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9131B -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49131B CN102149131B CN201010111071.0A CN201010111071A CN102149131B CN 102149131 B CN102149131 B CN 102149131B CN 201010111071 A CN201010111071 A CN 201010111071A CN 102149131 B CN102149131 B CN 1021491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laying
- phich
- transmission block
- phich group
- relay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站为中继站配置中继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组;基站将PHICH复用到中继PHICH组中,其中,中继PHICH组中的每个PHICH分别用于承载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非确认信息;中继站获取中继PHICH组,并从获取到的中继PHICH组中获取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通过本发明可以针对R-TB内的每个TB进行反馈,提高了backhaul?link的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高数据速率、组移动性、临时网络部署的覆盖范围,提高小区边缘的吞吐量,以及为蜂窝系统的覆盖漏洞内的用户提供服务,无线通信系统中引入了中继(Relay)技术,该记住被视为4G的一项关键技术。
图1是现有技术的Relay引入后的基本系统构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引入中继站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也称为演进型的节点B)(EnhancedNodeB,简称为eNB)与中继站(RelayNode,简称为RN)之间的链路称为中继链路(BackhaulLink,也称为回程链路),RN与其覆盖范围下的中继的用户终端(Relay-UserEquipment,简称为R-UE)之间的链路称为接入链路(AccessLink),eNB与其覆盖范围下的用户终端(UserEquipment,简称为UE)之间的链路称之为直传链路(DirectLink)。
图2是现有技术的LTE系统中数据包在物理层的处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系统中,当每个UE的数据经过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简称为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简称为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简称为MAC)层传输,最终到达物理层入口时,分别只对应一个传输块(TransportBlock,简称为TB),进而完成该TB的一系列物理层过程。其中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Check,简称为CRC),信道编码(ChannelCoding),物理层混合自动重传(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简称为HARQ),信道交织(ChannelInterleaving),加扰(Scrambling),调制(Modulation),层映射和预编码(Layersmappingandprecoding),最后映射到时频资源和天线端口(Mappingtoassignedresourcesandantennaports)。
引入RN后,对backhaullink而言,在下行传输时,eNB要给RN发送该RN覆盖下所有UE的TB;在上行传输时,RN要给eNB转发其下属UE上传的所有TB。为了减少控制信令的开销,有效地利用中继链路的资源,并减少RN盲检测的次数,增加传输时延,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编码的中继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又称为基于独立编码的TB级包聚合的方法,图3是现有技术的基于独立编码的TB级包聚合在物理层的处理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首先将RN下属所有UE的数据包(TB1,TB2,...,TBn)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数据包,该大数据包称为“聚合的TB包”(简称为R-TB),然后再对R-TB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层处理过程,其中,R-TB中的Hi是头信息,用于指明TBi的长度。
在LTE系统中,基站要为每个UE上行传输的数据发送1比特的异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简称为HARQ)下行确认/非确认(Acknowledge/NegativeAcknowledge,简称ACK/NACK)反馈信息,该HARQACK/NACK承载在物理HARQ指示信道(Physical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IndicatorChannel,简称为PHICH)上。其基本原理是,基站端将8个HARQACK/NACK(分别属于8个不同的UE)分别进行3次重复、BPSK调制、扩频以及多天线处理后,复用到1个PHICH组(PHICHgroup)上,最终映射在3个资源单元组(ResourceElementGroup,简称为REG)上。其中对于正常循环前缀(normalCyclicPrefix,简称为正常CP)的情况,扩频因子为4;对于扩展循环前缀(extendedCyclicPrefix,简称为扩展CP)的情况扩频因子为2,并采用I/Q复用,因此1个PHICHgroup可以复用8个UE的HARQACK/NACK反馈信息。
UE端,UE首先要确定其反馈信息在哪个PHICHgroup内,然后再确定是在该PHICHgroup内的第几个PHICH。即,每个UE根据各自的PHICHgroup索引号(PHICHgroupindex)以及循环移位索引号(CyclicShiftindex)可以唯一确定其反馈信息所在的资源索引号,从而获得相应的反馈信息。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R-PHICHgroup的总个数(NPHICH group)在系统广播消息的主信息块(MasterInformationBlock,简称为MIB)里通知。UE的PHICHgroupindex(nPHICH group)与UE上行传输时所用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ResourceBlock,简称为PRBs)的最低位的索引号(IPRB_RA lowest_indes)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某个PHICHgroupindex内具体的PHICHindex(nPHICH seq)与UE的DMRS循环移位(nDMRS)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对RN而言,为了避免RN自身的收发干扰,RN不能在同一频率资源上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操作。也就是说,当RN给其下属UE发送下行控制信道时,就接收不到来自eNode-B的下行控制信息;同样地,RN在接收来自eNode-B的数据时,也不能向UE进行发射操作。目前先进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Advanced,简称为LTE-A)系统中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将多播广播单频网络子帧(MulticastBroadcastSingleFrequencyNetworksubframe,简称为MBSFNsubframe)用作中继子帧(backhaulsubframe,又称回程子帧)。图4是现有技术的Backhaulsubfram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RN首先在backhaulsubframe的前1或2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符号上给其下属的UE发送下行控制信息(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简称为PDCCH),其中包括UE上行数据的下行ACK/NACK反馈信息和上行调度授权信息(ULgrant),其中,UE上行数据的下行ACK/NACK反馈信息就在上述PHICH上发送;然后在“gap”时间范围内完成从发射到接收的切换,切换完成后,在后面的OFDM符号上接收来自eNode-B的数据,其中包括RN本身的在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elay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简称为R-PDCCH)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在中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Relay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简称为R-PDSCH)的业务数据,此时,RN不给其下属UE传输数据。同样的,由于上述PHICH也在前1或2个OFDM符号上发送,因此,如果eNB在前3个OFDM符号上发是的PHICH,RN是无法接收到的。
目前,3GPP会议只对是否有必要在backhaullink上引入中继物理HARQ指示信道(Relay-Physical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IndicatorChannel,简称为R-PHICH)的问题做了很多讨论,并且还没有给出定论。但是,无论是否引入R-PHICH,对采用独立编码的TB级包聚合的传输方法所对应的下行ACK/NACK反馈如何实现在现有技术中均未涉及,现有技术中的ACK/NACK反馈方法不能适用于聚合的TB包的反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案,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站为中继站配置中继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组;基站将PHICH复用到中继PHICH组中,其中,中继PHICH组中的每个PHICH分别用于承载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中继站获取中继PHICH组,并从获取到的中继PHICH组中获取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
优选地,基站将承载同一个中继站聚合的传输块包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的PHICH复用到一个或多个中继PHICH组,并且,基站将一个中继PHICH组仅配置给一个中继站。
优选地,中继站获取中继PHICH组包括:基站为中继站配置的中继PHICH组在时域资源上连续放置,中继站根据中继PHICH组中的第一个中继PHICH组索引所在的时频资源与中继站上行传输所用的物理资源块PRBs的最低位的索引号的对应关系获取中继PHICH组。
优选地,中继站获取中继组包括:基站为中继站配置的中继PHICH组在时域资源上的位置具有固定的间隔,中继站根据中继PHICH组中的第一个中继PHICH组索引所在的时频资源与中继站上行传输所用的PRBs的最低位的索引号的对应关系获取中继PHICH组。
优选地,中继站获取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包括:中继站根据PHICH组内的PHICH排序与聚合的传输块包内的每个传输块的排序的对应关系获取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
优选地,中继站获取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包括:中继站根据PHICH组内的PHICH排序与聚合的传输块包内的每个传输块所属用户设备的标识的绑定关系获取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
优选地,基站将承载不同中继站的聚合的传输块包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的PHICH进行级联,并且将级联后PHICH复用到一个或多个中继PHICH组。
优选地,中继站根据中继PHICH组中的第一个中继PHICH组索引所在的时频资源与中继站上行传输所用的PRBs的最低位的索引号的对应关系获取中继PHICH组;并且,中继站根据上行授权中的中继PHICH组内的PHICH索引获取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
优选地,基站利用R-PBCH通知中继站中继PHICH组的总数。
优选地,基站为中继PHICH组预先预留资源,并映射到固定的时频资源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基站和中继站,基站包括:配置模块,用于为中继站配置中继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组;复用模块,用于将PHICH复用到中继PHICH组中,其中,PHICH中的每个PHICH分别用于承载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中继站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中继PHICH组,并从获取到的中继PHICH组中获取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
优选地,复用模块用于将承载同一个中继站聚合的传输块包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的PHICH复用到一个或多个中继PHICH组,并且,配置模块用于将一个中继PHICH组仅配置给一个中继站。
优选地,复用模块还用于将承载不同中继站的聚合的传输块包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的PHICH进行级联,并且将级联后PHICH复用到一个或多个中继PHICH组。
通过本发明,采用基站为中继站配置中继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组,并且将PHICH复用到中继PHICH组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ACK/NACK反馈方法不适用聚合的TB包的反馈的问题,进而可以针对R-TB内的每个TB进行反馈,提高了backhaullink的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Relay引入后的基本系统构架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LTE系统中数据包在物理层的处理流程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基于独立编码的TB级包聚合在物理层的处理流程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Backhaulsubframe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确定/非确定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示意图;以及
图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可以在backhaullink上引入R-PHICH的前提下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基站和中继站,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基站包括配置模块52、复用模块54,中继站包括获取模块56,下面对此系统进行详细的说明。
基站包括:配置模块52,该模块用于为中继站配置中继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组;复用模块54连接至配置模块52,该模块用于将PHICH复用到中继PHICH组中,其中,PHICH中的每个PHICH分别用于承载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
中继站包括:获取模块56,该模块用于获取中继PHICH组,并从获取到的中继PHICH组中获取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
复用模块54有两种PHICH的复用方式,下面对此分别进行说明。
复用模块54用于将承载同一个中继站聚合的传输块包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的PHICH复用到一个或多个中继PHICH组,并且,此时,配置模块52用于将一个中继PHICH组仅配置给一个中继站。
复用模块54还用于将承载不同中继站的聚合的传输块包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的PHICH进行级联,并且将级联后PHICH复用到一个或多个中继PHICH组。
对应于上述系统,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确定/非确定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2,基站为中继站配置中继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组;
步骤S604,基站将PHICH复用到中继PHICH组中,其中,PHICH中的每个PHICH分别用于承载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以及
步骤S606,中继站获取中继PHICH组,并从获取到的中继PHICH组中获取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
步骤S604中的复用存在有两种PHICH的复用方式。下面对此分别进行说明。
方式一,基站将承载同一个中继站聚合的传输块包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的PHICH复用到一个或多个中继PHICH组,并且,基站将一个中继PHICH组仅配置给一个中继站。即,PHICH仅在RN内进行复用,即将N个PHICH复用到1个R-PHICHgroup中,且1个R-PHICHgroup只能配置给1个RN,并且是事先预留好的。具体地,当R-TB中包含的TB个数为NTB时,则需要给RN配置个R-PHICHgroup,以便RN从中获得每个TB所对应的下行ACK/NACK反馈,其中N标识一个R-PHICHgroup中复用的PHICH个数。
方式二,基站将承载不同中继站的聚合的传输块包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的PHICH进行级联,并且将级联后PHICH复用到一个或多个中继PHICH组。即,PHICH的复用可以在RN间进行,某些R-PHICHgroup可以被多个RN共用,并且是事先预留好的。具体的,首先将属于不同RN的PHICH进行简单的级联,然后按照N个PHICH一组的原则进行复用。
上述两种复用方式中,N值的确定与R-PHICH的重复次数,扩频系数以及调制编码方式均有关系。
对应于复用方式一,RN获取R-PHICHgroupindex有两种:
(1)RN所需的个R-PHICHgroup在时频资源上连续放置,其中,第1个R-PHICHgroupindex所在的时频资源与RN上行传输所用的PRBs的最低位的索引号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RN所需的个R-PHICHgroup在时频资源上的位置具有固定的间隔,其中,第1个R-PHICHgroupindex所在的时频资源与RN上行传输所用的PRBs的最低位的索引号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剩下的个R-PHICHgroup之间保持上述间隔。
通过(1)(2)获取到R-PHICHgroup之后,RN要获取R-PHICHgroup内的N个PHICH分别是属于那个TB的,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下面对此分别进行说明。
(1)R-PHICHgroup内部的N个PHICH的排序与R-TB内TB的排序保持一一对应关系,例如,具体的对应关系可以是顺序或者逆序或某种固定的排列规则。
(2)R-PHICHgroup内部的的N个PHICH的排序与每个TB所属UE的ID进行绑定,例如,绑定方法可以是与UEID的某种排序保持一致(如顺序、倒序等)。
下面对复用方式二下RN获取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进行说明。
由于复用方式二中包括RN间进行复用的情况,即1个R-PHICHgroup可能被两个以上的RNs共用。因此,RN不仅要知道它的R-PHICHgroupindex,还要知道R-PHICHgroup内的PHICHindex。具体地,R-PHICHgroupindex与RN上行传输所用的PRBs的最低位的索引号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R-PHICHgroup内的PHICHindex在RN的ULgrant中给出详细的指示信息。对于复用方式一,R-PHICHgroup的总数NR-PHICH group为定值,不需要通知;对于复用方式二,R-PHICHgroup的总数NR-PHICH group可变,需要利用中继物理广播信道(Relay-PhysicalBroadcastChannel,简称为R-PBCH)进行通知。
无论对于哪种复用方式,eNB都可以事先预留好R-PHICHgroup资源,并映射到固定的时频资源上。
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优选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对应于复用方式一,PHICH仅在RN内进行复用。
假设一个R-PHICHgroup由8个PHICH组成。RN1上传的R-TB内包含15个TBs,RN2上传的R-TB内包含9个TBs。由此可知,需要给RN1配置2个R-PHICHgroups,给RN2配置2个R-PHICHgroups,,因此,总共需要4个R-PHICHgroups。其中R-PHICHgroup内的剩余资源只能浪费掉。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在subframe#n上,RN1给eNB上行传输了1个聚合包R-TB1,该R-TB1由RN覆盖下的15个UE的15个TB组成;RN2给eNB上行传输了1个聚合包R-TB2,该R-TB2由RN覆盖下的9个UE的9个TB组成,并且均采用基于独立编码的TB级包聚合方式。
步骤2,eNB接收并解调R-TB1和R-TB2,得到R-TB1和R-TB2内包含的分别属于不同UE的TB后,将在subframe(#n+k),k≥4上,分别给RN1和RN2反馈1个上述R-TB1和R-TB2所对应的下行ACK/NACK反馈。其中,R-TB1中的15个下行ACK/NACK反馈复用到预先配置好的2个R-PHICHgroup中,并且这2个R-PHICHgroup的索引号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具有固定间隔的;R-TB2中的9个下行ACK/NACK反馈也复用到预先配置好的2个R-PHICHgroup中,并且这2个R-PHICHgroup的索引号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具有固定间隔的。此外,将R-PHICHgroup内各个下行ACK/NACK反馈的排列与R-TB内TB的排列顺序保持一致。如图7所示,2个R-PHICHgroup的索引号是连续的情况。
步骤3,RN1和RN2根据步骤1中上传数据包所占用的PRBs的最低位的索引号分别计算出各自所对应的第1个R-PHICHgroupindex,从而得到属于各自的2个R-PHICHgroup。在R-PHICHgroup内部,各TB相应的下行ACK/NACK反馈的排列顺序与R-TB内TB的排列顺序保持一致,这样RN1和RN2在接收到上述2个PHICHgroup以后,便可以很容易的得到每个TB所对应的PHICH。
优选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对应于复用方式二,在本实施例中PHICH可以在RN间进行复用。
假设一个R-PHICHgroup由6个PHICH组成。RN1上传的R-TB内包含15个TBs,RN2上传的R-TB内包含9个TBs。如果按照实施例一的复用方式,则需要给RN1配置3个R-PHICHgroups,给RN2配置2个R-PHICHgroups,总共需要预留5个R-PHICHgroups。
如果按照方式二进行复用,总共只需要预留4个PHICHgroups。具体为:
对于eNB端
首先,将RN1和RN2的总共24个PHICH按顺序进行排序,然后,按照6个PHICH为一个R-PHICHgroup进行组合,最终得到4个R-PHICHgroup,如图8所示,其中,R-PHICHgroupn+2中既有RN1又有RN2的PHICH。
此外,eNB在上行授权中(ULgrant)还会给出与R-PHICHgroupindex内部的PHICHindex相关的指示信息。例如,如同LTE系统的ULgrant中的3比特的DMRS循环移位。
对于RN端
首先,RN获取R-PHICHgroupindex,获取方法同实施例一中所述,即利用上传数据包所占用的PRBs的最低位的索引号分别计算出各自所对应的第1个R-PHICHgroupindex。然后,RN获取R-PHICHgroupindex内部的PHICHindex,具体根据eNB发送的上行授权中的相关信息来获取。
在得到上述两个index后,如图8所示,RN1从R-PHICHgroupn的第1个PHICH开始,连续接收15个PHICH;RN2从R-PHICHgroupn+2的第4个PHICH开始,连续接收9个PHICH。这样RN就可以顺利的接收到其R-TB内各个TB所对应那的下行ACK/NACK反馈信息。
优选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对在backhaullink的上行多数据流传输中的应用进行说明。
上行多数据流传输模式为:RN在上行传输时使用2个或2个以上的数据流分别传输2个或2个以上的R-TB,即一个数据流对应一个R-TB,不同数据流上R-TB内包含的TB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此,这种情况下,eNB就要为RN预留更多的R-PHICHgroup资源,包括每个数据流上R-TB内的每个TB所对应的下行ACK/NACK反馈的总和。具体的复用和映射方法,以及RN获取R-PHICHgroupindex和PHICHindex的方法同实施例一和二所述,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当backhaullink上采用独立编码的TB级包聚合传输时,由于独立编码是对每个R-UE的TB分别进行CRC校验的,因此,eNB在发送下行ACK/NACK反馈信息时,可以针对R-TB内的每个TB分别进行反馈,以避免由于1个R-UE的TB错误而导致的整个R-TB的重传。即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可以很好的适用于在backhaullink上采用独立编码的TB级包聚合传输的情况,以及不在backhaullink上引入R-PHICH的情况,提高了backhaullink的资源利用率,另外,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方法实现起来也很容易,复用以及映射方式简单,同时也适用于backhaullink上行多数据流的传输模式,并保证了后向兼容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站为中继站配置中继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组;
所述基站将PHICH复用到所述中继PHICH组中,其中,所述中继PHICH组中的每个PHICH分别用于承载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
所述中继站获取所述中继PHICH组,并从获取到的中继PHICH组中获取所述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所述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
其中,所述中继站获取所述中继PHICH组包括:所述中继站根据所述中继PHICH组中的第一个中继PHICH组索引所在的时频资源与所述中继站上行传输所用的物理资源块PRBs的最低位的索引号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中继PHICH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将承载同一个中继站聚合的传输块包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的PHICH复用到一个或多个中继PHICH组,并且,所述基站将一个中继PHICH组仅配置给一个中继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获取所述中继PHICH组包括: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站配置的中继PHICH组在时域资源上连续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获取所述PHICH中继组包括: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站配置的中继PHICH组在时域资源上的位置具有固定的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获取所述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所述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包括:所述中继站根据所述PHICH组内的PHICH排序与所述聚合的传输块包内的每个传输块的排序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所述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获取所述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所述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包括:所述中继站根据所述PHICH组内的PHICH排序与聚合的传输块包内的每个传输块所属用户设备的标识的绑定关系获取所述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所述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将承载不同中继站的聚合的传输块包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的PHICH进行级联,并且将级联后PHICH复用到一个或多个中继PHICH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根据上行授权中的所述中继PHICH组内的PHICH索引获取所述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所述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利用R-PBCH通知所述中继站所述中继PHICH组的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PHICH组预先预留资源,并映射到固定的时频资源上。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PHICH组预先预留资源,并映射到固定的时频资源上。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为所述中继PHICH组预先预留资源,并映射到固定的时频资源上。
13.一种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基站和中继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包括:配置模块,用于为中继站配置中继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组;复用模块,用于将PHICH复用到所述中继PHICH组中,其中,所述PHICH中的每个PHICH分别用于承载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每个传输块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
所述中继站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中继PHICH组,并从获取到的中继PHICH组中获取所述聚合的传输块包中的所述每个传输块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中继PHICH组中的第一个中继PHICH组索引所在的时频资源与所述中继站上行传输所用的物理资源块PRBs的最低位的索引号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中继PHICH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模块用于将承载同一个中继站聚合的传输块包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的PHICH复用到一个或多个中继PHICH组,并且,所述配置模块用于将一个中继PHICH组仅配置给一个中继站。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模块还用于将承载不同中继站的聚合的传输块包对应的HARQ确认/非确认信息的PHICH进行级联,并且将级联后PHICH复用到一个或多个中继PHICH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11071.0A CN102149131B (zh) | 2010-02-10 | 2010-02-10 |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11071.0A CN102149131B (zh) | 2010-02-10 | 2010-02-10 |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49131A CN102149131A (zh) | 2011-08-10 |
CN102149131B true CN102149131B (zh) | 2016-01-20 |
Family
ID=44423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11071.0A Active CN102149131B (zh) | 2010-02-10 | 2010-02-10 |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491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57525B (zh) * | 2011-08-17 | 2017-06-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EP3346628B1 (en) | 2015-09-25 | 2020-02-0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CN106850163B (zh) * | 2015-12-03 | 2020-08-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phich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
CN109314590B (zh) * | 2016-06-27 | 2020-06-19 | 北京数科网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27261A (zh) * | 2008-02-04 | 2008-07-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资源的分配方法 |
WO2009025510A1 (en) * | 2007-08-21 | 2009-02-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the hybrid- arq ack/nack sig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10
- 2010-02-10 CN CN201010111071.0A patent/CN10214913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25510A1 (en) * | 2007-08-21 | 2009-02-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the hybrid- arq ack/nack sig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227261A (zh) * | 2008-02-04 | 2008-07-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资源的分配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49131A (zh) | 2011-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10264B (zh) | 请求无线通信中的侧链路重新传送的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 |
JP7302482B2 (ja)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
US10856323B2 (en) | Method for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CN112752294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装置间侧链路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2911719B (zh) | 处理不含物理侧链路反馈信道的设备到设备资源池的方法和装置 | |
EP3907920B1 (en) | Special subframe configuration for latency reduction | |
KR100925439B1 (ko) | 물리 하이브리드 arq 지시 채널 매핑 방법 | |
CN102461004B (zh) | 一种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882982B (zh) | 一种ack/nack信息的反馈、处理方法及设备 | |
WO2018018620A1 (zh) | 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 |
CN102480347B (zh) | 中继链路子帧配置切换时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 |
EP2416518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irst network node and second network node thereof | |
US8797896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backhaul resources | |
CN103283276A (zh) |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2648598A (zh) | 中继回程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协议 | |
CN101931960B (zh) | 一种避免上行传输冲突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
EP3386136B1 (en) | Down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 |
CN101882978A (zh) | 一种中继站下行协作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148673A (zh) |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01420293A (zh) | Ack/nack信息的指示和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453301A (zh) | 在无线通讯系统中进行可调适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036380B (zh) | 一种接收下行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
CN101895993B (zh) | 一种信道复用及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149131B (zh) |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 |
WO2016145927A1 (zh) |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