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7773A -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导频信号集管理 - Google Patents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导频信号集管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7773A
CN102027773A CN200980117703XA CN200980117703A CN102027773A CN 102027773 A CN102027773 A CN 102027773A CN 200980117703X A CN200980117703X A CN 200980117703XA CN 200980117703 A CN200980117703 A CN 200980117703A CN 102027773 A CN102027773 A CN 102027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ot signal
coverage
collection
signal collection
extra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77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7773B (zh
Inventor
拉明·雷扎伊法尔
克里斯托弗·G·洛特
唐娜·高希
彼得·J·布莱克
拉希德·艾哈迈德·A·阿塔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27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7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7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77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4Reselecting a cell layer in multi-layered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不同频带F1,F2)经部署以产生各种通信区(22,24)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对于从额外覆盖区(24)产生的多个导频信号的导频信号集管理是基于识别来自所述多个导频信号的预选信号集和确定是否满足预定准则。

Description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导频信号集管理
依照35U.S.C§119主张优先权
本专利申请案主张2008年5月20日申请的题目为“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交入和交出程序(Hand-in and Hand-out Procedures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的第61/054,762号美国临时申请案的优先权,且所述临时申请案转让给本受让人且以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来说涉及通信,更明确地说,涉及非均匀多载波通信系统的导频信号集管理。
背景技术
在例如无线蜂窝式网络等无线网络中,网络操作员通常部署最少量的带宽以向指定地理区域的最终用户提供服务覆盖。前述最少量的带宽有时被称作覆盖载波。随着用户需求增加,网络操作员添加额外带宽以增加容量从而满足需求。所述额外带宽有时被称作容量载波。为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可另外部署一个以上的容量载波。所述容量载波可经布置以覆盖整个地理区域,或者以逐站点基础来布置。对于后者,产生额外覆盖区(有时被称作热点)以提供覆盖扩展和容量。包含热点导致非均匀的多载波部署通信网络。
如前所述,可根据需求来产生热点。不过,通常向这些热点提供一个以上的载波频率。因此,用户装置需要能够在不同频率间转变。迄今,尚未有任何令人满意的方案可提供任何无缝转变。举例来说,在由单载波装置进行的典型频率间越区切换中,在通信装置能够恢复由另一个频率携载的通信会话之前,要求中断由一个频率携载的现有通信会话。此类转变可导致数据丢失。此外,受中断的转变可消极地影响到用户体验。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在多载波通信系统中从一个频率到另一个频率的无缝转变。
发明内容
在空间非均匀频道经部署以产生各个通信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对于从额外覆盖区产生的多个导频信号的导频信号集管理是基于识别来自所述多个导频信号的预选信号集和确定是否满足预定准则。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可呈具有各种配置的蜂窝式无线系统的形式。一个此类配置可包括具有相同数目个载波的大型小区(macro-cell)、具有非均匀数目个载波的大型小区,或具有大型小区、微型小区(pico-cell)、远程无线电头、中继器等的组合的异质部署。本发明可在不同通信实体中作为硬件和软件来体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从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将了解这些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相同参考数字指代相同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展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布置的异质部署的网络的示意图;
图2是示范性实施例中网络操作员可用的频带的频谱的图形表示;
图3是展示示范性实施例中各个通信区的导频信号强度的图形表示;
图4是展示具有非均匀大型蜂窝部署的网络耦合到异质部署的示范性布置的示意图;
图5是说明示范性实施例中由基础设施实体操作的导频信号集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示范性实施例中由用户实体操作的导频信号集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步骤的另一流程图;以及
图7是展示示范性实施例中用于执行导频集管理过程的设备的硬件实施方案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呈现以下描述以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并使用本发明。出于解释的目的在以下描述中陈述细节。应了解,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发明可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加以实践。在其它情况下,并未详述众所周知的结构和过程以免用不必要的细节来混淆本发明的描述。因此,本发明不希望受所展示的实施例所限制,而是应被赋予与本文所揭示的原理和特征一致的最广范围。
此外,在以下描述中,为简明以及清楚起见,使用与1×演进数据优化(1×EV-DO)标准相关联的术语,如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下公布。应强调,本发明也适用于其它技术,例如与宽带码分多址(WC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等有关的技术和相关联标准。与不同技术相关联的术语可改变。举例来说,依据所考虑的技术,1×EV-DO标准中所使用的接入终端(AT)有时可被称作移动台、用户终端、订户单元、用户设备等(仅列出少许几例)。同样,1×EV-DO标准中所使用的接入节点(AN)有时可被称作接入点、基站、节点B等。此处请注意,在可行时,不同术语应用于不同技术。
网络部署通常是按用户需求来定制的。举例来说,随着需求增加,网络操作员可向现有网络添加额外硬件或带宽。硬件添加可呈添加额外覆盖区的形式。此类区可通过小区分裂或额外网络节点的部署来产生,所述额外网络节点采用各种名称,例如热点、微型小区、毫微型小区(femto-cell)、中继器等。具有前述额外带宽或硬件节点的网络布置常被称作异质部署。图1是并未按比例绘制而是作为示意表示的简化图,其展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布置的多载波异质部署的网络。
在图1中,整个多载波通信系统由参考数字10表示。在系统10中,存在基础设施实体,被称作基站12,其基本上是具有能够与多个AT进行无线通信的收发器的陆地站,所述AT中的一者展示为图1中的AT 14。基站12由被称作基站控制器(BSC)13的又一个基础通信实体控制。BSC 13可控制一个以上通信实体,例如图1中展示的基站12。下文中,与其它通信实体(例如,基站12)耦合的BSC 13统称作接入网络(AN)15。
在此实例中,基站12向三个扇区(即,扇区16、18和20)提供无线通信覆盖。如在1×EV-DO标准下操作,扇区16、18和20中的每一者被指派有唯一PN(伪随机噪声)序列以与订户进行通信。
如早先所提及,为增加数据处理量且最小化信号干扰,基站12可为多载波基站。即,基站12和网络100中的其它基础设施实体可经由一个以上频带与AT(例如,AT 14)通信。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多”意味着一个以上。
图2用图形展示作为用于携载与订户交换的数据的载波频率的在系统10中的网络操作员可用的频带的频谱。举例来说,如图2中所展示,向网络10的操作员分配4个载波频带,如所展示中心频率标识为f1-f4。
在网络10中,除了基站12之外,操作员还可具有如上文所提及而部署的额外覆盖区。所述额外覆盖区可被称作各种名称,例如热点、微型小区、毫微型小区等。在此实例中,网络操作可使用前述4个频带中的任一者或其组合来产生各种额外区。
在这些额外覆盖区中,操作员借助频带的空间再利用来部署一个或一个以上载波,使对其它扇区的干扰减少。即,在一个位置中所使用的频带在另一个位置中再利用,条件是附近无其它扇区、小区或额外覆盖区正使用同一频带。
一般来说,额外覆盖区是指定区域,在其中额外载波添加到在产生所述额外覆盖区之前使用的至少一个现有载波之上。可将一个以上额外载波添加到所述额外覆盖区。同样,一个以上现有载波可预先存在于所述额外覆盖区中。此外,每一载波(为额外或预先存在的)可进一步分裂且用不同PN序列来区分。在下文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描述所述额外覆盖区的少许实例。请注意,这些实例仅充当说明且不应被解释为具有限制性。
现在结合图1来参看图2。假设基站12产生可由AT接入的覆盖区域,其覆盖使用中心频率为f1的频带的所有三个扇区16、18和20。进一步假设,扇区18落在密集居住着订户的市区中。为更好地服务于扇区18中的订户,操作员经由收发器17向扇区18分配中心频率为f4的频带且产生额外覆盖区21(如图1中所展示)。依据地理大小或订户数目,可向区21指定各种术语。在此实例中,区21被称作热点。
因为无邻近小区或扇区在同一频带(即,中心在f4的频带)中操作,所以热点21在与扇区18中中心在f1的频带的固定发射功率相同的固定发射功率下具有增加的覆盖。换句话说,热点21使用中心在f4的载波频率,所述载波频率并不由任何邻近小区或扇区使用。因此,在与热点21交换数据过程中使用中心频率在f4的载波的AT体验到较低干扰且因此体验到较高的信号干扰比(SINR)和数据速率。
作为另一实例,假设在另一个扇区20内,存在挤满了订户的一局限区,例如在大型购物中心中。为服务于这些订户,操作员可在扇区20内产生另一个通信覆盖区24。在此实例中,区24被称作微型小区24。微型小区24据称由作为另一个基础通信实体的收发器26驱动而启用,且其发射功率低于由基站12的收发器驱动的扇区20的发射功率。
除了中心在f1的载波频带之外,微型小区24还用中心在f2的又一个载波频带来操作。即,收发器26为多频率收发器。在此情况下,可从收发器26产生中心在f1和f2的两个载波频率且对其进行处理。收发器26充当通信系统10中的另一个通信实体。在此实例中,收发器26也由BSC 13控制。
在微型小区24中,出于与上文所提及的相同原因,在无邻近区或小区在同一频带(即,中心在f2的频带)中操作的情况下,微型小区24在中心在f2的频带中可具有较好的覆盖以便有利于对所有预订用户的可接入性。请注意,在此实例中,微型小区24经实施以与中心在f2的频带相比在中心在f1的频带中具有减少的覆盖。原因是因为在频率f1但不在f2上存在例如来自扇区16、18和20的邻近扇区干扰。
由于部署在现有覆盖区域22之上的额外覆盖区(例如,区21和24)的缘故,所以系统10据称具有异质部署。存在又一种类型的部署,被称作大型蜂窝部署,稍后将对其进行描述。
在系统10中,为有效地利用通信资源,最终用户通信实体(例如,AT 14)优选与具有最佳信号强度的任何小区通信。常常,提供最佳信号强度的小区是在与最终用户实体的地理接近性方面最接近的小区。
现在结合图2来返回参看图1。在此实施例中,AT 14还能够同时处理由多频率载波(包含中心在f1-f4的频带(如图2中所展示))携载的信号。稍后还将描述AT 14的硬件结构。
假设AT 14可在各个小区和扇区间漫游且原先处在由图1中所展示的参考数字28识别的位置处。在位置28处,AT 14是在扇区20的服务覆盖区域下,扇区20在中心在f1的频带处操作。
如早先所提及,AT 14并不设计成静止的。当AT 14移动到另一个覆盖区域时,AT 14可能必须与另一个小区或扇区通信。为维持服务质量,服务节点实体间的无缝转变对于用户实体(例如,AT 14)来说为极其需要的。即,系统10的网络操作员的目标是,当跨越小区和扇区时向订户提供无缝操作。为实现此目的,AT 14将有效集(ASET)维持在其存储器中,如在1×EV-DO标准下操作。对于ASET中具有可由AT 14抵达的相关联载波的每一扇区或小区(例如,具有图1中所展示的中心在f1的载波频率的扇区20),保持小区识别和频带中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可由AT 14抵达的任何导频信号的信息被称作导频信号集。下文中,术语“导频信号集”、“导频集”和有时简单地“集”可互换使用。存储在AT 14的ASET中的导频信号集的信息被称作候选者集。
当满足预定准则时,将导频信号集添加到ASET。同样,当满足又一个预定准则时,从ASET删除导频信号集。举例来说,当在与AT 14通信的载波中当前小区或扇区的导频信号强度变弱且在同一频率或不同频率的载波中邻近小区或扇区的导频信号强度达到预定阈值时,AT 14可确定服务小区或扇区的改变是状况良好的且其后采取行动来促进此改变。在例如图1中所展示的系统10等多载波系统中,除了小区或扇区和导频信号强度信息外,在ASET的导频集中还需要包含每一小区或扇区的载波频率信息,如在3GPP21×EV-DO空中接口标准第8部分下操作。
针对指定实例返回参看图1。如早先所提及,在位置28处,AT 14与在中心在f1的频带下操作的扇区20通信。因此,在AT 14的ASET中,其包含导频集{20,f1}。下文中,对于每一导频集,圆括号内的第一个参数表示扇区或小区识别且第二个参数表示中心载波频率值。在以下描述中,为描述清楚和简便起见,扇区或小区识别是图式中用以表示扇区或小区的参考数字。
AT 14持续监视其ASET中的每一导频集(即,候选者集)的导频信号强度。所述候选者集是依赖于AT 14的用于移动性目的的ASET中的扇区(或小区)与频带对的列表。在1×EV-DO标准下,当导频信号强度值超过某阈值时,AT 14使用路由更新协议(RUP)消息向AN 15报告AT 14能够进行接收的所有导频集的导频信号强度值。所述阈值是由AN 15配置。AN 15在接收到RUP消息后可即刻决定经由将业务信道指派(TCA)消息发送到AT 14来添加或删除ASET中的所述集。这些程序的细节陈述在1×EV-DO标准第8部分中。
假设AT 14正接近微型小区24,如由图1中所展示的参考数字32表示的方向所指示。在某时间点时,AT 14从微型小区24接收导频信号,即来自在中心在f1和f2的频带下操作的微型小区24的收发器26的导频信号。在1×EV-DO标准下,如果由AT 14报告的小区的任何导频信号足够强且超出阈值,那么AN 15指导AT 14使用TCA消息来添加所述小区作为AT的ASET中的候选者。具体来说,在此情况下,AT 14如由AN15指导应包含导频集{24,f1}和{24,f2}作为其ASET中的候选者集。
如早先所提及,在给定用户位置处,在中心在f2的频带中由AT 14从小区24接收到的导频强度远高于中心在f1的频带中的导频强度。这是由于在中心在f2的频带上缺少对邻近小区的可能干扰。因此,如果AN 15如此选择,那么与其它导频集{24,f1}相比,导频集{24,f2}可更早地在AT 14的ASET中。这是因为当AT 14在方向32上移动时,来自导频集{24,f2}的导频信号强度比来自导频集{24,f1}的对应导频信号强度更早地跨越AN的指定阈值。不过,在此实施例中,在接收到具有前述信息的RUP消息后,当来自集{24,f2}的导频信号强度跨越阈值时,AN 15不应指导AT 14将导频集{24,f2}添加到AT 14的ASET。否则,AT的操作可能成问题。请注意,存在如下情形:当满足某条件或某些条件时,在这个时机接受集{24,f2}可为可能的,但其将在稍后描述。
首先,(尤其)由于AT 14在地理上离微型小区24相当远,因此,如果AT 14将导频集{24,f2}添加到其ASET中,那么AT 14会经受由微型小区24进行的反向链路(RL)功率控制。在遥远的距离下,AT 14如由微型小区24指导可能需要将RL(即,从AT 14到微型小区24的通信链路)的发射功率升高到极高的电平。如果AT 14在中心在f2的频带上的发射功率充分高于在中心在f2的频带上的发射功率,那么其可导致相邻信道对在中心在f1的频率下操作的其它节点(例如,基站12)的干扰。因此,优选地对跨相邻载波的AT 14的发射功率差施加约束。容许的发射功率差取决于(尤其)网络部署和载波的中心频率分离。
在此实施例中,在决定是否将导频集{24,f2}和{24,f1}添加到AT′的ASET的过程中,AN 15依赖于导频信号集{24,f1}中的较弱者跨越阈值,而非导频信号集{24,f2}中的较强者跨越阈值。即,在此实施例中,确定例如AT 14等用户实体是否处于额外覆盖区中的预定准则是基于导频集中的较弱者是否满足预定阈值。
现在针对更具体实例来参看图3。图3用图形展示各种导频集{20,f1}、{24,f1}和{24,f2}的导频信号强度作为远离小区24的收发器26的距离的函数。在图3中,x轴表示AT 14与微型小区24的收发器26之间的距离(以米为单位)。y轴将导频信号强度表示为导频C/I(载波/干扰),以dB为单位。
如上文所描述,假设AT 14原先在位置28处。在此时机,导频信号集{20,f1}在关于候选者包含的预定阈值PilotAdd之上。因此,导频信号集{20,f1}处于AT 14的ASET中。事实上,在此实例中,在此时间点时,AT 14参与与扇区20的有效通信。另一方面,将其它导频信号集(例如,未由AT 14接收到的集{24,f1}和由AT 14接收到但在关于导频包含的预定阈值PilotAdd之下的集{24,f2})作为候选者集从AT 14的ASET排除。
随着AT 14在方向32上接近微型小区24并到达图3中所展示的位置36,AT 14开始拾取导频集{24,f2}。倘若AT 14继续在方向32上移动,那么在某时间点时,来自导频集{24,f2}的导频信号强度到达PilotAdd阈值之上。在此实施例中,出于早先所陈述的原因,当导频集{24,f2}的导频信号强度超出PilotAdd阈值时,AN 15并不将导频集{24,f2}添加到AT 14的ASET。
假设AT 14继续在方向32上行进且到达如图3中所展示的位置38。在此时间点时,AT 14接收来自导频集{24,f1}的导频信号,且导频信号强度超出包含阈值PilotAdd。AN15因此将集{24,f1}和{24,f2}两者均添加到AT 14的ASET。在此实例中,导频集{24,f1}是集{24,f1}和{24,f2}中的较弱者。在此示范性实施例中,一旦较弱的集{24,f1}超出PilotAdd阈值,那么两个集{24,f1}和{24,f2}均添加到AT的ASET。其后,AT 14可使用具有在中心在f2的频带上的导频集{24,f2}的通信信道以进行有效通信。另外,AT 14可使用具有在频带f1上的导频集{24,f1}或导频集{20,f1}的通信信道,分别作为到微型小区24和扇区20的交入过程的一部分。随着AT 14移动为较接近于微型小区24,其可占用具有集{24,f1}或{24,f2}或两者的通信信道以进行有效通信。
假设AT 14继续在方向32上移动且到达位置30。导频集{20,f1}下降到导频排除阈值PilotDrop之下。因此,AT 14如由AN 15指示从ASET丢弃导频集{20,f1}作为交出过程的一部分。
上文所描述的是当AT 14正进入微型小区24时的集管理过程。当AT 14离开微型小区24时,相同情况保持成立,只是上述过程步骤颠倒。举例来说,在位置30处,AT使用具有导频集{24,f1}和{24,f2}的信道以进行有效通信,且导频集{20,f1}不处在其ASET中。然而,当AT 14到达位置40时,来自导频集{20,f1}的导频信号强度超出PilotAdd阈值,且AN 15将导频集{20,f1}作为候选者集添加到AT 14的ASET。尽管导频集{20,f1}添加到了ASET,但AT 14仍可用具有集{24,f1}或{24,f2}或两者的通信信道进行有效通信。然而,作为替代,AT 14可用具有在中心在f2的频带上的导频集{24,f2}和在中心在f1的频带上的导频集{20,f1}的通信信道进行有效通信。
当AT 14背离微型小区24在与方向32相反的方向上从位置30行进到位置38时,在较弱的集{24,f1}的信号强度下降到导频排除阈值PilotDrop之下时AN 15从ASET作为AT 14的候选者集而丢弃导频集{24,f1}和{24,f2}两者,作为交出过程的一部分(即,在如图3中所展示的位置38周围)。同时,当导频集{20,f1}到达导频包含阈值PilotAdd之上时,AN 15将导频集{20,f1}添加到AT 14的ASET。其后,AT 14占用扇区20以使用导频集{20,f1}进行有效通信,作为交入过程的一部分。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微型小区24的导频集{24,f1}和{24,f2}添加到AT 14的ASET的准则是当集{24,f1}中的较弱者跨越PilotAdd阈值(如由图3中的交叉标志50所识别)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将微型小区24的导频集{24,f1}和{24,f2}添加到AT 14的ASET的准则是当当前服务扇区或小区(在此情况下是{20,f1})的导频强度下降到PilotDrop阈值(如由图3中所展示的交叉标志52所识别)之下时。同样,从AT 14的ASET删除微型小区24的导频集{24,f1}和{24,f2}的准则是当下一个可用扇区或小区(在此情况下是{20,f1})在PilotDrop阈值之上(即,在图3中所展示的交叉标志52之上)时。更一般来说,在此实施例中,将额外覆盖区的导频信号集添加到AT的ASET中的准则是当所述区的所有集均超过PilotAdd阈值且同时当前扇区或小区的导频强度下降到PilotDrop阈值之下时。当从AT的ASET删除所述额外覆盖区的信号集时,相同情况保持成立,只是准则的对应条件相反。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将微型小区24的导频集{24,f1}和{24,f2}添加到AT 14的ASET的准则是当集{24,f1}中的较弱者处于预定功率电平(例如,2dB),在当前正占用的扇区或小区{20,f1}的导频信号的信号强度之上时。在此情况下,阈值电平如由图3中所展示的交叉标志54所识别。如所展示,在此实例中,功率电平的差(Δ导频C/I)设定为2dB。同样,从AT 14的ASET丢弃微型小区24的导频集{24,f1}和{24,f2}的准则是当集{24,f1}中的较弱者的功率电平少于预定功率电平(在所述实例中为2dB),少于由AT14接收到的第二强的导频信号(在此情况下为集{20,f1})的对应功率电平时。为实践此实施例,AN 15需要将来自微型小区24的一个指定导频集的功率电平与当前服务扇区或小区的导频信号集的对应功率电平进行比较。
在先前描述中,针对当导频集{24,f2}中的较强者过早地添加到AT 14的ASET时的情形来识别各种潜在问题。然而,如果相邻信道干扰是可容许的,或者,相邻信道干扰并不是所关注的问题,那么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将微型小区24的导频集{24,f1}和{24,f2}两者添加到AT 14的ASET的准则是当导频集{24,f2}中的较强者在PilotAdd阈值(如由图3中的交叉标志56所展示)之上时。优选地,集{24,f1}和{24,f2}是按两个阶段来添加。即,当集{24,f2}的信号强度超出PilotAdd阈值时,首先添加集{24,f2}。其后,当集{24,f1}的信号强度也超出PilotAdd阈值时,添加集{24,f1}。同样,从AT 14的ASET丢弃微型小区24的导频集{24,f1}和{24,f2}的准则是当导频集{24,f2}中的较强者在PilotAdd阈值(也如由图3中的交叉标志56所展示)之下时。再次,集{24,f1}和{24,f2}优选地按两个阶段来丢弃。即,当集{24,f1}的信号强度在PilotDrop阈值之下时,首先丢弃集{24,f1}。其后,当集{24,f2}的信号强度也在PilotDrop阈值之下时,丢弃集{24,f2}。举例来说,当频率f1与f2的频率分离离得足够远时,相邻信道干扰是可容许的或并不是非常关注的问题的情形可能发生。
在上文的描述中,AT 14描绘为多频率装置,即能够一次处理一个以上频率的装置。请注意,例如AT 14等用户实体可很好地为单频率装置。在所述情况下,为实践上述实施例,AT 14需要执行从当前服务频率到不同频率的频率转变。
现在针对示范性说明来返回参看图1到图3。假设AT 14在同一方向32上接近微型小区24,但AT 14在此实例中为单频率装置。在位置28处或附近,服务小区或扇区的导频集是{20,f1}。随着AT 14在方向32上接近微型小区24,在同一时间点时,单频率AT 14可检测到导频集信号{24,f1}。如先前所描述,AT 14恒定地将RUP消息发送到AN 15,从而向AN 15报告接收到的导频信号及其强度。在导频集{24,f1}的信号强度满足根据先前所描述的前三个实施例中的每一者的预定准则时,AN 15将TCA消息发送到AT 14以将集{24,f1}和{24,f2}添加到AT的ASET。AT 14可接着执行从f1到f2的频率转变且占用微型小区24以经由中心在f2的频率进行有效通信。
当单频率AT 14离开微型小区24以朝向位置28时,上述过程实质上颠倒且不进一步详述。
在上文提及的最后一个实施例(即,用于对照预定准则来进行检查的指定信号集为额外覆盖区中的两个集中的较强者的实施例)中,也适用于单频率AT 14。在所述情况下,当AT 14正在方向32上从位置28接近微型小区24时,在当前服务扇区或小区的导频信号{20,f1}足够弱时,AT 14需要执行断开频率搜索(off-frequency search)。即,AT 14需要关断硬件的目前正在处理中心在f1的频率的部分且将所述硬件的所述部分切换为处理中心在f2的频率。断开频率搜索无需为长的(例如,约几毫秒)以便最小化正在进行的通信会话的任何数据中断。所述搜索可为间歇性重复的,直到找到例如集{24,f2}等导频集为止。其后,AT 14可如早先所描绘进行频率转变。当单频率AT 14离开微型小区24以朝向位置28时,上述过程实质上颠倒且也不进一步详述。
如上文所述的实施例适用于如图1中所展示并描述的异质部署。如早先所提及,上述实施例也适用于大型蜂窝部署。现在参看图4,其示意性地展示与如先前所描绘的异质部署系统10耦合的大型蜂窝部署系统60。
在图4中,整个系统由参考数字70表示。在大型蜂窝系统60中,存在另一个基础通信实体,即基站62,其具有能够与例如AT 14等用户实体收发两个频率的收发器。在此实例中,所述两个频率的中心是在f1和f3。基站62可由BSC 13或由另一个BSC控制。在此实例中,基站62还向三个扇区(即,扇区64、66和68)提供无线通信覆盖。扇区64、66和68中的每一者还被指派有唯一的PN序列以与用户实体进行通信。因此,在系统68中,每一扇区提供两个导频信号集。具体来说,扇区66提供集{66,f1}和{66,f2}。同样,扇区64提供集{64,f1}和{64,f2}。扇区68提供集{68,f1}和{68,f2}。在大型蜂窝部署系统60中的所有扇区64、66和68还表征为额外覆盖区。在此实例中,预先存在的频率的中心是在f1。中心在f3的频率是提供额外覆盖的频率。指定的覆盖区域是由图4中所展示的参考数字65所表示的区域。
大型蜂窝部署系统60的导频集管理实质上类似于异质部署系统10的导频集管理。举例来说,在集管理方面,可按与针对在操作上述实施例的过程中微型小区30的对应集类似的方式来对待扇区64、66和68中的每一者的导频集。为清楚和简洁起见,不再进一步重复大型蜂窝部署系统60的集管理。
图5和图6是大体上分别概括在非均匀的大型蜂窝部署系统或异质部署系统或其任何组合中的基础设施实体和用户实体的集管理过程的流程图。所述流程图中所展示的一个准则或多个准则如上述不同实施例中所描述。
图7展示用于如上文所述执行集管理过程的设备的硬件实施方案的一部分。所述电路设备由参考数字290表示且可实施于例如AT 14等用户实体以及例如BSC 13、收发器26以及基站12和62等其它基础设施实体中。
设备290包括将若干个电路链接在一起的中央数据总线292。所述电路包含CPU(中央处理单元)或控制器294、收发器295和存储器单元300。
收发器295链接到天线297。如果设备290并不依赖于任何无线链路来进行数据交换,那么例如在可仅使用电缆作为与其它实体进行通信的数据链路的BSC 13中,可省去天线297。
收发器295包含发射器296和接收器298。收发器297基本上经由发射器296和接收器298来处理高频(HF)信号并将高频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且反之亦然。接收器298又在将所接收到的信号发出到数据总线292之前处理并缓冲所接收到的信号。另一方面,发射器296在将来自数据总线292的数据发出装置290之前处理并缓冲所述数据。
对于单频装置290,收发器295中可包含一个发射器296和一个接收器298。CPU/控制器294通过针对对于收发器295的不同频带的数据感测和处理分配时隙来控制适当时序。
对于多频装置290,收发器295中可包含一个以上发射器296和一个以上接收器298(未展示于图7中)。CPU/控制器294指导多个发射器296和接收器298以检测和/或处理来自不同频带的信号。
请注意,收发器295的一部分可实施为可插入到设备290的外部电路,例如外部调制解调器。
另外,CPU/控制器294执行数据总线292的数据管理的功能和一般数据处理的功能,包含执行存储器单元300的指示性内容。
存储器单元300包含一般由参考数字302表示的一组模块和/或指令。在此实施例中,所述模块/指令包含(尤其)集管理功能310。功能310包含用于执行如图1到图6中所展示和描述的过程步骤的计算机指令或代码。在功能310中可选择性地实施特定针对实体的特定指令。举例来说,如果设备290是AT的一部分,那么(尤其)特定针对如图1到图4和图6中所展示和描述的AT的过程步骤的指令可编码在功能310中。类似地,如果设备290为通信实体(例如,例如BSC 13或基站12或62等基础设施实体)的一部分,那么特定针对所述通信实体的过程步骤可编码在功能310中。
另外,如果设备290为AT的一部分,那么由参考数字398表示的ASET可包括在存储器300中,如图7中所展示。作为替代,ASET 398可存储在与单元300不同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存储器单元中。
在此实施例中,存储器单元300是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电路。例如越区切换功能308和310等示范性功能为软件例行程序、模块和/或数据集。存储器单元300可依赖于可为易失性或非易失性类型的另一个存储器电路(未图示)。作为替代,存储器单元300可由其它电路类型制成,例如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ASIC(专用集成电路)、磁盘、光盘和此项技术中众所周知的其它电路类型。
另外,存储器单元300可为ASIC与易失性类型和/或非易失性类型的存储器电路的组合。
请进一步注意,如所描述的发明过程也可编码成携载于此项技术中已知的任何计算机可读媒体上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术语“计算机可读媒体”指代参与向任何处理器(例如,CPU/控制器294)提供在图6的图式中展示和描述的指令以供执行的任何媒体。此类媒体可为存储类型的且可采取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媒体的形式,如先前也(例如)在图7中的存储器单元300的描述中所描述。此类媒体也可为发射类型的且可包含同轴电缆、铜线、光缆和空中接口,其携载能够携载可由机器或计算机读取的信号的声波、电磁波或光波。计算机可读媒体可为与设备290分离的计算机产品的一部分。
最后,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其它改变是可能的。在如所描述的示范性实施例中,AN 15内的实体(例如,BSC 13或实体12、62、17或26)描绘为确定哪些导频集将包含在AT 14的ASET中的实体。AT 14可进行此类确定显然是可能的。在所述情况下,确定功能实施方案(例如,经由软件例行程序)可安装在AT 14中而非安装在AN 15中。此外,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出于说明的目的而将每一额外覆盖区描述为具有两个导频信号集。两个以上导频信号集显然是可能的。此外,AN 15可选择性地选择所述两个以上导频信号集中的任一者、任何组合或全部来添加到AT 14的ASET或从AT 14的ASET中删除。AN 15可基于例如信道负载、信道条件等因素来进行此选择。另外,相对于异质部署系统10和大型蜂窝部署系统60分别描绘各种实施例的操作。所述两个系统10和60显然可组合。举例来说,大型蜂窝部署系统60显然可包含例如微型小区24和热点21等额外覆盖区。除了如上文所描述之外,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任何其它逻辑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组合来实施。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这些和其它改变。

Claims (26)

1.一种可由基础设施实体操作的通信方法,其包括:
从用户实体接收多个导频信号集的信息;
将所述导频信号集中的一者识别为来自额外覆盖区的导频信号集;
确定满足预定准则;以及
给所述用户实体发送用以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和也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另一个导频信号集添加到所述用户实体的有效集的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识别为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具有最弱信号强度的集,且要求所述经识别导频信号集的信号强度超出预定阈值以满足所述预定准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识别为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具有最弱信号强度的集,且要求所述经识别导频信号集的信号强度超出与当前所占用的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的对应信号强度的预定功率电平差以满足所述预定准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识别为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集,且要求当前所占用的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的所述对应信号强度下降到预定阈值之下以满足所述预定准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识别为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集,且要求所述经识别导频信号集的所述信号强度超出预定阈值以满足所述预定准则,其中给所述用户实体的所述指令包含当满足所述预定准则时首先将所述经识别导频信号集添加到所述有效集,且其后当所述另一个导频信号集的所述信号强度超出另一个预定阈值时将所述另一个导频信号集添加到所述有效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给所述用户实体发送用以当未能满足所述预定准则时从所述用户实体的所述有效集删除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有所述导频信号集的另一个指令。
7.一种可由用户实体操作的通信方法,其包括:
将多个导频信号集的信息发送到基础设施实体,其中所述导频信号集中的一者为来自额外覆盖区的信号集;以及
从所述基础设施实体接收用以当满足预定准则时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添加到所述用户实体的有效集并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至少一个其它导频信号集添加到所述有效集的指令。
8.一种可在通信系统中操作的基础设施实体,其包括:
用于从用户实体接收多个导频信号集的信息的装置;
用于将所述导频信号集中的一者识别为来自额外覆盖区的导频信号集的装置;
用于确定满足预定准则的装置;以及
用于给所述用户实体发送用以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和也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另一个导频信号集添加到所述用户实体的有效集的指令的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础设施实体,其进一步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识别为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具有最弱信号强度的集的装置,以及用于要求所述经识别导频信号集的信号强度超出预定阈值以满足所述预定准则的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础设施实体,其进一步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识别为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具有最弱信号强度的集的装置,以及用于要求所述经识别导频信号集的信号强度超出与当前所占用的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的对应信号强度的预定功率电平差以满足所述预定准则的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础设施实体,其进一步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识别为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集的装置,以及用于要求当前所占用的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的所述对应信号强度下降到预定阈值之下以满足所述预定准则的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础设施实体,其进一步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识别为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集的装置,以及用于要求所述经识别导频信号集的所述信号强度超出预定阈值以满足所述预定准则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给所述用户实体发送所述指令的装置包含用于当满足所述预定准则时首先将所述经识别导频信号集添加到所述有效集的装置,以及用于在其后当所述另一个导频信号集的所述信号强度超出另一个预定阈值时将所述另一个导频信号集添加到所述有效集的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础设施实体,其进一步包括用于给所述用户实体发送用以当未能满足所述预定准则时从所述用户实体的所述有效集删除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有所述导频信号集的另一个指令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础,其中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异质部署。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础,其中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大型蜂窝部署。
16.一种可在通信系统中操作的用户实体,其包括:
用于将多个导频信号集的信息发送到基础设施实体的装置,其中所述导频信号集中的一者为来自额外覆盖区的信号集;以及
用于从所述基础设施实体接收当满足预定准则时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添加到所述用户实体的有效集并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至少一个其它导频信号集添加到所述有效集的指令的装置。
17.一种可在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其包括:
电路,其经配置以:
从用户实体接收多个导频信号集的信息;
将所述导频信号集中的一者识别为来自额外覆盖区的导频信号集;
确定满足预定准则;以及
给所述用户实体发送用以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和也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另一个导频信号集添加到所述用户实体的有效集的指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经配置以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识别为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具有最弱信号强度的集,且要求所述经识别导频信号集的信号强度超出预定阈值以满足所述预定准则。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经配置以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识别为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具有最弱信号强度的集,且要求所述经识别导频信号集的信号强度超出与当前所占用的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的对应信号强度的预定功率电平差以满足所述预定准则。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经配置以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识别为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集,且要求当前所占用的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的所述对应信号强度下降到预定阈值之下以满足所述预定准则。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经配置以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识别为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集,要求所述经识别导频信号集的所述信号强度超出预定阈值以满足所述预定准则,且通过以下动作给所述用户实体发送所述指令:当满足所述预定准则时首先将所述经识别导频信号集添加到所述有效集,且其后当所述另一个导频信号集的所述信号强度超出另一个预定阈值时将所述另一个导频信号集添加到所述有效集。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经配置以给所述用户实体发送用以当未能满足所述预定准则时从所述用户实体的所述有效集删除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有所述导频信号集的另一个指令。
23.一种可在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其包括:
电路,其经配置以:
将多个导频信号集的信息发送到基础设施实体,其中所述导频信号集中的一者为来自额外覆盖区的信号集;以及
从所述基础设施实体接收用以当满足预定准则时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添加到所述用户实体的有效集并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至少一个其它导频信号集添加到所述有效集的指令。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为单频率设备。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为多频率设备。
2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
计算机可读媒体,其物理上以用于进行以下动作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来体现:
从用户实体接收多个导频信号集的信息;
将所述导频信号集中的一者识别为来自额外覆盖区的导频信号集;
确定满足预定准则;以及
给所述用户实体发送用以将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所述导频信号集和也来自所述额外覆盖区的另一个导频信号集添加到所述用户实体的有效集的指令。
CN200980117703.XA 2008-05-20 2009-05-20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导频信号集管理 Active CN1020277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476208P 2008-05-20 2008-05-20
US61/054,762 2008-05-20
US12/466,698 2009-05-15
US12/466,698 US8605801B2 (en) 2008-05-20 2009-05-15 Pilot signal set management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PCT/US2009/044745 WO2009143296A1 (en) 2008-05-20 2009-05-20 Pilot signal set management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7773A true CN102027773A (zh) 2011-04-20
CN102027773B CN102027773B (zh) 2014-07-09

Family

ID=41050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7703.XA Active CN102027773B (zh) 2008-05-20 2009-05-20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导频信号集管理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2) US8605801B2 (zh)
EP (1) EP2283675B1 (zh)
JP (1) JP5356508B2 (zh)
KR (1) KR101223378B1 (zh)
CN (1) CN102027773B (zh)
AU (1) AU2009249068B2 (zh)
BR (1) BRPI0913034A2 (zh)
CA (1) CA2722636A1 (zh)
IL (1) IL209024A0 (zh)
MX (1) MX2010012672A (zh)
RU (1) RU2486701C2 (zh)
SG (1) SG190666A1 (zh)
TW (1) TWI413391B (zh)
WO (1) WO20091432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05801B2 (en) 2008-05-20 2013-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 set management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87186B2 (en) * 2008-12-12 2014-07-22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ity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N102783061B (zh) * 2010-03-05 2016-09-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2918894B (zh) * 2010-04-09 2016-08-0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用于确定上行链路接收功率目标值的方法和装置
KR101391838B1 (ko) 2011-02-17 2014-05-07 주식회사 케이티 펨토셀 간섭을 고려한 핸드오버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101311516B1 (ko) 2011-04-15 2013-09-25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싸이클릭 프리픽스 설정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구현한 단말
KR20130010722A (ko) 2011-07-19 2013-01-29 주식회사 케이티 Lte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204354B2 (en) * 2011-08-11 2015-12-01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small cell discovery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KR101496352B1 (ko) 2012-06-18 2015-02-26 주식회사 케이티 펨토 기지국 및 매크로 기지국의 트래킹 영역 운용 방법 및 시스템
US9264962B2 (en) 2013-10-29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handling spurious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in soft handover
SG11202007201TA (en) * 2018-01-31 2020-08-28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Cell type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756860B2 (en) 2018-11-05 2020-08-25 XCOM Labs, Inc. Distribu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configuration
US10432272B1 (en) 2018-11-05 2019-10-01 XCOM Labs, Inc. Variabl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US10812216B2 (en) 2018-11-05 2020-10-20 XCOM Labs, Inc.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scheduling
US10659112B1 (en) 2018-11-05 2020-05-19 XCOM Labs, Inc. User equipment assis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configuration
WO2020112840A1 (en) 2018-11-27 2020-06-04 XCOM Labs, Inc. Non-coherent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US10756795B2 (en) 2018-12-18 2020-08-25 XCOM Labs, Inc. User equipment with cellular link and peer-to-peer link
US11063645B2 (en) 2018-12-18 2021-07-13 XCOM Labs, Inc. Methods of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with a group of devices
US11330649B2 (en) 2019-01-25 2022-05-10 XCOM Lab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of multi-link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10756767B1 (en) 2019-02-05 2020-08-25 XCOM Labs, Inc. User equipment for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cellular signal with another user equipment
US10686502B1 (en) 2019-04-29 2020-06-16 XCOM Labs, Inc.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US10735057B1 (en) 2019-04-29 2020-08-04 XCOM Labs, Inc. Uplink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US11411778B2 (en) 2019-07-12 2022-08-09 XCOM Labs, Inc. Time-division duplex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alibration
US11411779B2 (en) 2020-03-31 2022-08-09 XCOM Labs, Inc. Reference signal channel estim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30168B1 (en) * 1999-10-18 2002-08-0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DMA base station lantern application
WO2006110875A1 (en) * 2005-04-08 2006-10-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amless interfrequency handoff in a high data rate wireless system
US20070140185A1 (en) * 2005-12-16 2007-06-21 Deepak Garg Radio network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5655B1 (en) * 1997-09-08 2001-09-04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orthogonal spot beams, sectors, and picocells
US6289221B1 (en) * 1998-01-20 2001-09-1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obile radio telephone system
US6081719A (en) 1998-08-19 2000-06-27 Motorola, Inc. Laye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P0994582B1 (en) * 1998-10-15 2005-08-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Reconfigurable fiber network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6539227B1 (en) 1998-12-18 2003-03-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hard and soft handoffs in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s
KR100291340B1 (ko) * 1999-03-16 2001-05-15 윤종용 피코 기지국을 이용한 코드분할 다중접속간의 핸드오프 지원장치
US6792276B1 (en) 1999-07-13 2004-09-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ot spot with tailored range for extra frequency to minimize interference
US6535738B1 (en) 2000-08-04 2003-03-1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optimizing a number of communication links
GB0114965D0 (en) 2001-06-19 2001-08-08 Nokia Corp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CN1468499A (zh) * 2000-10-09 2004-01-14 ��˹��ŵ�� 通信系统的信道分配
US8107885B2 (en) * 2002-10-30 2012-01-31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digi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251490B2 (en) * 2003-06-18 2007-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GSM hard handoff
US7558575B2 (en) * 2003-07-24 2009-07-0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a high velocity environment
US7239875B2 (en) 2004-07-07 2007-07-0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Establishing or releasing a radio connection between a mobile and a cell fo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US20070066232A1 (en) 2005-09-22 2007-03-22 Black Peter J Pilot grouping and route protocols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150408B2 (en) 2005-03-08 2012-04-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grouping and set management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697172B2 (ja) 2007-04-04 2011-06-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
GB2449231B (en) * 2007-04-25 2012-01-04 Motorola Mobility Inc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8700094B2 (en) * 2007-11-15 2014-04-15 Ubeeairwalk, Inc.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call termination processing by a femtocell system
US7929970B1 (en) * 2007-12-21 2011-04-19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emporarily modifying a macro-network neighbor list to enable a mobile station to hand off from a macro network to a femto cell
US20090215400A1 (en) * 2008-02-26 2009-08-27 Henry Chang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US8605801B2 (en) 2008-05-20 2013-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 set management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30168B1 (en) * 1999-10-18 2002-08-0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DMA base station lantern application
WO2006110875A1 (en) * 2005-04-08 2006-10-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amless interfrequency handoff in a high data rate wireless system
US20070140185A1 (en) * 2005-12-16 2007-06-21 Deepak Garg Radio network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83675B1 (en) 2017-02-22
KR101223378B1 (ko) 2013-01-16
US20090290652A1 (en) 2009-11-26
BRPI0913034A2 (pt) 2018-01-16
AU2009249068A1 (en) 2009-11-26
WO2009143296A1 (en) 2009-11-26
MX2010012672A (es) 2011-03-01
US8605801B2 (en) 2013-12-10
RU2010151995A (ru) 2012-06-27
SG190666A1 (en) 2013-06-28
AU2009249068B2 (en) 2014-02-13
JP2011521598A (ja) 2011-07-21
US20140036875A1 (en) 2014-02-06
IL209024A0 (en) 2011-01-31
TW201008204A (en) 2010-02-16
US9131420B2 (en) 2015-09-08
TWI413391B (zh) 2013-10-21
JP5356508B2 (ja) 2013-12-04
CA2722636A1 (en) 2009-11-26
RU2486701C2 (ru) 2013-06-27
EP2283675A1 (en) 2011-02-16
KR20110010121A (ko) 2011-01-31
CN102027773B (zh)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7773B (zh)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导频信号集管理
KR100790133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할당 주파수간 핸드오버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474895B1 (en) Frequency re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009926A (zh) 用于支持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的切换的设备和方法
CN101312599B (zh) 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考虑服务质量执行移交的方法和系统
CN102647771A (zh) 无线局域网络的发现与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与终端
CN101014183A (zh) 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用于切换的设备和方法
CN101309107B (zh) Wimax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切换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52786B (zh) 一种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及切换方法
WO2006033217A1 (ja) 基地局及び移動体通信方法
JP3764612B2 (ja) チャネル識別子の割り当て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CN102474765A (zh) 用于在基站之间有效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KR101472772B1 (ko) 고정/노매딕 무선 단말들 사이의 이동성 트랜잭션들을 관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06028149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3982555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or end node
EP1106023B1 (en) Laye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2300245B (zh) Lte系统中继优化方法及网络设备
JP2000050336A (ja) 移動無線通信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ー方法および移動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559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5559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