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9378B - 电子器件特殊管基的启盖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器件特殊管基的启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9378B
CN102009378B CN2010105261866A CN201010526186A CN102009378B CN 102009378 B CN102009378 B CN 102009378B CN 2010105261866 A CN2010105261866 A CN 2010105261866A CN 201010526186 A CN201010526186 A CN 201010526186A CN 102009378 B CN102009378 B CN 102009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wire
pipe
milling cutter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261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9378A (zh
Inventor
张剑敏
吴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SHUI 749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SHUI 749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SHUI 749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SHUI 749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261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093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09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9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9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93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电子器件特殊管基的启盖方法,根据引线超过封接面的距离和引线与管基体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在铣刀上加工一个环形的工艺槽,工艺槽的深度为引线超过封接面的距离与管基盖板厚度之和的1.2~1.5倍,工艺槽的宽度为引线与管基体外侧面之间距离L的1.5~2.0倍;同时在载物平台上加工一个深度为引线超过封接面距离1.2~1.5倍、宽度为引线与管基体外侧面之间距离1.0~1.2倍的安装槽,将加工后的铣刀和载物平台分别安装在启盖机上,对特殊管基进行启盖。本发明启盖方法能对引线超过封接面的特殊管基进行启盖,在启盖的同时不会损坏引线。

Description

电子器件特殊管基的启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开启电子器件管基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电子器件特殊管基的启盖方法。
背景技术
生产线加工完成的电子器件成品须进行检测,其中检测不合格的电子器件要进行返修。返修时需采用启盖机磨掉电子器件的盖板,然后返修电路。目前,采用启盖机对盖板进行打磨的方法,对管基启盖,但该方法只能对引线与盖板方向相反的普通管基进行打磨。在打磨引线与盖板同向的特殊管基时,由于此类特殊管基的引线朝上超过封接面,启盖时会磨掉引线,导致电子器件报废,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器件特殊管基的启盖方法,在启盖的同时不会磨掉超过封接面的引线。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子器件特殊管基的启盖方法,在启盖的同时不损坏引线,该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量取引线2超过封接面1的距离,量取引线2与管基架4之间的距离;
步骤2:在铣刀5上加工一个环形的与铣刀5同轴的工艺槽6,工艺槽6的深度为引线2超过封接面1的距离与管基盖板厚度之和的1.2倍~1.5倍,工艺槽6的宽度为引线2与管基架4之间距离的1.5倍~2.0倍;
在载物平台7上加工一个安装槽8,安装槽8的深度为引线2超过封接面1距离的1.2倍~1.5倍,安装槽8的宽度为引线2与管基架4之间距离的1.0倍~1.2倍;
步骤3:将步骤2中加工完成的铣刀5和载物平台7分别安装在启盖机上;
步骤4:将需启盖的特殊管基管基架4上的引线2放入安装槽8内,使管基架4上没有安装引线2的两个侧壁中的一个朝向铣刀5,固定该特殊管基,对朝向铣刀5的管基架4侧壁相连的管基盖板的一边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取下特殊管基,按以上方式对已打磨管基盖板一边的对边进行打磨;
将完成两边打磨的特殊管基放置在载物平台7上,使安装有引线2的管基架4两个侧壁中的一个朝向铣刀5,将背离铣刀5的管基架4侧壁上的引线2放入安装槽8内,固定特殊管基,保证特殊管基固定后所处的位置,使引线2经过铣刀5时位于工艺槽6内,对朝向铣刀5的管基架4侧壁相连的管基盖板的一边进行打磨,完成该边的打磨后,按照同样的方式对该边的对边进行打磨,此边打磨后,完成特殊管基的启盖。
本发明启盖方法对现有工装中的铣刀和载物平台进行了相应地改进,使改进后的铣刀在打磨电子器件盖板时不会损伤特殊管基中超过封接面的引线,避免了电子器件的整体报废。且电路开启后只有极少数的多余物,封接面平整,管基架丝毫无损,重封后能够保证电路的气密性,外观符合相关规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特殊管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启盖方法中采用的铣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启盖方法中采用的载物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采用本发明启盖方法,打磨与不安装引线管基架侧壁相连的管基盖板一边时,特殊管基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采用本发明启盖方法,打磨与安装有引线管基架侧壁相连的管基盖板一边时,特殊管基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封接面,2.引线,3.管基体,4.管基架,5.铣刀,6.工艺槽,7.载物平台,8.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在电子器件制造过程中,会有一些如图1所示的特殊管基,该特殊管基包括管基体3,管基体3上设置有方形的管基架4,管基架4上安装有多根引线2,该多根引线2均布在管基架4四个侧壁中的两个侧壁上,该两个侧壁相对设置,引线2的一端与管基架4固接,引线2的另一端超过管基架4顶部的封接面1,引线2顶面与封接面1之间的距离为h,引线2与管基架4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当某些这样的特殊管基被检测出电路不合格需要返修时,由于引线2的顶面超过封接面1,采用现有方法启盖时会对引线2造成损伤,导致电子器件报废。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殊管基的启盖方法,启盖时不损伤引线2,避免了电子器件的报废。该启盖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量取引线2顶面与封接面1之间的距离h,量取引线2与管基架4外侧面之间的距离L;
步骤2:在现有铣刀5的工作部分加工一个环形的工艺槽6,如图2所示,工艺槽6与铣刀5同轴,工艺槽6的深度H为引线2顶面与封接面1之间距离h及管基盖板厚度之和的1.2~1.5倍;工艺槽6的宽度为引线2与管基架4外侧面之间距离L的1.5~2.0倍;
量取管基架4上相对两引线2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在载物平台7上加工一个安装槽8,如图3所示,安装槽8的深度为引线2顶面与封接面1之间距离h的1.2~1.5倍;安装槽8的宽度为引线2与管基架4外侧面之间距离L的1.0~1.2倍;
步骤3:将步骤2加工完成的铣刀5和载物平台7分别安装在启盖机上;
步骤4:如图4所示,将需启盖的特殊管基管基架4上的引线2放入安装槽8内,使管基架4上没有安装引线2的两个侧壁的其中之一朝向铣刀5,特殊管基的管基盖板与载物平台7的工作面相接触,将特殊管基进行固定,设置启盖的工艺参数,开启电源,铣刀5在固有位置高速旋转,载物平台7按设置速度向铣刀5移动,铣刀5对朝向铣刀5的管基架4侧壁相连的管基盖板的一边进行打磨,完成特殊管基盖板该边的打磨后,按复位键使载物平台7回到初始位置。然后,取下特殊管基旋转180°,按以上方式对管基盖板已打磨一边的对边进行打磨;
将完成两边打磨的特殊管基放置在载物平台7的工作面上,使安装有引线2的管基架4两个侧壁中的一个朝向铣刀5,将背离铣刀5的管基架4侧壁上安装的引线2放入安装槽8内,如图5所示,然后将该特殊管基进行固定,特殊管基固定后所处的位置,保证打磨过程中,朝向铣刀5的引线2经过铣刀5时位于工艺槽6内,设置启盖参数,开启电源,对朝向铣刀5的安装有引线2的管基架4侧壁相连的管基盖板的一边进行打磨,完成该边的打磨后,按照同样的方式对于该边相对的一边进行打磨,四边打磨后,完成特殊管基的启盖。
在本发明工装的使用过程中,结合带返修电路的实际情况,调试机床的参数,使电路开启后只有极少数的多余物,封接面平整,管基架丝毫无损,且重封后能够保证电路的气密性,外观符合相关规定,实现了特殊管基的启盖返工,大大降低了成本。
实施例1
量取引线2顶面与封接面1之间的距离h,量取引线2与管基架4外侧面之间的距离L;在现有铣刀5的工作部分加工一个环形的与铣刀5同轴的工艺槽6,工艺槽6的深度H为引线2顶面与封接面1之间距离h及管基盖板厚度之和的1.2倍;工艺槽6的宽度为引线2与管基架4外侧面之间距离L的1.5倍;量取管基架4上相对两引线2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在载物平台7上加工一个安装槽8,安装槽8的深度为引线2顶面与封接面1之间距离h的1.2倍;安装槽8的宽度为引线2与管基架4外侧面之间距离L的1.0倍;将加工完成的铣刀5和载物平台7分别安装在启盖机上;将需启盖的特殊管基管基架4上的引线2放入安装槽8内,使管基架4上没有安装引线2的两个侧壁的其中之一朝向铣刀5,特殊管基的管基盖板与载物平台7的工作面相接触,将特殊管基进行固定,设置启盖的工艺参数,开启电源,铣刀5在固有位置高速旋转,载物平台7按设置速度向铣刀5移动,铣刀5对朝向铣刀5的管基架4侧壁相连的管基盖板的一边进行打磨,完成特殊管基盖板该边的打磨后,按复位键使载物平台7回到初始位置。然后,取下特殊管基旋转180°,按以上方式对管基盖板已打磨一边的对边进行打磨;将完成两边打磨的特殊管基放置在载物平台7的工作面上,使安装有引线2的管基架4两个侧壁中的一个朝向铣刀5,将背离铣刀5的管基架4侧壁上安装的引线2放入安装槽8内,然后将该特殊管基进行固定,特殊管基固定后所处的位置,应保证打磨过程中,朝向铣刀5的引线2经过铣刀5时位于工艺槽6内,设置启盖参数,开启电源,对朝向铣刀5的安装有引线2的管基架4侧壁相连的管基盖板的一边进行打磨,完成该边的打磨后,按照同样的方式对于该边相对的一边进行打磨,四边打磨后,完成特殊管基的启盖。
实施例2
量取引线2顶面与封接面1之间的距离h,量取引线2与管基架4外侧面之间的距离L;在现有铣刀5的工作部分加工一个环形的与铣刀5同轴的工艺槽6,工艺槽6的深度H为引线2顶面与封接面1之间距离h及管基盖板厚度之和的1.5倍;工艺槽6的宽度为引线2与管基架4外侧面之间距离L的2.0倍;量取管基架4上相对两引线2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在载物平台7上加工一个安装槽8,安装槽8的深度为引线2顶面与封接面1之间距离h的1.5倍;安装槽8的宽度为引线2与管基架4外侧面之间距离L的1.2倍;将加工完成的铣刀5和载物平台7分别安装在启盖机上;将需启盖的特殊管基管基架4上的引线2放入安装槽8内,使管基架4上没有安装引线2的两个侧壁的其中之一朝向铣刀5,特殊管基的管基盖板与载物平台7的工作面相接触,将特殊管基进行固定,设置启盖的工艺参数,开启电源,铣刀5在固有位置高速旋转,载物平台7按设置速度向铣刀5移动,铣刀5对朝向铣刀5的管基架4侧壁相连的管基盖板的一边进行打磨,完成特殊管基盖板该边的打磨后,按复位键使载物平台7回到初始位置。然后,取下特殊管基旋转180°,按以上方式对管基盖板已打磨一边的对边进行打磨;将完成两边打磨的特殊管基放置在载物平台7的工作面上,使安装有引线2的管基架4两个侧壁中的一个朝向铣刀5,将背离铣刀5的管基架4侧壁上安装的引线2放入安装槽8内,然后将该特殊管基进行固定,特殊管基固定后所处的位置,应保证打磨过程中,朝向铣刀5的引线2经过铣刀5时位于工艺槽6内,设置启盖参数,开启电源,对朝向铣刀5的安装有引线2的管基架4侧壁相连的管基盖板的一边进行打磨,完成该边的打磨后,按照同样的方式对于该边相对的一边进行打磨,四边打磨后,完成特殊管基的启盖。
实施例3
量取引线2顶面与封接面1之间的距离h,量取引线2与管基架4外侧面之间的距离L;在现有铣刀5的工作部分加工一个环形的与铣刀5同轴的工艺槽6,工艺槽6的深度H为引线2顶面与封接面1之间距离h及管基盖板厚度之和的1.4倍;工艺槽6的宽度为引线2与管基架4外侧面之间距离L的1.75倍;量取管基架4上相对两引线2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在载物平台7上加工一个安装槽8,安装槽8的深度为引线2顶面与封接面1之间距离h的1.3倍;安装槽8的宽度为引线2与管基架4外侧面之间距离L的1.1倍;将加工完成的铣刀5和载物平台7分别安装在启盖机上;将需启盖的特殊管基管基架4上的引线2放入安装槽8内,使管基架4上没有安装引线2的两个侧壁的其中之一朝向铣刀5,特殊管基的管基盖板与载物平台7的工作面相接触,将特殊管基进行固定,设置启盖的工艺参数,开启电源,铣刀5在固有位置高速旋转,载物平台7按设置速度向铣刀5移动,铣刀5对朝向铣刀5的管基架4侧壁相连的管基盖板的一边进行打磨,完成特殊管基盖板该边的打磨后,按复位键使载物平台7回到初始位置。然后,取下特殊管基旋转180°,按以上方式对管基盖板已打磨一边的对边进行打磨;将完成两边打磨的特殊管基放置在载物平台7的工作面上,使安装有引线2的管基架4两个侧壁中的一个朝向铣刀5,将背离铣刀5的管基架4侧壁上安装的引线2放入安装槽8内,然后将该特殊管基进行固定,特殊管基固定后所处的位置,保证打磨过程中,朝向铣刀5的引线2经过铣刀5时位于工艺槽6内,设置启盖参数,开启电源,对朝向铣刀5的安装有引线2的管基架4侧壁相连的管基盖板的一边进行打磨,完成该边的打磨后,按照同样的方式对于该边相对的一边进行打磨,四边打磨后,完成特殊管基的启盖。

Claims (1)

1.电子器件特殊管基的启盖方法,在启盖的同时不损坏引线,该特殊管基包括管基体(3),管基体(3)上设置有方形的管基架(4),管基架(4)上安装有多根引线(2),该多根引线(2)均布在管基架(4)四个侧壁中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引线(2)的一端与管基架(4)固接,引线(2)的另一端超过管基架(4)顶部的封接面(1),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量取引线(2)超过封接面(1)的距离,量取引线(2)与管基架(4)之间的距离;
步骤2:在铣刀(5)上加工一个环形的与铣刀(5)同轴的工艺槽(6),工艺槽(6)的深度为引线(2)超过封接面(1)的距离与管基盖板厚度之和的1.2倍~1.5倍,工艺槽(6)的宽度为引线(2)与管基架(4)之间距离的1.5倍~2.0倍;
在载物平台(7)上加工一个安装槽(8),安装槽(8)的深度为引线(2)超过封接面(1)距离的1.2倍~1.5倍,安装槽(8)的宽度为引线(2)与管基架(4)之间距离的1.0倍~1.2倍;
步骤3:将步骤2中加工完成的铣刀(5)和载物平台(7)分别安装在启盖机上;
步骤4:将需启盖的特殊管基管基架(4)上的引线(2)放入安装槽(8)内,使管基架(4)上没有安装引线(2)的两个侧壁中的一个朝向铣刀(5),固定该特殊管基,对朝向铣刀(5)的管基架(4)侧壁相连的管基盖板的一边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取下特殊管基,按以上方式对已打磨管基盖板一边的对边进行打磨;
将完成两边打磨的特殊管基放置在载物平台(7)上,使安装有引线(2)的管基架(4)两个侧壁中的一个朝向铣刀(5),将背离铣刀(5)的管基架(4)侧壁上的引线(2)放入安装槽(8)内,固定特殊管基,保证特殊管基固定后所处的位置,使引线(2)经过铣刀(5)时位于工艺槽(6)内,对朝向铣刀(5)的管基架(4)侧壁相连的管基盖板的一边进行打磨,完成该边的打磨后,按照同样的方式对该边的对边进行打磨,此边打磨后,即完成特殊管基的启盖。
CN2010105261866A 2010-11-01 2010-11-01 电子器件特殊管基的启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93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261866A CN102009378B (zh) 2010-11-01 2010-11-01 电子器件特殊管基的启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261866A CN102009378B (zh) 2010-11-01 2010-11-01 电子器件特殊管基的启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9378A CN102009378A (zh) 2011-04-13
CN102009378B true CN102009378B (zh) 2012-01-11

Family

ID=43839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2618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9378B (zh) 2010-11-01 2010-11-01 电子器件特殊管基的启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0937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1716B2 (en) * 2006-06-02 2009-09-22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Producing notch feature in small diameter steel alloy needle wire
JP5879018B2 (ja) * 2007-05-10 2016-03-08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08194B (zh) * 2009-01-06 2015-11-11 Xintec Inc 電子元件封裝體及其製作方法
CN101552263B (zh) * 2009-05-18 2011-02-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芯片圆片级封装及其封装方法
CN101720181B (zh) * 2009-12-02 2012-04-11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封性的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9378A (zh) 201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9651B (zh) 一种精确高效的天线蒙皮切割方法
CN101579823B (zh) 一种异形工件加工方法
CN102009378B (zh) 电子器件特殊管基的启盖方法
CN204148615U (zh) 一种铣刀的夹持结构
CN209802340U (zh) 一种自动测量装置
CN204935322U (zh) 陶瓷、半金属刹车片组合磨床
CN104999238B (zh) 一种适用于小型齿条的加工方法
CN102407430B (zh) 一种v型气缸盖毛坯及v型气缸盖的燃烧室加工方法
CN103111610B (zh) 一种浇冒口去除机
CN102126173A (zh) 菲涅尔玻璃透镜模具的加工方法
CN206335401U (zh) 一种高速加工中心机床的带快速松刀的主轴固定座
CN204997481U (zh) 一种用于加工平板类异型玻璃构件的磨抛设备
CN204353840U (zh) 一种多排液晶电视边框专用夹具
CN112238359B (zh) 一种用于电极转角度装夹的工装
CN209272968U (zh) 用于镗床加工气缸体的定位工装
CN208451075U (zh) 一种用于加工薄片状零件的圆形软爪
CN205551663U (zh) 一种数控旋压机的赶刀装置
CN104354085A (zh) 一种用于加工平板类异型玻璃构件的自动化磨抛设备
CN204366418U (zh) 一种回转式柔性制造系统
CN204504946U (zh) 自动模具研磨机
CN104633739A (zh) 有机玻璃零件的加工方法
CN204234903U (zh) 倒锥滚扎机
CN203765450U (zh) 密封性好的物料安装组件及包含其的磨床
CN203076566U (zh) 一种浇冒口去除机
CN103252540A (zh) 一种螺纹加工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