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7041B - 空调装置和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和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7041B
CN102077041B CN2009801248088A CN200980124808A CN102077041B CN 102077041 B CN102077041 B CN 102077041B CN 2009801248088 A CN2009801248088 A CN 2009801248088A CN 200980124808 A CN200980124808 A CN 200980124808A CN 102077041 B CN102077041 B CN 1020770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degree
supercooling
amoun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48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7041A (zh
Inventor
山口贵弘
山田拓郎
山田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77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7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7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7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f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2Pressure sensors near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3Pressure sensors near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5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19Refrigerant outlet condenser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1Refrigerant outlet evaporator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04Refrigerant lev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4Temperatures of an indoor room or compar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6Temperatures of fresh outdoor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1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suction side of the compressor

Abstract

一种空调装置,其不仅能实现高压防护、确保高低压差并抑制生产成本,还能减少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判定误差。本发明的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用于在具有至少能进行制冷运转的制冷剂回路(10)中判定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所述制冷剂回路(10)包括:具有压缩机(21)、热源侧热交换器(23)、冷却热源调节元件(27)的热源单元(2);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41)的利用单元(4);膨胀机构(33);以及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方法中,基于第一过冷度修正值来进行被填充至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判定,其中,所述第一过冷度修正值是用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对过冷度或运转状态量进行修正来求出的。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和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填充于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进行判定的功能,尤其涉及对填充于经由制冷剂连通配管将热源单元与利用单元连接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进行判定的功能。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一种进行根据冷凝器的过冷度来判定制冷剂量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转的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3072号公报)这样的空调装置。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3072号公报)这样的技术中,空调装置初次(例如,在空调装置的设置时)及定期地(例如,从设置时起每一年等)进行制冷剂量判定运转。在该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进行控制以在制冷运转状态中使蒸发器的过热度和蒸发压力变得恒定,并对冷凝器的过冷度进行测定。此外,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根据此时测定得到的过冷度与初次或其以前测定的过冷度之差来判定制冷剂是否泄漏。
发明的公开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即使在被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相同的情况下,有时也会因室外热交换器的污垢、室外机的设置状况、风雨等干扰的影响而出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变化的情形,因而在测定得到的过冷度中可能会有偏差。因此,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即使根据过冷度进行判定,也可能在所填充的制冷剂量几乎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判定为制冷剂量发生了变化。为了避免发生这种过冷度的偏差,想到使热源侧的风扇的风量固定。然而,若使热源侧的风扇的风量固定,则在外部气体温度发生变化时,起到冷凝器作用的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内部压力也会增大、减小,该压力可能会处于过高的状态或处于过低的状态。由此,从高压防护或确保高低压差的观点来看,使热源侧的风扇的风量固定是不现实的。此外,也想到过将过冷度目标值按照外部气体温度的值来区分情形,但所要存储的数据量变大,因而需要装设容量大的存储器,便产生了生产成本增大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实现高压防护、确保高低压差并抑制生产成本,还能减少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判定误差的空调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发明的空调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模式切换元件、检测元件、过冷度修正元件以及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元件。制冷剂回路包括热源单元、利用单元、膨胀机构、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以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热源单元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以及冷却热源调节元件。压缩机可调节运转容量。冷却热源调节元件可调节冷却热源对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冷却作用。利用单元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将热源单元与利用单元连接。此外,制冷剂回路能至少进行制冷运转,在该制冷运转中,热源侧热交换器起到在压缩机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利用侧热交换器起到在热源侧热交换器中被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模式切换元件将运转模式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至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其中,在上述通常运转模式下,根据利用单元的运转负载来控制热源单元和利用单元的各设备,在上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通过进行制冷运转并对利用侧膨胀机构进行控制以使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正值。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检测元件检测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或随着过冷度的变动而变动的运转状态量来作为第一检测值。过冷度修正元件用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来对过冷度或运转状态量进行修正,求出作为第一过冷度修正值。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元件基于第一过冷度修正值来进行被填充至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判定来作为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
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中,通过制冷剂连通配管将热源单元与利用单元连接来构成制冷剂回路,这是在能至少进行制冷运转的分体式空调装置中所使用的方法。在此,用“至少”是由于可应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也包括除了制冷运转之外还可进行制热运转等其它运转的空调装置。此外,在上述空调装置中,能在制冷运转等通常运转(以下称为通常运转模式)与使利用单元强制地进行制冷运转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之间切换来进行运转,并检测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或随着过冷度的变动而变动的运转状态量,基于用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来对所检测出的过冷度或运转状态量进行修正后导出的第一过冷度修正值,来判定被填充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在此,在第一过冷度修正值中,例如有用外部气体温度与冷凝温度的函数去除过冷度而得到的相对过冷度值,由于通过外部气体温度和冷凝温度来修正上述相对过冷度值,因此,即使在外部气体温度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在定期进行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等情况下,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外部气体温度不同的可能性很高,可能会因外部气体温度的变化而使第一检测值变动)、或在冷凝温度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因室外热交换器的污垢、室外机的设置状态、风雨等干扰的影响而导致不同的情形),当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几乎没有变化时,能使上述相对过冷度值为几乎固定的值。这样,通过采用上述第一过冷度修正值作为用于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指标,从而能在几乎不受上述干扰影响的前提下判定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并能几乎没有误差地判定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
第二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过冷度修正元件利用与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图表或函数,通过对所检测出的过冷度或运转状态量进行修正来求出第一过冷度修正值。
在本发明中,利用与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图表或函数,来对过冷度或运转状态量进行修正,以作为第一过冷度修正值。
因此,能降低因室外热交换器的污垢、室外机的设置状况、风雨等干扰的影响而引起的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的检测误差。
第三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过冷度修正元件求出将过冷度或运转状态量除以如下函数后而得到的值,来作为第一过冷度修正值,上述函数包括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变量。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过冷度或运转状态量除以包括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变量的函数,来对过冷度或运转状态量进行修正,以作为第一过冷度修正值。
因此,能降低因室外热交换器的污垢、室外机的设置状况、风雨等干扰的影响而引起的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的检测误差。
第四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发明至第三发明中任一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元件定期进行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
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中,通过定期(例如每年一次)地进行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的运转,能高精度地判定被填充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只要制冷剂量变化,就能迅速地发现。
第五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发明至第四发明中任一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压缩机被由逆变器控制的电机驱动,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以电机的转速始终为规定转速的方式运转。
因此,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中,能高精度地控制压缩机的运转容量。
第六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发明至第五发明中任一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热源侧热交换器是冷却热源为空气热源的气冷式热交换器。
本发明适用于通过送出空气来冷却热源侧热交换器这种方式的空调装置。因此,对于这种将冷却热源为空气热源的气冷式热交换器用作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由于采用第一过冷度修正值作为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判定指标,因此能在几乎不受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污垢、热源单元的设置状况、风雨等干扰的影响的前提下高精度地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
第七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六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冷却热源调节元件是可改变送向热源侧热交换器的风量的送风扇。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检测元件在送风扇的风量最大的状态下,检测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或随着过冷度的变动而变动的运转状态量来作为第二检测值。过冷度修正元件用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来对第二检测值进行修正,求出作为第二过冷度修正值。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元件基于第二过冷度修正值来进行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
本发明适用于通过利用可改变所送出的风量的送风扇送出空气来冷却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此外,作为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步骤,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在送风扇的风量最大的状态下,检测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或随着过冷度的变动而变动的运转状态量,来判定被填充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
因此,对于这种将冷却热源为空气热源的气冷式热交换器用作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能在几乎不受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污垢、热源单元的设置状况、风雨等干扰的影响的前提下高精度地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
第八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六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冷却热源调节元件是将水喷向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水喷淋装置。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检测元件在从水喷淋装置中将水喷出的状态下,检测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或随着过冷度的变动而变动的运转状态量,来作为第三检测值。过冷度修正元件用冷凝温度和将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来对第三检测值进行修正,求出作为第三过冷度修正值。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元件基于第三过冷度修正值来进行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
本发明适用于通过使水喷淋装置对采用空气热源的气冷式热交换器的热源侧热交换器喷水,而利用水的显热的冷却作用和水的潜热的冷却作用来进行热交换的空调装置。这样,由于在采用空气热源的气冷式热交换器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中,通过喷水来使冷却热源的效果最大来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因此,能在几乎不受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污垢、热源单元的设置状况、风雨等干扰的影响的前提下高精度地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
第九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六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冷却热源调节元件是可调节送向热源侧热交换器的风量的送风扇和将水喷向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水喷淋装置。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检测元件在送风扇的风量最大且从水喷淋装置中喷出水的状态下,检测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或随着过冷度的变动而变动的运转状态量,来作为第三检测值。过冷度修正元件用冷凝温度和将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来对第三检测值进行修正,求出作为第三过冷度修正值。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元件基于第三过冷度修正值来进行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
本发明适用于如下空调装置,在该空调装置所采用的热源侧热交换器中,冷却热源同时利用了由送风扇的空气送风进行的冷却作用和由水喷淋装置的水的喷淋进行的冷却作用。这样,由于在采用空气热源的气冷式热交换器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中,除了将空气在最大风量下送风之外,还通过喷水来使冷却热源的效果最大来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因此,能在几乎不受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污垢、热源单元的设置状况、风雨等干扰的影响的前提下高精度地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
第十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是在具有制冷剂回路的空调装置中判定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其中,上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热源单元、利用单元、膨胀机构、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以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其中,上述热源单元具有可调节运转容量的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和可调节冷却热源对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冷却作用的冷却热源调节元件,上述利用单元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上述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和上述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将热源单元与利用单元连接,上述制冷剂回路能至少进行制冷运转,在该制冷运转中,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起到在压缩机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起到在热源侧热交换器中被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上述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包括模式切换步骤;检测步骤;检测值修正步骤;以及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步骤。在模式切换步骤中,将运转模式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至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其中,在上述通常运转模式下,根据利用单元的运转负载来控制热源单元和利用单元的各设备,在上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通过进行制冷运转并对利用侧膨胀机构进行控制以使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正值。在检测步骤中,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检测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或随着过冷度的变动而变动的运转状态量来作为第一检测值。在检测值修正步骤中,用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来对第一检测值进行修正,求出作为第一过冷度修正值。在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步骤中,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基于第一过冷度修正值来进行被填充至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判定。
在采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中,通过制冷剂连通配管将热源单元与利用单元连接来构成制冷剂回路,这是在能至少进行制冷运转的分体式空调装置中所使用的方法。在此,用“至少”是由于可应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也包括除了制冷运转之外还可进行制热运转等其它运转的空调装置。此外,在上述空调装置中,能在制冷运转等通常运转(以下称为通常运转模式)与使利用单元强制地进行制冷运转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之间切换来进行运转,并检测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或随着过冷度的变动而变动的运转状态量,基于用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来对所检测出的过冷度或运转状态量进行修正后导出的第一过冷度修正值,来判定被填充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在此,在第一过冷度修正值中,例如有用外部气体温度与冷凝温度的函数去除过冷度而得到的相对过冷度值,由于通过外部气体温度和冷凝温度来修正上述相对过冷度值,因此,即使在外部气体温度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在定期进行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等情况下,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外部气体温度不同的可能性很高,可能会因外部气体温度的变化而使第一检测值变动)、或在冷凝温度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因室外热交换器的污垢、室外机的设置状态、风雨等干扰的影响而导致不同的情形),当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几乎没有变化时,能使上述相对过冷度值为几乎固定的值。这样,通过采用上述第一过冷度修正值作为用于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指标,从而能在几乎不受上述干扰影响的前提下判定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并能几乎没有误差地判定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
发明效果
在第一发明的空调装置中,通过采用第一过冷度修正值作为用于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指标,从而能在几乎不受干扰影响的前提下判定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并能几乎没有误差地判定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
在第二发明的空调装置中,能降低因室外热交换器的污垢、室外机的设置状况、风雨等干扰的影响而引起的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的检测误差。
在第三发明的空调装置中,能降低因室外热交换器的污垢、室外机的设置状况、风雨等干扰的影响而引起的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的检测误差。
在第四发明的空调装置中,通过定期(例如每年一次)地进行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的运转,能高精度地判定被填充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只要制冷剂量变化,就能迅速地发现。
在第五发明的空调装置中,能高精度地控制压缩机的运转容量。
在第六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对于这种将冷却热源为空气热源的气冷式热交换器用作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由于采用第一过冷度修正值作为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判定指标,因此能在几乎不受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污垢、热源单元的设置状况、风雨等干扰的影响的前提下高精度地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
在第七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对于这种将冷却热源为空气热源的气冷式热交换器用作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能在几乎不受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污垢、热源单元的设置状况、风雨等干扰的影响的前提下高精度地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
在第八发明的空调装置中,由于在采用空气热源的气冷式热交换器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中,通过喷水来使冷却热源的效果最大来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因此,能在几乎不受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污垢、热源单元的设置状况、风雨等干扰的影响的前提下高精度地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
在第九发明的空调装置中,由于在采用空气热源的气冷式热交换器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中,除了将空气在最大风量下送风之外,还通过喷水来使冷却热源的效果最大来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因此,能在几乎不受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污垢、热源单元的设置状况、风雨等干扰的影响的前提下高精度地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
在第十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中,通过采用第一过冷度修正值作为用于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指标,从而能在几乎不受干扰影响的前提下判定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并能几乎没有误差地判定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概略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表示在制冷运转的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初期设定运转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初期设定运转及判定运转)的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判定运转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与室外风扇风量相对应的室外温度Ta恒定时的冷凝温度Tc及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Tl的图表。
图7是表示与室外风扇风量相对应的过冷度值的分布的图表。
图8是表示与室外风扇风量相对应的相对过冷度值的分布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空调装置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概略制冷剂回路图。空调装置1是通过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运转来进行高楼等的室内的制冷制热的装置。空调装置1主要包括:一台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4;以及连接室外单元2与室内单元4的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即,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剂回路10通过连接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4、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而构成。
(室内单元)
通过埋入或悬挂于高楼等的室内的天花板等方式或者通过挂在室内的壁面上等方式来设置室内单元4。室内单元4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与室外单元2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接着,对室内单元4的结构进行说明。
室内单元4主要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该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主要具有作为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41。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热交换器41是由导热管和许多翅片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热交换器,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的热交换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热交换器41是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热交换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采用其它形式的热交换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单元4具有室内风扇42,该室内风扇42作为送风扇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单元内,并在使该室内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与制冷剂热交换后,将其作为供给空气供给到室内。室内风扇42是能使供给到室内热交换器41的空气的风量可变的风扇,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被由直流风扇电动机等构成的电动机42m驱动的离心风扇、多叶风扇等。
另外,在室内单元4中,在室内单元4的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侧设有对流入单元内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即,室内温度)进行检测的室内温度传感器43。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温度传感器43由热敏电阻构成。另外,室内单元4具有对构成室内单元4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室内侧控制部44。此外,室内侧控制部44具有为了进行室内单元4的控制而设的微型计算机、存储器等,能与用于个别操作室内单元4的遥控器(未图示)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或与室外单元2之间经由传送线8a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
(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2设置于高楼等的室外,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与室内单元4连接,从而与室内单元4一起构成制冷剂回路10。
接着,对室外单元2的结构进行说明。室外单元2主要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2。该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2主要具有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2、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膨胀机构的室外膨胀阀33、储液罐24、液体侧截止阀25及气体侧截止阀26。
压缩机21是能使运转容量可变的压缩机,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被利用逆变器(invertor)来控制转速的电动机21m驱动的容积式压缩机。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21仅有一台,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按照室内单元的连接台数等并列连接两台以上的压缩机。
四通切换阀22是用于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阀,在制冷运转时,为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被压缩机21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且使室内热交换器41作为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被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能连接压缩机21的喷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并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侧(具体而言,是储液罐24)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侧(制冷运转状态:参照图1的四通切换阀22的实线),在制热运转时,为使室内热交换器41作为被压缩机21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且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被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能连接压缩机21的喷出侧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侧并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制热运转状态:参照图1的四通切换阀22的虚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23是由导热管和许多翅片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热交换器,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其液体侧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23是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热交换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采用其它形式的热交换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膨胀阀33是为了进行在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2内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流量等的调节而在进行制冷循环时的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游侧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连接的)电动膨胀阀,其也可阻断制冷剂流过。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单元2具有室外风扇27,该室外风扇27作为送风扇用于将室外空气吸入单元内,并在使该室外空气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与制冷剂热交换后,将其排出到室外。该室外风扇27是能使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23的空气的风量可变的风扇,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被由直流风扇电动机等构成的电动机27m驱动的螺旋桨风扇等。
储液罐24连接于四通切换阀22与压缩机21之间,是能根据室内单元4的运转负载的变动等积存在制冷剂回路10内产生的剩余制冷剂的容器。
液体侧截止阀25及气体侧截止阀26是设于与外部的设备、配管(具体而言,是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连接的连接口的阀。液体侧截止阀25与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气体侧截止阀26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
另外,在室外单元2中设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在室外单元2中设有:对从室内热交换器41流入的气体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检测的蒸发压力传感器28;对被室外热交换器23冷凝的冷凝压力进行检测的冷凝压力传感器29;对压缩机21的吸入温度进行检测的吸入温度传感器30;以及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对液体状态或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1。在室外单元2的室外空气的吸入口侧设有对流入单元内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即,室外温度)进行检测的室外温度传感器32。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温度传感器30、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1及室外温度传感器32由热敏电阻构成。另外,室外单元2包括对构成室外单元2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室外侧控制部34。此外,室外侧控制部34具有对为了进行室外单元2的控制而设的微型计算机、存储器、电动机21m进行控制的逆变器回路等,能与室内单元4的室内侧控制部44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即,利用在控制部34、44之间连接室内侧控制部44与室外侧控制部34的传送线8a来构成进行空调装置1整体的运转控制的控制部8。
如上所述,连接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2、制冷剂连通配管6、7,从而构成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0。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利用四通切换阀22切换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以进行运转,并根据室内单元4的运转负载来进行室外单元2及室内单元4的各设备的控制。
(2)空调装置的动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运转模式存在通常运转模式和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其中,上述通常运转模式根据室内单元4的运转负载进行室外单元2及室内单元4的各设备的控制,上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一边对全部室内单元4进行制冷运转,一边检测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3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从而判断填充于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此外,在通常运转模式中存在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中存在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转。
以下,对空调装置1的各运转模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通常运转模式)
首先,对通常运转模式的制冷运转进行说明。
在制冷运转时,四通切换阀22成为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即,成为压缩机21的喷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且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室内热交换器41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在此,液体侧截止阀25及气体侧截止阀26处于打开状态。另外,室外膨胀阀33进行开度调节以使室外热交换器23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变为规定值。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被冷凝压力传感器29检测出的室外热交换器23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冷凝压力)值换算成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并从该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减去被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1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来对室外热交换器23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进行检测。
当以该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启动压缩机21及室外风扇27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并被压缩,从而形成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被输送到室外热交换器23,与由室外风扇27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凝,从而形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此外,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被室外膨胀阀33减压从而形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并经由液体侧截止阀25及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被输送到室内单元4。在此,由于室外膨胀阀33控制在室外热交换器23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以使室外热交换器23出口处的过冷度变为规定值,因此,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被冷凝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变为具有规定过冷度的状态。
被输送到室内单元4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被输送到室内热交换器41,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蒸发,从而形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此外,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流动有与设置有室内单元4的空调空间所要求的运转负载相应的流量的制冷剂。
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被输送到室外单元2,并经由气体侧截止阀26及四通切换阀22流入储液罐24。此外,流入储液罐24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在此,根据室内单元4的运转负载,例如在室内单元4的运转负载较小的情况或停止的情况下,会在储液罐24中积存剩余制冷剂。
在此,如图2所示,进行通常运转模式的制冷运转时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分布状态分布为,制冷剂变为液体状态(图2的全面涂抹的阴影部分)、气液两相状态(图2的格子状的阴影部分)、气体状态(图2的斜线的阴影部分)的各状态。具体而言,从室外热交换器23的出口附近到室外膨胀阀33的部分被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充满。此外,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中间部分以及从室外膨胀阀33到室内热交换器41的入口附近之间的部分被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充满。另外,从室内热交换器41的中间部分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储液罐24的除了一部分以外的部分、压缩机21到室外热交换器23的入口附近之间的部分被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充满。在此被除外的储液罐的一部分中有时积存有作为剩余制冷剂留下的液体制冷剂。在此,图2是表示在制冷运转的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的示意图。
接着,对通常运转模式的制热运转进行说明。
在制热运转时,四通切换阀22成为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即,成为压缩机21的喷出侧与室内热交换器41的气体侧连接且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室外膨胀阀33进行开度调节以将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减压到能使其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蒸发的压力(即,蒸发压力)。另外,液体侧截止阀25及气体侧截止阀26处于打开状态。
当以该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启动压缩机21及室外风扇27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而被压缩,从而形成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并经由四通切换阀22、气体侧截止阀26及气体侧连通配管7被输送到室内单元4。
此外,被输送到室内单元4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凝,当其变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后,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被输送到室外单元2。在此,由于室内膨胀阀41、51控制在室内热交换器41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以使室内热交换器41出口处的过冷度变为规定值,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被冷凝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变为具有规定过冷度的状态。此外,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流动有与设置有室内单元4的空调空间所要求的运转负载相应的流量的制冷剂。
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经由液体侧截止阀25被室外膨胀阀33减压从而变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并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此外,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风扇27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蒸发,从而变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经由四通切换阀22流入储液罐24。此外,流入储液罐24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在此,根据室内单元4的运转负载,例如室内单元4中的一个的运转负载较小的情况或停止的情况等那样,在制冷剂回路10内产生剩余制冷剂量的情况下,与制冷运转时相同,会在储液罐24中积存剩余制冷剂。
(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
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中进行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转,其中,设置空调装置1初次进行运转(以下,设为初次设定运转)时的运转方法和第二次以后的运转(以下,设为判定运转)时的运转方法不同。因此,以下分为初次设定运转和判定运转来进行说明。
(初次设定运转)
在现场,在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将预先填充有制冷剂的室外单元2与室内单元4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后,当通过遥控器(未图示)或直接对室内单元4的室内侧控制部44、室外单元2的室外侧控制部34发出指令以进行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的一个运转即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转时,以从下述步骤S1到步骤S7的顺序进行初次设定运转(参照图3)。另外,在图3中,为了简便而将相对过冷度标记为相对SC。
-步骤S1,对室内单元进行制冷运转(室外风扇风量最大)-
首先,在步骤S1中,一旦产生初次设定运转的开始指令,在制冷剂回路10中室外单元2的四通切换阀22成为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启动压缩机21、室外风扇27,对全部室内单元4强制地进行制冷运转(参照图2)。此时,使电动机27m的转速最大以使室外风扇27的风量变为最大。在步骤S1中,由于在制冷运转中使室外风扇27的风量最大,因此,能使利用室外热交换器23进行的热交换效率的空气侧的热传导率最大,从而能降低干扰的影响。另外,在此所述的“干扰”是指室外热交换器23的污垢、室外单元2的设置状况、风雨的有无等。因此,一旦室外风扇27的风量为最大,则在室外热交换器23、以及上述室外风扇27的风量均达到最大时,朝下一步骤S2转移。
-步骤S2,温度的读入-
在步骤S2中,读入被室内温度传感器43检测出的室内温度和被室外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室外温度。当检测出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时,朝下一步骤S3转移。
-步骤S3,是否是能检测范围的判定-
在步骤S3中,判定被检测出的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是否在预先设定的适合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的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在步骤S3中,在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处于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朝下一步骤S4转移,在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未处于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步骤S1的制冷运转。
-步骤S4,相对过冷度是否为规定值以上的判定-
在步骤S4中,求出相对过冷度值,判定相对过冷度值是否为规定值以上。在此所述的“相对过冷度值”是指利用从冷凝温度值减去室外温度后的值去除室外热交换器23出口处的过冷度值而得到的值。对于“相对过冷度值”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凝温度值使用的是将冷凝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出的室外热交换器23出口侧的压力(冷凝压力)值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的值。在步骤S4中,当被判定为相对过冷度值小于规定值时朝下一步骤S5转移,当被判定为小于规定值时朝步骤S6转移。
-步骤S5,相对过冷度的控制-
在步骤S5中,由于相对过冷度值小于规定值,因此,控制压缩机21的旋转频率和室内热交换器41出口处的过热度以使相对过冷度值变为规定值以上。例如,在压缩机21的旋转频率为40Hz、室内热交换器41出口处的过热度为5℃的状态下进行步骤S1的制冷运转,判定相对过冷度值是否处于规定值以上。在该运转状态中,在相对过冷度值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保持压缩机21的旋转频率,将室内热交换器41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提高5℃从而使其处于10℃,求出相对过冷度值,判定相对过冷度值是否变为规定值以上。此外,在相对过冷度值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反复上述操作,在即使室内热交换器41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上升至最大值相对过冷度值也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将压缩机21的旋转频率从40Hz例如提高至50Hz,并使室内热交换器41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降低至5℃,同样地判定相对过冷度值是否处于规定值以上。另外,通过反复如上所述再次每次5℃地提高室内热交换器41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的操作来进行控制,以使相对过冷度值变为规定值以上。此外,若相对过冷度值变为规定值以上,则朝步骤S6转移。通过从打开的状态减小室外膨胀阀33的开度来进行室内热交换器41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的控制(例如,使过热度从5℃起每次5℃地逐渐提高的控制)。另外,室内热交换器41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的控制并不局限于此,可通过控制室内风扇42的风量来进行控制,也可并用室外膨胀阀33的阀开度的控制和室内风扇42的风量的控制来进行控制。在此,通过从被吸入温度传感器30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减去将被蒸汽压力传感器28检测出的蒸发压力值换算成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的值,来检测室内热交换器41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
通过步骤S5对过热度进行控制以使其为正值,因此,如图4所示,形成在储液罐24中未积存有剩余制冷剂的状态,从而使积存于储液罐24的制冷剂移动到室外热交换器23。
-步骤S6,存储相对过冷度-
在步骤S6中,将在步骤S4或步骤S6中处于规定值以上的相对过冷度值作为初次相对过冷度值来存储,并朝下一步骤S7转移。
-步骤S7,存储参数-
在步骤S7中,将在步骤S6中存储的过冷度值之时的运转状态的压缩机21的旋转频率、室内风扇42的旋转频率、室外温度Ta、室内温度Tb予以存储,并结束初次设定运转。
(判定运转)
接着,采用图5对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进行了初次设定运转之后定期所进行的运转即判定运转进行说明。在此,图5是判定运转时的流程图。另外,在图5中,为了简便而将相对过冷度标记为相对SC。
在此,以在通常运转模式下的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时,通过定期(例如每月一次、当空调空间无需负载时等)切换至作为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之一的判定运转并进行运转,以检测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是否因难以预料的原因而朝外部泄漏的情形为例来进行说明。
-步骤S11,通常运转模式是否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判定-
首先,对上述制冷运转、制热运转这样的通常运作模式的运转是否经过了一定时间(每次一个月等)进行判定,在通常运转模式的运转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情况下,转移到下一步骤S12。
-步骤S12,对室内单元进行制冷运转-
在通常运转模式的运转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情况下,与上述初次设定运转的步骤S1相同,在制冷剂回路10中室外单元2的四通切换阀22成为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启动压缩机21、室外风扇27,对全部室内单元4强制地进行制冷运转(参照图2)。
-步骤S13,温度的读入-
在步骤S13中,与上述初次设定运转的步骤S2相同,进行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读入。当检测出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时,朝下一步骤S14转移。
-步骤S14,是否是能检测范围的判定-
在步骤S14中,与上述初次设定运转的步骤S3相同,判定被检测出的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是否在预先设定的适合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的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在步骤S14中,在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处于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朝下一步骤S15转移,在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未处于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步骤S12的制冷运转。
-步骤S15,控制成初次设定运转的条件-
在步骤S15中,对压缩机21及室内风扇42进行控制,以使压缩机21的旋转频率和室内风扇42的旋转频率成为在上述初次设定运转的步骤S7中存储的压缩机21的旋转频率和室内风扇42的旋转频率。藉此,若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没有变化,就能将制冷剂回路10内部的制冷剂的状态看作与初次设定运转相同的状态。即,作为与初次设定运转中进行的制冷运转的各条件相同的条件进行再现。当步骤S15结束时,朝下一步骤S16转移。
-步骤S16,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判定-
在步骤S16中,与上述初次设定运转的步骤S4相同,求出相对过冷度。此外,对从初次相对过冷度减去相对过冷度后的值(以下,称为相对过冷度差)是否为第二规定值以上进行判定。在步骤S16中,当被判定为相对过冷度差小于第二规定值时结束判定运转,当被判定为相对过冷度差为第二规定值以上时朝步骤S17转移。
-步骤S17,警告显示-
在步骤S17中,在判定为产生制冷剂的泄漏并进行了告知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的警告显示后,结束判定运转。
(关于相对过冷度值)
根据图6~图8对相对过冷度值进行说明。
首先,图6是表示与室外风扇风量相对应的室外温度Ta恒定时的冷凝温度Tc及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Tl的图表。观察图6,在室外温度Ta恒定的条件下,随着室外风扇风量增大,冷凝温度Tc及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Tl减小。此外,该减少的落差为冷凝温度Tc要比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Tl大。即,可知,当室外风扇风量变大时,冷凝温度Tc与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Tl的差即过冷度值变小。
在此,观察表示与室外风扇风量相对应的过冷度值的分布的图表即图7可知,在室外风扇风量增大时,过冷度值变小。另外,在图7中,室外风扇风量较小的情况下的过冷度值的偏差要比室外风扇风量较大的情况下的过冷度值的偏差大。这可考虑是由如下原因造成的:在室外风扇风量较小的情况下,容易受到室外热交换器的污垢、室外机的设置状况、风雨等干扰的影响,而在室外风扇风量较大的情况下,不易受到干扰的影响。因此,通过使室外风扇风量处于最大,能抑制被检测出的过冷度值的偏差,从而能降低检测误差。
此外,图8是表示与室外风扇风量相对应的相对过冷度值的分布的图表。如上所述,相对过冷度值是指利用从冷凝温度值减去室外温度后的值去除过冷度值而得到的值。观察图8可知,无论室外风扇风量的大小如何,该值均落在大致0.3到0.4之间,偏差较少。因此,通过在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时将该相对过冷度值作为指标来使用,能尽可能不受干扰影响地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从而能抑制检测误差。所以,将相对过冷度值用于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判定是非常有用的。
(3)空调装置的特征
(A)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通过制冷剂连通配管6、7将室外单元2与室内单元4连接来构成制冷剂回路10。此外,在上述空调装置1中,能在制冷运转等通常运转(以下称为通常运转模式)与使室内单元4强制地进行制冷运转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之间切换来运转,从而能检测出室外热交换器23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来判定被填充到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
(B)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采用相对过冷度值作为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指标,相比过冷度值是利用从冷凝温度值减去室外温度后的值去除过冷度值而得到的值。此外,相对过冷度值与室外风扇风量的大小无关,该值均落在大致0.3到0.4之间,偏差较少。
因此,通过在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时将该相对过冷度值作为指标来使用,能尽可能不受室外热交换器的污垢、室外机的设置状况、风雨等干扰影响地判定制冷剂量适量与否,从而能抑制检测误差。所以,将相对过冷度值用于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判定是非常有用的。
(4)变形例1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被冷凝压力传感器29检测出的室外热交换器23出口侧的制冷剂压力(相当于冷凝压力)值换算成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并从该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减去被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1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来对室外热交换器23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进行检测,但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也可设置能检测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室外热交传感器并将冷凝温度值作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进行检测,通过从该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减去被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1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来进行检测。
(5)变形例2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23采用空气热源的气冷式热交换器,利用送风扇27来促进其热传递效果,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既可以再设置水喷淋装置而在用送风扇27送风的同时进行喷水,也可以不设置送风扇27而只通过水喷淋装置的喷水来促进热传递效果。
(6)变形例3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23采用空气热源的气冷式热交换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水热源的水冷式热交换器。
此时,在作为水热源的冷却水的供应流量最大的状态或作为水热源的冷却水的温度最低的状态、或同时满足上述两种条件的状态下进行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的制冷运转。
(7)变形例4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相对过冷度定义成利用从冷凝温度值减去室外温度后的值去除室外热交换器23出口处的过冷度值而得到的值,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是用由过冷度与室外温度、冷凝温度及室外风扇风量中的至少一个构成的公式进行修正后的值即可。尤其优选此时的相对过冷度是过冷度除以包括室外温度、冷凝温度、室外风扇风量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变量的函数而得到的值。此外,相对过冷度不仅可用这些公式进行修正,还可用预先保持图表进行修正。另外,在如变形例2那样的情况下,是用叠加了将水喷淋的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的量来代替上述室外风扇风量。而且,在如变形例3那样的情况下,是用将冷却水的冷却作用(冷却水流量和冷却水温度中的至少一个)数值化后的值来代替上述室外风扇风量。
(8)变形例5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及其说明所示,作为例子,例举了进行使通常运转模式和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切换的控制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不是以控制方式进行切换,而是将用于切换至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的开关等设于空调调节装置1,从而使机械师、设备管理者能在现场通过操作开关等定期地进行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转。
(6)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可适当改变。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能进行冷热切换的空调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是分体式空调装置就能使用本发明,也可将本发明应用于成对型空调装置、制冷专用的空调装置。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若使用本发明,则能在经由制冷剂连通配管将热源单元与利用单元连接的分体式空调装置中高精度地判定填充于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
(符号说明)
1空调装置
2室外单元(热源单元)
4室内单元(利用单元)
6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
7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
10制冷剂回路
21压缩机
23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
27室外风扇(冷却热源调节元件)
33室外膨胀阀(膨胀机构)
41利用侧热交换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3072号公报

Claims (8)

1.一种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剂回路(10),该制冷剂回路(10)包括热源单元(2)、利用单元(4)、膨胀机构(33)、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以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其中,所述热源单元(2)具有可调节运转容量的压缩机(21)、热源侧热交换器(23)和可调节冷却热源对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冷却作用的冷却热源调节元件(27),所述利用单元(4)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41),所述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所述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将所述热源单元与所述利用单元连接,所述制冷剂回路(10)能至少进行制冷运转,在该制冷运转中,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起到在所述压缩机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起到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中被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
模式切换元件,该模式切换元件将运转模式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至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其中,在所述通常运转模式下,根据所述利用单元的运转负载来控制所述热源单元和所述利用单元的各设备,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通过进行所述制冷运转并对所述膨胀机构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正值;
检测元件,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该检测元件检测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或随着所述过冷度的变动而变动的运转状态量来作为第一检测值;
过冷度修正元件,该过冷度修正元件用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所述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来对所述过冷度或所述运转状态量进行修正,求出作为第一过冷度修正值;以及
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元件,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该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元件基于所述第一过冷度修正值来进行被填充至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判定来作为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
所述过冷度修正元件求出将所述过冷度或所述运转状态量除以如下函数后而得到的值,来作为所述第一过冷度修正值,所述函数包括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所述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变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度修正元件利用与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所述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图表或函数,通过对所检测出的所述过冷度或所述运转状态量进行修正来求出所述第一过冷度修正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元件定期进行所述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21)被由逆变器控制的电机(21m)驱动,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以所述电机的转速始终为规定转速的方式运转。
5.一种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剂回路(10),该制冷剂回路(10)包括热源单元(2)、利用单元(4)、膨胀机构(33)、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以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其中,所述热源单元(2)具有可调节运转容量的压缩机(21)、热源侧热交换器(23)和可调节冷却热源对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冷却作用的冷却热源调节元件(27),所述利用单元(4)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41),所述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所述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将所述热源单元与所述利用单元连接,所述制冷剂回路(10)能至少进行制冷运转,在该制冷运转中,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起到在所述压缩机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起到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中被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
模式切换元件,该模式切换元件将运转模式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至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其中,在所述通常运转模式下,根据所述利用单元的运转负载来控制所述热源单元和所述利用单元的各设备,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通过进行所述制冷运转并对所述膨胀机构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正值;
检测元件,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该检测元件在送风扇的风量最大的状态下,检测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或随着所述过冷度的变动而变动的运转状态量来作为第二检测值;
过冷度修正元件,该过冷度修正元件用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所述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来对所述第二检测值进行修正,求出作为第二过冷度修正值;以及
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元件,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该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元件基于所述第二过冷度修正值来进行被填充至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判定来作为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
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23)是冷却热源为空气热源的气冷式热交换器,
所述冷却热源调节元件(27)是可改变送向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风量的所述送风扇,
所述过冷度修正元件求出将所述过冷度或所述运转状态量除以如下函数后而得到的值,来作为所述第二过冷度修正值,所述函数包括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所述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变量。
6.一种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剂回路(10),该制冷剂回路(10)包括热源单元(2)、利用单元(4)、膨胀机构(33)、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以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其中,所述热源单元(2)具有可调节运转容量的压缩机(21)、热源侧热交换器(23)和可调节冷却热源对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冷却作用的冷却热源调节元件(27),所述利用单元(4)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41),所述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所述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将所述热源单元与所述利用单元连接,所述制冷剂回路(10)能至少进行制冷运转,在该制冷运转中,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起到在所述压缩机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起到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中被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
模式切换元件,该模式切换元件将运转模式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至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其中,在所述通常运转模式下,根据所述利用单元的运转负载来控制所述热源单元和所述利用单元的各设备,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通过进行所述制冷运转并对所述膨胀机构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正值;
检测元件,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该检测元件在从水喷淋装置中将水喷出的状态下,检测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或随着所述过冷度的变动而变动的运转状态量来作为第三检测值;
过冷度修正元件,该过冷度修正元件用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所述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来对第三检测值进行修正,求出作为第三过冷度修正值;以及
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元件,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该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元件基于所述第三过冷度修正值来进行被填充至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判定来作为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
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23)是冷却热源为空气热源的气冷式热交换器,
所述冷却热源调节元件是将水喷向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所述水喷淋装置,
所述过冷度修正元件求出将所述过冷度或所述运转状态量除以如下函数后而得到的值,来作为所述第三过冷度修正值,所述函数包括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所述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变量。
7.一种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剂回路(10),该制冷剂回路(10)包括热源单元(2)、利用单元(4)、膨胀机构(33)、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以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其中,所述热源单元(2)具有可调节运转容量的压缩机(21)、热源侧热交换器(23)和可调节冷却热源对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冷却作用的冷却热源调节元件(27),所述利用单元(4)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41),所述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所述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将所述热源单元与所述利用单元连接,所述制冷剂回路(10)能至少进行制冷运转,在该制冷运转中,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起到在所述压缩机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起到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中被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
模式切换元件,该模式切换元件将运转模式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至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其中,在所述通常运转模式下,根据所述利用单元的运转负载来控制所述热源单元和所述利用单元的各设备,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通过进行所述制冷运转并对所述膨胀机构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正值;
检测元件,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该检测元件在送风扇的风量最大且从水喷淋装置中喷出水的状态下,检测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或随着所述过冷度的变动而变动的运转状态量来作为第四检测值;
过冷度修正元件,该过冷度修正元件用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所述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来对第四检测值进行修正,求出作为第四过冷度修正值;以及
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元件,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该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元件基于所述第四过冷度修正值来进行被填充至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判定来作为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
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23)是冷却热源为空气热源的气冷式热交换器,
所述冷却热源调节元件是可调节送向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风量的所述送风扇和将水喷向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所述水喷淋装置,
所述过冷度修正元件求出将所述过冷度或所述运转状态量除以如下函数后而得到的值,来作为所述第四过冷度修正值,所述函数包括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所述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变量。
8.一种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其是在具有制冷剂回路(10)的空调装置(1)中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适量与否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其中,所述制冷剂回路(10)包括热源单元(2)、利用单元(4)、膨胀机构(33)、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以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其中,所述热源单元(2)具有可调节运转容量的压缩机(21)、热源侧热交换器(23)和可调节冷却热源对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冷却作用的冷却热源调节元件(27),所述利用单元(4)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41),所述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所述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将所述热源单元与所述利用单元连接,所述制冷剂回路(10)能至少进行制冷运转,在该制冷运转中,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起到在所述压缩机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起到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中被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包括:
模式切换步骤,该模式切换步骤将运转模式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至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其中,在所述通常运转模式下,根据所述利用单元的运转负载来控制所述热源单元和所述利用单元的各设备,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通过进行所述制冷运转并对所述膨胀机构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正值;
检测步骤,其中,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检测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或随着所述过冷度的变动而变动的运转状态量来作为第一检测值;
检测值修正步骤,其中,用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所述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对所述第一检测值进行修正,来求出作为第一过冷度修正值;以及
制冷剂量适量与否判定步骤,其中,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基于所述第一过冷度修正值来进行被填充至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的适量与否的判定,
在所述检测值修正步骤中,求出将所述过冷度或所述运转状态量除以如下函数后而得到的值,来作为所述第一过冷度修正值,所述函数包括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和将所述冷却作用数值化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变量。
CN2009801248088A 2008-06-27 2009-06-24 空调装置和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 Active CN102077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69595A JP2010007994A (ja) 2008-06-27 2008-06-27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冷媒量判定方法
JP2008-169595 2008-06-27
PCT/JP2009/002888 WO2009157191A1 (ja) 2008-06-27 2009-06-24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冷媒量判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7041A CN102077041A (zh) 2011-05-25
CN102077041B true CN102077041B (zh) 2013-06-26

Family

ID=41444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48088A Active CN102077041B (zh) 2008-06-27 2009-06-24 空调装置和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07780A1 (zh)
EP (1) EP2320169B1 (zh)
JP (1) JP2010007994A (zh)
CN (1) CN102077041B (zh)
AU (1) AU2009263631B8 (zh)
ES (1) ES2833226T3 (zh)
WO (1) WO20091571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07995A (ja) * 2008-06-27 2010-01-1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冷媒量判定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EP2416092B1 (en) 2010-01-29 2015-07-29 Daikin Industries, Ltd. Heat pump system
JP5693328B2 (ja) * 2011-03-31 2015-04-01 中野冷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及び冷凍装置の冷媒漏れ検知方法
CN103712309A (zh) * 2012-10-04 2014-04-09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冷媒流量控制方法
JP5812081B2 (ja) * 2013-11-12 2015-11-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内機
JP6310054B2 (ja) * 2014-02-18 2018-04-11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0119738B2 (en) 2014-09-26 2018-11-06 Waterfurnace International Inc.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vapor injection compressor
WO2016135956A1 (ja) * 2015-02-27 2016-09-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2017053566A (ja) * 2015-09-10 2017-03-16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ホンコン)リミテッド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5928135A (zh) * 2016-04-19 2016-09-0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判断冷媒量的方法、装置及制冷设备
US11060771B2 (en) * 2016-10-25 2021-07-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with a refrigerant ratio adjustor
US10571171B2 (en) * 2017-01-27 2020-02-25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Low charge detection system for cooling systems
CN109147977B (zh) * 2017-06-16 2020-04-21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厂制冷机保护系统以及方法
CN108800634B (zh) * 2018-06-29 2020-11-24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双级离心冷水机组及其一级节流的控制方法、装置
US11592215B2 (en) 2018-08-29 2023-02-28 Waterfurnace International, Inc. Integrated demand water heating using a capacity modulated heat pump with desuperheater
JP6732862B2 (ja) * 2018-12-06 2020-07-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EP4015945A4 (en) * 2019-09-09 2022-09-28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NT LEAK DETERMINATION SYSTEM
WO2021095238A1 (ja) * 2019-11-15 2021-05-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12728816B (zh) * 2020-12-14 2022-04-29 镇江市威胜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风门冷凝器及其生产工艺
CN114370689B (zh) * 2022-01-27 2023-06-0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剂充注量判定方法、控制方法、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6033A (zh) * 2005-04-07 2008-04-0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7215B2 (ja) * 1998-07-22 2002-09-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冷媒充填量決定方法
US20030159458A1 (en) * 2002-02-25 2003-08-28 Wei Fang Dual phase condenser system
JP3719246B2 (ja) * 2003-01-10 2005-11-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及び冷凍装置の冷媒量検出方法
JP2005041252A (ja) * 2003-07-22 2005-02-1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852472B2 (ja) 2004-06-11 2006-11-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ES2402690T3 (es) * 2004-06-11 2013-05-07 Daikin Industries, Ltd. Acondicionador de aire
JP3963190B2 (ja) * 2005-04-07 2007-08-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冷媒量判定システム
US7386985B2 (en) * 2005-12-05 2008-06-17 Carrier Corporation Detection of refrigerant charge adequacy based on multipl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ES2742529T3 (es) * 2006-09-21 2020-02-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Sistema de refrigeración/acondicionamiento de aire con función de detección de fugas de refrigerante, acondicionador de aire/refrigerador y método para detectar fugas de refrigerant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6033A (zh) * 2005-04-07 2008-04-0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41252A 2005.02.1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57191A1 (ja) 2009-12-30
ES2833226T3 (es) 2021-06-14
EP2320169A1 (en) 2011-05-11
AU2009263631A1 (en) 2009-12-30
EP2320169A4 (en) 2014-11-26
JP2010007994A (ja) 2010-01-14
AU2009263631B8 (en) 2013-02-28
AU2009263631B2 (en) 2013-02-07
AU2009263631A8 (en) 2013-02-28
EP2320169B1 (en) 2020-10-21
US20110107780A1 (en) 2011-05-12
CN102077041A (zh) 201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7041B (zh) 空调装置和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
CN102077042B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3119377B (zh) 制冷热水供给装置以及制冷热水供给方法
EP2677251B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control method
CN101821560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3180676B (zh)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控制方法
CN104024764B (zh) 制冷装置
KR20080081946A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KR20080081281A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CN1965203A (zh) 空调装置
CN102460030B (zh) 制冷装置
JP509480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KR20090013187A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JP483986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20080089471A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JP550547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冷媒量判定方法
JP201715600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0953108B1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JP2008164250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6242506A (ja) 蓄熱式空気調和装置
JP513829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11506435B2 (en) Water regulator
JP524557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冷媒量判定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7376807B2 (ja) 装置評価システム及び装置評価方法
JP524557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冷媒量判定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