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9889B - 中继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演进的节点b和中继站 - Google Patents

中继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演进的节点b和中继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9889B
CN101989889B CN200910160689.3A CN200910160689A CN101989889B CN 101989889 B CN101989889 B CN 101989889B CN 200910160689 A CN200910160689 A CN 200910160689A CN 101989889 B CN101989889 B CN 1019898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gth
head
indicate
field
length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06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9889A (zh
Inventor
袁明
杨瑾
毕峰
梁枫
吴栓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ing hi tech Zone Science and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6068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898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89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9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9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98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继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传输中继链路数据的演进的节点B和中继站,所述方法包括:发送端对中继站(RN)覆盖下的每个中继下属的用户终端(R-UE)的传输块(TB)分别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将多个所述TB分别加上TB头,串联形成一个聚合的大数据包即中继所属的传输块(R-TB),发送给接收端;其中,所述TB头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长度。本发明不仅大大节省了控制信令的开销,减少了RN盲检测的次数和数据的传输时延,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eNB和RN之间相对较好的链路质量,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中继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演进的节点B和中继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继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传输中继链路数据的演进的节点B和中继站。
背景技术
由于未来无线通信或蜂窝系统要求增加覆盖范围,支持更高速率传输,这对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系统建造和维护的费用问题更加突出。随着传输速率及通信距离的增加,电池的耗能问题也变得突出,而且未来的无线通信将会采用更高频率,由此造成的路径损耗衰减更加严重。为了增加高数据速率、组移动性、临时网络部署的覆盖范围,提高小区边缘的吞吐量,以及为蜂窝系统的覆盖漏洞内的用户提供服务,无线通信系统中引入了中继(Relay)技术,因此中继技术被视为4G的一项关键技术。
在引入中继站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如图1所示,演进的节点B(eNB,Enhanced Node B)与中继站(RN,Relay Node)之间的链路称为中继链路(Backhaul Link,也称为回程链路),RN与其覆盖范围下的R-UE(Relay-UserEquipment,中继下属的用户终端)之间的链路称为接入链路(Access Link),eNB与其覆盖范围下的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之间的链路称之为直传链路(Direct Link)。
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当每个UE的数据经过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层、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Access Control)层传输,最终到达物理层入口时,分别只对应一个传输块(TB,Transport Block),进而完成该TB的一系列物理层过程。其中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信道编码,物理层混合自动重传(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信道交织,加扰,调制,层映射和预编码,最后映射到时频资源和天线端口,如图2所示。
引入RN后,下行传输时,eNB要给RN发送该RN覆盖下所有UE的TB,上行传输时,RN要给eNB转发其下属UE上传的所有TB。如果仍然沿用LTE中的方法,即每个UE的TB独立传输的话,不但会给控制信令带来巨大的开销,而且中继链路的资源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另外还增加了RN盲检测的次数,增加了传输时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出一种中继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演进的节点B和中继站,解决由于每个UE的TB独立传输造成的开销过大、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继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发送端对RN覆盖下的每个R-UE的TB分别进行CRC校验,将多个所述TB分别加上TB头,串联形成一个聚合的大数据包即R-TB,发送给接收端;
其中,所述TB头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长度。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发送端为所述RN归属的eNB,所述接收端为所述RN;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发送端为所述RN,所述接收端为所述RN归属的eNB。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接收端接收到所述R-TB后,按照所述TB头指示的内容,对所述R-TB进行拆分,得到每个R-UE所对应的TB。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发送端将多个所述TB分别加上TB头具体是指:
所述发送端在每个TB的前面分别放置一个TB头。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TB头的长度为8的倍数,
所述TB头包括格式域和长度域,所述格式域用于指示长度域的长度,所述长度域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真实长度;或者,所述TB头仅包括长度域,所述长度域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种类,每个TB种类唯一对应一种TB的真实长度。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TB头为可变长度的TB头;
所述TB头包括格式域和长度域,所述格式域用于指示长度域的长度,所述长度域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真实长度或相应的TB的种类,每个TB种类唯一对应一种TB的真实长度。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发送端对所述聚合形成的R-TB进行填充,将所述R-TB的长度补齐到8的倍数,再发送给接收端。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发送端将多个所述TB分别加上TB头具体是指:
所述发送端将所有的TB头按顺序组成一组,放置在所有经过CRC校验后的TB的最前面。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发送端还对所述组成一组的所有的TB头再进行一次CRC校验。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TB头的长度为8的倍数,
所述TB头包括格式域,结束标识符和长度域,所述格式域用于指示长度域的长度,所述结束标识符用于指示所述组成一组TB头是否结束,所述长度域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真实长度;或者,所述TB头包括结束标识符和长度域,所述结束标识符用于指示所述组成一组TB头是否结束,所述长度域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种类,每个TB种类唯一对应一种TB的真实长度。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TB头为可变长度的TB头;
所述TB头包括格式域,结束标识符和长度域,所述格式域用于指示长度域的长度,所述结束标识符用于指示所述组成一组TB头是否结束;所述长度域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真实长度或相应的TB的种类,每个TB种类唯一对应一种TB的真实长度。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发送端对所述聚合形成的R-TB进行填充,将所述R-TB的长度补齐到8的倍数,再发送给接收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传输中继链路数据的演进的节点B,包括相连的聚合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聚合模块用于将RN覆盖下的每个R-UE的TB分别进行CRC校验,将多个所述TB分别加上TB头,串联形成一个聚合的大数据包即R-TB;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R-TB发送给所述RN;
其中,所述TB头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eNB还包括相连的接收模块和拆分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RN发送的R-TB;
所述拆分模块用于按照所述R-TB中TB头指示的内容,对所述R-TB进行拆分,得到每个R-UE所对应的TB。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传输中继链路数据的中继站RN,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接收模块,聚合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RN覆盖下的每个R-UE发送的TB;
所述聚合模块用于将R-UE发送的TB分别进行CRC校验,将多个所述TB分别加上TB头,串联形成一个聚合的大数据包即R-TB;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R-TB发送给所述eNB;
其中,所述TB头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RN还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接收模块、拆分模块和转发模块,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eNB发送的R-TB;
所述拆分模块用于按照所述R-TB中TB头指示的内容,对所述R-TB进行拆分,得到每个R-UE所对应的TB;
所述转发模块用于将拆分得到的所述TB转发给相应的R-UE。
本发明不仅大大节省了控制信令的开销,减少了RN盲检测的次数和数据的传输时延,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eNB和RN之间相对较好的链路质量,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引入RN的移动通讯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LTE系统中数据包在物理层的处理流程图。
图3是实施例1和2对应的示意图。
图4是L域指示TB真实长度时固定长度的TB header格式1。
图5是L域指示TB种类时固定长度的TB header格式1。
图6是TB种类与TB真实长度的一一对应关系图。
图7是可变长度的TB header格式1。
图8和图9是实施例3和4对应的示意图。
图10是L域指示TB真实长度时固定长度的TB header格式2。
图11是L域指示TB种类时固定长度的TB header格式2。
图12是可变长度的TB header格式2。
图13是传输中继链路数据的eNB的发送端示意图。
图14是传输中继链路数据的eNB的接收端示意图。
图15是传输中继链路数据的RN的发送端示意图。
图16是传输中继链路数据的RN的接收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发送端对RN覆盖下的每个R-UE的TB分别进行CRC校验,将多个所述TB分别加上TB头(TB header),串联形成一个聚合的大数据包即R-TB(中继所属的传输块),发送给接收端;所述TB header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长度。
接收端接收到R-TB后,按照TB header指示的内容,对所述R-TB进行拆分,得到每个R-UE所对应的TB。
对于下行传输,发送端为所述RN归属的eNB,接收端为所述RN。
对于上行传输,发送端为所述RN,接收端为所述RN归属的eNB。
优选地,将所有R-UE的TB聚合成一个R-TB。
本发明的TB级包的聚合基于独立编码,即独立编码生成各个TB,再对TB分别进行CRC校验。由于CRC校验生成的CRC值会与相应的UE ID进行绑定,所以其隐含指示了相应的UE ID的信息。因此,该TB header中不再需要指明UE ID的相关信息,只需指示其相应TB的长度即可。
根据TB header放置的位置不同,其相应的格式也就不同,具体可以分为两种。在系统中具体使用哪一种格式,由高层信令来通知。
1、TB header格式1:发送端在每个TB的前面分别放置一个TB header。
TB header格式1可以沿用LTE系统中MAC header的方式,即TB header的长度是8bits的倍数,这里称之为固定长度的TB header;也可以不沿用MAC header的方式,即TB header的长度是可变的,不固定为8bits的倍数,这里称之为可变长度的TB header,最后只要对聚合后形成的R-TB进行填充(padding),将之补齐到8bits的倍数即可。也就是说,对那些较小的TB,TB header可以小于8bits,以便进一步节省开销。
A、固定长度的TB header格式1由F域和L域组成,或者仅由L域组成:
F-格式域,用于指明L域的长度,当L域直接指示TB长度时,
F域为2bits;当L域间接指示TB长度时,无需F域。
L-用于指示其相应TB的长度。具体地,分为两种指示方式:
1)直接指示,即L域指示TB的真实长度;2)间接指示,即L域用8bits指示TB的种类。每一个TB种类唯一对应一种TB的真实长度。
B、可变长度的TB header格式1由F域和L域组成,其中:
F-格式域为2bits,用于指示L域的长度。
L-直接指示或者间接指示TB的长度。
2、TB header格式2:所述发送端将所有的TB header按顺序组成一组,放置在所有经过CRC校验后的TB的最前面,其中TB header与相应的TB是一一对应的。
优选地,为了保证TB headers的准确接收,还可以对组成一组的所有的TB头再进行一次CRC校验
TB header格式2由F域,结束标识符(END)和L域组成,或者由结束标识符(END)和L域组成。其中L域之前有1bit的TB header的结束标识符(END),当END为“0”时,代表TB header没有结束,下一个仍然是TB header;当END为“1”时,代表TB header结束,后面紧接着的就是TB。
F域和L域的指示格式可以沿用TB header格式1的格式,即也分为固定长度的TB header格式2和可变长度的TB header格式2。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下行TB级包聚合,固定长度的TB header格式1
该方式下,TB header放在相应TB的前面,如图3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第1步,eNB为RN覆盖下所有R-UEs的TBi,i=1,…,n分别加上一个Header,如图3中的Hi,i=1…n,它指示了其对应TB的长度。
第2步,eNB对每个R-UEs的TBi,i=1…n分别进行相应的CRC校验,其中,CRC值CRCi,i=1…n隐含指示了相应UE的ID信息。
第3步,eNB将所有R-UEs的(Hi+TBi+CRCi),i=1…n按顺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聚合的数据包,也就是eNB要发给RN的R-TB。
第4步,eNB对R-TB进行信道编码等一系列的物理层处理,最后映射到时频资源和天线端口,并发送给RN。
第5步,RN接收该R-TB,按照TB header,即Hi,i=1…n中指示的内容,对R-TB进行拆分,最终得到每个R-UE所对应的TB,并进行转发。
eNB采用固定长度的TB header格式1,该格式与MAC header类似,采用长度为8b its的倍数,根据L域指示方式的不同,具体可分为两种:
1、L域采用直接指示的方式,即指示TB的真实长度:此时,TB header由F域和L域组成,如图4所示。其中:
L——长度域,指明相应TB的真实长度(或称为真实大小)。
F——格式域,指明相应的L域的长度(或称为L域的大小)。
36.213中给出的TB大小表格中,最大的TB块为75376byte。因为TBheader中的L域指示的是TB的真实大小,所以L域最多需要17bits。F域用2bit来指明相应L域的大小,具体见表1。
表1:F域的值
  序号   L域大小(bits)
  00   6
  01   14
  10   22
  11   保留(Reserved)
2、L域采用间接指示的方式,即指示TB的种类:TB header仅由L域组成,如图5所示。其中:
L——8bits,长度域,指明相应TB的种类。
36.213中给出的TB大小表格中总共包含27×110=2970个TB值,其中有很多TB值是相同的,尤其是当系统带宽越大时,TB值重复的次数就越多。其中,真正具有不同大小的TB种类只有176种。如果将TB种类和TB的真实大小进行一一对应的话,那么最多只需要8bits就足够指示出所有的TB真实大小了。因此,可以无需F域,直接用8bits的L域来指明相应TB的种类,再依据TB种类和TB真实大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获得TB的实际长度。其中,TB种类与TB真实大小的对应关系如图6所示。
实施例2:下行TB级包聚合,可变长度的TB header格式1
该方式的具体步骤同实施例1中描述的步骤。
可变长度的TB header格式1,即TB header的长度是可变的,不固定为8bits的倍数,例如,可以小于8bits。但最后要对聚合后形成的R-TB进行填充,将其补齐到8bits的倍数。如图7所示。其中:
L:长度域,指明相应TB的长度。
F:格式域,指明相应的L域长度。
其中,F用2bits来指示L的长度,L域可以指示TB真实大小,也可以指示TB的种类,这里以后者为例,具体见表3所示。“00”代表L的长度为4bits,即对应了第1-16个TB种类所对应的TB大小;“01”代表L的长度为5bits,对应第17-48个TB种类所对应的TB大小;“10”代表L的长度为6bits;对应第49-112个TB种类所对应的TB大小;“11”代表L的长度为7bits对应第113-176个TB种类所对应的TB大小,具体如图6所示。
表3:F域的值
  序号   L域大小(bits)
  00   4
  01   5
  10   6
  11   7
实施例3:下行TB级包聚合,固定大小的TB header格式2
该方式下,将所有的TB头按顺序组成一组,放置在所有经过CRC校验后的TB的最前面,如图8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第1步:eNB为每个R-UE的TBi,i=1,…,n分别进行CRC校验,如图8中的CRCi,i=i…n,它隐含指示了每个UE的ID信息。
第2步:eNB将所有R-UEs的(CRCi+TBi),i=1…n按顺序进行串联。
第3步:eNB将所有的TB Header,即图8中的Hi,i=1…n按照TBi,i=1,…,n串联的顺序进行串联,并放在CRC1的前面。其中,Hi,i=1…n一一对应的指示了TBi,i=1,…,n的长度,从而形成一个聚合的数据包,也就是eNB要发给RN的R-TB。
第4步:eNB对R-TB进行信道编码等一系列的物理层处理,最后映射到时频资源和天线端口,并发送给RN。
第5步:RN接收该R-TB,按照TB header,即Hi,i=1…n中指示的内容,对R-TB进行拆分,最终得到每个R-UE所对应的TB,并进行转发。
为了保证TB headers的准确接收,还可以对所有串联在一起的TBheaders,即Hi,i=1…n再进行一次CRC校验,如图9所示,图中的CRCh就是Hi,i=1…n对应的CRC值。
固定长度的TB header格式2:与MAC header类似,采用长度为8bits的倍数,由F域、L域和END组成,如图10所示。其中:
L——长度域,指明相应TB的长度。
F——格式域,指明相应的L域长度。
END——1bit,TB header的结束标识符。
其中,F域和L域的指示格式可以沿用上述固定长度的TB header格式1中详细描述的两种指示方法。唯一不同的是,F域后面有1bit的END域,END为“0”代表TB header没有结束;END为“1”代表TB header结束了。若L域采用直接指示的方式,则TB header的格式如图10所示;若L域采用间接指示的方式,由于END域占用了1bit,L域只有7bits是可用的,此时便无法指示出全部的176种TB种类,因此当L域采用间接指示的方式时,L域的长度为15bits,TB header的格式如图11所示。
实施例4:下行TB级包聚合,可变长度的TB header格式2
该方式的具体步骤同实施例3中描述的步骤。
可变长度的TB header格式2,即TB header的长度是可变的,不固定为8bits的倍数,例如,可以小于8bits。但最后要对聚合后形成的R-TB进行填充,将其补齐到8bits的倍数。如图12所示。其中:
L:长度域,指明相应TB的长度。
F:格式域,指明相应的L域长度。
其中,F域和L域的指示格式可以沿用上述可变大小的TB header格式1中详细描述的两种指示方法。唯一不同的是,F域后面有1bit的END域,END为“0”代表TB header没有结束;END为“1”代表TB header结束了。
实施例5:上行TB级包聚合处理流程
与下行TB级包聚合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数据包的聚合过程发生在RN端。具体地,RN将其下属R-UEs上传的TBs进行聚合,形成一个聚合的数据包,即RN要给eNB转发的R-TB。eNB接收到R-TB后,按照TB header中的具体指示,对R-TB进行拆分,进而得到每个R-UEs所对应的TB。
其中,根据TB header放置的位置不同,也可以分成两种不同格式的TBheader,且具体格式与下行TB级包聚合的TB header完全一样。
实施例6:传输中继链路数据的eNB
eNB可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如图13所示,eNB的发送端包括相连的聚合模块和发送模块,
其中,所述聚合模块用于将RN覆盖下的每个R-UE的TB分别进行CRC校验,将多个所述TB分别加上TB header,串联形成一个聚合的大数据包即R-TB;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R-TB发送给所述RN。
所述TB header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长度,根据TB header放置的位置不同,也可以分成两种不同格式的TB header,且具体格式如上面实施例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4所示,eNB的接收端包括相连的接收模块和拆分模块,
其中,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RN发送的R-TB;
所述拆分模块用于按照所述R-TB中TB header指示的内容,对所述R-TB进行拆分,得到每个R-UE所对应的TB。
实施例7:传输中继链路数据的RN
RN可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如图15所示,所述发送端依次相连的第一接收模块,聚合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RN覆盖下的每个R-UE发送的TB;
所述聚合模块用于将R-UE发送的TB分别进行CRC校验,将多个所述TB分别加上TB header,串联形成一个聚合的大数据包即R-TB;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R-TB发送给所述eNB。
所述TB header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长度,根据TB header放置的位置不同,也可以分成两种不同格式的TB header,且具体格式如上面实施例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6所示,所述RN的接收端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接收模块、拆分模块和转发模块,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eNB发送的R-TB;
所述拆分模块用于按照所述R-TB中TB header指示的内容,对所述R-TB进行拆分,得到每个R-UE所对应的TB;
所述转发模块用于将拆分得到的所述TB转发给相应的R-UE。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中继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应用于LTE网络,包括:
发送端对中继站RN覆盖下的每个中继下属的用户终端R-UE的传输块TB分别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将多个所述TB分别加上TB头,串联形成一个聚合的大数据包即中继所属的传输块R-TB,发送给接收端;
其中,所述TB头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长度;
所述发送端将多个所述TB分别加上TB头具体是指:
所述发送端在每个TB的前面分别放置一个TB头;所述TB头为可变长度的TB头;所述TB头包括格式域和长度域,所述格式域用于指示长度域的长度,所述长度域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真实长度或相应的TB的种类,每个TB种类唯一对应一种TB的真实长度;或,所述发送端将所有的TB头按顺序组成一组,放置在所有经过CRC校验后的TB的最前面;所述发送端还对所述组成一组的所有的TB头再进行一次CRC校验;所述TB头为可变长度的TB头;所述TB头包括格式域,结束标识符和长度域,所述格式域用于指示长度域的长度,所述结束标识符用于指示所述组成一组TB头是否结束;所述长度域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真实长度或相应的TB的种类,每个TB种类唯一对应一种TB的真实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下行传输,所述发送端为所述RN归属的演进的节点B,所述接收端为所述RN;
对于上行传输,所述发送端为所述RN,所述接收端为所述RN归属的eNB。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端接收到所述R-TB后,按照所述TB头指示的内容,对所述R-TB进行拆分,得到每个R-UE所对应的TB。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当所述发送端在每个TB的前面分别放置一个TB头时,其特征在于,
所述TB头的长度为8的倍数;
所述TB头包括格式域和长度域,所述格式域用于指示长度域的长度,所述长度域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真实长度;或者,所述TB头仅包括长度域,所述长度域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种类,每个TB种类唯一对应一种TB的真实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端对所述聚合形成的R-TB进行填充,将所述R-TB的长度补齐到8的倍数,再发送给接收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当所述发送端将所有的TB头按顺序组成一组,放置在所有经过CRC校验后的TB的最前面时,其特征在于,
所述TB头的长度为8的倍数,
所述TB头包括格式域,结束标识符和长度域,所述格式域用于指示长度域的长度,所述结束标识符用于指示所述组成一组TB头是否结束,所述长度域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真实长度;或者,所述TB头包括结束标识符和长度域,所述结束标识符用于指示所述组成一组TB头是否结束,所述长度域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种类,每个TB种类唯一对应一种TB的真实长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端对所述聚合形成的R-TB进行填充,将所述R-TB的长度补齐到8的倍数,再发送给接收端。
8.一种传输中继链路数据的演进的节点B,应用于LTE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的聚合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聚合模块用于将中继站RN覆盖下的每个中继下属的用户终端R-UE的传输块TB分别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将多个所述TB分别加上TB头,串联形成一个聚合的大数据包即中继所属的传输块R-TB;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R-TB发送给所述RN;
其中,所述TB头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长度;
所述将多个所述TB分别加上TB头是指:
在每个TB的前面分别放置一个TB头;所述TB头为可变长度的TB头;所述TB头包括格式域和长度域,所述格式域用于指示长度域的长度,所述长度域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真实长度或相应的TB的种类,每个TB种类唯一对应一种TB的真实长度;或,
将所有的TB头按顺序组成一组,放置在所有经过CRC校验后的TB的最前面;所述发送端还对所述组成一组的所有的TB头再进行一次CRC校验;所述TB头为可变长度的TB头;所述TB头包括格式域,结束标识符和长度域,所述格式域用于指示长度域的长度,所述结束标识符用于指示所述组成一组TB头是否结束;所述长度域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真实长度或相应的TB的种类,每个TB种类唯一对应一种TB的真实长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演进的节点B,其特征在于,
所述演进的节点B还包括相连的接收模块和拆分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RN发送的R-TB;
所述拆分模块用于按照所述R-TB中TB头指示的内容,对所述R-TB进行拆分,得到每个R-UE所对应的TB。
10.一种传输中继链路数据的中继站,应用于LTE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接收模块,聚合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中继站RN覆盖下的每个中继下属的用户终端R-UE发送的传输块TB;
所述聚合模块用于将R-UE发送的TB分别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将多个所述TB分别加上TB头,串联形成一个聚合的大数据包即中继所属的传输块R-TB;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R-TB发送给演进的节点B;
其中,所述TB头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长度;
所述将多个所述TB分别加上TB头是指:
在每个TB的前面分别放置一个TB头;所述TB头为可变长度的TB头;所述TB头包括格式域和长度域,所述格式域用于指示长度域的长度,所述长度域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真实长度或相应的TB的种类,每个TB种类唯一对应一种TB的真实长度;或,
将所有的TB头按顺序组成一组,放置在所有经过CRC校验后的TB的最前面;所述发送端还对所述组成一组的所有的TB头再进行一次CRC校验;所述TB头包括格式域,结束标识符和长度域,所述格式域用于指示长度域的长度,所述结束标识符用于指示所述组成一组TB头是否结束;所述长度域用于指示相应的TB的真实长度或相应的TB的种类,每个TB种类唯一对应一种TB的真实长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继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RN还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接收模块、拆分模块和转发模块,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eNB发送的R-TB;
所述拆分模块用于按照所述R-TB中TB头指示的内容,对所述R-TB进行拆分,得到每个R-UE所对应的TB;
所述转发模块用于将拆分得到的所述TB转发给相应的R-UE。
CN200910160689.3A 2009-07-29 2009-07-29 中继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演进的节点b和中继站 Active CN1019898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0689.3A CN101989889B (zh) 2009-07-29 2009-07-29 中继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演进的节点b和中继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0689.3A CN101989889B (zh) 2009-07-29 2009-07-29 中继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演进的节点b和中继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9889A CN101989889A (zh) 2011-03-23
CN101989889B true CN101989889B (zh) 2015-05-13

Family

ID=43746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0689.3A Active CN101989889B (zh) 2009-07-29 2009-07-29 中继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演进的节点b和中继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898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0474A (zh) * 2016-02-03 2017-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包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WO2021223199A1 (en) * 2020-05-08 2021-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schemes for multi-user payload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67729A2 (en) * 1999-07-09 2001-01-10 Nec Corporation Data transfer control system for mobile packet communications
CN101163285A (zh) * 2006-10-13 2008-04-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
CN101331690A (zh) * 2006-02-16 2008-12-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包聚合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67729A2 (en) * 1999-07-09 2001-01-10 Nec Corporation Data transfer control system for mobile packet communications
CN101331690A (zh) * 2006-02-16 2008-12-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包聚合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63285A (zh) * 2006-10-13 2008-04-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9889A (zh) 201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94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packet duplication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64914B (zh)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用于进行联合中继的方法及装置
KR101554857B1 (ko) Pdu를 생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및 이의 기지국
CN102026411B (zh) 一种mac pdu的发送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281520B (zh) 一种回程链路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配置指示方法及系统
CN102301818A (zh) 中继链路中处理数据的方法、中继节点和系统
CN101448337B (zh) 联合网络编码与信道编码的用户协作方法
CN106465183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451210A (zh) 数据同步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0127573A1 (zh) 一种中继站下行协作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80343B (zh) 回程链路ack/nack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2149146B (zh) 上行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2036399B (zh) 一种在回程链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2148673A (zh)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1990237B (zh) 一种中继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2994759B (zh) 一种基于ofdm的协作中继d2d通信方法
CN102035633B (zh) 用于回程链路的harq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1989889B (zh) 中继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演进的节点b和中继站
CN102404078B (zh) 一种在lte-a中实现网络编码的方法
CN101990245A (zh) 一种用于中继链路的传输方法、传输装置及接收装置
CN102149131B (zh)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US9001726B2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relay station downlink cooperative retransmission and a relay station
CN101360265B (zh) 一种多媒体广播与组播服务业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694629B (zh) 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
CN101686136B (zh) 网络编码的连接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7

Address after: 314400 No.11, Weisan Road, Nongfa District, Chang'an Town, Haini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ining hi tech Zone Science and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Department of law, Zhongxing building, South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ZTE Communication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