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7690A - 扬声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7690A
CN102057690A CN2008801297605A CN200880129760A CN102057690A CN 102057690 A CN102057690 A CN 102057690A CN 2008801297605 A CN2008801297605 A CN 2008801297605A CN 200880129760 A CN200880129760 A CN 200880129760A CN 102057690 A CN102057690 A CN 102057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pole piece
magnetic pole
magnetic
oscilla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97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瀬和干
小林博之
高山浩治
古头晶彦
新寺晋太郎
引地俊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
Publication of CN102057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76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1Centering
    • H04R9/043Inner suspension or damper, e.g. spi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9/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of the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covered by H04R9/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9/022Aspects regarding the stray flux internal or external to the magnetic circuit, e.g. shielding, shape of magnetic circuit, flux compensation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扬声器装置,其振动板和音圈能够以大致同相位振动,其为一种声压比较高且高音质的扬声器装置,并且为高音质且薄型的高音质扬声器装置。扬声器装置(1)具备:振动体(3),将音圈(31)支承于振动板(33)的局部;及磁电路(2),离开包含磁石(22)的第1磁极部(MP1)(薄板(23))和具有与该第1磁极部(MP1)(薄板(23))不同磁极的第2磁极部(MP2)(磁轭(21))而配置,音圈(31)被配置于第1磁极部(MP1)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振动体(3)靠近于音圈(31)而在振动板(33)的局部或整体被形成导电部(335),导电部(335)配置于第1磁极部(MP1)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

Description

扬声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扬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如下电动式扬声器:若向被配置于静磁场中的动圈外加信号电流,则动圈振动的同时振动板会振动电动式扬声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一般的电动式扬声器1J例如如图1所示,具有磁电路2J及振动体3J。磁电路2J在剖面U字形的磁轭21J上被配置磁石22J,在磁石22J上被配置有薄板23J,在薄板23J与磁轭21J之间被形成有磁隙。音圈31J被配置于磁隙,并且音圈31J被接合于音圈骨架32J,音圈骨架32J被接合于振动板33J,振动板33J的外周部通过边缘34J振动自如地被接合于框架35J。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5-102166号公报
上述电动式扬声器1J的音圈31J通过音圈骨架32J被接合于振动板33J的内周部(或外周部),音圈的驱动力通过音圈31J和振动板33J的接合部(包含音圈骨架32J)传递到振动板33J。一般的振动板33J由纸或树脂等形成,并非完全刚体而具有内部损失。因此越是在振动板33J上从音圈31J远离的位置,来自音圈31J的驱动力越难以传递。而且音圈31J振动时的频率越大振动板33J中的驱动力的衰减越大。即,所述电动式扬声器1J中振动板整体很难以与音圈31J的振动同相位振动。
并且,上述电动式扬声器1J中,由于输出声压频率特性依存于从振动板被输出的声波的相位,所以难以使输出声压频率特性从低音区至高音区平坦化。因此,期望音圈和振动板以大致同相位振动的高音质的扬声器装置。
而且,因为上述电动式扬声器1J中输出声压频率特性依存于从振动板输出的声波,所以很难实现将从低音域到高音域输出的声压频率特性平坦化。因此期望音圈与振动板在大致同相位振动的高音质扬声器。
而且,上述扬声器1J因为构成零件数比较多,所以制造成本比较高且制造工作量比较多。因此期望构成简单且高音质的扬声器装置。
而且,一般的电动式扬声器1J中,为了使高频特性良好,振动板的半顶角被形成为比较小的形状。因此,如图1所示的电动式扬声器1J中,振动板33J的高度(HJ)比较高且扬声器1J整体的高度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解决这种问题作为课题的一个例子。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板和音圈能够以大致同相位振动的扬声器装置,提供一种声压比较高且高音质的扬声器装置,提供一种高音质且构成比较简单的扬声器装置,提供一种薄型高音质的扬声器装置等。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至少具备如下独立权利要求所涉及的结构。
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振动体,在振动板的局部支承音圈;以及磁电路,离开包含磁石的第1磁极部和具有该第1磁极部不同磁极的第2磁极部而配置,所述音圈被配置于所述第1磁极部与所述第2磁极部之间,所述振动体靠近于所述音圈而在所述振动板的局部或被整体形成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被配置于所述第1磁极部与所述第2磁极部之间。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振动体,在振动板的局部支承音圈;以及磁电路,离开被形成于磁石的两端部的第1及第2磁极部、和不同于该第1及第2磁极部的第3磁极部和第4磁极部而配置,所述音圈被配置于所述第2磁极部与第4磁极部之间,所述振动体靠近于所述音圈在所述振动板的局部或整体被形成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被配置于所述第1磁极部与所述第3磁极部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往技术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2(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的正视图,(B)是(A)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A)是用于说明图2(A)、图2(B)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的动作的剖视图,(B)是用于说明振动板33的导电部335的动作的图。
图4(A)是被设置于音圈31和振动板33的环状的大外径的导电部335的剖视图,(B)是中外径的导电部335的剖视图,(C)是小外径的环状的导电部的剖视图。
图5(A)是表示扬声器的阻抗、扬声器的音圈和导电部的电耦合系数、各个频率特性的图。(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动作的等价电路图。
图6(A)是用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的声压频率特性的图,(B)是用于说明比较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声压频率特性的图。
图7(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A的正视图,(B)是(A)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A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B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C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D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E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F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G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H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K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L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M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1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N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1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P的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1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Q的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1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R的剖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1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S的剖视图。
图中:1-扬声器装置,2-磁电路,3-振动体,4-支承部件(框架),21-磁轭,22-磁石,23-薄板(磁极片),31-音圈,33-振动板,34-边缘,335-导电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振动体,在振动板的局部支承音圈;以及磁电路,离开包含磁石的第1磁极部和具有与该第1磁极部不同磁极的第2磁极部而配置,所述音圈被配置于所述第1磁极部与所述第2磁极部之间,所述振动体靠近于所述音圈而在所述振动板的局部或整体被形成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被配置于所述第1磁极部与所述第2磁极部之间。
详细而言,上述扬声器装置在1磁极部与第2磁极部之间被配置振动板的局部或整体,在其振动板的被配置于第1磁极部与第2磁极部之间的部分被设置有导电部,其导电部靠近音圈。磁电路在第1磁极部与第2磁极部之间的磁隙被形成静磁场。在其磁隙被配置有音圈。音圈直接被接合于振动板或通过音圈支承部件(音圈骨架)等间接地被接合于振动板。
[第1驱动力]
扬声器驱动时若信号电流被输入于音圈,则在音圈产生根据信号电流的洛伦兹力。音圈将其洛伦兹力作为驱动力(第1驱动力),沿音圈的轴向(音响放射方向)振动。在音圈产生的驱动力(第1驱动力)通过音圈和振动板的接合部被传递到振动板,振动板根据其驱动力振动。
[第2驱动力]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音圈和被设置于振动板的环状的导电部通过电磁感应进行电磁结合。
扬声器驱动时若信号电流(交流电流)被输入于音圈,则在音圈周围产生交流磁场(也被称为交流磁通量、变动磁通量)。在被设置于振动板的环状的导电部通过交流磁场产生电磁感应,在导电部产生感应电流。在振动板的导电部产生根据磁隙间的直流磁场和感应电流的驱动力(第2驱动力)。该驱动力(第2驱动力)的方向与在音圈产生的洛伦兹力(第1驱动力)的方向大致相同。
即,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扬声器驱动时在音圈产生第1驱动力的同时,在被设置于振动板的导电部产生第2驱动力。第2驱动力和第1驱动力为大致相同方向,第2驱动力和第1驱动力为大致同相位。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与一般的扬声器装置相比,能够在比较宽的频率频带以比较大的声压放射高音质的声波。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因为具有面分布于振动板的局部或整体的导电部,所以其振动板的导电部被面驱动。所以扬声器装置可以从振动板的局部或整体放射比较高音质的声波。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具有电动式部与电磁感应式部的同时,其电动式部与电磁感应式部密切协作而振动板进行振动(也被称为混合式扬声器)。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
[第1实施方式]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的图。详细而言,图2(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的正视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如图2(A)、图2(B)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具有磁电路2、振动体3、及支承部件(框架)4。图3(A)是用于说明图2(A)、图2(B)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的动作的剖视图,图3(B)是用于说明振动板33的导电部335的动作的图。
磁电路2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磁电路的一实施方式,振动体3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振动体的一实施方式,支承部件(框架)4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框架的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具有电动式部与电磁感应式部的同时,其电动式部与电磁感应式部密切协作而振动板33进行振动。详细而言,扬声器装置1在磁电路2的磁轭21与薄板(磁极片)23之间具有磁隙MG1,在其磁隙MG1的直流磁场中具有被形成导电部的导体振动板33。
以下,说明扬声器装置1的各构成要素。
作为磁电路2可以采用内磁式磁电路、外磁式磁电路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电路2是内磁式磁电路。
如图2(A)、图2(B)所示,磁电路2具有磁轭21、磁石22、及薄板(磁极片)23。
磁轭21由铁、磁性体等形成。如图2(B)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轭21,具有底面部211、外周侧部(筒状部)212、及上端部213。底面部211被形成为平板状,在其端部被设置有外周侧部212。外周侧部(筒状部)212被形成为筒状,以使环绕底面部211,在上端部213通过边缘34(也被称为第2振动部、振动板支承部)被接合有振动板33(也被称为第1振动部)。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周侧部212被形成为上端部213向径向内侧屈曲的形状。上述底面部211、外周侧部212、及上端部213被一体形成。而且,上述底面部211、外周侧部212、及上端部213根据需求也可以由其他部件形成。
磁石22被形成为柱形,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成为圆柱形,而且磁石22被配置于磁轭21的中央部上。而且磁石22沿着轴向(Z轴方向、音响放射方向SD)被磁化。即,形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石22的磁性体沿着厚度方向被磁化。
薄板(磁极片)23由铁、磁性体等形成。薄板23被形成为平板形且被配置于磁石22上。
而且,如图2(A)、图2(B)所示,磁电路2在薄板23的端部与磁轭21的上端部213之间被形成有筒状的磁隙MG1。
上述磁电路2中,薄板23相当于第1磁极部(MP1)的一实施方式,磁轭21相当于第2磁极部(MP2)的一实施方式。在该第1磁极部(MP1)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被形成有磁隙MG1。详细而言,第1磁极部(MP1)被形成于薄板(磁极片)23的端部,第2磁极部(MP2)被形成于磁轭21的外周侧部212的端部。
即,磁电路2具有由包含磁石22的磁性体形成的第1磁极部(MP1)、和相对第1磁极部(MP1)仅远离规定距离被配置且不同于第1磁极部(MP1)的第2磁极部(MP2)。
振动体3具有音圈31、振动板33、及边缘34。
音圈31被支承于振动板33。而且音圈31被配置于第1磁极部(MP1)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磁隙MG1)。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圈31被形成为沿着振动板33的振动方向(轴向或音响放射方向SD)延伸的形状。音圈31不限于该形状。
振动板33通过边缘34振动自如地被支承于框架4。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板33被形成为环状,其外周部通过边缘34振动自如地被支承于框架4和磁轭21,内周部被接合于音圈31。
而且,振动板33在振动板的局部或整体被形成有导电部335。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板33整体由导电材料形成。作为导电材料可以采用例如铝、铜、铁等导电体金属或具有导电性的磁性体。详细而言,振动板的导电部335沿着周向被形成为环状。并且振动板33的导电部335沿着振动板33的径向被形成为以规定的宽度(L335)面分布的形状。
该振动板33的导电部335优选被靠近配设于音圈31。这是,因为如后述在上述扬声器装置1中音圈31与导电部335越相近根据电磁感应产生于导电部335的驱动力就越大。
而且,振动板33被配置于第1磁极部(MP1)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且被配置于直流磁场(静磁场)MD1中。即,被形成于振动板33的导电部335被配置于第1磁极部(MP1)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且被配置于直流磁场(静磁场)MD1中。
而且,如图3(A)所示导电部335其剖视形状被形成为大致沿着通过第1磁极部(MP1)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的磁力线(MD1)的形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电路2中,磁隙的磁力线(MD1)向径向被形成为大致直线状(放射状),导电部335形成的径向剖视形状被形成为直线形状。
振动板33在音圈31径向外侧靠近配设导电部335的同时,其导电部335沿周向被形成为环状。
扬声器驱动时,例如若向被配置于第1及第2磁极部之间的导电部335流入感应电流,则在其导电部335产生根据感应电流和第1及第2磁极部之间磁场(MD1)的电磁力(洛伦兹力)。该电磁力具有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平行于振动板33的振动方向成分。
即,振动板33的导电部335被形成为如在扬声器驱动时产生于导电部335的电磁力(洛伦兹力)具有平行于振动板33的振动方向的成分的形状,具体而言,被形成为大致沿着第1及第2磁极部间的磁力线的形状。
因振动板33的导电部335被形成为沿着上述磁隙的磁力线(MD1)的形状,所以扬声器驱动时,在向导电部335被流入感应电流的状态下,在振动板33的导电部335沿着音圈31的振动方向产生比较大的电磁力。
而且,因为振动板33的导电部335被形成为上述形状,所以音圈31的驱动力(F1)容易被传递到振动板33整体。
而且,因为振动板33的导电部335被形成为上述形状,所以振动板33整体能够以大致同相位振动。
边缘(振动板支承部)34被形成于振动板33的外周部与框架4之间。边缘34被接合于振动板33的端部的同时,振动自如地支承于该振动板。而且,边缘34由绝缘性材料构成。作为该绝缘性材料,例如可以采用聚氨酯树脂等树脂、橡胶、无纺布等。而且边缘34与振动板33一样产生声波也可以,将振动板33作为第1振动部而将边缘34作为第2振动部也可以。而且,作为用于将振动板支承于框架的支承部,可以将边缘34作为振动板支承部。
即,因为具有导电部335的振动体3通过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的边缘34被接合于磁轭或框架4等的非振动体,所以导电部335对非振动体被电绝缘。
支承部件4(框架)振动自如地支承振动体3。如图2(B)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部件4例如被形成为筒状,被配置于磁轭21的外周侧部212的内周侧。支承部件4在上端部通过粘结剂等被接合有边缘34的外周端部332。而且,根据需要可以不设置边缘34而在振动板33外周侧部通过粘结剂等接合于支承部件4的上端部。
如图2(B)所示,端子部5由导线(锦纱线)501被电连接于音圈31。而且,端子部5例如被连接于便携式音乐播放机等的信号处理装置(不图示)。该端子部5例如被配置于扬声器装置1的外侧部,详细而言,如图2(B)所示,被配置于磁轭21的侧面部或底面部等。
说明上述扬声器装置1的动作。
上述扬声器装置1在扬声器驱动时若信号电流被输入于端子部5,则其信号电流通过导线501被输入于音圈31。若信号电流被输入于音圈31,则在音圈31产生根据信号电流的洛伦兹力。音圈31将其洛伦兹力作为驱动力F1(第1驱动力)沿着音圈31的轴向(音响放射方向SD)振动。产生于音圈31的驱动力F1(第1驱动力)通过音圈31和振动板33的接合部被传递到振动板33,振动板33根据其驱动力F1(第1驱动力)振动。
而且,如图3(A)所示,扬声器装置1在扬声器驱动时若信号电流(交流电流)被输入于音圈31,则在音圈31的周围产生交流磁场MA1(也被称为交流磁通量、变动磁通量)。
在振动板33的环状的导电部335中,通过交流磁场MA1产生电磁感应,如图3(B)所示在导电部335产生感应电流(A1),在振动板33的导电部335产生根据磁隙间的直流磁场和感应电流的驱动力F2(第2驱动力)。该驱动力F2(第2驱动力)与产生于音圈31的洛伦兹力(第1驱动力F1)为大致相同方向(三指定则左手法则)。振动板33通过该驱动力F2及驱动力F1振动。
通过根据电磁感应在导体振动板33内通过的直流磁通量(MD1)及基于电磁感应的感应电流(A1)越大,振动板33的振幅量变得越大,就可以得到高感度。
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除了通过基于音圈的驱动力(F1)的振幅,还通过电磁感应在振动板本身产生驱动力(F2),所以可以提供比较高的声压。即,扬声器装置1是持有电动式和电磁感应式的混合扬声器。
而且,扬声器装置1在扬声器驱动时因为在振动板33通过第1驱动力F1和第2驱动力F2驱动,所以振动板33和音圈31能够以大致同相位振动,能够放射高音质且比较高的声压的声波。
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与例如具备圆顶型振动板的一般的电动式扬声器装置相比,如图2(A),2(B)所示,环状的振动板33被形成于第1及第2磁极之间,所以比较薄型。
而且,扬声器装置1如图2(A)、2(B)所示,具备在振动板33整体面分布的导电部335。因此,通过基于电磁感应的感应电流(A1)与直流磁场(MD1)、在振动板33整体产生驱动力(F2)而成为面驱动。
在一般的扬声器中从音圈通过接合部向振动板被传递驱动力,但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中,除了基于音圈的驱动之外,在振动板的导电部进行面驱动,所以得到在振动板能量的衰减比较少且比较稳定的频率特性。
而且,扬声器装置1由于振动板33本身发挥用于声压上升的导电体的作用,因此能实现制造成本比较低、制造工作量比较少等。
而且例如在一般的电动式扬声器装置为了使高频特性良好,需要振动板的半顶角小,且扬声器装置的总高比较高。
另一方面,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由于振动板在宽区域面驱动,所以不缩小半顶角也可以实现薄型且宽频带化。
图4(A)是被设置于音圈31与振动板33的环状的大外径的导电部335的剖视图,图4(B)是中外径的导电部335的剖视图,图4(C)是小外径的环状的导电部的剖视图。
图5(A)是表示扬声器的阻抗、扬声器的音圈与导电部的电耦合系数、各个频率特性的图。横轴表示频率F(单位:HZ),右纵轴表示扬声器装置1的输入阻抗Z(单位:Ω),左纵轴表示音圈31与导电部335的电磁结合的耦合系数K。图5(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的动作的等价电路图。
如上述扬声器装置1具有电动式部与电磁感应式部的同时,其电动式部与电磁感应式部密切协作而振动板33进行振动。
如图5(B)所示,扬声器装置1的感应式部例如与由1次侧(电感L1与抵抗R1的串联连接)构成音圈31,且由与卷数1的2次侧线圈(电感L2与抵抗R2的串联连接)构成导体振动板33(导电部335)的变压器等价。感应电流的振幅大小依存于该变压器的结合系数K。
本申请发明者准备分别被形成直径不同的环状的导电部335,例如图4(A)所示的大外径的环状的导电部335、图4(B)所示的中程度外径的环状导电部335、准备图4(C)所示的小外径的环状的导电部335的振动板33与音圈31,测定各自的耦合系数K及输入阻抗Z。作为振动板33的导电部335的形成材料,采用了无氧铜C1020。
如图4(A)所示,环状的导电部335的外径LPA是音圈31的直径LC1的约3.0倍,内径LPB是音圈31的直径LC1的约2.3倍。沿径向的幅度LAB是音圈31的直径LC1的约0.34倍(固定)。
图5(A)中示出,关于如图4(A)所示的振动板33与音圈31的耦合系数K1、输入阻抗Z1。
详细而言,如图4(B)表示,环状的导电部335的外径LPA是音圈31的直径LC1的约2.3倍,内径LPB是音圈31的直径LC1的约1.6倍。沿径向的宽度LAB是音圈31的直径LC1的约0.34倍(固定)。
图5(A)中示出,关于如图4(B)所示的振动板33与音圈31的耦合系数K2、输入阻抗Z2。
详细而言,如图4(C)表示,环状的导电部335的外径LPA是音圈31的直径LC1的约1.7倍,内径LPB是音圈31的直径LC1的约1.0倍。沿径向的宽度LAB是音圈31的直径LC1的约0.34倍(固定)。
图5(A)中示出,关于如图4(C)所示的振动板33与音圈31的耦合系数K3、输入阻抗Z3。
如图5(A)所示,测定的结果在图4(A)~图4(C)可示的各个振动体,从低频(约1kHz)至高频(约100kHz),耦合系数K变大且阻抗Z(Ω)变大。
详细而言,如图5(A)所示,导电部335离音圈31越近,即直径越小耦合系数K表示的值越高。具体而言,于图4(C)可示的被形成有小外径的导电部335的振动体的耦合系数K3表示最高值。
而且,如图5(A)所示,耦合系数K的值比较高时,即使高频输入阻抗Z的上升也被抑制,所以电动式部的驱动力不会下降至极端,即使在高频区域,扬声器装置也可以放射高声压的声波。具体而言,如图4(C)所示的被形成有小外径的导电部335的振动体的输入阻抗Z3的值最低。
图6(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的声压频率特性的图。图6(B)是用于说明比较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声压频率特性的图。图6(A)、图6(B)中,横轴表示频率F(Hz),左纵轴表示声压(SPL(sound pressure level):单位dB(decibel)),右纵轴表示扬声器的输入阻抗Z(单位欧姆(ohm))。
本申请发明者测定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的振动板的材质为导体(铝)时(图6(A))及比较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振动板的材质为非导体(纸)时(图6(B))的各自测定声压频率特性及输入阻抗Z。
与如图6(B)所示的比较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声压频率特性相比,图6(A)所示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的声压频率特性示出声压比较高。
而且,图6(B)所示的声压频率特性中,在频率约20kHz附近产生倾斜,但图6(A)所示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的声压频率特性中,没有这种倾斜而表示比较平坦的值。即,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通过基于驱动力F1的驱动和在振动板33的导电部335中面驱动(驱动力F2),振动板33振动,所以频率特性变成平坦且高音质。
[第2实施方式]
图7(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A的正视图。图7(B)是图7(A)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A的沿A-A’线的剖视图。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a具有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振动板33A和在其振动板33A的表面及背面的双方或一方由导电材料形成的导电部335。
详细而言,振动板33A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采用纸、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等、树脂薄膜等非导电材料。
导电部335如图7(A)、图7(B)所示被形成于环状,振动板33A的表面、背面的双方或一方沿周向形被成为环状。而且,振动板33A的导电部335被形成为沿振动板33A的径向以规定的宽度(L335)面分布的形状。作为该导电部335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采用铝、铜等导电体金属或具有导电性的磁性体。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A具有振动板33A和在其振动板33A的表面侧被蒸镀形成铝等导电体的导电部335,该振动板33A例如由如下形成:由纸、纤维构成的无纺布、树脂被赋予至无纺布的薄片、聚酰亚胺等树脂(也包含热固化型树脂、热塑性树脂)等非导体。
上述扬声器装置1A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可以通过所希望的形成材料组合振动板的非导电体和导电体制作振动板33及导电部335,且可以得到所希望的声压频率特性。
而且,采用沿径向的宽度被规定成宽幅或窄幅的导电部335,从而扬声器装置1A可以得到所希望的音响特性。
[第3实施方式]
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B的剖视图。省略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结构的说明。在图8中扬声器装置1B的轴对称的左半部分被省略。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B是外磁式磁电路。详细而言,扬声器装置1B具有磁电路2B、振动体3及支承部件(框架)4。
磁电路2B具有磁轭21B、磁石22B及薄板23B。磁轭21B中,平板状的底面部211与被形成于中央部的电极部214被一体成型。
磁石22B被形成为环状,且被配置于磁轭21B的底面部211上。
薄板23B由磁性体形成,且为环状并被配置于磁石22B上。薄板23B的内径被形成为小于磁石22B的内径。
磁电路2B在薄板23B与磁轭21B的磁极部214之间被形成有磁隙。磁轭21B的磁极部214相当于第1磁极部MP1的一实施方式,薄板23B相当于第2磁极部MP2的一实施方式。第1磁极部MP1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被形成有直流磁场(静磁场)MD1。
在被形成于第1磁极部MP1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的磁隙被配置有音圈31与振动板33。振动板33中与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相同,被形成有导电部335。
支承部件4被形成为环状且被配置于磁轭21的底面部211上。而且,支承部件4的高度被规定成其上端部达到薄板23B的高度附近,在某上端部通过边缘34被支承振动板33。而且,根据需要,可无需设置边缘34,在振动板33的外周侧部通过粘结剂等接合于支承部件4的上端部也可以。
上述扬声器装置1B具有外磁型磁电路2B,扬声器驱动时若信号电流被输入于被配置于第1磁极部MP1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的音圈31,则在音圈31产生驱动力F1的同时,在第1磁极部MP1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在靠近配设于音圈31而被形成的导电部335通过电磁感应产生驱动力F2。
即,即使扬声器装置1B具有外磁式磁电路2B,振动板和音圈也能够以大致同相位振动,且以比较高的声压放射高音质的声波。
[第4实施方式]
图9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C的剖视图。关于与第1~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图9中被省略了扬声器装置1C的轴对称的左半部分。
扬声器装置1C如图9所示,具有磁电路2C、振动体3C及支承部件(框架)4C。
磁电路2C是内磁式磁电路,详细而言,具有磁轭21C、磁石22、薄板(磁极片)23及中间塞子25。
磁轭21C具有底面部211C、外周侧部(筒状部)212C、倾斜部215及平坦部216。详细而言,磁轭21C在中央部被形成有从底面部211C朝向音响放射方向突出一段的平坦部216,其平坦部216通过倾斜面部215C被连接于底面部211C。筒状的外周侧部212C被形成于底面部211C的外周部,外周侧部212C的上端部被形成为成为低于比薄板23的高度的位置的形状。而且,外周侧部212C的其直径大于薄板23的直径。
上述底面部211C、外周侧部212C、倾斜部215及平坦部216被一体形成。而且,上述底面部211C、外周侧部212C、倾斜部215及平坦部216根据需要也可以由其他部件形成。
磁石22被置于磁轭21的平坦部216C上。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石22被形成为圆柱形状,沿轴向(厚度方向)被磁化。
薄板(磁极片)23被形成于磁石22上,且被配置于高于磁轭21C的外周侧部212C上端部的位置。
中间塞子25例如由树脂或金属材料等形成,被配置于薄板23上,被形成为朝向轴向(音响放射方向SD)突出的形状。中间塞子25的形状、材料等被规定成从扬声器装置放被放射的声波成为所希望的频率特性或所希望的相位,中间塞子25也可以作为均衡器被配置。
薄板23相当于第1磁极部MP1的一实施方式,磁轭21C相当于第2磁极部MP2的一实施方式。详细而言,于外周侧部(筒状部)212C的上端部被形成有第2磁极部MP2。
如图9所示,扬声器装置1C中,第2磁极部MP2处于在此第1磁极部MP1更靠径向外侧反远离规定距离的位置的同时,被形成于低于第1磁极部MP1的位置(与音响放射方向SD向相反方向仅远离规定距离的位置)。为此,在第1磁极部MP1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被形成有朝音响放射方向SD弯曲的形状的磁力线(直流磁场)MD1。
振动体3C具有音圈31、振动板33C及边缘34。
音圈31被接合于振动板33C的内周部,振动自如地被配置于薄板23的附近。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圈31在上端部311C被接合有振动板33C的内周部。
振动板33C的其径向的剖视形状被形成为大致沿通过第1磁极部MP1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的磁力线MD1的形状(弯曲形状)。而且,振动板33C具有导电部335。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板33C的振动板本身例如由铝或铜等导电材料形成,其相当于导电部335。
边缘34被形成为环状且被配置于振动板33C与框架4C之间。详细而言,边缘34的内周部被接合于振动板33C的外周部,外周部被接合于框架4C的上端部,支承振动板33C。
支承部件(框架)4C被形成为外径大于第1磁极部MP1及第2磁极部MP2的环状。详细而言,支承部件4C具有被配置于磁轭21C的底面部211C的下侧的环状的平坦部41C、和从平坦部41C外周部朝音响放射方向延伸的筒状部42C。筒状部42C被形成为其上端部高于磁轭21C的上端部的形状。支承部件4C的平坦部41C与筒状部42C例如由树脂等材料被一体形成。支承部件4C的平坦部41C与筒状部42C根据需要也可以由其它部件形成。
振动体3C的振动板33C超过磁轭21C的第2磁极部MP2延伸至框架4。
说明上述扬声器装置1C的动作。
上述扬声器装置1C若信号电流被输入于音圈31,则在音圈31产生根据信号电流的洛伦兹力。音圈31将其洛伦兹力作为驱动力F1(第1驱动力)沿音圈31的轴向(音响放射方向SD)振动。在音圈31产生的驱动力F1(第1驱动力)通过音圈31与振动板33的接合部被传递到振动板33,振动板33根据其驱动力F1(第1驱动力)振动。
而且,如图9所示,扬声器装置1C在扬声器驱动时若信号电流(交流电流)被输入于音圈31,则在音圈31周围产生交流磁场MA1。
在振动板33的环状的导电部335中,通过交流磁场MA1产生电磁感应,如图9所示在导电部335产生感应电流,在振动板33的导电部335产生根据磁隙间的直流磁场与感应电流的驱动力F2(第2驱动力)。该驱动力F2(第2驱动力)与产生于音圈31的洛伦兹力(第1驱动力F1)为大致相同方向。
导电部335如图9所示被形成为弯曲形状,沿振动板33的径向以规定的宽度面分布。该导电部335在各个面内位置产生基于电磁感应的驱动力F2。该驱动力F2具有沿音响放射方向平行的成分的力,与驱动力F1大致同相位。
被形成该导电部335的振动板33以与产生于音圈31的驱动力F1大致同相位动作。
上述扬声器装置1C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相比,因为振动板33C的径向剖视被形成为弯曲形状,所以将音响放射方向SD作为基准,朝比较大的角度方向(例如0°至90°左右)能够放射比较高声压的声波。而且,扬声器装置1C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为振动板33C通过驱动力F1及驱动力F2以大致同相位被驱动,所以可以放射比较高声压且高音质的声波。
而且,因为上述扬声器装置1C具有中间塞子25,所以可以放射所希望的频率特性的声波。
[第5实施方式]
图10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D的剖视图。关于与第1~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图10中被省略了扬声器装置1D的轴对称的左半部分。
如图10所示,扬声器装置1D具有磁电路2C、振动体3D及支承部件(框架)4D。
振动体3D具有音圈31、振动板33D及边缘34。
振动板33D的内周端部被接合于音圈31的下端部312D。
而且,扬声器装置1D具有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振动板33D、和在其振动板33D的表面及背面的双方或一方由导电材料形成的导电部335。详细而言,振动板33D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采用纸、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等树脂薄膜等非导电材料。导电部335例如被蒸镀形成有铝、铜等导电体金属。
支承部件(框架)4D被形成为外径大于第1磁极部MP1及第2磁极部MP2的环状。
详细而言,支承部件4D具有被配置于磁轭211C的下侧的环状的平坦部41D、和从平坦部41D外周部朝音响放射方向延伸的筒状部42D。筒状部42D被形成为其上端部成为与磁轭21C的上端部大致相同高度的形状。而且,根据需要,筒状部42D也可以形成为其上端部相对于磁轭21C的上端部变低或变高的形状。支承部件4D的平坦部41D与筒状部42D例如由树脂等材料被一体形成,但根据需要可以由其他部件形成。
而且,框架4D的筒状部42D与第4实施方式的框架4C的筒状部42C相比被形成为大直径。振动体3C的振动板33超过磁轭21C的第2磁极部MP2延伸至框架4。
上述扬声器装置1D与第4实施方式相比,可以通过所希望的形成材料组合振动板的非导体和导电体制作振动板33D及导电部335,并且可以得到所希望的声压频率特性。
而且,扬声器装置1A采用沿径向的宽度被规定成宽幅或窄幅的导电部335,从而可以得到所希望的音响特性。
而且,扬声器装置1D在振动板33D及导电部335的径向中央部附近被配置有磁轭21C的上端部,所以与第4实施方式相比驱动力F2比较大。因此,扬声器装置1D可以放射高音质且比较高的声压的声波。
[第6实施方式]
图11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E的剖视图。关于与第1~第5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图11中被省略了扬声器装置1E的轴对称的左半部分。
如图11所示,扬声器装置1E具有磁电路2E、振动体3E及支承部件(框架)4E。
磁电路2E具有磁轭21C、磁石22、薄板23、中间塞子25及磁性体6。
磁性体6被配置于振动体3E的上方。详细而言,磁性体6例如被配置于薄板23与磁轭21C的外周侧部212C的径向大致中间部且高于薄板23的位置(音响放射方向SD侧)。而且,磁性体6沿着薄板23延伸的方向(水平方向)而被配置,但也可以配置成朝支承部件4E突出或朝音响放射方向突出。
磁性体6也可以是磁石或铁等强磁性体等。磁性体6被配置于磁石22的附近,通过周围的磁场被磁化。
薄板23相当于第1磁极部(MP1)的一实施方式。磁轭21C的上端部相当于第2磁极部(MP2)的一实施方式。磁性体6例如通过磁化具有第3磁极部(MP3)及第4磁极部(MP4)。
第1磁极部(MP1)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被形成磁隙,在其磁隙被形成有弯曲的磁力线(直流磁场)MD1。
在磁性体6与第1磁极部(MP1)之间被形成磁隙。详细而言,磁性体6的第4磁极部(MP4)与第1磁极部(MP1)之间被形成有弯曲的磁力线(直流磁场)MD2。
在磁性体6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被形成磁隙。详细而言,在磁性体6的第3磁极部(MP3)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被形成有弯曲的磁力线(直流磁场)MD3。
振动体3E具有音圈31、振动板33E、及边缘34。
振动板33E被形成为环状,内周部被接合于音圈31,外周部通过边缘34被接合于框架4E。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板33E中,内周部与外周部之间的振动部朝音响放射方向SD被形成为径向剖视凸形状,在其振动部被形成有导电部335。
该振动板33E被形成为大致沿着被形成于磁性体6与第1磁极部(MP1)之间的弯曲的磁力线(直流磁场)MD2的形状。而且,振动板33E被形成为大致沿着被形成于磁性体6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的弯曲的磁力线(直流磁场)MD3的形状。
即,振动板33E的导电部335被配置于磁性体6与第1磁极部(MP1)之间,且被配置于磁性体6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详细而言,导电部335被配置于磁力线(直流磁场)MD2中的同时,被配置于磁力线(直流磁场)MD3中。
支承部件4E具有被配置于磁轭211C下侧的环状的平坦部41E、从平坦部41E外周部朝音响放射方向延伸的筒状部42E、被配置于筒状部32E上的磁性体支承部43E。平坦部41E与筒状部42E被一体形成。
磁性体支承部43E将磁性体6支承于上述位置。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性体支承部43被形成为臂形状,下端部被接合于筒状部32E的上端部,上端部被形成为向径向内侧屈曲的形状,在内周部被接合有磁性体6。
说明上述扬声器装置1E的动作。
上述扬声器装置1E若信号电流被输入于音圈31,则在音圈31产生根据信号电流的洛伦兹力。音圈31将其洛伦兹力作为驱动力F1(第1驱动力)沿音圈31的轴向(音响放射方向SD)振动。在音圈31产生的驱动力F1(第1驱动力)通过音圈31与振动板33E的接合部被传递到振动板33E,振动板33E根据其驱动力F1(第1驱动力)振动。
而且,如图11所示,扬声器装置1E在扬声器驱动时若信号电流(交流电流)被输入于音圈31,则在音圈31周围产生交流磁场MA1(交流磁通量)。在振动板33的环状的导电部335通过交流磁场MA1产生电磁感应,如图11所示在导电部335产生感应电流,在振动板33的导电部335产生根据磁隙间的直流磁场MD2与感应电流的驱动力F2(第2驱动力),及根据磁隙间的直流磁场MD3与感应电流的驱动力F3(第3驱动力)。该驱动力F2、F3与产生于音圈31的洛伦兹力(第1驱动力F1)为大致相同方向。
上述扬声器装置1E中由于驱动力F1、基于电磁感应的驱动力F2及驱动力F3以大致同相位作用于振动板33E,所以例如与第4实施方式相比可以放射高声压的声波。
[第7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F的剖视图。关于与第1~第6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图12中被省略了扬声器装置1F的轴对称的左半部分。
如图12所示,扬声器装置1F具有磁电路2F、振动体3F及磁性体支承部43E。
磁电路2F具有磁轭21F、磁石22F、薄板23、中间塞子25及磁性体6。
磁轭21F具有底面部211F、外周侧部(筒状部)212F、段部215F及平坦部216F。详细而言,磁轭21F在中央部被形成有从底面部211F朝向音响放射方向突出一段的平坦部216F,其平坦部216F通过段部215F被连结于底面部211F。筒状的外周侧部212F被形成于底面部211F的外周部,外周侧部212F的上端部被形成为成为低于薄板23的高度的位置的形状。而且,外周侧部212F的其直径大于薄板23的直径。
上述底面部211F、外周侧部212F、段部215F及平坦部216F被一体形成,但根据需要也可以由其他部件形成。
磁轭21F的平坦部216F的外周端部相当于第1磁极部MP1的一实施方式,磁轭21F的外周侧部212F的上端部相当于第2磁极部MP2的一实施方式。磁性体6相当于在静磁场中被磁化的第3磁极部MP3及第4磁极部MP4的一实施方式。而且,薄板23相当于第5磁极部MP5的一实施方式。
磁性体6与第1磁极部(MP1)之间被形成磁隙,在其磁隙被形成有弯曲的磁力线(直流磁场)MD1。在磁性体6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被形成磁隙,在其磁隙被形成有弯曲的磁力线(直流磁场)MD2。在磁性体6与薄板23的第5磁极部(MP5)之间被形成磁隙,在其磁隙被形成有磁力线(直流磁场)MD3。
振动体3F具有第1音圈31FA、第2音圈31FB、振动板33F、及边缘34。
第2音圈31FB被形成为具有大于第1音圈31FA的外径。
在第1音圈31FA与第2音圈31FB之间被形成有环状的振动板33F。振动板33F的中央部的剖视形状朝音响放射方向被形成为凸形状。振动板33F具有导电部335。
该振动板33F被形成为大致沿着被形成于磁性体6(第3磁极部MP3)与第1磁极部(MP1)之间的弯曲的磁力线(直流磁场)MD1的形状。而且振动板33F被形成为大致沿着被形成于磁性体6(第3磁极部MP3)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的弯曲的磁力线(直流磁场)MD2的形状。
例如,第2音圈31FB相对于第1音圈31朝相同方向被缠绕。并且在第2音圈31FB被输入与被输入于第1音圈31的信号电流相同的信号电流(同相位)。
第2音圈31FB不限于上述方式,只要被形成为被输入的信号电流相对被输入于第1音圈31A的信号电流成为相同方向就可以。
说明上述扬声器装置1F的动作。
上述扬声器装置1F若信号电流被输入于第1音圈31FA,则在第1音圈31FA产生根据信号电流的洛伦兹力(驱动力F11)。若信号电流被输入于第2音圈31FB,则在第2音圈31FB产生根据信号电流的洛伦兹力(驱动力F12)。各音圈31FA、31B通过驱动力F11、F12沿着轴向(音响放射方向SD)振动。在音圈31FA、31FB产生的驱动力F11、F12通过与振动板33F的接合部被传递到振动板33F,振动板33F根据其驱动力F11、F12振动。
而且,如图12所示,扬声器装置1F在扬声器驱动时若信号电流(交流电流)被输入于第1音圈31FA,则在第1音圈31FA周围产生交流磁场MA1(交流磁通量)。
在振动板33F的环状的导电部335中,通过交流磁场MA1产生电磁感应,在导电部335产生感应电流,并产生根据磁隙间的直流磁场MD1与感应电流的驱动力F21。
如图12所示,扬声器装置1F在扬声器驱动时若信号电流(交流电流)被输入于第2音圈31FB,则在第2音圈31FB周围产生交流磁场MA2(交流磁通量)。
在振动板33F的环状的导电部335中,通过交流磁场MA2产生电磁感应,在导电部335产生感应电流,并产生根据磁隙间的直流磁场MD2与感应电流的驱动力F22。
该驱动力F21,F22与产生于第1音圈31FA的洛伦兹力(驱动力F11)及产生于第2音圈31FB的洛伦兹力(驱动力F12)为大致相同方向。
扬声器装置1F由于驱动力F11、F12、基于电磁感应的驱动力F21、F22以大致同相位作用于振动板33F,所以可以放射比较高声压且高音质声波。
扬声器装置1F具有2个音圈31FA、31FB,但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只有第2音圈31B。
[第8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G的剖视图。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图13中被省略了扬声器装置1G的轴对称的左半部分。
扬声器装置1G具有磁电路2G。磁电路2G在音圈31与被配置于其音圈31的内侧的磁极部(薄板23(第1磁极部MP1))之间被配置有磁性流体71。
因扬声器装置1G具有磁性流体71,且音圈31的热(焦耳热)通过磁性流体71传热到薄板23,所以可以将音圈31的热从薄板23作为辐射热排热。
而且,磁性流体71具有粘性。扬声器装置1G由于薄板23与音圈31之间被配置有磁性流体71,所以扬声器驱动时,基于磁性流体71的制动力作用于音圈31,能够抑制过振幅的发生。
而且,扬声器装置1G由于在音圈31与薄板23之间具有磁性流体71,所以扬声器驱动时,即便于音圈31产生过振幅,也可以抑制音圈31接触于薄板或磁轭等,例如可以抑制音圈31和薄板23相接触而发出异音。
[第9实施方式]
图14是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H的剖视图。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图14中被省略了扬声器装置1H的轴对称的左半部分。
如图14所示,扬声器装置1H具有阻尼器75及垫片73。
例如如图14所示,阻尼器75被形成为环状,径向剖视形状被形成为波型形状、凸形状、凹形状。阻尼器75的外周部被接合于音圈31,内周部被接合于磁电路2H的薄板23。在本实施方式中,阻尼器75的内周部通过垫片73被接合于薄板23。
振动板33的外周部通过边缘34被支承于框架4。而且,振动板33的内周部通过阻尼器75被支承于被配置于音圈31的内周部的磁极部MP1。
垫片73例如如图14所示,被形成为平板形状,被配置于薄板23上。
并且,垫片73在外周端部附近被接合有阻尼器75的内周部。即,该垫片73是为了将阻尼器75配置在薄板23上,或为了对准阻尼器75与音圈31的接合位置(高度)与阻尼器75和薄板23的接合位置(高度)而被设置。
上述扬声器装置1H具有上述阻尼器75,扬声器驱动时阻尼器75支承振动体3,所以可以安稳地支承振动体3。
而且,扬声器装置1H具有所希望的厚度的垫片73,所以可以在薄板23上简单配置阻尼器75。
[第10实施方式]
图15是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K的剖视图。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图15中被省略了扬声器装置1B的轴对称的左半部分。
扬声器装置形成的第1磁极部或第2磁极部的磁性体具备在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被磁化的磁石也可以。
详细而言,例如如图15所示,扬声器装置1K具有磁电路2K。
磁电路2K具有磁轭21K及磁石22K。
磁轭21K具有底面部211、外周侧部(筒状部)212、上端部213及电极部214K。
电极部214K在磁轭21K的中央部沿轴向被形成为柱状。根据需要也可以将沿振动板的振动方向延伸的贯穿孔形成于电极部214。
磁石22K例如被形成为环状,内周部被接合于电极部214的外周部。而且,磁石22K在相对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磁化。该磁石22K相当于第1磁极部MP1的一实施方式。
上述扬声器装置1K由于在音圈31附近被配置有相对于厚度方向(轴向)正交的方向上被磁化的磁石22K,所以在磁隙被形成有比较大的直流磁场(静磁场)MD1。因此,扬声器装置1K可以以比较大的声压放射高音质声波。
[第11实施方式]
图16是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L的剖视图。关于与图11所示的第6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图16中被省略了扬声器装置1L的轴对称的左半部分。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L具有磁石6L。磁石6L被配置于振动体3E的上方。详细而言,磁石6L被配置于例如在薄板23与磁轭21C的外周侧部212C的径向大致中间部,而且被配置于高于薄板23的位置(音响放射方向SD侧)。
该磁石6L在与厚度方向(轴向)正交的方向上被磁化。
上述扬声器装置1L具有上述磁石6L,因此与第6实施方式相比,磁力线(直流磁场)MD2的大小及磁力线(直流磁场)MD3的大小比较大。所以扬声器装置1L可以以比较大的声压放射高音质的声波。
[第12实施方式]
图17是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M的剖视图。关于与第1~第1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图17中被省略了扬声器装置1M的轴对称的左半部分。
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M具有磁电路2M及振动体3M。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电路2M具有被配置于振动体3M的上方的同时由磁性体形成的磁极部MP4。磁极部MP4被配置于比音圈31更靠径向外侧。
详细而言,如图17所示,磁电路2M具有磁轭21M、磁石22M、及薄板(磁极片)23M、薄板28M、及薄板29M。薄板23M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磁极部的一实施方式,薄板28M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2磁极部的一实施方式,薄板29M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3磁极部的一实施方式。
磁轭21M具有底面部211M、外周侧部(筒状部)212M、及薄板部214M。底面部211M在中央部被形成有电极部214M。在电极部214中被形成有直径小于其外径的开口部210K。底面部211M、外周侧部(筒状部)212M、及电极部214M例如由铁等的磁性体被一体形成,但根据需要也可以由其它部件形成。
磁石22M被形成为环状,且被配置于磁轭21M的底面部211M上。磁石22M沿着轴向(厚度方向)被磁化。
薄板(磁极片)23M被形成为环状,且被配置于磁轭21M的电极部214M上。
薄板23M被形成为外径大于电极部214M的外径。
薄板28M被配置于磁石22M上。详细而言,薄板28M的径向剖视形状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在径向上的上面部的内侧被形成有第1倾斜面部281M,在上面部径向外侧被形成有第2倾斜面部282M。该第1倾斜面部281M、第2倾斜面部282M其形状根据振动板33M的形状、静磁场等被规定。
薄板29M被形成为环状,且被配置于磁轭21M的外周侧部212M上。薄板29M在内周部的下端部被形成有倾斜面部291M。该倾斜面部291M根据振动板33M的形状、静磁场等被规定。
在薄板23M被形成有第1磁极部MP1,在薄板28M被形成有第2磁极部MP2、第3磁极部MP3。在薄板29M被形成有第4磁极部MP4。
在薄板23M与薄板28M之间的磁隙上被形成有弯曲形状的磁力线(直流磁场)MD1。在薄板28M与薄板29M之间的磁隙被形成有弯曲形状的磁力线(直流磁场)MD2。
振动体3M具有音圈31、振动板33M、及边缘34M。
音圈31被配置于薄板23M与薄板28M之间的磁隙,通过振动板33M被振动自如地支承。
振动板33M具有第1振动部334M、第2振动部331M、筒状部332M、及导电部335。
第1振动部334M被形成为环状,外周部通过边缘34M被支承于支承部件4M。而且,第1振动部334M的径向剖视形状朝音响放射方向SD被形成为凸形状。第1振动部334M被形成为其形状大致沿磁通量线(静磁场MD1,MD2)的形状。
第2振动部331M被形成为大致圆顶状,且被配置于第1振动部334M的内侧。
筒状部332M被配置于第1振动部334M与第2振动部331M之间,上端部被接合于第2振动部331M的外周端部,下端部被接合于第1振动部334M的内周部,在背面内周部被接合有音圈31。而且,筒状部332M在其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具备突出部,在突出部被支承有音圈。筒状部332M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其表面内周部接合音圈31,音圈31被配置于薄板23M与薄板28M之间的磁隙就可以。
该筒状部332M相当于在被形成为环状的第1振动部334的内侧支承音圈31的音圈支承部。
第1振动部334M、第2振动部331M、及筒状部332M例如由纸或树脂等非导体被一体形成。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电部335于第1振动部334M、第2振动部331M、及筒状部332M被形成为环状。
导电部335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振动板33M通过其振动板33M本身由导电材料形成,从而也可以具有导电部335。
边缘34M例如被形成为环状,内周部被接合于振动板33M,外周部直接或通过中间部件41M、42M被接合于支承部件4M。而且,也可以将边缘34M设为发出声波的第3振动部。
说明上述扬声器装置1M的动作。
上述扬声器装置1M若信号电流被输入于音圈31,则在音圈31产生根据信号电流的洛伦兹力。音圈31将其洛伦兹力作为驱动力F1(第1驱动力),沿着音圈31的轴向(音响放射方向SD)振动。于音圈31产生的驱动力F1(第1驱动力)通过音圈31和振动板33M的接合部被传递到振动板33M,并且振动板33M根据其驱动力F1(第1驱动力)振动。
而且,如图17所示,扬声器装置1M在扬声器驱动时若信号电流(交流电流)被输入于音圈31,则在音圈31周围产生交流磁场MA1(交流磁通量)。
在振动板33M的环状的导电部335通过交流磁场MA1产生电磁感应,在导电部335产生感应电流,在振动板33M的导电部335产生根据磁隙间的直流磁场MD1和感应电流的驱动力F2(第2驱动力),而且,产生根据磁隙间的直流磁场MD2和感应电流的驱动力F2(第3驱动力)。
该驱动力F2、F3与在音圈31产生的洛伦兹力(第1驱动力F1)为大致相同方向。
因此扬声器装置1M由于振动板33C通过驱动力F1、F2、F3以大致同相位被驱动,所以可以放射比较高的声压且高音质的声波。
而且,扬声器装置1M如图17所示,可以比较薄型地形成。
[第13实施方式]
图18是本发明的第1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N的剖视图。省略关于与第12实施方式相同结构的说明。在图18中被省略了扬声器装置1N的轴对称的左半部分。
如图18所示,扬声器装置1N具有磁电路2N、及振动体3M。
磁电路2N具有环状的第1磁石22M、及环状的第2磁石222N。
磁石222N被形成为环状,被形成为直径小于第1磁石22M的形状。而且,磁石222N沿厚度方向(轴向)在相对第1磁石22M的磁化方向的相反方向被磁化。该磁石222N相当于第1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极部214M。
因上述扬声器装置1N具有环状的第1磁石22M、及环状的第2磁石222N,所以与第12实施方式相比磁力线(直流磁场)MD1更大。因此,扬声器装置1N例如与第12实施方式相比,可以放射比较高的声压且高音质的声波。
[第14实施方式]
图19是本发明的第1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P的剖视图。省略关于与第12实施方式及第13实施方式相同结构的说明。在图19中被省略了扬声器装置1P的轴对称的左半部分。
如图19所示,扬声器装置1P具有磁电路2P、及振动体3M。
磁电路2P具有环状的第1磁石22M、环状的第2磁石223N、环状的第3磁石224N。
第2磁石223N相当于如图18所示的第1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板23M。第3磁石224N相当于如图18所示的第1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板29M。
第2磁石223N被形成为环状,在正交于厚度方向(轴向)的方向被磁化。
第3磁石224N被形成为环状,在正交于厚度方向(轴向)的方向被磁化。而且,第3磁石224N在相对第2磁石223N的磁化方向的相反方向被磁化。
而且,磁电路2P被配置为第2磁石223N的外周侧的极(N极)与第3磁石224N的内周侧的极(N极)相对。磁石22M的上端部的极被磁化成相对第2磁石223N的外周侧部的极(N极)成为相反极性(S极)。
上述扬声器装置1P具有环状的第1磁石22M、环状的第2磁石223N、环状的第3磁石224N,因此与第12实施方式相比,磁力线(直流磁场)MD1、MD2更大。所以,扬声器装置1P例如与第12实施方式相比,可以放射比较高的声压且高音质的声波。
而且,根据需要,第2磁石的223N也可以向薄板28M的磁极部MP2在相对水平方向倾斜方向上被磁化,第3磁石224N也同样,也可以向薄板28M的磁极部MP3在相对水平方向倾斜方向上被磁化。而且,将这种磁石在倾斜方向进行磁化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
[第15实施方式]
图20是本发明的第1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Q的剖视图。省略说明关于与第12~第14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Q具有磁电路2Q、及振动体3Q。
磁电路2Q具有磁轭21Q、第1磁石221Q、第2磁石222Q、薄板220Q、薄板23Q、及环状凸形状部28Q。
如图20所示,磁轭21Q被形成为平板状。
第1磁石221Q被配置于磁轭21Q的中央部上,沿轴向(厚度方向、音响放射方向SD)被磁化。
薄板220Q被形成为平板形状,且被配置于第1磁石221Q上。
第2磁石222Q被形成为环状,被规定为直径大于第1磁石221Q。而且,第2磁石222Q沿厚度方向被磁化。该第2磁石222Q磁化方向与第1磁石的221Q的磁化方向为相同方向。
薄板23Q被形成为环状,且被配置于第2磁石222Q上。
环状凸形状部28Q被形成为环状,且被配置于第1磁石221Q与第2磁石222Q之间。详细而言,如图20所示,环状凸形状部28Q在上面部径向内侧被形成有第1倾斜面部281Q,在上面部径向外侧被形成有第2倾斜面部282Q。该第1倾斜面部281Q、第2倾斜面部282Q其形状根据振动板33Q的形状、静磁场等而被规定。该环状凸形状部28Q与磁轭21Q例如由铁等磁性体被一体成型或者由其他部件形成也可以。
薄板220Q相当于第1磁极部MP1。环状凸形状部28Q具有第2磁极部MP2与第3磁极部MP3。薄板23Q相当于第4磁极部MP4。
薄板220Q与环状凸形状部28Q之间被形成有直流磁场(静磁场)MD1。环状凸形状部28Q与薄板23Q之间被形成有直流磁场(静磁场)MD2。
振动体3Q具有音圈31、振动板33Q、及边缘34M。
振动板33Q具有第1振动部332Q、及第2振动部331Q。振动板33Q例如在第1振动部332Q被形成有导电部335。
第1振动部332Q的内周部被接合于音圈31,外周部通过边缘34M被支承于磁电路2。而且,第1振动部332Q从径向中央部至径向外侧被形成有倾斜面部333Q。该倾斜面部333Q被形成为大致沿磁力线(静磁场)MD1、MD2的形状。
第2振动部331Q被形成为圆顶状,且被配置于第1振动部332Q的内侧。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振动部331Q的其外周部被接合于音圈31的上端部。而且,第1振动部332Q或第2振动部331Q具有音圈支承部,音圈31被支承于音圈支承部,本实施方式中音圈31被接合于音圈支承部的内侧侧面。音圈支承部在第1振动部332Q到第2振动部331Q之间作为突出状的突出部被形成也可以,而且音圈31根据需要被支承于音圈支承部的外侧侧面也可以,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根据需要应用于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
上述扬声器装置1Q的动作与如图17所示的第1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M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上述扬声器装置1Q与第12~第1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相比,可以以简单的结构且比较高的声压放射高音质声波。扬声器装置1Q如图20所示可以比较的薄型地形成。
[第16实施方式]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R的图。省略说明关于与第15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扬声器装置1R具有磁电路2Q、及振动体3R。
振动板3R具有振动板33R。振动板33R具有第1振动部332Q、及第2振动部331R。
第2振动部331R被形成为平板状,且被配置于第1振动部332Q的内侧。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振动部331R的其外周部被接合于音圈31的内周部。
上述扬声器装置1R具有平板状的第2振动部331R,因此与第1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Q相比,能够比较薄型地形成。
[第17实施方式]
图22是本发明的第1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S的剖视图。关于与第1~第16实施方式的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图22中被省略了扬声器装置1S的轴对称的左半部分。
如图22所示,扬声器装置1S具有磁电路2S、振动体3S、及框架4S。
磁电路2S具有磁石22S、第1薄板231S、第2薄板232S、及磁性体233S。
第1薄板231S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磁极部的一实施方式。第2薄板232S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2磁极部的一实施方式。磁性体233S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3磁极部、第4磁极部的一实施方式。
第1薄板231S例如被形成为圆板状等的板形状,被配置于磁石22S的上部。第2薄板232S例如被形成为圆板状等的板形状,被配置于磁石22S的下部。
即,在第1薄板231S与第2薄板232S之间被配置有磁石22S。
第1薄板231S与第2薄板232S的外径大致相同,大于磁石22S的外径。
而且,磁性体233S例如被形成为大致筒形状,且对置于上述第1磁极部及第2磁极部的侧面仅远离规定距离而被配置。而且,磁性体233S例如被形成为内径大于第1薄板231S与第2薄板232S的外径的形状。
如图22所示,磁性体233S被形成为下端部位于与第2薄板232S下端部附近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的同时,上端部位于与第1薄板231S的上端部附近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的形状。
而且,磁性体233S在上端部内侧被形成有倾斜面部2331S。
被形成于第1磁极部MP1(第1薄板231S)和第3磁极部MP3(磁性体233S)之间的磁隙与被形成于第2磁极部MP2(第2薄板232S)和第4磁极部MP4(磁性体233S)之间的磁隙连通。
而且,第1磁极部MP1(第1薄板231S)和第3磁极部MP3(磁性体233S)之间被形成有直流磁场(静磁场)MD2。第2磁极部MP2(第2薄板232S)与第4磁极部MP4(磁性体233S)之间被形成有直流磁场(静磁场)MD1。
振动体3S具有音圈31、及振动板33S。
音圈31在被形成于第2磁极部(第2薄板232S)与第3磁极部(磁性体233S)之间的第1磁隙MG1被配置有音圈31。
振动板33S具有第1振动部331S、第2振动部(边缘)34S、音圈支承部332S、及导电部335S。
如图22所示,第1振动部331S被形成为圆顶状,其外周端部被接合于第2振动部34S内周部。第2振动部34S的外周部被接合于框架4S。
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振动部34S被形成为环状且被形成为如包围第1振动部331S的形状。而且,第2振动部34S的径向剖视形状向音响放射方向SD被形成为凸形状,且被配置成超过磁性体233S的上部。
音圈支承部332S被形成为筒状,上端部被接合于第1振动部331S与第2振动部34S之间,筒状部的中央部附近通过第1磁极部(第1薄板231S)与磁性体233S之间而被配置,下端部被形成为位于第2薄板232S附近的高度的形状。而且,音圈支承部332S在下端部附近被设有音圈31。即,音圈31被配置于与第2磁极部(第2薄板232S)大致相同的高度。
导电部335S在被形成于第1磁极部(第1薄板231S)与第3磁极部(磁性体233S)之间的第2磁隙MG2内靠近音圈31的位置,振动体3S的局部或整体被形成有导电部335S。
详细而言,导电部335S的下端部被形成至第1薄板231S的下端部附近。
框架4S以例如由树脂等非导体形成。
详细而言,如图22所示,框架4具有底面部41S、筒状部42S、上端部43S、平坦部49S、及中央突起部44S。
框架4在底面部41S的外周端部被连结有筒状部42S,在其内侧面的上部附近具有磁性体233S(第3磁极部MP3)。而且,框架4在筒状部42S的上部向径方向外侧被形成有平坦部49S,且被形成为从其平坦部49S的外周部向音响放射方向SD延伸的形状。在框架4的上端部43S被接合有第2振动部34S(边缘)的外周端部。而且,在框架4的底面部41S被设置有中央突起部44S,其中央突起部44S上被设置有磁电路2S(第2薄板232S)。
上述框架4的底面部41S、筒状部42S、上端部43S、平坦部49S、及中央突起部44S被一体形成于例如树脂等形成材料,但也可以由其他部件形成。
说明上述扬声器装置1S的动作。
上述扬声器装置1在扬声器驱动时,若被输入于音圈31信号电流,则在音圈31产生根据信号电流的洛伦兹力。音圈31将其洛伦兹力作为驱动力F1(第1驱动力),沿着音圈31的轴向(音响放射方向SD)振动。于音圈31产生的驱动力F1(第1驱动力)通过音圈31与振动板33S之间的音圈支承部332S被传递到振动板33S,振动板33根据其驱动力F1(第1驱动力)振动。
而且,如图22所示,扬声器装置1S在扬声器驱动时,若信号电流(交流电流)被输入于音圈31,则在音圈31周围产生交流磁场MA1(交流磁通量)。
在振动板33S的环状的导电部335中,通过交流磁场MA1产生电磁感应,如图3(B)所示在导电部335产生感应电流(A1),在振动板33S的导电部335中产生根据磁隙MG1间的直流磁场MD2和感应电流的驱动力F2(第2驱动力)。该驱动力F2(第2驱动力)与产生于音圈31的洛伦兹力(第1驱动力F1)为大致相同方向。
上述扬声器装置1S具备将音圈31支承于振动板33S的局部的振动体3S、离开配置被形成于磁石22S的两端部的第1及第2磁极部(第1薄板231S及第2薄板232S)与不同于该第1及第2磁极部的第3磁极部和第4磁极部(磁性体233S)的磁电路2S,音圈31产生配置于第2磁极部(第2薄板232)与第4磁极部(磁性体233S)之间,振动体3S靠近于音圈31在振动板33S的局部或者整体被形成有导电部335S,导电部335S被配置于第1磁极部(第1薄板231S)与第3磁极部(磁性体233S)之间,因此振动板33S通过驱动力F1和驱动力F2可以放射比较高声压且高音质的声波。
即,扬声器装置1S具有磁电路2S,该磁电路2S具有磁石22S、被配置于磁石22S的上部的第1磁极部(第1薄板231S)、被配置于磁石22S的下部的第2磁极部(第2薄板232S)、对置于第1磁极部及第2磁极部的侧面仅远离规定间隔而被配置的第3磁极部(磁性体233S),音圈31被配置于被形成于第2磁极部与第3磁极部之间的第1磁隙MG1,被形成于第1磁极部与第3磁极部间的第2磁隙MG2内靠近音圈31的位置,在振动板33S的局部或整体被形成有导电部335S,所以振动板33S可通过驱动力F1与驱动力F2放射比较高声压且高音质的声波。
如以上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具备:振动体3,将音圈31支承于振动板33的局部;及磁电路2,离开包含磁石22的第1磁极部MP1(薄板23)和具有不同于该第1磁极部MP1(薄板23)的磁极的第2磁极部MP2(磁轭21)而配置,音圈31被配置于第1磁极部MP1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振动体3靠近于音圈31而在振动板33的局部或整体被形成导电部335,导电部335被配置于第1磁极部MP1与第2磁极部MP2之间,所以振动板33与音圈31能够以大致同相位振动。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是比较高声压且高音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组合各实施方式。
而且,振动板也可以被设置于音圈31的内侧。而且在音圈的内侧也可以被设置有导电部。
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例如,也可以应用于汽车用扬声器系统、头戴式耳机,便携式电话装置、音频系统、携带播放器等音响装置。

Claims (24)

1.一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振动体,在振动板的局部支承音圈;以及
磁电路,离开包含磁石的第1磁极部和具有与该第1磁极部不同磁极的第2磁极部而配置,
所述音圈被配置于所述第1磁极部与所述第2磁极部之间,
所述振动体靠近于所述音圈而在所述振动板的局部或整体被形成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被配置于所述第1磁极部与所述第2磁极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圈被形成为沿所述振动板的振动方向延伸的形状,
所述导电部的其剖视形状被形成为大致沿着通过所述第1磁极部与第2磁极部之间的磁力线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在所述音圈的径向外侧靠近配设所述导电部的同时,该导电部沿周向被形成为环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被形成为所述导电部沿该振动板的径向以规定的宽度面分布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承所述振动体的框架,
所述振动体具有被形成于所述振动板的外周部与所述框架之间的振动板支承部,
所述振动板通过所述振动板支承部振动自如地被支承于所述框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电路具备磁性体,该磁性体被配置于所述振动体的上方的同时,在与所述第1磁极部之间、在与所述第2磁极部之间形成磁隙。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电路具有第3磁极部,该第3磁极部被配置于所述振动体的上方的同时,由磁性体形成,
所述第3磁极部被配置于比所述音圈骨架更靠径向外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体具有第1音圈和外径大于所述第1音圈的第2音圈,
所述第2音圈被配置于磁性体与所述磁电路的第1或第2磁极部之间,该磁性体被配置于所述振动板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被形成为外径大于所述第1磁极部及所述第2磁极部的环状,
所述振动体超过所述第2磁极部而延伸至所述框架。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音圈的内侧与被配置于其内侧的磁极部之间被配置磁性流体。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承所述振动体的振动板支承部、框架、阻尼器,
所述振动板的其外周部通过振动板支承部被支承于框架,内周部通过阻尼器被支承于被配置在所述音圈的内侧的磁极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1磁极部或所述第2磁极部的磁性体具备向厚度方向磁化的磁石。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1磁极部或所述第2磁极部的磁性体具备向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磁化的磁石。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1磁极部及第2磁极部的磁性体包含磁石。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3磁极部的磁性体包含磁石。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具备被形成为环状的振动部。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具有被形成为环状的第1振动部和被形成于所述第1振动部的内侧的第2振动部。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具备音圈支承部,该音圈支承部在被形成为所述环状振动部的内侧支承所述音圈。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1磁极部或所述第2磁极部的磁性体具有底面部和包围所述底面部的外周侧部。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1磁极部或所述第2磁极部的磁性体具备底面部和从所述底面部突出的突出部。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体具备被接合于所述振动板的端部的同时,振动自如地支承该振动板的振动板支承部,
所述振动板支承部包含绝缘性材料。
22.一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振动体,在振动板的局部支承音圈;以及
磁电路,离开被形成于磁石的两端部的第1及第2磁极部、和不同于该第1及第2磁极部的第3磁极部和第4磁极部而配置,
所述音圈被配置于所述第2磁极部与第4磁极部之间,
所述振动体靠近于所述音圈在所述振动板的局部或整体被形成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被配置于所述第1磁极部与所述第3磁极部之间。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具备第1振动板和被形成于该第1振动部的外周侧的环状的第2振动部,
被形成于第1磁极部与所述第3磁极部之间的磁隙和被形成于第2磁极部与第3磁极部之间的磁隙连通,
所述振动板的其局部被配置于所述磁隙的同时,具有音圈支承部,该音圈支承部的一端部被接合于被配置在第2磁极部与第4磁极部之间的所述音圈,另一端部被接合于所述第1振动部与第2振动部之间。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圈被配置为与所述第2磁极部大致相同的高度。
CN2008801297605A 2008-07-10 2008-07-10 扬声器装置 Pending CN1020576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62513 WO2010004641A1 (ja) 2008-07-10 2008-07-10 スピー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7690A true CN102057690A (zh) 2011-05-11

Family

ID=41506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97605A Pending CN102057690A (zh) 2008-07-10 2008-07-10 扬声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16662A1 (zh)
EP (1) EP2302949A4 (zh)
JP (1) JP4898958B2 (zh)
CN (1) CN102057690A (zh)
WO (1) WO201000464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5420A (zh) * 2014-04-28 2015-11-04 全艺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用于扁平型扬声器的导磁性振动板
CN110022516A (zh) * 2018-01-08 2019-07-16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82020B2 (en) 2011-10-05 2014-03-25 Apple Inc. Speaker magnet thermal management
CN102547537B (zh) * 2012-01-29 2015-07-01 邱向康 一种动圈扬声器的散热装置
JP7302837B2 (ja) * 2017-06-20 2023-07-04 和也 石橋 補助マグネットを含むスピーカー
JP2019054389A (ja) * 2017-09-14 2019-04-04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CN109413553B (zh) * 2018-11-14 2020-05-26 海菲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等磁式扬声器
JP7454459B2 (ja) 2020-07-08 2024-03-22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CN114827848A (zh) * 2022-05-12 2022-07-29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扬声器单元及扬声器模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1198A (ja) * 1982-07-27 1984-02-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ピ−カ
EP0262406A2 (en) * 1982-06-17 1988-04-06 LARSON, David A.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diaphragm and blank therefor
CN1585565A (zh) * 2003-08-19 2005-02-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
US20070165902A1 (en) * 2005-01-28 2007-07-19 Toshiyuki Matsumura Electrodynamic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96900B2 (ja) * 2002-05-28 2007-03-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US6996247B2 (en) * 2002-11-05 2006-02-07 Step Technologies, Inc. Push-push multiple magnetic air gap transducer
JP4473068B2 (ja) * 2003-08-19 2010-06-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US7386138B2 (en) * 2004-02-16 2008-06-10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function speaker
JP2007081901A (ja) * 2005-09-15 2007-03-29 Foster Electric Co Ltd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スピーカ
US20070183620A1 (en) * 2006-02-07 2007-08-09 Stiles Enrique M Selectable impedance, constant efficiency electromagnetic transducer
JP4781432B2 (ja) * 2006-07-03 2011-09-2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およびスピーカ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62406A2 (en) * 1982-06-17 1988-04-06 LARSON, David A.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diaphragm and blank therefor
JPS5921198A (ja) * 1982-07-27 1984-02-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ピ−カ
CN1585565A (zh) * 2003-08-19 2005-02-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
US20070165902A1 (en) * 2005-01-28 2007-07-19 Toshiyuki Matsumura Electrodynamic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5420A (zh) * 2014-04-28 2015-11-04 全艺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用于扁平型扬声器的导磁性振动板
CN110022516A (zh) * 2018-01-08 2019-07-16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
CN110022516B (zh) * 2018-01-08 2021-08-27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16662A1 (en) 2011-05-19
EP2302949A4 (en) 2012-10-31
EP2302949A1 (en) 2011-03-30
WO2010004641A8 (ja) 2010-03-11
WO2010004641A1 (ja) 2010-01-14
JP4898958B2 (ja) 2012-03-21
JPWO2010004641A1 (ja) 2011-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7690A (zh) 扬声器装置
EP1472903B1 (en) Transducer motor/generator assembly
US6993147B2 (en) Low cost broad range loudspeaker and system
EP1247424B1 (en) Low cost broad range loudspeaker and system
JP4699881B2 (ja) スピーカ用ボイスコイル及びこのスピーカ用ボイスコイルを用いたスピーカ装置
US7333620B2 (en) 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mechanical balancing
US7450729B2 (en) Low-profile transducer
CN103281658A (zh) 磁动扬声器
KR20230098143A (ko) 단일 영구 자석 및 하나 이상의 음성 코일에 의해 구동되는 플랫 스피커
US7412065B2 (en) 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folded diaphragm
JP2003259485A (ja) スピーカおよびスピーカ製造方法
TWI235617B (en) Structure of speaker
CN111629308A (zh) 扬声器及耳机
CN113473333B (zh) 电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2324357U (zh) 一种骨架音圈及电声转换装置
CN114466288A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202873048U (zh) 微型扬声器及其振动结构
CN212413417U (zh) 一种电声转换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6673281U (zh) 扬声器
JP7245958B2 (ja) ラウドスピーカ
JP2006020135A (ja) 振動板駆動ユニット及びこのユニットを用いた薄型スピーカ
Barabasz et al. Practical Challenges of Manufacturing Loudspeakers to Critical Design Paramet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Applicant after: Nippon Pioneer Co., Ltd.

Applicant after: Pioneer Tohoku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Applicant before: Nippon Pioneer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