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1921B - 三脚架 - Google Patents
三脚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11921B CN102011921B CN200910169104.4A CN200910169104A CN102011921B CN 102011921 B CN102011921 B CN 102011921B CN 200910169104 A CN200910169104 A CN 200910169104A CN 102011921 B CN102011921 B CN 1020119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fitting
- leg
- gear
- pedestal
- transmission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脚架,其包括:基座;三支枢转地设置于该基座周边的支脚,各支脚包括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该第二管件可伸缩地套装于该第一管件内;设置于各支脚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之间的第一锁定机构,其相对于该第一管件锁定该第二管件以阻止该第二管件相对于该第一管件伸缩移动;三组传动链,分别从该基座延伸至各支脚中并与相应的第一锁定机构相耦合,以驱动相应的第一锁定机构对第二管件进行锁定或解锁;致动机构,设置于该基座中并同步耦合该三组传动链以对其进行致动。本发明的三脚架的支脚可得以同步快速锁定,从而可以快速展开该三脚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稳定摄影器材或者其他仪器、器材的三脚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各支脚可得以同步快速锁定的三脚架。
背景技术
为了稳定摄影器材或者其他仪器以进行摄影、摄像或者操作,通常会使用三脚架来支撑该摄影器材或仪器。此类三脚架一般包括三支可伸缩支脚以及处于支脚顶部以支撑摄影器材或仪器的载物台。在使用时,需将三支可伸缩支脚分别拉伸至所需长度并分别锁定各个支脚的长度,然后使各支脚相对于载物台展开成所需角度并使其底部坐落于地面上,最后在载物台上固定摄影器材进行摄影或者对其他仪器或器材进行操作。
目前,市场上的三脚架主要着重于降低其重量,以求携带方便。然而,展开和收起这些三脚架的操作相当繁琐、费时。以每支支脚包括三管件的三节型三脚架为例,连接每支支脚的三个管件就需两个关节,整个三脚架一共需六个关节。为了锁定各支脚的长度,就需对两个关节进行操作,以使与之连接的上、下管件相对锁定。从而,安装一个三脚架就需要对六个关节进行操作,使得安装这些三脚架的工作相当繁琐,所需安装时间也相对较长。
虽然,为便于安装,大部分三脚架的关节采用了“快锁系统”。当需锁定各管件时,仅需要拨动快锁系统的锁扣,就可以“啪”的一声锁定两相邻管件。对三节型三脚架而言,需要“啪”六声才能锁定各支脚的长度,从而采用“快锁系统”的三脚架仍然达不到快速安装的效果。如果三脚架是包括四管件的四节型三脚架,则上述安装操作将更加繁琐、费时。
这样,当面对突发事件需要进行“抢拍”时,这些传统三脚架的上述缺陷就更加暴露无遗。
当拍摄或操作完毕或者需要转换地方继续拍摄或操作时,需要通过反向进行上述操作来收起三脚架,然而,这种反向操作同样非常繁琐、费时。
另外,每支支脚底部会连接一个脚钉,以将三脚架坐落于地面上。然而,为了适应不同场地的需要,一套三脚架通常包括塑料脚钉和金属脚钉。当三脚架将坐落于木质、大理石地面上而需保护地面时,就需要在三脚架底部连接塑料脚钉。当三脚架将坐落于户外雪地、泥地而需要将脚钉插入地面时,就需要在三脚架底部连接金属脚钉。在上述情况下,传统的三脚架需拆卸原本的脚钉,以换上另一类型的脚钉。这更增加了三脚架安装的繁琐程度。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三脚架,其包括:基座;三支枢转地设置于该基座周边的支脚,各支脚包括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该第二管件可伸缩地套装于该第一管件内;设置于各支脚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之间的第一锁定机构,其相对于该第一管件锁定该第二管件以阻止该第二管件相对于该第一管件伸缩移动;三组传动链,分别从该基座延伸至各支脚中并与相应的第一锁定机构相耦合,以驱动相应的第一锁定机构对第二管件进行锁定或解锁;致动机构,设置于该基座中并同步耦合该三组传动链以对其进行致动。
另外,该三脚架还可包括三组支脚角度调节单元,其分别设置于该基座和各支脚连接件之间,以相对于该基座选择性锁定相应支脚而阻止相应支脚相对于该基座枢转;该三组支脚角度调节单元耦合于该致动组件,以在该致动组件致动下相对于该基座解锁相应支脚。
本发明的三脚架的各个支脚可得以同步快速锁定,从而可以快速展开该三脚架。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出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它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图中各组件或部件仅是示意性的,而并没有按照比例绘示,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三脚架在收起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三脚架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三脚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三脚架沿图3中A-A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三脚架沿图3中B-B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三脚架中的基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三脚架的基座沿图4中C-C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三脚架的转盘的仰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三脚架的转盘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三脚架的基座沿图4中D-D截面剖开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三脚架的手柄处于抬起状态下防尘盖板所处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三脚架的基座沿图4中E-E截面剖开的示意图,其示出在本发明三脚架的手柄处于锁定状态下防尘侧板所处状态;
图13是本发明三脚架的基座沿图4中E-E截面剖开的示意图,其示出在本发明三脚架的手柄处于松开状态下防尘侧板所处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三脚架在收起状态下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15是本发明三脚架在展开状态下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16和图17是示出本发明三脚架的基座与支脚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14中F-F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14中G-G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14中H-H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14中I-I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22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14中J-J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14中K-K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14中L-L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25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14中M-M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26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15中N-N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27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15中O-O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28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15中P-P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29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15中Q-Q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30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15中R-R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31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15中S-S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32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15中T-T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33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15中U-U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34示出本发明三脚架的手柄处于锁定状态下转盘与各齿轮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35示出本发明三脚架的手柄处于松开状态下转盘与各齿轮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36是本发明三脚架传动关系示意图;
图37是本发明三脚架支脚的解锁单元初始状态的立体图;
图38是本发明三脚架支脚的解锁单元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39是本发明三脚架支脚的解锁单元工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40是本发明三脚架支脚的解锁单元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41是示出本发明三脚架的脚钉与支脚的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42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41中V-V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43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41中W-W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44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41中X-X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45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41的Y-Y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46是示出本发明三脚架的阻尼装置吸气冲程的示意图;
图47是示出本发明三脚架的阻尼装置排气冲程的示意图;
图48是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沿图41的Z-Z截面剖开的剖视图,其示出本发明三脚架的脚钉组件定位单元;
图48A是本发明三脚架的脚钉组件定位单元中的曲线槽的示意图;
图49是示出本发明三脚架的脚钉组件处于伸出状态的示意图;以及
图50是示出本发明三脚架的脚钉组件处于缩回状态的示意图,其中脚钉已经更换成金属脚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三脚架主要包括:基座1;三支枢转地设置于基座上的支脚2;竖直地贯穿基座并相对基座可上下移动的中轴3以及套装于中轴上以相对基座锁定中轴的中轴锁定器4。本发明三脚架的各支脚2至少包括两个管件,但是也可以包括三个或者更多管件。在图中所示实例中,各支脚2分别包括四个管件5、6、7、8。优选地,如图3所示,三支支脚2彼此均匀间隔开地布置于基座1周边。
参照附图3-14,基座1包括基座主体11、扣合于基座主体11上的基座内盖14以及设置于基座内盖14上的基座外盖15。在该基座主体11和基座内盖14之间可旋转地设置转盘12以及结合于转盘12以对其进行致动的致动组件13。另外,三组第一齿轮17在基座主体11和基座内盖14之间彼此间隔地设置于基座主体11侧部,以与转盘12相接触。三组彼此啮合的第二齿轮18和第三齿轮19也间隔开地设置于基座主体11侧部。
该基座主体11包括:底盆110,其上表面形成有容纳转盘12的凹陷111;从底盆110中央向上延伸的立柱112,其形成用以接纳中轴3的中心孔并且在其上部外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113;绕立柱112形成于凹陷111内的环形定位槽114,该定位槽114内形成的一对彼此相对的止动凸块1141(参见图7);彼此间隔开的从底盆110侧壁向外延伸的三组支架115(参见图6和14),各组支架分别包括两条间隔开的悬臂以用于支撑第二和第三齿轮18、19;邻近各支架115形成于底盆侧壁上的第一开口116,以供连接第一齿轮17的输出轴20伸出基座主体11;在各支架内形成于底盆110侧面上的第二开口117,以供第二齿轮18与凹陷111内的转盘12相接触;以及各第一开口116下侧形成的第一保护罩118。为了便于排出底盆110内的水或者杂质,可以在定位槽114内形成多个贯穿底盆110的导流孔1142。
转盘12整体呈去顶圆锥体状,并形成有中心孔120,以便套装于基座主体立柱112上。转盘12包括彼此相对地形成于转盘底面上的一对定位块121,从而当将转盘12安装于基座主体11中时,定位块121座落于基座主体定位槽114中。各定位块121和基座主体定位槽114中相对应的止动凸块1141之间设置有弹簧122,其趋于将定位块121分别抵靠于另一止动凸块上(参见图7)。转盘12下表面外侧形成有环状凹面123。该凹面123上形成有三段彼此间隔的齿条124(参见图8),以分别与第二齿轮18选择性地啮合。在转盘12锥形侧面上绕转盘圆周形成有多个齿125(参见图9),以与第一齿轮17相啮合。转盘12的上表面绕中心孔120形成有沉孔126,以接纳致动组件13。在沉孔126内绕中心孔120形成有半圆形导向槽127。为了便于排出转盘12内的水或杂质,可在导向槽127内形成多个贯穿转盘12的导流孔1271。
致动组件13包括:接纳于转盘沉孔126中的底板130;底板130中央形成有中心孔131,以套装于基座主体立柱112上;从底板130底面向下延伸的导向块132,其在将致动组件13安装于转盘12中时座落于转盘导向槽127中。转盘导向槽127中设置一对弹簧133,各弹簧两端分别抵靠在半圆形导向槽127的一端和导向块132上,以趋于使致动组件13处于中间平衡位置(参见图10)。致动组件13还包括从底板130的顶面向上延伸的支柱134,以及枢转地结合于支柱134顶端的手柄135,其中支柱134的高度确定为使其顶端处于基座内盖14上侧,而手柄135的末端延伸至基座外盖15外。
基座内盖14形成有中心孔140,以便套装于基座主体立柱112和致动组件的支柱134上。基座内盖14底面形成有与转盘沉孔126相对应的沉孔141,其扣合于致动组件的底板130上,以与转盘沉孔126相配合来限制致动组件13的纵向位移。基座内盖14底面间隔开地设置有三个凹状接纳槽142,以分别接纳第一齿轮17而使第一齿轮17与转盘侧面的齿125啮合。基座内盖侧面与基座主体第一保护罩118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第二保护罩143,第一、第二保护罩合抱成半圆筒状上保护罩(参见图5)。当将基座内盖14扣合于基座主体11上之后,可以通过连接件,例如螺钉(参见图4),将两者紧固,以限制两者之间容纳的部件的纵向位移。
基座外盖15形成容纳腔150,以供致动组件13的支柱134和手柄135的内端在其中转动,并且其顶部中央形成有中心孔151,以套装于基座主体立柱112上。基座外盖15的侧壁上形成有开口152,以供手柄135的外端伸出该基座外盖。该开口152中形成有“T”形凸起153(参见图1)。从而,手柄135可以从“T”形凸起的一侧转动到另一侧,而实现锁定与松开两种状态的转换,下文中将对其状态转换进行详细介绍。
该基座1还可以包括拧合于立柱112上部的外螺纹1131上的紧固螺母16,以将基座外盖15压靠于基座内盖14上,其中外螺纹1131形成于外螺纹113的下侧,且其外径大于外螺纹113的外径。
中轴3套装于基座立柱112的中心孔中,且其上端设置有载物台31。载物台31顶面中央设置有螺纹杆32,以连接摄影器材或仪器(图中未示出)。中轴3底端可设置配重钩33,以悬挂配重(图中未示出)来稳定该三脚架。
中轴锁定器4包括锁定器主体41和环形楔42。锁定器主体41形成有中心孔410且该中心孔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411,其中,中心孔410的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该锁定器主体的内螺纹411与立柱112顶端的外螺纹113相啮合,同时环形楔42在中心孔410内设置于立柱112和中轴3之间。当需要锁定中轴3的位置时,就将锁定器主体更紧地拧合于外螺纹113上,从而向下挤压环形楔42,使其更紧地楔入立柱和中轴之间,达到锁定中轴的目的。当需要放松中轴3时,就通过拧松锁定器主体41来放松环形楔42。
另外,为了减少灰尘进入基座内而对其中的活动部件造成阻滞,可在基座外盖15的容纳腔150内设置防尘上盖21。防尘上盖21包括供立柱112穿过的开口211和供防尘上盖21绕其枢转的枢轴212(参见图12)。基座外盖和基座内盖上分别设置有彼此扣合的上、下支撑件213、214,以支撑枢轴212。支撑片215在背离防尘上盖21的方向上从枢轴212延伸,其与下支撑件214之间设置有弹簧216。弹簧216趋于向上推动支撑片215,以将防尘上盖21压靠于手柄135上(参见图4)。由此,在手柄135沿“T”形凸起153移动时,防尘上盖21紧贴于手柄135上一起移动(参见图11)。
另外,为防止灰尘从开口152进入基座1内,可以绕基座外盖15内壁设置一对弧形防尘侧板22。防尘侧板22分别设置于手柄135两侧,并可滑动地座落于基座内盖14顶面形成的环形凹槽144中。各防尘侧板22分别通过弹簧221牵引,各弹簧22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防尘侧板22远离手柄135的侧部和基座外盖15上,从而趋于将防尘侧板22压靠于手柄135上(参见图12和13)。由此,在手柄135沿开口152内的“T”形凸起移动时,防尘侧板22紧贴手柄135一起移动。
图14-图40示出了本发明三脚架的支脚2及其与基座1的连接关系。本发明各支脚的结构相同,故在此仅以一支支脚为例进行说明。
支脚2通过支脚连接件23结合于基座1。支脚连接件23固定连接于支脚第一管件5的顶端,并包括一对从其顶面竖直向上延伸的连接片231。该对连接片231跨置于基座的支架115两侧,并借助第三齿轮19的支撑轴232枢转地连接于支架115上。在第三齿轮19与支脚连接件23顶面之间设置有支脚角度调节杆24,其靠近支脚内侧的端部241枢转连接于支脚连接件23上,而其靠近支脚外侧的端部为自由端。该调节杆24朝向第三齿轮19的上表面中部形成有多个齿243,以与第三齿轮19相啮合;而其朝向支脚连接件23的下表面中部受弹簧242支撑,以趋于将调节杆24中部的齿243推靠在第三齿轮19上(参见图5)。
在支脚连接件23紧邻连接片231的位置上形成联接突起233,且其上设置有套合于上保护罩内的半圆筒状下保护罩25。
各第一齿轮17的输出轴20延伸至由各自的上、下保护罩形成保护腔内,且在其末端连接有第一棘爪26。与第一棘爪26啮合地设置有第二棘爪27,该第二棘爪27同样处于保护腔内,且其输出轴28延伸至支脚2内并枢转地连接于支脚2内的第一柱状传动轴281。第一棘爪26和第二棘爪27可以是六爪棘爪。当使支脚2相对于基座1转动时,支脚连接件23的连接片231就相对于基座的支架115转动,与此同时下保护罩25就在上保护罩内转动,直至下保护罩和/或联接突起抵靠在上保护罩的下缘处。在此过程中,第一和第二棘爪26、27始终保持啮合(参见图16和17)。
参见图14和图15,本发明的各支脚2包括四个管件,即第一管件5、第二管件6、第三管件7和第四管件8。第一管件5包括管状外壳51,该外壳51上下端开放,且其上端连接于支脚连接件23上。外壳51内壁上沿外壳51的整个高度形成有两组定位孔组52。这两组定位孔组52相对于外壳51中心呈角对称分布,且分别包括多个上下对齐的定位孔521(参见图18和26)。外壳51内壁底部形成有止动块53,以防止第二管件6完全移出第一管件5外,下文中将会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第二管件6包括可上下移动地套装于第一管件外壳51中的管状外壳61。一托架62固定于外壳61上端,并包括彼此间隔开的上、下托板。第一柱状传动轴281贯穿该托架62,并可相对该托架62自由旋转。受力齿轮63和作功齿轮64上下叠置地夹持于托架62的上下托板之间,且套装于第一柱状传动轴281上。受力齿轮63中心孔的横截面形成为矩形,且尺寸确定为稍大于第一柱状传动轴281横截面的尺寸,从而当将受力齿轮63套装于该第一柱状传动轴上时,其可沿该第一柱状传动轴的长度方向滑动,但是不可相对第一柱状传动轴旋转(参见图19和28)。然而,作功齿轮64中心孔的尺寸却确定为当其套装于第一柱状传动轴上时可相对于该第一柱状传动轴自由旋转(参见图20和28)。受力齿轮63和作功齿轮64之间通过弹簧65连接,该弹簧一端固定于受力齿轮63上,而另一端固定于作功齿轮64上。从而,当第一柱状传动轴281旋转而带动受力齿轮63旋转时,受力齿轮63借助弹簧65带动作功齿轮64一起旋转。
第一柱状传动轴281下端设置有销钉2811和垫片2812,其中垫片2812设置于托架62上。该垫片2812的内孔为矩形,且尺寸稍大于柱状传动轴281横截面尺寸。从而,该垫片2812可以防止销钉2811进入作功齿轮64的中心孔内。
从动齿轮66夹持于托架62的上下托板之间并与受力齿轮63相啮合。第二柱状传动轴282固定地结合于该从动齿轮66,并且可相对于该托架62自由旋转地向下延伸。例如,该从动齿轮66形成有横截面为矩形的中心孔(参见图19),并且尺寸确定为稍大于第二柱状传动轴282的尺寸,从而当将从动齿轮66套装于该第二柱状传动轴上时,其不可相对第二柱状传动轴旋转。
另外,在第二柱状传动轴紧邻托架62上下托板的位置处设置销钉2821和垫片2822,其中垫片2822处于销钉2821和上下托板之间,从而以防止第二柱状传动轴282相对于从动齿轮66进行纵向移动(参见图29)。同时,由于垫片2822可以将第二柱状传动轴282的纵向推力分散到托架62上,从而可以使得从动齿轮66两端不会承受过大的纵向推力。
支脚第二管件6还包括设置于托架62内的止动单元69和推力弹簧692(参见图21和30)。该止动单元69一端枢转地设置于托架62内并包括朝向托架62外延伸的止动凸起691。该推力弹簧692一端抵靠在托架62上,而另一端抵靠在止动单元上,以趋于将止动凸起691推出贯穿外壳61和托架62侧壁的开口611。由此,当第二管件6的上端滑动至第一管件5的末端时,止动单元69的止动凸起691将从上接触并抵靠在第一管件的止动块53上,从而阻止第二管件6滑出第一管件5外。
为了在收起支脚第二管件时相对于第一管件锁定该第二管件,该第二管件6还包括设置于作功齿轮64一侧的锁定单元67(参见图20和37)。该锁定单元包括:基板671;在基板面对作功齿轮64的一端形成的齿条672,该齿条与作功齿轮啮合;以及基板671上与形成齿条的一端相对的端部形成的分叉端673。该分叉端673包括至少一个与第一管件5上的定位孔521相配合的定位销6731。同时,在第二管件6的外壳61和托架62上形成有供定位销6731穿过的开口612。从而,当作功齿轮64顺时针转动(从上侧观察)时,其借助齿条672驱动基板671朝向开口612移动,使得分叉端673的定位销6731穿过托架和外壳而插入第一管件5的定位孔521中,从而锁定第一和第二管件,而无法拉伸第二管件。
优选地,为了保持平衡,可以为该第二管件6设置另一锁定单元68,该锁定单元68与锁定单元67相对于作功齿轮64成角对称分布,从而其分叉端的定位销可以选择性地插入第一管件的另一组定位孔组的定位孔中。由于两锁定单元结构基本相似,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为了可以在整个支脚位置被锁定的情况下对第二管件6伸出第一管件5的长度进行微调,可在第二管件6上设置解锁单元60,其包括:设置在第二管件外壳61下部的牵引单元601;设置于锁定单元基板671侧表面的致动块602;靠近致动块602而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托架62内致动楔603;推力弹簧604,其两端分别抵靠在托架62和致动楔603上,以趋于将致动楔603推离致动块602;以及牵引索605,其一端固定于致动楔603上,而另一端穿过第二管件6的外壳61而固定于牵引单元601上(参见图27)。该牵引单元601包括固定于外壳外表面的框架6011;可枢转地设置于该框架6011上的转臂6012;结合于转臂6012自由端的按压片6013。优选地,该按压片6013位于框架6011一侧形成的凹槽6014中。牵引索605固定于牵引单元601的一端就固定于按压片6013上(参见图38)。
从而,当按压该按压片6013时,牵引索605带动致动楔603克服推力弹簧604的推力而向下移动,由此借助致动块602推动锁定单元67朝向托架62内部移动,从而定位销6731移出定位孔521,使得可以第二管件6相对于第一管件5解锁而可以相对于后者移动。
在第二管件6包括锁定单元68的情况下,锁定单元67的齿条672驱使作功齿轮64逆时针转动(从上侧观察),由此带动锁定单元68同时朝向托架62内部移动,从而锁定单元68的定位销也从第一管件的定位孔中移出而解除第一、第二管件之间的锁定(参见图39和40)。
当调整好第二管件6相对于第一管件5的位置而释放按压片6013后,推力弹簧604将致动楔603推离致动块602,从而在弹簧65的回复作用力下,作功齿轮64重新进行顺时针旋转,驱动两锁定单元朝向托架62外移动,从而相对于第一管件5重新锁定第二管件6。
另外,在第二管件外壳61上与第一管件5的定位孔组52错开的位置上沿着整个外壳61高度上形成有两组定位孔组613。这两组定位孔组613分别包括多个上下对齐的定位孔6131(参见图36)。另外,在第二管件6外壳61底部形成有止动孔614(参见图15),以防止第三管件7完全移出第二管件6,下文中将会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在第三管件7的托架72对应于第一柱状传动轴281的位置形成有纵向贯穿孔721,以在支脚收起时供第一柱状传动轴281穿过(参见图21、22)。当第三管件7的上端滑动至第二管件6的末端时,第三管件7的止动单元79的止动凸起791结合于第二管件6的止动孔614中,从而阻止第三管件7滑出第二管件6。另外,第三管件7的锁定单元77和78与第二管件6的锁定单元67和68形成交错布置。从而,第三管件7的作功齿轮74顺时针旋转(从上侧观察)可以驱使锁定单元77和78朝向托架72内移动。除以上不同之处外,第三管件7的结构与第二管件6类似,故不在此进行赘述。
如图15和图32-33所示,在第四管件8的托架82对应于第一柱状传动轴281的位置形成第一纵向贯穿孔821,以在支脚收起时供第一柱状传动轴281穿过;而在其对应于第二柱状传动轴282的位置形成第二纵向贯穿孔822,以在支脚收起时供第二柱状传动轴282穿过(参见图24-25和图32)。第四管件8的锁定单元87和88与第三管件7的锁定单元77和78形成交错布置。从而,第四管件8的作功齿轮84逆时针旋转(从上侧观察)可以驱使锁定单元87和88朝向托架82内移动。另外,如果第四管件8为支脚的末端管件,则该管件可以不包括从动齿轮及相对于该从动齿轮固定设置的柱状传动轴。除以上不同之处外,第四管件8的结构与第三管件7类似,故不在此进行赘述。
下面结合图34-36详细描述本发明三脚架的工作方式。
当致动组件13的手柄135处于图34所示的锁紧位置时,也就是处于图1中所示的“T”形凸起右侧位置时,致动组件13的导向块132在转盘12的导向槽127中处于平衡位置,而使得转盘12在弹簧122的作用下处于其初始位置。此时,第二齿轮18与转盘的齿条124相啮合,故第二齿轮18无法自由旋转。由于第二齿轮18与第三齿轮19啮合(参见图5),而第三齿轮19与支脚角度调节杆24的齿243相啮合,从而第三齿轮19无法转动,而支脚角度调节杆24也无法相对于第三齿轮19进行转动,由此一端固定的设置于支脚上的支脚角度调节杆24就可以阻止支脚相对于基座1转动而向外张开。
与此同时,由于转盘12保持静止,与其侧面的齿125啮合的第一齿轮17也保持静止,从而其输出轴20和棘爪26不会驱使支脚的第一柱状传动轴281转动。从而,支脚的第二至第四管件的锁定单元处于伸出相应外壳的初始位置,而其各自的定位销也处于插入上一管件的定位孔的初始状态,由此各个支脚相邻管件分别处于锁定状态,而不能进行拉伸。
当致动组件13的手柄135被转动至图35所示的松开位置时,也就是处于图1中所示的“T”形凸起左侧位置时,致动组件13的导向块132在转盘12的导向槽127顺时针转动(从上侧观察),并且同时借助弹簧133推动转盘12一起顺时针转动。由于转盘12的转动,第二齿轮18与转盘的齿条124相脱离,故第二齿轮18此时可以在转盘12的环形凹面123内自由旋转。由于第二齿轮18与第三齿轮19啮合(参见图5),而第三齿轮19与支脚角度调节杆24的齿243相啮合,这样第三齿轮19此时也可以旋转,从而支脚角度调节杆24可以驱使第二齿轮18和第三齿轮19进行转动。由此,当相对于基座1转动支脚时,一端固定的设置于支脚上的支脚角度调节杆24可以驱动第二齿轮18和第三齿轮19自由转动,而不受任何阻碍。这样就使得了各支脚2可以相对于基座1进行转动而展开一定角度。
与此同时,由于转盘12顺时针转动,与其侧面的齿125啮合的第一齿轮17就逆时针转动(从基座内向外观察),从而第一齿轮的输出轴20经由第一棘爪26、第二棘爪27以及第二棘爪输出轴28驱使支脚2的第一柱状传动轴281逆时针旋转(从上侧观察)。第一柱状传动轴281驱动受力齿轮63逆时针旋转,而受力齿轮63又经由弹簧65带动作功齿轮64逆时针旋转,从而作功齿轮64借助齿条驱动锁定单元67和68朝托架62内移动,以使锁定单元的锁定销从第一管件5中的定位孔中移出,而在支脚的第一管件5和第二管件6之间进行解锁。
与此同时,受力齿轮63驱使从动齿轮66顺时针旋转(从上侧观察),从动齿轮66带动第二柱状传动轴282一起顺时针旋转。与上面运作类似的,第二柱状传动轴282驱动第三管件7的受力齿轮73顺时针旋转,而受力齿轮73又经由弹簧75带动作功齿轮74顺时针旋转,从而作功齿轮74借助锁定单元77和78的齿条驱动锁定单元77和78朝托架72内移动,以使第三管件的锁定单元的锁定销从第二管件6中的定位孔中移出,而在支脚的第二管件6和第三管件7之间进行解锁。
依次类推,支脚的第三管件7和第四管件8之间也进行解锁。从而,通过上述传动方式,各个支脚的相邻管件之间的锁定都得以解除,从而可以将各个管件从其上一管件中拉出所需长度。
当调整好各个支脚的长度和其相对于基座展开的角度后,可以将手柄135转回到锁定位置,也即图1所示的“T”形凸起右侧位置,来锁定支脚。当将手柄135转回锁定位置时,转盘12在弹簧122的作用下被转动到图34所示的位置,从而各个支脚的第二齿轮18、第三齿轮19以及支脚角度调节杆24被重新锁定,由此各个支脚相对于基座的展开角度就被锁定。
另外,在转盘12转回图34所示位置的过程中,其带动各支脚的第一齿轮17顺时针转动(从基座内向外观察),从而各管件中的柱状传动轴、受力齿轮、作功齿轮、从动齿轮按照与解锁操作相反的方向转动,驱使各管件的锁定单元朝向各自的托架外移动,从而各锁定单元的锁定销将分别重新插入上一管件的定位孔组中的定位孔中,以重新锁定各支脚的相邻管件。
从而,在调整好各支脚的拉伸长度和展开角度后,本发明仅需将手柄135转回到锁定位置,也即图1中所示的“T”形凸起右侧位置,就可以同步锁定所有支脚,包括各支脚相对于基座展开的角度及各支脚伸展的长度。
在手柄处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为了微调各个支脚相对于基座的展开角度,可以按压支脚角度调节杆24的自由端(参见图5),来克服弹簧242的弹力而使该调节杆的齿243与第三齿轮19相脱离,从而可以相对于基座1自由转动支脚2,而不受第二和第三齿轮不能旋转的限制。
同样,在手柄处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为了微调各个管件的伸出长度,可以按压其解锁单元的按压片(参见图37-40),使得牵引索带动致动楔抵抗推力弹簧的推力而向下移动,从而借助致动块推动锁定单元朝向托架内部移动,从而定位销移出定位孔,使得可以解除该管件与其上一管件之间的锁定。
下面参照图41-50描述设置于本发明三脚架的各支脚末端的脚钉组件。
脚钉组件9设置于各支脚的末端管件中,例如,本示例的第四管件8中,并包括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支脚的第四管件内的支撑架91、设置于支撑架下端部的脚钉选择单元92、固定于脚钉选择单元上的第一脚钉93、与第一脚钉相对地固定于脚钉选择单元上的第二脚钉94、一端固定于支撑架91上而另一端固定于第四管件上的拉力弹簧95、设置于第四管件和支撑架之间的空气阻尼单元96以及脚钉组件定位单元97。
支撑架91顶端开放并形成有供相应管件的柱状传动轴插入的腔体911。另外,在腔体911内部形成有通道912和913,其分别供第一柱状传动轴281和第二柱状传动轴282插入。各通道的尺寸稍大于相应柱状传动轴横截面的尺寸,以供柱状传动轴在其中自由旋转与自由进出。同时,由于各通道的尺寸仅稍大于柱状传动轴横截面的尺寸,从而当三脚架被收起来而横放收藏时,相应柱状传动轴插入通道中并受到通道侧壁承托。由此,可以避免柱状传动轴尾部长时间悬空而导致传动轴弯曲。
第一脚钉93和第二脚钉94可以分别由不同材料制成,以适应不同场地的要求。例如,第一脚钉93可由塑料制成,以适用于室内场地;而第二脚钉94可由金属制成,以适用于室外场地。
如图49所示,脚钉选择单元92包括:承载台921,其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架91下端部,而第一脚钉93和第二脚钉94分别设置于该承载台921的两相对侧;选择盘922,其相对于支撑架91固定地设置于承载台921的中央位置,并且在其圆周上对称地形成有两个凹槽9221和9222;以及选择弹片923,其形成为U形,并且在其两末端位置形成有朝向U形内部的凸起9231和9232。该选择弹片923的凸起之间的距离略小于选择盘922的直径。选择弹片923的中间部位固定于承载台921,而其两凸起9231和9232则沿着选择盘922的直径而抵靠在选择盘922上。从而,当转动该承载台921而进行脚钉选择时,选择弹片923的两凸起就沿着选择盘922的圆周滑动,直至滑入选择盘922的凹槽中,实现对脚钉的定位。当需要转换脚钉时,则仅需将承载台921旋转180°,使得选择弹片923的两凸起滑入相对的选择盘的凹槽中,以实现脚钉转换。
当需要转换脚钉时,则需要将支撑架91的下端部拉出支脚的第四管件8,而可以转动脚钉选择单元的承载台921以进行脚钉选择。当脚钉转换完成后,拉力弹簧95的拉力可以将支撑架91以及其上所承载的脚钉选择单元92拉回第四管件内,而仅露出被选择的脚钉。
为了防止拉力弹簧95突然将支撑架91拉回第四管件8内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可在支撑架91和第四管件8之间设置空气阻尼单元96。如图46和47所示,该空气阻尼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961;横向固定于在第一气缸末端并与第一气缸连通的第二气缸962;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气缸内的活塞963以及连接于活塞的活塞杆964。该第二气缸侧壁中形成有进气孔9621;膜片9622设置于气缸内壁对应于进气孔9621的位置上,以覆盖该进气孔。该膜片9622在远离第一气缸的一边固定,而其他边缘自由。另外,在第二气缸的气缸壁中还形成有出气孔9623,该出气孔9623的尺寸远小于进气孔9621的尺寸。从而,当活塞963受活塞杆964牵引而远离第二气缸时,空气主要经由进气孔9621进入第一、第二气缸内,从而活塞963可以快速滑动。然而,当活塞963由活塞杆964推动而靠近第二气缸时,第一、第二气缸内的空气需要排出,然而需排出的空气将膜片9622压靠在进气孔9621上,使得空气无法经过进气孔9621排出,而只能经由尺寸很小的出气孔9623排出。这样,活塞963在靠近第二气缸的移动中将收到较大的空气阻力而只能缓慢的滑动。
该空气阻尼单元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在第四管件内固定于第四管件或者脚钉组件的支撑架,而其活塞杆则相对地固定于支撑架或第四管件。从而,由于该空气阻尼单元的上述工作方式,当将支撑架拉出第四管件8时,活塞可以快速移动,从而可以快速将支撑架91拉出。然而,当拉力弹簧95将支撑架91拉回第四管件8内时,由于活塞受空气阻力作用而只能缓慢移动,导致支撑架91也只能缓慢移动至第四管件8内,从而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另外,在将脚钉选择单元92拉出第四管件8外以进行脚钉转换时,为了克服拉力弹簧95的拉力而防止支撑架91和脚钉选择单元92被自动拉回第四管件8内,可以在第四管件8内设置脚钉组件定位单元97。该脚钉组件定位单元97包括定位杆971、形成于支撑架上曲线槽972以及用于将定位杆971一端压靠于曲线槽972中的弹簧973。该定位杆971的一端设置于第四管件8上,而另一端可滑动地结合于曲线槽972中。该曲线槽972构成为心形曲线槽(参见图48A),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曲线段9721、9722、9723和9724构成,其中各线段相交处的槽深度大于各个线段自身的深度,并且后一条曲线段的起始处深度略大于前一条曲线段的终点处深度,从而可以保证定位杆971的端部不会入错曲线段或者往回滑动。另外,曲线段9721可以形成有不与其他曲线段相交的自由末端9720。当支撑架91和脚钉选择单元92处于第四管件8内时,定位杆971的滑动端处于曲线段9721的自由末端9720。当将支撑架91拉出第四管件8时,定位杆的滑动端沿着曲线段9721向上滑动。当支撑架91被完全拉出时,该滑动端滑动至曲线段9721和9722之间的第一相交处。当释放该支撑架91时,由于受到拉力弹簧95的牵引,支撑架91局部退回支脚的第四管件8中,从而定位杆971的滑动端沿着曲线段9722滑动到曲线段9722和曲线段9723之间的第二相交处,并在此处于稳定状态,防止支撑架91进一步退回第四管件8中。当完成脚钉选择而需要支撑架91和脚钉选择单元92退回第四管件8中时,需要先向外拉动支撑架91,使得定位杆971的滑动端离开第二相交处,并沿着曲线段9723达到曲线段9723与曲线段9724之间的第三相交处,并越过第三相交处进入曲线段9724内。此时,放松支撑架91,则整个支撑架91以及脚钉选择单元92在拉力弹簧95的牵引下退回第四管件8中。同时,定位杆971的滑动端沿着曲线段9724滑动,并进入曲线段9721中,最后一直滑动到曲线段9721的自由末端9720,从而支撑架91和脚钉选择单元92就稳定地退回到第四管件8中。
另外,在第四管件8的末端可以设置底盖98,以封闭第四管件8末端未被脚钉组件9封闭的区域。该底盖98中可以设置通道981,其结构和作用与通道912和913相同,用以接纳并承载其他柱状传动轴,以避免这些柱状传动轴尾部长时间悬空而导致传动轴弯曲。在底盖98底部可以形成有贯穿底盖98的导流孔982,以便排出各支脚内的水或杂质。
尽管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的变化和改进。应当理解,这样的变化和改进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Claims (32)
1.一种三脚架,包括:
基座;
三支枢转地设置于该基座周边的支脚,各支脚包括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该第二管件可伸缩地套装于该第一管件内;
设置于各支脚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之间的第一锁定机构,其相对于该第一管件锁定该第二管件以阻止该第二管件相对于该第一管件伸缩移动;
三组传动链,分别从该基座延伸至各支脚中并与相应的第一锁定机构相耦合,以驱动相应的第一锁定机构对第二管件进行锁定或解锁;
致动机构,设置于该基座中并同步耦合该三组传动链以对其进行致动,其中,该基座包括基座主体和扣合于基座主体上的基座外盖;该基座主体包括上表面形成有凹陷的底盆、从该底盆中央向上延伸的立柱和三组彼此间隔开地从该底盆侧壁向外延伸的支架;该基座外盖形成有中心孔,以套装于该立柱上;
其中,该三脚架还包括三组支脚连接件,各支脚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各支脚的第一管件顶端并包括从其上表面竖直向上延伸的连接片,该连接片枢转地连接于该基座上的相应支架,该致动机构包括:
转盘,其形成有中心孔,以套装于该立柱上并绕该立柱可转动地接纳于该底盆凹陷中,并且在该转盘侧面上绕其圆周形成有多个齿;以及
致动组件,其包括:
底板,其形成有中心孔,以套装于该立柱上,并以可致动该转盘的方式结合于该转盘;
支柱,其从该底板上表面向上延伸;以及
手柄,其枢转地结合于该支柱顶端且其外端延伸至该基座外盖外;
其中,该基座外盖侧壁中形成有供该手柄外端伸出的开口且在该开口中形成有“T”形凸起,该手柄可从该“T”形凸起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该第一管件包括上、下端开放的管状外壳;该第二管件包括上、下端开放并具有与该第一管件外壳相同横截面形状的管状外壳以及结合于该第二管件外壳顶端并包括彼此间隔开的上、下托板的托架,该第一锁定机构包括:
沿该第一管件长度方向形成于该第一管件外壳内壁上的第一定位孔组, 其包括多个上下对齐的第一定位孔;以及
与该第一定位孔组正交地设置于该第二管件托架中的第一锁定单元,其包括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的邻近该第一定位孔组的一端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销;其中该第二管件外壳对应于该第一定位销的位置形成有开口,以供该第一定位销伸出或缩回该第二管件托架而插入或退出该第一定位孔,各传动链包括:
第一齿轮,设置成与该转盘侧面的齿相啮合;
第一柱状传动轴,其耦合于该第一齿轮的输出轴,穿过相应的支脚连接件而延伸至相应支脚内,并可自由旋转地贯穿相应的第二管件托架;以及
第一受力齿轮和第一作功齿轮,其上下叠置地夹持于相应的第二管件托架上、下托板之间,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一牵引弹簧,该第一牵引弹簧一端固定于该第一受力齿轮,而另一端固定于该第一作功齿轮;
其中,该第一受力齿轮以相对于该第一柱状传动轴可纵向移动而不可转动的方式套装于该第一柱状传动轴上,而该第一作功齿轮以相对于该第一柱状传动轴可纵向移动和转动的方式套装于该第一柱状传动轴上;以及
其中,该第一锁定单元第一基板的面对该第一作功齿轮的部分形成有与该第一作功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第一受力齿轮形成有横截面为矩形的中心孔,且其尺寸确定为稍大于该第一柱状传动轴的横截面尺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底盆还包括绕该立柱形成于该凹陷内的环形定位槽,该定位槽内形成的一对彼此相对的止动凸块;该转盘包括一对彼此相对地形成于其底面的定位块,该定位块座落于该定位槽中;其中该对止动凸块之一与该对定位块之一之间设置有弹簧,以趋于将该定位块推靠在该对止动凸块的另一个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转盘的上表面形成有沉孔,以接纳该致动组件的底板;该转盘还包括绕其中心孔形成于该沉孔内的半圆形导向槽;该致动组件还包括从该底板底面向下延伸的导向块,该导向块座落于该导向槽中,并且该导向槽中设置一对弹簧,各弹簧两端分别抵靠在该导向槽的一端和该导向块上,以趋于使该致动组件底板处于中间平衡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基座还包括夹持于该基座主体和基座外盖之间并扣合于该致动组件底板上的基座内盖;该基座内盖形成有 中心孔,以套装于该立柱和该支柱上;该基座内盖底部周边形成有环状接纳槽,以容纳该第一齿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三脚架还包括设置于该基座外盖和基座内盖之间并从上压靠于该手柄上的防尘上盖,该防尘上盖包括供该立柱穿过的开口和供该防尘上盖绕其枢转的枢轴;该基座外盖和基座内盖上分别设置有彼此扣合的上、下支撑件,以支撑该枢轴;
其中,该防尘上盖还包括在背离该防尘上盖开口的方向上从该枢轴延伸的支撑片,该支撑片与该下支撑件之间设置有弹簧,该弹簧趋于向上推动该支撑片,以将该防尘上盖压靠于该手柄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三脚架还包括绕该基座外盖内壁设置的一对弧形防尘侧板,该防尘侧板分别设置于该手柄两侧,并可滑动地座落于该基座内盖顶面形成的环形凹槽中;
其中,各防尘侧板分别通过弹簧牵引,各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相应的防尘侧板的远离该手柄的侧部和该基座外盖上,以趋于将该防尘侧板分别从该手柄两侧压靠于该手柄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脚架,其中,各第一齿轮的输出轴延伸至该基座之外,并且通过一对棘爪与该第一柱状传动轴相啮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对棘爪为六爪棘爪。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基座侧部对应于该第一齿轮输出轴的位置形成有半圆筒状上保护罩,各支脚连接件上设置有套装于该上保护罩内的半圆筒状下保护罩,该对棘爪位于该上、下保护罩形成的保护腔内。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第一管件外壳还包括形成于其内壁底部的止动块;该第二管件还包括设置于该第二管件托架内的第一止动单元和第一推力弹簧;该第一止动单元一端枢转地设置于该第二管件托架内并包括朝向该第二管件托架外延伸并与该止动块对齐的第一止动凸起;该第一推力弹簧一端抵靠在该第二管件托架上,而另一端抵靠在该第一止动单元上,以趋于将该第一止动凸起推出对应于该第一止动凸起而形成于该第二管件外壳中的开口。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三脚架的各支脚还包括用于相对于该第一管件对该第二管件进行解锁的第一解锁单元,该第一解锁单元 包括:设置在该第二管件外壳下部的第一牵引单元;在该第一锁定单元第一基板上设置于该第一齿条和第一定位销之间的第一致动块;靠近该第一致动块而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该第二管件托架内第一致动楔;第一推力弹簧,其两端分别抵靠在该第二管件托架和该第一致动楔上,以趋于将该第一致动楔推离该第一致动块;以及第一牵引索,其一端固定于该第一致动楔,而另一端穿过该第二管件外壳而固定于该第一牵引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第一牵引单元包括:固定于该第二管件外壳外表面的第一框架;可枢转地设置于该第一框架上的第一转臂;结合于该第一转臂自由端的第一按压片;其中,该第一牵引索在该第一牵引单元处固定于该第一按压片上。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三脚架还包括:
中轴,其竖直地贯穿该基座并可相对该基座上下移动;以及
中轴锁定器,其套装于该中轴上以相对该基座锁定该中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立柱形成有中心孔;该中轴套装于该立柱的中心孔中,且其上端设置有用于承载摄影器材或其他仪器的载物台。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载物台顶面中央设置有螺纹杆,以连接该摄影器材或其他仪器,而该中轴底端设置有用于悬挂配重的配重钩。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中轴锁定器包括锁定器主体和环形楔,该锁定器主体具有其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的中心孔,其中,该锁定器主体中心孔的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该立柱上部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以与该内螺纹啮合;该环形楔在该锁定器主体中心孔内设置于该立柱和该中轴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脚架,其中,各支脚还包括至少一第三管件,所述至少一第三管件彼此可伸缩地套装在一起并整体可伸缩地套装于该第二管件中,各所述至少一第三管件包括上、下端开放并具有与该第二管件外壳相同横截面形状的管状外壳以及结合于所述至少一第三管件外壳顶端并包括彼此间隔开的上、下托板的托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第二管件和所述至少一第三管件中相邻管件之间设置有第二锁定机构,其相对于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外 部的管件锁定处于内部的管件以阻止该处于内部的管件相对于该处于外部的管件伸缩移动;该第二锁定机构包括:
第二定位孔组,其沿该支脚长度方向形成于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外部的管件的外壳的内壁上,并包括多个上下对齐的第二定位孔,其中该第一定位孔组和第二定位孔组中直接相邻的两定位孔组彼此交错设置;以及
第二锁定单元,其与该第二定位孔组正交地设置于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内部的管件的托架中,并包括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的邻近该第二定位孔组的一端形成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销;其中该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外部的管件的外壳对应于该第二定位销的位置形成有开口,以供该第二定位销伸出或缩回其所处的托架中而插入或退出该第二定位孔中。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三脚架,其中,各传动链还包括:
至少一组第二受力齿轮和第二作功齿轮,各组第二受力齿轮和第二作功齿轮分别上下叠置地夹持于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内部的管件的托架上、下托板之间,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二牵引弹簧,该第二牵引弹簧一端固定于该第二受力齿轮,而另一端固定于该第二作功齿轮;
至少一从动齿轮,各从动齿轮分别夹持于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外部的管件的托架上、下托板之间,并与相应的第一受力齿轮或第二受力齿轮相啮合;
至少一第二柱状传动轴,各第二柱状传动轴分别连接设置于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外部的管件中的从动齿轮和设置于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内部的管件中的第二受力齿轮和第二作功齿轮;
其中,该从动齿轮以相对于相应的第二柱状传动轴不可纵向移动且不可转动的方式套装于该第二柱状传动轴上;该第二受力齿轮以相对于相应的第二柱状传动轴可纵向移动而不可转动的方式套装于该第二柱状传动轴上,而该作功齿轮以相对于相应的第二柱状传动轴可纵向移动和转动的方式套装于该第一柱状传动轴上;
其中,该第二锁定单元的第二基板的面对相应的第二作功齿轮的部分形成有与相应的第二作功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以及
其中,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内部的管件的托架中形成有与该第一柱状传动轴和所述至少一第二柱状传动轴对齐的贯穿孔,以供该第一柱状传动轴和所述至少一第二柱状传动轴插入。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三脚架,其中,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外部的管 件的外壳还包括形成于其侧壁底部中的止动孔;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内部的管件还包括设置于其托架内的第二止动单元和第二推力弹簧;该第二止动单元一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内部的管件的托架内并包括朝向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内部的管件的托架外延伸并与该止动孔对齐的第二止动凸起;该第二推力弹簧一端抵靠在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内部的管件的托架上,而另一端抵靠在该第二止动单元上,以趋于将该第二止动凸起推出对应于该第二止动凸起而形成于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内部的管件的外壳中的开口。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三脚架的各支脚还包括用于相对于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外部的管件对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内部的管件进行解锁的第二解锁单元,该第二解锁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内部的管件外壳下部的第二牵引单元;在该第二锁定单元第二基板上设置于第二齿条和第二定位销之间的第二致动块;靠近该第二致动块而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内部的管件的托架内第二致动楔;第二推力弹簧,其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内部的管件的托架和该第二致动楔上,以趋于将该第二致动楔推离该第二致动块;以及第二牵引索,其一端固定于该第二致动楔,而另一端穿过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内部的管件外壳而固定于该第二牵引单元。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第二牵引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相邻管件中处于内部的管件外壳外表面的第二框架;可枢转地设置于该第二框架上的第二转臂;结合于该第二转臂自由端的第二按压片;其中,该第二牵引索在该第二牵引单元处固定于该第二按压片上。
24.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三脚架还包括三组支脚角度调节单元,其分别设置于该基座和各支脚连接件之间,以相对于该基座选择性锁定相应支脚而阻止相应支脚相对于该基座枢转;该三组支脚角度调节单元耦合于该致动组件,以在该致动组件致动下相对于该基座解锁相应支脚。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三脚架,其中,各组支架分别包括两条间隔开的悬臂;该转盘的侧壁在各支架限定的范围内形成有开口;该转盘下表面外侧形成有环状凹面,在该凹面上对应于该转盘侧壁开口的位置上形成有三段彼此间隔的齿条;其中,各个支脚角度调节单元包括:
第二齿轮,其可旋转地设置于相应支架的悬臂之间并经由相应转盘侧壁开口与该转盘的相应齿条相啮合;
第三齿轮,其在该第二齿轮外侧可旋转地设置于该支架的悬臂之间并与该第二齿轮相啮合;以及
支脚角度调节杆,其靠近支脚内侧的一端枢转连接于相应支脚连接件上,而其靠近支脚外侧的一端为自由端;其朝向该第三齿轮的部位形成有多个齿,以与该第三齿轮相啮合;而其朝向相应支脚连接件部位受弹簧支撑,以趋于将该支脚角度调节杆的齿推靠在该第三齿轮上。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三脚架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各支脚末端的脚钉组件,各脚钉组件包括:支撑架;设置于该支撑架下端部的脚钉选择单元;彼此相对地固定于该脚钉选择单元上的第一脚钉和第二脚钉;一端固定于该支撑架上而另一端固定于该支脚上的拉力弹簧;设置于该支撑架和该支脚之间的空气阻尼单元以及脚钉组件定位单元。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第一脚钉和第二脚钉分别由不同材料制成。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脚钉选择单元包括:
承载台,其可旋转地设置于该支撑架下,并且在其两相对侧部承载该第一脚钉和第二脚钉;
选择盘,其相对于该支撑架固定地设置于该承载台的中央位置,并且沿其直径在其圆周上对称地形成有两个凹槽;以及
选择弹片,其形成为U形并在其两末端位置形成有朝向U形内部的凸起,其中该选择弹片的凸起之间的距离略小于该选择盘的直径,并且该选择弹片的中间部位固定于该承载台,而其两凸起抵靠在该选择盘的圆周上。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空气阻尼单元包括:
沿各支脚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气缸;
横向固定于该第一气缸末端并与该第一气缸连通的第二气缸,该第二气缸侧壁中形成有进气孔和出气孔,该出气孔的尺寸远小于该进气孔的尺寸;
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气缸内的活塞;
连接于该活塞的活塞杆;以及
膜片,其在该第二气缸内壁上覆盖于该进气孔上,该膜片的远离该第一气缸的一边固定,而该膜片的其他边缘自由;
其中,该第一气缸固定于该支脚和该支撑架之一上,而该活塞杆连接于该支脚和支撑架中的另一个上。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脚钉组件定位单元包括定位杆、形成于该支撑架上曲线槽以及用于将该定位杆一端压靠于该曲线槽中的弹簧;其中该定位杆的一端设置于该支撑架上,而另一端可滑动地结合于曲线槽中;该曲线槽为由多个曲线段构成的心形曲线槽,各相邻曲线段相交处的深度略大于曲线段自身的深度,且后一条曲线段的起始处深度略大于前一条曲线段的终点处深度。
31.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三脚架,其中,该支撑架顶端开放并形成有供所述第一柱状传动轴和/或第二柱状传动轴插入的腔体,该腔体内部形成有多个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分别供所述第一柱状传动轴和/或第二柱状传动轴插入,其中所述第一通道的尺寸确定为按以下方式稍大于所述第一柱状传动轴和/或第二柱状传动轴横截面的尺寸,即所述第一柱状传动轴和/或第二柱状传动轴可分别在相应的第一通道中自由旋转与自由进出,并且当该三脚架被收起来而横放收藏时,所述第一柱状传动轴和/或第二柱状传动轴插入相应的第一通道中并受到该第一通道的侧壁承托。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三脚架,其中,在各支架末端未被该脚钉组件封闭的区域设置有底盖,该底盖中设置多个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供所述第一柱状传动轴和/或第二柱状传动轴中未插入所述第一通道的其他柱状传动轴插入,其中所述第二通道的尺寸确定为按以下方式稍大于所述其他柱状传动轴横截面的尺寸,即所述其他柱状传动轴可分别在相应的第二通道中自由旋转与自由进出,并且当该三脚架被收起来而横放收藏时,所述其他柱状传动轴插入相应的第二通道中并受到该第二通道的侧壁承托。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69104.4A CN102011921B (zh) | 2009-09-07 | 2009-09-07 | 三脚架 |
US12/875,386 US8528868B2 (en) | 2009-09-07 | 2010-09-03 | Supporting device |
PCT/CN2010/076647 WO2011026444A1 (en) | 2009-09-07 | 2010-09-06 | Supporting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69104.4A CN102011921B (zh) | 2009-09-07 | 2009-09-07 | 三脚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11921A CN102011921A (zh) | 2011-04-13 |
CN102011921B true CN102011921B (zh) | 2014-06-25 |
Family
ID=43842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6910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1921B (zh) | 2009-09-07 | 2009-09-07 | 三脚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1192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65204B (zh) * | 2016-07-01 | 2024-03-08 | 成都紫瑞青云航空宇航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支架 |
AT519663B1 (de) * | 2017-05-03 | 2018-09-15 | Inveo Og | Stativ |
CN107065040A (zh) * | 2017-06-15 | 2017-08-18 | 河南理工大学 | 预防地质灾害的远程全自动雨量监测装置 |
CN107919519B (zh) * | 2017-12-30 | 2024-08-23 | 深圳市华讯方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寻星便携站及支撑架 |
CN110486589B (zh) * | 2019-09-03 | 2020-11-10 | 台州市领拓塑业有限公司 | 一种摄影三脚架 |
CN113483234B (zh) * | 2021-05-24 | 2023-11-07 | 孟斌 | 一种水利水闸使用的三维扫描监测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23491A (en) * | 1995-03-10 | 1998-10-20 | Vitec Group Plc | Spreader unit for multi-legged stands |
CN1344358A (zh) * | 1999-01-19 | 2002-04-10 | 维泰克公开有限公司 | 三角架或与之相关的改进 |
CN1214204C (zh) * | 2000-07-14 | 2005-08-10 | 维泰克公开有限公司 | 用于支承三角架腿部的扩张机构的相关改进 |
CN1285852C (zh) * | 2000-07-31 | 2006-11-22 | 开姆塞文控股有限公司 | 可调节的三脚架组件 |
CN201521777U (zh) * | 2009-09-07 | 2010-07-07 | 梁凤娥 | 三脚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27921B2 (ja) * | 2004-07-13 | 2007-12-26 | 高橋 功 | 伸縮自在三脚 |
JP4321874B2 (ja) * | 2007-03-19 | 2009-08-26 | ベルボン株式会社 | 伸縮装置および三脚 |
-
2009
- 2009-09-07 CN CN200910169104.4A patent/CN10201192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23491A (en) * | 1995-03-10 | 1998-10-20 | Vitec Group Plc | Spreader unit for multi-legged stands |
CN1344358A (zh) * | 1999-01-19 | 2002-04-10 | 维泰克公开有限公司 | 三角架或与之相关的改进 |
CN1214204C (zh) * | 2000-07-14 | 2005-08-10 | 维泰克公开有限公司 | 用于支承三角架腿部的扩张机构的相关改进 |
CN1285852C (zh) * | 2000-07-31 | 2006-11-22 | 开姆塞文控股有限公司 | 可调节的三脚架组件 |
CN201521777U (zh) * | 2009-09-07 | 2010-07-07 | 梁凤娥 | 三脚架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4-286231A 2004.10.1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11921A (zh) | 2011-04-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11921B (zh) | 三脚架 | |
US6196242B1 (en) | Hanging sun umbrella | |
US8528868B2 (en) | Supporting device | |
US4750509A (en) | Folding device of a tent-framework | |
CN201521777U (zh) | 三脚架 | |
WO2011023861A1 (fr) | Dispositif de support telescopique a deverrouillage simultane | |
US20080224000A1 (en) | Tripod For Camera | |
US10455912B2 (en) | Canopies and canopy support structures | |
JP7381567B2 (ja) | 伸縮式エッジ保護ポスト | |
AU3063700A (en)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ripod stands | |
US10428550B2 (en) | Tent cloth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a fold-up tent | |
FR3105800A3 (fr) | Un modèle de parasol déporté en matière composite à ouverture et fermeture manuelle | |
CN100472314C (zh) | 多功能相机快速随意固定卡架 | |
ES2201663T3 (es) | Dispositivo de conexion. | |
CN206813243U (zh) | 一种折叠伸缩式休闲船 | |
US20090071517A1 (en) | Dual function umbrella | |
CN106437286A (zh) | 帐篷 | |
BRPI1100879A2 (pt) | conjunto de suporte para sustentação de cobertura e abrigo translúcido compreendendo o conjunto de suporte | |
CN109380830A (zh) | 一种组合式手推开合吊伞 | |
CN101893022A (zh) | 伸缩锁紧机构 | |
CN110529714B (zh) | 快速收放三脚架 | |
JP3630677B1 (ja) | 伸縮装置 | |
CN201036679Y (zh) | 便携式多功能网架、网架组件及网架组合件 | |
ES2238527T3 (es) | Bastidor para una tienda de campaña plegable, pantalla protectora o similar con un montante central. | |
CN110754833A (zh) | 一种便携坐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236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236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