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7333B - 码盘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码盘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7333B
CN102037333B CN2009801182216A CN200980118221A CN102037333B CN 102037333 B CN102037333 B CN 102037333B CN 2009801182216 A CN2009801182216 A CN 2009801182216A CN 200980118221 A CN200980118221 A CN 200980118221A CN 102037333 B CN102037333 B CN 1020373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zone
region
cut
de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82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7333A (zh
Inventor
小松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7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7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7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73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24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s or pulse trains; generat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 G01D5/245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s or pulse trains; generat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using a variable number of pulses in a train
    • G01D5/2451Incremental encod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25Selecting one or more conductors or channels from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or channels, e.g. by closing contacts
    • G01D5/252Selecting one or more conductors or channels from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or channels, e.g. by closing contacts a combination of conductors or chann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特别是能得到稳定的输出特性,不需要A/D变换器等的可靠性高的码盘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码盘,在与滑动件的滑动面(1a)上交替形成有用于得到接通信号的接通区域(2)和用于得到截止信号的截止区域(3),接通区域(2)和截止区域(3)一起形成于导电层的表面,在接通区域(2)和截止区域(3)之间,设有划分接通区域(2)和截止区域(3)、用绝缘材料形成的第1分离线(4)。此时,优选呈现于滑动面(1a)的接通区域(2)、截止区域(3)以及第1分离线(4)形成于同一个面。

Description

码盘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编码器的码盘,特别是涉及能得到稳定的输出特性,不需要A/D变换器等的可靠性良好的码盘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关于编码器的发明。 
专利文献1所述的发明公开了在金属基板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凹凸,在其表面形成有电阻被膜的码盘。并且在电阻被膜中形成有薄壁部和厚壁部,滑动件接触在薄壁部上时电阻值变小,滑动件接触在厚壁部上时电阻值变大。然后,用A/D变换等对取出的输出波形进行波形成形来得到旋转信息(专利文献1的【0013】栏等)。 
然而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金属基板的表面设置凹凸,在其上形成具有薄壁部和厚壁部的电阻被膜的形态中,电阻的偏差变大,难以得到稳定的输出特性。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编码器中,为了得到模拟输出而进行数字信号化需要A/D变换器等处理电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944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特别是目的在于提供能得到稳定的输出特性、不需要A/D变换器等、可靠性高的码盘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码盘,在与滑动件的滑动面上交替形成有用于得到接通信号的接通区域和用于得到截止信号的截止区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通区域和上述截止区域一起形成于导电层的表面,在上述接通区域和上述截止区域之间,设有划分上述接通区域和上 述截止区域、用绝缘材料形成的第1分离线。 
这样,在本发明中,在导电性的接通区域与截止区域之间设有绝缘性的第1分离线,因此与专利文献1那样用电阻被膜的膜厚来调整电阻值的方式相比能将电阻的偏差抑制得较小,能得到稳定的输出特性。另外,接通区域与截止区域用绝缘性的第1分离线绝缘,因此能得到数字输出,不需要A/D变换器等,与专利文献1所述的发明相比能使输出信号的处理变容易。 
在本发明中,优选呈现于上述滑动面的上述接通区域、上述截止区域和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于同一面。由此,能使滑动件在接通区域上和截止区域上交替相对滑动时的滑动摩擦力变小,并且消除台阶导致的急剧变化,能得到大致固定的摩擦力。因此能实现产品的长寿命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构成上述接通区域的第1导电层和构成上述截止区域的第2导电层由相同的材质形成。滑动件在同一个面上在相同材料的接通区域上和截止区域上相对滑动,因此能更有效地实现长寿命化。另外,能共用材料,因此能减少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截止区域的宽度尺寸比上述接通区域的宽度尺寸大。由此,滑动件的接触部具有滑动方向上的宽度,即使在面接触状态下进行滑动,也能得到接近50%的输出脉冲的占空比。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1分离线跨越上述滑动面的整周连续形成,上述导电层被由树脂形成的绝缘基板支撑,上述第1分离线由上述树脂形成。由此,例如能通过激光照射分离导电层来形成第1分离线,通过树脂的填充来形成绝缘性的第1分离线和绝缘基板,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生产性良好地制造码盘。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接通区域由跨越上述滑动面的整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A相接通区域和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径向位置不同的区域跨越整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B相接通区域形成,并且具有设置于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B相接通区域在径向上错开的不同区域的、与上述接通区域导通的公共区域,上述截止区域包括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之间隔着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的A相截止区域和在与上述B相接通区域之间隔着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的B相截止区域,划分上述公共区域、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上述B相接通区域与上述A相截止区域和上述B相截止区域的上述第1分离线由一笔画成的图案形成。由此,能简单地区分接通区域与截止区域,另外能减小A相与B相的图案偏差。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接通区域由跨越上述滑动面的整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A相接通区域和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径向位置不同的区域跨越整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B相接通区域形成,并且具有设置于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B相接通区域在径向上错开的不同区域、与上述接通区域导通的公共区域,上述截止区域包括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之间隔着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的A相截止区域和在与上述B相接通区域之间隔着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的B相截止区域,上述A相截止区域与上述B相截止区域绝缘。由此能防止输出误信号。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相对于周向正交的方向上按顺序配置有上述公共区域、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上述B相接通区域,相邻的上述A相截止区域和上述B相截止区域之间利用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第2分离线绝缘。通过形成第2分离线,能简单地分离A相截止区域与B相截止区域。另外,在上述结构中,A相与B相的图案(径迹:track)相邻,因此容易对输出波形和相位差进行高精度控制,并且能通过形成第2分离线来有效地防止误信号的输出。 
在本发明中,例如,上述第2分离线由发自上述第1分离线的引回图案形成。或者上述第2分离线也可以由发自上述第1分离线的分支图案形成。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上述B相接通区域在周向上错开配置。由此,能将A相信号用的滑动件和B相信号用的滑动件配置在同一直线上,能精度良好地得到A相信号与B相信号之间的必要的相位差。 
另外,本发明是在与滑动件的滑动面上交替形成有用于得到接通信号的接通区域和用于得到截止信号的截止区域的码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在转印板上印刷具有导电性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的导电浆料来形成导电层; 
将上述导电层分离为表面成为上述接通区域的第1导电层和表面成为上述截止区域的第2导电层,在上述第1导电层和上述第2导电层之间形成包括槽部的第1分离线; 
将形成于上述转印板上的上述导电层配置在金属模内,使熔融的树脂流入上述金属模内,此时,用上述树脂覆盖包括上述槽部的第1分离线以及上述第1导电层上和上述第2导电层上;以及 
剥离上述转印板,将上述导电层转印到由上述树脂构成的绝缘基板,将呈现在上述滑动面上的上述接通区域、上述截止区域和由上述树脂形成的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于同一面。 
根据本发明,能可靠且容易地形成分离接通区域与截止区域的第1分离线。另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能简单且适当在同一个面形成呈现于滑动面的接通区域、截止区域和由树脂形成的第1分离线。由此,在本发明中,能以简单的制造方法制造长寿命、输出稳定性良好的码盘。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利用激光照射将上述导电层分离为上述第1导电层和上述第2导电层。由此能高精度地分离为第1导电层和第2导电层。另外,仅变更激光描绘的程序就能简单地生产性良好地形成多品种小批量的各种码盘。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跨越上述滑动面的整周将上述导电层连续分离为上述第1导电层和上述第2导电层。由此,能用连续的激光照射进行分离,因此能提高生产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由跨越上述滑动面的整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A相接通区域和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径向位置不同的区域跨越整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B相接通区域形成上述接通区域,并且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B相接通区域在径向上错开的不同区域中形成与上述接通区域导通的公共区域,由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之间隔着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的A相截止区域和在与上述B相接通区域之间隔着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的B相截止区域形成上述截止区域时,用一笔画成的图案形成划分上述公共区域、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上述B相接通区域与上述A相截止区域和上述B相截止区域的上述第1分离线。由此,能简单地划分接通区域与截止区域,另外能使A相与B相之间的图案偏差变小。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由跨越上述滑动面的整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A相接通区域和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径向位置不同的区域跨越整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B相接通区域形成上述接通区域,并且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B相接通区域在径向上错开的不同区域中形成与上述接通区域导通的公共区域,由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之间隔着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的A相截止区域和在与上述B相接通区域之间隔着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的B相截止区域形成上述截止区域时,使上述A相截止区域与上述B相截止区域绝缘。由此,能简单且适当地制造能防止输出误信号的码盘。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相对于周向正交的方向上按顺序形成上述公共区域、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上述B相接通区域,利用由上述树脂构成的第2分离线来分离相邻的构成上述A相截止区域的第2导电层和构成上述B相截止区域的第2导电层。由此,即使A相与B相图案(径迹)相邻,也能通过形成第2分离线来简单地分离A相截止区域和B相截止区域。 
在本发明中,能用发自上述第1分离线的引回图案形成上述第2分离线。例如能利用上述激光照射简单地从第1分离线引绕形成第2分离线。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能用发自上述第1分离线的分支图案形成上述第2分离线。 
另外,在本发明中,最好在周向上错开形成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上述B相接通区域。这样,能将A相信号用的滑动件和B相信号用的滑动件配置于同一直线上,能精度良好地确保A相信号与B相信号之间的必要的相位差,能对应高分辨率的编码器。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印刷具有碳粉和第1粘合剂树脂的导电浆料来在上述转印板上形成表面侧导电层, 
然后,将具有银粉和第2粘合剂树脂的导电浆料印刷到上述 表面侧导电层上来形成内侧导电层。由此,能提高环境抗性,并且能减少导通电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码盘,能得到稳定的输出特性,不需要A/D变换器等就能得到高可靠性。另外,用本发明能以简单的制造方法制造长寿命、输出稳定性良好的码盘。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码盘的俯视图, 
图2是将图1的一部分夸张表示的放大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示出的A-A线切断时的局部放大截面图,是添加表示滑动件和B相脉冲信号的波形的图, 
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码盘的俯视图, 
图5是第3实施方式的码盘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输出脉冲波形图, 
图7是编码器电路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故障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9是在发生了图8说明的故障的情况下的输出脉冲波形图, 
图10是第4实施方式的码盘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码盘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a)是从图11(b)示出的B-B线向膜厚方向切断码盘时的部分截面图,(b)是制造工序中的码盘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下一个进行的工序图,(a)是从图12(b)示出的B-B线向膜厚方向切断码盘时的部分截面图,(b)是制造工序中的码盘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的下一个进行的工序图,(a)是从图13(b)示出的B-B线向膜厚方向切断上述码盘时的部分截面图,(b)是透视转印板所见的制造工序中的码盘的里面图, 
图14是图13的下一个进行的工序图,是表示将转印板上的导电层配置在金属模内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15是图14的下一个进行的工序图,是表示剥离转印板的工序的部分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码盘;1a:滑动面;2、23:接通区域;3、24:截止区域;3a、24a:A相截止区域;3b、24b:B相截止区域;4、25:第1分离线;5:表面侧导电层;6:内侧导电层;7a:第1导电层;7b:第2导电层;8:绝缘基板;9、13:滑动件;10、20:公共区域;11、21:A相接通区域;12、22:B相接通区域;30:转印板;31:第2分离线;40:金属模;43: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码盘(code plate)的俯视图,图2是将图1的一部分夸张表示的放大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1示出的A-A线切断时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4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码盘的俯视图,图5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码盘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输出脉冲波形,图7是编码器电路图,图8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故障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9是产生图8说明的故障的情况下的输出脉冲波形,图10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码盘的俯视图。此外,在图3中,添加图示了B相脉冲信号(VB)的信号波形和在切换信号的开/关的定时滑动件的位置。 
在图1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用于旋转型编码器的码盘1的滑动面(表面)1a不特别限定为以圆形状形成的形状。在该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例如码盘1是旋转的可动侧,滑动件9(参照图3)为固定侧的旋转型编码器的情况。在码盘1的中央1b形成有例如贯通孔,在码盘1的中央1b插接旋转轴,该码盘1能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地被支撑着。此外,也可以是在码盘1的中央1b不形成贯通孔,利用凹凸嵌合或者一体形成的结构来用旋转轴支撑码盘1的形态。另外,码盘1也可以是在固定侧滑动件成为旋转的可动侧的旋转型编码器。 
如图1、图2所示,在码盘1的滑动面1a中,在中央1b侧形成有环状的公共(common)区域10(在中央1b不形成贯通孔的形态下公共区域10也可以是简单的圆状),沿着该公共区域(接通区域)10的外圆周在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形成径向上突出的A相接通区域11,并且在A相接通区域11的外圆周侧连续地、相 对于A相接通区域11在周方向(顺时针方向)上错开配置B相接通区域12。 
周向上的A相接通区域11之间和B相接通区域12之间都是截止区域3。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共区域10、A相接通区域11和B相接通区域12的接通区域2形成于第1导电层7a的表面,截止区域3形成于第2导电层7b的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公共区域10、A相接通区域11和B相接通区域12构成的接通区域2与截止区域3之间由第1分离线4划分。如后面所述,第1分离线4是例如利用激光照射将导电层分离为第1导电层7a和第2导电层7b,在分离的第1导电层7a和第2导电层7b之间填充树脂而形成的。 
A相接通区域11在B相接通区域12和截止区域3的圆周方向上的宽度为大致100μm~200μm,第1分离线4的宽度为大致20~40μm,能形成脉冲数极多的编码器用码盘。 
在图3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1导电层7a和第2导电层7b都是层叠构造。导电层7a、7b由表面侧导电层5和内侧导电层6构成,表面侧导电层5的表面露出到滑动面1a。 
在该实施方式中,表面侧导电层5形成为具有碳粉和第1粘合剂树脂。碳粉是例如炭黑和炭纤维混合而成的。 
内侧导电层6构成为具有银粉和第2粘合剂树脂。优选内侧导电层6所含有的导电性粒子是主成分具有银粉和氧化铋或碳,或者氧化铋和碳的复合粉。 
另外优选第1粘合剂树脂和第2粘合剂树脂采用聚酰亚胺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环氧树脂、苯酚树脂、丙烯酸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 
在图1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1分离线4由跨越滑动面1a的整周连续的一笔画成的图案形成。例如如图1那样,第1分离线4蜿蜒状(更具体地说是大致齿轮状)形成,由此,由第1分离线4划分的A相接通区域11和B相接通区域12与截止区域3沿着圆周向上交替配置。 
如图3所示,第1导电层7a和第2导电层7b被由树脂形成的绝缘基板8支撑。如图3所示,该树脂也夹在第1导电层7a与 第2导电层7b间,因此出现于滑动面1a的第1分离线4也由与绝缘基板8相同的树脂形成。 
未图示的公共滑动件在跨越码盘1的整周环状或者圆形状形成的公共区域10上相对滑动。另外,未图示的第1滑动件在形成于与公共区域10径向位置(径尺寸)不同的区域(径迹)的A相接通区域11和A相接通区域11之间的截止区域3交替相对滑动。并且,第2滑动件9在形成于与公共区域10和A相接通区域11径向位置(径尺寸)不同的区域,即形成于A相接通区域11的外圆周侧的区域(径迹)的B相接通区域12和B相接通区域12之间的截止区域3交替相对滑动。此外,在A相接通区域11和A相接通区域11之间的截止区域3中形成有A相信号用图案,同样,在B相接通区域12和B相接通区域12之间的截止区域3形成有B相信号用图案。 
通过码盘1旋转而使第1滑动件在A相接通区域11上相对滑动时,第1滑动件与公共滑动件电连接,输出接通(ON)信号。另一方面,当第1滑动件在截止区域3上相对滑动时第1滑动件与公共滑动件电切断,输出截止(OFF)信号。然后,该接通信号和截止信号交替重复,输出A相脉冲信号(VA)。 
另外,同样,第2滑动件9在B相接通区域12上相对滑动时,第2滑动件9与公共滑动件电连接,输出接通(ON)信号。另一方面,当第2滑动件9在截止区域3上相对滑动时,第2滑动件9与公共滑动件电切断,输出截止(OFF)信号。然后,该接通信号和截止信号交替重复,输出B相脉冲信号(VB)(参照图3)。 
在图1、图2示出的实施方式中,B相接通区域12和A相接通区域11在圆周向上错开配置,以使A相脉冲和B相脉冲的定时(相位)错开90度(1脉冲的1/4量)输出。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A相接通区域11与B相接通区域12在周向上错开,由此得到A相脉冲信号和B相脉冲信号的相位差,因此能沿着码盘1的径向排列配置A相用的第1滑动件和B相用的第2滑动件,因此能提高相位差的精度。并且能通过测定各脉冲的输出来检测旋转状态(旋转方向和旋转量)。特别是在图1的方式中,A相用图案(径迹)与B相用图案(径迹)相邻,另外,在码盘1的中 央1b侧设有公共区域10,在其外周侧形成有A相和B相用图案,因此能在大区域中形成A相和B相图案,能高精度地控制输出波形、相位差。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码盘1的特征性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接通区域2与截止区域3一起形成于导电层7a,7b的表面,在接通区域2与截止区域3之间设有第1分离线4,所述第1分离线4划分接通区域2与截止区域3,由绝缘材料形成。 
由此,与专利文献1那样用电阻被膜的膜厚来调整电阻相比,能将电阻的偏差抑制得很小,能实现稳定的输出特性。另外,能得到数字性的2值输出,不需要A/D变换器等,与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相比,输出信号的处理容易化。并且,截止区域3也与接通区域2同样形成于导电层7b的表面,因此能使滑动件在接通区域2上和截止区域3上交替滑动时的滑动摩擦大致相同。另外,用宽度较细的第1分离线4划分接通区域2、截止区域3之间,接通区域2、截止区域3与第1分离线4形成于同一个面,因此与例如用与绝缘基板8同样的树脂形成截止区域3的情况相比,经过长期间的使用也不易在滑动面1a产生台阶。因此能使编码器长寿命化。 
另外,优选构成接通区域2的第1导电层7a与构成截止区域3的第2导电层7b由相同的材质形成。由此,滑动件在相同材料的接通区域2和截止区域3上滑动,因此能更有效地实现长寿命化。另外能通过共用材料来减少制造成本。 
如图3所示,优选截止区域3的宽度尺寸T4形成为比接通区域2的宽度尺寸T3大。根据滑动件9的滑动方向的宽度尺寸T5而生成接通信号的区域增加,因此当设定为例如截止区域3的宽度尺寸T4与接通区域2的宽度尺寸T3相同时,实际上接通区域2比截止区域3大。其结果是,不能使输出脉冲的占空比接近50%。 
由此,考虑滑动件9的宽度尺寸T5,更优选调整宽度尺寸T3和宽度尺寸T4,以使形成截止区域3的宽度尺寸T4大于接通区域2的宽度尺寸T3,接通信号的脉冲宽度T1与截止信号的脉冲宽度T2大致相同(参照图3)。此外,滑动件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等金属材料形成,但是为了易于理解,在图3中暂且将滑动 绝缘。 
另一方面,图8与图5不同,A相截止区域3a与B相截止区域3b之间不因第2分离线31而绝缘。 
现在,如图8所示,在B相区域(径迹)上滑动的第2滑动件9位于B相截止区域3b上,另一方面,在A相区域(径迹)上滑动的第1滑动件13正好位于第1分离线4上。此时,当金属板等构成的第1滑动件13的接触面13a大于第1分离线4的宽度时,第1滑动件13为与接通区域2(A相接通区域11)和截止区域3(A相截止区域3a)这两者接触的状态。于是,位于B相截止区域3b上的第2滑动件9通过与A相接通区域11接触的第1滑动件13和第2导电层7b而导通,乃至与在公共区域10上滑动的公共滑动件(未图示)导通(在图8中用箭头表示电流路径)。由此如图7的电路图所示,本来应该不与公共滑动件导通而为开路状态的B相电路如用图中的虚线所示成为与公共滑动件导通的状态而成为闭路,输出从5V降低到0V,如图9那样在应该输出截止信号的滑动位置将接通信号作为误信号输出一瞬间。如图9那样对A相也发生同样的现象。 
与此相对,如图5那样,当使由第1分离线4划分的相邻的A相截止区域3a与B相截止区域3b之间由于第2分离线31而成为绝缘的状态时,即使与图8的情况同样,在A相区域上滑动的第1滑动件13正好位于第1分离线4上,位于B相截止区域3b上的第2滑动件9也不会与接触A相接通区域11(接通区域2)的第1滑动件13(和公共滑动件)导通。 
由此,在第2滑动件9位于B相截止区域3b上的期间,图7示出的B相电路维持开路状态。因此,如图6所示,能高精度地输出矩形状的脉冲信号,能有效地防止输出误信号。 
在图5中,第2分离线31由发自第1分离线4的引回图案(引き回しパタ一ン)形成。由此,能用一笔画成的图案形成第1分离线4和第2分离线31。 
或者也可以如图10所示,第2分离线31由发自第1分离线4的分支图案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限定第2分离线31的图案形状。只要是 件9表现为柱状。 
能用下式调整宽度尺寸T3和宽度尺寸T4的关系。 
T3=T1-T5,T4=T2+T5-2×T6 
在此,T6是第1分离线4的宽度尺寸。 
另外,第1分离线4跨越滑动面1a的整周连续形成,第1分离线4由与绝缘基板8相同的树脂形成,由此能例如通过对导电层进行激光照射进行分离来形成第1分离线4,通过填充树脂来形成绝缘性的第1分离线4和绝缘基板8,因此能用简单的构造生产性良好地形成码盘。 
在图4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在公共区域20的外圆周侧在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形成A相接通区域21,在公共区域20的内圆周侧在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形成B相接通区域22。公共区域20、A相接通区域21和B相接通区域22是在第1导电层的表面形成的接通区域23。与图1的实施方式同样,B相接通区域22与A相接通区域21相对于公共区域20在圆周向上错开配置,以使A相脉冲和B相脉冲的定时(相位)错开90度(1脉冲的1/4量)输出。 
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A相接通区域21间和B相接通区域22间是形成于第2导电层的表面的截止区域24,接通区域23与截止区域24由绝缘性的第1分离线25划分。第1分离线25与图1的实施方式同样跨越圆周向方向连续形成,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在滑动面的外侧和内侧设有2根第1分离线2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分离线25的根数不限。其中,如图1那样在相对于周向正交的方向即径向上按顺序配置公共区域、A相区域、B相区域,利用一笔画成的图案的第1分离线4来划分公共区域10、A相接通区域11、B相接通区域12,从而能简单地划分接通区域与截止区域,另外,能使A相用图案与B相用图案相邻,因此能使A相接通区域11与B相接通区域12之间的图案偏差变小。 
下面图5示出的第3实施方式是对图1示出的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改进的方式。 
在图5中,由第1分离线4划分的相邻的A相截止区域3a与B相截止区域3b之间由于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第2分离线31而 形成于第2导电层7b的A相截止区域3a与B相截止区域3b在相邻的形态下,由于第2分离线31而能使A相截止区域3a与B相截止区域3b绝缘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第2分离线31与第1分离线4同样,利用与绝缘基板8相同的树脂形成,第1分离线4、第2分离线31、接通区域2和截止区域3全部形成于同一个面。 
此外,如图4的形态那样,在相对于周向正交的方向即径向上按顺序配置A相区域、公共区域、B相区域的结构中,利用2根第1分离线25使A相截止区域24a与B相截止区域24b处于绝缘状态。由此在图4的形态中不需要形成第2分离线31。 
图11~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码盘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说明图。图11(a)、图12(a)、图13(a)和图14~图15都是沿着图11(b)、图12(b)、图13(b)的B-B线切断、制造工序中的码盘的部分截面图,图11(b)、图12(b)分别是图11(a)、图12(a)的俯视图。其中图13(b)是从图13(a)的箭头方向透视转印板30所见的里面图。 
在图11示出的工序中,在例如由黄铜板形成的转印板30上丝网印刷第1导电浆料来形成表面侧导电层5。转印板30的表面预先进行镜面加工。优选转印板30是金属的。用不会热收缩的金属形成转印板30,由此容易利用表面侧导电层5的热收缩效果在最终工序中剥离转印板30。另外,能对导电层7a、7b施加足够的加热处理,因此能提高滑动面1a的耐磨损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溶剂中溶解第1粘合剂树脂然后将例如炭黑和炭纤维(平均颗粒直径为3~30μm的炭纤维的粉碎粉)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作为第1导电浆料。例如,第1粘合剂树脂为30~95体积%,炭黑和炭纤维合计5~70体积%(除去溶剂的第1粘合剂树脂、炭黑、炭纤维的合计为100体积%)。 
将浆状的表面侧导电层5丝网印刷到转印板30的整个表面。 
印刷后,用干燥炉对表面侧导电层5以例如100℃~250℃进行10分钟~60分钟干燥,使第1溶剂蒸发来除去第1溶剂。 
然后在图12示出的工序中,在表面侧导电层5上用丝网印刷形成浆状的内侧导电层6的图案。 
优选第2导电浆料是在第2溶剂中混合第2粘合剂树脂以及含有作为主成分的银和氧化铋或碳、或者具有氧化铋和碳的复合粉等以银为主成分的导电性粒子而成的。例如,第2粘合剂树脂为50~95体积%,导电性粒子为5~50体积%(除去溶剂的第2粘合剂树脂、上述导电性粒子的合计为100体积%)。 
印刷后用干燥炉对丝网印刷的浆状的内侧导电层6例如以100~260℃进行10~60分钟的干燥,使第2溶剂蒸发来除去第2溶剂。 
也可以同时进行表面侧导电层5和内侧导电层6的干燥。 
然后,在图13的工序中,将表面侧导电层5和内侧导电层6分离为第1导电层7a和第2导电层7b,在第1导电层7a和第2导电层7b之间形成包括槽部的第1分离线4。第1导电层7a的表面(表面侧导电层5的转印板30之间的对置面)是接通区域2,第2导电层7b的表面(表面侧导电层5的转印板30之间的对置面)是截止区域3。 
在图13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划分接通区域2与截止区域3的包括槽部的第1分离线4利用激光照射形成例如一笔画成的图案。例如如图13(b)(从图13(a)的箭头方向透视转印板30的里面图)那样将第1分离线4形成为大致齿轮状。由此,滑动面1a划分为作为接通区域2的公共区域10、A相接通区域11和B相接通区域12与A相接通区域11间和B相接通区域12间的截止区域3。B相接通区域12相对于A相接通区域11在周向(顺时针方向)上错开配置。如图13(b)那样由第1分离线4划分的A相接通区域11和B相接通区域12与截止区域3沿着圆周方向交替形成。 
激光照射装置能优选使用例如SUNX(株)公司制造的LP-V10、LP-V15(激发波长均为1064nm,放大方式均为镱的输出放大)。该激光分类为YAG激光,激光输出为例如12W。 
第1分离线4例如也能用蚀刻形成,但是如上述那样用YAG激光等将第1分离线4形成为图13(b)示出的例如一笔画成的图案,由此具有能缩短加工时间,并且能高精度地划分接通区域2与截止区域3的效果。 
然后,在加热炉中以400℃程度的温度加热1~2小时,使表面侧导电层5所含有的第1粘合剂树脂和内侧导电层6所含有的第2粘合剂树脂同时热固化。由此,表面侧导电层5成为热固化的粘合剂树脂中分散有碳粉的膜构造,内侧导电层6成为热固化的粘合剂树脂中分散有复合粉的膜构造。 
在此第1溶剂和第2溶剂能使用醋酸卡必醇酯、甲基卡必醇、乙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单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三乙二醇二甲醚(メチルトリグライム)。 
另外,第1粘合剂树脂和第2粘合剂树脂能选择聚酰亚胺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环氧树脂、苯酚树脂、丙烯酸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此外,为了能提高玻璃转移温度(Tg),提高耐热性,优选粘合剂树脂中含有乙炔末端聚异酰亚胺低聚物。 
然后在图14示出的工序中,将形成于转印板30上的导电层配置在金属模40内。然后,对金属模40的型腔43注射熔融状态的例如环氧树脂。此时,环氧树脂也适当流入第1导电层7a与第2导电层7b之间的包括槽部的第1分离线4,覆盖在间隔内(槽部)。由此第1分离线4也由树脂形成。 
金属模40的温度为例如160~200℃,环氧树脂固化,绝缘基板8成形。然后,将带有转印板30的绝缘基板8从金属模40取出,如图15所示,将转印板30从绝缘基板8剥离,将导电层7a,7b转印到绝缘基板8时,码盘1完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能可靠且容易地形成使作为第1导电层7a的表面的接通区域2与作为第2导电层7b的表面的截止区域3分离并绝缘的第1分离线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将接通区域2、截止区域3和绝缘树脂构成的第1分离线4形成于同一个面。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用简单的制造方法廉价地制造长寿命、输出稳定性良好的码盘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导电层照射激光来分离为第1导电层7a和第2导电层7b能高精度地进行分离,是优选的。例如如一笔画成的图案那样能用连续的激光照射来进行加工,因此能提高生产性。另外,用激光照射容易形成宽度较细的第1分离线4。另外,在分离为第1导电层7a和第2导电层7b时,为了使输 出脉冲的占空比为所希望的比例,如增加了滑动件9的滑动方向的宽度尺寸T5和第1分离线4的宽度尺寸T6而用图3所说明的那样,优选控制第1分离线4的加工图案(描绘图案)以使截止区域3的宽度尺寸T4大于接通区域2的宽度尺寸T3。特别是,如图3所示,优选考虑滑动件9的滑动方向的宽度尺寸T5和第1分离线4的宽度尺寸T6来控制加工图案,以使接通信号的脉冲宽度T1与截止信号的脉冲宽度T2相同,从而能使输出脉冲的占空比更接近50%。 
另外,在上述码盘1的制造方法中,用表面侧导电层5和内侧导电层6的层叠构造来形成导电层,但是也可以是单层构造。其中,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含有碳粉的表面侧导电层5露出到滑动面,使含有银粉的内侧导电层6重叠配置在表面侧导电层5的内侧不露出到滑动面,由此能提高环境耐受性,并且能降低导通电阻。 
另外,在制作如图1那样A相区域和B相区域在与周向正交的方向即径向上相邻的码盘的情况下,例如在图13的工序时,构成A相截止区域3a的第2导电层7b和构成B相截止区域3b的第2导电层7b由包括槽部的第2分离线31分离(参照图5)。然后,在图14工序中,包括槽部的第1分离线4与第2分离线31一起被树脂覆盖。 
如图5那样,只要用发自第1分离线4的引回图案形成第2分离线31,就能在图13工序中用一笔画成的图案形成第1分离线4和第2分离线31。 
或者如图10那样,也能用发自第1分离线4的分支图案形成第2分离线31。例如,首先,利用激光照射形成第1分离线4之后,各A相截止区域3a和B相截止区域3b之间分别用激光照射来形成包括槽部的第2分离线31。 
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都用A相接通区域与B相接通区域在周向上错开配置的码盘1来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是A相接通区域与B相接通区域不在周向上错开的码盘,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使A相用滑动件与B相用滑动件的两个接点部的位置在周向上错开,来使A相脉冲信号与B相脉冲 信号产生所希望的相位差即可。 
另外,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码盘1都是相对于固定的滑动件可旋转地被支撑的形态,但是也可以是例如码盘1相对于滑动件可相对滑动移动地被支撑的形态。在这种情况下,成为接通区域与截止区域向滑动件的直线滑动方向交替重复的形态。 

Claims (21)

1.一种码盘,在与滑动件的滑动面上交替形成有用于得到接通信号的接通区域和用于得到截止信号的截止区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通区域和上述截止区域一起形成于导电层的表面,在上述接通区域和上述截止区域之间,设有划分上述接通区域和上述截止区域、用绝缘材料形成的第1分离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盘,
将呈现于上述滑动面的上述接通区域、上述截止区域和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于同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盘,
构成上述接通区域的第1导电层和构成上述截止区域的第2导电层由相同的材质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盘,
上述截止区域的宽度尺寸比上述接通区域的宽度尺寸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码盘,
上述第1分离线跨越上述滑动面的整周连续形成,上述导电层被由树脂形成的绝缘基板支撑,上述第1分离线由上述树脂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码盘,
上述接通区域由跨越上述滑动面的整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A相接通区域和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径向位置不同的区域跨越整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B相接通区域形成,并且具有设置于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B相接通区域在径向上错开的不同区域的、与上述接通区域导通的公共区域,上述截止区域包括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之间隔着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的A相截止区域和在与上述B相接通区域之间隔着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的B相截止区域,划分上述公共区域、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上述B相接通区域与上述A相截止区域和上述B相截止区域的上述第1分离线由一笔画成的图案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码盘,
上述接通区域由跨越上述滑动面的整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A相接通区域和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径向位置不同的区域跨越整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B相接通区域形成,并且具有设置于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B相接通区域在径向上错开的不同区域、与上述接通区域导通的公共区域,上述截止区域包括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之间隔着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的A相截止区域和在与上述B相接通区域之间隔着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的B相截止区域,上述A相截止区域与上述B相截止区域绝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码盘,
在相对于周向正交的方向上按顺序配置有上述公共区域、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上述B相接通区域,相邻的上述A相截止区域和上述B相截止区域之间利用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第2分离线绝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码盘,
上述第2分离线是由发自上述第1分离线的引回图案形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码盘,
上述第2分离线是由发自上述第1分离线的分支图案形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码盘,
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上述B相接通区域在周向上错开配置。
12.一种码盘的制造方法,其是在与滑动件的滑动面上交替形成有用于得到接通信号的接通区域和用于得到截止信号的截止区域的码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在转印板上印刷具有导电性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的导电浆料来形成导电层;
将上述导电层分离为表面成为上述接通区域的第1导电层和表面成为上述截止区域的第2导电层,在上述第1导电层和上述第2导电层之间形成包括槽部的第1分离线;
将形成于上述转印板上的上述导电层配置在金属模内,使熔融的树脂流入上述金属模内,此时,用上述树脂覆盖包括上述槽部的第1分离线以及上述第1导电层上和上述第2导电层上;以及
剥离上述转印板,将上述导电层转印到由上述树脂构成的绝缘基板,将呈现在上述滑动面上的上述接通区域、上述截止区域和由上述树脂形成的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于同一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码盘的制造方法,
利用激光照射将上述导电层分离为上述第1导电层和上述第2导电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码盘的制造方法,
跨越上述滑动面的整周将上述导电层连续分离为上述第1导电层和上述第2导电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码盘的制造方法,
由跨越上述滑动面的整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A相接通区域和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径向位置不同的区域跨越整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B相接通区域形成上述接通区域,并且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B相接通区域在径向上错开的不同区域中形成与上述接通区域导通的公共区域,由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之间隔着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的A相截止区域和在与上述B相接通区域之间隔着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的B相截止区域形成上述截止区域时,用一笔画成的图案形成划分上述公共区域、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上述B相接通区域与上述A相截止区域和上述B相截止区域的上述第1分离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码盘的制造方法,
由跨越上述滑动面的整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A相接通区域和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径向位置不同的区域跨越整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B相接通区域形成上述接通区域,并且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B相接通区域在径向上错开的不同区域中形成与上述接通区域导通的公共区域,由在与上述A相接通区域之间隔着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的A相截止区域和在与上述B相接通区域之间隔着上述第1分离线形成的B相截止区域形成上述截止区域时,使上述A相截止区域与上述B相截止区域绝缘。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码盘的制造方法,
在相对于周向正交的方向上按顺序形成上述公共区域、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上述B相接通区域,利用由上述树脂构成的第2分离线来分离相邻的构成上述A相截止区域的第2导电层和构成上述B相截止区域的第2导电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码盘的制造方法,
用发自上述第1分离线的引回图案形成上述第2分离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码盘的制造方法,
用发自上述第1分离线的分支图案形成上述第2分离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码盘的制造方法,
在周向上错开形成上述A相接通区域和上述B相接通区域。
21.根据权利要求12~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码盘的制造方法,
印刷具有碳粉和第1粘合剂树脂的导电浆料来在上述转印板上形成表面侧导电层,
然后,将具有银粉和第2粘合剂树脂的导电浆料印刷到上述表面侧导电层上来形成内侧导电层。
CN2009801182216A 2008-05-20 2009-05-14 码盘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0373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32329 2008-05-20
JP2008-132329 2008-05-20
JP2008-242962 2008-09-22
JP2008242962 2008-09-22
PCT/JP2009/058989 WO2009142137A1 (ja) 2008-05-20 2009-05-14 コー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7333A CN102037333A (zh) 2011-04-27
CN102037333B true CN102037333B (zh) 2012-08-29

Family

ID=41340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82216A Active CN102037333B (zh) 2008-05-20 2009-05-14 码盘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960503B2 (zh)
CN (1) CN102037333B (zh)
WO (1) WO2009142137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1770B1 (en) * 1999-06-30 2001-08-07 Chien-Chun Chien Mechanical coder
CN1312333A (zh) * 2000-02-25 2001-09-1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导电性树脂组合物和使用该组合物的编码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3976B2 (ja) * 1992-09-16 2000-06-1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エンコーダ
JP2005339916A (ja) * 2004-05-26 2005-12-08 Alps Electric Co Ltd 接点基板及びエンコーダ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1770B1 (en) * 1999-06-30 2001-08-07 Chien-Chun Chien Mechanical coder
CN1312333A (zh) * 2000-02-25 2001-09-1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导电性树脂组合物和使用该组合物的编码开关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339916A 2005.12.08
JP特开平6-94476A 1994.04.0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42137A1 (ja) 2009-11-26
CN102037333A (zh) 2011-04-27
JP4960503B2 (ja) 2012-06-27
JPWO2009142137A1 (ja) 2011-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5297B (zh) 磁盘驱动器和制造磁盘驱动器的弯曲电路的方法
CN102915461A (zh) 具有防转移功能高频易碎rfid电子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09872A (zh) 热电堆差示扫描量热仪传感器
CN102037333B (zh) 码盘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47400B (zh) 电阻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1446072A (zh) 无线充电线圈及其制备方法
JP2008235679A (ja) エンコーダ基板の製造方法
Huo et al. Large‐area transient conductive films obtained through photonic sintering of 2D materials
TW455897B (en) Thick-film on metal encoder element
CN115551206A (zh) 封装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封装基板散热检测系统及方法
JPH08278196A (ja) 赤外線検出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842245A2 (de) Thermosäule
JP2005051050A (ja) ボイスコイ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20003763A1 (ja) 感圧センサの製造方法及び感圧センサ
JP4934867B2 (ja) 熱電対センサ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3464108A (en) Method of making commutator discs
JP4997933B2 (ja) サーミスタ
DE19640676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ikrospulen und -transformatoren
JPH0521522A (ja) 半導体チツプ実装方法
JP2011192928A (ja) 平面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McGhee et al. Ferrite‐based room temperature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printed thermistors
NO159729C (no) Fremgangsmaate for fremstilling av et moenster av loddemetall paa et lag elektrisk ledende metall baaret av et ikke-ledende underlag.
JP2005216681A (ja) スイッチ基板
JPH08148804A (ja) 電気回路の作成方法
US3217315A (en) Magnetic digital encod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