法将接 收到的这些 HARQ反馈正确映射到其相应的位置。
针对多跳 HARQ反馈信令的最后一个缺点在于在 Uu接口上的大量信令传 输, 因为每一个 HARQ反馈由多个比特构成。 因此, 必须为基于中继的 3GPP-LTE先进系统定义新的方案以满足:
- 支持后向兼容性;
- 对两跳数据传输场景最优, 但是也支持多跳数据传输场景: 以及
- 同时工作于静态 HARQ机制和动态 HARQ机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 在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多跳数据传输系统中由基站将 接收到的 HARQ反馈定位到相应跳的方法及相应的基站, 该方法和基站用于通过 时域将 HARQ反馈无歧义地正确定位到其相应的跳且能够满足后向兼容性,另外, 该方法和基站可 时工作于静态和动态 HARQ机制且减少了 HARQ反馈信令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根据本发明, 提出了一种在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具有 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多跳数据传输系统中由基站将接收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HARQ反馈定位到相应跳的方法, 包括: 基站接收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 反馈, HARQ反馈为表示肯定应答 ACK或否定应答 NACK的反馈信令, 其中 k为大 于等于 1的整数; 判断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表示 ACK还是 NACK, 以及根据判断结果在时域上定位下一个 HARQ反馈是针对第 (k+1 ) 跳的数据传 输的 HARQ反馈还是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传的 HARQ反馈。
优选地, 所述 HARQ反馈为一比特信令。
优选地, 所述下一个 HARQ反馈在时域上是从接收到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 的 HARQ反馈开始经过一个 RTT时间所接收到的 HARQ反馈,其中 RTT表示每一跳 的 HARQ往返时间。
优选地, 所述定位步骤包括: 如果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表示 ACK, 则确定下一个 HARQ反馈是针对第 (k+1 )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 以 及如果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表示 NACK, 则确定下一个 HARQ反馈 是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传的 HARQ反馈。
优选地, 当确定下一个 HARQ反馈是针对第 (k+1 ) 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 反馈时, 释放分配给第 k跳的通信资源。
优选地, 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向第 k跳发送动态资源分配命令进行数据重 传; 以及该基站将向第 k跳发送动态资源分配命令开始 k*RTT时间之后接收到的 HARQ反馈定位为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传的 HARQ反馈, 其中 RTT表示每一跳的 HARQ往返时间。
优选地, 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基站根据物理层 HARQ指示符信道 PHICH资源 集和正交序列来区分所接收到的 HARQ反馈是针对哪个 UE和哪个 HARQ进程的。
优选地, 所述区分步骤包括: 该基站首先根据 PHICH资源集来区分针对特 定 UE的 HARQ反馈组, 然后通过正交过程将所接收到的 HARQ反馈映射到其相应 的 HARQ进程。
优选地, 所述区分步骤包括: 首先根据 PHICH资源集和正交序列将 HARQ 反馈映射到相应的 UE,然后通过 PHICH资源集来确定所接收到的 HARQ反馈是针 对该相应的 UE的哪个 HARQ进程的。
优选地,所述多跳数据传输系统是基于中继的第三代伙伴计划 3GPP-长期演 进 LTE先进系统。
另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根据本发明, 还提出了一种在基站和用户终端 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多跳数据传输系统中用于将接收到的混合自动重 传请求 HARQ反馈定位到相应跳的基站, 包括: 接收装置, 用于接收针对第 k跳的 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 HARQ反馈为表示肯定应答 ACK或否定应答 NACK的反 馈信令,其中 k为大于等于 1的整数;判断装置,判断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 反馈表示 ACK还是 NACK, 以及定位装置, 根据判断结果在时域上定位下一个 HARQ反馈是针对第 (k+1 ) 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还是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 传的 HARQ反馈。
优选地, 所述 HARQ反馈为一比特信令。
优选地, 所述下一个 HARQ反馈在时域上是从接收到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 的 HARQ反馈幵始经过一个 RTT时间所接收到的 HARQ反馈,其中 RTT表示每一跳 的 HARQ往返时间。
优选地, 如果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表示 ACK, 则所述定位装 置确定下一个 HARQ反馈是针对第(k+1 )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 以及如果 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表示 NACK , 则所述定位装置确定下一个 HARQ反馈是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传的 HARQ反馈。
优选地, 当所述定位装置确定下一个 HARQ反馈是针对第 (k+1 ) 跳的数据 传输的 HARQ反馈时, 释放分配给第 k跳的通信资源。
优选地, 所述基站还包括: 动态资源分配命令发送装置, 用于向第 k跳发送 动态资源分配命令进行数据重传; 其中, 所述定位装置将向第 k跳发送动态资源 分配命令开始 k*RTT时间之后接收到的 HARQ反馈定位为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传 的 HARQ反馈, 其中 RTT表示每一跳的 HARQ往返时间。
优选地, 所述基站还包括: 区分装置, 根据物理层 HARQ指示符信道 PHICH 资源集和正交序列来区分所接收到的 HARQ反馈是针对哪个 UE和哪个 HARQ进 程的。 .
优选地, 所述区分装置首先根据 PHICH资源集来区分针对特定 UE的 HARQ 反馈组,然后通过正交过程将所接收到的 HARQ反馈映射到其相应的 HARQ进程。
优选地,所述区分装置首先根据 PHICH资源集和正交序列将 HARQ反馈映射 到相应的 UE,然后通过 PHICH资源集来确定所接收到的 HARQ反馈是针对该相应 的 UE的哪个 HARQ进程的。
优选地,所述多跳数据传输系统是基于中继的第三代伙伴计划 3GPP-长期演 进 LTE先进系统。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对所采用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上述 目的、 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其中:
图 1A是说明基站接收表示为 ACK的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和 接收下一个 HARQ反馈之间的时域关系的示意图;
图 1B是说明基站接收表示为 NACK的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和 接收下一个 HARQ反馈之间的时域关系的示意图;
图 2是作为示例, 说明基站接收表示为 ACK的针对第一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和接收针对第二跳的数据传输的下一个 HARQ反馈之间的时域关系的 示意图;
图 3是作为示例, 说明基站接收表示为 NACK的针对第一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和接收针对第一跳的数据重传的下一个 HARQ反馈之间的时域关系的 示意图;
图 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基站将接收到的 HARQ反馈定位到相 应跳的方法的流程图; 以及
图 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将接收到的 HARQ反馈定位到相应 跳的基站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满足诸如 3GPP-LTE先进系统等通信系统的上述要求, 本发明的主要思 想在于:
- 使用传统 1比特 HARQ反馈信令并且通过时域来正确定位对每一跳的反 馈;
- 通过正交序列或通过不同的资源集将每一个 HARQ反馈映射到其相应的
HARQ进程。
这里, 一比特 HARQ反馈信令定义满足后向兼容要求。 由于一比特仅能够区 分两个状态,对于静态 HARQ机制,该基站通过其时域来定位对其相应跳的反馈。
图 1A是说明基站接收表示为 ACK的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和 接收下一个 HARQ反馈之间的时域关系的示意图。 在如图 1A所示的多跳数据传输系统中, 基站和中继节点 RS1构成了第一跳, 第 (k-1 ) 个中继节点 RS (k-1 ) 和第 k个中继节点 RS (k) 构成了第 k跳, 第 k个中 继节点 RS (k) 和第 (k+1 ) 个中继节点 RS (k+1 ) 构成了第 (k+1 ) 跳, 依次类 推, 直到用户终端为止。
假定第 k个中继节点在时刻 t0通过路径将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 馈发送到基站。 清楚地是, 该 HARQ反馈将在 k* ( RTT/2 ) 之后到达基站, 这表 示基站将在时刻 [tO+k* (RTT/2) ]处接收到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 该 RTT是每一跳的 HARQ往返时间。 如果不考虑中继节点处理时间和传输时间, 则 RTT是 1 TTI (传输时间间隔)。 这里, 从一般化的观点而使用该 RTT。
为了简化讨论, 当向基站传送表示 ACK的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 馈时, 第 k个中继节点同时将数据转发到第 (k+1 ) 个中继节点。 来自第 (k+1 ) 个中继节点的针对第 (k+1 ) 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将在时刻 (tO+RTT) 到 达第 k个中继节点。 该第 k个中继节点将该针对第 (k+1 ) 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 反馈通过该路径继续转发到基站, 这将会花费 k* (RTT/2 ) 的时间。 这表示该基 站将在时刻 [tO+RTT+k* (RTT/2 ) ]接收到针对第 (k+1 ) 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 反馈。 考虑到在时刻 [t0+k* (RTT/2 ) ]处接收到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 馈, 基站接收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与接收针对第 (k+1 ) 跳的数据 传输的 HARQ反馈的时间差是 [t0+RTT+k* (RTT/2) ]- [t0+k* (RTT/2) ] = RTT。 这表示针对两个连续跳的数据传输的两个 HARQ反馈将以一个 HARQ RTT时间差 逐次达到基站。
图 1B是说明基站接收表示为 NACK的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和 接收下一个 HARQ反馈之间的时域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 1B所示,如果第 k个中继节点在时刻 t0处反馈表示 NACK的针对第 k跳的 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 则第 k跳将执行数据重传, 并且在时刻 (tO+ RTT) 由第 k 个中继节点将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传的 HARQ反馈转发到基站。此时,基站接收针 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和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传的 HARQ反馈时间差也 是一个 RTT。
由于同步 HARQ反馈策略, 则第一跳的数据传输之后, 基站知道针对该第一 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预期将在一个 HARQ RTT之后到达。
在接收到针对第一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之后,该基站知道下一个预期 的 HARQ反馈将在一个 HARQ RTT之后到达:
- 如果接收到针对第一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表示为 ACK,则该基站将 预期下一个 HARQ反馈是针对第二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 该基站将释放针 对第一跳的资源用于其他用途, 如图 2所示。
- 否则, 如果接收到针对第一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表示为 NACK, 则 该基站知道一个 HARQ RTT之后的下一个 HARQ反馈是针对第一跳的数据重传的 HARQ反馈, 如图 3所示。
与此类似地, 在接收到针对第二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时, 该基站等待 一个 HARQ RTT之后的下一个 HARQ反馈:
- 如果接收到表示为 ACK的针对第二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则该基站 知道下一个等待的 HARQ反馈是针对第三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 于是释放 第二跳的资源;
- 否则, 下一个预期的 HARQ反馈是针对第二跳的数据重传的 HARQ反馈。 该过程如此继续直到接收到针对最后一跳的反馈为止。 基于以上分析, 图 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基站将接收到的 HARQ反馈定位到相应跳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 4所示, 在步骤 401 , 基站接收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 HARQ反馈为表示肯定应答 ACK或否定应答 NACK的 1比特反馈信令, 其中 k为大 于等于 1的整数。 在步骤 403, 判断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表示 ACK 还是 NACK。 如果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表示 ACK, 则在步骤 405, 确定下一个 HARQ反馈是针对第 (k+1 )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 否则, 如果 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表示 NACK,则在步骤 407,确定下一个 HARQ 反馈是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传的 HARQ反馈。所述下一个 HARQ反馈在时域上是从 接收到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开始经过一个 RTT时间所接收到的 HARQ反馈, 其中 RTT表示每一跳的 HARQ往返时间。当确定下一个 HARQ反馈是 针对第 (k+1 ) 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时, 释放分配给第 k跳的通信资源。
以上提到的操作流程也可以工作于由基站以动态 HARQ机制来调度 HARQ 重传的情况。在动态 HARQ机制下, 假定在时刻 t0基站向第 k跳发送动态资源分配 命令以进行重传。该基站知道该动态资源分配命令将在时刻 tl =tO+(k-l)*(RTT/2 ) 到达第 k跳, 于是在该时刻将由第 (k-1)个中继节点来执行重传,并且相应的 HARQ 反馈将在 [t0+ (k-1)* (RTT/2) +RTT+(k-l)* (RTT/2 ) ]到达基站。 也就是, 在该 下行动态资源分配命令被下发之后, 该基站预期在 tO+k*RTT处获得 HARQ反馈, 艮卩,基站在下发动态资源分配命令开始 k*RTT时间之后定位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传 的 HARQ反馈。 这表示该基站还可以通过时域将每一个 HARQ反馈映射到其相应 的跳, 而此时的参考时刻是下行动态资源分配命令的发送时刻。
另外, 由于蜂窝系统中的多 HARQ进程定义, 对于基于中继系统公共的如上 所提到的另一问题是该基站可能同时接收到多于一个的 HARQ反馈。 这需要基站 必须区分所接收到的 HARQ反馈, gp , 将多个 HARQ反馈映射到其相应的分组传 输上。 对此, 可以考虑以下两种策略:
- 首先, 将针对不同 HARQ进程的 HARQ反馈映射到相同的 PHICH (物理层 HARQ指示符信道) 资源集上, 并且由正交序列对其进行区分。 例如, 通过索引 寸 — HARQ 弓1, C ^S^^UE 资源集, 而《^1∞用来区分映射到该资源集上的不同的每一个 HARQ进程。 然后, 可以无需改变而使用相同的 PHY (物理层) 过程作为当前使用的 LTE HARQ PHICH过程。 该基站首先根据 PHICH资源集来区分针对特定 UE的 HARQ反馈组, 然后通过正交序列将每一个 HARQ反馈映射到其相应的 HARQ进程。
- 其次, 可以将来自不同 UE的 HARQ反馈映射到相同的 PHICH资源集, 并 且由不同的正交序列区分为不同的 UE。 但是应该对针对相同 UE的不同 HARQ反 馈进行映射以区分 PHICH资源集。这表示一个 PHICH资源针对一个 UE仅能够携带 一个 HARQ反馈, 但是针对多个 UE可以携带多个 HARQ反馈。 该基站可以通过
PHICH资源集将每一个接收到的 HARQ反馈映射到其相应的 HARQ进程。类似地, 每一个 HARQ反馈可以索引为^^^ ^。 , 但是针对相同 UE的 HARQ反馈具有 不同的《^eH和 /或 ^eH。基站首先通过^^^和^^^将!!八!^^反馈映射到相应的 UE, 然后通过„^^来确认当前接收到的 HARQ反馈是否针对该 UE的特定 HARQ 进程。 可以直接采用当前所使用的 LTE PHICH PHY过程。
明显地, 以上所提出的两个策略不会对当前由 LTE所采用的 PHICH PHY过 程引入任何变化。 于是满足了后向兼容性。
可以在无线电链路建立过程中来配置将在传输期间使用哪一策略。 于是, 对于区分同时接收到的多个 HARQ反馈而言将不会引入歧义。 图 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将接收到的 HARQ反馈定位到相应 跳的基站的流程图。
如图 5所示, 该基站包括: 接收装置 501、 判断装置 503、 定位装置 505、 动 态资源分配命令发送装置 507和区分装置 509。
接收装置 501接收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 HARQ反馈为表示肯 定应答 ACK或否定应答 NACK的反馈信令, 其中 k为大于等于 1的整数。 判断装置 503判断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表示 ACK还是 NAC :。 定位装置 505 根据判断结果在时域上定位下一个 HARQ反馈是针对第 (k+1 ) 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还是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传的 HARQ反馈。当所述定位装置确定下一个 HARQ反馈是针对第 (k+1 ) 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时, 释放分配给第 k跳的 通信资源。
动态资源分配命令发送装置 507向第 k跳发送动态资源分配命令进行数据重 传。 此时, 所述定位装置将向第 k跳发送动态资源分配命令开始 (k+1 ) *RTT时 间之后接收到的 HARQ反馈定位为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传的 HARQ反馈, 其中 RTT 表示每一跳的 HARQ往返时间。
区分装置 509根据物理层 HARQ指示符信道 PHICH资源集和正交序列来区分 所接收到的 HARQ反馈是针对哪个 UE和哪个 HARQ进程的。 总之, 根据本发明的定位 HARQ反馈的方法和基站具有以下优点:
- 由于釆用了对于两跳数据传输场景最优的一比特 HARQ反馈信令,满足了 后向兼容性;
- 可同时工作于静态和动态 HARQ机制:
- 与 IEEE系统中的多比特定义相比, 减少了在 Uu接口上的 HARQ反馈信令; - 能够通过时域将 HARQ反馈无歧义地正确定位到其相应的跳;
- 解决了对于基于中继的系统如何区分同时接收到的多个 HARQ反馈的问 题, 并且对于 PHICH PHY过程不需要额外的过程。
另外, 以上所提到的基站基于下行链路场景, 其对于上行链路场景而言本 发明也是有效的。 尽管以上已经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示出了本发明, 但是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将会理解,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 修改、 替换和改变。 因此, 本发明不应由上述实施例来限定, 而应由所附权利要 求及其等价物来限定。

Claims (1)

  1.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在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多跳数据传输系统 中由基站将接收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HARQ反馈定位到相应跳的方法, 包括- 基站接收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 HARQ反馈为表示肯定应答
    ACK或否定应答 NACK的反馈信令, 其中 k为大于等于 1的整数;
    判断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表示 ACK还是 NACK, 以及 根据判断结果在时域上定位下一个 HARQ反馈是针对第 (k+1 ) 跳的数据传 输的 HARQ反馈还是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传的 HARQ反馈。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 HARQ反馈为一比特信令。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一个 HARQ反馈在时域上 是从接收到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开始经过一个 RTT时间所接收到 的 HARQ反馈, 其中 RTT表示每一跳的 HARQ往返时间。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步骤包括:
    如果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表示 ACK, 则确定下一个 HARQ反 馈是针对第 (k+1 ) 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 以及
    如果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表示 NACK, 则确定下一个 HARQ 反馈是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传的 HARQ反馈。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确定下一个 HARQ反馈是针 对第 (k+1 ) 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时, 释放分配给第 k跳的通信资源。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
    基站向第 k跳发送动态资源分配命令进行数据重传; 以及
    该基站将向第 k跳发送动态资源分配命令开始 k*RTT时间之后接收到的 HARQ反馈定位为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传的 HARQ反馈, 其中 RTT表示每一跳的 HARQ往返时间。
    7、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
    该基站根据物理层 HARQ指示符信道 PHICH资源集和正交序列来区分所接 收到的 HARQ反馈是针对哪个 UE和哪个 HARQ进程的。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分步骤包括- 该基站首先根据 PHICH资源集来区分针对特定 UE的 HARQ反馈组, 然后通 过正交序列将所接收到的 HARQ反馈映射到其相应的 HARQ进程。
    9、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分步骤包括:
    该基站首先根据 PHICH资源集和正交序列将 HARQ反馈映射到相应的 UE, 然后通过 PHICH资源集来确定所接收到的 HARQ反馈是针对该相应的 UE的哪个 HARQ进程的。
    10、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跳数据传输系统是基于 中继的第三代伙伴计划 3GPP-长期演进 LTE先进系统。
    11、 一种在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多跳数据传输系 统中用于将接收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HARQ反馈定位到相应跳的基站, 包括: 接收装置, 用于接收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 HARQ反馈为表 示肯定应答 ACK或否定应答 NACK的反馈信令, 其中 k为大于等于 1的整数;
    判断装置, 判断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表示 ACK还是 NACK, 以及
    定位装置, 根据判断结果在时域上定位下一个 HARQ反馈是针对第 (k+1 ) 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还是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传的 HARQ反馈。
    12、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 HARQ反馈为一比特信令。
    13、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一个 HARQ反馈在时域 上是从接收到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开始经过一个 RTT时间所接收 到的 HARQ反馈, 其中 RTT表示每一跳的 HARQ往返时间。
    14、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如果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表示 ACK, 则所述定位装置确定下一个 HARQ反馈是针对第(k+1 )跳 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 以及如果针对第 k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表示 NACK, 则所述定位装置确定下一个 HARQ反馈是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传的 HARQ 反馈。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定位装置确定下一 个 HARQ反馈是针对第 (k+1 ) 跳的数据传输的 HARQ反馈时, 释放分配给第 k跳 的通信资源。
    16、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基站, 还包括:
    动态资源分配命令发送装置, 用于向第 k跳发送动态资源分配命令进行数据 重传; 其中, 所述定位装置将向第 k跳发送动态资源分配命令开始 k*RTT时间之后 接收到的 HARQ反馈定位为针对第 k跳的数据重传的 HARQ反馈, 其中 RTT表示每 一跳的 HARQ往返时间。
    17、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基站, 还包括:
    区分装置,根据物理层 HARQ指示符信道 PHICH资源集和正交序列来区分所 接收到的 HARQ反馈是针对哪个 UE和哪个 HARQ进程的。
    18、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分装置首先根据 PHICH 资源集来区分针对特定 UE的 HARQ反馈组, 然后通过正交过程将所接收到的 HARQ反馈映射到其相应的 HARQ进程。
    19、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分装置首先根据 PHIC 资源集和正交序列将 HARQ反馈映射到相应的 UE,然后通过 PHICH资源集来确定 所接收到的 HARQ反馈是针对该相应的 UE的哪个 HARQ进程的。
    20、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跳数据传输系统是基 于中继的第三代伙伴计划 3GPP-长期演进 LTE先进系统。
CN200880129950.7A 2008-09-22 2008-09-22 将harq反馈定位到相应的跳的方法和基站 Active CN1020775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8/001639 WO2010031207A1 (zh) 2008-09-22 2008-09-22 将harq反馈定位到相应的跳的方法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7501A true CN102077501A (zh) 2011-05-25
CN102077501B CN102077501B (zh) 2013-06-05

Family

ID=42039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9950.7A Active CN102077501B (zh) 2008-09-22 2008-09-22 将harq反馈定位到相应的跳的方法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77501B (zh)
WO (1) WO201003120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4093A (zh) * 2018-08-03 2020-04-17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组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反馈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9359B (zh) * 2012-06-06 2015-07-15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正交空时编码的单小区固定中继的多播传输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431A (zh) * 2006-06-22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含有中继站的通信系统中实现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
CN101132262A (zh) * 2006-08-21 2008-02-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tdd系统同步harq的实现及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1150384A (zh) * 2006-09-20 2008-03-2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431A (zh) * 2006-06-22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含有中继站的通信系统中实现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
CN101132262A (zh) * 2006-08-21 2008-02-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tdd系统同步harq的实现及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1150384A (zh) * 2006-09-20 2008-03-2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4093A (zh) * 2018-08-03 2020-04-17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组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反馈
CN111034093B (zh) * 2018-08-03 2022-08-1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组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反馈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7501B (zh) 2013-06-05
WO2010031207A1 (zh) 2010-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08420B2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 of a downlink tunnel
CN101682488B (zh) 移动终端、基站及移动终端、基站中使用的方法
US8213354B2 (e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ACK/NACK for uplink enhancement in a TD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43301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重排重组方法及其基站
CN102111252B (zh)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重传资源分配方法
CN101931514B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中的通信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5154310A1 (zh) 一种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1772073A (zh) 基于时分双工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303665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090087A (zh)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247373B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装置
KR20120016174A (ko) 조정 다중점 송신을 이용하여 수신된 패킷에 대한 부정 승인의 송신에서의 지연 도입
CN102077502A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248464A (zh)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8385257B2 (en) Method for relaying and forwarding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HARQ scenario
CN104618078A (zh) 延迟多载波系统中的重传请求
CN102437904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及其中继链路的下行反馈方法
WO2012163171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00633A (zh) 一种重复传输ack/nack的控制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1572593B (zh) 混合自动重传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1296167B (zh) 一种为上行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突发分配传输带宽的方法
WO2013135018A1 (zh) 一种时分双工自适应帧结构的重传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WO2014008818A1 (zh) 时分双工系统中的上行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和设备
CN10947895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077501A (zh) 将harq反馈定位到相应的跳的方法和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Tao

Inventor after: You Mingli

Inventor after: Wen Pingping

Inventor after: Sun Fanglei

Inventor before: Yang Tao

Inventor before: You Mingli

Inventor before: Wen Pingp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YANG TAO YOU MINGLI WEN PINGPING TO: YANG TAO YOU MINGLI WEN PINGPING SUN FANGLEI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New Area, Nanjing Road, No. 388,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New Area, Nanjing Road, No. 388,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