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4775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4775A
CN102044775A CN2010105174162A CN201010517416A CN102044775A CN 102044775 A CN102044775 A CN 102044775A CN 2010105174162 A CN2010105174162 A CN 2010105174162A CN 201010517416 A CN201010517416 A CN 201010517416A CN 102044775 A CN102044775 A CN 102044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binding post
contacting piece
group
pos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174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4775B (zh
Inventor
野见山亨
小寺真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44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4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4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47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相对于连接行RC1到RC4的数量,多个接线端子行RT1到RT3的数量被减小。在接线端子行RT1内,信号接触件对C22、C23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信号接触件对C11、C12的接线端子部304和信号接触件对C14、C15的接线端子部304之间。在接线端子行RT3内,信号接触件C42、C43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信号接触件对C31、C32的接线端子部304和信号接触件对C34、C35的接线端子部304之间。因此,连接器100的覆盖区的尺寸可以减小,并且信号接触件对C11、C12和信号接触件对C14、C15之间以及信号接触件对C31、C32和信号接触件对C34、C35之间的交叉干扰或串话可以减小。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多组接触件组,并且尤其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两个插口的USB(通用串行总线)3.0标准-A型母口连接器。
背景技术
JP-A 2003-68407公开一种双堆叠或二层的USB2.0连接器,其具有最小的覆盖区(footprint),JP-A 2003-68407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并入。
然而,JP-A 2003-68407的连接器具有削弱的信号传输质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在不降低信号传输质量的情况下具有减小的覆盖区。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和由壳体保持的第一接触件组到第四接触件组。第一接触件组到第四接触件组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接触件。接触件的每一个具有连接部和从连接部延伸的接线端子部,使得接触件具有L形形状。连接部配置成连接到匹配的连接器。接线端子部配置成连接到连接目标。第一接触件组到第四接触件组的连接部分别布置成第一连接行到第四连接行。第一接触件组到第四接触件组的接线端子部布置成第一接线端子行到第三接线端子行。第一接触件组的接触件包括两组第一信号接触件对。第一信号接触件对中的一个的接线端子部和第一信号接触件对中的另一个的接线端子部彼此分开地布置在第一接线端子行。第三接触件组的接触件包括两组第三信号接触件对。第三信号接触件对的一个的接线端子部和第三信号接触件对的另一的接线端子部彼此分开地布置在第三接线端子行中。
通过下面优选的实施例的描述并通过附图可以更彻底地理解本发明的目标和其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底部的斜视图;
图2是图1中的连接器的顶部的斜视图;
图3是图1中连接器的斜视图;
图4是图1中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5是包括在图1的连接器中的第一组件的斜视图;
图6是包括在图5的第一组件中的第一接触件组的斜视图;
图7是包括在图1中的连接器中的第二组件的斜视图;
图8是包括在图7中的第二组件中的第二接触件组的斜视图;
图9是包括在图1中的连接器的第三组件的斜视图;
图10是包括在图9的第三组件中的第三接触件组的斜视图;
图11是包括在图1中的连接器中的第四组件的斜视图;
图12是包括在图11中的第四组件中的第四接触件组的斜视图;
图13是示出分别为图6、8、10以及12中的第一接触件组到第四接触件组的布置的侧视图;
图14是示出分别为图6、8、10以及12中的第一接触件组到第四接触件组的连接部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分别为图6、8、10以及12中的第一接触件组到第四接触件组的接线端子部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图1中的连接器的第一壳部的斜视图;
图17是图1中的连接器的第二壳部的斜视图;
图18是图1中的连接器的第三壳部的斜视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虽然本发明可以接受多种修改和替换的形式,下面将通过附图中的示例示出具体的实施例并详细地描述。然而,应该理解,附图和具体描述并不是为了将本发明限定为特定的公开形式,而相反,本发明覆盖所有的落入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修改、等同物以及替换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是双堆叠或二层USB(通用串行总线)3.0标准-A型母口连接器(即,具有两个插口的USB3.0标准-A型母口连接器)。
除了USB2.0需要的四个接触件外,USB3.0标准-A型母口连接器包括另外5个接触件。5个接触件的接触部设置成朝向连接器的前部,同时那4个接触件设置成朝向连接器的后面。换句话说,USB3.0标准-A型母口连接器具有两行(双重)接触系统。因此,双堆叠或二层USB3.0标准-A型母口连接器具有四行接触系统。
参照图1-3,连接器100包括两个插口102和104,它们分别沿Y方向适于接收USB 3.0标准-A型公或插头连接器。连接器100配置成被安装到电路板(连接目标:未示出)上。如图3所示,插口102和104沿Z方向布置。由图1到4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是直角连接器。换句话说,连接器100的前部与匹配或配对的公或插头连接器沿Y方向是可匹配的或可配对的,同时连接器100的底部可安装到电路板上。
参照图1到3,连接器100包括结构200和覆盖结构200的壳部500。壳部500包括定位在连接器100的前部的两个开口部502和504。插口102和104分别定位在开口部502和504内。开口部502和504分别限定插口102和104的开口。
参照图1、2、5、7、9以及11,结构200包括沿Z方向按序号次序堆叠的第一组件210到第四组件240。
参照图5到6,第一组件210包括第一接触件组310和保持第一接触件组310的第一保持件410。第一保持件410由绝缘体形成。
参照图6,第一接触件组310包括仅由USB3.0连接装置需要的五个接触件C11到C15。接触件C11、C12、C14以及C15是信号接触件。接触件C13是接地接触件。接触件C11和C12构成信号接触件对,接触件C14和C15构成另一信号接触件对。接地接触件C13沿X方向,即沿插口104的宽度方向,布置在信号接触件对C11和C12和信号接触件对C14和C15之间,如图3所示。接触件C11到C15中的每一个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连接部302和由连接部302沿Z方向延伸的接线端子部304,使得接触件C11到C15中的每一个具有L形的形状。连接部302具有接触部303。接触部303配置成与匹配的公连接器的接触件接触。接线端子部304配置成连接到电路板。
接地接触件C13的连接部302具有狭窄部306。狭窄部306沿连接部302的X方向在相对的边缘上形成有两个凹口(两个直角切口)。如图5和6所示,狭窄部306和信号接触件C11、C12、C14以及C15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Y方向上的相同位置。换句话说,当沿Z方向看时,狭窄部306和信号接触件C11、C12、C14以及C15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沿X方向延伸的直线上。
参照图5和6,第一保持件410包括具有板形形状的基部412、形成在基部412上的四个凹槽413以及形成在基部412的顶部侧和底部侧(未示出)的定位部414。基部412在Y方向上具有前端部。基部412保持接触件C11到C15的连接部302,使得连接部302的接触部303靠近基部412的前端部布置。由图6可以清楚地知道,第一接触件组310的接触件C11到C15的连接部302布置在共同的行,即如图14示出的第一连接行RC1。信号接触件C11、C12、C14以及C15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第一接线端子行RT1,同时接地接触件C13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第二接线端子行RT2,如图14所示。换句话说,信号接触件C11、C12、C14以及C15的接线端子部304和接地接触件C13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不同的行。
如图5所示,定位部414从基部412凸起,并用作为用于将第二组件220堆叠到第一组件210上的导向装置,下面将说明。
参照图7和8,第二组件220包括第二接触件组320和保持第二接触件组320的第二保持件420。第二保持件420由绝缘体形成。
参照图8,第二接触件组320包括用于USB2.0连接装置和USB3.0连接装置四个接触件C21到C24。接触件C22和C23是信号接触件并且构成信号接触件对。接触件C21是接地接触件。接触件24是电源接触件。信号接触件对C22和C23在X方向上布置在接地接触件C21和电源接触件C24之间。与图6中的第一接触件组310类似,接触件C21到C24中的每一个具有接线端子部304和具有接触部303的连接部302。
参照图7和8,第二保持件420包括形成在第二保持件420的顶部侧和底部侧的定位部424。如图8可以清楚地知道,第二接触件组320的接触件C21到C24的连接部302布置在共同的行中,即图14中示出的第二连接行RC2。信号接触件C22和C23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第一接线端子行RT1,同时接地接触件C21和电源接触件C24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第二接线端子行RT2,如图15所示。换句话说,信号接触件C22和C23的接线端子部304以及接地接触件C21和电源接触件C24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不同的行。
如图7所示,定位部424是下陷坑或洞。第二组件220的定位部424与第一组件210的定位部414匹配,使得第二组件220正确地堆叠到第一组件210合适的位置。
由图5和7可以知道,当第二组件220堆叠到第一组件210上,第二组件220的接触件C21到C24的连接部302部分地定位在第一组件210的基部412的相应的凹槽413中,使得接触件C21到C24的接触部303的每一个在Z方向上定位在凹槽413的外面。第二接触件组320的接触件C21到C24的接触部303在Y方向上定位在第一接触件组310的接触件C11到C15的接触部303的背侧。换句话说,接触件C21到C24的接触部303布置成在Y方向上比接触件C11到C15的接触部303远离连接器100的前部。
正如前面描述的,第一接触件组310的接地接触件C13的连接部302具有如图6所示的狭窄部306。由图5到7和15可以知道,狭窄部306允许在不接触第一接触件组310的接地接触件C13的情况下第二接触件组320的信号接触件C22和C23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共同的接线端子行,即第一接线端子行RT1。换句话说,狭窄部306允许信号接触件C22和C23的接线端子部通过狭窄部306的凹口。
参照图9和10,第三组件230包括第三接触件组330和保持第三接触件组330的第三保持件430。第三保持件430由绝缘体形成。
参照图10,第三接触件组330包括仅USB3.0连接装置要求的五个接触件C31到C35。接触件C31、C32、C34以及C34是信号接触件。接触件C33是接地接触件。接触件C31和C32构成信号接触件对。接触件C34和C35构成另一信号接触件对。接地接触件C33在X方向上布置在信号接触件对C31和C32和信号接触件对C34和C35之间。与图6中示出的第一接触件组310类似,接触件C31到C35中的每一个具有接线端子部304和具有接触部303的连接部302。
信号接触件C31和C35的连接部302分别具有两个狭窄部308。每个狭窄部308在连接部302的X方向上在外边缘上形成有凹口(矩形切口)。如图9和10所示,接地接触件C33的狭窄部308和接线端子部304沿Y方向布置在相同位置。换句话说,当沿Z方向看,接地接触件C33的狭窄部308和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沿X方向延伸的直线上。
参照图9和10,第三保持件430包括具有板形形状的基部432、形成在基部432上的四个凹槽433以及形成基部432的顶部侧和底部侧的定位部434。基部432具有在Y方向上的前端部。基部432保持接触件C31到C35的连接部302,使得连接部302的接触部303靠近基部432的前端部布置。从图10可以清楚地知道,第三接触件组330的接触件C31到C35的连接部302布置在共同的行,即如图14所示的第三连接行RC3。信号接触件C31、C32、C34以及C35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第三接线端子行RT3,同时接地接触件C33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第二接线端子行RT2,如图15所示。换句换说,信号接触件C31、C32、C34以及C35的接线端子部304和接地接触件C33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不同的行。
如图9所示,定位部434从基部432凸出。第三组件230的定位部434与第二组件220的定位部424匹配,使得第三组件230堆叠在第二组件220上。
如图5和9可以知道的,第一接触件组310的接地接触件C13和第三接触件组330的接地接触件C33彼此靠近布置或彼此接触布置,以便连接到电路板的公共的连接部。
参照图11和12,第四组件240包括第四接触件组340和保持第四接触件组340的第四保持件440。第四保持件440由绝缘体形成。
参照图12,第四接触件组340包括用于USB2.0连接装置和USB3.0连接装置的四个接触件C41到C44。接触件C42到C43是信号接触件并构成信号接触件对。接触件C41是接地接触件C41。接触件C44是电源接触件C44。信号接触件对C42和C43在X方向上布置在接地接触件C41和电源接触件C44之间。与图6中示出的第一接触件组310类似,接触件C41到C44中的每一个具有接线端子部304和具有接触部303的连接部302。
参照图11和12,第四保持件440包括形成在第四保持件440的顶部侧和底部侧(未示出)的定位部444。正如从图12清楚地知道,第四接触件组340的接触件C41到C44的连接部302布置在共同的行,即第四连接行RC4,如图14所示。信号接触件C42和C43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第三接线端子行RT3,同时接地接触件C41和电源接触件C44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第二接线端子行RT2,如图15所示。换句话说,信号接触件C42和C43的接线端子部304以及接地接触件C41和电源接触件C44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不同的行。
如图11所示,定位部444是下陷坑或洞。第四组件240的定位部444与第三组件230的定位部434匹配,使得第四组件240正确地堆叠在第三组件230合适位置上。
从图9和11知道,当第四组件240堆叠在第三组件230上时,第四组件240的接触件C41到C44的连接部302部分地定位在第三组件230的基部432的对应的凹槽433中,使得接触件C41到C44的接触部303的每一个在Z方向上定位在凹槽433的外面。第四接触件组340的接触件C41到C44的接触部303定位在第三接触件组330的接触件C31到C35的接触部303的背面。换句话说,接触件C41到C44的接触部303比接触件C31到C35的接触部303在Y方向上远离连接器100的前部布置。
正如上面所述的,第三接触件组330的信号接触件C31和C35的连接部302具有狭窄部308。如图9、11以及15知道,狭窄部308允许第四接触件组340的电源接触件C44和接地接触件C41的接线端子部304在分别不接触第三接触件组330的信号接触件C31和C35的情况下布置在共同的接线端子行,即第二接线端子行RT2。换句话说,狭窄部308允许信号接触件C41和C44的接线端子部304通过信号接触件C31和C35的狭窄部308的各自的凹口。
参照图14和15,第一连接行RC1到第四连接行RC4中的每一个和第一接线端子行RT1到第三接线端子行RT3沿X方向延伸。如图15所示,当沿Z方向看时,接线端子部304以锯齿形式布置。第二接线端子行RT2包括:电源接触件C24和C44;和接地接触件C13、C21、C33以及C41,即实施例的第二接线端子行RT2不包括信号接触件。
参照图14和15,接线端子行RT1到RT3的数量小于连接行RC1到RC4的数量。因此,连接器100的覆盖区的尺寸被减小。
构成一个信号接触件对的两个接线端子部布置在共同的接线端子行。因此,连接器100的信号传输质量可以比包括两个布置在不同行的接线端子部的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质量好。
信号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沿X方向延伸的外部的行RT1到RT3。因此,电路板上的布线图被简化并且容易设计。
从图14和15知道,信号接触件对C11和C12的接线端子部304和信号接触件对C14和C15的接线端子部304之间的距离比信号接触件对C11和C12的连接部302和信号接触件对C14和C15的连接部302之间的距离长。因此,信号接触件对C11和C12和信号接触件对C14和C15之间的交叉干扰或串话(信号干扰)被削弱。类似地,信号接触件对C31和C32的接线端子部304和信号接触件对C34和C35的接线端子部304之间的距离比信号接触件对C31和C32的连接部302和信号接触件对C34和C35的连接部302之间的距离长。因此,信号接触件对C31和C32和信号接触件对C34和C35之间的交叉干扰或串话(信号干扰)被削弱。
插口102的信号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304和插口104的信号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304布置在不同的接线端子行RT1和RT3。可以防止插口102的信号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304和插口104的信号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304之间的交叉干扰或串话。
参照图1、2、5、7、9以及11,第一保持件410到第四保持件440沿Z方向按序号次序或者从第一保持件410到第四保持件440次序堆叠,以便形成壳体400。壳体400将第一接触件组310保持到第四接触件组340。换句话说,壳体400包括第一保持件410到第四保持件440。然而,壳体400的部分部件或壳体400的全部部件可以彼此一体地形成。第一接触件组310到第四接触件组340的部分或第一接触件组310到第四接触件组340的全部可以通过注塑工艺形成。
参照图1、2和16、18,壳部500包括第一壳部510、第二壳部520以及第三壳部530。
参照图16,第一壳部510具有顶部、两个侧部以及底部,使得第一壳部510具有矩形筒形形状。第一壳部510沿X方向和Z方向覆盖结构200。第一壳部510包括弹片部512、连接柱514以及突起516。弹片部512形成第一壳部510的顶部、两个侧部以及底部,并且配置成与匹配的公连接器的壳部接触。连接柱514沿Z方向从侧部的底部边缘延伸。连接柱514配置成连接并固定到电路板。突起516形成在第一壳部510的侧部的内表面上并且沿X方向向内凸出。
参照图1和17,第二壳部520包括顶部、前部、底部以及两个从前部延伸的短小凸出部(tab)。顶部和底部的每一个形成有两个弹片部522。短小凸出部形成有孔526。参照图1和2,第二壳部520连接到第一壳部510。具体地,第二壳部520从第一壳部510的前部沿Y方向插入到第一壳部510,使得突起516定位在孔526内。第二壳部520连接并固定到第一壳部510。
参照图4和18,第三壳部530在Y方向上覆盖结构200并且保持结构200。堆叠的保持件210到240连接到第三壳部530,使得保持件410到440由第三壳部530暂时保持。
实施例的连接器100通过下述步骤组装:将结构200连接到第三壳部530;将结构200和第三壳部530从第一壳部510的背面沿Y方向插入到第一壳部510;以及将第二壳部520从第一壳部510的前端沿Y方向连接到第一壳部510。
本发明的连接器100可以包括多于两个插口。例如,参照图19,连接器100’包括四个插口(未示出)。在图19中,第一接线端子行RT1’到第三接线端子行RT3’分别以类似第一接线端子行RT1到第三接线端子行RT3的方式布置。连接器100’的接触件的布置可以减小信号接触件对之间的交叉干扰或串话。与连接行RC1到RC4、RC1’到RC4’(未示出)的数量相比,接线端子行RT1到RT3、RT1’到RT3’的数量可以被最小化。因此,连接器100’的覆盖区的尺寸可以减小。
连接器的每个插口可以从上转到下。
本申请是基于2009年10月20日递交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9-241269,其全部内容通过参考并入。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条件下进行其他的以及更多的修改,并且主张所有这些实施方式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和由壳体保持的第一接触件组到第四接触件组,其中:
第一接触件组到第四接触件组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接触件;
接触件的每一个具有连接部和从连接部延伸的接线端子部,使得接触件具有L形形状;
连接部配置成连接到匹配的连接器;
接线端子部配置成连接到连接目标;
第一接触件组到第四接触件组的连接部分别布置成第一连接行到第四连接行;
第一接触件组到第四接触件组的接线端子部布置成第一接线端子行到第三接线端子行;
第一接触件组的接触件包括两组第一信号接触件对;
第一信号接触件对中的一个的接线端子部和第一信号接触件对中的另一个的接线端子部彼此分开地布置在第一接线端子行;
第三接触件组的接触件包括两组第三信号接触件对;和
第三信号接触件对的一个的接线端子部和第三信号接触件对的另一个的接线端子部彼此分开地布置在第三接线端子行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第二接触件组的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第一接线端子行中所述两组第一信号接触件对之间;和
第四接触件组的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第三接线端子行中所述两组第三信号接触件对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第二接触件组的接触件包括第二信号接触件对,第二信号接触件对的接线端子部布置在第一接触行中所述两组第一信号接触件对的接线端子部之间;和
第四接触件组的接触件包括第四信号接触件对,第四信号接触件对的接线端子部布置在第三接触行中所述两组第三信号接触件对的接线端子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第一接触件组到第四接触件组的接触件包括电源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和
布置在第一接线端子行和第三接线端子行之间的第二接线端子行包括电源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电源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或接地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接触件组的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中的一个和第三接触件组的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中的一个布置在第二接线端子行并且彼此接触,以便连接到连接目标的共同的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壳体包括第一保持件到第四保持件,第一保持件到第四保持件分别保持第一接触件组到第四接触件组;
接线端子部沿预定方向延伸;和
第一保持件到第四保持件沿预定方向按序号次序或第一保持件到第四保持件的次序堆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第一接触件组包括两组第一信号接触件对和布置在所述两组第一信号接触件对之间的第一接地接触件,第一信号接触件对的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布置在第一接线端子行,第一接地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布置在第二接线端子行;
第二接触件组包括第二信号接触件对、第二接地接触件和第一电源接触件,第二信号接触件对布置在第二接地接触件和第一电源接触件之间,第二信号接触件对的接线端子部布置在第一接线端子行,接地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和电源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布置在第二接线端子行;
第三接触件组包括所述两组第三信号接触件对和布置在所述两组第三信号接触件对之间的第三接地接触件,第三信号接触件对的接线端子部布置在第三接线端子行,第三接地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布置在第二接线端子行;和
第四接触件组包括第四信号接触件对、第四接地接触件和第二电源接触件,第四信号接触件对布置在第四接地接触件和第二电源接触件之间,第四信号接触件对的接线端子部布置在第三接线端子行,第四接地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和第二电源接触件的接线端子部布置在第二接线端子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接地接触件的连接部具有狭窄部,以便允许第二信号接触件对的接线端子部布置在第一接线端子行。
CN201010517416.2A 2009-10-20 2010-10-19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47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1269A JP4828626B2 (ja) 2009-10-20 2009-10-20 コネクタ
JP2009-241269 2009-10-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4775A true CN102044775A (zh) 2011-05-04
CN102044775B CN102044775B (zh) 2013-03-13

Family

ID=43879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741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4775B (zh) 2009-10-20 2010-10-19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88487B2 (zh)
JP (1) JP4828626B2 (zh)
CN (1) CN102044775B (zh)
TW (1) TWI4133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0465A2 (en) * 2010-04-14 2011-10-20 Molex Incorporated Stacked connector
US8951050B2 (en) 2011-02-23 2015-02-10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Differential signal connector capable of reducing skew between a differential signal pair
TWM420065U (en) * 2011-04-21 2012-01-01 Chant Sincere Co Ltd Connector structure
JP5826673B2 (ja) * 2012-02-29 2015-12-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Usbコネクタ
JP2014060043A (ja) * 2012-09-18 2014-04-03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CN203367647U (zh) * 2013-06-27 2013-12-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4719A (zh) * 2001-03-05 2002-10-1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特殊布置之信号接点和接地接点的连接器
JP2003068407A (ja) * 2001-07-06 2003-03-07 Fci 万能式連続母線電気コネクタ
US20070149058A1 (en) * 2005-12-28 2007-06-2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in which a balance in physical distance between a ground contact and a pair of signal contacts can be maintained
US7559805B1 (en) * 2008-06-24 2009-07-1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wer contac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12707Y (zh) * 2007-08-10 2008-09-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M357088U (en) * 2008-12-24 2009-05-1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Socket connector assembly
TWM366783U (en) * 2009-04-03 2009-10-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4719A (zh) * 2001-03-05 2002-10-1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特殊布置之信号接点和接地接点的连接器
JP2003068407A (ja) * 2001-07-06 2003-03-07 Fci 万能式連続母線電気コネクタ
US20070149058A1 (en) * 2005-12-28 2007-06-2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in which a balance in physical distance between a ground contact and a pair of signal contacts can be maintained
US7559805B1 (en) * 2008-06-24 2009-07-1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wer contac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88487B2 (en) 2011-08-02
CN102044775B (zh) 2013-03-13
US20110092107A1 (en) 2011-04-21
TW201125221A (en) 2011-07-16
JP4828626B2 (ja) 2011-11-30
JP2011090800A (ja) 2011-05-06
TWI413309B (zh) 2013-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46025C (en) Receptacle with crosstalk optimizing contact array
CN102177622B (zh) 具有改良的屏蔽件和屏蔽耦合件的电气连接器组件
CN101859946B (zh) 正交连接器系统
CN102201624B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CN102044775B (zh) 连接器
US8052479B1 (en) Elelctrical connector plug and receptacle mating with the plug
CN104600454B (zh) 插座电连接器
US2016004350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modules
US8187007B2 (en) Electrical pressfit plug connector having a laterally bent power pin
US770860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rosstalk features
US8353728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modules and plug connector having a paddle board
US821598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liable connection between LED device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04577398B (zh) 具有连接器护罩的电连接器
US2009013715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ignal and power contacts
US20120270420A1 (en) Board Mounted Connector
US795513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housing for staggering contact
CN105098516A (zh) 夹层插座连接器
CN105098517A (zh) 夹层式连接器组件
US7883364B2 (en) Cable assembly having shroud substantially covering mated receptacle connector
US928162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mating port for different transporting interfaces
SG17545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282235Y (zh) 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SG175455A1 (en) Stacking connector
CN104852177A (zh) 电连接器
CN105281077A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电触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