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1370B - 光源装置及具备该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及具备该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1370B
CN101981370B CN200980111534.9A CN200980111534A CN101981370B CN 101981370 B CN101981370 B CN 101981370B CN 200980111534 A CN200980111534 A CN 200980111534A CN 101981370 B CN101981370 B CN 1019813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ght
optical conductor
intensity distribution
luminous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15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1370A (zh
Inventor
永田康成
栗田雅纪
宫崎吉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81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1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1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13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vide homogeneous light output intens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源装置及具备该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光源装置具备第一光源组、第二光源组、光导体、光扩散体。光导体包含基于第二光源组的各光源而产生的高配光区域和低配光区域。高配光区域包括多个第一部位,低配光区域包括位于第一部位间的第二部位、以及第三部位。第三部位中光扩散体(30)的存在比率比第一部位中的存在比率大。从与第三部位对应配置的端部光源向该光导体入射的光量比从与第二部位对应配置的中央光源向该光导体入射的光量小。

Description

光源装置及具备该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从多个光源组入射的光经光导体向对象场所照射的光源装置及具备该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从针对显示信息量增大的对策等观点考虑,作为在液晶显示装置等中采用的光源装置,有具备多个光源组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的光源装置具备由多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形成的第一光源组、由多个绿色发光二极管构成的第二光源组、接受来自第一光源组或第二光源组的光而发光的树脂(相当于光导体)。而且,第二光源组的各绿色发光二极管以在俯视中和第一光源组的各红色发光二极管不重合的方式配置。在该光源装置中,因为各红色发光二极管和各绿色发光二极管的上述配置,有各发光二极管的附近区域的亮度不均变大的倾向。因此,目前,研究降低这样的亮度不均的技术,例如,该技术公开于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1366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53920号公報
专利文献3:2005-183124号公报
但是,在这些公报公开的光源装置中,为降低各色显示的亮度不均,在光导体的厚度方向配设有射出不同色的光的光源。因此,光导体的厚度变大,难以实现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降低基于多个光源组的发光的亮度不均、同时实现小型化的光源装置及具备该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实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具备:包含多个第一光源的第一光源组、包含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组的各第一光源之间的多个第二光源的第二光源组、与所述第一光源组及所述第二光源组的各第一及第二光源对应配置的光导体、以及使经所述光导体入射的光扩散的光扩散体;将从所述各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亮度为基准值以上的角度的范围设为各第二光源的高配光角度范围,将所述亮度比所述基准值小的角度的范围设为各第二光源的低配光角度范围,同时,在所述光导体中,将从所述各第二光源以所述高配光角度范围的角度射出的光入射的区域设为各第二光源的高配光区域,在所述光导体中,将在所述高配光区域以外的区域且从所述各第二光源以所述低配光角度范围的角度射出的光入射的区域设为各第二光源的低配光区域,将所述各第二光源在所述高配光区域和所述低配光区域的边界设为边界线、将连结相邻的所述第二光源在所述边界线的交点的线设为基准线,在上述情况下,所述光导体包含:所述高配光区域中,位于比所述基准线靠所述第二光源侧的多个第一部位;所述低配光区域中,位于各所述第一部位间的第二部位;所述低配光区域中,在所述第一部位及第二部位以外且具有比所述第一部位中的所述光扩散体的存在比率大的存在比率的第三部位,所述各第一光源与所述光导体的所述第二及第三部位对应而配置,从与所述第三部位对应而配置的第一光源向该光导体入射的光量比从与所述光导体的所述第二部位对应而配置的第一光源向该光导体入射的光量小。
另外,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具备:包含多个第一光源的第一光源组、包含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组的各第一光源之间的多个第二光源的第二光源组、与所述第一光源组及所述第二光源组的各第一及第二光源对应配置的光导体、以及使经所述光导体入射的光扩散的光扩散体。所述多个第一光源包含位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的中央光源、位于两端的比所述中央光源更靠外侧的端部光源。所述光导体中位于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光源侧的区域包含:与所述第二光源对应的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一光源的所述中央光源对应的第二部位;在所述低配光区域中,在所述第一部位及第二部位以外且具有比所述第一部位的所述光扩散体的存在比率大的存在比率的第三部位。从所述端部光源向所述光导体入射的光量比从所述中央光源向所述光导体入射的光量小。
在所述光源装置中,光导体的第三部位中的光扩散体的存在比率比该光导体的第一部位中的光扩散体的存在比率大。因此,在该光源装置中,即使在从第二光源组的各光源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入射的低配光区域中,也能够提高与第二部位相比容易降低亮度的第三部位中的亮度。另一方面,在该光源装置,从第一光源组的各光源中与光导体的第三部位对向配置的光源向该光导体入射的光量比从与光导体的第二部位对向配置的光源向该光导体入射的光量小。因此,在该光源装置中,即使光导体的第三部位中的光扩散体的存在比率相对大,也能够抑制在该第三部位中来自第一光源组的各光源的光的亮度过度提高。
另外,在该光源装置中,第二光源组的各光源位于第一光源组的各光源之间。即,在该光源装置,不是将第一光源组的各光源和第二光源组的各光源以在光导体的厚度方向重合的方式配置。因此,在该光源装置,可以降低光导体在厚度方向的大小。
如上,在该光源装置中,可以降低基于多个光源组发光的亮度不均,同时实现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所述光源装置,所以可以得到所述的本发明的光源装置所具有的效果。即,在该显示装置中,可以降低基于多个光源组的发光中的亮度不均,同时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1B是沿着图1A的Ib-Ib线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光源的配光角度和亮度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3A是图1所示的多个光源及光导体的俯视图;
图3B是图1所示的多个光源及光导体的要部扩大俯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4B是沿图4A的IVb-IVb线的剖面图;
图5A是图4A所示的多个光源及光导体的俯视图;
图5B是图4A所示的多个光源及光导体的要部扩大俯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6B是沿图6A的VIb-VIb线的剖面图;
图7A是图6A所示的多个光源及光导体的俯视图;
图7B是如图6A所示的多个光源及光导体的要部扩大俯视图;
图8是表示具有图1所示的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大致构成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大致构成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要部扩大剖面图;
图11A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源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1B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源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要部扩大俯视图;
图12A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源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2B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源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要部扩大俯视图。
符号说明
X1,X2,X3  光源装置
Y  显示装置
BL  基准线
10  光源
10a1  中央光源
10a2  端部光源
10b  第二光源
10A  第一光源组
10B  第二光源组
20  光导体
21  第一部位
22  第二部位
23  第三部位
30、30A、30B  光扩散体
30a、30Aa、30Ba  点形状体
40  反射体
50  扩散板
60  棱镜
70  液晶面板
80  框体
90  半透射片
91  光扩散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光源装置及具备该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另外,该发明不受该实施例限定。
下面,参照图1A、1B、图2及图3A、3B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X1。
如图1A、1B所示,光源装置X1具备有第一光源组10A、第二光源组10B、光导体20、光扩散体30、反射体40、扩散板50、棱镜60。光源装置X1将从构成第一光源组10A及第二光源组10B的多个光源10射出的光经光导体20导向照射对象(例如液晶显示面板)。
第一光源组10A包含多个光源10a(中央光源10a1及端部光源10a2),第二光源组10B包含位于第一光源组10A的各光源10a间的多个第二光源10b。另外,第一光源组10A包含位于第二光源10b间的中央光源10a1、位于两端的比中央光源10a1更靠外侧的端部光源10a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3B所示,光源装置X1具有4个中央光源(第一光源)10a1、5个第二光源10b、2个端部光源(第一光源)10a2,将这些多个光源10沿箭头AB方向排列。作为光源10,列举例如LED(Light Emitting Diode)、CFL(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卤素灯、疝气灯、及EL(electro-luminescence)。光源10从低耗电化及低噪声化的观点出发,优选LED。
在光源装置X1中,将从第二光源组10B的各第二光源10b射出的光的亮度为基准值以上的角度设为高配光角度,将该亮度比该基准值小的角度设为低配光角度。该基准值只要根据要求性能设定为期望值就可以,然而,优选以提高向照射对象射出光的光射出面20a(参照图1B)的亮度的均一性的方式设定。例如,在将从该第二光源10b入射的光在相对于入射来自第二光源10b的光的光导体20的光入射面20b向垂直方向的亮度设为1(标准化)的情况下,优选基准值设定为0.4以上0.6以下。例如,用图2所示的图表示光源的配光角度和亮度的关系,作为第二光源10b采用具有图2所示的关系的光源,当基准值为0.5(标准值)时,-60°~60°的范围成为高配光角度HA,-90°~-60°及60°~90°的范围成为低配光角度LA。
图1B、图3A、3B所示的光导体20担当将从多个光源10射出的光导向照射对象的功能。光导体20具备从多个光源10射出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20b、将经该光入射面20b入射的光向照射对象射出的光射出面20a。将光导体20的光入射面20b对应该多个光源而配置。例如,将光导体20的光入射面20b与该多个光源10对向而配置。作为光导体20的构成材料,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树脂及聚碳酸酯树脂等的具有透光性的材料。
在光源装置X1中,将光导体20中从第二光源组10B的各第二光源10b向高配光角度的方向射出的光入射的区域设为高配光区域,将在高配光区域以外的区域且向低配光角度的方向射出的光入射的区域设为低配光区域。从而,在光导体20中,定义有分别与多个第二光源10b相对的多个高配光区域及低配光区域。即,在光导体20中,定义有和第二光源10b的数量相同数量的高配光区域及低配光区域。
另外,如图3A、3B所示,光导体20包含第一部位21、第二部位22、第三部位23。图3A、3B中各部位21、22、23的边界用虚线表示。另外,后述的基准线BL也用虚线表示。基准线BL为连结第二光源组10B的各第二光源10b的高配光区域和低配光区域的边界线的交点、和第二光源组10B的相邻的第二光源10b的高配光区域和低配光区域的边界线的交点的直线。
第一部位21是上述的高配光区域中位于比基准线BL更靠该各第二光源10b侧的部分。第二光源10b对应于该第一部位21,例如对向配置。
第二部位22为低配光区域中位于各第一部位21间的部分。中央光源10a1对应于该第二部位22,例如对向配置。另外,第二部位22为光导体20的低配光区域中相邻的第二光源组10B的第二光源10b的低配光区域之间重合的部位。
第三部位23为低配光区域中第二部位22以外的部分。端部光源10a2对应于该第三部位23,例如对向配置。另外,第三部位23为在光导体20的低配光区域中和相邻的第二光源组10B的第二光源10b的低配光区域不重合的部位。例如是光导体20的低配光区域中靠近后述的光源10的排列方向(图3B中箭头AB方向)的光导体20的端部的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源组10A的各光源10a1、10a2中,从端部光源10a2入射到光导体20的光量比从中央光源10a1入射到光导体20的光量小。另外,端部光源10a2的最大亮度比中央光源10a1的最大亮度小。
图1B所示的光扩散体30承担使经光导体20入射的光扩散的功能。第三部位23中光扩散体30的存在比率比第一部位21中的存在比率大。在此,光扩散体30的存在比率指位于规定区域的光扩散体30的存在比例。具体而言,例如第一部位21中光扩散体30的存在比率为位于第一部位21中光扩散体30的俯视面积的总和除以第一部位21的俯视面积的总和后的值。
第一部位21中光扩散体30的存在比率优选为5以上~50以下。由此,可以使基于第二光源10b的发光的亮度均一化。另外,第三部位23中光扩散体30的存在比率优选为15以上~90以下。由此,可以使基于光源10a的发光的亮度均一化。另外,第一部位21、第三部位23中光扩散体30的存在比率只要具备上述的大小关系就可以,不限定于上述的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扩散体30位于作为光导体20的主要的光射出面的光射出面20a以外。例如,光扩散体30位于与光射出面20a对应的光导体20的一面(下表面20c)。另外,光扩散体30从降低入射的光的色的不同而引起的光扩散性差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白色系,但不限于此。另外,如图3B所示,光扩散体30包含以规定的图案配置的多个点形状体30a。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点形状体30a,采用俯视形状为大致圆形状的结构体。
多个点形状体30a沿多个光源10的排列方向(图3B中箭头AB方向)、和与该排列方向交差的方向(图3B中箭头CD方向)排列于下表面20c。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表面20c中,位于与第一部位21相对应的区域的各点形状体30a的俯视面积及位于与第二部位22相对应的区域的各点形状体30a的俯视面积实质上相同。另一方面,将位于与第三部位23相对应的区域的多个点形状体30a分为在上述排列方向(图3B的箭头AB方向)位于同列的多个集合体。此时,在上述各集合体上,各点形状体30a的俯视面积在距与端部光源10a2相邻的第二光源10b的间隔距离d越大时就越大。
另外,在此所说的各点形状体30a的俯视面积,为例如各点形状体30a的与光导体20相接触的部分(具体而言,各点形状体30a的与下表面20c相接触的部分)的俯视面积。另外,在此所说的各点形状体30a的间隔距离d为上述排列方向(图3A、3B的箭头AB方向)上的距离,是从位于相对各点形状体30a最近的上述第二光源10b到该点形状体30a的最短距离。即,上述间隔距离d为上述排列方向(图3A、3B的箭头AB方向)上的、从与端部光源10a2相邻的第二光源10b到各点形状体30a的最短距离。
另外,图1A、1B所示的反射体40承担将从光导体20的除光射出面20a以外射出的光向光导体20反射的功能。将反射体40主要与光导体20的下表面20c对向而配置。另外,反射体40也承担有将从多个光源10射出的光中没有入射到光导体20的光向光导体20反射的功能。将反射体40的一部分以覆盖多个光源10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作为反射体40,例如可以列举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材料拉伸而得到的白色系发泡体、具有包含PET等树脂材料的基材和在该基材上成膜的银的物体、具有包含PET等树脂材料的基材和在该基材上层积的电介质膜的物体、将包含TiO2的PET等树脂材料成形或使其拉伸而得到的物体。
另外,图1B所示的扩散板50承担提高从光导体20的光射出面20a向照射对象射出的光的亮度的均一性的功能。将扩散板50主要与光导体20的光射出面20a对向而配置。作为扩散板50,可以列举例如,具有包含PET等的树脂材料的基材和在该基材上固化的含二氧化硅珠树脂的片材、使二氧化硅珠混合于聚碳酸酯(PC)等的树脂材料中而形成的片材。
另外,图1A、1B所示的棱镜60承担将入射的光折射的功能。棱镜60使入射棱镜60的光以相对于光导体20的光射出面20a为大致垂直方向的方式折射、射出。作为棱镜60,可以列举例如,具有包含PET等的树脂材料的基材和在该基材上层叠的由丙烯系材料形成的棱镜结构体的物体、包含PC等树脂材料的基材并在该基材本身加工有棱镜结构的物体。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X1中,光导体20的第三部位23中的光扩散体30的存在比率比该光导体20的第一部位21中的光扩散体30是存在比率大。因此,在光源装置X1中,即使在从第二光源组10B的各第二光源10b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入射的低配光区域中,也可以将与第二部位22相比可以容易降低亮度的第三部位23的亮度提高。另一方面,在光源装置X1中,从端部光源10a2入射到光导体20的光量比从中央光源10a1入射到光导体20的光量小。因此,在光源装置X1中,即使光导体20的第三部位23中的光扩散体30的存在比率相对大,也能够抑制该第三部位23中来自第一光源组10A的各光源10a1、10a2的光引起的亮度过度提高。
另外,在光源装置X1中,第二光源组10B的各第二光源10b位于第一光源组10A的各光源10a1、10a2之间。即,在光源装置X1中,第一光源组10A的各光源10a1、10a2和第二光源组10B的各第二光源10b被配置于光导体20的厚度方向(图1B的箭头EF方向)上的相同位置。从而,在光源装置X1中,不使第一光源组10A的各光源10a1、10a2和第二光源组10B的各第二光源10b以在光导体20的厚度方向(图1B的箭头EF方向)重合的方式配置即可。因此,在光源装置X1中,可以降低光导体20的厚度方向的大小。
如上,在光源装置X1中,可以降低基于多个光源10的发光中的亮度不均,同时,可以实现小型化。
在光源装置X1中,端部光源10a2的最大亮度比中央光源10a1的最大亮度小。即,在光源装置X1中,通过中央光源10a1及端部光源10a2本身可以调整分别从中央光源10a1及端部光源10a2入射到光导体20的光的入射量。
在光源装置X1中,光扩散体30位于光导体20的除主要的光射出面20a以外的区域(下表面20C)。因此,可以难以辨认光扩散体30。从而,光源装置X1在以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等的方式采用其作为显示装置用光源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在光源装置X1中,将多个点形状体30a沿第二光源组10B的排列方向(图3B的箭头AB方向)、和与该排列方向交差的方向(图3B的箭头CD方向)排列。由此,可以提高光扩散体30的易设计性。当将位于与第三部位23对应的区域的多个点形状体30a分成在上述排列方向(图3B的箭头AB方向)上位于同列的多个集合体时,在上述各集合体中,各点形状体30a的俯视面积在距与端部光源10a2相邻的第二光源10b的间隔距离d越大时越大。因此,在光源装置X1,可以提高光扩散体30的易设计性,并且进一步降低亮度不均。
另外,将多个点形状体也在高配光区域中与相对基准线BL与第一部位21反对侧的部位向对应的区域,以基准线BL为界,点配置或点形状体的俯视面积不大变化的方式排列。
下面,参照图4A、4B及图5A、5B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X2。
图5A中虚线表示各部位21、22、23的边界。光源装置X2在代替光扩散体30而采用光扩散体30A方面和上述光源装置X1不同。关于光源装置X2的其它结构,与关于光源装置X1的上述内容相同。
在图4B、图5B所示的光扩散体30A在光导体20的配置方面,和上述光扩散体30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扩散体30A和上述光扩散体30(30a)相同地位于光导体20的下表面20c。而且,如图5B所示,光扩散体30A包含以规定样式配置的多个点形状体30Aa而构成。另外,将多个点形状体30Aa沿多个光源10的排列方向(图5A、5B的箭头AB方向)、和与该排列方向交差的方向(图5A、5B的箭头CD方向)排列。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和上述光扩散体30(30a)不同,位于与第一部位21对应的区域、与第二部位22对应的区域、及与第三部位23对应的区域的各点形状体30Aa的俯视面积(和光导体20接触的部分的俯视面积)均实质上相同。另外,位于与第三部位23对应的区域的各点形状体30Aa的配置数比位于与第一部位21或第二部位22对应的区域的各点形状体30Aa的配置数多。而且,位于与第三部位23对应的区域的各点形状体30Aa实质上均等地配置于与第三部位23对应的区域的整体。如图5B所示,将各点形状体30Aa配置为例如蜂窝状。各点形状体30Aa的配置不限于此,也可以配置为行列状。另外,所谓的上述的点形状体30Aa的配置数为每个上述区域中单位面积的点形状体30Aa的个数。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X2中,通过如上述配置点形状体30Aa,光导体20的第三部位23中光扩散体30A的存在比率比该光导体20的第一部位21中光扩散体30A的存在比率大。因此,在光源装置X2中,即使在从第二光源组10B的各第二光源10b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入射的低配光区域中,也可以将与第二部位22相比容易降低亮度的第三部位23的亮度提高。另一方面,在光源装置X2中,从端部光源10a2入射到光导体20的光量比从中央光源10a1入射到光导体20的光量小。因此,在光源装置X2中,光导体20的第三部位23中光扩散体30A的存在比率即使相对大,在该第三部位23也可以抑制来自第一光源组10A的各光源10a1、10a2的光造成的亮度过高。结果,在光源装置X2中也可以降低基于多个光源10的发光的亮度不均。而且,在光源装置X2中,因为点形状体30Aa的俯视面积实质相同,所以,进一步提高光扩散体30A的易设计性。
另外,如上所述,在光源装置X2中,位于与第一部位21、第二部位22及第三部位23对应的区域的各点形状体30Aa的俯视面积均实质相同。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光扩散体30A的易设计性。
下面,参照图6A、6B、图7A、7B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X3。
在图7中,虚线表示各部位21、22、23的边界。光源装置X3在取代光扩散体30A而采用光扩散体30B方面与光源装置X2不同。对于光源装置X3的其它结构,与关于光源装置X2的上述相同。
图6B、图7B所示的光扩散体30B在光导体20的配置方面,和上述光扩散体30A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扩散体30B和上述光扩散体30A相同,位于光导体20的下表面20c(参照图6B、图7B)。而且,如图7B所示,光扩散体30B包含以规定样式配置的多个点形状体30Ba。
另外,多个点形状体30Ba沿多个光源10的排列方向(图7B、箭头AB方向)、和与该排列方向交差的方向(图7B、箭头CD方向)排列。而且,位于与第一部位21对应的区域、与第二部位22对应的区域、及与第三部位23对应的区域的各点形状体30Ba的俯视面积(和光导体20接触的部分的俯视面积)均实质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和上述光扩散体30A不同,位于与第三部位23对应的区域的各点形状体30Ba的配置数比位于与第一部位21或第二部位22对应的区域的各点形状体30Ba的配置数多。而且,位于与第三部位23对应的区域的各点形状体30Ba的配置数越是来自第二光源组10B的第二光源10b的光量有变小的趋势的部分就越多。即,位于与第三部位23对应的区域的点形状体30Ba的存在比率在距位于相对第三部位23最近的第二光源组10B的第二光源10b的距离越大的部分就越高。
另外,如图7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将各点形状体30Ba配置为蜂窝状。由此,在上述区域中,点形状体30Ba的存在比率可以趋于变大,且可以高效地配置各点形状体30Ba。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X3,由于具备上述的点形状体30Ba的配置,从而可以得到和上述的光源装置X2相同的效果。而且,在光源装置X3中,位于与第三部位23对应的区域的各点形状体30Ba的配置数越在来自具有第二光源组10B的第二光源10b的光量变小的趋势的部分就越多。因此,可以提高光扩散体30B的易设计性,并且进一步降低亮度不均。即,提高使亮度不均降低的效果。
下面,参照图8至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Y。显示装置Y具备光源装置X1、液晶显示面板70、和框体80。在此,框体80为收容液晶显示面板70及光源装置X1的结构,且包含上侧框体81及下侧框体82。作为框体80的构成材料,列举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等树脂、不锈钢(SUS)或铝等金属。另外,对于显示装置Y,采用光源装置X1进行说明,但采用光源装置X2、X3也相同。
如图9、图10所示,液晶显示面板70具备液晶层71、第一基体72、第二基体73和密封部件74。液晶层71位于第一基体72和第二基体73之间,通过密封部件74进行密封。形成这样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70具有包含用于显示画像的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P。
液晶层71为表示电气性、光学性、力学性、或磁气性的各向异性、且是包含兼具固体的规则性和液体的流动性的液晶而成的层。作为该液晶,可以列举向列液晶、胆甾相液晶、及碟状液晶等。另外,在液晶层71中,为了将该液晶层71的厚度保持一定,也可以间隔例如由多数粒子状部件构成的间隔件(未图示)。
第一基体72具备透明基体721、遮光膜722、滤色器723、平坦化膜724、透明电极725、取向膜726。
透明基体721承担支承遮光膜722及滤色器723、同时密封液晶层71的功能。透明基体721在相对其主面交差的方向(例如箭头EF方向)适宜地透过光。作为透明基体721的构成材料,列举玻璃及透光性塑料等。
遮光膜722为承担遮光(设定光的透过量为规定值以下)的功能的部件,形成于透明基体721的上表面。另外,遮光膜722为了使光通过,具有在膜厚方向(箭头EF方向)贯通的贯通孔722a。作为遮光膜722的构成材料,可以列举例如遮光性高的颜色(例如黑色)的染料或颜料、添加了碳的树脂(例如丙烯系树脂)、铬(Cr)、氧化铬。
滤色器723为在用于选择性吸收入射到该滤色器723的光中规定的波长、且仅使规定的波长选择性地透过的部件(例如丙烯系树脂)中添加有染料或颜料的部件。作为滤色器723,可以列举例如使红色可见光的波长选择性透过的红色滤色器(R)、使绿色可见光的波长选择性透过的绿色滤色器(G)、使蓝色可见光的波长选择性透过的蓝色滤色器(B)。
平坦化膜724承担将通过配置滤色器723等而产生的凹凸平坦化的功能。作为平坦化膜724的构成材料,可以列举例如丙烯系树脂等透明树脂。
透明电极725承担向位于其与后述的第二基体73的透明电极732之间的液晶层71的液晶施加规定电压的功能。透明电极725从一侧向另一侧透过入射的光。另外,透明电极725承担传送规定的信号(图像信号)的功能,主要以向箭头CD方向延伸的方式排列多个。作为构成透明电极725的构成材料,列举ITO(Indium Tin Oxide)及氧化锡等具有透光性的导电部件。
取向膜726承担将液晶层71的液晶分子在规定方向取向的功能,形成于透明电极725上。作为取向膜726的构成成材料列举聚酰亚胺树脂等。
第二基体73具备透明基体731、透明电极732、取向膜733。
透明基体731承担支承透明电极732及取向膜733、同时密封液晶层71的功能。透明基体731在相对其主面相交差的方向(例如箭头EF方向)适宜地透过光。作为透明基体731的构成材料,列举和透明基体721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材料。
透明电极732承担向位于其与第一基体72的透明电极725之间的液晶层71的液晶施加规定电压的功能。透明电极732将从一侧入射的光向另一侧透过。另外,透明电极732承担传送控制到液晶层71的电压施加状态(ON)或电压非施加状态(OFF)的信号(扫描信号)的功能,主要以沿图9的纸面垂直方向延伸的方式排列多个。作为透明电极732的构成材料,可以列举和透明电极725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材料。
取向膜733承担使宏观性地朝向随机方向(规则性小)的液晶层71的液晶分子在规定方向取向的功能,其形成于透明电极732上。作为定向膜733的构成材料,列举和取向膜726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材料。
密封部件74承担将液晶层71密封在第一基体72和第二基体73之间、同时以规定间隔隔离的状态接合第一基体72和第二基体73的功能。作为密封部件74,可以列举绝缘性树脂及密封树脂等。
光源装置X1以从光导体20朝向液晶显示面板70的第一基体72射出光的方式而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Y因为具备光源装置X1,所以可以得到和上述光源装置X1具有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即,在显示装置Y中,可以降低基于多个光源10的发光的亮度不均,同时可以实现小型化。
另外,显示装置Y因为可以通过光源装置X1降低亮度不均,所以作为液晶显示面板70,可以不采用形成使透射率或开口率部分变化的特征的构成,而采用形成透射率或开口率实质上一定的单一的构成。因此,显示装置Y为低成本且可靠性高的显示装置。
以上,表示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装置X具备构成第一光源组10A及第二光源组10B的多个光源10以均相互不重合的方式配置的构成,但也可以具备多个光源10的一部分相互重合配置的构成。
作为使从端部光源10a2入射到光导体20的光量比从中央光源10a1入射到光体20的光量小的结构,在光源装置X1、X2、X3中,采用使中央光源10a1的最大亮度和端部光源10a2的最大亮度不同的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图11A、11B所示,在构成该第一光源组的各光源中,在与光导体20的第三部位23对应配置的光源和第三部位23之间,也可以配置半透射膜90或光扩散膜91。此时,也可以以最大亮度实质相等的一种光源构成第一光源组。
另外,如图12A、12B所示,作为使从端部光源10a2向光导体20入射的光量比从中央光源10a1向光导体20入射的光量小的结构,也可以是光导体20的第三部位23中的与该第一光源组的对向面为以光扩散的方式被加工(在图12B形成凹凸23A)的面的结构。此时,也可以以最大亮度实质性相等的一种的光源构成第一光源组。
根据这些构成,可以不调整构成第一光源组的各光源的亮度而调整从该各光源向光导体的入射量。因此,不另外采用例如用于调整入射量的控制电路等即可,可以实现各光源的驱动电路的简化。
作为将光从光射出面20a射出的构成,可以采用在光源装置X1、X2、X3中,在光导体20内的反射或光扩散体30、30A、30B及反射体40引起的反射等的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光导体20的厚度变化,也可以使粒子分散到光导体20内。例如,也可以采用离多个光源10的距离越大光导体20的厚度越小的构造。根据该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另外,在向光导体20内分散粒子的结构中,在例如设为使粒子分散到光导体20内而具有3%以上5%以下的雾值的结构等,可以进一步提高亮度。
在光源装置X1、X2、X3中,将光导体20和光扩散体30、30A、30B设置为分别不同的结构,但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光导体20和光扩散体30、30A、30B也可以设置为由与光导体20相同的材料形成的一体结构。
光源装置X1、X2、X3的光扩散体30、30A、30B均位于光导体20的下表面20c侧,然而,例如,也可以位于光导体20的侧面侧,也可以设于光导体20内。
光源装置X1、X2、X3的点形状体30a、30Aa、30Ba从提高光扩散体30A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出发,将其设为俯视形状形成大致圆形状的近圆柱状的结构体,但不限于这样的结果。例如,也可以将点形状体30a、30Aa、30Ba设为俯视形状为大致圆形状的大致半球状的结构体,也可以设为俯视形状形成大致正多边形状的近圆柱状的结构体。
在光源装置X1、X2、X3中,第一部位21中光扩散体30的存在比率和第二部位22中光扩散体30的存在比率实质上相同,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第二部位22中光扩散体30的存在比率比第一部位21中光扩散体30的存在比率大。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进一步降低基于构成第二光源组10B的各第二光源10b的发光的亮度不均。

Claims (12)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包含多个第一光源的第一光源组、包含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组的各第一光源之间的多个第二光源的第二光源组、与所述第一光源组及所述第二光源组的各第一及第二光源对应配置的光导体、以及使经所述光导体入射的光扩散的光扩散体,
将从所述各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亮度为基准值以上的角度的范围设为各第二光源的高配光角度范围,将所述亮度为比所述基准值小的角度的范围设为各第二光源的低配光角度范围,同时,在所述光导体中,将从所述各第二光源以所述高配光角度范围的角度射出的光入射的区域设为各第二光源的高配光区域,在所述光导体中,将在所述高配光区域以外的区域且从所述各第二光源以所述低配光角度范围的角度射出的光入射的区域设为各第二光源的低配光区域,
将所述各第二光源的所述高配光区域与所述低配光区域的边界设为边界线,将连结相邻的所述第二光源的所述边界线的交点的线设为基准线,
在上述设定的情况下,
所述光导体包含:所述高配光区域中,位于比所述基准线更靠所述第二光源侧的多个第一部位;所述低配光区域中,位于各所述第一部位间的第二部位;所述低配光区域中,在所述第一部位及第二部位以外、且具有比所述第一部位中所述光扩散体的存在比率大的存在比率的第三部位,
所述各第一光源与所述光导体的所述第二及第三部位对应配置,从与所述第三部位对应配置的第一光源向该光导体入射的光量比从与所述光导体的所述第二部位对应配置的第一光源向该光导体入射的光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组的各光源中,与所述光导体的所述第三部位对应配置的第一光源的最大亮度比与所述光导体的所述第二部位对应配置的第一光源的最大亮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导体的所述第三部位和与该第三部位对应配置的第一光源之间,还具备半透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导体的所述第三部位和与该第三部位对应配置的第一光源之间,还具备光扩散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扩散体位于所述光导体的主要的光射出面以外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扩散体包含多个点形状体,
所述多个点形状体沿所述第二光源组的第一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差的第二方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部位的所述多个点形状体中,构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位于同列的点形状体组的各点形状体的俯视面积被设置成,与下述光源的间隔距离越大就越大,
所述光源为在所述多个第二光源中和与所述光导体的所述第三部位对应配置的光源相邻的光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扩散体的形状为近圆柱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扩散体为白色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导体与所述第一光源组及所述第二光源组的各光源对向配置。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如下的光源装置,
所述光源装置具备:包含多个第一光源的第一光源组、包含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组的各第一光源之间的多个第二光源的第二光源组、与所述第一光源组及所述第二光源组的各第一及第二光源对应配置的光导体、以及使经所述光导体入射的光扩散的光扩散体,
将从所述各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亮度为基准值以上的角度的范围设为各第二光源的高配光角度范围,将所述亮度为比所述基准值小的角度的范围设为各第二光源的低配光角度范围,同时,在所述光导体中,将从所述各第二光源以所述高配光角度范围的角度射出的光入射的区域设为各第二光源的高配光区域,在所述光导体中,将在所述高配光区域以外的区域且从所述各第二光源以所述低配光角度范围的角度射出的光入射的区域设为各第二光源的低配光区域,
将所述各第二光源的所述高配光区域与所述低配光区域的边界设为边界线,将连结相邻的所述第二光源的所述边界线的交点的线设为基准线,
在上述设定的情况下,
所述光导体包含:所述高配光区域中,位于比所述基准线更靠所述第二光源侧的多个第一部位;所述低配光区域中,位于各所述第一部位间的第二部位;所述低配光区域中,在所述第一部位及第二部位以外、且具有比所述第一部位中所述光扩散体的存在比率大的存在比率的第三部位,
所述各第一光源与所述光导体的所述第二及第三部位对应配置,从与所述第三部位对应配置的第一光源向该光导体入射的光量比从与所述光导体的所述第二部位对应配置的第一光源向该光导体入射的光量小。
12.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包含多个第一光源的第一光源组、包含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组的各第一光源之间的多个第二光源的第二光源组、与所述第一光源组及所述第二光源组的各第一及第二光源对应配置的光导体、以及使经所述光导体入射的光扩散的光扩散体,
所述多个第一光源包含位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的中央光源、位于两端并且比所述中央光源更靠外侧的端部光源,
所述光导体中位于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光源侧的区域包含:与所述第二光源对应的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一光源的所述中央光源对应的第二部位;在所述第一部位及第二部位以外、且具有比所述第一部位中所述光扩散体的存在比率大的存在比率的第三部位,
从所述端部光源向所述光导体入射的光量比从所述中央光源向所述光导体入射的光量小。
CN200980111534.9A 2008-04-04 2009-04-06 光源装置及具备该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13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98528 2008-04-04
JP2008-098528 2008-04-04
PCT/JP2009/057079 WO2009123352A1 (ja) 2008-04-04 2009-04-06 光源装置および該光源装置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1370A CN101981370A (zh) 2011-02-23
CN101981370B true CN101981370B (zh) 2012-12-19

Family

ID=41135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153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1370B (zh) 2008-04-04 2009-04-06 光源装置及具备该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32728A1 (zh)
JP (1) JP5089768B2 (zh)
KR (1) KR101236858B1 (zh)
CN (1) CN101981370B (zh)
WO (1) WO20091233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80921B1 (ko) * 2009-08-14 2015-12-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WO2014031726A1 (en) * 2012-08-24 2014-02-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Variable index light extraction lay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6025999B2 (ja) * 2013-10-08 2016-1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1233A (zh) * 2006-05-12 2007-11-14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光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11541B2 (ja) * 2001-05-18 2011-06-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照明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または表示機器
TWI280427B (en) * 2003-01-29 2007-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Back light module
JP4367250B2 (ja) * 2003-06-13 2009-11-18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面発光装置の導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510515C (zh) * 2004-09-28 2009-07-08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用导光体及面光源装置
KR101082904B1 (ko) * 2004-10-25 2011-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도광판과,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표시 장치
KR100793536B1 (ko) * 2006-07-04 2008-01-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니트 및 백라이트 유니트의도광판 제조 방법
JP2008210691A (ja) * 2007-02-27 2008-09-11 Minebea Co Ltd 面状照明装置
JP4774035B2 (ja) * 2007-12-28 2011-09-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面光源及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1233A (zh) * 2006-05-12 2007-11-14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光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100132A 2003.04.04
JP特开2005-26223A 2005.01.27
JP特开2006-261064A 2006.09.2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116702A (ko) 2010-11-01
KR101236858B1 (ko) 2013-02-26
WO2009123352A1 (ja) 2009-10-08
JPWO2009123352A1 (ja) 2011-07-28
US20110032728A1 (en) 2011-02-10
JP5089768B2 (ja) 2012-12-05
CN101981370A (zh) 201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75228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color conversion layer
CN101634773B (zh) 显示装置
US914642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746431B2 (en) Dual mode display
US2013013555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610845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color filter and 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PDLC) layer
US20060152473A1 (en) Electrophoretic multi-color display device
CN10377740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6940491A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10242203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111264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individually driven blocks in light-blocking panel
US20060109395A1 (en) Area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892148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896762B (zh) 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1981370B (zh) 光源装置及具备该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01048696A (zh) 大型液晶结构
GB2544895A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609771B1 (ko) 투과도 조절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295609B1 (ko) 도광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투명 디스플레이
CN102713412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KR20200023777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118080B1 (ko)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을 구비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90011774A1 (en) Display device
KR10181631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11221126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