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7860A - 有机稻生产技术 - Google Patents

有机稻生产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7860A
CN102007860A CN200910044309XA CN200910044309A CN102007860A CN 102007860 A CN102007860 A CN 102007860A CN 200910044309X A CN200910044309X A CN 200910044309XA CN 200910044309 A CN200910044309 A CN 200910044309A CN 102007860 A CN102007860 A CN 102007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organic
soil
paddy
s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443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旭波
朱政刚
喻中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GCHENG LONGPING WUSHAN GONGMI PLANT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Original Assignee
WANGCHENG LONGPING WUSHAN GONGMI PLANT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GCHENG LONGPING WUSHAN GONGMI PLANT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filed Critical WANGCHENG LONGPING WUSHAN GONGMI PLANT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Priority to CN20091004430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078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07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78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有机稻生产技术。主要利用巴斯德灭菌法对种子进行消毒,防止种子传播病害;用紫外灯对大棚内的床土表层进行消毒,防止苗期病害;利用水稻秸秆还田和施用稻糠,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解决不施用化肥的问题;选用优质、多抗水稻品种,结合利用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利用稻糠灭草技术,控制杂草生长繁殖而不施用除草剂;利用烟草粉和石灰粉防治水稻负泥虫而不施用杀虫剂。有效的解决了寒地有机大米生产过程中病、虫、草、肥的问题,为生产有机稻提供一套全面可行的实施方案。具有强大的应用推广价值和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Description

有机稻生产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水稻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有机稻生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日本稻田灭草施肥技术,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寒地水稻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技术,巴斯德灭菌技术。
发明内容  根据二十一世纪农业发展方向和趋势,从国内外大米消费市场发展需要出发,结合黑龙江省和黑龙江省垦区水稻生产自然环境条件和国内外先进水稻生产技术,本着减少水稻生产投入成本,减少水稻种植风险,增加种植水稻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米业集团和种业集团快速发展,以发展二十一世纪生态农业为目的,提出有机稻谷生产技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完美统一。采用巴斯德灭菌法进行水稻种子消毒,解决种子传播病虫害问题;利用烟草粉和石灰粉防治水稻负泥虫,解决寒地水稻生产主要虫害问题;将日本稻田灭草施肥技术应用到寒地水稻生产,解决稻田除草问题;将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应用到寒地水稻生产,解决黑龙江水稻主要病害问题;提出稻田不施用化肥,主要依靠寒地水稻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技术,结合施用水稻秸秆促腐剂、有机肥和堆腐还田技术,解决水稻不施用化肥问题。有效的解决了寒地有机大米生产过程中病、虫、草、肥的问题,为有机大米生产提出一套全面可行的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1.品种的选择
选择优质、多抗、熟期适宜、高产水稻品种作为主栽品种,选择与主栽品种相适应的间栽品种,间栽品种株高比主栽品种高10cm左右,选择两者亲缘关系较远的黑稻、粘稻、香稻或粳稻等。主栽品种与间栽品种的选择还要参照两者的分子遗传标记分析结果,如:抗性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分析(简称RGA),选择两者多态性差异大的品种。
如何选择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首先要选择抗稻瘟病强的品种,两者的抗性遗传背景差异、尤其是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差异要大。其次要选择两个品种熟期一致,主茎叶片数相同的品种,有利于灌溉技术和控制有效分蘖技术的实施。如: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可以把垦鉴稻7号(主茎12片叶)作为主栽品种,把品鉴1号(粘稻,主茎12片叶)作为间栽品种;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把空育131(主茎11片叶)作为主栽品种,把垦鉴稻3号(主茎11片叶,植株比空育131高10cm左右)作为间栽品种;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只能选择两个10片叶的品种进行种植。
为了确保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的抗性,在不同的生产基地上采集当地稻瘟病优势生理小种进行接种抗病鉴定。选择多个候选品种,进行多点稻瘟病生理小种接种鉴定试验,将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确定主裁品种和间栽品种。如果两者都高抗稻瘟病最好。如果两者都鉴定为感病品种,就不能作为一个组合。两个品种都应达到中抗水平。
2.水稻育秧
1)浸种催芽
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购种,分别育秧。机械化稻区按照1∶1比例进行购种和育秧;人工手插稻区按照8∶2比例进行购种和育秧。
1.1晒种:浸种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2-3天,增强水稻种皮的通透性,干燥一致,吸水均匀,提高发芽势,出芽整齐一致。
1.2选种:将已经晒好的水稻种子,用比重为1.13的盐水选出秕粒和草籽,即50公斤水中加盐12.5公斤,比重以达到新鲜鸡蛋放入水中横露5分硬币大小为准,选种时要勤搅拌,勤测量比重,防止盐在选种中被带走,影响比重,达不到选种的标准,选出的种子用清水漂洗1-2次,防止盐分影响发芽率。
1.3浸种消毒,以下方法任选其一。
1.3.1用1%的石灰水50公斤,搅拌均匀后放入选好装袋的种子50公斤,在室内14-15℃常温下浸种5-7天,每天上下翻倒一次。
1.3.2用巴斯德灭菌法进行种子消毒。很多病原菌在72℃、1-2分钟的条件下超过了它们的致死温度和时间,而且这样的温度和时间对水稻种子无害,然后室温条件下,用1%的石灰水浸种4-6天,每天上下翻倒一次。采用这种灭菌消毒法也能避免使用农药浸种。
1.4破胸催芽
将消毒浸好的种子捞出后,用水冲洗一次,然后进行催芽。催芽方法:将浸种的种子装在网袋中放入事先加温在50℃左右的热水中,上下翻动3-4次串出冷水,使袋内种子达到30-32℃时,空出多余的水分,堆放在室内,下垫木板或稻草。上盖塑料布进行保温破胸,当种子有80%破胸露白时,温度控制在22-25℃进行催芽,根芽露出1mm左右呈双山形时,放在15℃左右低温处,晾芽4-5小时后等待播种。
2)大棚管理
2.1大棚前期管理:春天扣大棚前,每个大棚(360平方米)施用水稻秸秆堆肥或家畜有机肥1吨。用机械或人工翻地一次,使大棚内土地平整、松软、富含有机质。铲除大棚四周的杂草,排出大棚内的雪水,使大棚内无积水。
2.2床土和覆土的制备:分别过筛后,按照3份土:1份有机肥的比例,搅拌均匀而制成床土。每个秧盘需要床土3公斤左右,一个大棚约需要床土6吨左右。覆土不加有机肥,但需要过筛,一个大棚约需要覆土1.5吨左右。
2.3摆盘:在播种前应在大棚内把秧盘摆好,一个大棚中间留有过道,一边摆5盘,另一边摆4盘,每盘需床土约3公斤,摆放整齐,床土均匀。
2.4床土调酸:在摆放好秧盘的大棚内,播种前用浓硫酸对制酸水(PH为3.0-3.5),用酸水浇灌床土,使床土PH达到4.5-5.0。
2.5床土消毒:一个大棚内用40W的紫外灯3-5个、30-60分钟,利用紫外线进行床土消毒,减少土传病害。
2.6大棚后期管理:秧苗移栽后,在大棚内种植大豆、土豆等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土壤地力的作物。注意除草,大棚周边的杂草也应除掉,减少来年苗期杂草。在大棚旁边堆制有机肥,以备来年水稻育秧之用。
3)播种
3.1播种量:根据品种、发芽率、千粒重、移栽方式,严格控制播种量。种子发芽率在≥85%、千粒重26-27克,育成人工手插中苗(3叶1心),每盘播芽谷100-110克。盘育机插苗、每盘播芽谷125-135克。人工手插大苗(4叶1心)每平方米播芽谷300克,用460孔钵盘育苗的,每盘播芽谷70克。用516孔钵盘育苗的每盘播芽谷80克,每钵孔播芽谷3-5粒,出苗2-3株。
3.2播种方法
3.2.1人工播种:要按盘数称重,多次反复撒籽,先播周边、后播中间、再补稀,达到均匀一致后用塑料滚将种子压入土中,使种子三面入土后,进行覆土。
3.2.2机械播种:采用850农场产播种机,360平方米大棚按计算好的播种量来回两次播完,只需10分钟。或者选用手拉式播种机。机械播种不但均匀、省时、省工,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3.2.3钵盘播种:种、土混播法。每平方米用460孔钵育盘的用种350克,加盘土5公斤;用515孔钵盘育苗的用种400克加土4.5公斤,混拌均匀后把种土倒在中间或一头,用木板条推入孔中,或每盘先装2/3的土量,浇水后播种覆土。注意:由于各采用的床土容重不同,所以用土量不同,应把土装在空盘内,称出一盘用土量与每盘的种子量,然后按比例混拌,播种后覆一层不见明种土为止。
3.3覆土
播种后,用过筛无草籽土进行覆盖,覆土厚度以0.5-0.8cm为宜,覆土过厚,苗中茎拉长,秧苗素质差,达不到壮苗标准。播种、覆土后覆盖地膜,能保水增温。
3.4防鼠害:播种后在大棚内外放些老鼠药,防治鼠害。
4)秧苗管理
以旱育稀植为基础,以同伸理论为指导,以壮苗模式为标准,抓好关键时期,培育壮苗。寒地水稻秧苗期基本无稻瘟病,主要病害是立枯病,采用浇灌酸水的办法可以有效的控制。采用人工除草和农业综合管理措施控制大棚内的杂草。
4.1秧苗期冷害对水稻秧苗的影响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12℃、最低气温低于3℃,空气相对温度在70%左右,连续三天以上,光照良好时会出现青枯,阴雨天气会出现黄枯。秧苗遇冷害后水分平衡被破坏,蒸腾大于吸水,导致秧苗失水过多,蛋白质降解,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强度减弱。连续低温阴雨后,一旦晴天高温,及容易造成立枯病大面积发生,用PH值3.5-4.0的酸水浇苗,能有效控制苗期立枯病。
4.2秧苗期冻害管理
预报最低温度低于-2℃天气时,夜间采取棚内熏烟防御冻害,一旦发生冻害时,应连续2-3天在日出前大通风,用冷水喷浇秧苗,缓解冻害。
4.3种子根发育期
播种到不完全叶露出约7-9天,以培育种子根为主。棚温超过33℃以上要打开通风口,床土过湿处散墒,缺水或出现顶盖现象时要适当补水,确保出苗整齐,培育好旱生根系。
4.4第一完全叶伸长期
地上部以调温控水的方法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3cm。地下部促发第1叶同伸的鞘叶节长出5条根系。出苗80%时撤出地膜,用PH值3.5-4.0的酸水普浇一次。
温度管理:棚内温度(温度计放置在叶尖下1cm高),要控制在22-25℃,当棚内温度超过28℃时,应通风炼苗,严防高温烧苗或徒长。
4.5离乳期管理
从2叶露尖至3叶展开约12-15天,此期间地下部长出不完全叶节根8条;地上部要控制好第1叶和第2叶、第2叶和第3叶的叶耳间距在1cm左右。防止茎叶徒长,加强通风炼苗。2叶期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2℃以下,3叶期控制在20℃以下。根据秧苗早晚吐水,中午是否打卷,盘土是否发白,来确定是否浇水,每次要浇透,控制浇水次数,用PH值3.5-4.0的酸水普浇一次防治立枯病。
4.6移栽前管理
移栽前3-4天,如果无寒流,可将大棚的棚裙撤掉炼苗,以旱为主,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但不能萎蔫,这样苗移栽后返青快成活率高。
4.7苗床除草:主要通过对大棚的常年管理,控制大棚内的杂草,在苗期采用人工除草。
4.8特殊天气秧苗管理
当遇到阴雨连绵天气时,中午打开通风口,把潮气排出;有高湿大风预报时,压紧防风绳,打开背风面通风降温,防止刮坏棚布而吹干秧苗。
3.水稻移栽
按照规划好的主栽品种与间栽品种的间栽模式(全程机械化稻区按照1∶1比例;人工手插稻作区,按照8∶2比例)进行插秧。无论是机械插秧,还是人工插秧,都要注意主栽品种与间栽品种不能插混,这是保证利用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的关键。
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能增强稻田生态稳定性,能有效控制稻瘟病流行,是稻瘟病防治的重大突破;合理实施品种多样性种植,有效利用和保存了水稻品种资源和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利用和保存上的突破;该技术简单实用、效果直观,具有广泛的运用性和外延性。黑龙江水稻主要病害为稻瘟病,该技术的实施,为在黑龙江省生产有机大米不使用病害农药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机械插秧:为了适应黑龙江省垦区水稻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劳动效率,从当前垦区机械化作业生产实际出发,专门设计了一些有利于机械化操作的方案。当前常用的插秧机为6行插秧机,两个品种各占一半为3行,由于机械插秧的行走路线是一去一回,所以最后插秧结果为每个品种6行(始末边除外)。为了区分不同的品种,防止插秧时品种混杂,可以选用不同的秧盘(在颜色或质地等方面有区别)进行育秧。插秧机行走路线:按格田作业,开插时稻田四周各留一个1.8米6行的作业幅宽,最后绕田边插一周。为了便于收割,机插秧田周边只选择一个品种进行插秧,插6行。
2人工手插:人工手插稻作区,首先对稻田进行规划,行向以南北走向为主,按照主栽品种8行:间栽品种2行的比例进行设计,做好间栽品种插秧的位置标记。先插间栽品种2行,为主栽品种留出空位。一个稻田内间栽品种插完之后,才能插主栽品种,否者容易出错。注意不能把间栽品种的秧苗散乱零星的留在稻田里,这样很容易造成两品种混杂。人工手插还能采用宽窄行的方法进行插秧.插10片叶和11片叶的品种以25×10cm规格为主;插12片叶和13片叶的品种以30cm×12cm规格为主。每穴插3-4株。人工插秧或摆栽,要做到插、摆深度控制在2cm以内,行直、插摆苗直立。地头埂边要插满,不能有漂苗。
4.稻糠灭草
秧苗移栽6-9天返青后,按照稻糠1-2吨/公顷均匀施用,保持水层2-4cm。稻糠施用后,腐解时消耗氧气,在水田表面形成一层强还原层,阻碍草根生长和草籽发芽;稻糠腐烂会产生一些酸性物质:如醋酸、丙酸、乳酸等有机酸,这些酸性物质使杂草发芽发根受到严重抑制;由于微生物的活动会释放一些有机气体:如乙烯、硫化氢、氨气等物质,这些气体物质能抑制杂草的根、茎、侧芽的生长;稻糠施用后,能在稻田水层表面形成混浊现象,大大降低水层中杂草的光合作用,从而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此外,稻糠的施用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微量元素,提高大米品质。为有机大米生产不使用除草剂提供了技术保障。
据日本研究,每公顷施用1吨稻糠产生的有机养分,可以满足水稻整个大田生育期的营养。由于土壤地力水平不同,施用稻糠后不能快速腐烂等原因,根据稻田有机营养情况而定。如果土壤地力条件好,有机质含量高大于3%,则施用一次稻糠1-1.5吨即可。如果土壤贫瘠,应在秋天施用稻糠一次,1吨/公顷,使一部分稻糠早日腐烂,供给水稻早期营养;移栽后6-9天再施用稻糠一次,1吨/公顷。施用稻糠与秸秆还田综合考虑,合理安排。
水稻移栽后6-9天,水田杂草还没有开始生长。稻糠施用后,如果发现一些水稻杂草开始露尖,应再施用一次稻糠,施用量0.5-1吨/公顷,如果施用两次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还可施用第三次,施用量依然为0.5-1吨/公顷,通过这样的调控,稻田杂草基本能够很好的控制。
施用稻糠后,要多观察田间杂草生长状况,应早发现、早施用,如果杂草长出1cm左右,稻糠灭草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因稻糠施用不当,没有控制好杂草生长,在水稻分蘖期应采用人工除草一次。
5.本田管理
按照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进行本田管理,利用水层调控水稻分蘖。由于采用了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和水稻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技术和稻糠灭草技术,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能也不用施用化肥和农药,主要进行稻田水层管理,合理利用灌溉技术和晒田控蘖技术,促进水稻高产。黑龙江省水稻主要虫害是潜叶蝇和负泥虫,所以本田管理还要注意防治虫害。
1防治潜叶蝇:主要采用浅水间歇灌溉技术,同时注意天气变化,移栽后采用浅水灌溉,当日均温度超过15℃时,可采用浅水间歇灌溉技术。防止深水灌溉使叶片覆在水面,有利于潜叶蝇发生。当水稻进入5-6叶后,水稻叶片离开水面,潜叶蝇的危害自然消除。采用农业综合防治,秋天结合积肥,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或者烧掉杂草。
2防治负泥虫:5月末6月初,发现有负泥虫时,及时进行如下方法进行防治,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一次不能完全防治,采用2-3次防治,减少负泥虫的危害。
2.1烟草粉2公斤拌石灰粉15公斤或单用石灰粉15公斤在晨露未干时撒施,在虫害严重的小区应适当多施。
2.2在山区常有大量的野生药用植物,如:闹羊死、藜芦、狼毒、雷公藤等,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应用,用法是先将这些植物晒干研成粉,拌和石灰或草木灰撒施,施用量与浓度根据经验和田间虫害严重程度而定。
2.3农业防治,秋天结合积肥,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清除稻田附近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3控蘖技术:有效利用水稻有效分蘖,是保证高产的前提;减少水稻无效分蘖,是保证水稻品质的基础。根据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位是水稻主茎叶片数减4,如:空育131,主茎叶片数11片,有效分蘖临界叶位是第7片叶,当空育131生长到第8叶时,开始控蘖,采用晒田技术进行控蘖。晒田标准:当稻田土开始出现裂纹,裂纹宽达到0.1-0.3cm即可。
4防御低温冷害技术措施
水稻冷害,是指水稻不同生育期,遇到生育最低临界以下的低温,影响水稻生育、产量和品质,造成一种气象灾害。黑龙江省冷害频繁发生,严重时会导致水稻空瘪粒增加,千粒重下降,甚至绝产。
4.1选用耐冷、早熟、优质、高产品种是防御低温冷害最基本的措施。以当地早、中熟品种为主,减少晚熟品种比例,绝不能越区种植。
4.2搞好稻田基本建设,扩大增温晒水池的面积,渠道扣膜增温,以浅湿间歇灌溉技术增温为主,稻田整平、耙碎,防止漏水。
4.3采用保温旱育壮苗技术。重点抓播种密度、匀度;调温、控水;足龄秧苗移栽。
4.4实行计划栽培。按当地热量条件,选定安全成熟品种,并根据品种全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合理安排播种期、插秧期、幼穗分化期,以保证安全抽穗,适期成熟。包括:农时计划、叶龄进程计划、长势长相计划等。
4.5灌水管理与防御冷害。寒地水稻以水保温、增温是一项重要措施。水稻移栽到幼穗形成期,水温影响大于气温影响;幼穗出水面到剑叶期,水温和气温影响基本相同;剑叶以后水温影响小于气温影响。井灌区必须采取综合增温技术,采用“晨灌昼增夜保”的灌溉技术。
5.灌溉技术
水稻灌溉的基本要求是:壮根、增温、节水、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加强和完善引排干渠的管理。实行配水制度,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灌溉用水必须是没有污染的水,灌溉前应对水质进行测定,达到有机食品生产要求后才能实施灌溉。在选用有机大米生产基地时应考虑水质问题。
5.1节水灌溉:自流灌区用水量为500-600立方米/亩;井灌区用水量350-400立方米/亩。
5.2泡田整地期灌溉
泡田水深为浸没翻耕垡片2/3,水整地后田面保持水层3-5cm,不宜落干,防土变硬。
5.3插秧至分蘖期灌水
插秧时撤成“花达水”。插秧后及时灌水到苗高的2/3水层护苗,增加泥温,促进扎根返青。当50%以上植株叶尖早晚吐水发出新根进入返青时,撤浅水层至3cm左右,以浅水增温促蘖,早生快发。
5.4生育转换期灌水
水稻从营养生长期转入生殖生长期,从倒数第4叶开始,到倒数第3叶结束。这个阶段采用以壮根为主的间歇灌溉,通过晒团控制无效分蘖。即每次灌3-5cm水层,堵住水口、自然渗干到地表无水,出现细小裂纹,裂纹宽0.1-0.3cm,脚窝有水时再灌3-5cm水层,如此反复直到主茎长出倒数第3叶为止。
5.5长穗期灌水
从幼穗分化到抽穗,以间歇灌溉为主。当剑叶叶耳间距正负5cm期间,正是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中四分子形成小胞子初期,对17℃以下低温最为敏感,如遇有17℃以下低温,水层应增加到17cm以上,井灌区应将水温提高18℃以上再灌,冷害过后仍恢复间歇灌溉,在抽穗前4-5天,如植株生长过旺,叶色偏深的地块,可晒田1-2天,为壮根壮杆打好基础,防止倒伏。
5.6结实期灌水
齐穗后由浅水层转入间歇灌溉,进入蜡熟末期停灌。出穗后30天,黄熟期排干,防止过早停灌排干以免影响水稻品质。
6.稻谷收割脱谷入库
在水稻抽穗后40天以上,多数谷粒定型变硬,稻壳、小穗轴和护颖变黄,其黄化完熟率达95%以上时开始收获。种子坚持霜前收割,及时翻晒、雪前脱谷、冻前入库。主栽品种与间栽品种分别收割,分别脱谷,分别保存。
1人工收割:人工收割要注意避免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混杂。人工收割先收割间栽品种,将间栽品种集中堆放,由于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之间有很多差异,比较容易分开。间栽品种收割完后,主栽品种即可以进行人工收割,也可进行机械收割,脱谷时用不同颜色或不同质地的丝袋分别装两种不同的稻谷,便于区别不同的品种。至少有60%以上秸秆年年还田。
2机械收割:机械化作业稻区,由于采用了两个品种以相同的行数平行间栽种植,需要用两台具有相同作业能力的收割机进行分品种收割,一台收割机收获一个品种,用不同颜色或不同质地的丝袋分别收装两种不同的稻谷。机械收割最好采用联合收割机,将稻草直接进行秸秆还田。机械收割先收割稻田四周的水稻,与机械插秧的顺序相反,两台收割机互相配合收割提高效率。
3脱谷管理
在脱谷前,要提前按脱谷要求选择好的脱谷机,10月末前用转速500-550转/分的脱谷机及时脱谷,为防止机械混杂,换脱品种时,脱谷机要认真清理干净后,再脱另一个品种,脱谷时净度、破壳、糙米率要控制在3%以内。
4贮藏管理
稻谷入库时含水量在14%以内时,可用一般仓库贮藏;当含水量在15%-17%时,要增加防寒保温措施,库内温度不得低于零下10℃;当含水量在17%以上时,种子必须在暧库贮藏,库温保持在-5℃至5℃。
要特别注意保管好有机稻种,防止发芽率降低。有机稻谷要注意干燥,防止水分过大不利于加工成有机大米。
7.水稻秸秆还田
用联合收割机在收割稻谷的同时将水稻秸秆粉碎,粉碎后秸秆长度为15cm左右;人工收割的稻田,在脱粒的同时将稻草粉碎,粉碎长度同样为15cm左右。水稻秸秆直接全量或大部分还田,或者堆腐还田。施用促腐剂促进水稻秸秆腐烂、发酵。水稻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为有机大米生产不使用化肥提供技术保障。
1秸秆还田量
秸秆还田量在500公斤/亩之内,产量随稻草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范围,增幅减小,当稻草量达750公斤/亩时,当季水稻减产。每年还田量在350-650公斤/亩较为适宜。黑龙江目前水稻生产水平每年产出稻草量在500公斤/亩左右,当季产出秸秆全量还田安全可行。
秸秆施用影响水稻初期生长,随还田量增大影响加重,随还田年数的增加,影响逐渐减小。矿质态氮的生物固定量和一些有害物质的积累量,包括有机酸,多酚类化合物和亚铁的积累量随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多,在决定还田量时,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还田量在350-650公斤/亩水稻增产,水稻生育期较长,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且随秸秆的分解,有害物质可因水溶性成分淋溶而解除,只要进行良好的水分管理,即可消除有害物质对产量的不利影响。
还田量增加,对下季作物的产量贡献增大,增产幅度提高,还田量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呈正相关。每年还田350公斤/亩稻草,土壤有机质保持平衡并逐年有所提高,还田量增加,有机质积累增多。还量增大,有机质的积累更多。秸秆还田在培肥地力上的作用,以增加土壤有机质较为显著,土壤有机质提高和土壤容重降低,改善了土壤环境,有利于水稻生长。
2生物促腐菌剂
寒地水田中稻秸经一个生长季的腐解,易分解物质均已分解,分解率趋于稳定,失重(粗分解率)77.6%-80%,有机碳的残留率30%以上。生物菌剂能使秸秆中磷的最大释放期提前一个月,钾的释放量多一倍左右,为水稻生长提供了更多的养分,产量显著提高。菌剂加快秸秆分解速度,提高有机质和降低容重幅度大,改善地力效果明显。土壤微生物是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的转化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微生物促腐菌剂在秸秆还田中的引用,为促进有机质的转化及提高水稻的产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3稻草堆腐还田
如果不采用秸秆直接还田,就需要将稻草堆腐还田,增加稻田土壤的有机质,保证水稻生长有足够的营养,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利用微生物酵素3号发酵剂堆制有机肥,投资少工艺简单,便于操作,人畜禽粪尿等粪肥占40%,稻秸、稻壳、锯末、野草等农副产品占40%-50%,生土占10%-20%。把酵素按1∶1000的比例施用,水分调到60%混合好,进行堆制,发酵期短,一般需15-21天,肥效高于常规堆肥1-2倍。每年应根据需要确定堆腐还田量,每年还田堆肥5吨左右/公顷即可。
秋天秸秆还田后,接着进行机械翻地,将水稻秸秆基本全部掩盖,深翻15-22cm,来年春天用打浆平地机整地,有利于秸秆的腐烂。
8.秋翻地春整地
稻田耕作和整平是基本建设,是本田各项栽培技术的基础。秋天翻地掩盖水稻秸秆。春天整地为插秧做好准备。
1条田建设标准化
老稻田在2-3年内有计划进行条田整平、整形修复,以达到主副埂裁弯取直,取高填洼,连片到边,格田面积在3亩左右,高低落差不超过2cm,面积最好相等,最好用激光平地机平整一次。便于灌溉、稻糠灭草等技术顺利实施。
2提高土壤肥力
随着开垦年限的延长和长期的用养失调,土壤养分由自然积累演变到过度消耗阶段,不仅导致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PH值的下降,而且使土壤物理性状逐年变劣,增肥地力已成当务之急。利用水稻秸秆还田和稻糠灭草技术不断的改善和提高土壤有机质,为有机水稻生长全生育期提供充足的营养。
3漏水田和高包田水整地方法
此种类型田可采取两次水耙地法:即水耙地比常规地水耙时间长和细,耙完一遍后,待泥浆沉淀后再水耙一遍,使泥浆达到糊状即可,用这种方法水耙地后,每次灌水可保水5-7天左右。
9.有机稻谷和有机大米的销售
利用该技术生产出的稻谷,加工成大米,理论上符合有机大米标准。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设立的有机食品认可委员会提交有机大米认可申请书,取得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资格证书,并进行质量化验,达到国家有机食品标准,在产品包装上使用有机食品标志。应用该技术生产有机大米,一般情况下需要经过3年的转换期,在3年转换期内生产的大米能达到国家A级绿色食品,3年后生产的大米能达到有机大米标准。
有机大米生产技术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有机食品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没有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没有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属于生态农业范畴。收购稻谷和销售大米在价格上实行优质优价,按照国内外有机食品相应价格在市场上流通,提高有机大米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机大米是安全、健康、营养、环保的天然食品,倍受消费者,尤其是高档消费群体青睐,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广阔的市场和消费群体。有机大米生产技术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出口创汇。
10.有机稻种的销售
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按照比例销售,机械插秧按照1∶1的比例销售,人工插秧按照8∶2的比例销售。改变了传统的稻种销售经营模式,有利于统一安排,统一供种,有利于米业集团和种业集团发挥集团优势,实现水稻产、供、销的良性循环。
按照该技术生产出来的有机稻种,在价格上要高于普通稻种,主要用于有机大米基地生产供种,有利于订单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有机农业的发展。
11.总结
有机大米生产技术,是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相对水稻生产现状而言,有如下特点:
1、按照比例购买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有机稻种。
2、采用巴斯德灭菌法对种子进行消毒。
3、用紫外灯对大棚床土进行消毒。
4、同一稻田种植两个品种。
5、用稻糠进行田间灭草。
6、用烟草粉和石灰粉防治水稻负泥虫。
7、利用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
8、土壤养分全部来源于有机肥,秸秆还田和稻糠灭草等有机肥。
9、有机稻谷和有机大米的价格远远高于普通稻谷和大米的价格。
10、有机稻种按比例销售给有机大米生产基地,统一的有计划的供种。

Claims (3)

1.有机稻生产技术,其技术特征在于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1)购种:按照比例购买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种子;
2)种子消毒:采用巴斯德灭菌法对种子进行消毒;
3)床土消毒:用紫外灯对床土表层进行消毒;
4)移栽:同一稻田种植两个品种;
5)灭草:用稻糠进行田间灭草;
6)防虫:用烟草粉和石灰粉防治水稻负泥虫;
7)防病:利用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
8)施肥:土壤养分全部来源于有机肥(秸秆和稻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稻谷生产技术,其技术特点是:在种子消毒环节中利用巴斯德灭菌法对种子进行消毒,防治种子传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稻谷生产技术,其技术特点是:在水稻插秧移栽过程中,人工插秧,主栽品种与间栽品种的比例主要为8∶2;机械插秧,两者比例主要为1∶1。
CN200910044309XA 2009-09-09 2009-09-09 有机稻生产技术 Pending CN1020078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44309XA CN102007860A (zh) 2009-09-09 2009-09-09 有机稻生产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44309XA CN102007860A (zh) 2009-09-09 2009-09-09 有机稻生产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7860A true CN102007860A (zh) 2011-04-13

Family

ID=43838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44309XA Pending CN102007860A (zh) 2009-09-09 2009-09-09 有机稻生产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07860A (zh)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8529A (zh) * 2011-08-26 2012-01-18 胡爱生 水稻的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CN102754577A (zh) * 2011-04-27 2012-10-31 蒋俊钦 一种自然农法种植水稻的方法
CN102783389A (zh) * 2012-09-03 2012-11-21 隆化县上客上福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千亩有机科技水稻的种植方法
CN102939879A (zh) * 2012-10-09 2013-02-27 延边高丽有机大米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水稻的育种方法
CN103125328A (zh) * 2011-11-30 2013-06-05 上海自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蛙稻米生态种养技术
CN103535233A (zh) * 2013-10-17 2014-01-29 常熟市梅李镇香园稻米专业合作社 一种有机稻米的栽培方法
CN103535229A (zh) * 2013-10-17 2014-01-29 常熟市梅李镇香园稻米专业合作社 一种绿色稻米的生产方法
CN104982271A (zh) * 2015-06-11 2015-10-21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处理水稻种子和秧苗以提高水稻抗性的方法
CN105191652A (zh) * 2015-10-29 2015-12-30 苏州市美人半岛齐力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一种有机大米的种植方法
CN105541485A (zh) * 2016-01-14 2016-05-04 陈兴信 一种有机大米种植方法
CN105613025A (zh) * 2016-03-11 2016-06-01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春夏季甜瓜、水稻、荸荠有机栽培轮作方法
CN105613024A (zh) * 2016-03-11 2016-06-01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春夏茬西瓜、水稻、荸荠有机栽培轮作方法
CN105766298A (zh) * 2016-03-11 2016-07-20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夏秋季西瓜与菜用蚕豆、水稻、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5794486A (zh) * 2016-05-26 2016-07-27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甜瓜、水稻、菜用蚕豆、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5875065A (zh) * 2016-04-27 2016-08-24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花生秧蔓收获方法
CN105918034A (zh) * 2016-05-25 2016-09-07 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有机水稻田使用米糠控草增肥方法
CN106070388A (zh) * 2016-07-08 2016-11-09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一种防治水稻田杂草的新型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12125A (zh) * 2016-08-09 2016-12-14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有机水稻田专用除草方法
CN106718440A (zh) * 2016-11-27 2017-05-31 唐振海 一种有机水稻自然防病虫害生态种植方法
CN107371932A (zh) * 2017-08-21 2017-11-24 广西贵港市恒桥米业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大米的种植方法
CN107439284A (zh) * 2017-07-26 2017-12-08 安徽省福宁米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秸秆翻压还田的种植方法
CN109197448A (zh) * 2018-10-23 2019-01-15 桃江县夷希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农作物栽培方法
CN109275528A (zh) * 2018-11-22 2019-01-29 遵义市佳禾米业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有机水稻的技术
CN112568078A (zh) * 2020-12-02 2021-03-30 湖南湘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稻品种优选培育方法
CN112970368A (zh) * 2021-02-05 2021-06-18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玉米秸秆还田的方法

Cited B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4577A (zh) * 2011-04-27 2012-10-31 蒋俊钦 一种自然农法种植水稻的方法
CN102318529B (zh) * 2011-08-26 2013-11-06 胡爱生 水稻的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CN102318529A (zh) * 2011-08-26 2012-01-18 胡爱生 水稻的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CN103125328A (zh) * 2011-11-30 2013-06-05 上海自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蛙稻米生态种养技术
CN103125328B (zh) * 2011-11-30 2016-02-10 上海自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蛙稻米生态种养方法
CN102783389A (zh) * 2012-09-03 2012-11-21 隆化县上客上福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千亩有机科技水稻的种植方法
CN102939879B (zh) * 2012-10-09 2014-04-16 延边高丽有机大米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水稻的育种方法
CN102939879A (zh) * 2012-10-09 2013-02-27 延边高丽有机大米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水稻的育种方法
CN103535233A (zh) * 2013-10-17 2014-01-29 常熟市梅李镇香园稻米专业合作社 一种有机稻米的栽培方法
CN103535229A (zh) * 2013-10-17 2014-01-29 常熟市梅李镇香园稻米专业合作社 一种绿色稻米的生产方法
CN104982271A (zh) * 2015-06-11 2015-10-21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处理水稻种子和秧苗以提高水稻抗性的方法
CN104982271B (zh) * 2015-06-11 2017-06-20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处理水稻种子和秧苗以提高水稻抗性的方法
CN105191652A (zh) * 2015-10-29 2015-12-30 苏州市美人半岛齐力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一种有机大米的种植方法
CN105541485A (zh) * 2016-01-14 2016-05-04 陈兴信 一种有机大米种植方法
CN105613024A (zh) * 2016-03-11 2016-06-01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春夏茬西瓜、水稻、荸荠有机栽培轮作方法
CN105766298A (zh) * 2016-03-11 2016-07-20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夏秋季西瓜与菜用蚕豆、水稻、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5613025A (zh) * 2016-03-11 2016-06-01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春夏季甜瓜、水稻、荸荠有机栽培轮作方法
CN105875065A (zh) * 2016-04-27 2016-08-24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花生秧蔓收获方法
CN105918034A (zh) * 2016-05-25 2016-09-07 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有机水稻田使用米糠控草增肥方法
CN105794486A (zh) * 2016-05-26 2016-07-27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甜瓜、水稻、菜用蚕豆、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6070388B (zh) * 2016-07-08 2019-01-0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一种防治水稻田杂草的新型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70388A (zh) * 2016-07-08 2016-11-09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一种防治水稻田杂草的新型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12125A (zh) * 2016-08-09 2016-12-14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有机水稻田专用除草方法
CN106718440A (zh) * 2016-11-27 2017-05-31 唐振海 一种有机水稻自然防病虫害生态种植方法
CN107439284A (zh) * 2017-07-26 2017-12-08 安徽省福宁米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秸秆翻压还田的种植方法
CN107371932A (zh) * 2017-08-21 2017-11-24 广西贵港市恒桥米业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大米的种植方法
CN109197448A (zh) * 2018-10-23 2019-01-15 桃江县夷希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农作物栽培方法
CN109275528A (zh) * 2018-11-22 2019-01-29 遵义市佳禾米业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有机水稻的技术
CN112568078A (zh) * 2020-12-02 2021-03-30 湖南湘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稻品种优选培育方法
CN112970368A (zh) * 2021-02-05 2021-06-18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玉米秸秆还田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7860A (zh) 有机稻生产技术
CN103609319B (zh) 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休闲种植方法
CN104322338B (zh) 一种双季稻育苗机插栽培方法
CN102893782B (zh) 水稻三强栽培方法
CN109496734A (zh) 利用酵素种植水稻的方法及一种酵素大米
CN105519347A (zh) 一种秋茬甜瓜与菜用蚕豆、水稻、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4663226A (zh) 一种防寒抗旱马铃薯栽培方法
CN102972209A (zh) 葡萄园内套种球盖菇的方法
CN105706689A (zh) 蔬菜的高效轮种栽培管理方法
CN108633639B (zh) 一种华南地区露地苦瓜豇豆包心芥菜轮套一年三茬的栽培方法
CN104429581A (zh) 一种有机番茄健康栽培方法
CN105766507A (zh) 一种水稻肥床旱育秧方法
CN103355150A (zh) 烤烟漂浮育苗栽培方法
CN107409736A (zh) 黄精的种植方法
CN108633669B (zh) 一种华南地区中熟蔓生短豇豆品种夏季露地的栽培方法
CN102783387A (zh) 山区水稻小地池育秧技术
CN104472174B (zh) 一种黑花生带壳早播种植方法
CN104381067A (zh) 一种有机硒水稻栽培方法
CN101755583A (zh) 有机西瓜的反季节栽培技术与方法
CN101595800B (zh) 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的栽培方法
CN104221661A (zh) 番茄-水稻-莴苣三熟制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CN104186304B (zh) 一种杂交稻开香优3号的选育方法
CN1575644A (zh) 有机大米生产技术
CN104365309A (zh) 一种春甜玉米-秋西瓜-冬莴苣高效模式与高产栽培技术
CN106818128A (zh) 一种沙漠绿化种植结构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