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5145B - 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以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以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5145B
CN101925145B CN200910146848.4A CN200910146848A CN101925145B CN 101925145 B CN101925145 B CN 101925145B CN 200910146848 A CN200910146848 A CN 200910146848A CN 101925145 B CN101925145 B CN 1019251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base station
message
carrier
advanc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68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5145A (zh
Inventor
张磊
刘扬
陈玉芹
曲红云
谢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468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2514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3070 priority patent/WO201014219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925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5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5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51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以及终端,其中,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方法用于终端在传统基站和先进基站之间的切换,先进基站的时间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第二区域为支持传统协议的区域。本发明提高了系统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以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以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通信系统使用电磁波和移动的或者固定的无线通信终端(例如,移动无线电话或附有无线通信卡的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均可被称为终端)进行通信。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无线通信时,终端位于系统的无线覆盖范围之内,并通过无线通信信道与系统进行通信。无线通信信道将电磁波频率分成多个载波频率,一个载波频率就是一个无线通信信道。无线通信系统通过基站(Base Station,简称为BS)利用指定的无线信道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提供无线覆盖,这个地理范围称为小区(Cell)。通常,基站位于小区的中央。按照覆盖范围的大小,基站可以分成宏基站(Macro BS)、微基站(PICOBS)、微微基站(FEMTOCELL BS)。此外,为了扩展覆盖或者扩展容量,在移动站和基站之间可以放置一个或多个中继站。对于终端来说,中继站就相当于一个基站。终端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为了保持通信,需要进行基站的切换。
在相关技术中,切换包括硬切换和软切换两种技术。其中,硬切换的特点是终端先中断与原服务BS的连接,再建立与目标BS的业务连接;软切换技术的特点则是终端可以保持与原服务BS的连接直到其与目标BS的连接建立之后再断开。显然,硬切换方式无法保证通信的连续性,软切换方式则能够在整个切换过程中保证通信的不中断。
由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不同类型的通信系统,这些通信系统能够兼容传统终端,同样地,先进终端也应该能够接入传统基站。目前,在考虑兼容性的技术中,最新通信系统的先进基站的时间区域(Time Zone)可以分成两个区域,例如:可以分成第一区域(MZone)和第二区域(LZone)。采用最新通信协议的先进终端可以工作在第一区域,采用传统协议的终端可以工作在第二区域。由于先进终端可以采用最新通信协议或传统协议,因此,先进终端就可以工作在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这样就出现了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转换的问题。我们可以将此类切换称为区域转换(ZoneSwitch),服务站(也可以说是服务区域)和目标站(也可以说是目标区域)是基站的不同区域,因此在下文中,除非特殊说明,转换(Switch)和切换(Handover,Handoff)指示的动作是一样的。
先进控制站(支持IEEE802.16m协议的基站/中继站)能够兼容支持传统移动站(支持IEEE802.16e协议的移动站),同样地,先进移动站(支持IEEE802.16m协议的移动站)也应该能够接入传统控制站(支持IEEE802.16e的基站或支持IEEE802.16j的中继站)。第一区域(也称为先进区域,16m Zone,简称为第一区域)支持IEEE802.16m定义的新的通信协议,第二区域(也称为传统区域,LegacyZone,简称为第二区域)可以支持IEEE802.16e/16j的协议。此外,先进控制站也可以只能接入先进终端,即只支持IEEE 802.16m定义的新的通信协议。
为了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提出了多载波技术。在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的协议架构下,统一的媒体接入控制实体(MediaAccess Control,简称为MAC)控制包括多个信道(信道1、信道2、...、信道N)的物理层(Physical layer,简称为PHY)。其中,每个信道可以有不同的带宽,这里的带宽可以是连续或不连续的频带。
在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对基站而言,载波可以分为全配置载波和部分配置载波。其中,全配置载波是指配置了所有控制信道的载波,上述的控制信道包括同步信道、广播信道、组播信道和单播信道,还包括与多载波操作及其他载波的信息和参数相关的信道。因此,终端网络进入的过程一定在全配置载波上进行;对于终端来说,这样的全配置载波称为主载波。部分配置载波是指只配置了在多载波操作中用于支持业务交互的基本的控制信道的载波。
目前,先进终端的多载波操作存在单通道载波(single radiocarrier)和多通道载波(multiple radio carrier)两种方式。一个通道载波对应于物理层的一个射频模块(Radio Freqency,简称为RF)。
在单通道载波的方式下,先进终端的单个通道载波可以时分地工作在多个不同的载波频点上。也就是说,先进终端可以操作在不同的载波频点,并且在与服务基站协商的时间间隔内扫描、切换到目标基站的全配置载波。显然,这种方式下的先进终端是无法在保持切换过程中的数据通讯连贯性的同时,实现向目标先进基站全配置载波的切换。
多通道载波的方式可以解决上述单通道载波的问题,先进终端的多个通道载波能够同时工作在多个载波频点上。因此,先进终端可以在完全保持与服务基站通信的同时,利用空闲的通道载波实现到目标先进基站的切换。
根据现有技术,传统基站和/或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的邻区广播消息(例如:MOB_NBR-ADV)只广播邻区先进基站第二区域和邻区传统基站的系统信息。因此,工作在传统基站和/或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下的先进终端无法直接从传统基站和/或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的邻区广播消息中获取(邻区)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系统信息(例如:多载波配置信息)。这种情况会引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为了实现从传统基站直接到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切换,先进终端就必须采取盲扫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方式来获取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系统信息(例如:多载波配置信息)。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先进终端通过盲扫方式直接切换到目标先进基站MZone的工作信令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先进终端盲扫方式获取邻区先进基站多载波配置信息,并且直接切换到目标先进基站MZone的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在服务(Serving)传统基站(Yard Base Station,简称为YBS)下的先进终端(Advanced Mobile Station,简称为AMS)从YBS的邻区广播消息获取了邻区目标先进基站(Advanced BaseStation,简称为ABS)的版本信息;得知邻区基站是同时支持传统16e工作模式和先进的16m工作模式的混合ABS(即同时包含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基站)。
通过上述YBS的邻区广播消息获取的邻区目标ABS版本信息,AMS自动启用空闲通道载波(该空闲通道载波将区别于与YBS保持通信的通道载波)在扫描时隙扫描获取邻区目标ABS的系统信息(例如:MZone的多载波配置信息和超帧头(Super Frame Header,简称为SFH)。
根据扫描获取的邻区目标ABS系统信息,AMS选择合适的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然后利用空闲通道载波执行向切换目标ABSMZone的网络进入。
在整个网络进入过程中,AMS始终保持其与传统基站YBS通信的通道载波不中断;直到AMS的空闲通道载波完成到目标ABSMZone的完整网络进入过程后,与YBS保持通信的通道载波才可以中止连接(中止连接的方式包括定义时钟和空口命令的方式),并且选择与目标ABS MZone的其他通道载波建立新的数据通信链路。
另一方面,工作在先进基站第二区域下的先进终端,因为无法直接从第二区域的邻区广播消息中获取第一区域的系统信息。如果决定移动到第一区域来获取更好的服务,先进终端需要自动启用空闲通道载波(该空闲通道载波将区别于与第二区域保持通信的通道载波)在扫描时隙扫描获取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系统信息(例如:多载波配置信息和超帧头)。
根据扫描获取的第一区域系统信息,先进终端会选择合适的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然后利用空闲通道载波执行向第一区域的网络进入操作。
然而,上述的盲扫获取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系统信息的方式耗时久、效率低,大大增加了切换和/或区域转换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盲扫获取邻区基站系统信息的方式耗时久、效率低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换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方法,用于终端在传统基站和先进基站之间的切换,先进基站的时间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第二区域为支持传统协议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先进基站在第二区域发送包含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给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方法,用于终端在传统基站和先进基站之间的切换,先进基站的时间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第二区域为支持传统协议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传统基站发送包含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给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接收方法,用于终端在传统基站和先进基站之间的切换,先进基站的时间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第二区域为支持传统协议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接收方法包括:终端接收携带有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先进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先进基站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在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发送包含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给终端,其中,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第二区域为支持传统协议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传统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传统基站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包含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给终端,其中,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终端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有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其中,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
通过本发明,终端根据接收的携带有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在第一区域开始网络进入过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盲扫获取邻区基站系统信息的方式耗时久、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系统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先进终端通过盲扫方式直接切换到目标先进基站MZone的工作信令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接收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例一的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例二的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例三的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例四的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例五的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例六和七的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例八的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例九的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例十的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优选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功能概述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盲扫获取邻区基站系统信息的方式耗时久造成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先进终端在传统基站和先进基站之间切换的多通道载波操作方式,即:先进终端选择启用一个通道载波进行到先进基站第二区域的切换;通过在向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的网络进入过程中,或者在完全网络进入到先进基站第二区域后,获取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系统信息(例如:多载波配置信息),然后再从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转换到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方法实施例
实施例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方法,用于终端在传统基站和先进基站之间的切换,先进基站的时间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第二区域为支持传统协议的区域,该方法包括:先进基站在第二区域发送包含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给终端。
其中,先进基站在第二区域主动向终端发送消息;或响应于来自终端的请求消息,先进基站在第二区域向终端发送消息,其中,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系统信息,例如,多载波配置信息。优选地,该请求消息可以为测距请求消息。
实施例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方法,用于终端在传统基站和先进基站之间的切换,先进基站的时间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第二区域为支持传统协议的区域,该方法包括:传统基站发送包含邻区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给终端。
其中,传统基站主动向终端发送消息;或响应于来自终端的请求消息,传统基站向终端发送消息。
实施例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接收方法,用于终端在传统基站和先进基站之间的切换,先进基站的时间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第二区域为支持传统协议的区域。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接收方法的详细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202至步骤206:
步骤202,终端或基站发起从传统基站到第二区域的切换。
步骤204,终端接收携带有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其中,该消息可以为测距响应消息或邻区广播消息。该步骤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
方式一
终端在第二区域接收来自先进基站的消息;在此之前,先进基站在第二区域主动向终端发送消息;或响应于来自终端的请求消息,先进基站在第二区域向终端发送消息。优选地,上述的请求消息为测距请求消息。
方式二
终端接收来自传统基站的消息;在此之前,传统基站主动向终端发送消息;或响应于来自终端的请求消息,传统基站向终端发送消息。优选地,该消息可以包括以下之一:移动独立服务切换消息、服务标识信息消息。
步骤206,终端从消息中获取多载波配置信息,并根据多载波配置信息开始到第一区域的网络进入过程。即,终端从多载波信息中选择目标全配置载波,开始到第一区域目标全配置载波的网络进入过程。该步骤在实现过程中还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在终端的部分网络进入到第二区域的情况下,终端从消息中获取多载波配置信息后,会终止到第二区域的网络进入过程,然后根据多载波配置信息在第一区域开始网络进入过程。
(2)在终端的完整网络进入到第二区域的情况下,终端会完成向第二区域的网络进入过程,并建立到第二区域的数据通信连接,然后终端从先进基站在第二区域发送的消息中获取多载波配置信息,根据多载波配置信息开始到第一区域的网络进入过程。
(3)在终端的完整网络进入到第二区域、且上述的消息中携带有邻区其它先进基站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情况下,终端完成向第二区域的网络进入过程,并建立到第二区域的数据通信连接;然后,终端获取邻区其它先进基站的多载波配置信息,根据邻区其它先进基站的多载波配置信息重新选择新的切换目标先进基站和新的切换目标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的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并开始到选择的新的切换目标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的网络进入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目标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中心频点信息(例如,带宽类别索引或信道索引)、物理载波索引、信道带宽、载波类型、双工模式、前导码索引、支持的多载波工作模式、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最大系统容量(maximum throughput)。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现过程通过以下两个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方案一(部分网络进入第二区域):
步骤1,先进终端通过一个通道载波发送测距请求消息(RNG-REQ)到目标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其中,测距请求消息可以携带有区域转换请求信息(例如:测距意图指示比特设为4),也可以不携带有该区域转换请求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通道载波可以不同于先进终端与服务的传统基站保持通信的通道载波;也可以就是先进终端与服务的传统基站保持通信的通道载波。
步骤2,在接收到先进终端的测距请求消息后,目标先进基站通过携带有区域转换类型-长度-值(Type Length Value,简称为TLV)的测距响应信息(RNG-RSP)发送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给先进终端。
优选地,目标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可以包含在测距响应消息的区域转换TLV当中。
步骤3,先进终端通过接收到来自先进基站的测距响应消息,获得目标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先进终端会根据该多载波信息选择合适的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先进终端随即终止到先进基站第二区域的网络进入。
然后,先进终端根据获得的目标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利用一个通道载波同步、随后网络进入到目标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
需要说明的是,先进终端终止到先进基站第二区域的网络进入可以通过基站的指示来实现。
方案二(完整网络进入第二区域):
在决定从服务的传统基站切换到目标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的情况下,该方案不同于方案一所描述的工作方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先进终端首先利用一个通道载波完成完整向目标先进基6站第二区域的网络进入并建立到目标先进基站第二区域的数据通信连接。
其中,上述的通道载波可以不同于先进终端与服务的传统基站保持通信的通道载波;也可以就是先进终端与服务的传统基站保持通信的通道载波。
需要说明的是,先进终端到目标先进基站第二区域的完整网络进入可以通过基站的指示来实现。
优选地,在先进终端到目标先进基站第二区域的完整网络进入过程中,目标先进基站可以通过测距消息将目标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发送给先进终端。
接下来的操作分成如下两种情况:
情况a(先进终端转换到目标先进基站的MZone)
先进终端完成向目标先进基站第二区域的网络进入并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后,目标先进基站通过携带有区域转换TLV(zone switchTLV)的非主动请求(unsolicited)测距响应信息(RNG-RSP),发送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给先进终端。其中,目标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可以包含在测距响应信息(RNG-RSP)的区域转换TLV当中。
此外,先进终端也可以从目标先进基站第二区域的邻区广播消息(MOB_NBR-ADV)中获取其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
其中,目标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下列信息之一:中心频点信息(例如带宽类别索引或信道索引)、物理载波索引、信道带宽、载波类型、双工模式、前导码索引、支持的多载波工作模式、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最大系统容量(maximum throughput)。
先进终端根据获得的目标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先进终端会根据所获信息选择合适的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利用一个通道载波同步、随后网络进入到目标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
上述的通道载波可以不同于先进终端与服务的传统基站保持通信的通道载波;也可以就是先进终端与服务的传统基站通信的通道载波。
情况b(先进终端转换到其他邻区先进基站的MZone)
先进终端完成向目标先进基站第二区域的网络进入并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后,可以获得目标先进基站通过邻区广播消息(MOB_NBR-ADV)发送的其第一区域以及邻区其他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系统信息,特别是多载波配置信息。
其中,目标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下列信息之一:中心频点信息(例如带宽类别索引或信道索引)、物理载波索引、信道带宽、载波类型、双工模式、前导码索引、支持的多载波工作模式、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最大系统容量(maximum throughput)。
根据所获得的邻区信息,先进终端重新选择新的切换目标先进基站和新的切换目标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
然后,先进终端利用一个通道载波同步、随后网络进入到新的目标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
上述的通道载波可以不同于先进终端与服务的传统基站保持通信的通道载波;也可以就是先进终端与服务的传统基站通信的通道载波。
下面以在全球微波接入互通(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简称为WiMAX)中,16m终端(AMS)从16e/16j基站切换到16m基站的MZone过程为例,详细说明上述切换方法的处理过程。
实例一
图3是本发明方法实例一的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3所示,工作在YBS(即,服务YBS,Serving YBS)下的AMS从YBS的邻区广播消息获取了邻区目标ABS的版本信息(例如:MACversion为9);或者从邻区目标ABS的帧控制头(Frame ControlHeader,简称为FCH)的保留bit得知邻区基站是同时支持传统16e工作模式和先进的16m工作模式的混合ABS(即,同时包含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基站)。
尽管得知邻区目标ABS支持16m工作模式(也就是说,存在MZone),该AMS无法从服务的YBS邻区广播消息得到该ABSMZone的系统信息(例如:MZone的多载波配置信息)。此时,当决定从服务YBS切换到目标ABS MZone,为了避免低效率盲扫,AMS需要利用空闲的通道载波(Radio Carrier)先从YBS切换到ABS的LZone,再从LZone转换并工作在MZone。
首先,AMS启用一个空闲的通道载波初始到目标ABS LZone的网络进入操作。AMS发送RNG-REQ到目标ABS,并且在其中指示自己的测距目的(即,测距意图指示)为区域转换。
ABS在接收到RNG-REQ后得知AMS的测距意图。然后,ABS向AMS发送RNG-RSP,并在其中携带包含了MZone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区域转换TLV。
当AMS从目标ABS获取到ABS MZone的多载波配置信息之后,从所提供的多载波配置信息当中选取一个全配置载波作为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然后,AMS在目标ABS的指示下提前终止了到目标ABS LZone的网络进入过程;转而开始到目标ABS MZone的网络进入操作。AMS先同步到ABS MZone,然后向ABS MZone发送AAI_RNG-REQ(先进空中接口,Advanced Air Interface,简称为AAI)消息,其中,该AAI_RNG-REQ消息指示测距意图指示为区域转换,并接收来自ABS MZone的AAI_RNG-RSP。随后,AMS会完成到目标ABS MZone的其他网络进入操作,并建立与ABSMZone的目标主载波的数据通路。
AMS在从YBS切换到目标ABS LZone,再到目标ABS MZone的网络进入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原服务YBS数据通信连接的通道载波不中断;直到该空闲的通道载波完成完整的到目标ABS MZone的网络进入后,该与原服务YBS保持数据通信连接的通道载波才断开连接,并且选择与目标ABS MZone的其他通道载波建立新的数据通路。
实例二
图4是本发明方法实例二的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实例与实例一的实现过程基本相同,该实例与实例一的AMS和ABS的相同动作在此不再赘述,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AMS在LZone发送RNG-REQ到目标ABS时,该RNG-REQ消息并未指示自己的测距目的为区域转换。
实例三
图5是本发明方法实例三的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5所示,工作在YBS下的AMS从YBS的邻区广播消息获取了邻区目标ABS的版本信息(例如:MAC version为9);或者从邻区目标ABS的帧控制头(例如:FCH的保留bit)得知邻区基站是同时支持传统16e工作模式和先进的16m工作模式的混合ABS(即,同时包含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基站)。
尽管得知邻区目标ABS支持16m工作模式(也就是说,存在MZone),该AMS没能从服务的YBS邻区广播消息得到该ABSMZone的系统信息,特别是MZone多载波配置信息。此时,当决定从服务YBS切换到目标ABS,为了避免低效率盲扫,AMS需要利用空闲的通道载波从YBS切换到ABS的LZone,再从LZone转换并工作在MZone。
AMS启用一个空闲通道载波初始到目标ABS LZone的网络进入操作。AMS首先发送RNG-REQ到目标ABS。
ABS在接收到RNG-REQ后,ABS在LZone发送RNG-RSP给AMS。
随后,AMS在目标ABS的指示下完成到目标ABS LZone的完整网络进入,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即,数据通路建立操作);AMS在从YBS切换到目标ABS LZone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原服务YBS数据通信连接的通道载波不中断;直到该空闲通道载波完成完整的到目标ABS LZone的网络进入并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后,该与原服务YBS保持数据通信连接的通道载波才可以断开连接。
AMS工作在ABS LZone,ABS在LZone发送非主动请求的RNG-RSP消息指示AMS转换到MZone,该RNG-RSP消息同时携带有ABS MZone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区域转换TLV。AMS接收到携带有区域转换命令的RNG-RSP后,从所提供的多载波配置信息当中选取一个全配置载波作为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并开始用一个空闲通道载波执行到ABS MZone的网络进入操作。AMS先同步到ABS MZone,然后向ABS MZone发送AAI_RNG-REQ消息,其中,该AAI_RNG-REQ消息指示测距意图指示为区域转换,并接收来自ABS MZone的AAI_RNG-RSP。随后,AMS会完成到目标ABSMZone的其他网络进入操作,并建立与ABS MZone的目标主载波的数据通路。
在到ABS MZone的网络进入过程中,AMS保持与LZone数据通信连接的通道载波不中断;直到该空闲通道载波完成完整的到ABS MZone的网络进入后,与LZone保持数据通信连接的通道载波才可以断开连接,并且选择与ABS MZone的其他通道载波建立新的数据通路。
实例四
图6是本发明方法实例四的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6所示,工作在YBS下的AMS从YBS的邻区广播消息获取了邻区目标ABS的版本信息(例如:MAC version为9);或者从邻区目标ABS的帧控制头(例如:FCH的保留bit)得知邻区基站是同时支持传统16e工作模式和先进的16m工作模式的混合ABS(即,同时包含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基站)。
尽管得知邻区目标ABS支持16m工作模式(也就是说,存在MZone),该AMS没能从服务的YBS邻区广播消息得到该ABSMZone的系统信息,特别是MZone多载波配置信息。此时,当决定从服务YBS切换到目标ABS,为了避免低效率盲扫,AMS需要利用空闲通道载波从YBS切换到ABS的LZone,再从LZone转换并工作在MZone。
AMS启用一个空闲通道载波初始到目标ABS LZone的网络进入操作。AMS首先发送RNG-REQ到目标ABS。
ABS在接收到RNG-REQ后,ABS在LZone发送RNG-RSP给AMS。
随后,AMS在目标ABS的指示下完成到目标ABS LZone的完整网络进入,建立数据通路;AMS在从YBS切换到目标ABS LZone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原服务YBS数据通信连接的通道载波不中断;直到该空闲通道载波完成完整的到目标ABS LZone的网络进入并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后,该与原服务YBS保持数据通信连接的通道载波才可以断开连接。
AMS工作在ABS LZone,ABS在LZone发送邻区广播消息(MOB_NBR-ADV),该邻区广播消息同时携带有邻区其他ABSMZone的系统信息(例如:多载波配置信息)。AMS接收到该邻区广播消息后,从邻区ABS中选择一个新的切换目标ABS,并从该新ABS MZone的多载波配置信息当中选取一个全配置载波作为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并开始用一个空闲通道载波执行到新ABSMZone的网络进入操作。AMS先同步到目标ABS MZone,然后向ABS MZone发送AAI_RNG-REQ消息,其中,该AAI_RNG-REQ消息指示测距意图指示为区域转换,并接收来自目标ABS MZone的AAI_RNG-RSP。随后,AMS会完成到目标ABS MZone的其他网络进入操作,并建立与ABS MZone的目标主载波的数据通路。
在到新目标ABS MZone的网络进入过程中,AMS保持与原ABS LZone数据通信连接的通道载波不中断;直到该空闲通道载波完成完整的到新ABS MZone的网络进入后,与原ABS LZone保持数据通信连接的通道载波才可以断开连接,并且选择与新ABSMZone的其他通道载波建立新的数据通路。
实例五
图7是本发明方法实例五的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7所示,工作在YBS下的AMS从YBS的邻区广播消息获取了邻区目标ABS的版本信息(例如:MAC version为9);或者从邻区目标ABS的帧控制头(例如:FCH的保留bit)得知邻区基站是同时支持传统16e工作模式和先进的16m工作模式的混合ABS(即,同时包含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基站)。
尽管得知邻区目标ABS支持16m工作模式(也就是说,存在MZone),该AMS没能从服务的YBS邻区广播消息得到该ABSMZone的系统信息(例如:MZone多载波配置信息)。此时,当决定从服务YBS切换到目标ABS,为了避免低效率盲扫,AMS需要从YBS切换到ABS的LZone,再从LZone转换并工作在MZone。
首先,AMS向YBS发送移动站切换请求消息MOB_MSHO-REQ,并接收来自YBS的响应消息MOB_MSHO-RSP,此后,AMS向YBS发送MOB_HO-IND,并在其中携带目标基站标识(BSID)。然后,AMS启动到目标ABS LZone的网络进入操作。AMS首先发送RNG-REQ到目标ABS,AMS可以在其中指示自己的测距目的为区域转换。
ABS可能在接收到RNG-REQ后得知AMS的测距意图;ABS也可能是从AMS的版本信息中获知AMS是可以分别工作在LZone和MZone。随后,ABS会在RNG-RSP里携带区域转换TLV发送给AMS。
然后,AMS可以在目标ABS的指示下提前终止到目标ABSLZone的网络进入;转而开始到目标ABS MZone的网络进入。AMS也可以完成到目标ABS LZone的完整网络进入,然后区域转换到目标ABS MZone。AMS先同步到ABS MZone,然后向ABS MZone发送AAI_RNG-REQ消息,其中,该AAI_RNG-REQ消息指示测距意图指示为区域转换,并接收来自ABS MZone的AAI_RNG-RSP。随后,AMS会完成到目标ABS MZone的其他网络进入操作,并建立与ABS MZone的目标主载波的数据通路。
AMS在到目标ABS MZone的网络进入过程中获知ABS MZone的多载波配置信息,并且根据目标ABS的指示配置自己的多载波能力,在网络进入完成后启用自己的多载波操作。ABS在MZone通过能力协商消息或多载波管理消息或多载波配置消息完成AMS的多载波分配或配置。
上述AMS在从YBS切换到目标ABS LZone,再到目标ABSMZone的网络进入过程,AMS都是工作在传统的单载波模式下。只有在网络进入到目标ABS MZone后才启用多载波操作。
实例六
图8是本发明方法实例六和七的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8所示,工作在YBS下的AMS从YBS的邻区广播消息获取了邻区目标ABS的版本信息(例如:MAC version为9);或者从邻区目标ABS的帧控制头(例如:FCH的保留bit)得知邻区基站是同时支持传统16e工作模式和先进的16m工作模式的混合ABS(即同时包含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基站)。
尽管得知邻区目标ABS支持16m工作模式(也就是说存在MZone),该AMS没能从服务的YBS邻区广播消息得到该ABSMZone的系统信息,特别是MZone多载波配置信息。
首先,AMS向YBS发送MOB_MSHO-REQ,并接收来自YBS的MOB_MSHO-RSP,此后,AMS向YBS发送MOB_HO-IND,并在其中携带目标BSID。
然后,AMS启用与服务YBS通信的通道载波初始到目标ABSLZone的网络进入操作。AMS首先发送RNG-REQ到目标ABS,并且在其中指示自己的测距目的为区域转换。
ABS在接收到RNG-REQ后得知AMS的测距意图。然后,ABS在RNG-RSP里携带包含了MZone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区域转换TLV发送给AMS。
当AMS从目标ABS获取到ABS MZone的多载波配置信息之后,从所提供的多载波配置信息当中选取一个全配置载波作为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然后,AMS在目标ABS的指示下提前终止了到目标ABS LZone的网络进入;转而使用该通道载波进行到目标ABSMZone的网络进入(开始到MZone的同步操作)。
实例七
按照图8的描述,在该实例中,AMS执行实例六的操作步骤直到AMS在目标ABS的指示下提前终止了到目标ABS LZone的网络进入,上述过程在实例六中已经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以下将对该实例与实例六的区别进行详细描述。
该实例不同于实例六的区别在于:在提前终止到目标ABSLZone的网络进入后,AMS使用空闲的通道载波开始到目标ABSMZone的网络进入(开始到MZone的同步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图8的含义是不在RNG-RSP里面携带多载波配置信息,而是在MZONE获得ABS的多载波配置信息,(通过现有流程获得,例如,MZONE的能力协商),上述描述只是为了完整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例八
图9是本发明方法实例八的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9所示,在该实例中,先进基站ABS包含两个区域LZone和MZone。
传统基站YBS发送包含第一区域(即,先进基站ABS的MZone)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给先进终端AMS,该消息可以由YBS主动发送,也可以响应于AMS的请求发送,该消息可以是移动独立服务切换(MIH media independent handover)消息(MOB_MIH-MSG),也可以是服务标识信息消息(Service IdentityInformation SII-ADV)。
其中,目标ABS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下列信息之一:中心频点信息(例如,带宽类别索引或信道索引)、物理载波索引、信道带宽、载波类型、双工模式、前导码索引、支持的多载波工作模式、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最大系统容量(maximum throughput)。
然后,AMS接收YBS发送的包含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AMS根据其中的多载波配置信息在MZone开始网络进入过程。
其中,开始网络进入过程包括选择信息中的载波作为主载波开始网络进入。
具体地,AMS的通道载波1向ABS MZone的目标主载波发送包括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扫描系统信息,AMS和ABS MZone的目标主载波同步,然后,AMS向ABS MZone的目标主载波发送RNG-REQ,并接收来自该目标主载波的RNG-RSP。
实例九
图10是本发明方法实例九的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实例与实例八的实现过程基本相同,该实例与实例八的YBS和AMS的相同动作在此不再赘述,该实施例与实施例八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的ABS仅仅包含MZone,并不包括LZone。
实例十
图11是本发明方法实例十的区域转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11所示,AMS工作在ABS的LZone,ABS在LZone发送非主动请求的RNG-RSP消息指示AMS转换到MZone,该RNG-RSP消息同时携带有ABS的MZone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区域转换TLV。
AMS接收到携带有区域转换命令的RNG-RSP后,从所提供的多载波配置信息当中选取一个全配置载波作为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并开始用一个空闲通道载波执行到ABS MZone的网络进入操作。AMS先同步到ABS MZone,然后向ABS MZone发送AAI_RNG-REQ消息,其中,该AAI_RNG-REQ消息指示测距意图指示为区域转换,并接收来自ABS MZone的AAI_RNG-RSP。随后,AMS会完成到目标ABS MZone的其他网络进入操作,并建立与ABS MZone的目标主载波的数据通路。
在到ABS MZone的网络进入过程中,AMS保持与LZone数据通信连接的通道载波不中断;直到该空闲通道载波完成完整的到ABS MZone的网络进入后,与LZone保持数据通信连接的通道载波才可以断开连接,并且选择与ABS MZone的其他通道载波建立新的数据通路。
装置实施例
实施例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接收模块4,用于接收携带有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其中,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优选结构框图,如图12所示,该终端还包括:获取模块6、处理模块8,下面对上述结构进行描述。
获取模块6,连接至接收模块4,从接收模块4接收的消息中获取多载波配置信息;处理模块8,连接至获取模块6,用于根据获取模块6获取的多载波配置信息在第一区域开始网络进入过程。
其中,接收模块4可以在第二区域接收来自先进基站的消息;也可以接收来自传统基站的消息。
获取模块6和处理模块8在实现过程中还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在终端的部分网络进入到第二区域的情况下,获取模块6从消息中获取多载波配置信息后,处理模块8会终止到第二区域的网络进入过程,然后根据多载波配置信息在第一区域开始网络进入过程。
(2)在终端的完整网络进入到第二区域的情况下,获取模块6从消息中获取多载波配置信息后,处理模块8会完成向第二区域的网络进入过程,并建立到第二区域的数据通信连接,然后根据多载波配置信息在第一区域开始网络进入过程。
(3)在终端的完整网络进入到第二区域、且消息中携带有邻区其它先进基站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情况下,获取模块6从消息中获取多载波配置信息后,处理模块8完成向第二区域的网络进入过程,并建立到第二区域的数据通信连接;然后,根据邻区其它先进基站的多载波配置信息重新选择新的切换目标先进基站和新的切换目标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的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并在选择的新的切换目标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开始到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的网络进入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目标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中心频点信息(例如,带宽类别索引或信道索引)、物理载波索引、信道带宽、载波类型、双工模式、前导码索引、支持的多载波工作模式、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最大系统容量(maximum throughput)。
实施例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先进基站。该先进基站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在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发送携带有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给终端,其中,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第二区域为支持传统协议的区域。
具体地,发送模块可以在第二区域主动向终端发送消息;或响应于来自终端的请求消息,发送模块在第二区域向终端发送消息,其中,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多载波配置信息。优选地,上述的请求消息为测距请求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目标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中心频点信息(例如,带宽类别索引或信道索引)、物理载波索引、信道带宽、载波类型、双工模式、前导码索引、支持的多载波工作模式、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最大系统容量(maximum throughput)。
实施例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统基站。该传统基站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携带有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给终端,其中,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
具体地,发送模块可以主动向终端发送消息;或响应于来自终端的请求消息,发送模块向终端发送消息,其中,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多载波配置信息。优选地,该消息可以包括以下之一:移动独立服务切换消息、服务标识信息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目标先进基站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中心频点信息(例如,带宽类别索引或信道索引)、物理载波索引、信道带宽、载波类型、双工模式、前导码索引、支持的多载波工作模式、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最大系统容量(maximum throughput)。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终端根据接收的携带有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在第一区域开始网络进入过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盲扫获取邻区基站系统信息的方式耗时久、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系统的处理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方法,用于终端在传统基站和先进基站之间的切换,所述先进基站的时间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支持传统协议的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先进基站在第二区域发送包含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给所述终端,其中,所述先进基站在所述第二区域发送所述消息给所述终端包括:所述先进基站在所述第二区域主动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消息;或响应于来自所述终端的请求消息,所述先进基站在所述第二区域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为测距请求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为测距响应消息,其中,所述测距响应消息的区域转换长度类型值域字段携带有所述多载波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载波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
中心频点信息、物理载波索引、信道带宽、载波类型、双工模式、前导码索引、支持的多载波工作模式、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最大系统容量。
4.一种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方法,用于终端在传统基站和先进基站之间的切换,所述先进基站的时间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支持传统协议的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传统基站发送包含所述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给所述终端,其中,所述传统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的消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移动独立服务切换消息、服务标识信息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基站发送所述消息给所述终端包括:
所述传统基站主动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消息;或
响应于来自所述终端的请求消息,所述传统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载波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
中心频点信息、物理载波索引、信道带宽、载波类型、双工模式、前导码索引、支持的多载波工作模式、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最大系统容量。
7.一种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接收方法,用于终端在传统基站和先进基站之间的切换,所述先进基站的时间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支持传统协议的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携带有所述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其中,所述终端接收所述消息包括: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区域接收来自所述先进基站的所述消息;在根据所述多载波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区域开始网络进入过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终止到所述第二区域的网络进入过程,或者,所述终端完成向所述第二区域的网络进入过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先进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的消息为测距响应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响应消息的区域转换长度类型值域字段携带有所述多载波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完成网络进入到所述第二区域、且所述消息中携带有邻区其它先进基站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情况下,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邻区其它先进基站的多载波配置信息重新选择新的切换目标先进基站和所述新的切换目标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的切换目标全配置载波;并开始到所述新的切换目标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的网络进入过程。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消息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来自所述传统基站的所述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移动独立服务切换消息、服务标识信息消息、邻区广播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7、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接收所述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消息中获取所述多载波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多载波配置信息开始到所述第一区域网络进入过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载波配置信息开始到所述第一区域的网络进入过程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多载波信息中选择目标全配置载波,并开始到所述第一区域目标全配置载波的网络进入过程。
15.根据权利要求7、9至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载波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
中心频点信息、物理载波索引、信道带宽、载波类型、双工模式、前导码索引、支持的多载波工作模式、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下行支持的载波通道个数、最大系统容量。
16.一种先进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先进基站的第二区域发送包含所述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给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支持传统协议的区域,所述先进基站在所述第二区域发送所述消息给所述终端包括:所述先进基站在所述第二区域主动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消息;或响应于来自所述终端的请求消息,所述先进基站在所述第二区域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为测距请求消息。
17.一种传统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包含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给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所述传统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的消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移动独立服务切换消息、服务标识信息消息。
1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有先进基站的第一区域的多载波配置信息的消息,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支持先进协议的区域,所述终端接收所述消息包括:所述终端在第二区域接收来自所述先进基站的所述消息;在根据所述多载波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区域开始网络进入过程之前,还包括:所述终端终止到所述第二区域的网络进入过程,或者,所述终端完成向所述第二区域的网络进入过程。
CN200910146848.4A 2009-06-11 2009-06-11 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以及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51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6848.4A CN101925145B (zh) 2009-06-11 2009-06-11 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以及终端
PCT/CN2010/073070 WO2010142195A1 (zh) 2009-06-11 2010-05-21 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以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6848.4A CN101925145B (zh) 2009-06-11 2009-06-11 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以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5145A CN101925145A (zh) 2010-12-22
CN101925145B true CN101925145B (zh) 2015-06-10

Family

ID=43308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684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5145B (zh) 2009-06-11 2009-06-11 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以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5145B (zh)
WO (1) WO20101421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106870A (ko) * 2011-03-11 2013-09-30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중계국, 및 기지국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751A (zh) * 2007-01-12 2008-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基站及单独下行载波配置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98189B1 (ko) * 2007-02-12 2010-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종망간 핸드오버를 위한장치 및 방법
WO2008127037A1 (en) * 2007-04-12 2008-10-23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of performing and supporting handover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751A (zh) * 2007-01-12 2008-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基站及单独下行载波配置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kumbin Hamiti等.《IEEE802.16m System Description Document (Draft)》.《IEEE802.16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Working Group》.2009,第1-14,39-4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42195A1 (zh) 2010-12-16
CN101925145A (zh)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70423B1 (ko)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종 주변 기지국 정보를 이용한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TWI403199B (zh) 無線網路中之換手方法
RU2349035C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гибкой настройки объема информации граничной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с широкополосным беспроводным доступом
CN101572909B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110292859A1 (en) Mo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WO2013107361A1 (zh) 一种用户设备控制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N104349330A (zh) 一种辅助多模终端发现通信机会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493401A (zh) 用于在支持多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无线电接入系统中收发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92564B (zh) 一种系统广播消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EP2328376B1 (en) Handover method and mobile station
KR20090006374A (ko) 광대역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소프터 핸드오버 수행방법
US860037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00849B1 (ko) 광대역 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서 이종 시스템으로의 전환을위한 메시지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1925145B (zh) 多载波配置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以及终端
US20110228745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 hopping pilot beacon and method for directing a terminal handoff
CN102045800B (zh) 切换处理方法、先进移动站及单纯先进控制站
KR101738711B1 (ko)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시스템, 인접 셀 브로드캐스트메시지의 취득 방법
KR101595114B1 (ko) 시스템 정보 블럭을 이용한 셀 재선택 방법 및 시스템
JP5565978B2 (ja) 領域変換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WO2023138570A1 (zh)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WO202215648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4092648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KR20080103658A (ko)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방송메시지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KR100695249B1 (ko) 이동통신 환경에서 전파 추적 기법을 이용한 핸드오버 방법및 시스템
CN102149043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邻区信息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