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5083A - 多膜壳组合单元及多膜壳组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膜壳组合单元及多膜壳组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5083A
CN101985083A CN2010105199564A CN201010519956A CN101985083A CN 101985083 A CN101985083 A CN 101985083A CN 2010105199564 A CN2010105199564 A CN 2010105199564A CN 201010519956 A CN201010519956 A CN 201010519956A CN 101985083 A CN101985083 A CN 101985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tamina
multimembrane
river
concentrated water
water sp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199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5083B (zh
Inventor
李友清
安静波
王其远
李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lop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ROPV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ROPV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HARBIN ROPV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0105199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850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85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5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5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5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膜壳组合单元及多膜壳组合方法,该多膜壳组合单元是由多支膜壳并列集束而成,其中,每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分别与相邻的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相连并密封,形成共享的原水口、共享的浓水口,所述共享的原水口、共享的浓水口分别与原水管道、浓水管道相连。由于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设置共享的原水口、浓水口,工程安装时,只需要完成所述共享的原水口与管道的装配以及共享的浓水口与管道的装配即可。该多膜壳组合单元既可以水平放置,也可以垂直放置。采用多膜壳组合单元技术,无需大量卡箍,减少了密封点,降低了工程成本,降低了泄漏隐患,减少了工程的安装量,节省了装置的占地面积,也便于维护或维修。

Description

多膜壳组合单元及多膜壳组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壳组合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膜法分离装置的多膜壳组合单元及多膜壳组合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膜法分离装置所应用的膜壳是每支独立的,每个膜壳至少设置一个原水口、一个浓水口。在工程安装过程中,每支膜壳的原水口、一个浓水口分别与其它膜壳的原水口、一个浓水口或者管道之间装配时,每一连接处均需要一个卡箍来做连接,从而需要使用大量的卡箍,导致建设成本较高。此外,现有技术密封点多,泄漏隐患大,工程安装的工作量大,装置占地面积大。因此,解决上述诸多问题已成为急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多膜壳组合单元及多膜壳组合方法,以改善或克服现有技术的一项或多项不足之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多膜壳组合单元,是由多支膜壳并列集束而成,其中,每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分别与相邻的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相连通,所述多膜壳组合单元形成有至少一共享的原水口及至少一共享的浓水口,且所述共享的原水口、共享的浓水口能够分别与原水管道、浓水管道相连。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多膜壳组合方法,是将多支膜壳并列集束形成多膜壳组合单元,其中,每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分别与相邻的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相连通,组合后形成至少一共享的原水口及至少一共享的浓水口,所述共享的原水口、共享的浓水口能够分别与管道相连。
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是:本发明的多膜壳组合单元及多膜壳组合方法采用将多支膜壳并列集束的技术方法,将每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分别与相邻的一支或多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通过接管相连并密封,形成共享的原水口、浓水口。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可以只设置一个共享的原水口、一个共享的浓水口,使其便于与管道装配。当然,如果工程需要,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也可以设置多个共享的原水口、多个共享的浓水口。由于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设置共享的原水口、浓水口,工程安装时,只需要完成所述共享的原水口与管道的装配,以及共享的浓水口与管道的装配即可。视工程需要,多膜壳组合单元既可以水平放置,也可以垂直放置。采用多膜壳组合单元技术,无需大量卡箍,降低了工程成本,减少了密封点,降低了泄漏隐患,减少了工程的安装量,节省了装置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采用端进共享原、浓水口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前一实施例采用端进共享原、浓水口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自动压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手动压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膜壳;        2、共享的原水口;    3、共享的浓水口;
4、捆带;        5、压力调节器;      51、予紧螺栓;
52、予紧垫块;   53、活塞;           54、活塞密封圈;
55、垫块;       5’、接管卡环;      6、接管;
7、密封胶圈;    12、原水口;         13、浓水口;
15、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膜壳组合单元及多膜壳组合方法,该多膜壳组合单元是由多支膜壳并列集束而成,其中,每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分别与相邻的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相连并密封,使得各膜壳的原水口相互贯通,浓水口也相互贯通,该多膜壳组合单元具有共享的原水口、浓水口分别与管道相连,所述多支膜壳的原水口间形成原水贯通通道,所述多支膜壳的浓水口间形成浓水贯通通道。
工作时,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通过共享的原水口进水,由于多支膜壳的原水口相连通,原水进入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后分布到每个膜壳中;在工作压力下,原水渗透过膜元件被分离为净水与浓水;由于多支膜壳的浓水口也相连通,浓水汇合在一起,通过共享的浓水口排出。由于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设有较少数量的原水口、浓水口(例如可只设置一个原水口、一个浓水口),因此,工程安装时,只需要完成较少数量的原水口及浓水口与管道的装配即可,从而节省了大量卡箍,降低了工程成本,减少了密封点,降低了泄漏隐患,减少了工程的安装量,节省了装置的占地面积。
较佳地,各膜壳单元的原水口、浓水口是通过接管相连并密封,该接管仅设置于相邻二膜壳单元外部的邻接开孔部位,而未延伸至膜壳内腔中,从而不会影响膜壳内部结构以及后续膜单元的装配;进一步地,所述接管可以采用外接式结构,其两端与膜壳开孔处的外壁相齐,且该接管与膜壳之间可采用平面密封;或者,所述接管还可采用内接式结构,该接管的两端插入膜壳开孔内,接管与膜壳之间可采用轴向密封。
较佳地,多支膜壳并列集束后,还可以选择利用捆固件捆扎成一体,而且,可根据需要选择用刚性或柔性捆带,该捆固件较佳是对应于该原水贯通通道及浓水贯通通道分别设置;进一步地,对应该捆带还可设置压力调节器,用以调节工作时的压力变化。
较佳地,本发明的多支膜壳的相贯通的原水口、浓水口分别位于垂直于轴向的二平面内,捆固件较佳至少在对应于所述二平面的位置而设置,以利达到更好的连接固定效果。
本发明中,多支膜壳可采用多种并列集束方式进行组合,即组合单元的端面可呈多种形状,例如可呈直线、三角形及多边形等分布形式。
为了便于对本发明的准确理解,下面配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多膜壳组合单元及组合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正视图及俯视图,本实施例中,该多膜壳组合单元的端面呈直线分布。其中,该多膜壳组合单元是由多支膜壳1并列集束而成,其中,每支膜壳1的原水口12、浓水口13分别与相邻的膜壳的原水口12、浓水口13通过接管6相连并密封,使得各膜壳的原水口12相互贯通,浓水口13也相互贯通,从而使得该多膜壳组合单元具有共享的原水口2、共享的浓水口3分别与管道(图中未示出)相连,即共享的原水口2与原水管道相连,共享的浓水口3与浓水管道相连。
本实施例中,每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分别与相邻的一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通过接管6相连,接管6为外接式结构,其两端与膜壳1的开孔处的外壁相齐,不影响膜壳内部结构;接管6与膜壳1之间采用密封胶圈7平面密封。具体地,膜壳1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开孔15(原水口12或浓水口13),且两相邻膜壳的开孔15正对设置,接管6和接管密封圈7被压紧在膜壳开孔15周围的环形平面上,保证各接管6与对应的膜壳之间的密封。
本实施例中,该多膜壳组合单元采用捆带4捆扎成一体。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除了最右端的膜壳可以仅设有一个原水口及最左端的膜壳可以仅设有一个浓水口外,其它的每一膜壳的一端具有正对的二原水口,另一端的对应位置具有正对的二浓水口,将各膜壳并列集束并以接管6贯通后,各膜壳的原水口12呈直线贯通,且各膜壳的浓水口13也呈直线贯通,因此,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各膜壳原水口、浓水口的位置设置捆带4,以利加强连接固定的效果;本实施例是采用柔性捆带,捆带4分别对应于膜壳间的接合部而设置于组合单元的两端,其中一捆带4对应共享的原水口2设置,另一捆带4对应共享的浓水口3设置。
各捆带4进一步可设置有压力调节器5,压力调节器5的结构见图9,其包括予紧螺栓51、予紧垫块52、活塞53及活塞密封圈54。安装时旋入予紧螺栓51,调整予紧垫块52的位置,补偿捆带4与组件的间隙,使捆带4予紧。本实施例中,压力调节器5位于与共享的原水口2或共享的浓水口3相对的另一侧,以便于利用膜壳内压力自动调整捆带拉力。
具体设置时,捆带4可由刚性或柔性材料制成,压力调节器5及共用的原水口2(或共享的浓水口3)分别对应于捆带4的两端,捆带4两端的刚性片体与原/浓水口螺母及予紧垫块的对应处设有通孔,因此,压力调节器5及共享的原水口2(或共享的浓水口3)的外接管可由该刚性片体穿设而出。还可在该膜壳1与捆带4之间设置原水口固定螺母及浓水口固定螺母(图中未示出),从而便于旋入共享的原水口2及共享的浓水口3的外接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捆固件可选择设置,如果通过其他方式可以稳固地固定该多膜壳组合单元的各膜壳,也可不设置捆固件;而且,捆带的形式并不局限于此,还可采用瓦楞形(波浪形)刚性捆带,且该瓦楞形捆带的弧度及间隔较佳是与多膜壳组合单元的各膜壳相适应,进一步地,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捆固件,例如,以玻璃布或玻璃纤维缠绕于该多膜壳组合单元的外周适当位置,然后进行化学反应,以捆固各膜壳。
另外,图9中,该压力调节器5的活塞包括一不锈钢的活塞本体及一活塞套,该活塞套较佳是以工程塑料等耐腐蚀的材料制成,从而使得该压力调节器能够具有耐腐蚀的特性,但不限于此,该活塞53也可由其它耐腐蚀的材料一体制成。此外,活塞53直径可以灵活设置,例如可以与共享的原浓水口2、3相同,或设置该活塞53的活塞孔的直径可与开孔15相同或相近,较佳地,该活塞53的直径稍大于开孔15的直径或共享的原浓水口2、3的直径,以保证使用最小的压力(捆带拉力)压紧各密封部位。
本实施例的多膜壳组合单元由两只以上的膜壳、捆带、连接管、(共享)原浓水口、压力调整机构组成。安装时,首先将两侧膜壳、中部膜壳按顺序排列成一排,在膜壳端部开口并加工出沉孔平面的位置安放接管6、原、浓水口固定螺母、活塞53以及予紧垫块52,然后将捆带4由端部推入,旋入予紧螺栓51,调整予紧垫块52的位置,补偿捆带4与组件的间隙,使捆带4予紧。然后旋入共享原浓水口2、3,安装各部位密封圈,最后安装端部总成。另外一端同样处理后多膜壳组合单元组装完成。
当膜壳工作时,原水由共享的原水口2逐次通过接管6进入各膜壳原水端,通过装在膜壳内部的膜元件从另外一端(浓水端)经过接管6汇集,并由共享的浓水口3排出。通过捆带4和压力调节器5的工作,接管6和接管密封圈7被压紧在膜壳1的开孔15周围的环形平面上,保证各接管6与膜壳1之间的密封。同时通过设计压力调节器5的活塞直径53,可以保证使用最小的压力(捆带拉力)压紧各密封部位。利用膜壳内部压力以及捆带的约束,可以实现相邻膜壳间压力自动调整,即可以保证捆带拉力随着膜壳内部水压变化而自动调整,同时补偿捆带因压力产生的变形伸长,保证接管处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的该多膜壳组合单元是由四支膜壳1并列集束而成,此仅为便于说明而提出的,并列设置的膜壳数量并不局限于此,在具体应用时,多采用两支以上的膜壳并排设置来组成一具有直线分布端面的多膜壳组合单元,以适应所需处理量要求。
由于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通过共享的原水口2、以及共享的浓水口3与管道相连,工程安装与维护时配管量小,使用的卡箍数量少,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此外,视工程需要,多膜壳组合单元既可以水平放置,也可以垂直放置;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占地面积较小,空间利用更加有效。
第二实施例
如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多膜壳组合单元的端面也呈直线分布,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中,1为膜壳;2为共享的原水口;3为共享的浓水口;4为捆带;5’为接管卡环;6为接管;7为密封胶圈。多支膜壳1并列集束,采用捆带4捆扎成一体,每支膜壳的原水口12、浓水口13分别与相邻的一支膜壳的原水口12、浓水口13通过接管6相连,在接管6外露部分镶嵌有接管卡环5’,防止接管6串动。接管6采用内接式结构,其装设时是延伸至膜壳内壁,并使其两端与膜壳1内壁相齐,从而不会影响后续膜单元的装设;接管6与膜壳1之间较佳是采用轴向密封。借由该方式,组合后的各膜壳形成共享的原水口2、浓水口3,由共享的原水口2、浓水口3分别与管道相连。
多膜壳组合单元由两只以上的膜壳,捆带,连接管6,(共享)原浓水口组成。安装时,首先将两侧膜壳,中部膜壳按顺序排列成一排,在靠近膜壳端部的开孔15处插入接管6和原/浓水口固定螺母,在将捆带4由端部安装推入,然后旋入共享原水口2、共享浓水口3,安装各部位密封圈,最后安装端部总成。另外一端同样处理后多膜壳组合单元组装完成。
当膜壳工作时,原水由共享原水口2逐次通过接管6进入各膜壳原水端并分布到每个膜壳中,渗透通过装在膜壳内部的膜元件(图中未示出),被分离为净水与浓水,浓水从另外一端(浓水端)经过接管6汇集,并由共享浓水口3排出,由于捆带4的约束和卡环5’的限制,接管6和密封圈7仅可以在膜壳端部开口15内的密封区内作有限的位移,使接管6不会在压力下脱出并保证与膜壳之间的密封。
由于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通过共享的原水口2以及共享的浓水口3与管道相连,工程安装与维护时配管量小,使用的卡箍数量少,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此外,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占地面积较小,空间利用更加有效。
第三实施例
如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多膜壳组合单元的端面大致呈矩形(或方形)分布。其中,1为膜壳;2为共享的原水口;3为共享的浓水口;4为捆带;5’为接管卡环;6为接管;7为密封胶圈。多支膜壳1并列集束,采用捆带4捆扎成一体,每支膜壳的原水口12、浓水口13分别与相邻的一支膜壳的原水口12、浓水口13通过接管6相连,在接管6外露部分镶嵌有接管卡环5’,防止接管6串动。接管6采用内接式结构,其装设时延伸至膜壳内壁,即其两端与膜壳1内壁相齐;接管6与膜壳1之间较佳是采用轴向密封。借由该方式,组合后的各膜壳形成共享的原水口2、浓水口3,由共享的原水口2、浓水口3分别与管道相连。
安装时,首先将膜壳1按顺序排列成矩形,在膜壳端部相应开孔15处插入接管6并安装卡环5’以及原、浓水口固定螺母,并安装捆带4到相应位置,然后旋入共享的原水口2及共享的浓水口3,并安装各部位密封圈,最后安装端部总成。另外一端同样处理后多膜壳组合单元组装完成。
当膜壳工作时,原水由共享的原水口2逐次通过接管6进入各膜壳的原水端,渗透过装在膜壳1内部的膜元件,被分离为净水与浓水,其中浓水从另外一端(浓水端)经过接管6汇集,并由共享的浓水口3排出。由于捆带4的约束和卡环的限制,接管6和密封圈7仅可以在膜壳1靠近端部的开孔15内的密封区内作有限的位移,使接管6不会在压力下脱出并保证与膜壳之间的密封。
由于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通过共享的原水口2、以及共享的浓水口3与管道相连,工程安装与维护时配管量小,使用的卡箍数量少,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此外,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占地面积较小,空间利用更加有效。
第四实施例
如图6所示,其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正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多膜壳组合单元的端面呈六边形(也可为其它多边形)分布。其中,1为膜壳;2为共享的原水口;3为共享的浓水口;4为捆带;5’为接管卡环;6为接管;7为密封胶圈。多支膜壳1并列集束,采用捆带4捆扎成一体,每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分别与相邻的一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通过接管6相连,在接管6外露部分镶嵌有接管卡环5’,防止接管6串动。接管6采用内接式结构,其装设时延伸至对应的二膜壳内壁,即其两端分别与邻接的二膜壳1的内壁相齐,接管6与膜壳1之间可采用轴向密封。借由该方式,组合后的各膜壳形成共享的原水口2、浓水口3,由共享的原水口2、浓水口3分别与管道相连。
安装时,首先将膜壳1按顺序排列成矩形,在膜壳靠近端部的相应开孔15内插入接管6并安装卡环5’以及原、浓水口固定螺母,并安装捆带4到相应位置,然后旋入共享的原水口2及共享的浓水口3,并安装各部位密封圈,最后安装端部总成;另外一端同样处理后即完成了多膜壳组合单元的组装。
当膜壳工作时,原水由共享的原水口2逐次通过接管6进入各膜壳的原水端,渗透过装在膜壳1内部的膜元件,被分离为净水与浓水,其中浓水从另外一端(浓水端)经过接管6汇集,并由共享的浓水口3排出。由于捆带4的约束和卡环的限制,接管6和密封圈7仅可以在膜壳1靠近端部的开孔15内的密封区内作有限的位移,使接管6不会在压力下脱出并保证与膜壳之间的密封。
由于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通过共享的原水口2以及共享的浓水口3与管道相连,工程安装与维护时配管量小,使用的卡箍数量少,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此外,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占地面积较小,空间利用更加有效。
本实施例中,该原水、浓水贯通通道为单一流道,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该原水、浓水贯通通道可分别为多支流式流道,以本实施例为例,其中位于中央的膜壳可以选择与其周边的每个膜壳或部分膜壳间设置贯通通道,以减小上、下游膜壳内的压力落差。另外,如果需要在该中央膜壳上设置共享的原水口2、共享的浓水口3,则该中央膜壳可选用端接口式结构的膜壳单元。
第五实施例
如图7、图8所示,其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采用端进共享原、浓水口的俯视示意图及立体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各膜壳1间原水口12、浓水口13的连通及密封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以多种方式实现,其主要特点在于多膜壳组合单元的共享的原水口2和共享的浓水口3的设置方式,前述实施例中,该共享的原水口2或该共享的浓水口3是采用侧开口式膜壳来实现的,本实施例中该共享的原水口2和共享的浓水口3是采用端接口式膜壳来实现,即并非如前述实施例设置于侧壁上,而是将共享原水口2设置于其中一膜壳一端的端部堵板上,将共享的浓水口3设置于其中另一膜壳的另一端的端部堵板上。通过此种设置方式,由于共享的原水口2、共享的浓水口3设置于端部堵板上,则无需在捆带4对应处的侧壁上开设供共享的原水口2、共享的浓水口3穿设的穿孔,可以简化生产、安装工序。
与前述实施例相似,本实施例也在多支膜壳1的原水口12间形成原水贯通通道,在多支膜壳1的浓水口13间形成浓水贯通通道,该原水贯通通道及浓水贯通通道分别位于垂直于膜壳轴向的二平面内,且至少在前述二平面内对应设置捆带4。不同的是,前述实施例中,共享的原水口2、共享的浓水口3也较佳分别位于对于的平面内,而本实施例中,由于共享的原水口2、共享的浓水口3设于膜壳端部堵板上,因此,共享的原水口2、共享的浓水口3并非位于前述二平面内。
另外,本实施例的多膜壳组合单元较佳设有捆带4,且捆带4与膜壳侧壁间设有压力调节器5,该压力调节器5可采用第一实施例中的自动压力调整机构,也可以采用手动压力调整机构,请参见图10,其与图9中自动压力调整机构相同的部分不再详述,其不同处主要在于:若采用手动调整结构,则该压力调节器无需设置活塞53,而可用垫块55来替代,这样,膜壳侧壁的对应处可不用开孔。采用该手动压力调整机构,则在使用时是采取手动张紧的方式实现压力调节。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前述说明可以了解,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征进行组合,因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除了具有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外,由于共享的原水口2、共享的浓水口3是分别设置于两端的端部堵板上,且采用图10所示的手动压力调整机构,因此,膜壳侧壁也无需开设对应穿孔,从而使得各膜壳的侧壁仅需设置连通所需的原水口12、浓水口13,从而进一步简化了生产、安装工序,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采用多支膜壳并列集束的技术方法形成多膜壳组合单元,并将每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分别与相邻的一支或多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通过接管相连并密封,形成共享的原水口、浓水口。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可以设置较少数量(如只设置一个)与管道装配的共享原水口、浓水口。工作时,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通过共享的原水口进水,由于多支膜壳的原水口通过接管相连,原水进入每个多膜壳组合单元后分布到每个膜壳中。多支膜壳并列集束,采用捆带捆扎成一体,每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分别与相邻的一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通过接管相连,接管与膜壳之间采用密封胶圈密封。在工作压力下,原水渗透过膜元件,被分离为净水与浓水。由于多支膜壳的原水口通过接管相连,浓水汇合在一起,通过共享的浓水口排出。另外,相对于使用不锈钢卡箍来连接膜壳的现有技术,本发明中的卡环及接管可以采用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多膜壳组合单元技术,节省了大量卡箍,降低了工程成本,减少了密封点,降低了泄漏隐患,减少了工程的安装量,而且,由于相邻膜壳间不需采用卡箍,而仅采用卡环隔开,因此可以大大缩减相邻膜壳之间的间距(例如从原50mm缩减为5mm),从而节省了装置的占地面积。
虽然本发明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还可进行适当的变化与修改,例如各膜壳单元的原水口、浓水口除了通过接管相连外,还可通过开孔对开孔直接压紧并密封、开孔间胶接等形式密封连接;对于内接式接管的具体设置方式,可在膜壳开孔对应的内壁设置沉孔,该接管一端可设置法兰,以与该沉孔结合并利用密封圈密封,该接管的另一端可采用螺纹连接或卡簧连接等方式与另一膜壳的内壁连接并利用密封圈密封;各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数量、设置位置关系以及捆带、压力调节器的设置位置、数量等均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而设置,并不局限于前述实施例;这些变化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的范畴。

Claims (20)

1.一种多膜壳组合单元,是由多支膜壳并列集束而成,其特征在于,每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分别与相邻的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相连通,所述多膜壳组合单元形成有至少一共享的原水口及至少一共享的浓水口,且所述共享的原水口、共享的浓水口能够分别与原水管道、浓水管道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膜壳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每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是通过接管分别与相邻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相连通并密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膜壳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为外接式接管,所述接管两端与邻接二膜壳的开孔周围的膜壳外壁相齐,且接管与膜壳之间采用平面密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膜壳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为内接式接管,所述接管两端与邻接二膜壳的开孔的内壁配合,所述接管与对应的膜壳开孔之间采用轴向密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膜壳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位于相邻膜壳外壁间的部分嵌设有接管卡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膜壳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膜壳组合单元的端面呈直线分布、矩形分布或多边形分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膜壳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的原水口、共享的浓水口设置在膜壳侧壁或膜壳的端部堵板上。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多膜壳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膜壳组合单元还包括有刚性或柔性捆带,所述捆带绕设于并列集束后的所述多支膜壳外周,将所述多支膜壳捆扎成一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膜壳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捆带与膜壳间设置有压力调节器,该压力调节器为自动压力调节机构或手动压力调节机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膜壳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支膜壳的原水口间形成原水贯通通道,所述多支膜壳的浓水口间形成浓水贯通通道,该原水贯通通道及浓水贯通通道分别位于垂直于轴向的二平面内,至少在前述二平面内对应设置所述捆带。
11.一种多膜壳组合方法,是将多支膜壳并列集束形成多膜壳组合单元,其中,每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分别与相邻的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相连通,组合后形成至少一共享的原水口及至少一共享的浓水口,所述共享的原水口、共享的浓水口能够分别与管道相连。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膜壳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支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是通过接管分别与相邻膜壳的原水口、浓水口相连通并密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膜壳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管为外接式接管,接管两端与邻接二膜壳的外壁相齐,且接管与膜壳之间采用平面密封。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膜壳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为内接式接管,接管两端与邻接二膜壳的内壁相齐,接管与膜壳之间采用轴向密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膜壳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邻膜壳外壁间的接管上通过嵌设的接管卡环实现定位。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膜壳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膜壳组合形成直线或矩形或多边形分布的端面。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膜壳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的原水口、共享的浓水口设置在膜壳的侧壁或膜壳的端部堵板上。
18.如权利要求1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多膜壳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多支膜壳并列集束后,用刚性或柔性捆带捆扎成一体。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膜壳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捆带与膜壳间设置有压力调节器,以调节工作时的压力,该压力调节器为自动压力调节机构或手动压力调节机构。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膜壳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支膜壳的原水口间形成原水贯通通道,所述多支膜壳的浓水口间形成浓水贯通通道,该原水贯通通道及浓水贯通通道分别位于垂直于膜壳轴向的二平面内,且至少在前述二平面内对应设置捆带,以将多支膜壳进一步捆扎为一体。
CN201010519956.4A 2010-10-26 2010-10-26 多膜壳组合单元及多膜壳组合方法 Active CN1019850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19956.4A CN101985083B (zh) 2010-10-26 2010-10-26 多膜壳组合单元及多膜壳组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19956.4A CN101985083B (zh) 2010-10-26 2010-10-26 多膜壳组合单元及多膜壳组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5083A true CN101985083A (zh) 2011-03-16
CN101985083B CN101985083B (zh) 2014-09-03

Family

ID=43709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9956.4A Active CN101985083B (zh) 2010-10-26 2010-10-26 多膜壳组合单元及多膜壳组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8508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4143A (zh) * 2018-04-13 2018-07-24 哈尔滨斯特莱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处理膜壳组合装置
CN105854606B (zh) * 2016-05-17 2018-12-28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渗透装置内的膜组
CN113477091A (zh) * 2021-07-08 2021-10-08 哈尔滨乐普实业有限公司 膜外壳组堆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50711A (en) * 1930-06-04 1931-06-18 Herbert David Jackso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lips for pipes, tubes and the like
JPH05168871A (ja) * 1991-12-17 1993-07-02 Kurita Water Ind Ltd 膜分離装置
CN1161007A (zh) * 1995-06-15 1997-10-01 东丽株式会社 处理流体的设备和生产分离的流体的方法
JPH1085727A (ja) * 1996-09-12 1998-04-07 Toray Ind Inc 非常用造水機
CN1615174A (zh) * 2001-12-14 2005-05-11 诺瑞特隔膜技术有限公司 膜滤器壳体及利用膜滤器壳体的方法
CN1964775A (zh) * 2004-04-22 2007-05-16 贝卡尔特先进复合股份有限公司 保持圆柱形滤筒的压力容器
CN101161593A (zh) * 2006-10-09 2008-04-16 哈尔滨乐普实业发展中心 并流型玻璃钢压力容器
CN101307789A (zh) * 2008-06-06 2008-11-19 吴建中 一种液压系统插管密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68871B2 (ja) * 2006-10-03 2013-03-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薄膜担持体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50711A (en) * 1930-06-04 1931-06-18 Herbert David Jackso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lips for pipes, tubes and the like
JPH05168871A (ja) * 1991-12-17 1993-07-02 Kurita Water Ind Ltd 膜分離装置
CN1161007A (zh) * 1995-06-15 1997-10-01 东丽株式会社 处理流体的设备和生产分离的流体的方法
JPH1085727A (ja) * 1996-09-12 1998-04-07 Toray Ind Inc 非常用造水機
CN1615174A (zh) * 2001-12-14 2005-05-11 诺瑞特隔膜技术有限公司 膜滤器壳体及利用膜滤器壳体的方法
CN1964775A (zh) * 2004-04-22 2007-05-16 贝卡尔特先进复合股份有限公司 保持圆柱形滤筒的压力容器
CN101161593A (zh) * 2006-10-09 2008-04-16 哈尔滨乐普实业发展中心 并流型玻璃钢压力容器
CN101307789A (zh) * 2008-06-06 2008-11-19 吴建中 一种液压系统插管密封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4606B (zh) * 2016-05-17 2018-12-28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渗透装置内的膜组
CN108314143A (zh) * 2018-04-13 2018-07-24 哈尔滨斯特莱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处理膜壳组合装置
CN108314143B (zh) * 2018-04-13 2023-11-14 哈尔滨斯特莱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处理膜壳组合装置
CN113477091A (zh) * 2021-07-08 2021-10-08 哈尔滨乐普实业有限公司 膜外壳组堆装置
WO2023279731A1 (zh) * 2021-07-08 2023-01-12 哈尔滨乐普实业有限公司 膜外壳组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5083B (zh) 2014-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5083B (zh) 多膜壳组合单元及多膜壳组合方法
CN105387281A (zh) 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01850159U (zh) 多膜壳组合单元
CN210216573U (zh) 一种活水的管路系统
US20130206695A1 (en) Combination Unit and Combination Method of Multiple Membrane Shells
CN102677676A (zh) 常态混凝土拱坝接缝灌浆槽管结合排气技术
CN201190842Y (zh) 具有多通路的隔板连接器
CN113774992B (zh) 自来水供水管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4962126U (zh) 一种螺纹沟槽式薄壁不锈钢三通管件
JP2013249864A (ja) 管ユニット及び管ユニットに対する仕切弁の設置方法
CN214466919U (zh) 一种可变更支管部出口流量的分流器
CN202041009U (zh) 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
CN201539641U (zh) 一种软管支吊架
CN206846151U (zh) 一种分水器
CN206246837U (zh) 一种模块式电缆、管道贯穿密封装置
CN219367102U (zh) 一种缓流抗压型弯头管件
CN213271225U (zh) 一种新型石油管道阀门
CN2929412Y (zh) 管道专用卡子
CN215293913U (zh) 一种给排水管道过楼导管构件
CN205244624U (zh) 一种管件连接结构
CN219712692U (zh) 一种钢管柱内包排水管道的连接构造
CN213064981U (zh) 一种高强度密封通风管道
CN205402054U (zh) 一种节约建筑空间且易于布置的分水器
CN218494377U (zh) 一种hdpe排水管止水环
CN210767130U (zh) 一种排水用镀锌钢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50090 room 2501, Pudong building, 209 Changjiang Road, Nangang District, Harbin, Heilongjiang.

Patentee after: Harbin lop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150090 room 2501, Pudong building, 209 Changjiang Road, Nangang District, Harbin, Heilongjiang.

Patentee before: Harbin ROPV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