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8863A - 蛭弧菌游泳体在防控生鱼片制作过程中的细菌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蛭弧菌游泳体在防控生鱼片制作过程中的细菌的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78863A CN101978863A CN2010102709103A CN201010270910A CN101978863A CN 101978863 A CN101978863 A CN 101978863A CN 2010102709103 A CN2010102709103 A CN 2010102709103A CN 201010270910 A CN201010270910 A CN 201010270910A CN 101978863 A CN101978863 A CN 1019788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dellovibrio
- raw fish
- telotroch
- bacterium liquid
- ra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 Preservation Except Freezing, Refrigeration, And Drying (AREA)
- Meat, Egg Or Seafood Product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蛭弧菌游泳体在防控生鱼片制作过程中的细菌的应用,该菌株为蛭弧菌BDFM05,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其简称为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9172,保藏时间为2009年8月7日。将上述蛭弧菌制备成蛭弧菌游泳体菌液,作为杀菌剂用于生鱼片制作过程中,特别是应用于生鱼片制作生鲜原料加工初洗环节减菌,操作台、加工车间和盛放碟盘的消毒杀菌。本发明将蛭弧菌游泳体制成的蛭弧菌液用于防治生鱼片制作过程中可能染菌的关键环节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的防控,对生鱼片上的常见食物中毒细菌防控效果良好,且具有无毒、对食品无副作用等优点,应用前景良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蛭弧菌及利用该蛭弧菌游泳体制成的蛭弧菌液,在防控生鱼片制作关键环节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的应用,特别是应用于制作生鱼片的生鲜原料加工初洗时生鱼片减菌,操作台、加工车间和盛放碟盘的消毒杀菌。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生食疗法”被视为一种健康的时尚,生食鱼片倍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日本料理以生鱼片最为著名,它堪称是日本菜的代表作,在中国广东一带也有生食鱼片的习惯。生鱼片的加工工艺流程大概包括:选料,暂养,放血,初洗,开片,去皮,磨皮,修整,分级,清洁,装盘,如果是立即食用,加配饰料,再加上佐料就可以马上食用;非立即食用,装盘后可以急冻,称重包装,冷冻贮藏。由于生鱼片是以鲜活(鲜冻)的鱼类为原料,经过处理后直接食用,这些产品本身可能带菌或者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污染上病原微生物,引起食物中毒。造成生鱼片食源性中毒的微生物主要包括原料自身携带,海产鱼带有弧菌属、假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及黄杆菌属等细菌,淡水鱼常常有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等。如受生活用水污染,则鱼体可能带有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属等。这些细菌多分布在鱼的体表、肠腔等处。另外在整个生鱼片的生产操作过程中,操作工具和盛放碟盘也可能使生鱼片染菌。我们的最新研究表明,有些蛭弧菌可以裂解包括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属、沙门氏菌、恶臭假单胞菌、弧菌等一些常见生鱼片携带致病或潜在致病性细菌。因此,利用蛭弧菌控制生鱼片携带的菌落总数和致病菌,这种新的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和改善其食用的安全性,对人类健康和我国鱼类产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蛭弧菌是一类寄生于其他细菌,并能导致其裂解的一类细菌。研究表明它比一般细菌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有类似噬菌体的作用。单细胞,呈弧形或逗点状,有时呈螺旋状,大小0.2~0.6×0.8~1.2微米,端生鞭毛,多为一根。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可以裂解致病性细菌。我们的最新研究表明,有些蛭弧菌可以裂解包括嗜水气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等一些常见鱼片携带的人畜共患致病菌。蛭弧菌的生活史分两个阶段:自由生活,能运动,不进行增殖的游泳体阶段和在特定宿主细菌的周质空间内进行生长繁殖的蛭质体阶段。
已有的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有益微生物制剂,无论是在食品工业还是在(海洋)水产养殖等领域,蛭弧菌的应用均是安全的。例如:在国外,Lenz and Hespell(1978)研究发现,蛭弧菌及对动物及人的细胞不具侵染性[Lenz R.W.,HespellR.B.Attempts to grow bedellovibrios micurgically-injected into animal cells.Archives of Microbiology,1978,119(3):245-248]。在国内,林茂等(2006)研究了蛭弧菌对鱼类细胞的作用,发现它对鱼类细菌没有侵染作用[林茂,杨先乐,薛晖,曹海鹏,邱军强。蛭弧菌BDH2102对鱼类细胞及病原菌的作用。微生物学通报,2006,33(1):7-11]。蛭弧菌游泳体是指蛭弧菌侵入宿主细菌前的生长形式。蛭弧菌游泳体侵入宿主细菌的过程非常快,一般几秒钟内即可完成。目前对生鱼片的加工过程的消菌,主要用到自来水清洗,但此方法存在保质期短,清洗不彻底,易残留细菌易染菌的缺陷;利用蛭弧菌游泳体对生鱼片进行食用前的消菌,是一种无公害、无毒无副作用的新生物方法,国内外尚未见过有相关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保质期短、菌数多、有潜在危害的缺陷,提供一种蛭弧菌游泳体在防控生鱼片制作过程中的细菌的应用。特别是应用于制作生鱼片关键环节中的生鲜原料加工初洗时生鱼片减菌,操作台、加工车间和盛放碟盘的消毒杀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蛭弧菌,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为蛭弧菌BDFM05,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其简称为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9172,保藏时间为2009年8月7日。BDFM05呈单细胞,椭圆形,大小为1.43×0.53μm,端生鞭毛,鞭毛长度至少2μm;
所述蛭弧菌(Bdellovibrio sp.)BDFM05以双层平板法于28℃培养三天可形成直径2~3mm的透明圆形噬菌斑,采用游泳体高密度发酵方法发酵,得到一定浓度的蛭弧菌游泳体。将蛭弧菌游泳体菌液作为杀菌剂用于生鱼片制作过程中,以消除生鱼片上的菌落总数和致病菌,其中菌落总数指的是生鱼片上所有的细菌,致病菌指的是沙门氏菌属、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属、弧菌属、假单胞菌属等对人体有害的细菌。
优选地,所述蛭弧菌游泳体菌液的浓度为101~109pfu/mL。
优选地,所述蛭弧菌游泳体菌液采用擦涂、喷洒或浸泡的方式作用于生鱼片生鲜原料或盛放碟盘,或者采用擦涂、喷洒的方式作用于操作台或加工车间。
优选地,所述浸泡时间为15~45秒。
优选地,所述浸泡时间为30秒。
优选地,对生鱼片生鲜原料杀菌时,蛭弧菌游泳体菌液的浓度为102~109pfu/mL。
优选地,对生鱼片盛放碟盘杀菌时,蛭弧菌游泳体菌液的浓度为101~109pfu/mL。
优选地,所述擦涂、喷洒时,蛭弧菌游泳体菌液的使用量为10~100mL/m2。
优选地,所述蛭弧菌游泳体菌液通过申请号“200710031166.X”,公开的高密度蛭弧菌游泳体的发酵方法进行制备,具体为:
在含有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的DNB(dilute nutrient broth)液体培养基中接种蛭弧菌BDFM05,恒温摇床150~300rpm、25~35℃培养36~48h;培养液分别于4℃、6000~8000rpm离心15~20min,取上清液,再将上清液分别于4℃、16000~18000rpm离心15~20min,保留沉淀,向沉淀中加入DNB液体培养基重新悬浮蛭弧菌沉淀物,即制得浓度为109~1010pfu/mL的蛭弧菌游泳体菌液;再用水或PBS缓冲液稀释至101~109pfu/mL的蛭弧菌液,待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在生鱼片制作中采用本法控制生鱼片中菌落总数和致病菌效果明显。
如图3、图4、图5、图8所示,所述的蛭弧菌液对生鱼片菌落总数和致病菌防控作用显著,当达到蛭弧菌液的最低起效浓度时,能够有效控制菌落总数含量,而致病菌在优选范围内不存在。本应用方法特别适用于生鱼片制作过程中的消菌处理,为日本料理提供优质原材料和加工上的便利,确保生鱼片生鲜原料制作过程中产品的优质,有效地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
2、采用本发明控制日本料理中的生鱼片生鲜原料加工初洗时的细菌安全性好,操作方便。
利用蛭弧菌游泳体防控生鱼片生鲜原料加工初洗时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的方法是生物方法,蛭弧菌游泳体控制生鱼片中的细菌具有起效快、活力强的优点,该特征使其适合作为抑止或清除生物体及其环境中有害菌的生物净化因子,且其在裂解完宿主细菌后,会因饥饿而自动消亡,因此对人和动物无毒副作用。不仅可提高消费者生食生鱼片的安全系数,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也为生鱼片的绿色加工生产提供保障。操作采用浸泡、喷洒或者擦涂的方法,过程简单。
3、将本发明应用于生产生鱼片的操作台、加工车间和盛放碟盘的消毒杀菌,方便、安全且效果好。
把上述蛭弧菌液应用于制作生鱼片的操作台、加工车间和盛放碟盘的消毒杀菌,效果好可确保生鱼片的优质。应用于生鱼片产品加工操作台和车间中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的防控时,检测结果显示,在蛭弧菌液浓度≥101pfu/mL,喷洒使用量≥10mL/m2菌落总数在1h后残留率不到0.1%,致病菌没有检测出。应用于生鱼片盛放碟盘中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的防控时,检测结果显示,采用浸泡方法在蛭弧菌液浓度≥101pfu/mL时,1h后菌落总数残留率不到0.2%,致病菌没有检测出。可见该技术能有效地延长生鱼片产品在常温或者低温下的保藏时间,防止或延缓腐败变质,且操作方便、安全且效果好,直接提高了产品品质。
4、蛭弧菌游泳体控制生鱼片中的细菌具有起效快、活力强的优点,这些优点使得蛭弧菌游泳体同样适合作为抑止或清除生物体及其环境中有害菌的生物净化因子,从而避免了细菌感染对生鱼片品质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自来水用浸渍的方法在控制三文鱼制成生鱼片生鲜原料加工初洗时菌落总数残留率-时间图;
图2为自来水用浸渍的方法在控制三文鱼制成生鱼片生鲜原料加工初洗时致病菌残留率-时间图;
图3为蛭弧菌液用浸渍的方法在控制三文鱼制成生鱼片生鲜原料加工初洗时菌落总数残留率-浓度图;
图4为蛭弧菌液用浸渍的方法在控制三文鱼制成生鱼片生鲜原料加工初洗时,时间2h时制得致病菌留率-浓度图;
图5为蛭弧菌液用擦涂的方法应用于生鱼片生产过程中操作台和加工车间的消毒杀菌时,采用最低蛭弧菌液浓度101pfu/mL,时间1h时制得的菌落总数残留率-擦涂量图;
图6为自来水用擦涂的方法应用于生鱼片制作操作台和加工车间的减菌时,菌落总数残留率-时间图;
图7为自来水用擦涂的方法应用于生鱼片制作操作台和加工车间的减菌时,致病菌残留率-时间图;
图8为蛭弧菌液用浸渍的方法应用于生鱼片盛放碟盘的消毒杀菌,时间1h时制得的菌落总数残留率-浓度图;
图9为自来水用浸渍的方法应用于生鱼片盛放碟盘的消毒杀菌,菌落总数残留率-时间图;
图10为自来水用浸渍的方法应用于生鱼片盛放碟盘的消毒杀菌,致病菌残留率-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对于未特别注明的工艺参数,可参照常规技术进行。
所述沙门氏菌属、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属、弧菌属、假单胞菌属等致病菌同时出现均有效,但为实验结果及图表数据表达清晰,致病菌以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购自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编号GIM1.237)、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购自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编号GIM1.172)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购自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编号GIM 1.137)为例。
实施例1
蛭弧菌游泳体在控制生鱼片生鲜原料加工初洗时的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的应用,下面生鱼片以三文鱼为例。
应用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及其条件:
步骤一:蛭弧菌游泳体菌液的制备
蛭弧菌游泳体通过申请号“200710031166.X”的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高密度蛭弧菌游泳体的发酵方法进行发酵:在装有100mL MRS液体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粉8g,酵母膏粉4g,葡萄糖20g,磷酸氢二钾2g,柠檬酸三氨2g,乙酸钠5g,硫酸镁0.2g,硫酸锰0.05g,1g吐温80,pH值6.0~6.4)的锥形瓶中接种2mL浓度为1010cfu/mL的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购自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编号GIM1.156),200rpm、28℃摇床培养18小时,培养液于4℃、50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沉淀菌体用5mL无菌水重新悬浮,之后加入到装有100mL DNB(dilute nutrient broth)液体培养基(营养肉汤0.8g,酪蛋白酸水解物0.5g,酵母精提物0.1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pH值为7.2~7.6)的锥形瓶中,再接入2mL浓度为103pfu/ml的蛭弧菌BDFM05。恒温摇床250rpm、28℃培养36h。培养液于4℃6000rpm离心20min,取上清液,再将上清液分别于4℃16000rpm离心20min,保留沉淀,加入DNB液体培养基(营养肉汤0.8g,酪蛋白酸水解物0.5g,酵母精提物0.1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pH值为7.2~7.6)重新悬浮蛭弧菌沉淀物,即制得浓度为109~1010pfu/mL的蛭弧菌游泳体菌液。再稀释成101~109pfu/mL的蛭弧菌液,待用。
步骤二:蛭弧菌游泳体控制三文鱼生鱼片制作生鲜原料加工初洗时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的应用实验
(1)鼠伤寒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制备
于3个含100mL普通营养肉汤(NB)培养基的锥形瓶,分别接入1mL x103cfu/mL的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购自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编号GIM1.237)、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购自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编号GIM1.172)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购自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编号GIM 1.137),摇床培养,160rpm28℃培养12-16。增殖培养液经5000rpm、4℃离心20min,弃上清液,沉淀菌体用无菌水重新悬浮,使其浓度为109cfu/mL,最后制备上述三种菌的混合液,每种菌的终浓度为105cfu/mL。
(2)蛭弧菌液对三文鱼生鱼片生鲜原料加工初洗时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的控制实验
用浸渍的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用无菌刀把三文鱼的肉片切割成每块重量相近的实验样品生鱼块,每块重约0.25kg。试验设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三块,为三个平行样,剩下鱼片为试验组,每小组三块,为三个平行样。先将它们浸渍于75%的酒精中杀菌,在无菌操作台放置至酒精发挥干,后将它们浸渍于步骤二(1)的致病菌混合液中,致病菌混合液是指鼠伤寒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终浓度分别达到1×105cfu/mL,30秒后取出,在无菌操作台放置15min使菌体自然吸附。分别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菌落总数和致病菌含量,然后对试验组每个小组的鱼片再直接浸渍在不同浓度的蛭弧菌液。将试验组浸渍于浓度为101pfu/mL、102pfu/mL、103pfu/mL、105pfu/mL、107pfu/mL或109pfu mL的蛭弧菌液中,每浓度均有三个平行样,30秒后取出;对照组的生鱼片用自来水(常规方法)浸泡,30秒后取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样品,在无菌操作台中于室温下放置,分别于2小时和4小时检测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的含量。菌落总数和致病菌具体检测方法是:每次检测从每组试样中取出鱼片放入无菌绞肉机中同时加入50mL的无菌蒸馏水搅碎,震荡均匀后取原液依次用无菌蒸馏水进行10倍稀释后,每个梯度取0.1mL平板涂布,培养24h后采用MPN(most probable number)方法(单位为cfu/kg),对细菌进行计数。菌落总数采用营养肉汤固体培养基;致病菌检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采用XLD(xylose-lysine-deoxycholate)选择性培养基,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采用RimLer-shotts(R-S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大肠杆菌的检测采用TBX(Tryptone Bile X-glucuronide)选择性琼脂培养基。
检测结果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有数据均为三个平行样的平均值。由对照组图1、图2、和试验组图3、图4的比较可以看出,用蛭弧菌液浸泡的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的残留率低于传统用自来水浸泡的方法。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蛭弧菌液的浓度越高,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的残留率越小,防控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的能力越强。作用时间越久,防控效果越好。由图3,可知在2h时各个浓度菌落总数的残留率可以控制在1%以下,使得生鱼片的菌落总数得到很好的控制。而致病菌的残留率仅在浓度为103pfu/mL,时间2h时检测到致病菌,其它浓度和时间为零,如图4所示。因此,在防控三文鱼生鱼片携带的菌落总数和致病菌中,蛭弧菌液应用于控制菌落总数的浓度≥101pfu/mL,最佳使用浓度在101~109pfu/mL。蛭弧菌液控制致病菌的浓度≥102pfu/mL,最佳使用浓度在102~109pfu/mL。
关于对生鱼片品质的评价,除了从上述生鱼片的微生物卫生安全方面做出检测外,持水力、嫩度、pH、肉色以及硬度及湿度也是考查的内容。
对持水力的考察方法:采用目前通用的48小时滴水法,将肉制品悬挂在0~4℃悬挂贮存48小时后计算失重率,结果使用蛭弧菌的试验组的鱼片在悬挂48h持水率均较高,失重率平均为2.0%,而对照组的失重率平均则为11%。由此明显看出对照组鱼片品质的下降。
鱼片颜色评价,结果是使用蛭弧菌的试验组三文鱼呈现鲜红色,稍有光泽;而未使用蛭弧菌的对照组肉色光泽暗淡,且不断有水外渗。主观评价可以看出未加蛭弧菌的(对照组)肉色明显的劣于试验组。
pH值测定,结果显示未加蛭弧菌的鱼片(对照组)的pH值都接近5,这是肌肉的持水力下降的标志,此时的pH值对鱼片的风味产生较大影响,而使用蛭弧菌的试验组pH值维持在6.0~6.5,这说明肉的品质保持的比对照组的好。
从嫩度方面的考察,是通过嫩度仪来评估的,评估的结果两者之间没有很明显的区别,但实验组嫩度略微的优于对照组。
对硬度主观评价是通过切面是否容易变形来确定的,而对湿度评价是通过切面液体渗出的多少来确定的,结果是4h时对照组的鱼片切面很容易变形,而且还有水渗出,可以鉴定等级为渗出。试验组的鱼片切面不容易变形,也没有水渗出,可以鉴定等级为潮湿。
从以上肉品质的综合鉴定来看,试验组的鱼片品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这说明蛭弧菌在控制即食生鱼片携带的常见致病菌方面效果显著,可以推广应用于日本料理等生鱼片为材料的食物制作前的控制致病菌。
实施例2
蛭弧菌游泳体应用于生鱼片制作操作台和加工车间的消毒杀菌
试验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及其条件:
步骤一:同实施例1的步骤一
步骤二:应用蛭弧菌游泳体于生鱼片生制作操作台和车间的消毒杀菌实验。
采用本发明的应用方法,选用大小规格一样的操作台和车间,分成多个不同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三个,为三个平行样,剩下为试验组,每小组三个,为三个平行样。分别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菌落总数和致病菌含量,然后在试验组加工生鱼片操作台和车间的表面,均匀擦涂浓度为101pfu/mL的蛭弧菌液,擦涂使用量则按试验组的不同分别为10mL/m2、25mL/m2、50mL/m2、70mL/m2、100mL/m2,每个试验组擦涂一遍;对照组(常规方法)用自来水擦涂,每个组擦涂一遍;在室温下放置,分别于1h和2h检测菌落总数和致病菌。检测方法同上述。
随后的操作台和车间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仅在喷洒量为10mL/m2中1小时后检测到菌落总数的残留率如图5所示,没有检测到致病菌,其他喷洒量的试验组没有检测到菌落总数和致病菌。对照组检测到菌落总数的残留率如图6所示,致病菌的检测结果如图7所示;比较图5和图6、图7,可知该蛭弧菌液应用于生鱼片加工操作台和车间的消毒杀菌方面效果显著,可确保生鱼片产品品质。由此可见,该蛭弧菌液可以广泛地推广应用于生鱼片制作操作环境中的消毒杀菌。
实施例3
蛭弧菌游泳体应用于生鱼片食用盛放碟盘的消毒杀菌
试验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及其条件:
步骤一:同实施例1的步骤一
步骤二:应用蛭弧菌游泳体于生鱼片盛放碟盘消毒杀菌实验。
采用本发明的应用方法,分成多个不同试验组和对照组,选规格大小一样的碟盘,其中对照组三个,为三个平行样,剩下为试验组,每小组三个,为三个平行样。分别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菌落总数和致病菌含量。然后把盛放的碟盘直接浸渍在不同浓度的蛭弧菌液。将试验组分别渍于浓度为101pfu/mL、102pfu/mL、103pfu/mL、105pfu/mL、107pfu/mL或109pfu mL的蛭弧菌液中,每浓度均有三个平行样,浸泡30秒取出晾干,对照组(常规方法)用自来水浸泡30秒取出晾干,在无菌操作室,室温下放置,分别于1h和2h检测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的含量。检测方法同上述。
菌落总数和致病菌残留率的检测结果,显示仅在浓度为101pfu/mL的试验组1h检测到菌落总数,结果如图8所示,没有检测到致病菌。其他浓度的试验组没有检测到菌落总数和致病菌。对照组菌落总数残留率结果如图9所示,致病菌的检测结果如图10所示。比较图8和图9、图10,可知使用蛭弧菌液优于常规的方法。本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蛭弧菌液应用于生鱼片盛放碟盘的消毒杀菌方面效果显著,可确保生鱼片产品品质。由此可见,该蛭弧菌液可以广泛地推广应用于生鱼片食用盛放碟盘中的消毒杀菌。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子,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蛭弧菌游泳体在防控生鱼片制作过程中的细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蛭弧菌制备成蛭弧菌游泳体菌液,将蛭弧菌游泳体菌液作为杀菌剂用于生鱼片制作过程中;所述菌株为蛭弧菌(Bdellovibrio sp.)BDFM05,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其简称为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9172,保藏时间为2009年8月7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蛭弧菌游泳体菌液的浓度为101~109pfu/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蛭弧菌游泳体菌液采用擦涂、喷洒或浸泡的方式作用于生鱼片生鲜原料或盛放碟盘,或者采用擦涂、喷洒的方式作用于操作台或加工车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时间为15~45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时间优选为30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生鱼片生鲜原料初洗杀菌时,蛭弧菌游泳体菌液的浓度为102~109pfu/mL。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生鱼片盛放碟盘杀菌时,蛭弧菌游泳体菌液的浓度为101~109pfu/mL。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涂、喷洒时,蛭弧菌游泳体菌液的使用量为10~100mL/m2。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蛭弧菌游泳体菌液的制备方法为:
在含有乳链球菌的DNB液体培养基中接种蛭弧菌BDFM05,恒温摇床150~300rpm、25~35℃培养36~48h;培养液分别于4℃、6000~8000rpm离心15~20min,取上清液,再将上清液分别于4℃、16000~18000rpm离心15~20min,保留沉淀,向沉淀中加入DNB液体培养基重新悬浮蛭弧菌沉淀物,即制得浓度为109~1010pfu/mL的蛭弧菌游泳体菌液。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709103A CN101978863B (zh) | 2010-08-31 | 2010-08-31 | 蛭弧菌游泳体在防控生鱼片制作过程中的细菌的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709103A CN101978863B (zh) | 2010-08-31 | 2010-08-31 | 蛭弧菌游泳体在防控生鱼片制作过程中的细菌的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78863A true CN101978863A (zh) | 2011-02-23 |
CN101978863B CN101978863B (zh) | 2012-12-05 |
Family
ID=43599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7091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8863B (zh) | 2010-08-31 | 2010-08-31 | 蛭弧菌游泳体在防控生鱼片制作过程中的细菌的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978863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1901A (zh) * | 2008-08-13 | 2009-01-14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蛭弧菌在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的应用 |
CN101356927A (zh) * | 2008-03-31 | 2009-02-04 | 华南理工大学 | 蛭弧菌在消除海产品及其养殖水体中致病性弧菌的应用 |
CN101638629A (zh) * | 2009-08-28 | 2010-02-0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的蛭弧菌及其应用 |
-
2010
- 2010-08-31 CN CN2010102709103A patent/CN10197886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56927A (zh) * | 2008-03-31 | 2009-02-04 | 华南理工大学 | 蛭弧菌在消除海产品及其养殖水体中致病性弧菌的应用 |
CN101341901A (zh) * | 2008-08-13 | 2009-01-14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蛭弧菌在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的应用 |
CN101638629A (zh) * | 2009-08-28 | 2010-02-0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的蛭弧菌及其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食品科学》 20061231 蔡俊鹏等 蛭弧菌消除海产品中潜在致病性弧菌的研究 第75-78页 第27卷, 第1期 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78863B (zh) | 2012-1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17019B (zh) | 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在中式猪肉发酵香肠制备中的应用 | |
JP4996512B2 (ja) | 乳酸菌を利用した食肉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769426A (zh) | 一种戊糖乳杆菌细菌素及其专用生产菌株与应用 | |
CN101649299B (zh) | 一种消除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蛭弧菌菌株及其应用 | |
CN114107099A (zh) | 一株能够提升发酵香肠风味品质的植物乳杆菌及应用 | |
CN111838295A (zh) | 一种基于群体感应抑制剂桂枝提取物的虹鳟鱼保鲜方法 | |
Ivanovic et al. | Survival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in ground pork meat in different packages | |
CN111838294A (zh) | 一种含茶多酚保鲜羊肉的方法 | |
CN114507628B (zh) | 一株马胃葡萄球菌fs310及其应用 | |
Kim et al. | Halophilic and osmophilic microorganisms | |
CN109717413A (zh) | 一种湿腌马鲛鱼的制备方法 | |
Sarojnalini et al. | Microbial profile of starter culture fermented fish product “Ngari” of Manipur | |
CN101978863B (zh) | 蛭弧菌游泳体在防控生鱼片制作过程中的细菌的应用 | |
KR20190136559A (ko) | 닭 가슴살 육질 개선용 구기자 유산균 발효 조성물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닭가슴살 연화처리 방법 | |
Hemalata et al. | Evaluating of Phage as Bio-control Agent in Enumeration of Food Borne Pathogenic Pseudomonas aeruginosa. | |
CN101991029B (zh) | 蛭弧菌混合体在防控生鱼片制作过程中的细菌的应用 | |
CN101978862B (zh) | 蛭弧菌蛭质体在防控生鱼片生产过程中的细菌的应用 | |
CN113444653A (zh) | 一种诱导提高酵母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的方法 | |
Hamdan et al. | Isolation and enumeration of coliform bacteria and Salmonella spp. from short necked clam orbicularia orbiculata at East Coast. Malaysia | |
Yehia et al. |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fresh camel meat contaminated with Campylobacter jejuni using citrox, chitosan, and vacuum packaging to extend shelf life. Animals. 2021; 11 (4): 1152 | |
Mohamed et al. | Inhibi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0157: H7 Growth by Gamma Radiation Improves the Hygienic Quality of Chilled Fresh Beef Meat. | |
Andhikawati et al. | Fermentation microbials isolated from marine: A review | |
CN110915887B (zh) | 一种复合生物保鲜剂及其应用 | |
KR102515079B1 (ko) | 김치유산균을 이용한 육류 도축물용 항균 조성물 | |
Tianfei |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iques for Preserving and Sterilizing Preprocessed Food Process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831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