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30357U - 数据充电线 - Google Patents

数据充电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30357U
CN211530357U CN201922501266.5U CN201922501266U CN211530357U CN 211530357 U CN211530357 U CN 211530357U CN 201922501266 U CN201922501266 U CN 201922501266U CN 211530357 U CN211530357 U CN 211530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plug
base
output plug
data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5012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桂斌
邓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7000mall Design &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7000mall Design &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7000mall Design &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7000mall Design &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5012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30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30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303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据充电线。数据充电线包括输入主体、输出主体及电连接于输出主体及输出主体之间的连接件。输出主体包括一输出基体及设置于输出基体并与输出基体电连接的第一输出插头、第二输出插头及第三输出插头。第一输出插头及第二输出插头间隔设置并突出于输出基体的相同一侧,第三输出插头突出于输出基体与第一输出插头相邻或相对的一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充电线具有较小的体积。

Description

数据充电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充电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多样化,集成了多种插头的数据充电线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当中。以三合一的数据充电线为例,其上一般集成有Lighting插头、Micro usb插头以及TYPE-C插头。上述三种插头配合,几乎可以满足现有市场上绝大部分移动通讯设备的使用。然而,现有的三合一的数据充电线体积较大,不方便使用及收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数据充电线体积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体积较小的数据充电线。
一种数据充电线,包括输入主体、输出主体及电连接于所述输出主体及所述输出主体之间的连接件,所述输出主体包括:一输出基体及设置于所述输出基体并与所述输出基体电连接的第一输出插头、第二输出插头及第三输出插头,所述第一输出插头及所述第二输出插头间隔设置并突出于所述输出基体的相同一侧,所述第三输出插头突出于所述输出基体与所述第一输出插头相邻或相对的一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插头与所述第二输出插头层叠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输出插头突出于所述输出基体与所述第一输出插头相邻的一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基体包括基部及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基部的电路板,所述第一输出插头、所述第二输出插头及所述第三输出插头部分埋设于所述基部内,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基部为硬胶构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插头包括底座、导线及突出于所述底座的插头本体,所述底座埋设于所述输出基体内,所述导线与所述电路板及所述插头本体电连接,所述插头本体突出于所述基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出插头包括保护套及引脚,所述电路板具有突出于所述基部的安装端,所述引脚设置于所述安装端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保护套与所述引脚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避位孔,所述保护套套设于所述安装端并部分埋设于所述基部内,所述引脚穿设于所述避位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包括固定端,所述第三输出插头包括基座及与所述基座连接的插头主体,所述基座埋设于所述基部内且套设并固定于所述固定端,所述插头主体突出于所述基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与所述插头主体共同界定形成台阶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线及包覆于所述连接线的绝缘层,所述连接线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入主体及所述输出基体电连接,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连接线的表面。
上述数据充电线,由于第一输出插头、第二输出插头及第三输出插头均与同一个输出基体电连接,因此,可有效降低输出基体的设置数量,使得输出主体的尺寸较小。进一步地,第一输出插头及第二输出插头突出于输出基体的相同一侧,第三输出插头突出于输出基体与第一输出插头相邻或相对的一侧,相较于第一输出插头、第二输出插头及第三输出插头分别突出于输出基体的不同侧而言,还可有效的减小输出主体在第一输出插头或第二输出插头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故使得输出主体的尺寸可进一步减小。因此,整个数据充电线具有较小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数据充电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数据充电线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数据充电线的左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数据充电线中输出主体去掉基座及第一输出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数据充电线中输出主体去掉基座及第一输出插头的爆炸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数据充电线中第一输出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据充电线10,其包括输入主体110、输出主体120及连接件130。输入主体110可用于与充电宝、电脑等通电设备电连接,输出主体120一般与移动通讯设备(例如手机)电连接,连接件130电连接于输入主体110与输出主体120之间,因此,通电设备上的电流可经输入主体110、连接件130及输出主体120流动至移动通讯设备上,以实现移动通讯设备的充电作业。除对移动通讯设备充电之外,数据充电线10还可实现移动通讯设备及通电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可选地,数据可从移动通讯设备、输出主体120、连接件130及输入主体110传递至通电设备,也可以从通电设备经输入主体110、连接件130及输出主体120传递至移动通讯设备。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输出主体120包括一输出基体121、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均设置于输出基体121并与输出基体121电连接。第一输出插头123及第二输出插头125间隔设置并突出于输出基体121的相同一侧,第三输出插头127突出于输出基体121与第一输出插头123相邻或相对的一侧。
现有的三合一的数据充电线10上输出主体120的设置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为输出主体120包括三个输出基体121,三个输出基体121分别与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一一对应;第二种为输出主体120仅包括一个输出基体121,但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分别突出于输出基体121的不同侧,具体可以理解为第一输出插头123突出于输出基体121的第一侧,第二输出插头125突出于输出基体121的第二侧,第三输出插头127突出于输出基体121的第三侧,且第一侧、第二侧及第三侧均为输出基体121上的不同侧。上述两种输出主体120的设置方式均将导致数据充电线10的体积较大,不便于使用及收纳。
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均与同一个输出基体121电连接,则可有效降低输出基体121的设置数量,使得输出主体120的尺寸较小。进一步地,第一输出插头123及第二输出插头125突出于输出基体121的相同一侧,第三输出插头127突出于输出基体121与第一输出插头123相邻或相对的一侧,相较于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分别突出于输出基体121的不同侧而言,还可有效的减小输出主体120在第一输出插头123或第二输出插头125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使得输出主体120的尺寸可进一步减小。因此,整个数据充电线10的体积亦较小,以便于实现数据充电线10的小型化。
可选地,输入主体110为USB接口。USB接口可与大部分的移动通讯设备适配,以便于提升数据充电线10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输出基体121可以为立方体、椎体或者其他形状,仅需保证输出基体121至少具有相邻的两侧或者相对的两侧即可。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输出基体121为立方体形,输出基体121具有6个侧面。第一输出插头123及第二输出插头125突出于其中一个侧面,第三输出插头127突出于与其中一个侧面相邻或者相对的侧面。
可选地,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均具有一定的长度及宽度,定义第一输出插头123及第二输出插头125突出于输出基体121的第一侧面,第三输出插头127突出于输出基体121的第二侧面,第一输出插头123及第二输出插头125均沿垂直于第一侧面或者与第一侧面呈小于90°的夹角的方向相对输出基体121向外延伸,第三输出插头127沿垂直于第二侧面或者与第二侧面呈小于90°的夹角的方向相对输出基体121向外延伸。以第一输出插头123及第二输出插头125沿垂直于第一侧面的方向延伸,第三输出插头127沿垂直于第二侧面的方向延伸为例,上述第一输出插头123及第二输出插头125突出于输出基体121的相同一侧,第三输出插头127突出于输出基体121与第一输出插头123相邻或相对的一侧可以理解为:若第二输出插头125突出于输出基体121设置第一输出插头123的一侧,则可减小输出基体121沿第二输出插头125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若第一输出插头123突出于输出基体121设置第二输出插头125的一侧,则可减小输出基体121沿第一输出插头123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出插头123与第二输出插头125层叠设置。
一般地,在移动通讯设备上还设置有接口,不同的移动通讯设备可与不同的输出插头插接。以存在两个接口不同的移动通讯设备分别与第一输出插头123及第二输出插头125插接为例进行说明。定义两个不同的移动通讯设备分别为第一移动通讯设备及第二移动通讯设备,第一移动通讯设备上具有与第一输出插头123可匹配的第一接口,第二移动通讯设备上具有与第二输出设备可插接的第二接口,且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一般分别设置于第一移动通讯设备及第二移动通讯设备的一侧。若第一输出插头123与第二输出插头125层叠设置,则在第一输出插头123与第一接口插接,第二输出插头125与第二接口插接时,第一移动通讯设备及第二移动通讯设备之间也为层叠设置,且第一输出插头123与第二输出插头125之间的间距应等于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沿第一通讯设备或第二通讯设备上的厚度方向的间距。而若第一输出插头123与第二输出插头125并列设置,则在第一输出插头123与第一接口插接,第二输出插头125与第二接口插接时,第一移动通讯设备及第二移动通讯设备之间也为并列设置,且第一输出插头123与第二输出插头125之间的间距应等于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沿第一通讯设备或第二通讯设备上的宽度或长度方向的间距。而对于普遍的移动通讯设备而言,第一移动通讯设备与第二移动通讯设备层叠设置时,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之间的间距一般均小于第一移动通讯设备与第二移动通讯设备并列设置时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之间的间距。因此,第一输出插头123与第二输出插头125层叠设置可有效减少第一输出插头123及第二输出插头125之间的间距,进而,整个输出主体120的尺寸亦减小,便于实现数据充电线10的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层叠设置是指第一输出插头123及第二输出插头125的侧面平齐时的设置状态,并列设置是指第一输出插头123及第二输出插头125的底面平齐,以及顶面平齐时的设置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输出插头127突出于输出基体121与第一输出插头123相邻的一侧。
在具体设置时,若第三输出插头127突出于输出基体121与第一输出插头123相对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输出插头123及第二输出插头125与第三输出插头127沿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则将导致输出基体121在第一输出插头123或第三输出插头127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过大而形成长条状的输出基体121,进而造成输出基体121占用的空间分布范围较广;而第三输出插头127突出于输出基体121与第一输出插头123相邻的一侧,输出基体121的尺寸可较为均匀地分布于设置第一输出插头123及设置第三输出插头127的两侧,使得形成的输出基体121较为方正,进而,输出基体121中占用的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且较窄。因此,可有效提高数据充电线10的空间占用率,便于实现数据充电线10的小型化。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基体121包括基部1212及至少部分埋设于基部1212的电路板1214,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部分埋设于基部1212内,并分别与电路板1214电连接。
从输入主体110输入的电流经连接件130流入至电路板1214,电路板1214上具有可对电流进行处理,并分别与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一一对应的处理区域。当电流流入至处理区域后,经处理区域的电子器件处理后可从与该处理区域对应的输出插头流出。通过设置电路板1214,并在电路板1214上集成多个与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对应的处理区域可有效减少输出基体121的体积,便于实现输出基体121的小型化。而将电路板1214至少部分埋设于基部1212内,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部分埋设于基部1212内,基部1212可对电路板1214、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进行支撑及固定,以形成整体式的输出基体121。
可选地,基部1212可以为硬胶构件、软胶构件或者其他材料制成的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基部1212为硬胶构件。
硬胶构件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使得电路板1214、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可较好的支撑于基部1212。此外,硬胶构件成型方式简单且取材方便,价格低廉,还可降低数据充电线10的制作成本。
请一并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出插头123包括底座1232、导线1234及突出于底座1232的插头本体1236,底座1232埋设于输出基体121内,导线1234与电路板1214及插头本体1236电连接,插头本体1236突出于基部1212。
具体地,插头本体1236及底座1232均为立方体形,插头本体1236的长度及宽度均小于底座1232的长度及宽度,且插头本体1236设置于底座1232上时,插头本体1236与底座1232之间共同界定形成阶梯面。因此,当底座1232埋设于输出基体121内,而插头本体1236突出于底座1232及基部1212时,底座1232可与基部1212内部的材料之间相互牵扯,使得插头本体1236较难拔出,以便于提升第一输出插头123与输出基体121之间安装的牢靠性。导线1234贯穿底座1232,并与电路板1214及插头本体1236电连接,可实现插头本体1236与电路板1214之间的电连接,以使得经电路板1214处理后的电流可经导线1234流入至插头本体1236。
可选地,底座1232可以由塑胶、金属、陶瓷或者其他构件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232为塑胶环,导线1234穿设于塑胶环中部的通孔。通过设置底座1232为塑胶环,一方面,导线1234穿设于塑胶环中部的通孔,可方便导线1234贯穿底座1232,提高导线1234的安装效率,另一方面,塑胶环成本低廉,还可有效降低数据充电线10的制造成本。
在设置导线1234时,为防止导线1234暴露于外部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应将导线1234隐蔽于插头本体1236、塑胶环及基部1212内。
可选地,插头本体1236可以为MICRO USB插口。MICRO USB插口的PIN脚设置于插头本体1236突出基部1212的一端。
请再次参阅图1、图4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出插头125包括保护套1252及引脚1254,电路板1214具有突出于基部1212的安装端12141,引脚1254设置于安装端12141并与电路板1214电连接,保护套1252与引脚1254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避位孔,保护套1252套设于安装端12141并部分埋设于基部1212内,且引脚1254穿设于避位孔。
保护套1252可增强安装端12141的硬度及挺度,以方便第二输出插头125插入至移动通讯设备的接口。可选地,第二输出插头125为Lighting插头。Lighting的引脚1254设置于电路板1214的安装端12141。
为加强基部1212对电路板1214的支撑及保护作用,仅设置电路板1214的安装端12141伸出基部1212外,电路板1214的其余部分均埋设于基部121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1214包括固定端12143,第三输出插头127包括基座1272及与基座1272连接的插头主体1274,基座1272埋设于基部1212内且套设并固定于固定端12143,插头主体1274突出于基部1212。
基座1272套设并固定于固定端12143,可对第三输出插头127进行预固定,进而可方便后续的第三输出插头127部分埋设于基部1212内。
下面通过详细的描述来说明输出主体120的成型过程。
首先,将第一输出插头123的底座1232承载于电路板1214上,且连接插头本体1236的导线1234与电路板1214焊接,以实现第一输出插头123与电路板1214的固定。而后,第二输出插头125的保护套1252套设于安装端12141,并将引脚1254穿设于避位口,可实现第二输出插头125与电路板1214的固定。接着,第三输出插头127的基座1272套设并固定于固定端12143,可实现第三输出插头127与电路板1214的固定。最后将固定后的电路板1214、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放入至模具内,并灌入硬胶形成埋设电路板1214、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的基部1212。该种输出主体120的成型方式简单易行,且硬胶在灌胶的过程中可较好的填充电路板1214与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以及第三输出插头127之间的间隙,以便于提升电路板1214、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之间安装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272与插头主体1274共同界定形成台阶面1276。
因此,当基座1272埋设于基部1212内时,基座1272与基部1212之间相互牵扯,使得第三输出插头127较难拔出,以便于提升第三输出插头127与基部1212之间安装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三输出插头127的插头主体1274可以为TYPE-C插头,TYPE-C插头内设置有PIN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30包括连接线(图中未示)及包覆于连接线的绝缘层133,连接线相对的两端分别与输入主体110及输出基体121电连接,绝缘层133包覆于连接线的表面。
绝缘层133包覆于连接线的表面,可防止连接线在传输的过程中漏电而造成安全事故。
可选地,连接线为延展性较好的金属丝制成,绝缘层133由软胶材质制成。一般地,金属丝及软胶材质具有较佳的柔韧性,因此,绝缘层133包覆于连接线上时,整个连接件130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可方便连接件130卷绕,拉伸,折叠等,以使得数据充电线10便于使用及收纳。
在连接件130与输出基体121装配的过程中,可先将连接线的一端与电路板1214进行焊接,而后再将固定后的电路板1214、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第三输出插头127及连接线放入至模具内,并灌入硬胶形成埋设电路板1214、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第三输出插头127及连接线的一端的基部1212即可。
上述数据充电线10,由于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均与同一个输出基体121电连接,因此,可有效降低输出基体121的设置数量,使得输出主体120的尺寸较小。进一步地,第一输出插头123及第二输出插头125突出于输出基体121的相同一侧,第三输出插头127突出于输出基体121与第一输出插头123相邻或相对的一侧,相较于第一输出插头123、第二输出插头125及第三输出插头127分别突出于输出基体121的不同侧而言,还可有效的减小输出主体120在第一输出插头123或第二输出插头125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故使得输出主体120的尺寸可进一步减小。因此,整个数据充电线10具有较小的体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充电线,包括输入主体、输出主体及电连接于所述输出主体及所述输出主体之间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主体包括:一输出基体及设置于所述输出基体并与所述输出基体电连接的第一输出插头、第二输出插头及第三输出插头,所述第一输出插头及所述第二输出插头间隔设置并突出于所述输出基体的相同一侧,所述第三输出插头突出于所述输出基体与所述第一输出插头相邻或相对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插头与所述第二输出插头层叠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出插头突出于所述输出基体与所述第一输出插头相邻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基体包括基部及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基部的电路板,所述第一输出插头、所述第二输出插头及所述第三输出插头部分埋设于所述基部内,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为硬胶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插头包括底座、导线及突出于所述底座的插头本体,所述底座埋设于所述输出基体内,所述导线与所述电路板及所述插头本体电连接,所述插头本体突出于所述基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插头包括保护套及引脚,所述电路板具有突出于所述基部的安装端,所述引脚设置于所述安装端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保护套与所述引脚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避位孔,所述保护套套设于所述安装端并部分埋设于所述基部内,所述引脚穿设于所述避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固定端,所述第三输出插头包括基座及与所述基座连接的插头主体,所述基座埋设于所述基部内且套设并固定于所述固定端,所述插头主体突出于所述基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插头主体共同界定形成台阶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线及包覆于所述连接线的绝缘层,所述连接线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入主体及所述输出基体电连接,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连接线的表面。
CN201922501266.5U 2019-12-31 2019-12-31 数据充电线 Active CN211530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1266.5U CN211530357U (zh) 2019-12-31 2019-12-31 数据充电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1266.5U CN211530357U (zh) 2019-12-31 2019-12-31 数据充电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30357U true CN211530357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68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501266.5U Active CN211530357U (zh) 2019-12-31 2019-12-31 数据充电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303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1220B2 (en) Multipurpose ultra-portable electronics cable
US20140106590A1 (en) Multi-functional transfer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with different receptacles
TWI631774B (zh) 鍵盤、接觸點結構及組裝接觸點結構之方法
CN207801095U (zh) 一种转接装置及充电设备
CN105281087A (zh) Usb电连接器及其转接模块
CN205092349U (zh) 序列汇流排连接器
JP2023522084A (ja) モバイル機器に適合した内部コネクタおよび各種機器用の外部コネクタを有するモバイル機器用保護スリーブ
CN204045891U (zh) Usb数据线
CN106159609A (zh) 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用的电连接模块及并接传输组件
US20130323951A1 (en) Adaptor for connecting connectors with different interfaces
CN211530357U (zh) 数据充电线
CN210167534U (zh) 连接器
CN207588111U (zh) 一种数据线转接器
EP3483986B1 (en) Power interface, mobile terminal and power adapter
TWM583645U (zh) 多國充電器結構
US8075349B2 (en)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EP2605341A2 (en) Socket connector an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208904683U (zh) 移动电源
CN203415795U (zh) 片状转接头
CN204760505U (zh) 电池
WO2017181574A1 (zh) 一种多功能数据线结构
CN202134932U (zh) 手机座充组件
CN216015937U (zh) 一种具有防水效果的手机数据线
JP2016534533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に対する改良
CN206135155U (zh) 一种充电存储数据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