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8673A -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8673A
CN102148673A CN2010101110513A CN201010111051A CN102148673A CN 102148673 A CN102148673 A CN 102148673A CN 2010101110513 A CN2010101110513 A CN 2010101110513A CN 201010111051 A CN201010111051 A CN 201010111051A CN 102148673 A CN102148673 A CN 102148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lock
relay station
base station
confirmed
polyme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10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明
毕峰
杨瑾
梁枫
吴栓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11105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486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48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86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站将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非确认信息聚合成数据块;以及基站将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通过本发明可以针对R-TB内的每个TB进行反馈,提高了backhaul link的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高数据速率、组移动性、临时网络部署的覆盖范围,提高小区边缘的吞吐量,以及为蜂窝系统的覆盖漏洞内的用户提供服务,无线通信系统中引入了中继(Relay)技术,该记住被视为4G的一项关键技术。
图1是现有技术的Relay引入后的基本系统构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引入中继站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也称为演进型的节点B)(Enhanced Node B,简称为eNB)与中继站(Relay Node,简称为RN)之间的链路称为中继链路(Backhaul Link,也称为回程链路),RN与其覆盖范围下的中继的用户终端(Relay-UserEquipment,简称为R-UE)之间的链路称为接入链路(Access Link),eNB与其覆盖范围下的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之间的链路称之为直传链路(Direct Link)。
图2是现有技术的LTE系统中数据包在物理层的处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当每个UE的数据经过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简称为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简称为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为MAC)层传输,最终到达物理层入口时,分别只对应一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简称为TB),进而完成该TB的一系列物理层过程。其中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简称为CRC),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物理层混合自动重传(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为HARQ),信道交织(ChannelInterleaving),加扰(Scrambling),调制(Modulation),层映射和预编码(Layers mapping and precoding),最后映射到时频资源和天线端口(Mapping to assigned resources and antenna ports)。
引入RN后,对backhaul link而言,在下行传输时,eNB要给RN发送该RN覆盖下所有UE的TB;在上行传输时,RN要给eNB转发其下属UE上传的所有TB。为了减少控制信令的开销,有效地利用中继链路的资源,并减少RN盲检测的次数,增加传输时延,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编码的中继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又称为基于独立编码的TB级包聚合的方法,图3是现有技术的基于独立编码的TB级包聚合在物理层的处理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首先将RN下属所有UE的数据包(TB1,TB2,...,TBn)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数据包,该大数据包称为“聚合的TB包”(简称为R-TB),然后再对R-TB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层处理过程,其中,R-TB中的Hi是头信息,用于指明TBi的长度。
在LTE系统中,基站要为每个UE上行传输的数据发送1比特的异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为HARQ)下行确认/非确认(Acknowledge/Negative Acknowledge,简称ACK/NACK)反馈信息,该HARQ ACK/NACK承载在物理H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Channel,简称为PHICH)上。其基本原理是,基站端将8个HARQACK/NACK(分别属于8个不同的UE)分别进行3次重复、BPSK调制、扩频以及多天线处理后,复用到1个PHICH组(PHICH group)上,最终映射在3个资源单元组(Resource Element Group,简称为REG)上。其中对于正常循环前缀(normal Cyclic Prefix,简称为正常CP)的情况,扩频因子为4;对于扩展循环前缀(extended CyclicPrefix,简称为扩展CP)的情况扩频因子为2,并采用I/Q复用,因此1个PHICH group可以复用8个UE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
在UE端,每个UE根据各自的PHICH group索引号(PHICHgroup index)以及循环移位索引号(Cyclic Shift index)可以唯一确定其反馈信息所在的资源索引号,从而获得相应的反馈信息。
对RN而言,为了避免RN自身的收发干扰,RN不能在同一频率资源上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操作。也就是说,当RN给其下属UE发送下行控制信道时,就接收不到来自eNode-B的下行控制信息;同样地,RN在接收来自eNode-B的数据时,也不能向UE进行发射操作。目前先进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简称为LTE-A)系统中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将多播广播单频网络子帧(Multicast 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subframe,简称为MBSFN subframe)用作中继子帧(backhaul subframe,又称回程子帧)。图4是现有技术的Backhaul subfram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RN首先在backhaul subframe的前1或2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符号上给其下属的UE发送下行控制信息(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简称为PDCCH),其中包括UE上行数据的下行ACK/NACK反馈信息和上行调度授权信息(UL grant),其中,UE上行数据的下行ACK/NACK反馈信息就在上述PHICH上发送;然后在“gap”时间范围内完成从发射到接收的切换,切换完成后,在后面的OFDM符号上接收来自eNode-B的数据,其中包括RN本身的在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elay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简称为R-PDCCH)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在中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Relay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R-PDSCH)的业务数据,此时,RN不给其下属UE传输数据。同样的,由于上述PHICH也在前1或2个OFDM符号上发送,因此,如果eNB在前3个OFDM符号上发是的PHICH,RN是无法接收到的。
目前,3GPP会议只对是否有必要在backhaul link上引入中继物理HARQ指示信道(Relay-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简称为R-PHICH)的问题做了很多讨论,并且还没有给出定论。但是,无论是否引入R-PHICH,对采用独立编码的TB级包聚合的传输方法所对应的下行ACK/NACK反馈如何实现在现有技术中均未涉及,现有技术中的ACK/NACK反馈方法不能适用于聚合的TB包的反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案,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站将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聚合成数据块;以及基站将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
优选地,基站将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包括:基站使用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调度数据块,并且在中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将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
优选地,在基站将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中继站使用中继站的中继站标识解调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并获取数据块的调度信息;以及中继站根据调度信息在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解调出数据块。
优选地,基站将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包括:基站在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将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
优选地,基站在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将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包括:基站使用下行控制信息格式DCI format将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
优选地,在基站与中继站的中继链路的上行传输模式为单数据流传输的情况下,DCI format的比特数与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传输块的个数相同;在中继链路的上行传输模式为多数据流传输时,DCIformat的比特数与各个数据流上聚合的传输块包所包含的传输块的总数相同。
优选地,数据块中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的排列顺序与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传输块的排列顺序一一对应。
优选地,为数据块中的每个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设置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对应的传输块所属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基站和中继站,基站包括:聚合模块,用于将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聚合成数据块;发送模块,用于将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中继站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块。
优选地,基站还包括:调度模块:用于使用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调度数据块;发送模块还用于在中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将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
优选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将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
通过本发明,采用基站将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聚合成数据块,并将该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ACK/NACK反馈方法不适用聚合的TB包的反馈的问题,进而可以针对R-TB内的每个TB进行反馈,提高了backhaul link的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Relay引入后的基本系统构架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LTE系统中数据包在物理层的处理流程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基于独立编码的TB级包聚合在物理层的处理流程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Backhaul subframe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ACK/NACK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ACK/NACK信息处理系统优选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ACK/NACK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的示意图;以及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可以在backhaul link上不引入R-PHICH的前提下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下行ACK/NACK信息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站和中继站,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ACK/NACK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基站包括:聚合模块52、发送模块54,该中继站包括:接收模块56。下面对此系统进行详细的说明。
基站包括:聚合模块52,该模块用于将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ACK/NACK信息聚合成数据块;发送模块54连接至聚合模块52,该模块用于将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中继站包括:接收模块56,该模块用于接收数据块。
在该系统中,基站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发送该数据块,即可以在R-PDSCH或R-PDCCH上发送。
对应于在R-PDSCH发送该聚合ACK/NACK的数据块,如图6所示,该基站还包括:调度模块62,该模块用于使用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调度该数据块;此时,发送模块54用于在中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将该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
对应于在R-PDCCH上发送该聚合ACK/NACK的数据块,此时,发送模块54用于在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将该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
对应于上述的系统,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下行ACK/NACK处理方法,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ACK/NACK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2,基站将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ACK/NACK信息聚合成数据块;以及
步骤S704,基站将该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
通过上述步骤S702和步骤S704,可以将聚合的TB包内的每个TB所对应的HARQ ACK/NACK信息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每个TB的HARQ ACK/NACK聚合而成的数据块(为了描述方便简称聚合的HARQ ACK/NACK),并将该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
优选地,基站可以在R-PDSCH上或在R-PDCCH上发送聚合的HARQ ACK/NACK,下面分别对此进行说明。
在R-PDSCH上发送聚合的HARQ ACK/NACK
基站使用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调度数据块,并且在中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将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此时,中继站可以使用能够标识该中继站的信息(例如,该中继站标识)解调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并获取数据块的调度信息,然后,中继站根据调度信息在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解调出数据块。此时,可以设计一种新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mat,简称为DCI format)来调度上述聚合的HARQ ACK/NACK。
在R-PDCCH上发送聚合的HARQ ACK/NACK
基站使用下行控制信息格式DCI format将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即,利用PDCCH DCI format 3/3A或者其它DCI format,或者设计一个新的PDCCH DCI format专门用于承载打包的ACK/NACK,其中,该format的比特大小与R-TB中包含的TB个数以及backhaul link上行传输模式有关。具体地,如果backhaul link的上行传输模式是单数据流传输,那么上述DCI format的比特大小就等于R-TB中包含的TB个数;如果backhaul link的上行传输模式是双数据流或多数据流传输时,那么上述DCI format的比特大小就等于各个数据流上R-TB中包含的TB数的总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两种区分上述聚合的HARQACK/NACK内每个HARQ ACK/NACK所对应的TB的方式。
方式一,聚合的HARQ ACK/NACK中的各个HARQACK/NACK的排列顺序与聚合的TB包内各个TB的排列顺序保持某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该关系可以是一致或者相反或者其它对应关系。此时,RN可以依据聚合的TB包内各个TB的排列顺序,来获取它们相应的HARQ ACK/NACK。
方式二,在各个HARQ ACK/NACK之前,添加一个固定长度的头(Header),以指示出HARQ ACK/NACK所对应的TB所属UE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当然,为了节省开销,上述C-RNTI可以采用简化的C-RNTI。
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优选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Backhaul link的上行传输采用单数据流传输模式,且聚合的HARQ ACK/NACK在R-PDSCH上发送,并利用方式一来区分聚合的HARQ ACK/NACK内每个HARQ ACK/NACK所对应的TB。
第1步:在subframe#n上,RN采用单数据流传输模式给eNB上行传输了1个聚合包R-TB,该R-TB由RN覆盖下的10个UE的10个TB组成,并且采用的是的基于独立编码的TB级包聚合方式,如图8(a)所示。
第2步:eNB接收并解调上述R-TB,得到R-TB内包含的分别属于不同UE的10个TB后,在subframe(#n+k),k≥4上,给RN反馈1个上述R-TB所对应的聚合的HARQ ACK/NACK。其中,该聚合的HARQ ACK/NACK的大小为10比特,由上述10个TB各自所对应的1比特ACK/NACK反馈组成。上述聚合的HARQACK/NACK内各个TB所对应的反馈信息的排列顺序与R-TB内各个TB的排列顺序保持一致,如图8(b)所示。上述聚合的HARQACK/NACK在R-PDSCH上发送,并利用R-PDCCH来调度。
第3步:RN利用自己的RN-ID对R-PDCCH进行盲检测,直到检测出与自己的RN-ID相匹配的R-PDCCH并解调之,从而获得与上述聚合的HARQ ACK/NACK相关的调度信息,包括其所在的时频资源,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简称为MCS)等信息。根据这些调度信息,RN到R-PDCCH指示的时频资源上接收R-PDSCH并解调出上述聚合的HARQ ACK/NACK,从而获得10比特的聚合的HARQ ACK/NACK;再利用已知的排列顺序,RN就得到了上述10个不同UE的TB各自所对应的下行ACK/NACK反馈信息。
此时需要设计一种新的DCI format,专门用于调度聚合的HARQ ACK/NACK。
优选实施例二
Backhaul link的上行传输采用双数据流传输模式,且聚合的HARQ ACK/NACK在R-PDSCH上发送,并利用方式2来区分聚合的HARQ ACK/NACK内每个下行ACK/NACK所对应的TB。
第1步:在subframe#n上,RN采用双数据流传输模式给eNB上行传输了2个聚合包R-TB,其中这两个R-TB中包含的TB个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假设这两个R-TB均由属于不同UE的10个TB组成,并且采用的是基于独立编码的TB级包聚合方式,如图9(a)所示。
第2步:eNB接收并解调上述两个R-TB,得到R-TB内包含的分别属于不同UE的10个TB后,在subframe(#n+k),k≥4上,针对上述两个不同的数据流分别反馈2个聚合的HARQ ACK/NACK。其中,上述2个聚合的HARQ ACK/NACK的大小均为10比特,由上述10个TB各自所对应的1比特ACK/NACK反馈组成。eNB在每个TB对应的下行ACK/NACK反馈的前面加一个header,即Hi,该header指示了其后的TB所属UE的ID,即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简称C-RNTI)。这样,RN根据这个header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各个下行ACK/NACK反馈分别是对应哪个TB的了,如图9(b)所示。上述聚合的HARQACK/NACK在R-PDSCH上发送,并利用R-PDCCH来调度。
第3步:RN利用自己的RN-ID对R-PDCCH进行盲检测,直到检测出与自己的RN-ID相匹配的R-PDCCH并解调之,从而获得与上述两个聚合的HARQ ACK/NACK相关的调度信息,包括其所在的时频资源,调制编码方式等信息。根据这些调度信息,RN到R-PDCCH指示的时频资源上接收R-PDSCH并解调出上述两个数据流分别对应的两个聚合的HARQ ACK/NACK;再利用每个HARQACK/NACK前header中所提供的关于UE ID的信息,RN就分别得到了上述两个数据流所对应的两个R-TB内,10个不同TB各自所对应的下行ACK/NACK反馈信息。
其中,header的大小可以是完整的16比特的UE的C-RNTI,也可以采用简化的C-RNTI,例如,8比特。
优选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Backhaul link的上行传输采用单数据流传输模式,且聚合的HARQ ACK/NACK在R-PDCCH上发送,且利用现有的DCI format 3/3A或者其它DCI format,并采用方法1来区分聚合的HARQ ACK/NACK内每个HARQ ACK/NACK所对应的TB。
假设在本实施例中,R-TB内由属于不同UE的15个TB组成,那么其相应的聚合的HARQ ACK/NACK的大小即为15比特。
如果使用DCI format 3/3A,则DCI format 3/3A只使用前15个比特,并按照R-TB中TB的顺序来排放它们相应的1比特的下行ACK/NACK反馈。具体的,DCI format 3/3A由下列信息组成:TB0对应的下行ACK/NACK,TB1对应的下行ACK/NACK,...,TB14对应的下行ACK/NACK。同理,采用其他的DCI format时与采用DCI format 3/3A的处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中,Backhaul link的上行传输采用4个数据流的传输模式,且聚合的HARQ ACK/NACK在R-PDCCH上发送,且利用一种新的DCI format,并采用方法1来区分聚合的HARQACK/NACK内每个HARQ ACK/NACK所对应的TB。
假设这4个数据流上传输的R-TB大小均不一样,数据流1上传输的R-TB由属于不同UE的15个TB组成,数据流2上传输的R-TB由属于不同UE的10个TB组成,数据流3上传输的R-TB由属于不同UE的8个TB组成,数据流4上传输的R-TB由属于不同UE的20个TB组成,如图10所示。因此,这4个数据流所对应的聚合的HARQ ACK/NACK的大小分别为15、10、8和20比特。
由此,上述新的DCI format的大小即为15+10+8+20=53比特,每一比特分别对应了上述不同数据流上的不同TB的下行ACK/NACK反馈。具体地,新的DCI format由下列信息组成:数据流1的TB0对应的下行ACK/NACK,...,数据流1的TB14对应的下行ACK/NACK,数据流2的TB0对应的下行ACK/NACK,...,数据流2的TB9对应的下行ACK/NACK,数据流3的TB0对应的下行ACK/NACK,...,数据流3的TB7对应的下行ACK/NACK,数据流4的TB0对应的下行ACK/NACK,...,数据流4的TB19对应的下行ACK/NACK。
RN端,RN根据该format的具体长度来进行盲检测,以便获得不同数据流上的R-TB内每个TB的下行ACK/NACK反馈。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当backhaul link上采用独立编码的TB级包聚合传输时,由于独立编码是对每个R-UE的TB分别进行CRC校验的,因此,eNB在发送下行ACK/NACK反馈信息时,可以针对R-TB内的每个TB分别进行反馈,以避免由于1个R-UE的TB错误而导致的整个R-TB的重传。即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可以很好的适用于在backhaul link上采用独立编码的TB级包聚合传输的情况,以及不在backhaul link上引入R-PHICH的情况,提高了backhaul link的资源利用率,另外,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方法实现起来也很容易,复用以及映射方式简单,同时也适用于backhaul link上行多数据流的传输模式,并保证了后向兼容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站将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聚合成数据块;以及
所述基站将所述数据块发送给中继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将所述数据块发送给所述中继站包括:所述基站使用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调度所述数据块,并且在中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将所述数据块发送给所述中继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将所述数据块发送给所述中继站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中继站使用所述中继站的中继站标识解调所述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并获取所述数据块的调度信息;以及
所述中继站根据所述调度信息在所述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解调出所述数据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将所述数据块发送给所述中继站包括:所述基站在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将所述数据块发送给所述中继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将所述数据块发送给所述中继站包括:所述基站使用下行控制信息格式DCI format将所述数据块发送给所述中继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与所述中继站的中继链路的上行传输模式为单数据流传输的情况下,所述DCI format的比特数与所述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传输块的个数相同;在所述中继链路的上行传输模式为多数据流传输时,所述DCI format的比特数与各个数据流上聚合的传输块包所包含的传输块的总数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块中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的排列顺序与所述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传输块的排列顺序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数据块中的每个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设置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对应的传输块所属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9.一种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基站和中继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包括:聚合模块,用于将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聚合成数据块;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块发送给所述中继站;
所述中继站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调度模块:用于使用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调度所述数据块;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中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将所述数据块发送给所述中继站。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将所述数据块发送给所述中继站。
CN2010101110513A 2010-02-10 2010-02-10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21486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110513A CN102148673A (zh) 2010-02-10 2010-02-10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110513A CN102148673A (zh) 2010-02-10 2010-02-10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8673A true CN102148673A (zh) 2011-08-10

Family

ID=44422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10513A Pending CN102148673A (zh) 2010-02-10 2010-02-10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48673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8942A (zh) * 2011-12-21 2013-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令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4125045A (zh) * 2013-04-25 2014-10-2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传输ack/nack消息的方法
WO2015021941A1 (zh) * 2013-08-16 2015-02-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认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8270522A (zh) * 2016-12-30 2018-07-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认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639398A (zh) * 2017-10-09 2019-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arq-ack反馈码本的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890943A (zh) * 2018-09-07 2020-03-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JP2021517381A (ja) * 2018-02-14 2021-07-15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284A (zh) * 2008-04-25 2008-09-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进行确认信息反馈的方法
CN101431395A (zh) * 2007-11-06 2009-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生成方法
CN101478383A (zh) * 2009-02-03 2009-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的下行子帧应答信息的反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395A (zh) * 2007-11-06 2009-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生成方法
CN101267284A (zh) * 2008-04-25 2008-09-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进行确认信息反馈的方法
CN101478383A (zh) * 2009-02-03 2009-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的下行子帧应答信息的反馈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EC GROUP: "Control Structure for Relay Type 1 nodes", 《TSG-RAN WG1#57BIS R1-092965》 *
ZTE: "Backhaul Link Packet Aggregated Transmission", 《TSG-RAN WG1 #58 R1-093202》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8942B (zh) * 2011-12-21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令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178942A (zh) * 2011-12-21 2013-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令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4125045A (zh) * 2013-04-25 2014-10-2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传输ack/nack消息的方法
CN104378178B (zh) * 2013-08-16 2018-09-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认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4378178A (zh) * 2013-08-16 2015-02-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认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5021941A1 (zh) * 2013-08-16 2015-02-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认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8270522A (zh) * 2016-12-30 2018-07-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认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639398A (zh) * 2017-10-09 2019-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arq-ack反馈码本的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639398B (zh) * 2017-10-09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arq-ack反馈码本的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245496B2 (en) 2017-10-09 2022-02-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harq-ack feedback codebook and device
JP2021517381A (ja) * 2018-02-14 2021-07-15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JP7150035B2 (ja) 2018-02-14 2022-10-07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US11849436B2 (en) 2018-02-14 2023-12-1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0890943A (zh) * 2018-09-07 2020-03-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2994B2 (en) Method for V2X communication performed by means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KR10229912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통신 장치
JP7302482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11032778B2 (en) Uplink channel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140396B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EP3907920B1 (en) Special subframe configuration for latency reduction
CN102907169B (zh) 用于采用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双向中继方案的方法和装置
JP2020058049A (ja) グループ肯定応答/否定応答、およびgack/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トリガすること
CN110402606B (zh)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WO2018018620A1 (zh) 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N105940630A (zh) 增强harq机制的方法
EP253220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source mapping for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s over wireless backhaul link
CN102148673A (zh)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EP3386136B1 (en) Down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01931960B (zh) 一种避免上行传输冲突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KR10235487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그룹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1882978A (zh) 一种中继站下行协作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91248A (zh) 一种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发送的方法及数据接收端
CN102036380B (zh) 一种接收下行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KR20120129245A (ko) 연계된 다중전송단 방식을 지원하는 제어정보의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CN104735720A (zh) 一种机器类通信业务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CN110121901A (zh) 免授权数据传输的确认方法和装置
CN104969499A (zh) 一种数据传输资源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2149131B (zh)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2118081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