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5800B - 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5800B
CN101595800B CN2009101385212A CN200910138521A CN101595800B CN 101595800 B CN101595800 B CN 101595800B CN 2009101385212 A CN2009101385212 A CN 2009101385212A CN 200910138521 A CN200910138521 A CN 200910138521A CN 101595800 B CN101595800 B CN 1015958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aragus
seedling
soil
seed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85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5800A (zh
Inventor
孔赟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13852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958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95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5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5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58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高新技术的农业种植技术,具体涉及“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的栽培方法”。本发明是利用UC157普通F1芦笋品种具有长势强健,耐瘠,丰产,萌芽性早,嫩茎色浓绿,较粗,大小整齐,顶部鳞片包裹紧密,高温时不易开散,适应性广等特点。通过选用、创建芦笋栽培地;采用芦笋子的发芽催芽的条件和方法,运用芦笋的栽培技术,进行对芦笋的培育与管理,做好芦笋的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芦笋,得到大批量经培育的芦笋蔬菜产品,来满足现代农业种植芦笋,提供给国内外市场,做好芦笋产品的出口贸易和创汇工作。

Description

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高新技术的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属农业生产实践的发明创造,已有数十年的栽培种植经验,本发明无资料可寻,无法引证。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毛泽东主席与基辛格博士交谈,解冻了我国建国以后,中美两国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为中美两国发展经贸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在当时,台湾的芦笋生产,外销量逐年增多,在70年代初期,台湾省的蔬菜出口量占总物资出口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芦笋的出口量在蔬菜中首屈一指。1973年,台湾省出口至欧美的出口量约为5万吨芦笋罐头,冰冻蔬菜约为4.8万吨。当时,台湾省芦笋罐头的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55%以上,中国大陆无芦笋罐头出口。
出于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为发展农产品贸易,建立芦笋生产、出口贸易基地,争取将芦笋罐头产品和冰冻蔬菜打入美国等国际市场,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于1974年初春,首次从美国引进部分芦笋籽。当时,我为浙江省萧山县闻堰公社围恳农场的场长,一名“老三届下放知识青年”,担任芦笋的栽培任务。对于芦笋的栽培技术和经验,本人从无到有,逐步探索积累。
在我国,当时“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政治形势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只有被“赶鸭子上轿”投身于火热的农业科技种植栽培的“发明创造”之中。
接到上级发下的美国芦笋种植任务后,经查问得知:此批芦笋种子为UC157系美国加州大学育成的普通F1品种。具有长势强健,耐瘠,丰产,萌芽性早,嫩茎色浓绿,较粗,大小整齐,顶部鳞片包裹紧密,高温时不易开散,适应性广等特点。既适于保护地栽培,也适于留母茎一季或两季采收栽培,但易患茎枯病与褐斑病。
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的栽培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1、芦笋栽培地的选择与创建;2、芦笋子的发芽催芽的条件和方法,3、芦笋的繁殖、栽培方法,4、芦笋的培育与管理,5、芦笋的采收,6、芦笋的病虫害防治等。
所述的技术通过培训技术人员都能实现该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是:选用、创建芦笋栽培地;采用芦笋子的发芽催芽方法,运用芦笋的栽培技术、方法,进行对芦笋的培育与管理,做好芦笋的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芦笋,得到大批量经培育的芦笋蔬菜产品,来满足现代农业种植芦笋,提供给国内外市场,做好芦笋产品的出口贸易和创汇工作。
发明的具体技术是:
1、芦笋栽培地的选择与创建:
(1)、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对土地具有耐瘠,能耐轻度盐碱,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凡pH为5.8~7.6之间的土壤均可栽培;而以pH6~6.8最为适宜。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更适于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在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肥保水、透气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长良好。据对萧山围恳海涂河道土地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是最适应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的栽培地的选择与创建。萧山围恳海涂具有13万亩广茂的海涂新增农田,可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芦笋生产基地。
(2)、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亚热带均能栽培。但最适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萧山围恳海涂具有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特征,是栽培美国芦笋的好地方好选址。
(3)、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生长具有“冬眠夏眠”的特性,当气温低于5℃有迹象进入冬眠,气温在35~37℃植株生长受抑制,甚至枯萎进入夏眠;种子的发芽始温为5℃,适温为15~30℃,高于30℃,发芽率、发芽趋势明显下降;适合芦笋生长的气温在10~30℃;萧山围恳海涂一年365天,气温低于5℃的天气不足50天,气温高于35℃的天气不足50天,常年适应芦笋生长的天气有265天左右,适应芦笋一年春、秋二季栽培与收获,能达到芦笋产量高、质量好、土地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的收成。
(4)、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具有生长水份蒸腾量小,根系发达,比较耐旱、怕涝、喜土壤含盐碱的特征;芦笋在采笋期遇干旱,会导致嫩茎细弱,生长芽回缩,严重减产的不良后果。萧山围恳海涂在清明、秋分期间具有雨纷纷的气候特征,极其适应春、秋芦笋的栽培与收获。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极不耐涝,积水会导致根腐而死亡。萧山围恳海涂的河道地栽植地块具有高燥,春、秋雨季适时,砂质土壤、土壤盐碱含量适宜,排水畅通等优点,有利于春、秋季芦笋的培育与生产,适应于芦笋生产基地的创建。
(5)、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用种子繁殖的芦笋可连续生长10年以上,适宜在萧山围恳海涂建立世界级的芦笋生产基地。
(6)、萧山围恳海涂具有日照充足,处于长三角钱塘江口季风气候,有益于芦笋生长、发育、丰产、丰收。
(7)、萧山围恳海涂东北面临上海港,东临宁波港,便于芦笋内销和芦笋罐头及冰鲜芦笋出口创汇,做好对外贸易。
(8)、当然,由于芦笋种植具有适应性广的特点,我国的浙江、福建、河南、安徽、陕西、四川、天津、山西、永济市等地市、地区及黄河滩涂、沿海海涂都可选择为大规模地发展芦笋生产的基地。
(9)、芦笋种殖地的选择不能选择在底畦的水稻田边近邻种植,否则会因水田渗水,土壤长期过湿,会影响根系的发育和植株的生长。不能在黏性土和石砾多的土地上种植,否则会使嫩茎弯曲,降低产品的质量、产量。不能为以前为桑园、果园、番茄地等的种植,否则易发生紫纹羽病。
2、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的发芽催芽的条件和方法:
(1)芦笋的发芽催芽条件。
芦笋子发芽催芽的最佳温度条件是在15℃~25℃左右,超过30℃有碍种子发芽和幼茎生长,不宜播种。根据芦笋子发芽催芽的所需温度条件,我们必须以人工寻找或创造出一种芦笋子发芽催芽的温度条件,以适应其发芽催芽。
我国的南方芦笋的发芽催芽和播种可选择在春、秋两季,北方可选择晚春一季发芽催芽播种。
(2)、芦笋的发芽催芽的方法:
①、人工适温发芽催芽法:
春季,在我国南方昼夜气温都在10℃以上,30℃以下,适宜芦笋发芽催芽和播种。由于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较差,吸水慢,种子休眠的深浅不一,低温下发芽慢,出苗期长,为加速其发芽、出苗,可采用下列方法:
A、晒种:选用1年期的芦笋陈籽,在发芽催芽前,选择晴天晒种二天,确保种子吸水一致,出芽整齐。
B、浸种:播种前将种子在25~30℃的温水下浸种45~48小时。
C、发芽催芽方法:先把芦笋种子在25~30℃左右的温水下浸种45~48小时后,捞出,用清水反复冲洗至水清为止,然后沥去水分,摊开晾10分钟左右,把已吸足水分的种子装进潮湿的布袋或纱布袋中,摊平(厚度在1~1.5厘米左右),再装入膜袋中,平放在环境温度在20-25℃处(可人为创造适合的温度)进行催芽。相隔1~2天解开膜袋使种子透气,至4~5天后,可用25℃~30℃的温水冲刷10~15分钟左右,经沥干后,然后继续催芽。在20~25℃左右的温度下,一般经8~10天后,即可陆续出芽。当芽长到露白或1毫米左右时,芦笋种子就可适时播种。
②、恒温箱发芽催芽法:
在有条件的芦笋苗培育工厂里,可用在恒温箱中控制在20℃~2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芦笋子发芽催芽。
先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用35℃恒温水,在不断搅拌下浸种25~30分钟,取出放在20℃左右的恒温水中浸种40~48小时。将浸泡过的种子捞出,用25℃左右清水洗干净,沥干水分,把已吸足水分的种子用湿布袋或纱布包好,其厚度保持在1~1.5厘米,放在托盘中,再用湿毛巾覆盖,在20℃~25℃的恒温箱中发芽催芽,经8~10天发芽催芽后,当有70%~90%的种子露白或芽长至1毫米时,即可适时播种。
3、芦笋的繁殖、栽培方法
第一、芦笋的繁殖。芦笋的繁殖法有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种子繁殖又可分为直播栽培和育苗移栽两种,育苗移栽可分为小苗和大苗移栽两种;育苗的方法可分为露地直播、保护地播种育苗和营养钵育苗。
(1)、芦笋的分株繁殖是通过优良丰产的种株,掘出根株,分割地下茎后,栽于大田。其优点是,植株间的性状一致、整齐,但费力费时,运输不便,定植后的长势弱,产量低,寿命短。一般只作良种繁育栽培。
(2)、种子繁殖是指利用种子进行栽培成芦笋园。它具有便于调运,繁殖系数大,长势强,产量高,寿命长。生产上多采用此法繁殖。
(3)、种子繁殖有直播栽培和育苗移植之分。
①、芦笋直播栽培繁殖是指用芦笋种子直接在露地播种繁殖,直播栽培具有植株生长势强,株丛生长发育快,成园早,始产早,初年产量高的优点,但具有用子量大,田间管理工作量大,用地浪费等缺点。
②、育苗移植繁殖是指芦笋经在苗圃繁殖后移苗至大田种殖栽培成芦笋园的一种方法。它便于苗期精心管理,具有出苗率高,用种量少,可以缩短大田的根株养育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芦笋按育苗龄长短可分为小苗和大苗两种。
A、小苗苗龄为60~80天,苗高30~40厘米,茎数3~5个。一般于寒冷季节在保护地中播种,终霜后定植于大田,以利于延长年内的生长季节。这种小苗定植方便,省时、省工,且不会伤根,不易感染土壤病害。栽后的植株生长发育迅速,可大大缩短株丛养成期。一般在长江三角洲及华北地区于2~3月播种,5月定植,翌年即可开始采收。但在定植初年,田间枝叶覆盖度低,易受草害,且栽植浅,植株容易倒伏,因此,管理上要注意防除杂草,并进行多次培土。
B、大苗又称一年苗。一般苗龄长达5个月,在高寒区无霜期短,则需一年。其优点是便于苗期管理、茬口安排,可以深植,以后长出的地上茎粗大,而茎数较少,不易倒伏,栽植初年的枝叶覆盖度大,杂草少。但起苗和定植都很费力费工,且伤根重,易感土壤病害;根株生长发育慢,成园迟,初年产量和总产量均较低。不过在年生育期短的寒冷地区,可缩短大田株丛养成期,在干旱区定植成活率高。因此,寒冷地方及年降水量少的地区,用此法育苗。一般大苗所需的有效积温界限为2500~3000℃,在此范围内相应的株高为70~100厘米,肉质根12~30条,根株重20~60克。
(4)、育苗的方法可分为露地直播、保护地播种育苗和营养钵育苗。
①、露地育苗场地的选择。露地育苗常用于培育大苗,而大苗苗期长,苗株高,根多而长,故需有好的苗地,才能培育出健壮大苗。选择苗圃地需考虑以下几点:第一,苗地应适于芦笋根系发育,利于苗株生长,同时容易起苗、分苗。一般以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水好,保水力较强,呈微酸性,pH5.8~6.7的含砂土壤为宜。不要选黏性土地育苗,否则株间肉质根相互黏合,起苗、分苗费工,并会导致严重伤根。第二,要选择无立枯病和紫纹羽病等病菌的土壤。以免苗期携带这两种病害造成蔓延。因此,凡有这两种病的土地,如果园、桑园、胡萝卜、棉花、苎麻等地均不宜作育苗地,更不宜与芦笋连作。第三,芦笋苗生长极慢,而株行距大,易滋生杂草。因此,要选择杂草少的土地,尤其不能有多年生杂草。
②、露地育苗的整地。为使幼苗茁壮生长,根系发育好,每亩施腐熟厩肥1500~2000千克,翻耕入土。土壤酸度大的地方,还应撒施石灰70-75千克,以矫正土壤酸度。翻土要求浅耕,以免根系入土太深,不利于起苗。为防止地下害虫危害,整地时每亩撒辛硫磷1千克,混在土中,然后筑成畦面宽1.5米,畦底1.7米,畦高0.3米的高畦,并应挖好排灌水沟,以便于排灌。一般大苗苗圃与大田比值为1∶9~10。
③、保护地育苗是指在保护地具有确保芦笋幼苗生长所需温度的条件下播种,待出苗展叶后,移植到露地苗圃。在播种出苗期间,应将床温维持在20~25℃之间。
④、用营养钵育小苗,要制备营养土。营养土要求肥沃、疏松,既保水又透气,土温容易升高,无病菌、害虫和杂草种子。一般用洁净园土4~5份、腐熟堆厩肥2~3份、河泥1份、草木灰1份、过磷酸钙2%~3%,充分混合均匀,用40%甲醛100倍液喷洒,然后堆积成堆,用塑料薄膜密封,让其充分熏杀、腐熟发酵,杀灭病虫和杂草种子。如土壤酸度大,还需加撒石灰矫正。堆制应在夏季进行,翌年播种前将这种培养土盛于直径6~8厘米的营养钵中。
第二芦笋的播种。
(5)、播种期的选择。芦笋播种育苗栽培时期,应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条件的要求,苗株生长发育规律及各地生态条件、育苗栽培方法的不同而定。
①、温度要求: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的要求。露些播种需在地温10℃以上开始。地温在30℃以上,有碍种子发芽和幼茎生长,不宜播种。一般北方生长季短,只行春播;南方除春播外,还可行秋播。
②、确定播种期:根据苗株生长所需的积温标准决定播种日期。一般标准大苗的生长积温为2500~3000℃。这样在寒冷地带,因年生育期短,应争取春季早播,否则生育期不足,会因苗小,根株含糖量低,越冬期易遭冻害。生长季节长的地区应推迟播种,以免苗株过大。
小苗的理想播种育苗期,应在终霜前或安全定植期前60~80天。
保护地播种育苗,争取早播早定植。
③、播种量:育苗时的播种量应有利于苗株茎叶伸展和根系的发育,有利于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发生。此外,还应根据种子发芽率来决定。
A、一般露地直播育苗,大苗的行距为40~45厘米,穴距10厘米,每穴播种2粒,粒距3厘米。每亩苗圃的播种量为12~15千克左右,可移栽本田8~10亩。播种时,按行距挖3厘米深的播种沟,然后按株距播上种子,覆土1~3厘米,稍稍压实。
B、移植育苗时,每平方米的播种量为30~40克,约有种子1400粒~1500粒。播种前应浇足底水,播后覆土1~2厘米厚并压实覆土。当出苗后的第一次茎高10~15厘米,第二次茎未抽生时,进行分苗移植。其行株距与直播育苗相同。
C、大苗栽植,一般宜在露床、温床或营养钵育苗。营养钵的口径为6-8厘米,每钵播种2粒,粒距3厘米,覆土1~2厘米厚,履土稍压实。出苗后每钵只留1株苗。若直接播种于床土上,为便于起苗,减轻伤根,应扩大行距,通常行距为20厘米,粒距5厘米。床土最好用配制的培养土,以利根株发育和起苗。
第三、芦笋的栽培管理
(6)苗期管理
①间苗。苗展叶1周后,每穴有2株的、拨除1株,留壮苗1株,空穴应补植1株。
②分苗。移植行分苗移植育苗的,一般都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种子播后注意保温、保湿,温度保持在20℃以上。发芽出苗后,应注意通风换气,白天温度不能超过30℃,并经常浇水,以免土壤干燥。在展叶待分苗移植时,应控制水分,降温炼苗,以利于移植苗的发根和成活。一般白天保持15℃左右,夜间10℃左右。分苗移植应在田间温度适宜情况下进行,分苗后立即浇水。移植成活前,遇强烈日光时,应以苇帘或黑色遮阳网遮荫1周左右。
③中耕除草。芦笋幼苗生长缓慢,而行距大,易滋生杂草,需经常中耕除草,或喷洒除草剂予以防治。一般每亩苗地用除草剂利谷隆100~150克,加水1500千克,于播种后3~5天喷洒畦面及畦沟,但以后每月需进行人工除草。
④肥水管理。在间苗后或分苗移植时,浇1次稀薄的人粪尿液肥,每亩700~1000千克。约20天后,再追稀薄人粪尿液肥一次,每亩800~1000千克。此后,到7~8月追施秋肥,每亩施复合肥15~20千克左右。若此时苗株生长旺盛,可少施或不施。以免因肥料过多,茎叶生长过旺,发生倒伏,且通风透光不良,易诱发茎枯病和褐斑病。
除了种子播后及分苗移植的育苗期要保证有充分的水分供应外;在苗株生育期间,遇干旱天气时,应经常浇水,以免受旱害,促进苗株生育。一般晴天5~7天后浇水一次,保持土壤干湿相宜。但在下霜前1个月,应控制水分,以抑制地上部分生长,把营养转入地下根茎贮藏。在多雨季节,应注意开沟排水,勿使田间积水,否则不仅不利于根系发育,还易诱发病害。
⑤病虫防治。芦笋出苗初期极易受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的危害。7~8月常会遭受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的毁灭性危害。苗期最普遍的病害是茎枯病、褐斑病。应及时进行防治。
(7)、保护地育苗的管理
在塑料棚设施下,营养钵育苗或直接播种于苗床的苗期管理,应以温度、水分管理为中心。从播种至出苗阶段,除供给充足水分,于床土表面或营养钵上覆地膜、稻草保湿、保温外,应将棚膜四周密封保温,尽量保持较高的棚温,以加速出苗。出苗后,即揭地膜并进行通风换气,降低床温,以免幼茎徒长,致使倒伏。还要随着外界气温上升,加大通风换气量。晚间要盖上棚膜,并覆草帘,以免霜害和冻害。一般白天床温保持在25℃左右,最高温度不得超过30℃,夜间最低温在12~13℃,日平均温度为20℃左右。由于经常通风换气,床土极易干燥,营养钵苗更易失水,应经常浇水。一般3~5个晴天后浇水一次。苗期追肥只需2次,第一次于第一支幼茎展叶后,结合浇水,亩施尿素8~15千克,距第一次施肥20天后,再施一次稀薄人粪尿液肥一次,每亩800~1000千克或亩施尿素8~15千克。
当苗高25厘米以上,茎数有3~5支,准备定植大田前,应进行揭膜锻炼,使秧苗处在露天条件下,并控制供水,以使根株充实,适应大田环境,缩短缓苗期,早发新根。
(8)、栽植
①、栽培地的选择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种植后有连续10多年的经济寿命。要选择适于根系及根株发育的砂壤土,要求土质疏松,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并有一定保水、保肥力的沙壤土,这种土壤不仅利于根系发育,更利于培土、采收等作业。可使芦笋植株的肉质根多、长、粗,形成强大的根系,以获得高产、优质。
应避免选择透气性差的黏土、重黏土。黏土会使芦笋肉质根少、短、细,而且容易产生畸形笋产量低,不利培土、采收等作业。
避免选择耕作层浅,底土坚硬,根系伸展不下去的土地。耕作层要有30厘米深,底土也较松软,不是重黏土或坚实的土层。
应选择pH5.8~6.7的微酸性土壤和小于pH8微碱性的土壤。
不能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块种植。芦笋的根系可以深达地下2~3米,地下水位高时,根系就难以向下伸展,而且易引起根群腐烂,造成缺株。
不能在水稻的近邻种植,否则会因水田渗水,土壤长期过湿,会影响根系的发育和植株的生长。
不能在石砾多的土地上种植,否则会使嫩茎弯曲,降低产品的质量。
不能以前为桑园、果园、番茄地等,否则易发生紫纹羽病。
②、整地与土壤改良。芦笋根系分布又广又深,深层土壤的理化性状的改良,只能依赖定植前的土壤耕作。因此,定植前必须通过耕作,创造一个适于根系生长,促进植株生育,有利于提高植株耐病力的土壤生态环境。
一般旱地要深翻30厘米,水田需更深一些。要打破犁底层,以利于雨水渗滤,避免田间积水。结合深翻,每亩撒施腐熟堆肥4500~5000千克。另外,每亩需施过磷酸钙80~100千克,与堆厩肥混和后施入土中,以尽量满足芦笋一生中对肥料的需要。
③、定植时期。定植时期可分春植、秋植和生长期定植3种。春植在春季根株休眠期刚结束,鳞芽开始活动,但尚未萌芽时进行。秋植在晚秋茎叶刚枯黄,根株开始休眠时进行。生长季定植在茎叶生长发育期间进行。至于选择何时定植为宜,则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育苗方式、作物茬口等情况而定。
通常一年生的大苗都行春植或秋植。冬季寒冷的地方,因苗株耐寒性弱,起苗受伤的苗株经不起严寒,宜行春植。冬季气候温和的长江流域等地,则以秋植较春植有利。因为当秋季地上部枯黄时,地下根系还在继续生长,此时起苗定植,至翌春萌芽前,根部伤口早已愈合,根与土壤密接,萌芽早,植株生长壮旺。而在冬季没有休眠期的华南地区,无论春植和秋植均为生长季定植。因此,定植期主要根据育苗时期和茬口来决定。但从芦笋植株的生长节律来看,宜行早春定植。因为从12月至翌年2月,植株生理上有一个不明显的休眠期,鳞芽萌发少,定植成活率高。
小苗栽植都在生长季进行,要注意带土定植,少伤根系,并应避开雨季,否则起苗受伤后的苗株,极易感染病害,造成缺株、断垄。
④、起苗。定植后的苗株不仅靠原有根系吸收土质养分和水分,更依赖肉质根系的贮藏养分供应植株的再生长。起苗时,伤根要少,肉质根系贮藏养分多,吸收机能好,定植苗就生长健旺,早年嫩茎产量就高。
为减轻起苗与定植过程中的伤根问题,应在土壤干湿适宜时掘苗,便于将根系固结的泥土抖落下来,达到逐株自然分离;挖苗应深,尽量将肉质根留长一些。起苗后应避免日晒风吹,以免肉质根干瘪,影响定植成活率和植株的生长。最好边起苗、边分级、边定植,切忌长距离运输或隔天定植。在不得已时,置于塑料纺织袋中,保持湿度,最多只能放2~3天。
⑤、选苗与分级。据试验,生产上选择高产优质的苗株定植,可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数倍至10多倍。选苗时可根据苗株茎枝形态鉴别出以后嫩茎的优劣,如苗茎粗大,有生长粗大嫩茎的可能;第一分枝离地高,嫩茎顶部鳞片一定包裹密,不易开散;分枝与主茎的夹角小,嫩茎顶部鳞片也不易开散;主茎直立,断面圆整,分枝上方主茎上的纵沟浅,嫩茎多圆整。
将苗分级栽培的主要目的是便于田间管理,避免生长发育速度快的植株影响生长慢的植株。生长季长的大苗,一般根据根株重量或肉质根数分级。凡根株重40克以上,根数20条以上的为一级苗;根株重20~40克,根10~20条者为二级苗;根株重20克以下,少于10条者为劣质苗。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条件、管理水平不同,苗株发育速度会有显著差异,实际分级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处于平均值以上者列为一级苗;近于平均值的列为二级苗;明显低于平均值的为劣苗。劣苗应予淘汰。
生长季短的小苗,可依据株高、茎数、茎粗、根数等综合因素来决定分级标准。
⑥、栽植密度。芦笋的栽植密度对株丛发育、嫩茎数量和质量,以及单位面积的产量变化,均有很大影响。一般稀植的株丛发育快,单株逐年收获量的增长快,嫩茎粗,质量好;增加栽植密度会不利于株丛发育,影响单株产量的增长,但早年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以后虽随株龄的增长其差距趋于缩小,但多年累计产量仍明显超出稀植,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对嫩茎质量并不会有明显影响。
但当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尤其是双行栽培芦笋时,由于株间竞争加剧,嫩茎的质量会受严重影响,且株丛在养成期间,由于茎叶过茂,田间通风透光不良,下部枝叶容易黄化落叶,招致病害蔓延。因此,最适宜的栽植密度,应在不使嫩茎变细的范围内,以达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为原则。
在确定栽植密度时,除栽培白芦笋需培土软化,为取土方便,应扩大行距外,还应根据各地有效生育期长短、雨量、土壤肥力、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决定。有效生育期短,土壤瘠薄,降雨少,可提高密度;有效生长季长,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株丛生育容易过旺,病害多,则应稀些,特别应扩大行距,以利于通风透光,便于控制病害蔓延。生育期长的,用母茎采收的,由于延长了采收期,株丛养育期缩短,避免了株丛生育过茂现象,则可缩小株行距。一般白芦笋栽培的行距为170~180厘米,株距25~30厘米。绿笋为行距120~130厘米,株距25厘米左右,为避免株间剧烈竞争,都不宜行双行密植。
⑦、栽植深度与栽植方法。苗株栽植深浅,常会影响栽植成活率,株丛的生长发育,嫩茎发生的早晚、产量和质量。白芦笋栽培中,还会影响培土断根等问题。
一般栽植过深,成活率低,根部氧气不足,早期植株发育不良,春季嫩茎发生迟,采收嫩茎时,残留部分多,消耗养料,影响产量。而浅栽虽然容易成活,株丛生长发育快,春季嫩茎发生早,数量多,但鳞芽瘦,嫩茎细,茎叶繁茂,容易倒伏,且易受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栽植深度应随苗龄大小、土质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异。多雨,土壤透气性差,宜浅,少雨,气候干燥,土质疏松,宜适当深栽。一般以10~15厘米为宜。刚栽植时覆土厚度只需3~6厘米,当新的地上茎长出后,再分次覆土到一定深度。否则,将由于根部氧气供应不足,降低成活率。
栽植时,应将苗株按一定株距摆放在预先准备好的定植沟中,并注意行内株间排列成一直线。由于粗大肉质根不易与土壤密接,摆苗时应注意将根系放舒展,不可弯曲或相互重叠,覆少部分土后,将苗株向上提拉一下,以免根部留有空隙,然后再覆土、镇压,浇稳根水,再覆松土保墒,并避免土表板结。
4、露地田间管理
(1)、定植芦笋的田间管理。芦笋的田间管理为春季育苗,夏季定植,定植后当年管理,定植后第二年管理、第三年采笋期田间管理等。
①、夏季定植后育苗管理:(春季育苗,前面已述),土壤干旱应及时浇水,雨涝要及时排水防淹,保持土壤干湿相宜,一般5~7个晴天后浇水一次。适时中耕,促进根系发育。雨季杂草增多,要及时锄草,做到锄早、锄小、锄净草,防止杂草与植株争夺肥水,影响通风透光,并注意拔大草伤苗。雨季到来前,应把定植沟填平,防止沟内积水沤根。填土时结合追肥,每亩施草木灰250~500千克,或磷酸二铵5千克、氯化钾5千克,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强抗病力。可将肥料施于距植株20~30厘米处,然后埋土。8月中旬,每亩再施草木灰250~300千克或施复合肥7~10千克。施肥时注意磷、钾肥复合,忌单施氮肥,以免植株徒长,倒伏,降低抗病力。如发现立枯病、根腐病和茎枯病,应每月喷一次25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1∶1∶250),或喷甲基托布津的800倍液防治。
芦笋定植当年,植株较小,行间很大,对土地利用不经济。为充分利用土地,可于行间间作对芦笋有益无害、不与芦笋争光、争肥,无相同病虫害的作物,如萝卜、青菜、黄豆、菠菜等。冬季,芦笋进入冬眠期,在土壤封冻前应浇1~2次越冬水。当芦笋地上部完全枯死后,可将枯茎割除,并清理地面上的枯枝落叶,运出地外烧掉,以消灭病虫害源。
定植后第二年,春天应适时浇水,中耕保墒,保持土壤干湿相宜。在4月地温回升到10℃以上时,地下害虫如金针虫、蝼蛄、地老虎、蛴螬、种蝇、蚂蚁等开始危害芦笋幼苗和嫩茎。5月危害最严重,6月危害部位下移。此期应及时用敌敌畏、敌百虫、辛硫磷等农药喷撒地面,或拌成毒土、毒饵撒于田间防治地下害虫。夏季高温多雨,应及时锄草和排涝,并防治病害。其他管理同定植当年。
②、秋末春初定植芦笋的田间管理。芦笋的管理春季出苗后适时浇水,保持土壤干湿相宜,一般5~7天浇一次水。结合浇水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500~700千克。在苗高25厘米左右时培土4~5厘米,过半个月后再培土4~5厘米。随着秧苗生长不断培土,使地下茎埋入地中约16厘米。夏季追肥2~3次,每次每亩施复合肥10~15千克。入秋后,植株进入秋发阶段,苗回青后每亩施尿素5~10千克或人粪尿800~1000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促使枝叶旺盛,积累更多的养分,为下年生长打下良好基础。雨季及时排涝防淹,及时中耕消灭荒草和防治病虫害。
定植后第二年,抽生的地上茎增多,为了使植株形成茂盛的地上部,增强光合能力,一般不应采收嫩茎。
③、施肥。芦笋从播种时,计算到第三年春季才能采收。采收期应注意施肥。
白芦笋应在早春未萌发前在植株旁浅掘沟松土,施入人粪尿每亩800~1000千克,然后培土。嫩茎采收结束后,在畦沟中施腐熟的有机肥,每亩2000~2500千克,人粪尿800~1000千克,过磷酸钙30~45千克、氯化钾15~20千克。浅松土使肥料与土壤混匀,然后把培在植株上的土扒下,盖在肥料上。夏季中耕松土后,在植株附近施2~3次稀薄的人粪尿每亩800~1000千克和氯化钾15~20千克,促使秋梢生长。最后一次追肥应在秋梢旺发前、降霜前两个月施入,每亩施复合肥15~20千克。施肥过迟,会严重妨碍养分积累。以后每年的施肥法相同。随着株丛发展,产量的增加,肥料的用量应适当增加。
采收绿芦笋的地块,在春季未萌发前,在两行之间掘深沟,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每亩施1500~200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氯化钾8~10千克。肥料填入沟中,分层加工,充分混合,用土覆盖。夏秋季间在植株附近施人粪尿和氯化钾2~3次,每次每亩施量500千克和15千克。在降霜前两个月施最后一次追肥,每亩施复合肥15~20千克。以后逐年随着株丛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施肥量逐渐增加。
芦笋植株生长需要较多的钙。在红黄土壤中,钙含量较缺,应适当施用石灰,一方面补钙,一方面还有中和土壤酸度和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
④.灌溉和排水。采笋期间应使土壤中保持足够的水分,嫩茎方能抽生得快而粗壮,组织柔嫩品质好。春季萌发前根据土壤湿度及时浇萌发水是非常必要的。采笋期间灌水应保持土壤干湿相宜。干旱缺水,不仅嫩茎抽生缓慢,而且纤维增多,降低食用品质。采笋结束后,在高温季节,更应及时灌水,促进株丛茂盛。为翌年的嫩茎增产贮备营养。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止土中积水及空气缺乏,妨碍地下茎和根的生长,甚至引起烂根缺株。
在高温雨季,芦笋易倒伏,以致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妨碍光合作用,引起病害蔓延。倒伏的原因多为土壤含水量大,施氮肥过多,植株徒长所致。故及时排水,少施氮肥是很必要的。一旦倒伏,可设支柱扶持。
入冬土壤封冻前及时浇封冻水是保证冬季根系不致干旱致死和提高抗寒力的重要措施。
⑤、培土白芦笋是加工罐头的原料,是在收获前培土软化生产的。培土的目的是使嫩茎避光,以获得鲜嫩、洁白、柔软、美观的嫩茎。在春季地温接近10℃,预计芦笋将要出土的前10~15天进行培土。
培土前清除地上的茎、枝叶,防止嫩茎染病。并中耕松土,拣出石块等杂物,务保土壤细碎。如果土壤较湿,地下水位又高,培土前应晒土1~2天,使土壤干湿适度然后培上。万勿用过湿的土壤培土,以免土壤板结影响嫩笋出土和造成土壤空气缺乏,影响芦笋根系生长。如果采笋期土壤干燥,地下水位又低的地块,可不用晒土。
培土时勿使用有机肥,以免污染产品。
培土时呈上窄下宽、横断面为梯形的土埂。土埂高度为25~30厘米,土埂上部宽30~40厘米,下部宽50~60厘米;土埂要直,并且高度一致,位于株行的中间。为做到这一点,培土时在行株中心插标记、拉线标直,并用三块木板钉成梯形的培埂模型,插入土中15厘米,两人在两边合培一垄。培至垄土超过模型10厘米时,用锨拍实垄顶,使土下沉与模型高度一致时为止,再拍实两边,达到内松外紧,埂面松紧一致。
培土的高度与采收嫩茎的长度是正相关关系。因此,培土高度应根据罐头加工厂的要求规格而定。培土的宽度随着采收年限的增长而逐年加宽。雨后和多次采收后,若土垄下塌,应立即加工修整。
嫩茎采收结束,应立即把培的土垄耙掉,使畦面恢复到培土前的高度,保持地下茎在土表下约16厘米处。倘若地下茎上方的土层过厚,则会促使它向上发展,造成以后培土困难。
(2)、塑料拱棚早熟栽培
塑料拱棚具有保温性能,夜间能高出露地温度3~5℃,昼间能高出露地10~20℃。塑料覆膜拱棚早熟栽培与露地栽培,可提早20~40天采笋。拱棚日夜温度变化剧烈,气温回升后的晴朗天,白天棚温可高达40℃以上,要及时注意通风,防止高温伤害。一般当露地平均气温达10℃,最低温稳定在5℃以上时撤膜。覆膜期较短,在整个采收期中,只有小部分时间处于覆膜条件下,采收结束期与露地栽培几乎相似,故采后的栽培管理同露地栽培。管理上的主要特点,首先是合理确定覆膜时期,并做好棚温的调节和夜间的保温管理。此外,拱棚要经常通风,土壤水分特别容易丧失,旱象严重,因此,要经常灌水。
①、采收期。采用拱棚覆膜早熟栽培的目的,在于提早采割,早上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效益的高低,不仅与上市早有关,而且与产量有关。因此,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应待芦笋株丛生育进入成年时,才进行拱棚覆膜早熟栽培,一般在定植后的第四年开始。
②、采收前的管理。除设置拱棚覆膜保温外,其他管理工作均与露地栽培相同,只是采收前土壤中耕,施催芽肥,根株上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等工作要提早到设置拱棚前进行。
塑料拱棚的设置:早春到来,完成采收前的中耕除草、施催芽肥、喷洒杀菌剂后架设拱棚。拱棚有小拱棚、中拱棚两种类型。严寒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到旬平均温度3℃以上时开始覆膜。冬季气候不十分寒冷的地方,宜在终霜前2个月左右覆膜保温。长江流域约在2月上中旬。华北地区3月上旬覆膜。
③、采收期间的管理。拱棚覆膜期间,棚内日夜温度变化异常剧烈,嫩茎易受高温或低温影响,土壤中的水分丧失也特别快,易受旱害。因此,覆膜收获期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搞好温度和水分管理。
④、温度管理:一般从覆膜保温开始,经10~15天萌芽,萌芽后就易发生冻害。因此,在早期外界气温较低的情况下,特别在寒流袭击时,晚间应加盖草帘保温。白天应随日照变化,棚内温度上升情况进行通风透气。当棚温上升到25℃左右时,将南侧或东侧的薄膜撑起,有风时应将背风的一侧薄膜撑起。
当外界的旬平均气温达10℃以上,夜间最低气温在5℃以上时,小棚在晚间可以不必覆膜。当寒流袭击时,晚上还要覆膜,以防霜害。
⑤、水分管理:一般从覆膜保温开始至初次采割,可不必浇水。在收获初期,土温仍较低,土壤水分蒸发量少,嫩茎萌生少,伸长缓慢,需水量也不多,灌水相隔时间宜长些。随着地温升高,萌芽数的增加,嫩茎伸长加速,需水量增加,灌水要勤。一般应保持土壤干湿相宜。在采收盛期更要保证水分的供应。每次灌水都应在午前采收结束后进行,以免影响地温回升,导致夜温太低。
其余管理工作与露地普通栽培相同。
5、芦笋的采收
(1)、采笋期。当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培土到采笋为15~20天,华北各地在4月上中旬开始采笋。采笋持续日期,依植株年龄、气候、土质、施肥管理等条件而异。当出笋数量减少并变细弱时,必须停止采收。采收期过分延长,则绿色茎枝的生长日期被缩短,养分的制造和积累减少,影响第二年嫩茎的产量。而且由于植株营养不良,易生病害和衰老。一般第一年采收期以20~30天为宜,采收第二年30~40天,以后可延长到60天左右。无论如何,采收结束应留给植株90天以上的恢复生长时间。
(2)、采笋工具采笋工具为采笋刀和盛笋器。各地用的采笋刀为碳钢制作,木制刀柄,刀刃锋利,刀身长10厘米,刃宽2厘米,刀身刻有原料长度标记,防止下刀深浅不一。盛笋器各地不一,但以三格提盒式较为方便,可将采笋与分级同步进行。三格提盒是用杨木或泡桐木等轻质木板制作,板厚1厘米,盒长50厘米,高、宽各为20厘米;盒为三格,分放三级笋。中间一格较大,占盒长1/2,放一级笋,两端两格各占盒长1/4,分别放二级笋和等外笋,随采随分级放入。
(3)、采笋方法。采笋在垄面观察,发现垄面有龟裂或顶土现象,下面即有可采之笋。用于轻扒垄土,露出嫩芽5厘米,防止碰伤笋尖或其他生长中的笋芽。手捏笋尖下3厘米处,用刀与地平面成70~75度角,距嫩茎3厘米处插入土内。刀伸至刻度标记与嫩茎顶部相平时,按刀同时前伸,土内发出响声,嫩茎已割断,随即按级分别放入提盒内。然后用湿土将洞埋到比垄高5厘米,用手拍至与垄面高度一致。避免土壤过松过紧,否则再抽生的嫩茎会因土壤松紧不一而弯曲,老化。用此法采笋每人每天可采数亩。
(4)、采笋时务必注意不可损伤地下茎和鳞芽。产笋盛期每天早、晚各收一次。采收绿芦笋者于嫩茎高23~26厘米时低于土面3到5厘米割下。每次采收不论好坏应全部割取,否则遗留的嫩茎继续生长会消耗养分,影响产量。
(5)、留母茎采收法
栽培在我国南部地区,冬季无霜,芦笋可周年生长,没有休眠期。在这些地区如周年采收,势必因地下部积累养分太少,而影响产量。为了使植株多抽生嫩茎,应在采收期间培养一定数量的茎枝和拟叶,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抽生嫩茎所需的养分。这种栽培方式叫做留母茎采笋栽培法。
①、母茎的选留和更新。在每年春季抽生大量嫩茎前,将老母茎全部割除。清洁田园,施肥、培土后,促使植株抽生粗壮的新嫩茎。除从中选留出几条粗壮的嫩茎让它长大作为母茎外,其余的嫩茎陆续分批采收。当初生的嫩茎变细时,追施第二次肥料。施肥后抽生的嫩茎又变粗,从中陆续选留健壮的嫩茎培育成新的母茎,而分批割除衰老的母茎。秋季气候温和,植株生长适宜,让抽生的全部幼茎都长成枝叶,停止采收,以使地下积累更多的养分,为第二年产笋准备充足的营养条件。对发生病害、伤残、虫害的母茎,应随时清除。留母茎的地方,应在抽生嫩茎较多的位置,每处1~2条,使地下茎的各生长点都有较多的养分供应,均可正常发展。
②、施肥。每次选留母茎之前各施一次肥料。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1500~2500千克,混入复合肥25~30千克。施肥时先在畦沟中开沟,施下肥料与土拌后再盖土。每次间隔一沟畦不施,以便相互轮换施肥的位置,避免施肥时伤根太多。此外,在采收嫩茎期间每隔半个月追施复合肥每亩15~20千克。
③、其他管理。当母茎长到50厘米高时,摘去顶梢,抑制它伸高,防止倒伏。摘除雌花和幼果,以免消耗养分。割除母茎应在晴天进行,避免雨天割除伤口侵染病害。割下的母茎立即运出田间,防止病菌侵染新幼茎。母茎刚出土应及时喷药保护防病。
④、采收嫩茎主要在春、秋二季。夏季高温期植株生长不良,应停止采收40~50天。秋季采收到10月底即应停止,不可过长;否则植株积累养分太少,影响来年的产量。
6、病虫害防治
(1)、茎枯病的防治:
①、症状:发病期,在距地面30厘米处的主茎上,出现浸润性褐色小斑,而后变成淡青至灰褐色,同时扩大成棱形,也可多数病斑相连成条状。病斑边缘红褐色,中问稍凹陷呈灰褐色,上面密生针尖状黑色小点。如空气干旱病斑边缘清晰,不再扩大成为慢性型病斑。若于气阴雨多湿,病斑可迅速扩大蔓延,致使上部的枝茎枯死。
在小枝梗和拟叶上发病,则先呈褪色小斑点,而后边缘变成紫红色中间灰白色并着生小黑点。由于迅速扩大包围小枝易折断或倒伏,茎内部灰白色、粗糙,以致枯死。
②、发病条件:该病由真菌致病。在多雨有风的条件下传染迅速,雨水溅沾也可传染。空气传染是大面积发病的主要原因.田间蔓延的方向和发病迅速常受风的影响。此外,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氮肥过多等,均易加重该病发作。
③、防治方法
A、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段栽培。
B、清洁田园,割除病茎,烧毁或深埋。
C、田间覆盖地膜,控制氮肥,防止生长过旺。
D、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1∶1∶240波尔多液,50%代森铵的1000倍液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
(2).褐斑病的防治:
①、症状:在枝茎和拟叶上发病为大量赤褐色小型病斑;随着病斑的逐渐扩大在中央部位先变成淡褐色,再转为灰色,后期生霉层,并生有紫褐色轮纹,病斑外缘有黄色轮晕。多数椭圆形病斑扩大相连成不规则病斑。病斑绕茎合围,则上方枝茎干枯。天气潮湿时,可生出白霉,以致拟叶早期脱落,植株长势急速衰降。
②、发病条件:该病由真菌引起,靠空气传播,在高温条件下发病严重。
③、防治方法:同茎枯病。
(3).菌核病的防治:
①、症状:幼茎多在靠近地面处发病,先褪色而后变褐,继而生出黑色鼠粪菌核。
②、发病条件:该病由真菌引起。
③、防治方法:同茎枯病。
(4).根腐病的防治:
①、症状:发病后茎基部的皮层腐烂,吸收根也受到破坏而导致主茎变黄,植株衰变。
②、发病条件:该病由真菌引起,是由多种病原菌致病的病害。主要由土壤传染。
③、防治方法:幼苗定植时用苯菌灵或苯菌丹按有效成分的400~500倍液,浸根15分钟防治。
(5).立枯病的防治:
①、症状苗期从地面稍上处形成发红而略带紫色的病斑,以致全株枯死。采笋时伤口亦可侵染,严重时全株死亡。
②、防治方法:同根腐病。
(6).锈病的防治:
①、症状:危害茎部及拟叶。夏季为橙色锈斑,表皮破裂后散出橙色粉末。秋季为暗褐色病斑。拟叶会因此而早期脱落,严重时整株变色枯死。
②、发病条件该病由真菌引起。空气潮湿、通风不良易发生该病。
③、防治方法
A、采用抗病品种。
B、清洁田园,做好通风、排水工作。
C、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的800倍液;50%灭菌丹800倍液喷布。
(7).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种蝇、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危害。可在田间撒25%敌百虫粉加5倍细土做成的毒土;或用90%敌百虫的30倍液拌在麦款或豆饼上,撤在田间做毒饵;施肥时喷80%敌敌畏乳剂的800倍液等方法防治。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春季芦笋苗的培育:
1、苗床准备和搭好塑料拱棚:
(1)、选取直径6~8厘米的营养钵若干,在芦笋子播种前,先在育苗营养钵内加满经制备的营养土(制备营养土见上述营养土的制备),浇湿土。按工厂化要求有序摆放。以供发芽的芦笋子播种。
(2)、在营养钵上空搭好塑料拱棚,能满足棚内温度在15~30℃之间。
2、芦笋子恒温箱发芽催芽:
种子处理:先进行种子消毒,用35℃恒温水,在不断搅拌下浸种25~30分钟,取出放在20℃左右的恒温水中浸种40~48小时。将浸泡过的种子捞出,用25℃左右清水洗干净,沥干水分,把已吸足水分的种子用湿布袋或纱布包好,其厚度保持在1~1.5厘米,放在托盘中,再用湿毛巾覆盖,在20℃~25℃的恒温箱中发芽催芽,经8-10天发芽催芽后,当有70%-90%的种子露白或芽长至1毫米时,即可适时播种。
3、播种方式:
采用营养钵方式播种。经发芽催芽的芦笋子在每个营养钵内播二粒种子,种子粒距2-3厘米,再在每个营养钵内加入1-2厘米的细土,并适当压实和浇上水。播好后,整齐摆放,盖上一层薄稻草或麦杆保湿,采用地膜覆盖保温,用塑料拱棚或用工厂化方法育苗。
4、播种量:
春季芦笋苗,每平方米营养钵育苗床按160至250只播种,播种芦笋子在320粒至500粒之间。
5、温度管理:
春季芦笋育苗,可在室棚内加盖地膜保温增温和工厂化保温,使芦笋苗的工厂化育苗厂内温度达到15℃以上至30℃以下,出苗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揭除地膜,加大通风。
6、浇水管理:
在整个育苗期,都要注意勤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潮湿。浇水要少浇、勤浇。春季芦笋育苗浇水在晴天上午进行。
7、简苗:
当芦笋糼苗展叶长至10厘米长左右后,可进行间苗,在一个营养钵内长出2颗苗时,拨除1颗苗,留住1颗壮苗,如发现营养钵内缺苗时,补上1颗苗;间苗后,要及时浇水和施肥。
8、肥水管理:
芦笋营养钵育苗期间,间苗后要及时浇水、施肥;间苗后浇水和施薄人粪尿液,以每亩浇薄人粪尿液700~1000千克为宜;以后,再施2次肥,每相隔20天左右,每亩追施薄人粪尿液800~1000千克。也可追施亩尿素7~10千克,做到充足日照,及时除草,培育壮苗。当营养钵内的芦笋苗长至15~20厘米时,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可以揭除塑料薄膜,对芦笋苗进行露地练苗。
9、苗期病虫害防治:
苗期最普遍的病害是茎枯病、褐斑病。应及时进行防治。
茎枯病、褐斑病药剂防治方法:发病期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1∶1∶240波尔多液;50%代森铵的1000倍液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
10、及时移栽定植:
当芦笋苗苗龄为60~80天,苗高30~40厘米,茎数3~5个时,可及时移栽定植。
芦笋定植后见上述管理方法,不再讲述。
实例2
露地育苗:
1、露地育苗场地的选择。
露地育苗常用于培育大苗,而大苗苗期长,苗株高,根多而长,故需有好的苗地,才能培育出健壮大苗。选择苗圃地需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苗地应适于芦笋根系发育,利于苗株生长,同时容易起苗、分苗。一般以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水好,保水力较强,呈微酸性,pH5.8~6.7的含砂土壤为宜。不要选黏性土地育苗,否则株间肉质根相互黏合,起苗、分苗费工,并会导致严重伤根。
第二,要选择无立枯病和紫纹羽病等病菌的土壤。以免苗期携带这两种病害造成蔓延。因此,凡有这两种病的土地,如果园、桑园、胡萝卜、棉花、苎麻等地均不宜作育苗地,更不宜与芦笋连作。
第三,芦笋苗生长极慢,而株行距大,易滋生杂草。因此,要选择杂草少的土地。
2、露地育苗的整地。
为使幼苗茁壮生长,根系发育好,每亩施腐熟厩肥1500~2000千克,翻耕入土。土壤酸度大的地方,还应撒施石灰70-75千克,以矫正土壤酸度。翻土要求浅耕,以免根系入土太深,不利于起苗。为防止地下害虫危害,整地时每亩撒辛硫磷1千克,混在土中,然后筑成畦面宽1.5米,畦底1.7米,畦高0.3米的高畦,并应挖好排灌水沟,以便于排灌。一般大苗苗圃与大田比值为1∶9~10。
3、人工适温发芽催芽法:
春季,在我国南方昼夜气温都在10℃以上,30℃以下,适宜芦笋发芽催芽和播种。由于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较差,吸水慢,种子休眠的深浅不一,低温下发芽慢,出苗期长,为加速其发芽、出苗,可采用下列方法:
B、晒种:选用1年期的芦笋陈籽,在发芽催芽前,选择晴天晒种二天,确保种子吸水一致,出芽整齐。
B、浸种:播种前将种子在20~30℃的温水下浸种45~48小时。
C、发芽催芽方法:先把芦笋种子在25-30℃左右的温水下浸种45~48小时后,捞出,用清水反复冲洗至水清为止,然后沥去水分,摊开晾10分钟左右,把已吸足水分的种子装进潮湿的布袋或纱布袋中,摊平(厚度在1~1.5厘米左右),再装入膜袋中,平放在环境温度在20~25℃处(人为创造适合的温度)进行催芽。相隔1~2天解开膜袋使种子透气,至45~天后,可用25℃~30℃的温水冲刷10~15分钟左右,经沥干后,然后继续催芽。在20~25℃左右的温度下,一般经8~10天后,即可陆续出芽。当芽长到露白或1毫米左右时,芦笋种子就可适时播种。
4、播种方式:
经发芽催芽的芦笋子采用条播的方式。
5、露地直播密植要求:
露地育苗,大苗的行距为40~45厘米,穴距10厘米。播种时,按行距挖3厘米深的播种沟,然后按株距播上种子,覆土1~3厘米,稍稍压实。
6、播种量:每穴播种2粒,粒距3厘米。每亩苗圃的播种量为12~15千克左右,可移栽本田8~10亩。
7、温度管理:
春季芦笋直播育苗,播好种子后,盖上一层薄稻草或麦杆保湿及用地膜保温。使芦笋苗的地温稳定达到10℃以上~30℃以下,芦笋出苗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可揭除地膜。
8、浇水管理:
在整个育苗期,都要注意勤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潮湿。浇水量要少浇、勤浇。春季芦笋育苗浇水在晴天中午浇水。
9、简苗:
当芦笋糼苗展叶时,长至10厘米左右时,进行间苗,苗距2~3厘米,以后每隔10天左右,再进行1~2次间苗,使苗距达到3厘米左右。间苗后要及时浇水施肥。
10、肥水管理:
芦笋苗期要及时浇水、施肥,每亩追施尿素7~10千克,相隔15~20天后,每亩追施薄人粪尿液800~1000千克。适时日照,及时除草,培育壮苗。
11、苗期病虫害防治:
苗期最普遍的病害是茎枯病、褐斑病。应及时进行防治。
茎枯病、褐斑病药剂防治方法:发病期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1∶1∶240波尔多液;50%代森铵的1000倍液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
12、及时移栽定植:
当芦笋苗培育成70-100厘米长,肉质根12~30条,根株重20~60克应及时移栽定植。

Claims (1)

1.一种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1)、芦笋栽培地的选择与创建: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肥保水、透气性好的土壤,要求土壤pH值为5.8~7.6;选择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地创建芦笋栽培地;
(2)、发芽催芽方法:
1)、人工适温发芽催芽法的具体方法步骤为:
①、晒种:选用1年期的芦笋陈籽,在发芽催芽前,选择晴天晒种两天,确保种子吸水一致,出芽整齐;
②、浸种:播种前将种子在25~30℃的温水下浸种45~48小时;
③、发芽催芽方法:芦笋种子经浸种后,捞出,用清水反复冲洗至水清为止,然后沥去水分,摊开晾10分钟后,把已吸足水分的种子装进潮湿的布袋中,摊平厚度为1厘米,再装入膜袋中,平放在环境温度在20-25℃处进行催芽,相隔1~2天解开膜袋使种子透气,经4~5天发芽催芽后,用25℃~30℃的温水冲刷10~15分钟,经沥干后,继续催芽;在20~25℃的温度下,经8~10天,陆续出芽;当种子露白或芽长到1毫米长时,进行播种;
2)、恒温箱发芽催芽法的具体步骤方法为:
先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用35℃恒温水,在不断搅拌下浸种25~30分钟,取出放在20℃的恒温水中浸种40~48小时;将浸泡过的种子捞出,用25℃清水洗干净,沥干水分,把已吸足水分的种子用湿布袋包好,其厚度为1厘米,放在托盘中,再用湿毛巾覆盖,在20℃~25℃的恒温箱中发芽催芽,经8~10天发芽催芽,当有70%~90%的种子露白或芽长至1毫米时,进行播种;
(3)芦笋的播种、育苗和移植:芦笋播种育苗栽培时期,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的要求、苗株生长发育规律及各地生态条件、育苗栽培方法的不同而定;
①、温度要求: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的要求;露地播种需在地温10℃以上开始;地温在30℃以上,有碍种子发芽和幼茎生长,不宜播种;北方生长季短,只行春播;南方除春播外,还可以行秋播;
②、确定播种期:根据苗株生长所需的积温标准决定播种日期;标准大苗的生长积温为2500~3000℃;
③、小苗的理想播种育苗期,应在终霜前或安全定植期前60~80天;
④、保护地播种育苗,争取早播早定植;
⑤、芦笋的育苗方法:包括芦笋的露地直播育苗、保护地播种育苗和芦笋的营养钵育苗;
⑥、芦笋的移栽方法:包括芦笋的大苗移植和芦笋的小苗移植;
(4)芦笋的田间管理:包括芦笋的苗期管理、除草、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①、芦笋的苗期管理:
A、间苗:苗展叶1周后,每穴有2株的、拨除1株,留壮苗1株,空穴补植1株;
B、分苗:采用移植行分苗移植育苗的,都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种子播后注意保温、保湿,温度保持在20℃以上;发芽出苗后,应通风换气,白天温度不能超过30℃,并经常浇水,以免土壤干燥;在展叶待分苗移植时,应控制水分,降温炼苗,以利于移植苗的发根和成活;白天保持15℃左右,夜间10℃左右;分苗移植应在田间温度适宜情况下进行,分苗后立即浇水;移植成活前,遇强烈日光时,应以苇帘或黑色遮阳网遮荫1周左右;
②、芦笋的除草:芦笋幼苗生长缓慢,而行距大,易滋生杂草,需经常中耕除草,或喷洒除草剂予以防治;每亩苗地用除草剂利谷隆100~150克,加水1500千克,于播种后3~5天喷洒畦面及畦沟,以后每月需进行人工除草;
③、芦笋的肥水管理:在间苗后或分苗移植时,浇1次稀薄的人粪尿液肥,每亩700~1000千克;约20天后,再追稀薄人粪尿液肥一次,每亩800~1000千克;此后,到7~8月追施秋肥,每亩施复合肥15~20千克;此时苗株生长旺盛,少施或不施;
④、芦笋的病虫防治:芦笋出苗初期极易受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这些地下害虫的危害;7~8月常会遭受斜纹夜蛾害虫的毁灭性危害;苗期最普遍的病害是茎枯病、褐斑病;应及时进行防治;
(5)芦笋的采收:
①、采笋期:当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培土到采笋为15~20天,华北各地在4月上中旬开始采笋;
②、采笋工具:采笋刀和盛笋器;
③、采笋方法:采笋在垄面观察,发现垄面有龟裂或顶土现象,可以采笋;
④、采笋时务必注意不可以损伤地下茎和鳞芽;
⑤、留母茎采收法。
CN2009101385212A 2009-04-30 2009-04-30 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的栽培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58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85212A CN101595800B (zh) 2009-04-30 2009-04-30 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的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85212A CN101595800B (zh) 2009-04-30 2009-04-30 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的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5800A CN101595800A (zh) 2009-12-09
CN101595800B true CN101595800B (zh) 2012-04-11

Family

ID=41417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852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5800B (zh) 2009-04-30 2009-04-30 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的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958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6212A (zh) * 2013-07-18 2013-12-04 句容赤湖枫情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 一种白芦笋春植定植方法
CN103636387B (zh) * 2013-12-10 2015-07-2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温热地区绿芦笋的设施栽培方法
CN103875422A (zh) * 2014-03-31 2014-06-25 宜兴市钰荧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 一种芦笋栽培的田间管理方法
CN104041281A (zh) * 2014-06-24 2014-09-17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沿海滩涂芦笋育苗及定植方法
CN106034701A (zh) * 2016-06-27 2016-10-26 安徽梅兰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菠菜种植方法
CN107047052A (zh) * 2017-06-20 2017-08-18 张昊 适合旱塬地区的芦笋种植方法
CN108464196A (zh) * 2018-02-09 2018-08-31 杨丽萍 一种龙须菜种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5800A (zh) 2009-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8956B (zh) 一种钩藤的规范化种植方法
CN102067773B (zh) 一种鄂东1号山药的栽培方法
CN102742442A (zh) 野生半夏培育方法
CN101040584A (zh) 一种三叶木通的人工规范化栽培及持续利用方法
CN105941065A (zh) 一种软籽石榴大棚种植方法
CN105052468A (zh) 一种魔芋的栽培方法
CN104106354A (zh) 猴樟苗木繁育技术
CN105580683A (zh) 有机柠檬的栽培技术
CN109220465A (zh) 一种花椒树的栽培及修剪方法
CN106941921A (zh) 滇重楼间种川贝母技术
CN101595800B (zh) Uc157普通f1品种美国芦笋的栽培方法
CN102037833A (zh) 有机西瓜的栽培技术与方法
CN107079696A (zh) 一种火龙果套种白三叶的方法
CN105746323A (zh) 一种有机西葫芦的无土栽培方法
CN105794584A (zh) 大棚种植盆景果树、软籽石榴、菊花三茬交叉套种方法
CN101755583A (zh) 有机西瓜的反季节栽培技术与方法
CN108293702A (zh) 一种草莓露地栽培方法
CN104904466A (zh) 一种淫羊藿的种植方法
CN110140575A (zh) 一种石榴矮化丛栽或石榴简易设施栽培方法
CN108967100A (zh) 一种马铃薯-晚稻双免耕抛栽种植方法
CN108566869A (zh) 一种人参的栽培方法
CN108094099A (zh) 莲藕高产栽培方法
CN106386066A (zh) 一种生姜种姜的种植方法
CN105993787A (zh) 无刺美国皂角的快繁、速生培育方法
CN104541648B (zh) 一种坡地改良种植蔬果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Zhenhai District in Zhejiang province 315207 Ningbo Jiaochuan streets company residential building 184 Room 601

Patentee after: Kong Binrong

Address before: 315191,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Yinzhou District Jiang Zhen East Road after the room 54

Patentee before: Kong Binrong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

Termination date: 201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