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7658A - 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7658A
CN102067658A CN2009801232465A CN200980123246A CN102067658A CN 102067658 A CN102067658 A CN 102067658A CN 2009801232465 A CN2009801232465 A CN 2009801232465A CN 200980123246 A CN200980123246 A CN 200980123246A CN 102067658 A CN102067658 A CN 102067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apparatus
reception quality
quality information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32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7658B (zh
Inventor
相羽立志
上村克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67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7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7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7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当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时,基站装置控制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而能够高效地使用所有能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频带),并提高由基站装置进行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基站装置(100)将包含频带指示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移动站装置(200),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下的技术:移动站装置算出从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质量,并将接收质量信息发送到基站装置,另一方面,基站装置基于从移动站装置接收到的接收质量信息,进行资源分配。
背景技术
近来,在移动通信系统领域,数据通信的需要高。而且,提出了与随数据通信的需要而造成的通信数据的增加相对应的可得到高的频率利用率的各种各样的技术。作为提高频率利用率技术的其中之一,有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此OFDMA是关于在由小区(cell)构成通信区域(area)内、在所有的小区中使用同样的频率进行通信时的调制方式的技术,其能够实现高速的数据通信。
在OFDMA系统中的发送分组(packet)的调度中,以下方法是公知的:移动站装置将表示宽带、窄带的子载波中的下行线路状态的接收质量(信道质量)的信息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反馈到基站装置,基站装置基于对由各移动站装置发送的宽带、窄带的子载波的CQI,进行分组的调度。
另外,在利用多个子载波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下的发送分组的调度中,以下技术也是公知的:用移动站装置评价下行的各信道状态(频率状态,即依赖于频率的传输损耗等的特性),并将量化了各信道状态的信息发送到基站装置,基站装置基于所发送的信息,决定分配给各移动站装置的子载波。
图8是关于现有技术的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之间的通信方法进行说明的图。从基站装置接收到用于算出信道状态信息的、在下行链路中所发送的信息的移动站装置,基于此信息算出各信道的状态,并创建传输链路的信道档案(channel profile)。
移动站装置创建的信道档案,作为接收质量信息,使用上行链路从移动站装置发送到基站装置。基站装置基于此接收质量信息,对于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发送的信号,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和频率选择调度的处理。
关于由此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接收质量信息,在由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的3GG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探讨的第三代无线接入的演进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中,作为在上行链路中的信息的通信方式,提出了基于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里叶变换)-spread-OFDM方式的单载波通信方式,探讨利用专用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以下,称作“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或者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以下,称作“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从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
另外,在3GPP中,还关于利用更加宽带的系统带宽,实现更加高速的数据的收发的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技术的后续演进)进行了探讨。例如,进行了如下探讨(非专利文献1):在一般的系统中使用的频带是连续的,与此相对,在LTE-A中,复合地使用不连续的多个频带,并作为一个宽带系统运用(频带聚集:Frequency band aggregation)。在EUTRA中,作为上行链路中的信息的通信方式,提出了单载波通信方式,而在LTE-A中,作为上行链路中的信息的通信方式,提出了单载波通信方式与多载波通信方式的复合方式。
在非专利文献2中,作为来自在EUTRA中的移动站装置的接收质量信息的发送方法,提出了以下方案:将算出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按每带宽部分(以下,称作“BP:Bandwidth part”)进行分割,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从各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用图9关于在非专利文献2中所提出的发送方法进行说明。在EUTRA中,为了使基站装置分配为PUCCH的资源小,使能够发送的信息量的大小小。例如,在一个时隙(slot)中可以分配能发送约10比特左右信息的资源。另一方面,基站装置可将大的资源作为PUSCH分配给移动站装置。例如,可以分配能发送100比特级(order)的信息的资源。基站装置基于由移动站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对发送给移动站装置的下行链路的信息实施自适应调制编码和频率选择调度等处理。若从移动站装置发送详细的接收质量信息(即,含有大信息量的接收质量信息),则基站装置基于此信息,能够实施自适应调制编码和频率选择调度等处理,从而基站装置能够在移动站装置之间实现细致的通信控制(调度),能够更高效地使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资源。
图9是对算出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按每BP进行分割、且移动站装置欲将从各BP中获得的详细的接收质量信息向基站装置发送的图。在此,移动站装置可以发送在各BP内的子带(subband)中由基站装置设定的频带(BP内的子带的一部分)的接收质量信息。例如,移动站装置可以发送接收质量信息,其在各BP内的子带中,从由基站装置设定的子带的其中一部分N得到。另外,移动站装置也可以发送从各BP内的所有子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移动站装置向基站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通过例如移动站装置从各BP内的子带之中选择M个的子带而得到。移动站装置能够从各BP内的子带中选择M个子带,算出例如从M个子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平均值等,并向基站装置发送。移动站装置将从选择的M个子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和表示选择的M个子带的位置的信息发送给基站装置。在此,对于移动站装置从各BP内的所有子带算出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可以不发送表示子带位置的信息。
图9的左侧示意性地表示对算出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按BP进行分割、且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从各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移动站装置在#子帧2中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同样地,能够在#子帧4中发送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子帧6中发送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基站装置基于从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对下行链路信息实施自适应调制编码和频率选择调度的处理。在此,从移动站装置发送的各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可以用连续的子帧发送,另外,从1个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例如,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也可以分割在多个子帧中进行发送。
在图9中,关于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用斜线表示的接收质量信息表示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用网状线表示的接收质量信息表示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另外,用矩形表示的接收质量信息表示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图9所示的发送方法是一种这样的提案:根据到目前为止所示的发送方法,使用限制了(例如,将能发送的信息量的大小限制在约10比特左右)能发送的信息量的大小的PUCCH,并将相对于各BP的详细的接收质量信息发送到基站装置,基站装置基于所发送的详细的接收质量信息,实现细致的通信控制(调度),更高效地使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资源。
非专利文献1:“Technical Proposals and considerations for LTE advanced”、3GPP、IMT advanced Workshop、REV-080007、2008年4月
非专利文献2:“Frequency-selective CQI report on PUCCH for Single Tx and TxD”、3GPP、TSG RAN WG1 Meeting#52、R1-080753、2008年2月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当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时,关于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为好,没有具体的记载。
例如,若假设在1个小区内存在的多个移动站装置同时发送从如图9所示的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则基站装置会进行例如将这些多个移动站装置同时分配到BP1的资源的通信控制(调度)。即,当在小区内存在的多个移动站装置在同一时刻(timing)(子帧)发送从相同BP(例如,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则产生这样的问题:基站装置会将这些移动站装置分配到1个BP(例如,BP1),而不会进行分配到其他的BP(例如,BP2和BP3)的资源的通信控制。
基站装置,由于基于从移动站装置发送的、从各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而进行通信控制(调度),故若多个移动站装置在相同的时刻(子帧)发送从相同的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则不能高效地使用能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所有的资源(整频带、在此,由BP1、BP2、BP3构成所有的)。这将导致由基站装置进行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降低。
因而,在现有技术中,移动站装置,当向基站装置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时,结果在相同的时刻发送从相同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产生了基站装置不能高效地使用用于分配给移动站的所有的资源(所有的频带)的问题。这样,有由基站装置进行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事实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当移动站装置向基站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时,基站装置控制发送从哪一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而能够将能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频带)全部高效地使用,进而能够提高由基站装置进行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将频带分割成多个带宽部分而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还能如上述说明的那样,应用于复合地使用不连续的多个频带、作为1个宽带系统运用的情况。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以下手法。即,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从移动站装置接收接收质量信息,其特征在于,对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的移动站装置,发送频带指示信息,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最初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
这样,当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时,由于对移动站装置发送了指示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指示信息,基站装置能够控制移动站装置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这样,能够使用于得到从移动站装置最初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随机地分散。其结果是,当基于从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对下行链路所发送的信息实施自适应调制编码和频率选择调度的处理时,能够高效地使用所有能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频带),并能够提高与移动站装置之间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
(2)另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包含频带指示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信号,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最初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
这样,当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时,由于将包含频带指示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信号发送给移动站装置,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故基站装置能够控制移动站装置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这样,能够使用于得到从移动站装置最初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随机地分散。其结果是,当基于从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对下行链路所发送的信息实施自适应调制编码和频率选择调度的处理时,能够高效地使用所有能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频带),并能够提高与移动站装置之间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
(3)另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用于指示比移动站装置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多个频带中的任意一个频带更宽的宽频带或全频带的频带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移动站装置。
这样,由于将用于指示比移动站装置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多个频带中的任意一个频带更宽的宽频带或全频带的频带指示信息发送给移动站装置,故基站装置能够控制移动站装置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这样,能够使用于得到从移动站装置最初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随机地分散。其结果是,当基于从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对下行链路所发送的信息实施自适应调制编码和频率选择调度的处理时,能够高效地使用所有能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频带),并能够提高与移动站装置之间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
(4)另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表示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的接收质量信息,其特征在于,在最初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从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频带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这样,当向基站装置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时,由于依照用于指示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指示信息,来向基站装置发送从频带指示信息所指定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故基站装置能够控制移动站装置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这样,能够使用于得到从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随机地分散。其结果是,当基于从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对下行链路所发送的信息实施自适应调制编码和频率选择调度的处理时,能够高效地使用所有能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频带),并能够提高与移动站装置之间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
(5)另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表示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的接收质量信息,其特征在于,在最初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从根据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而算出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这样,当向基站装置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时,由于向基站装置最初发送从根据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而算出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故在下行链路中发送的、来自基站装置的控制信息中不添加新的信息的情况下,各移动站装置能够随机地分散用于得到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并进行发送。这样,在不增加在下行链路中发送的控制信息(例如,包含在无线资源控制信号中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各移动站装置能够在相同的时刻发送从不同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移动站装置能够基于预先用规格等定义的算出方法,来决定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6)另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表示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的接收质量信息,其特征在于,最初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从自己选择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这样,当向基站装置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时,由于最初向基站装置发送从移动站装置自己选择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故在下行链路中发送的、来自基站装置的控制信息中不添加新的信息的情况下,各移动站装置能够在相同的时刻发送从不同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通过对基站装置发送从各移动站装置选择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而能够使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信息随机地分散,基站装置能够高效地使用所有能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频带)。另外,基站装置基于来自移动站装置的接收质量信息,能够对各移动站装置优先分配信号质量高(信道状况好)的资源,并能够提高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之间的通信控制(调度)的效率。
(7)另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表示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的接收质量信息,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到用于指示比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多个频带中的任意一个频带更宽的宽频带或全频带的频带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在最初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从所述频带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这样,由于在从基站装置接收到用于指示比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多个频带中的任意一个频带更宽的宽频带或全频带的频带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最初发送从频带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故基站装置能够控制移动站装置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这样,能够使用于得到从移动站装置最初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随机地分散。其结果是,当基于从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对下行链路所发送的信息实施自适应调制编码和频率选择调度的处理时,能够高效地使用所有能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频带),并能够提高与移动站装置之间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
(8)另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聚集不连续的多个频带而作为1个宽带系统来运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根据这种构成,基站装置能够控制移动站装置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这样,能够使用于得到从移动站装置最初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随机地分散。其结果是,当基于从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对下行链路所发送的信息实施自适应调制编码和频率选择调度的处理时,能够高效地使用所有能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频带),并能够提高与移动站装置之间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
(9)另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聚集不连续的多个频带而作为1个宽带系统来运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根据这种构成,基站装置能够控制移动站装置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这样,能够使用于得到从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随机地分散。其结果是,当基于从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对下行链路所发送的信息实施自适应调制编码和频率选择调度的处理时,能够高效地使用所有能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频带),并能够提高与移动站装置之间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
根据本发明,当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时,能够高效地使用能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频带),并能够提高由基站装置进行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方式相关的基站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移动站装置的概略的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第2、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使用PUCCH从移动站装置发送到基站装置的接收质量信息的图。
图4是表示移动站装置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图和表示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接收质量信息的发送方法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接收质量信息的发送方法的图。
图中
100:基站装置  101:数据控制部  102:调制编码部  103:映射部104: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部  105:无线发送部  106:无线接收部  107: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部  108:解调解码部  109:数据抽取部  110:发送信息控制部  111:天线  112:调度部  113:调制编码控制部  114:频率选择调度部  120:发送部  130:接收部  200:移动站装置  201:数据控制部  202:调制编码部  203:映射部  204: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部  205:无线发送部  206:无线接收部  207:FFT部  208:解调解码部  209:数据抽取部  210:接收质量信息控制部211:天线  212:接收质量信息生成部  213:接收质量测定部  220:发送部  230:接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关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进行说明。此移动通信系统由基站装置100和移动站装置200构成。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基站装置100的概略构成的框图。基站装置100包括:数据控制部101、调制编码部102、映射部103、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部104、无线发送部105、无线接收部106、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部107、解调解码部108、数据抽取部109、发送信息控制部110以及天线111。发送信息控制部110包含调度部112、调制编码控制部113以及频率选择调度部114。
此外,数据控制部101、调制编码部102、映射部103、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部104以及无线发送部105构成发送部120,而无线接收部106、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部107、解调解码部108以及数据抽取部109构成接收部130。
在基站装置100中,要发送到各移动站装置200的发送数据和控制数据被输入到数据控制部101,并依照来自调度部112的指示,各数据逐次向移动站装置200发送。调制编码部102基于调制编码控制部113决定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对从数据控制部101输入的信号实施调制处理和纠错编码处理,并将各数据输出到映射部103。映射部103基于从频率选择调度部114输入的频率选择调度信息,将从调制编码部102输入的数据映射到各子带上,并输出到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部104。
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部104对从映射部103输入的数据实施快速傅里叶反变换,变换成时间序列的基带数字信号,并输出到无线发送部105。无线发送部105将从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部104输入的信号进行数/模变换,并在升频到适合发送的频率后,经天线111向各移动站装置200发送。
无线接收部106对由天线111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模/数变换,并输出到快速傅里叶变换部107。快速傅里叶变换部107对从无线接收部106输入的信号实施快速傅里叶变换,分离成每子带的数据,并输出到未图示的解映射部。此解映射部取出映射到各子带上的数据,并输出到解调解码部108。解调解码部108对从解映射部输入的数据实施解调处理以及纠错解码处理,并将纠错解码后的接收数据输出到数据抽取部109。数据抽取部109在从解调解码部108输入的纠错解码后的接收数据中抽取接收质量信息,并发送到发送信息控制部110。另外,接收质量信息以外的接收数据和控制数据被输出到上位层等。
调度部112基于各移动站装置200能使用的资源区域、间隙收发周期(cycle)、发送数据信道的格式、缓存器(buffer)状况等的控制信息,进行下行链路的调度、上行链路的调度。调制编码控制部113基于从移动站装置200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决定对各数据实施的调制方式、编码率。频率选择调度部114基于从移动站装置200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进行对各数据实施的频率选择调度的处理。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移动站装置200的概略构成的框图。移动站装置200包括:数据控制部201、调制编码部202、映射部203、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部204、无线发送部205、无线接收部206、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部207、解调解码部208、数据抽取部209、接收质量信息控制部210、以及天线211。接收质量信息控制部210包括接收质量信息生成部212以及接收质量测定部213。此外,数据控制部201、调制编码部202、映射部203、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部204、无线发送部205构成发送部220,而无线接收部206、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部207、解调解码部208以及数据抽取部209构成接收部230。
在移动站装置200中,要发送到基站装置100的发送数据和控制数据被输入到数据控制部201,并且将各数据逐次向基站装置100发送。调制编码部202对从数据控制部201输出的信号实施调制处理和纠错编码处理,并将各数据输出到映射部203。映射部203将从调制编码部202输出的数据映射到各子带上,并输出到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部204。如上述所示,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的EUTRA中,作为在来自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中所发送信息的通信方式,提出单载波通信方式,而在LTE-A中,提出单载波通信方式与多载波通信方式的复合方式。
快速傅里叶反变换204对由映射部203输入的码元序列实施快速傅里叶反变换,变换成时间序列的基带数据信号,并输出到无线发送部205。无线发送部205对从快速傅里叶反变换部204输入的信号进行数/模变换,在升频到适合发送的频率后,经天线211向基站装置100发送。
无线接收部206对由天线211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模/数变换,并输出到快速傅里叶变换部207。快速傅里叶变换部207对由无线接收部206输入的信号实施快速傅里叶变换,并分离成每子带的数据,输出到未图示的解映射部。此解映射部取出映射到各子带上的数据,并发送到解调解码部208。解调解码部208对从解映射部输入的数据实施解调处理以及纠错解码处理,并将纠错解码后的接收数据输出到数据抽取部209。数据抽取部209在从解调解码部208输入的纠错解码后的数据中抽取指定了上行链路数据的发送形式的控制信息,并发送到接收质量信息控制部210。另外,控制信息以外的接收数据和控制数据被输出到上位层等。
接收质量测定部213算出从基站装置100接收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接收质量信息生成部212基于由接收质量测定部213算出的信息,生成发送到基站装置100的接收质量信息。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从移动站装置发送到基站装置的接收质量信息的图。在此,作为例子,表示了#子帧1~#子帧20。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当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时,基站装置,控制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而能够提高由基站装置进行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
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使说明易懂,将移动站装置得到各接收质量信息的多个频带记载为带宽部分(BP1、BP2、BP3…)。此带宽部分(BP1、BP2、BP3…)可以是对移动站装置得到接收质量信息的整频带或者宽频带进行分割的产物,也可以是作为1个宽带系统被运用(频带聚集:Frequency band aggregation)的不连续的多个频带。即,可以将整频带或者宽频带分割成带宽部分(BP1、BP2、BP3…),移动站装置向基站发送从分割成带宽部分的各频带中获得的多个接收质量信息。另外,还可以使基于频带聚集(Frequency band aggregation)的作为1个宽带系统被运用的不连续的多个频带为带宽部分(BP1、BP2、BP3),移动站装置向基站发送从各频带(带宽部分)中获得的多个接收质量信息。
图3作为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例子,表示了3个移动站装置(移动站装置1、移动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3)分别向基站装置发送从多个频带(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
在第1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在无线资源控制信号(以下,称作RRC信令: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中包含频带指示信息并进行发送,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移动站装置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最初发送从由频带指示信息指示的频率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在图3中,基站装置在RRC信令中包含频带指示信息并对移动站装置1进行发送,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最初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1在#子帧2中最初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并在其后的#子帧4、#子帧6中向基站装置发送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图3中,表示了在其后的#子帧9、#子帧11、#子帧13、以及#子帧16、#子帧18、#子帧20中,也同样地发送从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在此,从由移动站装置1发送的各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并没有必要按照图3所示的顺序进行发送。在图3中,为了使说明易懂,记载为:在最初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后,发送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但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顺序,无论是何种顺序均可,例如,即使是以预先定义的顺序进行发送,也可以基于移动站装置1的固有的信息、存在移动站装置1的小区的固有的信息、预先所定义的模式(pattern),而对从各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进行映射并发送。另外,从各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可以用连续的子帧进行发送,而从1个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也可以跨多个子帧进行发送。
移动站装置1最初发送从包含在来自基站装置的RRC信令中的频带指示信息所指定的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其后,发送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图3中,移动站装置1周期性地发送从各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同样地,基站装置在RRC信令中包含频带指示信息并对移动站装置2进行发送,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发送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2在#子帧2中最初发送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后,在#子帧4、#子帧6中顺次发送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此例中,表示了在其后的#子帧9、#子帧11、#子帧13、以及#子帧16、#子帧18、#子帧20中,也同样地顺次发送从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另外,基站装置在RRC信令中包含频带指示信息并对移动站装置3进行发送,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发送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3在#子帧2中最初发送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后,在#子帧4、#子帧6中顺次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此例中,表示了在其后的#子帧9、#子帧11、#子帧13、以及#子帧16、#子帧18、#子帧20中,也同样地顺次发送从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在移动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3的情况中,发送从各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顺序无论是何种顺序均可,例如,即使是以预先定义的顺序进行发送,也可以基于移动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3的固有的信息、存在移动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3的小区的固有的信息、预先所定义的模式(pattern),而对从各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进行映射并发送。另外,从各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可以用连续的子帧进行发送,从1个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也可以跨多个子帧进行发送。移动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3最初发送从包含在来自基站装置的RRC信令中的频带指示信息所指示的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BP2、BP3),并顺次发送从其他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图3中,移动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3周期性地发送从各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基站装置可以考虑例如小区内存在的移动站装置的台数、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中的信息的通信量、与相邻的其他小区之间的干扰(干扰协调: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等,来指定频带指示信息,该频带指示信息对各移动站装置指示最初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对于与其他小区之间的干扰(干扰协调),例如,在相邻的小区1、小区2、小区3中,关于移动站装置1在小区1的边缘(edge)、移动站装置2在小区2的边缘、移动站装置3在小区3的边缘的情况由各小区的基站装置使用基站装置之间的接口来互相告知,使移动站装置1最初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使移动站装置2最初发送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使移动站装置3最初发送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并在下行链路中将发送给各移动站装置的信息分散地分配到BP1、BP2、BP3的资源中,从而削减小区之间的干扰。
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图和表示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在#子帧1中,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1发送包含频带指示信息的RRC信令,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图4中,在#子帧1中发送了包含来自基站装置的区域指定信息的RRC信令,但也可以是:将移动站装置1得到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定义为初始值,通过在其后的子帧中发送包含频带指示信息的RRC信令,从而指示移动站装置最初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在此,假设基站装置对于移动站装置1,指示最初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1,在#子帧2中向基站装置最初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此例中,在其后的#子帧4中发送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子帧6中发送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在此例中,在其后的#子帧9、#子帧11、#子帧13、以及#子帧16、#子帧18、#子帧20中也同样地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并在其后周期性地发送从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对移动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3实施同样地处理,基站装置发送包含频带指示信息的RRC信令,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最初发送从由此频带指示信息指示的BP(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并在其后的子帧中,向基站装置周期性地发送从其他BP(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在此,来自基站装置的频带指示信息也可以不作为显式信息包含在RRC信令中,而使用其他信息表征。例如,依照由来自基站装置的RRC信令设定的、各移动站装置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子帧(偏移(offset)值:关于接收质量信息从哪个子帧发送的设定)的设定来进行指示。若举例说明,基站装置能够对移动站装置1设定子帧(偏置值),以使其在#子帧2中发送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1依照来自基站装置的设定,最初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同样地,基站装置能够对移动站装置2设定子帧(偏置值),以使其在#子帧5中发送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2依照来自基站装置的设定,发送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进而,基站装置能够对移动站装置3设定偏置值,以使其在#子帧7中发送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3依照来自基站装置的设定,发送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关于当由基站装置设定的子帧(偏置值)在变为哪个值时,移动站装置最初发送从哪个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这预先用规格等进行定义。
如上所述,基站装置在RRC信令中包含频带指示信息并发送,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最初发送从频带指示信息所指示的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而,基站装置能够控制发送从哪个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并能够使用于得到从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的BP随机地分散。这样,基于从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而对在下行链路中的发送信息实施自适应调制编码和频率选择调度处理的基站装置,能够高效地使用所有能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频带),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由基站装置进行的、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之间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关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设备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所示相同。
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时,依照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能够算出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通过依照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来算出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而能使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信息随机地分散,其结果能够提高由基站装置进行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是例如移动站装置具有的固有的ID(UE-ID)、基站装置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固有的全球(global)ID。
移动站装置能够根据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最初算出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例如,能够依照通过对移动站装置固有的ID进行模(mod)运算而算出的值,从而最初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关于对移动站装置固有的ID进行何种运算、且与所算出的运算结果相对应最初发送从哪个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这预先用规格等进行定义。
若用图3进行说明,移动站装置1在#子帧2中,例如,依照对移动站装置固有的ID进行模运算而算出的值,能够最初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同样地,移动站装置2在#子帧2中,例如,依照对移动站装置固有的ID进行模运算而算出的值,能够最初发送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另外,移动站装置3在#子帧2中,例如,依照对移动站装置固有的ID进行模运算而算出的值,能够最初发送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在此,关于移动站装置最初发送从哪个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算出,也可以在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的基础上,加入如下方法:依照来自基站装置的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子帧(偏置值)的设定而算出。若举例说明,基站装置能够对移动站装置1设定子帧(偏置值),以使在#子帧2中发送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1,依照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和由基站装置设定的、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子帧(偏置值),从而能够最初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同样地,基站装置能够对移动站装置2设定子帧(偏置值),以使在#子帧2中发送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2,依照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和来自基站装置的子帧(偏置值),从而能够最初发送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进而,基站装置能够对移动站装置3设定子帧(偏置值),以使在#子帧2中发送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3,依照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和来自基站装置的子帧(偏置值),从而能够最初发送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此,毋庸置疑地,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1、移动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3能够设定不同的子帧(偏置值)。关于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以及根据来自基站装置的RRC信令所设定的子帧(偏置值)进行何种运算、依照所中获得的运算结果最初发送从哪个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这些预先用规格等进行定义。
如上所述,当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时,关于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根据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算出,从而,能够使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信息随机地分散。其结果是,基站装置能够高效地使用所有能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频带)。关于移动站装置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不通过来自基站装置的RRC信令来控制而根据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算出,从而在下行链路所发送的RRC信令中不添加新的信息的情况下,各移动站装置可以在同一时刻发送从不同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移动站装置依照固有的信息,通过随机地分散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信息,从而提高由基站装置进行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关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设备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所示相同。
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当移动站装置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时,最初发送从移动站装置选择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单纯地,通过最初发送从各移动站装置选择的频带算出的接收质量信息,从而能使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信息随机地分散(各移动站装置随机地选择得到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其结果能够提高由基站装置进行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当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从选择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时,其将表示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信息(例如,表示选择的频带的位置的信息)与接收质量信息一起向基站装置发送。
若用图3进行说明,移动站装置1在#子帧2中选择BP1,能够最初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和表示选择了BP1的信息(例如,表示BP1的位置的信息)。同样地,移动站装置2在#子帧2中选择BP2,能够最初发送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和表示选择了BP2的信息(例如,表示BP2的位置的信息)。另外,移动站装置3在#子帧2中选择BP3,能够最初发送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和表示选择了BP3的信息。
如上所述,当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时,不将指定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信息包含在来自基站装置的RRC信令中,而是单纯地通过发送从移动站装置选择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而在下行链路所发送的RRC信令中不添加新的信息的情况下,各移动站装置可以在同一时刻发送从不同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通过发送从各移动站装置选择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能够使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信息随机地分散,基站装置能够高效地使用所有能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频带)。另外,基站装置基于来自移动站装置的接收质量信息,能够对各移动站装置优先分配信道质量高(信道状况好)的资源,并能够提高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之间的通信控制(调度)的效率。
(第4实施方式)
以上述记载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为基础,关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设备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所示相同。
图5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相关的、从移动站装置发送到基站装置的接收质量信息(左侧)和移动站装置从多个频带得到各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右侧)。在图5中,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在#子帧3中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子帧4中发送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子帧5中发送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多个频带(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并且,发送(在#子帧2中发送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整频带或者宽频带(Wide Band Part、以下称作“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在此,在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中,用点线表示的接收质量信息表示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用斜线表示的接收质量信息表示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另外,用网线表示的接收质量信息表示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用矩形表示的接收质量信息表示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在此,从移动站装置发送的各接收质量信息(从WBP、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可以用连续的子帧进行发送,也可以跨多个子帧进行发送。另外,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发送频度与从各BP(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发送频度可以不同。在图5中,作为例子,表示了以连续的子帧周期性地发送从WBP、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图6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相关的、从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在此,作为例子,表示了#子帧1~#子帧17。
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当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从整频带或者宽频带(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和从各频带(各BP)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时,通过控制发送从哪个频带(WBP、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而能够使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信息随机地分散,其结果能够提高由基站装置进行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
图6作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例子,表示了4个移动站装置(移动站装置1、移动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3、移动站装置4)分别向基站装置发送从整频带或者宽频带(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和从各频带(各BP)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在RRC信令中包含频带指示信息并对移动站装置进行发送,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最初发送从包含WBP的哪个频带(即WBP、BP1、BP2、BP3的其中的某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最初发送从频带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在此,所说的在RRC信令中包含的频带指示信息,只要是基站装置对于移动站装置,指示最初发送从包含WBP的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信息,无论何种形态均可。
在图6中,基站装置在RRC信令中包含频带指示信息并对移动站装置1进行发送,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发送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1,在#子帧2中发送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其后的#子帧3、#子帧4、#子帧5中向基站装置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如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所示,从移动站装置1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可以不以图6所示的顺序发送。在图6中,为了使说明易懂,记载为:在最初发送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后,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但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顺序,无论是何种顺序均可,另外,即使是以预先定义的顺序进行发送,各接收质量信息也可以基于移动站装置1所带的固有的信息、存在移动站装置1的小区所带的固有的信息、预先所定义的模式(pattern)等,来进行跳变(hopping)而发送。另外,各接收质量信息可以用连续的子帧进行发送,各接收质量信息也可以跨多个子帧进行发送。
移动站装置1最初发送从包含在来自基站装置的RRC信令中的频带指示信息所指示的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其后,发送从BP(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图6中,移动站装置1周期性地发送各接收质量信息。
同样地,基站装置在RRC信令中包含频带指示信息并对移动站装置2进行发送,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最初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2在#子帧2中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后,在#子帧3、#子帧4、#子帧5中顺次发送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此例中,表示了在其后的#子帧8、#子帧9、#子帧10、#子帧11、以及#子帧14、#子帧15、#子帧16、#子帧17中,也同样地顺次发送各接收质量信息。在图6中,移动站装置2周期性地发送各接收质量信息。
同样地,基站装置在RRC信令中包含频带指示信息并对移动站装置3进行发送,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发送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3在#子帧2中发送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后,在#子帧3、#子帧4、#子帧5中顺次发送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此例中,表示了在其后的#子帧8、#子帧9、#子帧10、#子帧11、以及#子帧14、#子帧15、#子帧16、#子帧17中,也同样地顺次发送各接收质量信息。在图6中,移动站装置3周期性地发送各接收质量信息。
同样地,基站装置在RRC信令中包含频带指示信息并对移动站装置4进行发送,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发送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4在#子帧2中发送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后,在#子帧3、#子帧4、#子帧5中顺次发送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此例中,表示了在其后的#子帧8、#子帧9、#子帧10、#子帧11、以及#子帧14、#子帧15、#子帧16、#子帧17中,也同样地顺次发送各接收质量信息。在图6中,移动站装置4周期性地发送各接收质量信息。
如在第1实施例中的记载,基站装置可以考虑例如小区内存在的移动站装置的台数、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中的信息的通信量、与其他小区之间的干扰(干扰协调)等,来决定频带指示信息,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各移动站装置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在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来自基站装置的频带指示信息也可以不作为显式信息包含在RRC信令中,而使用其他信息表征。例如,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的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指示,也可以依照由RRC信令实施的、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子帧(偏置值)的设定而被指示。若举例说明,基站装置能够对移动站装置1设定子帧(偏置值),以使其在#子帧2中发送接收质量信息。
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1,依照由基站装置设定的子帧(偏置值),最初发送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同样地,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3、移动站装置4能够设定子帧(偏置值),以使分别在#子帧5、#子帧7、#子帧10发送接收质量信息。各移动站装置(移动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3、移动站装置4)依照由基站装置设定的子帧(偏置值),最初发送从各频带(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当来自基站装置的RRC信令所设定的子帧(偏置值)成为哪个值时,移动站装置发送从哪个频带(WBP、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这预先用规格等进行定义。
图7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图和表示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在#子帧1中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1发送包含频带指示信息的RRC信令,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WBP、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图7中,在#子帧1发送包含来自基站装置的区域指定信息的RRC信令,但也可以通过作为初始值定义移动站装置1得到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在其后的子帧中发送包含频带指示信息的RRC信令,从而指示移动站装置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在此,假设基站装置对于移动站装置1,指示最初发送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1,在#子帧2向基站装置最初发送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在此例中,在其后的#子帧3中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子帧4中发送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子帧5中发送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同样地,移动站装置1在#子帧8、#子帧9、#子帧10、#子帧11、以及#子帧14、#子帧15、#子帧16、#子帧17中,最初发送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然后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移动站装置依照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能够算出发送从哪个频带(WBP、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所说的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是例如移动站装置具有的固有的ID(UE-ID)、基站装置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固有的全球ID。移动站装置,当发送从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时,依照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能够算出发送从哪个频带(WBP、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例如,能够依照通过对移动站装置固有的ID进行模(mod)运算而算出的值,最初发送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关于对移动站装置固有的ID进行何种运算、且依照所算出的运算结果最初发送从哪个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这预先用规格等进行定义。
若用图6进行说明,移动站装置1在#子帧2中,例如,依照对移动站装置固有的ID进行模(mod)运算而算出的值,能够最初发送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同样地,移动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3、移动站装置4,在#子帧2中,例如,依照对移动站装置固有的ID进行模(mod)运算而算出的值,能够分别发送从BP1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2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在此,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关于移动站装置发送从哪个频带(WBP、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算出,也可以在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的基础上,加入如下方法:依照来自基站装置的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子帧(偏置值)的设定而算出。若举例说明,基站装置能够对移动站装置1设定子帧(偏置值),以使在#子帧2中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移动站装置1,依照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和由基站装置设定的子帧(偏置值),从而能够最初发送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同样地,基站装置能够对移动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3、移动站装置4设定子帧(偏置值),以使在#子帧2中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移动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3、移动站装置4,依照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和来自基站装置的子帧(偏置值),从而能够最初发送从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在此,毋庸置疑地,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1、移动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3能够设定不同的子帧(偏置值)。关于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以及根据来自基站装置的RRC信令所设定的子帧(偏置值)进行何种运算、依照所中获得的运算结果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这些预先用规格等进行定义。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当移动站装置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时,能够单纯地发送从移动站装置选择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若用图6进行说明,移动站装置1在#子帧2中选择WBP,能够最初发送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和表示选择了WBP的信息(例如,表示WBP的位置的信息)。同样地,移动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3、移动站装置4在#子帧2中分别选择BP1、BP2、BP3,能够最初发送各接收质量信息和表示选择了BP1、BP2、BP3的信息。
这样,对移动站装置通过控制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WBP、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而能够使用于得到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随机地分散,基站装置能够高效地使用所有能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频带)。在此,基站装置还可以设定最初发送从整频带或者宽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然后使用上述记载的方法指示发送从其他的哪个频带(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即,基站装置进行设定,用于发送从WBP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进一步,使用上述记载的方法进行指示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如上所述,基站装置在RRC信令中包含频带指示信息并对移动站装置进行发送,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在包含整频带或者宽频带的多个频带(WBP、BP1、BP2、BP3)中,最初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接收到此信号的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最初发送从频带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而,基站装置能够控制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并能够使用于从移动站装置得到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随机地分散而进行发送。这样,基于从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接收质量信息而对在下行链路中的发送信息实施自适应调制编码和频率选择调度处理的基站装置,能够高效地使用所有能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频带),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由基站装置进行的、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之间的通信控制(调度)的频率效率。
另外,对移动站装置,在来自基站装置的RRC信令中不包含指示发送从包含整频带或者宽频带的多个频带(WBP、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信息,而依照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而算出,从而,在下行链路所发送的RRC信令中不添加新的信息的基础上,各移动站装置能够随机地分散用于得到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而进行发送。这样,不增加在下行链路中所发送的信息(包含在RRC信令中的信息),各移动站装置能够在同一时刻发送从不同的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移动站装置能够基于预先用规格等所定义的算出方法,来决定发送从哪个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进一步地,移动站装置从包含整频带或者宽频带的多个频带(WBP、BP1、BP2、BP3)中,单纯地,最初发送从移动站装置选择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从而,能够在RRC信令中不添加新的信息的基础上,随机地分散发送从哪个频带(WBP、BP1、BP2、BP3)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的信息。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的构成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而进行的设计也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9)

1.一种基站装置,从移动站装置接收接收质量信息,其特征在于,
向发送从多个频带中获得的各接收质量信息的移动站装置发送频带指示信息,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最初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包含频带指示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信号,该频带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最初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频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用于指示比移动站装置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多个频带中的任意一个频带更宽的宽频带或全频带的频带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移动站装置。
4.一种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表示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的接收质量信息,其特征在于,
在最初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从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频带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5.一种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表示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的接收质量信息,其特征在于,
在最初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从根据移动站装置固有的信息而算出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6.一种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表示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的接收质量信息,其特征在于,
最初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从自己选择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7.一种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表示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的接收质量信息,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到用于指示比发送接收质量信息的多个频带中的任意一个频带更宽的宽频带或全频带的频带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在最初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从所述频带指示信息所指示的频带中获得的接收质量信息。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应用于聚集不连续的多个频带而作为1个宽带系统来运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9.如权利要求4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应用于聚集不连续的多个频带而作为1个宽带系统来运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CN200980123246.5A 2008-06-20 2009-06-17 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 Active CN1020676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61910 2008-06-20
JP2008-161910 2008-06-20
PCT/JP2009/061033 WO2009154231A1 (ja) 2008-06-20 2009-06-17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7658A true CN102067658A (zh) 2011-05-18
CN102067658B CN102067658B (zh) 2016-05-04

Family

ID=41434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3246.5A Active CN102067658B (zh) 2008-06-20 2009-06-17 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299750B1 (zh)
CN (1) CN102067658B (zh)
WO (1) WO200915423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9406A (zh) * 2017-09-28 2020-05-12 苹果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调度的通信网络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05089004A1 (ja) * 2004-03-11 2008-01-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チャネル品質情報の送信タイミング調整方法、オフセット情報生成方法、端末、基地局およ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
US9184898B2 (en) * 2005-08-01 2015-11-10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or time, frequency and spatial channel in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JP2007166118A (ja) * 2005-12-12 2007-06-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チャネル品質伝送方法および端末
EP1987696A4 (en) * 2006-02-08 2014-04-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9406A (zh) * 2017-09-28 2020-05-12 苹果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调度的通信网络装置
CN111149406B (zh) * 2017-09-28 2023-06-23 苹果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调度的通信网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99750B1 (en) 2018-12-19
EP2299750A4 (en) 2015-06-24
WO2009154231A1 (ja) 2009-12-23
EP2299750A1 (en) 2011-03-23
CN102067658B (zh)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8489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令通知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CN103460749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02742343B (zh)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804896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和移动通信方法
CN102187726B (zh) 载波聚合
CN102144424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
CN102907160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3392368B (zh) 移动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822117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CN102474856B (zh) 移动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2845099B (zh) 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03299680B (zh)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250455B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2939785B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2948175B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3155671B (zh) 信令通知方法、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8496387A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9691003A (zh) 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d2d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7637158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管理竞争窗口的方法和装置
CN104662954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CN104094659A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460993B (zh) 移动终端装置、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363630A (zh) 移动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4380641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96388A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