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6545A - 控制多余植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多余植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6545A
CN102026545A CN2009801129303A CN200980112930A CN102026545A CN 102026545 A CN102026545 A CN 102026545A CN 2009801129303 A CN2009801129303 A CN 2009801129303A CN 200980112930 A CN200980112930 A CN 200980112930A CN 102026545 A CN102026545 A CN 1020265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d
post
place
crop
emergence herbic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29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哈伊卡尔
B·希林
T·扎特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ysta LifeScience North America LLC
Original Assignee
Arysta LifeScience North America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ysta LifeScience North America LLC filed Critical Arysta LifeScience North America LLC
Publication of CN102026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65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9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one or more single bonds to nitrogen atoms
    • A01N47/28Ureas or thioureas containing the groups >N—CO—N< or >N—CS—N<
    • A01N47/38Ureas or thioureas containing the groups >N—CO—N< or >N—CS—N< containing the group >N—CO—N< where at least one nitrogen atom is part of a heterocyclic ring;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phosphorus compounds
    • A01N57/1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phosphorus compounds having phosphorus-to-carbon bonds
    • A01N57/2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phosphorus compounds having phosphorus-to-carbon bonds containing acyclic or cycloaliphatic radica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控制或预防作物种植场所中多余植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芽前施用方式向种植场所施用传统上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然后以芽后施用方式向种植场所施用相同或不同的传统上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另外,还实现控制作物种植场所中多余植物所需的芽后除草剂的量减少,包括向种植场所提供包括传统上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前处理,然后提供减少的量的相同或不同芽后除草剂的芽后处理。

Description

控制多余植物的方法
发明背景
1.发明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控制或预防作物种植场所中的多余植物(unwanted vegetation),减少控制或预防多余植物所需的芽后除草剂(post-emergent herbicide)的量的方法。
2.背景技术
近年来,依据传统处理方案控制作物种植场所的多余植物已经不太适用。在一些情况中,各种杂草种类已经对某些芽后除草剂(例如草甘膦以及其它芽后除草剂)产生了耐药性。结果导致为了获得对多余植物的控制,必须提高除草剂的施用率和施用量。但是,这种途径仅仅加剧了耐药性问题,并且提高了在给定场所的作物生产成本。因此,试图仅仅通过增加给定除草剂的芽后施用剂量来维持杂草控制并不是长期管理和控制作物种植场所多余植物的可行途径。
另外,实际上已经证实不断使用高施用率的芽后除草剂对作物的生长有害。同样,除草剂的施用增多会对当地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越来越迫切希望能在杂草控制与环境要求之间达到平衡。但是,这是一个艰巨(毋宁说不可能)的任务,因为考虑到环保,往往要求控制多余植物的除草活性物质的用量减少。
因此,目前仍然需要一种更有效地控制或预防种植场所多余植物生长的方法。此外,仍然需要一种通过使用减少量的除草活性物质来控制多余植物的方法。
发明概述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控制和/或预防多余植物的方法满足至少一部分上述要求,该方法包括向作物种植场所施用至少一种除草活性物质,该物质通常被认为是芽后除草剂,但是该通常被认可的芽后除草剂以芽前方式施用。该方法还可包括以芽后方式向种植场所施用至少一种芽后除草剂。例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控制或预防作物种植场所多余植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芽前施用的方式向种植场所施用通常被认可的芽后除草剂,例如氟酮磺隆(flucarbazone)、丙苯磺隆(propoxycarbazone)、噻希磺隆(thiencarbazone)或甲氧磺草胺(pyroxsulam),然后以芽后施用的方式向该种植场所施用相同或不同的芽后除草剂。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控制作物种植场所多余植物所需的芽后除草剂的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种植场所提供芽前处理,包括通常被认可的芽后除草剂,例如氟酮磺隆、丙苯磺隆、噻希磺隆或甲氧磺草胺。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括随后提供芽后处理,包括与在无芽前处理的情况下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芽后除草剂的量相比减少量的芽后除草剂。
发明详述
下面将通过参考各种实施方式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说明透彻而完整,能够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完全地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不应看作仅限于本发明所述的实施方式;而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的揭示内容可以满足法律上的要求。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包括多个指示物,除非上下文中有另外的明显表示。
通常归类为除草剂的化合物可具有各种作用方式。两大类是芽前除草剂和芽后除草剂。芽前除草剂通常应理解为是通过一定的作用方式预防处于种子或孢子状态的杂草发芽或预防发芽种子出苗到地面上的化合物。因此,芽前除草剂通常施用于杂草种子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土壤。因此,芽前除草剂通常在杂草和作物出苗(即出苗到地面上)之前施用于土壤。可在所需作物种植之前或之后施用芽前除草剂。另一方面,芽后除草剂通常理解为是通过一定作用方式杀死已经出苗的杂草(即旺盛生长植物)的化合物。芽后除草剂通常通过破坏杂草的一些细胞功能来起作用,因此通常施用于实际杂草植物的一些部分(例如,植物的叶、茎、花、梗或根)。因此,芽前除草剂和芽后除草剂通常根据它们的作用方式不同而被认为是不同类的除草剂(即预防种子发芽或作用于旺盛生长的植物)。
根据具有芽前除草活性的化合物和具有芽后除草活性的化合物的实用性,控制杂草(应理解为包括任何在所需作物中或所需作物周围的多余植物)的方法通常包括在杂草发芽之前施用芽前除草剂,或者在杂草发芽和出苗之后施用芽后除草剂。如上所述,这种方法越发需要大量除草剂,这直接与许多环保和安全要求背道而驰。但是,依据本发明,已经发现可以大大减少通常被认为是芽后除草剂的化合物的施用率,具体是通过联合芽前施用通常也被认为是芽后除草剂的相同或不同的化合物来实现。
本发明描述了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以芽前方式施用的用途。因此,芽前方式施用的表述不应与化合物的潜在化学活性(例如预防种子发芽和作用于旺盛生长的植物)混淆。本发明不需要来源于给定化合物的再分类。相反,本发明是来源于一些对旺盛生长的植物具有芽后活性的化合物在以芽前方式施用时也有效果的认识。下文中将详细讨论这种认识的基本原理。
与以芽前方式施用除草剂相关的内容涉及与杂草和/或作物出苗相关的施用时间选择。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芽前方式施用(即“芽前施用”或“芽前处理”)可表示在给定场所任何植物出现可见出苗之前进行施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以芽前方式施用可表示在给定场所所需作物出苗之前进行施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以芽前方式施用可表示在给定场所杂草出苗之前进行施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以芽前方式施用可表示在给定场所杂草出苗之前或之后但作物出苗之前进行施用。文中使用的芽后施用(即“以芽后方式施用)应理解为在给定场所,多余植物出苗之后以及任选地作物出苗之后施用除草活性物质。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通过以下方式控制(即阻碍生长,枯萎或死亡)多余植物:以芽前方式对作物种植场所或其周围施用通常被认为是芽后除草剂的化合物,然后以芽后方式向该作物种植场所施用芽后除草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以下方式控制多余植物的生长和/或蔓延:在多余植物出苗之前向作物种植场所施用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并且在多余植物出苗之后向该作物种植场所施用可购得的芽后除草剂。
在依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芽前方式向作物种植场所施用传统上认可的芽后化合物,还可以以芽后方式向该作物种植场所施用相同的化合物。与仅仅以芽后方式施用的情况相比,向作物种植场所芽前施用传统上认可的芽后化合物可以有利地降低有效控制(即阻碍生长,枯萎或杀死)作物种植场所多余植物所需的任何商购芽后除草剂的施用率或施用量。此外,在不同实施方式中,用于控制多余植物的除草活性化合物的总量不超过单独采用芽后处理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除草活性化合物的量。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用于控制多余植物的除草活性化合物的总量小于单独采用芽后处理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除草活性化合物的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用于控制大批滋生多余植物的作物种植场所附近已经存在的多余植物。尽管已经形成了存在多余植物的区域,但是可以有效限制已经存在的多余植物区域,防止它向其它种植场所蔓延,或使作物种植场所中存活的种群增加。依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方式可以实现对已经存在的多余植物区域的控制和/或限制,防止其向邻近受侵扰种植场所的其它作物种植场所蔓延,具体是通过向受侵扰的作物种植场所施用传统上被认为是芽后除草剂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然后在多余植物额外出苗后施用商购芽后除草剂来实现。因此,通过控制额外的多余植物生长来防止作物种植场所内存活的多余植物增多。或者,可向还没有多余植物出苗的周围区域施用传统上认可的芽后化合物,然后在周围作物种植场所中的多余植物出苗后向周围区域(例如,多余植物没有出苗的邻近种植场所)施用可商购的芽后除草剂。由此可控制存活的多余植物向周围作物种植场所蔓延。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控制或预防多余植物生长和/或蔓延的方法。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用有效量的传统上被认为是芽后除草剂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通过以芽前方式施用该化合物来处理作物种植场所。随后,以芽后方式向种植场所以及/或者直接向多余植物区域施用可商购的芽后除草剂。例如,如果需要,可直接向多余植物的各个独立苗芽的叶部施用芽后除草剂。
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向作物种植场所芽前施用传统上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步骤可以在所需作物播种之前(即“种植前(pre-plant)”)进行,而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芽前施用传统上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步骤有时可在作物播种之后(即“种植后(post-plant)”)进行。因此,“播种”或“种植”指特意播种所需作物。在一个备选实施方式中,可在播种作物之前(即种植前)首先施用传统上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然后在播种作物之后(即种植后)再施用传统上认可的芽后除草剂。此外,芽后施用可包括任何可商购的芽后除草剂。因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在多余植物出苗之前的任何时候以芽前方式向作物种植场所施用传统上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然后在多余植物出苗之后第二次施用相同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包括一种减少控制作物种植场所多余植物所需的芽后除草剂的量的方法。令人惊奇的是,已经发现,与只进行芽后处理所需的除草活性剂的量相比,以芽前方式使用通常被认为是芽后除草剂的化合物时,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除草活性剂的总量减少。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多余植物出苗之前向作物种植场所提供芽前处理,该芽前处理包含通常被认为是芽后除草剂的化合物。用通常被认为是芽后除草剂的化合物对作物种植场所进行芽前处理可以减少多余植物可能出现的播种、生长和蔓延,从而在多余植物出苗后需要向种植场所施用的相同或不同的传统上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量减少。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一些杂草出苗后但作物出苗前,向作物种植场所提供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前处理。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以芽前方式使用,可以有利地减少控制多余植物生长和蔓延所需的芽后除草剂的量。此外,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芽前施用中使用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来减少除草活性剂的总量。因此,通过芽前和芽后处理施用于种植场所以控制多余植物的除草活性剂的总量小于单独进行芽后处理所需的量。因此,可以总体减少施用的除草剂的量。因此,只是使用芽后处理作为清除处理(clean-up treatment)来完成对多余植物的破坏。
依据不同实施方式,通过以芽前方式施用通常被认为是芽后除草剂的化合物可以实现上述除草活性剂施用量的减少。这种芽前施用芽后除草剂可以在以下时间进行:(i)种植前,(ii)种植后,或(iii)种植前和种植后。然后,以芽后处理的方式向作物种植场所施用可商购的芽后除草剂,以完成对多余植物的破坏,所述可商购的芽后除草剂可以与在芽前施用中施用于作物种植场所的化合物相同。
传统芽后除草剂的芽前施用可包括施用单独一种除草活性化合物,或者可包括施用多种除草活性化合物,只要至少一种除草活性化合物是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中的一种。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芽前施用可包括施用单独一种芽后除草剂,多种芽后除草剂,单独一种芽后除草剂与一种或多种传统芽前除草剂的组合,或多种芽后除草剂与一种或多种传统芽前除草剂的组合。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单独一种芽后除草剂的芽前施用和单独一种(相同或不同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后施用。
文中使用的术语“多余植物”应理解为包括在种植作物和其它所需作物的作物种植场所或区域生长的任何植物,这些植物是种植作物或所需作物以外的任何植物品种。本发明的益处在于可通过终止多余植物生长,包括使多余植物枯萎并最终杀死多余植物来控制这些多余植物的生长。
控制多余植物的能力是令人吃惊的,原因在于通常被认为仅具有芽后活性的化合物也可以有效地用于芽前施用。如上所述,芽后化合物是由于它们的化学作用方式而命名的(即因为它们作用于生长植物的细胞功能)。同样,芽前除草剂也是由于它们的作用方式而命名的(即因为它们通过预防发芽而起作用)。于是令人惊奇的是,由于具有芽后活性而被认为是有效除草剂的化合物在以芽前方式施用时(即,在没有可作用的旺盛生长的杂草时)也能有效控制杂草。
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依据本发明这种作用是可能的,因为已经发现某些芽后除草剂具有残留的土壤活性,这样在芽前施用时形成除草剂的土壤层,该土壤层在杂草出苗后立即作用于杂草。因为幼苗通常不如成熟植物强壮,所以只需要较少量的除草剂就能杀死幼苗阶段的杂草。因此,许多发芽杂草在达到成熟阶段之前就被杀死,存活的杂草的生命力被削弱,因此只需要较少量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后施用就能有效杀死存活杂草。换言之,具有所需的残留土壤活性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前施用减少了作物场所中达到成熟的杂草的数目,并且明显削弱了达到成熟的杂草的生命力,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芽后除草剂就能有效控制作物场所的杂草。这样导致芽后除草剂的净施用小于仅仅进行芽后施用时所需的施用率。在下文的实施例中将更详细地加以说明。
用在芽前施用中的各种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可表现出不同时间长度的残留土壤活性。因此,可根据所选择的用于芽前施用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所表现出的残留土壤活性持续时间,对依据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前施用时机加以选择。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在芽前施用中施用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使得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土壤层足以在杂草发芽后立即作用于杂草。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依据本发明的残留土壤活性包括约1-30天,约5-25天,约10-20天,或者约13-17天。因此,在芽前施用中施用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时机可包括刚好在多余植物出苗之前直到多余植物出苗之前约30天,直到多余植物出苗之前约25天,约20天或约17天。仅仅作为例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在芽前施用中施用氟酮磺隆。因为氟酮磺隆可表现出充分的残留土壤活性约13-17天,可优选刚好在多余植物出苗之前直到多余植物出苗之前约13-17天向作物种植场所施用氟酮磺隆。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芽前施用一些具有残留土壤活性的芽后除草剂。因为存在残留土壤活性,芽前施用可形成除草剂的土壤层,该土壤层在杂草出苗后立即作用于杂草。可使用各种方法鉴别一种具体的除草剂是否具有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残留土壤活性。例如,可通过测量在除草剂施用后特定时间过程中出苗的目标杂草的杂草控制量来确定残留土壤活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果芽前施用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能使生物质减少50%或更多,优选80%或更多,最优选90%或更多,则该除草剂表现出充分的残留土壤活性。这种减少可在约1周、约2周、约3周、约4周或甚至更长的时间段内评价。较佳地,具有残留土壤活性的化合物在至少约1天、至少约2天、至少约3天、至少约4天、至少约5天、至少约6天、至少约一周、至少约两周、至少约三周或至少约4周的时间内提供所需的生物质减少百分数。可通过对用测试化合物(即据信具有残留土壤活性的化合物)处理的场所中出苗和存活的杂草的数量或质量和未用测试化合物处理过的场所中出苗和存活的杂草的数量或质量进行比较来评价生物质的减少。较佳地,这样进行评价,使得杂草种子预期在施用测试化合物后很短的时间内(1天,2天,等等)发芽和生长,这样获得对残留效应时间的精确评价。
确定生物质减少百分数的一种方法是在施用除草剂时以及在施用除草剂后不同的设定时间,对一系列测试区中的各测试区内布置的杂草进行计数或人工除去方形杂草堆,以确定哪些杂草在施用后出苗,哪些杂草在经过处理的场所内得到控制。对于不同杂草可进行目测分级或甚至破坏性生物质测量。例如,可通过比较经过处理的和未经处理的测试场所来进行目测比较。此外,人工收获和称重残留的生物质可以得到与目测相同的测量结果。例如,如果将氟酮磺隆施用到一场所并且7天后在该场所出现杂草,则可以通过在测试场所频繁的观察和目测比较或者通过除去该场所内的杂草或对该场所内的杂草计数来建立在芽前施用氟酮磺隆后7天时氟酮磺隆的残留土壤活性。因为任何之后出苗的杂草(即在施用任何除草剂后出苗的杂草)并没有接受到任何叶部除草剂,是在土壤中已经存在的除草剂中生长,对杂草的控制可以归功于所讨论的具体杂草剂的残留土壤活性水平。因此,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很容易评价任何除草剂是否具有残留土壤活性以及该除草剂能表现出充分的残留土壤活性的天数。
另一种建立生物质减少百分数的方法是向一系列测试区中的一个测试区或沿着全部测试区的一条测试带中施用已知的非残留除草剂,以在施用所讨论的具体除草剂时除去全部目标杂草。在各测定时间,提取杂草控制的测量结果。因此,各残留杂草控制的测量结果是接受已知非残留除草剂处理的场所与用所讨论的具体除草剂处理过的场所的比较,以评价所讨论的具体除草剂是否具有残留土壤活性以及该活性水平(例如,所讨论的除草剂是否如文中所讨论的对之后出苗的杂草达到充分的控制)。在施用所讨论的具体除草剂后出苗的杂草将不会接受到任何叶部除草剂,因此其是由残留除草剂(即,所讨论的具体除草剂,前提是该除草剂表现出残留土壤活性)控制的。此外,选择其它施用非残留除草剂的时机,以确定在杂草不再受残留除草剂(即具有残留土壤活性的除草剂)控制之前杂草可出苗的时间长度。
一种确定具体除草剂表现出充分残留土壤活性的天数的方法包括使用杂草以不同深度播种的测试区,这样杂草在所需的时间段内连续出苗。较佳地,对测试区的环境条件(例如降雨/水,土壤性质)加以控制,以模拟或效仿一定土壤地带(作物区)的所谓的“正常”的生长条件。因此,如果知道所讨论的除草剂的施用时间以及除草剂施用后杂草出苗的时间,可以绘制出残留杂草控制。可以有益地确定各种杂草的残留杂草控制。
可依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控制的多余植物可包括通常适宜通过施用芽后除草剂控制的任何植物类型。更具体地,多余植物可包括但不限于野燕麦(wild oat)、自生燕麦(volunteer oat)、金丝雀草(canarygrass)、巨型狗尾草(giant foxtail)、波斯毒麦(Persian darnel)、自生玉米(volunteer corn)、绿狗尾草(green foxtail)、一年生黑麦草(annual ryegrass)、意大利黑麦草(Italian ryegrass)、风草(windgrass)、黑雀麦(cheat)、日本雀麦(Japanese brome)、反枝苋(redroot pigweed)、野芥菜(wild mustard)、荠菜(shepherd’s purse)、金色狗尾草(yellow foxtail)、旱雀麦(downy brome)、稗草(barnyardgrass)、反枝苋(redroot pigweed)、自生芸苔(volunteer canola)、自生玉米(volunteer corn)、曼陀罗(stinkweed)、绿荨麻(green smartweed)和野荞麦。
芽前施用
依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方式,各种通常被认为是芽后除草剂的化合物可用于芽前施用。较佳地,依据本发明用于芽前施用的芽后除草剂表现出一些优越的性质。例如,芽后除草剂中的一种或多种除草活性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残留土壤活性。如本领域中已知的,用于芽前施用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应该优选表现出可接受的作物选择性,这样所需的作物不会被伤害或杀死。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芽前施用中使用传统上认可的芽后除草剂。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适合用于作物种植场所的芽前处理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包括这样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在多余植物出苗之前或多余植物达到成熟态之前,表现出足够的残留土壤活性以启动对多余植物的控制并最终破坏多余植物。合适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也可以是这样的化合物,该化合物表现出充分的残留土壤活性,能明显削弱任何出苗的多余植物的生命力,这样之后所需的芽后除草剂的施用量明显少于传统上所需的(例如,小于除草剂标签上所列出的施用率)。此外,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混合物也可以作为芽前处理施用于作物种植场所。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芽前处理包括施用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氟酮磺隆(flucarbazone-sodiu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一种方法控制多余植物,该方法包括芽前施用氟酮磺隆,然后再芽后施用氟酮磺隆。因为氟酮磺隆也是乙酰乳酸合酶抑制剂,所以氟酮磺隆能控制已经对某些类别的除草剂(包括ACCase抑制剂、二硝基苯胺(dinitroanilanes)和野麦畏(triallates)等)具有耐药性的杂草生物型。在施用后,氟酮磺隆被多余植物的叶部和根部吸收,在不久后停止生长。另外,在多余植物出苗之前,氟酮磺隆提供的残留土壤活性也能发挥作用。因此,氟酮磺隆非常适宜用作芽前施用剂与它更传统的作为芽后除草剂进行芽后施用的用途联合使用。氟酮磺隆可以商标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01
和PRE-PARETM从阿瑞沙生命科学公司(Arysta LifeScience)购得。较佳地,通过在芽前施用中使用氟酮磺隆或其任何盐以及在芽后施用中施用任何传统上认可的芽后除草剂来控制多余植物。芽后施用可施用于整个作物种植场所,更具体地,仅仅施用于多余植物区域。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除草活性化合物的总量。
在不同实施方式中,作物种植场所的芽前处理包括向作物种植场所施用至少有效量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有效量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包括所需的量,使得向作物种植场所或直接向多余植物芽后施用的相同或不同的传统上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量相对于在无芽前处理时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芽后除草剂的量减少。例如,芽后除草剂已经普遍作为控制多余植物的唯一手段施用于作物已经不同程度出苗的作物种植场所。一种这样的例子包括芽后除草剂炔草酸(可以商标DISCOVER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02
购得)的推荐施用程序。DISCOVER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03
的产品标签教导使用者如何在1叶阶段到6叶阶段(即旺盛生长的杂草)施用炔草酸。此外,控制野燕麦、自生燕麦、绿狗尾草、金色狗尾草、稗草、金丝雀草和自生玉米的推荐施用率为3.2盎司DISCOVER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04
/英亩(56克活性成分/公顷)。作为一个例子,在芽前施用时三唑酮除草剂(或ALS抑制剂)的有效量包括通过以小于3.2盎司/英亩(56克活性成分/公顷)的施用率进行芽后施用DISCOVER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11
来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以下任一时间以芽前方式施用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i)在所需作物播种之前(即种植前),(ii)作物播种之后但在多余植物出苗之前的某一时间(即种植后),(iii)首先在作物播种之前(即种植前)的第一时间,然后再次在作物播种之后但多余植物出苗之前的第二时间(即种植后)或(iv)一些杂草出苗后但播种作物出苗之前的某一时间。芽前施用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如氟酮磺隆可有效启动对多余植物的控制并破坏多余植物,原因在于该除草剂具有残留土壤活性。因此,在芽后施用中清除或最终破坏多余植物所需的芽后除草剂的量减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除草活性化合物的总量小于当单独使用可商购的芽后除草剂(即没有芽前施用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时所需的量。
表现出残留土壤活性的任何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可用于依据本发明的芽前施用。令人惊奇的是,当以芽前方式将这种化合物施用于作物种植场所,并且将可商购的芽后除草剂施用于作物种植场所以及/或者在多余植物出苗后施用于该多余植物时,多余植物的控制效果至少与单独采用芽后除草剂的传统施用程序和施用率所取得的效果相同。更具体地,与将芽后除草剂如DISCOVER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12
仅仅以芽后处理方式施用于具有旺盛生长的多余植物的作物种植场所或施用于旺盛生长的多余植物的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包括以芽前方式施用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然后以芽后处理方式施用传统或商购芽后除草剂例如DISCOVER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13
的实施方式提供对作物种植场所有效水平的多余植物控制。
在一个备选的实施方式中,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前施用可包括两种或更多种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混合物。类似地,芽后施用可包括两种或更多种可商购的芽后除草剂的混合物。此外,芽前施用和芽后施用可包括本领域中已知的助剂。
以芽前方式施用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以及随后的芽后处理可依据常规技术在作物种植场所内进行。例如,可以将水分散性或水溶性除草活性物质分散或溶解在水中,并喷洒到种植场所中。可通过地面和空中施用程序将除草活性制剂给予作物种植场所。此外,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前施用以及任何可商购芽后除草剂的芽后施用可包括本领域中已知的助剂。更具体地,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悬浮剂和/或乳化剂可与除草组合物一起使用。此外,如果需要,包含除草活性化合物和已知的助剂的桶混物还可包含其它组分,例如肥料和农药,只要加入这些试剂不会造成除草活性物质的目标用途失效。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文中所述的以芽前方式使用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可从特定的化合物组中选择。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以芽前方式使用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包括具有残留土壤活性的任何除草剂。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以芽前方式使用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包括选自下组的化合物:磺酰基氨基-羰基三唑啉酮、三唑并嘧啶和它们的组合。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以芽前方式使用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包括被认为具有特定活性的化合物。例如,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可包括ALS抑制剂。ALS抑制剂是抑制乙酰乳酸合酶(ALS)(也被称为乙酰羟酸合酶(AHAS))的除草剂,该乙酰乳酸合酶催化形成支链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序列中的第一步反应。在数小时内,该受到抑制的支链氨基酸合成导致次级的DNA合成抑制,由此植物生长迅速停止。在实际应用中,向对ALS抑制剂敏感的植物施用ALS抑制剂导致植物生长停止,植物颜色偶然变化(例如,合成导致的花色素苷带来的红色调)、植物枯萎以及最终的植物死亡。为了说明起见,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合适的ALS抑制剂的非穷举列表包括以下(也提供结合了所注活性化合物的示例性商品):咪草酸(ASSERT)、磺酰磺隆(MAVERICK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22
)、氟酮磺隆(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23
)、丙苯磺隆(例如可以OLYMPUSTM购得的丙苯磺隆-钠)、甲磺隆(ALLY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24
)、醚苯磺隆(AMBER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25
)、甲磺隆+苯磺隆+噻吩磺隆(CANVAS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26
)、苯磺隆(EXPRESS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27
)、甲磺隆+氯磺隆(FINESSE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28
)、氯磺隆(GLEAN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29
)、噻吩磺隆(HARMONY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210
)、苯磺隆+噻吩磺隆(HARMONY EXTRA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211
)、氟磺隆(PEAK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212
)、甲咪唑烟酸(imazapic)(PLATEAU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213
)、咪草烟(imazathapyr)(PURSUIT)和甲氧咪草烟(RAPTOR)。
ALS抑制剂常常被认为是第2组除草剂。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包括第2组除草剂的芽前施用。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的第2组除草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咪唑啉酮、嘧啶基硫代-苯甲酸酯、磺酰基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磺酰基脲和三唑并嘧啶。
咪唑啉酮的例子包括咪草酸,甲氧咪草烟,甲咪唑烟酸,咪唑烟酸,咪唑喹啉酸(imazaquin)和咪唑乙烟酸。
嘧啶基硫代-苯甲酸酯的例子包括双草醚、嘧草硫醚和嘧啶肟草醚。
磺酰基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的例子包括氟酮磺隆、丙苯磺隆和噻希磺隆。
磺酰基脲的例子包括酰嘧磺隆、四唑嘧磺隆、苄嘧磺隆、氯嘧磺隆、氯磺隆、醚磺隆、环丙嘧磺隆、胺苯磺隆、乙氧嘧磺隆、啶嘧磺隆、氟啶嘧磺隆、甲酰氨磺隆、氯吡嘧磺隆、碘磺隆(碘磺隆)、甲磺胺磺隆(mesosulfuron)、甲磺隆、烟嘧磺隆、氟嘧磺隆、氟磺隆、吡嘧磺隆、砜嘧磺隆、甲嘧磺隆、磺酰磺隆、噻吩磺隆、醚苯磺隆、苯磺隆、三氟啶磺隆钠(trifloxysulfuron sodium)和氟胺磺隆(triflusulfuron)。
三唑并嘧啶的例子包括氯酯磺草胺、双氯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和甲氧磺草胺。
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以芽前方式使用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包括被认为是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的化合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是脂质合成的第一步所必需的。因此,ACCase抑制剂影响植物分裂组织中的细胞膜生产。例如,依据本发明实施方的合适的ACCase抑制剂的非穷举列表包括以下:三甲苯草酮(ACHIEVE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31
)、喹禾灵(ASSUREII)、禾草灵(diclofop)(HOELON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33
)、炔草酸(HORIZON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34
/DISCOVER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35
)、稀禾定(sethoxydim)(POAST)、恶唑禾草灵(fenoxyprop)(PUMA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37
)、烯草酮(SELEC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38
)。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通常被认为具有芽后活性的特定化合物可用于依据本发明的芽前施用。例如,以芽前方式施用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可选自下组:氟酮磺隆、丙苯磺隆、噻希磺隆、赛氟芬斯(saflufenacil)、KIH-485和甲氧磺草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以芽前方式施用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包括赛氟芬斯(KIXORTM)。赛氟芬斯是嘧啶二酮PPO抑制剂。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以芽前方式施用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包括可从美国K-I化学公司(K-I Chmeical USA,Inc.(美国纽约州怀特普莱恩斯市(White Plains,NY)))购得的KIH-485。
如上所述,其它实施方式可包括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前施用,可包括两种或更多种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混合物的施用。例如,可将一种或多种通常认为是芽后除草剂的ALS抑制剂或第2组除草剂进行桶混,以芽前方式施用。类似地,可以将两种或更多种通常认为是芽后除草剂的ACCase抑制剂进行桶混,以芽前方式施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一种或多种ALS抑制剂和一种或多种ACCase抑制剂进行桶混,以芽前方式施用到作物种植场所的土壤中。因此,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包括共施用不止一种上述适合以芽前方式施用的通常被认为是芽后除草剂的除草剂。
除了施用包含不止一种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桶混物外,各种备选的实施方式包括施用包含一种或多种上述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和一种或多种通常认可的芽前除草剂的桶混物。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适合以芽前方式使用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可以与各种芽前除草剂进行桶混,这些芽前除草剂包括但不限于甲磺隆、醚苯磺隆、氟磺隆、磺酰磺隆和乙氧嘧磺隆。
其它依据本发明的备选实施方式包括共施用一种或多种上述通常被认为是芽后除草剂的除草剂和各种其它除草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文中所述适合以芽前方式施用的一种或多种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可以与传统的芽前除草剂和/或其它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进行桶混。例如,氟酮磺隆、丙苯磺隆、噻希磺隆、赛氟芬斯、KIH-485或甲氧磺草胺(等等)不仅可与一种或多种ALS抑制剂(第2组除草剂)或ACCase抑制剂(第1组除草剂)桶混,还可以与其它芽后除草剂桶混。例如,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氟酮磺隆、丙苯磺隆、噻希磺隆、赛氟芬斯、KIH-485或甲氧磺草胺(等等)可与任何以下类型的芽后除草剂桶混:环己烷二酮(例如,烯草酮、烯禾啶、得杀草(tepraloxydim))、苯氧基除草剂(例如2,4-D、MCPA、2,4-滴丙酸)、苯甲酸(例如麦草畏)、羧酸(例如氯氟吡氧乙酸和二氯吡啶酸)、喹啉(quinaline)羧酸(例如二氯喹啉酸)、三唑啉酮(例如氨唑草酮)、三嗪酮(triazinones)(例如甲磺草胺、唑草酯(carfentrazone))、苯基吡唑(例如吡草醚(pyraflufen))、吡唑(例如吡硫氟特乐(pyrasulfotole))、异噁唑烷酮(例如异恶草松)、二苯基醚(例如乳氟禾草灵)、吡啶羧酰胺(例如氟吡酰草胺(picolinafen))、吡唑(例如水稻除草剂,如吡草酮、吡唑特和苄草唑)、异噁唑(例如异恶唑草酮)、原卟啉原抑制剂如唑啶草酮和氟哒嗪草酯(flufenpyr)。在一个备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包括共施用一种或多种适合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芽前方式施用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和作为长链脂肪酸抑制剂的化合物如氯代乙酰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包括共施用一种或多种上述通常被认为是芽后除草剂的除草剂和基于有机磷的除草剂。基于有机磷的除草剂的例子包括甲基胺草磷、莎稗磷、地散磷、双丙氨膦(bilanafos)、抑草磷、2,4-DEP、DMPA、EBEP、杀木膦、草铵膦(glufosinate)、草甘膦和哌草磷。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式中,在所需作物出苗之前,将氟酮磺隆与草甘膦桶混并施用于作物种植场所。这是使用广谱除草剂(例如草甘膦)来杀死种植场所任何已经存在的出苗的杂草的例子,该例子还使用具有残留土壤活性的芽后除草剂(例如氟酮磺隆)来实现在之后其余杂草出苗(如果在具有残留土壤活性的芽后除草剂施用后仍有发生)后芽后除草剂施用率的减小。
文中所用的术语“共施用”包括适合以芽前方式同时、相继或与文中所述的任何化合物交替施用的一种或多种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施用。同时共施用是指以芽前方式基本同时施用不止一种除草活性化合物(同时指24小时内,12小时内,8小时内,4小时内,2小时内,1小时内,或完全同时,例如共混)。
芽后施用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各种芽后除草剂适用于以芽后方式施用于作物种植场所。尽管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考虑的是可商购的芽后除草剂,但是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芽后方式施用的示例性芽后除草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酰胺、芳基氨基丙酸、芳氧基苯氧基-丙酸酯(“fops”)、苯并呋喃、苯甲酸、苯并噻二唑、联吡啶鎓(bipyridyliums)、氨基甲酸酯、环己烷二酮(“dims”)、二硝基苯酚、二苯基醚、甘氨酸、咪唑啉酮、腈、N-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有机砷、有机磷、苯氧基链烷酸、氨基甲酸苯酯、苯基吡唑啉、脲、苯基脲、次膦酸、吡啶羧酸、嘧啶基硫代苯甲酸酯、喹啉羧酸、磺酰基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磺酰基脲、噻二唑、三唑、三唑酮(triazolones)、三唑并嘧啶和三酮。
酰胺除草剂的例子包括二丙烯草胺、氟丁酰草胺、苯草多克死(benzadox)、苄草胺(benzipram)、溴丁酰草胺、唑草胺、CDEA、三环赛草胺(cyprazole)、二甲吩草胺、双苯酰草胺(diphenamide)、三唑磺(epronaz)、伊特密德(etnipromid)、四唑酰草胺、氟胺草唑、氟磺胺草醚、哈森沙温(halosafen)、丁脒酰胺、异恶酰草胺、敌草胺、萘草胺、烯草胺(pethoxamide)、炔苯酰草胺、赛氟芬斯和牧草胺。
氨基甲酸酯除草剂的例子包括磺草灵、咔波唑(carboxazole)、氯丙卡必(chlorprocarb)、二氯霉特(dischlormate)、芬杀姆(fenasulam)、特胺灵和特草灵。
二硝基苯酚除草剂的例子包括二尼芬特(dinofenate)、硝丙酚(dinoprop)、戊硝酚、迪杀必(dinaoseb)、特乐酚、DNOC、伊特分(etinofen)和米德特必(medinoterb)。
二苯基醚除草剂的例子包括氟乳醚(ethoxyfen)、三氟羧草醚、苯草醚、甲羧除草醚、甲氧除草醚、草枯醚、伊特密德、三氟硝草醚、乙羧氟草醚、氟除草醚、氟磺胺草醚、呋氧草醚、哈森沙温、乳氟禾草灵、除草醚、三氟甲草醚(nitrofluorfen)和乙氧氟草醚。
咪唑啉酮除草剂的例子包括咪草酸、甲氧咪草烟、甲咪唑烟酸、咪唑烟酸、咪唑喹啉酸和咪唑乙烟酸。
腈除草剂的例子包括溴伯尼(bromobonil)、溴苯腈、羟敌草腈(chloroxynil)、敌草腈、碘伯尼(iodobonil)、碘苯腈和双唑草腈。
基于有机磷的除草剂的例子包括甲基胺草磷、莎稗磷、地散磷、双丙氨膦、抑草磷、2,4-DEP、DMPA、EBEP、杀木膦、草铵膦(glufosinate)、草甘膦和哌草磷。
苯氧基除草剂的例子包括溴酚肟、氯甲酰草胺、2,4-DEB、2,4-DEP、戊味禾草灵(difenopenten)、赛松(disul)、抑草蓬、伊特密德、芬特克尔(fenteracol)和三氟禾草肟。其它例子包括苯氧基乙酸除草剂、苯氧基丁酸除草剂、苯氧基丙酸除草剂和芳氧基苯氧基丙酸除草剂,其中包括氯瑞兹皮(chlorazifop)、炔草酸、氯氟皮(clofop)、氰氟草酯(cyhalofop)、禾草灵(diclofop)、恶唑禾草灵、精恶唑禾草灵、噻唑禾草灵、吡氟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氟吡禾灵、精氟吡禾灵(haloxyfop-P)、异恶草醚、恶唑酰草胺(metamifop)、恶草酸、喹禾灵、精喹禾灵和三氟皮(trifop)。
吡啶除草剂的例子包括氯氨吡啶酸(aminopyralid)、克迪那特(cliodinate)、二氯吡啶酸、氟硫草定、氯氟吡氧乙酸、卤草定(haloxydine)、氨氯吡啶酸、氟吡酰草胺、三氯吡啶酚、甲氧磺草胺、噻唑烟酸和三氯吡氧乙酸。
三嗪酮(triazinone)除草剂的例子包括胺嗪酮(ametridione)、胺嗪草酮(amibuzin)、环嗪酮、丁嗪草酮、苯嗪草酮和嗪草酮。
三唑除草剂的例子包括杀草强、唑草胺、三唑磺和氟胺草唑。
三唑并嘧啶除草剂的例子包括氯酯磺草胺(cloransulam)、双氯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磺草唑胺、五氟磺草胺(penoxsulam)和甲氧磺草胺。
苯基脲除草剂的例子包括阿色隆(anisuron)、炔草隆、氯溴隆、氯瑞隆(chloreturon)、绿麦隆、枯草隆、杀草隆、枯莠隆、恶唑隆、敌草隆、非草隆、氟草隆、氟硫隆(fluothiuron)、异丙隆、利谷隆、甲硫隆(methiuron)、甲基杀草隆、吡喃隆、溴谷隆、甲氧隆、绿谷隆、灭草隆、草不隆、对氟隆、酰草隆、环草隆、四氟隆(tetrafluron)和噻苯隆。
磺酰基氨基羰基三唑啉酮除草剂的例子包括氟酮磺隆、丙苯磺隆和噻希磺隆。
磺酰基脲除草剂的例子包括酰嘧磺隆、四唑嘧磺隆、苄嘧磺隆、氯嘧磺隆、环丙嘧磺隆、乙氧嘧磺隆、啶嘧磺隆、氟吡磺隆(flucetosulfuron)、氟啶嘧磺隆(flupyrsulfuron)、甲酰氨磺隆、氯吡嘧磺隆、伊泽磺隆(inazosulfuron)、甲磺胺磺隆、烟嘧磺隆、嘧苯胺磺隆(orthosulfamuron)、环氧嘧磺隆、氟嘧磺隆、吡嘧磺隆、砜嘧磺隆、甲嘧磺隆、磺酰磺隆、三氟啶磺隆、氯磺隆、醚磺隆、胺苯磺隆、碘磺隆、甲磺隆、氟磺隆、噻吩磺隆、醚苯磺隆、苯磺隆、氟胺磺隆、三氟甲磺隆、必硫隆(buthiuron)、磺噻隆、丁噻隆、噻氟隆和噻苯隆。
三唑酮除草剂的例子包括氨唑草酮、酰苯草酮(bencarbazone)、唑草酯(carfentrazone)和甲磺草胺。
苯基吡唑啉的例子包括唑啉草酯(pinoxaden)。
施用率
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常常标签了推荐施用率,可以描述为芽后施用率。一个这样的例子包括对氟酮磺隆(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181
)的推荐芽后施用程序。EVEREST产品标签教导使用者在拔节之前向春小麦施用氟酮磺隆,此时大部分植物在主茎上具有1叶到最多4叶再加上两个分蘖。此外,对于冬小麦,产品标签建议在大部分植物具有1叶到完全分蘖时,但在拔节之前施用产品。完全施用率为0.6盎司/英亩(30克活性成分/公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文中所述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以芽前方式施用于作物种植场所,其施用量小于通常推荐的以芽后施用时的量。在不同实施方式中,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前施用包括为芽后施用时的推荐施用量或推荐施用率的约10%-85%,优选为芽后施用时的推荐施用量或推荐施用率的约25%-75%,更优选为约40%-60%。例如,一种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标签的推荐施用率为0.6盎司/英亩,该芽后除草剂可以约0.06-0.51盎司/英亩的量以芽前方式施用。
依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施用于作物种植场所和/或多余植物区域的芽后除草剂的总量(即以芽前方式施用的量加上以芽后方式施用的量)不超过对该作物只采用芽后施用所推荐的芽后除草剂的量的75%。依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施用于作物种植场所和/或多余植物区域的芽后除草剂的总量相对于只进行芽后处理而通常给予的量减少约12%-75%或约25%-75%。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芽后施用中使用的芽后除草剂的量减少约25%-65%。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芽后施用中使用的芽后除草剂的量减少约25%-50%。在一个备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芽后施用中施用的芽后除草剂的所需量减少约60%-40%。例如,一种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标签推荐芽后施用率为0.6盎司/英亩,该除草剂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以芽后施用时的施用量可以减少0.15盎司/英亩到最多减少0.39盎司/英亩。换言之,芽后施用率可以约为0.21-0.45盎司/英亩,而不是推荐的0.6盎司/英亩。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小于0.6盎司/英亩的氟酮磺隆(30克活性成分/公顷)或类似的除草剂以芽前方式施用于作物种植场所。在不同实施方式中,以芽前方式施用的氟酮磺隆或类似除草剂的量可包括在0.1-0.5盎司/英亩(约5-25克活性成分/公顷)之间,或者在0.2-0.45盎司/英亩(约10-22.5克活性成分/公顷)之间。在其它备选实施方式中,以芽前方式施用的氟酮磺隆的量包括在0.25-0.4盎司/英亩(约12.5-20克活性成分/公顷)之间,或者在约0.45-0.55盎司/英亩(约22.5-27.5克活性成分/公顷)之间。由于氟酮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活性,芽后施用所需的除草活性化合物的量减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在芽后施用中施用于作物种植场所和/或多余植物区域的芽后除草剂的量相对于通常以芽后方式给予的量减少约25-75%。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以芽后方式施用的芽后除草剂的量减少约25%-65%。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以芽后方式施用的芽后除草剂的量减少约25%-5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以芽后方式施用的芽后除草剂所需的量减少约60%-40%。在一个备选的实施方式中,以芽后方式施用的芽后除草剂所需的量减少约70%-80%,而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以芽后方式施用的芽后除草剂所需的量减少约85%-90%。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向作物种植场所以芽前方式施用具有残留土壤活性的传统上认可的芽后除草剂如氟酮磺隆、丙苯磺隆、噻希磺隆或甲氧磺草胺,然后再以芽后施用的方式施用相同或不同的除草活性物质来减少控制或预防多余植物所需的除草活性化合物(例如活性成分)的总量。
实施例
实施例1
进行研究以测试不同的施用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使用氟酮磺隆(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01
)进行芽前施用,然后用炔草酯(DISCOVER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02
)或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03
进行芽后施用。研究结果示于表1中。
为了更好地评价各处理方案控制种植场所多余植物的能力,对一组几乎完全相同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场所15)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案。场所1未进行处理,用作对照场所。场所2-场所4只进行了芽前处理。场所5-场所14进行了芽前和芽后处理。场所15只进行了芽后处理。处理率是基于产品标签上提供的推荐处理率(克活性成分/公顷)。因为产品标签提供了一定范围,所以处理率是基于该标签范围内的推荐处理率的下限。在未处理的场所(场所1),杂草发芽并生长,覆盖该场所。因此,场所1显示0%的杂草控制。其余场所让杂草生长相同时间,与未处理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进行目测比较。与场所1比较,观察野燕麦(Wild Oat)和绿狗尾草(Green Foxtail)的控制百分率。因此,根据具体场所中无杂草区域与完全被杂草覆盖的场所1的比较,来评价野燕麦和绿狗尾草的控制百分率。此外,还记录了各作物种植场所的作物产率。
表1
如表1中所示,多余植物占领了整个未处理种植场所(场所1)。因此,场所1对多余植物的控制为0%,作物产率仅仅为13.7蒲式耳/英亩。场所15代表的是传统的处理方案。具体而言,并未对场所15进行任何芽前处理。而是,在芽后施用中向场所15提供完全芽后处理率的DISCOVER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21
施用。如表1中所示,对于野燕麦,84%的种植场所得到控制,而对于绿狗尾草,95%的种植场所得到控制。此外,场所15的作物产率为18.1蒲式耳/英亩。
表1表明,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对多余植物的控制至少与通过完全芽后施用芽后除草剂来控制多余植物的传统方法一样好,而且在一些情况中,前者优于后者。表1还说明,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提高所需作物的产率。例如,与场所15产出的18.1蒲式耳/英亩相比,场所9的产出为22.3蒲式耳/英亩。此外,结果表明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除草活性成分的芽后施用量明显减少。例如,炔草酯的芽后施用量约为7-28克活性成分/公顷,约7-14克活性成分/公顷,或者约14-28克活性成分/公顷。
另外,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除草活性成分的总量可以小于通过传统推荐方法来实现类似结果所需的活性成分的量,所述传统方法是仅仅采用芽后处理种植场所来控制多余植物。例如,与场所15中使用的56克活性成分/公顷相比,在场所9中仅仅使用29克活性成分/公顷(即15克活性成分/公顷的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22
+14克活性成分/公顷的DISCOVER)来控制多余植物。因此,依据该具体实施方式,使用的活性成分的总量实际上只有传统推荐方法所需的量的一半。
实施例2
进行研究以测试不同的施用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使用氟酮磺隆(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24
)进行芽前施用,然后用唑啉草酯(AXIALTM)进行芽后施用。AXIALTM是众所周知的芽后除草剂。研究结果示于表2中。
为了更好地评价各处理方案控制种植场所多余植物的能力,对一组几乎完全相同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场所15)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案。场所1未进行处理,用作对照场所。场所2-场所4只进行了芽前处理。场所5-场所14进行了芽前和芽后处理。场所15只进行了芽后处理。处理率是基于产品标签上提供的推荐处理率(克活性成分/公顷)。在未处理的场所(场所1),杂草发芽并生长,覆盖该场所。因此,场所1显示0%的杂草控制。其余场所让杂草生长相同时间,与未处理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进行目测比较。与场所1比较,观察野燕麦的控制百分率。因此,根据具体场所中无杂草区域与完全被杂草覆盖的场所1的比较,来评价野燕麦的控制百分率。此外,还记录了各作物种植场所的作物产率。
参考表2,碱性混合物是常用于除草应用的可商购的产品。碱性混合物助剂包含不同组分,这些组分在助剂组合物中具有不同作用,例如提高水pH值,以提高某些除草剂的水溶解性。用于芽后施用的桶混物包括Adigor和作物油基浓缩物(Crop Oil Concentrate,即COC)。Adigor是一种含47%w/w甲基化菜籽油的可乳化浓缩物。COC是一种典型的用于降低水表面张力的基于石油或植物油的产品。
表2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31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41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51
表2表明,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对多余植物的控制至少与通过完全芽后施用芽后除草剂来控制多余植物的传统方法一样好,而且在一些情况中,前者优于后者。这些结果表明,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除草活性成分的芽后施用量明显减少。例如,唑啉草酯的芽后施用量约为7.5-30克活性成分/公顷,约7.5-15克活性成分/公顷,或者约15-30克活性成分/公顷。
而且,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除草活性成分的总量可以小于通过传统推荐方法来实现类似结果所需的活性成分的量,所述传统方法是仅仅采用芽后处理种植场所来控制多余植物。例如,与场所15中使用的60克活性成分/公顷相比,在场所9中仅仅使用30克活性成分/公顷(即15克活性成分/公顷的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52
+15克活性成分/公顷的AXIALTM)来控制多余植物。作为另一个例子,与场所15中使用的60克活性成分/公顷相比,在场所5中仅仅使用40克活性成分/公顷(即10克活性成分/公顷的EVEREST+30克活性成分/公顷的AXIALTM)来控制多余植物。此外,尽管使用的除草活性物质的总量减少,场所5中多余植物的控制百分率令人惊奇地与场所15中给出的结果类似。因此,依据该具体实施方式,使用的活性成分的总量是传统推荐方法所需的活性成分总量的约66%。
实施例3
进行类似实施例1和2的研究以测试不同的施用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使用氟酮磺隆(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61
)进行芽前施用,然后用炔草酸(HORIZON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62
)进行芽后施用。研究结果示于表3中。
为了更好地评价各处理方案控制种植场所多余植物的能力,对一组几乎完全相同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场所15)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案。场所1未进行处理,用作对照场所。场所2-场所4只进行了芽前处理。场所5-场所14进行了芽前和芽后处理。场所15只进行了芽后处理。处理率是基于产品标签上提供的推荐处理率(克活性成分/公顷)。在未处理的场所(场所1),杂草发芽并生长,覆盖该场所。因此,场所1显示0%的杂草控制。其余场所让杂草生长相同时间,与未处理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进行目测比较。与场所1比较,观察野燕麦的控制百分率。因此,根据具体场所中无杂草区域与完全被杂草覆盖的场所1的比较,来评价野燕麦的控制百分率。
除了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63
外,用于芽前施用的桶混物包括Pro-Surf。Pro-Surf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由90%烷基芳基聚氧乙烯二醇和游离脂肪酸组成,用于减少喷洒液滴的表面张力。Pro-Surf由诺瑞克概念公司(Norac Concepts Inc.)[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Canada)]出售。用于芽后施用HORIZON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64
的桶混物包括SCORE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65
,它是一种包含可乳化油产品的液体喷洒桶助剂。SCORE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66
包括与HORIZON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67
除草剂产品一起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和农用喷洒油的混合物。
表3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81
表3表明,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对多余植物的控制至少与通过完全芽后施用芽后除草剂来控制多余植物的传统方法一样好,而且在一些情况中,前者优于后者。这些结果表明,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除草活性成分的芽后施用量明显减少。例如,炔草酸的芽后施用量约为7-28克活性成分/公顷,约7-14克活性成分/公顷,或者约14-28克活性成分/公顷。
而且,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除草活性成分的总量可以小于通过传统推荐方法来实现类似结果所需的活性成分的量,所述传统方法是仅仅采用芽后处理种植场所来控制多余植物。例如,与场所15中使用的56克活性成分/公顷相比,在场所10中仅仅使用34克活性成分/公顷(即20克活性成分/公顷的EVEREST+14克活性成分/公顷的HORIZON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92
)来控制多余植物。此外,尽管使用的除草活性物质的总量减少,场所10中多余植物的控制百分率优于场所15中给出的结果。因此,依据该具体实施方式,使用的活性成分的总量是传统推荐方法所需的量的约60%。
实施例4
进行研究以测试不同的施用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使用氟酮磺隆(PREPARE)进行芽前施用,然后用氟酮磺隆(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293
)进行芽后施用。结果示于表4中。
为了更好地评价各处理方案控制种植场所多余植物的能力,对一组几乎完全相同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场所9)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案。场所1未进行处理,用作对照场所。场所2-场所9用不同的先芽前再芽后的处理方案进行了处理。场所2-场所9首先接受草甘膦处理,以除去测试场所中已经存在的任何杂草,从而确保对各处理方案可行性更精确的判断。对于场所3-场所7,将草甘膦与PREPARE桶混,在所需作物出苗之前施用于各场所。因为草甘膦是一种施用于已出苗和旺盛生长的杂草的非残留性(即在以芽前方式作用时不能表现出足够的残留土壤活性)广谱除草剂,所以草甘膦的施用仅仅用于杀死已经出苗的任何杂草。施用这种桶混物能有利地利用草甘膦提供预烧(pre-burn),同时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前处理。
各方案的处理率是基于产品标签上提供的推荐处理率(克活性成分/公顷)。因为产品标签提供了一定范围,处理率是基于该标签范围内的较低的推荐率。例如,根据野燕麦的密度,用于控制野燕麦的氟酮磺隆的芽后施用率可以在20克-30克活性成分/公顷之间。在未处理的场所(场所1),杂草发芽并生长,覆盖该场所。因此,场所1显示0%的杂草控制。其余场所让杂草生长相同时间,与未处理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进行目测比较。与场所1比较,观察金色狗尾草的控制百分率。因此,根据具体场所中无杂草区域与完全被杂草覆盖的场所1的比较,来评价金色狗尾草的控制百分率。此外,还记录了各作物种植场所的作物产率。
参见表4,草甘膦是一种施用于已出苗和旺盛生长的杂草的非残留性(即不能表现出明显的残留土壤活性)广谱除草剂。硫酸铵是一种可商购的肥料混合物,它用作助剂以提高草甘膦的性能。麦草畏和吡草醚(pyraflufen)是可商购的用于提高芽前除草剂的活性和阔叶杂草谱的除草剂。DISCOVER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01
NG是可商购的以芽后方式用于谷类作物的窄叶杂草除草剂。WIDEMATCH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02
(氯氟吡氧乙酸+二氯吡啶酸)和MCPA是可商购的用于控制谷类作物中阔叶杂草的芽后除草剂。
表4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03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11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21
如表4中所示,多余植物占领了整个未处理种植场所(场所1)。因此,场所1对多余植物的控制为0%,作物产率为61.4蒲式耳/英亩。并没有对场所2施加窄叶杂草除草剂如PREPARE、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22
或DISCOVER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23
NG,因此对金色狗尾草的控制为0%,作物产率为63.2蒲式耳/英亩。场所8和场所9代表传统处理方案。具体而言,并未对场所8或场所9进行任何残留芽前处理(例如PREPARE)。而是,向场所8提供低芽后率的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24
施用,向场所9提供完全芽后率的DISCOVER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25
NG施用,它们以芽后施用方式用与阔叶除草剂WIDEMATCH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26
和MCPA的桶混物进行。如表4中所示,场所8和场所9对金色狗尾草分别表现出76%和86%的控制。此外,场所8和场所9的小麦产率分别为61.2和61.9蒲式耳/英亩。
表4表明,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对多余植物的控制至少与通过完全芽后施用传统的芽后除草剂来控制多余植物的传统方法一样好,而且在一些情况中,前者优于后者。例如,向场所3芽前施用15克活性成分/公顷的PREPARE提供对金色狗尾草43%的控制,而场所4表现出对金色狗尾草47%的控制。另外,向场所6和场所7以先芽前再芽后施用的方式分期施用氟酮磺隆(25克活性成分/公顷)(即以芽前方式施用15克活性成分/公顷的PREPARE,然后以芽后方式施用10克活性成分/公顷的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27
)。分期施用氟酮磺隆将场所6和场所7的金色狗尾草控制水平分别提高到90%和91%。通过氟酮磺隆的芽后处理种植场所来控制金色狗尾草的传统推荐方法的施用量为30克活性成分/公顷。
实施例5
进行研究以测试不同的施用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使用氟酮磺隆(PREPARE)进行芽前施用,然后用炔草酸(HORIZON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28
)和氟酮磺隆(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31
)进行芽后施用来控制野燕麦。结果示于表5中。
为了更好地评价各处理方案控制种植场所多余植物的能力,对一组几乎完全相同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场所14)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案。场所1未进行处理,用作对照场所。场所2-场所14用不同的先芽前再芽后的处理方案进行了处理。场所2-14首先接受草甘膦处理,以除去测试场所中已经存在的任何杂草,从而确保对各处理方案可行性更精确的判断。对于场所3-场所12,将草甘膦与PREPARE桶混,在所需作物出苗之前施用于各场所。因为草甘膦是一种施用于已出苗和旺盛生长的杂草的非残留性(即在以芽前方式作用时不能表现出足够的残留土壤活性)广谱除草剂,所以草甘膦的施用仅仅用于杀死已经出苗的任何杂草。施用这种桶混物能有利地利用草甘膦提供预烧(pre-burn),同时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前处理。
各方案的处理率是基于产品标签上提供的推荐处理率(即克活性成分/公顷)。因为产品标签提供了一定范围,处理率是基于该标签范围内的较低的推荐率。例如,用于控制野燕麦的氟酮磺隆的芽后施用率可以在20克-30克活性成分/公顷之间。在未处理的场所(场所1),杂草发芽并生长,覆盖该场所。因此,场所1显示0%的杂草控制。其余场所让杂草生长相同时间,与未处理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进行目测比较。与场所1比较,观察野燕麦的控制百分率。因此,根据具体场所中无杂草区域与完全被杂草覆盖的场所1的比较,来评价野燕麦的控制百分率。此外,还记录了各作物种植场所的作物产率。
参见表5,草甘膦是一种施用于已出苗和旺盛生长的杂草的非残留性广谱除草剂。硫酸铵是一种可商购的肥料混合物,它用作助剂以提高草甘膦的性能。麦草畏和吡草醚是可商购的用于提高芽前除草剂的活性和阔叶杂草谱的除草剂。用于芽后施用HORIZON的桶混物包括SCORE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33
,它是一种包含可乳化油产品的液体喷洒桶助剂。SCORE是一种含83%w/w烃混合物和17%w/w表面活性剂的助剂。表面活性剂通常是用于降低喷洒溶液表面张力的基于石油或植物油的产品。PRESTIGE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35
A(氯氟吡氧乙酸)和PRESTIGE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36
B(二氯吡啶酸+MCPA)是可商购的用于控制谷类作物中阔叶杂草的芽后除草剂。
表5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41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51
表5表明,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对多余植物的控制至少与通过完全芽后施用芽后除草剂来控制多余植物的传统方法一样好,而且在一些情况中,前者优于后者。如表5中所示,多余植物占领了整个未处理种植场所(场所1)。因此,场所1对多余植物的控制为0%,作物产率仅为32.5蒲式耳/英亩。并没有对场所2施加野燕麦除草剂如PREPARE、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62
或HORIZON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63
,但是由于在作物出苗前施用的草甘膦的作用而表现出对野燕麦15%的控制,使作物产率增加到48.4蒲式耳/英亩。场所13和场所14代表传统处理方案。具体而言,对场所13和场所14都没有提供任何残留芽前处理(即芽前施用通常认可的具有残留土壤活性的芽后除草剂,如PREPARE)。而是,向场所13提供低芽后率的20克活性成分/公顷的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71
施用,向场所14提供完全芽后率的HORIZON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72
施用,它们以芽后施用方式用与阔叶除草剂PRESTIGE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73
A和B的桶混物进行。如表4中所示,对于野燕麦,场所13和场所14中分别有86%和94%的种植场所得到控制。此外,场所13和场所14的小麦产率分别为60.9和63.5蒲式耳/英亩。
场所9提供一个实施例,用来证明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芽前方式施用芽后除草剂来控制多余植物的有效性。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芽前施用具有所需的残留活性的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明显削弱杂草继续与作物一起生长的生命力。如场所9所表明的,相继施用除草剂氟酮磺隆(以芽前方式先施用10克活性成分/公顷,然后以芽后方式施用10克活性成分/公顷)对野燕麦的控制强于在场所13中观察到的结果。只以芽后施用的方式对场所13施加20克氟酮磺隆/公顷(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74
)。与场所13相比,从场所9收获的作物产率也有所增加。
这些结果还表明,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除草活性成分的芽后施用量明显减少。例如,以15克活性成分/公顷的施用率向场所12芽前施用PREPARE,然后再以28克活性成分/公顷的施用率向场所12芽后施用HORIZON,而不是传统的向场所14芽后施用56克活性成分/公顷HORIZON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76
,可以提供相同的杂草控制。此外,与场所14观察的产率相比,场所12的作物产率略有增加。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除草活性成分的芽后施用量减少。HORIZON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77
的芽后施用率可以减小到28克活性成分/公顷。
实施例6
进行研究以测试不同的施用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使用氟酮磺隆(PREPARE)进行芽前施用,然后用炔草酸(DISCOVERNG)、唑啉草酯(AXIALTM XL)和氟酮磺隆(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379
)进行芽后施用来控制野燕麦。结果示于表6中。
为了更好地评价各处理方案控制种植场所多余植物的能力,对一组几乎完全相同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场所7)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案。场所1用作对照场所,场所2-场所7用芽前处理或先芽前再芽后的处理方案进行了处理。处理率是基于产品标签上提供的推荐处理率(克活性成分/公顷)。因为产品标签提供了一定范围,施加率是基于该标签范围内的较低的推荐率。例如,用于控制野燕麦的氟酮磺隆的芽后施用率可以在20克-30克活性成分/公顷之间。用草甘膦除去已经发芽和生长到覆盖测试场所(即场所1-7)的任何已存在杂草,从而确保对各处理方案可行性更精确的判断。对于场所2-场所6,将草甘膦与PREPARE桶混,在所需作物出苗之前施用于各场所。因为草甘膦是一种施用于已出苗和旺盛生长的杂草的非残留性(即在以芽前方式作用时不能表现出足够的残留土壤活性)广谱除草剂,所以草甘膦的施用仅仅用于杀死已经出苗的任何杂草。施用这种桶混物能有利地利用草甘膦提供预烧(pre-burn),同时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前处理。
场所1并未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用除草活性化合物进行芽前或芽后处理,因此野燕麦与作物一起出苗,或在作物出苗之后出苗。尽管场所1接受了草甘膦的预烧处理,但是该处理仅仅对已有杂草起作用。因此,场所1显示0%的杂草控制。其余场所让杂草生长相同时间,与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进行目测比较。与场所1比较,观察野燕麦的控制百分率。因此,根据具体场所中无杂草区域与完全被杂草覆盖的场所1的比较,来评价野燕麦的控制百分率。
参见表6,草甘膦是一种施用于已出苗和旺盛生长的杂草的非残留性广谱除草剂。硫酸铵是一种可商购的肥料混合物,它用作助剂以提高草甘膦的性能。麦草畏是可商购的用于提高芽前除草剂的活性和阔叶杂草谱的除草剂。碱性混合物是常用于除草应用的可商购的产品。碱性混合物助剂包含不同组分,这些组分在助剂组合物中具有不同作用,例如提高水pH值,以提高某些除草剂的水溶解性。
表6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01
如表6中所示,多余植物占领了整个未处理种植场所(场所1)。因此,场所1显示对多余植物的控制为0%。场所7代表的是传统的处理方案。具体而言,并未对场所7提供通常认可的具有残留土壤活性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前处理。而是,在芽后施用中向场所7提供完全芽后率的60克活性成分/公顷的AXIALTM XL施用。如表6中所示,对于野燕麦,场所7中有98%的种植场所得到控制。但是,在场所6中观察到类似水平的野燕麦控制。先以15克活性成分/公顷的施用率芽前施用PREPARE,然后再以28克活性成分/公顷的施用率芽后施用DISCOVER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02
NG,这样在场所6中得到的控制水平为97%。场所6中需要的除草活性成分的总量小于场所7中的活性成分的量,场所7代表仅施加芽后处理来控制多余植物的传统方法。表6表明,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对多余植物的控制至少与场所7中观察到的通过完全芽后施用芽后除草剂来控制多余植物的传统方法一样好。
而且,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除草活性成分的总量可以小于通过传统推荐方法来实现类似结果所需的活性成分的量,所述传统方法是仅仅采用芽后处理种植场所来控制多余植物。如场所4所示的,以15克活性成分/公顷的施用率以芽前方式,然后再以15克活性成分/公顷以芽后方式施用氟酮磺隆,这样提供对野燕麦95%的控制。施用的除草活性化合物的总量为30克活性成分/公顷。在场所3中,25克活性成分/公顷(即15克活性成分/公顷的PREPARE,然后10克活性成分/公顷的EVEREST)提供与场所4类似的对多余植物的控制水平。另外,在场所5中使用25克活性成分/公顷的总活性成分(即15克活性成分/公顷的PREPARE,然后10克活性成分/公顷的OLYMPUS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04
)来控制多余植物,其中OLYMPUS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05
的施用率低于推荐的标签施用率。场所5显示在芽前施用氟酮磺隆钠(PREPARE)之后,使用其它第2组除草剂如OLYMPUS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11
(以减小的处理率)提供类似控制水平的有效性。
实施例7
进行另一项研究以测试不同的施用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使用氟酮磺隆(PREPARE)进行芽前施用,然后用丙苯磺隆(OLYMPUS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12
)、甲氧磺草胺(Simplicity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13
)、磺酰磺隆(MAVERICK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14
)、唑啉草酯(AXIALTM XL)和氟酮磺隆(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15
)进行芽后施用来控制黑雀麦(Bromus secalinus)和狐尾大麦(Foxtail Barley)。结果示于表7中。
为了更好地评价各处理方案控制种植场所多余植物的能力,对一组几乎完全相同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场所10)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案。同样,场所1是对照场所。场所2-场所10用芽前处理或先芽前再芽后的处理方案进行了处理。处理率是基于产品标签上提供的较低的推荐处理率(克活性成分/公顷)。在所有场所中,用草甘膦除去已经发芽和生长到覆盖场所的已存在杂草,从而确保对各处理方案可行性更精确的判断。对于场所2-场所10,将草甘膦与PREPARE桶混,在所需作物出苗之前施用于各场所。因为草甘膦是一种施用于已出苗和旺盛生长的杂草的非残留性(即在以芽前方式作用时不能表现出足够的残留土壤活性)广谱除草剂,所以草甘膦的施用仅仅用于杀死已经出苗的任何杂草。施用这种桶混物能有利地利用草甘膦提供预烧,同时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前处理。
场所1并未进行芽前处理或芽后处理,因此黑雀麦和狐尾大麦与作物一起出苗,或在作物出苗之后出苗。尽管场所1接受了草甘膦的预烧处理,但是该处理仅仅对已有杂草起作用。因此,由于芽前施用草甘膦,场所1对黑雀麦和狐尾大麦分别显示5%和0%的控制。其余场所让杂草生长相同时间,与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进行目测比较。与场所1比较,观察黑雀麦和狐尾大麦的控制百分率。因此,根据具体场所中无杂草区域与完全被杂草覆盖的场所1的比较,来评价黑雀麦和狐尾大麦的控制百分率。
参见表7,草甘膦是一种施用于已出苗和旺盛生长的杂草的非残留性广谱除草剂。硫酸铵是一种可商购的肥料混合物,它用作助剂以提高草甘膦的性能。麦草畏是可商购的用于提高芽前除草剂的活性和阔叶杂草谱的除草剂。碱性混合物是常用于除草应用的可商购的产品。碱性混合物助剂包含不同组分,这些组分在助剂组合物中具有不同作用,例如提高水pH值,以提高某些除草剂的水溶解性。
表7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21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41
表7给出了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但并非全部实施方式的效果。例如,表7显示使用可商购的除草剂,其中施用到作物种植场所来控制多余植物的芽后除草剂的总量减少。在场所1中,多余植物占领了整个未处理种植场所。场所4接受30克活性成分/公顷的连续施用,即先以15克活性成分/公顷芽前施用PREPARE,然后再以15克活性成分/公顷芽后施用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42
场所4连续施用的结果是,对黑雀麦和狐尾大麦的多余植物控制水平分别为92%和95%。对场所7施用相同量的活性成分,场所7接受30克活性成分/公顷的连续施用,即先以15克活性成分/公顷芽前施用PREPARE,然后再以15克活性成分/公顷芽后施用SIMPLICITY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43
。结果,在场所7的经处理区域中观察到对黑雀麦和狐尾大麦的控制分别为92%和80%。在场所8中,除草活性成分的总量减少到22.5克活性成分/公顷,它们先后以芽前和芽后施用的方式施用(即以15克活性成分/公顷芽前施用PREPARE,再加上以7.5克活性成分/公顷芽后施用SIMPLICITY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44
),它们提供与场所8类似的对多余植物的控制水平。此外,用其它可商购的第2组除草剂在场所5和场所9中观察到类似的对多余植物的控制水平。
实施例8
进行另一项研究以测试不同的施用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使用氟酮磺隆(PrePare)进行芽前施用,然后用丙苯磺隆(OLYMPUS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45
)、甲氧磺草胺(SIMPLICITY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46
)、磺酰磺隆(MAVERICK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47
)、唑啉草酯(AXIALTM XL)和氟酮磺隆(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48
)进行芽后施用来控制野燕麦。结果示于表8中。
为了更好地评价各处理方案控制种植场所多余植物的能力,对一组几乎完全相同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场所10)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案。场所1用作对照场所,场所2-场所10用不同处理方案进行了处理。同样,处理率是基于产品标签上提供的较低的推荐处理率(克活性成分/公顷)。在所有场所中,用草甘膦除去已经发芽和生长到覆盖场所的任何已存在杂草,从而确保对各处理方案可行性更精确的判断。对于场所2-场所10,将草甘膦与PREPARE桶混,在所需作物出苗之前施用于各场所。因为草甘膦是一种施用于已出苗和旺盛生长的杂草的非残留性(即在以芽前方式作用时不能表现出足够的残留土壤活性)广谱除草剂,所以草甘膦的施用仅仅用于杀死已经出苗的任何杂草。施用这种桶混物能有利地利用草甘膦提供预烧,同时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前处理。
场所1并未通过芽前或芽后施用除草活性化合物而得到处理,因此野燕麦与作物一起出苗,或在作物出苗之后出苗。由于施用了草甘膦,场所1显示27%的杂草控制。其余场所让杂草生长相同时间,与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进行目测比较。与场所1比较,观察野燕麦的控制百分率。因此,根据具体场所中无杂草区域与完全被杂草覆盖的场所1的比较,来评价野燕麦的控制百分率。此外,还记录了各作物种植场所的作物产率。
参见表8,草甘膦是一种施用于已出苗和旺盛生长的杂草的非残留性广谱除草剂。硫酸铵是一种可商购的肥料混合物,它用作助剂以提高草甘膦的性能。麦草畏是可商购的用于提高芽前除草剂的活性和阔叶杂草谱的除草剂。碱性混合物是常用于除草应用的可商购的产品。碱性混合物助剂包含不同组分,这些组分在助剂组合物中具有不同作用,例如提高水pH值,以提高某些除草剂的水溶解性。
表8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51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61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71
如表8中所示,多余植物基本占领了整个未处理种植场所(场所1)。但是,27%的场所1对多余植物表现出一定的控制,这显然是因为最初施用了草甘膦。因为向所有场所都施用了草甘膦,所以估计草甘膦对所有场所的控制水平与场所1中观察到的类似。对场所4先以芽前方式施用15克活性成分/公顷的氟酮磺隆,然后再以芽后方式施用15克活性成分/公顷的氟酮磺隆,向场所施加的总活性成分为30克。如表8中所示,对于野燕麦,95%的种植场所得到控制。
施用于场所7的活性成分的总量为克活性成分/公顷。具体而言,先以芽前方式施用15克活性成分/公顷(即PREPARE),然后以芽后方式施用15克活性成分/公顷(即SIMPLICITY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81
)。结果,在场所7的经处理区域中观察到对野燕麦的控制为99%。
在场所8中,除草活性成分的总量减少到22.5克活性成分/公顷,它们先后以芽前和芽后施用的方式施用(即以15克活性成分/公顷芽前施用PREPARE,并以7.5克活性成分/公顷芽后施用SIMPLICITY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82
)。施用于场所8的处理方案提供与场所7类似的对多余植物的控制水平。在场所5和场所9中观察到类似的对多余植物的控制水平。对已经接受PREPARE芽前施用的场所以芽后方式施用可商购的第2组除草剂即OLYMPUS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83
和MAVERICK,以该芽后施用作为连续施用中的一部分。
实施例9
进行研究以测试不同的施用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使用氟酮磺隆(PREPARE)进行芽前施用,然后用炔草酸(HORIZON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85
)进行芽后施用。结果示于表9中。
为了更好地评价各处理方案控制种植场所多余植物的能力,对一组几乎完全相同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场所18)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案。场所1用作对照场所,场所2-场所18用不同处理方案进行了处理。处理率是基于产品标签上提供的较低的推荐处理率(克活性成分/公顷)。在所有场所中,用草甘膦除去已经发芽和生长到覆盖场所的已存在杂草,从而确保对各处理方案可行性更精确的判断。对于场所2-场所14,将草甘膦与PREPARE桶混,在所需作物出苗之前施用于各场所。因为草甘膦是一种施用于已出苗和旺盛生长的杂草的非残留性(即在以芽前方式作用时不能表现出足够的残留土壤活性)广谱除草剂,所以草甘膦的施用仅仅用于杀死已经出苗的任何杂草。施用这种桶混物能有利地利用草甘膦提供预烧,同时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前处理。
场所1未以任何方式进行处理,因此野燕麦与作物一起出苗,或在作物出苗之后出苗。尽管场所1接受了草甘膦的预烧处理,但是该处理仅仅对已有杂草起作用。因此,场所1显示0%的杂草控制。其余场所让杂草生长相同时间,与未处理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进行目测比较。与场所1比较,观察野燕麦和绿狗尾草的控制百分率。因此,根据具体场所中无杂草区域与完全被杂草覆盖的场所1的比较,来评价野燕麦和绿狗尾草的控制百分率。此外,还记录了各作物种植场所的作物产率。
参见表9,草甘膦是一种施用于已出苗和旺盛生长的杂草的非残留性广谱除草剂。硫酸铵是一种可商购的肥料混合物,它用作助剂以提高草甘膦的性能。麦草畏是可商购的用于提高芽前除草剂的活性和阔叶杂草谱的除草剂。用于芽后施用的桶混物包括Score。Score是一种含83%w/w烃混合物和17%w/w表面活性剂的助剂。表面活性剂通常是典型的用于降低喷洒溶液表面张力的基于石油或植物油的产品。PRESTIGE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91
A(氯氟吡氧乙酸)和PRESTIGE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92
B(二氯吡啶酸+MCPA)是可商购的用于控制谷类作物中阔叶杂草的芽后除草剂。
表9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493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501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511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521
表9表明,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对多余植物的控制至少与通过完全芽后施用芽后除草剂来控制多余植物的传统方法一样好,而且在一些情况中,前者优于后者。这些结果还表明,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除草活性成分的芽后施用量明显减少。
如表9中所示,多余植物占领了整个未处理种植场所(场所1)。因此,场所1对多余植物的控制为0%,作物产率为57.6蒲式耳/英亩。场所17代表的是传统的处理方案。具体而言,并未对场所17进行任何芽前氟酮磺隆处理。而是,在芽后施用中向场所17提供56克活性成分/公顷(即HORIZON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532
)的芽后施用率。如表9中所示,对于野燕麦,100%的种植场所得到控制,而对于绿狗尾草,78%的种植场所得到控制。此外,场所17的作物产率为70.8蒲式耳/英亩。
如表中所示,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除草活性成分的总量小于通过传统推荐方法来实现类似结果所需的活性成分的量,所述传统方法是仅仅采用芽后处理种植场所来控制多余植物。例如,与场所17中使用的56克活性成分/公顷相比,在场所6中仅仅使用43克活性成分/公顷(即15克活性成分/公顷PREPARE,再加上28克活性成分/公顷HORIZON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541
)。此外,尽管使用的除草活性成分的总量减少,场所6中多余植物的控制百分率与场所17中给出的控制水平相比,对野燕麦而言两者相似,对绿狗尾草而言前者优于后者,同时,两者提供类似水平的作物产率。因此,使用的活性成分的总量是传统方法所需的量的约76%。
实施例10
进行研究以测试不同的施用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使用氟酮磺隆(PREPARE)进行芽前施用,然后用唑啉草酯(AXIALTM XL)进行芽后施用。结果示于表10中。
为了更好地评价各处理方案控制种植场所多余植物的能力,对一组几乎完全相同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场所15)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案。处理率是基于产品标签上提供的较低的推荐处理率(克活性成分/公顷)。场所1未进行处理,表示对照场所。场所1-15接受广谱除草剂草甘膦处理,以除去已经存在的所有杂草,从而确保对各处理方案可行性更精确的判断。对于场所2-场所11,将草甘膦与PREPARE桶混,在所需作物出苗之前施用于各场所。因为草甘膦是一种施用于已出苗和旺盛生长的杂草的非残留性(即在以芽前方式作用时不能表现出足够的残留土壤活性)广谱除草剂,所以草甘膦的施用仅仅用于杀死已经出苗的任何杂草。施用这种桶混物能有利地利用草甘膦提供预烧,同时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前处理。
场所1未以任何方式进行处理,因此野燕麦与作物一起出苗,或在作物出苗之后出苗。尽管场所1接受了草甘膦的预烧处理,但是该处理仅仅对已有杂草起作用。因此,场所1显示0%的杂草控制。其余场所让杂草生长相同时间,与未处理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进行目测比较。与场所1比较,观察野燕麦的控制百分率。因此,根据具体场所中无杂草区域与完全被杂草覆盖的场所1的比较,来评价野燕麦的控制百分率。此外,还记录了各作物种植场所的作物产率。
参见表10,草甘膦是一种施用于已出苗和旺盛生长的杂草的非残留性广谱除草剂。硫酸铵是一种可商购的肥料混合物,它用作助剂以提高除草剂的性能。麦草畏是可商购的用于提高作用于在作物之前已经出苗的杂草的芽前除草剂的活性和杂草谱的阔叶除草剂。用于芽后施用的桶混物包括Adigor。Adigor是一种含47%w/w甲基化菜籽油的可乳化浓缩物,该试剂有助于降低叶上喷洒溶液的表面张力。Prestige A(氯氟吡氧乙酸)和Prestige B(二氯吡啶酸+MCPA)是可商购的用于控制谷类作物中阔叶杂草的芽后除草剂。
表10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551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561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571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581
表10表明,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对多余植物的控制至少与通过完全芽后施用芽后除草剂来控制多余植物的传统方法一样好,而且在一些情况中,前者优于后者。这些结果表明,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除草活性成分的芽后施用量明显减少。
如表10中所示,多余植物占领了整个未处理种植场所(场所1)。因此,场所1对多余植物的控制为0%,作物产率为25蒲式耳/英亩。场所14代表的是传统的处理方案。具体而言,并未对场所14进行任何芽前氟酮磺隆处理。而是,在芽后施用中向场所14以60克活性成分/公顷的芽后施用率提供AXIALTM XL。如表10中所示,对于野燕麦,85%的种植场所得到控制。此外,场所14的作物产率为35蒲式耳/英亩。
依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除草活性成分的总量可以小于通过传统推荐方法来实现类似结果所需的活性成分的量,所述传统方法是采用芽后处理种植场所来控制多余植物。例如,与场所14中使用的60克活性成分/公顷相比,在场所7中仅仅使用30克活性成分/公顷(即15克活性成分/公顷EVEREST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591
,再加上15克活性成分/公顷AXIALTM XL)来控制多余植物。此外,尽管使用的除草活性物质的总量减少,场所7中多余植物的控制百分率令人惊奇地与场所14中给出的结果类似。
实施例11
进行另一种研究以测试不同的施用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使用与麦草畏、吡草醚(ET)、苯磺隆和唑草酯(AIMTM)桶混的氟酮磺隆(PREPARE)进行芽前施用。结果示于表10中。
为了更好地评价各处理方案控制种植场所多余植物的能力,对一组几乎完全相同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场所10)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案。处理率是基于产品标签上提供的较低的推荐处理率(克活性成分/公顷)。场所1未进行处理,用作对照场所。参与桶混的物质以及具有残留土壤活性的除草剂有时以不止一种施用率施用。场所2-10接受广谱除草剂草甘膦处理,以除去已经存在的所有杂草,从而确保对各处理方案可行性更精确的判断。对于场所2-场所10,将草甘膦与PREPARE桶混,在所需作物出苗之前施用于各场所。因为草甘膦是一种施用于已出苗和旺盛生长的杂草的非残留性(即在以芽前方式作用时不能表现出足够的残留土壤活性)广谱除草剂,所以草甘膦的施用仅仅用于杀死已经出苗的任何杂草。施用这种桶混物能有利地利用草甘膦提供预烧,同时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通常认可的芽后除草剂的芽前处理。
场所1保持未处理,让杂草出苗和生长。因此,场所1显示0%的杂草控制。其余场所让杂草生长相同时间,与未处理的作物种植场所(场所1)进行目测比较。与场所1比较,观察野荞麦(wild buckwheat)和藜(lambs-quarters)的控制百分率。因此,根据具体场所中无杂草区域与完全被杂草覆盖的场所1的比较,来评价多余植物的控制百分率。
参见表10,草甘膦是一种施用于已出苗和旺盛生长的杂草的非残留性广谱除草剂。硫酸铵是一种可商购的肥料混合物,它用作助剂以提高草甘膦的性能。
表11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601
Figure BPA00001237703300611
表11说明,依据本发明,通常认可的具有残留土壤活性的芽后除草剂可用于芽前施用。这些除草剂桶混物在以芽前方式施用时有助于提高氟酮磺隆的残留阔叶杂草控制。更具体而言,加入残留阔叶除草剂可以提高对野荞麦和普通藜的杂草控制。
通过阅读以上说明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想到本发明的许多改良和其它的实施方式。因此,应当理解本发明不仅限于本发明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上各种改良和其它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之内。尽管在本发明中使用了具体的术语,但是这些术语仅仅是大致的说明的目的,不会对本发明构成限制。

Claims (30)

1.一种控制或预防作物种植场所中多余植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所述种植场所施用芽后除草剂,其中所述芽后除草剂以芽前处理的方式施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种植场所以芽后处理方式施用相同或不同的芽后除草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芽前处理方式施用的芽后除草剂包括具有残留土壤活性的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后除草剂在种植作物之前施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后除草剂在种植作物之后但作物出苗之前施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后除草剂既在种植作物之前施用,又在种植作物之后但作物出苗之前施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芽前处理方式施用的芽后除草剂选自下组:磺酰基氨基-羰基三唑啉酮、三唑并嘧啶、它们的盐和它们的组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芽前处理方式施用的芽后除草剂选自下组:氟酮磺隆、丙苯磺隆、噻希磺隆、甲氧磺草胺、它们的盐和它们的组合。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芽后处理方式施用的芽后除草剂选自下组:酰胺、芳基氨基丙酸、芳氧基苯氧基-丙酸酯、苯并呋喃、苯甲酸、苯并噻二唑、联吡啶鎓、氨基甲酸酯、环己烷二酮、二硝基苯酚、二苯基醚、甘氨酸、咪唑啉酮、腈、N-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有机砷、有机磷、苯氧基链烷酸、氨基甲酸苯酯、脲、苯基脲、次膦酸、吡啶羧酸、嘧啶基硫代苯甲酸酯、喹啉羧酸、磺酰基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磺酰基脲、噻二唑、三唑、三唑酮、三唑并嘧啶、三酮和它们的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芽后处理方式施用的芽后除草剂包括炔草酯。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芽后处理方式施用的芽后除草剂包括有机磷除草剂。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余植物选自下组:野燕麦、自生燕麦、金丝雀草、巨型狗尾草、波斯毒麦、自生玉米、绿狗尾草、一年生黑麦草、意大利黑麦草、风草、黑雀麦、日本雀麦、反枝苋、野芥菜、荠菜、硬粒小麦、金色狗尾草、旱雀麦、稗草、反枝苋、自生芸苔、曼陀罗、绿荨麻、野荞麦和它们的混合物。
13.一种控制或预防作物种植场所中多余植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施用芽后除草剂,其中芽后除草剂以芽前处理方式施用,所述芽后除草剂选自下组:氟酮磺隆、丙苯磺隆、噻希磺隆、它们的盐和它们的组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种植场所以芽后处理方式施用相同或不同的芽后除草剂。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前处理包括约10-20克活性成分/公顷的芽后除草剂。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前处理在杂草出苗之前,在以下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施用:在种植作物之前;在种植作物之后但作物出苗之前;或者在种植作物之后且在作物出苗之后。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芽后处理方式施用的芽后除草剂选自下组:酰胺、芳基氨基丙酸、芳氧基苯氧基-丙酸酯、苯并呋喃、苯甲酸、苯并噻二唑、联吡啶鎓、氨基甲酸酯、环己烷二酮、二硝基苯酚、二苯基醚、甘氨酸、咪唑啉酮、腈、N-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有机砷、有机磷、苯氧基链烷酸、氨基甲酸苯酯、脲、苯基脲、次膦酸、吡啶羧酸、嘧啶基硫代苯甲酸酯、喹啉羧酸、磺酰基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磺酰基脲、噻二唑、三唑、三唑酮、三唑并嘧啶、三酮和它们的盐。
18.一种减少控制作物种植场所中多余植物所需的芽后活性除草剂的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对作物种植场所提供芽前处理,包括施用芽后除草剂;和
(b)对所述作物种植场所提供芽后处理,包括施用相同或不同的芽后除草剂,其中施用的芽后除草剂的总量不超过对所述作物进行芽后处理所推荐的芽后除草剂的量的75%。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前处理包括具有残留土壤活性的化合物。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芽前处理方式施用的芽后除草剂包括选自下组的化合物:磺酰基氨基-羰基三唑啉酮、三唑并嘧啶、它们的盐和它们的组合。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芽前处理方式施用的芽后除草剂包括选自下组的化合物:氟酮磺隆、丙苯磺隆、噻希磺隆、甲氧磺草胺、它们的盐和它们的组合。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前处理包括施用选自下组的化合物:氟酮磺隆、丙苯磺隆、噻希磺隆、甲氧磺草胺、它们的盐和它们的组合;所述芽后处理包括施用选自下组的化合物:炔草酸、氟酮磺隆、丙苯磺隆、噻希磺隆、甲氧磺草胺、恶唑禾草灵、唑啉草酯、它们的盐和它们的组合。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芽后除草剂的量减少约25-75%。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芽后除草剂的量减少约40-60%。
25.一种减少控制作物种植场所中多余植物所需的除草活性化合物的总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向作物种植场所以芽前处理的方式施用芽后除草剂,其施用率为在以芽后施用使用时推荐施用率的约25-75%;和
(b)向作物种植场所以芽后施用的方式施用相同或不同的芽后除草剂,其施用率为推荐施用率的约12-75%,这样相对于如果仅仅以芽后施用方式施用时所需的量,除草活性化合物的总量减少。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后除草剂包括选自下组的化合物:氟酮磺隆、丙苯磺隆、噻希磺隆、甲氧磺草胺、它们的盐和它们的组合。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氟酮磺隆或其盐既以芽前处理方式又以芽后处理方式施用。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作物种植场所施用的氟酮磺隆的总量小于如果仅仅以芽后处理方式施用时控制多余植物所需的氟酮磺隆的量。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芽后处理方式施用于作物种植场所的除草剂选自下组:酰胺、芳基氨基丙酸、芳氧基苯氧基-丙酸酯、苯并呋喃、苯甲酸、苯并噻二唑、联吡啶鎓、氨基甲酸酯、环己烷二酮、二硝基苯酚、二苯基醚、甘氨酸、咪唑啉酮、腈、N-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有机砷、有机磷、苯氧基链烷酸、氨基甲酸苯酯、脲、苯基脲、次膦酸、吡啶羧酸、嘧啶基硫代苯甲酸酯、喹啉羧酸、磺酰基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磺酰基脲、噻二唑、三唑、三唑酮、三唑并嘧啶、三酮、它们的盐和它们的组合。
30.一种控制或预防作物种植场所中多余植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种植场所施用选自下组的芽后除草剂:氟酮磺隆、丙苯磺隆、噻希磺隆、甲氧磺草胺、它们的盐和它们的组合,所述施用在杂草出苗之前,并在以下时间的一个或多个时间进行:在种植作物之前;在种植作物之后但作物出苗之前;或者在作物种植之后且作物出苗之后。
CN2009801129303A 2008-02-12 2009-02-10 控制多余植物的方法 Pending CN1020265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795808P 2008-02-12 2008-02-12
US61/027,958 2008-02-12
PCT/US2009/033639 WO2009102689A2 (en) 2008-02-12 2009-02-10 Method of controlling unwanted veget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6545A true CN102026545A (zh) 2011-04-20

Family

ID=40939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29303A Pending CN102026545A (zh) 2008-02-12 2009-02-10 控制多余植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03526A1 (zh)
EP (1) EP2254418A2 (zh)
CN (1) CN102026545A (zh)
AR (1) AR071457A1 (zh)
AU (1) AU2009214972A1 (zh)
CA (1) CA2714560A1 (zh)
MX (1) MX2010008873A (zh)
RU (1) RU2010134763A (zh)
WO (1) WO2009102689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8024A (zh) * 2011-05-25 2011-11-30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除草组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6568B (zh) * 2011-10-21 2014-12-17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麦田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2487951B (zh) * 2011-12-01 2013-11-06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麦田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
WO2013181090A2 (en) 2012-05-29 2013-12-05 Bayer Cropscience Lp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controlling weed infestation and improving grass quality
WO2016183182A1 (en) * 2015-05-14 2016-11-17 Board Of Trustees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rop land evaluation and crop growth management
US20170042105A1 (en) * 2015-08-10 2017-02-16 EcoPlanet Bamboo Group Integrated bamboo plantations with non-bamboo vegetation and bamboo
WO2018049289A1 (en) 2016-09-09 2018-03-15 Cibo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for adjusting agronomic inputs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rel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10477756B1 (en) 2018-01-17 2019-11-19 Cibo Technologies, Inc. Correcting agronomic data from multiple passes through a farmable reg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103902T1 (de) * 1982-05-07 1994-04-15 Ciba Geigy Ag Verwendung von chinolinderivaten zum schuetzen von kulturpflanzen.
US5057144A (en) * 1988-05-09 1991-10-15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Sulphonylaminocarbonyltriazolinones
DE4343595A1 (de) * 1993-12-21 1995-06-22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ulfonylaminocarbonyltriazolinonen
DE19638887A1 (de) * 1996-09-23 1998-03-26 Bayer Ag Selektive Herbizide auf Basis von Arylsulfonylaminocarbonyltriazolinonen
US6376424B1 (en) * 1998-01-21 2002-04-23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Inc. Herbicidal composition
AU719657B2 (en) * 1998-01-21 2000-05-11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Herbicidal composition
DE19842894A1 (de) * 1998-09-18 2000-03-23 Hoechst Schering Agrevo Gmbh Synergistische Wirkstoffkombinationen zur Bekämpfung von Schadpflanzen in Nutzpflanzenkulturen
DE19845407B4 (de) * 1998-10-02 2012-06-28 Arysta LifeScience North America Corp.(n.d.Ges.d.Staates Californien) Selektive Herbizide auf Basis eines substituierten Phenylsulfonylaminocarbonyl-triazolinons
DK1128729T3 (da) * 1998-11-10 2003-09-29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Herbicid sammensætning
DE19857963A1 (de) * 1998-12-16 2000-06-21 Bayer Ag Agrochemische Formulierungen
CA2390564A1 (en) * 1999-11-17 2001-05-25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Selective herbicides based on 2,6-disubstituted pyridine derivatives
DE19955662B4 (de) * 1999-11-19 2011-03-31 Arysta LifeScience North America, Herbizide auf Basis von Carbamoyltriazolinon
DE19958381A1 (de) * 1999-12-03 2001-06-07 Bayer Ag Herbizide auf Basis von N-Aryl-uracilen
US6160125A (en) * 1999-12-27 2000-12-12 Bayer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ulfonylaminocarbonyl triazolinones in the presence of xylene as solvent
US6147221A (en) * 1999-12-27 2000-11-14 Bayer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ulfonylaminocarbonyl triazolinones and salts thereof
US6147222A (en) * 1999-12-27 2000-11-14 Bayer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ulfonylaminocarbonyl triazolinones and salts thereof under pH controlled conditions
PL218432B1 (pl) * 2000-05-22 2014-12-31 Bayer Cropscience Ag Selektywny środek chwastobójczy, zastosowanie środka, sposób zwalczania niepożądanych roślin, sposób wytwarzania środka chwastobójczego
DE10031825A1 (de) * 2000-06-30 2002-01-10 Bayer Ag Selektive Herbizide auf Basis von Arylsulfonylaminocarbonyltriazolinonen
PL366416A1 (en) * 2000-08-25 2005-01-24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Herbicidal mixtures
TWI243019B (en) * 2000-08-31 2005-11-11 Basf Ag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solid herbicidal formulation
DE10112104A1 (de) * 2001-03-14 2002-09-26 Bayer Ag Herbizide auf Basis von substituierten Arylketonen
DE10117508A1 (de) * 2001-04-07 2002-10-17 Bayer Cropscience Gmbh Synergistische Wirkstoffkombinationen zur Bekämpfung von Schadpflanzen
US7771749B2 (en) * 2001-07-11 2010-08-10 Monsanto Technology Llc Lignin-based microparticles for the controlled release of agricultural actives
DE10135642A1 (de) * 2001-07-21 2003-02-27 Bayer Cropscience Gmbh Herbizid-Kombinationen mit speziellen Sulfonylharnstoffen
DE10135641A1 (de) * 2001-07-21 2003-02-06 Bayer Cropscience Gmbh Herbizid-Kombinationen mit speziellen Sulfonylharnstoffen
US20040209775A1 (en) * 2001-07-24 2004-10-21 Jurgen Schaetzer Herbicidal composition
DE10142334A1 (de) * 2001-08-30 2003-03-20 Bayer Cropscience Ag Herbizide auf Basis von substituierten Arylketonen
DE10142333A1 (de) * 2001-08-30 2003-03-20 Bayer Cropscience Ag Herbizide Mischungen auf Basis von substituierten Arylketonen
DE10143083A1 (de) * 2001-09-03 2003-03-20 Bayer Cropscience Ag Selektive Herbizide auf Basis von substituierten Arylsulfonylaminocarbonyltriazolinonen und Safenern
DK1429609T3 (da) * 2001-09-14 2007-07-02 Basf Ag Herbicide blandinger baseret på 3 - uracil
DE10146591A1 (de) * 2001-09-21 2003-04-10 Bayer Cropscience Ag Herbizide auf Basis von substituierten Thien-3-yl-sulfonylamino(thio)carbonyl-triazolin(thi)onen
US6642178B2 (en) * 2001-11-14 2003-11-04 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Adjuvant blend for enhancing efficacy of pesticides
US6689720B2 (en) * 2001-11-14 2004-02-10 Ndsu-Research Foundation High-pH oil based adjuvant blend for enhancing efficacy of pesticides
WO2003047342A1 (en) * 2001-12-03 2003-06-12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Herbicidal composition
DE10159659A1 (de) * 2001-12-05 2003-06-26 Bayer Cropscience Ag Herbizide auf Basis von substituierten Carbonsäureaniliden
TW200305368A (en) * 2001-12-19 2003-11-01 Basf Ag Herbicidal mixtures based on 7-pyrazolylbenzoxazoles
DE10201391A1 (de) * 2002-01-16 2003-07-31 Bayer Cropscience Ag Verwendung von Alkoholethoxylaten als Penetrationsförderer
DE10209468A1 (de) * 2002-03-05 2003-09-18 Bayer Cropscience Gmbh Herbizid-Kombinationen mit speziellen Sulfonylharnstoffen
DE10209478A1 (de) * 2002-03-05 2003-09-18 Bayer Cropscience Gmbh Herbizid-Kombinationen mit speziellen Sulfonylharnstoffen
RS20050447A (en) * 2002-12-13 2007-06-04 BAYER CROPSCIENCE GmbH., Oil suspension concentrate
ITMI20022758A1 (it) * 2002-12-23 2004-06-24 Isagro Ricerca Srl Nuovi uracili ad attivita' erbicida.
WO2004095926A2 (en) * 2003-04-28 2004-11-11 Monsanto Technology, Llc Treatment of plants and plant propagation materials with an antioxidant to improve plant health and/or yield
JP2004346030A (ja) * 2003-05-23 2004-12-09 Bayer Cropscience Ag 薬害軽減剤及びその利用
DE10334302A1 (de) * 2003-07-28 2005-03-03 Bayer Cropscience Gmbh Herbizid-Kombinationen mit speziellen Sulfonamiden
DE10334304A1 (de) * 2003-07-28 2005-03-10 Bayer Cropscience Gmbh Herbizid-Kombinationen mit speziellen Sulfonamiden
DE10334301A1 (de) * 2003-07-28 2005-03-03 Bayer Cropscience Gmbh Flüssige Formulierung
DE10334303A1 (de) * 2003-07-28 2005-03-10 Bayer Cropscience Gmbh Herbizid-Kombinationen mit speziellen Sulfonamiden
DE10334300A1 (de) * 2003-07-28 2005-03-03 Bayer Cropscience Gmbh Ölsuspensionskonzentrat
ITMI20031855A1 (it) * 2003-09-29 2005-03-30 Isagro Ricerca Srl Derivati di 1,3-dioni aventi attivita' erbicida.
AR047293A1 (es) * 2003-12-19 2006-01-11 Basf Ag Metodo para controlar plantas coniferas
CA2560913A1 (en) * 2004-03-27 2005-10-06 Bayer Cropscience Gmbh Herbicide combination
DE102004035136A1 (de) * 2004-07-20 2006-02-16 Bayer Cropscience Gmbh Safening-Methode
DE102004041529A1 (de) * 2004-08-27 2006-03-02 Bayer Cropscience Gmbh Herbizid-Kombinationen mit speziellen Ketoenolen
DE102005031787A1 (de) * 2005-07-07 2007-01-18 Bayer Cropscience Gmbh Kulturpflanzenverträgliche herbizide Mittel enthaltend Herbizide Safener
MX2008002616A (es) * 2005-08-24 2008-03-14 Pioneer Hi Bred Int Composiciones que proporcionan tolerancia a multiples herbicidas y metodos de uso de las mismas.
EP1926379A2 (de) * 2005-09-08 2008-06-04 Bayer Cropscience Ag Neue sulfonamid-haltige feste formulierungen
WO2007030887A1 (en) * 2005-09-16 2007-03-22 Nufarm Australia Limited Herbicide composition
UA90757C2 (ru) * 2005-10-12 2010-05-25 Басф Се Гербицид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способ борьбы с нежелательной растительностью и способ защиты посевов от фитотоксичного действия 3-фенилурацилов
ITMI20060394A1 (it) * 2006-03-06 2007-09-07 Isagro Ricerca Srl Nuove composizioni erbicide sinergiche
EP1844653B1 (en) * 2006-03-30 2017-07-26 GAT Microencapsulation GmbH Novel agrochemical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microcapsules
UA87950C2 (uk) * 2006-05-03 2009-08-25 Дау Агросайенсиз Ллс Спосіб розпилення пестициду зі зменшеним знесенням аерозолю
US8110530B2 (en) * 2006-12-21 2012-02-07 Kumia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Herbicidal composi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8024A (zh) * 2011-05-25 2011-11-30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除草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0008873A (es) 2010-08-31
EP2254418A2 (en) 2010-12-01
WO2009102689A3 (en) 2009-12-17
AU2009214972A1 (en) 2009-08-20
RU2010134763A (ru) 2012-03-20
US20090203526A1 (en) 2009-08-13
AR071457A1 (es) 2010-06-23
WO2009102689A2 (en) 2009-08-20
CA2714560A1 (en) 200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6545A (zh) 控制多余植物的方法
CN114431244B (zh) 包含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的三元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
UA115788C2 (uk) Гербіцидні композиції, які містять 4-аміно-3-хлор-5-фтор-6-(4-хлор-2-фтор-3-метоксифеніл)піридин-2-карбонову кислоту
CN114431236B (zh) 包含羧酸衍生物取代的氧基亚氨基芳基化合物的三元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
AU646560B2 (en) Herbicidal compositions with increased crop safety
UA115879C2 (uk) Гербіцидні композиції, які містять 4-аміно-3-хлор-5-фтор-6-(4-хлор-2-фтор-3-метоксифеніл)піридин-2-карбонову кислоту
UA114920C2 (uk) Гербіцидні композиції, які містять 4-аміно-3-хлор-5-фтор-6-(4-хлор-2-фтор-3-метоксифеніл)піридин-2-карбонову кислоту або її похідні і кломазон
HUE035934T2 (hu) Fluoxasztrobint és metalaxil-M-t tartalmazó fungicid hatóanyag-kombinációk
EP0476555A2 (de) Synergistische herbizide Mittel
CN114304165B (zh) 一种二元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
WO2011100424A1 (en) Methods for reducing nematode damage to plants
KR20070054656A (ko) 제초 조성물
EA011416B1 (ru) Гербицид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на основе замещённых тиен-3-илсульфониламино(тио)карбонилтриазолин(ти)онов и 4-hppd-ингибиторов,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е для борьбы с нежелательными растениями и способ борьбы с нежелательными растениями
CN116250539A (zh) 包含砜吡草唑的三元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
WO2016115709A1 (en) A safe, one-shot rice herbicide composition and weed control method in rice fields
RU2488999C2 (ru) Гербицид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и способ борьбы с сорными растениями в посевах культурных растений
WO2021148303A1 (en) Glufosinate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amines or ammonium salts
JP2003532654A (ja) 活性剤の殺菌・殺カビ性組み合わせ
CA3029480A1 (en) Agroformulation of microcapsules with an anionic c6-c10 codispersant
JPH0570313A (ja) 除草組成物
AU711633B2 (en) Herbicidal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DMSO
CA3088620A1 (en) Herbicidal mixtures
US20210137096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plant or crop size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WO2019186298A1 (en) Solid agrochemical compositions
CA3165150A1 (en) Novel additives for agrochemical formul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