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6658A - 精炼机及用于精炼纤维材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精炼机及用于精炼纤维材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6658A
CN102066658A CN2009801233010A CN200980123301A CN102066658A CN 102066658 A CN102066658 A CN 102066658A CN 2009801233010 A CN2009801233010 A CN 2009801233010A CN 200980123301 A CN200980123301 A CN 200980123301A CN 102066658 A CN102066658 A CN 102066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ining
refiner
opening
refining surfac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33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6658B (zh
Inventor
卡提·林德鲁斯
约尔马·哈拉
马尔库·帕尔塔宁
考科·文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met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Metso Paper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tso Paper Oy filed Critical Metso Paper Oy
Publication of CN102066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6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6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6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D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EFORE PASSING TO THE PAPER-MAKING MACHINE
    • D21D1/00Methods of beating or refining; Beaters of the Hollander type
    • D21D1/20Methods of refining
    • D21D1/22Jordans
    • D21D1/24Jordan roll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D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EFORE PASSING TO THE PAPER-MAKING MACHINE
    • D21D1/00Methods of beating or refining; Beaters of the Hollander type
    • D21D1/20Methods of refining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D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EFORE PASSING TO THE PAPER-MAKING MACHINE
    • D21D1/00Methods of beating or refining; Beaters of the Hollander type
    • D21D1/20Methods of refining
    • D21D1/22Jorda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D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EFORE PASSING TO THE PAPER-MAKING MACHINE
    • D21D1/00Methods of beating or refining; Beaters of the Hollander type
    • D21D1/20Methods of refining
    • D21D1/22Jordans
    • D21D1/26Jordan bed plate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D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EFORE PASSING TO THE PAPER-MAKING MACHINE
    • D21D1/00Methods of beating or refining; Beaters of the Hollander type
    • D21D1/20Methods of refining
    • D21D1/30Disc mills
    • D21D1/303Double disc mill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D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EFORE PASSING TO THE PAPER-MAKING MACHINE
    • D21D1/00Methods of beating or refining; Beaters of the Hollander type
    • D21D1/20Methods of refining
    • D21D1/30Disc mills
    • D21D1/306Discs

Landscapes

  • Paper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精炼纤维材料的精炼机(1,18,19),该精炼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精炼表面(11)和至少一个第二精炼表面(4),第一精炼表面和第二精炼表面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为至少部分地大体相互面对,该方式为在第一精炼表面与第二精炼表面之间形成精炼腔室(12),待纤维分离的材料设置为供给到精炼腔室(12)中。第一精炼表面或第二精炼表面包括穿过其形成的开口,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可经由上述开口供给到精炼腔室中,或者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可经由上述开口从精炼腔室中排出。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精炼纤维材料的方法、精炼机的精炼表面以及用于精炼机的刮刀段。

Description

精炼机及用于精炼纤维材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精炼纤维材料的精炼机,该精炼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精炼表面和至少一个第二精炼表面,第一精炼表面和第二精炼表面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为至少部分地大体相互面对,该方式为在第一精炼表面与第二精炼表面之间形成精炼腔室,待纤维分离的材料设置为供给到该精炼腔室中,并且精炼机中的至少第一精炼表面或第二精炼表面设置为相对于面对的精炼表面移动,精炼机中的至少第一精炼表面或第二精炼表面包括刮刀杆和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精炼纤维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精炼机精炼纤维材料,所述精炼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精炼表面和至少一个第二精炼表面,第一精炼表面和第二精炼表面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为至少部分地大体相互面对,该方式为在第一精炼表面与第二精炼表面之间形成精炼腔室,待纤维分离的纤维材料被供给到精炼腔室,并且精炼机中的至少第一精炼表面或第二精炼表面设置为相对于面对的精炼表面移动,并且精炼机中的至少第一精炼表面或第二精炼表面包括刮刀杆和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精炼纤维材料的精炼机的精炼表面,该精炼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精炼表面和至少一个第二精炼表面,第一精炼表面和第二精炼表面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为至少部分地大体相互面对,该方式为在第一精炼表面与第二精炼表面之间形成精炼腔室,待纤维分离的材料设置为供给到精炼腔室中,并且精炼机中的至少第一精炼表面或第二精炼表面设置为相对于面对的精炼表面移动,精炼机中的至少第一精炼表面或第二精炼表面包括刮刀杆和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精炼纤维材料的精炼机的刮刀段,该刮刀段包括具有刮刀杆和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的精炼表面。
背景技术
用于处理纤维材料的精炼机通常包括两个、甚至可能更多个大体相互面对的精炼表面,在这些精炼表面之间具有精炼腔室,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被供给到所述精炼腔室中。这些精炼表面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相对于面对的精炼表面移动。精炼表面可以是一个整体结构,或者可以由设置成彼此相邻的多个精炼表面部分形成,由此各个精炼表面部分的精炼表面形成一个统一的精炼表面。精炼表面通常设有特定的刮刀杆(即,杆)和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即,槽),纤维材料在面对的精炼表面的刮刀杆之间进行精炼,待精炼的材料和经过精炼的材料能够在精炼表面上的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中移动。另一方面,精炼表面可包括突出部和位于这些突出部之间的凹部。精炼表面的刮刀杆和刮刀槽,或精炼表面的突出部和凹部可由精炼机刮刀的基体材料制成,或者由单独材料制成。突出部还可由以先前公知的方式附连到精炼表面的陶瓷砂粒形成。精炼表面(即,刮刀表面)还可由单独的薄片形成,所述薄片布置成彼此相邻或相互隔开一定距离,而且被固定成精炼表面。精炼表面还可包括大量的小突出部和位于这些小突出部之间的凹部,在这种情况下,精炼机通过研磨原理工作。
精炼腔室是形成于定子的精炼表面与转子的精炼表面之间并在其中执行精炼的空间。在精炼表面与待精炼的材料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通过精炼表面的相互挤压和相互运动执行精炼,另一方面,在待精炼的材料内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执行精炼。转子的精炼表面与定子的精炼表面之间的表面区域(surface area)是精炼区域(refining area),通过所述精炼区域在精炼腔室中执行转子的精炼表面与定子的精炼表面之间的精炼。在精炼区域的范围中定子的精炼表面与转子的精炼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是刮刀间隙。
为了提高精炼机的产量,很重要的是,将待精炼的纤维材料有效地引导到面对的精炼表面之间进行精炼。同时,非常重要的是,使经过充分精炼的纤维材料能够以这样的方式从精炼表面之间排出,该方式为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不会堵塞精炼表面之间的精炼腔室并因而不会降低精炼机产量。具体而言,在包括刮刀杆以及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的精炼表面中,通过在刮刀槽的底部设置特殊的阻挡件(dam),使得纤维材料被更有效地引导到面对的刮刀杆之间,阻挡件迫使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远离刮刀槽的底部而移动到面对的精炼表面之间的空间。然而,阻挡件的作用是局部性的,不能使精炼表面的整个面积都大体受益。阻挡件还使精炼表面的液压容量(hydrauliccapacity)大幅减小。
通过改变刮刀槽底部的高度和/或刮刀槽的容积,可以尝试迫使待精炼的材料流在面对的精炼表面之间移动,因而使精炼的效率更高。另外,通过使刮刀杆倾斜,可以影响待精炼的材料的流动,因而迫使待精炼的材料通过面对的刮刀杆之间。
然而,所有这些方案的问题在于:这些方案无法实现在不降低精炼机产量的同时,对将待精炼的材料引入精炼腔室中做出显著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精炼机和方法,其中,待精炼的材料流能够被更高效地引入相对的(面对的)精炼表面之间的精炼腔室中,并由此可使精炼机的工作效率更高。
本发明的精炼机的特征在于,第一精炼表面包括穿过第一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一开口,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第一开口供给到精炼机的精炼腔室中,或者第二精炼表面包括穿过第二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二开口,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第二开口供给到精炼机的精炼腔室中,或者第一精炼表面包括穿过第一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一开口,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第一开口从精炼机的精炼腔室中排出,或者第二精炼表面包括穿过第二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二开口,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第二开口从精炼机的精炼腔室中排出,并且所述开口的表面积与精炼表面的总面积之比在5%到7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
本发明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待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穿过第一精炼表面形成的开口供给到精炼机的精炼表面之间的精炼腔室中,或者待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穿过第二精炼表面形成的开口供给到精炼机的精炼表面之间的精炼腔室中,或者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穿过第一精炼表面形成的开口从精炼机的精炼腔室中排出,或者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穿过第二精炼表面形成的开口从精炼机的精炼腔室中排出,开口的表面积与精炼表面的总面积之比介于5%到7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
本发明的精炼表面的特征在于,精炼表面包括穿过精炼表面形成的开口,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可设置为经由上述开口供给到精炼机的精炼腔室中或者从精炼机的精炼腔室中排出,并且所述开口的表面积与精炼表面的总面积之比介于5%到7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
本发明的刮刀段的特征在于,刮刀段的精炼表面包括穿过精炼表面形成的开口,这些开口的表面积与精炼表面的总面积之比介于5%到7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
用于精炼纤维材料的精炼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精炼表面和至少一个第二精炼表面,第一精炼表面和第二精炼表面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为至少部分地大体相互面对,该方式为在所述第一精炼表面与所述第二精炼表面之间形成精炼腔室,待纤维分离的材料设置为供给到所述精炼腔室中。而且,在该精炼机中,至少第一精炼表面或第二精炼表面设置为相对于面对的精炼表面移动,至少第一精炼表面或第二精炼表面包括刮刀杆和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精炼机的第一精炼表面还包括穿过第一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一开口,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第一开口供给到精炼机的精炼腔室中,或者精炼机的第二精炼表面包括穿过第二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二开口,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第二开口供给到精炼机的精炼腔室中,或者第一精炼表面包括穿过第一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一开口,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第一开口从精炼机的精炼腔室中排出,或者第二精炼表面包括穿过第二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二开口,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第二开口从精炼机的精炼腔室中排出。而且,所述开口的表面积与精炼表面的总面积之比介于5%到7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
因此,精炼腔室是形成于定子的精炼表面与转子的精炼表面之间并在其中执行精炼的空间。在转子的精炼表面与定子的精炼表面之间形成的表面区域为精炼区域,通过精炼区域在精炼腔室中执行转子的精炼表面与定子的精炼表面之间的精炼。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上下文中,术语“刮刀杆”还表示前述的突出部,术语“刮刀槽”还表示所述突出部之间的凹部。
当开口边缘与最近的第二开口边缘之间的距离(即,未设开口的空间的尺寸)小于200mm时,精炼机的转子或定子的精炼表面设有开口。更优选地,从开口边缘到最近的第二开口边缘的距离小于100mm。最优选地,从开口边缘到最近的第二开口边缘的距离小于50mm。
如果仅一个精炼表面具有开口,则以彼此靠近的方式设置开口对经过精炼的纤维悬浮物的产量和精炼结果是有利的,由此实现经过精炼的纤维悬浮物的高产量和高质量,因为待精炼的材料能够有效地被供给到精炼腔室中并均匀地分配到精炼腔室中。
如果构成精炼腔室的两个精炼表面都具有开口,则高产量主要受开口的总面积影响。然而,当开口不是过于密集地设置时会提高精炼结果,这意味着待精炼的材料在排出之前会在精炼腔室中停留较长时间并经受精炼处理,从而实现较好的纸浆质量。另一方面,当开口密集地设置时,待精炼的材料被高效地直接引导到各个刮刀杆进行精炼,因而可有效地利用精炼机刮刀进行精炼处理。当在流量很大的情况下使用开口密集地设置的精炼机时,产量很高并且精炼的效率较高。通过减小流量或产量,可使精炼时间更长,而且开口密集地设置的刮刀可提供在精炼腔室中的充分的停留时间和很高的纸浆质量。
通过使待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穿过第一精炼表面或第二精炼表面而形成的开口供给,纤维材料可比以前更有效且更均匀地供给到精炼腔室中,从而使得待精炼的材料在精炼腔室中分配得比以前更均匀。这使得精炼的效率更高并由此提高了精炼机的性能。可替代地,通过使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穿过第一精炼表面或第二精炼表面而形成的开口从精炼腔室中排出,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可更高效地从精炼腔室中排出,并且堵塞精炼机的风险减小。这同时使得精炼的效率更高并由此提高了精炼机的性能。同时,当所述开口的表面积与精炼表面的总面积之比介于5%到70%的范围内时,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与以前公知的方案相比,可进一步提高精炼机或精炼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第一精炼表面包括穿过第一精炼表面形成的开口,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上述开口供给到精炼机的精炼腔室中,并且第二精炼表面包括穿过第二精炼表面形成的开口,在精炼机中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上述开口从精炼腔室中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精炼表面包括穿过第二精炼表面形成的开口,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上述开口供给到精炼机的精炼腔室中,并且第一精炼表面包括穿过第一精炼表面形成的开口,在精炼机中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上述开口从精炼腔室中排出。
通过使待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第一精炼表面供给到精炼腔室中并使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大体面对第一精炼表面的第二精炼表面从精炼腔室中排出,反之亦然,纤维材料可比以前更有效且更均匀地供给到精炼腔室中。因此,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在精炼腔室中分配得比以前更加均匀,这同时提高了效率并由此提高了精炼机的性能。当待精炼的材料经由穿过第一精炼表面或第二精炼表面而形成的开口从精炼腔室中排出时,经过精炼的材料可从精炼腔室中高效地排出。这减小了堵塞精炼表面的风险,进而进一步提高了精炼机的效率,并由此提高了精炼机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待精炼的材料设置为经由仅设置在第一精炼表面或第二精炼表面中的开口供给到精炼腔室中。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锥形精炼机的侧向剖视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柱形精炼机的侧向剖视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第二柱形精炼机的侧向剖视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盘形精炼机的侧向剖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第二锥形精炼机的侧向剖视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锥形精炼表面的轴测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第三锥形精炼机的侧向剖视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第四锥形精炼机的侧向剖视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第三柱形精炼机的侧向剖视图,
图10示意性示出了第二盘形精炼机的侧向剖视图,
图11示意性示出了第五锥形精炼机的侧向剖视图,
图12示意性示出了第三盘形精炼机的侧向剖视图,
图13示意性示出了第二锥形精炼表面的侧视图,
图14示意性示出了图13的精炼表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15示意性示出了第三锥形精炼表面的侧视图,
图16示意性示出了图15的精炼表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17示意性示出了第四锥形表面的侧视图,
图18示意性示出了图17的精炼表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19示意性示出了第五锥形精炼表面的侧视图,
图20示意性示出了图19的精炼表面的轴测图,
图21从侧向示意性示出了适于锥形精炼机的精炼表面的刮刀段的侧视图,
图22示意性示出了图21的刮刀段的精炼表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23示意性示出了第六锥形精炼表面的侧视图,以及
图24示意性示出了图23的精炼表面的局部剖视图。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简要示出。在附图中,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示出了锥形精炼机1的侧向局部剖视图,锥形精炼机1可用于精炼诸如制造纸张或纸板的材料等纤维材料。图1所示的精炼机1包括框架2和静止的固定精炼元件3(即定子3),精炼元件3支撑至框架2并设有精炼表面4。如图6以实例的方式所示,精炼表面可包括刮刀杆5和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6。图6的精炼表面所包含的刮刀杆和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设置在刮刀表面上,即对纤维材料执行精炼处理的精炼表面上。精炼机1还包括精炼元件9,所述精炼元件9以示例的方式设置为通过轴7和马达8例如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所述马达8以极为示意的方式示出,由于精炼元件9旋转运动,所以在图1的情况下精炼元件9还可称作精炼机1的转子9。可动的精炼元件9包括本体10和精炼表面11,所述精炼表面11可能含有刮刀杆和刮刀槽。精炼机1还可包括加载件(loader),为了清楚起见,图1中未示出加载件,加载件可用于使附连到轴7的可动精炼元件9如箭头B示意性所示那样前后移动,从而调节精炼腔室12的尺寸,并由此调节固定精炼元件3的精炼表面4与可动精炼元件9的精炼表面11之间的刮刀间隙的尺寸。
在图1的实施例中,转子9的本体10的一部分为中空结构,从而使得在转子9的精炼表面11的下方具有略微敞开的空间21。待精炼的纤维材料以箭头C示意性示出的方式从圆锥形结构的具有较小直径的端部经由供给开口13或供给通道被供给到精炼机1中。被供给到精炼机1中的大部分纤维材料如箭头D所示那样进入转子9的精炼表面11下方的敞开空间21中,并从敞开空间经由穿过转子9的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进入精炼腔室12中,在该处纤维材料被精炼。
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可经由开口14供给到精炼腔室12中,开口14可在精炼表面11上设置为覆盖例如至少60%的精炼区域,更优选地覆盖整个精炼区域。
由于精炼机1的转子9与框架2之间的空间未完全封闭,所以准备供给到根据图1的精炼机1中的一部分纤维材料可如箭头F所示那样从精炼腔室的刮刀间隙12的第一边缘22转移到精炼腔室12中。经过精炼的材料从精炼腔室的第二边缘23离开精炼腔室12,并进一步如箭头E示意性所示那样经由排出通道17或排出开口从精炼机1中排出。
在图1的实施例中,可动精炼元件9的精炼表面11构成精炼机1的第一精炼表面,并且穿过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构成穿过第一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一开口,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可经由第一开口供给到精炼腔室12中。固定精炼元件3的精炼表面4则构成精炼机1的第二精炼表面。
通过使待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穿过第一精炼表面(即,转子的精炼表面)形成的开口供给到精炼腔室中,可比以前更有效且更均匀地将纤维材料供给到精炼腔室中,从而使得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在精炼腔室中分配得比以前更均匀。由此使精炼的效率更高,并由此提高精炼机的性能。当所述开口的表面积与精炼表面的总面积之比介于5%到70%的范围内时,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例如为16%到17%,与先前公知的方案相比,可进一步提高精炼机或精炼的效率。而且,当所述开口在所述精炼表面上设置为覆盖例如至少60%的精炼区域时,与公知的方案相比,可进一步提高精炼机的效率。另外,当至少可动精炼表面或固定精炼表面包括刮刀杆和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时,相对于其中精炼表面不含有刮刀杆或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的精炼机而言,可增强对纤维的精炼效果。
图2示意性示出了柱形精炼机18的侧向剖视图,柱形精炼机18用于精炼诸如制造纸张或纸板的材料等纤维材料。图2所示的精炼机18包括框架2和静止的固定精炼元件3(即定子3),精炼元件3支撑至框架2并设有精炼表面4。精炼表面4可包括刮刀杆和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精炼机18还包括精炼元件9(即转子9),所述精炼元件9以示例的方式设置为通过轴7和马达8例如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所述马达8以极为示意的方式示出。转子9包括本体10和可能由刮刀杆和刮刀槽组成的精炼表面11。在图2的实施例中,转子9的本体10的大部分为中空结构,从而使得在转子9的本体10内及精炼表面11的下方具有敞开的空间21。图2的精炼机18还可包括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用于沿箭头B示意性示出的方向调节定子3的精炼表面4与转子9的精炼表面11之间的精炼腔室12的尺寸。对至少一个精炼表面与另一精炼表面之间的距离的调节可以先前公知的方式来执行。为了实现调节,对可调节的精炼表面进行分段(sectionalize)。通过螺栓、楔形机构或液压加载机构执行调节。
待精炼的纤维材料以箭头C示意性示出的方式经由供给开口13或供给通道被供给到精炼机18中。被供给到精炼机18中的大部分纤维材料如箭头D所示那样进入转子9的精炼表面11下方的敞开空间21中,并从敞开空间经由穿过转子9的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进入精炼腔室12中,在该处纤维材料被精炼。
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可经由开口14供给到精炼腔室12中,开口14可在精炼表面11上设置为覆盖例如至少60%的精炼区域,更优选地覆盖至少80%的精炼区域,最优选地覆盖整个精炼区域。然而,所述开口还可在精炼表面11上设置为覆盖60%以下的精炼区域。
由于精炼机18的转子9与框架2之间的空间未完全封闭,所以准备供给到图2的精炼机18中的一部分纤维材料可如箭头F所示那样从精炼腔室12的第一边缘22转移到精炼腔室12中。经过精炼的材料从精炼腔室的第二边缘23离开精炼腔室12,并进一步如箭头E示意性所示那样经由排出通道17或排出开口从精炼机18中排出。
在图2的实施例中,可动精炼元件9的精炼表面11构成精炼机18的第一精炼表面,并且穿过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构成穿过第一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一开口,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可经由第一开口供给到精炼腔室12中。固定精炼元件3的精炼表面4则构成精炼机18的第二精炼表面。
图3示意性示出了第二柱形精炼机18的侧向局部剖视图,根据图3的柱形精炼机的结构与图2的柱形精炼机的结构相似,只是在以下方面不同。在根据图3的精炼机18中,定子3以这样的方式支撑至精炼机18的框架2,该方式为使定子3与框架2之间保留有中间空间16。另外,图3的精炼机18包括定子3的精炼表面4中的开口15,转子9的精炼表面11不具有开口14。待精炼的纤维材料以箭头C示意性示出的方式经由供给开口13或供给通道供给到精炼机18中。供给到精炼机18中的纤维材料如箭头D所示那样经由穿过定子3的精炼表面4形成的开口15进入精炼腔室12中,在该处纤维材料被精炼。
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可经由开口15供给到精炼腔室12中,开口15可在精炼表面4上设置为覆盖例如至少60%的精炼区域,优选地覆盖至少80%的精炼区域,最优选地覆盖整个精炼区域。然而,所述开口还可在精炼表面11上设置为覆盖60%以下的精炼区域。所述开口15的表面积与精炼表面4的总面积之比可设置在5%到7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例如为16%到17%。经过精炼的材料从精炼腔室的第二边缘23离开精炼腔室12,并进一步如箭头E示意性所示那样经由排出开口17或排出通道从精炼机18中排出。在图3的实施例中,当向精炼机供给纤维材料时,准备供给到精炼机中的全部纤维材料都经由定子3的精炼表面4中的开口15进入精炼腔室12中。
在图3的实施例中,可动精炼元件的精炼表面构成精炼机18的第一精炼表面。固定精炼元件3的精炼表面4则构成精炼机18的第二精炼表面,并且穿过精炼表面4形成的开口15构成穿过第二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二开口,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可经由第二开口供给到精炼腔室12中。
通过使待精炼的纤维材料替代性地经由穿过第二精炼表面(即,定子的精炼表面)形成的开口供给到精炼腔室中,于是还可使纤维材料比以前更有效且更均匀地供给到精炼腔室中,从而使得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在精炼腔室中分配得比以前更均匀。当所述开口的表面积与精炼表面的总面积之比介于5%到70%的范围内时,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例如为16%到17%,与先前公知的方案相比,可进一步提高精炼机或精炼的效率。同时,当所述开口在所述精炼表面上设置为覆盖例如至少60%的精炼区域时,与公知的方案相比,可进一步提高精炼机的效率。
图4示意性示出了盘形精炼机19的侧向局部剖视图,盘形精炼机19可用于精炼诸如制造纸张或纸板的材料等纤维材料。图4所示的精炼机19包括框架2和静止的固定精炼元件3(即定子3),精炼元件3支撑至框架2并设有精炼表面4。如上所述,精炼表面4可包括刮刀杆和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精炼机19还包括以示例的方式设置为通过轴7和马达8例如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的精炼元件9(即精炼机19的转子9),所述马达8以极为示意的方式示出。可动精炼元件9包括本体10和可能由刮刀杆和刮刀槽组成的精炼表面11。精炼机19还可包括加载件,为了清楚起见,图4中未示出加载件,加载件可用于使附连到轴7的可动精炼元件9如箭头B示意性所示那样前后移动,从而调节精炼腔室12的尺寸,并由此调节固定精炼元件3的精炼表面4与可动精炼元件9的精炼表面11之间的刮刀间隙的尺寸。
在图4的实施例中,转子9的本体10的一部分为中空的结构,从而使得在转子9的精炼表面11后方具有略微敞开的空间21。待精炼的纤维材料以箭头C示意性示出的方式经由供给开口13或供给通道被供给到精炼机19中。被供给到精炼机19中的纤维材料如箭头D所示那样进入转子9的精炼表面11后方的敞开空间21中,并从该敞开空间21经由穿过转子9的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进入精炼腔室12中,在该处纤维材料被精炼。通过保护结构20防止待精炼的纤维材料直接供给到精炼腔室12中。
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可经由开口14供给到精炼腔室12中,开口14可在精炼表面11上设置为覆盖至少60%的精炼区域,优选地覆盖至少80%的精炼区域,最优选地覆盖整个精炼区域。开口14的表面积与精炼表面11的总面积之比可设置在5%到7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例如为16%到17%。
在图4的实施例中,可动精炼元件9的精炼表面11构成精炼机19的第一精炼表面,并且穿过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构成穿过第一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一开口,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可经由第一开口供给到精炼腔室12中。固定精炼元件3的精炼表面4则构成精炼机19的第二精炼表面。经过精炼的材料从精炼腔室的第二边缘23离开精炼腔室12,并进一步如箭头E示意性所示那样经由排出通道17或排出开口从精炼机19中排出。
图5示意性示出了第二锥形精炼机1的侧向剖视图,对此,图6示意性示出了可用作例如图5的精炼机中的转子的精炼表面的圆锥形精炼表面的轴测图。图5中所示的精炼机1的结构与根据图1的精炼机1的结构相似,而不同之处在于:定子3的精炼表面4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开口15,并且框架2设置为使得在框架2与支撑至框架2的定子3之间保留有中间空间16,中间空间16设有用于从精炼机1中排出经过精炼的材料的排出通道17或排出开口。
待精炼的纤维材料以箭头C示意性示出的方式经由供给开口13或供给通道被供给到精炼机1中。被供给到精炼机1中的大部分纤维材料如箭头D所示那样进入转子9的精炼表面11下方或后方的敞开空间21中,并从敞开空间经由穿过转子9的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进入精炼腔室12中。经过精炼的材料能够从精炼腔室12经由定子3的精炼表面4中的开口15进入精炼机1的框架2与定子3之间的中间空间16中,经过精炼的材料如箭头E示意性所示那样从该中间空间16经由排出通道17或排出开口排出精炼机1。由于精炼机1的转子9与框架2之间的空间未完全封闭,所以准备供给到根据图5的精炼机1中的一部分纤维材料可如箭头F所示那样从精炼腔室12的第一边缘22转移到精炼腔室12中。经过精炼的材料还可以从精炼腔室12的第二边缘23排出,所述第二边缘23连接到精炼机1的框架2与定子3之间的中间空间16。
在图5的实施例中,转子9的精炼表面11构成精炼机的第一精炼表面,并且穿过转子9的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构成穿过第一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一开口,待精炼的材料经由第一开口被供给到精炼机的精炼表面之间的精炼腔室中。而且,在图5的实施例中,定子3的精炼表面4构成精炼机的第二精炼表面,穿过定子3的精炼表面4形成的开口15构成穿过第二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二开口,在精炼腔室中经过精炼的材料经由第二开口从精炼腔室中排出。
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可经由开口14供给到精炼腔室12中,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可经由开口15从精炼腔室12中排出,开口14或开口15可在精炼表面4和11上设置为覆盖例如至少60%的精炼区域,优选地覆盖至少80%的精炼区域,最优选地覆盖整个精炼区域。开口的表面积与精炼表面的总面积之比可设置在5%到7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例如为16%到17%。与图1相比,应当注意到,在图5中,精炼机1的锥形结构的较大直径端朝向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被供给到精炼机1中的方向定向,而锥形结构的较小直径端背离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被供给到精炼机1中的方向定向。
在图5的实施例中,转子9的精炼表面11中的开口14使得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被高效地供给到精炼腔室12中,由此可比以前更高效地精炼纤维材料。另外,由于在转子9的精炼表面11中存在开口14,所以待精炼的纤维材料比以前更均匀地供给到精炼腔室12中,从而使得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在精炼腔室12中分配得比以前更均匀,这进而还提高了精炼的效率,并由此提高了精炼机的性能。由于在精炼机1的定子3的精炼表面4中存在开口15,所以经过精炼的纸浆可以比以前更高效地从精炼腔室12中排出,这减小了堵塞精炼机的风险,并还促进了精炼机的运转。
图7示意性示出了第三锥形精炼机1的侧向剖视图。图7中所示的锥形精炼机1与图5的锥形精炼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图7所示的精炼机的锥形结构的倾斜方向与图5所示的精炼机的锥形结构的倾斜方向相反。换言之,在图7的精炼机中,锥形结构的较大直径端背离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被供给到精炼机中的方向定向,而在图5的精炼机中,锥形结构的较大直径端朝向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被供给到精炼机中的方向定向。此外,图7所示的精炼机的转子9的本体10的结构与图1所示相似,因此,与图5的精炼机相比,图7的精炼机中转子9的精炼表面11下方或后方的敞开空间更小。另外,图7所示的精炼机的运转与图5所示的精炼机的运转相对应。
图8示意性示出了用于精炼纤维材料的第四锥形精炼机1的侧向剖视图。图8所示的锥形精炼机的基本结构与图7的精炼机的基本结构相对应,但图8的精炼机的运转方式与图7的精炼机的运转方式相反。这意味着,在图8所示的精炼机中,将纤维材料供给到精炼机中的供给通道13或供给开口设置在精炼机1的外圆周上,并且从精炼机中排出经过精炼的材料的排放开口17或排放通道设置在精炼机1的中段中、对应图7的精炼机所包含的将待精炼的材料供给到精炼机中的供给开口13的位置处。因此,在图8的精炼机中,待精炼的纤维材料首先经由精炼机1的供给通道13或供给开口被供给到精炼机1的框架2与定子3之间的中间空间16中,从该处待精炼的材料进一步经由精炼机定子3的精炼表面4中的开口15进入精炼腔室12中。大部分经过精炼的材料经由转子9的精炼表面11中的开口14从精炼腔室12排出,少量经过精炼的材料可通过从精炼机12在图8右手侧的端部(对应于图1、图5以及图7中的精炼腔室12的第一边缘)作为泄漏流排出,并如箭头E示意性所示那样进一步从转子9与精炼机1的框架2之间的空间排出精炼机。
在图8的实施例中,可动精炼元件9(即,转子9)的精炼表面11构成精炼机的第一精炼表面,并且穿过转子9的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构成穿过第一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一开口,在精炼腔室12中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第一开口从精炼腔室中排出。而且,在图8的实施例中,固定精炼元件3(即,定子3)的精炼表面4构成精炼机的第二精炼表面,并且穿过定子3的精炼表面4形成的开口15构成穿过第二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二开口,待精炼的材料经由第二开口被供给到精炼机的精炼表面之间的精炼腔室12中。另外,在图8的实施例中,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可经由开口15供给到精炼腔室12中,开口15在精炼表面4上设置为覆盖至少60%的精炼区域,优选地覆盖至少80%的精炼区域,最优选地覆盖整个精炼区域。因此,经过精炼的材料可经由其中排出精炼腔室12的开口14在精炼表面上设置为覆盖至少60%的精炼区域,优选地覆盖至少80%的精炼区域,最优选地覆盖整个精炼区域。
图9示意性示出了第三柱形精炼机18的侧向剖视图,其用于精炼诸如制造纸张或纸板的材料等纤维材料。图9所示的精炼机18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柱形精炼机的结构相似。然而,图9所示的精炼机与图3的精炼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图9所示的精炼机18的转子9的精炼表面11包括延伸穿过精炼表面11的开口14。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可如箭头C所示那样经由供给开口13或供给通道供给到精炼机18中。被供给到精炼机18中的大部分纤维材料如箭头D所示那样进入转子9的精炼表面11下方或后方的敞开空间中,并经由穿过转子9的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进入精炼腔室12中。经过精炼的材料能够经由定子3的精炼表面4中的开口离开精炼腔室12并进入精炼机18的框架2与定子3之间的中间空间16中,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如箭头E示意性所示那样从中间空间经由排出通道17或排出开口排出精炼机18。由于精炼机18的转子9与框架2之间的空间未完全封闭,所以准备供给到精炼机18中的一部分纤维材料可如箭头F所示那样从图9的精炼腔室12的第一边缘22转移到精炼腔室12中。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还可以从图9的刮刀间隙12的第二边缘23离开精炼腔室12,该第二边缘23连接到精炼机18的框架2与定子3之间的中间空间16。
在图9的实施例中,可动精炼元件9(即,转子9)的精炼表面11构成精炼机的第一精炼表面,并且穿过转子9的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构成穿过第一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一开口,待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第一开口被供给到精炼机的精炼表面之间的精炼腔室中。而且,在图9的实施例中,固定精炼元件3(即,定子3)的精炼表面4构成精炼机的第二精炼表面,穿过定子3的精炼表面4形成的开口15构成穿过第二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二开口,在精炼腔室12中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第二开口从精炼腔室中排出。
而且,在图9的实施例中,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可通过其中供给到精炼腔室12中的开口14可在精炼表面11上设置为覆盖例如至少60%的精炼区域,优选地覆盖至少80%的精炼区域,最优选地覆盖整个精炼区域。因此,经过精炼的材料可通过其中排出精炼腔室12的开口15在精炼表面4上设置为覆盖至少60%的精炼区域,优选地覆盖至少80%的精炼区域,最优选地覆盖整个精炼区域。
在图9的柱形精炼机18中,向精炼机中供给纤维材料也可设置为使得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被供给到中间空间16中并从中间空间16进一步经由定子3的精炼表面4中的开口15进入精炼腔室12中,经过精炼的材料经由转子9的精炼表面11中的开口14从精炼腔室12中排出。在这种情况下,将待精炼的纤维材料供给到精炼机中的供给通道或供给开口以及使经过精炼的材料从精炼机中排出的排放通道或排放开口相互交换位置。
图10示意性示出了第二盘形精炼机19的侧向剖视图。图10所示的精炼机19的结构与图4的精炼机的结构相似。然而,与图4的盘形精炼机的结构不同,图10的精炼机包括穿过定子3的精炼表面4形成的开口15,并且在定子3与精炼机19的框架2之间具有中间空间16。
待精炼的纤维材料以箭头C示意性示出的方式经由供给开口13或供给通道被供给到精炼机19中。被供给到精炼机19中的纤维材料如箭头D所示那样进入转子9的精炼表面11后方的敞开空间21中,并如箭头D所示那样从敞开空间21经由穿过转子9的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进入精炼腔室12中。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能够经由定子3的精炼表面4中的开口15进入精炼机19的框架2与定子3之间的中间空间16中,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如箭头E示意性所示那样从中间空间16经由排出通道17或排出开口排出精炼机19。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还可以从精炼表面4、11的外圆周排出精炼腔室12,所述外圆周还连接到精炼机19的框架2与定子3之间的中间空间16。通过保护结构20防止待精炼并供给到精炼机中的纤维材料从供给开口13直接转移到精炼腔室12。
在图10的实施例中,可动精炼元件9(即,转子9)的精炼表面11构成精炼机的第一精炼表面,并且穿过转子9的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构成穿过第一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一开口,待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第一开口被供给到精炼机的精炼表面之间的精炼腔室中。而且,在图10的实施例中,固定精炼元件3(即,定子3)的精炼表面4构成精炼机的第二精炼表面,穿过定子3的精炼表面4形成的开口15构成穿过第二精炼表面形成的第二开口,在精炼腔室12中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第二开口从精炼腔室中排出。
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可经由开口14供给到精炼腔室12中,开口14在精炼表面11上设置为覆盖至少60%的精炼区域,优选地覆盖至少80%的精炼区域,最优选地覆盖整个精炼区域。
如上面关于锥形精炼机和柱形精炼机所描述的,在盘形精炼机中,向盘形精炼机19中供给纤维材料也可设置为使得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被供给到中间空间16中并从中间空间16经由定子3的精炼表面4中的开口15进入精炼腔室12中。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可进而经由转子9的精炼表面11中的开口14从精炼腔室12中排出。在这种情况下,将待精炼的纤维材料供给到精炼机19中的供给开口13或供给通道13以及使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从精炼机19中排出的排放通道17或排放开口相互交换位置。
图11示意性示出了第五锥形精炼机1的侧向剖视图。图11的锥形精炼机的结构及运转与图5的锥形精炼机的结构及运转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在图11的锥形精炼机中转子9的结构是封闭的,这意味着在转子9的精炼表面11下方或后方不具有敞开空间21并且转子9的精炼表面11不包含任何开口。
当使用图11的精炼机时,使经由供给开口13或供给通道13供给到精炼机1中的全部纤维材料经由精炼腔室12的第一边缘22流入精炼腔室12中。在精炼腔室12中经过精炼的材料经由定子3的精炼表面4中的开15从精炼腔室12排出而进入中间空间16中,并进一步从中间空间16经由排出通道17或排出开口排出精炼机1。一部分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可能从精炼腔室12的第二边缘23排出精炼机1。
图12示意性示出了第三盘形精炼机19的侧向剖视图。图12的盘形精炼机的结构及运转与图10的盘形精炼机的结构及运转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在图12的盘形精炼机中转子9的结构是封闭的,这意味着在转子9的精炼表面11下方或后方不具有敞开空间21并且转子9的精炼表面11不包含任何开口。
当使用图12的精炼机时,由于为了供给纤维材料而理所当然地移除了保护结构20,所以准备经由供给开口13或供给通道13供给到精炼机19中的全部纤维材料都经由精炼腔室12的第一边缘22流入精炼腔室12中。在精炼腔室12中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从精炼腔室12经由定子3的精炼表面4中的开口15流入中间空间16中,并从中间空间16进一步经由排出通道17或排出开口排出精炼机19。一部分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还可从精炼腔室12的第二边缘23排出精炼机19。
除图1至图12所示的实例以外,下述方案也是可行的,其中所有的待精炼的纤维材料仅经由精炼腔室的边缘供给到精炼腔室中,并且所有的或大部分经过精炼的材料经由可动精炼机元件的精炼表面中的开口排出。在这种情况下,与可动精炼元件的精炼表面相对的固定精炼元件或第二可动精炼表面不包含纤维材料可通过其中流入精炼腔室或从该精炼腔室排出的开口。
在根据该方案的精炼机中,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至少主要经由可动精炼元件的精炼表面或固定精炼元件的精炼表面中的开口被供给到精炼腔室中,或者可替代地,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主要经由可动精炼元件的精炼表面或固定精炼元件的精炼表面中的开口从精炼腔室中排出。然而,上述所有的精炼机类型也可仅包括可动精炼表面而根本不包括固定精炼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可动精炼表面构成精炼机的第二精炼表面。因此,盘形精炼机中相对的两个精炼表面例如通过轴各自沿相反的方向旋转。
通过使待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精炼表面供给,待精炼的材料可均匀地供给到精炼腔室中。由此还确保了待精炼的材料从材料的供给端经由精炼腔室流向材料的排出端,这意味着能够精炼比以前更大量的纤维。通过使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相对的精炼表面排出,可减少待精炼的材料以及经过精炼的材料沿精炼表面的方向流动,由此减小了精炼机中的压力损失并增大了产量。借助于待精炼的材料的供给速度和可动精炼表面的速度,可以影响精炼的程度,即,纤维受到精炼的量。通过使待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可动精炼表面或固定精炼表面供给以及同时通过使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相对的精炼表面排出,精炼机和整个精炼操作获得极为显著的优点。
该方案还使得待纤维分离的材料在精炼表面或对精炼表面的切线平行的平面上的流动有所减小,由此,精炼表面的设计可主要集中于优化对纤维的精炼效果,因为精炼表面在传送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及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方面起的作用较小。因此,可使得精炼表面上传送材料的压力损失更小,且精炼机的供给通道及排出通道更宽敞,由此减小精炼机的动力损失。
如果被供给到精炼机中的全部纤维材料都经由精炼表面流入精炼腔室中,则与图4和图10的盘形精炼机相似的锥形精炼机和柱形精炼机可设置防止待供给的纤维材料直接流到精炼腔室中的各式保护结构。因此,如果全部经过精炼的材料都准备经由精炼表面排出精炼腔室,则可在精炼机中设置各式保护结构,用以防止经过精炼的材料经由精炼腔室的边缘直接排出精炼腔室。
穿过定子3的精炼表面4形成的开口15和穿过转子9的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可仅仅穿过精炼表面上的刮刀杆5形成,或者仅仅穿过精炼表面中的刮刀槽6形成,或者穿过精炼表面中的刮刀杆5和刮刀槽6两者而形成。
精炼表面中的开口14和15的形状、尺寸和方向以及开口的表面积与精炼表面的总面积之比可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变化。在图6的实施例中,开口14是长形的并定向为大致横向于刮刀杆和刮刀槽的延伸方向。然而,开口还可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其它的多边形形状等。另外,开口的延伸方向可完全平行于刮刀杆和刮刀槽的延伸方向,或横向于刮刀杆和刮刀槽的延伸方向,或处于这两个方向之间的任意角度方向。开口的尺寸或表面积可以不同的方式变化,可以是大量较小的开口或少量较大的开口。开口的总面积对精炼表面的表面积之比可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变化,优选地在5%到7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例如为16%到17%。开口的全部上述特性还可在固定精炼表面和可动精炼表面之中相互不同。图23和图24示出了开口14为圆形的精炼表面。
开口的总面积对精炼表面的表面积之比是在供给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和/或排出经过精炼的纤维的效率与对于待精炼纤维材料的精炼效果之间进行选择。开口的总面积对精炼表面的表面积之比越大,待精炼的纤维材料可被供给到精炼腔室中或者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可从精炼腔室中排出的效率越高。而同时,有助于精炼处理的精炼表面的表面积变得越小,对精炼表面材料的强度特性的要求越高。
图13至图18示意性示出了一些具有长形开口14的锥形精炼表面。长形开口指的是视为具有特定纵向方向的开口,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开口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在大致横向于该方向的方向上的开口边缘之间的距离。在图13和图14的实施例中,长形开口大致平行于中心轴线或精炼表面的轴线而延伸。在图15和图16的实施例中,长形开口在与精炼表面的中心轴线倾斜的位置延伸,在图17和图18的实施例中,长形开口大致横向于精炼表面的中心轴线而延伸。在图13至图18中,精炼表面显示为精炼机转子的精炼表面,但精炼表面也可以是精炼机定子的精炼表面。
因此,如图13和图14所示,长形开口14可设置为大致平行于精炼表面的中心轴线,然而,通过形成长形开口14以及将该长形开口14设置成在精炼表面上与精炼机刮刀的轴线成一倾斜角,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开口的最佳的较大流动面积,该方式为使得有助于精炼的精炼区域很大。长形开口仅占据很小的精炼区域或者以不会削弱精炼机的效率的方式覆盖精炼区域。具有长形开口的精炼机刮刀可产生具有较大拉伸强度和耐磨性的高质量纸浆。另外,在整个精炼区域实现均匀的纤维材料流动。而且,延伸穿过定子和转子的直线流动通道(即,可经由定子和转子看到的通道)的流动截面面积相对于开口的总流动面积很小,因此,待精炼的纤维材料经历高效的精炼处理并且在未被精炼的情况下不能大量地流经精炼机。而且,延伸穿过定子和转子的直线流动通道的位置在精炼机工作期间一直在变化,所以可利用整个精炼区域进行精炼。在开口倾斜的情况下,还可以对供给到精炼机中和/或从精炼机中排出的材料产生抽吸作用,或者可替代地产生保持作用,由此可根据需要促进或减缓材料沿期望方向的运动。这样还可维持待精炼的材料的流体态。供给的精炼表面的长形开口可形成为使得长形开口的长度涵盖至少两个刮刀杆和这些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因此,待精炼的纸浆以最佳方式分配到精炼腔室中,从而导致以可控、可选及最佳的方式停留在精炼腔室中,随后经过精炼的材料经由相对的精炼表面或刮刀表面中的开口从刮刀间隙中排出。由此产生所需的精炼处理。
当可动精炼表面设置为内精炼表面时(可能出现在柱形精炼机和锥形精炼机的情况中),离心力对材料流产生抽吸作用,由此改进待精炼的材料到精炼腔室中的传送。通过对开口或开口之前的结构定向,或者通过利用与流动相关的设计,可进一步增大或减小抽吸作用,因为可动精炼表面中的开口的推动材料流动的壁产生导致材料流动的作用力,所述作用力平行于壁的法向。当可动精炼表面设置为外精炼表面时,通过对开口定向,可以相应的方式影响经由开口的流动。而且,在盘形精炼机的情况下,借助于离心力还可以增强经由可动精炼表面中的开口的流动,从而使得开口至少一定程度沿径向定向。固定精炼表面不能借助于离心力产生流动,但通过对开口定向,可借助于传递至流经开口的壁的材料的作用力,使经由固定精炼表面的流动略微地或大幅地减小。
图19示意性示出了锥形精炼表面的侧视图,图20示意性示出了图19的精炼表面的轴测图。在图19和图20中,精炼表面显示为精炼机转子的精炼表面,但也可以是精炼机定子的精炼表面。在图19和图20的实施例中,精炼表面11处于相对于精炼机的中心轴线倾斜的位置,并包括在精炼表面的圆周方向上相互隔开一定距离并形成精炼表面11的刮刀杆5的条状物或轮缘。刮刀杆5支撑至精炼表面11的两端的支撑结构24或支撑环24。在位于刮刀杆5之间形成有越过刮刀杆5的整个长度而延伸的长形开口14。因此,可以认为,在图19和图20的实施例中,长形开口14以这样的方式越过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的整个长度而延伸,该方式为刮刀槽的底部完全被穿过精炼表面11而延伸的长形开口14覆盖。在该实施例中,开口密集地设置,并且待精炼的材料被高效地直接引导到各个刮刀杆进行精炼,由此高效地利用精炼机刮刀来执行精炼。
在图19和图20中,形成刮刀杆的条状物、轮缘或金属丝的截面可以是例如图中所示的矩形、正方形、三角形或一些其它的截面形状。在结构的除两端以外的中间区域中可安置用于加强结构的支撑环。优选地,在两端通过支撑环将该结构附连到精炼机的框架,但还可在结构的中间通过支撑环将该结构附连到精炼机的框架,或者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案实现附连。金属丝优选地以相对于中心轴线0到30度的角度安置。基于待精炼的纤维材料适当选择金属丝宽度和金属丝之间的距离。金属丝之间的开口可沿径向延伸或沿任一方向倾斜。在极端情况下,开口(即,流动通道)可越过该结构的整个长度而延伸。
图21示意性示出了适于锥形精炼机的精炼表面的刮刀段的侧视图,图2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图21的刮刀段的精炼表面的局部剖视图。图21和图22所示的刮刀段适于构成例如锥形精炼机的转子的精炼表面的一部分。通过使图21的适当数量的刮刀段彼此相邻设置,可实现均匀的锥形精炼表面。在图21和图22的实施例中,穿过精炼表面形成的开口是长形的,但还可具有其它的形状,例如圆形或椭圆形或各种多边形,或者开口可以其它前述的方式实现。相似的刮刀段当然也可用于形成定子的精炼表面。由刮刀段制成的精炼表面当然也可用于柱形精炼机和锥形精炼机。
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中描述的特征可以这样加以利用,而与其它的特征如何无关。另一方面,还可在需要时结合在本申请中描述的特征以形成多种组合物。
附图和相关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构想。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在细节方面有所变化。在附图所示的所有实施例中,精炼机的精炼表面包括用于形成精炼表面的刮刀杆和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但显而易见的是,还可以下述的方式设置精炼机的精炼表面,例如,仅一个精炼表面包括刮刀杆和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而且明显的是,由于精炼表面包括刮刀杆和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所以刮刀杆的上表面(即,面向相对的精炼表面的表面)可包括较小的刮刀杆和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同时明显的是,如果需要,图中所示的精炼腔室的第一边缘可定义为第二边缘,而第二边缘可定义为第一边缘。并且明显的是,刮刀杆和刮刀槽可沿它们的纵向或延伸方向以多种方式形成,例如使得刮刀杆和位于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是直线的或弯曲的。

Claims (20)

1.一种用于精炼纤维材料的精炼机(1,18,19),所述精炼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精炼表面(11)和至少一个第二精炼表面(4),所述第一精炼表面和所述第二精炼表面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为至少部分地大体相互面对,该方式为在所述第一精炼表面与所述第二精炼表面之间形成精炼腔室(12),待纤维分离的材料设置为供给到所述精炼腔室(12)中,并且所述精炼机中的至少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或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设置为相对于面对的精炼表面移动,并且所述精炼机中的至少所述第一精炼表面或所述第二精炼表面包括刮刀杆(5)和位于所述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6),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包括穿过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形成的第一开口(14),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所述第一开口供给到所述精炼机的所述精炼腔室(12)中,或者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包括穿过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形成的第二开口(15),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所述第二开口供给到所述精炼机的所述精炼腔室(12)中,或者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包括穿过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形成的第一开口(14),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所述第一开口从所述精炼机的所述精炼腔室(12)中排出,或者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包括穿过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形成的第二开口(15),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所述第二开口从所述精炼机的所述精炼腔室(12)中排出,并且
所述开口(14,15)的表面积与所述精炼表面(4,11)的总面积之比介于5%到7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包括穿过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所述开口(14)供给到所述精炼机(1,18,19)的所述精炼腔室(12)中,并且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包括穿过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形成的开口(15),在所述精炼腔室(12)中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所述开口从所述精炼腔室中排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包括穿过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形成的开口(15),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所述开口供给到所述精炼机(1,18,19)的所述精炼腔室(12)中,并且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包括穿过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在所述精炼腔室(12)中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所述开口(14)从所述精炼腔室(12)中排出。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精炼机,其特征在于,待精炼的材料设置为仅经由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或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的所述开口(14,15)供给到所述精炼腔室(12)中。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精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设置为形成所述精炼机(1,18,19)的可动精炼表面(11),并且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设置为形成所述精炼机(1,18,19)的固定精炼表面(4)。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精炼机,其特征在于,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所述开口(14,15)供给到所述精炼机(1,18,19)的所述精炼腔室(12)中,所述开口(14,15)在所述精炼表面(4,11)上设置为覆盖至少60%的精炼区域,更优选地覆盖至少80%的精炼区域,最优选地覆盖整个精炼区域。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精炼机,其特征在于,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所述开口(14,15)供给到所述精炼腔室(12)中,所述开口(14,15)的表面积与所述精炼表面(4,11)的总面积之比介于5%到7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精炼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精炼表面(4,11)中,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所述精炼表面(4,11)的所述开口(14,15)供给到所述精炼腔室(12)中,穿过所述精炼表面(4,11)形成的所述开口(14,15)具有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长形形状。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精炼机,其特征在于,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所述精炼表面(4,11)的所述开口(14,15)从所述精炼腔室(12)中排出,所述精炼表面(4,11)中的所述开口(14,15)的表面积与所述精炼表面(4,11)的总面积之比介于5%到7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精炼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精炼表面(4,11)中,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所述精炼表面(4,11)的所述开口(14,15)从所述精炼腔室(12)中排出,穿过所述精炼表面(4,11)形成的所述开口(14,15)具有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长形形状。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精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炼机为锥形精炼机(1)、柱形精炼机(18)或盘形精炼机(19)。
12.一种精炼纤维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含有至少一个第一精炼表面(11)和至少一个第二精炼表面(4)的精炼机(1,18,19)来精炼纤维材料,所述第一精炼表面和所述第二精炼表面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为至少部分地大体相互面对,该方式为在所述第一精炼表面与所述第二精炼表面之间形成精炼腔室(12),待纤维分离的材料被供给到所述精炼腔室(12)中,并且所述精炼机中的至少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或所述第二精炼表面(12)设置为相对于面对的精炼表面(4,11)移动,并且所述精炼机中的至少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或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包括刮刀杆(5)和位于所述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6),其特征在于,
待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穿过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供给到所述精炼机的所述精炼表面(4,11)之间的所述精炼腔室(12)中,或者待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穿过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形成的开口(15)供给到所述精炼机的所述精炼表面(4,11)之间的所述精炼腔室(12)中,或者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穿过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形成的所述开口(14)从所述精炼机的所述精炼腔室(12)中排出,或者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穿过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形成的所述开口(15)从所述精炼机的所述精炼腔室(12)中排出,所述开口(14,15)的表面积与所述精炼表面(4,11)的总面积之比介于5%到7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待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穿过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形成的所述开口(14)供给到所述精炼表面(4,11)之间的所述精炼腔室(12)中,并且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穿过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形成的所述开口(15)从所述精炼腔室(12)中排出。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穿过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形成的所述开口(15)供给到所述精炼表面(4,11)之间的所述精炼腔室(12)中,并且经过精炼的纤维材料经由穿过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形成的所述开口(14)从所述精炼腔室(12)中排出。
15.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仅经由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或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中的所述开口(14,15)供给到所述精炼腔室(12)中。
16.如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所述开口(14,15)供给到所述精炼机(1,18,19)的所述精炼腔室(12)中,所述开口(14,15)在所述精炼表面(4,11)上设置为覆盖至少60%的精炼区域,优选地覆盖至少80%的精炼区域,最优选地覆盖整个精炼区域。
17.如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设置为经由所述开口(14,15)供给到所述精炼机(1,18,19)的所述精炼腔室(12)中,所述开口(14,15)在所述精炼表面(4,11)上设置为覆盖至少60%的精炼区域,优选地覆盖至少80%的精炼区域,最优选地覆盖整个精炼区域。
18.一种用于精炼纤维材料的精炼机(1,18,19)的精炼表面(4,11),所述精炼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精炼表面(11)和至少一个第二精炼表面(4),所述第一精炼表面和所述第二精炼表面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为至少部分地大体相互面对,该方式为在所述第一精炼表面与所述第二精炼表面之间形成精炼腔室(12),待纤维分离的材料设置为供给到精炼腔室(12)中,并且所述精炼机中的至少所述第一精炼表面(11)或所述第二精炼表面(4)设置为相对于面对的精炼表面移动,并且所述精炼机中的至少所述第一精炼表面或所述第二精炼表面包括刮刀杆(5)和位于所述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6),其特征在于,
所述精炼表面(4,11)包括穿过所述精炼表面(4,11)形成的开口(14,15),待精炼的纤维材料能够设置为经由所述开口(14,15)供给到所述精炼机的所述精炼腔室(12)中或者从所述精炼机的所述精炼腔室(12)中排出,并且所述开口(14,15)的表面积与所述精炼表面(4,11)的总面积之比介于5%到7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精炼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4,15)在所述精炼表面(4,11)上设置为覆盖至少60%的精炼区域,优选地覆盖至少80%的精炼区域,最优选地覆盖整个精炼区域。
20.一种用于精炼纤维材料的精炼机(1,18,19)的刮刀段,所述刮刀段包括具有刮刀杆(5)和位于所述刮刀杆之间的刮刀槽(6)的精炼表面(4,11),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段的所述精炼表面(4,11)包括穿过所述精炼表面(11)形成的开口(14,15),所述开口(14,15)的表面积与所述精炼表面(4,11)的总面积之比介于5%到7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7%到55%,最优选为10%到40%。
CN200980123301.0A 2008-06-19 2009-06-18 精炼机及用于精炼纤维材料的方法 Active CN1020666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080414 2008-06-19
FI20080414A FI124677B (fi) 2008-06-19 2008-06-19 Jauhin, jauhinpinta, teräsegmentti ja menetelmä kuitumaisen materiaalin jauhamiseksi
PCT/FI2009/050545 WO2009153412A1 (en) 2008-06-19 2009-06-18 Refiner and method for refining fibrous materia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6658A true CN102066658A (zh) 2011-05-18
CN102066658B CN102066658B (zh) 2014-05-07

Family

ID=39589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3301.0A Active CN102066658B (zh) 2008-06-19 2009-06-18 精炼机及用于精炼纤维材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11595B2 (zh)
EP (1) EP2326767B1 (zh)
CN (1) CN102066658B (zh)
FI (1) FI124677B (zh)
WO (1) WO2009153412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3580A (zh) * 2013-11-28 2014-03-19 四川永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纸浆纤维打浆设备
CN104480766A (zh) * 2014-11-10 2015-04-01 合肥宏图彩印有限公司 一种锥形磨浆机
CN105178086A (zh) * 2014-06-13 2015-12-23 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磨浆机以及用于磨浆机的刮刀元件
CN106192524A (zh) * 2016-07-18 2016-12-07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带内部导流通道的双锥形磨浆机
CN108855461A (zh) * 2017-05-11 2018-11-23 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精磨机的刀片段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24393B (fi) 2008-06-19 2014-08-15 Valmet Technologies Inc Jauhin ja menetelmä kuitumaisen materiaalin jauhamiseksi ja teräsegmentti kuitumaisen materiaalin jauhamiseksi tarkoitettuun jauhimeen
FI124677B (fi) 2008-06-19 2014-11-28 Valmet Technologies Inc Jauhin, jauhinpinta, teräsegmentti ja menetelmä kuitumaisen materiaalin jauhamiseksi
US20150045543A1 (en) 2013-08-12 2015-02-12 Melvin Mitchell Isolation method for water insoluble components of a biomass and products provided therefrom
US20150044306A1 (en) 2013-08-12 2015-02-12 Melvin Mitchell Process for fractionation and extraction of herbal plant material to isolate extractives for pharmaceuticals and nutraceuticals
US9421477B2 (en) 2013-08-12 2016-08-23 Green Extraction Technologies Biomass fractionation and extraction apparatus
CN103938479B (zh) * 2014-05-09 2016-03-02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可调间隙的双锥形磨浆机
DE202014105123U1 (de) * 2014-10-27 2016-01-28 Mirko Winter Vorrichtung zur Zerkleinerung von Faserverbundwerkstoffen
JP6553956B2 (ja) * 2015-06-10 2019-07-31 相川鉄工株式会社 リファイナーの叩解方法及びリファイナー
SE540681C2 (en) * 2017-03-03 2018-10-09 Valmet Oy Steam evacuation in a pulp or fiber refiner
CN111155351B (zh) * 2020-02-14 2024-04-30 泰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磨浆机
FI20205288A1 (en) * 2020-03-24 2021-09-25 Valmet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roducing nanofibrous cellulose
FI130763B1 (fi) 2020-06-08 2024-03-01 Valmet Technologies Oy Teräsegmentti jauhimee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41954A (en) * 1954-01-20 1956-04-17 Black Clawson Co Refining paper pulp
US4819881A (en) * 1986-12-11 1989-04-11 Sulzer-Escher Wyss Gmbh Refiner for processing a fiber stock suspension for paper fabrication
EP0597860B1 (en) * 1991-04-12 1997-07-09 NILSSON, Harry Beating apparatus for fibre suspensions
CN2414097Y (zh) * 2000-02-01 2001-01-10 马桂秋 可调精浆机
CN2898094Y (zh) * 2006-03-10 2007-05-09 山东晨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大锥度精浆机
DE102004039986A1 (de) * 2004-08-18 2007-12-20 Voith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r Mahlung von Fasern, insbesondere Papierfaser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1462A (ja) * 1983-10-26 1985-05-22 Toshiba Corp 演算制御装置
SE459186B (sv) * 1986-08-07 1989-06-12 Sunds Defibrator Anordning foer behandling av fibersuspensioner genom silning och mekanisk bearbetning
DE10258324B4 (de) * 2002-12-13 2008-03-27 Voith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arnituren für das Mahlen von wasserhaltigem Papierfaserstoff
US7347392B2 (en) * 2005-02-28 2008-03-25 J & L Fiber Services, Inc. Refiners and methods of refining pulp
FI124677B (fi) 2008-06-19 2014-11-28 Valmet Technologies Inc Jauhin, jauhinpinta, teräsegmentti ja menetelmä kuitumaisen materiaalin jauhamiseksi
FI124393B (fi) 2008-06-19 2014-08-15 Valmet Technologies Inc Jauhin ja menetelmä kuitumaisen materiaalin jauhamiseksi ja teräsegmentti kuitumaisen materiaalin jauhamiseksi tarkoitettuun jauhimee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41954A (en) * 1954-01-20 1956-04-17 Black Clawson Co Refining paper pulp
US4819881A (en) * 1986-12-11 1989-04-11 Sulzer-Escher Wyss Gmbh Refiner for processing a fiber stock suspension for paper fabrication
EP0597860B1 (en) * 1991-04-12 1997-07-09 NILSSON, Harry Beating apparatus for fibre suspensions
CN2414097Y (zh) * 2000-02-01 2001-01-10 马桂秋 可调精浆机
DE102004039986A1 (de) * 2004-08-18 2007-12-20 Voith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r Mahlung von Fasern, insbesondere Papierfasern
CN2898094Y (zh) * 2006-03-10 2007-05-09 山东晨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大锥度精浆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3580A (zh) * 2013-11-28 2014-03-19 四川永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纸浆纤维打浆设备
CN103643580B (zh) * 2013-11-28 2016-04-13 四川永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纸浆纤维打浆设备
CN105178086A (zh) * 2014-06-13 2015-12-23 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磨浆机以及用于磨浆机的刮刀元件
CN104480766A (zh) * 2014-11-10 2015-04-01 合肥宏图彩印有限公司 一种锥形磨浆机
CN106192524A (zh) * 2016-07-18 2016-12-07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带内部导流通道的双锥形磨浆机
CN106192524B (zh) * 2016-07-18 2018-01-23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带内部导流通道的双锥形磨浆机
CN108855461A (zh) * 2017-05-11 2018-11-23 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精磨机的刀片段
CN108855461B (zh) * 2017-05-11 2020-10-13 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精磨机的刀片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11595B2 (en) 2013-08-20
FI124677B (fi) 2014-11-28
EP2326767A1 (en) 2011-06-01
WO2009153412A1 (en) 2009-12-23
FI20080414A0 (fi) 2008-06-19
EP2326767B1 (en) 2016-02-17
CN102066658B (zh) 2014-05-07
US20110089273A1 (en) 2011-04-21
FI20080414A (fi) 2009-12-20
EP2326767A4 (en) 201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6658B (zh) 精炼机及用于精炼纤维材料的方法
CN102066657B (zh) 用于精磨纤维材料的精磨机及方法
CN1859978B (zh) 用于精磨机的精磨表面和叶片部分
US9222220B2 (en) Refiner and blade element
CN101374995B (zh) 精磨机及精磨机的精磨表面的叶片部分
CN102472007B (zh) 精磨机
CN101883893A (zh) 精浆机
SE533901C2 (sv) Raffineringsplåt av hög intensitet med inre defibrerande zon
CN102348849A (zh) 精磨机的精磨表面
CN103422383B (zh) 刮刀元件
CN102378840A (zh) 精磨机的精磨表面
EP1969177B1 (en) Refiner blade and segment, as well as a method of forming them and a method of modifying blade grooves
CN100342975C (zh) 精磨元件
WO1999032711A1 (en) Screening device
EP4150149A1 (en) Blade element for refi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