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4615A - 带触点弹簧片 - Google Patents

带触点弹簧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4615A
CN102054615A CN2010105292243A CN201010529224A CN102054615A CN 102054615 A CN102054615 A CN 102054615A CN 2010105292243 A CN2010105292243 A CN 2010105292243A CN 201010529224 A CN201010529224 A CN 201010529224A CN 102054615 A CN102054615 A CN 102054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clined plane
guide sheet
mentioned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292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54615B (zh
Inventor
杉浦琢郎
渡部真史
岩间尚也
伊藤直树
渡部弘也
高桥和宏
铃木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54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4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54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46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繁琐的印刷工序也有效地防止被引进导光部件内的光漏泄到外部的带触点弹簧片。带触点弹簧片(100)具备导光片(101)和通过粘结部(102)层叠在该导光片(101)上并保持触点弹簧(104)的保持片(103),在导光片(101)的一部分上设置使光源(40)发出的光入射的入光部(105),而且在导光片(101)上包含与入光部(105)相对置部分在内的位置上设置横跨导光片(101)和粘结部(102)的斜面部(106),并在该斜面部(106)上通过印刷形成遮光部(107)。

Description

带触点弹簧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触点弹簧片,尤其涉及在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操作面板等上使用的带触点弹簧片。
背景技术
历来,在便携式终端设备等上作为输入手段使用的小型键盘组件,曾被提出过隔着双面胶带层叠导光部件和触摸板,并以通过黑色墨水印刷形成的遮光部遮住层叠的导光部件和双面胶带侧面的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该小型键盘组件,就可以在与光源相对置的端面上配置遮光部,从而防止被引进导光部件内的光漏泄到外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26844号公报图6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小型键盘组件中,因为遮光部形成的端面包含垂直面,所以很难在对象部分上均匀地印刷(涂布)墨水,出现有可能从墨水不足部分向外部漏光的问题。而且,因为遮光部形成的端面由垂直面和水平面构成,所以需从2个方向对对象部分进行印刷,因此还存在印刷工序烦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烦琐的印刷工序也可有效地防止被引进导光部件内的光漏泄到外部的带触点弹簧片。
本发明带触点弹簧片的特征在于,具备导光片和隔着粘结部层叠在上述导光片上并保持触点弹簧的保持片,并且在上述导光片的一部分设置使光源的光入射的入光部,另一方面在上述导光片上包含与入光部相对置部分的位置设置横跨上述导光片和粘结部的斜面部,并通过印刷在该斜面部形成遮光部。
根据上述带触点弹簧片,因为在导光片上包含与入光部相对置部分的位置设置斜面部,并通过印刷在该斜面部形成遮光部,所以可通过从1个方向的印刷形成遮光部,因此不需要从2个方向进行印刷等烦琐的印刷处理,能够有效地防止被引进(导入)导光片内的光漏泄到遮光部的外侧。
例如,在上述带触点弹簧片中,可考虑将上述入光部设置在上述导光片的一个侧面,同时将上述斜面部设置在上述导光片上与一个侧面相对置的另一个侧面。此时,因为在入光部相反侧的另一个侧面设置斜面部,并在该斜面部形成遮光部,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被引进导光片内的光从导光片的侧面(另一个侧面)漏泄到外部。
而且,在上述带触点弹簧片中,在上述导光片的一个侧面和与该一个侧面相对置的另一个侧面之间的任意位置上设置上述斜面部,也可以。此时,因为在导光片的两个侧面之间的任意位置上设置斜面部,并在该斜面部形成遮光部,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被引进导光片内的光漏泄到斜面部相反侧的部分。
在上述带触点弹簧片中,设置上述斜面部横跨上述保持片是较为理想。此时,因为在横跨导光片、粘结部及保持片的斜面部上形成遮光部,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被引进导光片内的光从粘结部与保持片之间的边界部分漏泄到外侧。
而且,在上述带触点弹簧片中,使上述保持片的一部分向上述斜面部的外侧延伸是较为理想的。此时,在带触点弹簧片的切断工序(例如,将配置多个带触点弹簧片的片状部件分割成各个带触点弹簧片的工序)中,可在向斜面部的外侧延伸的部分上设置切断部,所以即使在侧面部分拥有斜面部,也能够提高切断工序的工作效率。
并且,在上述带触点弹簧片中,配置上述斜面部与成为光射出面的上述导光片的平面部成钝角是最为理想。如上所述地通过斜面部对构成光射出面的导光片平面部成钝角,能够使斜面部作为可将被引进导光片内入射到斜面部的光全反射的反射面发挥作用。
尤其是,在上述带触点弹簧片中,最为理想是述遮光部,与连设于上述斜面部的上述导光片平面部的一部分、及连设于上述斜面部并向上述斜面部的外侧延伸的上述保持片的一部分连接而被形成。此时,在包含斜面部的侧面上形成与在斜面部上连接设有的导光片平面部的一部分和在斜面部上连接设置并向该斜面部的外侧延伸的保持片的一部分连接的遮光部,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被引进导光片内的光从斜面部的周围部分漏泄到外部。
而且,在上述带触点弹簧片中,形成曲面部来代替上述斜面部,也可以。如上所述地形成曲面部来代替斜面部时,也可从1个方向印刷形成遮光部,所以与形成斜面部的情况相同,不需要烦琐的印刷处理,能够有效地防止被引进导光片内的光漏泄到外部。
尤其是,在上述带触点弹簧片中,通过喷墨印刷形成上述遮光部是最为理想的。如上所述地通过喷墨印刷形成遮光部,就能够在斜面部上稳定地印刷墨水(涂布),能有效地防止在墨水的不足部分发生光漏泄到外部的问题。
而且,在上述带触点弹簧片中,在上述导光片上位于夹着上述遮光部处的一部分设置使其它光源的光入射的其它入光部,同时在上述导光片上包含与其它入光部相对置部分的位置设置横跨上述导光片和粘结部的其它斜面部,并在该其它斜面部上印刷形成其它遮光部,也可以。此时,因为设置入光部和夹着遮光部的其它入光部,而且在包含与该其它入光部相对置部分的位置上设有的其它斜面部上形成遮光部,所以能够防止从各入光部及其它入光部入射并被引进导光片内的光漏泄到遮光部或其它遮光部的外侧,从而能够使中间隔着遮光部及其它遮光部在不同位置上配置的导光片单独发光。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包含与导光片的入光部相对置部分的位置上设有斜面部,并通过印刷在该斜面部形成遮光部,所以能够通过从1个方向的印刷形成遮光部,因此不需要从2个方向进行印刷等烦琐的印刷处理,能够有效地防止被引进导光片内的光漏泄到外部。
附图说明
图1为适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带触点弹簧片的操作面板的侧剖视图。
图2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带触点弹簧片的、设有斜面部的侧面周围的侧剖视图。
图3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带触点弹簧片的、设有斜面部的侧面放大图。
图4为适用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带触点弹簧片的操作面板的侧剖视图。
图5为设有实施方式2所涉及带触点弹簧片的斜面部的导光片的一部分放大图。
图6为适用本发明所涉及带触点弹簧片的操作面板之一例的一部分透过俯视图。
图7为将实施方式1之变形例所涉及带触点弹簧片的斜面部设有的侧面的放大图。
图中标记
10面板,11、61操作按钮,20印刷电路板(PCB),30垫片,40、63光源,60操作面板,62方向按钮,100带触点弹簧片,101导光片,102粘结部,103保持片,104触点弹簧,105入光部,106斜面部,107遮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例如,较为适合用于手机的操作面板等上,不过并不受限于此,可适用于通过导光片引进光源发出的光而且具备需用导光片的一部分来遮光的操作面板的任意终端设备。例如,可考虑用于在便携式个人电脑和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等终端设备。
下面,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被适用于手机装置的操作面板时的情况。
实施方式1
图1为适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带触点弹簧片的操作面板的侧剖视图。如图1所示,带触点弹簧片100配设在手机装置所具备的面板10的内部,通过垫片30贴装于手机装置的印刷电路板(PCB)20上。该PCB20由酚醛树脂等绝缘性层叠片等来形成,在其上表面通过印刷碳等或者蚀刻银箔等方式设有多个后述的外围固定触点201a、中央固定触点201b的电路图案。
在面板10上设有用于操作者按压操作的多个操作按钮11。操作按钮11配设在与后述触点弹簧104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由操作者按压的操作部11a和用于反转触点弹簧104的按压凸起11b。而且,操作按钮11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等来形成,使通过后述导光片101被引进(导光)的光照射操作部11a。
带触点弹簧片100具有引进后述光源40所发出光的导光片101、被设在导光片101下表面的指定位置上的粘结部102(图1中没有表示,参照图2)和隔着粘结部102层叠在导光片101上的保持片103,而且在保持片103的指定位置上保持触点弹簧104。
导光片101,例如将聚氨酯或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材料做成薄膜状来形成。更具体地为,由具有导光性的树脂材料来构成。粘结部102通过在导光片101的下表面涂布粘结材料来形成。构成粘结部102的粘结剂也使用具有导光性的粘结材料。
保持片103,例如将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材料做成薄膜状来形成。保持片103通过涂布或混合等方法含有蓄光或夜光颜料。在保持片103的下表面涂有粘结剂,设有图中没有表示的粘结部。触点弹簧104通过该粘结部被保持,而且带触点弹簧片100本身通过垫片30粘贴在PCB20上。
触点弹簧104由不锈钢或磷青铜等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来形成。触点弹簧104形成具有顶部104a的圆顶形状,该顶部104a的下表面构成与后述中央固定触点201b接触或离开的触点部。在保持片103上设有存放上述触点弹簧104的突出部103a,触点弹簧104处于在该突出部103a下表面上配置的粘结部上粘贴的状态。在导光片101上设有存放该保持片103突出部103a的突出部101a。成为操作按钮11的按压突起11b被安装于该突出部101a的上表面的状态。
在与触点弹簧104相对应的PCB20的位置上设有固定触点201。固定触点201由始终与触点弹簧104的端部接触的外围固定触点201a和与触点弹簧104的顶部104a接触的中央固定触点201b构成。中央固定触点201b根据操作者的按压操作,当触点弹簧104反转时与触点弹簧104顶部104a的下表面接触。
而且,在带触点弹簧片100的一个侧面附近的PCB20位置上设有由LED等构成的光源40。光源40将发光元件向面板10的内侧、即向触点弹簧片100侧配置。当操作按钮11通过操作者的按压操作被按压,并且固定触点201(共用固定触点201a、中央固定触点201b)隔着触点弹簧104的下表面成为导通状态时,光源40就发光。
在带触点弹簧片100上的与光源40相对置的一个侧面,作为导光片101的一部分,设有使光源40发出的光入射的入光部105。通过入光部105入射的光被引进导光片101内。另一方面,在与入光部105相反侧的带触点弹簧片100的另一个侧面设有斜面部106。如上所述地在光源40的相反侧的侧面设置斜面部106,是为了容易形成防止被引进导光片101内的光漏泄到外部的遮光部。另外,关于该斜面部106及在斜面部106上形成的遮光部,将后述。
在上述的面板10中,当操作者做出按压操作时,操作按钮1将被按下。随之,当触点弹簧104反转,其顶部104a的下表面下降到与中央固定触点201b接触的位置时,外围固定触点201a与中央固定触点201b处于导通状态,表示该状态的信号被输出到手机装置的控制部。而且,光源40根据外围固定触点201a与中央固定触点201b之间的导通状态发光,被引进导光片101内的光照射操作按钮11。另一方面,当操作者解除按压操作时,通过触点弹簧104的恢复力使操作按钮11回到初始状态,而且外围固定触点201a与中央固定触点201b的导通状态被解除,光源40停止发光。
下面,将说明设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100上的斜面部106的结构。图2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100上设有斜面部106的侧面周围的侧剖视图。另外,图2表示通过垫片30被固定在PCB20之前的带触点弹簧片100的一部分。
如图2所示,在带触点弹簧片100上设有斜面部106的侧面,导光片101通过粘结部102层叠在保持片103上。通过在如上所述地层叠的导光片101、粘结部102及保持片103上施加激光加工,形成斜面部106。斜面部106将横跨(跨过)导光片101、粘结部102及保持片103的一部分,详细内容将后述。
在斜面部106的外侧,设有防止被引进导光片101内的光漏泄到带触点弹簧片100外部的遮光部107。遮光部107,例如通过使用黑色墨水的喷墨印刷形成。用黑色墨水覆盖包含斜面部106在内的带触点弹簧片100的侧面,形成遮光部107。如上所述地通过喷墨印刷形成遮光部107时,可在斜面部106均匀印刷(涂上)墨水,能够有效地防止光从墨水不足的部分漏泄到外部。
图3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100的、设有斜面部106的侧面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斜面部106横跨导光片101和粘结部102端面的全体及保持片103的一部分103b。在保持片103上设有平面部103c,该平面部103c向该斜面部106形成的一部分103b的外侧延伸。即,保持片103具有,形成斜面部106的一部分103b的外侧比其内侧部分薄并向外侧延伸的结构。
在如上所述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100中,因为在保持片103上设有向斜面部106的外侧延伸的平面部103c,所以在该带触点弹簧片100的切断工序(例如,将配置多个带触点弹簧片100的片状部件分割为各个带触点弹簧片100的工序)中,可在向斜面部106的外侧延伸的平面部103c部分上设置切断部,因此即使在侧面部分具有斜面部106,也能够提高切断工序的工作效率。
而且,在导光片101中,斜面部106对构成光射出面的上表面部101b成钝角。如上所述地通过与构成光射出面的导光片101的上表面部101b之间的关系中使斜面部106形成钝角,能够使斜面部106作为将被引进导光片101内并入射到斜面部106的光全部反射的反射面发挥作用。
在包含具有上述结构的斜面部106在内的带触点弹簧片100的侧面,遮光部107是连接在斜面部106上连设的导光片101的上表面部101b一部分、和在斜面部106上连设并由该斜面部106向外侧延伸的保持片103平面部103c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即,遮光部107横跨连接导光片101上表面部101b的侧端部、导光片101、粘结部102以及形成于保持片103上的斜面部106、保持片103的平面部103c而被设置。
上述形成遮光部107的印刷处理,可从带触点弹簧片100上的图3所示上方侧进行。即,能够从1个方向在带触点弹簧片100的对象部分进行印刷,因此无需如同以往,当对象部分包含垂直面和水平面时从2个方向进行印刷,所以不需要烦琐的印刷处理也能形成遮光部107。
在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100中,因为在光源40相反侧的侧面设置斜面部106,并通过喷墨印刷在该斜面部106形成遮光部107,所以可通过从1个方向的印刷形成遮光部107,因此不需要从2个方向进行印刷等烦琐的印刷处理,能够有效地防止被引进导光片101内的光从导光片101的侧面漏泄到带触点弹簧片100的外部。
尤其是,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100的包含斜面部106的侧面,将遮光部107形成为与在斜面部106上连设的导光片101的上表面部101b的一部分、和在斜面部106上连设并从该斜面部106向外侧延伸的保持片103的平面部103c一部分连接,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被引进导光片101的光从斜面部106的外围部分漏泄到外部。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100中,说明了在与设有入光部105的导光片101的一个侧面相对置的另一个侧面设置斜面部106,而且在该斜面部106上形成遮光部107的情形。而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200中,在导光片101的一个侧面和与此相对置的另一个侧面之间的任意位置上设置斜面部106,而且在该斜面部106上形成遮光部107,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100不同。即,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200中,在导光片101表面上的任意位置上设置斜面部106,并在该斜面部106上形成遮光部107。
下面,将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200的结构。图4为适用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带触点弹簧片200的操作面板的侧剖视图。图5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带触点弹簧片200的、设有斜面部106的导光片101的部分放大图。在图4及图5所示的带触点弹簧片200中,关于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100共通的结构,附上相同标记,并说明从略。
另外,图4表示在导光片101的中央附近设置2个斜面部106并且在导光片101的两侧面设置与光源40相对置的2个入光部105的情形。但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200并不受限上述结构,还可适用于从导光片101的一个侧面到其它侧面之间的任意位置上设置1个斜面部106,并在一个侧面(其它侧面)上设置与光源40相对置配置的入光部105的情形。下面为了便于说明,在2个光源40、入光部105及斜面部106的语尾分别附上“a”、“b”来加以区别。
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200中,在与光源40a相对置的一个侧面设置入光部105a,在与光源40b相对置的另一个侧面设置入光部105b。例如在导光片101等的中央附近形成的凹陷部或槽的侧面设置斜面部106a、106b。在这里,被设置于向与图4所示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槽侧面。在与入光部105a相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斜面部106a,在与入光部105b相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斜面部106b。另外,虽然在这里表示斜面部106a、斜面部106b被设置于相同槽的侧面的情形,但是没必要一定将其配置在相同槽的侧面。
如图5所示,斜面部106a、106b横跨导光片101及粘结部102的整个端面以及保持片103的一部分103b。在包含具有上述结构的斜面部106a、106b在内的槽侧面中,遮光部107与在斜面部106上连设的导光片101的上表面部101b一部分和在斜面部106上连设并向该斜面部106的外侧延伸的保持片103的平面部103c一部分连接。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形成遮光部107的保持片103的平面部103c重复。
尤其是,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200中,因为在形成导光片101的相同槽的侧面设置斜面部106a、106b,所以通过单一遮光部107覆盖这些斜面部106a、106b的附近。即,遮光部107横跨入光部105a侧导光片101的上表面部101b侧端部、导光片101、在粘结部102以及保持片103上形成的斜面部106a、保持片103的平面部103c以及入光部105b侧的导光片101、在粘结部102及保持片103上形成的斜面部106b、导光片101的上表面部101b侧端部连接而被设置。
在这样形成的遮光部107中,其印刷处理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可从带触点弹簧片200上的图5所示上方侧进行。即,可从1个方向对带触点弹簧片200上的对象部分进行印刷,因此没必要如同以往,当对象部分包含垂直面和水平面时从2个方向进行印刷,从而不需要烦琐的印刷处理也能形成遮光部107。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200中,在导光片101的一个侧面和与此相对置的另一个侧面之间的任意位置上设置斜面部106,而且在该斜面部106上形成遮光部107,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通过入光部105a、105b被引进导光片101内的光漏泄到遮光部107的相反侧部分。
更具体地为,在导光片101的一个侧面设置使光源40a发出的光入射的入光部105a,在与此相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斜面部106a,另一方面,在导光片101的另一个侧面设置使光源40b发出的光入射的入光部105b,在与此相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斜面部106b,在这些斜面部106a、106b上形成遮光部107,因此能够防止光源40a、40b发出的光越过遮光部107漏泄到相反侧的导光片101侧,从而能够分别照射与中间隔着遮光部107配置的各导光片101相对应的操作按钮1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100中,说明了在与一个侧面上设有的入光部105相对置的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斜面部的情形。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200中,说明了在与入光部105a相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斜面部106a,并且在与入光部105b相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斜面部106b的情况。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并不只受限于如上所述地在与整个入光部105相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斜面部106的情形,还包括在包含与入光部105相对置的部分在内的位置上设置斜面部106的情形。下面,将说明在包含与入光部105相对置的部分在内的位置上设置斜面部106时的操作面板之例。
图6为表示适用本发明所涉及带触点弹簧片的操作面板一例的部分透过俯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在图6所示的操作面板60上,透射地表示本发明所涉及带触点弹簧片的斜面部106(遮光部107)和给导光片101提供光的光源。在图6所示的操作面板60上,在其整个下侧区域以及上侧区域的侧端部排列可输入数字和文字的多个操作按钮61,在上侧区域的中央设有可输入方向的方向按钮62。而且,在操作面板60的内部,在其侧端部的位置及方向按钮62的左上方侧、右上方侧及左下方侧的位置上设有光源63a~63e。
如图6所示,光源63a、63b可分别在右下方侧、左方下侧发光,光源63c、63d、63e可分别在左下方侧、右下方侧及右上方侧发光。按下配置于发光对象区域的操作按钮61等时,就发光照射该操作按钮61。下面,为了便于说明,将光源63c的发光对象区域称为“显示区域A”,光源63d的发光对象区域称为“显示区域B”,光源63e的发光对象区域称为“显示区域C”。
构成本发明所涉及带触点弹簧片的导光片101在上述操作面板60的内部配置为可应对面板的几乎整个区域。并且,在该导光片101中,斜面部106(遮光部107)被设置在与方向按钮62的左方侧及右方侧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入光部105被设置在光源63c~63e之间。这些斜面部106不是被设置在与整个入光部105相对置的位置上,而是被设置在包含与入光部105相对置的部分位置上。例如,光源63c发出的光原则上向左下方侧传播,但一部分向方向按钮62侧传播。其意味着可以说,在与图6所示的方向按钮62的左侧相对应的位置上配置的斜面部106被设置在包含与设置在光源63c之间的入光部105相对置的部分在内的位置。
如上所述地设置斜面部106,并在这些斜面部106上形成遮光部107时,就能在光源63e发光时防止该光漏泄到操作面板60的显示区域A或显示区域B。另一方面,能够在光源63c或光源63d发光时防止该光漏泄到操作面板60的显示区域C。于是,能够分别照射在显示区域A~C配置的操作按钮61及方向按钮62。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就在导光片101的包含与入光部105相对置的部分在内的位置上设置斜面部106,并在该斜面部106上通过印刷形成遮光部107,因此可通过从1个方向的印刷形成遮光部,从而不需要从2个方向进行印刷等烦琐的印刷处理,而能够有效地防止被引进导光片101内的光漏泄到遮光部107的外侧。
另外,本发明不只受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实施时可做出种种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不受限于附图中表示的大小和形状等,在发挥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适当作出变更。另外,在不超出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可适当变更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斜面部106横跨导光片101及粘结部102的整个端面以及保持片103的一部分103b而形成的情形。但是,形成斜面部106的部分并不受限于此。例如,斜面部106形成为只横跨导光片101及粘结部102的端面,也可以。
图7为实施方式1之变形例所涉及的带触点弹簧片100的设有斜面部106的侧面放大图。如图7所示,斜面部106型成为横跨导光片100及粘结部102。此时,不需要在保持片103上形成构成斜面部106的一部分的倾斜面。遮光部107横跨导光片101的上表面部101b侧端部、在导光片101以及粘结部102上形成的斜面部106、保持片103的平面部103c连接而被设置。即使如上所述地将形成斜面部106的部分限制在导光片101及粘结部102,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不需要烦琐的印刷处理,能得到有效地防止被引进导光片101内的光漏泄到带触点弹簧片100外部的效果。但是,为了更有效地防止被引进导光片101内的光从粘结部102与保持片103之间的边界部分漏泄到外部,横跨导光片101及粘结部102的整个端面及保持片103的一部分103b来形成斜面部106是最为理想。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带触点弹簧片100上的光源40相反侧的侧面设置斜面部106,并在该斜面部106上形成遮光部107的情形,但是作为形成遮光部107的部分的结构,并不一定受限于斜面部106。只要能够形成用黑色墨水印刷的遮光部107,用曲面部构成也可以。即使如上所述地用曲面部构成斜面部106的形成部分,也能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黑色墨水通过喷墨印刷形成遮光部107的情况,但是关于形成遮光部107时的印刷方式,可不受限于此,可作出适当变更。例如,还可采用丝网印刷、棒印法和激光印刷等印刷方式。而且,只要能确保带触点弹簧片100的遮光性,那么构成遮光部107的墨水颜色也不受限于黑色。

Claims (10)

1.一种带触点弹簧片,其特征在于,
具备导光片和通过粘结部层叠在上述导光片上并保持触点弹簧的保持片,
在导光片的一部分上设置使光源发出的光入射的入光部,而且在导光片上包含与入光部相对置的部分在内的位置上设置横跨导光片和粘结部的斜面部,并在该斜面部通过印刷形成遮光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触点弹簧片,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光片的一个侧面上设置上述入光部,而且在与上述导光片的一个侧面相对置的另一个侧面上设置上述斜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触点弹簧片,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光片的一个侧面和与该一个侧面相对置的另一个侧面之间的任意位置上设置上述斜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触点弹簧片,其特征在于,
设置上述斜面部横跨上述保持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触点弹簧片,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保持片的一部分向上述斜面部的外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触点弹簧片,其特征在于,
配置上述斜面部以使与成为光射出面的上述导光片的平面部形成钝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触点弹簧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遮光部是与连设于上述斜面部上的上述导光片的平面部一部分、以及上述斜面部上连设的并向上述斜面部的外侧延伸的上述保持片的一部分连接而被形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触点弹簧片,其特征在于,
形成曲面部来代替上述斜面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触点弹簧片,其特征在于,
通过喷墨印刷形成上述遮光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触点弹簧片,其特征在于,
在中间隔着上述遮光部的上述导光片的一部分上设置使其它光源发出的光入射的其它入光部,而且在上述导光片的包含与其它入光部相对置的部分在内的位置上设置横跨上述导光片及粘结部的其它斜面部,并通过印刷在该其它斜面部上形成其它遮光部。
CN201010529224.3A 2009-11-02 2010-10-29 带触点弹簧片 Active CN1020546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2327A JP4834763B2 (ja) 2009-11-02 2009-11-02 接点ばね付きシート
JP252327/2009 2009-11-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4615A true CN102054615A (zh) 2011-05-11
CN102054615B CN102054615B (zh) 2014-02-19

Family

ID=43958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29224.3A Active CN102054615B (zh) 2009-11-02 2010-10-29 带触点弹簧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34763B2 (zh)
CN (1) CN1020546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5433A (zh) * 2017-04-10 2017-07-07 合肥梦飞电器有限公司 轻薄型按键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9950A (ja) * 2007-04-20 2008-11-06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操作スイッチ用カバー部材及び操作スイッチ
CN101409167A (zh) * 2007-10-12 2009-04-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可动触点体及使用该可动触点体的开关
CN101457907A (zh) * 2007-12-12 2009-06-17 西铁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片状导光体、操作面板照明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9950A (ja) * 2007-04-20 2008-11-06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操作スイッチ用カバー部材及び操作スイッチ
CN101409167A (zh) * 2007-10-12 2009-04-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可动触点体及使用该可动触点体的开关
CN101457907A (zh) * 2007-12-12 2009-06-17 西铁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片状导光体、操作面板照明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5433A (zh) * 2017-04-10 2017-07-07 合肥梦飞电器有限公司 轻薄型按键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4615B (zh) 2014-02-19
JP4834763B2 (ja) 2011-12-14
JP2011096612A (ja) 2011-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55416B2 (en) Light guide structure and keypad having the same
US9509812B2 (en) Case for a hand held device
US7186935B2 (en) Keypad assembly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US8263887B2 (en) Backlit key assembly having a reduced thickness
EP3021199B1 (en) Membrane switch leather case keyboard
US20080100580A1 (en) Keypad assembly
US20110187650A1 (en) Keypad apparatus
CN101414517A (zh) 开关
US7718910B2 (en) Movable contact assembly and switch using the same
JP5023971B2 (ja) 導光機能付き可動接点体とそれを用いた入力装置
CN102054615B (zh) 带触点弹簧片
JP2008181791A (ja) スイッチ用可動接点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装置
KR200435702Y1 (ko) 초박막 키 패드
CN200990323Y (zh) 透光式触摸感应键盘
CN107949147B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和触控设备
US7946720B2 (en) Light guide sheet, movable contact structure using the light guide shee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movable contact structure, and switch using the light guide sheet and the movable contact structure
JP5239355B2 (ja) 可動接点体の製造方法
CN102194594B (zh) 附带接点弹簧的薄板以及开关装置
JP2009252527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入力モジュール及び携帯機器
US20090065335A1 (en) Multi-functional keypad module for a mobile phone
JP2010086743A (ja) シート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CN102714104B (zh) 开关模块
US20100102996A1 (en) Dome array device and a key structure with the dome array device
KR100900498B1 (ko) 유연성 인쇄회로기판이 내장된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키패드조립체
JP2011003371A (ja) 導光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可動接点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