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5088A - 转接器 - Google Patents

转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5088A
CN102055088A CN2009102085179A CN200910208517A CN102055088A CN 102055088 A CN102055088 A CN 102055088A CN 2009102085179 A CN2009102085179 A CN 2009102085179A CN 200910208517 A CN200910208517 A CN 200910208517A CN 102055088 A CN102055088 A CN 102055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hell
stitch
adapter
electric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85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进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404 SCI-TECH Co Ltd
Moxa Inc
Original Assignee
404 SC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404 SC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404 SCI-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0851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550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55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50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接器,其可将转接器的第一电性连接规格固定于第一电路板上,并透过转接器的第二电性连接规格连接至第二电路板,使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于第一电路板上,即可透过转接器将第二电路板扩充至第一电路板,借此可以达成不同电性连接规格间的电路板功能扩充技术功效。

Description

转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接器,尤其指一种用于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不同电性连接规格的内部转换的转接器。
背景技术
工业电脑(Industrial Personal Computer,IPC)是专供工业界使用的电脑,相对于一般消费者所使用的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其实工业电脑是一种较为强固的增强型个人电脑,可作为工业控制器使用,而符合工业环境中的可靠性要求。
由于工业电脑的性能可靠、软件丰富以及价格低廉,使得工业电脑在电脑界中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应用日趋广泛。目前,工业电脑已广泛使用于通讯、工业自动化、医疗、环保、航太及人类生活各方面。
工业电脑为了符合工程上的需要,会将硬件中的某些方面加强,及需要对应不同的使用需求,而进行工业电脑功能的扩充,一般来说,即为在工业电脑上增加额外的第二电路板,所增加的第二电路板即可以让工业电脑的功能进行加强之外,更可以使工业电脑具备原有工业电脑不具有的功能。
然而,在具有某些特殊输入/输出规格的第二电路板而言,往往这种特殊输入/输出规格的第二电路板是无法直接与工业电脑中第一电路板的现有输入/输出规格相符,而这也造成在工业电脑中第一电路板增加特殊输入/输出规格第二电路板的困扰,以现有技术而言,多半皆为将工业电脑中第一电路板输入/输出规格的每一个输入/输出脚位,以线路的电性连接方式逐一连接到具有特殊输入/输出规格第二电路板的每一个输入/输出脚位,以达到将特殊输入/输出规格的第二电路板增加于工业电脑上。
不过以这种方式而言,需要由人工来进行作业,不利于工业上的大量生厂制造,除此之外,这种以线路电性连接的方式,在工业电脑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不是没有办法进行固定,就是需要额外进行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的固定,这也造成工业电脑的第一电路板增加第二电路板上的问题,当然,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直接将工业电脑的第一电路板重新进行设计,使得工业电脑可以提供第二电路板的输入/输出规格界面,但这种额外功能的定制化设计会使得工业电脑的开发成本急剧的增加,显然不是一种好的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可知现有技术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工业电脑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规格不符,导致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困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此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于工业电脑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规格不符,导致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困难的问题,本发明遂公开一种转接器,其中:
本发明所公开的转接器的第一实施例,其适用于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不同电性连接规格的内部转换,其包含:外壳、一组第一针脚、一组第二针脚以及枢轴。
其中,外壳由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所组成,第一外壳由第一组装外壳覆盖于第二组装外壳所组成,第一组装外壳更包含有复数个第一配置孔,第二组装外壳更包含有复数个第二配置孔。
一组第一针脚具有第一电性连接界面,该组第一针脚由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与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所组成,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配置于第二组装外壳内,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凸设于复数个第一配置孔的外,且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用以与第二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
一组第二针脚具有第二电性连接界面,该组第二针脚分别具有第二内部电性连接端与第二外部电性连接端,第二内部电性连接端配置于第二外壳内,第二外部电性连接端凸设于复数个第二配置孔的外,第二外部电性连接端用以与第一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并且第二内部电性连接端分别依据电性连接规格与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于外壳内形成电性连接。
枢轴贯穿于第二组装外壳、第二外壳、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与第二内部电性连接端,借此使第二外壳可相对于第一外壳进行旋转。
本发明所公开的转接器的第二实施例,其适用于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不同电性连接规格的内部转换,其包含:外壳、一组第一针脚以及一组第二针脚。
其中,外壳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设有复数个第一配置孔,第二表面设有复数个第二配置孔。
一组第一针脚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组第一针脚部份被包覆于外壳内,第一端凸设于复数个第一配置孔的外,且第二端凸设于复数个第二配置孔之外。
一组第二针脚以可选择方式凸设于复数个第一配置孔之外与第一端的该组第一针脚形成与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性连接界面,第二端的该组第一针脚形成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性连接界面,或以可选择方式凸设于复数个第二配置孔之外与第二端的该组第一针脚形成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性连接界面,第一端的该组第一针脚形成与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性连接界面。
本发明所公开的转接器如上,与现有技术的间的差异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不同电路板之间的不同电性连接规格的内部转换,可将转接器的第一电性连接规格固定于第一电路板上,并透过转接器的第二电性连接规格连接至第二电路板,使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于第一电路板上,即可透过转接器将第二电路板扩充至第一电路板,借此可以达成不同电性连接规格间的电路板功能扩充技术功效。
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发明可以达成不同电性连接规格间的电路板功能扩充技术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转换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转换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转换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4A至图4C所示为本发明转换器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连续作动示意图。
图5A所示为本发明转换器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5B所示为本发明转换器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转接器
110 外壳
111 第一外壳
112 第二外壳
113 第一组装外壳
114 第二组装外壳
115 第一配置孔
116 第二配置孔
120 第一针脚
121 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
1211 弯折部
122 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
123 第一电性连接界面
130 第二针脚
131 第二内部电性连接端
132 第二外部电性连接端
133 第二电性连接界面
140 枢轴
200 第一电路板
210 电性连接部
300 第二电路板
310 电性连接部
400 转接器
410 外壳
411 第一表面
412 第二表面
413 第一配置孔
414 第二配置孔
420 第一针脚
421 第一端
422 第二端
430 第二针脚
441 第一电性连接界面
442 第二电性连接界面
500 第一电路板
600 第二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图式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以下将说明本发明所公开的转接器的第一实施例,并请参考图1所示,图1所示为本发明转换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本发明所公开的转接器100适用于第一电路板200(请参照图4C所示)与第二电路板300(请参照图4C所示)之间不同电性连接规格的内部转换,其包含:外壳110、一组第一针脚120、一组第二针脚130以及枢轴140。
外壳110由第一外壳111与第二外壳112藉由枢轴140的枢接所组成可旋转的外壳110,并且,第一外壳111由第一组装外壳113覆盖且固定于第二组装外壳114所组成,第一组装外壳113固定于第二组装外壳114可通过螺合、卡合或是扣合的方式进行固定,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而在第一组装外壳113更包含有复数个第一配置孔115,以及在第二外壳112更包含有复数个第二配置孔116,而外壳110、第一外壳111、第二外壳112、第一组装外壳113以及第二组装外壳114由绝缘材质所制成,例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邻苯二甲酰胺(Polyphthalamide,PPA)或其他常用来作为外壳110、第一外壳111、第二外壳112、第一组装外壳113以及第二组装外壳114的热塑性树脂,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
在第一组装外壳113所包含的复数个第一配置孔115以及第二外壳112所包含的复数个第二配置孔116分别依据第一电性连接规格以及第二电性连接规格进行配置,即复数个第一配置孔115的数量与复数个第二配置孔116的数量不同,以图式来说,第一配置孔115为2.45标准排针的10针脚脚位(即第一电性连接规格),而第二配置孔116为RS232串列传输的DB9脚位(即第二电性连接规格),在此仅为举出两种电性连接规格的转换并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
一组第一针脚120由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121与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122所组成,借以形成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121与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122的电性连接,而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121配置于第二组装外壳114内,如图1所示,在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121上形成有弯折部1211,借由弯折部1211即可以将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121配置于第二组装外壳114内,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122凸设于复数个第一配置孔115之外,即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122依据第一电性连接规格配置于第一组装外壳113,借以形成第一电性连接界面123,且第一电性连接界面123(即为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122)用以与第二电路板300形成电性连接。
而至于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122与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121的电性连接方式,其可以在以射出成型制成第一组装外壳113时,直接将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122凸设于第一组装外壳113的复数个第一配置孔115上(此时即会形成第一电性连接界面123),使得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122可固定于第一组装外壳113上,在第一组装外壳113覆盖且固定于第二组装外壳114上时,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122与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121即可相互接触以形成电性连接,或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122固定于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121上,使得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122与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121形成一体成形的电性连接,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
上述的一组第一针脚120、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121以及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122由导电性良好的材质所制成,例如:铜、铁等材质,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
而一组第二针脚130分别具有第二内部电性连接端131与第二外部电性连接端132,第二内部电性连接端131配置于第二外壳112内,第二外部电性连接端132凸设于第二外壳112的复数个第二配置孔116之外,即第二外部电性连接端132依据第二电性连接规格配置于第二外壳112,借以形成第二电性连接界面133,第二电性连接界面133(即为第二外部电性连接端132)用以与第一电路板200形成电性连接,并且第二内部电性连接端131分别依据电性连接规格与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121于外壳100内形成电性连接,图中以相互接触方式形成第二内部电性连接端131与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121之间的电性连接方式,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
上述的一组第二针脚130由导电性良好的材质所制成,例如:铜、铁等材质,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
接着,在通过枢轴140贯穿于第二组装外壳114、第二外壳112、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121与第二内部电性连接端131,以形成外壳110、一组第一针脚120、一组第二针脚130的枢接,借以形成本发明所提出的转接器100,转接器100经过组装后的结果即可以参考图2所示,图2所示为本发明转换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通过枢轴140对第二组装外壳114以及第二外壳112进行枢接,借此使第一外壳111可相对于第二外壳112进行旋转,藉由本发明所提出的转接器100即可以达到不同电性连接规格的内部转换,并且使得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122可转向不同的方向与第二电路板300形成电性连接。
请参考图3所示,图3所示为本发明转换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透视示意图,本发明所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转接器400,其适用于第一电路板500(请参照图5A或图5B所示)与第二电路板600(请参照图5A或图5B所示)之间不同电性连接规格的内部转换,其包含:外壳410、一组第一针脚420以及一组第二针脚430。
外壳410由绝缘材质所制成,例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邻苯二甲酰胺(Polyphthalamide,PPA)或其他常用来作为外壳410的热塑性树脂,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并且外壳410具有第一表面411与第二表面412,而在第一表面411上设有复数个第一配置孔413,以及在第二表面412上设有复数个第二配置孔414,在第一表面411上设有复数个第一配置孔413以及在第二表面412上设有复数个第二配置孔414依照第一电性连接规格以及第二电性连接规格进行配置,即复数个第一配置孔413的数量与复数个第二配置孔414的数量不同。
以图面举例来说,第一配置孔413为2.45标准排针的10针脚脚位(即第一电性连接规格),而第二配置孔414为RS232串列传输的DB9脚位(即第二电性连接规格),在此仅为举出两种电性连接规格的转换并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
一组第一针脚420具有第一端421与第二端422,该组第一针脚420部份被包覆于外壳410内部,并且该组第一针脚420的第一端421凸设于复数个第一配置孔413之外,并且该组第一针脚420的第二端422凸设于复数个第二配置孔414之外。
至于一组第二针脚430以可选择方式凸设于复数个第一配置孔413之外与第一端421的该组第一针脚420形成与第二电路板600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性连接界面441,第二端422的该组第一针脚420形成与第一电路板500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性连接界面442,或该组第二针脚430以可选择方式凸设于复数个第二配置孔414之外与第二端422的该组第一针脚420形成与第一电路板500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性连接界面442,第一端421的该组第一针脚420形成与第二电路板600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性连接界面441。
上述的第一电性连接界面441与第二电性连接界面442分别依据第一电性连接规格与第二电性连接规格来决定,其中第一电性连接规格与第二电性连接规格不相同的电性连接规格,以图3举例来说,在该组第一针脚420的第一端421凸设于复数个第一配置孔413,又复数个第一配置孔413依照2.45标准排针的10针脚脚位配置,因此,该第二组针脚430被选择凸设于复数个第一配置孔413之外,该第二组针脚430与第一端421的该组第一针脚420一并形成第一电性连接界面441,第一电性连接界面441即可与第二电路板600形成电性连接,而第二端422的该组第一针脚420凸设于复数个第二配置孔414,又复数个第二配置孔414依照RS232串列传输的DB9脚位配置,即第二端422的该组第一针脚420可形成第二电性连接界面442,第二电性连接界面442即可与第一电路板500形成电性连接,借以达到不同电性连接规格的内部转换。
上述的一组第一针脚420以及一组第二针脚430由导电性良好的材质所制成,例如:铜、铁等材质,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
接着,请同时参照图4A、图4B以及图4C所示,图4A至图4C所示为本发明转换器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连续作动示意图。
上述的第一电路板200可以为主机板或是扩充电路板其中之一,而第二电路板300可以为扩充电路板、扩充装置其中之一,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
如图4A所示,首先转接器100的第二电性连接界面133以焊接方式固定于第一电路板200的电性连接部210上,并且转接器100的第二电性连接界面133与第一电路板200的电性连接部210为RS232串列传输的DB9脚位电性连接规格,在此仅举出第一电路板200的电性连接部210其中一种实施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并且将转接器100固定于第一电路板200的电性连接部210以最普遍的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在此亦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而转接器100固定于第一电路板200的电性连接部210结果请参照图4B所示。
接着,由于第一外壳111可相对于第二外壳112进行旋转,如图4B所示,为将第一外壳111与第一电性连接界面123进行45度的旋转,而第一外壳111可相对于第二外壳112进行适当角度的左右旋转,图面所绘示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
请参照图4C所示,在将转接器100的第一外壳111与第一电性连接界面123(请参照图4B所示)进行45度的旋转之后,此处的第一电性连接界面123为2.45标准排针的10针脚脚位电性连接规格,在此仅举出第一电性连接界面123其中一种实施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而在第二电路板300的电性连接部310亦为2.45标准排针的10针脚脚位电性连接规格,并将第二电路板300的电性连接部310连接固定于转接器100的第一电性连接界面123,即可通过转接器100形成第一电路板200与第二电路板300的间的电性连接,借此,通过本发明的转接器100可达到不同电性连接规格的转换,而在图面所所示为主机板与扩充装置的实施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事实上,主机板亦可以与扩充电路板(图中未绘示)在内部形成电性连接,藉以达到不同电性连接规格的内部转换。
接着,请同时参照图5A以及图5B,图5A所示为本发明转换器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图5B绘示为本发明转换器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上述的第一电路板500可以为主机板或是扩充电路板其中之一,而第二电路板600可以为扩充电路板、扩充装置其中之一,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
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电性连接方式可以参照上述说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而在图5A中所示,本发明所公开的转接器400的第二电性连接界面(图中未绘示)需要被固定于第一电路板500的电性连接部(图中未绘示)上,而转接器100的第一电性连接界面(图中未绘示)可与第二电路板600形成电性连接,并且假设转接器400的第二电性连接界面为RS232串列传输的DB9脚位,且固定于第一电路板500上,并且转接器400的第一电性连接界面为2.45标准排针的10针脚脚位,第二电路板600直接固定于转接器400的第一电性连接界面上为转接器400其中一种使用的状态,即本发明的转接器400可以达到不同电性连接规格的内部转换。
如图5B所示,本发明所公开的转接器400的第二电性连接界面(图中未绘示)需要被固定于第一电路板500上,而转接器100的第一电性连接界面(图中未绘示)可与第二电路板600形成电性连接,并且假设转接器400的第二电性连接界面为RS232串列传输的DB9脚位,且固定于第一电路板500上,并且转接器400的第一电性连接界面为2.45标准排针的10针脚脚位,第二电路板600通过排线方式固定于转接器400的第一电性连接界面上为转接器400另一种使用的状态,即本发明的转接器400可以达到不同电性连接规格的内部转换。
综上所述,可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差异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不同电路板之间的不同电性连接规格的内部转换,可将转接器的第一电性连接规格固定于第一电路板上,并通过转接器的第二电性连接规格连接至第二电路板,使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于第一电路板上,即可通过转接器将第二电路板扩充至第一电路板,借此可以达成不同电性连接规格间的电路板功能扩充技术功效。
借由此一技术手段可以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于工业电脑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规格不符,导致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困难的问题,进而达成不同电性连接规格间的电路板功能扩充技术功效。
虽然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惟所述的内容并非用以直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些许的更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6)

1.一种转接器,其适用于一第一电路板与一第二电路板的间不同电性连接规格的内部转换,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外壳,由一第一外壳与一第二外壳所组成,该第一外壳由一第一组装外壳覆盖于一第二组装外壳所组成,该第一组装外壳更包含有复数个第一配置孔,该第二组装外壳更包含有复数个第二配置孔;
一组第一针脚,具有第一电性连接界面,该组第一针脚由一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与一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所组成,该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配置于该第二组装外壳内,该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凸设于该复数个第一配置孔之外,且该第一外部电性连接元件用以与该第二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
一组第二针脚,具有第二电性连接界面,该组第二针脚分别具有一第二内部电性连接端与一第二外部电性连接端,该第二内部电性连接端配置于该第二外壳内,该第二外部电性连接端凸设于该复数个第二配置孔的外,该第二外部电性连接端用以与该第一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并且该第二内部电性连接端分别依据电性连接规格与该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于该外壳内形成电性连接;及
一枢轴,该枢轴贯穿于该第二组装外壳、该第二外壳、该第一内部电性连接元件与该第二内部电性连接端,借此使该第二外壳可相对于该第一外壳进行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组第一针脚与该组第二针脚为导电性佳的材质所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由绝缘材质所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中该第一电路板为主机板、扩充电路板其中之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路板为扩充电路板、扩充装置其中之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第一配置孔依据第一电性连接规格配置于该第一组装外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第二配置孔依据第二电性连接规格配置于该第二外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第一配置孔的数量与该复数个第二配置孔的数量不同。
9.一种转接器,其适用于一第一电路板与一第二电路板的间不同电性连接规格的内部转换,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外壳,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设有复数个第一配置孔,该第二表面设有复数个第二配置孔;
一组第一针脚,该组第一针脚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组第一针脚部份被包覆于该外壳内,该第一端凸设于该复数个第一配置孔之外,且该第二端凸设于该复数个第二配置孔之外;及
一组第二针脚,该组第二针脚以可选择方式凸设于该复数个第一配置孔之外与该第一端的该组第一针脚形成与该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的一第一电性连接界面,该第二端的该组第一针脚形成与该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的一第二电性连接界面,或以可选择方式凸设于该复数个第二配置孔之外与该第二端的该组第一针脚形成与该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的该第二电性连接界面,该第一端的该组第一针脚形成与该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的该第一电性连接界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组第一针脚与该组第二针脚为导电性佳的材质所制成。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由绝缘材质所制成。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路板为主机板、扩充电路板其中之一。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路板为扩充电路板、扩充装置其中之一。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第一配置孔依据第一电性连接规格设置于该第一表面。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第二配置孔依据第二电性连接规格设置于该第二表面。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第一配置孔的数量与该复数个第二配置孔的数量不同。
CN2009102085179A 2009-10-28 2009-10-28 转接器 Pending CN1020550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85179A CN102055088A (zh) 2009-10-28 2009-10-28 转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85179A CN102055088A (zh) 2009-10-28 2009-10-28 转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5088A true CN102055088A (zh) 2011-05-11

Family

ID=43959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85179A Pending CN102055088A (zh) 2009-10-28 2009-10-28 转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5508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9263A (en) * 1994-04-29 1997-06-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lug-type connector between wiring backplanes and assembly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1359554A (zh) * 1999-06-29 2002-07-17 3M创新有限公司 电源及引导连接器
US20060211275A1 (en) * 2005-03-16 2006-09-21 Nec Corporation Card-edge board connector
US20070049116A1 (en) * 2005-08-19 2007-03-01 Erni Elektroapparate Gmbh Plug-in connection
CN101257160A (zh) * 2007-02-26 2008-09-03 蒂科电子公司 薄断面大电流电力连接器
CN201311991Y (zh) * 2008-12-09 2009-09-16 杭州嘉力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9263A (en) * 1994-04-29 1997-06-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lug-type connector between wiring backplanes and assembly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1359554A (zh) * 1999-06-29 2002-07-17 3M创新有限公司 电源及引导连接器
US20060211275A1 (en) * 2005-03-16 2006-09-21 Nec Corporation Card-edge board connector
US20070049116A1 (en) * 2005-08-19 2007-03-01 Erni Elektroapparate Gmbh Plug-in connection
CN101257160A (zh) * 2007-02-26 2008-09-03 蒂科电子公司 薄断面大电流电力连接器
CN201311991Y (zh) * 2008-12-09 2009-09-16 杭州嘉力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4951B2 (en) Multi-functional transfer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with different receptacles
US8770997B2 (en) Foldable USB connector
US7740490B1 (en) Connector with storage function
US7988460B1 (en) Electrical engagement structure of connection device
TW201312879A (zh) 通用串列匯流排應用裝置以及通用串列匯流排應用裝置之組裝方法
TWI264850B (en) Coaxial connector
KR101394027B1 (ko) Usb 듀얼 케이블 장치
US20130323951A1 (en) Adaptor for connecting connectors with different interfaces
CN206806540U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1515048U (zh) 可共用的电连接插座
CN102055088A (zh) 转接器
CN206022789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2550254U (zh) 具有一体式端子的通信产品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结构
US20110124209A1 (en) Converter
EP3309905B1 (en) Mobile terminal, earphone sock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arphone socket
CN201556733U (zh) 电连接器
TWI477010B (zh) 輸入/輸出模組及具該輸入/輸出模組之行動電子裝置
CN110602915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0517881C (zh) Usb应用装置
CN101710249A (zh) 笔记本电脑
CN207517934U (zh) 侧插超短的连接插头
TWI506891B (zh) 複合式轉接插頭
CN203932371U (zh) 移动终端机的接口装置
CN211530357U (zh) 数据充电线
KR200360118Y1 (ko) Usb 플러그 유니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