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9779B - 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9779B
CN101979779B CN2010105255422A CN201010525542A CN101979779B CN 101979779 B CN101979779 B CN 101979779B CN 2010105255422 A CN2010105255422 A CN 2010105255422A CN 201010525542 A CN201010525542 A CN 201010525542A CN 101979779 B CN101979779 B CN 1019797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ditch
bed course
arrangement
constructure sche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255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9779A (zh
Inventor
黄酒华
赵菊梅
叶军惠
朱露敏
陆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AOY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AOY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AOY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AOY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255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797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79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9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9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97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对施工环境条件和各个施工方案进行三维空间模拟,并计算分析;第二步,通过计算分析选择最佳的具体施工方案,所述具体施工方案包括为主的基坑内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和为辅的基坑外控倾防沉的施工方案;第三步,在具体施工方案实施过程中,不断对实际状况进行监测并继续进行三维空间模拟分析,指导该具体施工方案,直至施工完成。本发明三维空间模拟技术选择最佳的具体施工方案,通过采用基坑内的施工方案来控制基坑的变形,并进一步控制偏斜建筑的变形实现控倾防沉,同时采用基坑外的施工方案来辅助控制偏斜建筑的变形,进而实现控倾防沉。

Description

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都要进行基坑施工。而在基坑施工时,一般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容易使得临近基坑的建筑物产生偏斜。所以,在基坑施工前需要先对周边环境尤其是周边的临近建筑和设施进行分析,如果临近建筑本身存在偏斜的话,在基坑施工中要尤要慎重选择施工方案,确保周边临近建筑的安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可以对施工环境条件和各个施工方案进行三维空间模拟并计算分析,可以选择最佳的具体施工方案并指导该具体施工方案,并且通过采用基坑内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为主来控制基坑的变形,从而起到控制偏斜建筑的倾斜和沉降的目的,同时利用基坑外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来进一步控制偏斜建筑的倾斜和沉降,从而实现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对施工环境条件和各个施工方案进行三维空间模拟,并计算分析;第二步,通过计算分析选择最佳的具体施工方案,所述具体施工方案包括为主的基坑内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和为辅的基坑外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第三步,在具体施工方案实施过程中,不断对实际状况进行监测并继续进行三维空间模拟分析,指导该具体施工方案,直至施工完成。
优选,所述第一步中,所述施工环境条件包括偏斜建筑的偏斜方向及偏斜程度和周边地质情况。
优选,所述实际状况包括环境实际状况和施工实际状况。
优选,所述基坑内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是顺逆结合、分区施工方法。
优选,所述顺逆结合、分区施工方法是将整个基坑分成顺做法施工区域和逆作法施工区域结合施工。
优选,在逆做法施工区域中,底板采用中心岛式施工且中心岛外侧分区施工方法。
优选,所述中心岛式施工且中心岛外侧分区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1步,先盆式挖土,在基坑的中部形成中部底板垫层;第2步,在该中部底板垫层上形成中部底板结构;第3步,在所述中部底板结构和所述围护结构之间的区域分块抽条挖土,每挖一块,在该块上形成用于临时支撑围护结构的加厚配筋垫层单元,直至所有的块上均形成各自的加厚配筋垫层单元,从而组成加厚配筋垫层;第4步,在所述加厚配筋垫层上整体形成周边底板结构,并使周边底板结构与中部底板结构固连为一体,从而形成底板。
优选,所述基坑外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是远程注浆方法。
优选,所述远程注浆方法将定向注浆和压密注浆进行时序结合,且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行分层注浆。
优选,所述远程注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第1步,施工前准备;第2步,测量定位及机械定位;第3步,成孔施工,钻杆斜向移动一设计长度;第4步,进行压密注浆;第5步,判断是否达到设计深度,如未到达设计深度,则移动机械,回到第2步,如到达设计深度,则完成注浆。
本发明的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三维技术模拟施工环境条件对施工方案进行机理分析,通过分析结果选择最佳的具体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实际状况(包括环境实际状况和施工实际状况)不断地进行模拟分析,指导具体施工。在实施之前利用超级计算机对施工环境条件和施工方案进行三维空间模拟并计算分析,进而比选出最佳的具体施工方案是本发明有别于其它项目的一大亮点和特点。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继续对实际状况不断地进行三维模拟分析,可以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基坑施工时对周边的原先偏斜的建筑物进行控倾防沉。
2.基坑内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采用顺逆结合、分区施工方法。顺作法施工的基本流程是先在基坑周边设置板式支护结构,坑内设置若干道临时水平内支撑体系,分层开挖并架撑施工至设计标高,然后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最后由下而上逐层施工各层地下结构并拆除支撑。顺作法施工的优点:技术成熟、施工便捷,工艺要求不高,当基坑面积不大时,技术经济性较好。但是也存在受温度应力与混凝土收缩的影响明显,由于支撑杆件跨度较大导致支撑整体刚度被削弱,大量临时内支撑的设置会增加造价等缺陷。逆作法施工是利用主体工程地下结构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并采取地下结构由上而下的设计施工方法。逆作法以结构代替支撑,支撑刚度大,利于控制变形,还避免了资源浪费,经济效益显著,并且可以上下同时施工,增大作业面,缩短工期,是超大面积、超深基坑工程更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法。而将二者在同一个工程中同时使用谓之顺逆结合,通过这样的一个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3在逆作法施工区域,底板采用中心岛式施工且中心岛外侧分区施工方法且中心岛外侧底板下方垫层配筋加厚措施,使得在本发明的基坑施工方法相对于现有的仅通过底板垫层来支撑基坑的围护结构及周边设施来说,基坑的围护结构及周边设施可以获得更稳固、更强的支撑,从而有效减缓基坑及其周边设施发生变形。
4.基坑施工是以基坑内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为主以基坑外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为辅。当基坑内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不能达到要求,或者偏斜建筑向基坑方向变形速率太快时会采用基坑外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尤其采用远程注浆施工方法后,由于注浆机的钻杆每移动一设计长度就注一次,直至到设计深度,使得浆液更加容易扩散到欲加固的土体中,从而具有更好的加固地基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冒浆现象的产生。通过将定向注浆和压密注浆进行时序结合,自上而下进行分层注浆,充分发挥浆液效用来加固地基。
总之通过结合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在基坑施工过程的同时,可以实现对临近偏斜建筑进行控倾防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底板施工方法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底板施工方法中的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底板施工方法的第1步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底板施工方法的第2步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底板施工方法的第3步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底板施工方法的第3步时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底板施工方法的第4步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底板施工方法的第4步时俯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远程注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远程注浆方法的平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远程注浆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中部底板垫层、2-配筋加厚垫层、21-配筋加厚垫层单元、211-加强筋、3-围护结构、4-中部底板结构、5-周边底板结构、6-施工缝、10-整块的底板垫层、20-整块的底板结构、107-注浆孔、1071-注浆点、108-偏斜建筑(即保留建筑)、109-基坑、1010-注浆范围停止线、1011-工地围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这种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请参阅图1:
第一步,对施工环境条件和各个施工方案进行三维空间模拟,并计算分析。所述第一步中,所述施工环境条件包括偏斜建筑的偏斜方向及偏斜程度和周边地质情况。所述的三维空间模拟技术是指三维有限元方法,是基坑支护计算的方法之一,是采用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该三维空间模拟通过对工程地质资料、土的工程性质等周围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结合土力学基本概念、借助工程经验进行分析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工程做出整体判断,它将传统设计方法拓展到空间,一般将围护结构模拟为板单元(或实体单元),将土体模拟为六面体等实体单元,将水平支撑体系模拟为弹簧(或梁、杆件、板)单元,从而进一步提升计算的准确性和真实度,进而完成基坑工程的设计。
第二步,通过计算分析选择最佳的具体施工方案,所述具体施工方案包括为主的基坑内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和为辅的基坑外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所用的三维空间模拟技术通过具体的分析计算,可以得出整个过程中基坑及临近的偏斜建筑在各种施工方案下可能会产生的变形变化,从而有助于我们选择最佳的具体施工方案。
在选择最佳的具体施工方案前,首先要了解对邻近建筑控倾防沉的原理:在基坑施工中,基坑本身会产生变形,这种变形将造成周边土体向基坑方向变化,而这种变化将造成临近既有建筑基础下方土体的变化,造成临近既有建筑物发生向基坑方向的倾斜,这就为对与原先背向基坑偏斜的建筑物控倾防沉带来了可能。但是这种影响要处于可控制状态,因此就要从两个方面(基坑内和基坑外)分别采取措施,在基坑内采取措施是为了保证基坑的变形可控,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基坑外建筑物的变化是否可控。在基坑外采取措施是为了保证临近的建筑物变形可控,因为建筑物变形一旦产生,即使基坑不再产生任何变化,由于软土流塑的特点也会具有一定的惯性而继续产生变形,故需在坑外也同时采取措施,目的是在基坑施工产生变形时减缓建筑物的变形,在基坑停止变形时阻止建筑物的惯性变形。
据此,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基坑施工中对临近偏斜建筑进行控倾防沉,具体施工方案包括为主的基坑内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和为辅的基坑外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其中,所述基坑内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采用顺逆结合、分区施工的施工方法。所述顺逆结合、分区施工方法是将整个基坑分成顺做法施工区域和逆作法施工区域结合施工。
本实施例中,在逆做法施工区域中,楼板结构和底板采用中心岛式施工且中心岛外侧分区施工方法。
现以底板为列,所述中心岛式施工且中心岛外侧分区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请参阅图图2-图19,该中心岛式施工且中心岛外侧分区施工方法是一种可以减少基坑周边变形的底板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请结合参阅图4,图4所示是本发明减少基坑周边变形的底板施工方法的第一步时结构示意图。先采用盆式挖土,在基坑的中部形成中部底板垫层1,在周边保留土体。由于先仅仅挖掉中部底板垫层1所对应的土体,因此,相比现有的基坑整体开挖多对应的土体面积小很多,从而减小了基坑的开挖面积,即减小了基坑的暴露面积,因而可以减小基坑开挖对基坑围护结构3及周边设施的影响,防止其变形。而且,周边保留的土可以在形成中部底板垫层1及其上的中部底板结构4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支撑基坑围护结构3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减缓基坑围护结构3的变形。所述中部底板垫层1是素混凝土垫层。为了方便后续的加厚配筋垫层的施工,并使得后续的加厚配筋垫层和所述中部底板垫层1形成有效的固定连接,在形成中部底板垫层1时,预先将加厚配筋垫层的加强筋211的一部分(小部分)预埋在所述中部底板垫层1中。
第2步,结合请参阅图5,图5所示是本发明减少基坑周边变形的底板施工方法的第二步时结构示意图。在该中部底板垫层1上形成中部底板结构4。此时,中部底板垫层1及其上部的中部底板结构4和周边保留的土体一起支撑基坑的围护结构3,相对于现有的仅通过整体的素混凝土垫层来支撑基坑的围护结构3具有更好的支撑力。
第3步,请结合参阅图6-图7,图6所示是本发明减少基坑周边变形的底板施工方法的第三步时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是本发明防止基坑周边变形的底板施工方法的第四步时俯视示意图。在所述中部底板结构4和所述围护结构3之间的区域分块抽条挖土,每挖一块,在该块上形成用于临时支撑围护结构3的加厚配筋垫层单元,直至所有的块上均形成加厚配筋垫层单元,从而组成加厚配筋垫层。每块对应一个加厚配筋单元。也就是说,所述加厚配筋垫层单元是采用抽条挖土的方法间隔形成,相邻配筋加厚垫层单元之间固定连接,直至所有的块上均形成加厚配筋垫层单元,从而组成加厚配筋垫层。因而,在某个配筋加厚垫层单元21的开挖形成过程中,中部底板垫层1及其上中部底板结构以及其他已完成的配筋加厚垫层单元21和未开挖的配筋加厚垫层单元21所对应的土体一起对基坑的围护结构3形成支撑,因而,相对于现有的仅通过底板垫层来支撑基坑的围护结构3及周边设施来说,基坑的围护结构3及周边设施可以获得更稳固、更强的支撑,从而有效减缓基坑及其周边设施发生变形。
其中,所述配筋加厚垫层单元21是排列设有若干加强筋211的混凝土层,所述各加强筋211的大部分位于所述混凝土层内,小部分在所述第一步形成中部底板垫层1时预埋在该中部底板垫层1内。所述相邻的配筋加厚垫层单元2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加厚配筋垫层单元的厚度是所述中部底板垫层1的厚度的1.5-2.5倍。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厚配筋垫层单元的厚度是所述中部底板垫层1的厚度的2倍。由于配筋加厚垫层2相对于现有的素混凝土垫层的刚度更大,具有更强的支撑力,因此,可以进一步减缓基坑围护结构3及周边设施变形。
第4步,请结合参阅图8-图9,图8所示是本发明减少基坑周边变形的底板施工方法的第四步时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是本发明减少基坑周边变形的底板施工方法的第四步时俯视示意图。在所述加厚配筋垫层上整体形成周边底板结构5,并使周边底板结构5与中部底板结构4固连为一体,从而形成底板。所述整体形成是指在在中部底板结构4和围护结构3之间的区域一次性形成所述周边底板结构5。整体形成所述周边底板结构5,是为了减小底板的施工缝6数量,从而避免施工缝过多引发渗漏透水事件。
上述作为基坑内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的中心岛式施工且中心岛外侧分区施工方法,通过将底板垫层分成中部底板垫层和配筋加厚垫层,并将底板结构分成中部底板结构和周边底板结构,因而,在基坑挖土时,可以先挖中部底板垫层所对应的土体,并保留周边的土体,然后,形成中部底板垫层及其上的中部底板结构。由于先仅仅挖掉中部底板垫层所对应的土体,因此,相比现有的基坑整体开挖所对应的土体面积小很多,从而有效减小了基坑的开挖面积,即减小了基坑的暴露面积。而基坑的开挖面积越小,对基坑周边设施的影响越小。因而,可以减小基坑开挖对基坑围护结构及周边设施的影响,防止其变形。而且,周边保留的土体可以在形成中部底板垫层及其上的中部底板结构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支撑基坑围护结构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减缓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而且,由于配筋加厚垫层相对于现有的素混凝土垫层的刚度更大,因此,可以更好地支撑基坑围护结构,减缓其变形。另外,通过将配筋加厚垫层分成若干配筋加厚垫层单元,因此,在周边土体的开挖过程中,可以分别抽条挖土,间隔形成各个配筋加厚垫层单元。所以,在某个配筋加厚垫层单元在开挖形成过程中,中部底板垫层及其上中部底板结构以及其他已完成的配筋加厚垫层单元和未开挖的配筋加厚垫层单元所对应的土体一起对基坑的围护结构及其周边设施形成支撑,因而,相对于现有的仅通过底板垫层来支撑基坑的围护结构及周边设施来说,基坑的围护结构及周边设施可以获得更稳固、更强的支撑,从而有效减缓基坑及其周边设施发生变形。
另外,在上述第三步中,所述基坑外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是远程注浆方法。所述远程注浆方法将定向注浆和压密注浆进行时序结合,且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行分层注浆。
对于该远程注浆方法,请参阅图10-图12,本实施例的基本情况如下:需要在偏斜建筑108(即保留建筑)的东面、西面和北面开挖基坑109,基坑109开挖深度-15.40m。预估该基坑109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其中基坑109开挖对周围土体沉降的范围达到12.2m,墙后沉降影响程度较大的范围为6.9m,而地下连续墙基坑109周边的偏斜建筑108(18m桩基础)紧邻基坑109(如图4所示)。由于偏斜建筑108紧邻基坑8.5~12.2m,处于基坑施工的影响范围,基坑施工中由于坑内土体的卸土,势必造成围护体向坑内位移,从而造成周围土体沉降,从而导致建筑物沉降和倾斜。而偏斜建筑108由于三面环坑,土体沉降的叠加效应将更加显著,建筑物沉降和倾斜也越发显著。而且,受场地条件限制及为了周围的维稳工作,注浆不宜放在场地外侧施工,只能在远离偏斜建筑108的施工场地内进行。而且该偏斜建筑108在基坑109未开挖前,本身就有点往南稍有倾斜。
本实施例拟在基坑109施工开挖至-10.4m时,对偏斜建筑108进行斜向远程填充注浆。为了不影响偏斜建筑108居民的生活,所以采用了斜孔压密注浆技术,由于现场临时办公室及食堂设施使施工场地狭小,大部分注浆孔107需下到-1.80m基坑109围檩顶面上进行施工。
对于设计工作量:
根据设计图纸上压密注浆施工长度约114m估算,共布置压密注浆孔107约228个:其中50度斜孔76个,单孔深13.3m;67度斜孔76个,单孔深22.7m;76度斜孔76个,单孔深21.5m。实际工作量经现场布置最后确定。
对于主要材料用量:
据上述估算工作量,按每m3注入浆量0.15m3、总注入浆量661.2m3。计算本项目需要材料用量为:
(1)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220.4t;
(2)袋装粉煤灰:441.02t;
(3)水玻璃:2.2t。
对于施工程序:
于-1.80m围檩顶面转角壁上先施工倾角为76度(即所述钻杆与竖直向下方向的夹角是76度)的压密注浆孔107,孔距为1.5m。据监测结果建筑物沉降情况再施工67度(即所述钻杆与竖直向下方向的夹角是67度)的注浆孔107和50度(即所述钻杆与竖直向下方向的夹角是50度)斜孔的注浆孔107。在同一角度斜孔施工,应遵循对称施工原则,首先施工偏斜建筑108的东侧和西侧的注浆孔107,再施工偏斜建筑108北侧的注浆孔107。同角度注浆孔107施工时为间隔1孔跳打施工,再内插加密。
对于施工工艺参数:
①采用自上而下注浆法,每米1个注浆点1071,每点注入浆量0.15m3。其中,
倾角76度,孔深21.5m,每孔21个注浆点1071,每点注入浆量0.15m3
倾角67度,孔深22.7m,每孔23个注浆点1071,每点注入浆量0.15m3
倾角50度,孔深13.3m,每孔13个注浆点1071,每点注入浆量0.15m3
②每注入0.15m3浆液时间为6-8分钟。
③注浆开启时的瞬间压力较大,均速注浆时的注浆压力为100-300kPa。
在采用上述注浆压力及间隔跳打孔等措施的注浆过程中,据以往施工经验,对贴近地下连续墙及偏斜建筑108桩基处的76度及50度斜孔注浆压力控制在100~200kPa范围内,不会对连续墙及桩基产生显著变形影响;浆液的扩散半径为0.75m。
④本实施例采用如下配比的浆液注浆,每m3浆液内含: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333kg,袋装粉煤灰667kg,水玻璃(浓度43Be)3.33kg。每m3浆液中的水灰比是0.5,其中,灰包括水泥、粉煤灰和水玻璃。也就是说,每0.3m3浆液搅拌桶内加水泥2包,粉煤灰4包,水玻璃1kg)。也即每注入0.15m3浆液,内含水泥50kg,粉煤灰100kg,水玻璃0.5kg。由于浆液内掺入了速凝剂水玻璃,浆液的初凝时间为2-3小时。
其中,针对每一个注浆孔107的注浆方法,通过注浆机的钻杆将浆液注入到欲加固的土体,采用上述的注浆机,具体包括如下方法:
第1步,施工前准备。
第2步,测量定位及机械定位。
第3步,成孔施工,钻杆斜向移动一设计长度,本实施例中,钻杆斜向下移动一设计长度,与此同时,进行准备浆液。所述钻杆斜向下是指所述钻杆和竖直方向呈30-80度倾角范围内。所述第3步中的设计长度是0.5-1.5米。通过搅拌设备对浆液池2中的浆液进行充分搅拌混合。
第4步,进行压密注浆。所述压密注浆的所需的注浆量是0.1-0.2m3。本实施例中,每点注入浆量0.15m3。所述压密注浆的注浆压力在100~200kP范围内。
第5步,判断是否达到设计深度,如未到达设计深度,则移动机械,回到第2步,如到达设计深度,则完成注浆。
上述远程注浆方法作为基坑外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对基坑内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建筑的倾斜度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建筑物的进一步沉降作用。该方法由于可以进行斜向注浆,因而,实现远程注浆。由于注浆机的钻杆每移动一设计长度就注一次,直至到设计深度,因此,可以使得浆液更加容易扩散到欲加固的土体中,从而,有效防止冒浆现象的产生。该远程注浆方法将定向注浆和压密注浆进行时序结合,自上而下进行分层注浆,充分发挥浆液效用来加固地基,有效阻止地基上的偏斜建筑继续倾斜,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纠偏的作用。
第三步,在具体施工方案实施过程中,不断对实际状况进行监测并继续进行三维空间模拟分析,指导该具体施工方案,直至施工完成。其中,所述实际状况包括环境实际状况和施工实际状况。通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做到动态管理,实现信息化施工,从而在对基坑施工的过程中,实现对临近偏斜建筑的控倾防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

1.一种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对施工环境条件和各个施工方案进行三维空间模拟,并计算分析;第二步,通过计算分析选择最佳的具体施工方案,所述具体施工方案包括为主的基坑内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和为辅的基坑外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所述基坑内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是顺逆结合、分区施工方法,所述顺逆结合、分区施工方法是将整个基坑分成顺做法施工区域和逆作法施工区域结合施工,在逆做法施工区域中,底板采用中心岛式施工且中心岛外侧分区施工方法,所述中心岛式施工且中心岛外侧分区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1步,先盆式挖土,在基坑的中部形成中部底板垫层;第2步,在该中部底板垫层上形成中部底板结构;第3步,在所述中部底板结构和围护结构之间的区域分块抽条挖土,每挖一块,在该块上形成用于临时支撑围护结构的加厚配筋垫层单元,直至所有的块上均形成各自的加厚配筋垫层单元,从而组成加厚配筋垫层;第4步,在所述加厚配筋垫层上整体形成周边底板结构,并使周边底板结构与中部底板结构固连为一体,从而形成底板,所述基坑外的控倾防沉施工方案是远程注浆方法,所述远程注浆方法将定向注浆和压密注浆进行时序结合,且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行分层注浆,所述远程注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第1步,施工前准备;第2步,测量定位及机械定位;第3步,成孔施工,钻杆斜向移动一设计长度;第4步,进行压密注浆;第5步,判断是否达到设计深度,如未到达设计深度,则移动机械,回到第2步,如到达设计深度,则完成注浆;第三步,在具体施工方案实施过程中,不断对实际状况进行监测并继续进行三维空间模拟分析,指导该具体施工方案,直至施工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所述施工环境条件包括偏斜建筑的偏斜方向及偏斜程度和周边地质情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状况包括环境实际状况和施工实际状况。
CN2010105255422A 2010-10-29 2010-10-29 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9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255422A CN101979779B (zh) 2010-10-29 2010-10-29 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255422A CN101979779B (zh) 2010-10-29 2010-10-29 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9779A CN101979779A (zh) 2011-02-23
CN101979779B true CN101979779B (zh) 2011-11-09

Family

ID=43600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2554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9779B (zh) 2010-10-29 2010-10-29 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797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3024B (zh) * 2014-05-09 2015-09-09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基坑自动化监测异常数据识别方法
CN104674819A (zh) * 2015-01-28 2015-06-03 东北大学 一种高速公路高边坡的信息化施工方法
CN105178277A (zh) * 2015-07-29 2015-12-23 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特殊环境下的地基勘察、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5538A (en) * 1980-01-22 1981-06-30 Bounds Edward G Building foundation method and system, with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features
CN1361333A (zh) * 2000-12-28 2002-07-31 同济大学 跟踪补偿注浆控制地层位移方法
CN1948633A (zh) * 2005-10-14 2007-04-18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盆式开挖逆作法施工方法
RU2319812C2 (ru) * 2006-02-13 2008-03-20 Пензе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архитектуры и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вижением фундамента реактивными двигателями
CN101418571B (zh) * 2008-10-15 2010-09-01 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宽大基坑逆作法施工的中板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9779A (zh) 201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13431B (zh) 临近不等高基坑同步施工方法
CN102966119B (zh) 土工格栅加筋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N102653945B (zh) 基础托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A2806224C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retaining wall, and corresponding retaining wall
CN105201001B (zh) 一种岩溶地区大型溶洞的复合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321246B (zh) 采用地下连续墙的基坑施工方法
CN104264688A (zh) 人工挖孔变截面桩支护施工工艺
CN100510281C (zh) 超大直径、超埋深度调蓄池的半逆作施工方法
CN102817372A (zh) 地下深基础混凝土反模施工方法
Strigin et al. Foundation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N207092107U (zh) 一种利用地下连续墙的抗沉陷结构
CN101979779B (zh) 对临近偏斜建筑控倾防沉的基坑施工方法
CN109881683A (zh) 一种联合人工填土注浆加固技术的多桩分阶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Zhu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n Construction Effect of Top‐Down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uspended Diaphragm Wall for Deep and Large Foundation Pit in Complex Stratum
CN104480945A (zh) 一种基坑逆作施工方法
CN104499489A (zh) 一种基坑施工方法
CN218346137U (zh) 承载力强的地基基础
CN207525741U (zh) 一种塑料套管桩
KR200413303Y1 (ko) 강재 빔을 이용한 산벽 구조체
CN105064275A (zh) 替代灌砌块石或浆砌块石的土工格栅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
JP2009275358A (ja) 建物支持地盤の改良構造と施工方法
CN112252348A (zh) 基于基坑的u型注浆体防水层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JP2020159006A (ja) 擁壁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CN104631878B (zh) 铝业铸造机井施工方法
CN104612161A (zh) 带地下连续墙的基坑逆作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