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9041A - 一种治疗多种皮肤病的中药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多种皮肤病的中药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9041A
CN101979041A CN2010105358217A CN201010535821A CN101979041A CN 101979041 A CN101979041 A CN 101979041A CN 2010105358217 A CN2010105358217 A CN 2010105358217A CN 201010535821 A CN201010535821 A CN 201010535821A CN 101979041 A CN101979041 A CN 101979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m
restrain
restrains
radix
herb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58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9041B (zh
Inventor
焉曰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5358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790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79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9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9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90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多种皮肤病的中药制剂,选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白藓皮、海桐皮、等21味中药配制而成,本发明配方独特,配伍精当,有疏风养血,除湿止痒,凉血解毒的功效,临床应用无不良副作用,治疗范围广,克服了中西医分型治疗皮肤病的困难,对于以表皮增生、皮肤苔藓化、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炎症、血管反应性以及阻塞性毛囊皮脂腺炎为主的各种皮肤病,如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均有显著疗效,服用本方剂7天后,瘙痒消失,皮损处如丘疹,斑丘疹逐渐消退,红斑,风团消失,渗出减少,鳞屑变薄或脱落;14-21天后丘疹,斑丘疹消失,鳞屑减少,苔藓化消失,达到临床愈合,服药28-35天后皮损恢复正常,且不易复发。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多种皮肤病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特别是一种治疗多种皮肤病的中药制剂,适用于治疗以表皮增生、皮肤苔藓化、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炎症、血管反应性以及阻塞性毛囊皮脂腺炎为主的皮肤病。
背景技术
皮肤病主要包括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等,其中:(1)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特征是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中医古称之为“白疕”,古医籍亦有称之为松皮癣。西医称为银屑病(Psoriasis),俗称牛皮癣,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男性多于女性。春冬季节容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缓解。另外,城市的野广告也被称之为“牛皮癣”。目前对于牛皮癣的治疗大多中医是针对血热、血瘀和消除肝火旺的治疗,这种治疗能起到效果,但是这种治疗所用的清热解毒或者是脏腑调理的药物,不能对牛皮癣的病根起到作用;西医方面大部分的治疗是采用外用药膏或者其他的一些免疫制剂等来治疗牛皮癣,这些治疗见效快但只是针对病症的治疗,没有针对病灶根源去采取治疗方法。所以,在遇到外界的诱因的情况下仍会复发。(2)神经性皮炎与中医的“牛皮癣”、“摄领疮”等相类似。因风湿蕴肤,经气不畅所致。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性疾病。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为常见多发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儿童一般不发病。夏季多发或季节性不明显。中医认为:此病主要以内因为主,由于心绪烦扰,七情内伤,内生心火而致。初起皮疹较红,瘙痒较剧,因心主血脉,心火亢盛,伏于营血,产生血热,血热生风,风盛则燥,属于血热风燥。病久,皮损肥厚,文理粗重,呈苔藓化者,此因久病伤血,风盛则燥,属于血虚风燥。(3)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4)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似,但却非同一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或机体内存在致病因子的时候,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产生斑块的部位,会发生发痒的情形,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过敏原并加以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就会加剧。(5)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内分泌失调→皮脂腺分泌旺盛→油脂过多→毛孔粗大/堵塞→角质层增厚,油脂渐往皮层表面隆起→角质层隆起,油脂堵塞毛孔,隆起的顶点氧化变成黑色→细菌在毛孔里和油脂搅和在一起→痤疮丙酸杆菌在缺氧情况下大量繁殖→导致炎症细菌侵入,变成脓疱、结节→整个毛囊变红、发炎→细菌扩散到附近的皮肤组织,变得更大,进而形成痤疮。
目前,治疗各种皮肤病的药物琳琅满目,如擦剂,喷剂、膏剂、洗剂,但其应用局限,容易复发且疗程较长,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多种皮肤病的中药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病,疗效好、见效快、副作用少,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传统医学对人体发病机理的认识及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参考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从祖国医药宝库中筛选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天然食用植物药,按中医理论组方,达到扶正固本、平衡阴阳,针对病变部位特定修复,综合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循环障碍,恢复人体机能。
本发明所述制剂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
上述制剂添加丹参、皂角刺可专治牛皮癣,其组分配比为: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丹参5-15克、皂角刺3-10克。
上述制剂添加紫花地丁、皂角刺可专治神经性皮炎,其组分配比为: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皂角刺3-10克,紫花地丁10-16克。
上述制剂添加苍术、皂角刺可专治湿疹,其组分配比为: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苍术5-10克,皂角刺3-10克。
上述制剂添加薄荷、浮萍可专治荨麻疹,其组分配比为: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薄荷2-10克,浮萍3-10克。
上述制剂添加薄荷、苍术可专治痤疮,其组分配比为: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苍术5-10克,薄荷2-10克。
上述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方中诸药称好后置于砂锅中,加入冷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熬,留取150毫升药汁取出,再向砂锅中加冷水500毫升文火煎取150毫升,将两次煎取药汁混合而成。服用方法:每次服用150毫升,一天两次,饭后服。上述组份方解:
白鲜皮: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作用。《本草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去湿热药也”。现代研究本品对同心性毛癣菌,许氏黄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海桐皮:有祛风湿,通经络杀虫的功效。治疗风湿痹痛及各种疥癣。《本草纲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祛风杀虫”。
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疥癣,皮肤瘙痒湿毒疮疡,现代药理研究其提取物有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
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有治疗斑疹,丹毒,痈疮肿毒的功能。
丹参: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消肿的功效。主治疮疡肿毒,丹疹疥癣。
皂角刺:主治疮疡顽癣,痈疽肿毒。《本草图经》:“米醋熬嫩刺针做浓煎,已敷疮癣”的记载。
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对组胺等过敏物质引起的皮肤毛细血管的通透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可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草纲目》:“利咽喉口齿之病,治瘰疬,疥癣,风瘙隐疹”。
薄荷:祛风,行水,清热解毒。主治斑疹不透,风热隐疹,皮肤瘙痒,疥癣。《本经》:“主暴疹身痒,下水气”。
紫花地丁:有清热解毒,治疗疔疮,丹毒等热毒疮疡的功效。
荆芥:祛风解表,止痒。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若皮肤瘙痒之证常与荆芥配伍以祛风止痒。
胡麻:有补益精血,润燥润肠之功用。《本草备要》:“明耳目……逐风湿气”。
苍术:燥湿健脾,去风湿。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本草纲目》:“消斑疹毒”。
通草:清热利水,其味淡能利水渗湿,常与其他利湿清热药同用以为佐使。
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润肠。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对于血热壅盛,发斑而生斑疹者常与其他凉血药配伍使用。
车前子:利水通淋,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上述组方的综合治病机理:
此方配伍严谨,构思精妙。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故方中以白鲜皮、海桐皮、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风透表为君,以祛除在表之风邪,配伍苦参清热燥湿,通草,车前子渗热利湿,更以石膏、知母、连翘清热泻火,俱为臣药。由于风邪浸淫血脉,损伤阴血,故配伍当归、生地、胡麻、红花以养血活血,滋阴润燥,并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是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疏风养血,除湿止痒,凉血解毒之功效。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
一是速效,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病服用本方剂7天后,瘙痒消失,皮损处如丘疹,斑丘疹逐渐消退,红斑,风团消失,渗出减少,鳞屑变薄或脱落。14-21天后丘疹,斑丘疹消失,鳞屑减少,苔藓化消失,达到临床愈合。服药28-35天后皮损恢复正常,且不易复发;二是此方剂配伍精当,组方精妙有疏风养血,除湿止痒,凉血解毒的功效,临床应用无不良副作用;三是此方剂治疗范围广,克服了中西医分型治疗皮肤病的困难,不论何种类型,何种原因引起的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均有良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
将方中诸药称好后置于砂锅中,加入冷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熬,留取150毫升药汁取出,再向砂锅中加冷水500毫升文火煎取150毫升,将两次煎取药汁混合而成。服用方法:每次服用150毫升,一天两次,饭后服,适用于治疗以表皮增生、皮肤苔藓化、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炎症、血管反应性以及阻塞性毛囊皮脂腺炎为主的皮肤病。
实施例2: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丹参5-15克、皂角刺3-10克。
将方中诸药称好后置于砂锅中,加入冷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熬,留取150毫升药汁取出,再向砂锅中加冷水500毫升文火煎取150毫升,将两次煎取药汁混合而成。服用方法:每次服用150毫升,一天两次,饭后服,专治牛皮癣。
实施例3: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皂角刺3-10克,紫花地丁10-16克。
将方中诸药称好后置于砂锅中,加入冷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熬,留取150毫升药汁取出,再向砂锅中加冷水500毫升文火煎取150毫升,将两次煎取药汁混合而成。服用方法:每次服用150毫升,一天两次,饭后服,专治神经性皮炎。
实施例4: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苍术5-10克,皂角刺3-10克。
将方中诸药称好后置于砂锅中,加入冷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熬,留取150毫升药汁取出,再向砂锅中加冷水500毫升文火煎取150毫升,将两次煎取药汁混合而成。服用方法:每次服用150毫升,一天两次,饭后服,专治湿疹。
实施例5: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薄荷2-10克,浮萍3-10克。
将方中诸药称好后置于砂锅中,加入冷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熬,留取150毫升药汁取出,再向砂锅中加冷水500毫升文火煎取150毫升,将两次煎取药汁混合而成。服用方法:每次服用150毫升,一天两次,饭后服,专治荨麻疹。
实施例5: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苍术5-10克,薄荷2-10克。,
将方中诸药称好后置于砂锅中,加入冷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熬,留取150毫升药汁取出,再向砂锅中加冷水500毫升文火煎取150毫升,将两次煎取药汁混合而成。服用方法:每次服用150毫升,一天两次,饭后服,可专治痤疮。
临床实验报告:
1.一般资料
1.1将患者分成治疗组752例,女性患者495例,男性患者257例,其中2.5-17岁159例,18-60岁488例,61-85岁105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15年。对照组371例,女性患者218例,男性患者153例。
1.2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按人民卫生出版社《皮肤性病学》的诊断标准。
1.3临床表现:
(1)牛皮癣:瘙痒,斑丘疹,鳞屑性红斑,koebner征粟粒大脓疱以及非对称性外周关节炎。
(2)神经性皮炎:瘙痒,丘疹,苔藓化,皮肤干燥无渗出,好发于易受摩擦的颈项部,肘关节伸侧,底布等部位。
(3)湿疹:丘疹,丘疱疹,有渗液,结痂,常对称性分布,慢性湿疹有表皮粗糙,苔藓化或有皴裂。
(4)荨麻疹:常突然起病,先感到皮肤瘙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散在分布亦可融合成片。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消散不留痕迹,但新风团又陆续出现。有的患者可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
(5)痤疮:本病好发于青年男女,好发于颜面部,皮疹以粉刺为主的丘疹,结节、囊肿等多形性损害为特征。
2.治疗方法
2.1.1药物:自拟的消癣祛疹汤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
牛皮癣加丹参5-15克,皂角刺3-10克。
神经性皮炎加皂角刺3-10克,紫花地丁10-16克。
湿疹加苍术5-10克,皂角刺3-10克。
荨麻疹加薄荷2-10克,浮萍3-10克。
痤疮加苍术5-10克,薄荷2-10克。
置于砂锅中加冷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文火煎取150毫升,取出。再向砂锅中加冷水500毫升文火煎取150毫升,将两次煎取药汁混合而成。
2.1.2服用方法:早晚各一次,每次150ml。
2.2.1对照组:
2.2.2药物选用:按人民卫生出版社《皮肤性病学》常规治疗方法。
2.2.3药物用法:说明书上的标准剂量应用。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3.1.1临床治愈:经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皮损处完全恢复,皮肤光滑与正
常皮肤相同。
3.1.2有效:症状明显减轻,皮损面积缩小,病情得到控制。
3.1.3无效:症状无改变。
3.2治疗结果:
两种治疗结果的比较:
Figure BSA00000338208500121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析,差异性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
临床病例一:
李国林,男,38岁,汉族,平泉县卫生局医政股工作人员。主诉:头皮,躯干,肘后腰骶多处鳞屑样红斑加重一个月。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头皮,躯干肘后以及腰骶部点滴样红色斑点并迅速蔓延全身,现在连成片状,呈鲜红色的斑丘疹,瘙痒明显。期间外用冰黄肤乐软膏,肤肌宁软膏治疗效果不明显。曾在北京以及石家庄某医院治疗,口服药物不详,疗效欠佳,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精神尚可,平素体健。既往史:牛皮癣病史三年,父辈有牛皮癣。体格检查:T36.8℃、P T36.8℃、P75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75次/分、R20次/分、BP120/80mm Hg头上、后背、肘后、腰骶及腿部多处点滴状斑丘疹,并有多部位连成片状,有大量鳞屑脱落,瘙痒明显,尤以夜间为甚,新的皮疹不断出现并不断扩大。鳞屑厚积,基底部炎症明显,周围有炎性红晕,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均未见异常。诊断:寻常型牛皮癣(进行期)。治疗:取原料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丹参5-15克、皂角刺3-10克。将方中诸药称好后置于砂锅中,加入冷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熬,留取150毫升药汁取出,再向砂锅中加冷水500毫升文火煎取150毫升,将两次煎取药汁混合而成。服用方法:每次服用150毫升,一天两次,饭后服,服用7天后,瘙痒消失,原发皮疹未见扩大,未出现新的皮疹,鳞屑大量脱落。服用14天以后皮损变薄,炎症减轻。服用281天后皮疹缩小变平,鳞屑减少,周围出现淡白色晕。服用28天后皮疹全部消失,几乎与正常皮肤相同。为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又服用7天消癣祛疹汤7天,随访3年至今未复发。
临床病例二:
韩秀丽女,23岁,汉族,未婚。唐山市玉田县窝洛沽镇,魏桩子村人。主诉:项部,肘部,腰骶部及小腿处瘙痒伴脱屑。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项部皮肤瘙痒,因治疗不当很快肘部及腰骶部多部位出现丘疹,曾外用皮毒清软膏和多种膏剂,口服多种中成药制剂均为得到控制,转诊全国知名皮肤病医院多家,治疗效果。不佳。既往史:神经性皮炎病史五年。体格检查:T36.9℃,P71次/分、R22次/分、BP115/80mm Hg.项部、肘关节伸侧皮肤粗糙肥厚,腰骶部因反复搔抓形成苔藓样斑块,小腿部皮肤苔藓样变,表面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舌暗红,有瘀点,脉浮细涩。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均未见异常。诊断:神经性皮炎。治疗:取原料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皂角刺3-10克,紫花地丁10-16克。将方中诸药称好后置于砂锅中,加入冷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熬,留取150毫升药汁取出,再向砂锅中加冷水500毫升文火煎取150毫升,将两次煎取药汁混合而成。服用方法:每次服用150毫升,一天两次,饭后服,服用7天后瘙痒症状消失,血痂脱落,苔藓处有大量鳞屑脱落,服用14天后苔藓变薄,项部,肘部皮损恢复正常,唯腰骶部和小腿处皮损周围有淡红色晕。服用21天后小腿及腰骶部皮损处皮肤稍高于正常皮面,服用28天以后皮损处几乎与正常皮肤相同,唯有少量色素沉着。随访3年神经性皮炎未复发,色素沉着早已消失。
临床病例三:
王利民,男54岁,汉族,已婚,平泉县南大街农机厂人。主诉:面部,耳后,双足背瘙痒伴流水一年余。现病史:患者面部、耳后、手背、双足背剧烈瘙痒,耳后及足背皮疹对称分布,粗糙不平,有鳞屑,右足背有一3×2.2cm大小的皮肤糜烂,手背因长时间搔抓皮疹处有大量渗出物,曾多次口服异丙嗪,苯海拉明以及多种药物治疗均未见明显效果,患者因长期未愈情绪低落,心烦气躁。体格检查:T37℃,P65次/分,R22次/分、BP120/80120/75mm Hg。面部局限性红斑,口唇部粘膜发亮,双耳后皮肤呈暗红色,粗糙不平有鳞屑,左足背苔藓样变,右足背有一3×2.2cm大小的皮肤糜烂,手背因搔抓有大量渗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肝功能正常。诊断:湿疹。治疗:取原料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苍术5-10克,皂角刺3-10克。将方中诸药称好后置于砂锅中,加入冷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熬,留取150毫升药汁取出,再向砂锅中加冷水500毫升文火煎取150毫升,将两次煎取药汁混合而成。服用方法:每次服用150毫升,一天两次,饭后服,服用7天后瘙痒缓解,只在夜间有微痒,足背苔藓开始脱落,手背渗出减少,14天后瘙痒消失,右足背糜烂面积缩小,苔藓部位鳞屑脱落,皮损变薄,皮肤稍粗糙,服用21天以后右足背糜烂愈合,面部及手背恢复正常,服用28天后皮损部恢复正常唯有色素沉着,未留下瘢痕。随访一年未复发。
临床病例四:
孙启东,女,54岁,汉族,已婚,平泉县平泉镇人。主诉:全身瘙痒五年,吃海鲜,接触冷水立即全身发作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鲜红色风团,此次发病因一天前吃虾皮而发病。现病史:患者五年前因吃海鲜后突然皮肤瘙痒难忍,尔后身上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鲜红色风团,并迅速融合成片,有时头皮以及手足心皆痒,偶有口唇及眼睑水肿。五年前发作时服用赛庚啶,脑益嗪后风团消退不留痕迹。自从两年前发作后服用抗过敏药物后疗效不佳,曾多处求医治疗,服用药物数十种疗效均不佳,遂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既往史:既往体健,无不良嗜好,无长期服药史。体格检查:T36.7℃、P66次/分、R19次/分、BP125/85mmHg。躯干部鲜红色风团并融合成片,表面有抓痕,与周围界限清楚,舌红苔薄白腻,脉浮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未见异常。诊断:荨麻疹。治疗:取原料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薄荷2-10克,浮萍3-10克。将方中诸药称好后置于砂锅中,加入冷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熬,留取150毫升药汁取出,再向砂锅中加冷水500毫升文火煎取150毫升,将两次煎取药汁混合而成。服用方法:每次服用150毫升,一天两次,饭后服,服用1天后瘙痒消失,风团消失,7天后风团未复发,一年后随访告之日未复发,并说经常吃海鲜也未发作。
临床病例五:
男18岁,汉族。未婚。承德县六沟镇大丰道沟村人。主诉:3个月前颜面部,前胸后背皮肤粉刺。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颜面,前胸后背出现红色小丘疹,丘疹顶端有小脓疱,有的粉刺聚合成团状,曾外用多种膏剂,口服抗生素(名称、剂量不详)痤疮均未得到控制。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长期用药史,患者近期未用过化妆品。查体:T36.7℃、P62次/分、R19次/分、BP110/75mm Hg,前额,双颧及面颊前胸后背多处丘疹,左面颊部痤疮聚合成团,舌红苔黄,脉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诊断:寻常性痤疮。治疗:取原料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苍术5-10克,薄荷2-10克。,将方中诸药称好后置于砂锅中,加入冷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熬,留取150毫升药汁取出,再向砂锅中加冷水500毫升文火煎取150毫升,将两次煎取药汁混合而成。服用方法:每次服用150毫升,一天两次,饭后服,服用7天后前胸后背及额部丘疹缩小,脓疱消失,红色丘疹颜色变淡。服用14天后前胸后背以及前额丘疹消失,28天后左面颊部丘疹消失,未留下瘢痕,与正常皮肤相同,病告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临床总结: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治疗多种皮肤病(如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的一种治疗方法。由疗效表可以看出治愈率达98.6%,好转率1.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48.9%,有效率36.7%,无效14.3%,总有效率85.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应用已证明本发明有可靠疗效。
通过临床实践与观察,本发明组方严谨,取材方便,治愈率高,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Claims (6)

1.一种治疗多种皮肤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原料制成: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添加了丹参、皂角刺,其中各原料的组份配比是: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
丹参5-15克、皂角刺3-10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添加了紫花地丁、皂角刺,其中各原料的组份配比是: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
皂角刺3-10克,紫花地丁10-16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添加了苍术、皂角刺,其中各原料的组份配比是: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
苍术5-10克,皂角刺3-10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添加了薄荷、浮萍,其中各原料的组份配比是: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
薄荷2-10克,浮萍3-10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添加了薄荷、苍术,其中各原料的组份配比是:
白藓皮5-10克、海桐皮5-15克、苦参5-15克、连翘6-15克、
红花3-10克、蝉蜕2-10克、荆芥3-10克、防风3-10克、
胡麻仁10-30克、知母6-12克、石膏15-60克、牛蒡子3-10克、
通草2-5克、当归5-15克、生地10-30克、车前子5-10克(布包)、
苍术5-10克,薄荷2-10克。
CN2010105358217A 2010-11-05 2010-11-05 一种治疗多种皮肤病的中药制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90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58217A CN101979041B (zh) 2010-11-05 2010-11-05 一种治疗多种皮肤病的中药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58217A CN101979041B (zh) 2010-11-05 2010-11-05 一种治疗多种皮肤病的中药制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9041A true CN101979041A (zh) 2011-02-23
CN101979041B CN101979041B (zh) 2012-04-25

Family

ID=43599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582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9041B (zh) 2010-11-05 2010-11-05 一种治疗多种皮肤病的中药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79041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6463A (zh) * 2011-12-27 2012-07-04 卢俊芳 治疗痤疮的药物
CN102743661A (zh) * 2012-07-13 2012-10-24 潞城市专利成果转化促进会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2823A (zh) * 2013-03-20 2013-06-12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草药物
CN103463295A (zh) * 2013-10-07 2013-12-25 李玲玲 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3279A (zh) * 2013-12-15 2014-03-12 徐士杰 一种治疗小儿麻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6196A (zh) * 2013-12-10 2014-03-26 山东中大药业有限公司 治疗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4274541A (zh) * 2014-10-11 2015-01-14 李火莲 一种治疗疮毒的药物
CN104606599A (zh) * 2014-11-27 2015-05-13 马艳春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内服中药组合物
CN104983953A (zh) * 2015-07-23 2015-10-21 王兴通 治疗疥癣的软膏制剂及制法
CN105125850A (zh) * 2015-10-21 2015-12-09 杨关学 一种治疗牛皮癣、湿疹、荨麻疹和神经性皮炎的组合物
CN107714756A (zh) * 2017-10-30 2018-02-23 邱寿祥 一种内外兼治的多功能药酒
CN113694131A (zh) * 2021-09-17 2021-11-26 范宗荣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成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3727A (zh) * 2006-10-13 2007-04-11 赵景春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组合中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3727A (zh) * 2006-10-13 2007-04-11 赵景春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组合中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广西中医药》 19870220 林中 银屑病 , 第01期 2 *
《陕西中医》 19890805 刘志杰 四物汤加味治疗皮肤病157例 , 第08期 2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6463A (zh) * 2011-12-27 2012-07-04 卢俊芳 治疗痤疮的药物
CN102743661B (zh) * 2012-07-13 2016-01-20 郭辰玉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43661A (zh) * 2012-07-13 2012-10-24 潞城市专利成果转化促进会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2823A (zh) * 2013-03-20 2013-06-12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草药物
CN103463295A (zh) * 2013-10-07 2013-12-25 李玲玲 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6196A (zh) * 2013-12-10 2014-03-26 山东中大药业有限公司 治疗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656196B (zh) * 2013-12-10 2016-05-18 高杰 治疗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623279A (zh) * 2013-12-15 2014-03-12 徐士杰 一种治疗小儿麻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74541A (zh) * 2014-10-11 2015-01-14 李火莲 一种治疗疮毒的药物
CN104606599A (zh) * 2014-11-27 2015-05-13 马艳春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内服中药组合物
CN104983953A (zh) * 2015-07-23 2015-10-21 王兴通 治疗疥癣的软膏制剂及制法
CN105125850A (zh) * 2015-10-21 2015-12-09 杨关学 一种治疗牛皮癣、湿疹、荨麻疹和神经性皮炎的组合物
CN107714756A (zh) * 2017-10-30 2018-02-23 邱寿祥 一种内外兼治的多功能药酒
CN113694131A (zh) * 2021-09-17 2021-11-26 范宗荣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成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9041B (zh) 2012-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9041B (zh) 一种治疗多种皮肤病的中药制剂
CN102091258B (zh) 一种祛除疤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633B (zh) 一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727B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90217C (zh)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
CN103041173A (zh) 一种治疗皮炎、湿疹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35715A (zh) 治疗湿热内蕴型湿疹的中药外洗液
CN103751663A (zh) 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2199A (zh) 一种治疗冻伤的药物
CN102178877B (zh) 一种治疗阴囊湿疹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0164B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21219A (zh)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21079B (zh) 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2430097A (zh) 一种治疗白癜风的中药
CN105641256A (zh) 一种治疗儿童睑板腺囊肿的中药组合物
CN104706953A (zh)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的中药制剂
CN103721138A (zh) 一种治疗酒糟鼻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3480B (zh) 一种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054991B (zh) 一种治疗少腹部不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616536A (zh) 一种治疗白癜风的中药擦剂
CN103599253B (zh) 一种用于治疗老年人冬痒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10051761A (zh) 祛痘消炎的外用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21141A (zh) 一种治疗慢性阴囊湿疹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629A (zh) 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27765B (zh) 一种治疗皮肤癣的滴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Termination date: 20161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