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0260B - 区域转换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区域转换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0260B
CN101990260B CN201010222771.7A CN201010222771A CN101990260B CN 101990260 B CN101990260 B CN 101990260B CN 201010222771 A CN201010222771 A CN 201010222771A CN 101990260 B CN101990260 B CN 101990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message
advanced
base station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27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0260A (zh
Inventor
李楠
张磊
刘扬
陈玉芹
曲红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227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902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90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0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0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0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4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转换方法及系统。其中,对于工作在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下的先进终端,该方法包括:先进基站在所述第一区域向所述先进终端发送消息,其中,该消息指示了该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先进终端根据上述消息指示的上述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进行从上述第一区域到上述第二区域的区域转换。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区域转换的效率。

Description

区域转换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域转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通信系统使用电磁波和移动的或者固定的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在进行无线通信时,终端通常位于系统的无线覆盖范围之内,并通过无线通信信道与系统进行通信。无线通信信道将电磁波频率分成多个载波频率,一个载波频率就是一个无线通信信道。无线通信系统通过基站(BaseStation,简称为BS)利用指定的无线信道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提供无线覆盖,这个地理范围称为小区(Cell)。通常,基站位于小区的中央。终端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为了保持通信,需要在基站间进行切换。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支持先进协议的基站和终端。其中,先进基站(AdvancedBaseStation,简称为ABS)能够兼容传统终端(即支持传统协议的终端)。先进终端(AdvancedMobileStation,简称为AMS)能够接入传统基站(即支持传统协议的基站)。在先进基站的一个载波频率上,其时间区域(TimeZone)可以分成两个区域,即,第一区域(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简称为MZone)和第二区域(支持传统协议的区域,简称为LZone)。先进终端工作在第一区域,传统终端工作在第二区域。由于先进终端可以选择采用先进通信协议或传统通信协议,因此,先进终端就可以工作在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这样就出现了先进终端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转换的问题。此类切换可以称为区域转换(ZoneSwitch),服务站(也可以说是服务区域)和目标站(也可以说是目标区域)是基站的不同区域,因此在下文中,除非特殊说明,转换(Switch)和切换(Handover,Handoff)指示的动作是一样的。
以802.16协议为例,802.16协议族为IEEE802.16工作组制定的一系列宽带无线接入协议,包括802.16e,802.16j,802.16m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802.16x等协议。支持IEEE802.16m协议的基站/中继站能够兼容支持IEEE802.16e协议的移动站,同样地,支持IEEE802.16m协议的移动站也应该能够接入支持IEEE802.16e的基站或支持IEEE802.16j的中继站。先进控制站的一个载波上可以同时支持两个区域,其中,第一区域支持IEEE802.16m定义的先进通信协议,第二区域支持IEEE802.16e/16j的协议。
再以802.16协议和LTE(LongTermEvolution)协议为例,支持IEEE802.16协议的基站/中继站的可以在其一个载波上同时支持两个区域,其中,第一区域支持IEEE802.16定义的通信协议,第二区域支持LTE定义的协议。
为了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提出了多载波技术。先进基站可以支持多载波操作,在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的协议架构下,统一的媒体接入控制实体(MediaAccessControl,简称为MAC)控制包括多个信道(信道1、信道2、...、信道N)的物理层(Physicallayer,简称为PHY)。其中,每个信道可以有不同的带宽,这里的带宽可以是连续或不连续的频带,一个信道即前文所述的一个载波频率。
在支持多载波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对基站而言,载波可以分为全配置载波和部分配置载波。其中,全配置载波是指配置了所有控制信道的载波,上述的控制信道包括同步信道、广播信道、组播信道和单播信道,还包括与多载波操作及其他载波的信息和参数相关的信道。因此,终端进行网络接入的过程一定在全配置载波上进行;对于终端来说,进行网络接入的全配置载波称为主载波。部分配置载波是指只配置了在多载波操作中用于支持业务交互的基本的控制信道的载波。全配置载波可以作为终端的主载波或者辅载波,部分配置载波仅可以作为终端的辅载波。在一个小区中,每个终端只有一个主载波,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辅载波,也可以没有辅载波。
目前支持多载波操作的先进终端可以分为单通道(singleradio)终端和多通道(multipleradio)终端两种。一个通道对应于物理层的一个射频模块(RadioFrequency,简称为RF),一个通道可以工作在系统的一个载波频点上。
先进控制站支持多载波时,除上述的在一个载波上同时支持先进协议和传统协议外(即在一个载波上同时支持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先进控制站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载波上仅支持先进协议,在其他的一个或多个载波上仅支持传统协议。例如,先进控制站在一个或多个载波上仅支持802.16m的协议,而在其他一个或多个载波上仅支持802.16e的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先进终端同样支持从第一区域到第二区域的转换(或者叫做切换),此时,可以将仅支持802.16m协议的载波看作第一区域,将仅支持802.16e的载波看作第二区域。或者,先进控制站在一个或多个载波上仅支持802.16协议,而在其他一个或多个载波上仅支持LTE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先进终端可以将仅支持802.16协议的载波看作第一区域,将仅支持LTE的载波看作第二区域,也可以将仅支持LTE的载波看作第一区域,将仅支持802.16协议的载波看作第二区域。
根据现有技术,先进基站和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的邻区广播消息(例如:AAI-NBR-ADV)只广播邻区先进基站和邻区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系统信息。因此,工作在先进基站第一区域下的先进终端如果决定移动到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以获得更好的服务,由于无法从邻区广播消息中获取该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的系统信息,需要使用自己的一个或多个通道对第二区域进行盲扫,获取其系统信息。这种盲扫的方式耗时久、效率低,增加了区域转换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发明内容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先进终端在转换到当前基站的其他区域时获取系统信息的方式耗时久、效率低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改进的区域转换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区域转换方法。
对于工作在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下的先进终端,根据本发明的区域转换方法包括:先进基站在所述第一区域向所述先进终端发送消息,其中,该消息指示了该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先进终端根据上述消息指示的上述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进行从上述第一区域到上述第二区域的区域转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区域转换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区域转换系统包括:先进基站和先进终端。其中,先进基站,用于在其第一区域向先进终端发送消息,其中,该消息指示了该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先进终端,用于接收先进基站发送的上述消息,并根据该消息指示的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进行从第一区域到第二区域的区域转换。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至少一个方案,通过先进基站在其第一区域上向先进终端发送指示该基站的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的消息,使得先进终端可以在第一区域获取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进而切换到第二区域,从而避免了以盲扫的方式获取第二区域的系统信息,提高了区域转换的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区域转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4为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5为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6为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7为实施例六的流程图:
图8为实施例七的流程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区域转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由于先进基站和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的邻区广播消息只广播邻区先进基站和邻区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系统信息,因此,工作在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的先进终端无法从邻区广播消息中获取该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的系统信息,需要使用自己的一个或多个通道对第二区域进行盲扫,获取其系统信息,从而降低了区域转换的效率,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区域转换方案。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工作在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下的先进终端,先进基站在第一区域向该先进终端发送消息,该消息中指示了该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该先进终端接收到该消息后,根据该消息的指示进行从该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到第二区域的区域转换。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移动无线电话、附有无线通信卡的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在下文中,除非特殊说明,转换(Switch)和切换(Handover,Handoff)所指示的动作相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区域转换方法。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区域转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对于工作在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下的先进终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区域转换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1-步骤S103):
步骤S101:先进基站在第一区域向该先进终端发送消息,其中,该消息指示了该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先进基站可以主动向该先进终端发送该消息(即先进基站确定该先进终端需要进行区域转换),也可以是在接收到来自该先进终端的请求消息时,响应于该请求消息,向该先进终端发送上述消息(即先进终端确定需要进行区域转换),其中,先进终端发送的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系统信息,例如,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优选地,该请求消息可以为测距请求消息(AAI-RNG-REQ)。
并且,如果是先进终端确定需要进行区域转换,则先进终端发送的上述请求消息中可以携带(当然也可以不携带)目的值为区域转换的参数项;
对应地,先进基站发送的上述消息可以是以下消息之一:切换命令消息(AAI-HO-CMD)、测距响应消息(AAI-RNG-RSP)、专用的区域转换消息(AAI-ZS-CMD)、邻区广播消息(AAI-NBR-ADV)、包含切换信息的高层消息(例如,AAIL2-XFER消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先进终端从第一区域转换到第二区域时,需要获知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而第二区域可能与第一区域位于同一载波,也可能位于不同载波,如果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位于不同载波,先进基站需要指示终端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如果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位于相同载波,由于先进终端已获知第一区域的载波信息,因此,先进基站只需通知终端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位于相同载波,而不需要通知先进终端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具体地,可以有以下两种指示方式:
方式一,在消息中携带一个指示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是否位于同一载波的标识,如果该标识指示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位于不同载波,则该消息中还需要携带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具体地,可以用一个比特位进行指示,如果该比特位的取值为0时,表示所述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位于同一载波,该消息中可以不携带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也可以携带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如果该比特位取值为1时,则指示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位于不同的载波,该消息中必须携带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
方式二,先进基站在发送上述消息时可以采用预设的消息格式或消息类型,从而指示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是否位于同一载波,并且,如果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位于不同载波,则该消息中需要携带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具体地,先进基站可以通过向先进终端发送不同的消息进行指示,例如,当先进基站发送的该消息为AAI-HO-CMD时,指示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位于不同载波,该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当发送AAI-ZS-CMD时,指示第二区域和第一区域位于同一载波,该消息中可以携带也可以不携带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
具体地,上述载波信息可以采用以下至少之一表示:物理频点信息、载波物理编号、载波逻辑编号;
并且,先进基站发送的上述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还可以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先进基站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时间偏移量、先进基站第二区域的前导序列信息、先进基站第二区域的其他系统信息、用于指示区域转换过程中是否与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信息;
当上述先进终端为多通道终端时,先进基站发送的上述消息中还可以携带:用于进行区域转换的通道载波信息;
进一步地,先进基站可以在上述先进终端的主载波发送上述消息。
步骤S103:上述先进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上述先进基站在第一区域发送的消息,进行从第一区域到第二区域的区域转换。
具体地,在转换过程中,如果上述消息中携带有用于指示区域转换过程中是否与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信息,则先进终端根据该指示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保持与第一区域的通信;
优选地,如果上述消息中没有携带用于指示区域转换过程中是否与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信息,则在接收到先进基站发送的上述消息,先进终端在实施第二区域网络进入时,默认保持与第一区域的通信。
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与区域转换的目标区域-第二区域位于不同的载波,则先进终端还可以首先执行载波转换,从当前载波转换到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然后从该载波的第一区域转换到目标第二区域。因此,在执行上述步骤S10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100a,先进基站在第一区域向该先进终端发送用于载波转换的转换消息,其中,该转换消息中携带有终端需要转换到的载波信息,即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优选地,该消息可以是载波管理命令消息(AAI-CM-CMD);
具体地,与上述步骤S101相似,先进基站可以主动向该先进终端发送上述消息,也可以响应于该先进终端发送的请求消息,发送上述消息。
步骤100b,先进终端根据上述载波信息,从当前载波转换到所述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
在这种情况下,在执行上述步骤S101时,先进基站在先进终端转换到的载波(即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的第一区域向该先进终端发送上述消息,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执行上述步骤S101时,先进基站发送的消息中可以不携带目标区域(即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
为进一步理解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为MZone,第二区域为LZone。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将以多通道的先进终端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方法对于单通道终端和多通道终端同样适用。一般地,单通道的先进终端的区域切换方法与多通道的先进终端的区域切换方法的区别在于:单通道终端和基站无需协商执行区域转换的通道载波,即,终端使用唯一的通道执行区域转换;而多通道终端则可以使用当前的主载波、或者其他与先进基站保持通信的通道载波、或者当前终端尚未使用的空闲的通道载波进行区域转换。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以先进终端确定需要进行区域切换为例进行说明,图2为本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先进终端选择自己的一个通道载波发送测距请求消息(AAI-RNG-REQ)到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其中,该测距请求消息可以携带有区域转换请求信息(例如:测距目的指示比特设为4),也可以不携带上述的区域转换请求信息。
具体地,先进终端所选择的通道载波可以是但不限于如下之一:终端当前的主载波、其他与先进基站保持通信的通道载波、当前先进终端尚未使用的空闲的通道载波。
步骤202,在接收到先进终端的测距请求消息后,先进基站在第一区域中终端的主载波上发送测距响应信息(AAI-RNG-RSP)给先进终端。测距响应消息中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时间偏移量、终端执行区域转换所使用的通道载波信息、基站第二区域的其他系统信息、转换中是否和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该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是否位于同一载波的标识,该标识取值为1,表明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位于不同的载波,则消息内携带基站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为0不携带,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位于同一个载波。
优选地,上述信息可以包括在测距响应消息的区域转换类型-长度-值(TypeLengthValue,简称为TLV)中。
步骤203,终端接收到指示先进基站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的上述测距响应消息后,采用基站指示的通道开始到第二区域的网络接入过程。具体地,终端首先同步到第二区域,然后向第二区域发送测距消息(RNG-REQ),第二区域在接收到该消息后,向终端返回测距响应消息(RNG-RSP),然后,终端与第二区域建立数据通路。在区域转换中,该多通道终端根据是否和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的取值确定是否保持和第一区域的通信,例如,取值为“1”表示在转换过程中需要同时保持和第一区域的通信,取值为“0”则不用保持和第一区域的通信。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以先进基站确定需要进行区域切换(即先进基站主动发送指示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的消息)为例进行说明,图3为本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先进基站主动在第一区域中终端的主载波上发送测距响应信息(AAI-RNG-RSP)给先进终端。测距响应消息中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时间偏移量、终端执行区域转换所使用的通道载波信息、基站第二区域的其他系统信息、转换中是否和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该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是否位于同一载波的标识,该标识取值为1,表明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不位于同一载波,消息内携带基站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为0不携带,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位于同一个载波。
优选地,上述信息可以包括在测距响应消息的区域转换类型-长度-值(TypeLengthValue,简称为TLV)中。
步骤302,终端接收到指示先进基站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的上述测距响应消息后,采用基站指示的通道开始到第二区域的网络接入过程。具体过程与上述实施例一相似。在区域转换中,该多通道终端根据是否和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的取值确定是否保持和第一区域的通信。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以先进基站确定需要进行区域切换(即先进基站主动发送指示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的消息)为例进行说明,和实施例二不同的是,基站是通过发送切换命令消息携带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的。
图4为本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先进基站主动在第一区域中终端的主载波上发送切换命令消息(AAI-HO-CMD)给先进终端。切换命令消息中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时间偏移量、终端执行区域转换所使用的通道载波信息、前导序列信息、基站第二区域的其他系统信息、转换中是否和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该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是否位于同一载波的标识,该标识取值为1,表明消息内携带基站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如果为0,则指示该消息内不携带基站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位于同一个载波。
优选地,上述切换命令消息中携带的信息可以包括在一个类型-长度-值(TypeLengthValue,简称为TLV)中。用来承载上述消息内容的AAI-HO-CMD的一种示例性消息格式如下:
表1
语法 长度(比特) 注释
AAI-HO-CMD_Message_format(){
消息类型 8
...
模式 2 00:切换01:从MZone转换到LZone10:保留11:拒绝切换
重进入模式 1 1:重进入时保持和MZone的连接0:重进入时不保持和MZone的连接
执行时间 执行区域切换的开始时刻,单位是帧
资源保持时间
CDMA测距标识 1 是否执行专用测距
If(CDMA测距标识==1)
{
专用测距码和专用测距机会
}
LZone信息
...
}
AAI-HO-CMD消息中包含的参数实例如下表所示:
表2
步骤402,终端接收到指示先进基站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的上述切换命令消息后,采用基站指示的通道开始到第二区域的网络接入过程。具体过程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在区域转换中,该多通道终端根据转换中是否和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的取值确定是否保持和第一区域的通信。
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中,以先进基站确定需要进行区域切换(即先进基站主动发送指示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的消息)为例进行说明,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先进基站发送的消息中不携带是否和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
图5为本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先进基站主动在第一区域中终端的主载波上发送专用的区域切换消息(AAI-ZS-CMD)给先进终端。基站采用该消息类型即指示目标第二区域和第一区域位于相同的载波,此时,区域切换消息中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时间偏移量、终端执行区域转换所使用的通道载波信息、前导序列信息、基站第二区域的其他系统信息。
步骤502,终端接收到上述区域转换消息后,采用基站指示的通道开始到第二区域的网络接入过程。具体过程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不再赘述。与前面的实施例不同的是,由于接收到的消息中不携带是否和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终端接收到该消息后,认为必须在转换过程中保持和第一区域的通信。
当然,该消息中也可以携带用于指示是否与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终端收到该消息后,根据该指示的取值(例如指示位取值0或者1)在转换过程中保持或者不保持和第一区域的通信。
实施例五
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位于不同的载波,则终端除了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所述的方式进行区域转换外,还可以先执行载波转换,然后从第一区域转换到第二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对终端先执行载波转换,然后再执行区域转换进行描述。
图6为本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第一区域与目标第二区域位于不同的载波时,终端首先从当前载波转换到目标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然后从该载波的第一区域转换到目标第二区域,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先进基站在第一区域主动向终端发送消息,消息中至少包括终端需要转换到的载波信息,例如,载波物理编号或者逻辑编号;
优选地,该消息可以是载波管理消息(AAI-CM-CMD);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先进基站也可以是在接收到终端的请求消息,响应于该请求消息发送上述消息。
步骤602,终端接收到上述消息,根据该消息中携带的载波信息,从当前载波转换到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
步骤603,先进基站在终端转换到的载波的第一区域主动向终端发送切换命令消息(AAI-HO-CMD),该切换命令消息中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的信息:先进基站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时间偏移量、前导序列信息、先进基站第二区域的其他系统信息、转换中是否和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当终端是多通道终端时,该消息中还可以包括:用于进行区域转换的通道载波信息。
步骤604,终端接收步骤603中先进基站发送的消息,根据该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进行区域转换,具体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似。
区域转换过程中,终端根据转换中是否和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的取值确定是否保持和第一区域的通信。若基站发送的消息中不包含转换中是否和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则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消息后,终端在实施第二区域网络进入的同时和必须第一区域保持通信。
实施例六
在本实施例中,以先进基站主动发起区域切换为例进行说明。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先进控制站在一个或多个载波上仅支持802.16m的协议,而在其他一个或多个载波上仅支持802.16e的协议,终端从仅支持802.16m协议的载波执行转换到仅支持802.16e协议的载波。终端将仅支持802.16m协议的载波看作第一区域,将仅支持802.16e的载波看作第二区域。
图7为本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先进基站在第一区域上发送测距响应信息AAI-RNG-RSP(也可以发送切换命令消息AAI_HO-CMD)给先进终端。该消息中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时间偏移量、终端执行区域转换所使用的通道载波信息、基站第二区域的其他系统信息、转换中是否和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
优选地,上述信息可以包括在步骤701发送的消息的区域转换类型-长度-值(TypeLengthValue,简称为TLV)中。
步骤703,终端接收到指示先进基站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的上述消息后,采用基站指示的通道开始到第二区域的网络接入过程。
具体地,终端首先同步到第二区域,然后向第二区域发送测距消息(RNG-REQ),第二区域在接收到该消息后,向终端返回测距响应消息(RNG-RSP),然后,终端与第二区域建立数据通路。在区域转换中,该多通道终端根据是否和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的取值确定是否保持和第一区域的通信,例如,取值为“1”表示在转换过程中需要同时保持和第一区域的通信,取值为“0”则不用保持和第一区域的通信。
实施例七
在本实施例中,以先进基站主动发起区域切换为例进行说明。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先进控制站在一个或多个载波上支持802.协议,而在其他一个或多个载波上支持LTE协议,终端从支持802.16协议的载波执行转换到支持LTE协议的载波。终端将支持802.16协议的载波看作第一区域,将支持LTE的载波看作第二区域。图8为本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先进基站在第一区域上发送包含切换信息的控制消息(例如可以是测距响应信息(AAI-RNG-RSP),也可以是切换命令消息(AAI_HO-CMD),或者也可以是包含切换信息的高层消息(例如AAI_L2-XFER消息))给先进终端。该消息中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时间偏移量、终端执行区域转换所使用的通道载波信息、基站第二区域的其他系统信息、转换中是否和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
优选地,上述信息可以包括在步骤801中先进基站发送的消息的区域转换类型-长度-值(TypeLengthValue,简称为TLV)中。
步骤803,终端接收到指示先进基站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的上述消息后,采用基站指示的通道开始到第二区域的网络接入过程。
具体地,终端首先与第二区域进行下行同步,然后在第二区域完成接入,终端与第二区域建立数据通路。在区域转换中,该多通道终端根据是否和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的取值确定是否保持和第一区域的通信。例如,取值为“1”表示在转换过程中需要同时保持和第一区域的通信,取值为“0”则不用保持和第一区域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区域转换系统。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区域转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区域转换系统主要包括:先进基站1和先进终端3。其中,先进基站1,用于在其第一区域向先进终端发送消息,其中,该消息中指示了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先进终端3通过网络分别与先进基站1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连接,用于接收先进基站1发送的上述消息,并根据该消息中指示的载波信息,进行从第一区域到第二区域的区域转换。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对于工作在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下的先进终端,先进基站在第一区域向该先进终端发送消息,该消息中指示了该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该先进终端接收到该消息后,根据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进行从该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到第二区域的区域转换。从而解决了先进终端在切换到当前基站的其他区域时获取系统信息的方式耗时久、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系统的处理效率,提高了用户体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区域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工作在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下的先进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先进基站在所述第一区域向所述先进终端发送消息,其中,所述消息指示了所述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
所述先进终端根据所述消息指示的所述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进行从所述第一区域到所述第二区域的区域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先进基站发送所述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先进终端向所述先进基站发送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系统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测距请求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目的值为区域转换的参数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中携带的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是否位于同一载波的标识,并且,在所述标识指示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位于不同载波时,所述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通过采用预设的消息格式或消息类型指示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是否位于同一载波,并且,当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位于不同载波时,所述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区域的载波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信息采用以下至少之一表示:物理频点信息、载波物理编号、载波逻辑编号。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包括以下之一:切换命令消息、测距响应消息、区域转换消息、邻区广播消息、包含切换信息的高层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时间偏移量、所述第二区域的前导序列信息、用于指示在区域转换过程中是否与第一区域保持通信的指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先进终端为多通道终端,则所述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还包括:所述先进终端用于进行区域转换的通道载波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先进终端进行所述区域转换的过程中,如果所述消息中携带有所述指示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先进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保持与所述第一区域的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先进终端进行所述区域转换的过程中,如果所述消息中没有携带所述指示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先进终端在进行所述区域转换的过程中,在实施所述第二区域的网络进入时,保持与所述第一区域的通信。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先进基站在第一区域向先进终端发送所述消息包括:
所述先进基站在所述先进终端的主载波的所述第一区域上向所述先进终端发送所述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和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位于不同的载波,则在所述先进基站发送所述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先进基站在所述第一区域向所述先进终端发送用于载波转换的转换消息,其中,所述转换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
所述先进终端根据所述载波信息,从当前载波转换到所述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先进基站发送所述用于载波转换的转换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先进基站接收来自所述先进终端的请求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先进基站在第一区域向所述先进终端发送所述消息包括:
所述先进基站在预定载波的所述第一区域上向所述先进终端发送所述消息,其中,所述预定载波为所述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
17.一种区域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先进基站,用于在其第一区域向先进终端发送消息,其中,所述消息指示了所述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
所述先进终端,用于接收所述先进基站发送的所述消息,并根据所述消息指示的所述第二区域所在的载波信息,进行从所述第一区域到所述第二区域的区域转换。
CN201010222771.7A 2009-07-29 2010-06-30 区域转换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19902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2771.7A CN101990260B (zh) 2009-07-29 2010-06-30 区域转换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0858 2009-07-29
CN200910160858.3 2009-07-29
CN201010222771.7A CN101990260B (zh) 2009-07-29 2010-06-30 区域转换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0260A CN101990260A (zh) 2011-03-23
CN101990260B true CN101990260B (zh) 2015-12-16

Family

ID=43528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2771.7A Active CN101990260B (zh) 2009-07-29 2010-06-30 区域转换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565978B2 (zh)
CN (1) CN101990260B (zh)
WO (1) WO20110120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6920A (zh) 2012-07-13 2014-01-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信息的接收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9510B (fi) * 1997-02-28 2002-08-15 Nokia Corp Kanavanvaihto ja puhelunmuodostus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US20060276189A1 (en) * 2005-04-01 2006-12-0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upporting inter-technology handover using IEEE 802.16 handover procedures
CN101039499B (zh) * 2006-03-13 2011-12-21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多载波通信中基于cazac序列的小区搜索系统及其搜索方法
KR101377948B1 (ko) * 2006-04-28 2014-03-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모드 이동 단말의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WO2007134542A1 (fr) * 2006-05-23 2007-11-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et appareil d'envoi et de réception de signaux
KR100924942B1 (ko) * 2006-10-20 2009-11-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이종망간 핸드오버 장치 및방법
CN101222751B (zh) * 2007-01-12 2012-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基站及单独下行载波配置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1242644B (zh) * 2007-02-09 2010-04-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802.16e系统中加速异频扫描和切换的方法
EP2028886B1 (en) * 2007-08-20 2010-08-04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s and devices which enable to determine if a handover of a communication in which a mobile terminal is involved has to be executed from a first base station to a second base station
JP5060870B2 (ja) * 2007-08-21 2012-10-3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方法、移動端末、交換機及び無線制御装置
CN101365249A (zh) * 2008-09-24 2009-02-11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支持多模终端跨系统驻留和切换的方法
KR101590964B1 (ko) * 2009-03-20 2016-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영역 변경 방법
KR101707867B1 (ko) * 2009-07-28 2017-02-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반송파 지원 광대역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반송파 관리 절차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65978B2 (ja) 2014-08-06
JP2013500649A (ja) 2013-01-07
CN101990260A (zh) 2011-03-23
WO2011012017A1 (zh) 201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0122B (zh) 用于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寻呼的方法
JP2024050797A (ja) 新無線におけるページングオケージョンの設計
EP371671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generating subfram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ubframe and user equipment
CN102318411A (zh) 控制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小区激活
JP2011522466A (ja) オーバーレイされた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マルチモード端末の動作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1873675A (zh) 一种多点协作传输协作组信息的发送方法及基站
CN102123480A (zh) 中继节点接入能力的通知及传输方法
EP226635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quick paging in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JPWO2017022043A1 (ja) 通信システムと端末と基地局と通信制御方法
CN109792642A (zh) 移动性参考信号的传输的控制
CN102056086A (zh) 一种多播广播业务接收方法、终端和系统
US9025508B2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mobile multicast broadcast service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40002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ビーコン送信と関連している情報を取得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1529751A (zh) 用于多跳无线宽带接入通信的从帧控制头(fch)位置向前导码序列集的映射
CN101945476B (zh) 寻呼载波的指示方法以及基站
CN101990260B (zh) 区域转换方法及系统
CN102104931B (zh) 网络拓扑信息的分片、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56340B (zh) 一种寻呼闲置模式的终端的方法、先进网元设备及系统
CN102045800B (zh) 切换处理方法、先进移动站及单纯先进控制站
CN104363624A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dtx的方法和设备
CN101998559B (zh) 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2761862A (zh) 一种能力信息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2196555B (zh) 闲置模式处理方法
WO2014101217A1 (zh) 共用bcch频点的组网系统和网络设备
CN101925145B (zh) 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以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